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危机下农村成人学校为农民做些什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金融危机下农村成人学校为农民做些什么 作者:刘兰侠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
【摘要】金融风暴改变了以往农民工靠体力就可以赚钱的方式,工作岗位都需要相应的技术证书,这让农民工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农村成人教育学校是农民工进行再就业、创业培训的主要力量,强化他们的责任,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励他们潜心钻研,制订出适应农民特点、符合农民需要的课程是提高对农民工培训水平重要条件。
【关键词】金融风暴;农民工;成人教育学校;创业培训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和影响的深入,待就业农民工队伍在扩大。农民工尤其是返乡农民工,不论是选择再就业还是自己创业,有一个共同的必要条件就是职业技能培训。只有通过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和性体素质,农民再就业才可能有再就业能力做后盾,他们的再就业有效需求才能得以提升。这就为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满足农村劳动力对技术的需求。
农村成人教育学校是农民工进行再就业、创业培训的主要力量,强化他们的责任,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励他们潜心钻研,制订出适应农民特点、符合他们需要的课程是提高对农民工培训水平重要条件。
一、根据农民需要制订培训课程
对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培训机构首先要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并与职业介绍机构建立横向联系,以准确把握市场劳动力需求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在满足企业、行业对人才和劳农民充分认识自己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
二、以开发适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课程为中心,结合农村成人学校、企业和农业利技推广站的资源,建立农民工培训与再就业、创业一条龙服务
为了制订出符合农民真正需要的课程,乡镇政府组织成人学校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农民需求的职业技术调查,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培训,把适合农民工特点和需求的课程,送到农民手上。我所在镇为山区,农民以农产品为主要生活来源,平时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农民返乡,造成收入减少。根据山区特点,成人学校把培训重点放在板栗加工、食用菌栽培,特色养殖上,让农民做到不出家门也能增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还立足本镇有大型钢铁厂的优势,开设电工、电气焊等专业技术培训,把普通高中生、初中生培养成技术人才,输送到钢铁厂,为他们就业创造了条件。
三、根据农民工特点、生活方式建立灵活的农民再就业培训管理方式
农民工不同于在校生,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对他们不能采用在校生式的培训与管理,所以培训必须采取灵活的管理模式。灵活管理具体表现为灵活的课程安排、灵活的时间和地点安排等。在对农民进行正式培训之前,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己有的文化水平、经验技能状况、发展意向等,据此确定适合他们的培训起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课程。在培训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现场教学,将示范操作与相关理论讲解结合起来,把实践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体现“即学即用”的实效性。在进行大棚食用菌培训时,把课堂安排在了养殖户的大棚的里,现场讲解与操作,更直观,更适合农民的文化水平。在培训时间上考虑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对希望在短期内掌握一技之长的可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其余的可利用他们的闲暇时间,以分散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安排教学。冬季是农民比较清闲的季节,大部分培训都安排在这段时间里,可以比较系统地安排他们学习。
成人学校是具体体现政府对民生关怀的实施部门,他所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成人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随着农村成人学校里老教师的离退,一大批年轻教师到了成人学校,他们大部分都是由普教转到成教的由基础教育转到技术教育,对新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还不太适应,农村科学技术知识还很缺乏,这直接影响到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2.教师身兼多职,对本职工作难以做到一心一意
农村成人教育教师是根据人口来配备的,一个三万多人口的大镇,只有6名教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级的各项工作都要完成,这些教师只好一人多能,疲于应付上级各种会议、检查等硬性工作,技术培训工作就很难做到深入,细致。有的还常被抽出搞当地的临时性工作,本地农村的文化技术培训方面,就更无暇去考虑长远规划或眼前规划了。
3.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校园建设还面临着极为艰巨的任务,其中大部分乡镇的成人学校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学校只进行简单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以会代训式的上课。对于大型培训,学校只好到处借场地上课。
那么,为了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农村教育学校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农民培训任务:
3.1建立一支精干的专师队伍。
建立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是搞好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前提。配备一支事业心强的精干的成教专师队伍,对于农村文化技术培训、推广工作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杜绝一职多用现象。
成教队伍是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切切实实地专职专责,不能挪作他用。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不能让教师疲于应付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让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研究上,真正有能力承担起培训任务,为农民的培收发挥作用。
3.3切实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校园建设。
农村成人学校,是全镇几万劳动者进行较为系统的初等技术培训的唯一场所,应该下工夫建好。具有独立的教学空间,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好的办学条件,为教师做好工作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金融风暴改变了以往农民工靠体力就可以赚钱的方式,工作岗位都需要相应的技术证书,这让农民工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农村成人学校为农民工提供所需技术,为农民在金融风暴中找到出路,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瑜陈俊梁, 城乡和谐与农民教育培训,成人教育,2008.8.[2]郭晓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3]王小雪,胡鹏,新农村视野下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措施 ,中国成人教育,2008.5.
第二篇:如何破解金融危机下农民增收难题
如何破解金融危机下农民增收难题
吴孔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连续5年快速增长。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实际增长8%,但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15781元相比,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而且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农民多渠道增收的良好格局趋于恶化,当前农民增收面临多重困境。农民增收面临多重困境
困境之一:金融危机减缓经济增长步伐,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带来较大压力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逐步加重,国内就业增长受到明显抑制,海外回流劳动力不断增加,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其中农民工首当其冲,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农民工资性收入出现较大滑坡。
困境之二:主要农产品价格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带来较大压力
2007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3%,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47%,表明农户家庭经营仍是农民收入的“大头”。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农产品需求减少和农产品进口增加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主要农产品价格明显回落,市场卖难现象增加。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苏丹红、毒韭菜、毒大米、毒饺子、毒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对传统种植、养殖方式也带来巨大挑战。
困境之三:农业补贴政策对直接增加收入和刺激生产的效应正在逐步钝化,对农民转移性收入带来较大压力
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直接补贴政策使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农业比较收益仍然较低,种粮成本上升较快,这些补贴相对于为数众多的农村人口而言,增收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其对直接增加收入和刺激生产的作用逐步钝化,效应逐步递减。有研究表明,2006年政府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为271亿元,仅占当年粮食全部生产成本(物质费用、人工费用和土地成本之和)的4%,相当一部分补贴被节节攀升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所抵消。另外,农业补贴政策具有普惠性,基本按农民承包地面积发放,与土地挂钩而不与生产者挂钩,农民种与不种都可享受补贴,一些农民为得到补贴宁可土地撂荒也不愿意转包给他人,这种状况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规模经营的政策导向相左。
困境之四:农村体制机制性弊端阻碍了“三农”发展进程,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带来较大压力
当前,影响农民资本性、财产性收入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是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现行土地制度在效率与公平、农民收益与社会稳定的权衡中更多地考虑了后者,强化了土地的保障和稳定功能,而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抵押、担保和买卖做出严格限制,这对于保障农民保有土地永久使用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明显而积极的,但影响了土地配置效率,不利于农民获得应有的财产性收入。
二是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无论是作为产业的农业部门,还是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个人,要想稳步发展和做大做强,都离不开现代金融的支持。但当前农民、农村合作组织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普遍存在,农村担保体系缺失,有效抵押物不足,使“三农”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支持。另外,政策性农业保险缺失,农民遭受自然灾害和动植物疫病损失后得不到理赔。
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近年来,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迈出了较大步伐,但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进展不平衡,标准低,覆盖面窄,功能弱,“碎片化”,农民对看病、养老、失业等心存恐惧,不敢贸然离土离乡,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规模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农村合作组织不成熟。目前,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和经济合作组织发育较慢,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缺乏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谈判的能力,在市场竞争面前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五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不健全。取消农业税后,以义务教育为代表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农村事业农民办”的不合理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当前农业灌溉用水、村级公益设施等一些公共服务仍然需要农民配套投入或承担较重支出,农民承担的地区性、区域性、行业性负担仍然较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对策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发展越困难,农业的支撑作用越重要。面对不利经济形势和农民增收的严峻现实,应坚定不移地落实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十字方针,把农民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利益激励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农民工在稳定就业中增加收入
农民隐性失业和返乡农民工“双碰头”,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工稳定就业。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支持在农田水利、国土整治、植树造林、修桥筑路、生态环保等工程建设中实行以工代赈。二是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减少农民工回流数量。三是充分发挥蓬勃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容纳就业的作用,吸引返乡农民工就近投入新农村建设。四是充分发挥农民工有条件自主创业的作用,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广开就业门路。五是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改善培训效果,提高农民工就业和致富能力。六是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对扩大就业的长效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规定,清理各项乱收费,降低农民进城就业“门槛”,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
(二)完善利益激励机制,促进农民在粮食增产增效中增加收入
国际金融危机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新的挑战。越是危急关头,越要保持粮食安全,为宏观调控留下足够余地和空间。这就要求妥善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关系,通过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达到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目标。一方面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逐步取消主产区资金配套,灵活运用临时收储和进出口调控等政策,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让农民在粮食增产增效中增加收入。三是完善价格激励机制,发挥提价对农民增收的“利器”作用,在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和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比价关系,让农民获得价格上涨的实惠,通过明确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确保农民在有效的支持保护政策下增加收入 支持保护农业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我国弱质、低效、零散的农业更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与保护。一是完善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利用扩大政府投资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民生产生活成本。二是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将目前针对不同作物和牲畜品种的不同补贴标准、不同补贴方式和由不同部门分散管理的涉农补贴加以统筹整合,根据土地面积、粮食产量等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设计,推行一套“测算更加公正透明、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操作更加简便经济、运行更加规范有序、管理更加顺畅有效、监督更加严格细致”并与农民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单一支付体系,实现涉农补贴的统一申报、测算、审核、发放和监督管理,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补贴效率。三是制定严格规范的农产品安全标准,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四)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民减负增收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解决农民“守着土地讨饭吃”的问题。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资本和财富,兼具生产和保障双重功能,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严格农村土地管理、确保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可允许地方大胆试验,探索完善“土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土地入股等模式,引导鼓励农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在提高土地配置效率的同时增加农民的资本性、财产性收入。
二是健全农村金融体制,解决“三农”贷款难和失血的问题。放宽准入条件,降低进入门槛,规范发展适合“三农”特点的小额信贷、村镇银行等草根金融;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加快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逐步将农机具、农业保险保单、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农业订单、林权及房产纳入贷款抵押物范围;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加快电子化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健全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稳产增收。
三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广大农民保障不足和对土地过分依赖的问题。农民养子防老、土地养老的传统意识与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密切相关。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统筹城乡、保障民生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需要。应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在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为减少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创造良好条件。
四是加快发育农村合作组织,解决农民自我服务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化的问题。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和融资服务,开拓农村市场,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五是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解决农民生产成本或负担仍然较重的问题。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和城乡一体化的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方面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改变动辄要求农民配套投入的做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作者单位: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第11期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三篇:农村成人学校工作计划范文
篇一:2014年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盖洋镇文化技术学校2014年工作计划
2014,我镇成人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为指导,结合我镇的实际,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技术培训,认真做好扫盲巩提高工作,使我镇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更加直接有效地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国梦的实现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契机,围绕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加强成校的自身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成人教育培训的模式和工作机制,打造工作特色和亮点,充分发挥教育中心的作用,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目标:
1、完成好县局下达的成人教育工作任务;
2、做好脱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
3、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努力完成县局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各级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任务,农村投资的项目技术培训等各项培训工作,争取各类成人教育培训达到一千人次。
4、积极做好信息、科技推广。推广农村科技致富示范项目2个。散养鸡,养鸡专业户等,继续办好“科技信息”宣传。
5、坚持突出内涵发展。进一步畅通培训、项目等创收渠道,加快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步伐。
三、主要工作: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
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镇农、林畜、烟草等部门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有机结合的作用。认真了解和掌握我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殖业发展情况,协调发展,学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可行的培训安排,并充分实施,力争年内达到标准。
2、积极实施农村人才培训工程
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成人教育的工作任务,农村人才培训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科技致富新户主培训。今年农村科技致富新户主培训的内容有:《茶叶种植管理技术》、《花卉种植技术》和《毛竹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面达到农户总数的15%,使每个农户都有一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当家人。
(2)实用技术培训。今年镇里要根据农时季节,配合农业、科技、培训各村的青壮年骨干,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培训内容根据本镇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的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为蔬菜高产栽培技术、蔬菜新品种的选择,直线育肥猪技术,甜玉米生产技术,肉鸡饲养技术等,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短、平、快的培训,校文化技术学校培训劳动力总数的30%,镇村两级普及型实用技术培训,造就出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种田明白人,农村经济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要配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抓好农民的适应形势的教育培训,培训面要达到农户数的2%。
(3)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根据上级精神,我们把劳务输出人员的引导性培训作为今年人才培训工作的重点来抓。我们要根据用工单位需求和本人的就业要求,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培训,要委托给上级劳动就业部门和职教部门去抓。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要负责对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安全、法制观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竞争意识、社会生存能力以及涉及知识等方面的综合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打造出良好的劳务输出品牌,劳动力转移达到上级要求,其中技能培训达到1000人次以上。努力做好脱盲人员巩固提高工作,力求全年培训天数达10天以上,巩固率达98%以上。(4)继续实施富民工程。根据我镇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引进项目,落实实验示范基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联系帮扶户,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力争至少引进两个以上项目,每个村有一户联系示范户,落实一处实验基地,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达20%以上。
3、加强实验示范基地建设,搞好实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为加强基地建设,今年要配合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做引进新品种的试种、示范和推广工作。要多引进名、优、特、稀、高产优质品种,充分发挥基地的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要建设1-2个示范基地,两个以上实验项目,使基地真正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4、抓好常规管理。注意平时工作时资料数据的积累和统计,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建档工作。将在每项工作,每类培训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以便于今后查询,更有利于经验的积累。争取学校档案工作更趋科学、规范。
5、宣传工作
我校将努力实践,不断探索,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及时捕捉教育信息,上传报道,及时撰写有关工作的经验总结论文,以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学校层次。
在新的一年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校将尽职尽责地完成学校各项工作,努力在扎实推进成人教育建设中,书写我镇成教事业的新篇章!附技术培训安排表、村宣传栏出刊安排表
盖洋镇文化技术学校 2014年3月10日
盖洋镇文化技术学校2014年培训安排表 盖洋镇文化技术学校
2014年3月10日盖洋镇文技校2014年宣传栏出刊安排表 盖洋文化技术学校
2014年3月10日篇二:2014年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2014年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2014,我村成人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村的实际,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技术培训,认真做好扫盲巩提高工作,使我村成人教育工作更加直接有效地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国梦的实现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契机,围绕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宗旨,继续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及“以培代扫”的原则,努力加强成校的自身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成人教育培训的模式和工作机制,打造工作特色和亮点,充分发挥教育中心的作用,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1、认清形势,明确扫盲任务要求
到目前为止,全村的文盲都已经通过了脱盲考试。根据镇中心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要进一步抓好扫盲的巩固提高工作,制定新形势下的成人教育办法,继续把巩固提高工作抓紧抓好。在镇中心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学校及其有关单位密切配合,按照“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原则,严格对照相关要求,使青壮年脱盲人员普遍接受继续教育,完成成人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
2、广泛宣传,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
村小学要加强领导,做到领导亲自抓,分管教师具体抓,明确责任、广泛宣传,激活载体,营造成人教育工作积极、主动、合作氛围。做到“八个有”,即:有机构、有队伍、有计划、有宣传、有培训、有教学、有作业、有档案,从而按质按量完成成人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
3、深入核查,建立真实可靠档案
组织教师深入各个家庭,对所在的范围内15—50周岁的青壮年,核对户口,核对青壮年人员的学历文化程度,特别是对迁移性人口加强核查,建立真实可靠的青壮年人员档案。学校要收集、整理青壮年人员档案资料,并建立青壮年人员电子档案,形成完整的青壮年人员基本情况资料,为今后一阶段有针对、有重点地开展成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4、强化责任,落实包教保学责任
小学要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粗青壮年文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扫盲评估指标符合要求,保障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小学要把成人教育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充分发挥省编扫盲教材的作用,进行巩固提高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成人教育的实效性,并采取送教入户、送字上门、集中办班、个别辅导等方法,做到“包教保学”,积极稳妥地开展成人教育。
5、创新方法,全力杜绝新生文盲
按照“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有效成人教育措施,创新方法,增强成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力以赴堵住新文盲的产生。在青壮年脱盲学院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及各类专项教育活动,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切实巩固、扩大扫盲工作成果,全力杜绝新生文盲。
为确保扫盲工作和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有序推进,小学要严格按照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时间安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做到不拖帐、不积累。
三、主要工作: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
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认真了解和掌握我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殖业发展情况,协调发展,学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可行的培训安排,并充分实施,力争达到标准。
2、积极实施农村人才培训工程
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成人教育的工作任务。
3、抓好常规管理。注意平时工作时资料数据的积累和统计,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建档工作。将在每项工作,每类培训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以便于今后查询,更有利于经验的积累。争取学校档案工作更趋科学、规范。
5、宣传工作
我校将努力实践,不断探索,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及时捕捉教育信息,上传报道,及时撰写有关工作的经验总结论文,以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学校层次。
在新的一年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校将尽职尽责地完成学校各项工作,努力在扎实推进成人教育建设中,书写我村成教事业的新篇章!
牌坊沟小学篇三: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2014年竹核乡成人教育工作计划
为充分发挥我乡农村成人教育资源的经济功能,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根据竹核乡教育办成教工作要点,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工作思路
要以“科教兴农”为指导方针,以促进“三增”(农田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力者综合素质,以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农民创收新思路,为农村劳动者及其它社会成员提供科技教育服务,促进教育和经济的紧密结合,突出工作实效,服务“三农”。
二、加强管理,切实提高为三农服务能力
提高为“三农”服务能力,是农村成人教育生存的发展的关键。目前来看,全面提高农村成人教育为三农服务能力,己势在必行。
1、切实加强阵地建设
有校舍,有专职人员、有经费、有教学场所、有基地、有项目、有效益要求。
2、加强成人教师队伍建设,并对成人教师实行聘任制,由
3、加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管理,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4、建立合作关系,走农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加强统筹,建立为“三农”服务长效机制
1、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每年要从村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为农民提供各种培训工作和成教公用经费。村委会任命。鼓励成人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
2、加强成人教育内部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加强阵地建设,要发挥职能作用,与上级职能部门建立广泛联系,充分利用中央对三农问题的优惠政策,积极争项目建设资金,认真开展工作,突出工作成效。
3、加强农科教结合工作。这是开展农村教育的一项原则。在结合实际过程中,统一制定规划,统一安排培训任务,统一使用培训设施,积极开展农业出基地、科技出项目、教育搞培训等活动,提高服务效果。
四、以作用突出,富于成效为原则,提高服务效果要作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实施“成校+农户”办学模式,与农民建立生产、管理、营销等协作关系,使参与合作的农民受益,提高农村成人教育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提高办学效益。
2、以实用、实际、实效准则,开展好各类培训工作。在搞好等方面培训的同时,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重点面向林果基地建设和企业管理培技术等培训。其中,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作为培训的重点。
3、要加强培训管理。在培训中作到:确定好培训对象、落实培训任务、讲好培训内容、建立好培训档案、抓好跟踪服务;
4、要方法灵活。要采取集中办班课堂讲,深入群众到遍及讲,联系实际现场讲,印发资料书面讲,组织教师巡回讲,方式灵活,提高培训质量。
5、以效益突出为准绳,抓好成人教育研究工作。这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核心任务。
昭觉县竹核乡成人教育学校 2014年9月
第四篇:农村成人学校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成人学校先进事迹材料
创新工作方法优化转型中的社区教育工作
我叫郑建设,是XX市岳村镇成人技术学校的成教专干。在镇村组成成人学校向社区教育的转型过程中,不断探索、认真研究我鎮成人社区的发展的新路子,为社区中的新型农民默默的服务着,从无怨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变化,经济转型、土地流转、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集约化管理。进入到新社区的的农民面临着就业困难,村里80%的青少年劳力、外出打工,其余部分人员,在新社区适应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如何变新,农民怎样变富,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为农村成人学校向社区教育转型的过程,如何做好社区教育工作,显得优为重要。
一、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成人社区教育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今年以来,我自费订阅了党报党刊、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报刊及理论书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网络等途径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通过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学习,提高了对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认识。
二、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提升自身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也悄悄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巨大改变,其精神文化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意义的成人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学习教育培训和业余生活需求。我主动参加了郑州市教育局成职教处组织的学习培训和现场观摩,XX年9月22-29日参加了在上海开放大学全国社区教育知名专家主讲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培训学习,积极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现场学习观摩农村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三、积极推动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培训,引导群众树立终身教育观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富裕起来的群众,在要求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求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享受学习型社区和终身教育体系提供的各种服务。今年以来,我多方联系农机、农技专家和种养植专业技术人员,推动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多次组织各类培训,对社区失业人员开展了成功求职策略、社区弹性就业等培训,现已开展了电脑、保洁等培训11期,参训人员近千多人,深受下岗失业人员 欢迎。主动协调市劳动培训中心,面向外来务工人员举办了岗前培训;亲自主讲核桃技术栽培培训三期,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又是主讲教师,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服务,受到XX市成职科、郑州成职教处领导好评,连续五年被评为成人教育先进个人。
岳村镇22个行政村,在新农村建设发展方面,形成了一个中心四个区,东有五星社区,西有红岭社区,北有云蒙社区,南有正兴社区,一中心是园林绿色教育园区。在社区内要有学校、幼儿园、卫生所、超市、安全保障、公共场所等一些必须的设施与游园,新型社区的人员管理,专业化人才培训,从分散劳动到种植户田里劳动技术培训等人才的培养,成为社区教育内容重要组成部分,新社区后续工作可持续发展工作,是一个社区向科学化走向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我镇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因此把它叫社区转型中的核心工作。通过我对本辖区的认真调查,走遍了全镇22个自然村,调查那些进入新社区的农民在做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此我创新工作方法,优化社区新型农民培训。通过近些年来大量的实践研究,构建一网络、“实现两项创新”、“坚持三大原则”、才是新型社区农民培训的新途径。
四、构建一个网络
新型社区农民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内容定位既要符 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又要让群众觉得符合身身需要,对他们自然和家庭经济发展有实际指导意义,这就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运作网络。
在全社区形成三级协作网络,三级的相关部门,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的伙伴协作关系。工作中互动、互惠、互利,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在建立这个网络的过程中主要坚持六个字“靠指导、强督促、重落实”。
靠指导。主要依靠市劳动就业局、科协。村镇成人社区学校经费不足,培训农民工不仅不收费,还要倒贴。如XX年XX市劳动局要为富士康培训输出劳工。作为镇成人社区学校接受了培训200名的劳务工人的任务,我们立即召开各村成教专干会议,走村串户,动员青少年闲余劳力,积极报名,经二十多天的宣传、动员、培训,最终送入市劳动就业中心,使这些经过培训的人员顺利进入富士康参加工作,到现在绝大多数我镇的农民还在富士康参加工作,有的已走上管理岗位,其实在些培训中,我们村镇成人学校为学员提供了学习用具,科技资料,请专业的教师制定计划,落实培训内容,使培训者有成效,正是有上级的好政策,上达下通的好信息,才得以实现闲余农劳力的再就业,这就是社区的成教专干在做着默默无闻的服务工作。
强督促。就是把乡镇农技、林业、畜牧等科技部挂靠起来。习惯上,镇农业方面的培训由农、林、牧部门完成,本 着镇农业、产业结构任务的调整,镇农业如何发展,培训什么,如何培训都应很清楚,但他们对培训缺乏管理经验,我们请成人学校校长、镇长杨志强出面督查此项工作,由镇政府督促,镇成人学校牵头村的成人学校落实,形成了规范的培训系统,再由镇农、林部给予指导,培训资金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重落实。各种培训由镇成人学校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订本村社区培训计划,解决了培训基地和培训管理队伍的基础问题。
农民培训的基地建设相对,比较容易,可以根据本镇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情况,在全镇适时、适地建立培训点这些培训点,每个村都有,也是实施农民主区教育最基层的培训基地。XX年4月,在岳村镇成人学校举行“岳村镇成人技术学校核桃种植培训班”,由我主持主讲核桃育苗技术——管理——销售,系列讲座,爱到了全镇300多名核桃种植户的广泛好评。XX市成职科张换成科长、张颖超教研员,郑州市成职教处同志前来听课,认为岳村镇成人学校在核桃种植技术培训讲座办得很好,办的很有成效,经济效益可观。促使岳村镇核桃户产业的发展,受镇政府镇长的好评,三期培训发放,“岳村镇核桃产业发展简介”1000多张,广泛宣传岳村镇核桃的种植情况。附《岳村镇核桃产业发展简介》
岳村镇核桃产业发展简介
岳村镇位于XX市东部10公里处,距省会郑州仅25公里,北接白寨镇,东临曲梁乡,南与刘寨镇相连,西与袁庄乡接壤。总面积66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平方公里,可耕地46000亩,全下辖22个行政村,210个村组,9600多户,共有人口3.9万人,党员1300多人。主要做法是:
1、政府引栽“小康树”,鼓足农民“钱袋子”。一是镇党委、政府紧抓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发展思路,把核桃这一重点支柱产业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实行“一套班子、一个产业发展规划、一套技术服务、一套扶持政策、一套奖惩办法”推动核桃产业发展。三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核桃产业建设问责制,并落实种植各个环节责任制,将种植管理情况列入对部门、单位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四是广泛发动宣传,全民共同参与,突出群众的主体发展地位,把核桃产业发展、管护制度列入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
2、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壮大规模形成支柱产业。全镇制定了优质核桃产业发展规划,XX年至XX年实现新发展核桃2万亩,新建成标准化核桃生产基地5个,形成“竹竿园—中王庙—赵寨”为中心的万亩核桃产业带,并辐射全镇,实现户户都有不低于2亩的核桃园。围绕规划目标,全镇实行以政府扶持与群众投资投劳相结合、新种植与嫁接改造相 结合,扩大种植规模,整合项目资金大气魄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现新建示范基地2个,新建竹竿园—中王庙—赵寨核桃生产带基本形成。
3、重科技强管理,建基地示范带动。一是全面推行辽核1号,香玲,元丰,新疆和春6号核桃良种。二是严格种植技术规程,把好选苗、施肥、植苗、浇水、盖膜等程序关,精细栽植、强化管理和完善抚育措施,确保核桃种植一片、成活一片、收效一片。三是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实行专人技术指导服务,包括部门和驻村指导员常年驻村开展技术指导,经常到该村举行培训班,现场传授技术,使每户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使全村核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是以项目为载体,采用多种方式建立基地,建立科技示范点、示范村和示范户,推进产业标准化建设。
4、激活核桃产业发展新机制,创建英萃核桃旅游土特产品。一是创新种植模式,以“林草畜沼”、“粮经”、“林药”模式,实行核桃与花生种植结合,核桃与大黄种植结合,核桃与养殖结合。二是实行“谁种谁有”政策,以“业主+协会+基地+农户”模式,支持林农和其他独立法人,以资金、实物、技术、土地使用权、劳务入股等形式,组建股份制核桃企业和核桃林场。三是给政策给优惠扶持协会,发挥干果协会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核桃集约化生产服务,通过核桃种植协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全镇核桃产业逐步占 领市场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四是引进业主对核桃进行精深加工,把英萃核桃打造成精品旅游土特产品。
为了便于调控和运作,上述培训应建立组织机构,负责本地段农业培训需求的调研和组织发展,我作为镇成教专干,既做为管理者,又亲自走向课堂为农民培训技术,才能带动其他成教专干,把工作专起来,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行。在社区农民培训的整个流程中,需要把全镇的村民小组长、妇女队长组织起来,这是成人社区教育开展培训的一支基本的,也是基础的管理队伍,也是实施农民培训颇为重要的基础工程。通过这支基本队伍,可以定期召开分析会,确定各点的培训思路,选择适宜的培训方式,从而使培训指挥系统运作系统顺畅有效。
五、创新工作:
培训形式不断创新。传统的培训都是以课堂集中讲授为主,即把专家、教师请到学校,在课堂内讲授技术。
这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培训模式,缺乏面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常常会枯燥无味,农民不愿听,花钱费力不讨好。我们认为,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培训上课形式必须改变,除了课堂讲授外,还可以采用现场会、实地考察、田头指导和种养殖能手现身说法等方式。如:分别组织农户到外地参观大棚蔬菜种植,新项目养殖,组织花卉、养猪现场会,请种植能手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就业能力,积极参与企业联合,开展农民工技能提高培训,我校与面粉厂、锅炉厂、座椅厂、采石场协调开办的职工就业意识、管理知识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就明显地提高了学员的人含糊不清素质。
六、坚持“三个原则”
为提高培训实效,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符合农民需要和农民利益的原则。农民培训必需适合本镇地理区位特点,既要考虑城镇人群生活需要,又要考虑农民收入的增加。根据我镇地形地貌和农民的种养殖习惯,在反复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确定无公害、环保型蔬菜栽培与养殖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可设置瓜果类、茄科类的育苗技术,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介绍一些效果较好的新品种农药的使用,以及保障群众的健康等注意事项。二是扶持致富带头人。如一示范户养的鸭子,长势很好,用的鉰料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防疫工作也做得不错,就是鸭子全身毛稀乱,很难看,买不起价,找不到原因,主人很着急,通过我们的指导,这是由于缺乏粗纤维所致,叫他们在鉰料中加上适量青草和蔬菜,一周后问题就解决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示范户的引领,带动了一大批周边群众致富。到目前为此,我校已培训致富带头户20余户,对农业增产、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农民知识水平出发的原则。农民的文化水平差异很 大。根据调查,我镇农民有高中文化的,也有初中、小学文化水平的,有的一辈子种田,有很多实践经验,因此,培训方法必须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不能千篇一律。按照这一原则,我们在培训实践中根据当地农民实际水平和农作作种植特点,分成几种情况进行教育培训:一是理论知识传授尽量做到深入浅出,照顾文化水平低的学员,尽量让他们听得懂;二是直接到田间地头,在观察实验时尽量讲明科学种植、养殖的道理,让大家听得进去,授受得了。
符合农民认识水平的原则。农民是最讲究实际的,因此,培训中必须注意听课对象,要研究他们对讲课是否感兴趣,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还要把农民的生产季节联系起来,与生产成本、增产增效联系起来。如在种植方面,2、3月份培训主要是大棚蔬菜、果树修剪,4月份培训主要是高产玉米种植技术,5、5月份培训主要小麦后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及玉米田间管理等,这样的培训,生动形象,农民听课有兴趣。
回首过去,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我们做的还有很多不足,很多地方还不到位。展望未来,社区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不会坐在功绩等上睡大觉,我们还要再接再励,在工作上有新思路、新开拓,尽我们最大努力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实事,办更多的好事,解决更多的难事,我们将全新的姿态迎接社区教育美好未来。
岳村镇成人技术学校
郑 建 设
XX年9月29日
第五篇: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
内容提要: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不断加深,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好转的迹象。1.2亿进城务工农民由于文化结构与劳动技能偏低的因素,被企业当着了裁员的“最佳人选”,面临着劳动力供给“市场需求萎缩”与“结构调整优化”的压力与机遇,如何保持农村稳定发展,保证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解决农民就业可持续性问题,这是各级政府都必须面对和解答的难题。关键词:金融危机 农村劳动力转移 雨露计划 结构调整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内外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随着国外传统需求结构的解体与重新“洗牌”,中国劳动力就业压力更加严峻,以“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为平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市场需求萎缩”与“结构调整优化”的压力与机遇。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涪陵农民工就业受冲击程度与成因的解剖,分析农民工就业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理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雨露计划”的关系,探讨“雨露计划”与“培训机制”的关系。
一、涪陵区外出农民工受冲击程度
据区劳务办调查,截止2008年11月,涪陵区外出就业的9.43万农民工中,受冲击下岗的农民工达26923人,其中:在当地找到新工作的农民工14535人,占受冲击总人数的53.99%,滞留在外地寻找工作岗位的农民工6220人,占受冲击总人数的23.10%,受冲击回乡农民工6168人,占受冲击总人数的22.91%。回乡农民工中目前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有462人,占返乡农民工的7.49%;返乡农民工中有自主创业意愿目前正在等待和寻找机会的有361人,占返乡农民工的5.85%;返乡农民工在区内重新就业或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694人,占返乡农民工的27.46%;返乡后不愿再外出打工而从事农业生产的有1385人,占返乡农民工的22.46%;返乡后等待观望准备开春后再外出打工的2266人,占返乡农民工的36.74%。
二、涪陵区外出农民工受冲击回流的主要成因
(一)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成为企业裁员的首选对象。涪陵区回流人员中相当大一部份人是因为文化程度低,无技术特长,企业受金融风暴影响,压缩生产、降低成本、裁减人员时,这部分人就首当其冲。如武陵山乡金子山村村民王庆联,小学文化,1999年以来长期在外打工,最近3年在广东一玩具厂打工,今年以来工厂订单仅为往年的30%左右,工厂运行艰难,被2008年6月中旬第一批裁员,下岗后在广东滞留2个月未能找到其他工作,只好打道回乡,目前在家等待就业机会;二是义和镇红春村八社村民李建军(37岁、初中文化)与妻子许忠莲(36岁、初中文化),于2002年赴浙江打工以来,长期在浙江万亨盛印染有限公司打工,今年以来生产一直不景气,到9月中旬不得不裁员,导致两人一同下岗,只好回乡,一边务农一边寻求自主创业机会。
(二)企业压缩生产、工资仅能维持生活,农民工主动选择回乡发展。涪陵区回流人员中一部分人属于掌握了一技之长,企业愿意留下这部分人,以便经济复苏后企业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但今年以来其所在企业生产量一月比一月少,工资一月比一月低,有时一个月工资仅能维持一个月生活,部分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主动选择了回乡寻求发展的机会或回乡等待明年开春后外出寻找打工机会。如义和镇红春村九社村民王亲明一家四口(妻子殷世华、儿子王波、儿媳赵静)长期在浙江台州中亚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打工,父子二人均是钻床好手,公司正常生产情况下,这一家人每月能实现收入8000—9000余元,今年以来,常
常是半月生产半月休息,其妻子和儿媳由于不是技术工人,今年以来仅上了两个月工,全家收入大减,扣除一家人每月2000余元的开支就所剩无几了,只好选择回乡等待时机,明年开春后看情况再外出打工。
(三)企业倒闭后未找到新的工作被迫回乡。涪陵区回流人员中一部分人,属于所在企业倒闭被迫回乡的。如龙潭镇新村村村民谭全胜(38岁、初中文化)与其妻子杨丽琼二人,分别是广东鹤山日盛时装有限公司(港资)的制衣车间小组长和挑撞工,公司正常生产情况下两人每月收入达4000—5000元,公司今年6月份倒闭后,在广东滞留了一个多月,未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只好回乡寻求发展,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发展项目。
(四)积累了创业经验和资金借势返乡创业。涪陵区回流人员中一部分人属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早就萌生了回乡创业念头的农民工,这次借势离开企业返乡创业。如:一是大木乡土井村村民杨锌,长期在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正常生产情况下能获得3000余元/每月的收入,在今年企业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毅然回乡创业,计划投入50万元兴办野猪养殖场,通过乡政府的协调,目前已与土井村签订了土地租用协议,流转荒山50亩,野猪养殖场正在建设中。
三、基本结论
(一)农民工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
由于农民工综合素质的自身因素和长期半工半农的尴尬身份,金融危机背景下,“下岗”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受冲击程度将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加深,农民工就业与务工收入必然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随着政府拉动内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一二三产业结构的重新“洗牌”,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农民工将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劳动就业的最大受益群体,因为中国农业受冲击程度不可能有二三产业那么严重,各级政府“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统筹发展方略,从根本制度上为农民拓展了以农为本的农业创业空间和进城创业空间。
(二)金融危机将产生优胜劣汰的作用
金融危机对低端产业和低技能劳动者将产生优胜劣汰的作用,迫使农民工向中高端产业和技术型劳动者转移,也将推动“雨露计划”培训体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三)金融危机将促进城乡劳动力的供求平衡
金融危机在改变产业结构的同时,也改变了城乡劳动力供求结构。由于城乡经济、文化、文明等方面的差异,落后的农村现实产生了巨大的推力,推动农民进城务工。发达的城市又对农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即拉力,推拉结合形成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三次高潮”,最终导致了城乡劳动力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城市劳动力供大于求,“大材小用”;农村劳动力供小于求,“精英人材”流失严重,劳动力结构老龄化、低素质化,“小材大用”。而金融危机在导致城市沉重的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将推动城市工商资本与劳动力向农村的合理流动,并促进城乡劳动力的供求平衡。
(四)“雨露计划”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载体
“雨露计划”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载体。它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手段,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通过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成他们实现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四、优化“雨露计划”结构,应对“金融危机”挑战
面对“金融危机”对进城务工农民就业产生的链锁反应,如何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调整优化“雨露计划”这一重要载体,提高其社会成效,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金融危机,把握“雨露计划”培训“四性”原则
不管是“雨露计划”的组织者还是实施者,首先要认识金融危机,了解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对经济结构、劳动力就业的影响风险。只有认识和了解了经济结构调整总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握“雨露计划”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前瞻性”原则。
(二)整合培训资源,建立“雨露计划”培训纵横体系
现在好多涉农(劳务办、扶贫办等)或不涉农部门(团委、妇联、残联)都在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只是取的名字不同而已。这种各吹各的号,各强各的调的培训机制,不但人为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最关键的是培训资源的重复浪费,培训效果的差强人意。有鉴于此,应该按照“教育部门负责,基地学校实施,相关部门配合”的原则,整合规范培训资源,建立“长(期)短(期)结合、专业科学、技能全面”的“雨露计划”横向培训体系和国家、省市、区县、乡镇四级联动的“雨露计划”纵向培训体系。
(三)优化培训主体,建立基地校监管“四大机制”
扶贫培训基地校是“雨露计划”实施的主要载体,基地校的优劣及其合同的履行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扶贫培训的质量乃至“雨露计划”的成败。一是要引入公平竞争机制,确保基地学校的优质化;二是建立公开投诉机制,确保招生工作的有序化;三是健全绩效评估机制,确保培训过程的优质化;四是完善信息回馈机制,确保就业输出的规范化。
(四)坚持两手抓,开拓四大就业空间。
面对劳动力的供求矛盾,“雨露计划”培训要坚持一手抓以基地校为依托的职业教育与创业培训,一手抓以乡镇和企业为平台的实用技术培训、在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开拓“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的农、工、贸、国外劳务市场四大就业空间。
(五)深化“雨露计划”培训,开展“四大”工程
一是深化“雨露计划”培训,实施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工程。针对受当前经济形式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的现象,结合劳动就业部门的农民工专场招聘活动,有针对性的对有转移就业意向的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二是开展农村劳务经纪人培育工程。引导农村劳务经纪人组织返乡民工的规模化转移输出就业。三是开展送岗位入乡进村工程。针对农民工信息闭塞,“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校要充分发挥校企联合优势,利用所掌握的劳动就业信息,开展送岗位进村入户活动。四是开展返乡创业和新型农民创业示范工程。并通过“雨露计划”培训,让广大农民工了解政府鼓励和扶持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更多的农民工加入到返乡创业的队伍中来,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