第一篇:2013年国基金项目申请书存在的共性问题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形式审查要点及存在的
共性问题
3月5日学校学术委员会对申报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所有标书进行了审查,专家在申请书上用铅笔进行了修改,请各位申请者参考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将终稿于3月8日由部门汇总后交科技处,学校将于3月9日进行形式审查。本次申请书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形式审查要点汇总如下,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一、超项检查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项目,上年度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申请同类型科学基金。高级职称人员作为申请人或参加人承担项目总数(含在研项目)≤3项;中级及以下职称作为负责人项目申请或承担项目≤1项,参与不限项。
二、基本信息部分(简表)
1、申请人资格审查:高级职称或已获博士学位可申报,否则中级职称申请者需2名正高级职称专家推荐信,攻读学位人员需导师同意函,推荐专家和导师不能重复。
2、青年基金申请人:男性(197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性(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且未曾获得过青年基金或小额项目资助。
3、项目名称:不宜过长,避免出现“临床研究”等字眼。
4、资助类别、亚类说明准确无误,“附注说明”按要求填写。
5、申请代码:凡涉及肿瘤学研究的项目,即申报项目名称中涉及“肿瘤”、“癌症”等字样的项目,必须选择医学科学部五处肿瘤学(H16)所属的学科代码,并仔细阅读医学部五处的指南,慎重选择相对应的二级学科代码。
6、研究期限:面上项目与地区基金资助期限均为4年,即: 2014.1.1-2017.12.31,青年基金研究期限为3年(2014.1.1-2016.12.31)。
7、申请经费:地区基金50万元左右,面上80万元左右
8、中英文摘要:内容完整,高度提炼。
9、申请人、项目组成员身份证号码、职称、年龄、学位等信息准确无误(与学校或附属医院人事档案一致)。
10、总人数与各职称人员加和相同,参与人员不少于4人,梯队合理。
三、经费申请表部分 经费预算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进行,设备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管理费、劳务费未超过规定的比例。经费申请表“备注(计算依据与说明)”全部填写,且内容符合经费管理办法要求。
◆协作费指外单位(不包括合作单位)协作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研究试验工作的费用。协作费的支出列入“研究经费——协作费”预算科目,使用时由项目依托单位依据协作合同转拨。
◆合作费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合作,共同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工作的费用。经费决算表中无“合作费”预算科目,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合作费首先由各合作单位按照用途分别列入各支出预算科目中,再由牵头单位汇总。
◆劳务费只能用于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员的劳务费用,不能用于加班补贴、劳务补助、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等。
◆管理费按照申请经费的 5%计算。
四、正文部分
1、申请书按所报项目类别正文撰写提纲填写,无遗漏,内容规范、真实,立项依据参考文献书写规范,列出所有作者、论著题目、期刊名或出版社名、年、卷(期)。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且不宜太陈旧。
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应清晰,研究方案合理恰当。技术路线清晰,打印时尽可能在一页中完成。
3、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个人简历要前后一致(教育简历和工作经历)按照2013年新格式撰写,由近及远详细到年和月,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按发表时作者顺序列出所有作者姓名、论著题目、期刊名或出版社名、年、卷(期)、起止页码等;不能出现“等”、“etc”、“etal”类似字样;奖励情况和专利参照发表论文加以罗列和说明。
4、研究计划时间与基本信息研究期限一致。
5、经费申请说明:除填写经费预算申请表外,详细撰写预算说明。
6、附件清单:包括申请人代表作目录,伦理审查意见、导师推荐信、专家推荐信、国外参与人员知情同意书等。将代表作首页(不多于5篇)及上述各类报告扫描上传添加在签字和盖章页的前面,伦理审查意见、导师推荐信、专家推荐信、国外参与人员知情同意书原件装订在签字和盖章页的后面。
五、其他部分
1、申请书为2013年最新版。
2、合作单位加盖公章,且所填单位名称要与公章一字不差。
3、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版本号一致。
4、纸质文件使用A4纸双面打印,地区项目、青年项目提交2份纸质报告,请各部门务必于3月8日上午下班前提交正式版本附电子版,我处将于3月 9日(周末)进行形式审查,对于没有问题的报告将上传基金委,有问题报告会于周末返回修改。
第二篇: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
1、存在简单的文字、排版失误
2、报告编排顺序不符合导则要求
3、被评价单位没有盖章
4、评价依据不准确或不全面
5、评价方法的选择或应用不妥当
6、工程概况介绍不祥
7、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8、评价结论不符合导则要求
9、报告内容、附件不齐全
10、未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
1、存在简单的文字、排版失误
(1)将“各部门”写成“个部门” ;kV、km、kg 写成KV、Km、Kg;“CO2”应为“CO2”,(2)标点符号错误,漏字“附件8”写成了“件8”等;
(3)法定计量单位标注不统一,如在一页中就有“米、m、公里”;
(4)语句不通,如“预先危险性分析和等评价方法”,“焦油洗油最大存量”应为“焦油储罐最大存量”等;
(5)安全评价的范围一项中未介绍评价范围,而是进行了评价单元划分;
(6)报告前后不一致,第一段中介绍安全管理人员为5人,而基本情况表中却为8人;
2、报告编排顺序不符合导则要求
“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应置于“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组成”的后面;“编制说明”应置于“目录”之前。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
⒈布局
⑴封面(参见式样1)
⑵封二(参见式样2)
⑶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组成(参见式样3)
⑷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
⑸编制说明
⑹目次
⑺非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说明
⑻正文(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⑼附件
3、被评价单位没有盖章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要求被评价单位要在封面盖章,在抽查的报告中有三分之一的报告存在被评价单位没盖章的问题。
4、评价依据不准确或不全面
有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评价报告中,评价依据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等法规、导则,而把《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作为评价依据;
依据的标准是过期的标准,如《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1992应改为GB16912-199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未注明1999年版 评价依据中的噪声作业分级、有毒作业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几个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并没涉及,并未进行作业分级。对于生产场所存在噪声、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建议采用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就可以了。
5、评价方法的选择或应用不妥当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中要求:
评价方法
⒈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以安全检查表的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⒉其他方面的安全评价,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国际、国内通行的安全评价方法。
报告中大多采用了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1)安全检查表法、(2)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3)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4)预先危险分析法、(5)事故树分析、(6)危险度评价法、(7)事故后果分析评价等,有的报告中采用了预先危险分析方法,而结果中没有汇总表,也未确定危险程度,并且报告中未对预先危险分析方法进行介绍;
应用最多的是安全检查表法,在检查表法的应用中有的评价报告中安全检查表中“实际情况”一栏大多填写“符合要求”,而对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并没进行描述,也就是说没有事实记录;有的报告中更是 “实际情况”一栏为空白,对于现状评价,我们应该把实际情况描述清楚,作为我们建议措施和评价结论的证据;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在危化品生产企业的安全评价报告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在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报告提到了补偿后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DOW化七版中没有“补偿后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的概念,所得的补偿系数只能用来计算采取补偿措施后其实际财产损失的。而不能得出补偿后危险等级的结论,因为危险等级是固有的,所以补偿后的危险等级说法不正确。
在某制氧厂安全评价报告中采用了危险度评价法,应该知道危险度评价法适用于化工企业,而对于空分制氧厂采用危险度评价法确定危险度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某化工厂安全评价报告中由于甲醇储存量为100吨,已构成重大危险源,对于重大危险源我们应该重点进行评价,故应选择一种定量的评价方法对其一旦发生事故后造成的危害范围进行分析,而报告只是进行了重大危险源辨识;
6、工程概况介绍不祥
有的报告中企业区域环境、企业周边情况介绍不详,无法了解企业周边情况;按照导则要求,企业外部环境也是我们应该进行评价的重点内容,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评价要
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说明企业与周边企业、社区、设施等的实际距离,并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标准规定;二是生产装置或储存设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要说明重大危险源与周围居民区、学校等公用设施的实际距离,并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标准规定;三是分析企业周边的道路交通情况,并评价其是否满足企业应急救援的需要。上述三种情况,要作出明确的评价结论。
有的报告工艺流程介绍过于简单,原辅材料介绍不全;有的未列出设备清单,对于设备的型号无法了解,有的报告没有给出危险品的实际储存量,如果我们评价人员不了解工艺流程、工艺设备,也就不可能辨识清楚工程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的标准是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另外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有关规定,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包括如下几大类:
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
重大危险源辨识按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附件1规定的具体条件和参数进行判别。
7、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中规定:
定性、定量分析安全评价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⒈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⒉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
(二)分析生产装置、设施的生产单位外部周边情况和所在地自然条件
⒈分析生产装置、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对生产单位周边社区的影响
⒉分析生产单位周边社区对生产装置、设施的影响
⒊分析自然条件对生产装置、设施的影响
(三)安全生产条件的分析
⒈管理层
⑴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
⑵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其持续改进情况
⑶分析安全技术规程和作业安全规程及其持续改进情况
⑷分析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
⑸分析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⑹分析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⑺分析安全生产投入情况
⑻分析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
⑼分析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情况
⑽分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调查处理情况
⒉生产层
⑴外部条件
①分析危险化学品生产是否符合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划和布局;
②分析生产装置、设施是否在设区的市规划的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区域内; ③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生产单位周边社区距离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⑵内部安全生产条件
①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有的报告缺少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条件方面的分析:报告中未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岗位操作安全规程的执行情况、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事故应急救援情况进行分析;
有的评价报告缺少对生产装置、设施的生产单位外部周边情况和所在地自然条件的分析内容;
火灾危险分析当中缺少电气火灾的危险分析。
工艺及操作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中缺少对热工控制和连锁保护装置的分析内容。有的评价报告在安全生产条件分析的内容中,未对管理层和生产层的检查结果按照导则要求的条款逐条进行分析说明。
8、评价结论不符合导则要求
不少的评价报告中没有体现“可接受程度”的评价结论;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中给出了三种结论:
(一)根据安全评价结果,作出可接受程度的结论,(二)针对安全评价结果,作出采取何种措施后的可接受程度结论,(三)作出假设整改计划实施后的可接受程度结论
也就是说若评价报告中提出的隐患和问题企业已全部整改完成,或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涉及《实施办法》第二章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则企业的安全风险可接受,可直接作出符合或基本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结论。
若企业存在的隐患或问题涉及《实施办法》第二章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且未完成整改的,评价报告应当在确认企业已落实了当前正常生产情况下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应急措施,可认定企业的安全风险可接受,作出符合或基本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结论。
9、报告内容、附件不齐全
有的报告附件中企业平面布置图过于简单,尺寸标准不详细。或者附件中无平面布置图、防爆区域划分图等资料。附件中无法定检测、检验情况汇总表。
有的报告中未附提供的原始资料目录,如消防证明材料、人员培训证书、静电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管理组织等资料。
评价报告的附件:
1、涉及评价报告中所有具体评价过程;
2、企业的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周边道路交通状况图;流程简图、防爆区域划分图以及安全评价过程制作的图表
3、企业有关法定检测、检验项目的检测报告或清单(清单应包含检测项目、检测日期、检测数据、检测结论、检测周期和检测部门等内容,并加盖被评价企业公章);
4、企业在专门规划区域的证明文件或土地使用证;
5、企业有关消防验收的证明文件;
6、企业有关隐患整改的承诺(加盖企业公章,并经当地安监部门确认)
10、未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
有些报告对于检查出的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问题没有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总结;如有份报告在存在的18项问题中,属于整改紧迫程度“高”的有6项,“中”的有10项,在对企业整改情况不清楚、不复查的情况下,在达不到有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怎么能确保安全生产,怎么能认为该企业在用生产装置基本符合安全要求。评价导则中要求应对企业存在问题进行复查,并对复查情况进行总结;整改复查报告中还应明确企业采取的具体整改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
关于国家法定检测、检验项目,评价报告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界定企业生产装置或设施中属于国家法定检测、检验的项目,且企业必须全部检测、检验合格,评价报告方可作出该项符合要求的明确结论。不得将检测、检验问题作为企业的整改承诺。在 “隐患整改确认表”中要明确不符合的条款已于何时完成整改。
二、如何提高评价报告的质量
•提高安全评价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
•完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加强安全评价工作质量管理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时,应严格按照评价导则的要求编制,不得简化程序、步骤•评价标准运用要准确
•深入现场全面收集建设项目资料,为保证评价质量打下基础
•搞好安全评价必须与委托评价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
•建立专家库,充分利用专家的作用
•把好安全评价报告审查关
第三篇: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区中、小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我区教研室和进修学校在三、四月份开展的“摸底听课”活动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现将一些共性问题归纳整理,以便教研员针对这些问题,积极研究对策,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存在问题如下:
一、教育理念方面
1、部分使用课标教材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目的理解不到位,虽然课堂上学生行动有了自由,但教师在思想上仍然是学生的主宰,平等民主的思想还停留在形式上。
2、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中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时方法不当。
3、部分教师受旧教材的束缚,对课标教材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课标教材渗透的新理念体会不深,所以在教学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4、部分教师不能正确把握“愉快教育”、“快乐学习”这一思想,为了使学生高兴,把课堂变成活动场,生硬塞进大量的表演、游戏等,偏离了教育主题。
二、教师素质方面
5、部分教师自身知识功底不厚,基本功不扎实,对教材理解肤浅,只看到了教材表面的现象,挖掘不到教材的内涵。如:语文教师对课文中蕴含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使教师和文本、作者的对话停留在
据多半时间,轻视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
15、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6、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在学生讨论或动手操作时,只是旁观者,不能深入学生中间,做有效的指导。
17、有些教师上实验课不在实验室上,有部分教师实验操作流程不规范,学生操作时,教师无指导或指导不到位。
18、部分教师备课脱离不开教材的束缚,死板教条地去扣教材,不能纵观全面,灵活地去运用教材。
19、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课堂上预设性问题多,生成性内容少,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一问一答,教学中没有灵光、没有创新。
20、公开教学中,滥用多媒体课件。有些多媒体课件失去必要性,成为一种形式,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影响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第四篇:2012年护理质控存在的共性问题
2012年护理质控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护理技术:护理技术基本功有待加强,对中西医技术操作流程不太熟悉。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中的环节质量标准与终末质量标准把握欠佳,无菌观念不强。例:“操作前未评估环境及评估程序颠倒”;“操作前未询问皮肤过敏史”;“用物准备与检查不完善”;“操作中用手拿无菌纱布”;“操作前后三查七对不完整”;“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放置不规范或混装”;“未交代操作前的告知与操作后的注意事项”;“操作程序颠倒”等。护理技术操作中的理论回答大都不完整。如对“肌肉注射的部位划分法不清楚”等等。
2、护理文书:
(1)、漏项(缺项)。我院现行的十种护理表格书写均存在漏项页码、眉栏项目。其中《入院评估表》与《出院评估表》漏项较为突出。如“日期、签名、望、闻、问、切、四诊内容、健康宣教”等遗漏打勾。《陪护告知书》签署缺“时、分”;《授权委托书》签署项目不全。首次护理记录,按照上级要求,中医院 的护理记录应使用中医术语描述患者病情病性病位,包括六淫七情、纳眠、脘腹、舌脉、二便,医生就诊时分,治法方药,护理级别,药物过敏史,入院宣教等内容。但护士在首次护理记录书写时常常遗漏其中某项。如漏“入院方式”、“饮食”、“纳眠”、“二便”、“特殊治疗(口腔护理、吸氧等)”、“ 舌脉”、“入院宣教”或缺“用药护理”,等等。
(2)、护理记录不全。护理文书质控检查中,常见前面记有异常临床表现,后面无处置护理观察记录。如前面写“患者三天未解大便,给予饮食指导”,后面无效果评价。或体温单上显示患者多日未排大便,在护理记录单中无任何处理措施体现。记录“患者突然血压升高,即遵医嘱给予口服降压药”,但无服药后的效果观察记录。特殊侵入性操作:导尿、膀胱冲洗、灌肠、套管针等,在护理记录中未及时完整的体现。如“遵医嘱予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在护理记录中未记录“穿刺部位、左右、上下与局部皮肤情况”等。
(3)、医护记录不吻合。在护理文书检查中,常见首护记录、《入院评估表》与病程记 录、病案首页记录不吻合。如病程记录患者脉象是“沉细”,体温单记录是“濡弱”。医生记录入院时间是“08:30”,而护理记录是“09:00”;或病案首页记录出院时间是“09:00”,医嘱及护理记录是“08:30”。病程记录患者是“精神萎靡”,《入院评估表》打勾是“精神尚可”。病程记录患者体位是“被动体位”,《入院评估表》中“体位”是“自如”。病程记录患者是“二便失控”,体温单记录是“1次/日 黄软”。病程记录患者是“精神欠佳,纳眠可,二便调”,但在《入院评估表》中勾画的是“有神、纳呆”。病程记录是“纳眠可”,首护记录是“纳眠少”。病程记录是“全身巩膜黄染”,《入院评估表》中勾画是“正常”。病程记录是“多食”,首护记录是“正常”,等等。
(4)、护理记录之间不衔接。常见护理记录之间不衔接的情况有:病人“入院方式”在护理记录中是“抬入病房”,但在《入院评估表》中是“步行”。体温单入院时间是09:30,与护理记录入院时间09:00不衔接。体温单脉象是“濡弱”,与护理记录单的“脉弱”不相符。还有体温单年龄与护理记录单年龄不相符。体温单的生命体征与护理记录单的不相符。护理记录单的出入量与体温单上的出入量有差别,等等。应引起我们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3、核心制度:极个别护士对专科护理常规及护理核心制度不熟悉,掌握欠佳。
4、护理安全:部分临床科室对急救器材的监管不到位:如“氧气筒上的用物袋内用物准备不全”;“抢救车内用物准备不全”;“用过的鼻导管未及时取下”;“湿化瓶未及时取下消毒备用”;氧气筒无“空、满”标识或标识混乱。抢救药品器材登记本欠缺护士长亲自监管签名或未签名。
5、病房管理:普遍存在“床单位欠整洁,病房欠整齐”;“走廊与治疗室有杂物堆放及烟头”;“紫外线消毒时间未及时累计”;“压脉带未浸泡消毒使用”等;氧气筒监管不严。个别科室治疗室“药品混装”或有“过期药品”。科室内的各种记录本未及时检查登记。个别护理单元未按时开展病房质控小组工作,科室质控记录不及时、欠完整。
6、基础护理方:普遍存在对危重病人、卧 床病人、手术病人进行基础护理的相关指导。如“口腔护理”、“服药护理”、“饮食护理”、“防褥护理”“专科疾病出入院健教”等。部分病人的指甲未及时修剪。少数病人不知道管床护士或护士长是哪个。部分护士对危重、卧床、手术病人应掌握的“七知道”内容不完整。晨晚间护理落实不到位。欠缺中医专科护理指导。
二、整改措施
1、护理技术:各护士长要认真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加强“三基”学习,强化护理基本技能培训,对本科室开展的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要能熟悉掌握。
2、护理文书:(1)要规范签名,规范书写,不能涂改,按规定修改;(3)记录要客观、真实记录;④遵医嘱执行的特殊用药、治疗、检查,护理记录一定要及时;(4)执行医嘱后要有效果评价并按时记录;(5)护理出院小结中要体现“中医专科健康教育”指导。(6)加强医护联系统一医护记录。
3、护理核心制度:各护理单元要认真组织学习护理部下发的核心制度及专科护理常规,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
4、护理安全:(1)各科护士长对急救器材药品要切实监管到位,不留医疗 隐患;(2)抢救药品器材登记本护士长要亲自监管签名。
5、各护士长要加强病房管理,通过强化管理为病人营造良好的住院就医环境。
6、基础护理是整个护理的基础,各护士长一定要认真对待,尽力强化,这是体现护理管理及“优护”质量的重要内容。
希望各科室护士长及科室质控小组按照护理部下发的护理质量标准,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加强科室护理质控管理,及时整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控科
2013-1-10
质
第五篇: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存在的共性问题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存在的共性问题
1、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阐述不清楚,让人听不出研究的价值所在。
2、汇报提纲完全按论文章节构成,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汇报提纲(内容)之间,无承前启后及过渡性语言。
3、对内容不熟悉,PPT文字描述太多。
4、过于强调数学公式的推导,而忽视了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及结果的测试分析等。
5、汇报总结中,未直截了当地呈现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6、忽视取得的成果展示,如论文、专利、获奖情况等一带而过。
7、无致谢。
由于答辩委员会成员,研究方向各异,如果不讲究答辩策略,可能会造成“做的好,不如讲得好”的结局,从而影响答辩成绩。建议15分钟左右分配如下:
1、课题概述(2-3分钟):阐述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即立项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主要介绍课题来源、研究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等,从而引出论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
2、课题内容(8-10分种):主要突出:1)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采取的措施;2)实验结果展示及分析。文字描述多了,会影响讲解思路,也会给人不熟悉内容的印象;公式推导多了,这不是答辩老师所感兴趣的(感兴趣的评委自然会看你的纸质论文)。同时,可能占用了后续展示主要成果的时间,让评委看不到你最后的“干货”。
3、课题总结(1-2分钟):1)直接以按序号形式列出所开展的工作;2)创新点与贡献,即提出了什么方法或理论?解决了什么问题?实现了什么功能?有创新的强调创新,无创新的强调工程应用价值。课题展望或存在问题可一带而过,如果评委需要追问,后续回答问题时阐述即可。
4、成果展示:如论文、专利、获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