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政治下册 16.2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16.2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班级——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熟记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的原因。
2、生活中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自觉同违法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3、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
一、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局部揣摩
学习任务一:通过阅读课本P87~88,思考以下问题:
⑴结合P87~88的材料,国家领导人为什么都一再说自己要忠实模范地遵守宪法? ⑵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任务二:通过阅读课本P88~89,理解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⑴P88~89的材料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团体和组织的章程共同规定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 ⑵有的同学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P90相关内容,理解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⑴结合P90胡锦涛的讲话,想一想:宪法与公民有什么关系?
⑵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你认为我们青少年应当做些什么?
二、课内探究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多次法制宣传大会上强调指出,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就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维护宪法的权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维护宪法尊严?
(2)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宪法的权威?
三、知识小结:
四、当堂达标
1、如果国家机关的有关制度和规定与宪法相抵触,如果国家机关的活动、公民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的规定,这些都是违宪行为。在我国,一切违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这说明我国宪法()A、具有最高的权威,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B、不能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C、永远不会改变,不得修改 D、违宪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
2、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作为公民我们不应该()A、树立宪法观念,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 B、违反宪法,应该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C、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D、学习宪法、宣传宪法
3、在当选为国家主席后,胡锦涛同志说:“我一定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竭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在我国,国家主席也要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遵守宪法的规定,这说明()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国家主席不能行使国家权力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不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④任何人都要把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4、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的章程,在他们的章程中都有“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的类似规定。这说明()
A、宪法是各级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B、各社会团体和组织没有自己的行为规则 C、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D、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5、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决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这说明()
A、宪法只对违反宪法的人和事有约束作用 B、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只对全体公民起作用,在国家生活中不重要 D、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的只有宪法
6、在我国,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又将部分权力分别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这说明()A、在我国,权力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这些国家机关要依据宪法行使国家权力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职能是相同的
D、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只服从人民代表大会的意志,可以不遵守宪法的规定
7、有的同学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不遵守宪法。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五、课堂小结
六、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导学案新人教版 精彩开篇词
哲理诗是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性警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憬悟、奋起。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蕴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让我们静心于灵气而个性的浪和雨的絮语中,去感悟一个深邃、美妙的别样洞天。学习目标
1.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涵丰富的哲理。
3.理解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他就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散文诗《组歌》。(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炽(chì)热祷(dǎo)词执拗(niù)俊俏(qiào)
衷(zhōng)情馈(kuì)赠
憔悴(cuì)
真谛(dì)
天穹(qióng)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翱(áo)翔 长吁(xū)短叹千山万壑(hâ)
酷肖(xiào)(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2.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另三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感受形象,体验画面美
1.自由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将课文中的文字换成画面,然后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想象出来的画面。【交流点拨】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银白的浪花冲向海岸,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海岸上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浪亲吻海岸的情形,他们的情感是那样的细腻;
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岸陪伴美人鱼跳舞的情形,它的舞姿是那样轻盈; „„ 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细雨洒向大地,大地开始呈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景象;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一夜春雨之后,乱红摇曳,“花重锦官城”的壮美景象; 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干渴的禾苗饱饮甘霖时绿意盎然的情形; „„
2.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的浪?
_______的雨? 【交流点拨】
热情洋溢、一往情深、无比忠诚、多情浪漫、温柔善良、痴情缠绵任性
___的浪 滋润万物、让山河欢乐、让花草欢笑、传递爱情、充满爱心、启迪心扉
___的雨 3.“浪”“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
【交流点拨】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二)体会思想,感受情感美 1.“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交流点拨】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2.《浪之歌》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礁石”,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怀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她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海岸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3.《雨之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三)赏析句子----领会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1.“我”哭,山河却在欢乐?这句用第几人称?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2.“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交流点拨】确实如此。这也正是散文诗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这里用“然而”或“但是”来替换“纵使”,在语义上更明白一些,语法上也较合规范。不过,“纵使”,至少在汉语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用在这里,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仅获得了某种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义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和诗的结尾连在一起,凸显出诗人一种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形象。3.“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
(四)写法借鉴
【交流点拨】
1、用第一人称便于抒情。
2、用拟人手法赋予“浪”“雨”人的灵性,想象新奇。
3、成语、双声叠韵词、文言词的使用,有文采。
4、押韵,朗朗上口。
(五)概括总结---探究主题美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四、板书设计 组歌
海浪:博爱者
→第一人称的手法、拟人手法→炽热深情 雨的:奉献者和使者
五、拓展延伸
续写《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交流点拨】示例:曾有多少次,我将月亮的影子浸在我的怀里,将他冲洗得更加温润亮泽;曾有多少次,我倾听一群被白鲨鱼追赶得疲惫不堪的沙丁鱼轻轻地叹息;曾有多少次,我慷慨地献出我滋养了多年的海藻,给那些饥肠辘辘的人们解除饥饿的痛苦。
第三篇:八年级政治上册《温馨的港湾》导学案鲁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温馨的港湾》导学案
鲁教版
第一单元家,温馨的港湾(第一课时)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家,温馨的港湾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的平等沟通能力。
【过程与方法】
活动体验、探究、辩论、情境问题分析、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重点难点关键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步骤
主
备
时间分配
复
备
教
学
内
容
方法设计
激
趣
诱
思
欣赏歌曲:《吉祥三宝》《母亲》
让学生从中体会家的温馨,父母的关爱。子女对家的情感。
回忆父母对自己的无限关心和爱护。
师生对话
自
学
尝
试
阅读思考
0
合 作
探
究、你是如何来看待你的家的?
2、在日常的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关爱你的?
3、今后你打算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
讨论交流
0
展
示
交
流
学生展示
0
反
馈
总
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老师: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最真挚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孝敬父母。关爱自己的父母。
3、欣赏:《感恩的心》
师生互动
板
书
设
计
我有一个温暖的家
家,温馨的港湾
父母对子女爱的表现
不忘父母养育恩
怎样孝敬父母
课
后
习
题
处
理
欣赏了《感恩的心》,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教
后
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流。我力求教学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体现教学的生活化;师生平等,教学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现教学的和谐化;有效设问,教学活动在主动的探究中进行,体现教学的探究化;交往互动,教学活动在坦诚的对话中进行,体现教学的合作性。实践证明,只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就一定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四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石榴教学案(无答案)范文
石榴教学案(无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难点: 2.本文立意深刻,时代特征鲜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难度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奇崛()安普剌()
皓()齿 唾()津绣()彩 潜()溢(xī)利()枯(jí)()柔mèi()àng然()丰yú()玛nǎo()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堂小组讨论并总结答案)(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画石榴的?(3)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4)石榴的“最可爱”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 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5)石榴枝干和叶片具有什么特征?(6)石榴精神美主要有哪些?
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问的句子各一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归纳中心思想:
【当堂反馈】 阅读语段,答6-14题。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6.用文中的词语描述石榴。
(1)石榴的枝干:(2)石榴的叶片:(3)石榴的花:(4)石榴的骨朵: 7.在夏天很多花都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石榴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这表现了石榴的性格?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独树一帜,另类脱俗 B.为秋天的果实不惧炎热 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
D.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
8.作者将石榴比喻为夏天的心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9.本文写于1942年,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皓齿“指的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11.课文第一段除了交代石榴花的时令外,在结构上还有什么作用?
12.第二段将石榴与海柳相比,“梅柳之长”是指 ;“梅柳之短”是指。
13.文章第三段对石榴花进行了概括描写,既写了花的形态也写了花的精神,写花的精神的一句话是: 14.选文语段的语言十分精彩,试摘录一句并进行分析。
中考链接一
2.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他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006年5月28日,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带妹求学12年的大学生洪战辉来到南京,①参加新书《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签名售书。据洪战辉讲,出名之后他有一段时间很不能适应,经常失眠,②这是因为当名人压力太大的原因。现在的洪战辉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初步的设计,那就是多做实事,多学点知识。③很有经商头脑的洪战辉已经用他自己的名字开发了一个文具商标。他说,④当他有钱的时候,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1)第()句有误,应改为。(2)第()句有误,应改为。(3)第()句有误,应改为。3.仿照例句的思路以及句式将后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例句: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仿句: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4.下面是某箱包公司的一条广告语,耐人寻味。请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靠增加他的宽度和高度来扩大它的容积。
5.为下列事物,写一句咏物寓意的话。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二、阅读下文,回答15——19题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2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3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4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5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6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太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7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8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9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10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11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5.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字)
16.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
(2)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17.第6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18.谈谈你对第10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
19.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第五篇: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12课 第一节 感受大自然之美导学案 鲁教版
第一节 感受大自然之美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初步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3、认识大自然的美丽的表现,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学习重点】
掌握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并将下列问题标注在课本的相应位置。
1、美丽的大自然,你认为美在哪里?对大自然有何认识?
2、怎样鉴赏大自然?
二、合作交流 活动一:
1、说出我的家乡最美的风景在哪里?谈谈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2、介绍游过的名山大川、风景区,谈谈它们的美。
活动二: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名言启发着我们如何鉴赏大自然之美呢?、活动三:
1、鉴赏大自然的名言有:
2、赞美大自然的是诗句有:
3、赞美大自然的文章有:
三、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基础题)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属于()
A、宇宙之美 B、生物世界之美 C、自然风光之美 D、劳动之美
2、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下列属于后者的是()①设计精巧的园林 ②美丽的西湖 ③浩瀚的星空 ④起伏的山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人们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并把所思所悟付之于诗词文章。历代不少的名篇佳作就是人们对山水的赞美歌颂。下面诗句不属于表达人们赞叹自然之美的()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萍雨打萍
4、同样是面对梅花,失意的陆游写出的诗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而意气风发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写出的却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说明()①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的思想观点密切相关 ②陆游不会欣赏自然美
③自然美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④面对同样的自然景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爱鹅,成年后喜欢饲养鹅,每当他写字劳累时,就到鹅池边观赏鹅在水中嬉戏、畅游的情形。渐渐的,他还从鹅从容自然的神态中受到启迪,融入到自己的书法艺术当中。这告诉我们()①提高艺术修养,主要欣赏自然美
②学会欣赏自然美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 ③欣赏自然美能陶冶人的情操 ④生物世界也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诗句中,属于人们歌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有()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和“欲把西湖比西子,浓状淡抹总相宜”,告诉我们鉴赏自然美时要注意()
A.观赏景物的心情 B.观赏景物时要发挥想象力 C.观赏景物的地点 D.观赏景物要看对象
8.下面关于美丽的大自然描述不正确的是()A.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B.精彩纷呈的生物世界不属于大自然 C.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D.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9.下列属于自然美的对象有()A.长城 B.秦兵马俑 C.泰山 D.故宫 1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说明鉴赏的自然风景会()。A、因观赏距离不同而有所变化 B.因观赏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化 C.因观赏角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D.因观赏者想象力不同而有所变化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