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脑不忘)

时间:2019-05-13 22:1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脑不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脑不忘)》。

第一篇: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脑不忘)

脑不忘NO.1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应试班或1对1,免费试听、随时退费,按先后自选座位。

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一 试听:010-57126666、57107777、57108888、57259999官网:www.xiexiebang.com

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

行:将要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以乱易整,不武 ..B.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所推举皆廉土,贤于己者也 而君幸于赵王 ..D.乃引兵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安国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了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8.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3分)翻译:

(2)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4分)翻译:

(3)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3分)翻译:

三、诗歌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5分)

(2)有人说三、四两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

(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则尽其天年,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3)惧满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4)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儿子的旋律 徐平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点头,往自己卧室边走边脱外套。

收录机又响了。儿子!①

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父亲一字一句:

“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

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没有怜悯没有安慰也没有懊恼。儿子手不停:“你也需要休息了。”

父亲感到胸闷气短。他盯着儿子。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

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感到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声音温存自信,旋律跳荡。

儿子!儿子!儿子!②

脑不忘NO.1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应试班或1对1,免费试听、随时退费,按先后自选座位。

儿子你在想什么?你大了不再崇拜父亲,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呆板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可父亲这样了你还是无动于衷吗? 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年龄还大一圈……

电视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未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

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曾和父亲这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暮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是仅仅需要热血赤诚的岁月。

早上儿子起得很早,父亲晨练回来,儿子已准备好早餐。收录机照样开着,而且旋律明亮欢跃。

父子俩依然沉默着洗漱用餐。儿子几次似乎要开口,父亲沉下心微颤地期待着,儿子却什么也没有说。

父亲佝偻着进卧室更衣。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在身后捧着一套西装。

“穿这精神。——是去开宣布会吗?”儿子又拿过领带走到父亲眼前。父亲迟疑着。“我给你打。”儿子看着父亲。温柔的手像父亲过世的妻子。父亲心紧成一团。“行吗?”儿子侧侧身。

父亲和儿子一起看着穿衣镜,沉默着。父亲凝视儿子的眼睛,儿子也凝视着父亲。儿子对着镜子: “一夜之间你衰老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可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忠诚。你尽力了。”

父亲心潮翻涌,肩头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中自信像空气注入瘪气球一样迅速饱满地回归。

最后接送父亲的小汽车在笛笛呼唤,父亲走到门口又折回头:“昨晚干嘛不去找她?” 儿子沉默了一会,“分手了。” “因为……我下台?” “大概——但这没关系。” 儿子!儿子!儿子!③

父亲老泪闪烁。儿子把双手搭在父亲肩上,笑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目光环笼罩我的光彩——你说呢?”

儿子!儿子!④你可以把收录机再开大点。

11.阅读全文,分析小说的题目“儿子的旋律”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2.联系全文内容回答:

(1)小说结尾处,儿子笑着说“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对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答:

(2)小说刻画父子二人的性格,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父子二人各自的性格特点。(3分)

答:

13.“儿子!”这一独词感叹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表现了父亲不同的心情,请具体分析。(6分)

答: 试听:010-57126666、57107777、57108888、57259999官网:www.xiexiebang.com

0.15,即可以解决农业缺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并实现工业节水,即可解决城市缺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关键,尤其是节水能力形成的价格基本上只有南水北调进京价格的1/2。

目前我国最缺水的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在历史上并不缺水,19世纪中叶以前,长城以北的华北广大地区都是牧区,畜牧业是与自然良性循环的产业。后来,华北北部和内蒙南部的牧区全变成了农区。为了保证农业用水,黄河和海河及其大部分支流断流,地下水位急剧降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与此同时,牧民北迁到载畜力很低的贫瘠草原,严重破坏当地植被,降低保水能力,从而造成整个华北全面缺水。在陕北和甘肃北部也有同样的现象。我们应做20年规划,在上述地区实行“退农还牧,退牧还草”的政策,使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相适应。

我国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乡镇企业和养殖业发达,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仅侵害了江河湖沼等地表饮用水源,而且侵害了浅层地下水源,对城市和农村的饮用水都造成了直接威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突破目前以行政区划为主的治污思路,以流域为单元治理。

目前许多原以河流为饮用水源的城市都建立了自备饮用水源水库,这种战略弊大于利。除了水库产生本底污染,水质会逐年下降,城市保护水源水库的总投入也大于对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投入。所以,城市只有肩负起修复水生态系统的责任,才能真正实现“流水不腐”。15.造成“质量型饥饿”的原因是什么?(6)

。16.文中“退缩战略”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治标的战略”?(6分)

答:

17.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饮用水问题的“大系统、长周期”策略包括哪些方面?请分条说明。(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多数人都喜欢玩游戏。“游戏”的意思可以解释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游戏能帮助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也能耽误人的学习与工作;游戏能带给人欢乐,也能带给人忧愁。游戏还能„„ 请以“游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第二篇:北京市第四中学2007~2008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脑不忘)

脑不忘NO.1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应试班或1对1,免费试听、随时退费,按先后自选座位。

北京市第四中学2007~2008学第二学期期末

测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12分)

1.C.(A.纤手xiān飞来横祸hèngB.剽窃piāo煤屑xièD.伺候cì)

2.B.(A.谜语众志成城C.辐射水泄不通D.罪孽无精打采)

3.A.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不认为是羞耻。

艰深:(道理、文词)深奥难懂。艰涩:(文辞)晦涩,不流畅,不易理解。

沉湎:深深的迷恋,不能自拔。满足,满意。

4.D.(A.主谓搭配不当,“汽车”不能“放弃休假”。B.成分残缺,“进入”后缺少宾语。C.不合逻

辑,应该为“大家都期待着搜救犬尽快找到被困人员的准确位置。”)

5.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精巧。

6.B.话剧《茶馆》、《龙须沟》和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二、文言文。(12分)

7.B8.C9.A10.A11.B

1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

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三、默写。(5分)

13.有袅娜地开着的 14.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15.舞幽壑之潜蛟 16.渺沧海之一粟 17.取之无禁

四、诗歌鉴赏。(6分)

18.A E

19.“镜未磨”:这很像是还没磨光的镜面啊!(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

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白银盘里一青螺”: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20.AB(A选段意境并不“明朗”,而是朦胧;①主要描写月光下的荷塘,②主要描写荷塘上的月光。B选

段①没用夸张、借代。)

21.“泻”有倾泻之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蕴含。(重在言之成理,言之有序。)

22.B、E(B是散文,诗意就是从缺点中体味而出的。E“严正平实”应为“轻松俏皮”,“流露出对由月

亮的缺点而造成的后果深深的担心”在文中无依据。)

23.月亮不发光,却能和太阳平起平坐。24.黠中透慧,颇具个性。

25.现实社会中人们敢无所顾忌张扬个性者太少。即使有,也为世俗所不容。

六、语言表达(5分)

26.中国发行全套奥运火炬接力邮资明信片

27.天空睡了而流星醒着;火山睡了而岩浆醒着;鸟儿睡了而翅膀醒着

作文:略

第三篇:北京市朝阳区2002-2003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统考答案(脑不忘)

脑不忘NO.1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应试班或1对1,免费试听、随时退费,按先后自选座位。

北京市朝阳区2002-2003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

统考答案

1.A(B曲C屑D谬误)

2.C(A庞B腹D志误)

3.C

4.C(“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5.D(A应为“应用之广泛,见效之迅速”,搭配不当B“防上免遭”意思反了不合逻辑C“精神状态„„沉重”搭配不当)

6.B(为借代ACD均为比喻)

7.D

8.D(转折/并列/修饰/顺接)

9.C(①却③固④谬⑥屈为使动②明形→动⑤无词类活用⑦咎名→动⑧隶名→状)

10.A(房龙美)

11.A(顾:回头)

12.D(①④⑥都是“鞋子”②③⑤是动词: ②给他穿鞋一为动用法,省宾语;③为„„穿鞋,为动用法⑤名—动登上)

13.A(①为都是动词做相同②之代词他、他们相同③其一为代词他的一为副词加强语气不同④以一为介词用、拿一为连词与“而”相当不同)

14.B(衣名→动ACD与之相同速多义词一般用法)

15.D

16.C

(以上共32分,每小题2分)

17.C

18.突出了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的过程,以及其中的幸福感。(本题4分。关键词语:品味生活享受生活过程幸福感答对1点,1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19.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20.A

21.迅速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

22.(1)落霞与孤鹜齐飞(2)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3)桂影斑驳,风移影动(4)怒向刀丛觅小诗(本题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项即不给分)

23.②④⑥三处都是必须修改的,选对1项即给2分,选对2项即可给满分(②“不是”应为“不仅是”;④“运用”就为“利用”;⑥应删去“长江三角洲”,因其包括在“长江流域”内)

24.示例:如果我不是挺立于高山的巨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株小草,那么,我也将为壮丽的河山添上抹翠绿(本题4分,要求:句式相同,修辞方法相同,内容合乎要求——不要求字数完全相等)

25.作文(全区控制在27—29分之间,各校可据本校具体情况上下浮动)

第四篇: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命题人:宋保刚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

留下的最大遗产。”下列乡村图景不能体现中国农耕文明特征的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B.父母在,不远游;老婆孩子热炕头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B.分散性C.连续性D.脆弱性

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D.小农经济的特点

4、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

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5、“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

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D.官营专卖

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

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

7、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A.①②③

B.①③④1 C.②③④D.①②④

8、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9、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

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被誉为四大商业名镇的景德镇

B.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C.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D.经商使他经济实力大增,一度成为徽商的主要成员

11、《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

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12、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

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C.官府鼓励经商D.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1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

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4、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

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15、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

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当时“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的盛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

C.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这与清政府倡导的“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的指导思想相吻合16、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7、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做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8、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

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

19、《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

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0、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

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21、“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初期

22、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

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 的畜牲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 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3、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

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 风雨中”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应该:()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24、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B.实业救国C.变法图强D.罪责政府25、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

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26、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7、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家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纺织厂

B.一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

C.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

D.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

28、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A.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29、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

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 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30、《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

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应该在于追求 :()

A.完成工业化B.发展资本主义C.实现民族独立D.实现民主政治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包括31、32两个题目,共40分)

31、(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

十六、卷三

材料

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

三、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请回答:(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5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你认为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

第五篇:高一职高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定稿)

高一职高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着落 着急 朝着 棋高一着 ..B、宿舍 一宿 星宿 风餐露宿 ....C、蠕动 儒学 孺子 耳濡目染 ....D、尺牍 渎职 赎罪 买椟还珠 ....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有条不紊 同仇敌忾 委屈求全 老生长谈 B、中流砥柱 破釜沉舟 一蹴而就 四面楚歌 C、川流不息 比肩继踵 锋芒毕露 拨乱反正 D、故伎重演 良秀不齐 矫揉造作 偃旗息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1)为防范贩毒分子的偷渡,许多国家都在 增设了关卡。(2)民主和集中这两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 开。

(3)在一些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缝也许是 的,老农也未免太大惊小怪了吧。

A、边境 分割 微不足道 B、边境 分隔 微乎其微 C、边界 分隔 微乎其微 D、边界 分割 微不足道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都不可同日而语。....B、一江春商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也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事实。....C、当这名小偷登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丽丽家的财务时,被刑警当场逮个正....着。D、《警察和赞美诗》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调查,家长受广告的误导严重,不懂孩子的身体状况,不知道该补什么、怎么补、补多少,只是盲目的补钙、补铁、补锌、补维生素等。B、王老师走进教室,问道:“作业写完了吗?同学们。”

C、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表面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D、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上、商标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讲究精美,也是必要的。

7、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②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③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④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④①

8、从修辞上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布衣之交不可忘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君子之交淡如水D.巾帼不让须眉志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善良》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作家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也是他的作品。B.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它“文起八代之衰”。C.“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记叙文的范畴。

D.雨霖铃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全词围绕“伤离别”展开。

10、下列句式与“青出于蓝”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不拘于时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题——12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1、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B.诗人置身在禅院清幽美妙的环境中,仿佛领悟到空门禅悦的奥秘,从而产生皈依佛门的念头。

C.诗人欣赏禅院清幽美妙的环境,领略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

D.古寺的深邃幽静,令诗人陶醉,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12、下面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日照高林”中的“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B.“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幽”和“深”准确描绘出后禅院的幽深静谧,在这种氛围中,自然会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C.“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是使动用法,写出古寺清新明丽、幽深静谧的环境,使鸟儿为之喜悦;潭水平静映出倒影,使人心更加空静。D.“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中的“钟磬”之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把诗人从清幽、超脱的意境中带回现实。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

近视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现象,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说出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关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在近视比较严重的家庭里,近视确实能够遗传,可是谁都搞不清楚内在的原因。最近,美国眼科医生道格拉斯德·史密特早在1990年就提出的理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戈德史密特医生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芬兰北部的拉普人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纯朴环境中。他们捕鱼狩猎,只有在织补渔网和吃鱼的时候才会近距离地看某个物体,眼睛不需要经常地调节焦距,因而不易疲劳。那时候,芬兰北部的近视率只有1%。后来,拉普人的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到1982年的时候,这一地区的近视率已经上升到12%。这就是戈德史密特医生最早提出的“阅读使人近视”的理论依据。

现在,弗雷德里克医生再次提出这种看法。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有关的新数据表明,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 很多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不让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者行驶的汽车上读书的,也不让他们把书拿得太近,可是他们照样得了近视。他认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

像在他之前的许多医生一样,弗雷德里克医生的结论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本视力很好的土著居民,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之后逐渐开始近视。而且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譬如律师、记者、医生和经常使用显微镜工作的人就比农民更容易近视。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不能让人信服之处:既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近视,既然近视与眼睛的调节有关,该怎么解释在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当然,近视还和遗传有关。有专家认为单卵双生儿比同卵双生儿更容易近视,而且父母眼球的折射疾患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近视,即使他们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未出现近视,可是比起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孩子,他们的眼球已经被拉长了。

实际上,在生命孕育的最初阶段,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几乎在母亲怀胎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胎儿的眼睛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发育阶段里,感染、早产或不正常的光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胎儿的眼球纵轴过度拉长,从而埋下隐患。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将来近视患者不必再戴眼镜或是做手术,只需吞几粒药片,就能治好。(选自2002年7月29日《参考消息》)

(13)对文中有关戈德史密特和弗雷德里克两人观点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A.戈德史密特先提出“阅读使人近视”的观点,弗雷德里克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B.戈德史密特只是以他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为根据提出观点,弗雷德里克提出观点时,既立足于事实,又有理论分析。

C.弗雷德里克认为,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和眼睛的注视方式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因而他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D.弗雷德里克不仅指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而且指出近视还和遗传有关。

(14)对第5自然段中“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提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机械的判定。

(1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有的却不近视的原因。

B.导致近视的因素有:过早阅读,遗传,怀孕的母亲感染、早产或受到不正常的光线照射等。

C.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近视能够遗传的内在原因、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都是有待科学家研究解决的课题。

D.治疗近视眼的前景可以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手术。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鼻梁上架眼镜的居多。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D.科学家至今尚不能说明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因而近视能够遗传的说法只能是部分地符合实际。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师道也不传也久矣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ou,句中的停顿 .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yú,奉承,谄媚 .18.下列加点字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9.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2分)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四、填空(每空格1分,共6分)

21、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22、,相逢何必曾相识?

2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

24、儒家经典的五经是指《 》、《书》、《礼》、《易》、《春秋》。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句。(每句2分,共4分)

25、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并运用到拟人的修辞手法。

如果是雄鹰,就应该有展翅于辽阔苍穹的理想;,。

六、阅读(共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7—30题(10分)

我 在

张晓风(台湾)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隐痛。为什么痛呢?因为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

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

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老师叫:“XXX!”“在!”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人们心目中的神明,所以神明,也无非由于其“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己“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少的一块。

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是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提?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分吗?

有一年,和丈夫带着一团的年轻人到美国和欧洲去表演,我坚持选崔颢的《长干曲》作为开幕曲,在一站复一站的陌生城市里,舞台上碧色绸子拌出来粼粼水波,唐人乐府悠然导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渺渺烟波里,只因错肩而过,只因你在清风我在明月,只因彼此皆在这地球而地球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又实在太大,所以不免停舟问一句话,瓿一问彼此隶属的籍贯,问一问昔日所生、他年所葬的故里,那年夏天,我们也是这样一路去问海外中国人的隶属所在的啊!

我喜欢让自己是一个“紧急待命”的人,随时能说:“我在,我在这里!” 那是端午节的晚上,在澎湖的小离岛。为了纪念屈原,渔人那一天不出海,小学校长陪着我们和家长会的渔民朋友吃饭,那些面对台北人和读书人自觉有一份卑抑的渔人,一喝了酒,竟人人急着说起话来,说他们没有淡水的日子怎么苦,说淡水管如何修好了又坏了,说他们宁可倾家荡产,也不要天天开船到别的岛上去搬运淡水„„而他们嘴里所说的淡水,在台北人看来,也不过是咸涩难咽的怪味水罢了--只是于他们却是遥不可及的美梦。

我们原来只是想去捐书,只是想为孩子们设置阅览室,没有料到他们红着脸粗着脖子叫嚷的却是水!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在同盏共饮的黄昏,也许什么都不能,但至少我在这里,在倾听,在思索我能做的事„„

《旧约·创世纪》里,堕落后的亚当①在凉风乍至的伊甸园把自己藏匿起来。

上帝说:“亚当,你在哪里?”他噤而不答。如果是我,我会走出,说:“上帝,我在,我在这里,请你看着我,我在这里。不比一个凡人好,也不比一个凡人坏,我有我的逊顺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无限的求真求美的梦里,也在我脆弱不堪一击的人性里。上帝啊,俯察我,我在这里。” “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注:①亚当,《旧约》中人类的始祖,因违禁偷吃了智慧果,被逐出伊甸园。)

26、引用《长干曲》一诗的作用是什么?

27从“端午节晚上”的片段,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文中提到“亚当”的故事,是为了表达什么?

28、倒数第三自然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9、下列对文意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我”三年级时曾因病不能上学,便体会到了“在”的重要,意识到了老师点名时的一声应答,是对宇宙和历史宣告:“我在”。

B.“同在”是一种缘分,“同在”是产生各种爱的前提,如果不是同时同地的共在共处,就不可能产生相亲相近的美好情感。

C.文章尾句直抒胸臆,是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叩问与警策。语句短小,而含义丰厚;语气斩截,反复点题,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

D.本文以一个“在”字统领全篇,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珍视及强烈的责任意识;还有建立在对人性理性思考之上的自信与坦诚。

E.本文“形获神聚”,笔触涉及古今中外,而不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自然,行文层层深入,通篇充满思辩色彩。

3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以知古鉴今,可以畅想未来,可以体味情趣哲理,可以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

你的灵感„„

请你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引发“随想”的名句,必须出自唐诗或宋词;写作时,注明所选诗句的作者和篇名;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择答案1-5CBDDA

6-10ABCCC 11-16BDCADB17-20BBDB 阅读答案:

(1)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要能适应生活的需要(找到恰当的生活位置),生命就有意义。②增加文采;引出自己的询句,表现古今中国人对乡情的珍重。

(2)①有爱心,有责任感。②人无完人;人应该追求美好,也应敢于担当自己的罪责。(3)①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表现出一种首尾照应的回合美。②升华立意,表达了自觉的人生态度。(儿时之“我在”,是一种发乎天性的童心,是对外部世界好奇、参与的天性;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逐渐悟出生命之在的可贵与责任,成年之我在,是一种自觉的人生态度。)

(4)CD(A“对宇宙和历史宣告”是对当年应答对“正经”劲儿的描写,不是当时的自觉意识。B“不是同时同地的共在共处,就不可能产生相亲相近的美好情感”错;作者之所以“一路去问海外中国人的隶属所在”,表现的是,不是同时、却是同地的人之间浓浓的乡情。E“行文层层深入,通篇充满思辩色彩”不合文章实际,有哲理性,说“通篇充满”不当。思辨-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

下载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脑不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房山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语文调研考试试题(脑不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调研考试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0: DAACBDDBCC11—20: CDADACBBDA21—25:CDBC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2013级)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试题说明: 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答题纸相......

    北京市朝阳区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答案(脑不忘)

    脑不忘NO.1教育常年开设:中高考小升初应试班、小学初中高中1对1,免费试听随时退费北京市朝阳区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接洽......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第Ⅰ卷1至9页......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脑不忘)

    脑不忘NO.1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应试班或1对1,免费试听、随时退费,按先后自选座位。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1、D2、A3、C4、D5、B6、B7......

    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语文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学 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1)班语文教学工作。(11)班是基础比较扎实的理科“卓越班”,一学期下来,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6篇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人这学期仍带高一(1)和高一(2)两个班。(1)班基础相对好些,所以在班主任刘老师的严格的班级管理下,......

    高一第二学期政治竞赛试题

    高一政治竞赛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邓小平同志指出:“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