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时间:2019-05-14 21:2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第一篇: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1.确立地区平衡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

(1)从不平衡展中求得相对平衡。在地区发展问题上既要防止不顾条件的“ 超越论”和“ 速决论” , 又要反对无所作为的“ 任其自然论”和“ 悲观论” , 应创造条件努力扭转地区差距扩大趋势。(2)发挥地方积极性和扩大地区权力, 加速地区经济发展。(3)正确处理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欠发达地区、资源密集地区与加工业集中地区、汉族集中区域和少数民族集中区域的关系, 使产业倾斜与地区倾斜相结合。2调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

(1)大力开发内地资源,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内地自然资源丰富, 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一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 通过资源开发带动地区产业发展, 依靠本地优势资源的有效开发, 建立起有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的产业, 要继续抓好农业, 保持农业基础优势;二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重视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金融业的发展;三要理顺资源产品价格, 合理分配资源产品收益。(2)深化改革, 搞活国有大中企业。中西部国有企业比重高, 这既是包袱, 又是财富, 要加大改革力度, 调整结构, 搞活机制,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管理水平。一旦中西部国有企业与当地资源、人力相结合, 以及与外资进行嫁接, 就会发挥巨大潜力, 创造出早大财富。(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开辟经济第二战场。从沿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经验来看,主要是靠非农产业发展, 不但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 而且是农民致富、增加地方财源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 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 农业有了很大发展, 继新疆粮食自给有余, 宁夏、内蒙、陕西等省区, 粮食也基本实现自给或略有剩余, 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在中西部经济要进一步发展, 赶上沿海地区, 就要加快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的转换, 加紧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 鼓励东部乡镇企业“ 西进”。3.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首先重点改善基础设施, 包括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条件等。其次, 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目前内地人才缺乏且外流严重, 发展职业教育特别重要, 只有靠职业教育, 把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留住人才。第三, 增强商品和市场观念, 提高管理水平, 改善软环境。要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壁垒, 加速与国内外市场接轨。

4.加强地区合作, 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1)发挥多种类型地区合作。一是大力开展资源富集、原材料产区与加工工业集中地区的横向联合, 组成实体型的利益共同体。二是积极开展同质区域间的联合和合作。三是发展流域性联合, 大力发展以资金、技术参股为生要形式的跨地区的联合集团。(2)适当提高原材料价格, 理顺价格体系。(3)成立中西部地区性的金融组织或地区开发建设公司。

5.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干预

(1)加强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2)实行产业倾斜与地区倾斜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政策。(3)利用财政再分配手段调节分配结构和地区结构。一是实行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积极扶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基地的更新改造。二是实行公共投资重点分配制度, 设立基础设施和教育等专项基金, 促进欠发达地区交通、通讯和教育事业发展, 并实行专款专用, 杜绝利用财政补贴费用搞楼堂场所和购置豪华小汽车等不正之风。三是继续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和外贸等, 实行扶持政策和灵活措施, 增加对中西部地区, 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

第二篇: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组织效率解说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组织效率解说

作者:张日颖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具有明显的资源和成本优势的西部地区,地区产业资本收益卓却存在明显的东西递减现象的原因,提出只有提高产业组织效率,使潜在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实际的产业利润,才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自主持续增长。

[关键词]产业组织;经济增长;组织效率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对策 兴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董茂成

兴文县是宜宾市散杂居少数民族重点县之一,以世居的苗族为主,有苗、羌、回、彝、藏、满等17个少数民族共4.8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96%,其中苗族4.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93%,苗族人数和占全县人口比例均为全省第一,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全县目前有5个苗族乡(全市13个民族乡),另外还有6个少数民族人口达千人以上的乡镇。

一、民族地区发展状况

(一)民族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民族地区发展思路明晰,“金色烤烟、白色生猪、蘑菇、绿色蚕桑、黑色乌骨鸡”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的效果明显,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逐步提高。至2007年,5个民族乡的地方生产总值达57183万元、财政收入4016万元、人均占有粮食46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096元,比2006年增加了565元。“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农网改造”、“公路通乡通村”、“农村能源”、“少数民族住房改造”等工程的实施,使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交通、电力、通讯、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5个苗族乡和6个少数民族人口千人以上乡镇100%的村通路、100%的村通电、100%的村通广播电视、80%的村通程控(含无线接入)电话、90%的村通移动电话,全县共有507户少数民族危草房户改造了住房,2008年95户正在改造中。

(二)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国家投入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近年来,中央、省、市财政加大投入,加上县级财政配套,每年向我县民族地区投入的民族专项扶持资金达200余万元。2003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我县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2005年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少数民族住房改造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彻底解决全县1940户少数民族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200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县级民族地区专项资金增加到25万元;2008年,成立了县委民族工作委员会,并建立了民工委委员单位对口联系和帮扶民族乡制度。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通过全面实施“普六”、“普九”工程,5个苗族乡全部通过“普九”达标验收。全县现有少数民族在校生 4131人,其中大专以上65人,高中131人,初中933人,小学2966人,高职36人。全面启动以僰、苗文化为主要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报工作,以苗族“花山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健康发展,“世界地质公园”的文化内涵不断得到彰显。全省首家县级电视台开播苗语新闻节目,成立沙坝苗族教育艺术特色学校等,促进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通过对5个苗族乡的卫生院的重建和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少数民族缺医少药、看病难、治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按照“坚持标准,注重培养,适当照顾”的原则,大胆选拔任用少数民族优秀中青年干部。在公务员、教师以及其他单位用人招录工作中,采取适当加分或者划出专门指标的形式向少数民族同胞倾斜。截至2007年,全县少数民族干部达到301人,其中行政干部77人,事业人员39人,教师185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2人,本科学历26人,大专学历123人,中专(中师、高中)学历143人。县级机关少数民族干部全部达到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乡镇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民族地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全县近4.81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连片居住在海拔700—1700米的偏远高寒山区,地势偏僻,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受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制约,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文化相对滞后,人口素质偏低,这给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扶贫任务仍很艰巨。2007年,5个苗族乡人均生产总值4831元,比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少7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096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388元。同时,5个苗族乡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户有3350户,占民族乡总户数的11%,其中,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有1914户,占民族乡总户数的6.3%。民族乡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少;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差,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根据最新统计,全县尚有1282户少数民族危草房户急需改造。

(二)基础设施落后,配套程度低,始终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瓶颈”。一是交通设施方面,目前5个苗族乡只有3个乡的通乡公路刚实施硬化。74个行政村虽有73个村通公路,村道公路全长597公里,但公路畅通的只有34个村共216公里,有381公里村道公路晴通雨不通或通路不通车。二是安全饮水方面,目前5个民族乡有34个村人畜饮水困难,涉及人口4.2万人,牲畜6.8万头。三是电力设施方面,5个民族乡有19个村2.4万人未进行农网改造,电力设施陈旧老化,存在用电安全隐患。

(三)民族乡财政拮据,基层政权运转有困难。5个苗族乡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4016万元,除仙峰苗族乡(仙峰苗族乡的财政收入达1509万元,占5个苗族乡财政收入的37.6%)外,其余4个苗族乡财政收入不高。2007年5个民族乡共负债42万元,加上逐年不断累积的负债共计达870万元。由于民族乡地处偏远,工作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致使部分干部不愿到民族乡工作和不安心民族乡工作。

(四)民族地区教育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一是5个苗族乡的中小学目前仍有1.43万平方米的D类、C类危房急需进行改造;二是5个苗族乡的14所中心校和完全小学中绝大部分无实验室、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足够的教师宿舍等综合配套教学设施;三是5个苗族乡3所单设中学的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实验室、学生食堂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四是代课教师数量大、比例高,5个苗族乡有教师711名,其中代课教师116名,占教师总数的16.3%。五是目前5个民族乡医院医疗设备严重缺乏,尚差医务技术人员25人,均未配置救护车,缺医少药,群众就近看病难。

(五)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我县应有少数民族干部480人,但实际只有301人,差179人。从结构上看,党政干部主要集中在民族乡和县级政协、统战、民宗等部门;县级综合职能部门的少数民族干部极少;事业单位干部主要在教育和卫生部门。

四、对策措施 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情况,就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和切实解决当前民族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民工委委员单位对口联系和帮扶民族聚居村制度。以制度机制入手,为民族聚居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理思路、想办法、出主意、找项目、争政策。同时,要从项目、资金、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强协调,为民族聚居村的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的形成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切实帮助民族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民族乡基础设施项目,有关部门应优先立项,优先实施。重点乡镇和重点项目还应提前立项、提前实施,切实加快建设速度,并着力提高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和配套程度。一是公路方面,增加通达工程等专项投入,分4年完成381公里村道的标准化整治,并建立维护基金,使所有村道保持畅通。二是安全饮水,利用红层找水等项目,用两年时间解决34个饮水困难村4.1万人和6.8万牲畜的饮水问题。三是危草房改造,各级财政要加大配套,将补助标准提高每户1万元至1.5万元,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四是加快推进农网改造,利用灾后重建等机会,用两年完成19个村的农网改造,彻底解决农村用电安全隐患。

(三)产业带动,帮助民族地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计划、有重点对民族贫困乡(镇)、少数民族聚居的重点贫困村社加大扶持力度。本着选穷村、扶穷人的原则,扶贫办会同财政,指导乡镇优先将未列入省规划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列入比选竞争范围,择优进行扶持。

(四)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一是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民族村小;二是建好民族村小,改善民族乡教师住宿条件;三是依据服务年限和地区条件分类,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补贴待遇;四是划出专项指标,适当降低标准招收民族村小教师,确定最低服务年限;五是加快建设好民族乡中心校寄宿制;六是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贫困少数民族学生困难补助。

(五)切实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力度。按照培养选拔的目标任务,坚持每年划出专项指标从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中招录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推选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时,应确定名额在少数民族中推选,并合理调整干部结构,逐步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合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每次公开招录中划出一定人数专项指标,用于招录少数民族公务员。

(六)继续做好民族地区待遇县争取工作。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自2004年开始争取民族地区待遇县以来,得到了省、市的高度重视。省民委已4次向省人民政府转报了我县申请民族地区待遇县的请示。要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尽快获得民族地区待遇县政策的批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学习成绩差异解密以及对策

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朋友们,这是一种非常符合中国教育的学习方法。虽然我不太推崇,但还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种教育,应付中国式的考试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同时也扼杀了孩子们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得与失之间,请自己衡量把握。最后祝天下的父母都有一个好儿女!

素质教育21年,升学率100%,重点大学90%以上,一半考入清华、北大。高考中基础题不失分,高考复习知识点命中率100%,题型覆盖率100%,直接命中高考题70%,贴题率90%。高考中分值差异低于100分。研究北京四中的模式发现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高考状元不上辅导班、不请家教,北京四中3:25放学,强迫学生养成自学能力.“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

做个游戏,家长用筷子喂孩子吃一顿饭,直到他厌烦为止,他要吃咸的就给他吃淡的,要吃甜的就给他苦的。自学,就是要养成自己吃饭的能力。

2.学习是有规律的思维劳动,不是体力劳动。

与时间不成比例

例如王涣生,第一个网络中学生,六年的中学课程有三年在病床上渡过,就这样一个病魔缠身的中学生,06年高考528分,考入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可见自学能力的高低很关键。

问题:1)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2)被动学习是造成学生学习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从初中开始要求每天自学占40%以上。

3)学习盲目是中游学生最困惑的问题。尖子生与中等生根本差别是什么呢?基础不差,主要是学习方法。尖子生就说:“小考之前小玩,大考之前大玩”。中等生考试前搞了考前突击也没考第一,原因是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并没有多大差别。

3.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学习成绩的构成要素

学习成绩下滑后,家长给孩子找个辅导班,短期内学习成绩得到改善,实际上只是改善了孩子的基础知识,而学习方法在辅导班是学不到的。辅导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致命的摧毁。特别是初一年级,是方法教育的关键一年。孩子学习如盖一栋楼,这栋楼第一层没盖好的话就会越盖越歪。在初一先忍住不上辅导班,实在不行再改正还来得及。

比如,孩子得了感冒,到了医院不管不顾就给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花很多钱,打最好的药,很快感冒好了,可结果发现孩子的抵抗力没有了。家长通过补习班补知识来补知识,可是丢了孩子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方法去改善基础知识

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系数,得到认知策略:小学三年级和高二的认知相关系数0.82,初一与高二成绩相关系数达0.90。也就是说:学生高二成绩在8年前有82%是可以预测的。看的就是学习习惯。一个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的习惯教育时是否养成学习习惯,在初一方法教育时是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直接决定高二的学习成绩。还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25%变化有取决于非智力性因素:意志力是否坚强,是否喜欢学习,是否喜欢老师教的课等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动机与兴趣

如果孩子表现为,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差、懒惰、摊玩、应付作业,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就是动机和兴趣的原因。动机和兴趣的原因辅导班是纠正不了的,只有家长能解决。如果是这类原因就不要上辅导班。

高中学习下滑原因:学习方法和基础的原因

表现为:学习刻苦,题海战,学习力不从心,学习无计划 有好多高中生,由于初中基础没学好,高中想学学不动 性格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小学时外倾向的孩子成绩好,初中生性格影响比较模糊。一般内倾向的男生和外倾向的女生会成为尖子生。初一年级,高一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对中高考成绩起决定性作用,初一年级是方法教育的第一步,很关键,一定要走好。而性格因素不是直接的。

智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正常孩子智商是100~115,智商超过130的孩子属于智力超常的孩子,智商达到160的是天才,那是爱因斯坦,智商低于90的孩子是弱智的孩子,中国智商研究报告显示:智商低于90高于130占所有学生的2%,在一个40人的班级里按照2%的比例很难找出一个智商低于90高于130的学生。也就是说全班孩子的智商相同。我们能不能为自己和尖子生有着相同的智商而给自己先鼓一下掌好不好啊!(掌声)

你和尖子生有一样的智商,为什么学习成绩不一样呢?我们来看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可以预测的。小学阶段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达到0.6~0.7,小学的尖子生是靠智商优先的;到中学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达到0.5,而到大学,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只有0.4~0.5。所以我们发现一些天赋不太好的孩子为什么能成功呢?中国古话讲:勤能补拙。他们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

现在可以想象小学一年级,开学了,我们有七个东西是相同的。拥有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智商、相同的作业、相同的课堂、相同的试卷、相同的学校,经过3个月后,同班同学一个学生比另一个学生多考3分原因是什么?短短的3个月一个学生比另一个学生少考3分,这就是桶底的裂缝出来了。小学一年级就有3分的差异了,到了高三,就会差300分。下面通过一个故事来论证一下:

在安徽的农村有一个叫赵培生的孩子,他小学三年就因贫困失学了,由每个月只挣100块钱的,当民办教师的爷爷抚养。失学后在爷爷的培养下,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自学完高三的课程,199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赵培生成功后,国内许多专家研究赵陪生的现象发现一个问题:赵陪生的英语问题。城市里的孩子3岁上双语幼儿园,上英语辅导班,有钱的请英语家教,买“好记星”、买复读机、买个一百分„„我们的孩子学习英语的条件太好了。而赵培生这个孩子,他没有经过一天英语启蒙教育,高考前可怜到没上过一节英语课,但是高考时英语成绩令人不可思议地得了126分。所以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的孩子教学的硬件很强大的时候,他们的软件是不是出问题了?

用四个公式解释一下学生学习差异的形成规律:

1.不同的家庭教育产生不同的学习习惯:1997大连中学生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起诉理由是:父母不能辅导他学习,要求通过法律的手段,更换一对父母。

2.不同的学习习惯产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你打算给孩子用补课的方法、题海战的方法、苦学的方法解决学习成绩问题。

3.不同的学习方法产生不同的基础知识: 4.不同的基础知识决定学习成绩

越小的孩子解决方案越好,如果是高三学生恐怕只有最后一付药可吃了,就是6个月时间改善基础知识来提高成绩。给高三学生将学习习惯来不及了,讲学习方法来不及了,给家长讲改进方法也来不及了。

造成学习差异的三种现象:

1.从笨鸟先飞说起:有一次,孩子考试回来,考试成绩下滑了,90%的家长指责孩子:指责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刻苦、指责孩子不好好学。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都是孩子的原因造成的,但从教育的观点来看,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属于学习习惯不好,而学习习惯不好与家长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家长的指责下我们亲手把孩子推进两个深渊:一个是苦学的深渊、一个是题海的深渊,你的孩子将永远无法自拔、永世不得超生。建议家长陪孩子做第二个游戏,时间是明年5月份地点高三教室,在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把初中学生领到高三教室,看看高三的学生在做什么,99%的高三学生在做题,所以他们99%的高三学生考不上清华、北大。他们都是深受笨鸟先飞思想毒害的孩子。希望你们不要成为下一个。

2.人的心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葡劳夫教授给他的学生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老师让10个同学们手拉手从屋子的一头走到另一头。10个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走了过去。然、走过去之后,老师打开灯,学生们惊奇的发现,原来他们走过的是一条独木桥,桥下挖了很深的一个坑,坑里面放满了毒蛇,然后老师让10个学生们再走回来,结果只有三个学生走回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可以考北大、清华的,都具备走过去的能力;为什么若干年后只有三个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了,绝大多数孩子都没考上呢?不是孩子能力出问题了,而是心态有问题了。

3.学习习惯划分的三个层次: 一.小学到初二以前是不自觉阶段

二.从初二到高二半自觉阶段

三.高二以后为自觉阶段

做第三个游戏:测试同学们的学习习惯,放暑假了,家长上班了,临走时对孩子说:“在家好好学习呀。”家长离开家门以后5分钟以内把作业扔到一边去打游戏机了,这种孩子属不自觉学习习惯。还有的孩子苦苦坚持40分钟后,实在忍无可忍也去打游戏机了,这种孩子属半自觉学习习惯。有的家长在回家后看见自己的孩子在打游戏机后开始骂孩子。其实有个专家讲过这样一句话叫做“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做错事的孩子,只有做错事的家长”。为什么要讲着句话呢?家长下班回来你要看见你的孩子在玩游戏机,你千万不要生气,你应该感到高兴,恭喜你,你培养了一个诚实的孩子。你要是看见他在家里学习的话,那他一定是装出来的。

4.教家长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处罚

处罚是什么意思呢,处罚就是打骂的意思,这招很管用。为什么这招管用呢?对一个初中的学生说道理,他们比家长说得还深刻,给他们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都是脑袋管不住手脚的人,只有打骂是最管用的,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古人讲,玉不琢,不成器。但家长在处罚时一定要注意五项基本原则,否则就是烂杀无辜了: 1.处罚是最高级别惩罚,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已经成了滚刀肉了。”为什么呢?他的孩子犯了一个很小的错误却一直承受最高级别的刑罚,2.处罚的最高境界是爱自己的孩子,要爱自己的孩子,当家长准备动手的时候,要是发现自己孩子已经哭了就不要再打骂了。点到为止,起到威慑力就可以了。

3.处罚前要让孩子明白处罚的规矩,当周末家长看见孩子看电视时说:“你,写作业去。” 有很多孩子离开电视机时有两个问题搞不清楚:第一个是为什么家长可以看而他不可以看;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可以看电视。因为你的家里没有规矩。

4.就事论事的原则,犯了错误以后要就事论事,不要数罪并罚的原则。

5.立即处罚的原则,有的母亲当孩子犯错误后心软了,总是说:等你爸回来收拾你。二.陪读

紧密式陪读,适于不自觉的、注意力长度低于10分钟的初一以下的孩子。方法是孩子做作业,家长坐在孩子同桌,以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松散式陪读,注意力相对集中的孩子。方法是,每天晚上孩子写作业时要求他把门打开,家长把电视机关掉,保持家里安静。这扇门必须打开,有的家长说孩子房间的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都打不开。有的孩子关着门,在自己的房间里一学就是两个小时,你相信吗?可能吗?他们把门关上以后肯定发生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事”。一个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就是在关上门以后形成的。

三.表扬

表扬对孩子是一种激励,但要注意不能滥用表扬。

举个例子,一个初一的孩子家长听完赏识教育以后说:听了赏识教育,我把我的孩子整整表扬了一年,也没有把学习表扬上去。所以,表扬只对弱智和小学生适用对于一个智商正常的初中生,家长滥用表扬的话,他们是很容易看出家长的阴谋诡计的。

四.监督

学习计划做好以后,家长要陪伴孩子做好监督工作,以前讲过坚持21天,就可以使量变到质变,孩子学习不好,习惯没有形成,第一个放弃的人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家长能坚持21天学生也能坚持21天。单一的教育方法都会导致学习习惯的失败,知子者,莫若父也。只有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要将这四招融汇起来使用,不能只批评不表扬,也不能只表扬不监督。

5.初中三年怎么学呢?

一句顺口溜“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用教育的方法分析一下,初一是预赛,完成两个项目:适应和调整;初二称为关键期和分化期,是学生贫富差距最大的一年,初中课程的一半要在初二完成,也就是把初一和初三加起来等于初二,是最繁忙的一年,也是留级最好的一年;初三是选择期和提升期,“用九个月的时间把三年的学习内容复习完”很少有人能读懂这句话。现在到初三教室看一下,还有不少人在做题,如果做作业的时间大于复习的时间,如果想提高中考成绩,理论上讲是不可能的。

6.学习方法解决方案:有学生问,说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象《九阴真经》一样的,我们念一遍就可以成为天下第一呢?中国练武的讲过这样一句话,叫做“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武与功之间的关系相当于这里所讲的基础于方法的关系。方法是武,基础是功。解决学习方法需要解决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问题。解决学习内容问题

学什么?

这里没法讲,按照“因材施教”的方法,60个学生要有60个不同的学习内容。

解决学习过程问题

怎样学的问题:

一个试验,证实知识点的分散复习和整体复习的分析。找两个班的学生,A班的学生老师每天加一节课复习当天的知识,这种方法叫分散式。B班的学生每周末进行集中复习,这种方式叫整体复习。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是相同的,经过三个月后在期末考试时统计成绩,A班不及格率是0,B班6.4%;A班良好率是36.6%,B班是36.6%;优秀率A班31.6%,B班是9.6%。结果说明分散复习好于整体复习。也就是每天复习当天知识好于统一集中复习。北京四中就一直用分散式复习,老师上午讲课,下午就期末考试,不给学生留出一周时间做集中复习,逼着学生平时做分散复习,化整为零。

另一个个体实验,两个学生,在作业的正确率一样的情况下,一个学生做了7次分散复习,一个学生做了18次集中复习。第二,两个学生考试时犯了相同的错误,一个学生做了4次分散复习,另一个学生做了9次集中复习。由此可以证实搞考前突击确实很愚蠢

做一个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问题,每天下午回家第一件事先做什么?很多学生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书包做作业。这是很错误的,而且是极端错误。建议家长做以下游戏:用相同的作料做的两道菜。怎么呢?第一道菜是先把油烧热在放菜,另一道菜是先把菜烧热再放油。两道菜能一样好吃吗?为什么不一样呢?就因为放作料是先后顺序不同。所以一定要记住: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复习,复习永远排在作业前面,不复习,不作业。

7.“3”就是三个学习过程的排列规律

1)学校学习过程:主要完成听读看记,在学校老师那里获取知识

(10元钱,只得7元钱,拣钱)

2)家庭学习过程

放学回家的学习过程,把学校学习的知识完成理解,发现没有学好的地方。

3)周末把一周学习过程完成回顾,整理,对知识查缺补漏。

现在我们来分析清华、北大是怎样把你淘汰的。早晨到学校上课,老师很高兴,发给学生每人10块钱。在重点学校的一些尖子生中调查,发现老师发的10块钱,尖子生只能得到7块钱。其余的3块钱,掉到地上了。可是他们很狡猾,在回家后把掉在地上的3块钱拣了起来,在他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的兜里还是10块钱。而广大的中

下游的孩子每天至少有40%的知识掉在地上没有拣。后果是,一天不要紧,一周不要紧,一个月还不要紧,三个月后,通知书发下来了,“×××学生,你这辈子都考不上清华、北大了”。因为基础知识每天丢掉40%,堆积到三个月后,考清华、北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8.“4”指的是四个学习环节“学、查、改、纳”

我们来组装学习这台机器,在吉林,一个农门家里培养出三个博士生。中国很多家庭都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然而很多老师的孩子考不上大学。原因呢?

有很多高中的孩子家长看不懂孩子的数理化了。“3461” 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控制体系,能够让小学文化的家长辅导高三学生,湖北省高考状元就是用的这套学习方法。

第一个过程:在学校学习主要是“学的环节”,记笔记就是一种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原自于学习习惯。学生主要运用四个字“听、读、看、记”。家长注意看住孩子的课堂笔记。家长每天上班,你怎么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怎么样呢?很简单,回家用一分钟时间把孩子的课堂笔记扫描一遍。就能知道他在学校学习情况。注意孩子在听老师讲课时很难45分钟保持高度集中。他们的课堂笔记是个大漏勺,每天回家后应该完成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四中网校的学院放学回家后,先打开自己的课堂笔记,然后打开电脑看北京四中网校的知识导学,有标准的课堂笔记,每天对照同步指导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把掉在地上的4块钱捡起来。每天都拣的话考北大、清华当然没问题了。

第二个学习过程:家庭学习主要体现在“查和改”

查: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很难有学生知道哪个地方学好,那个地方没学好。就要完成查的过程。怎么查呢?四招

课堂笔记

日复习

作业

考试

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通过北京四中网校的在线测试,5分钟就可以查处当天哪没学好,把掉在地上的4块钱在不过夜的情况下补上漏洞。

改:找到漏洞后,就要完成改了。作业的全对不能代表考试的全对。“作业的最高境界做错的题,发现什么地方没学好。”这是作业的最高境界。改的方法就是:错题本。“君子报仇7天不晚。”错题本是日本学生发明的,80年代传到中国。从北京四中传向全国。河南有两个高校将“错题本”当作教学项目在全校推广。每个班建立一个“错题银行”。把做错的题存在里面。什么时候取利息呢?在考试的时候,做错的题不再错,那就是“错题银行”的利息。

有一句教育的真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习题不是专家出的习题,而是自己做错的习题” 每天不要求多,其实做题的数量很多,买很多的习题册做题都是没有用的。只要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做会就可以了。

每周末要完成整理和归纳,北京四中网校的“名师答疑”和“四中同步”可以帮助同学们完成学习的整理和归纳。

课堂笔记的整理

很遗憾,中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不会做课堂笔记。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类型老师的录音机,很多学生只记不听,成为老师的录音机。第二类型老师课堂的板书,全班一样

第三类型课堂笔记记到了书上,也是最愚蠢的课堂笔记,还不如不记。“书要越学越薄的”打个比方,书是原材料,课堂笔记是半成品,课堂笔记要比书薄。前面提到“复习在作业前面”,我们用什么做复习呢?就是课堂笔记。试验表明:用书做复习工具,做完单科复习要20分钟;用课堂笔记做复习工具,每天只需8分钟,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堂笔记技术要求:

三点一线:“三点”是指听课要抓“重、难、疑”点

课上老师提出的难、重点,还有就是“疑点”,要求学生在下课后用一分钟时间标出疑点。“一线”是整理昨天的知识和今天的关系。

色笔区分:三种不同颜色笔区分三个点

预留空白:学生听课时以听为主,课堂笔记要记成大纲类型的笔记,给课后整理留空白,给初三留空白,中考秘笈“一轮复习抓笔记,二轮复习抓错题,三轮复习抓归纳”

课后整理

字迹工整

每日检查

建立错题本

如果家长把孩子的作业本当废品给买了,那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一个遗憾。如果把三年的错题归纳到“错题本”上,那将是家长送给孩子一生当中最昂贵的礼物。

格式: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作陪读时,要完成对错题本的整理。

1.年月日

2.原题

3.错解

按照这三个格式把孩子前一天的错题和当天30分钟作不出来的题,记录在错体本上。周末的时候做错题分析,做两件事情1.错误的原因和2.正确的解法。平时做作业禁止做一道题花30分钟,而周末花3小时也要自己解。因为作业主要完成孩子的应试能力,而错题本主要完成查、缺、补、漏。(作业检查孩子的应试能力,错题本完成查缺补露)

错题本 错题是个宝,天天不要少,每个周末搞,积累为大考。二轮复习抓错题

绝大多数初三学生二轮复习抓不起来。做完一轮复习后,他们都变成聋子和瞎子。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哪没学好,复习怎么复习呢?所以错题本相当于飞机的导航灯一样,指明前进的方向。错题本能够指引自己查缺、补漏

知识的归纳

单科知识体系图语文七层楼:

作文 理解和分析 阅读 句 词

字 音

文科积累性很强,每周末找个本子完成音、字、词、句的归纳。进行分类整理。看这张表,我们来分析,两个学生语文学不好,原因会一样吗?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3楼出问题了,有的孩子可能5楼出问题了,所以辅导班的补习往往阴差阳错,永远无法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自学可以哪有问题补哪。那么,美国的孩子学习英语的时候先背单词吗?学习母语的时候,我们从梯图上可以看到和学外语是不一样的,现有阅读,然后有单词,这是母语的学习方法。母语一般现有阅读,后学词汇,自上而下。学英语是现有词,语法,后有阅读。自下而上的。

归纳本

文科积累呈层状,分类整理看数量,理科整理呈树状,正确习题练思路。

文科学得好的孩子,数量感很强,积累越多,作文越好。

中考的第三个秘笈“三轮复习抓归纳”

9.“6”——是指高考状元具备的六个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

2.复习的习惯

3.作业的习惯

4.思维的习惯

5.听课的习惯

6.作息的习惯

讲作业的习惯,有的同学考试的成绩没有作业的成绩好,就说考试没考好。其实是作业的习惯出现问题。下面来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影视能力,看你是否有一下问题:

1)每天晚上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向同学询问 2)每天晚上不看表,没有时间控制

3)每天晚上习题失控,做一道题经常花30分钟以上 4)每天晚上遇到的难题,错题处理不干净,没有错体本 5)每天晚上作业前不复习,作业时把书打开就做作业 6)每天晚上作业时有喝水习惯 7)每天晚上作业时吃零食 8)每天晚上作业时打电话 9)每天晚上作业时上卫生间的习惯

孩子们的应试能力的培养出现这么多问题。有的孩子说做作业时听音乐是最有效率的,你千万别相信他。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并发症:考试时粗心丢分很多。粗心是永远也治不好的,但是用教育方法控制粗心。

10.“1”一个学习计划

考试最大的收获不是分数,分数不重要,一次期中考试考得好并不代表中考考得好。考不好的学生也不要气馁,因为这只是说明你这三个月没学好。考试的最大收获是收获一个学习计划,下面看一下学习计划的流程:

试卷改错——般老师会带着孩子完成卷面的改错。卷面统计——由家长完成,知识漏洞分析—— 学习方法漏洞分析—— 漏洞对策分析—— 落实

为什么要做卷面分析呢?家长看不懂学生的错题不要紧,老师已经把错题改完了,家长贴着错题做卷面统计。举个例子,早晨孩子没洗脸就到学校了,自己脸上有个脏东西他自己看不见,班级的同学看见了,就告诉他“你脸上有脏东西了。”他自己还不相信,怎么办呢?拿出一面小镜子一照,看见了。卷面统计就是小镜子。下面给大家两面小镜子:

学习方法的得失分统计分析 知识结构的得失分统计分析

不照不知道,一照吓一跳,结果是,从小学一年级考试开始,孩子丢分原因是相同的,一直在采用自杀式学习,一直在相同地方摔倒。所以,可以提前两年半就预测到孩子中考的考试丢分原因。能否把中考成绩提高,就看孩子丢分的漏洞能不能缩小,能不能把学习的计划落实下来。

11.总结

学习就像组装汽车,汽车的部件有

发动机——学习动机,农村的孩子太想考好大学了,他们的发动机非常

好。你是否也想考好大学呢? 方向盘——课堂笔记

刹车

——错题本 变速箱——归纳本

学习成绩不好,说明这几个部件有问题了,我们能不能把车修一下再上路哇!

再重申一下中考三大秘笈:“一轮复习抓笔记,二轮复习抓错题,三轮复习抓归纳” 家长留给孩子一生的财富是“错题本”。

12.有很多家长家里不富裕,也有的家长很有钱。但是,不管哪个家长,在他的口袋里有这样几个东西: 时间——初一,初二这两年,在孩子学习习惯校正的阶段,两个家长陪读时间每周不能低于6个小时,低于6小时将来你的孩子没有考上大学你不要怪孩子,“种豆者得豆,种瓜者得瓜。”初一和初二这两年太关键了。所以,第一是有时间。

耐心——

训练——有这样一种现象,马戏团的猴子会做人的动作。按照美国专家的研究,人的行为习惯校正需要21天,而猴子需要1000次、甚至10000次,但猴子还是成功了。猴子能训练,人不是比猴子强多了吗!我们没有把一样东西给孩子,那就是耐心。

通过孩子的期末考试试卷、作业本、课堂笔记,对孩子学习习惯测评,帮助孩子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解决四个问题:如何复习、预习、归纳以及如何做课堂笔记。

13.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第一种痛苦是妈妈生你的时候,但是伴随着这种痛苦,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

第二种痛苦就是一个人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良习惯,敢于向自己提出挑战。

14.故事:雄鹰再生

鹰是寿命很长的动物,一般能够活到70岁,但是在它40岁的时候,自身功能下降,它的爪子很长,而且开始弯曲了,不再锋利。同时,它的羽毛开始丰厚,飞行高度、速度开始下降。它的捕食能力下降,将面临饿死的危险。于是,它便进行了150天的训练,它带上足够的食物,找一个山洞躲起来。先用石头把自己的爪子上的指甲砸下来(同学们回家后把自己的手指甲掰下来好吗?是不是很疼呢?)。等待爪子恢复好,用锋利的爪子,把自己翅膀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来(同学们把自己的头发也一根一根的拔下来,疼吗?)。然后,鹰还要等待,等待它新的羽毛生长出来以后,它的羽毛是非常轻盈的,它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恢复了,它的爪子也锋利了,它还可以继续翱翔30年。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改正自己学习习惯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我们希望孩子在改变自己学习习惯最痛苦的时候,有家长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因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孩子学习的希望。

第五篇:我国三大经济带的形成,及缩小区域差异的措施

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及缩小区域差异的措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飞速发展,每年GDP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率。这种飞速的发展源于构成中国整体经济的各个地区、省市的共同增长和共同进步。但立足国情,国内地区间在地里位置、人口、资源禀赋及历史背景、技术条件、初始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央政府政策对各地区的经济政策的也很大不同,必然导致了地区增长的不均衡和地区经济差距的存在。一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差异的过分拉大,将会给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带来深刻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日益扩大问题已受到国内外经济、社会学者的关注。本文就中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形成因素及解决措施展开分析。

一、东中西部的划分

1、划分标准

区域的划分是随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倾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国家统计局的对东中西部的划分是解释还是按照2003年发布的标准。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①。

2、东中西部概况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二、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经纬度跨度最大,且又实行30年高度集权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差异扩大且加快,形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因素,比较复杂。

(一)历史因素

中国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由来已久,自唐朝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就开始向东部,转移到了宋带,经济中心已经移到了东南地区。东南地区尤以土地肥沃,水道交通便利而具有吸引力②。19世纪40年代后,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战争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近代工业才一度出现向西移的趋势。到新中国成立,还主要集中在东部的长三角、辽宁、天津、广州等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武汉、太原等地。由此可见,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就存在差异,这对后来的经济发展有着

深远的影响

(二)各区域自身条件

1、自然条件

自然地理位置、地貌、地质条件、气候、矿物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一切与自然相关的和区域经济发展有联系的条件和资源都属于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的差异影响了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速度③。

东部地带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的生长,农业发达;地势低平,开发利用早,经济基础好。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快。而中西部地带多属于干旱区或者高寒区,海拔高,对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中西部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为全国的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但受山岭的阻隔,交通不便,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长期处在闭塞的状态,经济发展缓慢。

2、人力资源

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和区域发展的投资积累水平。区域的人口素质影响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④。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的特点,西部人口稀疏不利于区域生产规模的扩大,即人力资源对地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人口从中西部迁移到东部沿海城市,为东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人口即是生产力,也是巨大的消费者,人口迁移大大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而对于人口迁出地的中西部来说,大量的人才流失,使得中西部经济缺乏活力,产业革新慢。

1995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受教育水平为6.86、6.01、5.05。虽然这几年的教育普遍得到提高,但中西部的高科技人才仍相对于东部来说,比较奇缺。中西部的产业结构结构的调整也受到了限制。

3、资本

经济的发展往往和工业化有关,而工业化与资本的积累有关。罗斯托(W.W.Rostow,1960)在他关于经济发展“起飞”理论中的叙述中认为,经济的“起飞“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具有较高的资本积累能力,使资本的积累占到国民收入的10%以上。

结合我国的东部和西部的实际比较,东部地区交通便利,面向大海,经济要素的流动性高,禀赋好,技术水平先进能够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使得大量的国家投资、海外投资流向我国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4、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区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决定了区域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科学技术的先进,促进了社会分工、协作与专业化的加深,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④

东部地区技术先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而中西部技术远不如东部,有些地区一直以农业、资源加工业为主,经济发展很慢。

5、制度

按照新制度经学家的解释“制度就是一系列被制度出来以约束行为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的规则、守法程序、道德和伦理的行为规范。区域制度包含政府行为及政府运行方式、经济制度、人们的观念(风俗、习惯、禁忌、价值观)等③。

中央政府的政策往往是一些原则性、指导性、宏观的,东中西部在运用国家政策上有很大的差距。东部地区政府往往想到的是国家不允许我干什么,有利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西部地区却喜欢按照国家政策行事,没有制度的突破。

同时,东部地区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中有比较强的危机感和探险精

神。而中西部的人在于外界相对隔离的状态下有比较浓厚的保守思想。这种思想观念的差异通过行为方式表现出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国家政策

在经济还很落后的时期,为了最大化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中央政府应该选择外资外部收益较大的区域作为政策的优惠对象,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在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有相对优势,外资在这些地区产生的收益高,从而实行了“东部优先”战略。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格局,已经对东部基础设施、金融的投资,使得东部利用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了海外的先进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地区经济差异不断拉大,加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以及区域内部的恶性竞争,东部地区的外资收益不断缩小,这时,中央适时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⑤。国家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的一系列调整,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它观点,蔡昉、都阳指出人力资本禀赋稀缺、市场扭曲和开发程度不足使得中西部难以和东部趋同⑥。林毅夫、刘培林指出,由于我国各地区生产要素的配置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符合程度不一致,导致了区域差异的存在⑦。

综合起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形成,是历史、地理环境、资源配置方式、生产方式、国家政策等因素决定的。

三、缩小区域差异的措施

大致学者认为,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在改革开放以前已经存在,之后区域差异小幅度缩小,20世纪90年代后,地区经济差异不断拉大,总体呈现“V”型变动。

根据区域差异形成因素的分析,缩小区域差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自身的建设

1、加强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

中西部处在内陆,多数位于第二第三阶梯上,地形复杂,可之称为区位劣势。加强中西部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的建设,对于化解中西部区位劣势,促进东中西部区域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发展的硬件设施,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强省会城市的聚集与发散作用,吸引外来资本的投资和市场化。

2、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要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大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中西部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

3、中西部地区的人们要更新观念

摒弃“肥水不流外人田”那种封闭的思想,以开发求开发,以市场换资金,以产权换人才,在东中西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考虑中西部的经济发展。

4、加大开放程度,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地区,甘肃的有色金属,青海的钾盐,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煤炭,云南、贵州的磷矿,四川的天然气和广西、云南、四川的水能资源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资源基础。中西部一些地区不仅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大,而且空间匹配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因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但资源优势并不等于经济优势,如何集聚大量的资金、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是关键所在。因此,采取开放战略,采取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国外的投资者、企业家和技术人员来中西部来中西部投资办企业,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合适中西部中西部区情的发展道路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具有四个特点,农业生产较为粗放,基础差,工业化程度低;重工业偏重,轻工业教轻;采掘、原料工业比重大;交通运输线路密度和通信密度低。今后中西部地区调整发展的产业方向应该是:发挥农业潜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做好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促进农、轻、重以及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协调发展。

(二)经济发展战略

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经济政策的倾斜已很明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具体怎么在中西部实施经济策略一直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大多学者认为,我们不能因为区域差异过大就认为灾难临头,放弃“效率优先”;也不能因为经济的发展,区域差距是必然的代价而坐视不管,而忽视“社会公平”。应该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下,坚持非均衡增长-协调发展战略。

经济非均衡发展,在空间上表现为经济增长首先在一些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出现,然后再扩散到其他地区,最后实现整个地区经济活动的高涨⑧。我国中西部地区空间辽阔,平原少而山地多,基础设施发展又很不充分,均衡发展既影响效率,也不利于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和协作,因此,“全面开放,均衡发展”是不现实的,应将投资有选择地集中于重点部门和地区,利用其发展而产生的波及效应来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应运用增长极理论来指导区域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城市经济、科技力量、熟练劳动力的集中,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是促进增长极形成的必要条件。我国中西部的一部分大中城市已具备增长极的条件,如武汉、长沙、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兰州等,应通过这些增长极培育次一级增长极的形成。发挥大城市的集聚作用,尽可能在一个城市内形成相互协作的产业链条,减少运输成本,并将产品幅射到周边地区。促进中西部整体经济的增长。

(三)国家政策的支持

1、逐步建立国家合理财政转移,增加对中西部的财政投入;国家投资布局政策的调整,将向中西部倾斜

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转移主要采取基数法来确定,这一办法实际上是根据过去的历史状况和地方的谈判能力来确定返还和补助数额,而不是根据地方财政能力和需要程度来确定。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真正成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低收入阶层公众提供无偿支出的一种制度。而中西部资金紧缺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应加大对中西部的财政投入。

70年代以来,我国国家的投资布局重点逐步向沿海地区转移。在1978至1995年间,沿海地区国有单位基建投资占全国的比重由40.1%迅速提高导50.4%,而中部地区则由30.6%下降到25.1%,西部地区则有20.4%下降到14.8%,中西部地区分别下降5.5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⑨。这导致了中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因投资少儿发展滞后,促使地区间差异进一步扩大。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各地区间协调发展,国家的投资地区布局正在向中西部倾斜。

2支持中西部地带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

目前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较少,有三个原因:地理位置偏远,海外华侨联系少;投资环境差;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政策部如沿海地区优惠。因此,要扩大利用外资,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支持。比如对中西部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上的支持,多种渠道利用国外贷款等。

3扩大沿边地区开放

我国沿边地区是指我国大陆同大陆周边国家接壤的省和自治区,它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九个省区。除了辽宁和广西,均属于西部和中部地带。因此,扩大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对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和推动我国现代化建

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加强东西合作

为促进中西部地带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东部和中西部地带之间的经济联系。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面临较大调整,加强东西合作,有利于东部新型产业发展,又有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向中西部地区传授生产技术、经营经验,加强信息交流,对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区域差异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中都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它,解决它,相信通过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的努力,三大经济区的差异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①国家统计局网站

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2005版,第126页

③李兴江、陈开军、张学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理论·实证与政策》 ④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

⑤《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决定因素分析》

⑥《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异》2003年第3期

⑦《区域差距、趋同与西部开发》2001年第2期

⑧张慕、程建国《中国地带差异与中西部开发》

⑨ 陈栋生、魏后凯、陈耀、刘偕:《西部经济崛起之路》,176~177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下载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基本思路和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基本思路和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泌阳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是:调整农业,放活工业,招商引资,多方融资,龙头向外,开发市场,向内挖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扩充经济总量,提高增长效益,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

    教育的公平公正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异的政策支撑

    教育的公平公正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异的政策支撑 教育的公平公正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异的政策支撑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乡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是不争的事实......

    公务员面试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思路与对策

    公务员面试几种常见题型答题的基本思路与对策1.计划组织类开头:意义:尽快切题:开展××(活动)/计划是„„(性质)。表态:我要„„(认真组织、认真完成、精心安排等等)。中间:此次活动或......

    加强我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基本思路、主要措施)

    三、加强我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一)、基本思路加强党组织建设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紧紧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防止安于现状、因循保守、不思进......

    专家与公众审美差异研究及其对策

    专家与公众审美差异研究及其对策 [评论] 作者:俞孔坚 发表:中国园林 1990第2期:19-23 摘要:本文以大量心理统计实验结果为依据,研究了专业人员与公众在景观审美趣味及景观价值......

    缓解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路与对策

    缓解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 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10级 李强 在任何一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悬殊差距,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势必造成社会不公平性加剧、不安定因素增......

    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提出 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很大。差异有课堂教学上的也有学科上的。 比如说学科,就拿英语来说,城郊结合部中学同时招收城乡学生。由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