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文化旅游课题研究(改)
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文化旅游
课题研究专题报告
汉回村指挥部办公室
一、汉回村基本情况
捞刀河镇汉回村是长沙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主要居住民族有汉族和回族。据历史考证,回族定居汉回村有两百多年历史,具体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目前,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共428户,1328人。其中回族,508人,占38.3%。全村总面积4242.24亩,其中水田1080亩,旱土260亩,水面280亩,山林1880亩。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农林业和养殖业,年人均收入7000多元,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内交通较为便利,城市三环线穿村而过,镇级公路经村而行。村内有长沙市人大培训基地、省武警森林防火总队、人民银行金库、银宏小区和占地70亩的回民墓地。
二、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汉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将汉回村列入民族团结和谐示范点,市委、市政府将汉回村确定为长沙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
1、汉回村是长沙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民族宗教文化底蕴浓厚。据历史考证,回族定居 汉回村有两百多年历史,具体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村内还有佛教、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建有铁炉寺、清真寺。
2、区位优势明显。汉回村坐落在开福区东郊,距长沙市繁华商业经济中心之一的伍家岭仅十分钟车程;北三环穿村而过,离全省最大的航运码头——霞凝新港和新火车北站仅10.3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只有25分钟车程。
3、景观环境优美。汉回村风光秀丽、环境宜人,保持了原生态的农村风貌。现有小溪从村庄东部绵延流过,平坦耕地与起伏丘陵相间,山水田间,村落自然形态富有特色。
今年开福区政府提出将汉回村作为一个复合型旅游景区来打造,激活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构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旅游景区。在挖掘汉回民俗文化“资源之光”的基础上,突出将生态山水、汉回民俗文化融入时尚休闲,以提升汉回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和产品形象,并提出将汉回村打造成文化产业最强、生态农业最优、休闲旅游最美、民俗环境最佳、民族和谐典范的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两型社会城乡一体化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
(二)、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1、规划整体思路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综合统筹,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实行的原则,保证近期建设的合理性与长远发展的完整性。提高村域环境质量,弘扬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与农 副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把汉回村打造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民族宗教特色、农业观光休闲为主导产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2、规划定位
以汉回文化为依托,以民俗体验、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为主体,以宗教、美食为配套,满足市场多目标、多层次、多类型的民族宗教旅游需求。
3、规划实施步骤
为保障村庄建设和旅游开发的有序进行,依据村庄的总体布局,主要分为了近期、中期、远期建设计划。近期计划:2010年-2011年为旅游区的发展起步期。中期计划:2012年-2014年为旅游区品质提升和品质打造期。远期计划:2015年-2020年为旅游区品牌延伸及产业拓展期。
(三)、汉回村城乡一体化项目概况 1、2010年—2012年汉回村建设项目规划 根据汉回村具体情况和村庄规划,确定①是完善路网骨架。新修和硬化8条村组公路共计8.1KM,拉通沙坪和汉回之间的汉沙公路。公路双向通行,道路中间为景观渠,其汉回段从成功桥至乌溪桥长4.8公里。②是积极探索土地整理体制。对汉回村土地进行整体村庄规划,更加有效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③是水利建设。修缮六口骨干塘,修建一条从单咀至三环线860米新渠道和修建1860米的从成功(单咀)至乌溪环镇公路的路渠结合工程,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汉回村的生活、生产条件。④是挖掘和展示民族文化。以七个单体 设计项目为主,清真寺的改造、回族风格的民居改造、培养民族服饰穿着、建好汉回民族团结门楼、回民墓地的装饰。挖掘清真饮食文化、回民农家乐、建设生态休闲基地、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具有民族特色旅游业。
5、是公共配套建设。将村级卫生室建设成为示范卫生室、修建100入户垃圾池和1个垃圾中心站、做好100户的改水改厕,创造生态、文明、卫生的优美环境条件。
6、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采取土地流转和集约形式,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诺贝尔教育基地,对村内土地进行产业调整,提高土地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2013年—2015年汉回村建设项目规划 ①景观环境是汉回村形象的重点。
通过环境的塑造,可以使区域的品质得到大幅提升,给在这里居住、游憩的人们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空间。山体绿化,稻田景观,公共绿地广场,景观小品的设置,都能让环境得到很大的改进,移步异景,创造“乡村意向”景观。
塑造3大景观轴线:乌溪水景轴,南部与北部山体景观轴,中部田园风景轴。
塑造三大景观区:“回民风情”景观区,“生态农业”景观区,“铁炉寺”宗教文化景观区。
景观轴线与景观区相互交织,景观风貌多样,且有机统一。
②完善给排水工程。供水规划从中青路或绕镇路引一条 市政给水干管作为本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城市自来水管未铺设到位前,采用地下水为水源。
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给水管沿主要村庄道路布置。建筑聚集地段的给水管道上每80—120米范围内设置消火栓一个。
在规划排水系统时,贯彻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总体雨水由南、北向中间进入乌溪水系。
污水排入系统前,采用化粪池进行预处理。
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
③完善电力电信网络。
汉回村南边有中岭变电站(110/10KV,2X31.5MVA),近期10KV电源可引自此变电站;同时,在汉回村西边已规划了一个变电站,即外商城变电站(110/10KV,2X31.5MVA),远期10KV电源可引自该变电站,这样,随着汉回村的发展,用电是能够得到满足。
根据汉回村用地性质综合考虑,预测本规划区电话数量为800门,人均0.6部。为满足电话、数据、图象等信息传输,汉回村应采用综合通信宽带接入网。
为满足本汉回村内电信及邮政业务需要,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位置设置一个邮政代办点。结合村庄主要道路网络布置广播电视设施。
4、完善汉回村的基础配套。
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对汉回小学进行改造,提高小学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开设远程教育课程,提高农民文化和技术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以镇成校为平台,开展培训和推荐就业,举办各类培训,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推进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农民做好健康体检工作,建立健康档案。进一步深化计生优质服务和基层基础工作,农村科普宣传教育的到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科普活动站、宣传栏、宣传员、科普简报等四个一工作,群众科普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落实以低保制度为基础,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其他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推进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汉回村旅游文化产业
(一)、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立足于打造汉回村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的需要,挖掘汉回村独特的民俗文化,突出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保存部分原始聚落模式,构建具有“乡村意象”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立足于汉回村多元宗教文化的兼容并蓄,发展宗教特色旅游线路;立足于汉回村现实生态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汉回民族团结进步 示范村;立足于生态农业体系的构建,做深做细生态农业,依靠生态农业有效转化为旅游经济;立足于打造汉回村特色旅游产品的需要,将生态农业与特色民俗饮食结合,以特色饮食拉动休闲旅游,打造“汉回美食村”概念,将汉回村建设成为长沙市近郊一个具有口碑效应的民俗特色美食乐园。
(二)、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及活动策划。
1、观光型旅游产品。
一是宗教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在改扩建后的清真寺恢复礼拜,从宁夏或青海聘请专业人员主持礼拜、祭祀,打造长沙区域伊斯兰教徒礼拜、朝觐圣地;完善铁炉寺周边配套设施,营造浓郁的宗教氛围,以满足旅客宗教文化、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寄托精神、约束道德等精神的需要,同时可向市场推出宗教饮食等配套产品,突出养生功能,以吸引更广阔的中老年客源市场。将铁炉寺景点打造成为长沙北部宗教朝觐圣地之一。
二是民俗风情观光产品。通过30户回族风格的民居,打造回民一条街,将与清真寺和清真文化广场,营造出独特的回族文化风情。引进2-3家以上规模的特色餐馆,培育2-3家本地清真餐馆,利用村内有机农业基地,以“生态美食”为概念,打造“汉回生态美食村”品牌基点,开发以牛肉、葡萄等为主的回民特色饮食,开展“古尔班”节等民族特色节庆活动,让游客了解区域内民族发展融合的历史,体会独 特的民族风情。
2、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一是乡村度假产品。选择合适的民居进行修葺、美化,并对农户进行技能培训,使其达到农家乐接待标准,可结合汉回文化开展农家乐旅游,构建优美、生态的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乡村度假区。
二是乡村休闲体验产品。选择合适区域开展住农屋、学农活、吃农饭、与农民交朋友等农家乐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种植、培育、采摘等农业生产劳动,让游客体会到乡野乐趣,晚上进行当地农村的民风民俗表演,使游客充分感受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乐趣。
3、专题旅游产品
一是商务会议旅游产品。针对周边城市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将会务与休闲、观光、度假想结合,推出包价会务旅游产品;建立绿色会议中心,从会议用品到餐饮全部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会议接待中心必须提供配备现代会议接待所必备的硬软件和高标准的专业会务服务。
二是艺术创作专题旅游产品。针对青少年市场,开展写生专题度假游、写生夏令营等活动,举办各种写生培训班,学习结束发放结业证书。组织写生与摄影比赛。
三是美食购物旅游产品。规范市场,进一步丰富产品,依托旅游村的商业、饮食设施,推广生态大餐、汉回全席、乡村美食、山野土菜等系列美食活动,开发有机果蔬、清真牛肉、清真羊肉等特色产品。
四、汉回村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汉回村城乡一体化示范点的建设,打造民族宗教特色、农业观光休闲为主导产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促进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产业调整协调发展,同时也能较大的提高村民的收入,使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五年后村民收入从产业发展上可每年获得每亩不低于1000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因汉回村独有的民族特色旅游价值,旅游经济效益更是不可估量,所以通过汉回村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对生态环境、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文明建设具有十分明显的提高。
第二篇:2011年汉回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汉回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
工作总结
汉回村自确定为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来,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是汉回村见成效之年,为做好汉回村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区、镇、村多方调研讨论,确定了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按照汉回村规划整体思路,2010年-2011年为旅游景区的发展起步期,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特色招商和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为打造汉回3A级旅游景区做好准备。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不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 区委、区政府十分关注汉回村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从组织领导入手,围绕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取得突破为总体目标,切实把城乡一体化各项工作的任务落到实处。一是抓组织到位。区成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张迎春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凌勤杰区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周虔部长为点长,李光华副区长为常务副组长,捞刀河镇党委、政府专题召开会议,研究探讨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关工作。以书记蹇敦波为政委、镇长李智为组长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落实。二是抓规划到位。结合汉回村村庄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汉回村2011年项目建设规划,高处着手,对汉回村修建性详规进行修编,充分做好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抓责任到位。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建设重点明确,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到村、到部门、到人,努力构建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二、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圆满完成各项接待任务 2010年,汉回村列为长沙市城乡一体化示范点以来,经过二年的建设,已初显成效,各级领导特别关心汉回村的建设,今年我们圆满完成市委书记陈润儿带队的市四大家、市退休老干部、开福区党代会全体人员等多次大型接待任务,从没有任何接待工作经验到形成一套完善的接待机制。在区委、区政府指导下,我们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项接待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也为汉回村取得了较好口碑。
三、主动汇报,高位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与资金支持 今年,加大了与省、市、区等部门的对接协调,一方面省委统战部率省直各相关部门莅临汉回村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市委统战部率市直各部门到汉回村现场办公,争取了政策、资金、手续办理、项目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加快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突出特色,发掘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010年成功引进4个土地流转项目后,区、镇、村三级加大推进力度,明确专人跟进,及时处理矛盾,确保施工环境,坚持不懈,积极协调,强力推进项目,努力把汉回村打造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民族宗教特色、农业观光休闲为主导产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一是汉回农耕文化园。该项目由长沙三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800万元,占地面积880亩,项目于2010年启动,其中第一期400亩内98%的土地已成功流转,道路、内湖已基本成形,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年底可完工。二是文中农业蔬菜基地。该项目计划用地1000亩,主要内容是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打造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亮点,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现在汉回村史家氹组已流转整理土地200亩,建成了一个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基地已于2011年10月建成验收。三是诺贝尔素质教育基地。租赁流转集约1100亩山地、田土,预计投资1.6亿元,主要以创建“4A级农业文化科技教育旅游景区”为目标,建成后,和汉回村、沙坪村的旅游资源紧密融合,预计年接待25万人次。中心区整理完成200亩土地,结合秋冬农业生产,已进行了播种。四是葡萄基地。由湖南新富豪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 “葡萄”主题文化观光休闲采摘基地,总面积为300亩,在区、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葡萄种植园已经建成生产。
四、强化基础,狠抓成效,有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为扎实推进汉回村建设,区、镇、村三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汉回村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汉回村2011年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任务安排表,以项目建设夯实城乡一体化建设基础。
乌溪桥改造及河段清淤项目,该项目投资400万,由区交通局牵头组织办理相关手续,正在施工建设,12月30前可完工;农村招呼站建设,该项目投资5.5万元,已于11月1日完成;汉沙公路交通标牌和安保设施项目,该项目投资60万元,由交通局牵头,正在建设之中,今年可完工;三环线至新改乌溪桥渠道清淤护砌工程,该项目投资30万元,共计880米,正在施工建设,12月10日前可完工;村组道路建设,今年计划修建村级道路共计5.5公里,需建设的村组线路已确定为铁炉寺周边及李公屋组,并已完成放线工作,12月20前完工;村容村貌整治,主要是对100户民居进行改水改厕,目前已全部完成;民居改造工程,以汉沙公路两厢与回民大道两厢为主,投资100万元,计划改造40户,已完成25户;11月30日前可完成;三环线涵洞通道改造,该项目投资26万元,已于10月28日完成;汉沙公路两厢绿化工程,该项目投资100万,已完成招投标,正在施工建设,12月25可完工;电力增容项目,由区建设局负责协调,确定汉回村4处地点需进行电力增容,总容量增加1500千伏安,目前正在建设之中,12月20前可完成。
五、强化培训,讲求实效,扎实开展村民培训工作。利用远程教育,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质,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广泛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同时出动宣传车60辆次全面宣传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和相关知识,全面提高村民群众的思想素质。
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深入实施。开设农民就业培训班、回民语言及风俗习惯恢复培训等课程,累计培训人数375人。通过培训班,加强村民就业技能,增加失地后的村民再次就业的机会,让村民熟悉回民语言及风俗习惯,为汉回打造成旅游景点储备人才。
六、积极谋划,展望未来,初步敲定明年工作计划 按照汉回村规划整体思路,2012年-2014年为旅游区品质提升和品质打造期亿,2012年工作重点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和宣传,加大村民培训教育力度,在汉回村提质的同时,为打造沙坪、汉回4A级旅游景区做好准备。一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继续推进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安排村组道路建设、汉沙公路延至罗汉庄、兴联东路延伸至汉回村、核心区污水处理站、公共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基础,为汉回村旅游景区提升品质。二是推进产业项目建设。2011年汉回农耕文化园、文中农业蔬菜基地、“葡萄”主题文化观光休闲采摘基地三个产业项目已基本建成,2012年将积极推进项诺贝尔素质教育基地尽快建成,并完善四个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服务和支持四个项目建设,带动促使其投产。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和宣传。继续开展特色产业园子招商,对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制定招商手册,发布招商信息,积极筹备汉回村开村相关工作,打响汉回村品牌。四是加大村民教育培训,加大村民教育培训,开展旅游接待、导游等专业技能培训,为汉回景区储备人才。
推进城乡一体化,任重而道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愿望尚有许多不足和急待解决的困难,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完善、去努力,我们将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速度,使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开福区城乡一体化汉回建设指挥部
2011年11月16日
第三篇: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来源:国土资源信息化 作者:杨利民 刘顺喜 赵强 彭程 郭双仁 发布时间:2009.04.221、引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先后分别开展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在此基础上,各地建立了城镇和农村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但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二者相互独立,地籍信息的日常变更维护不方便,容易产生土地利用信息不一致,不利于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地籍信息的要求。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热点和难点。车学文等对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只是在某个方面或一些具体技术层面进行论述,没有整体构想,对系统功能、数据组织等考虑不够,也没有对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我国一些地方,如:江苏省徐州市、湖南省湘乡市等建立了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国土资源部也在浙江省义乌市开展了试点,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不成熟。湖南省湘乡市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没有投入实际运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管理系统软件也是分城镇与农村独立开发、测评的,国家也没有制定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进行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有全面、系统、宏观的理论作指导,需要有整体开发技术方案,需要解决开发路线、技术标准、系统功能、系统结构、数据组织等重大问题。笔者对湘乡市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试验,撰写此文,以与同行商榷。
2、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技术难题
2.1调查精度或比例尺不同的问题
城镇土地调查要求采用的是1:500比例尺的调查精度或1:1的实测精度。农村土地调查要求采用的是1:10000或者更小比例尺的调查精度。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比例尺要统一,但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能损失。
2.2坐标投影系统不同的问题
城镇土地调查采用的是1.5°分带独立坐标系。农村土地调查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的3°分带。建设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将城镇土地调查成果转换到国际标准的3°分带,才能保证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相衔接,同样的,必须保证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能损失。
2.3各城镇分散分布的问题
城镇土地调查边长投影变形值每公里不得超过2.5厘米。县(市、区)辖区内各城镇相互间的距离,近则几十公里,远则上百公里,很难用一个坐标投影系统来确保境内所有城镇的边长投影变形值不超限。
2.4表示内容不同的问题
农村土地,城镇内部的地籍和地形地物要素等都不予以表示;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内部的地籍和地形地物要素等都要详细表示。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二者兼顾。
3、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1基本结构
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有两个分数据库,即: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和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是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融合后形成的数据库,以反映土地资源和土地权属信息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城镇与农村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权属、土地权属界线、线状地物、图斑或宗地编号、农村土地登记资料等信息,不包括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内的地形地物和土地登记等信息。城镇与农村的土地信息分层存放。两个分数据库通过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互相链接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实现变更互动。
3.2基本功能
(1)制图功能
输出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城市、建制镇只能是一个图斑,城镇内部的地籍和地形地物要素不能显示。输出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城镇内部的街道、街坊、宗地、宗地编号、土地利用类型、界址线等地籍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都要显示。此外,城郊结合部的同一土地利用信息,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应该完全显示一致,不能出现矛盾。
(2)统计功能
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能够自动完成城乡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的统一统计,并且不重不漏;而不是先分别进行城镇与农村土地分类面积统计,再用手工相加的方式进行城乡土地分类面积汇总。
(3)登记功能
按照规程对上地登记发证精度的要求,能够分别进行城镇土地登记发证与农村土地登记发证。
(4)变更功能
当城镇或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变更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时,只要更新一处信息,与之相关的土地类型、土地权属、地类符号、宗地编号、宗地属性、统计数据等所有信息都能同时变更。
(5)管理功能。要具有扩展性,既要能够满足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地产市场管理等土地管理业务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团体对土地利用资料的需要。
(6)查询功能。要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能够提供及时、快捷、方便的服务,满足公众查询城镇或农村任何一宗地的土地利用、土地权利状况等信息的要求。
4、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途径
4.1分别开展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
城镇近郊区有道路、沟渠、河流、铁路、公路等明显线状地物的,可以依这些明显线状地物为界,划定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城镇与农村独立开展土地调查。难以按明显线状地物划定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的,农村土地调查应覆盖包括城镇在内的辖区所有区域,城镇按规划区或指定范围进行土地调查。
4.2建立城镇与农村初始土地利用数据库
采用统一的软件;或者建库标准、数据格式一致,能够进行数据相互转换的软件,建立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要包括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土地规划、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应包括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城市规划、土地等级、土地价格、正射影像图等。
4.3进行坐标系统转换和地类综合取舍
将独立坐标系的城镇土地调查成果,转换至农村土地调查采用的国际标准分带坐标系统。按照农村土地调查标准,将城镇建成区以外的农用地、零星建设用地等进行综合取舍,并编写图斑号。
4.4进行城乡土地调查范围的衔接
在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内,将城镇土地调查边界线的坐标串复制到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同时对同一城镇进行了土地调查的,要删除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农村土地调查信息,即:使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农村土地调查信息为空白。
4.5农村与城镇土地利用数据融合将经过坐标系统转换及农用地、零星建设用地综合取舍的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导入到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填补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相对应的城镇空白部分。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中,土地利用、土地权属、街坊范围等信息以外的有关属性资料,如身份证明、调查表、权源资料、审批表、土地登记表卡、建筑物与构筑物及地形地物等信息不予复制。街坊范围线作村级权属界处理,宗地视同为图斑,宗地界址线作图斑线处理。
4.6设置城镇图斑开启功能
将城镇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城镇建成区,设置为可以打开或关闭的功能。解决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和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等问题。
4.7进行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边界要素接边
以城镇土地调查结果为准,进行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边界的权属单位、权属界线、图斑或宗地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符号、图斑编号等的接边。
4.8建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经过融合与要素接边处理后,形成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将未经坐标系统转换、农用地与零星建设用地综合取舍的原始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相对应的城镇图斑挂接,在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与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之间设置变更互动路径,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5、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法
5.1数据管理系统更新
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后,可以直接采集入库,更新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城镇土地变更调查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后,要对二部分进行更新:一是将变化信息经过坐标系统转换后,更新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二是用变化信息直接更新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
5.2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的应用
进入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后,可以直接进行农村土地登记与土地登记信息查询。打开城镇内部信息后,可以进行城乡土地分类面积汇总。关闭城镇内部信息后,可以制作小比例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5.3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应用
用输入城镇名称、城镇代码、双击城乡土地利用全信息数据库城镇图斑等方式,进入城镇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城镇土地登记、土地登记信息查询和制作大比例尺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工作。
6、几点认识
6.1不能强求城镇与农村建立同一调查精度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可以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但很难统一调查精度。小范围内可以采用同一精
度的土地调查成果,建立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但整个县(市、区)建立同一调查精度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不现实,一是耗资巨大;二是技术队伍力量不够。城镇是以土地产权管理为主,精度要求高;农村是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主,精度要求低,在整个县(市、区)建立同一调查精度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必要。只有根据实际需要,城镇与农村分别进行不同精度的土地调查,内业建库将二者进行合理的逻辑整合与拼接,才是科学合理的。
6.2将城乡土地调查数据简单整合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必须考虑各城镇边长投影变形值、城镇与农村土地登记发证精度、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城乡土地分类面积的统一统计等多种因素,将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逻辑的有机融合,建立数据间的链接、转换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各种业务对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要求。
6.3不同调查精度的成果可以在一个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内运行
目前,许多人有一种模糊的认识,认为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的比例尺不同,无法将两个调查成果整合在同一个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内。其实,城镇土地调查地形地物点都有坐标,农村土地调查图斑线等也有坐标,这就决定了城镇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可以在一个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内运行。
6.4城乡土地调查范围要衔接
要建设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使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的分界线完全吻合一致。用大比例尺图的图廓线或其它方式划定调查范围线都将增加建库的难度。理想的情况是在城镇周边有能在小比例尺正射影像图上反映明显的线状地物作为城镇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的分界线。
6.5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应是开放的,面向广大社会用户
既要根据国土资源部门自身业务特点,考虑国家、省、地、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保证各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以及土地利用变更、行政审批、行政管理等业务的需要,还要考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多样需求,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参考文献:
[1]车学文.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初探[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3,6:27-30
[2]徐财江,陈志荣,腾龙妹.土地利用时空数据管理与挖掘应用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2:3-5
[3]陈永华.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与运行管理[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4:12-14
[4]姚艳敏,吴丽芬,等.关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1998.3
[5]李红娟,邓军.县级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6,1:19
[6]沈陈华,郜莉.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模型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07-110
[7]吴长彬.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2,5
[8]韩伟刚.基于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的地籍数据库建设研究[J].浙江大学,2004.5
[9]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S].2007.12
[10]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办公室.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技术要求(试行)[S].2007.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S].2007.12.3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S].2007.12.31
[13]国家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S].1989.9.6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S].2007.8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S].2007.8
第四篇:关于望京村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望京村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 张树宝
崔各庄乡(地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面积31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我乡的望京村地处五环以内,毗邻电子城功能区,是首都国门路上的重要城市形象节点,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全村户籍人口2998人,其中居民人口2100人,农民898人,流动人口约3万人。村域面积105.6公顷,其中代征道路及绿化用地64公顷,建设用地41.6公顷。由于长期未按城市规划实施开发建设,导致望京村出现了一般城乡结合部共有的五大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是社会管理成本高、压力大; 二是集体经济开支高、负担大;三是农民保障诉求高、基数大;四是历史积沉问题多、矛盾大;五是管理机制协调差、漏洞大。
今年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等到朝阳区调研时要求推进望京村城乡一体化工作,随即望京村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被列为市政府折子工程。在市、区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全乡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进展良好。从5月27日到6月7日,试点中难度最大的企业占地和村民住宅腾退拆迁工作提前43天全面完成,且没有一户上访和强拆,同时,承载回迁村民安置任务的京旺家园建设项目业已启动。对此,刘淇同志评价这是 “奇迹”。而笔者感受最深的是,通过试点,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战略的认识更明确了,思考更深入了,实践更顺畅了,信心也更坚定了。
一,深化认识,坚定一个具备超强凝聚力的发展机遇理念,是成功推进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首要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思想认识始终是我们推动工作不可或缺的首要前提。面对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我乡望京村为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两个试点之一的决定,面对朝阳区委、区政府关于高质量、高效率抓好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要求,我们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最初的欣喜和之后的压力都是巨大的。但我们没有盲目乐观,也没有胆怯退缩,我们提出要深化对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理性认识,稳健推进试点工作。
首先,我们着眼于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城乡一体化。经过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要论述的再学习,经过对北京市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再讨论,经过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理论学者关于城乡一体化观点的详细研究,经过对我乡特别是望京村历史沿革、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度思考,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新阶段;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渐进过程。换言之,就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公共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村村民沐浴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财政阳光,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现代文明,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搞明白推进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的意义何在。时下,城乡之间差距还比较明显,有的地方差距还有加大的趋势。因此,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就抓住了城乡问题的主要矛盾。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达城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实现形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精神实质。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城乡关系变化的一般规律性看,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一般要经历自“一体”到“分离”,最终走向“融合”这一城乡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共同要求,是城乡关系的前进方向和最终目标。市委市政府之所以特别重视城乡一体化,就是为了不失时机地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状态,达到现代化的社会公平状态。而试点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为北京市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积累经验和探索路径。
再次,要搞透彻推动试点时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目标,是城乡关系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其基本特征是追求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在物质、文化、制度等层面的差距。当然,缩小城乡差距的途径不是通过“降低城市”,而是通过“提高乡村”,达到城乡差距趋于缩小,城乡地位趋于平等。从基层党委政府推进工作、促进区域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主要是着眼抓住“六个契机”,切实解决城乡结合部存在实际问题:1,抓住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的契机,加速现代企业聚集,增加农民就业机会;2,抓住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契机,加速居住产业发展,改善村民居住环境;3,抓住社会保障事业一体化的契机,加速转居转工进程,扩大村民社保覆盖率;4,抓住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契机,加速绿化美化建设,拉动休闲旅游产业;5,抓住市场资源配置一体化的契机,加速产权制度改革,提高村民收入水准;6,抓住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契机,加速管理体系转型,推进行政效能升级。
经过深入学习和反复研讨,我们形成并坚定了这样一个理念:望京村被确定为北京市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试点,这是崔各庄人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加速区域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创新思路,打磨一套具备超强吸引力的人本安置政策,是成功推进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根本措施
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启动以后,我们认识到,试点工作的难点在于腾退补偿安置,而要降低腾退补偿安置工作的难度,其根本措施是要精心制定一套能够让腾退村民广泛认可的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好政策。事实上,我们经过长时间打磨后出台的两个区域性法律文件——《崔各庄乡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住宅房屋腾退补偿安置办法》和《崔各庄乡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住宅房屋腾退补偿安置办法实施细则》,不但获得了市、区领导的高度赞誉,而且赢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政策的基本特色就是最大限度地契合了试点村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用足了试点给予村民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提升了试点村村民的合法权益。
一是全过程贯穿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推动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拆迁腾退补偿安置工作,我们多次组织不同层
面的干部对望京村村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摸底调研,对村民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梳理,并把归类后的46个热点问题和32个具有代表性的关注问题提交到党政联席会上进行认真研究,之后利用《试点特刊》作出统一的公开解答。如搬家费的确定,违章建筑的处理,原住户和外迁户的补偿区别等,都是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后形成了政策条款。我们在起草这两个文件前,还组织相关干部到其他兄弟乡镇和有腾退补偿安置的项目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公开聘请经济、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士参与文件起草全过程,力求让政策既符合法律规定,又符合试点村的实际。草案出来后,还专门召开了乡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请来自各个界别、各个层面的人民代表,特别是望京村的干部和群众代表详细讨论、认真审议,提出具体修订意见,经全会通过并上报区里备案后才通过报纸、手册、广播等方式正式发布实施。
二是最大限度地用足了腾退补偿安置的政策。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政策,通篇凸显了我们乡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特色,凸显了政府用足用好试点政策、力求村民利益最大化的思路。如政策规定预留5万㎡建筑底商和新望京公园10万㎡公建用地的探索性做法,为村集体成员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打下了基础;鼓励选择定向安置的村民迁到建设中的现代化居住区——“京旺家园”的创新型措施,基本可以确保动迁的望京村居民身份改变、生活环境改善、收入渠道拓宽等目标的实现;人与户的认定、宅基地的核准、住宅及附属设施的补偿取相同地区的最高值,年满18周岁以上未婚青年可以购买100㎡安置住宅等条文,都较大幅度地突破了其它类似地区拆迁安置补偿的政策;城乡一体化试点工程配合费和提前搬家奖、异地购房补贴、周转房补贴等特惠性政策条款,都贯穿了一条主线,那就是用足用好试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腾退村民的合法权益。
三是充分满足特困群体及个体安置的意愿。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政策,充分考虑到困难群体改善住宅条件的愿望和一些住户实现自主选择安置方式的意愿,做出了突破性的规定,这也成了政策中受人瞩目和称赞的亮点之一。例如,我们针对一些人均不足50㎡的住宅困难户,制定了可以人均购买50㎡的照顾性政策,使望京村全体村民都能充分地享受到试点带来的好处,这是其它地区的动迁村民不曾得到过的优惠。同时,我们还针对部分试点村民自主选择安置方式的意愿,制定了允许自主选择定向安置或货币补偿安置的政策,突破了周边地区动迁要么是定向安置、要么是货币补偿的单一模式。这些创新性的政策条款,集中体现了乡党委、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为群众谋福祉的方向。
三,引导舆论,实施一种具备超强影响力的立体宣传策略,是成功推进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
历史经验表明,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各级党委班子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检验。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宣传工作,对于我们地方党委和政府推动中心工作,特别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支持配合的重大临时性任务,具有关键性和
指标性意义,在推动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中,我们的宣传工作就发挥了独特优势和巨大威力。
一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掌控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虽然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但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生事物,在村民充分认识和深刻了解试点工作的种种益处之前,因为涉及到要让许多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搬迁,所以这也是一场思想领域的艰苦“战斗”。而思想宣传工作更像是这场战斗中一个重要的“阵地”,甚至是一个关乎“战斗”胜负的“制高点”。对于这个“制高点”,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的政策信息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意识、错误的小道消息就必然会去盘踞。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创办《试点特刊》并发挥其进村入户的优势,全面广泛地宣传试点工作的惠民意义、时间步骤,公开征集并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政府还不定期召开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吹风会,主动邀请各级各类媒体记者前来采访,畅通信息渠道,引导舆论走向。到目前为止,已有40多家媒体跟踪报道了试点进程和做法,7000多家媒体转载了望京村试点工作的情况报道。
二是贴近群众根本利益,强化宣传思想工作的接受度。我们除了在围绕村民腾退时间、安置办法、安置房户型、腾退补偿标准、各项奖励措施等村民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宣传外,还重点介绍了腾退政策中许多人性化的亮点部分,比如,5万㎡底商让村民当股东,发展股份制经济,每年年底向村民按股分红。村民住宅在腾退之后,望京村的土地将收归国有,并由朝阳土地储备中心进行一级开发。未来两三年内,望京村105.6公顷的低矮院落将被休闲广场、景观廊架以及林荫树阵等所取代,其中绿地及道路面积约64公顷,配套商业娱乐设施面积41.6公顷,自来水、天然气、集中供暖等市政设施也将同步引进。再如,望京村村民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部实现“转居转工”,除了享受医疗、工伤、养老等“五险一金”之外,每个劳动力的基本工资将比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高出50%,达到1200元以上。
三是紧扣试点工作进度,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预见性。众所周知,思想宣传工作的有效性源于其针对性,而较强的针对性又本于预见性。在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宣传工作中,我们针对试点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提前组织宣传,在推动望京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比如,针对村民对未来家园可能存在的迷茫,多次组织了对“京旺家园”的介绍,从户型、面积、材料、外观形象到周边教育、医疗、生态、休闲、商务、交通等环境都做了连续的图文并茂的报道;针对群众可能对党员干部腾退产生的攀比观望心态,组织了党员干部腾退进度和带头承诺的专门稿件;针对个别村民抱有晚腾退可能获得更多好处的心理,组织了奖励政策不容错过和补偿政策没有改变空间的“三人谈”解读专版;针对工作组和村民可能存在相互不够理解的问题,连续组织了一线干部和村民“换位思考”的专访文章等,疏导效果十分显著。
四是围绕形式手段创新,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创新形式和手段,也是新时期加大思想宣传力度的有效途径。我们针对望京村试点准备时间短,工作标准要求高,积淀的历史问题复杂,群众接受试点需要一定认识过程的实际,采取入户、召开座谈会、咨询会、组织外出观摩、个别沟通等宣传途径,创办《试点特刊》、《快讯》和《崔各庄通讯<试点进
行时专版>》,并运用高音喇叭、宣传车、展板、橱窗、标语、横幅、灯杆旗、彩旗、公开信等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宣传乡党委、政府做好试点工作的决心、腾退补偿步骤和举措,引导村民提高认识,统一意志,自觉支持城乡一体化试点。已制作大型展板65幅,宣传橱窗8块,发行《试点特刊》和《崔各庄通讯》各7期,按照试点进程下发致拆迁村民、致望京全体党员的《公开信》17次,制作各种宣传条幅3800余条,召开座谈会、咨询会28次,营造出了试点语汇处处可见,政策条款人人皆知,工作进程家喻户晓,解决问题及时公开,社会媒体支持配合的浓厚试点工作氛围。
四,明确责任,建构一支具备超强执行力的一线干部队伍,是成功推进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核心保障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我们在实践中的做法就是,让最适合的人进入最适合的岗位,按照干部个人专长有机地建构一支具有超强执行力的工作队伍,保证在试点第一线的干部可以按照工作需求明白无误地宣传讲解惠民政策、协助评估机构公平公正地测算住宅面积、帮助群众按照补偿政策科学理性地维护合法利益、引导群众按照文件规定及时有序地腾退搬迁。
其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副职领导率部冲锋。市委领导提出推进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的第二天,乡党委立即召开会议传达市、区关于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的指示要求,制订《崔各庄乡关于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方案》,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总指挥,乡里科以上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组成的试点工作指挥部,设立了由乡副职领导分别负责的信息宣传、综合审核、定向安置、群众工作、安全保卫等10个工作部。
其二,量化分解工作任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首先组成了由机关科长带队的10个群众宣传服务工作组,每组负责150户左右村民,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包结果,并出台了《崔各庄乡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腾退拆迁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与此同时,乡班子成员每天召开一次碰头会,每周召开一次部、组工作分析会,研究问题,部署工作,落实措施保证了试点工作紧张而有序地推进。
其三,培训一线工作人员,提高干部政策水平。试点工作确定后,乡里在组织全体工作队员集中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分工参与相关各部、组的工作研究会,以会代训,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试点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通过交流工作体会和经验,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政策掌握水平和试点工作的落实水平。
其四,明确工作质量要求,确保试点圆满成功。试点工作开始后,乡党委、政府就明确向社会承诺,将确保腾退安置成为阳光操作工程、政府放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社会支持工程、质量示范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遵照承诺做到了“四个确保”:即确保思想上“拆得通”,确保补偿上“算得清”,确保腾退上“搬得动”,确保工作上“推得开”。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始终把维护和发展群众权益放在首位,再辅之以党政领导的精心谋划、全体干部的倾情投入、党员团员的率先垂范,不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全面圆满完成望京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确保试点成为阳光操作工程、政府放心工程、人民满意工程、社会支持工程、质量示范工程的庄严承诺就一定会实现,以试点为契机带动全乡绿色休闲、文化创意、中央居住、高新科技四大产业同步发展的区域战略就一定会实现,党委、政府和全乡人民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成果向共和国60华诞献礼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
乡党委书记)
第五篇:乡村旅游成功规划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
乡村旅游成功规划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 ——山合水易“云南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方
案设计”
乡村旅游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怎样才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怎样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这些都是政府关心的问题。现如今,通过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例子也不断出现。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的云南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方案设计就是其中一个。
红土寨是开远凤凰谷项目总体规划中的一部分,其定位完全符合凤凰谷的总体定位。开远凤凰谷项目打造,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项目伊始提出了“做大乡村旅游,做强幸福产业”的目标,要让开远成为幸福的田园景区。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在全国无数个“小坝心”似的项目中,最打动人心的资源是:朴实的老乡,与世无争的平和,和一种溢于言表的幸福感。于是此项目在改造的基础上,不破坏乡村原有的宁静气氛,不改变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试图挖掘和展现属于这里独有的幸福元素,让外地人感受幸福、让当地人享受幸福,与此同时升级幸福产业、改造幸福民居、打造幸福项目,总之,一切来源于幸福。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项目人员通过讨论及分析,根据红土寨自然地形及现状用地条件,其规划结构为:一轴、一带、双核。
1.一轴:即穿越村子的主要道路。该道路主连接村内主要节点,不仅为村内外联系主要道路,还是一条景观性道路。
2.一带:即村子与村子西邻的昆明---弥勒过境道之间形成的快速道路生态防护绿带。
3.双核:即红土寨的两个公共活动中心。
一、道路系统规划
村庄道路的功能主要是解决村庄内部各区与各建筑之间的交通联系,村庄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以及村庄内部消防问题,同时又是重要的景观构成因素。
1.交通便捷,人车分流
当今的村庄规划中,路网不仅要满足交通便捷的要求,而且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妥善处理车行和人行的关系。
2.适当划分各功能区
合理的路网结构可以适当划分各功能区,使整个村庄结构清晰,分区明确。
规划以主要道路将各个功能区串联起来,形成有机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
3.形成村庄景观节点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村庄道路规划设计除本身的功能使用外,还有以下几点特征:
A、村庄道路本身是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规划中对此进行了重点处理:首先,在道路两旁控制合适的建筑高度和建筑红线,强调道路上的动态视觉效果;其次,重点处理林荫道和道旁绿化带植物,强化景观效果。
B、规划沿道路提供能强化和烘托特定村庄环境氛围和特征的景观,并形成体系性的整体道路标识和视觉参考物(比如系统的路标、路灯等道路辅助设施设计),从而产生丰富的景观层面。
4.环路系统
规划中环形干道的设置以最简洁的形式将最大面积的建筑交通串联起来,形成通畅的环道,在景观上做到步移景异,增加了行走的趣味性。
二、绿地系统规划
红土寨具有良好的生态植被,加之四周用地内水流常年充足,为村庄绿地系统的形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基础条件。
1、规划原则
绿地规划应以突出自然为主题。
绿地规划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绿化,改善村落生态环境。
规划绿地尽量利用滨水空间、山泉出水点和耕地。
2、环境绿化布局与要求
由于在规划区本身处于田园环绕的平坝,所以本次绿化规划强调以自然田园绿化为主,适量建设面状绿地。规划采用“点、片、面”结合的布局手法,形成绿化体系。绿化用地面积约占总用地45%。
1)“点”状绿地规划
即营造景观为主,规划在村庄两个出入口处设置点装的绿化景观节点,村庄内部结合功能中心进行绿化美化,以满足外来游客及本村居民休闲的需求。
2)“片”状绿地规划:
即垂钓农庄和果树林的绿化。将现有的果树林加以梳理、按照相应的品种以及林木的色彩、季相特征加以搭配和组合,形成成片且自然分布的片状绿地系统。
3)“面”状绿地规划
即村庄的田园绿化,对村庄原有的耕地加以保护和改造,使其成为村庄特色农业发展的核心。对于村庄外围山体绿化采取严格保护生态植被的方法,使之作为村庄生态系统的后备支撑区域。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云南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方案的设计,成功助推了开远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更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带来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