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祁东县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纪实
织牢“平安网”
当好“守夜人”
——湖南省祁东县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纪实
平安,是百姓最关注的事情,自然也就成为县委县政府最重视的事情,平安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祁东县委书记曾祥月
政府就要当好群众的‚守夜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祁东县县长雷高飞
祁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谈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让记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近年来,祁东县委、县政府在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念,将社会治安治理范畴从注重‚犯罪少,治安好‛的‚小平安‛扩大到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大平安‛,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大平安‛的建设中,创造性地走出一条群众工作新路子,织就了一张长治久安的‚平安网‛。
‚小探头‛促进‚大平安‛
走在祁东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电子摄像头。一位老大爷对记者说:‚现在晚上走在街上也不怕被偷被抢了,感觉警察就在身边‛。记者走进祁东县公安局110挥中心,‚只要有小偷把手伸进别人的口袋,不论县城的哪个角落,不论什么时候,他都逃不掉‛,工作人员指着‚平安祁东‛电子监控屏幕自信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为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对社会治安打防管控的能力,祁东县充分利用科技创安的杠杆支点,根据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以及工作需求,查找监控盲区,调整监控重点,强力推进‚平安祁东‛监控系统建设。2011年,祁东县委、县政府投资2000万,在全县共建立303个高清晰摄像头、10个电子卡口和1个总监控平台、3个电子监控分室,实现对社会面的实时监控,形成一张覆盖整个县城的监控网络。
110指挥中心教导员张慧芬介绍,‚平安祁东‛监控系统是通过综合运用视频监控、区域联网报警、车牌识别比对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人、车、物、路等社会治安关键要素的动态防控,形成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各实战大队、派出所、社区、治安联系点为基本单元的网格化防控网络。在各重要路口的监控探头上,安装有语音拾音器,可将监控系统指挥功能延伸到街面,对现场可进行实时语音指挥调度。在产品质量上,全部采用1080p的高清标准,并针对县城晚上照明不足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在所有监控点全部加装LED补光灯,可以实施全天候监控。同时,监控系统通过超大容量磁盘将图像储存起来,实现定时定点倒查,真实点滴 地还原事故现场,为侦查破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2年3月20日晚上,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322国道洪桥镇曹溪村地段一位老人被撞身亡,肇事车辆逃逸。监控中心立即调阅紫冲卡口的监控图像,进行逐一分析,最终锁定为一辆车前保险架和右大灯严重损坏的五菱面包车。该车辆牌照已无法辨认,但挡风玻璃上贴有蓝色年检标识,挡风玻璃内挂有‚白地市‛字样的路牌,民警由此推断该车可能为往返客运车。经采用图侦回查法,成功辨认出该面包车的车牌,并最终将交通肇事嫌疑人李某抓获。交警大队的队员提起电子监控系统的建设,赞叹有加:‚有了电子监控摄像机,交通事故的发生少多了,交通案件的侦破容易多了,我们的工作也轻松多了。‛
科技创安在祁东的全面铺开,科技创安的优势已经显现。‚平安祁东‛电子监控系统已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平安网‛。自运行以来,共利用该系统破获刑事案件67起,追回被盗抢机动车辆78台, 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3人,预防、处臵群体性事件10余起,为群众调阅视频资料221次,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2012年1-10月,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2.1%,其中盗窃案件下降13.2%、两抢案件下降32.8%。
今年,该县又启动了监控系统二期建设,县财政投资1600万元,新建‚移动3G视频监控系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GPS应用管理系统、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乡镇新增视频监控点及卡口‛等多个项目工程。届时,监控功能将会 更加完善,防范打击将会更加有力,居民的安全感将会进一步提升。
从‚势在必行‛到‚风清气正‛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图谋不劳而获的不法分子伺机而动,强装强卸、霸道经营、寻衅滋事、非法拘禁、暴力伤害、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既损害了全县的社会大局稳定,又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2009年,祁东县被确定为全省黑恶犯罪重点整治地区。
‚扫黑除恶工作是祁东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的是县委、县政府的形象,事关群众、客商对县委、县政府的信心,事关祁东的发展,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高度统一,行动上高度一致。开弓没有回头箭,要穷追猛打,一抓到底,一鼓作气,不遗余力,黑恶不除,决不收兵。‛该县县委书记曾祥月旗臶鲜明地指出了扫黑除恶的紧急性,展示出一级党委打击违法犯罪的坚定态度,作出了一级政府捍卫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
为切实强化对扫黑除恶工作的领导,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曾祥月负总责、县长雷高飞任组长的高规格扫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扫黑除恶工作三年规划,将扫黑除恶工作纳入全县综治考核,全额保障工作经费,组建扫黑除恶专 门队伍, 落实乡镇党委书记的黑恶线索摸排责任,建立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印发4万份公检法司四家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整治行动的通告》,召开从县级领导到村民小组长共1700人参加的全县扫黑除恶动员会议,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2009年至2010年,祁东县共打掉恶势力团伙14个,判决40人,破获黑恶案件72起,有力地打击了各类痞霸恶势力,促进了全县装修、建材、运输行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根本性好转,顺利实现了‚全省黑恶犯罪重点整治地区‛的摘牌。2011年,该县着力完善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建设,继续深化扫黑除恶斗争,成立了由公安局长挂帅的67人专案组,投入经费80余万元,以‚1.31‛案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扫黑除恶战役,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共打掉9个恶势力团伙(省厅认定8个,涉嫌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贩毒、妨碍公务、非法持有枪支、非法拘禁、开设赌场等犯罪),抓获涉案成员69人(一审判决53人),破获黑恶案件35起,有力打击、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全县街头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暴力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两抢一盗‛发案大幅下降,该县扫黑除恶工作得到了省厅、市局和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阶层的一致肯定。
为摧毁盘踞在县城建材、装修行业的地痞地霸恶势力团伙,该县从2009年4月起对县城石门小区、楚杰小区系列 强迫交易、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案件开展专案侦查。经两个多月的深入侦查,7月上旬,该县一举打掉了盘踞在县城石门小区、楚杰小区的三个地痞地霸团伙。8月初,经深入侦查,又打掉了霸占洪桥镇建材城铝合金及不锈钢护窗制作安装、开设赌场、放高利贷、寻衅滋事的刘某恶势力团伙及霸占步云桥镇煤、河沙、水泥市场的谭某恶势力团伙。2010年5月,县公安局经一个多月的秘密侦查,成功打掉了马杜桥乡破坏铁矿生产秩序的刘某恶势力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破获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件9起;8月23日晚,县公安局接警后快速出击,成功破获一起特大恶性现行持刀抢劫案,一举抓获涉恶犯罪嫌疑人匡某等9人,涉案价值近4万元。
接‚地气‛以增‚民气‛
2012年5月22日,祁东县人民法院步云桥法庭全体干警驱车前往辖区内砖塘镇某村,巡回审理原告肖某与被告张某离婚纠纷一案。庭审时近五十名群众前来旁听,庭审结束后,法庭召集部分旁听干部群众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案件处理的意见和建议,把他们的意见作为裁判参考,力求裁判结果得到群众理解、支持和认同。
这是祁东县人民法院巡回办案的一个缩影,也是祁东县推进法治建设进程的举措之一。‚法官到农村来开庭,真是方便了大家,连路费都省了!‛‚我还是头一次看法官开庭呢,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是巡回办案过程中,旁听群众的欣喜之言。
为了让老百姓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真正做到便民、利民,祁东法院自2010年全面推行巡回审判以来,对这项工作常抓不懈,投资近70万元,为七个人民法庭统一购臵了巡回办案用车、桌椅、条幅、国徽等硬件,对开展‚马锡五‛式办案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将巡回办案纳入内部岗位目标考核,制定了《巡回办案考核细则》,对巡回办案的指导思想、巡办案件类别、巡回办案应当遵循的原则、巡回办案经费与奖惩作了详细规定;为保障巡回审理的顺利开展,确立了巡回办案前咨询当事人意见,开庭前与巡回审理所在地的村、居委会干部取得联系并了解当地民俗习惯,提前在巡回地点进行开庭公告,邀请镇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等一系列庭审流程。
除了在经费上给与保障外,祁东法院领导更是在巡回审理中亲力亲为。原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华清就多次旁听了人民法庭的巡回办案,并参与巡回审理休庭后的调解工作。其他联系人民法庭的院领导也都亲自到所辖区域开展巡回办案,各法庭庭长、负责人更是如此,几乎参加了所有巡办案件的审理工作,以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予以修正。
为确保巡回办案能够被认真落实,祁东法院每年都会不定期地组织督查组,对人民法庭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其中巡 回办案情况为督查的主要内容。每年年终,审管办会根据各法庭报送的巡回审理明细表,对巡回案件的当事人以抽查的方式进行电话回访,以确保巡回审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超额完成巡回办案指数的法庭予以奖励,每年年终评选‚巡回办案优秀法庭‛并予以表彰。
通过一系列举措,祁东法院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巡回法庭预约上门立案、上门调解、上门审理。自2010年来,巡回办案646件,巡回办案率达30%以上,调解率接近80%,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促进了社会和谐。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2011年8月29日,笔者一大早赶到祁东县委群众工作部。还是早上7:30,候访大厅已坐满、站满了黑压压的群众,不时还有群众自发地出来维护秩序,‚按先来后到排好队领取登记表‛,‚等会县长来了,每个人反映问题最长不要超过10分钟‛。
早上7:50分,工作人员准时将候访登记室的门打开,候访的群众排成一条长龙,依次在窗口前填写登记表,工作人员在一旁耐心地询问与倾听,整个候访登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这个时候,人来得还不是很多,等到九点左右,简直 可以用‘车载斗量’来形容‛。一位前来上访的群众告诉笔者。
当地群众把这种现象亲切地称之为逢周一、周三的‚赶圩‛。同时,逢周一、周三也是领导干部的一场民情‚大考‛。
‚信访部门是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面装‛。这是祁东县几年前信访工作的真实写照。祁东县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交通方便、民风彪悍、经济活跃、社情复杂,群众信访较为活跃,信访问题较为突出,曾是衡阳市乃至湖南省有名的信访大县。由于信访部门办事只有‚两张皮‛,信访部门陷入了‚反复接待、反复交办‛、‚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怪圈。
为了扭转严峻的上访形势,维护正常信访秩序,2010年11月,祁东县委群众工作部挂牌成立,大胆探索和实践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方法。与其他县市不同的是,该县委群众工作部下设四个中心和一个办公室,即综治维稳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援助中心。群众工作部实行县级领导接访制度、派驻单位接访制度。即每周星期一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值班接访时间,由书记、县长或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轮流到群众工作部值班接访;每周星期三由其他县委常委、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和副县长轮流到群众工作部值班接访;16个派驻单位每月派一名班子成员到群众工作部值班接访,每周星期一各派驻单位行政一把手和一名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到群众工作部值班接访。‚群众工作部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县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进入了一个由信访部门唱‘独角戏’到16个相关单位共同演奏‘大合唱’的新时期、新阶段。‛群众工作部成立之初,县长雷高飞说。
事实上,就在该县群众工作部成立的第二天,一起医患纠纷事故,成了这个新机构的‚试金石‛。
该县洪桥镇洪丰村李姓村民因普通疾病晚上18:00左右送到该县人民医院,次日凌晨4:00死亡,死者家属40余人气势汹汹,强烈要求医院给出一个合理说法。群众工作部获悉后,迅速组织相关单位与死者家属对话,前后不到3个小时,双方便消除了误会,达成了和解。
‚把群众工作部真正打造成全县群众之家,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是我们成立群众工作部的初衷。‛祁东县委书记曾祥月如是说。
该县群众工作部也是这样做的。
在县级领导接访室,我们可以看到,县级接访领导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耐心听取群众的诉求,上访群众甚至可以当面质问县级接访领导。
站在县级领导接待室门口,笔者时不时听到群众大声质疑,甚至拍桌子谩骂的声音,而县级领导的声音则极轻、极细、极亲切。
‚我们成立群众工作部目的就是要让群众话有处讲、怨有处诉、理有处讲、事有处办‛,县委群众工作部一位副部 长说。
据统计,县委群众工作部成立以来,县四大家领导亲自接待群众3500批13600人次,实际解决问题2160余个。群众工作部俨然成了该县征地拆迁户、国企改制企业职工、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这个群众工作部成立得真好,让我们老百姓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在这里民情民意可以直通县委、政府最高层,老百姓敢说也敢骂‛。这就是群众中肯的评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五年来,在中央、省市的领导下,祁东县委县政府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推动了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逐年好转,祁东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安定和谐。
第二篇:湖南省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纪实
湖南省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纪实
在风云激荡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潇湘英才豪杰辈出,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这里诞生了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新中国缔造者,更使得湖南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血脉相通,与中国的革命建设事业息息相关。作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湖南连续7年开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月”活动,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届接着一届干,在全省形成了转作风、改政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成为湖南孜孜以求的新课题。着眼于对深层次难题的破解,湖南边实践、边思考、边积累: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把汲取的养分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在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通过深入群众、扎实调研来查摆问题,对症下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探索新时期作风建设的规律……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探索,为作风建设这个执政兴国的永恒主题赋予了时代新意。记者踏上三湘大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也观察和记录作风建设给这片热土带来的新气象。永恒主题的时代答卷——湖南省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纪实
7月10日,湖南韶山,毛泽东广场。盛夏的骄阳下,人流和鲜花井然有序地穿梭、交织。湖南省委党校2013年厅级干部三班全体学员伫立在毛主席铜像前,瞻仰,沉思。随后,全体党员举起右手,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一位学员说:“毛主席就像一面镜子,对照他的一言一行,所忧所虑,反思我们对群众的感情深不深,我们的作风实不实,真有荡涤灵魂的感觉。”此时,正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密集出台措施,强化作风建设之际。同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开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的声音响彻大江南北。此地,是中国共产党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的故乡,记录着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足迹。对劳苦大众疾苦的忧思,对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从这里萌芽,深深融入他的血脉,成为毛泽东思想的起点。时空交汇,意蕴深刻,络绎不绝来到韶山缅怀毛泽东同志的党员干部不约而同地称之为“自正衣冠”的寻根之行。从气壮山河的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营养,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为,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重大而深远。自上而下转作风 深入群众听意见领导带头,是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无声力量。深入群众,查找问题,才能为改进作风把正方向,定准目标2012年12月23日,湖南省15条共1216公里高速公路集中通车。没有鲜花礼炮,没有通车庆典,省委、省政府领导在凛冽的寒风中,看望慰问了公路建设者和管理者。南岳高速公路一位建设者感叹:“如此简朴的高速公路开通现场,不是庆典,却远胜于庆典。省领导在寒冬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这场“静悄悄”的通车仪式,迅速在全省传为佳话。很多基层干部和群众议论纷纷,这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中央八项规定,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带了个好头。湖南是一片浸润着深厚红色文化的土地。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倍感荣耀,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更感责任重大。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红色潇湘将如何继承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湖南一直在思考和探索。2007年,湖南省就成立了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把每年3月份定为“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月”,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针对群众所想所急所盼,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听民声、解难题。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作风建设万人评议活动,根据群众意见整改问题、改进作风。经过7年实践,湖南已经走出了一条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民主评议为动力,以专项治理为深化措施,适合省情的作风建设之路。作风建设的效果一年比一年明显,产生的影响一年比一年深广。对作风建设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源于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在今年3月召开的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徐守盛语重心长地说:“千万不要因为财政收入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就认为可以多花钱,就可以大手大脚。”他强调,“过紧日子”的要求一点儿也没有过时。掰着手指头算一算,湖南主要经济指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几乎每年都需要国家转移支付才能维持运转。“有的县区每用一块钱,就有六毛七是转移支付的。”发展的任务如此之重,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岂能容忍奢侈浪费、追求享受、不思进取的风气蔓延?“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条件放松自己,必须一如既往地'苦’下去,'紧’下去。”治理顽疾,破除陈规,领导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省委书记徐守盛郑重承诺:“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省长杜家毫鲜明表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倡导清明政风,建设清廉政府,当好清正干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省委领导班子首先给自己定“条条框框”。省委书记、省长到地方调研时,陪同的省直部门负责同志不超过4人,市州不超过2人,县里不超过1人;除重大会议活动和重大事件外,省领导会议活动报道一般不安排头条……去年12月以来,全省以省委、省政府或“两办”名义下发的文件数量同比下降21%,由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会议同比减少51%……“监督者首先接受监督。”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建国这样告诫全省纪检监察干部。4月上旬至6月初,省纪委、监察厅开展了一次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内的明察暗访,围绕纪检监察干部遵守工作纪律、办案纪律、廉洁自律规定以及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四方面内容展开。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系统内违反改进作风有关规定干部28人次。“同自己比,比以前更好;同别人比,比别人要求更严”,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走前头、做表率”。毛泽东同志所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我们党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的典范,其中的科学方法和务实精神对于指导当前的作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进作风,首先要查找问题。走,到群众中间去,到基层一线去!为扎实推进今年全省“为民务实转作风,勤廉办事树形象”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各地区各部门从去年底开始,就围绕基层、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难,着手收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岳阳、郴州、张家界、湘西等市州在今年春节前即着手开始调研,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况,悉心体味群众的喜怒哀乐。怀化市对各级上报的110多个问题反复筛选,广泛听取意见,最终确定八大类34个问题作为主题活动的重点任务。邵阳市不贪多求全,通过调查摸底、研究筛选,确定20个急需要解决又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主要任务……领导率先垂范,正能量一级一级传递;扎根群众,正视问题,求真务实之风阵阵吹拂。自上而下的带动和深入群众的行动有机结合,改进作风的浪潮涤荡着三湘大地。正风肃纪行动果断 成效显现取信于民由表及里,先易后难,以雷霆之势迅速收到成效,让群众感到变化,增强信心,是湖南抓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党风政风是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关系人心向背的重大问题。然而,群众评价作风状况,却往往从身边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来看,从一些细微之处去感受。一些机关单位的办公楼有好几层,却只有几间办公室开门办公。部分单位的人员去向牌显示工作人员在岗,但实际上人却不知去向。少数乡镇的工作台账只有签名没有具体内容,有的不同名字的签字却是同一种笔迹,显然为同一个人所签。部分单位的少数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在电脑上玩游戏、看视频、炒股、购物。个别政务大厅提供给群众使用的电脑坏了几个月,也没人修理,沦为摆设。……这些事情从表面上看并不大,有的只是个别人的偶然行为。但是,不良行为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不好的习惯,蔓延开来,也就成了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地区的不良风气。更重要的是,这些现象群众一眼就能看到,一办事就能接触到,少数人的行为影响的是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损害的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从具体事项抓起,从“看得见的”不良风气抓起,从群众最反感的抓起,是湖南转变作风的重要突破口。下大力气狠抓省直、市直、县直机关的作风建设,杜绝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灯下黑”现象。2012年,出台《关于严明工作纪律改进机关作风的若干规定》,被简称为“八条禁令”。这“八条禁令”特色鲜明,针对性很强,设定了违反工作纪律、影响机关形象的八类行为,比如“工作日中餐饮酒”、“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工作事项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顶着不办或超过规定时限办结”,等等。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群众反映多、意见大的问题,就是湖南整治不良作风的重点。狠刹形式主义歪风,改进文风会风,精简文件简报。在省委、省政府带动下,全省各地各部门纷纷制定“简文件、禁会日”、“五分钟、千字文”、“重合并、节开支”等措施。湘潭市今年的一次2小时的“党务工作会”就取代了原来要分6次召开的组织、宣传、党办、机关工委、老干、统战工作会议。狠刹红包礼金之风,特别是用公款送红包礼金之风。以往被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隐秘收送红包行为,在密集的暗访中纷纷“中枪”。浏阳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某被暗访组在其办公桌桌面和电脑键盘等处当场查获现金、购物卡若干,经查实后,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长沙市开福区财政局乡镇财政管理局局长陈某正在收受市属某单位赠送的3000元红包时,被暗访组抓了现行,虽及时上交红包,仍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诱人”的红包成了烫手山芋,在社会上震动巨大。坚决制止奢侈浪费恶习,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今年上半年,全省公务接待宴请消费不及往年的20%,餐饮业尤其是高档餐饮业,营业额平均降幅达35%,最高降幅60%。资兴市今年上半年的公务接待,连去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全省共清理公务用车5000余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基本达到了“总量减少,费用降低,规范管理”的治理目标。省公安厅党委带头,全省公安机关使用长达13年的3824台湘0专段号牌全部换为普通民牌或警牌,厅党委带头取消党委成员专用越野车,改为集中管理、统一调派,调剂多余越野车给业务警种。开展任何一项工作总会听到不同声音。大力整治公款吃喝风,有人就说,限制“三公”会影响消费,拖累经济发展。对此,湖南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葛洪元态度鲜明:“经济要转型,依赖公款消费的场所也被倒逼着转型,这是迟早的事。我们要的是科学发展,鼓励的是正常消费,不要畸形的、老百姓反感的消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民主评议的数据为正风肃纪的成效提供了有力证明。2012年下半年,省作风办对职能职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省直机关55个单位进行民主评议,共发放书面评议表10032份,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1485条,总体评价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2.9%,与2010相比,高出3.86个百分点。真心实意为民解忧,凝心聚力促进发展改进作风不能只停留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等表象,也不能为抓作风而抓作风。作风建设的落脚点是促进科学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永州市零陵区副区长田发伟是来自新华社的挂职干部。2013年1月,田发伟到来时,正值永州市“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全市各级机关干部背上背包、提起水桶、拿上水壶……深入农村、社区、项目、企业,与困难户、困难企业、发展大户、重点项目一对一开展结对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发展生产。田发伟所联系的凼底乡,共有20个行政村,23000多人,以农业为主,工业基本没有,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7000元。其中,黄皮村交通条件非常落后,村民进出乡镇要走一公里多的泥泞土路,十分不便。田发伟跑前跑后忙乎开来。他联系了效益较好的南津度水电站、邮政邮储银行,以及林业局、商业事务办、残联等单位,邀请主要领导亲自到黄皮村了解实际情况,并在村里召开扶贫动员大会。会上各单位同意共同出资10万元以上,为黄皮村修建一条马路。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唇舌,经过多少周折,田发伟记不清了。但是,村里一位的老人的话刻在了他的心上:“干部下基层,人来了,心也得来。是真心帮老百姓办实事,还是光说不做,我们看得出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非常必要,但远远不够。下基层,要做到不扰民,不增加群众负担,还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热情和责任感,还需要能力。”从新闻记者到基层干部,田发伟对于如何真正转变作风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田发伟是基层干部真心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在今年3月至4月,湖南省开展的“为民务实转作风,勤廉办事树形象”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中,全省32万余名机关干部组成3900多个组,奔赴2400多个乡镇街道、46000多个村组社区和21000多个企业,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要花拳绣腿,不搞行多实少,要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是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谈到作风整顿带来的深层次变化,郴州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实例。6年前,系列腐败案使郴州遭受重创,郴州干部的整体形象跌至谷底。6年后,郴州市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连续3年反腐倡廉综合考评居全省第一,公众安全感及干部队伍建设民意调查由全省垫底跃居全省榜首,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领跑湖南,经济总量成功跻身湖南“第一方阵”。郴州“浴火重生”的背后,最根本的正是干部作风的转变。“老百姓痛恨贪官,也容不得庸官和懒官。”郴州市纪委常委李学明介绍说。2012年以来,郴州在全市开展机关干部作风大整顿,紧紧围绕“作风大整顿、环境大优化、效能大提升”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针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的精神不振、政令不畅、纪律不严、工作不实、创新不力、正气不足、为政不廉等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经常抓,反复抓,并严格责任追究。不信民心换不回!痛定思痛之后的郴州强力整肃作风,干部精神劲头足了,政府公信力大大提升。市民由衷地说:“党政机关作风是真的好转了,老百姓去办事,能经常看到笑脸、听到暖心的话语。”保障民生,方能赢得民心。但如果离开了发展,民生就是无源之水。湖南明确提出:“坚持把切实改进作风作为实干兴湘的重要着力点,把解决作风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科学发展中的问题结合起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仍在延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湖南省委、省政府以“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为主题,专门成立14个工作组,深入14个市州的基层一线,强力推动稳增长、“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两型社会”建设、要素保障、民生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环境、转变工作作风、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等十个关键问题的解决。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0.1%,全省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谁来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谁来破解发展瓶颈制约?谁来真正对未来,对老百姓负责?”在持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的过程中,湖南给自己设问。答案的提供者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光荣的群体。全省有370多万党员,各级党组织达到16万多个,不到2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党员,1个多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党组织。他们的过硬作风便是湖南科学发展的力量所在,是湖南人民幸福生活的希望所在。作风建设未有穷期 稳扎稳打着眼长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确保持续不断地改进作风、始终如一地保持优良作风,是重要的时代课题,湖南以务实的态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围绕作风建设,群众最担心的问题无外乎“开头紧,中间松,结尾还是空”。“风过又回头”带来的失望和不满更甚。“每次谈及加强作风建设,必提建立长效机制。这本身说明建立长效机制确实有难度,也说明管用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黄建国非常坦诚。“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无所作为。这些年,湖南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定有限的目标,做有效的事情。既然作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那不妨将阶段性目标设定好,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湖南的办法是以开展“专项治理”为抓手,每年集中治理突出问题。2009年,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增加基层负担、衙门作风等五方面问题。2010年,开展了旨在提高党性修养的 “三忠诚”专题教育整顿活动,从思想上、根本上转变不良作风。2011年,重点抓“治假、治浮、治庸、治懒、治散、治奢”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2012年,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出台“八条禁令”,重点整顿机关作风。今年7月,针对超编制限额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超范围分设党政职务、随意按年龄划线乱调整配备干部、违反规定程序乱进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省纪委等6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治理。专项治理如同一场场外科手术,直击目标,精准打击。严查快办掀起浩大声势,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定落实,完善制度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湖南在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仅以今年为例,截至6月底,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作风检查1787次,纠正各类问题2640个,查处案件数量929起,查处1656名党员干部,其中县处级干部14人。特别是5月28日,湖南省纪委选择8起具有典型意义的作风建设案件公开通报,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监督检查和严肃处理,警示党员干部“什么不能做”,固然非常重要,通过完善制度,告知党员干部“应该怎么做”,则更具有长远意义。湖南省注重作风建设制度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三个作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包括2007年的《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2009年的《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意见》,2012年出台的湖南改进工作作风“九项规定”等。按照湖南的想法,“最佳的状态是常态,最高的境界是自然”,通过这些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坚决执行,优良作风就会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成为一种风尚。建立科学的作风建设评价体系,也是长效机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湖南每两年开展一次的万人评议活动,总体思路是“一年评议、一年整改”,评议对象是职能职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参评人员不少于1万人。几年来,民主评议活动的设计越来越合理,组织越来越严密,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从2010年的23.76万字,迅速增加到2012年的78.6万字,其中网上评议将近50万字,是2010年的8倍。在对评议结果的运用方面,也不断改进,鉴于加权评分的局限性,淡化了“排位”,只对外公布排名前10位的单位,把工作重点放在“原汁原味”的意见上。经过几年努力,群众意见建议的质量也稳步提高,零星的只言片语的意见少了,有综合有分析的意见多了,讽刺抱怨的少了,建设性意见多了。稳定的、不断进步的社会民主评议机制,对于促进作风持续好转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湖南对于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还涉及许多深层次问题。比如,许多行政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并非个体的庸懒散所致,更反映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部门之间职责权限不明晰等问题,更有许多行政低效背后隐藏着权力寻租的实质。曾经,湖南花了很多精力去处置层出不穷的行政效能低下的个案,但效果差强人意。后来,湖南从长远规划,提出以职权法定为标准厘清权力来源、以公开透明为原则规范权力运行、以绩效管理为抓手提高用权效益、以查究问责为手段遏制滥权行为的思路和战略,从更高层面和根源上求解政风行风问题。再比如,湖南提出,作风建设必须解决用人导向的问题。提拔什么样的干部,就是提倡什么样的作风。湖南正在深入研究通过完善民主推荐、差额票决、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选人用人机制,真正使作风正、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科学考核,形成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客观评价,以此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作为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作风建设仍在进行时。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探寻科学有效的治本之道,湖南一直这样做,并将继续坚持下去。长沙橘子洲,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将风华正茂的一代伟人刻画得栩栩如生。精妙之处在于,光影变幻,从正面望去,毛主席目光如炬、豪情满怀,而从侧面看,他又轻锁眉头,似有思虑万千。恰如他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现实,始终充满忧患意识,正视问题,保持警醒;面向未来,始终自信从容,勇敢坚定,永远与时代同步,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湖南省质监系统发展纪实
湖南省质监系统发展纪实
质监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30多年沧桑巨变相伴随。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国务院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199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开始使用市场机制和行政监管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质量监管,并建立完善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1995年,国务院提出以质取胜战略,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1998年,中央决定将国家技术监督局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在1999年实行质量技术监督省以下垂直管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1999年8月18日,湖南省政府批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2000年1月1日,湖南各级技术监督局正式更名为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10月14日,省编办、省质监局联合下发《关于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编制上划与重新核定的通知》,湖南省质监系统正式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十年磨一剑。实行垂直管理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湖南质监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南质监局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高举“质量振兴”旗帜,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认真履行执法打假与综合管理职能,探索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湖南特色的质量监管工作体系,切实维护了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烟花爆竹安全,极大提高了湖南产品、企业和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质监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在“富民强省”、“新农村建设”、“一化三基”、“两型四化”、长株潭一体化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经济发展决策中,质监部门的主动履职、积极服务,确保了产品质量水平的稳定提升;在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苯并芘等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质监部门的积极应对、沉着处置,确保了三湘四水7000万人民的安康;在2008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全国重大活动中,质监部门敢于担当、有效监管,确保了“浏阳烟花”的安全、完美绽放。
在服务大局的同时,湖南质监部门自身得到长足发展。面对垂管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落后状况,质监系统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谱写了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壮丽诗篇。从2000年到2009年,质监系统总收入由1.85亿元增加到10.27亿元,增长4.6倍。财政拨款由2000年不到0.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2亿元,增长7.4倍,不仅基本保障了标准化工作、行政执法、食品监督抽查等重要经费,而且一次性解决了期盼多年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吃皇粮”问题。固定资产总额、房屋建筑面积、基层基础建设、技术机构建设等得到全面加强。投资2.2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项目也于今年3月正式破土动工,有望明年底投入使用。可以说,这10年,是湖南质监系统打基础、增实力的10年;是强管理、上水平的10年;是抓质量、促发展的10年;是保民生、保安全的10年;是树形象、升地位的10年。
回首发展历程,我们为垂管十年来质监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到欣慰。展望发展前景,我们为新的历史起点上的质监事业衷心祝福。希望全省质监部门把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热爱转化为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在“十二五”期间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质监工作要优质服务,科学发展。科学的发展思路,就是统筹的思路、辩证的思路,就是在复杂的矛盾中独辟蹊径、勇往直前的思路。要学会在千头万绪的工作和错综复杂的矛盾中,牢牢把握和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突出重点,找准抓手。当前,全国、全省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讲科学发展,就是要做到“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监管”。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部门优势,努力在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发展服务上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将服务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要在有效把关的前提下,积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质监工作要融入大局,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质监工作,质监工作只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发挥好作用,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质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把质监工作融入“富民强省”、“两型四化”、长株潭一体化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发展大局之中,切实发挥质监职能,争取更大作为。
质监工作要改革创新,快速发展。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近些年来,质监事业发展面临的难事、急事和各种突发事件不断,一次次对我们形成严峻考验。实践证明,我们经受了考验,锤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践行了职责,积累了经验。质监工作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还会不断出现,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勇于改革创新,从事业发展兴衰成败的高度,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积极主动地深化各项改革,更加深入地推进监管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破解阻碍发展的各种难题,加快质监事业的健康发展。
质监工作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质监职能涉及很多方面。无论什么时候,在工作方法的把握上,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要做到统筹兼顾,相得益彰。我们既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和科技兴检等基础性工作,又要毫不放松地抓好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既要抓好“质量提升”活动,又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对假冒伪劣的打击和查处;既要全面实施“质量兴湘”战略,又要毫不放松地抓好突发性质量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处置,以严密的措施,严细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确保工作有威、有为、有位。质监工作要苦练内功,全面发展。人是事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质监文化建设,努力建设管理科学、运转高效、风气正派的机关,努力塑造素质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形象。进一步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调整到抓落实上,把本领使用到促发展上,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在求真务实中促进发展。质监部门肩负的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祝愿湖南质监事业明天更美好!
第四篇: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长春综治二十年历程简要回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国人民在实践中的一大创造,是建立和保持良好治安秩序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经验。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时的社会治安形势,及时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重大方针政策。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也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从法律上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整治、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这两个《决定》开创了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局面,探索了一条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中国特色之路,开启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崭新篇章。
长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全国副省级省会城市中开展比较早的地区之一,当时的机构名称是中共长春市委整顿城市治安工作领导小组,其办事机构为临时机构。1989年,经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将机构名称更改为中共长春市委综合治理社会治安领导小组,其办
事机构为常设机构,局级建制,下设三个处,定编25人。1991年6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精神,经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将机构更名为长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受市委、市政府双重领导,其办事机构与中共长春市委政法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二十年来,全市综治战线认真贯彻《决定》精神,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自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主动顺应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不断创新发展,有效促进了社会治安问题的依法治理、长效治理、科学治理,全市治安秩序持续良好,严重刑事案件稳中有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成为东北地区社会治安状况较好的城市之一,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为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思想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明确指出,“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是关键”。二十来年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真抓实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一定能够落到实处。为此,早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成立之初,全市上下就把加大领导力度、狠抓责任制的落实,作为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关键环
节,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并把它贯穿于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始终。
各地、各部门从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度入手,把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通过责任书、军令状等形式明确下来,要求党政主要领导负起总责,亲自过问,落实责任,做到推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两手抓、两手硬”。从90年代末起,无论是党委、政府还是厂矿企事业单位,从党政领导到车间班组长,全市上下层层签订责任书,并由最初的分管领导负责发展到现在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签,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为了“谁主管谁负责”的“一把手工程”,基本形成了党政领导真抓实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和完善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评机制,采取日常检查与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坚持把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履职尽责的情况纳入综合考评之中,作为各级党政领导政绩考评和晋职晋级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又实行了党政领导干部抓综合治理政绩档案制度,加大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市)区和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履行综治职责情况的考察和监督,切实把综治工作责任制落实到干部考察、选拔任用和奖惩的全过程,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责任感
和紧迫感。
为加大责任制落实的工作力度,各地、各部门认真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对因责任制不落实,工作不力以及渎职、失职导致发生重大治安问题的地方和单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真正做到奖罚分明。还相继出台了问题查究、责任倒查、黄牌警告、戒免谈话等一系列制约机制和措施,进一步细化了责任的落实。“一票否决”权实施以来,市、县(市、区)两级综治委先后对60多个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对200多个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扩大了责任查究的影响力。同时,注重创先争优,大张旗鼓地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多年来,市里一直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常年的表彰奖励之中,还适时对“严打”整治斗争、平安长春建设、奥运安保工作等重大阶段性工作予以奖励。县(市)区每年都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活动进行评比表彰。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90%的县(市)区和基层单位荣获过平安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单位、先进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殊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有近万人获得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优秀专职治安员、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综治维稳专干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由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强化“一把手”工程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落实,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平安与富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治安与致富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双重责任”,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自觉地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放在全面工作的重要位置,定期不定期地分析研究社会治安形势,安排部署综合治理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有力的保障与支持,为推动和开创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严打整治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手段,是开展平安建设的重要任务,无打不稳,无治不安。多年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始终坚持严打整治不动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刑事犯罪的高发势头,全市公安机关认真研究刑事犯罪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创新严打思路,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混乱就集中整治哪里”的原则,突出打击重点,把斗争锋芒始终指向有组织犯罪、严重暴力恐怖犯罪、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性犯罪,集中优势兵力,强化侦查措施,落实破案责任,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扫黑除恶、命案侦破、“打团伙、捣窝点、追逃犯”、“夏季治安攻势”、禁毒人民战争、治爆缉枪及打击“两抢一盗”、拐卖儿童妇女、电信诈骗和网上赌搏等专项行动,相继侦破了经开区“2007、8、16”一杀四人的灭门惨案;一举突破了南关区“
4、25”一杀三人的特大抢劫杀人案;快速侦破了“
9、29”储蓄所特大抢劫案等一大批影响较大的重特大杀人、抢劫等恶性案件,陆续打掉了以梁旭东为代表的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流氓、抢劫、盗窃犯罪团伙,有效遏制了刑事犯罪的高发势头。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以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为重点,全面强化情报信息预警、重点人控制、专案侦查工作,深挖其地下邪教组织,相继开展了“斩首”、“迅雷”、“震慑”等针对性较强的专项行动,严密防范法轮功邪教组织从事的一系列捣乱破坏活动,打掉了一大批法轮功违法犯罪团伙,捣毁了一大批法轮功窝点,抓获并处理了一大批违法犯罪人员,收缴了大量的反动宣传品和作案工具。通过强有力的严密控制和集中打击,法轮功地下组织遭到了重创,其违法犯罪活动的锋芒得到了有效遏制。
在坚持开展严打斗争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社会治安、发展经济、领导班子建设一起抓,治乱、治穷、治瘫一起抓,采取部门联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滚动治理的办法,对治安混乱地区、部位和突出治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排查整治农村治安混乱地区、治理自行车被
盗、输油所管道治安秩序整治、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和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维护高校稳定、整治非法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铁路沿线治安、扫黄打非、打击传销等专项整治活动,有效解决了治安突出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还与有关部门配合,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组织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金融诈骗、证券犯罪、非法经营等经济犯罪活动的专项行动,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的法制秩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基础更在基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工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市综治委市委组织部、人事局、财政局、民政局和市编办等六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就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综治部门坚持倾斜基层,强化一线,大力加强乡镇(街道)、村(居)两级综治组织建设。各地按照“主体不变,分工负责,联合运作,方便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原则,以乡镇、街道为依托,逐步建立了由综治部门牵头,集公安、司法、劳动、信访等部门为一体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实行“联防、联教、联调”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大综治”、“大联防”“大调解”的工作格局。目前,全
市159个街道(乡镇)全部健全、完善了综治维稳工作中心,配齐配强了专兼职的领导力量,人员配备普遍在10人左右,大大地强化了一线的维稳工作力量。各地坚持以“五化”标准为目标,大力加强村(居)综治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机构一体化、职责具体化、队伍专业化、活动经常化、制度规范化、经费保障化”的要求,狠抓村(居)综治组织建设。几年来,通过建立和完善综治办、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等措施,使全市360个城镇社区都有了综治基层组织,专兼职人员接近5000余人。同时,以民调和治安巡逻为重点,通过建立和完善民调、治保组织,全市1619个行政村普遍配齐了专职治保主任,综治协管员达到了13000多人,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基层综治组织力量薄弱的问题。
——坚持专群结合,积极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专门研究出台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和《关于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工作的若干意见》,着力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大防控”格局,努力把长春建设成为“平安高地”。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普遍制定以技防为中心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规划,所有县(市)区都实现了110、119、122“三台合一。全面启动并逐步实施社会面监控系统建设,建成了一批技防乡镇、技防村、技防街、技防小区、技防单位,全
市视频监控总数达到了近10万个,大大提高了防范的科技含量,扩大了技防的覆盖面。在城市,重点加强和完善社区、街头路面和单位内部的防范建设,通过在社区设立警务室、落实社区专职治安力量、改造老小区、(棚户区)防范设施、新建小区落实技防措施,全方位开展“亮灯工程”、楼宇防盗门建设等手段,提高社区居民自防自治能力。通过由政府出资组建辅警队伍、改革勤务制度,实行“网格化”巡防机制,加大对街头路面的巡逻防控。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交警、巡警投入了街头路面的巡逻防控,市区治安卡点、治安岗亭普遍实行了24小时全天候盘查堵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治安安全责任制,确保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力量到位。目前,全市单位内部专职保安和兼职保卫干部总数达到了2万余人。在农村,通过建立农村警务站、采取专业联防、联户联防、军警民联防、治安防范招标承包以及大面积推广使用“平安之声”大喇叭等办法,强化治安防控,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治安防控的覆盖面和实际效果。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做好矛盾化解工作,集中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治安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的客观要求,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主线,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各地、各部门积极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加强乡镇(街道)和村(居)、单位等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建设。双阳区从探索基层综治民调工作模式入手,力求通过建立完善区、镇、村、屯(组)四级矛排调处工作网络和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调联动”工作机制,全力构筑基层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宽城区注重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优势,通过全力打造多元化矛盾调解工作格局,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变成为人民谋利益、办好事的过程,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扰解难,较好地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和“矛盾少、秩序好、发展快、社会稳”的工作目标。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矛盾化解工作。司法行政部门着力加强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化解了大量民间矛盾纠纷。公安部门积极开展局长“大接访”活动,集中解决了一大批长年积压的信访问题,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形象。民政部门加强社会救助,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努力抓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促进社会再就业工作,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和社会稳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市总工会等单位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维护
职工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劳动、公安、工商、建设等部门加强对劳务用工市场的管理,继续清理整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人民法院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庭前调解工作,大量的矛盾纠纷在进入诉讼程序前得到有效化解。各级政法和驻长武警部队等单位,认真分析研究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对大规模群众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创建活动,坚持把它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并于2005年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平安长春”建设活动。各地、各部门坚持以“创平安、保稳定、促和谐”为已任,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动员部署,抓组织落实。各地相继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平安建设的有关文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职责任务,把平安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组织、人员和经费保障措施的落实,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结合各地实际,相继开展了“平安乡镇”、“平安街道”、“平安村屯”、“平安家庭”等建设活动,不断把平安创建活动推向新的领域,并赋予它新的内涵。各部门主动积极地参与平安建设,认真研究,细致谋划,对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进行周密部署。特别是在出台政策和措施等方面,更加关注民生,部门之间更加注重协调配合,在平安建设中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形成合力。公安机关从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控制工作入手,强化“三基”建设,落实警力下沉,积极推进形式多样的基层创安活动。工商部门强化对网吧的监管,扎实推进农村平安建设。质检部门广泛开展维护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平安建设。交通部门深入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全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创建活动。卫生等7个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平安医院”创建活动,重点解决医疗服务环境和医患纠纷等突出问题。文化部门通过开展“文化市场平安建设”活动,清理整顿各种违规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市法院和市综治办将解决法院执行难的问题纳入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内容。市法院、市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针对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问题严重的情况,联合开展了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专项行动。市综治办、市工商局、市公安局针对传销活动在一些地方引发严重治安案件和群体性案件,将打击传销活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范围,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其他部门也分别根据各自的职责任务参与平安建设工作。通过各部门、各系统组织的“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市场”、“平安校园”等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基层治安防范工作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涌现出一大批基层平安创建
先进单位,各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的优势,全力做好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运行机制,既“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又加强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面对我市流动人口由最初的7万人发展到现在的93万之众的新形势,公安机关积极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变“管”字当头为服务为先,通过全面推广实施“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较好地实现了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共青团、妇联等单位积极开展“为了明天工程”建设,下大气力全力做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完善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组建政法系统关委,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和“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强化对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帮教工作,积极做好对服刑、劳教、吸毒、精神病等人员子女的救助和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司法、民政和劳动保障等部门,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 的要求,认真做好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刑事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帮教、安置活动,创建了救助就业指导中心,开展了大面积的就业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刑事解人员重新犯罪。教育、公安、工商等部门,坚持以平安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的安全防范工作。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清理整顿“黑网吧”、淫秽色情网站和不健康的音像、图书,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和制度,全面提高中小学校平安建设的工作水平。
——大力开展综治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综治宣传活动,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综治部门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紧紧围绕两个《决定》的贯彻落实,坚持把每年的3年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大型文艺晚会、组织宣传一条街、召开社会各界座谈会、理论研讨会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党中央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要部署,宣传“严打”整治和平安创建的工作成果,宣传和推广基层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经验等等,力求做到报纸有字、广播有声、电视有影、努力营造深厚的舆论氛围。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利用标语、板报、挂图、宣传单、公开信、对联等群众喜
乐见等形式进行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政法、综治部门积极协调新闻媒体,不断加大对综治维稳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通过大力选树和集中宣传谭竹青、王绍精、等一批综治维稳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革命热情,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十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确保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特别是圆满完成了奥运火炬传递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亚冬会以及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安全防控任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市连续9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从1993年起,连续四届16年(1993—1996,1997—2000,2001—2004,2005—2008)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并因四次蝉联此殊荣,被中央综治委授予了“长安杯”。
回顾和总结全市二十年来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必须在领导重视、加大投入上狠下功夫。近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到,只要各级领导重视,综治和平安建设就会有成效;只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综治和平安建设就会有丰硕的
成果。正因为这几年来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投入,我们相继收获了“联调联动”综治民调工作模式、“平安之声”大喇叭和“三官下乡”等一批工作成果,有效地推动了基层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必须在强化责任、真抓实管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健全和完善一票否决权制、督查督办制度、责任查究制度等,使各级党政领导真正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通过建立和完善部门责任制、单位责任制、综治委成员单位述职制度和考评奖惩制度等,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必须在强化基层、夯实基础上狠下功夫。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政法综治组织为骨干,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群防防治组织为基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强化基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的实力,激发基层的活力,提高基层的效率,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在基层真正得到落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必须在广泛发动、专群结合上狠下功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生命在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
极参与。因此,必须树立平安源于人民、平安依靠人民、平安为了人民的理念,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凝聚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来。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保障机制,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组织开展有偿治安防范,又要发扬社会公德,提倡和鼓励义务防范;既要加强治安防范队伍专业化建设,又要注重发展业余治安防范队伍。同时,要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平安建设的有效做法、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以平安建设的目标凝聚人心,以平安建设的成效鼓舞人心,使平安建设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必须在改革创新、完善机制上狠下功夫。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必须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完善体制机制,不仅要着眼于维护社会稳定,更要着眼于实现社会和谐;不仅要着眼于消除不和谐因素,更要着眼于增加和谐因素;不仅要着眼于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现实问题,更要着眼于解决深层次矛盾,努力建立既治标又治本的长效工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破解维护稳定和平安建设的难题。
第五篇:湖南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纪实
最近,指导“十二五”期间湖南民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2011—2015年)》正式出台。以《实施纲要》的形式规划未来5年的民生工作,在湖南尚属首次。
“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群众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永恒主题。”新年伊始,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把人民群众高兴满意作为最高褒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克难——“三最”入手解民困
湖南新化县渔民胡绍辉的这个春节过得不同往常。
在资江上漂泊了大半辈子,这个常年以打鱼为生的“天吊户”,第一次在岸上的家,过了一个温暖的年。
胡绍辉出身渔民世家,住的是渔船,喝的是江水,一年捕捞收入不足万元。“一条船、一家人、一辈子”,是他过去生活的写照。
转折发生在2010年。靠着政府2万元安居工程补助和4000元宅基地补助,胡绍辉花了
5.88万元,在油溪乡油溪村购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新房。县里免除所有税费,免费帮他办好了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还让夫妻俩享受低保。
眼下,胡绍辉正努力学驾驶,为“转业”当司机做准备。
2009年启动的渔民上岸定居和解困工作,曾帮助湖南省洞庭湖区2332户无房户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定居。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又全面启动了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定居和解困工作。
2010年11月,省委书记周强与省长徐守盛致信各市(州)委书记、市(州)长,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抓好渔民解困工作,“带着特殊的感情用心服务,带着特别的责任肩负起使命,以超常规的工作力度和高效率的执行能力”全力以赴做好这件民生大事。
1个多月后,一封来自新化县全体渔民的感谢信,寄至湖南省委、省政府:“衷心感谢党,感谢人民政府,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融入了社区,过上了一个公民应有的正常生活!”
重视和解决7000万湖南人民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湖南省的决策层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正因有着这份坚定的责任,面对2010年入汛以来湖南连续遭遇的12次强降雨天气,面对湘江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防灾抗灾理念,科学决策,超前部署,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取得了未垮一库一坝、未决一堤一垸、未出现群死群伤的不易成绩。
正因有着这样的勇于担当,面对2010年底物价有所“抬头”的趋势,湖南省按照中央部署,迅速推出稳定物价的19条措施,一方面扩大生产、保障供应、促进流通,另一方面对城乡困难群体紧急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保障基本生活。
正因有着这份厚重的情感,面对2011年元旦后的又一次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湖南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交通、保电力、保供应、保民生,将冰雪对全省人民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求实——民生工程“节节高”
2010年11月3日,省长徐守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对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回头看”。
“为民办实事”,这项在湖南已经坚持不懈抓了7年的工作,年年被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之中。从最初的8件实事到2010年的28项指标,领域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升。
就业、安居、医疗、就学……湖南的决策层明白,离开了这些基础性的民生问题,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只能是空谈。
去年12月8日,湖南省政府与富士康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宣告富士康项目落户湖南。这家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带来的,不仅有高新技术项目,还将有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湖南在2010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70.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07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1320.1万人。更难能可贵的是,湖南城镇零就业家庭从2007年开始连续3年实现动态清零。
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加清新,也已成为湖南各级党委、政府抓民生的重要课题。
今年1月20日,湖南省对外通报2010年为民办实事落实情况,28项指标全部按时完成。其中,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21项指标超额完成。
为了兑现承诺,7年来,湖南省各级财政在“为民办实事”上的投入,达1300多亿元。
大手笔的投入,离不开经济发展实力的保障。“十一五”期间,湖南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010年超过1.5万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3%,2010年达到1800多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多。
有经济实力的提升,才有改善民生的底气。近年来,湖南在民生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2009年为1212.8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6.36%;2010年达到1723.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六成以上。
有付出,才有回报。2010年,湖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6566元、5622元,“十一五”期间分别年均增长11.7%和12.5%。
今年湖南省两会首次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有了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的庄严承诺。“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施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徐守盛如是表态。
不仅如此,湖南省还要求,未来5年,要突出实施好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素质提升、全民健康、安居宜居、畅通、安全、解困等八大重点民生工程,到2015年,使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省民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谋远——探索保障新机制
去年10月,一档名为《对话长沙》的节目,在省会长沙着实“火”了一把。
这档由长沙市主要领导和困难群体共同参与的时政类节目,已播出4期,收视率节节攀升,一度改写了周末湖南荧屏娱乐节目“独霸天下”的状况。
听民声,方能知民生。
面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周强多次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有了一支与人民群众时刻保持血肉联系的干部队伍,也就有了着力改善民生的队伍保障。
洞口县创造性地推出“群众工作站”,覆盖了全县565个建制村和21个社区,从县、乡两级选派1200名干部驻站,每月25日、26日、27日3天开展工作。县委给工作站人员安排了5项职责——“为民服务员、信访代理员、民情信息员、党建协助员、调查研究员”。
聊起群众工作站设立一年来的效果,县委书记黎仁寅连说了几个“没有想到”:一是没有想到省委如此重视,充分肯定洞口的做法并向全省推介;二是没有想到群众这么欢迎,去年省里组织的公众安全感及干部队伍建设民意调查,洞口一下上升34位;三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社会效果,一年来,590个群众工作站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11509起,为群众办实事1800余件。
眼下,立足各自实际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方法的实践,正在湖南各地进行。
在衡阳,乡镇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上面记着老百姓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衡阳市还要求,农民有驻村干部联系卡、乡镇有民情台账;乡镇每月召开一次民情汇报会进行点评,乡镇干部驻点村每半年开展一次“群众评干部”活动。
这项被称为“三有两评”的新办法,“倒逼”着乡镇干部放下架子,“沉”入基层。
探索健全民生保障新机制,湖南还有大手笔。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为民生工作出台的文件达20多个,在全面落实中央的惠民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同时,从省情出发,加大了制度建设力度。
去年下半年以来,湖南省委组织专门班子,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系统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2011—2015年)》。这份具有开创意义的文件,将成为今后5年湖南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