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探索

时间:2019-05-14 12:0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探索》。

第一篇: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探索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探索

一、发达国家继续工程教育的概况简介及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现状

继续工程教育,又称“工程师的教育”,在国际上一般是指对大学毕业后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所进行的一种专业教育,其目的是保持其知识的先进性,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发挥积极创新的作用。近年来,继续工程教育在许多国家已发展成为相当有组织的、广泛的、必需的教育方式,成为对传统教育的延续和发展部分,对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历史传统不同,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各具特色,呈现出多样性,继续教育的概念和含义也不尽相同。从大部分国家的情况来看,继续教育通常是指大学或职业学校毕业后,正在工作的教师、工程师、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等,为了适应职业需要而进行的更新知识和完善自己在校所学知识的培训或进修。按照专业门类可以分为继续师范教育、继续工程教育和其它专业的继续教育。

美国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经受过一定教育,但力求使自己的专业与技术能得到更新的成年人所经常正式参加的学习活动。美国继续教育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等院校设立继续教育部门,在这些学校,继续教育与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美国高校中有46%的学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第二类是企业及有关政府部门组织的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第三类是各行业协会组织的面向本行业的继续教育。比如,作为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美国的工程硕士起源于1993年,冷战结束,美国政府为军工企业职员而设立的转岗培训项目,至今仍受到美国社会的欢迎。美国的大部分企业很重视员工的继续工程教育,比如,企业为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通常会主动承担一部分继续教育培训经费,这样大大提高了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法国的继续教育一般是指继续工程教育,而将一般意义上的继续教育称为“经常教育”或“连续教育”,又称“再教育”。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继续教育立法的国家,第一次立法是1971年颁布了《继续教育组织法》,后来在1978年和1984年先后做了两次修改和补充。据了解,法国规定,所有企业均需要将相当于其工资总量的12.5%的费用交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管理,作为教育培训基金,或提供给学校用于其员工的继续教育(这些均可抵税)。显然,这是强制性的,是专款专用,且不由企业自行管理。这些国家政策不仅保证了企业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经费,而且企业提交的教育培训经费抵税能很好地调动企业提供和利用此项经费的积极性,受益者不仅是个人、企业,还有国家,即国家的竞争力增强了。

德国的继续教育概念含义较为广泛,将校外教育统称为继续教育,包括为获得学校毕业证书的学校补充教育,为获得职业上各种资格的职业教育、改行专业教育,以及企业、工会对工人进行的各种教育。德国为了发展继续教育,建立了带薪教育休假制,如规定一年给工人20天的学习假期。德国的工程师教育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直实行传统的工程师学位(Diploma)教育。

上述发达国家在重视和大力发展本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一方面向国外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高薪,吸引国外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到本国从事工程技术类的工作,另一方面,向国外输出国际认可的资质认证,比如项目管理的认证(PMP)、物流师的认证、软件工程师的认证等等。

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继续工程教育起步较晚,总体上来讲,还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只有约1.67%,其中工程师的比例更低。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5―6%,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不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人才不足,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因此,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大力发展继续工程教育,同时加强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

二、我国继续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2001年6月,中共中央力、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加强继续教育,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体制;建立由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体系”。国与国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的情况下,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

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面对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效保证。继续工程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继续工程教育,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展有效的国际交流活动,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继续工程教育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知识,促进了以知识更新为主要目标的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以信息技术发展为特征的新知识经济时代,共特征是市场全球化、资源一体化、运作信息化,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三化”的含义,深入理解它对继续工程教育提出的需求,即虽然我国的继续工程教育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中国的继续工程教育一定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加速培养具有国际化特征、并满足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是创新发展的需要

继续工程教育是当代新知识传输的重要桥梁和创新科技的摇篮。世界文明史表明:正是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的不断创新引导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继续工程教育国际化的任务也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人才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同时,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专业技术,义懂国际惯例和相关法律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性人才。因此,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就是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继续工程教育成果,融合我国的国情,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这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创新发展的需要。

三、继续工程教育国际交流活动案例及分析

2002年底,清华大学受全国工程硕土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委托,承办有关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宜,并于2003年和2004年,以“请进来,走出去”为主导思想,相继开展并实施了多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请进来”――邀请国外企业界和大学的国际知名学者来华进行短期讲学

2003年-2004年,相继邀请了来自英国、南非、美国、德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的教授及专家来中国授课,课程名称分别为“物流管理”、“工业工程”、“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与分析”、“带钢镀锌技术”、“项目管理”、“IT项目管理”等。参加对象有中国高等院校的年青教师,也有中国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2003年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150余人,2004年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150余人。

(二)“走出去”

1、研究生工程教育国际交流项目

项目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以及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其目的是通过交流深入地了解国外著名大学的工程教育特色及共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国外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和管理经验,同时介绍我们国家的工程教育特色。2003年,全国20多所院校的70余名负责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教师参加了这个项目,分别访问和考察了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巴黎矿院、法国国家科学技术与管理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麦考瑞大学和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和奥克兰科技大学等。

2、工程领域相关专业教育实践的国际交流项目

主要面向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及各类研究单位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科技管理人员,项目目的在于与国外大学、研究所和相关企业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参观和座谈等方式交流双方共同关心的工程领域的研究生教学和实践活动,共同探讨教育理念、教学方案、科技应用、管理机制等经验。2004年开展“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工业设计”这几个领域的教育实践国际交流活动。

3、组织在职工程硕士生和企业骨干人员赴国外著名企业和大学的国际培训项目

组织在职工程硕土生和企业骨干人员走出国门,到国外著名的大专院校及跨国公司进行培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骨干人员的国际经验,开阔视野,亲身体验国外的继续工程教育环境和氛围,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2004年有来自企业的70余名骨干人员参加该项目的培训。

(三)探索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层次的工程管理类人才的可行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下,面对我国对优质教育资源和高层次工程管理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很有必要了解国际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施方案,引进发达国家的优秀教师、优质教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国外教育人员近距离交流,探讨和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层次的工程管理类人才的可行性。目前,我们正在这方面努力实践。

四、继续工程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的分析与思考

(一)国际交流工作的开展应该是全方位的我们认为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应该是全方位的,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元素,比如我们上述的国际交流活动,从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的人员层次来看,有从事工程教育的管理者,有从事工程教育的培训者,也有接受工程教育的受教育者,从交流的形式来看,有邀请国外著名专家来华进行短期讲学的项目,也有组织学员到国外高校及企业交流、培训的项目,从交流培训的内容来看,既涉及了多领域的先进工程技术知识,又有先进的工程管理知识,同时有很多国际案例的教学。这样就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继续工程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的立体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国际交流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开展每一项国际交流活动必须要做好调研和策划工作

对于每一项国际交流项目,在开展项目的前期,我们都必须在对国内外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策划和安排;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力求精心操作,以保证项目的高质量。目前,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不管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项目,对于参加者来讲所需费用是比较高的。我们必须努力使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的个人、企业或学校均能有所获。这是国际交流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三)国外交流项目应注意双向性,使国内外双方均有收获

我校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短短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与国外的二十多所著名高校和企业建立了联系,并邀请了近10名国际著名学者来华进行短期讲学。在与国外同行的交往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交流的双向性,使他们从原先不甚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不了解中国的继续工程教育状况,到对中国的情况有所了解,并普遍对我们的上述活动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积极接待我们派出的学员,有的主动表示想来中国讲学的意向,有的去年被我们邀请来之后,今年又主动与我们联系,还想来中国讲学,并提议到中国联合办学等等。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国外仍然还有很多学者专家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为数不多的交流项目已起到了介绍中国的作用。显然,我们应该努力加快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篇: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模式探索

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北京市构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区域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关键路径。以国际化教育视角全面解读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做好示范高中教育国际化的顶层设计。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系为导向,在理念上把握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在课程上融入国际先进元素;在方式上重视技术革新,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文化上深化沟通和合作,拓展学科国际视野,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来自中国教育的声音。

关键词:国际化教育;示范高中;实践

一、国际化教育实施的动因与意义

(一)国际化教育实施的动因

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侧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与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形成与国际教育对话的空间与话语系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逐步国际化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教育国际化就得结合多方力量的配合,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学校肩负养核心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充分响应北京市西城区解决多元化入学目标。西城区中学生家长群体以60后、70后为主体,家长中从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校科研人员、高新技术人员占较大比例。针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已经不再局限于追求循规蹈矩的“高分式”教育,而是偏向更为多元化的模式,希望学校提供个性化、能力优先、具有职业前景的发展模式,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国际化的教育体系。从上述学生家长的特点和需求可见其对学校国际化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

(二)国际化教育实施的意义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克拉克?科尔就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阐述。在他看来,教育的视野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局部;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学者也不存在国界的划分,任何时候都承担着推广人类知识和人类彼此了解的重任,通过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全人类的发展;除此之外,诸如通货膨胀、贩毒走私活动、核战争、环境保护等问题都属全球性的问题,必须全球共同而对,联合解决,这就要求各国间能够相互理解,不断沟通,协同合作;当今社会的国际关系己不再是某个领袖的独角戏,也成为专家、学者、技术顾问、传教士、商人、旅游者的舞台。因此,一个具有全球意识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才会成为主角,拥有相对优势。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顺国际潮流而动,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熟悉国际经济运作,了解各国国情、法律、文化,熟练掌握最新国际技术的人才趋之若鹜。高等教育是培养尖端人才的有利阵地,适应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北师大女附中,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学校得到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切关注。毛泽东、刘少奇、江泽民、李鹏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贺龙、陈毅、王岐山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

学校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闻名全国,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实验中学的高考成绩始终处于北京市前列,每年约有百余人升入哈佛、耶鲁、加州理工、麻省理工、香港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有25%左右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2011年高考成绩文科位列北京市第一,理科位列北京市第二。

(一)丰富深化国际交流活动

实验中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马来西亚副首相、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人、比尔?盖茨等曾先后到校参观考察。学校与十几所境外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多所境外知名大学签订“直通车”协议或“校长推荐计划”,是多所境外知名大学的生源基地校,还是联合国全球对话学校和世界遗产青年教育中心。与当地友好学校的师生共同开展文化交流,教育交流和学生个性发展与领导力等领域的研讨,还在社区开展宣传中华文化的展览、艺术演出等活动。实验中学师生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印记,师生的活动受到当地各界的赞誉。

实验中学目前已建立三年以上姊妹学校、友好学校关系并长期固定合作的学校有26所,涵盖欧美、亚洲多个发达国家。实验中学从2007年开始,分别协助意大利热那亚高中学校和美国华盛顿国际学校建立了孔子课堂。其中与华盛顿国际学校的孔子课堂项目已经被美国大学理事会亚洲协会列为孔子课堂的示范学校。形式多样的交流互访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能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去观察、学习和思辨。

(二)直通车绿色通道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实验中学重视富有特色的国际合作项目的拓展,自2001年开始就探索和实施与国外高校建立直通车绿色通道项目,目前已为学生开创了近20个大学直通车通道,学校分别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日本覆盖约7个国家的重点大学合作,并签署了直通车项目协议。被学校推荐进入大学直通车项目的学生无需提供SAT或托福、雅思成绩,学校作为直通车项目的考点,各大学直接进入实验中学组织面试和笔试,同时结合学生三年的学业成绩以及个人的在校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择优录取。部分合作大学还为直通车项目的学生设有数量不等的奖学金。

迄今为止,实验中学直通车绿色通道项目已进入第14个年头,一直为学生最终选择心仪的境外大学和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它不仅为学校的国际部学生提供了多通道的出国留学项目,而且为高考班的毕业生提供了富有特色的“高考后”出国留学直通车项目,为高三毕业生开启了高考与留学的“双保险”计划,更为那些与自己的高考第一志愿失之交臂的学生提供了多重选择,从而弥补了“高考一锤定音”的弊端。

直通车项目为实验中学的学生进入世界名校开辟了一个新的优质通道。通过不断拓展特色合作项目,实验中学已逐渐形成了国际化品牌效应。

(三)课程国际化是国际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实验中学经由合作项目办学,整合境外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精髓,融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本土高中课程,进一步为实现实验中学的办学目标服务。实验中学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一直致力于探索构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符合学校国际化发展的,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的国际化创新型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的学术氛围和成长环境。2013年国际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班的毕业生96%被美国前50的大学所录取,2014年毕业生97%被美国前50的大学所录取。

(四)信息化带动国际教育发展是新趋势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国际化是实验中学加快国际化发展的新举措和新趋势,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可以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力度,从而深化培养学生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

为了积极促进实验中学师生与其他国家友好学校师生的教育交流,促进文化理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国际竞争的能力,实验中学与美国友好学校明尼唐卡高中共同研究,开发并建立了课程资源共享的网络课程“中美文化比较课程”和“国家遗产认识与保护课程”。

网络课程已经开展了四个学年。通过互联网的功能,两国学生不仅在跨文化方面做了非常有趣的发现和探索,增进了相互间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学科领域也做了许多交流,使两国的学生对彼此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业价值等方面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促进了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发展。

此项目已经趋于成熟阶段,其成果得到两校的认可。双方已经达成共识,给参加网络课程学习,并且完成学业的学生颁发结业证书,并授予学分。

三、对未来国际化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一)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的实践模式

1.多元的评价体系是国际化教育的主体

实验中学与国外富有特色的中学、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几年学生需求多元化,学校在引进国外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开设国际青年经济课程以及人生规划课程、建立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近5年的实验,通过取精用宏的学习与借鉴以及本土化的精品课程设计,实现国际化教育的特色互补和优势叠加。

2.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国际化教育的保证

2006年实验中学被国家汉办认定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青年教育中心基地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对话联系学校”同时还是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授予的“国际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以及美国大学理事会授予的美国大学学分课程先修资格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所积累的经验,2010年实验中学成功地与美国都柏林高中合作,开辟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新型的国际教育模式提供了实践的基础。

3.良好的师资储备是国际化教育的基础

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对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每年都积极承担国家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为期一年的国外进修项目,国家汉办下派的赴国外语言教师项目和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委派的对外汉语教师项目。仅2013年至2014年,实验中学就派出了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2名。学校要求外派教师除了完成项目任务外,同时根据我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情况,按照教师在国外的具体工作内容,撰写校本课程研究论文,或者相关的科研论文。培训后的教师均在多个学科领域中成为骨干教师。

(二)示范高中国际化教育的策略选择

1.推进教育创新

注重在“志趣能合一”的引领下夯实学生个性化知识的构成:大力推进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既可丰富式推进(如开设汽车、金融、人体医学、法学、微电影等实验组);也可加速式推进(如设立科技班、数学班);关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育(如专门开设CPS--创新、实践、服务资优生必修课与LO--领导与组织资优生必修课,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领导、组织能力)。

2.关注模块选学

开设国际部课程,并且充分注重课程改革中注重先进元素的融合、突破,构建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学校课程图谱,提供多个科目与模块的选学(许多科目直接从国际课程中提取与融入,如《宏观经济学》),且注重这些科目与模块的现代性,积极推进基于数字平台的课题探究与研究性学习。

3.数字平台学习

首先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包括审视数字化环境下学科基础知识与推进整合数字化内容的科目、模块开发;然后建构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如学校关注数字技术与专门领域的融合,构建现代仪器与分析等数字化创新实验室;三是形成全国领先的、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全域管理、全程管理和即时管理(如校车GPS系统);最后借助数字技术平台推进国际与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如借助远程网络技术开展中美学生视频交流、京港校际辩论赛等。

参考文献:

[1]唐盛昌.学校教育国际化探索:借鉴改革与衔接对话--对上海中学教育国际化探索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1(12).[2]邵蓉.校本视野下的教育国际化--无锡市东林中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之路[J].科学教育.2012(1).[3]王少东,朱军文.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动因与路径设计[J].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第三篇: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一、第五届理事会主要工作回顾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于2011年10月选举产生。5年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的指导下,在广大理事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协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为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自身也得到了较好发展。

五年来,继教协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发挥职能优势,积极配合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协会五届理事会期间,正逢国家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我们按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配合知识更新工程组织实施,坚决落实人社部赋予协会的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

一是积极承办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协会按照高水平、小规模、重特色的要求,围绕装备制造、信息、生态环境保护等12个重点领域,以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9个现代服务业领域,累计举办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项目22期,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500多人。

二是大力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协会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对象,以提高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为重点,联合中国信息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华北电力大学等行业组织和会员单位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为经济社会相关领域培养了骨干专业技术人才2000多人。

三是重点建设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协会于2012年获批成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我们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每年培训不少于20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之间的沟通联系,谋划成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联盟;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国际交流,配合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承担了4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管理骨干赴外培训团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强学术研究,承接继续教育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持续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政策理论研究,特别针对当前继续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的对策研究,为政府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咨询意见和解决方案。组织协会专业力量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探索建立适应继续教育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实践中,协会注意发挥专家智库的优势,针对继续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调查分析和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期间,协会按照人社部的安排承担了中国工程院课题“我国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分课题“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问题”研究工作,组成课题组深入40多家企业和部门单位开展企业工程科技人才队伍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召开了60多场座谈会,开展了涉及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政府人社部门、200家企业、100所相关高校、50家相关行业协(学)会和3万名不同层次的工程科技人才的网络在线问卷调查,访谈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30多名的相关专家,深度探寻了影响和制约我国企业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人社部又组织专技司和人科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提炼概括了对工程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的基本认识、当前的突出问题及建议采取的政策措施。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对推进企业工程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深化包括工程人才在内的所有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的认识,有着深远影响。之后,连续承担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继续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和“继续工程教育远程培训问题研究”。此外,协会还与原总装备部的《继续教育》杂志社开展战略合作,将其作为协会会刊,为协会理事会员单位交流先进经验、展示研究成果等提供一个权威的纸质媒体平台。

(三)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继续教育远程培训

一是参与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和日常管理任务。该平台已建成信息发布系统、高级研修项目管理系统、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项目管理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公开课堂等模块,基本具备了信息发布、申报审核、登记统计、数据分析、证书查询、在线学习、意见反馈等功能。目前,该平台已逐步成为深入推进工程实施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业务平台。

二是协会重新改版建设了协会门户网站,并依托网站建设了国家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了协会作为联系政府以及各级各类继续教育机构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桥梁纽带作用。网站和平台按照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之家”的理念,立足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的职能优势,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及各地方、各行业系统的会员单位为服务对象;以配合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为重点;以与会员单位共同开展大规模在线学习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创新发展。

三是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国家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还积极与各地、各行业、各施教机构、各继续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关心与支持继续教育的院校、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各类合作项目。截至目前,协会已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5家合作单位免费搭建了分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技术人员远程培训学习的平台,并提供从网站设计、课件开发、技术支持到升级维护、学员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四)参与国际交流,扩大协会国际影响力

5年来,协会的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与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期间,在上海承办了“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2013年理事会”,共有10位理事出席会议,8位理事参加了同步视频会议;在北京举办了“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2015年春季理事会暨继续教育在线学习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墨西哥等国的16位国际协会理事参会,13位中外专家作了专题演讲。协会与亚太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共同主办了“工程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和“亚太协会第21次执委会”。协会分别组团赴西班牙和美国参加第13届、第14届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并成功连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我们充分利用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国单位、亚太协会执行理事的影响力,以及与众多国家相关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国际交流和相关业务合作,为理事会员单位提供了一个开拓视野,了解国际继续教育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平台。

以上是成绩的概括,而问题和不足也肯定是有的。这包括:在改革变动中,协会的定位还不够明确;与地方人社部门、地方协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协会的内部建设始终未跟上工作发展步伐;经费窘迫等。究其原因,不是出在指导思想上,而是出在工作布局和力量组织上。当然,这些虽是前进中的问题,但却是亟待解决。

二、做好协会工作的几点认识

协会工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新形势下,促进协会又好又快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协会30年发展历程,特别是近5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只有深化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才能加深对协会自身的认识;只有推进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才能使协会有所作为。

(一)做好协会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人才培养培训,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协会作为人社部指导下的社团组织,各项工作必须紧密围绕人社工作大局,尤其是要突出服务人事人才工作。继续教育作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人才队伍发展的整体规划。多年来,我们按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大局下开展工作,致力于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十二五”时期,协会发挥职能优势,配合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把实施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作为中心工作,才能在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大规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二)做好协会工作,必须坚持需求导向,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根本

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领域众多,岗位层次不同,地域分布广泛,更新知识的需求差异较大,因此开展继续教育必须分类分层、因事因人而异。继续教育工作要充分体现科技发展对人才的创新要求,适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协会工作无论是参与政策制定、开展调查研究,还是联系各行各业、举办培训活动等,都必须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本,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兼顾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企业是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聚集地,从更好推动继续教育工作的角度来看,需要大力发展企业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三)做好协会工作,必须顺应新趋势,创新继续教育方式方法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期,各类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也处于变革性的创新阶段。第一,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尤其要积极探索符合工程技术人才特点的继续教育方式方法。第二,要创新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培训方式;推广案例式研讨式教学;组织观摩性、操作性继续教育实践活动。第三,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服务手段,组织开发慕课课程,以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程、移动课程,构建广覆盖、开放式的网络课程体系,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实效性。

(四)做好协会工作,必须坚持培训者先培训,以全面提升继续教育管理者能力素质为核心

截止2015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已达到6800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群体,如何更好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这考验着继续教育管理者们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继续教育工作需要一支热爱继续教育事业,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综合管理能力、创新精神的专业骨干力量。协会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每年都会举办1-2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骨干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开展继续教育考察交流活动,提升继续教育管理者政策理论水平,更新教育培训经验方法,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等,受到广大参训学员的好评,已形成协会品牌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围绕国家发展大势,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实践,继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继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尹蔚民部长指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人社工作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要求,强调在新常态下,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而继续教育是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继续教育事业大有可为。

“十三五”期间,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机遇期,因而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提升机遇期,这个阶段也恰好就是协会六届理事会的任期。今后5年怎么做,晓初部长、汤涛部长将要专门部署,从具体工作项目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一要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为主轴,对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和运作模式等继续进行研究,不断加强工作的理论指导基础;二要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2020年)工作任务为重点,继续大规模开展经济社会发展12个重点领域和9个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三要充分利用协会的网络平台,联合理事会员单位,共同打造拳头产品和品牌服务项目;四要利用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单位的条件,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工作视野,吸收有益经验,扩大中国影响,推动国内发展。

第四篇:国际化教育

现代教育 走向世界

——给孩子一个窥探世界的窗口

有一栋打瞌睡的房子,在这里所有人都在睡觉。戴着睡帽的老奶奶睡在大床上,地上是睡成一团的狗和猫,一个小男孩歪着脑袋睡在一边的椅子上,还有一只小老鼠睡在镜框上。他们睡得很沉很沉,做了一个又一个梦。可是,他们的好梦被一个不受欢迎的小黑点——跳蚤给惊醒了,老鼠跳了起来,猫儿、狗儿、小孩儿一个个都惊飞了起来,老奶奶还压垮了床„„大家都醒来了,打瞌睡的房子里再也没有人睡觉了。这是奥黛莉·伍德的绘本《打瞌睡的房子》里的故事。

临近暑假之际,屯溪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和美国南卡India Hook(印度胡克)小学的Stacy Bunchman教师一起,以这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上了一堂趣味横生的数学课。

这是包河区推进包河国际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新举措。国外教师来中国课堂上课,中国教师赴国外“支教”,通过中外间的校际合作,在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搭建一个专业的国际交流平台。

国际理解教育 诠释教育国际化内涵

经过毅力的锤炼和汗水的洗礼,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2013暑期新生军训在8月25日新生军训汇报表演中圆满结束。今年,外国语实验中学招收新生120人,沿袭小班教学制,继续把国际化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包河区外国语实验学校于2011年10月开班办学,是合肥市首家公办外语特色初中。据校长喻霞介绍,学校以“融合中西文化,彰显个性魅力,成就师生梦想”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为育人目标,以国际交流为依托,培养博学、智慧、至德的英才少年。

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包河区教体局局长陈雪梅提出,教育需要注重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在国际化、现代化教育上我们任重道远。”陈雪梅局长表示。

近几年,包河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2009年创办了包河区外国语实验小

学,受到了广泛欢迎,学校也取得了诸多办学成绩。2011年又创办了包河区外国语中学,2013年5月包河区32中申报国际班,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打造一条国际特色教育的通途。除此之外,包河区教体局全力支持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与活动,加深国际理解教育,鼓励学校引进国外优质师资和国际课程,尝试建立国际课程共建班,推动学校文化艺术跨地区、跨国界交流,促进包河区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包河区国际教育一体化进程。

何为教育国际化、现代化?陈雪梅局长认为,教育国际化是民族国家在教育领域对全球化影响的应对,其实质是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我们要从民族利益的需要出发,既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也要不断扩大本土教育对世界的影响,要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与自身的优秀教育经验相结合并不断创新,保持教育的特色。没有教育国际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秉着这样的理念,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致力于培养“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森林,既懂国内还懂国际,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团队作战的综合性领军人物。”

美国教师教中国娃 体验西方教育课堂

中国孩子能适应美国课堂教学吗?答案是完全可以。

6月18日,美国南卡India Hook小学的Stacy Bunchman教师和屯溪路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工作”,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美国课。在课堂上,习惯于自育自学的屯溪路孩子们很快地进入状态,并适应美国探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这是在包河区屯溪路小学举行的首届国际教育会议合肥分会,当天和Stacy Bunchman教师一起来到屯小的还有美国IndiaHook(印度胡克)小学校长Guyton率领的教师团队。

IndiaHook小学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南卡罗来纳州的罗克希尔市,在州立和联邦水平上都有着优秀的学生学业表现,曾获得了南卡罗来纳州教育部的最高荣誉——金棕榈学校。IndiaHook学校是实践“合作教”方面的领导者,专注于学生的合作策略和技术融合项目。整个教育分会内容紧凑,除精彩的美式教育课堂外,还交流了两国两校的教育文化理念,并由美国教师做了6场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也是包河区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举措之一。6月14日,包河区组

织屯溪路小学、合肥师范附小等12所区属小学校长、副校长共22人赴北京参加首届小学教育国际会议,本届会议主旨是在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搭建一个专业的国际交流平台,以一线学校为研讨主体,审视当今的小学教育实践,探讨共同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探索学校未来的发展和改革。包河区老师们和与会者一起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三小、中关村四小、翠微小学、育英小学的“美国教室”中,观摩来自美国4所独具特色学校的8位教师16节课堂教学,听取专题报告,参与现场互动。

曙光小学黄宗兵老师参加了首届小学教育国际会议翠微小学分会场的活动,美国教育的阅读和挑战学习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黄宗兵说:“India Hook小学老师Stacy Bunchman作了《均衡的文字教学方法》的报告,说明在美国注重因材施教,每天2个小时用于阅读,1个小时写作,但作为语言学习远远不够,在其它学科中都有融入,在前期老师指导得多,后期主要是学生主动学习。她介绍了阅读讨论会的形式,学生会有独立学习的阶段,并在后面进行阅读的分享。老师在指导阅读时会戴有特殊的头饰提醒孩子们:老师正在指导某个小组,其它同学要尊重他人工作,尽量不要打扰。在学生阅读前,老师先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在阅读时将学生分成4个不同的小组,要保证他们的兴趣。在美国,她们会基于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中国教师赴港澳支教 交流大陆式教育经验

2013年8月卫岗小学副校长刘琴和内地其他50名优秀教师一起,赴香港支教,为期一年。“一方面,通过与香港的教育工作者交流研讨,促进香港特区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入了解香港的教育环境,学习他们的优点,结下友谊,为两地的学校、教师、学生建立交流合作的关系。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刘琴副校长说。

据了解,刘琴副校长参与的赴港支教活动是由教育部选拔实施的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从2005年开始实施,旨在促进内地和香港在语文、数学、学前教育方面的交流。包河区教体局对此交流协作计划相当重视,视为国际交流的一个高平台。

选择去香港支教,刘琴副校长有着自己的香港情结。10年前到香港一游,带着好奇的目光在香港某学校的匆匆一瞥让她种下了深深的香港情结:香港是一

本难读懂的书,香港教育也是一本难读懂的书,何时能细细品味,用心去读一读这本书呢?“带着这香港情结,本着交流学习的想法,当听说有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报名了。”

赴港前,刘琴副校长做了充分准备。通过网络和学校材料,她了解了赴港支教学校的大致情况,她发现,香港多数是英文教学,交流多是英语和粤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阅读能力也是薄弱环节。针对这些情况,她给自己的支教制定了两个内容——普通话教学,组织推广普通话活动;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支教一年,本着尊重、热情、真诚、包容的心态,我会用心去感受、思考香港的教育,为我们包河区的国际化教育带回新的思考。”

同样参与过支教的还有仁和佳园幼儿园张莅蓓园长,去澳门支教两年的她认为澳门是一个小与大、多和少、紧和松、简陋和豪华的既矛盾又统一的城市。“澳门的教育有四多:教育投入多,仅去年一年投入就近21亿;私校多,目前全澳学校80间只有11间公校,其余全是私校;澳门作为东西文化交汇之城,教育发展也呈现多元化格局,“五彩缤纷”;多学制并存。同时澳门学校还有三少:班级的学生少;专职教师少,澳门教师准入资格相当严格;交流少。”张莅蓓园长介绍说。

两年的澳门见闻让张莅蓓园长看到了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据介绍,澳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青局设立了专门的教育资源中心,为教学人员提供教学设备、技术和培训等方面的支援,每学年投入超过1千万元。教青局开展任何活动都会征求学校的意见。在教师培训上形式多样,选择自主。

让张莅蓓园长感触最深的便是澳门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澳门回归后继续扩大发展博彩业,澳门的家庭、学校都置身于赌城之中。学校、家庭的教育自然受到严峻考验。“澳门成功做法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家庭教育强调‘生活即教育’,家庭生活一定要充满爱、充满理性、充满书香。学校教育强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人格培养为核心。特别是一些教会学校更是注入了宗教的信仰,社会教育强调发挥社团作用,法律的作用,以保证未成年人在染缸里不被污染。”

小小鼠标里的大大世界 信息化推进现代化

无论走进包河区的哪一所学校,即使是偏远的乡村小学,你也能看到教室里崭新的班班通,机房里摆放着一排排电脑,“信息高速公路”在包河区各学校已畅通无阻,搭建起教育走向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包河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保障教育信息化经费。如今,包河区90%学校实现宽带光纤接入,44所学校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不断规范,班班通设备与班级比超过1:1。无论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还是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上,包河区教体局始终稳扎稳打,一步步走出自己的信息化道路。

2013年暑假,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长春举行,经过激烈的角逐,合肥46中的安鹏同学获金牌,毛宏博、陈汐文等四位同学获银牌,马润中、张向东等五位同学获铜牌,是包河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初中参赛学校中获奖最多的学校。这是包河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的最新骄人成绩。据了解,近三年,在信息技术有关竞赛活动中,包河区市级以上获奖;累计1240人次。

作为以信息技术教育见长的合肥特色小学,巢湖路小学的小小鼠标实现着大大的精彩,信息技术课上,他们轻点鼠标,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社团活动中,小小鼠标帮助他们实现“芝麻开门”的梦想;“春芽电视台”里,熟悉的鼠标“滴滴”声成就出一期期精彩的电视节目;班级博客中,小小鼠标帮助孩子们将一篇篇美文佳作呈现于人,让博客成为绽放精彩的舞台。

巢湖路小学任蓉老师说:“在小小鼠标的轻轻点击中,孩子们的智慧得到启迪,心灵得到陶冶,意志才能得到展现,为孩子们搭起了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国外的一个教育学家说:“我们这一代还是数字的移民,新一代人则是数字的原住民。”在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教育至关重要,包河区便明确认识到这一点,以信息化为抓手,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

第五篇:石油工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石油工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石油工程学院

从2004年开始,为适应石油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是拓展办学方向、提高办学层次的一个尝试,在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先后开办了2002、2003两届国际合作班,这些班的学生毕业后,大都被充实到油田海外技术服务部门,很快就发挥了作用,在油田引起了积极反响。现就石油工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养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的意义

1.培养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是当前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贯彻我国石油工业“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适应近年我国石油需求急速增长以及全球石油工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形势,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大力拓展海外业务,纷纷组建国际公司、建立海外石油生产基地、广泛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国际合作;从南海、北部湾的莺歌海、渤海对外招标合作勘探开发海上油田,到走出国门在苏丹、巴西、尼泊尔等国家或地区投标合作,都表明中国作为世界产油大国已进入世界石油与科技市场,石油公司成为生产和经营型跨国公司参与了国际竞争。

作为突出的例子:中油长城公司就有180多个钻井队在海外24个国家进行技术服务;而且作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一部分,现已发展到承包国外整体区块的开发或投资控股国外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国石油工业的国际化格局已初步形成,并在迅速成长。在这种形势下,石油高校如何适应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能够适应涉外工作的人才,这是摆在石油院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2.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拓展办学方向、提高办学层次的需要 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重视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中国加入WTO 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空前的挑战。

培养和国际接轨、能够胜任涉外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石油主干专业要想拓展办学方向、提高办学层次,就必须在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上下功夫,做一个有利的探索。

基于以上原因,学校从2004年开始在全校理工类学生中择优选拔,在石油工程学院先后为长庆、大庆、胜利、辽河油田等开办了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合作班,自此该项工作持续进行到现在。从培养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的基本要求出发,以专业知识、涉外交流知识、国际合作法规知识、市场经营管理知识、合作国国情知识为核心,初步构建了石油工程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能够胜任石油涉外工作的优秀学生。

二、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结构与模式

1.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具有扎实的石油工程理论基础和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并对使用该语言地区的法律制度、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禁忌有一定了解,较为全面地掌握国际石油合作法规。具有“专业精、外语强、懂管理、善交流”的基本能力,能在石油领域的科研、生产等单位从事石油钻采、管理、设计、施工等方面工作,并能胜任石油方面的国际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工作。

2.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知识结构:掌握石油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经济法等法律知识;掌握管理学、投资项目管理等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等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达到熟练交流的程度;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较快适应现场工作。

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能力结构: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抽象、概括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利用所学计算机及软件知识进行科学计算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熟练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能力;具有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油气钻井与完井、采油及油气开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合作开发的交往能力;具有自我教育提高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三、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途径

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培养“专业精”、“外语强”的优秀人才,为此,必须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上述目标。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由于技术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需要掌握新理论、新技术的专门人才才能胜任,所以,较高的专业素质是现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石油是一个艰苦行业,没有献身石油工业远大理想的人是难以胜任的,这就要求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优良的人文素质。这方面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期间,充分体会和感悟大学文化,如校训、校风的教育,需要教师的师德师风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接受大庆铁人精神教育。

2.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必须专业精,所谓“专业精”,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石油工程基础以及专业知识并获得石油工程师的基本技能。为此,我们通过课程建设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油藏物理》、《钻井工程》、《渗流力学》等石油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已先后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另外《钻井工程》也成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通过精选并整合模块化专业课程,新增国际化需求的特色课程,强化外语语言学习课程,建立了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应用外语作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安排学生到有国际合作项目的油田进行生产实习。通过以上措施,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3.加强外语应用能力的训练

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必须会外语,所谓“外语强”,就是要求学生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能够用英语较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译,能适应石油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的需要。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对主要专业课配备双语教材并实施双语教学,并在考试、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教学环节实施双语,多途径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在完成基础和专业英语教学后,针对海外石油合作国语言环境要求,增设俄语及西班牙语课程,增强学生对外交流能力。拓展英语口语、写作和专业英语、科技英语课程。4.提高学生的对外合作能力

当迈入21世纪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发展和加入WTO,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正在对石油工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油气勘探开发已由国内的竞争进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石油高校的主干专业必须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懂得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石油工业发展的新需要。为此,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了有关国际石油合作法规、石油产地背景知识、石油合作国人文概况等课程。

5.加强学生的管理与组织能力的培养

现代石油企业急需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具有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多学科渗透的特点,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知识面宽的专业人才去组织实施。油气勘探开发又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作,如何提高勘探开发成功率,减少风险,就需要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懂得经济评价与管理的专门人才去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除了保留管理学概论课程外,增加了工程师经济学。6.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在法律规范下的经济,任何经济活动必须遵循法律规范,这就要求培养的国际合作专门人才要懂得必要的经济法规和现行政策。为此,通过“法律知识”课程和“国际石油合作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时,熟悉必要的国际性法规及合作国的法律法规,这样,在洽谈业务和签署合同时才会有的放矢,不致误入歧途。

四、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

在培养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方面,我们在实践上进行了如下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1.研究和制定了石油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通过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和相关海外项目的调研,从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需求和素质需求着手;制定了石油工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除要求一些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环节采用双语教学外,还增加了西班牙语、俄语教学和“国际石油合作法规基础”、“石油产地背景知识”等一些突出国际合作所需特色课程的教学;同时强化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增加了外语口语和写作课程,增加了专业俄语和科技西班牙语课程。

2.建立和实施了特色课程和双语课程的教材体系

从培养石油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借鉴国内外经验和教材体系,选用了一批特色教材并对一些专业主干课程配备了双语教材,中文教材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文教材则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和特殊需求,提高学生专业外语运用能力,强化专业课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组织教师编写出版了4部英文教材和特色课程教材,其中2部教材获“石油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

3.建立和实施了双语教学机制,培养了一批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对主要的专业课,除了配备双语教材外,还要求教师逐步实施双语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都要求用英语。另外,通过出国进修、讲授双语课程、编写教材、聘请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的专家教授讲学、参加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培育起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以满足双语教学要求。4.建立和实施了小语种教学机制

国际石油合作通用语言以英语为主,因此,具备良好英语运用能力是对国际合作班学生的基本要求。但随着对外石油合作国家的增多,对语言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哪个国家服务,就要求能初步使用该国语言进行交流,目前油田急需的就是懂俄语和西班牙语的石油专业人才。为此,我们在国际合作班教学中增加了俄语和西班牙语教学课程。具体措施是,在完成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后,开设俄语及西班牙语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应用能力。为此我院教师开发了汉、英、俄、西班牙、德、法六种语种专业词汇互查、互译的专用辅助教学与学习电子词典,收录了6448个单词并编写了每一词汇的英文解释。5.完成了国际合作班完整的教学与实践过程并取得良好效果 应油田的委托培养要求,2002年为长庆油田开办一个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合作班—石油工程02-06班;2003年又为长庆油田开办一个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合作班—石油工程03-06班,为胜利油田和辽河油田开办一个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合作班—石油工程03-07班。三个班的学生都是从大一本科生中挑选出来的。经过全过程的教学与实践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在校期间,与同年级石油工程专业其它班级相比,国际合作班的成绩明显要优于其它班,同时国际合作班学生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石油工程02-06班在2006年获得“陕西省优良学风班”称号;石工03-06班获得“陕西省青年突击队称号”称号。毕业后,石油工程02-06班毕业生已有10人到海外工作,石油工程03-06班毕业生全部在新疆超深井上实习,目前已有部分毕业生到海外土库曼工作。说明国际合作班的教学实践已见到良好效果。

6.为持续开展石油工程国际合作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通过以上石油工程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从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辅助教学工具的配置等方面初步形成了配套的教学体系,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所开展的工作已为持续进行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所开展的工作在油田引起积极反响,也带动了学校其它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下载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5则范文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受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

    上海教育国际化

    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不仅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同时也强调教育和文化的国际化。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引擎,所以教育国际化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选择,其目标非常明确,即通过引......

    论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

    要健康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快其外向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的外向国际化,是指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对外投资等途径,扩大中国文化产品......

    国际化教育心得.doc.lnk

    融入英语课中国际化教育 --李林林 我们提倡的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的中国人。“国际化”强调的是多样性和互动性,重视的是不同国家在相互平等对话和相互作用中所显现......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当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与必然后,教育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高等教......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研究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risk of China securities market 学 院:经济学院 专 业:财政学 姓 名:于红濮 教学号:21090526 摘 要 随着中......

    西南交通大学加强教师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管理办法5篇

    西南交通大学加强教师工程实践与国际化教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强化工科教师的工程背景与国际化视野,......

    唐桥:五粮液集团的国际化探索

    唐桥:五粮液集团的国际化探索 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表示:“国际市场是中国白酒未来的新增长点,五粮液必须抓紧研究。” 五粮液的国际化道路: 2008年起,五粮液开始在欧美市场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