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卫泽在传达李源潮同志视察南京指示时的讲话
杨卫泽在传达李源潮同志视察南京指示时的讲话
大力提升六大品质 加快南京现代化建设 ——在传达李源潮同志视察南京指示时的讲话
杨 卫 泽
(2012年1月29日)
春节期间,源潮部长亲临南京,深入到农村、企业视察指导工作,亲切会见市四套班子领导,并就南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充分体现了源潮部长对南京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南京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是对南京工作的极大促进、对南京干部群众的极大激励。源潮部长充分肯定了南京去年的工作和市党代会,对南京未来发展提出了“四个紧紧抓住”的工作要求,既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各项工作增强了信心,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源潮 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此为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一着不让狠抓落实,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开启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努力建设一个全市人民引以为骄傲的城市,一个全省综合素质最好的城市,一个在国内外有很强竞争力的城市,一个更加宜居、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城市。贯彻落实好源潮部长视察南京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南京现代化建设,重点要大力提升“六大品质”。
一是大力提升产业品质,着力实施“双倍增”计划,紧紧抓住壮大新兴产业不放松。产业品质决定产业竞争力,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品质。新兴产业是新阶段南京发展活力之源,是城市建设资金之源,是人民群众扩大收入之源,是南京产业水准、城市品质与就业层次整体提升之源。要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为目标,大力培育需要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和引领的新兴产业,大力培育能够代表江苏、代表中国先进水平的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可能形成世界性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要制定实施 “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把培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显示、未来网络、智能电网(交通)、生物技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奋力抢占国际技术、产业、人才制高点。要把新兴产业落实到具体园区、具体项目、具体企业和具体领军型人才及团队上,特别要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作为南京第一优先的新兴产业,按照源潮部长的指示,以“学习、赶上、超过班加罗尔,建设世界软件名城”为目标,以软件产业“一谷两园”建设为重点,积极筹建中国软件大学,全力推进软件产业跨越发展,力争到2015年软件产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到2020年突破10000亿元。南京的服务外包成长潜力很大,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做大做强,建设国家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这项工作由沈健、仲梓、罗群、李琦同志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科委、商务局等部门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二是大力提升城市品质,着力保护山水文化资源和加快河西新城建设,紧紧抓住建设现代化新南京不放松。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提升城市品质,既要坚持大处着眼、总体规划,更要注重小处着手,精致设计。南京是一座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既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也是老天爷对南京的恩赐。源潮部长强调,决不能抛开玄武湖的城市休闲空间、历史文化传承、自然生态涵养三大功能,而一味去搞周边商业开发。这同时也是南京山水与文化资源整体保护和城市规划必须共同遵循的工作原则。要以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和独具特色的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为目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突出把保护和传承南京山水和文化资源,作为城市规划决策的一个重要考量。要划定限建高楼区和禁建高楼区,现有破坏城市景观和风貌的高楼,规划中不能承认这一“既成事实”。要全面推行城市设计,突出对玄武湖、中山陵、夫子庙、明城墙等重点景观与文化地区做好城市整体设计,注重在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塑造、彰显和放大山水城林特色,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城市建筑文化。要建立规划模型,向市民公示,不仅要做到具体项目的公示,更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的公示。只要我们严肃认真地进行规划公示,严格按群众的意见办事,就一定能够管得住规划,保障好市民和城市的公共利益,在城建事业上多给历史留驻精彩、留下赞叹。要看的更宽、想的更远,不该建的地方绝对不建,决不为短期利益所动,决不为任期意志所动。要坚决破除以调整规划、损害规划为代价去迎合开发商的陋习,切实防止美好的规划愿景沦落为对既成事实无奈的解释性说明。要深刻认识到,城市景观是自然风景、栖居场所、生态系统、文化记忆的综合体,其规划设计必须统筹考虑并实现科技、人文等各方面要素的和谐共融。要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发展导向,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城市品质和人居质量,展示现代化新南京形象。
要抓住筹办青奥会机遇,切实把河西新城区建设作为今后三年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力组织实施“加快河西现代化、建成城市新中心”千日行动计划,加快青奥工程、生态科技岛和滨江风光带、金融城建设,高质量建成青奥村(中心)、青奥公园、滨江滨河风光带和 500 万平方米高端服务业载体,打造以科技智慧产业为标志的特色功能区。要围绕打造绿色都市目标,坚持生态为基,全面实施生态建设“1+2+10”文件,扎实推进“三城同创”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抓好已排定的248家“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市区工业“退城出市”步伐。深入实施“蓝天清水”计划,推进 200平方公里范围的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工程,加快污水处理、黑臭河道改造、垃圾收集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治理空气污染,强化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治理。高标准推进“绿色南京”建设,实施“百千万”绿化工程,开展“绿化百日行动”,提升城区绿化水平和绿色品质。
这项工作由陆冰、陈刚、徐锦辉同志牵头,河西指挥部、建邺、鼓楼、下关、住建委、规划局、农委、旅游园林局等单位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三是大力提升农村品质,着力加快新市镇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紧紧抓住加强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不放松。提升南京农村品质必须坚持统筹为要方针,大力推进农民向新市镇新社区集中居住、公共服务向新市镇新社区延伸拓展、农村土地向规模化经营转型、农业生产向产业化升级,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进的品质提升之路。年前,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动员大会,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统筹为要方针,打造独具魅力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农业农村工作已经形成了以统筹为要意见为核心的“1+1+8”完整体系。现在,关键是全面抓好贯彻落实。要以统筹城乡发展先导试点镇为重点,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新市镇,建设一批配套齐全、具有地域特点和乡村特色的新社区。要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在农村社区的全覆盖,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让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对接,完善启动主城向溧水、高淳引江供水管网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干线公路“镇镇通”、农村公交“村村通”、农村道路“户户通”。要认真抓好“1115”工程,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和村庄环境整治计划,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保护利用农村自然生态。
这项工作由绍泽、维健同志牵头,市委农工委(统筹办)、住建委、国土局、规划局、农委等单位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四是大力提升企业品质,着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发展智慧企业和跨国企业不放松。企业品质决定经济品质。企业发展以人才为本,提升企业品质需要人才支撑。要制定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引导和激励企业发展向智慧型、跨国型加快转型升级。要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为目标,牢牢抓住汇聚新人才、扶植新企业这两大关键点,着力创新和优化政策体系,奋力在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智慧企业和跨国企业上下功夫、求突破。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南京 321 人才计划”。要大力引进和培育企业急需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充实和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突出人才政策的落实,确保引进的领军型人才及其团队,尽快投身于高科技产品开发、高科技企业组建和高科技产业培育的实践中去。
要用好用足南京作为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点”城市的政策,加快提升企业生产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企业整合资源的广度、深度、效度和灵敏度,助推企业加快向智慧型企业升级。要制定实施大企业战略,越是在产业转型和新旧更替的关键时期,越需要深化对大企业功能作用的认识,切实发挥大企业对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对全市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企业进行细致梳理,排出一批智慧型企业和有望进入世界五百强、中国百强的企业名单,研究制定和实施新的更具针对性政策举措,重点扶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苏宁、雨润、三胞等龙头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竞争和合作,打造以南京为总部基地的著名跨国企业。
这项工作由晓江、罗群同志牵头,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经信委、人社局、投促委等单位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五是大力提升干部品质,着力强化干部制度改革和干部教育监督,紧紧抓住干部队伍建设不放松。干部的品质如何,决定着党风政风和行风,决定着群众智慧力量的激发和凝聚程度,决定着目标任务的落实推进水平。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重要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要认真总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功经验并与时俱进深化完善,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导向,大力选拔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加大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深入推进“党务、政务、事务”三公开和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真正把干部的用权行为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突出廉政文化建设,做到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经常性教育和专题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的,只能用来为人民造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真正把清正廉洁更加鲜明地写在南京党员、干部队伍的旗帜上。
十年前,源潮部长在担任南京市委书记时,在全国首开万人评议机关先河,之后历届市委坚持这一好传统,持续不断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在南京开启率先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源潮部长再次嘱托我们,一定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拜人民为师,服务人民群众,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实事。现在,在实际工作和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与民争利,甚至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少数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委和政府形象。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继续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四解四促”以及机关工作人员“联系群众、服务百姓”活动,切实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推动党员干部满腔热情地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这项工作由绍泽、以安、龙翔、金万同志牵头,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督察办等单位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六是大力提升市民品质,着力弘扬创业精神,紧紧抓住弘扬先进文化提振精气神不放松。什么样的精神,造就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市民品质,支撑什么样的城市品质。源潮部长对新时期江苏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指示南京一定要把创业、创优、争先精神顶上去。要充分认清南京的文化特质,既要看到南京人大度、包容的方面,也要清醒看到容易满足的一面,发扬好南京人精神品质中的积极因素,同时引领干部群众向前看,保持、提振南京人的精气神。“三创”源起南京,新的历史起点上,南京的干部群众一定要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大力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投身“三争一创”伟大实践。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塑造和提升南京人的新品质。要使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知识创业、科技创业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形成创业活力迸发、创业财富涌流的生动局面。要使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自觉追求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形成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生动景象。要使不甘落后、勇攀高峰的开拓锐气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形成劳动者创先争优、各单位励精图治、地区间比学赶超的生动格局。要通过实践“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全面提振我们的“精气神”,全面激发我们的斗志,担当好江苏第二个率先的先行军使命。
这项工作由徐宁同志牵头,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等部门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各相关单位要在牵头领导的统一组织下,以对南京未来发展大局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深入研究制定实施意见,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于3月底前提出初步贯彻意见,4月份进行论证完善,并报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讨论,4 月底前正式形成贯彻实施意见,确保把源潮同志的最新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第二篇:杨卫泽讲话
创先争优当标兵 “两个率先”带好头以科学发展一流业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发布日期: 2011-05-13 ] [字号:大、中、小] [关闭窗口]
5月12日,市委召开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再动员大会,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掀起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在会上讲话,要求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抢抓发展创新型经济重要机遇,重点破解“四大突出问题”,紧紧围绕争当全省“三个第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确保我市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省全国当标兵,为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在转型升级上作示范提供持久动力和坚强保证,以科学发展的一流业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主持会议,市领导陈家宝、缪合林、陈绍泽、许慧玲、刘以安、周谦、徐金万、鲍永安在主席台就坐。
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最新指示精神,表彰了“创先典范”武家嘴村、“争优标兵”嵇艳霞同志,授予武继军同志“村官楷模”光荣称号。会上,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先进典型为学习榜样,认真学习武继军同志“为着群众想、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的创业精神,学习武家嘴村“敢为人先、敢创大业、敢争一流”的争先精神,学习嵇艳霞同志“立足岗位创先进、各项工作当标兵、服务群众争优秀”的创优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更大力度、更高要求深入推进我市创先争优活动,在争当全省“三个第一”中创佳绩、当先锋,为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卫泽在讲话中总结了一年来我市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并进一步提出四点要求:认清新形势,增强紧迫感,切实将全市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树立更高标杆,解决突出问题,大力推动全市创先争优活动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把握活动导向,明确争创重点,为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多做贡献;强化组织领导,注重典型示范,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杨卫泽指出,要深刻认识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最新要求、充分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与活力的迫切需要;是肩负起时代重任、推动南京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带好头的迫切需要;是南京抢抓第三次发展机遇、率先走出“四个一”发展新路径的迫切要求。当前,南京正面临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主攻方向的第三次机遇。人才、科技、教育和创新是第三次机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这正是南京的绝对优势和巨大潜力所在。“我们如果抓不住第三次机遇,将愧对历史、愧对后人,也难有再超越的机会。创先争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住第三次发展机遇,闯出一条„四个一‟的率先发展之路。”杨卫泽说,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新阶段,对照中央和省委最新要求,结合南京发展实际,必须明确创先争优活动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包含两个指向,创先争优活动本身要在全省全国当标兵,创先争优成效要在全省全国当典型。为此,要重点解决好四大突出问题:面向世界树立更高发展标杆,解决追求不高的突出问题;放眼全球考量发展路径,解决路数不新的突出问题;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理念,解决观念迟滞的突出问题;针对实际找出发展短板,解决薄弱指标的突出问题。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杨卫泽说,目标追求的高度决定了争创活动的深度和力度。省内外不少城市都在瞄准世界先进城市比学赶超,南京的大企业和高校也在世界级坐标系中
争位置。这种发展追求的倒逼,比发展进度的倒逼更具深刻内涵、更显重要紧迫。作为这个城市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我们必须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和国际水平来创先进,必须找准省内、国内和国际坐标来争优秀,解决发展标杆不高、建设管理水平不高的突出问题。市委坚持把“四个一”的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树立国际人才观念,真正做到天下人才为我所用,全球科技、教育和创新要素为我所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立足调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抓好“四个一”,在举办青奥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规划等方面,请国际一流的公司来咨询设计,请国际一流的专家来帮助指导,努力做到规划世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管理世界一流、产业发展世界一流,探索走出具有南京特色的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率先基本现代化之路。
“理念引领发展,文化凝聚力量。”杨卫泽说,武家嘴村本来是一个小渔村,他们从水运做起,又从船上走到陆地发展工业,现在又做设施农业,理念不更新就不会有今天的武家嘴村。我们做事情、干工作,不能一味重复走自己的老路,或者一味摹仿走别人走过的路。南京要在全省争“三个第一”,在“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必须超越成规、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思维习惯,关键是把先进的理念与深厚的文化相结合。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在创先争优中自觉更新发展观念,以理念的领先推动各项工作的率先。以《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调研报告做参照,南京从指标要求上看,居民收入、生态指标等比较薄弱,从分布区域看,重点在郊县和农村,最难点是基础薄弱的镇街和村、社区。我们必须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抓住重点领域谋划新思路,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新举措,聚焦难点攻关实现新突破。要围绕民生收入、生态环境、农村现代化等关键指标,建立倒逼机制,以最终目标倒逼当前工作,使各项工作更深入、更细化、更具体。各部门要在创先争优中把更多资源、政策等向郊县和薄弱地区倾斜,奋力推动全市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杨卫泽指出,要把争当“三个第一”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第一、改革创新第一、和谐稳定第一”创先争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扎实开展“科学发展争一流”主题活动,组织和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在比学赶超中提升标杆,全力以赴争“三个第一”之先,尽职尽责创“两个率先”之优。要积极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把科学发展争第一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战场,在转型升级上作示范、在破除发展短板上当先锋、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做标兵。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深化改革推进创新的重要机遇,紧扣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创先争优,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创先争优,向改革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要坚持把创先争优作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经常性机制,作为促进和谐、创建平安的经常性保证,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经常性要求,将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杨卫泽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学习先进典型,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确保取得实效。重点做到“四个强化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抓推进;强化规律研究,把握关键抓推进;强化机制完善,凝聚合力抓推进;强化典型宣传,示范引导抓推进。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所属地方和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督促检查,整体推进活动的开展;要准确把握活动的规律特点,把解决发展问题作为争创活动的实践载体和关键抓手,不断创新创建思路、深化创建内涵、拓展创建载体,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要重点探索构建公开承诺、上评下议的创先争优动力机制,不断深化党群共建机制,完善创先争优活动的日常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既要深入学习宣传杨
善洲、常德盛、张雅琴等全国、全省争创活动先进典型,又要大力学习宣传好我们身边的“创先典范”武家嘴村、“村官楷模”武继军、“争优标兵”嵇艳霞。各区县各部门都要有先进典型,各行各业也要树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出创先进、争优秀的浓厚氛围,使创先争优成为整个城市和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
第三篇:杨卫泽在市委常委会上的讲话
杨卫泽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全面推进第二个率先迈出新步伐
——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杨卫泽
(2012年3月15日)
这次常委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省委罗志军书记在省暨南京市机关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要求,认真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代表团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江苏代表团的讲话,结合南京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参加全国“两会”的陈家宝主任、缪合林主席分别传达了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精神。这次会议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一届的第五次会议,也是本届全国人大、政协最后一次会议。近五年来,南京的代表和委员们以强烈的履职紧迫感、高涨的参政议政热情,在依法管理国家经济和社会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展国计民生中积极建言献策。全市10位全国人大代表,4年多来共提出议案建议157件,2008年陈家宝代表领衔提交的9 件议案全部被立案。代表们不失时机地利用人代会这一平台,宣传南京,扩大南京影响。闭会期间,代表们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认真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学习培训、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以及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等活动,就全国人大的相关立法草案提出修改建议,展现了人大代表谋发展、重民生的风采。陈家宝代表是江苏代表团南京泰州代表组组长,这个代表组成员有胡锦涛总书记、李源潮部长、罗志军书记。陈家宝代表在兢兢业业履行好代表职责的同时,出色完成了组长的召集、组织、协调等任务。
我市全国政协委员高度重视全国政协这一最高协商平台,高站位谋事、高水平建言、高品质履职,在全国政协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近五年来,南京的9位全国政协委员在调研视察时饱含责任和情感,在提案发言中浸透心血和智慧,在协商议政中凝结无私奉献。2011年,围绕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缪合林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以“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为题,作了大会发言,引起各方热烈反响。同时缪合林委员先后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加紧谋划并深入推进宁杭经济带建设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细支卷烟的建议》等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有关工作的开展。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陈家宝代表、缪合林委员,以及我市各位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他们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他们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由衷的敬意!本届全国“两会”最后一次会议虽然圆满结束,但是本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任期还没有到期,各位代表和委员要善始善终,更加忠实地履行职责,更加努力地开拓创新,找准热点、深入建言,把握重点、积极献策,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十二五”发展步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突出了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一次民主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精辟,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既对江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又对江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使我们深受教育、备受鼓舞,对我们全面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李源潮同志也充分肯定了江苏过去一年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今天上午召开的省暨南京市机关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罗志军书记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并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我就落实省委最新部署,带头认真学习好、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最新要求上来
学习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行动、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好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好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在全国“两会”上的工作报告精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今年工作主要目标、发展任务,贯彻落实好新形势下做好人大、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要切实做到“三个结合、两个统一”:“三个结合”就是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省市“两会”和市委全会确定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三争一创”实践、正在推进的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在重大战略上把准方向,在重大问题上加深理解,在重大部署上加快推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又好又快推动全市各项工作。“两个统一”就是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最新要求上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他勉励江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先导作用,在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迈出新步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这是对江苏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以及目标定位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江苏如何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出的具体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在六个方面迈出新步伐”的期望和要求,对照“第二个率先”的新内涵、新标准,谋划新思路、提出新举措,着重抓好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当好全省“第二个率先”先行军,为江苏“两个率先”作出应有贡献。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两会”对今年工作的最新部署上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并就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等九项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这为南京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全国“两会”决策部署贯彻到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中,落实到全市各工作领域和发展层级,确保全国“两会”精神在南京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同时要把落实“九项重点工作”作为南京实现“第二个率先”的重要抓手,聚焦聚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为确保在省内第一批进入基本现代化行列打下坚实基础。
二、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实质,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对于南京又好又快推进“第二个率先”、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目标要求,就是要全面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这是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全省开启新征程的重要表述。牢牢把握方位特征,就是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先导作用,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科教强省,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人才教育等诸多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南京作为全国科教名城、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科技教育人才和文化优势更加明显。这是我们在全面小康建设中,迈出率先一步的关键支撑,也是我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基础。牢牢把握主攻方向,就是要在六个方面迈出新步伐,这与去年全国“两会”时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注重”一以贯之,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进一步加快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关键举措;既是江苏争先领先率先的主攻方向,也是我们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实现路径,就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组织实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九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省委确定的“八项工程”,不断丰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注重”和“在六个方面迈出新步伐”的内涵,推进实现“两个率先”。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也为南京抢抓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争当江苏“第二个率先”先行军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坚定了信心、增强了动力。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城市,具有“四大集合优势”,应当要在江苏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彰显比较优势、发挥先导作用,承载重大使命、实现率先发展。我们要带头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按照全国“两会”对做好今年工作的最新部署,联系南京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五个坚定不移,取得五个重大进展: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努力引领创新趋势,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竞争力。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我们要在建设人才高地上狠下功夫,充分运用好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城市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利,继续在解放南京的人才和科技生产力上做文章。精心组织实施“321”人才计划,落实好“科技九条”,更大力度、更大密度的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型创业人才,全面推进人才特区创建工作,推动科技教育人才创新资源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在提升产业品质上狠下功夫,制定实施 “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以软件产业“一谷两园”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发展,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加速构筑创新型、服务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新路。
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美丽乡村上取得重大进展。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发展提出的六个方面新要求中的关键一条。阔步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重托,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对于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实现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新突破。要重点做到“四个强化”:强化城市发展格局优化拓展,以建设河西城市新中心为重中之重,加快青奥工程、生态科技岛和滨江风光带、金融城建设,强化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陆港、空港、江海港、信息港等枢纽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容环境提升,制定实施落后产能淘汰和“三高两低”企业整治、生态市建设等六个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质量;强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民向新市镇新社区集中居住、公共服务向新市镇新社区延伸拓展、农村土地向规模化经营转型、农业生产向产业化升级,努力打造独具魅力的都市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标志区和示范区。
坚定不移加强和改善民生,在增进人民福祉建设幸福都市上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本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最新重要指示,关键是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花大力气努力解决好增收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出行难、办事难等民生“六难”问题,不断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这里特别强调,解决好民生难题,要抓好民生十大体系的推进、落实,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科学化水平;要突出富民优先,大力提升居民收入,实施好城乡居民收入“双倍增”计划;要建立完善保障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制度设计、落实,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办好年初确定的全年民生十件实事,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
坚定不移用文化熔铸城市发展之魂,在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上取得重大进展。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迈出新步伐,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本质要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是南京的第一特色、城市品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当好江苏“第二个率先”先行军,必须率先实现文化现代化。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更加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落实好《关于坚持文化为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和“1+5+1”文化建设文件体系,全面推进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建设。要全面提振城市精气神,大力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与时俱进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努力走出一条金陵神韵与时代特征相融合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路,为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坚定不移推进综合改革,在增强科学发展动力与活力上取得重大进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近70次提到“改革”。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的要求,凝结着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殷切期望。今年是“改革攻坚、创新突破年”,也是全市综合改革工程的启动实施之年。目前,财政体制改革、国土资源转型创新等改革工作已经破题,其他领域的改革工作也将逐步启动,全市上下要充分激发改革的内在自觉,加大改革力度、拓宽改革领域、聚力改革攻坚,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充分调动市级部门层面和区县基层两个积极性,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两个关键要素,重点围绕经济体制、社会事业领域、行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和科技体制、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等12个方面的改革,研究具有突破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使综合改革充分激发科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三、全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落实省委统一部署,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为动力,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以赴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掀起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新热潮。全市上下要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迅速将讲话和会议主要精神传达到全体党员干部。要突出县处以上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切实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会,举办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交流会等形式,把领导干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的各项活动引向深入。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专题、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多层次、多视角宣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
坚持凝心聚力崇尚真抓实干,奋力实现今年一季度经济工作“开门红”。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年发展看首季,一季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决定全年经济社会工作成效。还有十几天一季度工作即将结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珍惜春光开好局”的紧迫感,“加快发展求跨越”的责任感,牢牢把握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全年工作总基调,对照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市人代会确定的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一心一意抓经济运行、抓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抓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要突出以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要把梳理确定的项目牢牢抓在手上,把每项既定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确保一季度各项目标任务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为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实现夯实基础。
全面营造政通人和的良好氛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全市要唱响主旋律、营造好氛围、打好主动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尤其要做好和谐南京、平安南京建设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做到“四个坚决防止”:即坚决防止发生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恶性刑事案件和重大社会治安问题,坚决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治安和安全生产事故,坚决防止发生进京上访滋事造成重大政治和社会影响的事件,以政通人和的良好氛围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好环境。
同志们,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为南京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在新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迈出新步伐,以各项工作的优异成绩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第四篇:杨卫泽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坚决贯彻省委常委会集体来宁调研精神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南京科学发展新局面
——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杨 卫 泽
(2011年9月29日)
在即将召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时刻,省委常委会第16次到南京集体调研,专题研究南京工作,在发展方向上给予科学指导,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很大支持。在这次常委会集体调研前几天,罗志军书记专程到南京进行调研,李学勇省长专门听取南京承办青奥会情况的汇报。在上午的省委常委会上,罗书记、李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省会城市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倍加珍惜省委省政府对南京的关心、信任和支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主要是迅速传达、抓紧落实省委常委会集体调研指示精神,加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更加美好新南京的进程。下面,我就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集体调研的指示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省委常委会集体调研的重要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对南京工作的最新要求上来省委常委会肯定了过去五年南京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对南京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传达学习好、贯彻落实好省委常委会集体调研精神,特别是罗书记、李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省委常委会集体调研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对南京工作的最新要求上来,把省委常委会的指示精神贯彻到党代会的各个文件中,落实到今后各项工作中去。要做到“四个深刻领会”:
一是深刻领会省委常委会对南京发展的最新要求。罗书记提出了“紧扣一个目标、把握一个定位、办好一件大事”以及抓好“扬长之举、关键之策”五项重点工作的总体要求,李省长也要求南京“转型升级作示范,提升综合竞争力”。我们要确立在全省争当“科学发展第一、改革创新第一,和谐稳定第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转型升级上作示范的奋斗目标,为早日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奠定坚实基础,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和重托。罗书记和李省长多次强调,南京要增强省会城市的意识。我们要认真贯彻,切实树立“三个意识”。首先,要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好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及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其次,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服务好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好全省,服务好科技教育发展,服务好人民群众。再次,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作为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南京的形象代表江苏的形象,南京的竞争力代表江苏的竞争力,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转型升级要作示范、科学发展要带好头,为全省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深刻领会省委常委会对南京发展历史机遇的科学判断。罗书记、李省长在调研中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南京面临举办青奥会的历史机遇,面临以创新为驱动力的第三次重大机遇,面临国家和省委加快文化发展的好时机。我们要抢抓用好这些机遇,全面聚焦“四个第一”,把“人才引领、1
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真正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特色道路。
三是深刻领会省委常委会提出的凝聚建设更加美好新南京强大力量的要求。罗书记在调研中强调“事在人为,人在精神”,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我们要认真贯彻罗书记的指示精神,全方位提振干部群众精神状态,提升科学发展竞争标杆,敢于求新求变,勇于先行先试,善于竞争制胜,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四是深刻领会省委常委会对南京发挥优势、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殷切期待。省委常委会明确指出,南京拥有科技、教育、人才、创新、文化等方面的叠加优势。我们要趋利避害、扬长补短,最大程度强化优势、发挥优势,最大力度强攻难点、突破短板,在优势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下更大功夫,抓重点带全局,攻难点保大局,推动整体发展上水平,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二、准确把握省委对南京发展的最新要求,在更高的起点上科学谋划南京新一轮发展今后五年,是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决战期。省委常委会对南京未来五年的总体工作思路作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南京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按照罗书记提出的“三个一”及五项重点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李省长提出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南京在发展新阶段的重大责任,在更高起点上科学谋划南京新一轮发展。重点做到“四个紧紧围绕”:
一是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就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目标。按照省委要求,未来五年全市要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对照省现代化指标体系,我们正在制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监测考核办法。到2015年,我市的绝大部分指标是能够完成的,在科技、人才、教育、创新等指标上是有优势的。但也有几个指标实现难度很大,如居民收入、节能减排、城乡统筹,我们要主攻强攻这三大不足,确保目标任务实现,努力走出一条切合南京实际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为全省积累经验,带好头、作示范。
二是紧紧围绕一个定位,就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这个定位。我们肩负着人文绿都出形象、科学发展上水平的重大责任。我们建设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和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是对人文绿都的继承创新与深化发展,是建设人文绿都的特色品牌。要不断强化南京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中心城市、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南京服务全省、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全国的能力。三是紧紧围绕一件大事,就是举办一届精彩圆满的青奥会这件大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当好东道主、做好主人翁、担当主体责任”的要求,坚持把“办赛事”与“办城市”有机统一起来,重点实施“筹办青奥会、提升影响力”、“加快河西现代化、建成城市新中心”、“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三个千日行动计划,全面有力推进各项筹备工作,确保办一届参与最广泛、活力最强劲、创意最新颖、特色最鲜明、青年最欢迎的青奥会,创造一个科学办青奥、勤俭办青奥、大家办青奥的典范。
四是紧紧围绕五项重点工作,就是抓好“扬长之举、关键之策”这个指示。罗书记在讲话中,专门强调南京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要发挥创新驱动、现代产业结构上的优势,要在统筹城乡建
设、加强社会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上取得重大突破。李省长明确要求南京要在创新、文化、开放三方面下功夫。我们要根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指示,进一步丰富党代会报告中“七项工程”的内涵,使之成为未来五年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任务和主要抓手。
三、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集体调研精神,统筹做好当前全市各项工作今年既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又是党委集中换届选举之年。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最近以来,软博会、金秋洽谈会、全国城市规划年会等重大活动密集,经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取得了很好效果,各有关方面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大事、难事、喜事的办成,有助于增强我们的信心,促进我们的工作。省委常委会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高度肯定,进一步鼓舞了干部士气,凝聚起各方力量。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要谦虚谨慎,越是要更加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要集中精力开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这次党代会是在南京全面开启“十二五”发展新征程,由全面小康向率先基本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开好这次会议具有重大的长远和现实意义。今年3月和7月,镇党委和区县党委换届均圆满顺利完成,为市委换届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要认真领会、深入贯彻好罗书记对开好市党代会的重要指示,集中精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努力形成一个能引领未来五年科学发展、务实管用的好报告,选出一个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好班子。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前一段时间,我们征求了包括李源潮部长在内的许多市委老领导的意见。李部长对我们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表示赞成,要求南京成为江苏最好的城市、综合素质最好的城市,争发展质量上的第一、综合素质上的第一,并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建设现代城市产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宜居环境、进一步培育南京的城市精神等重要指示,我们在党代会报告中进行了充分消化吸收。各项会务工作也要同时抓紧准备,不放松每一道程序、各一个环节上的细节问题,确保把这次党代会开成一次肩负新使命、凝聚新共识、选好新班子、开启新征程的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开好党代会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中央、省委、市委对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经受住考验,严格遵守换届纪律,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不传、不听,以良好的形象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确保开好党代会。
二要一着不让抓好开局之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区县、镇三级党委班子集中换届,一些地区、一些部门的领导班子出现了较大变动,但在抓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上不能有变动、有松劲。现在满打满算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各区县、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对照各自完成情况和目标进度,看看目标完成了多少,抓紧时间补缺、补短。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薄弱指标,扎扎实实地研究,制定和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进一步提高经济工作的组织程度,努力保持经济发展平稳上升态势,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展。各区县、各部门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要结合省委省政府对南京提出的工作要求,对明年工作及早思考、及早准备、及早动手,抢占率先发展之势,切实把省委常委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南京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要全力抓好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下个月中央要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市里要召开党代会,11月初,省委召开党代会。对南京这样的省会城市来说,各项工作头绪很多,维稳压力大,又赶上敏感时间节点。希望各区县、各相关部门切实把好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门,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想方设法把各项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全市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这次省委常委集体调研时,罗书记特别强调要铸造新时期南京城市精神,要求我们做到“三个始终保持”:即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前不久,李部长也鲜明地指出“要倡导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南京第一位的是要把大家的创业精神调动起来”。两位领导对南京充满深情、寄予厚望。全市上下要以此为鞭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创造精神,凝聚建设更加美好新南京的强大力量,力争南京的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为全省发展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杨卫泽在无锡市体制创新大会上的讲话(模版)
杨卫泽在无锡市体制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召开体制创新大会,目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大突破推动发展大跨越。刚才,毛小平市长对下一阶段改革做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总体要求,我完全赞同,请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年改革开放,使无锡跃上了新的历史平台。30年的改革开放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市场化取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改革重点已经由微观经济基础改造转向宏观管理体制创新。
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就是按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办事。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在于会不会发展、能不能发展,关键就是敢于不敢于、善于不善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在市场配置资源的问题上,我们还存在着种种思想误区,还受制于原有体制的影响。市场机制并不仅仅是企业的经营方式,也不是产品购销形态,而是一种制度安排,一种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发展关键时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比以往 任何时候更为重要。从当前来说,就是要从追求一时一地的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中解放出来,坚决摈弃“把增长等同发展”的狭隘观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追求有效的增长和持续的发展;要从“重物轻人”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尽快改变“把发展局限于经济、依赖于物质、体现于有形”的传统做法,彻底摆脱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要从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积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态势,抢抓阶段性机遇,争创竞争新机遇;要从“主观唯心”的封闭观念中解放出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尊重和保护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2、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加快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无锡已经跃上人均GDP9000美元的发展平台,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面临着经济国际化、新兴工业化、区域城市化的多重任务,核心是运行机制市场化。适应转型要求,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强化创新、创业、创造的内在动力,推动产业层次向高端攀升,加快实现增长动力由投资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更加注重利用市场机制的开放功能,在更大领域、更高层次上推动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把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提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和水平。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优化要素配置资源的能动作用,积极优化 产业布局,推进集聚开发、集约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要更加注重利用市场自主调节的创新作用,进一步创新企业制度形式和财产实现形式,探索两头高、中间低“M”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新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市场与政府两只手,互为因果,有机互动,缺一不可。强政府、弱市场,必然失之效率;强市场、弱政府,必然失之公平。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层影响,长期以来我们仍然体现为政府主导、强势管理的状态,既排斥了市场机制的能动作用,又使政府拘泥传统思路和手段,应管的未管,该办的未办。尽管多年来我们既办又管,无所不包,但是事倍功半,与政府和群众的目标预期差距还很大。如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相对较快,而财产性、经营性收入不足;如文化教育事业总体水平相对较高,而与多层次、多样化结构需求差距较大;如社会领域的改革总体较快,但社会民间组织发展发育不尽人意;如政府效能作风建设成效明显,但政府运行整体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过度注重政府有形的手,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市场主体、市场资源的无形之手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促进政府的职能 转变,把凡是能够交给市场去做而且政府做不了又做不好的事大胆交给市场,节省行政成本;有利于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也有利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政治昌明、公平公正、充满活力、团结和谐的民主政治新格局。
4、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强化区域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市场体制是以产权明晰、结构多元为制度基础的。既要求产权人格化,又要求两权有机分离,构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几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很快,企业改革纵深发展,国有资本战略调整和重组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格局初步形成。但是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分析,还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核心竞争力不强,分散有余,集聚不足;二是外来民间资本进入速度较快,但深入领域不宽,广度有余,深度不足;三是社会资本、资源积累较快,但投资创业、置业比重偏低,潜能很大,转化不足,因而无锡尚未真正形成多元开放、政府与市场为主体的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强。特别是在宏观调控、国际市场走软、美国次债危机影响,经济环境变数增多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创新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举措推动优化发展。
二、充分发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环节。经过多年改革的转变,我市政府管理职能、运作机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在许多领域,政府仍然处在集决策、管理、经营于一身的角色。
1、以扩大党内民主为关键,致力实现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新突破。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要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新体制,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化党内民主制度改革,以党内民主带动基层民主,进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扩大党内民主建设,关键是解决一个思想误区,突破三个重点环节。解决一个思想误区,就是大胆破除“改不了、无处改”的思想误区,要清醒认识到改革创新是动力、活力、生命力,党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只改别人、不改自己”的固步自封状况中解放出来,以自我革命、从我做起的姿态,积极探索和拓展扩大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式和新途径。要着力突 破三个重点环节:一是重点突出领导干部任用管理和制度改革,积极创新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配备方式,规范相关部门领导班子任用程序,完善干部竞争性的选拔制度。二是重点突出党内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创新实践党内先进民主,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并改进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三是重点突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干部交流和能上能下为切入点,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强化干部交流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落实党政干部的监督考核体系,努力打造权责一致、领导有力、团结和谐的领导核心和清廉高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致力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突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中央对政府职能提出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16字要求,关键是政企、政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工作纲要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就是明确定位、规范程序、深化内部改革。在明确政府职能定位上,就是要按照政府、市场、企业合理分开的思路,市场能办的交给市场,企业能做的还给企业;就是要按照大部制的思路,适应区域转型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调整部门设置,理顺部门职能关系,推动政府职能重点由经济建设向更加关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转变。在规范程序上,就是突出统一、精简、高效原则,坚持 依法行政,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减少审批事项,下放管理权力;以“两集中、三到位”为抓手,建立统一的信息化运作平台,进一步创新信息化管理体制,推动行政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在深化内部改革上,主要是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不再新设事业单位,坚持按需设岗,以岗聘人,以岗定薪,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一方面是创新政府部门用人机制,跳出传统思路,坚持能进能出,实行实名制管理,对一些管理型事务类的部门和单位可试行公务员合同聘任制、政府雇员制,打破公务员终身制。
3、以行政绩效管理改革为抓手,致力实现政府公共服务机制新突破。实施行政绩效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公共服务。近几年国内许多城市围绕提高政府行政绩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温州市建设火车站站前广场,政府采取了企业冠名、民间投资的办法,节省了政府投资。再如深圳市政府将高新技术交易会主场馆及展览活动,直接委托深圳总商会进行市场化经营,原来政府每年亏损2600多万元,现在每年盈利近3000万元,深圳总商会并利用盈利能力和运作能力,筹划建设综合配套的新会展中心。两城市经验的核心都是运用企业经营理念,运用市场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我市行政绩效,潜力很大,空间很广。有必要从三个 方面争取新作为:在推动政府外包和购买服务上取得新作为。破除“全能政府”观念,打破“自给自足”的框框,将可以由市场运行的服务事项交给市场,把可以由企业承担的事务委托给企业,更多的利用社会力量、专业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在创新政府投资方式上取得新作为。整合政府财政资源,强化投融资体系建设,强化业绩导向,健全重大项目投资的社会评议、审计稽查制度。改革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逐步将补供方向补需方转变,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在推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互动上取得新作为。提供公共服务不仅靠政府,还要依靠社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社会民间组织壮大发展,充分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履行义务、奉献社会、服务志愿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社会管理共同体,以降低行政成本,增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三、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构建权责一致、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既需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又需大力构建权责一致、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在我市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为此,要以改革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激发城市发展动力、农村发展活力。
1、以加快城市化为抓手,加快建立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体制。城乡统筹发展是区域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实现城乡统筹,重点在农村,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充分调动蕴含在农村内部巨大的活力,增强城乡一体化的内在动力。要以优化区域布局为重点,加大镇村合并、撤村建居力度,做强做大新型卫星城市和新市镇,扩大乡镇资源优化配置的规模范围,优化生产力布局,加速区域城市化进程;要加快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鼓励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农村住宅互换城镇住房,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成片流转和农户向城镇集中;要以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为重点,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责权对等、分级负责的原则,创新城市管理理念,调整下放城市管理的事权、财权和人权,强化区级管理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系。
2、以深化管办分离为方向,着力构建城乡社会事业联动发展体制。管办分离的宗旨就是政府管理好公共服务,资产管理单位按企业化理念经营好受托资产经营。近两年我市已作了成功的探索,但改革领域不宽,发展空间很大。按照整体深化改革、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单位的运作机制改革,推进单位岗位管理改革,建立健全以理事会制度为架构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扩大改革领域和改革范围,加快推进市政、园林等单 位管办分离、管养分开的改革,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增强资产经营力和行业发展力。另一方面要扩大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衔接、管理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使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种制度逐步并轨,完善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险体系。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大力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形成市、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开放户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
3、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大力创新城乡资源经营体制。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产,关键在于经营市场化、主体企业化、资源商品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必须引入市场化机制,创新资源经营管理新机制。要着力深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减少管理层级,突出核心主业,调整投资领域,以“关键少数”在基础性、战略性行业发挥引领和控制作用。着力推进环境资源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区域环境资源补偿制度,推行排污许可证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积极探索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模式,引导社会各 方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探索创新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机制,以重建农村社区成员集体所有制为重点,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明晰资产归属,量化具体所有,大力发展农民以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投资新型乡镇企业和社区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拓展农村经济的实现形式和农民的财产组织方式,提高农村资源的市场化程度。要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化配置机制,以创新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重点开发区经营管理者选拔作用制度为重点,加快选聘任用社会化、国际化步伐,建立经营者市场,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公开选任、任期评价、考核监督和权益保障等制度,使人才资源成为无锡最大的创新资源。
同志们,体制机制创新是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也是一场政府的自身革命。改革对象由原来放权让利改革转变为自身利益调整,由原来的单向突破改革转向为综合体制改革,由原来的经济领域改革转向为政治社会领域的全面改革。适应这些转变,前提在解放思想,关键在落实行动。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不为已有的思路和成功经验所困,率先解放思想,自我超越;不为一时一地的具体利益所困,率先打破部门利益,维护改革大局;不为流言蜚语、社会舆情所困,率先创新突破,勇于探索。要在综合协调上狠下功夫。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明两年35项改革任务,不仅有政府自身改革,也有企事业单位改革;不仅有城市改革,也有农村改革,需要建立健全 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和互动机制,关键是领导协调机制和部门的落实机制。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主动负起领导责任,亲自抓,负总责。各行政职能部门要以敢闯敢试、勇于担当、高度负责的态度,动真碰硬,务求实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要在周密步骤上狠下功夫。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纲要的目标要求,就是通过2年左右的攻坚,基本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初步形成权责一致、城乡一体的经济管理新体制,任务重、时间紧。各部门要根据目标定位和实际要求,细化实施思路,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注重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动员干部群众了解改革、参与改革。要在考核监督上狠下功夫。各部门要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作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层层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限期完成。
同志们,30年的改革开放,使无锡赢得了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的先机,当我们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时刻,无锡又一次站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历史关口。倘若我们刻舟求剑,必然陷入固步自封的深渊;倘若我们按图索骥,就必然落入路径依赖的旧辙。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勇气,走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创一番福祉社会的大业,为无锡加快实现“一当好、三争创”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和体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