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点
2011年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点
(银监办发〔2011〕36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最近召开的抗旱减灾专题会议和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水利改革发展和促进粮食生产作出明确部署。
会议要求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坚决贯彻2004年以来连续七个中央1号文件的各项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扎实开展工作,不断强化巩固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会后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专门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重大部署,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了水利建设5-10年工作目标。会议提出要“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强调要“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国务院最近召开的抗旱减灾专题会议和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重点针对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持续旱情和粮食生产形势,部署抗旱减灾和农业生产工作,提出全面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具体措施,这对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对此,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清现阶段农村经济金融形势,增强大局意识,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把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应尽义务,在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前提下,确保今年涉农信贷支持力度不减弱,涉农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其他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思路,扎实、深入、有效地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和监管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金融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将支持水利建设作为现阶段三农金融服务工作重点,增加水利建设方面的信贷资金投入,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功能和市场定位,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合理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贷款比重,合力支持水利建设。农业发展银行要注重发挥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优势,继续加大在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投放。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充分运用资金规模优势,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水利项目和大型水利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对城市防洪排涝、居民和工业原水供应、污水处理回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等工程项目的金融服务,加强对大江大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国家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工程、生态脆弱地区水生态修复、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的融资支持;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三农金融服务优势,重点对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水电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县域机构要进一步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业大县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支持,因地制宜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金融支持抗旱救灾、春耕备耕和粮食生产的重点:
去年10月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基本无有效降雨,气象干旱严重,土壤失墒较快,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在注重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主动、及时、有效投放抗旱减灾资金,支持因灾减产的企业和农户抗旱减灾、恢复生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以及农业部门的沟通协调,准确掌握当地春耕备耕的总体安排和实际进度。要认真开展春耕备耕信贷资金需求调查,进村入户,走农访企,科学测算,及时调整和合理制定支持春耕备耕生产信贷资金的投放计划。要多方式、多渠道筹措涉农金融服务资金,信贷投放要首先满足春耕备耕有效需求,资金不足的要及时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对农民购买良种、农药、化肥、农机具和农用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有效信贷需求要及时予以满足;对农资企业和种子公司等的流动性贷款要予以优先支持;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合理掌控春耕备耕资金投放节奏,必要时可以根据时令集中投放,避免耽误农时。继续落实好灾区信贷政策,对信用良好的受灾户,要允许贷款合理展期,不降低信用评级,不给予加罚息。对因灾造成到期贷款无法归还,但仍有合理有效贷款需求继续投入粮食生产的农户,在注重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可以适度追加信贷投放,确保农产品生产信贷资金供应。同时要在保证核心法律要素齐备的前提下,优化授信流程,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保证追加信贷资金迅速发挥抗旱作用。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建设的重点:
截至2010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2009年6月末的2945个减少到2312个,全部消灭原有708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全国31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均已提前实现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下一步,各级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总结分析前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工作力度,由解决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向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强金融服务功能转变。制定详细布设规划,重点做好物理网点建设,整合农村金融资源,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加强网点风险管控,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更好满足农户服务需求。同时,要按照中央关于“在注重防范风险前提下,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切实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步伐,积极探索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模式。在明确监管责任、切实加强监管前提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
当前,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少、服务方式单
一、业务功能不足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矛盾,要配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在切实注重风险防范基础上,大力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在服务对象上,继续做好农户和农村小企业信贷支持,把农民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列入重点支持范围;在信贷投向上,加大对粮食生产、“菜篮子”工程、各类农产品生产、家电下乡、农机购置、小城镇建设、节能减排以及农村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全方位加强对现代农业各链条和环节的信贷支持;在贷款方式上,继续大力发展不需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银(社)团贷款,着力探索“银行(社)+企业+农户+合作社(协会)+保险+担保”信贷合作服务模式。结合农村改革,积极探索农村财产抵(质)押制度,合力扩大农村担保物范围,进一步缓解农村抵押担保难问题。
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
(银监发〔2011〕44号)“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完善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并要求各成员经济体两年内完成相应监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监管标准,2019年1月1日前全面达标。《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立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建立全球一致的流动性监管量化标准,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银行体系稳健性乃至宏观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提高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
根据《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定的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新标准,在全面评估现行审慎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基础上,提高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建立更具前瞻性的、有机统一的审慎监管制度安排,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
1.改进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一是严格资本定义,提高监管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将监管资本从现行的两级分类(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修改为三级分类,即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严格执行对核心一级资本的扣除规定,提升资本工具吸收损失能力。二是优化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扩大资本覆盖的风险范围。采用差异化的信用风险权重方法,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明确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提高交易性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场外衍生品交易等复杂金融工具的风险权重。
2.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将现行的两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分别不低于4%和8%)调整为三个层次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一是明确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和8%。二是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包括: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三是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3.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即一级资本占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例不低于4%,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足,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体系的杠杆率积累。
4.合理安排过渡期。新资本监管标准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到新的资本监管标准。过渡期结束后,各类银行应按照新监管标准披露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
(二)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
1.建立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流动性比例、存贷比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多个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同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多情景、多方法、多币种和多时间跨度的流动性风险内部监控指标体系。
2.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进一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审慎监管要求,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严格监督检查措施,纠正不审慎行为,促使商业银行合理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增强银行体系应对流动性压力冲击的能力。
3.合理安排过渡期。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分别给予2年和5年的观察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分别达到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的监管要求。
(三)强化贷款损失准备监管
1.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例)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不低于150%,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2.建立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监管部门将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质量差异和盈利状况的不同,对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进行动态化和差异化调整:经济上行期适度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经济下行期则根据贷款核销情况适度调低;根据单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质量和盈利能力,适度调整贷款损失准备要求。
3.过渡期安排。新标准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13年底前达标;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部门将设定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并鼓励提前达标:盈利能力较强、贷款损失准备补提较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6年底前达标;个别盈利能力较低、贷款损失准备补提较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8年底前达标。
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收费(银监发〔2011〕22号)
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同时,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决定免除部分服务收费。
一、从2011年7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的以下服务收费:
(一)本行个人储蓄账户的开户手续费和销户手续费;
(二)本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开户手续费和销户手续费;
(三)同城本行存款、取款和转账手续费(贷记卡账户除外);
“同城”范围不应小于地级市行政区划,同一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列入同城范畴。
(四)密码修改手续费和密码重置手续费;
(五)通过本行柜台、ATM机具、电子银行等提供的境内本行查询服务收费;
(六)存折开户工本费、存折销户工本费、存折更换工本费;
(七)已签约开立的代发工资账户、退休金账户、低保账户、医保账户、失业保险账户、住房公积金账户的年费和账户管理费(含小额账户管理费);
(八)向救灾专用账户捐款的跨行转账手续费、电子汇划费、邮费和电报费;
(九)以电子方式提供12个月内(含)本行对账单的收费;
(十)以纸质方式提供本行当月对账单的收费(至少每月一次),部分金融消费者单独定制的特定对账单除外;
(十一)以纸质方式提供12个月内(含)本行对账单的收费(至少每年一次),部分金融消费者单独定制的特定对账单除外。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未经客户以书面、客户服务中心电话录音或电子签名方式单独授权,不得对客户强制收取短信服务费。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国家有关部门或者其他机构的收费,应在办理业务前,明确告知客户,尊重客户对相关服务的自主选择权。
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实际情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出统一部署,抓紧开展相关制度、流程、业务系统、账务系统和账户标记的调整和调试工作,做好应急预案和柜台人员解释口径的准备工作,保障各项业务安全、稳定和持续运行。
银监会2011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精神
刘明康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后,对银行业今年下半年工作提出要求。
——严格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等贷款新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上而下、从细入微、从严确责,从信贷业务的基础环节上入手,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更加注重走款方式的实质性合理,确保信贷资金最终不被挪用。要严格做实流程改造,加强贷时审查,查实确认贷款投向,强化贷后管理,对企业集团不折不扣地执行受托支付有关规定。
——深入推进平台贷款风险防控不动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认清风险,强化责任,扎实推进,提高执行力,推动分支机构加强管理,从细从实化解既有风险、严控新增风险。要牢牢把住科学补正贷款合同还本付息条款和补充合法有效抵质押物两个关键,用科学的机制让风险早暴露、早发现、可度量和早干预,严格依据有关要求,控制新增贷款风险。审慎开展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战略合作,加强土地抵押贷款管理,切实根据现金流覆盖情况分类计提风险资本。
——加强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健康有序发展理财业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遵守相关监管规定,规范开展理财业务和其他金融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以日均存贷款为基础的统计、监测和考核机制,坚决取消单纯依赖时点指标考核的做法。高度警惕近期网络借贷、民间借贷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凸显的风险,筑牢防火墙。加强市场监测和行业自律,加强和改善信息披露,维护理财市场秩序,促进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前期案件治理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对案件防控的高压态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内控建设作为案件防控工作的核心,切实提升内控执行力;强化责任追究,继续加强案件风险排查和业务检查工作。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防控,积极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严把开发企业“名单制”管理和开发贷款以在建工程抵押这两个基本要求,增加风险排查频度,加强对抵押物的及时估值和持续管理。加强对商业用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非住房类贷款的管理,加大对假合同、假按揭等违规行为和转按揭、加按揭等做法的打击力度。密切关注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风险。
与此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本着市场化原则和审慎经营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加大对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在符合国务院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发放专项用于支持政府投资的公(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贷款。明确贷款条件和要求,审慎评估地方财政的偿还能力和意愿,对满足条件的建设项目及时发放贷款。要认真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加强贷款用途管理,确保资金真正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
——切实加强金融基础服务,严密防范潜在风险。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服务收费项目统筹管理,充分考虑科学性与必要性,确保做到统一规范、信息透明、充分告知和解释说明。要加强业务与IT的协作,确保业务连续性,加快完善相关风险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稳定持续的,以客户为中心、以交易为重点的高效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继续加强对“三农”、小企业、就业、消费、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通过产品类型和服务方式的探索创新以及内部流程的改造,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小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方面,要用足用好银监会近期颁布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十条措施”,进一步提高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覆盖率和服务满意率,加快推进空白乡镇基础金融全覆盖工作,确保全年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
刘明康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珍惜当前的改革成果,清醒认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性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艰巨性,迎难而上、勇于承担,继续深入推进银行业的转型发展,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确保银行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良好表现,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十条措施”
(银监发〔2011〕59号)
一、指导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偿还意愿和偿还能力、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引导商业银行继续深化六项机制(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按照四单原则(小企业专营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业务条线的管理建设及资源配置力度,满足符合条件的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努力实现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三、鼓励商业银行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进行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研发和推广。
四、优先受理和审核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准入事项的有关申请,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对连续两年实现小企业贷款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且风险管控良好的商业银行,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的条件下,积极支持其增设分支机构。
五、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小企业专营管理建设。对于设立“在行式”小企业专营机构的,其总行应相应设立单独的管理部门。同时鼓励小企业专营机构延伸服务网点,对于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支持其在机构规划内筹建多家专营机构网点。
六、鼓励商业银行新设或改造部分分支行为专门从事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分支行或特色分支行。
七、对于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的条件下,优先支持其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同时严格监控所募集资金的流向。
八、对于风险成本计量到位、资本与拨备充足、小企业金融服务良好的商业银行,经监管部门认定,相关监管指标可做差异化考核,具体包括:
(一)对于运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允许其将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处理,对于未使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对于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在满足一定标准的前提下,可视为零售贷款,具体的风险权重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执行。
(二)在计算存贷比时,对于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
九、根据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和核销等具体情况,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
十、积极推动多元化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同时协调各地方政府、各部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商业银行同融资性担保机构、产业基金的科学有序合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第二篇:农村金融服务答记者问
“一行三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
式创新答记者问
字号 大 中
小文章来源:金融市场司 2010-07-28 17:01:00
关闭窗口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下简称“一行三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198号)。“一行三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请简要介绍一下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背景情况。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积极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近年来,“一行三会”和各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个目标,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多方面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目前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
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仍然突出。
为了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200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银发[2008]295号),选取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部分有基础的县、市,开展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试点一年多来,在试点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行三会”和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努力,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总体上看,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第一,试点因地制宜,开发和推出了一大批金融创新产品。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目前试点九个省主抓的主导性试点创新产品有133个,试点县(市)有88个。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效
果有明显影响的试点创新产品包括: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惠农卡”等等。试点创新产品大量涌现,有效拓宽了涉农资金的融资渠道,方便了农村和农民贷款,受到试点地农村和农民的广泛欢迎,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第二,试点调动和激发了金融机构的内在积极性,促进了涉农信贷投放的明显增加。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试点九省涉农贷款余额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3.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贷款和农户贷款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高19.4个和
7.4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全国各项贷款增速7.9个和7.7个百分点。试点九省试点创新的金融产品直接带动的涉农信贷投放累计达559.5亿元,贷款余额264亿元,同比增长40%。涉农信贷投放明显增加,这是试点最突出的成效。
第三,试点推动建立了有效的农村金融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一整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鼓励农村金融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试点开展以来,九个试点省普遍建立了有效的农村金融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了试点的责任和进度要求,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河南、辽宁、湖北等省份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推进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扎实安排。在配套政策支持方面,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再贷款、差别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正向激励,并大力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和信用环境建设;中央财政和试点省的地方财政对扩大涉农信贷投放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给予专项补贴,有些试点县市还通过地方财政出资建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奖励基金或专项财政贴补资金;金融监管部门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网点布局调整上给予积极支持;保监部门拓宽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增加涉农保险品种,改进保险配套服务。这些工作,为加快推进试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同时,也把政府多个部门高度凝聚在一起,进一步增进了跨部门政策的协调合作。
第四,试点进一步增进了多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共识,并促进了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向好发展,为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10年1月,“一行三会”联合在河南省商丘市召开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座谈会,对试点工作进行了深入总结交流。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牵头有关部门分赴全国有代表性的省市对各地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总体来看,目前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仅具备了相当的基础,而且存在迫切的现实需求。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对金融系统实施强农惠农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我国金融部门在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必须有新作为,这对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金融机构大力开发农村潜在市场也是一个“双赢”。因此,“一行三会”在认真系统总结一年多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从今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二、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核心目的,就是紧紧抓住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这个突破口,通过金融系统积极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国努力创新和普及、推广一些真正契合农村与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与时俱进地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在着力缓解农村和农民融资困难的基础上,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农村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重点是集中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广普及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比如,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发展农村微型金融,全面提高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满足率和服务效率。这些金融产品,在目前已经普及的地区属于成熟类金融产品,但在全国不少地区,推广这类金融产品本身也属于一种金融创新。
二是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研发和推出一些适合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纯创新类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以前没有过,现实中存在迫切需求。比如,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贷款抵押担保品范围;探索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涉农贷款保证保险;探索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涉农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拓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等等。这有利于促进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比如,推广农村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和信贷员包村服务;推广手机银行、联网互保、农民工银行卡等农村金融服务新方式;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咨询、代理保险销售和涉农理财业务等等。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流程,再造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让广大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便捷和优质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三、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哪些基本要求?
第一,要正确把握全面推进创新的原则和方向,选准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务求实效。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与农民的重要纽带,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水平,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更多的金融服务实惠。因此,农村金融创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不顾政策规定和风险盲目创新,更不能弄虚作假。一定要因地制宜,着眼于农村与农民最急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努力寻求新突破;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风险可控和财务可持续,重在实效和管用,务必抓实,务必见效,为农村和农民多干实事、好事。
第二,要统筹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创新要坚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有机结合,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要通过全面推进农村金融创新,进一步促进发展富有竞争和活力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银行、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和谐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低成本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金融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金融服务保障。
第三,要注重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不断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激励和政策合力。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要特别注重积极建立和完善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特别注重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的有机协调配合,特别注重调动和发挥金融机构推进和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积极性,特别注重加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以及金融专业人才培育,不断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激励、政策合力和发展可持续性。
第四,要注重加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基础数据信息统计、政策宣传解释和政策效果评估。农村金融基础数据信息统计和政策宣传解释这些基础工作非常重要。金融管理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切实摸清底数,做实创新基础。要注重加强基础数据信息的沟通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及时总结交流农村金融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加强调查研究和农村金融专题分析。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效果评估,督导和激励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切实做好农村金融创新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正确引导政策预期。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的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为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
环境,让农村金融创新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发展。
四、如何发挥好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涉农金融服务领域的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既是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拉动、辐射和支撑保障作用。
从资本市场看,重点是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到股票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高收益债券、可转换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进一步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来源。2009年至今,共有14家涉农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合计募集资金118.8亿元;共有8家农业类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合计募集资金54.7亿元。截至2010年6月末,共有31家涉农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604亿元,中期票据179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4.2亿元,合计募集资金787.2亿元。总的看,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并借力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产品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过程中,证监会将大力加强与各金融管理部门的密切合作,一如既往地积极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发挥好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积极作用;推动期货业经营机构积极开展涉农业务创新,稳步拓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2009年,全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交量达到12.4亿手,成交额达到62.2万亿元。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具备了支持“三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保险市场看,重点是大力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与农民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扩大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品质,积极推进农村保险市场体系建设。这些年,农业保险(分为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两大类)和涉农保险(指除农业保险外,其它为农业服务业、农村、农民直接提供保险保障的保险)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末,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133.8亿元,保险金额达3812亿元,保费规模已达全球第二位;包括农房保险、农机保险等在内的涉农保险保费收入25.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6万亿元,支付赔款16.4亿元。在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中,保监会将继续落实“低保额、广
覆盖”的原则,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供给主体和服务网络发展完善,继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领域和试点品种,加快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和农村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试点;同时,积极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加强合作,支持拓宽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增强农户贷款信用和扩大农户融资手段(如个人保单质押贷款等),促进完善涉农信贷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并注重加强保险业务监管和保险人才培训,努力促进城市保险市场与农村保险市场良性互动,形成城乡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完)
第三篇:农村金融服务营销策略
浅论新形式下农村金融服务营销策略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业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承载着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责任使命,承担着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重任,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农村信用社工作压力更大,发展任务更重,遇到了最激烈的挑战。如何迎难而上,转型发展成为农信人的思考重点。笔者认为惟有以人为本,开展全员营销,积极推行农村金融营销策略,才能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占据竞争的制高点。我们农信社迫切需要树立农村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营销理论指导其经营活动,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中借机发力,“比、学、赶、超”,抢占市场,超越同业竞争对手,实现历史性跨越,做到金融服务营销有办法,有策略,有行动,有总结,建立农村金融服务营销的长效机制,并贯彻到日常工作的整个过程。
一、农信社市场营销现状
农信社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们金融同业竞争激烈,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竞争白热化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不断冲击农村金融市场;国家“普惠金融”政策进一步促使农行返乡、邮储银行重新定位,各大商业银行目标看准了农村这一大市场,各地村镇银行不断成立,民营银行已经挂牌,我们农信社一统农村市场局面被打破,我们的“大后方”已经出现不稳定因素,农信社应有高度责任感和危机感,巩固我们的阵地。竞争的要求,决定了农信社全员营销的必要性,也凸显了进行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而当前农信社的市场营销状况不甚理想,制约了农信社竞争力的提高和持续发展。
(一)营销观念薄弱
目前我们农信社的营销观念仍比较薄弱、落后。部分农信社不管是从高管层面还是普通员工对市场营销都一知半解,甚至不少对市场营销的理解还只是简单停留在推销阶段,对当前较新的营销理念和服务知之甚少,在实践中,营销意识更是严重不足。多年来农信社工作人员习惯于春放秋收、等客上门、有求才应的“坐商”工作方式,习惯于按上级的指示办事,缺乏创新和市场意识,缺少“迎进来、走出去”的营销意识。此外,农信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功能,导致员工们竞争意识弱化,难以主动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开展市场营销。营销观念的薄弱难以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营销模式、营销手段的落后,从而影响到农信社营销的最终结果。
(二)营销手段落后
目前,农信社的营销宣传往往仅局限于电视或广播、传单宣传等,而网络信息传播和社交工具的便利性间接影响了这种营销方式的时效性。对于诸多经典营销案例中所体现出来的体验式营销、关系营销、深度营销、网络营销、整合营销、文化营销等,在许多农信社的营销实践中难觅芳踪。同时,一个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案的实施,需要前期细致的市场调研准备及后期的有力执行。农信社由于营销理念淡薄、营销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营销方案的难产和执行难度,更难以达到营销目的的实现。
(三)营销人才缺乏
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融企业的竞争最终都是由人落实,具体到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也需专门的营销人员负责。而营销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是当前农信社市场营销工作难以有效实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营销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须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客户的需求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才能对症下药。同时我们的员工受自身条件限制,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营销理念,未能真正站在市场和客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营销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对开展营销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作为农信社与客户的直接联系人——客户经理,客户经理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的高低将对营销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对农信社的品牌形象也有直接的作用。
(四)营销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在各地农信社的金融产品已经可以与各大行相比肩,当前我们农信社缺乏规范的组织和系统的规划,整体营销意识不强。尽管某些机构已经进行了一些营销创新,但总体而言,由于缺乏对西方先进的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多数农信社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管理机构和配置专职从事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管理的人员,其市场营销活动还只是一种分散、间断的行为,缺乏系统性。
二、农信社加强市场营销的对策
当前,我们农信社一统农村市场局面已经被打破了,同时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已开始转变经营战略,返回农村抢夺县域市场的优质项目,村镇银行更是直接在县域抢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必要求我们农信社要增强自身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并结合实际,推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新业务,积极开展全员营销,加大营销力度,开拓市场,发展一批高价值客户,储备一群优质客户,积极向一些垄断行业渗透,以求扩大一些新的高端客户群体,要妥善处理好传统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关系,循序渐进,稳步渐进,稳步发展,最大限度的开辟并占领市场,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从“转角色、提技能,勤宣传、巧管理、强绩效”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转角色”,提升理念,打造精干营销团队。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在于营销人员懂得换位思考,切实站在市场和站在客户的立场为客户解决金融问题,提升客户对农信社的信任度,才能真正地留住顾客,才能与顾客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为此,农信社要改变传统的坐、看、等的销售观念,要通过“迎进来、走出去”活动,开展阵地营销,延伸市场营销,通过扫街、扫楼、扫村庄,深入到商户店铺、农户家中、企业现场调查摸底,急顾客之所急,急顾客之所需,为客户量身定做服务产品。同时基于买方市场的大背景环境,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进一步增强对市场的敏感性,并及时积极做出反映,从而为营销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
一是提升营销理念。现实社会需要营销公关。我们是服务行业,每天都要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要求全体员工必须增强公关意识,树立公关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公关也需要技巧。要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思考和学习,真正学会公关,有的放矢做工作。通过日常教育,外聘培训机构对全员开展营销培训等,让全员深入学习营销的理念,知道营销的现状和目标,理解营销与服务的关系,让全员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知道全员营销,主动营销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必经之路,是迎接激烈竞争的有力武器。
二是加快全员角色转变,变“坐商”为“行商”。现在大部分的农信社员工只是执行工作职责中的一部分,以客户经理为例,大多数只是简单的发放贷款和清收贷款,揽一部分存款;客户经理在职责应该是综合的、系统的,应相当于一个流动的网点,应集贷款、存款、电子产品营销、客户维护、品牌宣传等职责于一身,他们应当是农信社最强悍的一支营销团队。同时我们农信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的优势在于我们的信贷产品机制灵活、决策链短、利率定价等,客户经理要切实用好我们的信贷产品,不能把我们的优势当作权利,坐等客户上门。要通过我们的优势政策和产品来培育客户的忠诚度,通过密切与客户的业务关联度,使广大客户形成对农信社产品、服务和品牌的信任度和依赖度,各岗位员工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应当利用各种关系和渠道,加强存款、电子银行产品等业务的营销,形成人人学营销,人人干营销的热烈氛围,促进全员营销工作的开展。
三是培育精干营销团队。通过全员营销活动,通过全员竞赛排名发现一批潜在的可培养的对象,加强锻炼,培训出一支精干的营销团队,形成示范作用,带动和提升全员营销工作的开展。
(二)“提技能”,掌握基本功,提升全员营销能力。
营销技能薄弱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信社员工的一个最大的短板,迫切需要提升全员营销技能。提升的主要内容项目应涵盖营销理念、营销晨会、服务营销流程、如何识别推荐客户、如何与客户进行高效沟通、客户关系管理、绩效考核、团队协作等。
一是走出去学习。“他山之石可攻玉”。农信社要选派优秀员工走出去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行社或其他银行先进的营销经验和办法,结合本社实际补充修正,使之落地生根并发展。
二是专业机构培训。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快速提升全员的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真正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新机制,细分市场客户,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以优质服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千方百计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努力实现农信社可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边营销边提升。实践是提升能力的最好方法,要通过流程化营销活动,让员工不断总结提升自我,边营销边学习边成长。一要开展针对性营销服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为客户量身订制科技产品套餐,将手机银行、网银、短信银行、电话银行、信用卡、贵宾卡进行捆绑;二要个性化营销服务。将全体员工分成若干个营销小组进行客户公关营销,分片包干对重点客户拓展,通过对每一家企业、每一户客户、进行定期上门拜访、公关联谊,提供各性化服务、差别化服务,通过个人的一些资源,积极为客户提供力所能力的帮助,慢慢感化感动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三要做实售后营销服务。我们营销好的金融产品,不能现场营销后就不理不问,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售后服务体系。要对使用我们金融产品的客户进行积极维护,专人包干,手把手上门教客户用好产品。要求指定客户经理或其员工在现场手把手指导客户进行产品的使用,规定时间内要进行定期的回访和维护。
(三)“勤宣传”,多方位宣传营销,全面巩固农信阵地。农信社人众、点多、面广,群众基础较好,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农信社应组织精干的宣传队伍,深入到社区、村庄进行巡回宣传,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过程、有检查、有反馈、有总结。一是加大宣传优惠政策力度。通过全面宣传贷款自主定价利率优惠办法和农信社存款上浮10%的政策,对存款大户借款实行利率优惠,达到“以一传十”的效果,让广大客户都明白存款到农村信用社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全力开展新金融产品营销宣传。全方位宣传“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在各乡镇、街道广大个体工商户,企业、村庄进行从点到面的宣传覆盖,上门手把手教客户使用好 “手机银行”、“网银”等新型支付结算工具,通过广泛采取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心贴心”的替客户着想,为客户服务,提高客户对信用社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客户“知农信、用农信、传农信”。三是千方百计巩固农村阵地。利用 “送金融知识下乡”、“信贷调查”、下乡等机会加大村庄揽储力度,逐步实现“业务宣传入村庄”、“村村都有宣传栏”、“店铺都有宣传单”。四是用活、用足农信社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汇报、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财政预算外资金。同时可联合文化、农技等部门在“电影下乡”、“农技下乡”之时共同举行各类活动,争取更大的反响。五要是善用新型平台宣传营销。中国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网络时代既需要传统的宣传营销、更需要网络营销:首先是单位网络营销,可在当地主流网站首页宣传营销,主要是农信社新的惠农政策、产品优势等。其次是员工利用业余时间上网主动营销、如实名QQ、实名微博、实名微信、,在各大主流论坛、QQ群等宣传农信社的产品、政策、受理各项业务的咨询。积极利用新媒介全面宣传推广农信社的优惠政惠,利好产品和业务流程,让更多的客户加深对农信社的认知度。
(四)“巧管理”,做好客户关系分类管理,培育忠实客户。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工作,农村信用社更要以此为契机,走“群众路线”,以做实“三大工程为”基础,在深入开展农户建档工作的基础上,巩固老客户,拓展新客户,建立健全客户台账资料,及时分级分类,并动态化管理做好客户关系维护工作。
一是巩固存量客户。一线网点要组织员工要对存量的存贷款客户进行一次全面的疏理,准确识别存量的客户信息,并进行相应的信息补充。
二是拓展新客户。一线网点应全员行动,及时动员和部署全体员工积极利用空余时间、休息时间深入到街道、村庄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客户、乡村干部意见与建议,收集各方信息,积极拓展新客户,特别是通过农户建档工作,针对未与农信社建立关系的他行客户,重点公关营销。
三是推行客户等级管理、分级维护。按照客户的资产、存款、电子产品使用度等综合贡献度,分为顶级、高端、中端、大众等四个级别,并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维护。如顶级客户及高端客户可实行联社加网点服务方式,定期邀请座谈及产品体验、上门拜访问候等;中端及大众客户由各网点服务,中端客户定期拜访及电话问候,大众客户节日问候等。农信社也相应的为顶级和高端客户出台一套激励政策,适时对客户进行鼓励,促进更多的客户到农信社办理业务。通过客户分级分类管理维护,促进全员上下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以“等不起”、“慢不得”和“坐不住”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迎难而上,“城区寸土必争、乡村寸土不让”,用“争”的精神、“抢”的气势、“夺”的劲头狠抓营销工作,积极通过电子产品的捆绑,引导客户将资金和各项业务逐步归集到农信社。
四是依托台账开展特色营销服务。社会不断更新,服务更要创新,谁为客户付出的时间多,真正的为客户着想,客户才有可能更好的反哺农信社。要依托台账资料,及时与高端客户开展“一对一”沟通交流,了解客户各方面情况,为客户量身定制最实用的电子银行产品套餐,帮助客户真正的享受到好处和便利。比如我们上门指导客户使用手机银行、网银时,通过积极动员客户主动提供交易对手信息,及时帮助客户维护好收款人登记簿,使客户使用起来方便顺手,即充分体现出农信服务的全面与周到,又提升农信社优质服务形象。通过与客户面对面接触,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客户信息,收集客户的工作建议,还有更多的机会拓展更多的客户,为下一步农信社理财、代理保险、基金等产品业务的办理积累资源;“上门服务”还能提一步提高员工与客户沟通交际的技巧,促进员工加强学习,提高员工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推动农信社队伍建设,因此“上门服务”这一即传统又特色的服务应当坚持到底。五是建立健全专门的营销部门。依照当地具体情况,抽调优秀人员组建营销部门,统一策划营销活动方案,统一设计营销台卡等各类宣传材料,加强对下乡营销业绩的考核检查督导,将市场营销活动整合为集中、有序、连续、系统的行动。
(五)“强绩效”,公平绩效分配,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农信社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出营销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营销考核办法,真正做到业绩与劳动报酬相挂钩,体现多劳多得,激发营销人员的营销积极性。将客户指标、产品指标的具体数量指标落实到每个人,任务数的确定应相对合理、公平,让每位员工要通过“跳一跳、够的着”可以实现的目标。对所有的营业网点建立以业绩+客户评价为主的评价标准体系,实现监督工作的细致化和有效化,并成为最终绩效考核的有力依据。只有双管其下,才能切实调动起营销人员的营销热情并化为有效的行动力,实现农信社营销工作的良性持续展开。主要有:一是任务下达科学合理。下达任务前多调研多论证,围绕网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吸收一线意见与建议。二是开展网点和个人全员营销排名竞赛,促进人人争优,后进赶先进。三是依托绩效系统电子产品等可计件的工资进行按人计件考核,按揽储、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细项量化考核,努力做到绩效分配公平公开公正,充分挖掘网点和每一位员工的营销潜能,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各项业务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金融竞争同质化的前提下,“得客户者得天下”,积极开展全员营销,采取科学的营销服务策略有利于唤醒农信社员的忧患意识,有利于提升员工的营销技巧、有助于挖掘员工的营销潜力,能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项业务持续发展;是农信社立足未来,逐步破解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的必经之路,如何做好,做实,做强,做大,有待农信同仁共同努力和实践。
第四篇:农村金融服务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状况的调研
一、主题简介
为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和农户对农村金
融机构创新服务的要求,掌握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并准确地预测信贷投量,把准信贷投向,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升“三农”服务水平,从而更好服务于当地经济。通过对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机构采用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的调研,就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普及和服务能力、服务方式进行全面掌握,并对今后发展提出对策。
二、调研时间
2013年11月15日-2013年12月1日
三、调研情况
1、调研目的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的模式,分析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当前问题,然后通过剖析当前问题,以及借鉴国内先进县市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模式和经验,提出促进现阶段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2、调研方法
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调研调(调
查问卷见附件2)以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3、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
由于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还
很多。部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资金紧张,存款的增长速度和
贷款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以延川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因为农村
信用社一直扎根农村,情系农民,立足农村经济发展,长时期服
务“三农”,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是农村主要的金融服
务机构,截至2013年10月,延川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 63237
万元,各项贷款9584万元,其中涉农贷款 4996万元。农村金
融服务机构初步在农村开始设立,时间较短,所以存在有很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尚待普及,经营模式还不成熟
农村金融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机构,需要在摸索中
不断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能满足需求。这些年来,农村信
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虽有一定提高,但还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的需要。从客户群体看,农村金融服务对象广泛,客户群
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体个
体差别较大,服务需求差异化,部分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金融
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从涉农贷款操作和管理上看,农村客户群体
对信用社贷款程序多、手续繁琐一直颇有微词,复杂的贷款环节,使一些借款者望而却步,同时,信贷产品单一,未能满足客户多
样化需求;从基础服务设施上看,农村信用社硬件服务设施还有
待加强,服务网点的改造、人力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完善。
(2)支农资金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还很弱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立足县域,主要吸收当地存款资金,存款
规模受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特别是山区农业县,经济规模制约农
信社支农资金更加明显。县域范围内存款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激
烈,民间融资行为更加活跃,存款搬家的现象比较突出,支农资
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信社支农功能的发挥。农村金融服务
机构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农业作为高风险低受益的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
大,而目前农业保险覆盖率不高,且手续复杂,一旦发生自然灾
害,借款人就可能不按时履行还贷责任。即使有抵押,但由于抵
押品大多数是农民住房、宅地或农机等,这些抵押品一般都很难
变现,所以农村金融机构还要承担不良贷款损失。
(3)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业务单一,创新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困难,所以要在经营管理、业务发展和
产品服务创新上有所突破。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利润来
源和结构单一,严重缺乏创新动力,服务机构开办的中间业务也
仅有代理企业产险和代理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几项,还不能办
理代扣代缴税金等中间业务,无法留住企业基本结算账户,吸收
企业存款难度较大。
4、解决对策及办法
(1)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找准
市场定位,主要服务于县域经济,信贷资金绝大部分用于支持本
地农户、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2)通过强化监管措施,切实防范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各级监管机构在积极争取试点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与控制,要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资本约束,把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办成具有可
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金融市场。
(3)通过合理规划,设置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公平竞
争,服务周到,高效务实的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农村金融服务机
构投资来源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分散化,为农村金融机构良性运作
奠定良好的资本来源结构。
(4)改进服务方式,开发多种服务产品。农村金融服务机
构要推行“阳光信贷”,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和审批程序:一是公
开信贷品种、办贷流程、信贷服务人员服务片区、办贷监督机构,承诺办贷时限;二是简化贷款办贷手续;三是适当放宽基层网点的贷款审批权限。农业和农户小额贷款具有其特殊性,既受其生
产经营项目的制约,也与农村地区经济交易方式相关,对额度较
小的农户贷款在监管上适度放宽,以比较简化的手续规范管理。
(5)加强培训与教育,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金融服
务工作人员队伍。一是要强化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行业自律
意识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培育出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工
作队伍。二是要加快人才引入步伐。高薪从外地引进高素质人才,亦可通过协商从当地金融机构中吸纳一批富有从业经验的现有
从业人员,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五、总结
通过实践调查,全面掌握了延川农村金融服务的状况,并根
据自己的学习知识,结合实践情况,对延川农村金融服务的未来
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自己的这些建议能为延川农村金融
服务体系的完善有所帮助。本次实践调查给了我一次很好的锻炼
机会,使我所学习到的金融知识在实践中的一次有机结合,提高
了我的实践应用能力。
附件1:
参考书籍和资料
1.延川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规划
2.延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发展规划
3.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及对策浅析《中国县域经济
报》
附件2:
村镇银行现状及发展调查问卷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我们是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的学生。为了了解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现状、农村金融等问题,现进行问卷调查。本调查不记名,绝不会泄露您的信息,希望您能够放心如实作答。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调查,提供宝
贵的看法与意见。
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1、您目前是否从事金融行业?
A 是 B 否
2、您对农村金融服务的了解程度?
A 非常了解 B 比较了解 C 一般了解 D 仅听说过 E 从未听说
3、您所知道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目前的业务有哪些?
A 个人存款 B 个人创业贷款 C 个人消费贷款 D 单位定期存款
E 单位活期存款F 结算 G 代理发行 H 其他
4、您到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办理过业务吗?
A 办理过 B 未办理过
5、对于如今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如极易偏离宗旨、筹集资金困难、发展速度缓慢等),您有什么想法或对策?
6、您认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应如何改进?(例如服务、组建制度、业务等
方面)
第五篇:农村金融服务调查问卷
农户调查问卷
一、基本情况
1、您的住址定西市县(区)
2、您家家庭人数人,外出打工人数 人
3、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①种植业 ②畜牧业 ③养殖业 ④工资收入 ⑤个体经营 ⑥打工 ⑦其他,请注明
二、农村金融服务情况
(一)存款服务
1、离您家最近的是哪家银行①农业银行 ②信用社 ③工商银行 ④其他银行,请注明
2、距离您家最近的银行机构有多远①1公里以内 ②3公里以内 ③5公里以内 ④5公里以外
3、您的家庭存款选择哪家机构机构①农业银行 ②信用社 ③工商银行 ④其他银行,请注明
(二)贷款服务
1、您有没有从银行贷过款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2、您有没有从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贷过款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3、您有没有从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贷过款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4、您有没有从政府及财政部门获得过支农资金①获得过②没有获得过
5、您有没有从亲戚朋友处借过款①借过款②没有借过款
6、您有没有从其他私人高息贷过款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7、如果您有借款和贷款,数量是多少①1万元以内 ②1万-5万元 ③5万元-10万元 ④10万元以上
8、您借款和贷款主要用于:①用于生产 ②用于建房 ③小孩上学 ④治病 ⑤其他,请注明
(三)服务需求
1、您认为当前在金融机构办理存贷款业务方不方便①很方便 ②比较方便 ③不太方便 ④很不方便
2、如果您认为当前存取款业务不方便,主要困难和问题是①服务网点太少 ②存取款金融机构太远 ③服务态度不好 ④存款利息太低 ⑤没有私人借款方便
3、如果您认为向金融机构贷款困难,主要困难和原因是①放款数量太少,不够用 ②手续太复杂,不方便 ③贷款利息比较高,受不了 ④没有抵押的财产,贷不了 ⑤没有关系,贷不到 ⑥自身信用问题
4、为了贷款您认为是够应该允许用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来抵押①应该②不应该
5、为了贷款您认为是够应该允许用自己的房产来抵押①应该②不应该
6、您认为迫切需要的金融综合服务有哪些
①存贷款 ②银行卡 ③ATM、POS机 ④网上银行、电话银行 ⑤农业保险 ⑥财产保险、人寿保险 ⑦投资理财 ⑧其他,请注明
村级组织调查问卷
一、基本情况
1、村委会的名称
2、本村2011年人均纯收入元
3、本村是否有债务①有②没有
如果有债务,本村实有债务万元,其中:①欠政府(财政)万元②欠银行万元③欠信用社万元④欠农民万元⑤其他万元
4、本村是否有债权①有②没有
如果有债权,本村实有债权万元,其中:①政府拖欠万元②企业欠款万元③农民拖欠万元④其他万元
二、投融资情况
1、您村在过去3年发展生产和经济方面有没有从银行贷过款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2、您村在过去3年发展生产和经济方面有没有从信用社贷过款
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3、您村在过去3年发展生产和经济方面有没有从上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获得到支农资金
①获得过②没有获得过
4、过去3年您村在发展生产和经济方面最大一笔借款(贷款)的来源是
①上级政府及财政投入②本级积累自由资金 ③银行贷款 ④信用社贷款 ⑤本村农民及社会集资 ⑥私人借贷 ⑦地下金融高息贷款 ⑧其他形式
三、金融服务需求
1、如果贵村要借款和贷款,准备从哪里借款①上级政府及财政支持②从银行贷款 ③从信用社贷款 ④向本村农民及社会集资 ⑤向私人借贷 ⑥从地下金融高息贷款 ⑦其他形式
2、如果贵村向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困难,主要原因是①放款数量太少,不够用 ②手续太复杂,不方便 ③贷款利息比较高,受不了 ④没有抵押的财产,贷不了 ⑤没有关系,贷不到 ⑥村级组织没有信誉,难贷款
3、您认为是否应该允许村委会用集体的土地、林地来抵押贷款①应该②不应该
4、您认为当前成立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兴办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可行吗
①有必要,可行②有必要,但有风险 ③不可行,风险太大
涉农企业调查问卷
一、基本情况
1、贵企业的注册资金是万元,去年销售收入是
2、贵企业主营业务是:
①种植 ②加工 ③养殖 ④其他涉农产业 ⑤非农产业
3、贵企业创立时的资金来源是:
①自有资金 ②银行、信用社贷款 ③非正规金融机构借款 ④亲友借款 ⑤县乡或村投资
二、金融服务需求
1、您认为贵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资金短缺 ②技术力量不足 ③开拓市场困难 ④管理水平跟不上 ⑤设备落后 ⑥其他
2、贵企业有没有从正规金融机构贷过款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3、您认为金融机构拒绝农村企业贷款的一般原因是
①抵押资产不足,担保单位难找 ②企业项目缺乏吸引力 ③金融机构有歧视观念 ④企业信用等级低 ⑤其他,4、您认为迫切需要的金融综合服务有哪些
①存贷款 ②银行卡 ③结算汇兑 ④租赁 ⑤投资顾问 ⑥项目理财 ⑦网上银行⑧其他,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