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国际合作办学中复合型人才外语能力培养
浅谈国际合作办学中复合型人才外语能力培养
[摘 要] 根据市场用人需求现状,高等院校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复合型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外语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6-0136-02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交流机会的逐渐增加,广大外经贸企业需要大量既精通国际贸易,又能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合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而全面灵活地运用一门外语,将是大学生毕业之后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市场竞争的“敲门砖”。沈阳师范大学就是在这一形势下,与美国大学联合办学成立商学院,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国际经济法及市场营销等专业。本文结合长达10年的国际办学经验及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情况和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提出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复合型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
一、市场用人需求现状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公布的2010年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供求分析数据表明,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是人才市场招聘的热点。而根据麦可思的研究分析显示,目前,我国物流市场规模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一个全新的“大物流”时代正在到来。而物流人才却极度匮乏,缺口约有600多万人,已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改变了传统的衡量人才的标准。在新形势下,金融、IT、电子、通讯等行业存在专业外语人才紧缺的状况。精通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受青睐。在最新的招聘会当中,一位猎头公司的总经理提出目前既有专业又懂外语的“双料”人才难以寻觅。外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显然比其他专业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但由于长期以来受重文史、轻科技的外语教育影响,现今的大学英语教育针对性不强、定位不够清晰,而企业更愿意招聘“双料”人才,即“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2012年的深圳春季招聘会上,用人需求比较大的企业集中在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综合商贸、金融等行业。而这些职位的共同特点:一是多数要求应聘者年龄在35岁以下;二是均要求应聘者有2~3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三是要求应聘者具有“复合型”能力。
根据近几年的社会需求状况,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全方位地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精准地掌握英语,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也是外语教学亟须解决的教学难点。
二、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成立于2003年,拥有独立的外语部门,英语课程分为综合英语、听力、阅读和口语及写作。综合分析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和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每位英语教师至少讲授两门课程,周课时达到20节之多。没有足够的语言教学设施,也没有建立有效的网络教学系统;第二,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于外语教学是掌握知识还是培养应用能力,知识与能力的辨证关系没有处理好;第三,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英语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学生活动和实践的机会极少;第四,教学内容没有生活化。较为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阅读内容的讲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实用性不强;第五,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差。大部分学生还是按照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只有考试才能迫使学生被动地学习英语,严重缺乏对学习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第六,教师职业技能不够纯熟。年轻教师占比率高,虽然都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但是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角色转换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还不够。
三、培养复合型人才外语能力的对策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曾提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非常重要;如果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问题不解决好,很多工作就难以推动及深化。”复合型人才的外语能力培养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因此高校的外语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潮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时代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出发,当前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应着重实行以下转变:第一,在教学目的上,不应仅仅是传授英语知识,还应培养英语实践能力,提高英语文化素养,协调发展。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二,在教学方法上,树立新的学习观,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强调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地学习英语,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解决一些相关问题。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采取研究式、讨论式、学导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英语知识的发现与探究活动,最终培养学生在英文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重塑课堂教学体系
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和基本内容。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要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丰富而深广的知识,形成较高的、综合的素质。第一,实行弹性学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为学生的课程较多,既要学习大量的英语课程,又必须上好专业课,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为了扩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规模效应,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按照个人能力和个人发展计划,适当延长或者缩短学习年限。这样方便学生调整自己的修读计划,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地学好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第二,实施导师制,配备英文导师和专业课导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专业以及发展方向,帮助学生了解培养计划,安排学习进程,避免盲目选课。而且导师可以引导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天与导师的朝夕相处,可以对学生在治学、为人和处事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品德与学问俱进。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复合型人才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除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应该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学会用跨学科思维的方式、方法开展有关工作。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出国学习和国内进修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年轻英语教师应该多参与英语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及时将科研能力迁移为教学能力,将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成果。
总之,实施复合型人才外语培养模式是高校顺应社会经济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之路。展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高校以“外语+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为需求导向,为建立创新型国家,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输送高素质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凤梅.与时俱进,培养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2]常智勇,王会东.试析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责任编辑:梁宏伟)
第二篇:“复合型”外语人才受热捧
“复合型”外语人才受热捧
在北京许多高等院校里,一些专门针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小型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已经开始陆续举办,外语专业应届毕业生也热火朝天地奔赴各种面试活动,以期在6月份毕业之前能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单纯的外语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开始重视学生除外语之外,是否具备其他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的外语听说能力,希望学生可以真正地用外语进行交流。
就业指导专家建议外语专业的学生:“语言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学生一定要重视其他专业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式人才。”情况调查
记者采访时发现,外语类学生的就业面很广,大部分同学都对就业方向有规划。同时,应届毕业生的自我定位也趋于理性,“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已经被很多应届大学生接受。
做驻外记者实现人生理想
张雪阳是英语系大四的学生,她向记者表示:“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驻外记者,我的一个学姐现在已经成为新华社驻英国的记者,她给我讲了很多采访中发生的故事和趣闻,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
张雪阳说:“我知道自己离做一名合格的记者还有差距,更不要说能独当一面的驻外记者了,可是我对自己的外语水平有信心,我希
望能获得有驻外机会的媒体的实习、工作机会。我有决心从基层做起。”
进外企工作“全外语面试不容易”
胡丹是日语学院大四的学生,她说:“我希望毕业后可以到外企工作,外企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福利政策比较吸引我。”
胡丹参加了校园招聘会,她向记者表示:“现场进行的全日语面试确实让我有些没有准备,企业的负责人不太关注我的简历上有多少证书,而是直接通过日语面试来检测你的日语口语及听力水平。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真的很重要!”
企业声音
走访各类招聘会时,记者发现很多企业在招聘简章中特别提出“要求较高的外语听说能力”。其实,很少有企业专门招纯粹的外语翻译类人才,大部分企业都是希望有语言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胜任诸如“公关类”、“销售类”的职务,这就要求学生在学好自己本专业外语的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其他的专业知识。
“学生的外语水平我一听就知道”
王女士是国外某著名汽车品牌的HR,她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很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外语人才。我在招聘时发现,现在的学生很愿意在简历中罗列各种语言等级证书。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证书并不能代表该学生真实的语言水平。有的学生证书很多,可是真正用外语交流的时候却障碍很多;有的学生虽然没有什么证书,却有很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王女士还表示,在招聘会中,企业往往会采用直接外语面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实际水平。王女士提示广大学习外语的同学:“你的外语水平如何,面试官和你一聊天,就马上能听出来。学外语一定不能只会做题考试,一定要多听多说,提高自己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外语只是一方面,我们更看重整体素质”
记者在招聘会走访时发现一家苏州中日合资食品企业的招聘广告,开头有着这样的要求:“必须有驾照(入职前考取即可),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可以适应出差工作。”对外语的要求则写在后面:“有日语N1证书(日语能力等级考试1级)者月薪加500元。”记者以应聘者的身份向该企业在招聘会上的负责人了解情况,该负责人并没有过多地询问记者的外语水平,而是着重询问记者是否对食品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考查了记者遇到困难时的反应能力。该负责人说:“我们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除了你的外语能力外,我们更加看重你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你需要掌握开车等基本技能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专家建议重视锻炼外语听说能力
某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孙新辛主任告诉记者:“学习外语的学生如果想以语言优势找到好工作,就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学精。现在学外语的人很多,可是能真正用于实践的人就比较少。所以学习外语的同学一定要在大学期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同时,孙主任表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自己听、说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两方面的能力是企业最需要的。只有真正提高外语交流能力,才能在应聘时展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双料”人才更走俏
孙主任向记者强调:“外语,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交流工具。外语之所以能够比其他专业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是因为它能够交流、传播不同信息的能力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各个行业。但现如今,绝大多数的外语学习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许多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甚至在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与之擦肩而过。”
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不再吃香,精通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受青睐。现在,在拥有外语知识的同时,只有掌握相关的社会、金融、管理、IT等相关知识,以及具有较强的交际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第三篇:跨专业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
跨专业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大、中型企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缓解我国复合型人才匮乏的现状,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本科第二学历,越来越受社会认可。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性,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能较系统地学习第二专业的主干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把学生塑造成优秀的现代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院提供一个正规化、系统化的学习和掌握了解跨专业学科知识有效途径,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渠道,适应社会对综合性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
由于高校扩招等因素,目前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近日,一项对将近百所高校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据悉,该项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举办。而与此同时,人事部的一项统计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下降了22%,供应量则上升了22%。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在校生纷纷选择了第二专业来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
从就业指导部门反馈的就业信息来看,聘用一专多能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对毕业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在就业市场上,一专多能加双学历再加双学位的复合型大学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青睐。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跨专业、全面型、复合型人才是各大名企高薪猎取的目标,面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大的局面,第二专业教育为广大同学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考研、出国发展空间。
同学们,在你毕业走向社会后,你的知识储备将会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发挥,那时你就会为选择学习第二学历而自豪。机会对每位同学都是均等的,看你能不能把握住每一次的机会。从社会反馈的信息看我校已毕业的学生普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我校为你的前景插上成功的翅膀。
第四篇:浅论高校英语专业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 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xxx,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 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 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 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 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 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 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 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 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 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第五篇: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双赢
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双赢
曾几何时,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还是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可随着行业的进一步细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关注复合型人才。毕竟相对于占需求量较少的“专才”,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复合型人才的涵义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这个涵义相对比较模糊,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地理解,复合型人才应当构建的基础是在专业性上。
复合型人才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而且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能出类拔萃的人,即有一项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其特点是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
二、复合型人才的现状
市场上缺乏复合型,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职能主要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让他们按专业方向“对口就业”就成为高教运作的基本模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当今的时代,任何高科学技术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所以目前高校培养的“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遍通过实施减人增效,建立一支高素质、多能型,勇搏市场冲浪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为了适应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都在设法建立弹性组织结构,要求职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当公司经营方向或业务内容发生转变时,能够迅速实施人力资源转移。于是公司要求职工不能只满足于掌握单项技能,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四、复合型人才的形成
要塑造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该体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体现在对人文社会科学内各学科的融会贯通;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上。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又繁杂的工作,不仅要做好职工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培训,还要进行定期的轮岗、培训。更要有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只有企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它才能健康持续、有条不紊的进行。1. 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超越
要成为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有极强的自觉性。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个人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变革自己的思维。在原有的专业人才基础上努力向π型人才发展,所谓的π型人才就是在原有的T人才基础上努力发展与自身的兴趣、特长相符合的另一项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会两条腿走路,这样才能成为日益变化的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正如一位相声演员说过“他是相声界电
工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查职工的适应性和开发职工多种能力、进行在职训练、培养主管的目的。在大企业中,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职工,被宣布进行横向流动,这已成为现代企业员工管理的普遍现象;是使员工成为多面手的有效渠道。
岗位轮换在企业经营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岗位轮换制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间的隔阂和界限,为协作配合打好基础。其次,轮换有助于职工认清本职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关系,从而理解本职工作的意义,提高工作积极性。除了在员工能力开发方面的作用之外,岗位轮换制度还可以满足个人求知欲,扩大知识领域,延长直线升迁的时间,防止既得利益现象的出现和发现管理上的弊端。
培养复合型专业管理骨干,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对于高级管理干部来说,应当具有对业务工作的全面了解能力和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这些能力,显然只在某一部门内做自下而上的纵向晋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干部在不同部门间横向移动,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并且与企业内各部门的同事有更广泛的交往接触。
推行岗位轮换制的出发点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因而它和当前利益会产生一些冲突。企业在组织建设中,应十分重视增强抵抗恶劣环境的“体质”,而不以眼前利益的一得一失为标准。所以对岗位轮换中的问题,企业采取积极态度予以解决,一般是通过改进或完善其他制度以适应岗位轮换的需要,绝不因麻烦而废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