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经贸委、省改革开放办2001年企业改革与%AE

时间:2019-05-14 16:0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经贸委、省改革开放办2001年企业改革与%AE》,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经贸委、省改革开放办2001年企业改革与%AE》。

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经贸委、省改革开放办2001年企业改革与%AE

【发布单位】81302

【发布文号】闽政[2001]10号 【发布日期】2001-04-18 【生效日期】2001-04-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经贸委、省改革开放办

2001年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闽政〔2001〕10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经贸委、省改革开放办《2001年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00一年四月十八日

2001年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意见

(省经贸委、省改革开放办 二00一年二月十九日)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省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十一、十二次全会精神,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国办发〔2000)64号,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在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国有企业退出市场机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一、全面贯彻实施《基本规范》,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一)加快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对照《基本规范》要求,对已改制的企业进行回顾检查,重点解决好出资人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法人财产权和选人用人机制的规范和到位问题。对尚未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根据实际,一企一策,制订切实可行的改制方案,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外资、自然人和职工入股,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列入全国520户重点企业名单尚未改制的南平铝厂、福州人造板厂要完成改制。

(二)加快省、市两级国有资产投资运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完成新组建的轻纺、冶金、电子等十家国有资产控股(集团)公司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工作;继续推进省汽车集团、华兴信托、省属外贸企业、省交通控股公司等行业和企业的国有资产营运工作;推动福州、龙岩、宁德等设区城市加快建立由“政府--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构成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力争到2001年底全省国有资产总额的50%左右纳入国资营运体系。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闽政〔2000〕11号)的要求,继续出台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保值增值考核与奖惩制度、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委派制度等配套文件;规范和理顺授权经营公司和政府、下属企业之间的关系,完善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使其成为国有资本的真正投资主体。

(三)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制订我省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办法,实行同级政府或国资委对国有独资的集团、控股公司派出监事会、国有独资和控股公司对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的办法。

(四)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机构。根据《基本规范》的要求,认真落实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利,真正形成相互独立、相互促进、相互制衡的 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公司制企业必须建立董事会集体决策并可追溯个人决策责任的董事会 议事规则。原则上,董事长和总经理要分设。国有独资公司董事长和董事成员由出资人派出,经理班子由董事会聘任,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聘请金融、财经、法律方面的专家担任董事和监事,形成“董事真懂事、监事真监督”的良性结构。要根据中央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修改完善1997年出台的《福建省国有独资和控股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工作暂行规定》,指导和帮助企业规范运作。

(五)继续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大企业劳动关系调整力度,建立企业与职工之间以劳动合同为标志的新型劳动关系。在改制过程中,通过原企业与职工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新企业与职工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的办法,从而转换历史形成的按所有制性质确定的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今年县以下的国有企业要基本完成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起国有企业按需用工、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企业干部一律取消行政级别,除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按规定的程序由政府委派外,其他所有企业管理人员由投资主体按市场机制和《公司法》的规定进行任免;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切实抓好省政府确定的11家省重点企业经营者试行年薪制试点工作。开展职工持股、技术入股、劳动分红、期权期股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试点。

二、二、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我省中小企业的基本状况。要对各地区、各行业、各种所有制成份的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统计监测体系。

(二)举办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和召开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探讨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订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国办发〔2000〕59号)和省政府《关于扶持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1999〕5号)精神,加强对中小企业宏观管理和指导。准备成立福建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争取出台《福建省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四)积极争取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资金;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市、县进行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贷款担保机构的试点,依托有条件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法律、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服务。

(五)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通过实施“小伙伴计划”,扩大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分工协作、配套服务的领域,强化大中小企业之间的伙伴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联合工程”,加强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

三、三、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机制

(一)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促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的城市试点工作指导意见》(闽政〔2000〕文70号),抓好南平、漳州两个试点城市“双促进”方案的实施,继续安排省级结构调整资金2000万元,支持两市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推进企业重组,围绕“壮大一批、改组一批、转移一批和淘汰一批”战略,促进试点城市增资减债,调整布局,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

(二)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各地、各部门要遵循“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各地区、各行业国有资产的分布情况,对国有资本的结构、比重及分布作合理的调整,制订切实可行的存量资产重组计划,落实需要国有资本独资、控股和退出的企业名单。国有资本不需要控股的尽量不控股,能够全部退出的要争取全部退出。对需要国有经济加强控制力的领域及重点骨干企业,要通过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形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县级国有资本要加大退出竞争性领域力度。

(三)抓紧建立企业改制与破产准备金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作为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和关闭破产中,企业净资产不足或破产财产一时难以变现或变现不足以安置职工时,补助或垫付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从而促进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加快退出,妥善分流安置职工,保持社会安定稳定。

(四)结合我省“十五”工业结构调整规划,重点抓好林纸结合、电冶结合、电化结合,积极探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资产重组的办法。

四、四、抓好企业兼并破产和债转股工作

(一)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加大关闭破产力度。在用足用好核销呆坏账政策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依法破产工作。继续做好结转项目的核呆工作;积极推荐一批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列入全国破产计划;重点抓好华龙机械厂、制糖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等一批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继续关闭、淘汰一批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小化肥、小水泥、小造纸、小火电、小煤矿、小钢铁、小炼油等企业。

(二)继续落实企业债转股工作。争取2001年上半年完成7户债转股企业的改制挂牌,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同时,根据国家债转股政策,继续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债转股,选择部分产品有市场但债务负担重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试点,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五、五、进一步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快建设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保体系

(一)继续全面实施由税务部门代征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办法,有效扩大养老和失业保险征缴范围;做好企业医院的分离移交工作;企业不再设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职工下岗分流与失业保险接轨,建立面向市场的劳动力就业、失业机制。

(二)加快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要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厦门、南平及永安已开展试点的城市,要认真总结经验,扩大社会化管理的覆盖面。其他城市也要积极探索,福州、三明、龙岩等离退休职工较多的城市要积极启动这项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把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使广大离退休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三)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职工住户生活用水用电实行一户一表登记管理工作。将职工生活用水用电与生产用水用电分离开来,实行一户一表计价收费,收费标准按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居民用水用电收费标准执行。各企业要认真制订职工住宅区、后勤福利设施水电分离方案,各地自来水、电力供应部门要主动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联系,搞好勘察、设计、管线铺设和安装调试等工作,加快企业水电分户管理的工作步伐。

六、六、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企业基础管理

(一)加强投融资决策管理,严格控制对外投资。

1.企业必须注重经营战略的研究、制订和实施,努力提高战略决策水平。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的发展要突出核心能力的培育,突出主业的发展和整体优势的发挥;中小企业要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对重大投融资项目必须组织评估、论证,企业要聘请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或参与评估、论证。防止盲目投资或重复建设。

2.严格控制投资、担保、捐款、赞助等行为。企业原则上不准对非主营业务和非盈利性项目投资,确实需要的个别项目投资必须经过相关的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审批;对非主营性的对外投资企业,必须限期进行清理,要采取改制、关停或出让等形式处理善后问题。未经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或国资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以国有资产为其它企业、个人或组织提供担保,必须限期清理和处理现有的各种担保。企业的捐款、赞助等行为必须经过董事会批准,国有独资企业必须报经投资主体审批。

3.建立严格的重大经营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尽快出台《福建省企业国有资产流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企业进行投融资、担保、产权变动等重要经济活动进行约束和失误责任追究,提高企业经营者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董事会或其他组织形式在对外投融资及对外担保决策时要形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人员要在记录上签名确认。由于投融资决策或对外担保决策致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强成本管理、物资(商品)采购管理。

1.认真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大中型企业要限期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有关企业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并认真考核和监控,严格实行成本否决制度。

2.认真贯彻执行《 国有工业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经贸委第9号令)和《福建省国有工业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管理试行办法》(闽经贸企〔1999〕338号),结合企业实际,制订物资采购的具体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物资采购中成本和质量的有效监督机制。

(三)加强资金管理,严格会计制度。

1.实行母子公司体制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要通过法定程序加强对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投融资与对外担保等的有效监督和控制,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要建立内部结算中心,并完善其功能。严格限制在银行开户的数量,杜绝资金账外循环和设置各种“小金库”。

2.建立全面预算控制制度,努力减少资金占用。搞好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资金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基本建设、技改项目要实行投资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的编制和审核,项目实施的预算控制责任要落实到人。工业企业要切实加强物资储备和生产现场管理,努力减少储备资金和在制品、产成品资金的占用。

3.严格按合同组织生产和销售,要建立和完善购销审批程序和控制制度;要建立资金回笼责任制,加强货款回笼管理,实行营销人员的聘用和报酬与货款回收挂钩,加大考核奖惩的力度。

4.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对弄虚作假、谎报成绩或设立法定帐册以外任何账册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手段,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准确、快捷。

(四)选择若干大公司、大集团进行深化主辅分离,建立新型物流体系改革试点。对试点企业从运输、仓储环节人手,对其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重新整合,减少运输周转次数,压缩库存。运用电子信息工具,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同步运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销售区域相对应的物流网络。

(五)总结推荐一批企业管理典型案例,运用案例管理模式宣传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发改委省经贸委关于加快水泥结构调整促(范文模版)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文[2005]358号 【发布日期】2005-08-07 【生效日期】2005-08-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发改委省经贸委关于加快水泥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闽政文[2005]35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发改委、省经贸委《关于加快水泥结构调整促进水泥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八月七日

关于加快水泥结构调整促进水泥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省发改委 省经贸委

(二○○五年七月)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若干意见(试行)》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水泥行业盲目投资加快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改委《关于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项目清理有关意见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加快我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促进水泥工业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快我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省水泥工业发展迅速,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但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至2004年底,全省有水泥企业291家,熟料产能2940万吨(水泥产能3528万吨)。其中立窑产能2297万吨,占78.1%;新型干法产能539万吨,仅占18.3%,远低于全国平均35%的水平。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产量2245.34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523.6万吨,仅占23.3%,低于全国平均32.5%的水平。目前我省水泥工业存在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立窑比例大,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低,技术落后,能耗物耗大,产品结构不合理;在建拟建项目多,石灰石矿山资源利用不尽合理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我省周边地区水泥工业调整和发展步伐的加快,我省必须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努力提高水泥工业市场竞争力。

二、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上大挤小;积极发展技术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工艺落后的水泥生产线,迅速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培育壮大骨干企业,不断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实现水泥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泥需求的预测,2010年全省水泥需求量约3800万吨,水泥总产量约3500万吨,不足部分通过省外调入平衡。2010年前每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300-400万吨,每年淘汰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200-300万吨。通过发展和调整,到2010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2500万吨,占全省水泥总产量的70%左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同时积极扶持发展2-3家年产达500万吨以上规模的骨干水泥企业,提升我省水泥工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2.规模和技术进步目标。新建扩建水泥项目必须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型干法水泥单机生产规模应在日产2500吨及以上熟料,鼓励在有资源、交通运输条件具备的地方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熟料生产线,原则上不再建设(包括改扩建)日产2000吨熟料以下的生产线。新建扩建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要达到吨水泥电耗小于100度,熟料热耗小于3094千焦/公斤,实物劳动生产率达到4000吨/人・年以上。2010年全省水泥散装率达到40%以上。

3.环境保护标准。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现有水泥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必须达到GB4915-2004《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保障和合理利用原则。今后,凡是新建日产2500吨熟料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必须有可靠的资源保障,石灰石和硅质原料矿山服务年限不低于20年。新建项目必须有自备矿山,并做好开采规划设计,防止采富弃贫、浪费资源。核准项目时矿山地质工作必须达到详查深度,允许在拟建项目厂址周围合理半径内多个矿山集中向同一项目供矿,但合计储量必须达到合理服务年限要求。

2.坚持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原则。新建项目必须体现科技进步,要把先进可靠的工艺和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避免一味追求节省投资和降低成本,搞低水平建设。环保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制度,投产后要加强监测,避免超标排放。对环保不达标的现有水泥企业,要限期整治,整改后仍不达标的要坚决关停。

3.坚持上大挤小和扶优扶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联合兼并和鼓励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培育发展水泥生产大型骨干企业。对列入拟培育扶持的水泥龙头骨干企业,在项目核准、资源保障、土地供应、信贷规模、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4.坚持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新建项目布局应综合考虑市场、资源、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因素,做到布局合理、科学。风景名胜区、沿海中心城市的城市规划区,今后一律不得建设熟料生产线或水泥粉磨站。项目布局上要相对集中,优先考虑在石灰石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条件好的地区建设,形成几个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对于石灰石资源丰富,近中期交通运输条件不具备的地区,要切实做好石灰石资源的保护工作,确保我省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重点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龙岩、三明两市发展新型干法水泥。

在全省已探明石灰石储量中,龙岩市占40.95%,三明市占27.61%。其它设区市的部分矿区虽然储量大,但矿体埋藏深,矿区地质复杂,开采量受限制。“十一五”期间,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必须充分考虑石灰石资源制约的因素,重点在龙岩,三明两市布局建设一批骨干新型干法水泥项目。考虑市场、交通运输等因素,至2010年在全省新增新型干法水泥1850万吨产能中,大体布局为龙岩市950万吨,三明市700万吨,南平市100万吨,泉州市100万吨。

(二)在石灰石、煤炭资源集中的漳平市、新罗区、永定县、永安市、将乐县,建设五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漳平、新罗、永定、永安、将乐等地石灰石资源丰富,也是我省重点产煤区,为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提供了优越条件。“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相对集中建设漳平、新罗、永定、永安、将乐等五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基地,至2010年每一基地含已建、在建项目在内的新型干法水泥年生产能力达到300-400万吨以上。

(三)在水泥消费大、增长快、混合材资源丰富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市等沿海地区,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

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是我省水泥消费的集中区域,莆田、宁德市水泥消费呈迅速增长态势。沿海六市粉煤灰、矿渣等混合材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适合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今后使用铁路运输的新建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可采用大窑小磨配置,将部分甚至全部粉磨能力移至沿海非城市区。沿海非城市区建设的水泥粉磨站,单线生产能力应达到年粉磨水泥50万吨以上。

(四)将石灰石储量大或资源前景好,近期交通运输条件不理想的地区规划为中远期发展区。

龙岩市的武平县、三明市的明溪、宁化、清流县等地区,石灰石资源前景较好,但远离沿海水泥消费市场,目前交通运输较为不便。因此,将这些地区规划为我省水泥工业中远期发展区,“十一五”期间主要做好石灰石资源保护工作,加大地质勘探力度,提高石灰石资源储量级别,扩大石灰石资源探明储量,作为我省重要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发展后续生产基地。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水泥工业健康发展。

依据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支持发展日产2500吨熟料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严禁新建和扩建立窑(包括立窑扩径改造)及其他工艺落后水泥项目。省发改委、省经贸委建立水泥项目核准协调机制,根据《福建省水泥工业发展建设专项规划》要求,把握好新建和改扩建新型干法水泥的节奏和力度,保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精神,原由设区市和县、区计委(经贸委、外经委)批准建设的水泥和粉磨项目,除已开工建设且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外,须由省发改委或经贸委依市场、资源、技术、环保、交通运输,规划布局、投资方实力等因素重新予以核准。设区市和县、区一律不得再自行核准(审批)新建、改扩建水泥和粉磨项目。优先核准规划中的大型熟料基地内的拟建项目,对建设日产25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的项目,根据省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关于福建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信贷工作的通知》(闽经贸建材〔2004〕985号)规定,可以提供信贷支持。

(二)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加速淘汰立窑等落后水泥生产能力。

我省立窑水泥生产能力大,必须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加快淘汰立窑等落后水泥生产能力。2010年前淘汰窑径3m以下立窑、立波尔窑和湿法窑,依法关停并转年产量低于20万吨的水泥企业。为此,一是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工程重点部位必须使用新型干法水泥,禁止使用立窑水泥。二是严格执行国家GB4915―2004《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未达标企业限期整改治理,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环保部门可依法予以坚决关停,质监部门吊销生产许可证。三是立窑企业新建、改扩建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必须承诺淘汰企业现有立窑,立窑企业集中的地区新建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地方政府应制定淘汰立窑生产能力的计划,淘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新建项目生产能力的30%。四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现有享受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水泥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甄别,对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应立即取消其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不符合支持发展方向的新建水泥福利企业不再享受福利企业税收政策。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的,财税等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废渣利用比例的规定,限制优惠范围,对国家明令禁止和拆除的窑径2.2米以下的立窑生产线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五是银行部门根据国家发改委、人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产业〔2004〕746号)精神,停止向产业政策禁止及限制类水泥项目发放贷款。六是电力主管部门应会同物价主管部门制定水泥企业差别电价,进一步提高立窑企业用电价格,拉大与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电价差额。七是工商管理和质监部门要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违法生产的水泥企业,禁止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水泥在市场销售。八是鼓励立窑企业与大企业联合重组,由大企业对立窑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改造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或配套水泥粉磨站。

(三)提高产业集中度,合理利用资源,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水泥工业向生态环保型发展。

我省水泥产业集中度低,以粗放经营为主,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要鼓励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和新建扩建,做大做强我省水泥工业,争取到2010年形成2~3家年产超过500万吨大型水泥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加大石灰石资源地质勘探力度,扩大探明资源储量,重视石灰石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开采利用率,严禁乱采滥挖,浪费资源。要改变水泥生产中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工业废弃物等先进的技术,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福州铁路分局、省交通厅、省公安厅《关于执行

【发布单位】81302

【发布文号】闽政[1981]70号 【发布日期】1981-06-19 【生效日期】1981-06-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福州铁路分局、省交通厅、省公安厅《关于执行〈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

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1981年6月19日闽政〔1981〕70号)

省人民政府同意福州铁路分局、省交通厅、省公安厅关于执行《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贯彻国务院国发〔1979〕178号文件,认真组织实施。

一年多来,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贯彻执行国发〔1979〕178号文件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对铁路行车安全和群众性的爱路护路工作宣传教育做得不够,因而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故仍不断发生,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也严重影响铁路正常运输秩序。为此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铁路沿线的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和事故处理等工作,努力消灭重大伤亡事故,把一般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以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正点,顺利完成各项运输任务。

关于执行《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

路外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国发〔1979〕178号文件批转铁道部、交通部、公安部重新修订的《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具体情况,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一、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铁路沿线各城镇、农村社队、厂矿企业、事业单位、部队、学校要密切配合铁路部门开展群众性的爱路护路活动。要针对我省铁路依山傍水、弯多坡大、隧道(山洞)多、火车司机了望困难等容易发生事故的特点,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铁路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组织群众制订护路防患公约,充分发挥护路联防作用,切实维护铁路行车安全。

二、二、路外伤亡事故发生后,铁路部门要立即报告,有关地方政府、部队、单位要派出负责干部,协同铁路部门迅速妥善处理。进行事故处理时,应组成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在当地县以上政府领导下进行工作。一般路外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委员会,由铁路和地方公安、铁路有关单位及伤亡者单位的代表组成;一次死亡、重伤五人以上的重大路外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委员会,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和铁路分局负责同志以及公安、铁路、伤亡者单位负责同志或干部组成;遇有火车与汽车、拖拉机等其他机动车辆相撞事故时,应有当地交通监理部门参加。

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成立前,铁路公安部门应联系地方公安部门召集有关单位、人员,对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待委员会成立后立即移由调查处理委员会负责调查处理。事故调查处理完毕,必须根据调查和处理意见写出书面决定,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成员要在处理决定上签字,并将处理决定分送有关部门;重大路外伤亡事故的处理决定,须报铁道部、铁路局、国家劳动总局、省劳动局和省安全委员会。

三、三、凡违反下述规定之一造成的伤亡事故,由本人、家属(护送人)或所属单位负责。由此给铁路造成损失者,要追究肇事者或所属单位责任,并严肃处理。

1.严禁行人在铁路路基、桥梁、隧道(山洞)行走、乘凉和坐卧钢轨;

2.严禁行人在铁路站场(两端信号机之间)逗留、游逛、穿越和拣拾煤渣杂物;

3.严禁钻车、扒车、跳车或无票乘车;

4.严禁一切车辆、拖拉机和行人抢越铁路道口;

5.严禁在铁路路基两侧放牧牲畜、打晒农作物或牵着牲畜顺铁路路肩上行走;

6.严禁行人、车辆、拖拉机、牲畜站立、停留或侵入铁路限界(为钢轨外侧二米);

7.严禁各种机动车辆通过二点五米宽度的行人道口;

8.盲、聋人,学龄前儿童,行动不便的老、残和精神病患者,横越铁路道口时必须有人护送。

四、四、铁路部门要教育职工爱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坚守岗位,认真执行有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铁路机车、轨路车司机在行车中要认真了望,按规定在接近道口、桥梁、隧道、曲线和前方有人行走时,要鸣笛示警;道口看守人员要坚守岗位,根据火车运行情况,及时开关栏木。凡因铁路职工失职造成的路外伤亡事故,由铁路部门负责赔偿损失,后果严重的要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五、五、发生路外伤亡事故,对伤者要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由铁路站、段或乘务人员组织急送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各地医院或医务部门不得拒绝受理。因条件限制治疗有困难的,由铁路或医院邀请其他医院医生会诊或转院治疗。伤者住院抢救医疗费、押金暂缓交纳,待判明责任后,由责任单位或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指定的单位、人员交付;伤者住院期间吃饭所需粮票由本人交纳,确无粮票来源或不足的,由铁路公安部门出据证明,向当地粮食管理部门申请解决;伤者住院期间需要护理时,由伤者单位派人或家属自行护理。伤者住院经医院会诊鉴定应该出院的,其家属和单位拖延不领时,由铁路部门送回,原单位及家属不得拒绝。确属无家可归,无依无靠,因伤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的,由铁路部门送交当地民政部门收容安置。

六、六、对死亡者按照“先葬后理”的原则,由死者家属或所属单位及时火化或埋葬。发生事故时,死者尸体经公安部门检验后,通知其家属或单位认领处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或阻挠处理,否则,铁路公安或地方公安部门有权处理。费用由责任者或责任单位支付。责任未确定的,暂由铁路部门垫付。死者尸体未经检验认领和处理前,由铁路公安部门联系当地找人看守,看守费用由责任者家属或责任单位支付,责任未定的,先由铁路部门垫付。

自行爬车、跳车或借铁路自杀、他杀而发生的路外伤亡事故,铁路部门不承担任何费用,一切费用自理或由责任单位负责。

七、七、路外伤亡事故,凡属本人责任造成死亡或致残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经济确有困难的,由铁路部门按规定数给予一次性救济补助费;生活仍有困难的,由所属单位酌情给予适当补助或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社会救济;伤亡者本人及铁路有关人员双方都有责任时,由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根据双方责任大小,作出处理决定,事故损失(包括铁路损失)由双方合理负担。

对伤亡者的救济或抚恤,无论职工、城镇居民、农村社员,一律按《暂行规定》第六条处理。非铁路责任而发生的路外伤亡事故,死伤者如系少数民族,或死者身后有幼年子女,有老年父母,其生活困难较多,可按特殊情况处理,由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提出建议,由铁路部门酌情增加一次性救济费,但增加金额不得超过《暂行规定》原定数的一倍。

八、八、火车与其他车辆相撞,经事故调查处理委员会分清责任后,按国家规定价格,包括折旧费,赔偿损失费用,一律不赔偿实物。

牲畜跑到火车道上,被火车轧死轧伤,不予赔偿;因此而造成铁路损失,由牲畜所属单位负责赔偿,并追究该单位领导责任。

在厂矿企业专用线内发生的伤亡事故,属于铁路部门机车肇事的,由铁路部门按《暂行规定》和本实施办法处理;属于厂矿企业自备车或租用铁路的机车肇事的,由厂矿企业按《暂行规定》和本实施办法处理。

九、九、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以前与此相抵触的规定,即行废止。但在此以前发生的路外伤亡事故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原则上仍可按本办法处理。

十、十、本实施办法的解释工作,由福州铁路分局负责。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党政机关公务车辆配备

【发布单位】81302

【发布文号】闽政[1986]25号 【发布日期】1986-04-12 【生效日期】1986-04-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

党政机关公务车辆配备标准和配车试行办法》的通知

(1986年4月12日闽政〔1986〕25号)

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党政机关公务车辆配备标准和配车试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试行中有何问题,望告。

关于党政机关公务车辆配备标准和配车试行办法

为了认真贯彻中办发〔1985〕57号文件,坚决纠正争相购买和更换进口小轿车的不正之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79〕83号《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国务院国发〔1981〕58号《关于节约成品油的指令》和国务院国发〔1985〕123号《关于加强汽车进口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对党政机关公务车辆的配备标准和配车办法作如下规定:

一、一、配车标准

1.省委书记、省顾委主任、省人大主任、省人民政府省长、省政协主席和退居二、三线的同级领导干部,每人可配备专车一辆。临时需要增加车辆,由有关单位派车。

2.六十五岁以上年老体弱的在职省委副书记、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以及同级领导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予以照顾,每人配专车一辆。同级离休的领导干部,如在职时没有配备专车,离休时也不满六十五岁,而现在已到六十五岁的不再配专车;离休时已过六十五岁,已按中发〔1979〕83号文件规定配备专车的,可不再变动。

3.省委副书记、常委、省顾委副主任、省人大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纪检会书记和同级领导干部(含离休干部)属保证用车范围,所需车辆分别由省六套班子的办公厅(室)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保证用车。具体供车办法由各有关单位自定。

4.兼职的省人大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因工作需要用车时,由其担任实际领导职务的工作单位负责派车。

5.省级机关厅局一级的单位,根据单位正副厅局级干部人数(含同级离休干部)按下列标准分段计算配备:一至十二人部分,每四人配一辆;十三至二十二人部分,每五人配一辆;二十三人以上部分,每六人配一辆。地(市)机关,根据单位正副地(市)级干部人数(含同级离休干部)按一至九人部分,每三人配一辆;十至二十一人部分,每四人配一辆;二十二人以上部分,每五人配一辆。具体供车办法,由各有关单位自定。

6.省级各厅(局)、各地(市)委、行署、市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小轿车或旅行车一辆,行政在编人员超过一百人以上者可增配一辆,作为单位的公务用车。凡是独立办食堂的单位,可配一辆生活用车(只能配工具车或人货两用车)。

7.省级机关在体制改革后,由原一级厅(局)降半格和由原二级单位升半格后享受副厅(局)级待遇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公务车一辆。

8.省级厅(局)属的县一级的独立核算单位(不包括处、室)和各地(市)属的局或同级的独立核算单位,原则上只能配备轿车或旅行车一辆;在编人员超过一百人以上的,根据工作需要,可增配一辆,作为公务用车。

9.各县根据财力情况,即年财政收入在一千二百万元以上的县可配备公务车四至六辆,年财政收入在一千二百万元以下的县可配备三至四辆,地辖市配备公务车五至九辆,由县(市)委、人大、人民政府、政协、纪检会合用。县级以下单位原则上不配车,特殊情况确需配车的,应从严控制,根据业务量大小和财力可能,本着节约能源和经费的精神,经行署或市政府审查,报省控办批准,可配公务车一辆,但不得配备小轿车。

10.县(市)以上各级检察院、法院、公安局、人武部等单位的业务用车,按中央各主管部门规定和省人民政府审定批准的配备标准核定配车数量。

11.行政事业单位中高级知识分子用车标准,由省委宣传部参照《中央国家机关在京单位的部分知识分子用车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具体用车办法,报省委办公厅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执行。

12.工矿企业单位的配车标准,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经委,参照本规定提出具体配车标准和管理办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13.厦门经济特区党政机关公务车辆的配备标准,可参照本规定自行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二、二、配车办法

1.根据国务院国发〔1985〕123号《关于加强汽车进口管理的通知》规定,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在今后两年内,一律不准进口各类轿车。

2.各级机关除厦门特区、开放城市、涉外部门和公、检、法等单位,因特殊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配置外,一律不配置豪华轿车、高级吉普车和高级旅行车。

3.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一律不得接受或占用华侨、港澳同胞、客商捐赠和赠送的车辆,已经接受或占用的,要按照省定的清理范围进行清理和处理。

4.省级机关的涉外单位和综合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与财力可能,在核定总的车辆范围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从现有清退的豪华轿车中配置一辆,作为外事活动用车。

5.各地(市)因涉外工作需要,可集中现有清退的豪华轿车,建立接待车队,供外事、接待公用,并实行企业管理。

6.各级控办根据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配车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单位的车辆进行重新审查核定。对超编的车辆,除豪华车辆外,允许不分车型,在本单位自行调整后,将多余车辆一律上交。凡不符合配车单位的车辆也应一律上交,分别由省、地(市)人民政府指定单位集中,根据车型、车况分别作出处理。具体办法另定。7.石油部门按重新核定的编制数供油。保证用车的车辆每月不超过一百公斤(140公升),公务用车每月不超过七十公斤(98公升),大客车(卡车)每月不超过一百零五公斤(147公升),包干使用。

8.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单独外出不供车。因特殊情况必须用车,按乘车里程收费。收费标准按人民政府闽政〔1984〕综28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三、在中办发〔1985〕57号文件下达前省人民政府发的有关配车标准和管理办法,凡与本规定条款相抵触的,应以本文为准。今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如有新的规定,应按新的规定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省安监局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安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38号 【发布日期】2006-02-24 【生效日期】2006-0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省安监局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工

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06]3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省经贸委、省安监局制定了《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工作分工方案》,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各级各部门要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工作分工方案

(省经贸委、省安监局二○○六年二月)

为贯彻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现就细化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提出如下分工方案:

一、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牵头单位: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省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健全、完善我省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将各类事故控制目标、工作责任和工作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部门、企业,落实到每个环节、岗位和每个人。重点强化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建立“一把手”履职考核制度,在考核各地、各部门责任制完成情况的同时,考核“一把手”履职情况,并将考核情况通报组织、人事部门,把安全指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严肃追究“一把手”责任。

二、抓好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的落实

牵头单位:省经贸委、省安监局

协办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公安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省建设厅、省劳动保障厅、福建煤监局、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等

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调控手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安全费用提取、伤亡事故经济赔偿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三项制度,抓紧研究制定以储量计征煤炭资源税费并与回采率挂钩等政策,推进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改革等。研究建立省级安全生产基金,用于安全生产重大及基础性技术攻关、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及表彰、关系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等。

具体分工:

(一)矿山企业三项经济政策的研究,由省经贸委、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税局等单位配合;

(二)危险化学品企业三项经济政策的研究,由省安监局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等单位配合;

(三)道路交通运输企业三项经济政策的研究,由省交通厅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等单位配合;

(四)建筑施工企业三项经济政策的研究,由省建设厅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等单位配合;

(五)烟花爆竹企业三项经济政策的研究,由省公安厅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等单位配合;

(六)以储量计征煤炭资源税费并与回采率挂钩等政策研究,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省经贸委、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等单位配合;

(七)推进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改革政策研究,由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等单位配合;

(八)研究建立省级安全生产基金,由省安监局牵头,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福建煤监局等单位配合。

三、抓好煤矿等行业的改革重组

牵头单位:省国资委

协办单位: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质监局、福建煤监局、省煤炭集团公司等

加强全省煤炭资源规划,规范推动煤矿资源整合,扶持省属煤矿和大煤矿。出台相关政策,调整省属煤矿企业与地方煤矿的经济利益关系,支持省煤炭集团公司开展资源整合,发挥省属煤矿在矿山救护、技术服务、特殊工种培训等方面优势,实现以大矿带小矿,全面提高。从省属煤矿选择安全质量标准化好的矿井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全省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上新的台阶。

具体分工:

(一)加强全省煤炭资源规划,规范推动煤矿资源整合政策的研究,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发改委牵头,省经贸委、省国资委、福建煤监局等单位配合;

(二)出台相关政策,调整省属煤矿企业与地方煤矿的经济利益关系政策的研究,由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国土厅、省地税局、福建煤监局、省煤炭集团公司等单位配合;

(三)开展煤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由福建煤监局、省质监局牵头,省经贸委、省煤炭集团公司等单位配合。

四、抓好安全生产投入的落实

牵头单位:省发改委、省经贸委

协办单位: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省消防总队等

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安全设施保障。加大政府在公共安全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技术支撑体系、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及重点行业和领域关键性安全生产技术科研攻关等方面的投入。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机构技术装备规定,加大各级安监机构技术装备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分工:

(一)加大企业安全投入政策的研究,由省经贸委、省发改委牵头,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等单位配合;

(二)加大政府公共安全投入政策的研究,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省消防总队等单位配合;

(三)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机构技术装备政策的研究,由省财政厅、省安监局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福建煤监局等单位配合。

五、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牵头单位: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省经贸委、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建设厅、省质监局、省教育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海事局、省旅游局、省工商局、省环保局、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省消防总队、省公安交警总队、省电力公司等

全省继续开展煤矿与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和渔业生产、烟花爆竹和民爆器材、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旅游安全、学校安全等十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并继续把煤矿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作为重点。各专项整治都要建立整治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抓好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努力改善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条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具体分工:

(一)煤矿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牵头,省经贸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环保局、省电力公司等单位配合;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安监局牵头,省经贸委、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质监局、省环保局等单位配合;

(三)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由省公安厅牵头,省交通厅、省公安交警总队、省经贸委等单位配合;

(四)水上交通和渔业生产安全专项整治,分别由福建海事局、省海洋与渔业局、省交通厅牵头,相关单位配合;

(五)烟花爆竹和民爆器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由省公安厅牵头,省经贸委、省安监局、省供销社、省质监局等单位配合;

(六)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由省公安厅牵头,省消防总队、省经贸委、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省民族宗教厅、省体育局、省安监局等单位配合;

(七)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由省建设厅牵头,省交通厅、省水利厅及相关单位配合;

(八)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由省质监局牵头,省经贸委及相关单位配合;

(九)旅游安全专项整治,由省旅游局牵头,省建设厅、省质监局、省林业厅、省民族宗教厅、省消防总队等单位配合;

(十)学校安全专项整治,由省教育厅牵头,省公安厅及相关单位配合。

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牵头单位:省直各行业、各企业主管部门

协办单位:省总工会、省国资委、省政府安委会相关成员单位

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企业安全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大力培育企业安全文化,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作用。督促企业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严格执行煤矿企业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指导各类企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具体分工:

(一)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企业安全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工作,由各行业、各企业主管部门牵头,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配合;

(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监督作用工作,由省安监局牵头,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等有关部门配合;

(三)督促企业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严格执行煤矿企业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由各行业、各企业主管部门牵头,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配合;

(四)指导各类企业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工作,由各行业、各企业主管部门牵头,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等单位配合。

七、抓好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

牵头单位:省政府安办、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

协办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省劳动保障厅、各有关新闻媒体

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认真开展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第五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使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深入人心。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依法实行强制性全员安全培训制度,加强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具体分工:

(一)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由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各新闻媒体配合;

(二)认真开展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第五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由省政府安办牵头,省总工会、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三)加强企业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依法实行强制性全员安全培训制度,由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牵头,省总工会、省劳动保障厅、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四)加强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由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牵头,省直有关单位配合。

八、抓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牵头单位:省政府法制办、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

协办单位:省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研究《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草案)、《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程序指导意见》等,规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行政执法工作内容及程序,提高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解决乡镇(街道)安全管理机构部分行政执法权问题。

九、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牵头单位: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

协办单位:省委编办、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落实编制、人员、经费和装备,切实提高其权威性。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研究成立省、市、县(区)安全生产执法总队、中队、大队,配备相应人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设立省、市两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省级矿山实验室、非矿山实验室和职业危害实验室。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活动,落实乡镇(街道)安全管理机构,解决基层单位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的问题。

十、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牵头单位:省经贸委、省发改委

协办单位: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等单位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的需求,努力促进供求基本平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耗能、环保型产业项目,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减轻安全生产压力。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经贸委、省改革开放办2001年企业改革与%AE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经贸委、省改革开放办2001年企业改革与%AE.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