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创新的意义
浅析创新的意义 张文金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要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个途径。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创新则同样又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立足于世界的唯一途径,没有创新就意味被淘汰,所以说创新对于任何一方面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 意义 方式
无论是多网络还是从工具书当中,我们不难找到创新的定义,所谓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作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执政理论需要创新,对于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创新,作为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所接纳也必须进行创新,无论是从工作还是从生活方面。可见创新已经是全球化与信息化社会的主旋律了。
一、我们党执政理论创新的意义。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凡是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凡是重大的社会变革实践,总会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这样的成果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其一,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其二,能够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其三,能够引导社会前进;其四,能够产生深远影响;其五,能够产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与时俱进的科学,在它发展的每一重大历史关头,都会产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系统而精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中去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重要思想完全符合上述五个条件,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
虽然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不断对我施加压力,竭力阻挠中国的强大和统一。这是来自国际的严峻挑战。从国内来看,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朝气蓬勃、成就巨大,基础日坚,发展机遇良好;另一方面,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党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无论从党的自身状况看、还是从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看,挑战也是严峻的。能否抓住机遇,为我所用,迎接挑战,掌握主动,不断开创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看我们党是否能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生机和活力;关键看我们党是否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如果我们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好“站在时代前列”、“主心骨”和“领导核心”问题,那么,我们的队伍就会因为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而走偏路线、迷失方向,我们的奋斗纲领就会因为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而变成一纸空文,我们的理想目标就会因为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而变成空中楼阁。因此,“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要使党和国家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于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深刻思考我们党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提出了足以巩固立党之本、强化执政 之基、充实力量之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就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揭示了党的先进性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充分揭示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充分揭示了党的历史使命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是经过我们党深入探索、深思熟虑形成的,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反映了全党的意志。它既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也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重要、最典型、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以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这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的发表为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成熟,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无愧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上项目,扩大投资这样的发展模式是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以往的发展模式下,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不足,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处罚,我们党以胡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想发展好,创新是关键,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它不是仅指人们在科技等意义上所理解的自主创新,而是包括了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那么,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据专家分析,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力量的进步,而我国在这方面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那是比较落后的,这不仅体现在那些高科技邻域,更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近年来科技投入虽逐年增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很多产业都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增长后劲乏力,虽然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目前的增长还没有转入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而是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消耗,能耗问题比较严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集中表现在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资源的整合和系统集成能力较弱、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能力不足等。除此之外,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创新政策的杠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亟待完善。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主题,是民族复兴的灵魂,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那么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呢?
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向国民普及最基本的科技知识与思想、技能,这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关键。在西方,有很长一个时期,把中国视为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中国能在很短时间内造出原子弹与卫星,能制造连西方都为之叹服的高质量火箭,却解决不了司空见惯的资源浪费现象,甚至连家庭中常见的抽水马桶漏水都解决不了。
当然,建设创新型国家,绝非只是科学家或者科技人才的事。需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全面规划中国的未来。当科技创新成为全民族的精神和思想,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实践,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才能实现。、二、科技创新的意义。、三、放眼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潮流已席卷了全球,各国争先恐后地加入科技创新的大军中,希望能在彼此的竞争中抢占有利的位置甚至是领先或垄断地位。这是一条我们必须前进的道路,不能落后,更不能被淘汰。科技创新指引的这一方向,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或许困难必不可少,但那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没有人能够逃离这股潮流,只能沿着它指定的方向奋力前游,向前游。
四、个人创新的意义。
我认为,创新选题的重点在于新,新代表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结论,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前人未曾涉足或者是未曾关注到问题,它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在于发现,是人的观察力、洞察力的极好体现。而重复他人工作并非没有意义,我认为,目前大家进行的工作也好,学习也好,无一不是前人研究、探索的结果。可以说,学问做到今天,没有前辈人的创新和现一代人的继承是不可能做好的。所以,重复工作在于继承前人成果,有助于下一步研究的进行,就像一条纽带,是不可少的环节。只有深刻领悟了前人的成果,才能在更高基础上推陈出新,做到与时代的同步甚至超越。
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的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想创新除思想认识、精神状态等因素外,如何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推进工作创新,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盯着问题做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创新的思想,实践是创新最好的引导者,在平时工作当中,遇到问题多方来查找原因,多想想解决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至一种,但是却有一种是比较科学而且适用于自己的,多方面研究,多方面考察,不断总结,不断的进步其实这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一个人的创新成果,对于社会来说也是在促进社会的进步。
创新无论是从一个政党,还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单个的人,都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调整,研究的过程,不是一触而就的,事物的发展也是由量变才会有质变的,不可以是突然发生变化的。
创新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只胡创新我们才能适应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毅立于东方,我的党才会永葆青春。
第二篇:创新的意义(本站推荐)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这些话是近日习主席提出的。不仅如此,习主席还说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由此可见,创新是21世纪中国发展最重要的一个谋略。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登上世界舞台,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展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也不得不面对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个世界大舞台的机会,创新这一重要战略对于中国,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中国的创新是一个国家的创新,这并不意味着只是在某一方面的创新就足够了,而是在文化、科技、卫生、教育、体制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新。
一、文化方面的创新
我们知道,世界文明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它们的文明建立都在至少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它们所创造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人类文化的摇篮和基础。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对于文化,也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传承。例如,地方方言,是各个地方人民生活的写照,地方戏剧是地方历史和文化的表现,各民族风俗,是各个民族在历史文化道路上留下的足迹。
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先进的文化也逐步走入了我们国人的生活,感恩节、情人节、圣诞节更是有取代中国自古就有的清明端午等节日的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喜欢过西方节日,而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原本该有的浓浓的节日气氛,也渐渐消失。这对于中国和国人,敲响了一个文化的警钟,警醒着国人中国文化的流失。
对此,中国也在做一些创新的举措,来防止中国文化的流失。例如:大力提倡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使得一些传统的东西也深受国民喜爱,与之还有将原来的五一长假,挪到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为广大百姓铸造节日氛围提供条件等等,这些举措无疑可以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让百姓铭记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
二、科技方面的创新
当今之世,科技已经成为了国家除国防之外能体现国家实力的标志之一。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拥有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谁就能引领世界科技道路,站在科技产业最顶端,有自主知识产权。
众所周知,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可是,印刷术被国外创新之后,就成了复印机;南针被国外创新后,便有了GPS;火药被国外创新后,更是发明了枪支大炮,成为了国家国力的保障。
习主席在去年中科院考察时就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由于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越来越多拥有着我国自主产权的高科技,不断在我国涌现:神舟号的外太空探测,蛟龙号的深海巡游,北斗卫星的运用,这些无不成为中国的骄傲。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在中国,有着非常良好的前景。
三、教育方面的创新 梁启超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如果说一个国家好比一幢房子,那么青少年就是房子的地基,一个房子想要修的高大,地基是必不可少的。地基越牢固,房子就可以修得越高大。然而祖国花朵的成长,离不开辛勤园丁的教育与栽培。一个国家的教育,决定着孩子以后成长的质量和方向。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可以决定国家未来的知识水平。
高考,一个让学生闻之色变的词语,可以说不仅学生,就连家长也是操碎了心。可是,近年来,随着高考即将取消英语,高考即将取消文理科分班等的消息出来后,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在为走向成功的道路迈出试探性的一步。四:总结
创新,是中国挺进国际大国的通行证,是中国必须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因此,创新的重要性决不容我们忽视。虽然中国目前有着不弱的创新能力,但着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放松警惕。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仅仅停留在某个时段,创新必须伴随着中国整个历史进程,我们应随时保持着创新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让中国立足于世界,在国际上才会有更强大的影响力。
第三篇:创新实践的意义
浅谈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三)素质教育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中国经历了极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在其中,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具代表性的就是统治中国教育七百年的“八股文”。八股文作为对于古代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影响最大的文体之一,虽然早期起到了较大作用,但晚期因其严格的格律、步骤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终于在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的同时退出了文学领域。
现今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从传统教育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的,为创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素质教育作为今后的主流教育方式。包含有众多要素,如情感要素、信息素养、道德培养等,各种观点对于素质教育具体包含的要素分类并不一致,但绝大多数观点都一致认为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及其关键的一环。
创造活动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每一次伟大的创新都标志着社会某个方面的重大变革。如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由此可见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创造教育担负着提高下一代创造力,使其成为国家和民族飞跃基石的使命
一、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
(一)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服务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重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融为一体,使大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大学生具备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以及主动创新的能力;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大学生培养起承受挫折和抵御压力的健康心理。高等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使青年学生勇于实践,乐于实践,善于实践,立志走实践成才之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二)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它以大学生广泛而浓厚的兴趣为依托,充分利用他们所学知识或某一方面的特长,开展如发明创作、学术论文或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是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固然离不开“一课堂教育”,但也同样离不开“二课堂”的实践和提高。学生只有通过在“二课堂”的实践,才能将“一课堂”的知识学以致用。通过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科研热情,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逐步培养起创新精神。
(三)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教学相长,有益于深化教学改革。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时会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其自身也便会不断学习和充电,并以此充实日常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为今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打好基础。同时,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设想也会对老师产生启发或引起共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科技活动,势必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侧面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促进优良学风班风形成的有效方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对改善学校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力强、普及面广,从教务部门、校院团委,传达到班级团支部、宿舍团小组,从校院科技社团传达到课外兴趣小组,最后通知到每个同学。通过宣传、组织此项活动,有效地填补了大学生课余空闲时间,把一部分迷恋网络游戏,或没有学习目标而无所事事的同学吸引回来,使他们走进图书馆,深入实验室,为钻研科技项目认真思索,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同时也无形中改善了校风、班风,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使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现在也有许多高校把创新实践能力纳入了高校学生评价体系的意义
三、学生创新能力纳入高校学生评价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传统教育以分数为核心评价体系,看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人们认可的是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尽管也有“三好学生”的评选,但实际上,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以学习成绩人微言轻推荐学生和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指标。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现在,这一局面之所改变,主要是一些新型企业用人观念有所不同才产生了影响,但高校内部的评价并没有大的变化,因此,培养的学生总是摆脱不了学习知识型的窠臼模式。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始终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的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会生存。能在社会上。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其次,要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至于掌握必要知识和技能只排在第三位。
对于高校教育改革来说,发表再多的议论、空喊太多的口号没有用,关键是个性现有的评价体系。对教师来说,评价体系意味着他以什么标准来培养人才,对学生来说,一切反馈都在告诉他们,学校鼓励是什么,提倡的又是什么。分数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分数不能成为一节。把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中,体现了教育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2.有利于较早地在年轻人中发现富于创造性的人才苗子
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传统智商概念的影响,一些具有创造潜能的人才,或因为考试成绩、或因为较强的个性,往往受到埋没、甚至扼杀。如果能通过全面的评价,给他们的创造才能以肯定,就会减少或制止出现这种现象。另外,有些富于创造性的人才由于没能从事适宜发挥其才能的工作而被浪费,实施创造力测评,也有助于使这些人才的创造潜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一般来说,在科技方面显示出创造潜力的个体,从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热爱自然、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制作、向往科学以及倾向自由思考等行为特点。其中有的人,尽管非常喜欢学习,善于思考,但却不喜欢学校,尤其厌恶考试。对此,爱因斯坦就曾说到过他在苏黎世阿劳中学深切感受到的“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对他的好处,而不是仰赖训练和考试。所以,在一些具有较高科技创造潜力的学生中,有的学习成绩并不一定很好,如果仅以考试分数衡量,就有可能扼杀其潜在创造力。反之,由有可能为他们打开一条成功之路。
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唐世明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但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创造志向高,曾在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奖。毕业前,因参与一科研项目没时间准备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凭其学习成绩不够免试条件。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李心灿教授的力荐和学校破例批准免试录取。读研究生三个月后,他和导师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三级倒立摆控制系统”取得成功,后获得部级科技进一步一等奖。此外,他还曾以与同学共同研制的作品,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大孤学生机器人竞赛,并荣获“最佳创意奖”。
重庆大学机械学院在第四、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得奖的两面三刀名本科生都不是优秀生,其中一位获得多项专利的学生,因时间精力用于创新活动过多,好几门课程补考,面没有得到学士学位。如何看待他们,帮助他们脱颖而出,值得认真思考与研究。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对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件好事,也对其他同学具有意义。大学必须为断修订对学生评价标准,以符合现代要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核心。因此,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问题意义重大,亟待解决。
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来说,是挑战也是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机遇,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把握机遇,实现人生价值是大学生的责任。
第四篇:浅析政府创新的意义
浅析政府创新的意义
MPA学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权利意识的增强,对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政治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推进政府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推动政府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水平和新起点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改革的深化,意味着旧的问题解决了,而新的问题接着又出现了,解决新的问题需要新的办法。这对我们来说,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借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观念创新、转变发展思路,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推动政府创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与计划经济和指令经济相适应的必然是“全能政府”和管制政府;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只能是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不仅要求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实行政企分开;而且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管制,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政府不仅要建立和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体系,而且自己要带头依法行政,实现从人治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的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政府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健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和资源可以依靠市场信号自动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劳动生 1
产率和经济效益。但是市场经济决不会自发实现经济和政治权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分配,政府应当对社会公平担负起更多的责任,适时地改革和完善政府的分配、税收、就业、教育、救助、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制度,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推动政府创新,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需要。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目标,就是增强党和政府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基本的因素,就是合理的制度设计。为什么我们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能使人民群众十分满意,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许多制度设计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例如,有些政府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政出多门、职能交错、政令不一,这些制度不仅不能提高执政能力,反而在削弱执政能力。所以,政府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推动政府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在社会和谐方面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严重挑战。产生这些挑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难以避免地产生的新的社会利益矛盾。例如,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新的困难群体的产生,利益群体之间开始分化等等。此外,应当看到,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其他的因素导致社会和谐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制度建设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不相适应;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与人们的期望有相当的差距;一些政府部门的重大决策失误;没有及时建立起新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等等。因此,没有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不努力建设一个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推动政府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需要。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都必须有基本的制度保障,而包括民主制度在内的所有国家制度都是由党和政府确立的。政府自身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建设,是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关键。政府应当根
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不断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选举制度、立法制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努力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选举权和监督权,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民主治理的改革实践证明,政府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最有效途径。
推动政府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需要。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政府管理面临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新挑战。经济全球化不仅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而且对政府管理体制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国内的政治经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要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例如,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同时又必须有效地保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国家主权和文化传统,这就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它们既能与国际接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又立足于中国国情,能够有效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又如,在信息化和大众传播方面,由于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电子出版物的兴起,传统的封闭式政府信息管理体制显然正在失去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哪怕是负面的消息,也难以简单地封堵,纵使封堵成功,也不能保证其结果令人满意。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对政府的信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逐步确立和完善开放式的动态信息管理体制。
第五篇:科技创新的意义
科技创新的意义
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人才是基础,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和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发展教育与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有助于发展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的四代领导人都很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领袖毛泽东在一篇题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的文章里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邓小平同志在他的《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里说: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泽民执政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
这一时期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设国际创新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作出的重大决策。„..现在,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我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必须大大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认真抓好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
个人在学习中应当主动积极的学习科学知识,学为所用;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科技前沿的技术,宣传科学知识。关键是多动脑,勤于思考,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的寻找更易行的方法。
什么是科技实践活动?
“科技实践活动是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上看,科技实践活动应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按国家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奖申报要求,申报者须以学生集体名义进行申报。人数可以是班级中的实践活动小组:不能和科学论文混淆,科学论文人数要求是1~3人;学校的科技实践活动组:二十人以上;学校以上的实施单位,参加活动的学生应占学生总数的30%以上。“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是指取得较好成绩的普及性的集体活动项目。实施这些项目的集体,必须具有班级或校级课外活动小组以上的规模。优秀活动侧重该活动的普及性、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和对当地社区的积极影响。表彰主题创意新颖、社会反响强烈、组织实施有力、活动操作规范、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区域示范意义的优秀青少年科技活动。
意义在于:尽管优秀活动的科技含量没有优秀科技论文和发明创造项目高,但它是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主体和普及的基础。优秀的普及性的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可以引导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正确发展方向,提高普及性科技活动的水平。
中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选题五要素
引导中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要想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活动要取得显著成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选题要具备:科学性,前沿性,趣味性,价值性,可操作性等五大基本要素。
一.科学性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
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目的是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所以选题的科学性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前提,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
在科技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的科学方法,所以,选题必须要有科学性,要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如何科学设计试验方案,怎样科学安排试验对照,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试验过程中要学会科学的操作方法,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做到科学、规范。并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运用科学理论进行推理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进行实践的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科技创新都必须有严谨的态度,不管是设计实践方案,还是进行实践操作都要做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所以,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态度。再次,由于科技实践道路十分曲折,绝不会一帆风顺,同时充满挑战,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活动中,要让学生不断培养起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
二.前沿性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要素。
科技创新就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是探究没有人探究过的科技领域,也是科技探索的一个新的起点。所以,科技创新教育要具有前沿性。在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选题时,要全面了解该课题的研究动态,要查一查是否有人做过相关的研究,如果有人已经进行过探究,还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进行科技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不是走别人的老路,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否则就不会有创新成果,不会有科技的进步。三.趣味性是中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核心要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使学生不断去探讨和研究新事物的主要动力源泉,所以趣味性是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核心要素。
在学生科技实践活动选题时,我非常注重创新实践活动的趣味性,选择当地常见的生物或学生感兴趣的生物现象,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事物中产生探究的冲动,如;娃娃鱼吃什么?山蕨含有那些营养物质?如何开发当地野生资源?从这些学生常见的感兴趣的方向引导中学生关注科学,培育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价值性是中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必须要素。
科技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创造财富,创造经济价值,从而有效的为社会,为人类服务。在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时,应把科技课题的探究价值摆在重要位置来加以考虑,使科技创新实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选题中,始终要求学生考虑该活动项目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创造财富,是否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始终把科技创新的价值观作为活动的重要因素,贯穿实践活动的始终,如:开发山蕨资源创造特色经济;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建立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等。从这些科技创新实践课题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技创新活动必须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五.可操作性是中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要素。对于开始进行科技实践活动的中学生来说,实践活动的操作性显得十分重要。科技实践活动要有方案,有操作步骤,有实验操作具体方法,有实验结果分析。否则,学生会就会感受无从下手,无所适从,从而失去科技创新兴趣。
在指导中学生进行科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会教会学生如何查找相关资料,怎样设计探究方案,然后如何进行分步实践操作,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最后还要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活动小论文。做到每一个步都让学生心中有数,使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实践活动,避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操作的随意性。
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选题过程中,为了使活动具有操作性,应该注意选题范围不能太宽太广,尽量做到具体。同时,注意选题的可行性,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设备就能够完成所有的实践探究过程。
科技实践活动题目的选择
1、科技实践活动的来源(1)来源于生产生活
(2)来源于教育教学活动
(3)来源于师生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
2、科技实践活动遵循的原则
(1)科技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2)科技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3)科技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开放性原则
(4)科技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创新性原则 科技实践活动对象的选择标准
1、学生对活动主题有兴趣
2、师生有能力完成活动内容
3、能得到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评选标准
科技实践活动是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体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的科技实践活动。
一、申报“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条件
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在校小学、中学的学生群体,形成科技实践 活动成果者,均可以集体的名义申报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奖,指导教师 或指导机构不得以申报者的身份出现。
二、优秀活动奖必须具备的条件
1、明确的选题目的。所设计的活动、主题应根据当地的条件并具有可行性,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普及;有利于青少年通过 活动学习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对当地教育、生产、经济和科学文化等其中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意 义。
2、完整的实施过程。活动在实施时,有系统完整的活动计划、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和总结评价。
3、完整的原始材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参加人数)、照片或录像、新闻报道材料等,用以反映该项活动的真实性。
4、确切的实施结果。由活动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以文字的 形式,将活动结果叙述清楚。文字应简练,可根据条件辅以必要的实物、照片、录像等。在上报之前,各地应对该结果的可靠性加以确认。对于学校以上的实施单位,参加活动的学生应占学生总数的30%以上。
5、实际收获和体会。包括青少年参加活动的体会、活动的宣传 教育覆盖面,活动体现的社会效益,对今后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三、评审标准(1)、真实性。活动符合参与者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符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包括书面材料和纪实材料等)。(2)、示范性。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当代科技发展方向,围绕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活动设计和组织形式科学、有新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利于推广普及,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能为其他区县开展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
(3)、教育性。活动符合教育规律,能够对参与者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有利于参与者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4)、完整性。活动已经完成或阶段完成。活动过程清晰,有明确的活动目标,系统周密的活动计划、实施步骤和活动结果。
四、资料上报要求(上传电子版):
(一)、申报书: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服务平台上下载)符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定的申报书,不符合参赛要求的申报书,该项目不得参与实践活动的评选。
(二)、活动报告:活动报告的编辑过程如下:(1)、活动背景(2)、活动的目的(3)、活动过程:计划-开展活动(穿插情景图片)(4)、活动收获:活动成效重在学生的收获(5)、活动安全预案
(三)、附件材料:(扫描打包上传)
1、活动日志(手写,必须有)
2、活动图片
3、问卷材料(根据课题设定,一般的调查活动应该有问卷)
4、学生心得体会(手写)如何撰写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1、活动方案的结构要素(1)方案名称(2)背景与意义(3)活动目标
(4)活动的对象、人数、需求分析
(5)活动的主体部分(内容、重点、难点、创新点、过程与步骤、可能出现问题与解决的预案、活动结果及呈现方式、评价的标准、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6)申请者实施活动方案的有利条件(曾经开展过类似的教育活动、个人相关知识和经验积累、可以得到的各种资源)(7)活动经费预算
(8)活动安全预案和安全责任书
2、把方案上交学校批准(1)听取意见和建议(2)争取活动资金(3)寻求安全保障(4)成立活动领导机构 如何具体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1、把活动内容细化分配到各个小组,确定教师、学生、家长培训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内容(实验技巧、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收集相应的照片或视频
2、指导各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团结协作、交流讨论完成活动任务。教师安排特定的时间,监督检查,注意收集照片,心得体会,活动报告等
3、开展活动总结会,展示活动成果(主要包括实验操作、科学论文、实验报告、黑板报、心得体会、视频等)评比颁奖对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肯定,收集整理规定的资料上报。
完整的科技实践活动资料应该具备以下五大要素
1、明确的选题目的。所设计的活动具有可行性,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普及,有利于青少年通过活动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2、完整的实施过程。活动在实施时,有完整的活动计划,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总结评价。
3、完整的原始材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参加人数、照片)等。
4、确切的实施结果。由活动负责人以文字形式将活动结果叙述清楚,文字应简练,可附实物、照片、录像等
5、实际收获和体会。包括青少年参加活动的体会,活动的宣传覆盖面,活动体现的社会效应,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等。我校近年来科技实践活动及获奖情况
(一)大型师生科技实践活动类 1、2008年《一杯水和两支管的科技活动》全国一等 周从强 2、2010年《水之验竞赛活动》遵义三等 周从强 3、2011年《戏蛋活动》赤水一等 周从强 4、2012年《丹霞石林探秘活动》赤水一等 周从强 李民贵 唐玉琴 5、2012年《调查元厚镇蕨类植物科技活动》赤水一等 遵义一等 贵州省三等 彭清祥 刘敏 李民贵 6、2014年《弘扬长征精神
承载青春使命》赤水一等 遵义一等 贵州省二等 张秋华 张利华
(二)教师活动方案类 1、2009年《探究测量物质密度方法的方案》贵州二等 周从强 2、2010年《水之验竞赛活动方案》遵义三等 周从强 3、2011年《戏蛋活动方案》赤水一等 周从强 4、2012年《丹霞石林探秘活动方案》贵州二等 周从强 5、2013年《旧节能灯电子元件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应用方案》遵义二等 周从强 6、2012年《调查农村中学周边蕨类植物科技活动方案》赤水一等
遵义一等 贵州省三等 彭清祥 7、2014年《弘扬长征精神
承载青春使命》赤水一等 遵义一等
贵州省二等 张秋华 8、2014年《注射器在初中理化生实验的应用方案》获省二等奖;周从强 9、2015年《“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拓展活动方案》获遵义市三等奖;周从强
(三)教师、学生制作发明类
1、周从强老师
①在2004年制作“大气压强测量仪”获赤水市第一届自制教具三等奖
②在2006年制作“液体密度计”获赤水市第二届自制教具二等奖,同年被评为赤水市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先进个人
③在2009年制作的“环保洒水车”获赤水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奖,“改变物体内能的仪器”获赤水市第三届自制教具三等奖
2、学生
①在2009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获贵州省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
②2009年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杯水和两支管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获全国一等奖 ③“探究物质密度测量方法的实验”获2009年遵义市“青春动力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提名奖 ④2010年“水之验竞赛活动方案”获遵义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三等奖。2011年“戏蛋活动”获赤水一等奖
2012年指导学生徐济泓制作的玻璃窗胶条卡钳获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壹等奖,指导学生曾毅制作的矿泉水桶卡夹和王孝梅制作的菠萝撬获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贰等奖。
(四)论文类
①在2001年,撰写《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获贵州省物理教育学会二等奖 ②在2004年,撰写《多帮一转化物理差生》获贵州省教育学会三等奖;③2004年,撰写《利用列名小组法开展物理课外实验研究》获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物理论文一等奖
④在2009年撰写的《初中物理总复习的问题与开放试学习策略》荣获贵州省教育协会科研论文三等奖
2014年《利用实验导入物理新课应注意的问题》获赤水市三等奖 2015年《利用有错误的习题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获遵义市三等奖论文类
(五)科幻画类:师生共25人次获市、县级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