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发言限制出发浅谈学生个性的发挥与教师教学的矛盾

时间:2019-05-14 20:2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课堂发言限制出发浅谈学生个性的发挥与教师教学的矛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课堂发言限制出发浅谈学生个性的发挥与教师教学的矛盾》。

第一篇:从课堂发言限制出发浅谈学生个性的发挥与教师教学的矛盾

个性的特征

从本质上来理解它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心理相对的差异性。个性的差异性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某一个个体与他人的差异,即外部差异;其二是个体内部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即内部差异。

2、个性的主体性 个性也称独立自主性。主体性是个体的核心内容,又是个性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主体性主要是指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在同客体的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个性的发展,总是主体内在自我形成过程,是智力、非辞智力与生理的内在自我构造和自我运动。

3、个性的差异性

个性的差异性是先天和后天的统一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智力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及实践能力的差异。其二是非智力的差异,即学生情商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抗挫性、意志力等方面的差异。其三是风格的差异,即能力在活动中的方式,它是人在活动中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心理条件,由于个人能力有质的不同,因此也各不一样,称为“活动的个性风格”。

4、个性的社会倾向性

个性的社会倾向性也叫个性意识的倾向性。个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不能超越时代的特点,不能不带有特写的社会倾向性,特别是理想和道德意识的方向性。所以个性是个体化心理与社会化心理的统一,教育的伟大力量就能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都各不相同,对于一些个性比较鲜明,比较喜欢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来说,有一种经历恐怕是相通的——自己明明有很多话想在课堂上说出来,自己明明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或者别人说得明明有缺陷。但举了手,老师却不予理会。一些学生不明白,自己的发言明明渐入佳境,说得正在兴头上时,老师却执意打断甚至采取惩罚的手段。爱发言的学生因此受到了打击,家长说老师伤害了学生的感情,社会说老师在扼杀学生的个性,而老师们则有苦难言。

从学生的角度看,被禁止自由发言会伤害孩子的感情,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孩子受此负面影响可能越严重,甚至会造成持久的影响。从家长的角度看,对孩子的伤害固然是令人气愤的,但不同的家长对这种情况又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些家长能够理解老师的用意,会教育孩子要配合老师的教学,自己的见解可以等到课后去表达。有些家长则认为孩子的个性最重要。从老师的角度看,孩子能够有自己的见解是好的,但是无休止的自由发言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计划,会导致老师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必须加以限制。与其说这是课堂纪律和学生个性之间的矛盾,不如更深入地说这是教育当中知识传授和素质培养之间的矛盾。从表象上看,学生无限制自由发言,老师阻止,家长社会认为老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是从更深的层次看,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既希望孩子在学校当中获得书本知识,又希望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海量的书本知识、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紧迫的考试升学压力似乎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素质培养格格不入。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就必须有计划,有强度地教学。老师并非不愿意让学生个性张扬。但现行体制下学校和老师的最直接任务似乎仍然是把孩子送进更好的高等学府而非象孔子,象苏格拉底那样培养圣贤。同时,人们往往容易走进一个误区——教育就是学校,就是老师的事。课堂就是教育孩子 的全部场所,于是也是让孩子发展个性的全部场所。其实不然,家庭、社会在教育当中也占有

相当重要的地位。孩子的个性同样需要在家庭和社会的氛围中得到发展。而在课堂上,他们应该学会尊重老师,配合老师,适当地选择发挥个性的场合和程度。学会尊重,学会顾全大局,学会审时度势,这也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也是他们需要培养起来的素质。这和我们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并不违背。

第二篇:从学生出发 课堂才能真的高效

从学生出发 课堂才能真的高效

——殷都区实验小学数学学习交流材料

上周,我很幸运的被领导通知外出学习。等得知到殷都区学习时我很兴奋,自己真的可以亲眼见证殷都区主体多元的教改特色了。

通过学习、听课,我更深入地认识到了“双向五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把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内在精神作用于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上的主体性和多元性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学案主导,学生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等原则,把学生预习与教师导学,学生合作与教师参与,学生展示与教师激励,学生探究与教师引领,学生达标与教师测评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点: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也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整个课堂都是由教师进行,从教师导入课堂到知识的讲解,再到学生的达标测试,学生由始至终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以前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大多流于形式,更多的是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流程是否完成、教学时间分配是否恰当,而“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关系和以学生为本的师生关系。在模式的构建上,我们把学生的“学”放在前,教师的“导”放在后,教师“教”的行为是由“学”来决定的,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充分体现教学过程是“以学定教、教者亦学、教学相长”的过程。

总之,“双向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质疑、补充,个个展示,人人交流,全员参与,个性张扬,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乐园。

下面我就一些细节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也只是我个人通过学习和殷都教师交流所得,希望对大家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首先是小组建设,因为我们刚接触这样的模式,做起来难免依葫芦画瓢。我特意询问了他们的做法。殷都区教师的做法是先确定组长,能力差不多,在选择同样水平的2号,不光是成绩,还有他们平时的表现。依次安排好3号4号,分号是为了确定学习的对象。(当然这对子也有临时组合的。)经过一段时间,我们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可以做调整,组长、组员都可以变动,那我们的老师可能会问小组文化建设怎么办呢?组名可以不变,口号简短,学生容易记忆,自然也不是问题。

还有这些小组文化不一定非得要在课上展示,因为组名、组号等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小组凝聚力,让学生明确知道我们是一个小组,有集体荣誉感。

在小组长和组内学习的培训方面,首先要告知小组长在纪律方面要监督,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途径之一,再次可以交给方法,发现哪个小组做的好的时候,可以在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其他小组先照着做,等熟练了效率就会提上来。在殷都实验小学,教师对于学生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课堂上自学、合作、展示、达标等每一个环节,教师或学习小组都要按评价标准,对每一个小组进行评价,小组每一位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一个小组,一人作业没有完成整组受罚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责任心增强了,高效课堂的“动车组”开动了。“捆绑评价”培养了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增强了每一位学生的责任意识,为了让高效课堂持续发展,老师每周都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学校每月、每学期都对学生的合作小组进行全校性的奖励表彰。这样,促进了学校高效课堂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为激发学生更大的动力,校长还曾组织学生到北京参观学习,“到北京参观学习”成了现在殷都实验小学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小组学习的最大动力。

再者就是我们最关心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的使用。

第一环节的学生预习教师导学,我们要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学生预习是否成功的关键。我们的数学课,预习大多放在课上。殷都区教师都有编写的导学案,头天下发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我们可利用黑板提前布置,或利用晚上自习的时间和学生一起预习。

第二环节学生合作教师参与。这是为了解决疑问,能在对子中解决的不在小组内解决。再者合作的目的是确定自己组展示的内容:是易错点、难点、重点或者新生出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重要的是丰富学生合作的内容,指导他们说清楚自己的思维过程(因为…所以我才这样说),和确定由谁来展示什么样的内容。

第三环节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和第四环节的学生探究、教师引领是没有那么清楚的界限的。殷都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展示时,侧身站立,手指黑板,落落大方,讲解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他们为了展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为了展示能得到同学的肯定,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能看到课堂上学生自学是那样的投入,小组的讨论是那样的热烈,有时甚至争得面耳赤红,预展时为了一句台词、一个环节,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在出谋划策。此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我的课堂,我作主”,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兴趣,有一股源于骨子里的动力。无疑,这是学生在真正地自主学习。

这里我还要说一下的是,我们在展示时老记分数,在我们这刚开始是为了激励学生,等一切都熟悉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其实并不一定每节课都做这项工作的。可由我们的学科小组长在一节课结束之后针对组员的表现给一个分数。教师在这两个环节还是适当的要引导,要讲解的,不过一个宗旨,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当学生挖的不够深时,老师的适当引导还是要的。

第五环节学生达标教师测评。就是学生静静的做题,已达到反馈自己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掌握学情,及时弥补。当然这测试要分层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这五环在使用的时候要灵活。低年级的同学可将学习目标分解,用“小五环”逐个解决,就是一节课目标少些,完成一个检测一个,一个一个来,我们常说的第一课时就和他们说的“小五环”类似。相对的,还有大五环,这需要两至三节课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可完成一两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在进行时我们都给学生以要求,如自学是要做到“静”“思”,交流时则有序、有效、轻声;展示时:有开始(我们组展示的是),有互动(谁来说说),有层次(提升、拓展的内容),有结束(我们组展示完毕请下一组展示),有质疑(我提问),有补充(倾听的同学都可以)。

殷都实验小学通过努力,走出了一条“学生主体多元发展”的路,建构了“主体多元双向五环”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我们的课改之路在哪里。通过学习我们一定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相信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我们学校的课改之路。

第三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又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东风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等分成5份,分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需求来播种,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1/3sh。书上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发现真伟大。”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指的是斜圆柱)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5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羞得通红,我当即说:“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内化过程,需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特别是他说的“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因此“ 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在评价学生的“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教师要满怀爱心,用多维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孩子,用爱的评价来唤醒学生的爱。通过对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第四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又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东风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等分成5份,分 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需求来播种,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这种实验 2 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1/3sh。书上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 3 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发现真伟大。”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指的是斜圆柱)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5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羞得通红,我当即说:“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内化过程,需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作为教 4 师,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特别是他说的“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因此“ 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在评价学生的“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教师要满怀爱心,用多维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孩子,用爱的评价来唤醒学生的爱。通过对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在数学课堂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尽量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

第五篇: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出现矛盾

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出现矛盾,怎么办?

贺文智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第一中学

邮编

015100

邮箱

hwzyx66@sina.com 联系电话 ***

摘要:“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学校的运作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在新课改下,学校的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这样,就会出现“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关键词:规范管理、个性发展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学校的运作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在新课改下,学校的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这样,就会出现“规范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我们学校实行“精细化”、“精致化”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德育处是学校管理的一面窗户,从穿着校服、佩戴校徽、规范头发、首饰佩戴、手机管理、出入大门、进出宿舍、起床入睡、进餐排队、两操队列、升旗站位、卫生打扫、周末离校、上下楼梯、教室布置、班会召开、班级誓词、班主任签到、每周例会、晚前跟班、纪律秩序、考试制度、违纪处分、班级日志、班会记录、板报墙报等全方位实施规范化管理和监控。除此以外,学校还在全校的所有角落、平台安装了138个“探头监控”,无论你是何方神仙,只要做点“见不得人”的事,真是插翅难逃。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校车安全等问题的频频出现,学校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特别关注的焦点话题。学校立即出台了一系列更为严格、细致、具体的规定,包括老师上课的第一件是就是查人,如果发现班里缺人,必须立刻给班主任打电话,班主任必须立刻给家长打电话等。尽管大家觉得很麻烦,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工作还是认认真真。

然而,新课改下的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和体现。像我们学校这样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学校不在少数,这样的管理虽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在某种程度上却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改理念大相径庭。从上面的各项管理措施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规范和规定几乎都是要求学生这样做,不准那样做。换句话说都是要求学生按照学校或学校领导的要求去做,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一种“限制”,很难看到,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便利和服务,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东西。在这样的坏境中,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与学生个性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2012年9月19日的第三个晚自习,铃声响过,我刚刚上完前两个晚自习后,和往常一样到班里再看看。发现有三名签署协议的跑校生不在教室,值周班长汇报说,三个人都没有请假。我等了一会,这三个同学还没有回来。按我对这三个同学平时的观察,估计是有问题不回来了。我回到办公室给这三个同学的家长发了一条短信,可过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回信。我随后逐个打电话得知,有两位同学比平时回去的还晚一些,另外一位同学按时回到家中。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早早来到学校,上早自习前,我就走进了教室,这三位同学和没事似的,我什么都没有说。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三位同学不约而同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我正准备了一大堆的道理要和他们(她们)谈呢,可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她们)却给我了一大堆理由,让我一时“不知所措”。正如我所意料的一样,是感情出了问题,对于“早恋”,学校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家长也经常打电话问起这个话题,我带班这么多年,也遇到过不少;关于跑校生上三晚,学校和班级都有规范管理要求。可今天的孩子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用学生的话来说“我们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你们不理解我们”。是啊!我们用非常传统的理念和思想,用更为现实的做法,看似规范的制度企图约束学生,谈何容易啊!

我没有吭声,只是耐心的倾听他们(她们)的“心声”和“苦衷”。他们(她们)把从文理分班大家聚到一起,起初几个投缘的同学周六常常聚到一起玩耍,到后来产生分歧大家玩不到一起,再到后来彼此找茬,其中女同学赵中宏比较仗义,偏向男同学魏震海,于是赵与魏走得比较近;女同学而刘佳孟、蔺露此时对男同学魏更加敌意,三番五次地找茬。前几天还在课余时间发生了口角呢,昨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刘、蔺又找茬魏,赵为魏“见义勇为”,晚上没有心思上课,心情不好,几个人准备出去私了,才没有请假。男同学魏还补充说,“贺老师,请你相信我们,我们之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他们(她们)的话语像提起闸门的江水一样,“一泻千里”。

待他们(她们)把所有的“委屈”和“心声”吐露之后,一个个像躺在妈妈怀里的孩子似的舒服极了。再问,什么也不说了。我先前准备“教训”他们(她们)的情趣一下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于是,我问他们(她们):“现在你们来我这里,不仅仅是向我诉苦的吧”?“不是的”。“那你们来干什么呀”?因为我和同学平时关系处的很好,大家都很信任对方,他们(她们)也很尊重我,我平时管理班级比较有特色,原则面前人人平等,一般情况下都是同学找我帮忙解决问题和困惑,我在管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为孩子们服务。于是,他们(她们)争先恐后的表达着个人的意思,不时地向我表示歉意。我并没有过多的指责他们(她们),而是与他们(她们)真心实意地进行交流。在我们彼此的交流中,他们(她们)心中的无奈、自以为我们大人不理解他们(她们)、自认为他们(她们)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的那点小秘密在我面前,一一吐露无疑;而且现在来向我求助解决的秘籍了。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她们)应该如何去做,而是把问题又交给了他们(她们)。我问:“你们有什么想法?我想听听”。他们(她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一会儿,便“毫无顾忌”地谈了起来,谈论中,有时还你一言我一语,偶尔会发生一点点小争议。我没有进行任何的阻拦和评判,只是耐心的听着--------。

他们(她们)大概说了好久,突然发现了什么问题似的。魏同学问我:“贺老师,你能给我们谈谈你们上高中时的情况吗?有木有发生过像我们这样让老师、家长操心和头疼的事呢”?我说“你们还知道这事让老师头疼呀?你怎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呢?父母没有和你们谈起过他们(她们)那个年代的事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同学们的一问,也勾起了我对难忘的高中时代的回忆。三十多年了,我上高一那年,正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之后的1980年--------,我带着深情,带着眷恋,带着青年人的朝气和梦想,一股脑地把同学们渴望的事情细细地回味了一遍。同学们听着,沉思着,不知不觉中,我听到了大家给我的掌声,才知道,自己沉浸的太深了。刘同学轻轻地摸了摸我的眼角,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贺老师,真的太对不起您了,平日里,大家对您的人品、学识都崇拜的五体投地,今天您的一席话,惊醒了梦中人,我们从现在开始,在高考最后的230多天的时间里,一定奋发努力,顽强拼搏,严于律己,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和实际行动向您和我们的父母献礼!请您相信我们吧!”;刘同学的话音刚落,其他几位同学也不约而同,争先恐后地向我表达他们(她们)的心声。在大家的倾诉声中,我们师生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我用厚重的双手抹去同学们眼角的泪水。原本是一场训斥活动,结果变成了一次声情并茂的交流会。由此看来,“规范管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可以实现有机的统一的。

如何处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复制链接]

秦风万里 秦风万里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2011-9-3在线时间31 小时威望257 金币207 注册时间2004-4-16阅读权限40帖子1566精华8积分2145UID826467 IP卡

狗仔卡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21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5 积分威望257 注册时间2004-4-16积分2145精华8帖子1566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1楼

发表于 2006-10-26 12:56: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案例]发型不合格,200名学生必须接受统一“整修”,无奈校方强制施行“剃头令”

近日,苏州吴江青云中学颁布了一项“剃头令”,校内所有“不合格发型”的学生必须按照标准统一发型。该令发布后,学校特意邀请了校外的理发师来校操刀,200多名男生因此而修理了发型。在他们的修剪发型上,学校也做了统一要求。

此消息一出,议论四起,正反两方人士均持续了一段激烈的争辩过程。一方表态,统一剃头、统一发型,才能更好地便于学校统一管理。反方认为,强制性规定剥夺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由此,一场关于学校能否为学生选择发型的争论在苏州展开。

学生:管这么细,没必要吧!

青云中学位于吴江市青云镇,学校分初中部和高中部两块,学生多半是择校生。据了解,目前该校在校生总数为3800多人,其中2000多名学生寄宿在校内。在青云中学校内,记者扫视了一下正在教学楼里上课的男生,没有发现一个是留着长发的,而且大部分男生的发型如出一辙:发长绝对不超过1厘米,十分贴近于板寸类发式。正在念初二的陈同学告诉记者,学校是在10月中旬利用周日时间,特地从外面请了两位师傅给他们剃的头,这次共有200多号“不合格”学生被叫去“修理”了,剃得很短,全部是同一个发型。而“不合格”的定义就是:男生额前头发遮住了眼睛;两鬓和发颈的头发过长;头不是用刀剃,而是用剪刀修剪得参差不齐的“毛毛头”。女生若烫、染了头发也属于不合格范围。他半开玩笑地说,初中部被剃的较少,他们班人数也不多,才一两个,大部分都是高中部的男生。正因为自己的发型符合学校“要求”,才幸运地“逃过一劫”。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陈同学认为,学校主要管学习的事情就可以了,连理发这等日常生活小事都要管这么细,没有必要。即使要管,最起码学校也得征得学生的同意吧,哪有强制执行的道理。

同样是念初二的杨同学,此次就亲历了这一过程。他说,周日当天,他正在教室里学习,突然班主任来了,把他叫了出去,二话没说,就直接把他领到了学校安排的一间理发室。当时理发室里挤满了学生,他这才得知,这些人全是被叫来剃头的。“头发长了是应该剃短,学校要剃,我也不反对,但是既然收了5元钱/人的动刀费,为什么马马虎虎地几分钟理一个就草草完事了?而且还把大家全理成一个样子,走出去多尴尬啊。”杨同学向记者大吐苦水。

还有几个同学也透露道,初中部有个女生因为拉了直发,这次也没能逃脱厄运,长长的头发一下就被铰短了,她可以说是全校惟一一个被强制剪发的女生。理完发之后,基本上学生个个都是牢骚满腹。由于剃得不理想,有的人当场就哭了。“剪发是我们自己的事,长了我们可以自己去校外剪,学校根本就没有权利给我们强行剪发。他们这么做,不给我们任何商量的余地,根本不曾替学生考虑过,等于是剥夺了我们的自由选择权。”其中一位同学谈起“剃头令”显得比较激动。

学校:强制剪发不得已啊!

对于学校外请师傅进校强制为学生理发这件事,青云中学的陈校长表示,学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说,学校完全是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一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这项规定来操作的。规范里明确提到“男生不留长发”这一条,所以对于留了长发的男生,学校领导和老师已经三番五次地督促他们去剪发了。学生的仪表要端庄得体,穿着打扮更要符合学生的身份,这是学校一直要求和强调的内容。

陈校长坦言,8月底,学校就下发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鼓动全校学生自觉遵守里面的规章制度。“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不染发”一直是学校最为关注的内容,然而部分学生偏偏就是屡教不改,头发长了也不剪,甚至还去剪颇为时尚的“毛毛头”。8月底,学校就给他们上了紧箍咒,然而一个月后还不见他们有悔改之意,于是学校只好动员班主任一个一个去劝说,让他们在“十一”长假里面在家解决。

“没想到,‘十一’过后这些孩子仍是毫发未损。学校实在是没有办法,不合规范的学生达到200多个,人数太多,不可能让老师一个一个领到理发店去剪发吧,所以只好去正规的理发店请了两位师傅亲自来学校理发。中学生就要有中学生的样子,在发型上,我们惟一的要求就是短,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形象,更符合学生的身份。”陈校长说,“这部分不肯理发的学生多多少少属于‘问题’学生那类,学习成绩不大好,还经常违反学校的规定。其实,学生统一短发与统一着校服一样,是学校的统一管理,并非刻意限制学生自由。”

家长:能够理解,但要有度!

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学生家长,大部分家长表示可以接受学校的这种统一管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学校的举动,比起学生,家长们的态度似乎更为理性。一位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这次就被学校剃了头,剃完以后,孩子心理极不平衡,一直向家里抱怨,说一些诸如学校如何如何不近人情,理发师剃得如何如何难看之类的话,但作为学生家长的他,对学校的做法还是持赞同观点的。

“孩子平时都寄宿在校内,父母跟孩子之间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学生模仿成人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学习和接受能力也越来越强,只有在学校严加管教之下,孩子受外界影响而学坏的情况才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了。”这位家长表示。

刘女士在校外经营着一家杂货店,她的女儿现就读于青云中学高中部。当记者提起是否听说学校强制剃头一事,刘女士立马就接上了记者的话茬:“听说过的,那天女儿一回家和我说起过这事。”虽然自己女儿的仪容仪表符合标准,不必走强制剃头这一遭,但刘女士对此却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她说,学校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们基本上都能够理解的,只要学校的做法不过火,不让学生头发剪得没法见人或是剪得像傻瓜之类的情况出现,家长们不仅会理性看待这件事,甚至还会和校方站在同一战线上“作战”。

专家:个性发展,更需引导!

学校的做法具不具有可行性,是不是非得如此强制执行不可?对此,苏州某中学的一位心理学教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吴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基础不一样,兴趣也不相同,个性有差异,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盲目搞“统一”,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难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她分析说,从学生角度来讲,中学生已经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例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选择自己喜爱的衣服、发型等,追求个性发展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普遍现象。但从学校角度来说,留长发、剪怪异发型,的确是与学生身份不相符的,统一理发也是出于统一管理的需要,不存在任何过错,但值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还是需要进一步深思的。

“学生可以有个性,但不能建立在违反纪律的基础上,个性也应在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体现;学校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在行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职责监督时,其实可以以个性化教育为主导,来解决学生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必采取这种强硬措施。”吴老师说。

她建议说,学校出于好意,一切为了学生好,固然没错,但只有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是教育和管理的最高境界。比方说,对于讲求个性的学生,学校应该有义务帮他意识到,展示自己个性的途径和方法不单是靠外在去表现,让学生在逐步的受教育过程中,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效果才更佳。校方的实际操作方法其实可以多样化,强制剪头多多少少跟孩子的发展需求以及当前的社会环境是不太匹配的。

(江南时报 记者 应慧)

读完这则报道,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思考:学校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生个性发展矛盾吗?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下载从课堂发言限制出发浅谈学生个性的发挥与教师教学的矛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课堂发言限制出发浅谈学生个性的发挥与教师教学的矛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教学三角出发,看双师课堂的优良性

    从教学三角出发,看双师课堂的优良性 『教学三角』(Künzli, 1998; Laursen, 2002; Bering Keiding, 2003)展示了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因素:教学的内容、主题、学习目标;学习者或学生;......

    从爱与责任出发 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从爱与责任出发 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对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的探讨与思考 内容摘要: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教育?从爱与责任出发,为孩子的成长服务的教育,才是对孩子生命个体负责的教......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到处有数学。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实际生活分不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

    从历史课堂解读学生的个性密码(精选5篇)

    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中学历史 从历史课堂解读学生的个性密码 程兰英电话:*** 重庆市江津区第五中学 摘要:每个高中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

    浅谈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

    浅谈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 1.1 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谈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与实施

    课例品析(一) 构建自主学习核心课堂——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谈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与实施 一、提出背景 “构建自主学习核心课堂”这一主题是在 2011 年底新版《课标》下发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写写帮整理)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内容提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内化过程,需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新课标理念......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 徐玉珍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北京100037) 前不久,笔者有机会参与了几次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及校长座谈会,了解到师范院校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