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教论文 浅谈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浅谈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人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期。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求新、求异、设法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幼儿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基础上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美工区
激发
美工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大胆探索与实践的空间,通过提供幼儿可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
一、围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设置美工区域活动目标
计教育目标的意义在于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教师能根据预定要求来组织有效的教育活动,但却因此很容易出现忽视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现象。教师在设计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美工区”开展“表现人物的动态”内容的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多种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折(剪)纸、泥工、绘画、粘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达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目标,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为幼儿创设求异创造的物质环境,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皮亚杰认识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才能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活动,更大程度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1、开放活动区的环境,提供丰富变化的开放性的活动材料,诱发幼儿求异创造
幼儿的求异创造离不开物质材料,只有丰富多彩难易适度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活动的质量。我在提供材料上吸引幼儿共同搜集,因为幼儿自己搜集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的创造。材料要富有变化能吸引幼儿更多的直接参与活动,颜色鲜亮、小巧、易折、形状易引发想象的材料很受幼儿欢迎。大至纸箱,小到纽扣、绿豆,这些材料都会让幼儿感到如获至宝,均可成为触发幼儿创造灵感的触点。幼儿的创造一般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模仿经验内化后的改变。而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正是幼儿创造的特点。比如:在“绘画区”里,我提供了一些小印章,孩子们在发现小印章可以组成非常特别的画面,还可以用来装饰画面以后便不在满足于此,一大箱应有尽有的材料诱发了幼儿的创造动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印出花纹来呢?经过尝试,他们发现各种纸、水果、瓶盖、有花纹的橡皮泥工具、鞋底、玩具车车轮都可以印出不同效果的画面。丰富合适的材料使幼儿饱满的创造欲望一触即发,在经验—材料—成品之间,思维在对材料直观感受的刺激下,伴随着创造的冲动走向联想,并在经验的土壤里孕育出花朵,丰富变化的材料环境成为幼儿的创造乐园。
2、让美工区与其它区域间互动起来,使幼儿玩得富有创造性
开放、互动的区域,让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更加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我经常发现,总有幼儿想将美工区的物品偷偷挪到另一个区域去玩。何不大胆地让各区域中的物品互动起来,拓展孩子创造的天空。漂亮的“瓶盖鱼”被端到了娃娃家哄娃娃开心,表演区的纱巾成为纸工娃娃的漂亮衣裳,美工区制作的帽子成为表演区模特们表演的倒具。
3、提供展示幼儿作品的空间,学习设计与创造
展览幼儿的作品,能使幼儿受到鼓舞,同时通过作品的展出又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互动作用。在美术区设置的展览角,作品展示墙,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作品张贴在上面,展览桌,供幼儿摆放作品,相互欣赏,除了设置幼儿活动的作品,也放置着教师的范例,这样既有利于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在模仿成品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也能较清晰地引导幼儿设计新的物品。
三、适时地帮助与指导,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
1、善于观察适时介入,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
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活动要多看、多观察、少干预,即使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也不能干预或改变幼儿的活动主题,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自身能力范围内所不能解决的事情,教师要及时地指导、帮助,进行点拨,而不是急于提供给幼儿答案。
2、积极的评价,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
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一幅被黑色色块染满了画纸的作品,原来是天空中乌云在打架,一幅凌乱的线条画,原来是八爪鱼一家去旅行。我们评价的目的是看活动过程中有无童趣,有无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在评价时要给幼儿充分表述自己创造的机会。每次活动结束时,幼儿都有强烈的表达愿望。这时,我们最好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请幼儿把自己的创造思路淋漓尽致的展示给我们,这样有利于孩子下一次的创造,使幼儿求新求异的创造思路充分展露,使幼儿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工区域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爱提问、爱动脑,敢于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由此可见美术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在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第二篇: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创设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幼儿园的教育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想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要首先做好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幼儿园和相关的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区域活动,这样能够更加有利的开展幼儿园活动,并且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应该如何对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进行创设。
【关键词】幼儿教学;区域活动;创设
前言
区域活动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活动区的活动,也是在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一些学习和活动内容,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也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时间,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够让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如今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虽然区域活动创设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幼儿园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
一、根据幼儿实际特点而创设区域活动
在进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不能凭空的毫无根据的就进行创设,或者是完全照搬别人的创设成果,因为每个幼儿园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牢牢的把握自身幼儿园的特点,这样才能够高效的创设活动区域,从而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更好的成长,也能够发挥出区域活动创设的最大作用。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纪特点和兴趣爱好将活动区域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于一些年龄较少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区域,例如“过家家”然而对于一些年纪中等的幼儿来说就可以创设一些具有表演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玩了游戏还能够让幼儿充分的表现自己,在游戏中不断的成长。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幼儿来说就要相应的减少一些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应该创设更多开发智力的活动区域。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特点分析,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区域活动,开展一些幼儿比较喜欢的手工课程,或者将幼儿进行小组分配,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动态与静态的特点而分隔区域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应该将动态和静态的区域区别开来,这样才能够保证创设的区域的合理性,将动态和静态的区域进行区分能够很好的保证幼儿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不受外界的干扰,能够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例如,在一些图书区域和制作区域中,为了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将一些比较吵闹的区域与这些区域分开,或者是在安静的区域内增设一些隔离板或者是防噪音泡沫,这样就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活动区域的作用。
三、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由于幼儿园内的活动区域非常的多,因此会需要很多的区域材料,教师在创设活动区域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投放不同的区域材料,在投放区域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投放,投放的材料也要与活动的主题相符合。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区域活动视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然后再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或者是幼儿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具有个性化的创设,从而让幼儿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样也能够让各个区域的主题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在组织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合理的投放一些区域材料能够让区域活动得到很好的延续,因为在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时候规定的时间结束了但是幼儿们仍然沉浸在角色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时间已经结束了,教师在幼儿的整个模仿过程中应该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交流,及时的纠正一些幼儿的错误,再不断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区域活动创设要得到创新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区域活动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区域活动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因此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创新,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来开发幼儿的智力。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活动的主题创设符合主题的区域活动,例如在开展一些生态主题的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的为幼儿打造一个生态化的区域活动场所,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幼儿也能够更快的投入到学习中。之所以要对区域活动创设进行创新是因为区域活动的创设跟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教育环境也能够直接体现出一个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氛围,由此可见区域活动创设需要创新的重要性,实现幼儿长远发展。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区域活动创设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然后将动态的和静态的区域划分开来,其次还要合理的投放区域材料,这样才能够保证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区域活动空间,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敏.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启发幼儿的创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55.[2]李志勇.谈幼儿区域教学活动的策略[J].学周刊,2016(02):236.[3]林莹.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痕迹存储与教学传播方法初探[J].东南传播,2013(12):128-130.[4]李巧红.挖掘农村资源,开展幼儿区域教学活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67-68.
第三篇:幼教论文:幼儿园折纸活动初探
幼教论文:幼儿园折纸活动初探
折纸是一项民间传统艺术,也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项有意活动。通过折纸可以促进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手腕的配合和手、眼、脑的协调,并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幼儿学会几何形体的名称,建立初步的几何图形,并懂得一点计算、目测知识,不仅如此,幼儿还可以通过折纸这一媒体来了解我国古老文化,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教育。在幼儿折纸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作品中有一定想象的成分,面对自己的成果,孩子可以用简单的话来进行描述。可是在对示意图的探索和技能技巧上还很生疏。如需要大量讲解示范,以至于每次进行折纸活动都要费很大的功夫,到最后往往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孩子们也会渐渐失去自信心,从而削弱了对折纸的兴趣,更谈不上什么主动探索了。
幼儿园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因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劝和成功的乐趣。瑞吉欧.爱米里亚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是儿童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长。其中主动性、创造性被视为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与核心。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而素质教育也提出了“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折纸能力,提高幼儿表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目标。我们以往教小朋友折纸,往往都是老师折一步,小朋友学一步。小朋友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模仿,缺乏参与活动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学期,我班的特色是纸艺活动,我就从折纸开始入手。
一、给幼儿创设宽松、适宜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资源。蒙台梭力曾大力提倡环境带给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有许多教育家都说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而古代的“孟母三迁”也正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环境上我想分两方面来尝试一下:
1、物质环境:
(1)、给幼儿提供欣赏空间:
让幼儿参观一些折纸作品,从而对折纸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2)、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当孩子对折纸有了一定认识以后就要自己动手去做了。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这不仅能美化他们的作品,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有利于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
2、精神环境
心情好了,作什么事就等于先成功了一半。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就很重要了。我想,自己首先要解放自己。从心理上就应该是以一颗很放松的心来对待孩子们,不给他们施加各种压力,不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去折你所想的东西,而是边看边教边容入边体会边引导。而孩子呢?也要做到四个解放,即解放他们的手、眼、脑、嘴。让他们用眼睛来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充分的展开自己的大脑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与伙伴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体验交流,并用自己的小手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造。同时老师要用赏识的教育来肯定孩子的创作中所蕴涵的价值,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更加 有创作的欲望和热情。在中班下学期开始,我们便系统地开展了看图例折纸教学活动。有一次我折出了几个小动物让幼儿欣赏,小朋友纷纷提出要学折这些小动物。于是,我拿出了折小动物的图例,告诉他们说:“老师是看着这些图例折出这些小动物的。小朋友如果学会了看图例,一定也能折,而且还能折出更好更多的东西!”幼儿兴奋不已,在浓郁的兴趣的驱使之下,学会了一些折叠符号,如:正折,反折,剪开等符号。我还给他们提供了猫头,狗头、娃娃头等简单的图例,让幼儿进行探索。除此之外,我们还为幼儿选择了一些符合其折叠水平的物体,并为他们提供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成品,让他们拆拆折折。在材料上,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色彩鲜艳的纸和图例。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学习看图例折纸的机会。
二、掌握基本的折叠方法。
《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在实践中,我们始终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有易到难的原则。刚开始幼儿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然后学习四角中心折,以及双三角、双正方形折等。在幼儿学习某个基本折法时,我们常提供一些与这一折法相关的多种图例。如:学习折双三角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宝塔,皮球、兔子等图例,使幼儿得以巩固。
三、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教。
陈鹤琴老先生对于幼儿的绘画等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了“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教”的原则。由于每个幼儿的折纸水平不同。在目标、方法、及其使用上灵活对待。如:在折纸《茶壶》一活动中,我们确立了三个发展目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折纸。(2)幼儿学看范例,在拆拆折折的过程中,进行折纸。(3)幼儿独立看图例折纸。在方法上,我们也采用了集中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如:在学习新的折纸方法时,我们就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求他们独立克服困难完成作品,而且作品要工整、美观。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由其他小朋友互相帮助,或由教师引导、示范、个别指导,或取一范例,让其拆开再学折等方法。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大班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尝试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我在《钢琴》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很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纸过程中,幼儿一改以前的“我不会,我不行--”的懒惰思想,认真的尝试起来。
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儿童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由此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儿童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儿童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那么,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
四、注重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陈老先生指出:要开发儿童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探索事物的奥妙,丰富知识,发展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自制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如:在折五角星时,小朋友按照图例折出了五只角,但不知道怎样插完整。为了调动幼儿的思维能力,我们运用了启发性的语言:“你想个办法将其它的角藏起来,留下五只角。”幼儿在反复的摆弄中,终于完成了作品。除此之外,我们还注重引导幼儿将折好的物体变成另一物体,如:将折好的衣服变成裤子、桌子等,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正确的评价是关键。
随着折纸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了培养幼儿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的评价活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有快乐的事要与大家分享吗?折纸活动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有快乐的事要与大家分享吗”,这一话题,满足了幼儿交流表达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评价的积极性。孩子们听了同伴的好方法,激起幼儿尝试的欲望。
2、发现了什么问题?当幼儿掌握一定活动规则时,他们很愿意对自己和同伴的活动做出评价。有时,还要来告状。这时要善于抓住引导幼儿掌握良好的活动规则的好时机。于是我就设计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你不满意,说来大家评一评。”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我总是让幼儿展开讨论,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来提高规则意识。
3、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的吗?幼儿在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我首先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由于幼儿生活经验浅薄,我也让幼儿在评价时提出自己的困难。并鼓励幼儿共同商量,从多方面探讨解决的办法。
4、为了以后玩的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折纸活动的评价是最后一个环节,为下次活动出谋划策。鼓励幼儿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为下次活动做出明智的导向,发挥折纸活动的魅力。总之,为了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我们应该不断吸取一切有益的经验和理论,让我们重温和借鉴这些理论,它们将会帮助我们进一步打开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窗户,让更多的春风吹进幼儿教育之室,让更温暖的阳光照进幼儿教育的殿堂。
我觉得,幼儿通过折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折纸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兴趣,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改革创新的今天,谁才是活动的主人?我觉得我在组织折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目标意识,任务意识,更多的应该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去观察,去倾听,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愿意先接受什么,彻底地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孩子观念,以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技巧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第四篇:创建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发展
创建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发展
《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随着教育观念、教育性质、教育功能的发展,区域活动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它不再是某个固定的模式。只要立足于我们的课程目标,立足于孩子发展的需要,它就更富其价值和生命力。它应与我们的主题背景相融合,通过环境的创设,通过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来促进其发展。教师通过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从而使我们的主题实施更加深入有效,孩子的发展才能实现其最大值。
一、结合主题活动,尊重幼儿兴趣,丰富区域内容。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开展情况,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引导幼儿主动地创设相关区角,这样能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主动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顺应幼儿的发展,使主题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如:我们在开展“第三只眼睛”这一主题中,幼儿对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神奇的眼镜片”这一科学探索区,我们和孩子共同搜集各种各样的镜片和有色玻璃纸,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了解了“各种不同的镜片能够帮助人们更方便的看东西”,满足了幼儿的需要。探索完镜片以后,孩子们又可在“小小手工坊”制作望远镜和神奇的镜片,让幼儿了解透过有色玻璃纸看周围的东西时,周围的东西会变色的现象。又如:在进行“我居住的地方”这一主题中,幼儿对自己所居住社区的环境比较熟悉,讲到社区附近的超市时,孩子们很兴奋,都喜欢逛超市,于是和幼儿一起商量,决定创设一个超市,我先引导幼儿讨论这个区角需要什么材料?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有的孩子说喜欢逛超市去买吃的东西(酸奶、饮料、娃哈哈、爽歪歪等);有的孩子说去超市买学习用品(彩笔、橡皮泥、亮晶晶笔等);有的孩子说去买光碟,还有的孩子说和爸爸去超市买酒等。然后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进行制作,并将材料归类摆放,和幼儿一起完成了区角的布置,设立了售货员、收银员和顾客这几个角色,接着又和幼儿一起讨论区角的名字,很快,“快乐宝宝超市”就诞生了。在自己创设的区角里,幼儿显得格外主动,自由创设角色进行游戏。美工角里幼儿绘画的可爱的家和与家长制作的家庭相册,拿到语言角展示介绍自己的家——介绍自己喜爱的一件物品、喜欢的一个地方、最常干的一件快乐的事等,并将图画展示在墙面上用弯弯的小路与幼儿园连接起来等。幼儿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孩子们在此主题活动的探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绘画能力、表现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整个主题区角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生态式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如在目标的制定上,考虑更多的是幼儿情感体验,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等。-
二、充分利用区角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我们将区角活动与主题教育、集体教育活动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区角活动来促进各级教育目标的落实。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字”时,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标,生成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为让孩子们巩固10以内的加减,我们将复习巩固活动放到“快乐宝宝超市”中开展,请每位孩子在社区中购买10元钱的商品,再说一说自己买了什么?每件商品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活动中,教师很容易就能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掌握情况,可以对已经熟练掌握的孩子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去购买15月、20元的商品。对达不到要求的孩子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从购买5元的商品开始,逐步提升到6元、7元、8元„„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一级一级跳起来”,顺利达到最近发展区。游戏的形式不仅让活动目标有效实现,孩子们也体会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区角活动成为集中教育活动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同时,孩子们了解社会机构、社区设施,体验不同社会职业;学习交往、表达、合作等目标也在“快乐宝宝超市”轻松实现。如:在“神奇的眼镜片”活动中,我们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到区角操作探索,再集中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再让孩子们回到区角去巩固和再感知。区角又成了活动的准备、引导,成为集中教育活动、主题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组织引导作用。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是环境创设者、组织者、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为了让幼儿有效地独立参与到区角活动中,老师在区角开放中认真做到有目的的分散巡回指导,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我们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起来,就大大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如教师引导幼儿在“小小手工坊”制作神奇的眼镜片,送到科学区供幼儿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有色玻璃纸看周围的东西时会变色;美工角里幼儿绘画的可爱的家,拿到语言角展示介绍自己的家——介绍自己喜爱的一件物品、喜欢的一个地方、最常干的一件快乐的事等,并将图画展示在墙面上用弯弯的小路与幼儿园连接起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表演区学习模仿小记者采访等。幼儿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另一方面,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在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的同时,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重视讲评,以讲评推动活动的深化。如: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玩的?还可以怎样玩?其他小朋友是怎样玩的?谁的方法更好?为什么等等,让幼儿在讲评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而教师的讲评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广幼儿的成功经验,把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告诉大家,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和规则,使幼儿在愉快、自信的感觉中结束,并激发幼儿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通过对区角活动有效性的探讨和实践,我们在尝试中获得了一些有效利用区角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区角活动中目标的高低、活动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大团体与小个人、干预与隐退等方面的平衡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灵活性、创造性的活动,要实现对区角的驾驭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花沟镇中心幼儿园
2014年2月
第五篇: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摘 要: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去表现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既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64-02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为此,我们学科组围绕“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
时间:2012年10月28日。
地点:金坛市实验幼儿园二楼会议室。
专题: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主持人:曹俊芳。
参加人员:艺术学科组全体教师。
旁听人员:业务园长及其他学科组的部分教师。
过程实录:
【主持人开场白】: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关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方面一直备受教育界的关注,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中都能看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我们学科组围绕 “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已将近一年,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什么意义?你觉得哪些做法可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你在美术活动的实践中是怎样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今天我们就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观点、经验、方法等,希望我们能在思维的碰撞中分享大家的智慧,从而获得更多的专业成长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探讨问题1: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什么意义?
主持人:幼儿园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我们来谈谈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什么意义?
教师1:我认为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去表现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
教师2:“指南”中说得好,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要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引导教程中,教师注重创建出的宽松氛围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可以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创作灵感不断涌现,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教师3: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选择各种材料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他们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成人如果有“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就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样既可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可以保护幼儿想象和创造的萌芽。
主持人:老师们讲得很好,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支持幼儿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可见在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探讨问题2:你觉得哪些做法可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哪些做法可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幼儿自我的感知,运用自己的记忆,加之思考与联想,将这些作为创作的基础,然后以探索性、求知性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心理活动过程。那么,你觉得哪些做法可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呢?
教师4:我认为老师或家长经常带幼儿去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一些艺术作品,积累一定的经验基础,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5:我也这么认为,除了美术馆、博物馆这些地方,还可以带幼儿参观或者共同参与一些民间的艺术活动,如剪纸、糖画、捏面人等,让幼儿接触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多观察、多用语言、动作等进行描述,可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6:我觉得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对幼儿的创作很有效。如用肯定的眼神、赞许的表情、温暖的微笑等支持幼儿的美术创作,他们会很乐意表现。
探讨问题3:你在美术活动的实践中是怎样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
主持人:老师们说的这些做法都很好。那在你的美术教学实践中,你是怎样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你的策略。
教师7:我很认同前面一位老师的想法。我在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性。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思维随时出现,老师要及时捕捉,精心培育。例如在开展小班美术活动“欢乐的曲线”时,我精心创设了轻松愉快、利于探索的幼儿喜欢的游戏环境,以“彩带跳舞”为线索,给每一位幼儿提供了一条彩带,让他们自由地挥舞,并在游戏的环境中融入不同方向的曲线的练习,组成了由“感受→体验→参与表现”的一系列艺术活动。这样,幼儿在这种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中,能使各种感官得到刺激,充分体验了自主探索的快乐,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创作意识更强烈。
主持人:刚才这位老师用自己的教学实例剖析了“创设宽松环境”这一策略的有效性,非常好。其他老师还有别的策略吗?
教师8:我想从美术活动中的绘画这一形式来谈谈。我从平时的实践中验证出:要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多‘范例’、少‘范画’”这一策略很有效。传统的绘画教学中,我们老师都习惯“范画”,习惯在集体中边讲解边示范该如何画,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中,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他们的作品千篇一律,都是老师“范画”的翻版,毫无创造可言。我觉得,在活动中可以多提供“范例”,也就是提供一些优秀的作品或相关的图片让幼儿欣赏,为他们积累一定的经验,却又不局限他们的思维。比如我在开展绘画活动“漂亮的房子”时,特意没有准备范画,而是贴了很多各种各样房子的图片,引导他们从造型、色彩等方面欣赏,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想设计一套什么样的房子。幼儿们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我想画的房子是有轮子的,可以像汽车一样开着走,这样可以开着房子出去旅游。”“我想画的房子是有滑滑梯的,这样下楼就不用走楼梯了,可以直接从滑梯上滑下来,又快又好玩。”“我画的房子房顶是透明的,在家里就能看到天上的云朵,还有小鸟。”“我的房子是会变颜色的,想变什么颜色就可以变什么颜色。”……幼儿们想象的大门被启开了,想法都很奇特,很有意思。这样一来,幼儿们的作品就各有特色,极具创造性,都蕴含着他们各自非同一般的想法。
教师9:我很同意前面这位老师的观点,我也认为循规蹈矩的范画会局限幼儿们的思维。我曾经组织过一个小班绘画活动“太阳宝贝”,因为有了单一的范画,几乎所有幼儿的作品都和老师的太阳宝贝如出一辙。幼儿的作品都很不错,非常漂亮,但幼儿的创作能力没有得到展现。我想我可以试试黄老师的这一策略,引导幼儿们欣赏用各种方式表现的不同的太阳,而后再以鼓励的态度去支持幼儿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太阳。没有了范画、没有了局限,有了欣赏、有了经验、有了创作的泉眼,幼儿们的创造性一定能激发出来。
主持人:这两位老师的案例很生动,尤其是第8位老师,她的“多‘范例’、少‘范画’”的策略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富于想象、富于创造的画面,说明我们老师在活动中所采用的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会引导、支持着幼儿们去想象、去创造。老师们还有别的策略吗?
教师10: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去进行创造,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记得有一次,我带幼儿们在园内散步,当时正是秋天,我发现他们对落叶和菊花很感兴趣,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观察起来。我惊讶地发现幼儿们的想象竟是如此丰富。一个幼儿指着一片挂在树枝上快要掉落的叶子说:“那是一只蝴蝶在荡秋千。”另一个幼儿说:“树叶宝宝在翻跟头。”在观赏菊花时,幼儿们又会说:“菊花的花瓣像妈妈烫的头发,像好看的烟花,像白白的萝卜丝……”回到班上后,我让幼儿们把自己眼中的落叶和菊花画下来,他们的美术作品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小树叶长出了手和脚,真的像个树叶宝宝;菊花也一朵朵变成了有着不同发型的菊花姑娘。美妙的想象充分展示了幼儿们的纯真和智慧。
教师7:“新颖的选材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观点我也认同。我曾经组织过一个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奇妙的拉绳画”,引导孩子们用棉绳蘸上颜料在纸上摆出不同的样子,将纸对折后拉动绳子,就会在纸上留下对称的图案。可以说,每一个孩子呈现的作品都是一幅艺术品,并且没有一幅作品是相同的。这个活动的选材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很乐意去进行作品创作。
教师11:前面老师说的策略对我很有启发,我想我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去尝试实践一下。在这儿,我也有一条策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要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必须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有的时候将错就错,能触发幼儿进行创造。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经常会有“画坏”的现象,而且一旦“画坏”,他们就会换一个地方画,或者干脆把纸翻过来画,这大大影响了作品的美观、创作的热情和思维的发展。因此,老师在幼儿“画坏”时要及时捕捉,并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其再思维,进行再创造。我想到的最好方法是添加法。比如当画正面人脸部“画坏”了,可以启发幼儿添加上头巾或帽子,或添加上头发变成背面人;当衣服的线条“画坏”了,可以启发幼儿添加成条状或格子状;当画得太小时,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能否将其作为饰品装饰在主体上;当画得位置不好时,可以引导幼儿动动脑,能否把它当成背景的一部分等。这些小小的创作灵感,会让幼儿们对绘画更感兴趣,更有成就感。
主持人:何老师的这种教学智慧不仅能促动幼儿进行创造,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乐意去创作。有智慧的老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主持人作结束语】: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对“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话题进行了相关讨论,刚才大家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重点谈论了自己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一些策略,比如“创设宽松环境”“多‘范例’少‘范画’”“新颖的选材”“将错就错”等,大家讲得非常真实也很精彩,这是我们思维碰撞中的一些美丽的智慧。在这次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积极地参与,相信我们在这样的合作、互动中一定能获得专业成长。通过今天的思维碰撞,也使我们更有底气:今后我们的科研之路会走得更踏实、更自信。
参考文献:
[1]赵汇鑫.美术课程互动式教学与素质教育[J].艺术探索,2010(04).[2]张?B.如何上好幼儿美术课[J].考试周刊,2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