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信息技术为农村学校撒播思想素质的“金种子”
让信息技术为农村小学生撒播思想素质的“金种子”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不仅为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希望,而且也为给农村小学生撒播思想道德建设的“金种子”带来了更好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村小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把他们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农村小学生
撒播
金种子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甘肃省《关于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使各学科的育人目标更加清晰准确、相互协调更加一致。”诚然,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但是,在当今的农村学校,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条件环境艰苦等等原因,教师的流动较大,大多数学校连正常的品德课都难以开设,而学生也是逐年锐减,很多学校学生降到十人以下,一班一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之所留学生又基本是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不健康因素,这些都制约着农村小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村教育更好的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如何才能给农村小学生播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这不得不使我们每个教育者深思和研究。纵观农村教育现状,光凭增加几个特岗教师收效甚微。好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给农村小学生播撒“金种子”的希望。
一、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激发兴趣,撒播热爱学习的“金种子”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世界,我们不仅关注他们的分数,还应该关注分数背后的东西,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生命健壮与精神成长。而在农村学校,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系统地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关联模型,依然依靠零散的经验、刻板的方式和想当然的判断。而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互联网“慕课”学习的平台“翻转课堂”,不单是校内优质课可以共享,甚至可以在搜狐、新浪等网站免费使用山东、上海等地的优质课程。可以说“互联网+慕课”,正逐步缩小着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每一次评价与反馈、每一次提问与质疑,都可以作为数据转化为信息,作为个性化学习与评价的依据;老师们会更加在意学生的深度需求,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因材施教才会扎根课堂,师生才会真正成为合作者。这样让教育有了“人的维度”,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农村学生撒播热爱学习的“种子”。
二、运用信息技术功能重建亲情,撒播爱的“金种子”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祖辈照管,这些祖辈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在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更不能兼顾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他们只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要么溺爱,要么放纵不管,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等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失落感和被遗弃感,严重影响留守子女心理健康成长。而大多数父母只单纯的用金钱来安慰他们,缺少心灵上和情感上的关心,最终使留守儿童形成偏激的性格。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确的亲情关怀。但是,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功能,利用微信、QQ等让这些留守儿童经常看到远走他乡的父母的身影,听到爸爸妈妈亲切的教诲和关心,这样就能够重建孩子缺失的亲情,在孩子心里撒播爱的“种子”,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让信息技术指导道德实践活动,播撒崇德向善的“金种子” 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家缺少父母的教育,爷爷奶奶不是溺爱就是放纵,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懒惰等习惯。就是爸爸妈妈偶尔回来,也因为经常不在身边,看到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不愿意多说,放任自流;在学校又没有专业的品德教师,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的矫正。这样,就让这些孩子感觉到自己做什么怎样做都是应该的正确的,影响着他们崇德向善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的形成。如果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他们经常观看一些有关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习惯方面的光盘、录像等,让他们以此为榜样,规范行为习惯,坚持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从洒扫应对、认星争优、日行一善做起,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做孝老敬亲的好孩子、在学校做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的好少年、在社会做乐于助人的小公民,教育引导他们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就能够在他们的心田播撒崇德向善的“金种子”。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播撒文化沁润的“金种子” 开展经典诵读,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引导未他们爱国家、爱民族,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备民族认同、民族志气、民族气节。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学校,图书较少,加之由于教师年龄偏大,普通话水平不高,对经典诗文的理解有限,对经典诵读的指导很难到位,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够适时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指导开展经典的诵读,运用公共教育平台,《甘肃教育学苑》等网站的教育资源推进高雅艺术、中华经典、优秀图书、优秀童谣进校园,组织学生“展演一次才艺、读一本好书、诵一段经典、唱一首童谣、作一番感悟、写一篇心得”,就可以在学生心田播撒文化沁润的“金种子”。
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播撒民族团结的 “金种子”
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斗争教育,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在农村学校,由于题材较少,很难展开。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片进行教育,就能够在学生心田播撒民族团结的“金种子”。
六、利用信息技术全科育人,播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
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各个学科相对孤立进行教学的现象,在农村学校,由于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更是只注重单科的教学,很少有学科的整合。各个学科只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少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很难实现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教育资源、传播手段和渠道,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就能够播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不仅为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希望,而且也为给农村小学生撒播思想道德建设的“金种子”带来了更好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村小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把他们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时,还要自始至终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当代未成年人所处的环境和他们自身的状况都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既要把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又要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加以丰富和创新。组织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的主要目的,总体讲,就是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把广大未成年人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二是确立远大志向,三是规范行为习惯,四是提高基本素质。增强爱国情感,遵循未成年人心理特点,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爱国家、爱民族,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备民族认同、民族志气、民族气节。确立远大志向,就是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从小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社会主义。规范行为习惯,就是遵循未成年人成长规律,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就是紧紧围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这一中心任务,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进取精神、团队精神,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小树立遵纪守法、自立自强、诚实友善、创新创业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集体意识和健康意识,进而使未成年人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材。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省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组织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一切工作的着力点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谋篇布局、具体展开、全力推进。具体讲,就是要着力在未成年人心田播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文化沁润、爱心奉献、民族团结的“金种子”。
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播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教育资源、传播手段和渠道,深入浅出地把“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讲清楚,引导未成年人认知认同、熟读熟记“24字”,在未成年人心田播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
二是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播撒崇德向善的“金种子”。坚持从洒扫应对、认星争优、日行一善做起,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做孝老敬亲的好孩子、在学校做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的好少年、在社会做乐于助人的小公民,在未成年人心田播撒崇德向善的“金种子”。
三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播撒文化沁润的“金种子”。推进高雅艺术、中华经典、优秀图书、优秀童谣进校园,组织未成年人“展演一次才艺、读一本好书、诵一段经典、唱一首童谣、作一番感悟、写一篇心得”,在未成年人心田播撒文化沁润的“金种子”。
四是开展爱心关爱活动,播撒爱心奉献的“金种子”。围绕关心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困难家庭子女和“问题青少年”,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互帮互助、关心爱心、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在未成年人心田播撒爱心奉献的“金种子”。
五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播撒民族团结的 “金种子”。在民族地区,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斗争教育,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在未成年人心田播撒民族团结的“金种子”。
记者:组织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涵盖社会各方面、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社会工程和基础工程,客观要求构建党政各部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请您谈一谈总的布局和要求。
苏君:正如你刚才所说,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涵盖社会各方面、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社会工程和基础工程,这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各地、各部门在加强工作机制保证、手段保证、措施保证、舆论保证等方面,迫切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作为有力抓手,以对国家、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各级文明委要发挥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规范,制定规划措施,落实目标责任,精心安排部署。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谋划设计载体,广泛组织活动,打造特色品牌。社会各界要齐抓共管,形成党委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携手育人的良好局面,以扎实工作,不断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注重发挥各类工作平台和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作用。依托学校道德讲堂,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道德传承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深入参与中“问自己、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悟字理、发善心、行善事、敬道德、送吉祥”,在庄重仪式中洗涤心灵、净化思想,在实践养成中增强道德自觉。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区学校少年宫,围绕“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精心设计少年宫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相应的活动小组,力求使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都能学到一技之能;探索开办“亲子俱乐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受温暖、接受教育;切实通过多种途径把学校少年宫打造成孩子们欢心、家长安心、学校放心成长的阵地和平台;建设并依托甘肃省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特殊未成年人实施心理健康干预,为广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利用各类阵地组织未成年人深入持久地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中华优秀道德文化传习、假期社会实践和“甘肃美德少年”评选活动,通过各类主题活动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价值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美德少年选树在全社会掀起宣传美德少年、学习美德少年、争当美德少年的浓厚社会氛围,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篇:学校“金种子”工程活动总结
XX市第X小学
深入开展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
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系列活动的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的意见》精神,不断开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根据XX教育局关于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的要求,结合我校已经开展的学校德育工作,我校深入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有效行动和重要举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实践,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的重大部署,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提升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建设安全、文明、洁净、愉快的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群体的原则,着力在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上下功夫,通过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把“金种子”工程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活动组织领导及其协调安排,特成立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任主任,负责各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的组织开展和检查指导,学校领导班子各负其责,各班主任具体负责各班级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具体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组织实施了播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工程。1.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引导学生认知认同、熟读熟记24个字。广泛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24字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2.广泛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引,以征文、演讲、歌咏、绘画、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中国梦”引领人生航向,树立远大志向。
3.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班级演讲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深刻内涵,印制宣传画在学校张贴,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是组织实施了撒播崇德向善的“金种子”工程。1.进一步深化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从洒扫应对做起,引导学生学会待人接物;从“争卡创星”做起,引导学生自我提升;从日行一善做起,用实践养成道德心。2.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用雷锋精神、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做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好品质。
3.开展“做文明有礼的XX人”活动,引导学生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开展“孝老、敬老、长孝心”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传播孝道文化,在家庭孝敬老人,在社会尊敬师长;开展勤劳节俭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节约一粒粮食、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从小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开展诚实友爱和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培养诚心、爱心、善心和同情心,学会知恩、懂得感恩。
三是组织实施了播撒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金种子”工程。
1.组织开展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侵润人生”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效推动了经典诵读进课堂、进家庭,引导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
2.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把创建“书香校园”作为校园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不断充实着学生的精神家园,丰富了学生文化底蕴,提高了学生素养,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教育内涵。
3.组织开展了“全民阅读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阅读名人传记、文学名著、现代科技、励志故事、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强化学生读书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开拓视野,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四是组织实施了播撒奉献爱心的“金种子”工程。1.开展“我志愿、我参与爱心奉献”行动。以“帮助他人、热爱集体、健康成长”为主题,以“关心邻里、关心亲人、关心自然”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交通协管、科技创新、文明劝导、领养树木和“红领巾环保行动”、“我做社区小管家”、“争当绿色小卫士”等生产劳动、爱心公益、创新创造等体验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增强责任意识,培养担当能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手拉手”、“一助一”结对帮扶困难同学、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关爱他人,在活动中学会丰富自我,懂得奉献,提升自己,让爱心奉献的“金种子”深植于学生的心田。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掌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特殊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重视个别咨询与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完善了预防和干预学生重大心理危机的工作机制。
五是组织实施了播撒民族团结的“金种子”工程。1.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斗争教育,坚持不懈的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不断增强他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使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深入开展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共同进步。积极组织开展支教活动,从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关爱在我校就读的贫困学生。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香校园、经典诵读、民族团结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努力争做有道德的人,今后我校将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思路与方法,努力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XX市第X小学
二○一四年十二月
第三篇:让信息技术为德育插翅高飞
让信息技术为德育插翅高飞
【摘 要】 信息网络背景下的新时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良好的机遇和严峻挑战。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要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作为开展德育的认知工具和载体,保证学校德育的实施和成效。注重课堂艺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渗透;运把握时代脉搏,运用德育课件搭建心灵桥梁:用德育课件传授知识---激发情感,运用德育课件感受知识---内化情感,运用德育课件升华知识---外化情感;发挥网络功能,优化信息资源拓宽德育渠道:教师要正确处理网络和其他教育资源的辩证关系,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要构建网络家长平台,实现健康上网,学校要注重网络主流文化建设。【关键词】信息 网络 德育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披露的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将正式迈入“5亿网民”时代。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持续提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渐深入,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人群。尤其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拥有电脑和手机的总体数量在逐日递增,上网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网络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更是空前的。不可否认,教育与社会是具有同步发展规律,时代所发生的一切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学校中呈现出来。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时代特征,明确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变化,清醒认识并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成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领路人和策划人。
一、信息时代中学生现状分析
中学生正处青春发育期,思想不够成熟,好奇心重,学习压力大,识别能力低,是非观念淡薄,法纪意识薄弱,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只要条件具备,大多对网络喜好有加,会充分利用课堂外属于自己的时间在虚拟网络里主动选择学习方式内容。根据艾瑞的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557亿,18岁以下青少年仍然是网游用户最大主体。单单从网游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中学生在网络世界里是非常活跃和自由的,因此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学生网民极易成为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的“迷途羔羊”。
二、教师要做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全面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就应是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些方面的行家里手。不仅要熟练学会应用这些教学技术;更要懂得如何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驾驭自如,如何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教育之中。作为一名教师,唯有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自我成长的需要。只有这样,教师才有信心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拒绝那些不健康的信息,开展信息教育、网络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时代的要求。
三、信息时代德育的策略与创新
(一)注重课堂艺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现代教学越来越强调课堂的情感目标和德育渗透。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总是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和道德。因此,好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并且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创新,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与时俱进,加强德育渗透,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中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案例】 片段一:
一堂语文课上,《散步》讲述的是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所体现的浓浓亲情,并由此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师抓住时机拓展“真情体验,感恩吐露”,播放精心制作的FLASH课件《让爱住我家》,并配上了同名歌曲。随着一幅幅家人相亲相爱画面的展现,学生眼眶也在逐渐湿润,亲情扎根在他们心中,感恩同时在他们心中扎根!片段二:
一堂数学课上,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能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问能够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从而中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也发生变化(如下图)。并引导学生探究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由原来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决定,让学生能够解决新问题,并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对此,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现代技术给他们带来的便捷,一目了然,对科学技术充满了神秘,努力学习去走进科学,探索奥秘。
片段三:
在一堂英语复习课上,英语老师为了复习家庭成员,在课件中第一时间巧妙地引入罗中立的《父亲》(右图),让学生猜这幅作品的名字,黝黑的皮肤,深深的皱纹,鼓起的青筋,乃至手中粗瓷大腕,都给人一种沧桑感和震撼力。实际教学活动中,从猜“father”开始,接着自然而然引出一系列的词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激起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使他们懂得亲生父母的殷殷之情、拳拳之心而努力学习。【反思】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利用好信息技术,不仅提高的是教学效果,更成功地是能提升学生整个综合素养,从长远意义讲,信息技术大大促进了现代文明的进步。(二)把握时代脉搏,运用德育课件搭建心灵桥梁
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德育课件比课堂教学开展德育工作更直接,能单刀直入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
1、运用德育课件传授知识---激发情感
例如每年的三月份就会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选择几个有针对性的节日,制作课件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1)雷锋个人资料和事迹知识传授(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2)环保知识的传授(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3)安全知识的灌输(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全国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日)
课件能为提供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把德育内容形象、直观有声有色地提供给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在良好气氛中接受教育,形成生动的道德知识。
2、运用德育课件感受知识---内化情感
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接着要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道德情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道德情感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德育课件能使抽象文字、数字、说理变成有血有肉的鲜明形象。使学生形成直观的情绪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思想感情道德情操不断得到感染、启迪、升华。
利用信息教育技术,感染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应该发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接受德育不应止于“学雷锋日”或环保日等等,而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道德情感。
3、运用德育课件升华知识---外化情感
所谓外化过程,就是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积累后,使之体现于道德行为时,德育目标才能实现,即达到了知行统一。而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能巧妙运用课件,会在知行转化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如学生看到教育课件里面一幅幅自己身边真实感人的画面时,怎么能不会用实际行动来传承雷锋精神,怎么会忍心我们的地球继续承受严重的污染?(三)发挥网络功能,优化信息资源拓宽德育渠道
网络教育拥有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等特点,都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改进和创新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手段,网络运用得当,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教师要正确处理网络和其他教育资源的辩证关系。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应注重网上、网下和谐互动、相互呼应的体制和机制。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教育工作的盲点和空点,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加强自主学习,发挥资源共享这一特点,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工作,创造地开展工作的研究和实践。【自我实践】
我平时比较喜欢浏览教育在线博客、中国教育博客等网站,那些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博文和平时工作的心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收获真是不少,使自己在网络中不断成长,不断丰富自我。就像当今的中学生大多很叛逆、很冷漠,有时候自己工作得再苦再累再疲倦,在学生的眼中可能是不屑一顾,还可能会有点“幸灾乐祸”。这往往会使你失去工作的重心和支撑点,这时候别人的建议就很重要,就像一位博友曾说: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情感的源头是关爱,只有带着爱心去播种,才能让教育的春天花香满园。让我受益匪浅。
2、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获取信息。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上网是当今青少年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日益被全社会关注。教师要适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促进学校德育,让网络的优势在无形当中发挥出来。【自我实践】
(1)积极向学生推荐各类优秀网站,如: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等;坚决抵制不良网站,获取低俗信息。倡导网络空间的责任意识,使其在网络生活中遵循人类现实生活中所有的道德、法纪、政治和思想的规则和要求。
(2)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申请电子信箱,开微博等,及时实现网上互动和资源共享。
(3)根据最新时事给学生布置网络作业,明确上网的目的性,使学生在家发挥网络的学习功能。
3、要构建网络家长平台,实现健康上网。
家长对孩子使用电脑的态度往往有两个极端,对孩子上网要么无条件地支持,认为电脑、网络是好东西,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要么一味拒绝,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装了宽带也加密码。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指导家长在家监督与辅导孩子上网,既不一味杜绝也不一味放纵。【自我实践】
(1)引导家长管理孩子上网时间,避免他们沉迷于电脑中,了解孩子使用电脑的用途、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来吸收正面的资料。
(2)引导家长自己正确上网,通过微博、电子邮件、建立班级QQ群、到教师博客留言、网上论坛等方式互通信息、共同育人。使家长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学校、班级、学生的情况。
(3)引导家长浏览优秀网站,从中获取教育信息,从而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可根据自己的心得对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网络道德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4、学校要注重网络主流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以其多元化、海量信息的特点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为学生闲暇生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德育工作应该以全新思路加快信息化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和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学校实践】
(1)举办网页设计大赛,创办网上电子读物比赛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从而维护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努力创建文明健康的校园网,主动将教育的载体和途径扩展到校园网上,就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疑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网上真实地反映思想、反映意见。
(3)校长和教师通过微博、QQ群和e-mail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在网上和学生对话,对他们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作出解答,使教师能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通过网络资源这个载体,能使家长、教师和学生很和谐地实现三方互动,大大加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信息时代德育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一)网络游戏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信息技术的全面迅速发展,使电脑、手机等现代工具随时随地可以上网,中学生在网上玩游戏和聊天所占的比率大大超过了利用网络学习的比率。中学生喜欢“网游”已成为家长闹心、社会担心的事。上网玩游戏已经是多数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如何把握定位好这种现象显得格外重要,毕竟学生是无法回避游戏。连学生自己也很难控制自我情绪,在“玩”或“不玩”之间纠结和挣扎。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切忌“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要接受信息的挑战,注意德育工作的创新和艺术。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有力监督,注意手段的创新化,工作的艺术化,教育他们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优良的个人品质:
1、玩网络游戏时,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注意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的意志。
2、让网络游戏成为自己一次很好的美育过程,无形之中提高自己鉴赏美的能力。
3、让网络游戏培养自己的协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
网络游戏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产物,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很难辨别清楚。
(二)如何保证未成年人健康、绿色地参与网络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网络具有信息开放性、交流的互动性和时空的无限制性等特点,使社会各方面很难监护孩子上网,无法真正起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仍存在一些尚待完善的环节。据新华网报道,为加强家长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游戏的监护,文化部等八部门决定,自2011年3月1日起,在网络游戏行业全面实施“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此工程的出台,应该是全社会各部委通力协作的结果,各部门将增进协作,落实“家长监护工程”监管责任,可以说力度很大的。但是要让工程顺利运行,依然会有很多阻碍。首先是繁琐的注册申请机制;第二未成年人可以轻易通过他人身份证以躲避监护;第三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普通家庭的父母对于网络游戏一知半解,白领父母又忙于工作而疏于监管,难以真正起到应有效果;第四家长监护工程绝非家长与子女间的单向管控,共同配合才能运转自如。
未成年人正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如何引导并有效控制其上网,让其身心健康成长,其中的分寸拿捏对学校乃至全社会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三)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心灵工程
从功利主义角度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德育也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总的效果是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可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话题,最终是要落实的教师师德身上,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增强时代感、提高创造性为要求,对学生实施科学的网络信息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网德教育活动,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精选海量的网络资源,发挥网络的学习功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参考文献
[1] 李涛.班主任工作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刘守旗.班主任教育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王金杰.网络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N].温州都市报,2011-2-28(9). [4] 王卫国.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Z].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篇: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
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整合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教第八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一诗中,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领略乡村四月的美丽景色。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乡村的春耕的场景,以及山野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并辅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春天是个美好的、播种的季节。
二、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教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的搭配,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授课老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学习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时,学生交流到是因为下了一场很大的洪水,虽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这是一场大雨,然而朗读是不到位的,于是老师播放录像,直观洪水的凶猛与残酷,又再现了小村庄的凄凉画面,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都有体会:许多学生不会朗读,没有一点情感。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假如》这篇课文前,我组织学生观看了《神笔马良》这部动画片,提前让学生了解谁是马良,他都做了哪些好事。当马良帮助别人的真挚感人画面扑入学生的眼帘时,当那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故事之中,再次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自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必将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快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科学地采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走向信息技术的丰富与创新,占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要肩负起的历史重任。
第五篇:如何让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让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想要提高教学成绩,建议你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抓紧课堂40分钟,向课堂要质量,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绝不拖到课下。因为,农村孩子放学后,督促学习的人少。甚至没有。父母亲忙于打工挣钱,爷爷奶奶只能管管吃喝。加强课堂上的强化训练,讲解完之后要立刻进行练习训练。
防止只重视讲解知识,不注重强化训练。阶段测试不能疏忽,是对一个阶段学习的检验。同时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明显提高的或者掉队的现象及时跟家长反馈信息。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学风,及时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把不良事物扼杀在摇篮里。注意孩子们的一言一行。树立良好的班风,需要班主任指导及科任老师积极配合。例如:班会课上班主任正面引导学生正确行为。会杜绝很多不好的现象。前段时间我班科任老师,发现班级垃圾桶里有许多零食包装袋。及时提醒了我。
我在班会课上指出:我再发现食品垃圾袋会找到垃圾袋的主人。被我找到的,罚扫值日一周。之后垃圾桶里果然没有垃圾袋。零食现象就此杜绝了。尽量寻求家校合作办学,让家长督促孩子学习,虽然说农村父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农村父母亲多数通情达理。
虽然谈不上指导孩子学习,但是督促孩子有时还是可以的。因此,要积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监督意识。这个可以从家长会着手,在家长会上正面宣传。家长群里积极发动,个别学生可以约家长面谈或者家访。倾听家长和孩子们的心声,并积极解决问题。要做到处理
问题:“短、频、快。”短时间内解决,快速恢复。杜绝类似事情发生。
严格来说,不仅仅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学校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健全德育工作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德育就是抓“牛鼻子”,这是方向问题,也是师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反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感体验、道德实践的主题德育活动要常态化,更要将德育活动上升到课程层面。
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和反思。特别强调体育课程对德育的影响力。其次,进一步加强对教育规律,特别是学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思考,真做教育,做真教育。一是高度重视起始年级的教学。一年级要抓好幼小衔接,降低难度,零起点教学。
抓实识字、写字和拼音教学,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七年级要抓好习惯养成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二是要抓好阅读教学。小学阶段(特别是一至三年级)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影响深刻。要制定1—9年级各学期的阅读计划,特别是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写好读书心得,开展演讲、辩论、汉字书写大赛、诗词大赛等活动。各学科要提高质量,也要在阅读、理解上下功夫。
要高度重视科学、数学的教学,要安排素质全面的教师来教科学,要利用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老师来指导小学科学课的教学,重视实验操作、户外观察,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数学教学要循序渐进,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形成过程的思维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有趣、有效、有用。第三,抓实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
引导教师阅读、反思、写作、参与课题研究、投身课改实践是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第四,抓课改推进,促进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与课改推进并不矛盾,当课改成为常态以后,将课改要素纳入常规管理就成为必然。
要加大过程管理力度,细化教学各个环节的检查标准,完善作业考试辅导,落实减负增效要求。要将课改推进和常规教学情况纳入教师的绩效考评、晋职晋级、评优表模考核细则中,让能真改、有真效的老师受益。
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做好联校协作工作,做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第六,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决定着孩子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学校要主动作为,将家长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通过微校平台、微信群、QQ群,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讲国家教育方针、新高考的要求,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展示学生在学校、班级活动中的亮点、闪光点。
提振家长、学生的自信心。完善社区家庭教育功能,鼓励家长结成互帮互助小组等等。只有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学生有更全面的发
展。最后,要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用评价促进科学质量观的建立。完善小升初考试、体音美抽测的考评和组织工作。
要真实反映学校、教师的成绩,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只有抓好考风才能端正教风、转变学风。教育局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考试中存在的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事关到当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精准扶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考核验收,更是学校校长、老师尊严和价值的体现。
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我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在师德师风教育上下功夫;作风纪律是保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手段!强化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重点实施“内引外培”及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比如专题培训学习,跟岗培训,网络培训,校本教材培训,教学大纲培训学习等……
加强教研教改研究,找到适合本学校的教学模式,努力推进高效课堂模式过关,人人能上示范课,展示课……以集智备课为抓手,严格教师“六环”建设,建立较为完善完整的奖励机制,评价体系,监督管理等,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定期开展好家长会,学生会,教师研讨会,质量分析会……建立周考,月考,联考,期中期末等考核制度,认真分析总结,补齐短板。写好质量分析,反思总结针对性开展培优辅差!强化班级管理,营造学习氛围,特别是对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班干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