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讲稿:《论语》中的为学与成德

时间:2019-05-14 17:0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学习讲稿:《论语》中的为学与成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学习讲稿:《论语》中的为学与成德》。

第一篇:干部学习讲稿:《论语》中的为学与成德

干部学习讲稿:《论语》中的为学与成德 李春颖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讲师

课程前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讲《论语》,我们这一讲的题目叫《论语》中的为学与成德,讲到《论语》我们不得不首先讲一下孔子,讲一下我们这个儒家文化的可谓是一位开创性的圣人,《论语》虽然不是孔子所作,但它整个叙述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孔子和当时亲身向孔子求学的这些弟子们,那孔子他生平我就不用多讲了,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至479年,这样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年龄一共是84岁,这个我们马上就可以知道我们经常有一个说法,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为什么这么说?这其实就取自于孔子和孟子的年龄。孔子的生日是9月28号,据说我们现在从今年开始,大家还不知道,教师节要改为9月28号,这个其实也是为了纪念我们的第一位伟大的先师孔子。

孔子出生于鲁国,也就是我们现在山东省的曲阜,现在大家如果有机会去曲阜的话,一定能看到曲阜著名的景点就是“三孔”,其中孔府就是孔子后人,其实孔子当年也就在这块地方,但是没有现在的建置,主要是他的后人一直居住的地方,在这里不仅有孔子的后人,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人都是孔子弟子的后人,在孔子死后,很多弟子搬到这个孔子家附近,在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规模浩大的“鲁文化”。

(一)孔子的成长过程

讲到孔子的话,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孔子的成长过程,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前几年都有一部电影,叫《孔子》,其中扮演孔子的是著名演员周润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之后,通过这部电影能真正了解孔子,我相信真正通过这部电影得到切身的我们这个传统文化中伟大圣人的成长历程,对他这种成长历程有所感受的人恐怕也不是特别多,因为我们这部电影的编剧自身没有抓到孔子成长过程中真正关键的几个点,其实孔子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叙述,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把自己一生的心路历程、成长变化总结为这样几个过程,首先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学”,15岁志於学,这时候大家有一个疑问,是不是孔子到15岁的时候才刚开始学习呢?当然不是,孔子的入学是非常早的,孔子也有一个论断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是说我自幼出生得比较低微,所以在他看来是有很多比较粗鄙的技能,当然他说的这些比较粗鄙的技能,我们现在想来也已经非常高雅了,主要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因为我们了解一下孔子的生平的话会发现,这位圣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极为坎坷,他幼年丧父,在童年的时候,青少年的时候丧母,然后一个人维持家里的生计,所以他在幼时做过承田委吏,所谓承田委吏是帮人照看羊群,帮人保管仓库,就是这样的一些职务。但是孔子做这些职务的时间并不长,因为钱穆先生考证,在孔子30岁左右的时。

续了上百年,一直持续了春秋战国时期,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才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我们现在讲解的诸侯争霸不过是举国的纷争,有七国或五国,在这种纷争中有人胜有人败,有时一个国家强盛,而有时又因为一次两次失败的战役而使整个国家没落,我们现在来看历史是这样,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生活那个时代的孔子,我们看到得失什么?在这上百年的诸侯纷争中看到的是生灵涂炭,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妻离子散,看到的是不断发现自己故土上的人们在战争中牺牲,甚至很多牺牲是无谓的,他仅仅是为了希望的权力和希望的民生的威望的争夺,在这个过程中,孔子想有所成就,孔子也想有所改变,他改变的方向是什么?就是重新恢复到曾经那个周代的完整的礼乐文明之中,重新恢复整个世界和人民生活的秩序,重新确立价值观,这是孔子的努力。而当时的礼乐文化已然是破碎了,即礼坏乐崩。在各个层面上,无论是各族层面上,还是普通民众层面上,周代的礼乐文化都不再有那么强大的影响力,礼不再对人们有真正的规约,乐也不再对人们的心灵有真正的感染力,这使得孔子非常痛心。在礼乐文化破碎的时代,孔子看到目所能及的生活中存在着那种人,一种人他活得很真实,物欲横流,这种真实中缺乏道德,他过得很真实,但也很不道德,而另外一种人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乡愿”,这种人活得很道德,但是却很不真实,充满了伪装,这个非常像金庸笔下的岳不群,看起来是一个谦谦君子,实际上内心之中充满着各种肮脏的勾当,这都不是人生存的最好的状态,或者不是人本该生活的状态。孔子在这种情况下想有所拯救和改变。他虽然一生没有得到什么机会真正地施政,他没有能够在任何一个国家施展他的政治报复,虽然他周游了列国,虽然他也曾几次获得官职,甚至在晚年在鲁国获得了比较高的官职,做大司寇,但是他并没有真正得到统治者的任用,因为他的这些政治并不能真正迎合或者说逢迎统治者内心中对权力、对土地的这种无节制的欲望,也正因此孔子不可能有一个真正的施政机会。

(三)孔子的文化贡献

但是孔子却做了非常多有关我们整个文化命运的事情,比如说首先是孔子对经典的整理,经由孔子之手整理的经典,我们这里列出了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几个名词一出来大家马上就想到,这就是“六经”,“六经”基本上全部与孔子有关,有些是经孔子删定整理的,有些是孔子改写的,比如《春秋》,有些是孔子对其进行补充的,比如《易》,《易》中有《十翼》,相传大多与孔子相关。正是因为孔子的整理,孔子的传承,我们曾经传统文化积累下来的这些经典才能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被我们学习和继承,某种意义上,孔子是汉语文明的一个经凝性的体现,正是因为有了孔子,我们整个三代以来积累的传统文化才有了一次集中的展现,才上了一层更辉煌的层次,并且在这个层次上被我们后人学习,当然也被我们后人传承,我们时至今日再讲到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想到的仍然是这些经典,当然《乐经》丢失了,“六经”不复存在,但我们还有“五经”,我们现在去看孔子距我们已经有2000多年了,但我们仍然在读的,我们仍然在需要去学习的,仍然需要我们去仰望的还是“六经”中的思想。当然我们今天讲到一部是与孔子更为相关的著作,那就是《论语》。《论语》虽然不是孔子亲手所作,但全部是他弟子记述着孔子当时的言行。

《论语》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几乎在每一个时期,从汉代开始一直到我们当下,每一个时期对《论语》都有无数的注释,每一个时代重要的学者、重要的经学大家都会对《论语》进行注释和阐发,是因为我们要不断地为《论语》添加新的内容吗?当然不是,《论语》已经在那里成为一部不变的经典著作,那我们不断地去阅读,不断地去注释,不断地去学习,为什么?不是我们要去为经典添加多少,而是我们希望从经典中得到多少和学习到多少,我们现在再来继承传统文化和现在再来学习经典,本身这是因为我们内心中有了困惑,因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在面对人生种种经历的时候常常感到迷茫,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候我们要去阅读经典,我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一方面去体味圣人贤哲的教诲,一方面我们要在其中寻找能够对我们现实问题给予解答的方案,能够安慰我们这颗躁动心灵的一些思想,如果我们能把我们当下的生活与经典建立起联系,如果我们能够在经典中寻找到我们解决现实困惑的方法,那这时候我们去阅读经典才是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这时候这些经典要穿越2000多年的历史,再继续展现在我们当下人的面前的时候,它才真正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看“论语”二字,“论语”又读“论语”,为什么?是孔子与弟子相语谈论,相语对答的这些话语的记述,当时弟子在与老师的交谈、请教的过程中,各自把重要的话语都记录下来,形成像我们现在所说的笔记一样,后来在孔子去世之后,孔子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大家觉得应该有一本更全面的著作来展现和记述老师曾经的言行,这时候大家把各种笔记汇集起来,汇编起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这本书。那《论语》这本书到底是孔子的哪些弟子写作,孔子有很多弟子,号称有弟子三千。其中贤哲就至少有72位,这么多弟子到底《论语》的作者是谁?这个我们现在也可以给出一个比较让大家信服的回答,我们认为《论语》成书于公元前436年,而其作者主要是曾子,这个我们在《论语》当中经常见,和另外一位有子的门人,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很少有称“子”的,比如说孔子弟子中唯一被孔子称为好学的颜回在其中也是称为颜回的,而再比如子路,再比如重要的弟子子贡,都是直接这样称呼的,而唯有两个人是称“子”的,曾子和有子,我们一般只有弟子对老师,对极其尊敬的人才会称之为子,所以大家推断《论语》最终可能是由曾子和有子两位的门人编订而成。比如我们举《论语》一些话就可以看出来,“曾子有疾”,曾子病了,这里直接称“子”,说曾子生病了之后,把门人弟子叫到身边说:“你们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脚。”弟子们看完说:“老师,您的手和脚,您的四肢、身体、发肤都是完整的。”那我们看曾子为什么要让弟子看他的身体呢?曾子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曾子是说,我这一生中每一天不断地反省自己,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每一天不断地检讨自己,希望自己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量地合乎人意,希望自己的每一件事情都能不愧对自己的良心,我一直这样做,才在一生中免于犯过大的错误,出现大的过错。正因为我没有大的过失和过错,所以我保持了我身体发肤的完整,直到现在我将不久于人世,我才能比较安慰地说,我无愧于自身。当然,我也无愧于父母,父母曾经给我的身体发肤我现在完整地归去。身体发肤的完整其实恰恰在这里要展现的是曾子一生德行的修养。

在《论语》中,我们今天仅讲《论语》中的一个方面或者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个人成德。孔子一生没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但是他在另一方面,其实对汉语言文化做了更大的贡献,即我们前述的,他整理了“六经”,还有一方面,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大量的弟子,大量的弟子继承了他的政治理想和文化主张,也继承他的遗愿,把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使儒家成为我们历史上历经2000多年来的正统思想。而在孔子的教化之下,他认为,个人成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一、孔子的教化

(一)孔子的教化对象

那我们看一下孔子的教化对象都有哪些。孔子的教化对象首先是士,孔子并不是对所有人教学,曾经孔子有一个弟子向孔子请教说:“老师,怎么种地?”孔子说:“种地我不会,因为在种地这件事情上我显然不如老农,你不如向老农去请教。”那孔子会的是什么?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儒”,再具体地说,其实是礼乐文化,如果归到人身上是人的德行,即君子之德。士到底是什么?熊十力有一个弟子叫唐君毅,也是我们港台新儒家的重要代表,唐君毅先生曾经在《两岸思想史》中写道,他说:“士啊(即孔子教化的这个阶层的人),士是一些独立逐渐脱离土地的农民。”有一些农民他后来生活渐渐地富有了,学识也有所增长,这时候他脱离土地,成为政治系统的预备军。他们慢慢将要进入政治系统中,成为维系政治统治中的一员,这一部分人叫做士,因此对他们的教化,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对未来从政者的教化,当然孔子要十分注意。

其实,士除了这样一种来源,它一定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它就是没落的贵族,贵族最初一代是因着有功劳、家世、血缘而可以封地封爵,但这种封地封爵并不是子孙后代永享这种爵位,其中只有嫡长子可以享受,其他的随着支脉的延伸,越来越多的贵族的后代会渐渐地沦为普通民众,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人,孔子应该是贵族的后裔,但在孔子这一代,或者在孔子父亲那一代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已不再享有贵族的任何爵位,这样一群人他也构成了士的重要部分。这一群人他们虽然曾经享有贵族的生活,尤其是物质生活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他们曾在这个家族中所受的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教养,其实始终保留在这个家族血脉的传承之中,使他们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孔子教化的就是士这个阶层。

(二)孔子的具体教化

那我们看一下孔子具体怎么教化弟子。读遍整部《论语》,它是否有一个中心的核心思想?如果我们非要选出一句的话,那可能是下面这句,有一天孔子要出门,就对他的弟子们说了一句话,其中首先是对这个曾子说了一句话说:“参乎(曾子名子参),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对曾子说:“我的学问,我的这个道是一以贯之的。”这时候很多门人在场,大家都不知道老师究竟要说什么,只有曾子马上说了一句,说:“唯”,说,是,老师,您说得太对了。

第二篇:干部学习讲稿: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

干部学习讲稿: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 崔丽娟

东方讲坛特聘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崔丽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应用心理学副教授,上海市社会心理学学会副秘书长,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项目:《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策略研究》等,编著出版了《当你十四岁出萌时》,《心理学是什么》《老年人心理与保健》等近20本心理学著作。

目前崔丽娟副教授在上海科学讲坛中作了心理健康与成功人生的演讲。她在演讲中阐述了心理健康与人生成功之间的关系,提出只有具备的健康心理素质,才能形成正常的心智,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人生的成功奠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前言:变革性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特征 我们是处在变化的社会生活当中,人类社会一个最大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变革性,当然,人类社会的这种变革性对于我们在座的或不在座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必要的而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不必要的,而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强迫的,而有些社会变革可能是我们自愿的。但是不管这种社会变革是我们原意或不愿意接受的,或者说对人类来说,这样一种社会性质的动物来说,生活中的变革是永远存在的而且还在以加速度的形式超过我们人口膨胀的速度,在加速的发展着从而使我们现代生活中的现代人我们越来越难以对付它,应对它。

大家都知道,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说25年一代人,但是几年前大家就知道,我们就知道多少年一代人啊?学者通过测算说,现在是3年一代人,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跟我们的孩子们亲子沟通是非常成问题的,因为我和我们的儿女们想看我们隔了多少代呢,所以现在亲子沟通也是我们代沟的问题,是我们心理健康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都知道80年代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学生,刚刚毕业的那几届大学生有一张大学文凭在手,就已经非常高兴的了,天下的工作任他找,那叫天之骄子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我们的大学生,仅仅有张大学文凭是不足够了,每个大学生,在大学4年当中花很多的精力,花很多的钱去学,去买种种的证书,谁在找工作的时候不是厚厚的一打在包装自己,但是他们今天怎么样呢,我们大学生找工作难,已经是这几年,我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且我们对我们的本科大学生,我们也重新定位了。大家都知道,把他定位于什么呢?他们已经不是天之骄子了,他们是普遍劳动者,这就是社会的变革。所以一个人类来说,它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变革性。

那么这样一种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在哪呢?体现在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地改革自己和重塑自己,大家请看一看,有关心理健康的指标当中,都谈到这儿为止了,只谈适应,只谈重塑。但是我认为大家会忽略它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在变化和重塑的过程中,我们是不应该去失去做人的基本原则的,这是非常重要,社会是在不断的变革,我们是要去适应这个社会,去应对这个社会,但是我们在随着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是不应该失去人类最美好的道德的美德的。要守住道德的底线,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胡锦涛有一个讲话就是《关于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把道德建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呢,就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社会的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大家变的都很快,重塑的都很快,但是我们忘了一个前提条件,守住人类的道德和美德,这是不应该放弃的东西,不管社会怎样变革,道德的底线还是要坚守的,所以人是社会的人,生存在社会当中个人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去适应社会、顺应社会,在顺应和适应的去学会应对社会然后找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位置上把握机会再改革我们这个社会,所以这是我谈的第一个心理锻炼,在一个不断变革的人类社会生活当中,要去学会不断去适应和应对。所以我常在我们的教育界提倡我们的学校里面要不断地上了一年下来,然后第二年应该打乱班级,重新分班最好让我们老师也换一换。为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适应社会应对社会,跟不同的改变,不同的同龄人不同的老师,怎么样来合作共事,怎么样的友好相处,这都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决好的培养,这我是我谈的第一个心理锻炼。

(二)心理锻炼二:接纳自己、了解自己

第二个心理锻炼,接纳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接纳自己、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谈这一点?因为这一点和我们的一个心理的品质是紧密相关的,那就是自信心。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一句话“信心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信心里来自哪里呢?在具体的生活中,怎么样让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呢?这种锻炼怎么来呢?那就是要接纳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这才能够建立起我们的自信心,才能使我们的成功拥有了一半。(15:30)

我们在教育当中说要因材施教,我们在管理当中,我们要因人而用,每个人都专注培养对自我的接纳,来找到自己的在社会生活中,他的长处是什么,他适合于干什么,喜欢做什么,我们今天科学的发展观是要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际上讲的都是在这个社会生活当中,要对自我接纳,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生活当中,适合干的,喜欢干的,和你擅长干的,只有这样你才能走向成功。我们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有句话说,精诚所至,所谓的精诚所至,也就是说有一件事,只要我真的拼命地去努力,我就一定会成功的,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不擅长你不喜欢,你不适合,你再努力恐怕也是失败。我想这一点我们用植物来做比喻,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大家都知道,玫瑰花非常的高贵,杜鹃花非常的绚烂,但是我一点要给玫瑰浇上杜鹃的养料,生长的条件,而给杜鹃提供玫瑰所需要的养料和生长的条件。大家一定都知道,等玫瑰和杜鹃成长起来以后,玫瑰既失去了自身的高贵,也不会拥有杜鹃的绚烂,而杜鹃它既会失去自身的绚烂,而不会拥有玫瑰的高贵,玫瑰就是玫瑰,杜鹃就是杜鹃,它有它自己的生长的条件,所以我想说的第二个条件,实际就是和我们的自信心密切相关的要想有自信心,那就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潜在能量是什么。接纳自己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

我在这里引用了经济学家兰斯博格的一句话,兰斯博格他给他的女儿写过十多条生活的忠告,其中有一条格外的重要在这条当中,他是这样对女儿说的,他说:“千万不要在你没有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你得跟那些真有兴趣的人竞争,没有兴趣,你怎么比得过人家?”所以我们要进行的第二个心理锻炼,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去接纳自己,要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生活中你适合做什么,每个人到这个社会当中,我们自己到这个社会当中的独一无二的理由,找到你自己独一无二的理由,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大家都知道,今天在我们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拼命地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就能成为专家学者,好象那才是成功的人生。结果导致了什么?结果导致了我们大多数的孩子不仅没有成为专家学者,而且在拼命地成为专家学者的道路上。最为可悲的是他们都失去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快乐,何谈健康的心理呢?谈何成功的人生呢?所以我想谈的第二个心理锻炼就是接纳自己了解自己,在这个基础上来树立起作为我之所以为我的自信心,那你才能够找到最合适你成长的最适合于你走向成功的道路。人家成功的道路,不见得是适合你的。(19:50)

(三)心理锻炼三:拥有攀登山峰的良好精神状态

我想谈的第三个心理的锻炼,就是要拥有攀登山峰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如果把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如果我们把他比作爬山,在实际上说中说,你在整个人生过程当中是爬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在攀登一座又一座的高山过程中,你是否到达了山峰的顶端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拥有怎样的攀登人生的山峰的积极的、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才是最为重要的。那怎么样才能拥有这样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呢?方法是什么呢?那个方法就是当你在攀登一座又一座的人生的山峰的时候,请你多关注你付出过程中的所得,不要老是关注你的所失,因为你只有关注你在攀登山峰过程中付出之后的所得的话,你才会怎样呀?快乐,你才会拥有动力。我们说人生有各式各样的目标,但是我想说的快乐的生活,应该是最为根本的人生的目标。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快乐,是我们活下去和愿意努力下去的最大的动力,在座的有那一位说的我这个人是为痛苦而努力而活着的,请给我痛苦吧越给我痛苦,我越愿意努力下去和活下去,不会的。因为在努力过程中我感受到快乐了,所以我才愿意再继续努力下去。没有人说我感到痛苦了愿意继续努力下去,是不是?所以快乐的体验是最为重要的,这才是我们人生努力的最大的动力。那怎么样去感受快乐呢?方法就是每当你努力过后请你关注一下你努力的所得。

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体验一下,比如爬20层的高楼我们爬啊爬,一鼓作气,累得一屁股坐在10楼,这个时候你往哪看啊?如果你往上看,你是重在所失的人,“我都累成这样了,怎么还有一半呀?”这样的人,虽然你爬到了20层,但是在你的体验当中,你一定觉得你这次努力的付出远远地大于你的所得是不值得的,这就像你去商店去花10快钱只买1块钱的东西,你还愿意去这样的商店吗?不愿意了。但是另外一个人他是这样怕的,当他一鼓作气,也累的一屁股坐标在10楼的时候,他往哪看,往下看,重在人生的所得,他说;“哎呀我这一下子就爬一半了,那我休息休息,待会儿,再上一层那不就超过一半了吗?”是不是,这个人呢?他就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又爬上去了,四分之三了,15层了还剩5层了,到了最后一层的时时候,他一定是“哈哈,我就要胜利啦!”只剩最后一层了,是不是,这样的人。他觉得爬这20层是值得的,下次你不要他去爬,他自己怎么啊,自己都要爬,因为他觉得他的付出是值得的。

每个人生来就愿意有辉煌的人生,成为一个成功者,为什么在我们努力地跋涉过程中,我们很多人慢慢地不再努力了。就是因为在努力的过程当中,他关注所失,而不关注所得,所以每一次努力,他都觉得,哎呀,失去太多,与所得所比是不值得的。慢慢的他就不具有这种攀登山峰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就放弃了自己,同时他也就放弃了成功的人生,所以这是我谈话的第三个心理锻炼,拥有攀登山峰的良好精神状态比是否达到山峰顶端更重要。(25:00)

(四)心理锻炼四: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四个,我想跟大家说的第四个心理锻炼,那就是多给自己点积极的自我暗示。那生活当中不仅外人可以给我们暗示,我们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暗示,那么这种自我暗示,这种暗示用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句话就是——说鬼鬼就来。自我暗示经常发生的,比如今天晚上睡觉前,我们对孩子说,你晚上不要尿床哦,实际上你就给了他什么暗示啊?你是一个好尿床的人本来今天晚上不尿床,他也尿了,为什么?因为这句话,我如果不尿床,你告诉我干什么。这说明我好尿床嘛。所以说,这就是自我暗示的你的暗示的作用,这种暗示就转化成他对自己的自我暗示——哦,我是一个好尿床的人,结果他真的在行为上去实现了,就影响到了他的行为。有一副对联,其实用在我们对自己自我暗示上,就最恰当不过的了,那就是——说我行我就行为,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在生活当中,要多给自己一点积极地自我暗示,为了给自己一点积极的自我暗示。

我给大家讲一个方法,什么方法,我们经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我想说的是,在今天不是这七件事了,生活困难时我们讲这七件事,现在我们不讲这七件事了。现在我跟你说,从心理健康来说,你开门只有一件事,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对着镜子把自己妆修一下,在镜子里面让自己的头发,整整齐齐,衣服端端正正,在镜子里面给自己一个,给自己这样一个什么啊?我今天气色不错,精神挺好,你快乐美好的一天,就从这开始了。所以这了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做好你开门的第一件事,这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心理的锻炼。

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第二方面要给大家讲讲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为什么要谈这个方面呢?因为我刚才跟大家讲了,在我们所有的心理健康的指标中,各个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两点是得到共识的。

第二点就是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而且我们也知道,科学的发展观,也讲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那这当中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你有去适应社会,与社会协调,就是与周围的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第三篇:干部学习讲稿:女性领导力与领导艺术[模版]

干部学习讲稿:女性领导力与领导艺术

各位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女性领导力以及领导艺术这样一门课程。我先作个自我介绍,我姓钱,一直从事哲学学科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那今天其中女性领导力以及领导艺术,包括女性主义哲学,是我的研究方向之一。

关于今天课程的目录内容,我们要学习女性领导力的基本内容,一共包括四大部分。第一是提升女性领导力的重要意义,我们在学习女性领导力的具体内容之前,必须要知道它有什么样的意义;第二,什么是女性领导力。在明白了什么是女性领导力之后,我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地了解什么是女性领导力的特质,知道了女性领导力的特质,我们才可以根据这些特质来结合自己个人的情况塑造自己的女性领导力特征;第四点,女性领导力的风格,帮助大家可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有效的、优秀的领导力的行为类型和倾向。

一、提升女性领导力的重要意义

关于第一部分,发展女性领导力的重要意义。因为领导行为是人类和动物界都普遍存在的行为,比如我们看见动物群体里边,比如企鹅群体、蜜蜂群体、猴群等里边都有头领以及头领的行为,而对领导力的关注贯穿古往今来的东西方的各种文献,这也是因为我们普遍认为,领导力对组织和社会的有效运转至关重要。

我们有这样一句俗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里边就有许多的领导智慧,比如里边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的意思是,领导者自身的思想品行端正,那她能作出表率,即使不用下命令,被领导者也会紧紧地跟随着她去行动起来。而相反,如果领导者自身不端正,思想品行不正,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是不会跟从的。

还有比如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大政治家被称为西方的孔子的这样一位大圣人伯拉图,他就研究过,他在他的理想国里边说,好的领导者应具备一系列的素质(特质),如需要有智慧,必须要勇敢,并且要正义。

第二点,随着两性在体力上的差异对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尤其近30年来,女性领导者呈几何级数地递增,并且女性领导上升的速度、幅度和影响的广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一战后到今天,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从来没有产生过部长级的女领导,可全世界有3位女王,8位女总统和8位女总理,以及相当数量的女性政府高官。

根据许慎的《说文》我们来看,两边有两幅图是“领”和“导”的篆文的写法,“领”说的是脖子前边叫做“领”,而脖子后边叫做“项”,比如望其项背,这个“领”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脖子前面的,它延伸出来有治,有理的意思。前面的脖子是整个人身的关键,比如我们说“咽喉要道”,这个非常重要,同时“领”还指整个衣服的衣领,衣领是统领整个衣服的那样一个关键部位。关于“导”这个字也非常有意思,它在《说文》里边是这样解释的,说它左边是一只脚,后边有头,然后有手,道是走路或者路,而这个手是指拿手指路,导是引导,说明它有指明道路的这样一些意思。所以“领导”含有“关键点拨,指明道路、指明关窍”等重要的含义。

关于领导力的一个比较现代的定义,关于它的界定,有许多的观点以及争论,一般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施领导的能力。我的观点是,所谓领导力是指组织中的领导者或领导团体在洞察组织的内外情境基础上,结合具体形势从而充分利用自身的领导资源(人际关系、权力、自身的领导素质等)的条件去激发、教化、引导被领导者跟从自己,并在相互激励中一同完成工作,以实现共同的目的的这样一个本质。

领导力和管理又是什么关系?管理是由目标驱动的,要在理性、行政手段以及履行契约义务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目的。而领导力可以由意志主导,不仅仅限于要有理性,它可以是由人的意志来引导的,并且它可以是在价值观、理想、愿景、象征以及情感交流的基础上达到变革的目的,而管理主要强调的是一种运用行政手段以及履行契约义务的基础上,追随者和被追随者之间的这样一种向着共同目标行进的这样一种过程和本质。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管理者是被任命的,他们拥有合法的权力进行奖励和处罚,管理者的影响力来自于他们所在的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但是领导却可以不用是这样的,领导者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不被任命的,领导以及领导者是可以从一个群体中产生出来的,同时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的权力,不用下命令的方式,不用行政手段的方式,不用向追随者提供履行契约义务的要求来影响他人的生活,他可以通过情感的方式、价值观的方式、意志的方式、理想的方式,甚至象征的方式来影响他人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就影响力而言,领导力要高于管理。

(二)“女性”概念

我们之前讨论了女性领导力中的领导力概念,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女性概念,说到女性概念,可是恰恰是这样一个日常的概念需要我们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我们从中国的有几千年的汉字开始,这两幅图是“女”和“男”的篆书,“女”这个字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字画得非常美,它看起来像是一个女孩子两手交叠放在膝盖上行李,并且跪着的样子,要单独地理解“女”这个概念是很难的,因为这个概念只有在与其相对的概念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这种概念是一种关系概念,就像我们联系到左才能理解右,我们要依靠了解男来了解女,我们再来看与女相对的这个字男,男这个字也是象形字,我们的老祖宗把汉字创造得非常巧妙,非常地形象、生动,上边是田,耕种土地,下边是一个力量的力,要在田里出力,社会生产力,中国的文字真的非常有意思,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传统,就像我们的传统认为的一样,世界上有阴阳,而女性是人的阴性的一面,而男性是人的阳性的一面,文字是传统和文明的载体,汉字非常有趣,女这个跪着的双手交叠行李的女孩子的形象让我们想到对什么是女性的有许多的传统观点和看法,和汉字的这个男字相对的,女子应该在家里,温柔娴静的,这个跪坐的形象可以联想为是在侍奉父母,也可以是在照顾幼儿,也可以是相夫教子,也可以说这个男、女汉字的形象就体现了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意识,甚至男尊女卑的传统也非常符合这个历史悠久的象形字。

这一切说的是,女性说的是人类社会整体中与男性相区别,但一方面又密不可分的那一部分独立而又完整的人。人类整体是由男性女性组成的,人类的一半是男性,另一半是女性。但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性别不仅仅是意味着生物属性或生理属性,并不是指我们的身份证上、户口本上、出生簿上所盖的那个男或女的戳,女性从来都不是光靠生物或生理属性而得到定义的,生物性别特征不是女性的本质。

再从侧面举一个例子,这就好比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下,人们对女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对什么是女性的具体内涵和要求有非常大的不同。虽然女性可以用一种生物个体的性别特征来进行描述和定义,但我们更多地看到,女性总和特定的社会属性、社会形象、社会功能联系在一起,就像我们从汉字里看到的,女性的形象温柔娴静,她可以是相夫教子的形象,也可以是家庭主妇的形象,但她完全不同于男这个汉字的形象,在田里出力,耕作,做重体力劳动。

女性的性别本质说的是,女性的性别本质说的是一种社会性别,而非生物性别。英文里关于性别有两个词,一个是sex,是指生物性别,一个是gender,是社会性别,gender本意是英语的一个语法用词,用来表示词的阴阳属性,而词的阴阳属性是由这个词所指的事物的自然属性不同,以及同时是在于语言用法和情境中用法的不同而被赋予的语言形式。

社会性别概念是一个产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女权运动中的核心概念。在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研究中认为,人的性别有两种,一是生理性别,一是社会性别。生理性别是指男女在生理结构方面的差异,而社会性别是指基于生理性别的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之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两性差异的不同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当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特有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它表现为一种社会对男女的固定期待,这种期待表现在婚姻中,表现在文化中,表现在教育中,表现在经济中,表现在政治中。比如我们还记得之前的汉字篆书的两个男女的形象的话,它反映的是我们对男女的社会性别角色有所不同。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而英文的男女也是反映了男女的社会角色不同,女性是从属着,女性来自男性或女性是辅助者。

再举一个例子,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或其他人或强制性的或潜移默化地告诉我们,男孩子应该是怎么样的,女孩子应该是怎么样的,男孩子应该坚强、勇敢,女孩子应该温柔,甚至娇弱,善解人意等。这样一种社会性别是在成长过程中,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而形成的。

第四篇:干部学习讲稿: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干部学习讲稿: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课程前言

大家好,今天讲的专题叫“中国梦与中国精神”。有梦想,才有追梦的人。有人追梦,才有奇迹,才会创造奇迹。今天,当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时,才会引起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强烈共鸣。因为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使中国人一次一次梦碎而一再陷入心力交瘁之中,中国人连做梦的权利都一再被剥夺。只有今天,中国人告诉世人,中国是一个有梦想的地方,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中国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人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为了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为了实现文化强国之梦。中国精神是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凝炼而成的。所以,今天我们把中国梦与中国精神联系起来,就是要解开为什么会有中国梦,解开什么是中国精神,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一、习近平提出中国梦

下面讲几个问题,第一个,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以其通俗亲和的表达方式迅速赢得了中国社会的高度认同。

(一)什么是中国梦

第一个小问题讲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第1版)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之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许人们会说,我们已经有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为什么还要提出中国梦。我觉得这时提出中国梦有很深的意涵。如果说我们的发展目标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战略,而中国梦一则体现了民族复兴之梦,一则体现了每一个中国人从脚下到未来的人生之梦。每一个人都能在中国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愿景,从而将中华民族的梦与个人的梦融为一体。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的深刻意涵,每一个人的梦与中华民族的梦是连在一起的,每一个人的命运与整个民族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

中国梦提出之后,引起世界的关注,人们热议中国梦,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对中国梦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他指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人民日报》。

梦是个人的富裕。较之中国,美国具有巨大的地理优势,三面环海,易守难攻,建国伊始就是一霸,历史上从未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征服,倒是常常主动出击攫取他国资源。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国家安全之忧,人民可以专心做自己发财致富的梦。但是,自古以来,中国周边的环境一直极为险恶,历史上与周边国家的征战从没有停止过,几次被其他民族征服蹂躏。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家的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中国梦必须把“国家富强”放在第一位。

(2)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

第二,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中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统称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生于兹养于兹,患难与共,休戚相关,对这块热土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大家有一个共识,民族孱弱,任人欺凌,个人的尊严就会丧失,生命财产得不到保护,哪有幸福可言?美国的民族情况远比中国复杂,黑白两极对立,黑人长期受白人歧视,现在虽然法律上是平等了,但是骨子里的不平等是一时无法消除的,一件小事就可引起内部激烈的民族冲突。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们没有乡土依恋,缺乏民族观念,自然也就只谈个人的成功。

(3)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 第三,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美国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独立宣言》,强调天赋人权,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梦”特别是强调,不管出身、不论阶级,每个人具有同等靠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而获得成功的机会。这对那些阶级分明的欧洲小国的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诱惑他们、鼓励他们来美国冒险。历史上,美国多次利用其他民族的人民来发展自己的国家。比如早期从非洲引进大量黑人搞种植,十九世纪利用中国劳力修铁路,现在又大量吸收墨西哥、东欧的人从事各种各样的体力工作,很多白人成了有闲阶级,整日打高尔夫享清福。然而,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的大国,不可能靠大量引进外来人才发展自己,所以习总书记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4)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第四,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中国人自古就有一个“家国”的概念,群体意识一直很浓,讲究的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之内,关系和睦,人人安康,自己才能幸福。所以中国人的幸福是群体意识的。在一个家庭内部,幸福是共享的;在一个国家内部,幸福也是共享的。所以,总书记用三个“共同”来描绘中国梦的愿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然而欧美文化则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5)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

第五,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实现中国梦的自信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历史。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多次强盛,曾是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最近这些年帝王连续剧的繁荣,反映的就是大众这种心态。西方一些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其中一部分因素就是来自历史,因为他们相信中国人具有再现历史的能力。一个历史上从没有强盛过的小国家,你吆喝得再厉害,别人也只会把你当做笑话看。总书记这句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就用了“复兴”这个词,其中就透露着乐观和自信。然而,美国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自建国起,靠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人才逐渐变成一个超级大国,所以它的梦是把现实延续下去,不让挑战他的力量出现,一直可以做自己的美梦。

(6)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

第六,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实现中国梦,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人人给力,踏实勤干,利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朝一个方向努力。它靠的是集体的意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一句话,中国梦要靠全民族强大的合力来实现。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但是也是个喜欢折腾的民族,自毁力强大的民族,很多时候是发展一段,折腾一段,致使国家的发展可能不进则退。所以,现在要实现梦想,就必须统一大家的意识,明确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然而美国自建国起就走的是一条务实的道路,就是简单追求个人富裕幸福,所以个人成功的合力构成了国家的强大。中国人可以办大事,但首先要统一意识。

(7)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

第七,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自鸦片战争以来,领土被侵占,人民被蹂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次大灾难,这都是民族的创伤。近代史上,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民族有尊严,国家有安全,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今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总书记这句话掷地有声。没有这种历史痛的国家是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这种渴望。美国就没有这种痛,所以它也不会做这种梦,因而,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的富裕、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最后,作者总结说,“中国梦”是根据“中国脚”量身定做的“一双鞋”。生活在中国,就专心做自己的梦,通过实干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人民论坛》2013年5月23日)这也是对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一种解读,它是通过与美国梦的比较,来解读中国梦的内涵,它的特点、它的方向、它的目标。实际也是对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一种深度解读,解读得还是意义深刻的。

2、对中国梦的十大误解

另外一个教授,即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义桅发表文章,指出外界对中国梦的解读有十大误解。(1)误解一: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 误解一: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受西方思潮影响,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把人民与国家对立起来,认为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一些外媒更是将“中国梦”翻译为chinas dream(中国的梦),而非chinese dream(中国人的梦),甚至认为中国梦的实现是以牺牲民众利益为代价的。其实,这就是对梦的狭隘理解,也是对中国的狭隘解释。(2)误解二:中国梦要取代美国梦

误解二:中国梦要取代美国梦。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美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国梦和欧洲梦都在褪色。中国梦的提出,自然给外界加强了中国软实力威胁的口实。尤其是,在将中美关系定位为老二与老大关系的错误理念下,担心中国梦要取代美国梦。其实,这是对中国包容性文化的误解。中国不会妨碍其他国家实现其梦想。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是国家的强盛,是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是要让外界了解中国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当中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不是要取代谁,更不是威胁谁。(3)误解三:中国梦是一种新乌托邦

误解三:中国梦是一种新乌托邦。尽管在英文中乌托邦是褒义词,但是,在中国语汇里,乌托邦被描绘为无法实现的梦想。一些外国人从梦的佛教起源出发,污蔑中国梦是精神鸦片,麻醉中国人的变革意识,掩盖社会矛盾。其实,中国是世俗化社会,强调知行合一。中国梦兼顾理想与现实,绝非宗教安慰。中国梦是什么?它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特别是人民的幸福它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外界这种解读确实是错误的。

(4)误解四:中国梦表明中国抛弃共产主义理想 误解四:中国梦表明中国抛弃共产主义理想。一些外媒将中国梦与中国的国家身份联系起来,认为中国梦表明中国着眼于中国,抛弃共产主义理想。其实,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奋斗目标。中国梦不仅不排斥共产主义理想,反而更务实地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可以说中国梦也是中国各族人民、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富裕之梦。

(5)误解五:中国梦抛弃摸着石头过河 误解五:中国梦抛弃摸着石头过河。一些人将梦想与现实对立起来,认为中国梦的提出表明,中国更重视顶层设计,抛弃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路径。其实,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中国梦不排斥改革开放的中国实践,反而是其系统化升华。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并不矛盾,把两者对立是错误的。

(6)中国梦就是宪政梦、人权梦、民主梦等

误解六:中国梦就是宪政梦、人权梦、民主梦„„。中国梦是最大限度凝聚中国共识,包容各种合法、合理、合情的诉求。然而,一些人乘机将中国梦狭隘地等同于自己的主张,或将自身诉求通过中国梦加以强调,认为中国梦就是宪政梦、人权梦、民主梦„„这本身没有错,但单方面强调会以偏概全,或欲速则不达,反而曲解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依法行政等包含在中国梦里面,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它的全部。如果说是全面,那显然是不正确的。(7)误解七: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

误解七: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梦想。但一些人以现代化名义希望中国全盘西化。其实,现代化不足以概括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无法描绘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巨大变化。中国梦不只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理念在中国的实践,而是中国结合自身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篇:从论语中学习交友

从论语中学习交友

李静 10080170157 如果伟大的人物总是孤独的,那么孔子一定是其中的一个。孔子自认为是自周公以来,礼乐崩坏之后,一切文化的传承人。“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篇)。从中可以看出孔子这样一位圣人的自信,和对于自我崇高使命感的认同。

孔子是否是伟大而孤独的探索者,也许不能草率的下结论。但是仅就《论语》中的记载来看,孔子好像缺少朋友,几乎没有记载。我只找到了两处,一处是“原壤夷矣。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不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扣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朋友死,无所归,曰:与我殡”。这两条是《论语》仅有的可能是孔子的朋友的人,但是后者,由于初次一句话之外,比我无其他记录,所以难以考证。前者,能和孔子走的这么近,既然不是弟子,可能就是朋友了。但是这位似乎和孔子追求“典章/礼仪”的思想不大相符。这可能就是夫子所言的“和而不同”的境界。

孔子有没有单纯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呢?从论语之中来看,似乎没有。

但是,这并不代表孔子不懂得交友之道,从论语中的一些言论来看,孔子的交友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毕竟,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孔子的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方面:“君臣也,夫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由此可知,孔子对于朋友之道也是十分看重的。

中国的文化思想是以血缘为基础而建立的,孔子的儒家文化更是十分的看重血亲关系。五伦之中,只有“朋友之道”不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人伦关系。《论语》之中不仅强调了朋友关系的重要性。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还对交友提出了十分明确的标准,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者;友便辟,友柔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论语》当中还有大量的言论都涉及到了交友这个问题,有些是孔子在讨论其他问题带出的观点,有些是回答学生问题是的直接表达,有些是对别人的时间的评价。孔子是不是伟大的孤独者,暂且不论。孔子对于交友之道可谓是充满了智慧和见解。孔子关于朋友的许多观点时至今日都是新鲜而充满活力的。

首先:朋友的意义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这也许是论语之中最广为人熟知的一句话,这样直白的表达,阙是最永恒的名言。它喊出了每个人的心声,也许谁也说不清理由。但谁都会无条件的接受这句话。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孔子将结交到贤能的朋友,看作是“益者三乐”之一,可见孔子对于交友的看重。《论语》之中关于交友之乐,有着大量直白表述,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相想必孔子曾经结交过一些让他受益终生的朋友,给他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快乐记忆,要不然孔子怎么会这么多次忍不住的高呼“不亦乐乎”呢!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为政)。这句话很明了的解释了,朋友的意义。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必须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之中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想认识一个人,就先去了解他的朋友都是什么样的人。观察一个人的朋友圈子,就可以基本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大概。喷油反映着自己的内心。从个人的内心角度来理解就是:朋友之间没有亲人之间固有的血缘关系作为联系,维系友情的是共同的价值取向,与朋友交往可以产生共鸣,可以找到一种社会意义的自我归属感。所以说“朋友是镜子”。

其次:怎样交友 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孔子认为,交友必须结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在孔子的交友思想里,朋友是个人学习的榜样,只有结交优秀的人才,才可以“见贤思齐”。当然,孔子这样讲是有一定的前提的,那就是每个人都要努力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孔子是十分看重个人的修身问题的。并且孔子认为,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德行,就会招来志同道合的人。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也许,有人会觉得孔子的观点有些瞧不起普通人和比自己弱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无友不如己者”讲的是德行问题,不是狭隘的知识/技能问题。更何况孔夫子不是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二,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我们要同正直的人、宽容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性情暴躁的人、优柔寡断的人和心怀鬼胎的人交朋友。具有正直特性的人可以焕发出我们的人格,可以在我们怯懦的时候给予力量。宽容作为一种深沉的美德,可以容纳海洋可以容纳天空,他比天空和海洋更宽广。见多识广也是孔子人为好朋友的一个标准,这同上一点所讲的是相通的。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读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夫子在给学生们讲述,左丘明耻于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结交,而不忘记在最后加上一句“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在想,此时夫子的表情是怎样的呢?还是一样的面带微笑吗,或者是表现出了对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的痛恨呢!夫子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也受到过小人背后的诋毁和诽谤,他一定对这类人又不一般的感受。

第三,孔子的哲学理论就是”中庸”。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孔子的哲学理想几乎全部包含在其中,这也是孔子毕生的自我追求。所以孔子认为,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但是,中庸毕竟只是一种理想中的状态,孔子自己本人也承认这一点。这句话可贵之处,不是表明了孔子一贯的中庸追求,重要的是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不得中行而与之”无法与言行合一中庸之人相交往。就“必也狂狷乎”一定要交到“狂”和“狷”这两种人。

这也体现了孔子一贯的现实主义精神。最后:交友的原则

第一,朋友之间最重要的相处原则是“诚信”,虽然在《论语》孔子没有直接说过交友与诚信的关系,没有【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这样的表述,但是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有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但是我们知道曾子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学生,深受其影响。

诚信不仅是朋友之间的第一原则,更是人际关系的基石,他是最低的要求但也是最高的境界。

第二,朋友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所谓“距离产生美”不是只有今人才知道的道理。孔子在几千年以前也注意到了,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这句话讲的是,与朋友交往要注意把握分寸,即使是对朋友的忠告,如果朋友不愿意听,就要立即打住。有时候“过犹不及”和啥都没做是一样的。形容朋友之间感情好会说“形影不离”,但是过分亲密就难免会发生摩擦。个人的私密空间有基本的保障,美好的友谊才会有生长的空间。

几千年前,社会没有今天这样复杂,少了现代社会的纷繁干扰,人际之间的感情也就更加的朴质一点。孔子对于友情的观点,也许还保留有人类最原始的一份真情。正是因为原始质朴,所以才会更加的贴近人性。

生活在当下,生活的步伐加快了,人们时刻处在一种追赶的状态之中,也许更本就没有时间停下来,安静的思考这些充满了血肉的古老的话题。

我们每天不断的在各地穿梭,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事,可是当自己回头看看自己走过人生轨迹,却发现昨天刚留下的脚印,今天就已经模糊不堪了。反而是那些曾经的单纯的友谊,历久弥新。

作者的角度非常新颖,以前还真是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呢:)对于《论语》中跟“交友”有关的资料进行了专题性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归纳还是比较到位的。孔子有多少朋友未见统计,但是如果看看《史记〃孔子世家》还是应该有一些线索。另外,孔子与他的学生,应该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看看曾点、子路等人在他面前的表现就能看出来了。你认为呢?

黄爱梅7-2

下载干部学习讲稿:《论语》中的为学与成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学习讲稿:《论语》中的为学与成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干部学习讲稿:行政复议法

    干部学习讲稿:行政复议法 课程前言 好,大家好,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是关于行政复议法,我们知道十几年以来,十几年前我们国家制定了行政复议的条例,后来上升为行政复议法,那么行政复议......

    干部学习讲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干部学习讲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大家好,非常荣幸为大家讲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这门课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它是城市管理的这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干部学习讲稿:中华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干部学习讲稿:中华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李道湘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专题叫中华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那么这个专题我们准备讲......

    论语文教学中学习与生活之联系

    论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之联系 湖南省炎陵县三河镇学校张新云 邮编 412511内容提要:在阅读教学中,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和谐发展。本......

    干部学习讲稿:“三严三实”对中国官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干部学习讲稿:“三严三实”对中国官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课程前言 同志们好,今天呢我们对”三严三实”教育专题讲座做一分讲。这一讲的题目呢是“三严三实”对中国官德文化的......

    干部学习讲稿:非传统安全的理论与概述

    干部学习讲稿:非传统安全的理论与概述 薛晓芃 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各位观众好,今天将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共同来学习非传统安全的理论概述,首先一个问......

    干部学习讲稿:国际礼仪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做国际礼仪课的讲解,今天是第一节,作为第一节呢,我们也像许多课程那样,要从国际礼仪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入手,以这个呢作为开启国际礼仪之门的一把钥匙。 一、国......

    干部学习讲稿:全球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发展(5篇模版)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讲“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近年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大众传媒中的一个高频词,一个热词,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热点话题。近年来,在中央的一系列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