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养的实施意见(推荐)

时间:2019-05-14 07:5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养的实施意见(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养的实施意见(推荐)》。

第一篇: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养的实施意见(推荐)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养的实施意见

镇政办发〔2008〕149号

京口区、润州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养,提高政府资金投资效益,理顺工程建设行为主体各方关系,确保设施科学高效运行。根据各部门职能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移交管养范围

本意见所讲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养,是指2001年1月1日以来,在京口、润州区行政区域内,由项目投资(建设)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的城市道路(含桥梁)、广场、排水、路灯、绿化、环卫保洁等设施,全部移交给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对尚未移交市政管养的国、省道仍按有关规定执行,其人行道和慢车道按市政道路管理。

二、移交管养原则

市政基础设施的长效管理实行“投资、管理、运行”相分离。绿化管养、环卫保洁等项目,原则上通过市场化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管养单位。对目前尚未实行市场化作业的道路、排水、路灯等设施,管养费用与实际发生的管养工作量挂钩,实行企业化核算并逐步向市场化过渡。

三、部门职责

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养工作:

(一)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城建办)负责管养移交的综合协调工作。工程质保期满后及时组织竣工综合验收;核定新建市政基础设施三年管养经费的筹集标准;在工程预算中核批三年管养费用;配合市财政部门确定新建市政基础设施年度管养资金计划;审核设施管养市场化运作方案;综合协调设施管养检查考核等工作。

(二)市建设局负责新建道路、路灯和排水设施管养的接管工作,下达年度和月度管养计划。市市政公用局负责制定管养项目市场化运作招投标方案并组织实施;制定管养检查考核办法,对管养单位的管养工作量和管养质量进行检查考核,检查考核结果报市建设局。

(三)市园林局负责新建绿地及园林绿化设施管养的接管工作;牵头制定管养项目市场化运作招投标方案并组织实施;制定管养检查考核办法,下达年度和月度管养计划;对管养单位的管养工作量和管养质量进行检查考核。

(四)市城管局按照“环卫体制重心下移”的管理要求,协助两区政府做好新建设施环卫保洁的接管工作,协调处理接管中的相关问题;制定管养检查考核办法,下达年度和月度环卫保洁计划;负责对京口、润州两区新建设施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京口、润州两区政府负责审定新建设施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招投标方案;两区城管局负责制定新建设施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招投标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对新建设施环卫保洁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对中标管养单位的环卫保洁工作量和管养质量进行检查考核。

(五)市财政局负责筹集新建市政基础设施三年管养经费;制定市政基础设施年度管养资金计划;会同市城建办审核新建设施市场化运作方案;根据设施管养考核结果及时拨付管养资金;协调管养经费筹集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六)各投资(建设)主体负责做好新建设施相关基础资料的提供,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做好管养经费的测算确认工作,及时将管养经费缴入市财政专户。

行业主管部门每半年要将设施管养考核结果报市城建办、市财政局备案。

四、移交管养内容

(一)费用确认

1.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将工程竣工资料交付给设施管养接收单位,设施管养接收单位及时测算管养费用(包括工程质保期满至竣工综合验收期间发生的工程缺陷修补和管养费用),测算工作应在工程质保期内完成。

2.道路、排水、路灯设施管养费用参照现行《江苏省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定额》等标准编制;绿化管养、环卫保洁费用依照市场化运作价格确定。管养费用由项目投资(建设)主体确认后,报市城建办、市财政局审定。

(二)移交程序

1.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在工程完工后即办理移交手续,及时保洁。

2.道路、排水、路灯、绿化设施,在工程质保期满后,由设施投资建设主体向市城建办提出工程竣工综合验收申请,在通过竣工综合验收后及时办理设施移交,移交管养的具体时间和内容在竣工综合验收意见中明确。

五、资金筹集与管理

(一)市政基础设施三年管养资金依照工程预算中核批的费用和移交双方确认的额度筹集,由投资(建设)主体一次性上交市财政专户,或由市财政局从投资(建设)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资金中扣缴。

(二)市政基础设施管养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滚动使用,经费纳入年度城建资金计划,与城建资金一并安排、使用和管理。

(三)管养经费包括管养、考核管理、不可预见费等费用。其中考核管理费按管养费总额的5%列支,主要用于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不可预见费按管养费总额的10%列支,由行业主管部门控制使用,主要用于计划外项目的开支。对管养工作做得好的单位,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城建办按照管养费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四)市财政局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对养护单位的养护工作量和管养质量的考核结果,按季及时拨付资金。

六、监督与检查

(一)为确保设施管养工作质量,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管养工作的检查考核,依照《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规定》、《城镇排水管渠和泵站维护技术规程》、《江苏省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质量标准》、《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养护技术规定》等有关规定和标准,严格管理。

(二)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据设施管养检查考核办法,按季度对管养单位的管养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管养单位要及时上报计划的执行情况,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核定其管养工作量。

(三)市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管养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八年八月十一日

第二篇: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意见》 的通知

【实施日期】2005/07/18【颁布单位】 苏建科(2005)226号【失效日期】

各省辖市建设局(建委)、市政公用局,省有关厅、局、总公司:

为加强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维护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34号令)和建设部《关于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质[2004]203号),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告我厅科研设计处。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意见

根据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第134号令)和《关于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质[2004]203号)的相关规定,为做好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审查范围及内容

(一)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我省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含工程地质勘察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须进行审查,重点审查以下范围的项目:

1、住宅小区、工厂生活区、地下工程,三层及以上的住宅工程(含建制镇、集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2、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及以上的一般公共建筑工程,国家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标准规定的特殊公共建筑;

3、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建筑工程,乙级及以上设计单位方可承接的构筑物;

4、工程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给水、排水、燃气、道路、桥隧、热力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5、涉及城镇生命线的低于30万元或300平方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6、国家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标准规定的二级及以上民用建筑工程的装饰装修,工程投资额在50万元及以上的建筑智能化、建筑幕墙、轻型钢结构等专项工程。http;//www.xiexiebang.com 凡列入重点审查范围的项目,未取得施工图审查合格书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未加盖审查专用章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作为施工、质量监督和验收的依据。

(二)施工图审查包括下列内容:

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包括节能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节能建筑设计标准和节能要求;

2、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3、是否损害公众利益;

4、是否执行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

5、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6、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内容。

二、审查机构及人员管理

(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审查机构和技术审查人员实施认定制度。审查机构或技术审查人员经设区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步审核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审查机构认定证书》或《技术审查人员认定证书》后,方可从事施工图审查。

(四)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审查机构的认定实行总量控制。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地房屋建筑建设规模和审查技术力量情况,结合各地提出的审查机构发展初步计划,进行合理测算,控制全省审查机构总数和各市设置数量,并定期予以调整和公布。

(五)审查机构应是专门从事施工图审查、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法人实体,不得兼营工程勘察设计业务,不得审查与其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的项目,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六)审查机构按承接业务范围分为两类。一类机构在全省行政区域内承接认定范围内的审查业务,等级不受限制;二类机构只可在机构所在地行政区域内承接认定范围内的二级及以下房屋建筑、中型及以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图审查。

一类、二类机构以及承担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的设立条件按建设部第134号令及有关规定执行。

(七)技术审查人员(以下简称审查人员)包括专职审查人员和兼职审查人员。专职审查人员是指只受聘(含退休返聘)于审查机构专门从事施工图审查工作的技术人员;兼职审查人员是指从勘察设计单位聘用的兼职从事施工图审查工作的技术人员。

审查人员只能在一个审查机构从事审查工作。兼职审查人员不得审查与本人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企业完成的施工图。

(八)审查人员分为两级。一级审查人员负责审查相应专业的项目,范围不受限制;二级审查人员可以负责二级及以下房屋建筑、中型及以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相应专业的审查工作。

一级、二级审查人员应当分别符合部134号令关于一类、二类审查机构规定的审查人员条件。

(九)审查人员应当参加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相关部门组织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以及与施工图审查相关的技术培训或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40学时,其学时数在《审查人员认定证书》上予以记载,并作为再次认定的必备条件。

(十)对于技术复杂或重点工程项目,审查机构因审查工作需要,在报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可临时聘请外省或外地具备审查能力的相关技术专家参与施工图审查,并参照本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十一)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的认定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届满前2个月,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提出申请,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情况,结合审查质量抽检结果,进行重新认定。符合相应条件的,认定其相应类(级)别;不符合原认定类(级)别条件的,降低其类(级)别或不予认定。

有效期届满而未进行重新认定的,《审查机构认定证书》、《技术审查人员认定证书》自行作废。

三、审查业务的委托和承接

(十二)建设单位可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认定资格的审查机构,并与审查机构签订审查委托合同。二级及以下房屋建筑工程原则上在设区市范围内委托审查,积极鼓励中型及以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跨市委托审查。

(十三)建设单位原则上不得选择本省行政区域外的审查机构审查,特殊情况确需选择省外审查机构进行审查的,应在征求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方可委托。

(十四)对于特大型或技术较复杂的工程项目,按项目管理权限,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在满足施工图审查条件的前提下,建设单位可对施工图合理分段并委托同一审查机构审查。

(十五)审查机构应当在认定范围内承接业务。未经认定或超出认定范围从事审查的,所出具的审查合格书无效,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审查机构收回审查合格书,并依法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十六)施工图的审查时限应在审查委托合同中明确,自正式受理审查之日起原则上不超过下列时限(不包括需由建设单位责成勘察设计企业对原施工图的修改时间):

1、工程勘察文件,甲级项目为7个工作日,乙级及以下项目为5个工作日。

2、施工图设计文件,特级和一级建筑工程、大型市政工程为15个工作日;二级及以下建筑工程、中型及以下市政工程为10个工作日。

报请复审和重新报审的施工图,其审查时限不得超出上述规定的时限。

四、审查程序及结果处置

(十七)施工图审查分两阶段进行,先期进行工程勘察文件审查,审查通过后,建设单位方可申报其他专业施工图审查(有关程序详见附件)。

(十八)审查机构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审查合格的,审查机构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审查合格书,并在项目全套施工图(包括须经审查的设计变更文件)的每一张图纸上加盖审查专用章。审查合格书应加盖审查机构公章。

审查不通过的,审查机构应当出具审查意见书。审查意见书应将审查中发现的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包括建筑节能设计)和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逐一列出。

对审查机构出具的审查意见书,建设单位应责成原勘察、设计企业进行修改调整,并将修改后的施工图报原审查机构复审。

(十九)建设单位或勘察设计企业对审查机构作出的审查意见有重大原则分歧时,可由建设单位或勘察设计企业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查申请,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作出复查结论。

(二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审查通过的施工图。

确需修改的,凡涉及实施意见规定的审查内容,建设单位应当将修改后的施工图送原审查机构重新审查。对于修改内容涉及实施意见附件第二条第五款规定内容和建(构)筑物总平面布置发生较大变化的,建设单位还应先期重新报审工程勘察文件。

五、备案及信息报送

(二十一)审查机构应在审查委托合同、审查意见书和审查合格书签订或签发后5个工作日内,按项目管理权限将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抄送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对于审查中发现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问题,审查机构应当通过审查意见书的形式报告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天下房地产法律服务网

审查合格书、审查意见书应采用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统一格式。

(二十二)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审查机构应在出具审查意见书后5个工作日内,将审查意见书抄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1、施工图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

2、未取得资质(资格)证书、超越本单位(个人)资质(资格)等级进行勘察设计或执业的,转让、出售、出租或者伪造图签图章、印章、资质(资格)证书等违反勘察设计市场管理和注册执业管理规定的;

3、施工图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生产厂、供应商的;

4、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未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

(二十三)施工图审查数据信息实行月报、季报和年报制度。审查机构应当及时记录、整理审查项目的数据信息情况,并通过施工图审查管理信息系统报送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时汇总本地区施工图审查数据信息,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

六、职责与监督

(二十四)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图审查送审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勘察、设计企业应对提交的勘察、设计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并应积极配合审查。

因弄虚作假、报送材料不及时等原因产生的后果由相关责任单位承担。

(二十五)审查机构应当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审查职责,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对施工图审查工作负责,承担审查责任,但不替代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

施工图经审查通过后,仍有未查出的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问题,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审查机构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审查机构、审查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和审查人员依法作出处理或处罚。

(二十六)审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质量责任和档案管理制度。施工图审查应当有经各专业审查人员签字的审查记录,审查记录、审查意见书及合格书等全套审查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二十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审查机构报告的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注册执业人员等的违规行为,应当及时核查,作为不良记录予以公布,或对有关单位或人员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二十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加强对审查机构在技术条件和能力、审查人员的培训认定情况、审查质量、审查行为等方面的日常监督。发现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有违规行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要求被检查的审查机构提供有关施工图审查的文件和资料。

附件: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程序及条件

一、审查程序

1、建设单位填写工程勘察文件报审表,与具备相应认定资格的审查机构签订工程勘察文件审查委托合同后,向审查机构报送符合审查条件规定涉及的批件、资料、图纸及证明材料;

2、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对确认审查通过的,审查机构应当出具工程勘察文件审查通过意见;

3、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填写施工图审查报审表,与具备相应认定资格的审查机构签订施工图审查委托合同后,向审查机构报送符合审查条件规定涉及的批件、资料、图纸及证明材料(其中节能设计应报送建筑热工计算书、主要技术措施和相关节能材料、产品的技术参数等);

4、审查机构进行审查。

二、申报工程勘察文件审查的条件

凡列入施工图审查范围的工程项目具备下列条件后,建设单位方可在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之前,申报工程勘察文件审查:

(一)按项目管理要求,初步设计已经审批或已按有关规定办理了合法手续;

(二)已取得相应的规划和土地使用手续;

(三)已按有关规定完成了工程勘察发包,签订了工程勘察合同;

(四)取得了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各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

(五)明确了建筑物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可能采取的基础型式、尺寸、预计埋置深度,对地基基础设计的特殊要求等;

(六)岩土工程勘察已全部完成。

三、申报其他专业施工图审查的条件

建设单位在申报其他专业施工图审查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项目管理要求,初步设计已经审批或已按有关规定办理了合法手续;

(二)已取得相应规划手续并依法通过了专业部门的审查或审批;

(三)已按有关规定完成设计发包,签订了设计合同;

(四)工程勘察文件已经审查通过;

(五)除符合分段审查条件的特殊项目外,施工图已全部完成。

第三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镇政发„2009‟95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顺利开展和完成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中共镇江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镇发„2009‟27号),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公益性原则,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公立医院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社会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2009年10月起,在全市全面展开改革试点工作,到2010年底,基本完成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市政府重点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功能的三级综合医院,承担专科疾病防治职能的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及妇幼保健院,具有传统医学特色的中医院。优化配置市区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医疗卫生资源。市口腔医院实行股份制改革。市中医院坚持中医特色,向中西医结合、中医医疗、保健、康复、老年病诊治和老年护理等方向发展。坚持以自愿为主、资产和技术为纽带、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原则,组建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以专科医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成员的两大医疗集团。各辖市政府重点举办好人民医院和中医院。

(二)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1.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市政府委托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确定公立医院规划和发展方向,监督公立医院资产和运营,保证社会公益性目标的实现。

2.成立公立医院理事会。成立由出资人代表、医院法人代表、医院职工代表及其他代表组成的医院理事会,理事会对出资人负责。理事会对医院运营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进行决策。理事会决定和任命医院院长、财务总监、药品总监,确定医院绩效管理目标和职工工资总额。

3.实行院长负责制。取消医疗机构行政级别,推行职员制,医院原有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和工资标准实行档案管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对理事会负责。医院行政管理层由院长提名并提请理事会讨论通过后由院长任命,院长拥有医院的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权限。院长通过民主程序决定医院内设业务机构,自主招聘员工、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确定薪酬分配办法、决定非资产性的经费支出。院长按维护公益性的要求行使职权,确保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医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和标准,承担社会责任。

4.加强医院民主监督。建立医院监事组织,充分发挥医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实施院务公开,推进医院民主管理。

(三)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强化医院风险经营意识,加强医院财务监管,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落实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和外部

审计制度。继续实施医院会计委派管理制度。

2.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严格人员准入,完善公开招聘、公平竞争的择优用人机制。健全和完善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按事设岗,以岗定人,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完善岗位责任制。对原有职工身份及工资实行档案管理,新老员工统一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等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明确政府投入责任。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在确定原有财政投入基数的基础上,确保每年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预算支出增长幅度。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领军人才引进、重点学科发展和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补偿等。对传染病医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和急救医疗机构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经费。改革财政投入方式,采取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政府必须支出的特殊人群的疾病防治、国家和省市政府规定的免费检查治疗的疾病以及体检、普查、防疫、健康咨询等,公开向各类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招标,建立科学评估办法,保证政府投资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2.逐步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实行医药收支分开,逐步将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降低医院收入中药品所占比例,通过增加医疗服务收入和政府投入等途径补偿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

3.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建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提高支付比例,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均次费用。探索医院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谈判机制。落实医疗救助、慈善助医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对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的诊疗费用,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补充医疗保险。

(五)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管理。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等级评审、要素准入、执业行为的管理,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医院管理评审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的监测、报告和预警管理制度。建立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

(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1.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各辖市加强人民医院的能力建设,增强其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辐射作用。加大对人民医院的投入,建立健全县乡合作、乡村一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2.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完善三级综合医院对辖市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及市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市二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队伍和业务技术建设。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一年以上。

(七)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体系,加强省市两级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广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疾病诊疗路径,推动病种规范化诊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大力推广专科预约挂号、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坚持把深化改革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

2.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医院之间、医院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推行覆盖全区域人口的健康“一卡通”,实现人口健康信息的全过程、全方位联系与共享。

(八)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1.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和引导国内外医疗机构、管理集团、科研院所及其它社会资本以合作、托管、改制等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改善医院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2.落实民营医院扶持政策。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民营医院,民营医院在税收减免、医保定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专业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继续教育、大型设备配置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执行与公立医院同样的财务、会计、价格等政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指导公立医院改革。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负责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各项具体工作。发改、财政、人事、编制、劳动保障、物价等部门认真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顺利完成。

(二)加强舆论引导。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宣传,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第四篇: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89号)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89号)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3月27日经省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省长 李学勇

2013年5月21日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明确工程质量责任和义务,规范质量监督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活动以及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指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以及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下简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是指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实施监督。

本办法所称工程质量行为监督,是指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履行法定质量义务的情况实施监督。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全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业务工作开展指导。

第五条

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依法履行工程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二章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 第六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工程质量监督人员;

(二)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满足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等;

(三)具有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制度,具备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条件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经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工程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工程类执业注册资格;(二)具有3年以上工程质量管理或者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经历;(三)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经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工程质量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二)抽查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三)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

(四)抽查进入施工现场的主要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质量;(五)监督工程竣工验收;

(六)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七)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八)依法对违反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实施处罚。第十条

工程质量监督采取抽查和巡查方式。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查、抽测。

第十一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应当依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受理建设单位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二)制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对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进行抽查、抽测;(四)监督工程竣工验收;(五)编制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六)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

第十二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受理建设单位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时,应当重点查验下列资料:(一)工程质量监督申报表;(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三)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和合同;(四)其他需要的文件。

第十三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二)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发现有影响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质量问题时,责令整改;

(四)发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有违法违规行为时,应当要求其采取措施改正违法违规行为,并及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时,重点对验收条件、组织形式、验收程序以及执行验收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5日内,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机关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在竣工验收监督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发现有违反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应当要求建设单位改正后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根据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为状况,建立工程质量信用档案。第四章

工程质量义务 第十六条

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应当履行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工程质量义务。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执行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履行下列工程质量义务:

(一)按照有关规定向施工、监理单位提供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涉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或者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性的,应当送原审查机构审查;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对所售商品房承担质量保修责任,在质量保修期内发生的属于保修范围的质量问题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当将预留的工程质量保证金交由工程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管理;

(三)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标牌上应当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和项目负责人姓名。

房地产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义务:(一)按照国家和省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进行勘察、设计;(二)按照规定进行勘察、设计变更;

(三)按照规定参加工程相关验收并出具工程质量验收意见;(四)参与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调查处理。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义务:

(一)按照规定配备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检测仪器并规范标准,项目经理不得擅自变更和离岗,现场质量检查员应当由施工单位直接派驻,并对施工单位负责;(二)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操作规程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

(三)对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进行检验,并如实填写书面记录,由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四)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隐蔽验收合格后,应当及时填写验收记录并由专人签字;(五)及时、同步收集整理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并符合有关规定要求,不得弄虚作假。第二十条 监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义务:

(一)按照合同和有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相应的检测仪器并规范标准,总监不得擅自变更,总监和其他监理人员施工时应当在岗,并履行监理职责;

(二)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监理,不得降低质量标准;(三)对施工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予以书面制止并整改验收闭合;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处理;

(四)按照规定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并进行平行检验;(五)按照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六)按照规定签署工程质量验收意见,不得降低验收标准、出具虚假验收意见。第二十一条

质量检测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义务:(一)在资质范围内从事检测活动,不得转包检测业务;

(二)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测,检测数据应当按照规定实时上传;(三)按照规定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数据必须准确真实,不得弄虚作假;(四)不合格检测报告,应当在24小时内报送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第二十二条

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供应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工程质量义务:

(一)在资质或者营业执照范围内供应合格的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二)对影响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到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三)供应的预拌混凝土、砂浆应当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四)及时提供真实的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

(五)建筑构配件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单位的试验室应当符合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项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未依法承担所售商品房相应的质量保修责任,或者未按照规定将预留的工程质量保证金交由工程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项规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未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并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和项目负责人姓名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勘察、设计单位未按照规定参加工程相关验收并出具工程质量验收意见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一)未按照规定配备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二)项目经理擅自变更或者离岗的;

(三)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隐蔽验收合格后,未及时填写验收记录并由专人签字的;(四)未及时、同步按照规定收集整理施工质量控制资料,或者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对施工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书面制止,或者整改验收未闭合以及制止无效时未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处理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三)未按照规定签署工程质量验收意见,或者出具虚假验收意见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质量检测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一)未在资质范围内从事检测活动,或者转包检测业务的;

(二)未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测,或者检测数据未按照规定实时上传的;(三)不合格检测报告未在24小时内报送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三)项规定,质量检测单位未按照规定出具检测报告,或者检测数据弄虚作假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供应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在资质或者营业执照范围内供应合格的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的;(二)对影响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建筑材料,未按照规定到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的;

(三)供应的预拌混凝土、砂浆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

(四)未及时提供真实的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的。

第二十九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人员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等单位的违法行为,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作为不良行为记入其信用档案。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抢险救灾以及其他临时性房屋、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和军事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23日印发

关闭窗口

第五篇: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卫老龄发〔2019〕60号)、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卫老龄发〔2019〕61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卫〔2020〕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78号)及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湛府办函〔2020〕49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服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

(一)鼓励新增医养结合机构。

鼓励养老机构按规定申请开办各类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可内设诊所、医务室、护理站、门诊部等,符合条件的可设置重点治疗老年病的专科医院,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老年健康服务。到2023、2025年,我县养老机构设立的医疗机构分别达1家、2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设立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到2023、2025年,我县各类医疗机构设立的养老机构分别达1家、3家。(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各镇人民政府牵头负责,县医保局、县委编办、县市场监管局配合)

(二)深化医养签约服务。

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原则,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方式、费用及双方责任。签约养老机构要在服务费用补偿、老年服务信息、合作机制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签约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内容,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一体化签约服务。养老机构中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与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指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机构也可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由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三)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探索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资源整合。探索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发挥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型发展老年人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或开放医疗护理型病区,发展康复、临终关怀等老年医疗护理特色科室,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到2022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全县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50%以上,(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四)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支撑。

充分利用现有健康、养老

等信息平台,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推动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信息共享、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支持研发医疗辅助、家庭照护、安防监控、情感陪护等智能服务机器人,大力发展健康管理、健康检测监测、健康服务、智能康复辅具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进面向医养结合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县卫生健康局、县科工贸和信息化局、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二、推进医养结合优化升级

(五)建设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养老体系。

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结合医养结合理念与“治未病”理念,开展融合中医特色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提升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高老年人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用于日常自主防病的意识。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依托岭南中医药特色,开展老年人食养指导和健康养老服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产品和服务,增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支持医养结合机构探索建立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统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发展方向。

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养老机构、敬老院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充实人员队伍,重点为乡镇失能(含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内部建设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重点加强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床位的设置。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扩大护理服务供给,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医疗保障局按职责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七)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慢性病管理,以及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要为签约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基础性签约及个性化服务。每年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教育活动。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实现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比例达到100%。到2022年,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含中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三、推进医养结合机构“放管服”改革

(八)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老龄发【2019】17号)要求,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养老机构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不含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养老服务的,涉及建设、消防、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有关条件,可依据医疗卫生机构已具备的上述相应资质直接进行登记备案,简化手续。(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九)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

政府对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区域总量不作规划限制。按照“非禁即入”原则,不得设置并全面清理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限制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的经营性质。可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结合实际制定多种优惠支持政策。要大力发展XX县XX养老休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玥珑湖医院建设,争取在2023年投入使用,探索实施“医养结合”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具特色、优质的医疗、康复和养老等综合服务。(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十)加强医养结合服务监管。

医养结合服务的监管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民政部门配合。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分别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负责进行行业监管。按照国家、省、市的监管和考核办法,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考核检查力度,将推动医疗床位和家庭病床的增加情况纳入考核。执行国家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和管理指南。各医养结合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卫生及养老机构服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各项安全制度。(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消防救援支大队、县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十一)完善养老服务补贴政策。

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及其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符合条件的可按照我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扶持资助办法有关规定,享受各类资助补贴。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的养老机构享受与社会力

量设立的养老机构同等优惠政策。(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县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十二)减轻税费负担。

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经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对其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按规定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享受小微企业等财税优惠政策。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的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扶持。对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县税务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十三)强化投入支持。

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承接当地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等服务。各级政府要在每年将本级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按不低于55%的比例支持开展养老服务(包括医养结合服务)。(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十四)加强土地供应保障。

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医养结合发展,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发展用地。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有偿方式用地。鼓励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维长效机制,对使用综合服务设施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予以无偿或低偿使用。鼓励符合规划用途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用于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在不改变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允许盘活利用城镇现有空闲商业用房、厂房、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适用过渡期政策,五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使用土地;五年期满及涉及转让需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的,可按新用途、新权利类型、市场价,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由非营利性机构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可继续划拨使用。(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十五)拓宽投融资渠道。

鼓励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养老机构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开办资金和发展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拓展渠道,发挥“投、贷、债、租、证”协同作用,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县发展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五、优化保障政策

(十六)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价格政策。

收费标准原则上应当以实际服务成本为基础,综合市场供求状况、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具备招标条件的,鼓励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收费标准。(县发展改革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十七)支持开展上门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上级出台的上门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标准、规范和医疗服务收费政策,提供上门服务。建立上门服务保障机制,提供上门服务的机构要投保责任险、医疗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防范应对执业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医疗保障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十八)加大保险支持和监管力度。

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正式运营3个月后即可提出定点申请,定点评估完成时限不得超过3个月时间。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医保起付线,积极推进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按床日等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规定逐步增加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厘清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支付边界,基本医疗保险基9金只能用于支付符合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疾病诊治、医疗护理、医疗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费用,不得用于支付生活照护等养老服务费用。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逐步推进试点。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医养保险,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需求,夯实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基础及扩大投保规模。(县医疗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六、加强队伍建设

(十九)扩大医养结合服务队伍。

将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分别纳入卫生健康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积极从各大中专院校以及其他职业院校引相关专业人才。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社工、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实医养结合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作用,加大对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和组织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志愿服务组织与医养结合机构结对开展服务,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给予老年人更多关爱照顾。鼓励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及其他专业机构为老年人家庭成员及家政服务等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照护和应急救护培训。(县教育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二十)支持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

实施医师执业地点区域注册制度,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医务人员进修轮训机制,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退休医务人员、护理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人民政府配合)

各单位、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会同民政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要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创建,对落实政策积极主动、成绩突出的机构,在安排财政补助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全县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下载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养的实施意见(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基础设施移交管养的实施意见(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