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稿 论农机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17:5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新稿 论农机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新稿 论农机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

第一篇:2010年新稿 论农机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

推进发展方式,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区域特色农业的不断兴起,农业机械化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切实加强农机机构和经营机制的建设,需要我们根据新时期发展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灵活多变的农机服务和经营模式,培育各种专业性和综合型的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整体发展。

一、农机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实践证明,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实现农机服务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促进传统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农业转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全国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达到3760万户,农机从业人员超过4500万人。河南省2009年底省农机户达到533万个,增长1.8%;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万个,增长5.4%,从业人员则增长29%。其中,固定资产达50万元以上的服务组织增长78.5%,从业人员增长111.4%。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经工商登记注册数量达到2400个,新增1350个,增长128%,从业人员增长166.8%。全省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到651万人,增长2.5%。全省农机服务总收入达225亿元,增长16.8%。

2009年以来,农业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阳光工程”今年首次将农机人员纳入培训计划,共培训农机使用和维修人员11万人。采取“政企联动”培训形式,加快培养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大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实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一大批农机从业人员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经十几年的发展,农机化领域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服务组织,有利的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有效提升。目前我国现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农机户

农机户包括专营型的农机服务专业户、兼营型农机户和自营性农机户(拥有小型农业机械,仅满足自家作业的农户)。农机户主要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机手组成,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一种服务组织形式。该经营形式的特点是独户购机、独户经营,主要用于提供专业服务或兼用服务。专营型的农机服务专业户是指购买农业机械主要为其他农户代理耕、耙、播、收、加工、运输等服务,以服务作业为目的,收取作业费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兼营型农机户同时拥有自用和服务两项功能,是指农机户自身拥有的土地规模无法满足家庭机械满负荷作业的要求而出现了剩余作业量时,使该农户为其他农户进行代耕服务成为可能,具备了自用和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双重性质。与专营型农机户相比,兼营型农机户在作业机械的保有量、规模化等方面要相对弱小一些,但由于投资小,面临市场风险较小,使其作业形式、费用收取等操作方式更加灵活、机动,在农村比较受农民欢迎。2.农机服务联合体

农机服务联合体是一种农户自发联合形成的组织形式。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两个以上农机经营主体按协议或契约组成的临时性的松散联合体。农户将现有农业机械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合作者必须以具有农业机械为合作前提,机械归个人所有,合作经营,实行产权户有,联而不合,单机合算,有偿服务。由联合体负责油料配件的采购和供应,负责作业项目组织和费用核算。这种形式可以国家、2

集体、个体进行联合,也可以几家农机户自发地进行联合。3.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服务公司/队)

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是指县(市)、乡或其以下的农机管理、监理、推广、培训、供应以及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包括县(市)、乡级农机管理部门主办的服务实体,以县(市)、乡、村 3 级为主,主要由农机部门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一般属国家或集体所有。同时为农机经营户提供新机具推广、新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业务介绍等系列服务。现有基层农机服务组织主要包括以下 3 种形式。

1)村级农机服务队

村级农机服务队是指村集体所有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在市场经济作用下,这些服务组织中有的已经解散,有的已经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走上了市场,但是还有部分仍然处于福利型服务的封闭式经营状态。

2)乡(镇)级农机服务公司

乡(镇)级农机服务公司是一种乡(镇)所有制形式下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乡(镇)出资购置农机具,为乡村社区内农户服务,在社区内实行统种分管,农机具由专职技术人员负责作业、维护、保养,能够较好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农户个人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一次性大额资金支出,农户按农机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付费,是一种较好的社区内农机社会化服务形式。3)县(局)级农机服务公司/队

由县级农机管理机构形成,在保留了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农机具的前提下,服务公司/队主要工作人员由原政府农机管理部门的职工组成,基本保留了原有农机站功能,继续为农民服务。

4.农机股份合作制

所谓农机股份合作制,是指由 3 个以上(根据农业部《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股份合作制 企业的发起人为 3 户以上的农民,也就是说 3 户以 上的农民可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少于 3 户者不能 发起设立)的农机户或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农机服 务组织以各自的资金、实物、技术等生产要素为股 份,自愿组织起来从事农机作业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联合形式。这种经济联系形式是股份经济与合作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兼容股份经济及合作经济的某些特征。目前,我国农机股份合作制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4.1 农户入股合营型

此类组织是农户之间为满足生产和经营的需要自愿组合起来,以劳力、技术、资金和机械设备等入股,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或农机股份实体,按股受益分红。这种类型分布较广,适用性强。合作社既是一个专业服务的组织,又是一个由农民自愿合作的经济实体。其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府引导的方针,坚持资本技术加劳动要素相结合,本着对内服务、对外开拓的发展思路。4.2 村户联合共营型

此种类型一般由村集体组织牵头,以村农机队为主,村集体或农机户以农机、资金、房产、其他资产入股,同时按照自愿的原则,吸收本村个体的农机具作价入股、联合经营,收入扣除经营费用之后按股份分红。这种形式的合作盘活了各方的固定资产,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发挥了集体、个人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实现了资金、技术、劳动的最佳组合。4.3 行业联合带动型

行业联合即农机服务部门根据行业特点,与村、农户联合,发 4

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其特点是:农机等服务部门以技术、机械设备和资金入股,村、户以土地和劳力入股,进行大范围、大跨度的联合与合作,发展规模农业和农机社会化服务。4.4乡村农机服务实体改造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乡村农机服务实体或企业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将原有集体存量资产进行折股量化,然后划分为集体股和职工基本股,职工个人根据所得股份多少再入一定比例的现金股。4.5 横向参股联营型

这类形式的特点是生产要素的组织突破了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农机行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门之间以技术、资金、设备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联合兴办农机服务组织或企业,共担风险、联合经营,按股受益或分红。5.农机服务中介机构

农机服务中介机构是政府或农机管理部门组织的农机经营者专业合作性的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农机专业协会。5.1 经纪人

经纪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纪经人是指从事为农机经营提供中介服务的个人和组织机构;狭义的农机经纪人则是指专门从事为农机经营提供中介服务的个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经纪活动中的经纪人既不占有商品,也不拥有货币;纪经人只提供服务,不从事经营;经纪活动是有偿的。纪经人只有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才能进行合法活动。根据国家工商局颁布的《经纪人管理办法》规定,只有符合经纪从业人员的条件,通过经纪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认定后,才能取得经纪人资格 5.2 农机专业协会

农机专业协会是指以农机经营者(包括从事农机科研、制造、推广、销售、培训、监理、作业、运输、维修、零配件供应、油料供应、信息咨询及与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主体,自愿结成的民办性组织,是一种按照或参照合作制原则联合从事农机经营的公益型专业协会。农机协会将农机科研、生产、供应、营销、服务等诸环节联为一体,进行市场化运作,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机化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

农技服务体系的发展推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拓展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领域,加快了土地转移和规模化经营的步伐,但新的形势发展面对现有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发展趋势看,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组建农机专业大户,更新农技服务组织结构是必然趋势。农机服务组织主要还是由农民自下而上根据生产需要自发形成的,在组织性质、管理方式、运行机制、资本构成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例如,农机大户在规范管理、资本获得、规模扩大、抗拒风险等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农机股份合作组织存在着组织框架相对复杂、管理成本高、决策周期长等问题;农机协会则面临着调动农机大户的积极性,调控发展规模,协调与政府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中介服务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存在资金、管理政策等制约因素,以及没有有效资产,中介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就如何进入市场,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够稳固的发展概念模糊。一些地方农机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管理混乱的问题仍然突出。跨区作业需要准确收集信息,哪里需要什么样的设备、价格的收集、作业的分配等都需要细致的准备,否则会带来很大的浪费和纠纷。因此,应全面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序引 6

导,扶持农机大户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三、国外农机化服务体系可供借鉴的内容 1 美国农机技术服务体系

美国农业生产是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 ,其许多农产品由一些自然条件适宜、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生产;二是农场经营的专业化 ,其农场绝大多数是专业化、规模化相结合进行生产的现代农场 ,而且生产不同农产品的农场 ,其专业化程度也不同。美国政府注重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力度 ,建立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农民投资的土地占有形式和租佃制度、支持农业投资和信贷的政策、鼓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农产品价格支持和稳定农场收入的政策、支持农业和农机化教育科研的政策、发展合作及社会化服务的政策。2 法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具有法国特色的。民间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协会)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主体 ,在法国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法国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联合会(SYG MA)自 1886年成立以来 ,一直是全国最大的农机生产行业性工商会。联合会负责协调各农机制造企业的生产、产品的销售、集资及研制。联合会根据各种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经验 ,有计划地进行生产技术方面的指导和组织。为了提高农机利用率 ,降低生产成本 ,政府帮助组建农机使用合作社。“ 农机使用合作社 ”。一些效率高、投资大、专业性强的机械 ,如大型收获机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 ,都通过合作社集体购买。法国的农工综合体有两种形式:一是 7

组织包括生产、加工到制成食品整个过程中的各单位为农工联合企业;二是用合同形式将生产单位同加工、运销公司结成稳定的联合。3 德国农机技术服务体系

德国使用农机的农民组织有 3种类型:一是农业机械合作社 —由农民自愿组成 ,由社员共同出资购买农业机械(以收获机械为主)并分摊维修管理费用;大中型合作社有一个独立核算的机械站负责经营管理 ,为社员耕作收费。二是农业机械网(农机环)—农民的主要组织形式 ,由农民自由组成 ,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 ,设经理 1人 ,一般脱产。成员各自保管并驾驶自己的机械 ,每年向经理登记本人剩余的机械化作业项目及作业能力 ,或需别人提供协助项目 ,由经理安排调度、记录并计算作业费用。标准由管理委员会商定 ,由经理执行。三是农业机械承包商。承包商购置相当数量的农业机械并雇有农业工人 ,按合同为附近农民耕作 ,按定额收取费用(有些承包商自己也有田地)。日本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日本农机化管理机构是日本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省设农业技术进修馆组织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培训 ,进行农业机械师的认定 ,经认定的即可称为农业机械师。日本十分重视农机安全 ,严格对农业机械的安全检查 ,每年由农林水产大臣决定并公布农机具检查对象 ,检查农机具的性能和安全装置的可靠性。农机企业在产品质量改进、机具维护和机手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大农机公司均设有科研技术机构 ,按照农民的要求和农业技术进行设计 ,农机生产供应单位、农机服务单位负责供应零部件和修理农机 ,各工厂为使用户很好地使用本厂生产的农机 ,都举办技术培训班 ,农协的“ 农业技术中心 ” 还定期对基层农协的农机指导员进行培训 ,然后通过他们对农户使 8

用农机进行技术指导。5 韩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韩国农业机械工业协同组合(协会)是由韩国农机企业组成的一个半官方机构。其一方面将农机企业联合起来 ,代表农机企业的利益 ,向政府提出有利于农机发展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采取制定规则、统一价格、分配市场等措施 ,使农机企业形成合力 ,一同参与国际竞争。

在韩国 ,国家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和农机生产企业都有优惠的贷款政策。1996年以后 ,政府向农民提供的购机补贴取消 ,但加大了提供优惠贷款的幅度。农民购买农机 ,只需要首付 20%~30%的资金 ,其余可全部采用抵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 ,一般以耕地为抵押 , 5~8年还清贷款 ,贷款利息远远低于工业贷款。政府对生产农机的企业也有优惠的贷款政策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进行农田作业 ,只需要支付无税基本价(约为油价的 40%),而税收加价部分(约油价的60%)免除。农民免费培训和农机免收修理费的政策。韩国省级农业技术院和县级农业技术中心(包括一些大型的农机企业)都设有专门为农民进行培训的职能机构 ,农业机械的使用是重要的培训内容之一。培训是免费和非强制性的 ,培训证明可作为申请国家银行提供优惠购机贷款的条件之一。

四、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革新的建议 1.强化市场引导与规范

重点是培育市场主体和形成市场体系。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能期望国家大量的无偿投入,只能依靠市场机制求得自身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使农机社会化服务面向市场,实行灵活经营。2.大力培育农机服务产业化的主体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产业化的主体,应以龙头组织为核心,通过利益诱导吸收更多的农机户加盟,形成庞大的农机服务产业群。充分发挥具有龙头作用的农机经营联合体、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机大户的作用。通过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规范农机中介服务组织行为,明确权力和义务,形成与农机户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加强组织协调,提供信息、培训指导,进一步培育和提高农机专业户经营服务能力,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等。3.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

健全的利益调节机制是指产业链条各环节结成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机服务产业化组织程度的有力条件。其特点:一是要实行契约管理,保证各环节所得利润的合理分配;二是实行股份合作制,建立相互依存的产权关系,引导农机户通过资金、技术、设备、设施等入股,按股分红。同时,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其一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其二实行股份合作制;其三利用外资;其四需要政府实行政策倾斜,提供维持资金,使之不断扩大规模,壮大实力。此外,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服务,使农机服务产业链不断延伸。不断创新农机服务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原则下,实行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以跨区机收为服务纽带,两头延伸,扩展农机服务领域,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一条龙”服务,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和质量,以及开办农机经营门市部,提供农机配件供应、农机修理、农机培训、农机信息、技术咨询等多层次服务,增强凝聚力。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在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为农机服务产业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条件。首先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围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其次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再则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补贴力度。依法加大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也应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农机服务组织流动资金的不足;依法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5.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专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需要有较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经营意识的现代农民驾驭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因此,应调动全社会各种力量,运用各种途径教育和培养农民,尤其是有文化的中青年农民,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出一批农机产业化经营骨干。6.经济方面政策支撑

在财政政策上首先要保证各级农机管理机构、农机科研和推广机构的人员工资和基本活动经费;其次要确保农机引进、示范和推广等公益性和执法性质的经费,支农资金用于农机公益型服务的比例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税收政策上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行的前提下,对农机用油实行燃油补贴,免征或少征燃油税;对从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服务的收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和支持农民购机、用机,从而 11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7.发达国家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农机服务组织体系的建设可以包括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行政管理服务组织,这一层次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和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监督。第二个层次是为农机经营主体服务的组织,这一层次的主要职能是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信息开发服务、培训、农机产品质量鉴定、安全检验以及农机产品的零配件供应、维修和安全保险等服务范畴。这一层组织可以包括政府、中介性的公益机构、各种农业合作组织以及各种企业性的服务组织。第三个层次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作业的服务组织。它由农机大户和各种农机服务组织以及各种企业性的服务组织构成,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应逐渐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制定行业自律规则,拟定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协会章程和农机服务协议、合同等规范化文本,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运作,保护农机服务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论银行业改革及创新策略

论中国银行业改革及创新策略

摘 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国有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变革和信贷产品发展的日益困难,更来自于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竞争。而目前我国的国有银行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真正实现资产质量、内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转变,才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根本。由于国有银行存在国家担保代替注资的特殊性,其资本充足率并不是最重要的,改革应首先解决的问题:一是国家对国有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再生机制,二是国有银行投机行为形成的不良资产再生机制。

关键词:银行业改革;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不良资产再生机制

Abstract To make state-owned ban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pressure, this pressure is not only the rapid change from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and credit products, the development of increasingly difficult, more competition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At present, China's state-owned bank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business philosophy, management style, risk control.Only truly realize the quality of assets,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level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the fundamental reform of state-owned banks.State-owned banks have state guarantees to replace the injection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its capital adequacy ratio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reform should first solve the problem: First, the national polic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re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bad assets of banks, two state-owned regenerative mechanisms of the forma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by the bank speculation.Key word:Banking Sector Reform;Financial risk;financial supervision;financial innovation

目 录:

一、国有银行具有特殊的资本结构,资本充足率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即使国家在静态上补足了某一时刻国有银行的资本金,却很难在动态上有效抑制住新生不良资产的增加

三、国有银行改革的重心应是设法阻断不良资产的再生机制

四、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困境及主要表现

(一)不良贷款依然困扰中国银行业

(二)所有者缺位

(三)金融风险威胁银行的健康发展

(四)流动性过剩

(五)金融腐败使国有资产流失

(六)来自国外银行的威胁

五、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一)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改善银行资产结构

(二)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三)完善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构建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五)加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六)加快推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

我国自从1993年底确立了国有银行商业化的改革目标以后,连续出台了不少有关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从这一系列的举措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国家改革国有银行的思路:在保证国有金融产权的前提下,一边剥离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一边又通过财政注资来提高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希望用真实的注资代替国家信誉担保来维持和明晰国有金融产权,使国有银行在各方面都能达到国际标准,从而将国有银行“塑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按照商业化规则运作,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也就会随之提高,国家也会因此减少控制金融的净成本并化解巨大的金融风险,最终实现国家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国家通过增发特别国债提高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实现对国有银行的改革目的。

一、国有银行具有特殊的资本结构,资本充足率并不是最重要的

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具有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虚置资本现象,即所谓的“担保代替注资”。在国家实施金融抑制的条件下,绝大部分的居民储蓄都流入了国有的银行体系,从而充当了这种担保性注资的真实资本载体。

在有国家担保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这是因为,银行能够正常运转的最关键之处在于其能保证充分的资产流动性,可以随时应付可能出现的“挤兑”等流动性问题。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正是为了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才作出的一项重要规定,目的是通过限制银行的过度放款来保持储户对商业银行的信心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然而在我国,虽然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很低,甚至是在净资本比率从1990年的641%下降到1995年的实际-739%②的状况下,国有银行体系不但没有出现流动性问题,反而其贷款总额和存款总额同时呈现出很高的增长率。因此即使是处在“技术上已破产”的状况下,只要有国家的担保,居民方面就不会存在信心问题,国有银行也就不必担心不良资产的产生而导致的净资本比率下降,因此仍能照常运转。所以说,在当前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各个重点之中,资本充足率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即使国家在静态上补足了某一时刻国有银行的资本金,却很难在动态上有效抑制住新生不良资产的增加

1中国的渐进改革需要体制内产出(国有经济)的平稳增长,否则GDP增长率将出现大幅度下滑,渐进改革也将难以为继。而体制内产出的平稳增长又需要国有金融的强力支持,从而使得政策性金融支持难以在短时期内明显缩减,政策性不良资产将是渐进改革所必须付出的成本。我们有理由这样认为,迄今为止,中国的渐进改革是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在体制外产出(非国有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体制内产出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从而在整体 2 上呈现出GDP的较快速度增长。然而体制内产出的增长是离不开国有金融体系支持的。国有部门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获得了国有银行体系贷款总额80%左右的信贷支持。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政策性贷款(1994年数据:中国工商银行18%,中国银行22%,中国建设银行53%,中国农业银行48%,平均比重达35 25%),还有另一大部分是面对受政府保护的国有企业“倒逼”而发放的软约束贷款。我们不妨把这两种贷款合称为政策性金融支持。事实上这部分贷款总是与低效率、不良资产等名词联系在一起。原因也很简单:获得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总是将这部分资金看作是可以不予归还的国家注资或补贴,他们从借入资金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准备还本付息。所以可以这样说,只要中国还处在渐进改革的过程当中,国家通过国有的银行体系对体制内产出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也可以看作是替代财政补贴的一种金融补贴)就是必需的,那么新的政策性不良资产的产生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正是国家付出了金融资源低效率配置(产生了巨额的政策性不良资产)这个巨大的隐性改革成本才买来了中国的渐进改革,否则体制内产出将必然出现较明显的下滑,渐进改革将难以为继。若改渐进改革为激进改革必然使改革成本显性化,会在短期内导致GDP增速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由于国家绝对无法承担如此之大的改革成本在短时期内迅速显性化,因为这有可能直接导致民心不稳,社会矛盾激化,这不仅是政府肯定无法承受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绝对不愿看到的,所以维持渐进改革模式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也正是维持渐进改革的必要性决定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就很难短期内在真正意义上实现。

国有的金融产权使得国有银行经常产生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冲动,而这种冲动又是一种缺乏风险约束的单方面趋利行为,最后形成了大量的投机性不良资产。国有银行具有自己的效用函数是很自然的事情。在完成了国家对其分派的政策性任务之后,国有银行必然会追求自身的效用偏好,而发放由自己决策的商业性贷款是其追求本行利润最大化等目标的主要手段。但由于银行产权的国有性质,作为代理人的各银行机构就会产生机会主义冲动,在不承担责任的情况下过度发放某些高风险贷款(如给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贷款),结果导致大量不良债权的产生,我们不妨将此称为投机性不良资产。由于国有金融产权的退出成本将很高和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不可分割性,使得国家作为注资者和出资人无法通过行使退出权或转让产权来威胁国有银行的机会主义行为。国有银行正是利用了国家在产权上的劣势来满足其自身的效用偏好,同时也容易出现金融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率,其表现形式则是投机性不良资产的大量积累。

3国有银行在风险压力和外部竞争压力不足的情况下,自身也缺乏更多的金融创新激励,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呈现出明显的X非效率特征。对于一个国有垄断企业来说,没有私人能够合法占有企业的剩余,所以监管效率低下,许多技术上可行的、实际上也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人们却往往没有积极性去做,所以生产了X无效。这个论点对于国有银行也是适用的,国有银行人均利润远低于股份制银行就是一个明证:据统计,1995年四大国有银行的人均利润率仅为1 11万元,远低于中信实业银行39 53万元和中国光大银行39 49万元的水平。

从以上三点的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只要国家还处在渐进改革的阶段,即使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比率在某一个时点上达到了8%这个目标,也容易因为国有银行不可避免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和X非效率而再次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国家要维持8%这个目标,就得不断给国有银行注资。

三、国有银行改革的重心应是设法阻断不良资产的再生机制

我们都知道治病要除根,国有银行的病根究竟在哪里?毋庸质疑,不良资产的不断再生甚至加速增长是当前金融改革的最主要问题,而其中政策性金融支持是导致不良资产不断产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对其应在改革中首先予以解决。因为这个病根不除,任何存量改革都是无效的。笔者认为,政策性不良资产源于渐进改革本身,所以并不能在国有银行内部体制的 3 改革中得到解决,而只能在渐进改革这个更宏观的层次上逐渐消化。以下就抑制政策性不良资产问题从整个渐进改革的角度提出两点建议:

1、在非国有经济对GDP增长贡献份额已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却又得不到足够外源融资的情况下,国家应鼓励国有银行逐渐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一方面,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快,信用约束要相对好于国有企业,银行收回本息的可能性要大于向国有企业发放的贷款,这样就会减少新增不良资产的发生。而更重要的是,国有银行因此还可以在我国加入WTO直接面对外资银行竞争之前抢先争得一批信誉良好的非国有经济客户,增加优良资产的比重和银行利润,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减小入世可能会给国有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这对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非国有经济在得到更多金融支持的情况下,发展会进一步加快,从而对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再就业、补贴利益受损阶层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是说,国家因此可从“国内外援”(樊纲,1994)那里得到更多的改革收益以弥补日益高昂的改革成本。尤其是在当前国企改革已到了最后攻坚阶段的时候,这种体制外产出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可以这样说,给非国有经济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既有利于渐进改革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国有银行在实质上向商业化转变。当然,如果非国有经济得到了相对更多的信贷份额,那么国有企业所能得到的份额必然会相对减少,体制内产出的增速也自然会下降。但我们只要能够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用向非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支持所获得的收益增量来抵消因体制内产出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渐进改革就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而不会向激进式改革转化。

2、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国有银行可以通过逐步增加向非国有经济放款来减缓不良资产的增长,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无论如何都仍将是国有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重点。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成功转制,政策性不良资产就将在长期内困挠国有银行,成为金融改革的绊脚石。如果国有银行不能成功实现商业化经营,在我国加入WTO后就很难与实力强劲的外资银行相抗衡,国有金融体系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尽管国家已经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做出了不小的努力,但是力度还稍显不够。

四、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困境及主要表现

(一)不良贷款依然困扰中国银行业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这是特殊经济环境和政策空间下难以避免的产物。多年以来,伴随银行信贷的过度扩张,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失衡,为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的效应。

在全球乃至我国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不良资产率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保持市场竞争力、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大障碍。

(二)所有者缺位

理论上国家是国有的商业银行的所有者,但实际上却很难切实地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行使所有者的有关权力。

这一方面使得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自认为是所有者的代表,逃避监管,滥用权力,造成“内部人控制”;另一方面则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经营者认为既然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同属于国家,那企业欠银行的债务只不过是“一家人”内部的问题而已。这样既容易产生“政府负无限责任,而银行由内部人控制”这一严重弊端,也会因资本金、不良资产、治理制度、内部风险控制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风险威胁银行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金融风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贷风险。我国经历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个充满着竞争、碰撞、冲突、优胜劣汰的过程中,诞生了许多新兴企业,同时冲击了大量落后保守的企业,也出现了大量的停产、合并、兼并、破产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资不抵债,严重影响银行 4 信贷资产质量。有的银行不良贷款比重更大,隐藏着大量的呆死账贷款,这严重地制约着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虽然经过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仍然较高,这已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

2、结算风险。近几年,银行会计、储蓄、出纳、信用证、承兑贴现等业务岗位的案件又呈现出高发势头,主要也是由于这些业务的操作环节内控管理不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调查不够。

3、道德风险。目前我国银行由于管理仍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人治”的成份多,“法治”的成份少,内部控制严重不足,致使道德风险日益突出。

(四)流动性过剩

过多的流动性使得大量银行资金在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被迫涌入目前仍很狭小的货币市场,导致货币市场收益率水平屡创新低。

由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使用效率太低和使用渠道太窄,一方面中小企业和消费信贷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银行大量资金积压,导致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的利率持续走低甚至和存款的利率产生倒挂的现象。流动性的持续堆积使得银行体系蕴涵的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大。

(五)金融腐败使国有资产流失

融资的垄断性一方面导致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由于风险释放有一个时间过程,不会对国有银行各级负责人构成短期制约,届时风险暴露时,那些负责人早就走了。

而另一方面拥有资本配置权的寻租行为和短期业绩带来巨大个人利益回报,而风险损失始终由国家买单兜底。这无疑暴露出国有银行体制、监管机制等诸多缺陷。

(六)来自国外银行的威胁

毋庸置疑,新竞争者必抢先入侵令人垂涎的客户群,比如那些具有较复杂财务需求的高净值客户和公司。

另外,主要的跨国公司客户普遍会转向它们认为可以提供更好服务的银行。国外银行可以发挥它们的低外汇资金成本,以及较复杂的产品线和全球业务网络的优势,凭借它们在其他市场的广泛金融服务的经验、服务素质,向客户提供较有价值的服务方案。而对于国内银行来说,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五、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一)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改善银行资产结构

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大的现状,政府在1999年先后组建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个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但由于受规模的限制,国有商业银行还有很大数额的不良资产不能剥离出去。

另外,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国有企业,加入WTO后,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竞争力较弱的企业都将受到冲击,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剥离这些企业。要从根本上改革银行信贷体制,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不良贷款管理系统来化解不良贷款存量并控制其增量。所以今后更加重要的问题是,积极探索新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控制不良贷款反弹,严格控制新增贷款质量。

(二)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多元化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必然要求。产权制度是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不同的产权制度会产生不同的产权激励机制,进而决定公司治理机制及其运行效率的差异。

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从根本上受制于产权制度的优化。只有股权多元化,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股东和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借助于战略投资者和海外监管机构对国有出资人代表的非规范行为形成一定的制约力,5 从而有利于推动银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并推动相关改革和法制建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股权结构的改善有助于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建立一整套新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强调投资者利益,彻底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准官僚体制”,改变“官本位”,通过合理的、符合商业银行运营要求的绩效激励机制、充分的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变成真正的市场主体。

(三)完善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构建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

我国经济还处在转型期,经济高增长和高风险并存,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应该坚持改革和管理并重,积极探索风险防范机制,不断改革和调整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完善内控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经营理念,强化控制意识。商业银行应彻底扭转“重业绩、轻内控”等错误观念,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要将内部控制纳入对分支机构的综合考核,提升风险评价水平,建立风险调整后回报率基础上的考核机制,增强绩效考核评价的科学性。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分支机构风险控制意识,丰富风险管理手段和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尽快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加快上市步伐,在法人一级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的有效结构,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3、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架构。一个良好有效、科学严密的综合内部控制系统,对于银行的安全和稳健运作,尤其是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从根本上在制度的层面对一家银行机构的正式的职权划分、职责分离以及权力制衡做出严格安排。

4、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机制。主要是要解决好经营管理中的利益导向问题,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因此,绩效考核要有科学性、系统性,避免只讲业务发展而忽视风险管理的现象发生。如:商业银行要建立涵盖业务量、盈利状况、风险管理、资源利用效率等系统性的指标业体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高创利能力的业务骨干,必须坚持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考核,避免风险隐患对银行造成“硬伤”。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是中国银行业最少采纳的管理方法之一。随着更多的国外银行挤入竞争行列,争夺优秀人才也会日益加剧。

中国银行业应该实行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以吸引、激发和保留有效的员工:组织员工参加世界级培训,为员工提供丰厚的薪酬以及其它员工激励计划,如员工持股制度等。

(五)加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可以说,加强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商业银行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1、金融产品的创新。研究和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一些金融产品、服务手段,如自动存取款、信用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以及近年来日益普及的跨行转账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需求,积极开展消费信贷、助学贷款,拓展银行中间业务,加强银证、银保合作,推进金融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建设。

2、金融工具创新。金融衍生品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和增加投资组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中、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业务,品种主要包括期权,远期,互换等。

3、管理模式创新。在金融创新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银行业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按照有关银行经营原则,从审慎管理的要求出发,制定提高效益、降低风险的有效管理方法和措施,提高银行业资本运作水平。此外,银行业将适应业务开展的需要,完善内部 6 机构设置,建立权责明确、机制健全、分工合理、管理有效的新型银行管理体制。

(六)加快推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

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日益频繁的跨国商业关系将产生更为复杂的银行产品需求,如贸易担保、外汇、属下企业资产管理等。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银行亦需在产品项目及渠道上做出相应改善,积极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资产管理业务:全力推进国际业务的发展、创新代客理财工具并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基金托管等资产管理业务;适度降低信贷资产比重,提高投融资资产比重,提高低风险权重的债券投资、票据融资和货币市场业务在全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

虽然政府目前还没有取消银行、保险及证券分业经营的规定,综合银行已然崭露头角:中信实业银行,这家国有信托投资公司已获准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来合并其保险、银行、证券和管理业务,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超市”。

在解决政策性不良资产再生的同时,我们也要抓紧解决投机性不良资产再生和X非效率的问题。但这两个问题相对于前者来说处理起来会简单一些,因为仅对国有银行体系内部进行改革就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这从国家加大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力度后国有银行出现主动的“慎贷”行为就可以看出来。国内学者在国有银行改革问题上提出的不少有建设性的政策主张虽然很难根治政策性不良资产,但对于抑制投机性不良资产的产生和X非效率现象的出现还是比较有效的。诸如深化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有银行的内部控制和激励机制、加大金融监管和金融执法力度以及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等建议从性质上讲都是具有实质改革意义的,国家对此应做的事就是加大改革力度并保持改革方案实施的连续性,千万不可半途而废。当然国家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时也应循序渐进,要与整个渐进改革同步,在逐渐加大改革力度的条件下做到有张有弛,松紧适度。

参考文献:

「1」张杰 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M」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2」张杰 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与清债博弈「J」 经济学家,1997,(6)

「3」樊纲 论改革过程「A」 盛洪 中国的过渡经济学「C」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4」樊纲 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J」 经济研究,1999,(1)

「5」樊纲 论国家综合负债「J」 经济研究,1999,(5)

「6」张军 现代产权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杨小凯 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武捷思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9」季春泉.目前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几个难点[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3.「10」刘文富.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25-126.

第三篇: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以近几年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调查为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问题 发展思路 岐山县农机总动力为215938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5773台,配套农具7486部,配套比为1:1.5。全年完成机播面积70万亩,玉米硬茬播种18万亩,机收面积39.1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5%。随着国家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我县目前建设有县、乡两级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县农机技术推广站为龙头,在全县13个乡镇府设有农业干事为纽带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一、体系建设情况

岐山县目前主要从事农机化工作的有三个单位,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农机化学校。三个单位现实有人数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27 人,占职工总数的55%,因机构改革曾今在每个乡镇所设的农机管理站被撤销,现在乡镇没有直接管理农机的机构,每个乡镇府有一名主管农业的农业干事来从事农机工作,这些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和比例很少;全县有农机化合作服务组织5个,基层有农机技术人员 52 名,服务于基层一线的农机

从业人员均通过激励机制来服务农业。发展情况:一是县农机部门组织、鼓励本地的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成立农机作业服务队,按农时季节,在本村、本乡和邻近乡村开展耕、种、收、运等农机作业;二是县农机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项目实施,到重点乡镇开展耕、播、收等作业,同时示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新机具,并建立大面积连片示范区田。三是农机部门通过基层一线的农机技术人员来从事农机人员的培训、机具的管理和登记工作。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

1、开展田间机械化服务。机械化播种、机械收获技术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农机服务技术。在三秋三夏农忙时节,农机服务部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粮食生产的主要环节耕、播、收,做好农机具的检修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因现在农机部门没有机具,只能引导、扶持、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机耕播收跨区作业服务队,提高农机具有效利用率,扩大作业面积,增加机手收入。近几年,我县实施的农机具补贴政策也使农村有了很多的农机大户来为农业服务,一则促进了农业发展,二则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2、结合项目,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我县近几年来实施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保护性耕作项目,农发项目,结合这三个项目的实施,我县在凤鸣、青化、益店、大营、京当、蔡家坡、雍川、故郡、蒲村、祝家庄等10个乡镇先后

实施这三个项目,主要推广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机械深松、玉米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已在全县范围内得到了普及,但秸秆还田、机械深松、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县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尚未完全推广,机械化水平仅达到10%。

3、农机信息和宣传培训工作不断加强。多年来,农机部门围绕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及时发现、总结、完善、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宣传版面、电视、发放资料和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结合农时季节,围绕粮食生产中心工作,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村镇,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需的农机技术和配套机具进行现场作业演示、培训和跟踪服务活动,使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全县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4、引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我县这几年共发展和扶持了5个专业合作社,尤其是秸秆联盟和运丰专业合作社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已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各类农业机械数量明显增加,各种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组织逐步兴起,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县上的农机部门归县农业局统一管理,而乡(镇)技术人员的工作精力放在包村搞行政工作上。特别是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含农业、农机),由乡政府和农业局双重管理,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后,农机专干不专,人员缺少的现象较为突出,基层农机管理功能不强,农机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机发展的需求。由于没有健全的乡、镇农机服务站,因此,县站“中枢”纽带作用难以发挥,乡镇“骨干”的作用更谈不上,导致基层无腿,服务下不去。虽说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农机,但因为乡镇农机部门服务跟不上,从而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新机具的力度就不够,如拖拉机除翻地、运输外,基本闲置在家,农机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低。

2、乡镇农机部门工作条件差。工作场所简陋,工作条件差,无设备、无场地,现乡镇农机站均不存在。

3、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农机队伍知识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大,全县各级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中非专业人员占比重薄弱,加之知识老化等问题,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使用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4、农机服务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

健全。到2010年底,全县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仅有5个,农机作业服务零散无序,分散经营造成农机市场无序竞争,农机作业质量低,农时季节难保证,运行不能规范,管理比较混乱,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在农机化服务体系中,县、乡两级农机服务网络严重缺乏服务手段,村一级处在断腿状态。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中更显得无所作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乡镇农机管理涣散;二是农机市场监管不力,农机经营、维修无序发展,处于自流状态。

四、建议和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

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精简优化人员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机机构和经营机制的建设。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要全面履行农机管理执法、农机具和技术推广、农机培训教育、农机经营服务等四大职能,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把关系理顺,把工作做好。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的财产应依法得到保护,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农机服务部门的资产。

2、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兴办包括股份合作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机械协会,培育产业群体。结合国家和省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资金,购买科技含量高,配套系

列化的作业机械,重点扶持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组建农机协会,在农机部门组织引导下,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扩大跨区域作业的规模与范围,提高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做到4个必须:

⑴必须建立专业化的跨区作业服务队。以县区为单位,把有限的农业机械组织起来,利用南、北、东、西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差,进一步开展有序的跨区作业,这样既解决了农机忙闲余缺调剂,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⑵建立形式多样化的专业化公司。根据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建立个体、股份合作、集体等形式的专业化农机服务公司,开展租赁、上门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全方位地进军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突破原先单一为粮食生产服务的模式,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等领域拓展、深入。

⑶建立群众团体的农机手协会。在充分尊重农机户自主权、完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由管理部门牵头,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分散的个体私有农机业主广泛组织起来,加入协会实行机组合理配套,提高组织化、系列化程度。内部协调分工,合理编组配套作业服务,对外承接业务统一收费标准开展服务。既解决部分地方有机无活干,部分地方有活无机干的实际问题,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兼顾少数农机户的利益,实现共同经营、共同致富等,也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小型农机具盲目发展。

3、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农机服务组织是农机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经济载体。是涉及农、林、牧、付、渔、工、商、建等的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首先要加强乡镇一级建设,重点是搞好五有(有一支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设施、有服务实体、有试验示范基地)站建设,向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建成农机化服务的基地,发挥中坚骨干作用。

其次积极完善巩固提高村组一级,使其成为一方服务的主体。大力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机专业户和股份制组织,使农机化服务向产前、产后拓展延伸。

第三要有计划地开展对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分批进行轮训,进行知识更新和“充电”。要建立和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农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增强农机科研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4、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国家扶持投入为导向,集体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种渠道、多元化的路子。一是要积极争

取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二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办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提供优惠条件,实行政策倾斜,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以达到兴机富民计划的有效实施。三要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机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真正解决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四要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各级农机服务组织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积极鼓励广大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开展各种农机技术承包的有偿服务和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壮大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5、发展农机销售、维修等服务市场,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规范维修行业,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总之,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多方支持,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国家在农机购置补贴、农用柴油、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逐步实现机构网络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促进科技进步,使我县农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第四篇:如何创新农业服务体系

如何创新农业服务体系

1、我乡农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我乡的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

元和

元,比2000年增加

。农业结构也根据市场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调整,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产值比调整为

,全乡农民人均收入达4432元,比2000年增长

。现在我乡农业已进入了整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我乡农业也明显存在着一些诸如产业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品质档次不高、经营规模小、组织化与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加工滞后、产业链不长、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破坏等共性问题。这些深层次问题是制约我乡农业现发展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大力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农业科技改造农业,走科技密集型的农业发展道路。为此,当前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乡农业创新服务体系与农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局面,加快农业创新服务体系和机制制。

2、我乡农业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乡农业服务体系经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有9人组成的、年龄均在35岁以下的年轻化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其中中级职称2人,助级职称7人。服务中心下设农业技术推广、农机技术推广、水利、畜牧服务四个专业站。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现行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一是示范、推广、生产存在脱节现象。由于缺乏面向市场的利益驱动,服务中心在示范、推广和生产上同农民协作差,难以形成有效的农技服务规模优势,导致服务跟不上市场需求,推广的技术得不到农民的认同,而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又得不到所需的技术信息。(2)是农业服务人员行政化倾向突出。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大部份时间和精力从事行政性中心工作,“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姓农不务农”现象十分突出,造成政府、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均不满意的局面。

(3)是农业技术人员知识类型与农民现实需求不相适应,我乡的技术人员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参加工作后大部分没有进一步的继续学习,导致学的知识跟不上市场的要求,相当一部分知识都已经成为历史,面对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面对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技术信息需求,变化乏力,这样的农业技术知识类型已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和千家万户的技术信息需求。

(4)示范、推广运作机制缺乏活力,与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有相当差距。主要是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关联不够紧密,没有真正从市场需求、成果转化的角度找准示范切入点,示范成果应用性较差,造成智力和财力浪费。科技人员大多还停留在“等待提问”的被动服务状态,没有直接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5)是缺乏必要的竞争和激励机制。目前的技术推广仍习惯于上级下计划、项目、经费,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用人竞争和创新机制。乡政府人事变动随意性大,服务中心缺乏独立法人地位,人、财、物无权支配。在每次乡镇机构改革中服务中心往往又首当其冲,技术人员不能稳安稳工作,影响了技术人员积极性。

(6)是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服务层面上,多局限于产中型的传统种养殖技术服务,在服务方式上,以搞点示范为主。对于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中急需的产前信息服务、产中新型种养技术服务、产后销售、加工、贮藏等服务,无论在开展的数量,还是深度上,均明显不足。

3、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有利于农业科技整体效率提高的原则,改革农业服务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组织体系和布局结构的调整,逐步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效益农业、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提供快捷的技术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2)解决技术人员参与行政中心工作的问题,尽量量减少技术人员包村和参与政府的中心工作,让专业技术人员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农民服务上来。

(3)建立创新农业服务体系相配套的教育培训机制。要采取对口委培、承担推广项目等方式,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推广类中青年人才。农口部门要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地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4)建立行政驱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新型运行机制。在改革推广服务体系的同时,要改革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运行机制,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手段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机制。在行政驱动中要引入竞争协作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激励考核机制,对于长期从事技术推广工作且对发展效益农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有重奖。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要与推广工作所取得的实际绩效挂钩;同时实行“评聘分开”,可以依据其实际绩效实行低资高聘或高资低聘。

(5)建立建全信息化网络,和农业服务平台,把网络优势发挥到农业服务中来,利用农业服务平台,达到信息量最大化,资源共享,把最先进的技术、最实用的技术带给农民。

乡镇的服务中心是乡镇政府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依托力量,也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直接服务于千家万户的基层组织。如何创新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将直接影响地方农业的发展,建立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是区域特色农业规模发展和为农服务的有力保证。

第五篇:关于创新两新组织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两新”组织服务体系的调研报告

中共通辽市委组织部

按照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们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到全市部分“两新”组织,就如何建立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服务体系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目前,全市共有非公企业2040家,新社会组织1187家。“两新”组织中有党员13937名,其中,非公企业党员4080名,新社会组织党员9857名。有285家“两新”组织单独建立了党组织,有601家“两新”组织建立了联合党组织392个,有2341家“两新”组织派驻了党建指导员,有310家“两新”组织建立了工会组织,有207家“两新”组织建立了共青团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达到了100%。

近年来,我市针对“两新”组织发展实际,按照“四个100%”的要求,及时调整党建工作思路,不断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以建立组织、活化载体、发挥作用为着力点,不断提高“两新”组织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一)抓组建,为“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一是抓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针对部分“两新”组织负责人对企业党建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和部分党员转接组 织关系不主动、不情愿、不积极等情况,各地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认真听取“两新”组织负责人意见,真心为“两新”组织排忧解难,帮助消除畏难情绪,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结合“两新组织大调查”,组建“两新”组织党建宣传队,下企业、进车间、到单位进行宣讲,引导口袋党员、隐性党员主动亮身份。同时,建立了以旗县市区、乡镇街道组工干部为主的“两新”组织党建专兼职统计员队伍。对“两新”组织逐个进行调查核实,全面掌握辖区内“两新”组织数量、员工人数、党员数量、“两新”组织负责人的思想动态等,并分类建立工作台账,为组建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目前,我市已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677个,党组织覆盖率达到27.5%,为“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是抓好选派党建指导员工作。从市、旗两级直属部门选派改任非领导职务和优秀中青年党员干部到“两新”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指导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帮助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提升党组织凝聚党员员工,破解生产经营难题的能力,使“两新”组织负责人感受到党对“两新”组织的关怀。通过开展向“两新”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活动,帮助“两新”解决发展问题5600多件,指导385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发展党员1825名。三是抓好典型选树工作。重点选树了梅花生物科技公司、龙旺集团、圣泰能源、市律师协会等一批“两新”组织党建示范典型。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解决了一批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党组织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的先进典型,有力地促进了“两新”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如梅花生物科技公司在活动中,为员工按时全额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并投资1000万元,建设7栋员工公寓和购臵通勤车,解决了员工住宿难、上下班通勤难等问题,彻底解决了员工后顾之忧;市律师协会对员工加班费进行补贴,减轻员工生活压力,让员工感到协会和党组织的温暖,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抓机制,为“两新”组织发展夯实基础 一是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建立了党员县处级以上领导联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全市有210名党员县处级以上领导分别到所联系的“两新”组织调研、上党课、召开现场会,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不仅为“两新”组织的发展出谋划策,而且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成立和运作进行指导。

二是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由旗县市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统筹协调,“两新”工委具体负责,旗县市区经委、工商局、工商联、总工会、团委协同配合的联席 会议制度。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坚持每季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遇到的新问题。

三是建立党建工作考核制度。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到各旗县市区党建工作大局中,与乡镇街道、机关、国企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制定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划、目标,定期分析、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下达阶段性工作任务,分阶段进行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做到年初有部署,年终有总结,平时有检查。

(三)抓载体,为“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开展“比党性、比奉献”活动。在坚持有利于生产经营的原则下,采取知识竞赛、岗位比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党员先锋岗”、“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等主题实践活动,真正为“两新”组织的发展谋路子、出点子、干出样子。梅花生物科技公司党委开展“树党员形象、展梅花风采”活动,使党员有了展示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广阔舞台,促进了企业发展,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达34亿元。

二是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注重培养、挖掘、宣传“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并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经济能人”、“先进基层党组织”时实行政策倾斜,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促 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今年,结合庆“七一”活动,市委表彰了“两新”组织优秀共产党员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先进基层党组织6个。各旗县市区也不同数量地对“两新”组织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三是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按照党员所在岗位的不同,层层建立党员责任区,要求党员在责任区内做到“四带头、四保证”,即带头学理论学政策,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落到实处;带头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责任区内员工思想稳定;带头遵纪守法,保证责任区内不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带头出满勤、干满点,保证责任区内员工按期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全市“两新”组织中共设立党员示范岗1300多个,党员责任区1100多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成共识难。个别“两新”组织负责人对党组织建设持冷漠和观望态度,有的“两新”组织负责人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甚了解,存在三怕思想:一怕党组织建立后,会干预“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削弱和制约负责人的权力;二怕党组织活动过多,影响“两新”组织正常生产经营,加大管理成本;三怕党组织建立后,对解除党员的劳动关系受到制约,增加自身负担,因而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理解和支持,这些都直接影响“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建、活动的开展和服务作用的发挥。

(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难。由于“两新”组织中,特别是在新经济组织中,普遍存在党员分布零散,流动性大,给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党员带来较大困难。甚至有的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怕参加党的组织活动,耽误自己的工作时间,影响自己的收入,逐步成为“自由党员”、“隐形党员”。

(三)党组织运转难。大部分“两新”党组织存在无活动阵地、无活动经费、无活动时间的问题。同时,“两新”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基本上是沿用机关行政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在内容和活动时间上没有考虑到“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因此,“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合力。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阵地,宣传党组织对“两新”组织的促进、支持和保障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党建工作的氛围。要注意做好“两新”组织负责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党的建设与“两新”组织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充分认识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两新”组织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消除他们的思想疑虑,自觉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经费等条件。要整合与“两新”组织工作联系较 为密切的工商、税务、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街道社区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按照“4个100%”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通过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带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两新”组织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建设。一是选好配强“两新”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要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基础,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采取多种方式选拔“两新”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党组织书记。开展推荐下岗职工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到“两新”组织工作,推荐“两新”组织优秀员工加入党组织,推荐优秀“两新”党组织成员和党员进入管理层。二是做好“两新”组织党组织成员和党员培训工作。把“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之中,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标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果。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重点抓好在生产经营骨干、科技骨干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一线优秀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党员的理想、宗旨、党员标准和组织纪律的教育,加强对党员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使广大党员成为生产经营和科技攻关中的骨干分子。四要建立健全考核体 系。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务干部保障基金,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进一步活化“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载体。一是要围绕提高员工素质开展活动。党组织要发挥自身政治优势,坚持开展思想教育,自觉做联系“两新”组织负责人与职工的桥梁。对党员、员工进行党的方针政策及爱岗敬业、居安思危的思想教育。要组织全体党员、技术骨干、优秀员工开展“传、帮、带”活动,提高员工业务技能。二是要围绕激发“两新”组织活力开展活动。要抓住影响“两新”组织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大搞技术革新。要创新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管理。要认真开展支部联系董事会、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系”活动。要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党员和员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围绕树立“两新”组织形象开展活动。在广大党员、员工中开展“用户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活动,树立“两新”组织合法经营形象。以建设新型“两新”组织文化为宗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树立“两新”组织文化品牌形象。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开展“致富思源,回报社会”活动,使“两新”组织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两新”组织回报社会形象。

下载2010年新稿 论农机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新稿 论农机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综合处为全面掌握我省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2010年4月份,综合处根据省办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就全省农机化信息宣传......

    焦慧玲-论改革创新

    论改革创新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二班 姓名:焦慧玲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岁月的长河中完善着、变化着,从古时的封建社会在到被他国入侵而变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再到受到压迫......

    论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论影响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摘要: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要想赶上发达国家的机械化发展速度,必须先要了解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的借鉴国外发达......

    临朐县2011年度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临朐县2011年度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临朐县农机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农机科技工作的重点,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制......

    济宁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5篇模版)

    济宁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是做好农机化质量工作的基础。为全面掌握全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体系建设......

    宁津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宁津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根据市农机办《关于开展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德农机科函字[2010]4号)要求,宁津县农机局开展了农机......

    泰安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泰安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泰安市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在省投诉站的指导下,在市农机局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泰安市农机投诉站认真贯彻落实《山东......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圆梦成长 --庆祝建国69周年“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讲话稿 刘富卓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改革创新、圆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