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对农民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5:0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大对农民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大对农民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

第一篇:人大对农民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

人大对农民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

人大对农民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2007-02-06 12:26:

51为了做好省人大关于农民权益保障的立法调研工作,根据省人大农村委员会的要求,4月中旬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元林带领下,市人大农村委员会深入到市郊蔡甸、江夏、黄陂、新洲、洪山、东西湖、汉南等地农村进行了调查,并要求市郊各区人大农工委根据提纲进行调查。5月15日,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召开了各区人大农工委主任会议,对我市农村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市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中央、国务

院高度重视农业与农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同时,涉及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法制观念得到增强。总的来讲,当前我市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劳动就业权、男女平等受教育权和生活保障权等农民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了保障。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生存权得到保障,人格受到尊重,广大农民安居乐业。非法拘禁、关押、打骂群众的现象已基本杜绝。农民基本上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经商、外出打工没有受到不合理的限制。改水改厕工作正在顺利进行,预计今年完成改水38万人,三年全面完成改水任务。农村养老保险得到推行。

2.普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去年,我市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村委会换届直选。全市

2076个行政村,一次直选成功的有1917个,占总数的,选举过程中,村民参选率很高。全市有1618585个选民,直接参加投票选举的1345984人,委托投票的131828人,参选率达。同时,选举民主气氛较浓,选谁不选谁,由村民自己决定。选举产生的村领导班子,绝大多数都能发扬民主,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

3.农民享有一定的经济权利。一是全市农村土地延包工作开展平稳、顺利,效果也较好,农民享有了30年不变的土地经营权;二是全市农村全面推行了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农村负担管理工作得到了规范;三是对全市村级财务进行了清理,从而加强了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工作,普遍建立了财务公开栏,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四是制定了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如《武汉市农业投入保障条例》、《武汉市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实施办法》、《武汉市农村经营合同管理条例》、《武汉市村集体

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条例》,这些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加强了农村法制建设,保障和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全市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不合理负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1999年,我市农民负担总额(含税收、提留统筹、两工、集资等)人均元,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农民的社会权益有了明显改善。一是农民的受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全市农村90%以上扫除了文盲;二是农民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农民依法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农村计划生育各项服务工作有了较大改进,农民的生育观念有了一定转变。

二.当前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经济权益保障不够,农民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一是农村市场不规范,农产品价格下滑。特别是粮棉收购政策不落实,粮食没有做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业投入产出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已成为农村最突出的问题。二是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缺乏力度,特别是违反教育法的教育集资和违反规定的教育附加费的收取、农业“两税平摊”、强制以资代劳等现象在我市一些地方还大量存在。由于农民的实际纯收入与上报数有一定差距,所以农民的提留也不合理。三是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混乱,假冒伪劣农用生产资料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四是财务公开、民主监督在有些地方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仍然突出。

2.农民的社会权益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只是一种形式,难以兑现;二是农村义务教育费用过高,农民难以承受,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象还存在;三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少地方名存实亡,有些农民就医难和看不起病。

3.农民生存环境差,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亟待改善。一是农村乡村建设规划不力,村庄建设比较混乱。二是道路、通讯、自来水、水渠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三是有的地方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垃圾场都建在近郊农村,只堆放未处理,城市污染转嫁给了农村,村庄环境卫生差,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

4.农民享有的生产经营服务权益不落实。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资金来源少,原来的预购资金、农用油补贴、农村信贷、集体调剂资金基本没有,发展经济受到制约。二是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不力,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品种改善、病虫害防治、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气象预报等方面的服务有的逐步弱化。三是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卖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四是面对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难,政府的政策指导和销售服务不到位,农民难以享

受科学的信息服务。

5.农村村民自治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村委会管理缺乏手段,基层干部工作难度大;二是少数地方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得到尊重,存在包办代替、选举程序不到位等问题;三是少数地方社会治安秩序不好。农村宗族势力、地痞村霸、封建迷信、偷盗等治安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反映比较强烈。

6.部分地方存在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如:计划生育工作中有的对超生对象的处罚株连亲友,有的因“形象工程”干涉农民在公路两旁的生产自主权等情况。

三.对农民权益保障立法的几点建议

1.农民权益保障立法要结合各地实际,突出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社会权益、社会服务权益等重点,讲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解决一些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2.农民合法权益立法要明确执法主体,避免谁都可以管谁都管不了的现象。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要具体,使执法部门能够对号入座,避免拖拉推诿的现象发生。

3.在立法中完善农民权益保障监督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农民群众对农村重大问题的监督,使农民的投诉渠道畅通可行,做到公正执法,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如农民投诉、反馈的具体方式、渠道等方面要作明确具体的规定。

4.根据方便农民群众的原则,规定农村地区的人民法院应设立为解决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巡回法庭。一方面可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农民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回答农民群众的咨询,受理农民提出的诉讼案件。

此外,根据去年朱镕基总理在访问美国的讲话精神,建议以多种形式向上级直至党中央反映,争取恢复或者重建农民协会,充分发挥其在保障农民合法

权益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人大对农民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完毕!

第二篇:人大对农民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做好省人大关于农民权益保障的立法调研工作,根据省人大农村委员会的要求,4月中旬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元林带领下,市人大农村委员会深入到市郊蔡甸、江夏、黄陂、新洲、洪山、东西湖、汉南等地农村进行了调查,并要求市郊各区人大农工委根据提纲进行调查。5月15日,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召开了各区人大农工委主任会议,对我市农村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市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与农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同时,涉及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法制观念得到增强。总的来讲,当前我市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劳动就业权、男女平等受教育权和生活保障权等农民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了保障。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生存权得到保障,人格受到尊重,广大农民安居乐业。非法拘禁、关押、打骂群众的现象已基本杜绝。农民基本上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经商、外出打工没有受到不合理的限制。改水改厕工作正在顺利进行,预计今年完成改水38万人,三年全面完成改水任务。农村养老保险得到推行。

2.普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去年,我市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村委会换届直选。全市2076个行政村,一次直选成功的有1917个,占总数的923%,选举过程中,村民参选率很高。全市有1618585个选民,直接参加投票选举的1345984人,委托投票的131828人,参选率达913%。同时,选举民主气氛较浓,选谁不选谁,由村民自己决定。选举产生的村领导班子,绝大多数都能发扬民主,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

3.农民享有一定的经济权利。一是全市农村土地延包工作开展平稳、顺利,效果也较好,农民享有了30年不变的土地经营权;二是全市农村全面推行了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农村负担管理工作得到了规范;三是对全市村级财务进行了清理,从而加强了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工作,普遍建立了财务公开栏,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四是制定了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如《XX市农业投入保障条例》、《XX市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实施办法》、《XX市农村经营合同管理条例》、《XX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条例》,这些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加强了农村法制建设,保障和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全市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不合理负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1999年,我市农民负担总额(含税收、提留统筹、两工、集资等)人均12647元,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

4.农民的社会权益有了明显改善。一是农民的受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全市农村90%以上扫除了文盲;二是农民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农民依法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农村计划生育各项服务工作有了较大改进,农民的生育观念有了一定转变。

二.当前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经济权益保障不够,农民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一是农村市场不规范,农产品价格下滑。特别是粮棉收购政策不落实,粮食没有做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业投入产出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已成为农村最突出的问题。二是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缺乏力度,特别是违反教育法的教育集资和违反规定的教育附加费的收取、农业“两税平摊”、强制以资代劳等现象在我市一些地方还大量存在。由于农民的实际纯收入与上报数有一定差距,所以农民的提留也不合理。三是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混乱,假冒伪劣农用生产资料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四是财务公开、民主监督在有些地方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仍然突出。

2.农民的社会权益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只是一种形式,难以兑现;二是农村义务教育费用过高,农民难以承受,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象还存在;三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少地方名存实亡,有些农民就医难和看不起病。

3.农民生存环境差,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亟待改善。一是农村乡村建设规划不力,村庄建设比较混乱。二是道路、通讯、自来水、水渠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三是有的地方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垃圾场都建在近郊农村,只堆放未处理,城市污染转嫁给了农村,村庄环境卫生差,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

4.农民享有的生产经营服务权益不落实。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资金来源少,原来的预购资金、农用油补贴、农村信贷、集体调剂资金基本没有,发展经济受到制约。二是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不力,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品种改善、病虫害防治、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气象预报等方面的服务有的逐步弱化。三是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卖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四是面对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难,政府的政策指导和销售服务不到位,农民难以享受科学的信息服务。

5.农村村民自治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村委会管理缺乏手段,基层干部工作难度大;二是少数地方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得到尊重,存在包办代替、选举程序不到位等问题;三是少数地方社会治安秩序不好。农村宗族势力、地痞村霸、封建迷信、偷盗等治安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反映比较强烈。

6.部分地方存在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如:计划生育工作中有的对超生对象的处罚株连亲友,有的因“形象工程”干涉农民在公路两旁的生产自主权等情况。

三.对农民权益保障立法的几点建议

1.农民权益保障立法要结合各地实际,突出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社会权益、社会服务权益等重点,讲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解决一些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2.农民合法权益立法要明确执法主体,避免谁都可以管谁都管不了的现象。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要具体,使执法部门能够对号入座,避免拖拉推诿的现象发生。

3.在立法中完善农民权益保障监督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农民群众对农村重大问题的监督,使农民的投诉渠道畅通可行,做到公正执法,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如农民投诉、反馈的具体方式、渠道等方面要作明确具体的规定。

4.根据方便农民群众的原则,规定农村地区的人民法院应设立为解决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巡回法庭。一方面可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农民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回答农民群众的咨询,受理农民提出的诉讼案件。

第三篇:保障农民权益服务群众生活

保障农民权益服务群众生活

---左云县农民权益保障促进会工作纪实

去年以来,左云县农廉办按照中共大同市委办公厅、大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农民权益保障促进会的工作方案(试行)》和大同市农廉工作广灵现场会议精神要求,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全县农民权益保障促进会的建设工作。目前该县的县、乡、村三级农促会已全部成立,共涉及9个乡镇228个行政村,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网全覆盖的农促会体系。

农促会为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9月底,通过协调乡派出所为曹家堡村村民办理了上户手续。‛……

这是在马道头乡农促会的民情日记里看到的。‚民情日记本,记挂群众事,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与民联络勤,干群心贴心‛。今年,县、乡、村农促会成立以来,通过记一本‚民情日记‛、办一份‚农民小报‛等形式,架起了拉近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为了写好‚民情日记‛,农促会成员主动深入村舍、深入农民群众,把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记录下来,并帮助农民群众想法子、找路子。‚民情日记‛已成为全县农促会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各类矛-1-

盾,维护农民权益的一把‚金钥匙‛。

同时透过‚民情日记‛,群众看到了干部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炽热的爱民情怀。正如一位乡干部说的‚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使广大群众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同时,我们也能听到群众更多的心声,更多地掌握群众在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农促会确实为我们和农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农促会为农民合法权益撑起一把“保护伞”

左云县农促会以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为基础,不断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撑起了‚保护伞‛。

在具体工作中,左云县各级农促会研究和解决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理农民群众上访,化解矛盾,积极主动协调农民群众合法权益问题。该县马道头乡黄家店村农促会在处理群众上访事件上实行乡村农促会理事成员、理事长包户责任制,每位包两户,共40户,负责登门上户做思想工作,讲解有关政策、法律,特别是有关煤矿兼并重组的政策、规定,逐一‚对症下药‛,消除了矛盾。店湾镇的农民权益保障促进会,不等不靠,主动代表村民参与到与煤矿兼并主体和煤矿经营人的谈判协商中,最大化为农民争取正当权益;木代村农促会代表群众参与到了搬迁分房方案的讨论和制定过程中,受到农民群众的一致认

可,为维护农村稳定维护农民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截止目前,该县的乡、村两级农民权益保障促进会共受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169件次,成功解决122件次。

农促会为农村社会稳定谱写一部“和谐曲”

‚农促会这个单位好,我的那点地让占了,不了解政策,他们每天给我讲解,让我打消了上访的念头,这个农促会真是为咱农民服务的‛管家堡乡一村民这样评价农促会。今年该村民的耕地被高速公路占用,该村民认为补偿不合理,多次企图越级上访,该村农促会了解到情况后耐心地讲解政策法规,使这位村民打消了上访的念头。

该县农促会紧紧把握工作重点,围绕向农民提供相关信息和咨询服务;就有关农民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查询、建议;参与有关部门对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参与有关部门对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畅通诉求渠道、做好调解和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妥善解决农民合理诉求等工作方向,维权维稳,扎实开展工作,截止目前,该县农促会共化解越级访苗头19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20余件,真正成为了‚农民朋友的贴心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切实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左农廉办)

第四篇:土地利用制度改革与农民权益保障

土地利用制度改革与农民权益保障

马晓河

在现有的土地制度安排下,农民的土地权利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农民没有完全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交易权、收益权。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农民的大量土地“被交易”和收益“被分配”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保障农民对土地享有更加充分的权利。

从60年农村制度变迁看,我国土地利用制度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一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实行了土地改革,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个人私有制;二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通过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农民土地个人私有制改造为土地集体所有制;三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将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给农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体制。

谨防出现“三无”农民

同第二次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制度变迁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农村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现有的土地制度安排下,农民的土地权利仍然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农民还没有完全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交易权、收益权。在土地的征占用方面,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必须通过国家征用转为国有后才能进入一级市场,农民虽然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者,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被虚化,农民人人都是所有者,但人人实际上都不是所有者。在此情况下,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不是农村集体土地市场交易的主体,根本无法进入土地交易市场。因此,土地卖给谁,价格是多少,收益如何分配,完全不由农民说了算。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农民的大量土地“被交易”和收益“被分配”了。在土地的征占用过程中,国家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对失地农

民安置人数过少,土地收益大部分流入各级政府和开发商手中,农民所得只有很少一部分;另外,由于土地开发增值利益的极大诱惑,许多地方还出现了先占后批、少批多占、不批乱占土地的现象。这样的结果是,大量农民失地后,一方面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阻碍下难以顺利转化为市民,另一方面又难以获得应有的土地损失补偿,导致这部分人变成真正的“三无农民”(“三无”是指无地、无业、无社会保障)。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宅基地及地上资产不能跨社区交易,承包地以及宅基地也不能抵押,一些地方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组织违背农民意愿,随意变更甚至撤销农民的土地承包合同,为了招商引资还强制推行土地流转。在近几年的“增减挂钩”试点中,一些地区任意扩大试点范围,超额使用“增减挂钩”试点面积,还有的地区忽视农民意愿,以损害农民权益搞“增减挂钩”。所有这些都侵害了农民应有的土地权利。

不同的改革主张

面对当前农村土地征占用和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各界提出了不同的改革主张:有国有化主张的,有私有化主张的,也有主张保持现有土地集体所有产权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

不少主张国有化的研究者认为,土地所有权收归国有,并使土地所有权纯粹形式化,在此产权架构下实行“国有民营”,明确界定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经营者的不同权益。他们认为,实行土地国有民营,可以有效防止土地兼并,使耕者有其田;还可以为国土统一整治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在土地国有民营制度下,只要土地租赁期限长,经营者就不会因为没有土地所有权而在经营上受到限制。主张土地私有化的人认为,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在世界历史上并没有影响工业化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也没有造成农村的动荡。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是实行了土地私有化的国家,而恰恰是曾经实行土

地公有制的国家,经济社会都曾经出现过动荡。回顾中国历史,土地私有制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土地私有化会加剧贫富分化、造成社会不安定的说法是不合解决学逻辑的。如果土地私有化了,农民将成为自由民,若农民要弃农进城或从事他业,可以卖掉土地,不但是一笔收入,而且也是一笔资本,因此他进城时就是有钱人,而不是盲流。土地私有化不但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减少社会纠纷、安定社会、稳定地方财政也有重要意义。

主张保持现有土地集体所有产权不变的人认为,土地集体所有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若改为私有,不仅受到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刚性制约,而且即使实行了土地私有,也无法有效解决当前土地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难题。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土地改革必须进一步强化农民的土地权利,赋予农民明确的、永久的、完整的土地用益物权。

土地利用制度改革重点

作者持有另外一种观点,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保障农民对土地享有更加充分的权利。尽管现有法律法规和文件政策对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了许多改进,但在土地征占用、土地流转、宅基地及其房产等方面还留下需要改革探索的空间。今后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应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是改革土地征占用办法。严格界定、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用地界限,一方面要不断缩小公益性征地范围,将那些本该是非公益性并具有明显盈利性质的土地坚决划出剔除公益性范围;另一方面公益性征地也要尊重农民意愿,按市场价格补偿农民。不能打着公益性用地的旗号,人为压低土地补偿价格,以牺牲弱势群体——农民的利益搞建设。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应初步放开土地交易市场,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要将农民逐渐培育为土地市场交易的重要主体之

一。积极探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参与土地市场交易的办法,农村土地转为建设用地并不必须都要变更为国有土地,经批准农业用地也可转为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城镇土地交易市场。无论是公益性还是非公益性土地交易产生的收益应按市场原则进行分配。要充分尊重农民对土地的收益权,不管是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还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城镇土地市场参与交易,必须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机制。

二是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随着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大量流向城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既要允许也应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在完善荒地、林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的基础上,还要探索耕地、草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办法,允许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将极大地提高农村土地的价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获得银行贷款,能增加对土地的长期投资,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要严禁一些地区利用各种形式强迫农民流转土地,并侵蚀土地流转收益。即使是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民工,也不能强制收回他们的承包土地,一定要按市场办法在自愿原则下鼓励他们转让出承包土地。

三是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对农民实行“一户一宅”政策的基础上,可考虑从法律上实行农村宅基地私有化,并允许农村宅基地及其建筑物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出租、互换、继承、抵押等,使农村宅基地及其建筑物真正市场化。实现农村宅基地及其建筑物的市场化,如果农民进城就业,就可以依法将自己的房产及其宅基地卖掉,获得一笔资金,将其作为进城的资本,在城市购买房产,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当前各地正在进行的土地“增减挂钩”和“并村上楼”,实质上是地方政府借用公共权力对农村集体所有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一种变相侵蚀,其目的就是牺牲农村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以保证地方政府在“增减挂钩”中利益最大化。

四是建立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一种机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建设用地交易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培育土地市场。今后土地市场发育不能把农民排斥在外,农村集体土地说到底是农民的,而不是地方政府的。各级政府不应替代农民更不应替代市场包办一切,这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衷。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干预要有边界,其作用是弥补土地市场失灵的部分,而不是代替市场与农民争利。今后,政府在土地市场上主要是健全土地法规,支持发育中介服务组织,加强监督和监管,维护土地市场的公正和公平性,坚决禁止各级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上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以损害农民利益为本级政府牟利。

第五篇: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征用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各级政府认真执行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努力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保证了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但在补偿安置中,还有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由此引发群众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当前土地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国土资源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限制征用土地地范围,减少圈占耕地行为

近几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不断好转,建设占用土地数量大幅上涨。征地数量大量增加,一方面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征用土地范围过宽,建设占地又控制不严,造成了目前任何项目用地包括一般经营性用地,都可以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有占必征”,既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又不能有效保护农民利益。个别地方脱离实情和项目实际需要,盲目占用土地,征多用少,宽打窄用,既违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扩大规模,又导致了大量土地征而不用,长期闲置抛荒,人为加剧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增大了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压力。

征地是政府行为,改革征地制度,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尽可能地减少自由裁量权。征地权不能滥用,更不能损害农民合法权益,不能剥夺农民的生存权、财产权、发展权。要严格界定征地范围,“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要通过不同方式取得土地。除国家机关和军事设施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由各级政府组织实施征用外,其他建设用地,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一律要通过有偿方式取得。国家也明文规定了对商业、旅游、娱乐、房地产开发四类经营性用地一律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范围。对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和比例不断提高。这对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另外,我区为了弥补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采用了全区建设用地统一调剂使用的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征而不用现象的发生。

同时,要坚持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用地规模和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扩大用地规模,坚持按项目、按产业政策、按建设用地指标、按投资强度提供用地,不断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杜绝盲目圈地造成土地闲置、抛荒。

二、依法落实补偿政策,保证费用足额到位

征地补偿安置经费不到位,有的地方甚至存在层层克扣和挪用现象,这是当前引发土地信访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征地补偿安置经费的落实,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得很明确。目前出现的问题,关键是执行上的偏差。因此,严格依法办事程序,是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和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这是征地补偿的底线。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以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为原则,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尽可能给农民多一些补偿。同时要加快建立征地补偿安置区片价格体系,根据土地区位条件确定征地补偿安置区片价格,区片价格总体上不得低于按耕地年产值倍数计算的补偿标准。二要认真执行征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及征地补偿登记制度。这是规范征地补偿安置程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听证会,将征地方案及补偿安置标准与被征地农户见面,实行阳光操作,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要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经费分配和使用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对按照规定应支付给农民的安置补偿费用,要全额发给农民,不得搭车代扣,严禁侵占、截留和挪作他用。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将征地补偿费用的收取、支出、用途等向全体成员公布,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

三、实行以土地换社保,保障农民长远生计

目前,征地大多采取货币形式一次性安置。这种方式简单且便于操作,但只能保一时,不能管长远。失地农民一旦补偿费用完,生活没了来源,就会陷入困境,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贫民”,也给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级地方政府增加了很大压力。从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考虑,改革现有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势在必行。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保险、留用地、土地入股等安置办法。我区在调查摸准当前征地补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浙江、广东等省经验的基础上,对以土地换社保、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征地补偿费采用分次支付的方式,补偿年期可按承包合同剩余年限计算。目前,我区正在积极地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以从制度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积极探索尝试逐步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失地农民给予相应的基本生活保障,变一次性补偿作为长远性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从土地征用补偿费和土地有偿使用政府收益及其他可用资金中解决。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在这方面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体现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又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切实维护了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为我们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模式。

四、探索集体土地流转,合理分配土地收益

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必须同步推进各项配套制度改革,尤其是加快推进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过去我们一直将集体土地当作国有土地的附属和补充,剥夺了农民集体土地的部分财产权。进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目的就是要在维护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实现集体土地资产的充分显化,使农民从土地上可以得到永续收益,从而建立起长期有保障的财产收入机制。

鉴于此,我区从盘活集体土地资产入手,鼓励农民流转使用集体土地,既可节省资金,办理手续又方便快捷。其目的就在于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在这一工作中,关键是要抓好基础业务工作,积极构建集体土地市场体系。首先,要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进度,理顺集体土地产权关系,明晰土地产权。只有明确集体土地的物质性质,还农民以处置土地财产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其次,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确定农村土地等级,进行地价评估,显化集体土地的资产价值。通过确定土地等级和评估地价,建立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相衔接的地价体系,防止土地流转中地价的随意性,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保护农民的利益。第三,推动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更加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国有土地是这样,集体土地也不例外。在强化用途管制和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进入有形土地市场进行交易,实行有偿、有限期流转,做到“两种产权、一个市场”,统一管理。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实行以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使农民从土地开发中得到长久的收益。第四,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合理分配集体土地收益。地方人民政府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比例,把绝大部分土地增值收益留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实维护集体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利,特别是要保护原土地承包者的利益。集体土地流转收益,应主要用于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经济发展面貌,以保护农民的长远利益。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我区已在城南、太河两乡镇进行了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推开。去年共办理流转手续23宗,面积122亩,处置集体土地资产额74万元,使农民从土地流转增值中得到长久的收益。

五、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当前,一些地方违反规划圈占土地、未批先用、边报边用、低价出让土地等违法行为仍有发生。这些违法用地手续不全,没有法律保障,对农民的补偿安置往往很难落实。杜绝各类违法用地,是保证征地补偿安置工作落实的一项治本措施。必须切实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力度,强化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职能,依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用地行为,规范征地程序和批准手续,维护良好的土地市场秩序。要将落实征地补偿标准作为一项政策“高压线”,作为政治法律来执行,侵占、截留、挪用土地补偿费等严重侵占农民利益的行为,要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以强有力的手段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畅通土地信访、举报的渠道,调动农民保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做到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查处相结合。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对重大土地违法案件进行通报和曝光,做到查处一起、教育一方。去年以来,国务院省政府多次召开了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查处违法用地、圈占土地等违法行为的措施和决心前所未有,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高度前所未有。各级领导对制止违法用地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明确要求,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和各有关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一步一步地抓好落实,切实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真履行职责。

下载人大对农民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大对农民权益保障情况的调查(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减轻农民负担看农民权益保障

    从减轻农民负担看农民权益保障 从减轻农民负担看农民权益保障2007-02-06 12:27:13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表面是一个经济问题,实质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更是依法治国中的一个突出问......

    保障种子质量维护农民权益承诺书

    保障种子质量维护农民权益承诺书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企业担负着及时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放心种子,确保种子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品种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任务。为......

    土地流转应先保障农民权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土地流转应先保障农民权益 作者:刘英团 来源:《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4年第03期 农村土地流转是中国当前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的产物。......

    你对保障新进城农民权益有何具体建议

    你对保障新进城农民权益有何具体建议? 摘要: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工进城就业和权益保护工作。农民工在职业选择、劳动待遇、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仍受到不公正待遇,合法权益还......

    河北省农民土地权益保护调查问卷

    河北省农民土地权益保护调查问卷 接受调查者(签名) 调查员签名 调查地点:省 市(县) 乡(镇) 村, *调查地点位于(1)城市郊区□; (2)农村腹地□ *家庭人口 人,其中劳动力 人。 *全家分地人口......

    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

    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农村妇女权益保障的调查问卷(最终版)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权益保障一、问卷描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种制度都不断完善,但不可否认,但部分的制度都存在着漏洞,这些漏洞都需要我们通过研究分析来补全。现在我们......

    农民权益保护

    失地农民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从社会公正视域 摘 要:失地农民法律保障问题的产生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迈进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中, 挂会公正基本规则要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