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12:4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浙财农字[2006]19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家乐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省财政自2006年至2010年设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以下简称“农家乐发展资金”)。为加强和规范农家乐发展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相结合,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基层组织与农民发展农家乐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农家乐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资金使用

第四条 省财政安排的农家乐发展资金按用途不同分为以奖代补资金和宣传资金两大类。使用范围为:

(一)以奖代补资金重点对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成绩显著的县(市、区)发展农家乐进行补助,用于农家乐休闲旅游村(以下简称旅游村)中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农家乐经营户的基本服务条件改善、乡村农家乐自律和服务组织(包括农家乐协会、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乡村休闲旅游公司等)建设等。

所补助的旅游村必须有5%以上农户已经从事农家乐经营活动并已达到一星级以上标准;以村为单位建立起农家乐休闲旅游行业自律或服务组织,且按规定办理有关经营证照,开展相关管理和服务,财务管理比较规范;通过发展农家乐,旅游村已初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对目前和今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经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宣传资金重点对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牌的统一宣传进行补助,用于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的电视片制作、宣传册编印、新闻媒体的推介和宣传等。宣传资金由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农办)负责用于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牌的统一宣传。

第五条 以奖代补资金按奖励内容的不同分为农家乐业绩以奖代补资金和省级农家乐特色村以奖代补资金。补助标准为:

(一)农家乐业绩以奖代补资金。按照《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由省对各县(市、区)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分别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县(市、区)安排农家乐业绩以奖代补资金,具体的补助标准按照每年的考核情况由省里确定

(二)省级农家乐特色村以奖代补资金。对按照《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认定办法》被认定为“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的所在县(市、区),根据特色村的数量和所在区域的不同,安排特色村以奖代补资金,具体的补助标准按照每年的评定情况由省里确定。

第六条 各地要根据已经制定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实际发展需要,对省财政安排的以奖代补资金进行统筹使用和管理。

第七条 农家乐发展资金不得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人员等与资金使用范围不相符的支出。

第三章 资金分配与管理

第八条 农家乐发展资金分配原则:

(一)符合国家和省关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原则;

(三)符合合法、科学、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四)符合资金效益最大化原则;

(五)体现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原则。

第九条 农家乐发展资金分配程序:

省农办、省财政厅根据省对各县(市、区)工作的考核和省级特色村的评定结果,确定下达省农家乐发展资金。

(一)农家乐业绩以奖代补资金。县(市、区)根据省制定的《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对当年度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进行自查,并分别向市农办、市财政部门提出考核申请,各市农办、财政局负责对所属县(市、区)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并向省农办、省财政厅联合行文上报考核结果。省农办汇总平衡并商省财政厅提出县(市、区)以奖代补资金分配方案。

(二)省级农家乐特色村以奖代补资金。按照《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认定办法》的评定结果,省农办根据当年各地特色村的数量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商省财政厅提出县(市、区)以奖代补资金分配方案。

(三)宣传资金。省农办按照省级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向省财政提出预算申请,经省财政审批后列入当年省农办部门预算。

第十条 县(市、区)农办、财政局根据省下达的以奖代补资金,在规定的资金用途和使用范围内,尽快确定和落实具体的项目资金补助计划,并报省农办和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一条 农家乐发展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执行,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 县(市、区)农办、财政局应将当地农家乐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等形成书面材料,于当年年底上报省农办、省财政厅。

第四章 资金监督与检查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农办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加大对农家乐发展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等部门做好资金的审计、检查、稽查工作。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如数扣回省财政拨付的以奖代补资金,并视情节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未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使用以奖代补资金的;

(二)项目资金不落实,造成项目无法实施的。

第十五条 县(市、区)农办要设立举报电话,会同同级行政监察部门认真查证落实举报事项,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查处。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资金的,除如数扣回省财政拨付的资金,还要对有关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农家乐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报省财政厅、省农办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新郑市农家乐旅游管理办法(试行)

新旅委字(2012)2号

关于印发《新郑市农家乐旅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旅发委各成员单位:

《新郑市农家乐旅游管理办法(试行)》经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郑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新郑市农家乐旅游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农家乐旅游经营行为,提高农家乐服务质量,促进我市农家乐旅游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农家乐”是指利用农村庭院、湖泊、果园、林地等农、林、牧、渔业的自然条件,吸引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的经营实体。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新郑市区域内农家乐旅游服务经营和管理。

第四条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商、税务、安监、卫生、环保、质监、物价、公安等管理部门负责对农家乐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件;

2、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农家乐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保护合法经营,查处违法经营;

3、国家赋予的其它职责。

第二章 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

第五条 农家乐开业须具备以下从业资格。

农家乐经营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办理相关证件,持证经营,需到市工商局、卫生局、地税局办理如下证件:

(1)工商营业执照;

2(2)卫生许可证;(3)税务登记证。

需提交如下材料:(1)开办申请书;(2)经营场所证明;

(3)管理及服务人员健康证明(三人以上);(4)负责人身份证、简历;

(5)当地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审核推荐意见。

农家乐旅游服务设施和安全设施以及就餐环境、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应当符合卫生、环保、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第六条 农家乐开业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基础建设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医疗、购物便利。接待区域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地面硬化处理,房屋结构坚固,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2)规章制度健全。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予以明示,明示经物价部门审定的各项收费标准、游客须知及投诉电话。

(3)餐饮具有特色。提供当地风味的农家小吃,按顾客要求提供适合顾客口味的家常菜。

(4)住宿条件优良。提供住宿的农家乐,客房应宽敞、卫生,通风、照明好,电视、卧具等设备齐全,门窗无破损。

(5)休憩设施齐全。提供游客休憩、娱乐场所,同时提供沙发(椅、凳)、茶几和各种娱乐设施,提供茶水服务。

(6)停车空间充足。有足够的停车位,停车方便、安全。(7)安全措施得当。保障经营场所无安全隐患,危险处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3(8)环境卫生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庭院宽敞、绿化好、干净整洁,牲畜圈养,防蚊蝇措施有效;

b、家庭成员有健康证,衣着整洁,个人卫生好; c、客房被罩床单一客一换,保持干燥、整洁; d、厕所使用方便,清洁无异味;

e、厨房干净,布局合理,餐具卫生,防蝇防鼠措施好; f、饭菜酒水新鲜无质变,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g、定期对厨房、客房、厕所及其他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清洁。

第三章 农家乐经营

第七条 农家乐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检查。

第八条 农家乐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依法经营、合理收费、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为游客提供健康文明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

第九条 农家乐旅游经营力戒千篇一律,应根据当地风俗民情、自然风貌、土特产品特点,努力办出特色。

第十条 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发展数量,应根据各区域旅游业发展状况和人口基数进行适当控制,以防止多、杂、乱和经营效益滑坡。

第十一条 农家乐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应参加旅游管理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并持证上岗。

第十二条 旅游者与农家乐旅游经营方发生争议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旅游行政管 4 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作出处理,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旅游者应责成经营方给予赔偿。

第十三条 农家乐接待户不得采取下列手段从事经营活动:(1)削价竞争,强行拉客;

(2)降低服务标准和餐饮质量,擅自提高收费标准;(3)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4)提供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以及含有淫秽、迷信或赌博等内容的服务项目。

第四章 农家乐管理

第十四条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市旅游和文物局负责全市农家乐旅游服务管理工作,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农家乐开业资格认证及旅游服务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农家乐旅游服务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实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由农家乐经营者向市旅游和文物局提出评级申请。

第十六条 农家乐的评定由市旅游和文物局负责,1至5星级的农家乐由市旅游和文物局负责初审,郑州市旅游局或省旅游局组织评定。

第十七条 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评定与划分,以《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标准》为依据。

第十八条 经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评定,对符合农家乐或星级农家乐等级标准的,发给相应的等级标志,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市农家乐等级评定管理和等级标志牌、证的设计制作,农家乐旅游服务经营者可以在经营活动和宣传促销中使用。

未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评定的农家乐不得使用服务质量等级标志。

第十九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对已评定的农家乐进行复核。对服务质量达不到质量等级标准的应帮助其提高质量,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服务质量等级标准的,应降低或取消旅游服务质量等级。

第二十条 对农家乐旅游服务经营实行联合检查制度,联合检查由新郑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依法实施对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农家乐旅游经营点(农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公告,取消其经营资格。

(1)服务质量严重滑坡,有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行为的;(2)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丧失经营条件的;

(3)拒不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4)发生不安全事故的。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湾里区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湾里区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盛会相邀聚月城,邛泸毓秀迎宾朋。值此阳光明媚的初夏时节,我们迎来了四川省首届农家乐旅游文化节的隆重召开。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代表全市65万各族群众,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西昌市农家乐旅游文化发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西昌市基本情况

西昌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面积2655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享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的美誉。西昌水能资源富集,是国家“西电东送”重要战略基地,2008年对外售电25亿度,在建的电力项目有800KV、500KV、220KV大型输变电工程、官地电站、呷榴河电站、洼垴电站;西昌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分,雨量丰沛,是全国粮食大县、洋葱之乡、花木之乡,安宁河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西昌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拥有邛海-泸山、螺髻山、卫星发射基地三大3A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驰名中外航天城;西昌民族风情浓郁,明清古城保存完好,火把节、彝族年、毕摩文化、彝族歌舞等民俗活动精彩纷呈;西昌区位优势明显,是内陆辐射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地区中心城市。

西昌是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城市综合竞争力急剧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中国西部十强、四川省三强,成为全国14个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县市、四川省十大最具活力县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42亿元,增速创历年新高,达到17%。财政总收入21.28亿元,增速49.9%;一般预算总收入12.11亿元,增速2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5亿元,增速53%,几项财政指标均实现两年翻番。固定资产投资75.61亿元,增速7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4元,列全省城市第7位,高出

全省平均7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9元,高出全省平均778元。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

近年来,我市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文化,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注册农家乐达到242家,星级农家乐58家。2008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69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4.6亿元。农家乐户数、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乡村旅游收入三项指标实现两年翻番。在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拉动下,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0亿元,两年增长86%;旅游总人数602.51万人次,两年增长114%。

一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激活乡村旅游的理念。我们把农家乐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承载体,挖掘整理西昌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自然风光资源,使其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农家乐、彝家乐、回家乐、客家乐、渔家乐、藏家乐,推动乡村旅游跨越发展。安哈“彝家乐”融合了攀螺髻雄峰、宿彝家村寨、赏彝家歌舞、品山野风味等乡村旅游元素;川兴“渔家乐”融合了划渔舟、钓鱼鲜、品海菜等乡村旅游元素;黄联“客家乐”融合了客家文化、果园观光、土林奇观等乡村旅游元素;裕隆“回家乐”融合了体验穆斯林宗教礼仪、品尝回族特色食品等乡村旅游元素。各具特色农家乐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农民致富的新亮点。

二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改善乡村环境的理念。通过发展农家乐,实施山水田村路综合整治,改善乡村环境。2008年,我市实施了“交通建设年”工程,投入4.5亿元,完成了通乡油路、通村公路等一批乡村旅游交通建设项目,完成总里程361公里,在安宁河新建桥梁2座;投入270万元建成礼州、西乡、安宁、川兴、黄水、开元6个农村客运站点;投入1.1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血吸虫防治、农村沼气、新农村、移动村村通等工程。2009年,我市又实施“城乡建设年”工程,财政投入3亿元,撬动国家、省州专项建设资金、企业资金、银行融资30亿元,启动一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城乡环境,开展创建“四川省优美乡镇”活动,力争农家乐集中的城郊10个乡镇创建成为省级“优美乡镇”。

三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理念。以发展农家乐延长产业链条,培养农民经营意识,带活餐饮业、手工业、娱乐业、运输业、特色种养殖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08年,农家乐带动全市第一产业新增产值23.89亿元,增长

5.4%。农村家禽出栏达到815.6万羽,增长24%;生猪出栏达到81.8万头,增长15.8%;蔬菜产量达到36.8万吨,增长8.2%。与此同时,农家乐带动第三产业新增产值57.5亿元,增长14.1%。农家乐餐馆、农家乐旅馆、农家乐烧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2008年全市新增农家乐110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人。

四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理念。把农家乐

旅游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引导群众兴办农家乐,走上增收致富路子。西乡乡依托葡萄产业发展农家乐,建成集葡萄种植、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区,综合效益明显,农家乐、葡萄产业、生态葡萄鸡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人均增收5615元。高枧乡依托莲藕产业打造出“荷色生香”景区,带动农家乐发展,景区农民通过经营农家乐、种藕、参与景区务工等形式,人均增收6200元。2008年,全市农家乐经营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余元,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

五是树立抓农家乐就是提升城市品牌的理念。凸显乡村旅游在提升城市品牌中的牵引作用,发挥原生态资源优势、光热资源优势、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进一步凸显出西昌“山水之城宜居之都”的城市美誉度,带动了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牌效应急剧提升,城市建设至少加快了5-10年。两年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十大最美古城、全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四川省森林城市、四川省最具活力的十大县市”等城市殊荣。

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文化提升”农家乐发展模式,促进了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政府主导。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完善设施,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农家乐必须按规划布局,按标准建设,按星级管理,按特色服务。市财政建立50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基金,支持农家乐发展,改善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集中区域的交通条件,修建旅游接待中心,完善环卫设施,增设标识标牌。同时,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名吃名店,加大对乡村旅游商品、纪念品、农家食品开发力度,促进农家乐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结合。

部门联动。市级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农家乐监督、管理、指导力度。旅游部门深入农家乐开展业务指导、评星定级活动;文化部门进行文化挖掘指导,提升文化内涵;物价部门对服务价格进行监督检查,杜绝欺客宰客行为;卫生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杜绝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景区管理部门牵头综合执法,规范景区经营管理秩序;劳动部门开展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电视媒体建立专门栏目免费播放旅游形象广告。与此同时,定期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导游、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举办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依托西昌旅游职业学校培养初中级旅游人才,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素质。

协会主体。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主体作用,由协会组织农户进行产品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品牌打造,形成产业规模和特色。采取跨区域办协会、乡镇办协会、村组办协会、大户办协会等方式,建立各类专业协会84个,会员达到5000余户,带动农户5万余户。专业协会通过建立营销队伍,抓信息,寻客户,联销路,订合同,形成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川兴蜜桃协会带动农户发展3000亩优质密桃基地,成为“桃源农庄”产业基础。黄联石榴协会带动农户发展7000亩石榴基地,成为“榴开客家”的产业基础。樟木樱桃协会带动农户发展千亩樱桃基地,成为“茅坡樱红”的产业基础。

市场运作。按互利互惠原则,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投资乡村旅游。两年来,凉山移动、凉山联通、华润啤酒、好医生果业等20余家企业,采取设立大型户外广告、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形式,先后赞助乡村旅游节5000余万元。企业通过

赞助农家乐旅游,提升了知明度,赢得了市场份额。同时,我们对政府出资打造的乡村旅游景点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仅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月亮湾、老海亭、新沙滩、青龙寺等乡村旅游景点的房屋、门面、摊位、邮亭、公厕、广告位、停车场招租拍卖收益就达1.74亿元,预计全部拍卖可收回资金6亿元,扣除政府投资部分,净收益2.24亿元。

群众参与。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筹资建设,改造居住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激发群众创造性,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两年来,通过政府引导,群众投工投劳23万人次,平整院坝10万平米,兴建沼气池上万口,搭建经营用房9万平米,进行园林景观建设980余处。群众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川兴镇举办蜜桃节时,有的群众砍掉自家的蜜桃树,让出土地修建乡村旅游道路。裕隆乡兴富村老百姓为了举办“伊斯兰文化节”,每户集资数百元,出工出力修建道路,政府只是资助水泥物资。

文化提升。邀请专业人士,对农家乐承载的地域历史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和包装宣传,提升农家乐档次。打造了以火把节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文化,以天下第一缸为代表的乡土文化,以南方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古镇文化,以礼州会议遗址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文化,以天喜花卉博览园为代表的花卉文化,以彝族奴隶博物馆为代表的彝族古文化,以大石墓为代表的邛都古文化,以泸山三教庵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着力突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和品位,做到进入一个景区,就能够体验一种民俗,感受一种文化。干部推动。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干部执行力,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推动农家乐旅游文化发展的合力。近两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到外地考察学习。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相关乡镇农家乐发展思路和措施。同时,将任务分解至各级干部头上,每个乡村旅游景点打造由一名市级领导负责。职能部门定期深入农家乐指导检查,乡镇干部定点联系农家乐。工作推进坚持“三不三看”原则:不听过程、不听原因、不听解释,只看效果、只看数据、只看发展,强力推动农家乐发展。

产业推动。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农家乐,通过农家乐壮大第三产业,依靠第三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品牌,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在农家乐的推动下,全市涌现出石榴、樱桃、蜜桃、花卉等专业村30个,形成“优质稻、蔬菜、水果、花卉、畜禽、烤烟、蚕桑”七大支柱产业,建立“粮食、畜牧业、蔬菜、水果、花卉、林产品、烤烟、蚕桑”八大生产基地。每个支柱产业至少有两家以上龙头企业牵引带动,龙头企业达到52家,重复带动农户30万户,订单农业面积7万余亩,助农增收效益明显。2008年,小香葱、青胡豆等10种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西昌被确定为“全国十万亩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办节推动。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持续推升农家乐旅游市场。先后策划运作出踏青节、桃花节、樱桃节、梨花节、蜜桃节、油桃节、葡萄节、石榴节„„月月办节,月月火爆,实现了“举办一个节,活跃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2008年我市举办的火把节成功点燃四川震后旅游恢复第一把火,七天时间接待游客108.9万人次,自驾游12400辆,实现旅游收入2.08亿元,省内外630余家旅行社联手组团2300个、75000余人到西昌,大量游客涌入邛海沿岸及周边乡镇农家乐。2008年,我市共举办乡村旅游节、景区节庆活动12个。2009年,举办的乡村旅游节达到13个,邛泸景区节庆活动达到17个。

品牌推动。按照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体现魅力的要求,成功打造桃源农庄、荷色生香、鹿鹤烟黄、凤凰葡园、茅坡樱红、螺岭彝风、榴开客家、桃瑞

月华“乡村八景”。同时,着力打造四合-洛古波-西溪-安哈一线的“西昌民族风情生态旅游长廊”,打造以礼州镇为代表的古镇文化观光休闲之旅,以月华乡为代表的知青怀旧文化之旅,以安哈镇为代表的彝族风情之旅,以川兴镇小渔村为代表渔家风情之旅,以观海湾为代表邛海神话传说文化之旅,吸引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广东、云南、陕西等省内外游客慕前来。

各位领导,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走出了推动农家乐快速发展的新模式,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但由于起步晚,与走在前列的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以全省首届农家乐旅游文化节为契机,博采众家之长,推动西昌农家乐旅游文化迈上新台阶。

谢谢!

第四篇:浙江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主要做法

浙江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主要做法

http:// | 2007年10月9日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浙江省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来抓,有力地带动了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2084个,直接吸纳从业人员72557人,营业收入达到24.6亿元。其主要做法是:

(一)适应发展要求,因势利导推动。顺应休闲消费兴起、农业功能拓展的发展趋势,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村面貌的实际出发,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决策,成立了工作协调机构,连续两年召开全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工作现场会,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各地按照省里提出的“科学发展、因地制宜,服务三农、突出特色,安全发展、规范经营,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努力实现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全省各地根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结合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展”和“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耕地“的要求,以县为单位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促进农家乐与产业布局、人口集聚、新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不少地方已经完成《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等编制工作。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

(三)着力整体发展,拓展带动功能。充分发挥农家乐的综合带动作用,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与特色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与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先进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提高发展水平。按照。吃、住、游、玩、购”五大功能整体谋划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营销,引导农家乐经营户开发垂钓、登山、采摘等体验农家生活、休闲健身的游乐项目,开发特色休闲旅游品等,促进现代农业、旅游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配套产业的加快发展。很多地方优先将农家乐村庄列为村庄整治建设的对象,统筹规划建设村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的交通、供水、购物等条件。下大力气保护、整理和挖掘乡村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明,开发神话传说、农谚民谣、祭祀庆典等文化元素,开展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内容丰富、健康的人文环境。

(四)制定服务标准,加强规范管理。为了加强对农家乐的规范管理,提升农

家乐服务水平,制定颁布了《浙江省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认定办法》、《浙江省农家乐服务质量星级评定标准(试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还制定了省级农家乐经营服务质量地方标准。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要求》、《农家乐食宿经营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价》等管理办法,明确了农家乐的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环境保护、规范竞争等要求,逐步实现对农家乐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近两年来,全省共认定了省级农家乐特色村82个,农家乐特色点56个,评定了农家乐星级经营户3060家。同时,注重加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农家乐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旅游服务中心等组织,规范竞争行为,促进良性发展。

(五)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服务档次。把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素质作为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以“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为抓手,针对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大力开展对农家乐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重点培训烹饪技术、餐饮住宿服务、接待礼节、旅游管理知识、当地民俗文化、食品卫生控制、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定期培训机制。两年来,全省共培训农家乐从业人员7.2万人。举办农家乐菜肴大奖赛、厨艺大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农家乐服务水平。

(六)加强宣传推介,打响特色品牌。为提高全省农家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到农家乐休闲旅游,普遍加大了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宣传、推介和促销力度,扩大影响,打响品牌。各地以节庆活动、节假休闲为载体,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元化媒体平台,通过举办农家乐旅游展示会、在浙江农民信箱上推出“农家乐专场”、举办农家乐避暑新闻发布会、特色旅游节等活动,广泛开展对农家乐精品线路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促进了农家乐的蓬勃发展。

实践表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带动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和经济繁荣,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色旅游产品加工、餐饮服务、商贸流通、客运交通等相关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了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农村建设新的支撑点。

第五篇:《临洮县农家乐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试行)》

临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洮县农家乐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来源:政府办 | 发布日期:2010年1月9日 | 阅读次数:947 】

临政办发〔2009〕161号

临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洮县农家乐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及驻临各单位:

《临洮县农家乐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09年11月24日县政府第三十九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七日

临洮县农家乐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和 促进我县“农家乐”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家乐”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农家生活资源共享”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农村特色综合性旅游产品,包括利用农村庭院、塘堰、果园、花圃、农场、苗木、林地等农、林、牧、渔业自然条件,吸引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餐饮、住宿、购物和特色农事活动等服务的各类经营实体。第三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指导、属地管理”原则。县旅游管理部门是全县“农家乐”乡村旅游的行业主管单位,主要负责规划发展、市场促销、质量检查、星级评定、人员培训和监督管理工作。乡镇、村负责本辖区内“农家乐”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第四条 县旅游管理部门会同工商、税务、卫生、文化、安监、质监、物价、消防等部门对“农家乐”乡村旅游进行监督管理,其共同职责是:

(一)开业资格的认定;

(二)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和相关许可证照;

(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保护合法经营,查处违法经营;

(四)国家赋予的其它职责。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临洮县行政区域内从事“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和旅游服务管理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

第二章

开办条件

第六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点在开业前须具备以下基本服务条件:

(一)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具有乡村风情,接待区域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有必要的地面硬化处理,房屋结构坚固,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二)凡提供住宿的农家服务设施,客房应宽敞,通风照明条件充足,配备电视,卧具齐全,门窗无破损。

(三)能提供游客休憩、娱乐场所,同时提供沙发(椅、凳)、茶几和娱乐设施,提供茶水服务。

(四)能提供当地风味的特色小吃,能按客人要求提供适合口味的家常便饭。

(五)有停车场地,并有专人负责看管。

(六)服务人员注重仪容仪表,服务热情大方。

(七)环境卫生符合以下要求:

1、庭院宽畅、干净整洁,牲畜圈养,有防蚊蝇措施。

2、家庭成员有健康证,衣着整洁,个人卫生好。

3、客房被罩床单一客一换,保持干燥、整洁。

4、厕所男女分开,使用方便,清洁无异味。

5、厨房布局合理,餐具洁净卫生,有防蝇防鼠措施。

6、饭菜酒水新鲜无质变。

7、落实消毒措施,防止食物中毒。

8、对周边村容村貌没有构成重大影响。

(八)有必要的安全设施,经营场所内无安全隐患,对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必须设置警示标志。

第三章 开办流程

第七条 申请开办“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单位和个人填写《临洮县农家乐乡村旅游开业资格认证表》,逐级向所 属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提出申请,并由乡(镇)政府初验同意后报请县旅游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第八条 旅游管理部门依据行业规划管理的布局要求和本办法第六条之规定,对申请开办的经营单位(户)进行现场核对和查验,并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与否的书面决定。

第九条 旅游部门批准开办农家乐乡村旅游点并核发《开业资格认证书》后,卫生、工商、税务部门方可依次依据其经营范围审核发放相关证照。“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者最后持以下证、照经营:

(一)乡村旅游开业资格认证书;

(二)餐饮服务许可证;

(三)工商营业执照;

(四)税务登记证;

第四章

经营服务

第十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本办法规定,接受旅游管理等相关部门对其服务质量、旅游安全、对外报价、宣传促销等经营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第十一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依法经营、合理收费、公平竞争、诚实守信,所有售出商品和服务收费要明码实价,为游客提供健康文明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

第十二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者及其内部管理、服务人员必须按要求参加旅游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的定期业务培训,并做到持证上岗。

第十三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点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营区域内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必须迅速实施应急处置,并在第一时间如实报告当地乡镇政府和县旅游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方不得采取下列手段从事经营活动:

(一)纠缠游客,或以其他不正当方式揽客的;

(二)降低服务标准和餐饮质量,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三)销售不合格产品,或强行向游客推销物品的;

(四)提供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以及含有淫秽、迷信或赌博等内容的其他服务项目。第十五条 旅游者与“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方发生争议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工商、税务、物价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就上述行为向县旅游管理部门举报。

第五章 行业管理

第十六条 县旅游管理部门根据临洮县旅游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全县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并依据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和环境容量,适当控制同一区域内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点发展数量。

第十七条 县旅游管理部门要建立全县“农家乐”乡村旅游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各乡镇负责收集辖区内与“农家乐”乡村旅游服务接待有关数据信息,定期向县旅游局上报汇总。

第十八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开业资格认证书实行年审验制度,每年4月份由农家乐经营单位(户)持证到县旅游管理部门进行送检,认证书有效期间禁止涂改、买卖、转让和出租。

第十九条 审验期内定期开业期满一年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点实行统一标识制度,县旅游管理部门除颁发农家乐乡村旅游标志牌外,要督促各经营点在其醒目位置统一制作和设立颜色、尺寸等同的户外大型标识牌。第二十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服务实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农家乐”乡村旅游划分为普通、一星、二星、三星、四星5个等级。县旅游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等级标志牌、证的设计、制作、颁发和监管使用工作。

第二十一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实行自愿申请原则,凡申请质量等级评定的,向当地村委会、乡镇政府、县旅游主管部门逐级提出申请。县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会同相关单位,并邀请有关专家、旅游管理人员及镇、村负责人,成立农家乐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具体负责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评定。第二十二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以旅游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临洮县农家乐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为依据,公正、公平、公开进行,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三条 经营服务质量等级评定达到规定级别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点,颁发相应的等级标志,“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者可以在经营活动和宣传促销中使用。未评定等级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点不得使用任何等级标志。第二十四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认证实行动态管理,县旅游管理部门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对已评定等级的单位和农户进行一次复核,凡达不到质量等级标准的督促限期整改,逾期整改无效的,必须降低或取消旅游服务质量等级。

第二十五条 县旅游管理部门要结合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积极开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省市级“农家乐”乡村旅游特色村(点)和省市级“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创建工作。

第二十六条 县旅游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农家乐”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制度,设立并公开投诉电话,受理游客的投诉,对投诉内容必须及时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理。第二十七条 县旅游管理部门要建立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公告制度,对涉及“农家乐”乡村旅游的下列事项定期向社会公告:

(一)开业资格的认证结果和注销情况;

(二)服务质量等级评定以及晋级、降级情况;

(三)受理投诉和处理情况;

(四)农家乐违规违纪情况。第二十八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服务经营实行联合检查制度,联合检查由旅游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依法实施对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六章

扶持政策

第二十九条 旅游、广电部门和各有关乡镇要有计划地开展县内“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整体宣传促销活动,多方位进行形象设计包装,扩大全县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拓宽和引领客源消费市场。

第三十条 对县内有优先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和村社,有关乡镇和发改、农业、交通、水利、扶贫、林业等部门要在项目资金扶持上给予倾斜,以尽快改善乡村旅游基础条件,消除发展瓶颈因素。

第三十一条 发改、国土、金融、电力、消防、卫生、物价、文化、安监、劳保、环保、质监、工商、税务、旅游、公安、城管等部门在项目申报、信贷支持、证照申办、人员培训、税费征收等方面,对“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方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第三十二条 有经营资格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点,其稳定从业人员总数中下岗、失业职工占比超过30%的,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和行政事业费减免政策。第三十三条 除本办法规定的旅游、卫生、工商、税务部门以外,县内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到农家乐乡村旅游点办理其他证照和收取任何费用;违反规定的,农家乐经营单位(户)可直接向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举报。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四条 对“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法律、法规和规章有明文规定的,由各相关部门按其规定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强制取缔等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由旅游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整改无效的,注销其乡村旅游开业资格认证书;对于证照不全的,一律按无证经营对待,并依法予以取缔。

第三十五条 “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者在经营期间有第十四条、第十八条所列行为和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旅游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整改无效的,注销其乡村旅游开业资格认证书:

(一)经营服务产品在醒目位置没有明码标价的;

(二)服务质量严重下降,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

(三)基础设施不符合标准要求,丧失开办条件的;

(四)拒不接受旅游等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培训或不上报有关数据的;

(六)不按要求设立、悬挂、保管标志牌和标识牌的;

(七)经营期间随意转让开业资格认证书的;

(八)发生安全事故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县旅游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情况调研报告

    各地对农家乐的定义不尽统一,但基本意思相近: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等服务的经营实体。简......

    发展农家乐旅游情况汇报(范文大全)

    发展农家乐旅游情况汇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镇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家乐休闲旅游迅速发展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更好地促进农家乐......

    关于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农家乐”是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旅游产品中的一朵奇葩。虽然我市“农家乐”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势头良好。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经营户360户,床位2......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5篇)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旅游发展资金的管理,适应新时期自治区旅游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旅游发展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高资金使用......

    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

    ****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农业局****位于广西东南部,土地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全境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历届****委、市政府和......

    关于“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兴起的新型产业,通过对全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规......

    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通过机构:北京市体育产业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 文号:京体产业字„2010‟1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首都体育产业发展,落实北京市......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五篇材料]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 浙政办发〔2011〕82号近年来,我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农业、休闲农庄、乡村乐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