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88号 【发布日期】2006-09-30 【生效日期】2006-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6)8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减轻火灾危害,保障公共安全,结合我市消防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着力整治各种火灾隐患,全面加强城乡消防工作,建立健全灭火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促进消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平安天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原则。坚持协调发展,有效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坚持依法治火,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专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达到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同步,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准显著提升,全市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明确责任,努力构建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履行政府消防工作职责。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加财政投入,严格组织实施。为切实落实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建立市消防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包括各区县政府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和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教委、市商务委、市人防办、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广电集团、市交通局等部门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通报全市消防安全形势,听取成员单位工作汇报,分析全市消防安全状况,协调解决重大消防问题,部署消防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也要相应建立和落实联席会议制度。
(五)进一步加强监管,切实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要建立部门信息通报制度,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及时将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以及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本级政府并通报相关部门,每季度向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通报消防安全形势,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向公安消防部门通报消防监管情况。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公安消防、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结合消防工作实际,在重点时期、重大节日开展联合检查,对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要建立火灾隐患移送查处制度,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依法进行查处,或者移送、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对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移送、通报的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及时进行查处。教育、民政、铁路、交通、农业、文化、卫生、民航、广电、体育、旅游、人防、商务等部门和单位,要健全领导机制和责任制,明确一名主管领导负责,确定消防工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建立消防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分析消防工作形势,研究解决消防问题。要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根据部门和单位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检查,结合行业和季节特点,适时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要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奖惩工作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考核。
(六)进一步加强管理,依法落实单位消防主体责任。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年公安部令第61号),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机制,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要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检查机制和消防安全自我培训机制,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要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建立并落实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机制,确保完好有效。建立并落实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建立并落实火灾隐患自我整改机制,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予以消除,不能当场改正的,要制订整改方案,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要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七)进一步加强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作用。要将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建立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自律机制。鼓励发展电气防火检测、消防安全评估、城市火灾报警监控服务、消防设施检查与维修、火灾痕迹物证鉴定、火灾损失核定等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开展消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居(村)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要制订防火安全公约,定期检查本区域公共消防安全,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三、完善措施,大力提升全市防控火灾能力
(八)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专项列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和乡村建设同步实施,规划预留的消防队站建设用地,不得变更和占用。今年年底前要完成中心镇、重点镇消防规划编制,2008年底前完成其他建制镇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要按照消防规划改造供水管网、修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新城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老城区、城市道路、自来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要按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设计并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在海河、津河等主要河流沿岸,要修建消防车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建设、水利等部门要严格落实规划,本着“不欠新账,快补旧账”的原则,力争以每年20%的速度补建欠账消火栓,确保2010年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本着“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在
全市新建25个消防站,改造10个消防站,新建5个支(大)队二级指挥中心。其中,外环线外新建消防站20个,改造消防站6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2个;外环线内新建消防站5个,改建消防站4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3个。到2010年,全市消防站总数达到75个,二级消防指挥中心的总数达到12个。
(九)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巩固现有专职、义务消防队伍,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政府,都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政府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农村都应建立由职工或居(村)民组成的义务消防队。要大力发展合同制消防队,弥补公安消防警力的不足,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要研究建立专职消防队、合同制消防队经费保障机制,并协调解决专职消防队援外灭火消耗的经济补偿。
(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公安消防部队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高效统一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对各种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统一进行协调指挥。建设功能齐全的抢险救援信息平台,建立完善抢险救援专家信息库、化学危险品资料信息库、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信息库、应急救援预案及辅助决策系统、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力。
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队力量特别是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队应急救援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市级财政要将消防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根据消防业务需要逐步加大经费投入。
(十一)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制订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单位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社会新闻媒体以定期刊播消防专栏、消防公益广告等形式,义务宣传消防知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教育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建立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自救逃生演练;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经常性地开展消防专业培训;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单位要在乡村、社区、办公区等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定期组织辖区居(村)民、员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灭火自救逃生演练。
(十二)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市各委、办、局及区县政府要加强对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消防管理人员的消防法律法规等消防专业培训。有关行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对消防设施施工、消防设施检查维护和操作等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组织电工、电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的作业人员、公众聚集场所的从业人员、旅游系统的导游和保安人员等参加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责成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实施消防安全培训。
(十三)切实维护公民的消防安全权益。鼓励公民举报、投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和公共安全。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对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纳入信访接待,保障公民对火灾危险的知情、监督、投诉、举报等权利,对受理的公民举报,要及时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和其主管部门督促解决,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整改情况。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建立接待公民投诉、举报机制,实行定期接待公民投诉、举报制度,设立火灾隐患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认真受理并及时依法处理公民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依法维护相关人员消防安全权益的责任。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为公众服务的场所,要采取公告、广播、设置警示牌等方式,告知公民火灾隐患状况、整改期限及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法。公共娱乐、学校、医院等公众场所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四、进一步强化火灾隐患整治力度
(十四)坚决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对本辖区、本行业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进行彻底排查,对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要限期搬迁;对无法保证消防安全的,要责令停止使用;对新建单位和场所要严格审批程序,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和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在制订近期建设规划和城镇房屋拆迁计划时,规划和建设部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城乡结合部易燃建筑密集区、居民伙楼大院的拆迁、改造。对集中生产、经营自行车、沙发、地毯、小化工、木器加工等单位的重点区域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要严格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整治,确实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对消防安全重点场所和部位,严格消防安全管理,推广应用先进的技防设施。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能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要依法责令停止使用。
(十五)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许可文件。
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或者将原有建筑改变为上述场所,未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的,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不得批准使用。
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及建筑施工等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建设等部门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开业的,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展览、商贸交易、文化体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举办的,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原已取得批准文件但不再具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各有关部门必须撤销批准文件(因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修订而不符合现消防安全条件的除外)。
质监部门应当制定标准,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电气、燃气等设备的防火性能提出要求,生产单位应当在设备的明显部位标明其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注意事项。
(十六)加强对消防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质监、工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分工,依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消防产品市场整顿和规范的力度。各有关部门对检查发现的假冒伪劣和不合格的消防产品,要在判定质量、区分责任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务院令第3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执法分工和执法程序,予以严肃处理。对安装、使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更换合格产品。对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产品和非法所得。对已获认证、型式认可企业生产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视情节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直至撤销其认证、型式认可证书,停用认证、型式认可标志。对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情节严重的违法经营者,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屡禁不止的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欺诈消费者的市场,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对安装、使用、维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责任人员,视情节依法给予处罚。对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移送有关司法机关,由有关司法机关按照刑事诉讼程序依法处理。公安消防、质监、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每季度要在主要媒体向社会发布消防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布取得和撤销的认证、型式认可证书企业名单、吊销营业执照情况以及对生产、销售消防产品企业的检查情况。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对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应当实行主动召回制度。
(十七)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制度。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及公安消防机构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依法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和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各区县政府对本辖区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定期公布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公安消防机构对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投诉并经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立案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及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挂牌督促整改。当地人民政府要明确整改责任,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督办。各区县政府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市政府将直接挂牌督办,公安消防机构要依法报请当地政府决定责令停产停业,当地政府要在接报后7日内作出决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制订整改计划,确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对自身确无能力整改的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向本行业或本系统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五、建立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十八)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各区县政府要把消防工作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乡镇、村、社区)和平安地区等考评范围,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检查考评。对消防工作的考核评价,以市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意见的通知》(津政发〔2005〕112号)为依据,由市政府和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对消防安全责任制评价,公安消防机构参与组织实施。市政府对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并在当年11月底完成。评价情况向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各区县政府的评估情况要向市政府报告。评价成绩优良的应予以通报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评价成绩较差的,责令改正。公安消防部门应建立消防责任制评价档案,如实记载平时专项检查情况,作为年度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区县政府每年底要向市政府作出消防工作专题报告。
(十九)加大对相关执法部门的责任追究力度。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未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审批、监督检查,或者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不力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二十)坚决查处有关单位和人员违法行为。对不依法履行预防和消除火灾隐患职责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的,相关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他人财产损失的,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明知是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仍购买和使用的,相关执法部门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天津市公安局
二○○六年九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85号 【发布日期】2003-07-29 【生效日期】2003-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3〕08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交通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历来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有薄弱环节,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忽视交通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致使我市重大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特大交通事故屡有发生。今年6月份,我市车辆连续发生两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17人死亡,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的势头,为我市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促进“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区、县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交通安全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做好交通安全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要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03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 的通知》(公通字〔2003〕44号)部署和要求,结合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活动,全面落实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的《平安大道评价指标体系》(公通字〔2002〕47号)和公安部、建设部印发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公交管〔2002〕35号)及《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1997年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交通安全工作机制,推进我市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进程。
二、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要深入贯彻落实《规定》精神,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要负责抓好本行政区内各单位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各系统、各部门要认真加强对所属各单位执行《规定》情况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单位法人代表要全面负责本单位交通安全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健全交通安全教育和机动车检查、保养、维修等各项交通安全制度,实行目标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天津警备区可参照《规定》,负责组织驻津各军事单位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工作。各区县政府、各系统、各单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健全和完善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
要建立定期检查和定期通报交通安全工作情况的制度。市交通安全办公室、市交委等部门要定期向全市通报我市特大交通事故情况,按照《规定》对肇事车辆所属单位采取挂“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等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通报有关情况,对责任单位视情行使一票否决权。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和我市的有关规定,对因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玩忽职守等造成特大交通事故的,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迅速行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
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内部交通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并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检查。结合近期我市车辆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要在全市部署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会同市交通安全办公室、市交委、市公安局,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立即组织开展全市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按照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等“四不放过”的要求,督促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内部自查自纠,确保交通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吸取我市今年6月12日、6月23日发生的两起特大交通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深入地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各单位要对所属机动车辆逐一进行检验,对驾驶员进行面对面的安全教育,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交通安全隐患,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立即整改,坚决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发生恶性交通事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我市长途客车站和客运企业进行明查暗访,并会同公安交管部门深入上述单位,检查驾驶员的教育管理、车质车况、车辆载客人数等各项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单位立即整改。
四、深入排查,加强对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专项治理
根据今年6月23日公安部交管局召开的全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03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公通字〔2003〕44号)的部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交管局要积极会同市政、公路、电力、园林等部门,定期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工作,并提出治理措施和意见。对属于公安交管部门职责范围内能够自行解决的,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属于道路线形、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影响驾驶员视线和路面破损等原因形成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应由市政、公路、园林、电力等部门解决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及时向上述责任单位下达《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告示单》,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治理措施,限期解决。对涉及需要区县政府解决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也要及时通报有关区县政府,有关区县政府要及时协调区县所属部门认真研究,明确职责,限期治理。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将去年排查出但尚未治理的和今年排查出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完毕。
市建委、市市政工程局和市公安交管局等部门,要结合我市道路交通实际,共同研究提出道路卡口改造的意见和建议,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市政、公路、公安交管等部门,要按照深化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的要求,结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就完善我市交通安全设施等问题共同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要加大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资金的投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要按照国家标准,尽快对我市主干道路的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更新和完善。要加快国道、市道等主要公路及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步伐,在主要公路和高速公路可设置电子信息可变情报板、电子监控等科技管理设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强化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交通安全
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及公安消防、交管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的有关规定,按照我市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每半年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开展一次集中检查活动,对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能、车质车况、装载容器等进行严格检验。对新增加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准营运;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运输车辆,要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交通管理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违章进入禁行区域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的监督和管理。市经委、财政、公安等部门及各区县政府,要尽快研究落实在相关公路设置禁止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的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要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危险化学品交通事故应急指挥体系和整体联络机制,互通情况,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市经委要组织制定天津市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各自的分预案,明确职责。遇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及公安消防局、交管局等部门和有关区县政府要根据制定的预案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置,防止引发恶性事故。
公安交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交通事故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加大道路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要以各条国道、高速公路及外环线等主要公路为重点,加强对大型客货运输车辆、农用运输车的管理,依法严格纠正和处罚严重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各类危害交通安全的违章行为,发现一起,严格纠正一起,依法处理一起。特别要加强对事故多发点段、时段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杜绝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自觉维护交通安全的整体意识
要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增强交通法制意识,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对发生过特大交通事故、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以及对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等单位要予以曝光。加强对重点单位、公路沿线村镇、城镇社区和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市农委、市教委、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办公室、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公安交管局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深入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村镇、交通安全学校和交通安全社区等活动。要建立健全农村地区中型以上客运车辆及驾驶员的基础档案,详细记录车型、牌证、使用年限、核载人数、车主(单位或挂靠单位)、驾驶员情况、运营线路,并在每月定期检查车况记载、驾驶违章、肇事、处罚记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从现在开始,全市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一次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并研究完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推进我市交通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天津市公安局
二OO三年七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76号 【发布日期】2005-09-01 【生效日期】2005-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5〕07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五年九月一日
关于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今年8月10日至11日,公安部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火灾隐患整治现场会(以下简称武汉现场会),部署在全国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为贯彻武汉现场会的要求,切实搞好我市的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现就从即日起至今年年底在全市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市各区县、各系统、各部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持续开展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治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学校消防安全大检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大检查、商场市场消防安全治理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有效防止了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也必须看到,我市消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单位消防管理薄弱,消防主体意识淡薄,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致使一些火灾隐患整改不及时,一些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员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消防技能不高等。目前,全市仍有15处历史遗留的重大火灾隐患尚未得到彻底整改,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潜在危险很大,消防安全形势仍很严峻。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增强做好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活动,坚决把火灾隐患解决在火灾发生之前,竭尽全力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成立领导小组。各区县人民政府都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公安、安全监管、建设、商务、教育、文化、卫生、工商、旅游和广电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火灾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委、办、局、集团公司和大型企业等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整治工作,协调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指导督促整治火灾隐患。
(二)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组织召开一次动员部署会议,确定整治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和要求,认真排查和梳理火灾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制定实施方案。要认真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障整治措施落到实处。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利用每季度的安全例会研究部署整治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形成政府牵头、公安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消防格局,建立和完善火灾隐患的举报、公示、督办、评估等整改机制,逐步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二、迅速动员,明确重点,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
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迅速动员起来,把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整治的重点是: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自动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危险物品使用和火电源管理、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通过整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切实提高防范火灾的能力。
(一)搞好自查自改。各单位要对照重点整治内容,全面开展自查。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能够立即整改的必须立即整改;不能够立即整改的,应当限期整改。在整改期间必须明确和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并在整改期间采取保证消防安全的措施;对不能确保消防安全的,要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真正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对未依法履行整治职责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认真搞好复查督改。各行业、各系统要按照各自职责,对所属单位火灾隐患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火灾隐患未整改的单位,要督促其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确保安全;对复查中发现单位在自查整改中不履行职责、弄虚作假或拒绝整改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三)要搞好督查促改。各区县领导小组要对各系统、各单位的复查和无主管部门单位自查整治情况开展督查,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部门和单位,应责令其重新开展自查和复查并上报情况;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不能保证消防安全的,要挂牌督办,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整治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办法,推动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灾隐患。
三、履行职责,严格执法,坚决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整治工作中,各行政执法机关要坚持联合检查,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各级公安机关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天津市消防条例》、《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68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73号)等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在督促整改上下功夫,主动为单位整改火灾隐患出主意、想办法,督促单位落实整改措施,按期整改。要充分利用政府挂牌督办、部门联合执法、向社会公示隐患等方式,督促单位整改。对逾期不改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处罚;对于在排查整治期间,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对于涉及社会消防安全布局的消防安全问题,要及时向政府汇报,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公安消防部门和有关公安分局对未整改的15处历史遗留重大火灾隐患问题,要向所在区县政府进行专题汇报,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整改资金的投入力度,力争早日全部整改完毕。
四、广泛宣传,营造声势,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火灾隐患整治的良好氛围
提高全民消防意识,是做好消防工作的根本。要在社会上营造火灾隐患整治声势,完善消防宣传工作机制。
(一)广播、电视、报刊等社会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作用,把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向社会进行宣传,跟踪报道工作动态,曝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章行为。
(二)各级劳动、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纳入学校消防教育和职业消防培训计划,提高职工和学生的消防意识。
(三)各级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妇联、工会、共青团、残联等部门和团体要协调配合,与公安派出所一起,依托居民社区组织、物业管理单位向城乡居民家庭,特别是老弱病残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消防服务,帮助检查整改火灾隐患。
(四)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紧密结合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娱乐活动中心、橱窗板报,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以及火灾报警和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知识。
(五)公安消防部门要向社会开放防灾教育馆、消防博物馆和消防队(站),接待参观群众,宣传消防法律知识,同时要结合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大力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
市人民政府将组织公安、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组成督导检查组,深入各区县,各委、办、局,对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各区县、各委、办、局开展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情况要于今年年底前报送市公安消防局,汇总后上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公安局
二○○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天津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全市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12〕6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天津市公安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
—1— 作格局,加强和创新消防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强化预防,整治隐患,夯实基础,持续增强消防安全硬实力,不断改善消防安全软环境,有效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建立起与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的定位相符合,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相适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新期待的现代化消防安全体系,全面提高我市整体抗御火灾和其他特殊灾害事故的能力,为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以消防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消防工作的统筹和领导,制定消防工作重点,开展消防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落实“十二五”消防规划,加强消防监督、监管,不断完善社会消防工作体系;加快完善城市建成区公共消防设施布局,加强农村、社区消防基础建设,健全消防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统筹协调市区与农村、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新城区与旧城区的社会消防事业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消防设施。
2.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创新社会消防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滨海新区消防行政体制,完善消防安全教育体制,加强社区和农村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规范消防志愿者招募活动,进一步培育、规范、监管消防中介服务机构,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逐步建立社会消防信用体系。
3.坚持综合整治。结合各个重要时期、各项重大活动,部署开展全市性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推动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切实维护整体消防安全。
4.坚持科技支撑。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完善科技奖励机制,鼓励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后再创新,攻克火灾预防、灭火和应急救援等方面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大力加强消防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提升防火和灭火应急救援能力。
—2—
5.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理念,建立健全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需求,使消防工作合民心、顺民意、惠民生。
(三)主要目标。
1.消防安全责任制有效落实。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层层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每年的消防工作有部署、有考核、能落实,消防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
2.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至2015年,新建、改建56座公共消防站、7个二级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和滨海新区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水源、道路、通信建设与城乡建设同步,消防装备器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满足防火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
3.进一步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取得突破,进一步健全应急响应及联勤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增加公安消防现役编制员额,发展政府合同制消防队员,大力加强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社会消防应急救援队伍网络,抗御火灾和其他特殊灾害事故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
4.社会消防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显著提升,深入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四项责任”,进一步夯实社区、农村火灾防控“四个基础”,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四个水平”,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努力减少一般火灾事故发生,竭力防止较大火灾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年10万人火灾死亡率控制在0.19以内。
5.消防业务经费保障满足需要。贯彻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财防〔2011〕330号)要求,逐步完善市和区县两级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制定消防经费保障标准,拓宽消防经费保障范围和渠
—3— 道,基本满足公安消防部队防火灭火、抢险救援等工作的实际需要。
6.群众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高。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消防宣传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的“五进”工作深入开展。消防志愿者队伍稳定发展,消防宣传公益活动广泛开展。消防知识纳入素质教育范围,消防职业教育形成规模,消防安全重点人群普遍接受消防教育培训。
二、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
(一)加强消防安全源头管理。制定城镇规划要充分考虑消防安全需要,留足消防安全间距,确保消防车通道等符合标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执业人员和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严禁擅自降低消防安全标准。市公安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国土房管局等部门要研究制定我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消防审核验收终身负责制的相关规定。行政审批部门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要严格依法审批,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规划、建设交通、国土房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相关许可证照,安全监管部门不得核发相关安全生产许可证照,教育、民政、人力社保、卫生、文化、文物、人防等部门不得批准开办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社会福利机构、人力资源市场、医院、博物馆和公共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宾馆、景区,在限期改正、消除隐患之前,旅游部门不得评定为星级宾馆、A级景区。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质监部门要依法取消其相关产品市场准入资格,工商部门要依照消防法和产品质量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格依法查处。
(二)加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持续组织开展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城乡结合部、生产储存居住合用场所、“城中村”、出租屋等薄弱环节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对存在影响公共消防安全的区域性火灾隐患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制定并组织实施综合整治工作规划,及时督
—4— 促消除火灾隐患;对存在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隐患的单位和场所,应依法采取改造、搬迁、停产、停用等措施加以整改。严格落实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专家论证、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重大火灾隐患一经判定,属地公安机关向当地政府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接到报请挂牌督办、停产停业整改报告后,在7日内作出决定,并督促整改。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建立完善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建立火灾隐患信息举报中心,设立奖励基金,及时查处受理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
(三)加强火灾高危单位管理。分析各类社会单位火灾风险,确定火灾高危单位,对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高危单位,实施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监管,督促其按要求配备急救和防护用品,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市商务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建设交通委、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市卫生局、市国资委、市人防办、市国土房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对所属人员密集场所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管;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安全监管局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针对火灾高危单位的信息共享和行政监管联动机制;市安全监管局要加强对易燃易爆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管;天津保监局要推动指导保险公司承保火灾高危单位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应委托相关中介机构对火灾高危单位定期进行消防安全评估。市公安局联合有关部门,制定我市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的管理规定,明确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各职能部门消防安全监管职责以及各层面的法律责任。
(四)加强建筑施工工地和建筑外保温材料管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规定,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实施严格监管。施工单位应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和义务组织,规范施工
—5— 现场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员工集体宿舍、临时消防设施设置等消防管理要求,编制施工现场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和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对施工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新建、改扩建工程的外保温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易燃材料,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积极研发和推广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建筑外保温材料系统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隐患。
(五)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认真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开展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主题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深化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消防工作联席会议议程,将落实情况纳入消防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强化跟踪问效,落实资金保障。宣传、公安、卫生、教育、民政、文化、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推动居(村)委会、社区物业管理单位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及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老人、妇女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消防安全教育。抓好乡镇长和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的消防安全培训,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应制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度,指导村民建立健全自治联防制度,进行消防安全提示和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中小学要落实好相关学科课程中消防安全教育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分类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不少于1课时,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不少于1次。积极推动全市高等学校开设与消防工程、消防管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1次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宣传部门应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加大消防公益宣传力度,将普及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自救常识纳入重要宣传内容,并结合“走基
—6— 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安排专门时段、版块刊播消防新闻、消防常识和公益广告。加大消防职业培训力度,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培养社会消防专业人才。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职业培训、科普和普法教育、义务教育内容。加强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和消防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及保安、电(气)焊工、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
三、不断夯实消防基础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消防法规规章体系。根据国务院及公安部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订、修订情况,广泛开展调研,制定完善消防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标准。加强商(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公共交通工具消防器材配置、历史风貌建筑防火等方面的消防安全标准,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二)进一步加强消防科技支撑。始终坚持科技强警的基本思路,努力探索消防科技工作的新体制、新途径,不断加大消防科技投入。完善决策程序,广泛吸纳社会资源,组建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专家资源库。积极开展智能激光型消防安全疏散逃生系统、大流量远程灭火组合供水系统等科技项目的研究。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我市消防车通道、扑救场地标识以及消防安全评估地方标准,为消防监督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对消防科技建设、科研开发、技术装备等项目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和风险、效益评估,保证项目质量、资金安全和投资效益。
(三)进一步强化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到达责任辖区边缘为原则,加强特勤消防站及一、二级普通消防站建设,中心城区达到每座消防站保护面积不大于7平方公里的标准。滨海新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同步加快公安消防站建设。完善公共消防站布局,积极推进建制镇公共消防站建设。各区县人民政府
—7—(辖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要结合新城区、开发区、示范工业园区、示范镇建设及旧城区改造,按国家标准同步规划、建设改造消防供水管网、修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确保消防供水设施不被挪用、挤占、损坏,满足灭火救援实战要求。市政给水管网和市政消火栓的建设与市政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在重要工厂、仓库及无市政给水管网、缺乏天然水源的农村地区设置消防蓄水池。结合城市水网建设改造,在本市主要河道、湖泊、海港沿岸设置地表水消防取水码头或设施。
(四)进一步壮大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在积极争取增加公安消防现役编制人员的基础上,招收1000名政府合同制消防队员。推动各工业区及镇域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或人口超过5万人的建制镇建设政府专职消防队。大力提升专职消防队伍整体战斗力,重点开展以体能、心理、技战术训练和现场基本救护技能训练、车辆装备技术操作应用训练、应对各类灾害事故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性训练,开展执勤岗位大练兵活动。建立专职消防队与公安消防队联勤机制,每季度组织1次专职消防队实战灭火演习,每年举办2期专职消防队各岗位专业技术培训班。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全面加强专职消防队执勤车辆、装备器材(特别是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训练场地和营房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专职消防站建设标准》(DB12/T 446—2011),对新建、改扩建的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严格按标准抓好落实。市公安局和市国税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我市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消防车辆购置税减免办法,市公安局和市市政公路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我市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消防车通行费免征办法,市公安局和市财政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我市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油料及灭火剂补偿办法。
(五)进一步规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市公安局牵头研究制定我市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明确细化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的消防行政许可条件、审批主体和监
—8— 管要求。积极规范发展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保养、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和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引导推动消防安全评估、咨询和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措施,督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并降低或取消相关资质、资格。加强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建(构)筑物消防员鉴定为重点,完善消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结合国家建立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探索建立行政许可类消防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推进社会消防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
(六)进一步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进一步完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职责、组织指挥、联动机制、战备值班、训练演练以及保障措施等相关工作。各区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按照不少于30人的标准配齐人员,统一规范管理。依托“119”通信指挥系统,建立政府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内部的互联互通。分级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建筑物倒塌、群众遇险等各类灾害事故处置预案和跨区域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完善组织指挥、应急响应、力量调集、战勤保障、通信保障等现场处置机制,强化救援队人员、装备配备,开展专业训练和实战演练,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每年开展天津市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跨区域实战拉动演习,开展远程投送和携行训练。建立公安消防、公安交管、民航、道路交通等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开辟救援队投送绿色通道,定期开展联勤联动训练。有条件的区县建设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定期开展基地化轮训,加强对高层建筑、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扑救和地震等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战术研究和应用。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积极组建应急救援专家组,为应急救援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定期组织消防志愿者培训和协同训练。按照立足实战、注重质量、提高效能、强化管理
—9— 的原则,提升装备质量性能,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逐步实现装备器材的更新换代,新购消防车辆比功率达到10以上,主战车辆比功率达到12以上、水泵流量大于40升每秒,全市消防站实现装备器材全部达标,个人防护装备性能全部达标。优化装备配备结构,提高与救援任务相匹配的举高、高喷、抢险救援、防化、远程供水等专勤消防车比例。推广应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等技术型装备和新型高效灭火剂。全面完成公安消防部队攻坚组装备配备。加大应对我市特殊灾害事故的大型举高车、核生化侦测、多功能破拆、智能化通信、防化洗消设备、生命探测仪器、搜救救生以及个人防护等应急救援特种装备的配备力度,按区域建立应急救援战勤物资储备库,以适应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作战任务需要。
四、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一)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必要的消防投入,切实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积极落实“全民消防行动日”活动部署,实现自主排查火灾隐患、测试熟悉消防设施、教育培训职工群众、宣传带动整个社会的目标。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季度、其他单位每半年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本单位进行1次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制度,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面检测,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严格落实消防控制室管理和应急程序规定,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二)职能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各部门、各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消防工作。各级建设、商务、文化、教育、卫生、民政、文物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建筑工地、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学校、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社会福利机构、—10— 烈士纪念设施、旅游景区(点)、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安全监管、工商、质监、交通、铁路、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压力容器的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运输、经营、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公安机关及其消防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每半年对消防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估,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对严重危及公众生命安全的依法从严查处;公安派出所和社区(农村)警务室要加强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三)各区县落实组织领导责任。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全面负责本地区消防工作,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主要责任人,其他负责同志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一岗双责”制度。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内容,严格督查考评。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将地方消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根据消防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消防建设需求规划和经费使用计划,将消防队站建设、装备购置等项目支出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项目库,确保消防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组织制定并实施城镇消防规划,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力量、消防装备建设,整治消除火灾隐患。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逐级落实组织,明晰监管职责,发动基层消防力量广泛参与消防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完成“一办两员”任务,即:街道、乡镇设立消防管理办公室,社区和行政村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员,每栋高层建筑设1名消防宣传员。加强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和社区消防工作水平。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扎实推进构筑消防安全“津门防火墙”工程,认真组织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和统计工
—11— 作。对热心消防公益事业、主动报告火警和扑救火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每年将本地区的消防工作情况向市人民政府进行专题报告。
(四)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建立两级消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市人民政府对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消防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对各街道、乡镇和区县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对消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将消防安全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政务督查。对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和市级政府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在涉及消防安全行政审批、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力量发展等方面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公安机关及其消防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各单位因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火灾防控措施不到位,发生人员伤亡火灾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单位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上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责任;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规定追究当地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
天津市公安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12—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关于2003年实施蓝天工程安排意见的通%9F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14号 【发布日期】2003-01-29 【生效日期】2003-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
关于2003年实施蓝天工程安排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3〕01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环保局《关于2003年实施蓝天工程的安排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关于2003年实施蓝天工程的安排意见
2003年是我市实现“三年创模”目标的关键一年。为确保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目标,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进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的通知》(津政发〔2002〕1号)要求,现就我市2003年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推进蓝天工程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工作目标
2003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要有明显改善,全市全年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天数保证率要达到65%以上。
二、控制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我市今后几年环境空气质量的阶段性目标,继续重点解决好煤烟型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地区为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和滨海地区。各区、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负责,确保2003年环境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从现在起到2003年底以前必须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控制煤烟型污染
1.巩固和完善全市基本无燃煤区创建成果,提高改燃清洁能源质量。全市开始实施10吨/小时以下(含10吨/小时)燃煤锅炉改燃工作,重点推动外环线以内集中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已到位区域的10吨/小时以下(含10吨/小时)燃煤锅炉改燃工作。此项工作由市环保部门牵头,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供热办、燃气集团、市电力公司等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2.外环线以内所有新、扩、改建燃烧设备必须使用清洁能源;其他建成区内新、扩、改建10吨/小时以下(含10吨/小时)锅炉及其他燃烧设备必须使用清洁能源,全市范围内新、扩、改建窑炉必须使用清洁能源。规定之外的新、扩、改建燃煤设备必须配备高效除尘设施(除尘效率≥95%),并进行脱硫治理和燃用低硫优质煤双重治理。此项工作由市和区县环保部门负责实施。
3.在用燃煤设备的除尘器必须采用密闭下灰方式,确保除尘效率达到95%以上,达不到要求的燃煤设施,必须配备高效除尘设施,并进行脱硫治理和燃用低硫优质煤双重治理。此项工作由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外环线以内集中供热主管网和燃气主管网到用户端管线建设。此项工作由市建委组织市供热办、燃气集团等部门实施。
5.对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源实施总量控制。2003年对全市范围内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源实施总量控制,并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此项工作由市和区县环保部门负责实施。
6.2003年全市各电厂(含自备电厂)全面启动烟气脱硫安装工程。此项工作由市经委负责组织制定安装工作计划,安装工作计划经市环保局审批后,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7.加强对煤炭市场和燃煤设施燃用低硫煤工作的管理。严厉打击销售、使用超标煤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在用燃煤设备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和燃用低硫优质煤情况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在用燃煤设备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从源头上控制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此项工作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组织本区县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实施。
8.严禁马路餐桌、露天烧烤。此项工作由市市容委负责监督检查。
(二)防治扬尘污染
1.加强绿化,防治裸露地面的扬尘污染,继续实施“黄土不见天”的绿化、硬化建设。巩固2002年无裸地绿色示范工程建设成果,组织开展消除裸露地面行动。到2003年底,全市各区县完成所辖建成区内75%裸露地面的绿化或硬化任务。此项工作由市建委负责组织,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园林局、市绿化办及相关单位负责实施。
治理裸露操场扬尘。2003年底前,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和滨海地区共600所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裸露操场要采取绿化、硬化、铺装等有效防尘措施。此项工作由市教委牵头制定总体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普通高校裸露操场治理工作由市教委组织落实;中小学裸露操场治理工作由各区县教委负责组织落实;中专、职大、夜大等行业办学校裸露操场治理工作,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落实。
2.防治施工扬尘污染,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管理。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包括道路、管网等)、拆迁施工必须按规定采取苫盖、围挡、喷淋、封闭、地面硬化等有效防止扬尘污染措施;施工运输沙石、工程土、渣土必须采取密闭运输。此项工作由市建委负责。
3.开展道路扬尘综合治理。运输散流体物料未实行密闭运输的车辆,禁止在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和滨海地区的建成区内道路上行驶;提高城区道路水洗率和机械化吸扫率,确保城市主要道路实施水洗作业;规范环卫职工作业,保证所辖区域内的道路干净整洁;确保施工现场出入口周边区域及道路无浮土、无扬尘污染。此项工作由市建委、市市容委、市公安交管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监督管理。
4.巩固堆场扬尘专项治理成果,防治露天堆场扬尘污染。在对全市建成区内堆放渣土、煤炭、沙石等散流物料的露天堆场和货场采取苫盖的基础上,完成市内六区、环城四区和滨海地区建成区内10吨/小时以上锅炉的煤堆、灰堆和堆存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储煤场、沙石料储售场采取密闭、封闭、挡风墙等防尘措施。此项工作由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及监督检查。
5.加强对建成区内生活垃圾和渣土临时堆放点的管理,采取苫盖、围挡等临时措施,防止扬尘和异味污染。今年入夏前,重点对外环线内城市建成区35处环卫垃圾、渣土露天临时堆放点采取有效防尘、防异味措施。年底前市内六区要消除裸露生活垃圾和渣土临时堆放点,建设规范的生活垃圾和工程渣土中转、处理设施。此项工作由市市容委制定计划,相关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6.推广“免耕法”农田耕作方式,发展设施农业,在城市周边发展水产养殖、苗木和草皮种植。此项工作由市农委和市农业局负责落实。
(三)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
1.认真执行国家机动车排放新标准,在我市销售上牌的轻型汽车、柴油车必须达到《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GB18352.1-2001)和《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7691-2001)的限值;鼓励和支持按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开发生产新车型;积极配合国家环保总局对各企业出厂车型的排放进行一致性抽测监督。此项工作由市环保部门负责。
2.鼓励生产和使用达到GB18352.1-2001、GB17691-2001标准的清洁能源机动车,增加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公交车和新出租车的使用量,健全加气站的建设,完善加气网络。此项工作由市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
3.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污染年检工作的监督管理。完成机动车尾气排放年检企业的资格认证,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检测人员的培训,并对监测规范的实施和检测质量进行监督。此项工作由市环保部门负责落实。完善机动车年检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通过年检。此项工作由市公安交管部门负责落实。
4.加强对在用机动车的管理,继续做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道路抽检。2003年3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对上路行驶车辆实施抽检,年路检车量数达到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要求。此项工作由市公安交管部门会同市环保部门完成。
5.开展对冒黑烟机动车的专项治理。鼓励举报冒黑烟机动车,查扣冒黑烟的各类机动车;严格执行关于摩托车禁行区域的有关规定;严禁非规范机动车(含农用机动车)在市区内行驶,使我市城区道路上的机动车冒黑烟现象有一个明显改善。此项工作由市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实施。
6.加大对机动车停放地和机动车拥有单位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督检查力度,依法处罚超标车辆,责令其限期治理,复检合格后方准上路行驶。此项工作由市和区县环保部门负责实施。
市公交、环卫、邮政、市政、交通、旅游等企业,要加强对机动车排放的自检,保证上路行驶车辆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排放不合格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新购入的车辆必须达到《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GB18352.1-2001)和《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7691-2001)的限值。
三、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保障措施
(一)实行改善辖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责任制。要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将2003年区县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作为考核区、县人民政府落实创模工作目标的主要指标,确保完成2003年辖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阶段性目标。
(二)建立改燃专项资金,制定推进改燃和并网的相关政策。建立市、区两级政府蓝天工程改燃专项资金,对改燃及并网单位,由市、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研究制定推进改燃和并网的经济、财税等相关政策,促进实施改燃和并网工作。此项工作由市计委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实施。
(三)完善城市供热规划,大力发展热电供热。依据《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调整城市供热规划。2003年3月底前完成天津市供热规划调整工作。此项工作由市计委牵头组织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环保局、市供热办、燃气集团、市电力公司等有关部门落实。
(四)加大舆论监督和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市宣传部门及区、县人民政府,要组织各新闻单位加强对蓝天工程工作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围绕蓝天工程的重点工作,加强对各责任单位贯彻落实情况的报道,充分反映蓝天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广典型经验,分阶段掀起专题宣传高潮。引导市民积极行动,献计献策,参与蓝天工程的各项工作。
(五)加强环境科学研究,提高监测水平。充分发挥本市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作用,进行清洁能源和污染防治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的研究,加强提高大气扩散能力、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及时完善天津市大气污染控制分阶段实施计划。市科委负责组织市环保局、市计委、大专院校及有关科研单位落实。
(六)加大行政监督监察力度。充分发挥区、县人民政府及街道、乡镇在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方面的作用,发挥市级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服务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巩固治理成果,确保2003年蓝天工程任务的完成。
市监察局对各区、县人民政府及各委、办、局落实蓝天工程目标责任情况,每年要进行两次监督性监察,对未按要求落实措施或未完成任务的,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领导人的责任。
附件:天津市2003年蓝天工程项目责任分解表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二OO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