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调研考试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0: DAACBDDBCC11—20: CDADACBBDA21—25:CDBC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回答非选择题,只要言之有理,意思相近,符合史实即可酌情给分。
26.(1)按人口分配土地。(2分)
(2)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进而推行租调制,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4分)
(3)政治上:整顿吏治,设立三长制;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统治制度等;经济上,推行均田制、租调制,实行封建剥削。(6分)
27.(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答出3点即可,6分)
(2)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2分)王安石变法尽管有一些不足,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贫积弱局面,促进了北宋经济发展,增强了军事力量。在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他大胆倡导改革的精神,也值得肯定。(4分)
(3)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一分为二,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客观地看问题。(2分)
28.(1)原因:受西方侵略的冲击、民族危机的加剧;工业文明的推动;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6分)
(2)结果:明治维新成功,戊戌变法失败。(2分)
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渐成为亚洲强国;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分)
29.(1)公平思想(或答折中、中庸思想)(2分)。
(2)实行法治,维护统治秩序;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
进封建制度确立,设立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6分,举两条即可)
(3)辩论词(略):要求:贴近史实,有理有据,句子通顺。(4分)
第二篇:保定市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保定市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A.“普遍认为”和“会成为”说法不当,原文第一段说的是“部分韩国媒体称”“中国可能成为韩....
国申遗的主要障碍”。C.“根本没有申遗的价值”说法不当,原文说的是“但不等于没有申遗的价值”。D.“拍不出《大长今》”和“我们的医术和厨艺不能走出国门”不存在因果关系。】
2.C【A.“中国不会跟韩国争风吃醋”不当,原文是说中国跟韩国争申遗和大人跟小孩子争风吃醋一样可
笑,并且这只是部分网友的观点。B. “唯一原因”的说法在原文没有依据且不是王岐山的观点。D.“土炕不属文化遗产,根本不值得申遗”说法不当,原文没有明确指出“土炕不属文化遗产”,“比土炕(暖炕)更值得申遗的遗产多了去也”也不是说土炕不值得申遗。】 3.A【这是作者批评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㈠ 文言文阅读(24分)
4.A【诡:说假话,欺骗】
5.B
6.D【②是刘善明的伯父弥之所为,⑤是皇帝对刘善明的赏赐,⑥是刘善明上表劝谏皇帝的主张。】
7.B【担任北海太守,占据州郡与伯父弥之呼应平乱的是刘善明的从伯怀恭】
8.⑴ 善明接受征召,又被推荐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很特殊。(“辟”、.............
“举”“强直”“异”各1分,句意2分)
⑵ 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以”“西”“固”“见”........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刘善明是平原人。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里有储粮,他亲自施粥给人们,并打开粮仓来救济乡邻,许多人得到救济而活了下来,乡里人称他家的田为“续命田”。
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召他为治中从事。父亲刘怀民对善明说:“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还想看看你能立足官场。”善明同意应召,又被推荐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很特殊。
泰始初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叛,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当时州衙府在东阳城,善明的家在城内,不能自救。伯父弥之用假话表示要在文秀那里效力,文秀就派他带着军主张灵庆等五千人去支援安都。弥之一出城,悄悄对部下说:“现在脱离祸坑了。”走到下邳,起义背叛了文秀。善明的大伯怀恭任北海太守,占据州郡与他呼应。善明密约聚集了宗族门人部下,有三千人,夜里杀出关投奔北海。弥之不久就被薛安都杀了,明帝追赠他为辅国将军、青州刺史。文秀投降了,授予善明为屯骑校尉,出京任海陵太守。郡边界靠海,没有树木,善明督促百姓种上榆树、槚树和一些杂果树,于是得到收益。
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迁到了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明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为他叹息,当时人称颂他。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推举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太祖即位,因善明功高忠诚,召来对他说:“淮南是京城的近郊,不是亲信贤臣,我不会让他管理,你就替我卧而治之吧。”封为新涂伯,食邑五百户。
善明至郡府,上表奏事。又撰写了《贤圣杂语》一书呈献给皇上,用来起讽喻作用。又劝阻建宣阳门;上表奏陈应明确地方执政者赏罚;兴学校,修治齐国的礼仪;广设宾馆,来接待边远的人。皇帝回复:“你详细表达了正直忠诚的思想。用赏罚来管理地方官,装饰宾馆来接待远方的人,都是古代的好政策,我当努力去做。重新制定礼仪,或许不容易;国家与学堂的好策略,我已命公卿办理,宣阳门现已命令停建。
我徳薄缺点多,还想再听到你的忠言。”
善明身高七尺九寸,一向不爱淫声女色,住的只是茅屋和用斧砍的木料建构,床榻桌子等,也不削刨打光。建元二年去世,遗言薄葬。儿子刘涤承袭爵位。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㈡ 古诗词阅读(12分)
9.秋江起波,渺渺无际,船家将要解缆,诗人送朋友孤舟远行的凄凉、空寂的场景。(2分)此句清空淡远,形成空寂萧条的氛围,笼罩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2分)表现出诗人对于朋友孤身远行而产生的牵挂与不舍之情。(2分)
10.⑴ 送别时的牵挂与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折柳,本在寄抒别情;而“故人零落已无多”更能强化分别时的伤感。(2分)⑵ 物候节序的迟暮,引发年华已逝的人生悲凉。“衰杨悲老大” 借凋零桔黄的“衰杨”摇落江头引发作者人生渐老的悲凉之情。(2分)⑶ 时运不济、物衰人逝给诗人带来的人生的失落、伤感与寂寞之情。作者遭贬,仕途不顺,而知己远走,“零落无多”,身边无人陪伴,更增伤感之意。(2分)
㈢ 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1.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⑵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⑷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⑸(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三、人物传记阅读(26分)
12.⑴ B、D(A项“并不适合从政,而是更擅长于研究学术。这是他脱离政界的根本原因”说法不对,他
脱离政界是因为认识到“祸乱之起因皆在于军阀官僚之贪淫侈糜、卑屈苟且,以及国民之昏然无知。于是,他下决心走出政治”。C根据原文“他对唯识论逐渐由怀疑而至展开批判”可知“继承传统唯识论理论并加以发展”说法不对。E项“所有有价值观点的提出”说法绝对了,原文中说“他..的许多论点就是在这种辩难中产生和完善的”。)..
⑵ ① 青少年时期读到陈白沙的“禽兽说”,领悟到人生之意义与价值,基本上奠定了他以后的治学方向。② 青年时意欲革命救国,但政治上接连遭受打击,使他转向研究学术,这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③ 在北大主讲唯识论的过程中,他对唯识论逐渐由怀疑而至展开批判,促使他开始构造“新唯识论”哲学体系。(每点2分)
⑶ ① 自身的深入思考和对传统观点的批判性研究;② 诘难攻讦的论学方式,诸多学术友人对他思想的启发;③ 民族危亡的现状促使他对传统儒学作较彻底的反思,独创中国化的哲学。(每点2分)
⑷ ① 人应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追求,树立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 人的价值实现源于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结合在一起;③ 学术成就的取得源于深入的思考和批判精神,也要有挑战权威的勇气;④ 思想成就的取得与广泛的涉猎、辩证的借鉴各家之长及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密不可分;⑤ 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热情和全心的投入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以上要点学生答案不需要全部涵盖在内,有其中的两个要点即可,学生也可有自己的其他观点或角度,与文本内容及题干要求有关且言之成理亦可,但要注意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3.D【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A.求田问舍: 多方
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B.江河日下:江河水一天天向下游流去。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C.纵横捭阖:纵横,合纵连横,用游说来联合;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14.C【A.“体现„„气息”搭配不当,改为“散发„„气息”。B.“世外境界的向往”前加一个“对”
字,把“使”去掉,否则后句没主语。D.把“我们”提到“如果”前面。】
15.A【②③⑥谈的是宋词的特征,③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是对“园圃”的描绘,接前句放在开头;
⑥是②“抒情”的具体解释。①④⑤是解释宋词的流派,对应前面文字,应先说豪放派,后说婉约派;而⑤是描述豪放派的特征,所以在④之后。】
五、写作(60分)
16.立意角度参考:① 不忽视细微之处
② 祸患常积于忽微
③ 守住根基,把握住关键
④ 坚强与柔弱
⑤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篇: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命题人:宋保刚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
留下的最大遗产。”下列乡村图景不能体现中国农耕文明特征的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B.父母在,不远游;老婆孩子热炕头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B.分散性C.连续性D.脆弱性
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D.小农经济的特点
4、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
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5、“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
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D.官营专卖
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
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
7、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A.①②③
B.①③④1 C.②③④D.①②④
8、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9、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
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被誉为四大商业名镇的景德镇
B.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C.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D.经商使他经济实力大增,一度成为徽商的主要成员
11、《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
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12、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
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C.官府鼓励经商D.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1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
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4、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
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15、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
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当时“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的盛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
C.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这与清政府倡导的“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的指导思想相吻合16、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7、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做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8、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
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
19、《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
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0、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
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21、“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初期
22、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
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 的畜牲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 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3、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
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 风雨中”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应该:()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24、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B.实业救国C.变法图强D.罪责政府25、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
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26、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7、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家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纺织厂
B.一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
C.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
D.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
28、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A.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29、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
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 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30、《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
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应该在于追求 :()
A.完成工业化B.发展资本主义C.实现民族独立D.实现民主政治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包括31、32两个题目,共40分)
31、(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
十六、卷三
材料
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
三、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请回答:(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5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你认为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
第四篇: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调研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调研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018.4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离不开监察。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的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A.太尉 B.丞相 C.刺史 D.御史大夫
2.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3.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4.“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方生产发展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贞观之治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6.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第一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并且强迫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
7.1901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上年事变”指的是 / 6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洋务运动“求富”口号直接有关的是
9.“你可记得南湖的红船,你可记得井冈山的烽烟,你可记得遵义的霞光,你可记得窑洞的风寒,苦苦追求、披肝沥胆,旗帜更鲜艳……”歌词中“南湖的红船”代表的事件是 A.中共成立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延安抗日
10.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中写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放沿江和边境城市
11.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取得这一成就主要的政治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方针 D.科教兴国战略
12.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它的民主思想,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思想的源头。”这里的它指的是
A.阿拉伯帝国 B.斯巴达 C.罗马帝国 D.雅典
13.周恩来曾形象地称《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方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凄美爱情故事的是
A.列夫·托尔斯泰 B.贝多芬
C.但丁 D.莎士比亚
14.从前有个热爱大海的孩子,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扬帆远航。父亲支持儿子去做一个勇敢的水手,基瓦尼船长也很看好这个孩子的机智与勇敢,答应让他在自己的船上锻炼。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哥伦布。哥伦布的航海活动主要是
A.率船队到达美洲 B.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 6 C.到达非洲好望角 D.实现了环球航行
15.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先后爆发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里的“一大步”指
A.结束殖民统治
B.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C.推动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
D.赢得国家独立
16.墓志铭能激励人生。坐落于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肃穆庄严,墓碑上镌刻着他的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名言出自 A.《人权宣言》 B.《国际歌》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7.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从根本上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18.“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是一位历史学家对苏俄1921年实施的某一政策的评述。该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两个五年计划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9.1922年签署的《九国公约》宣称,各国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些内容的实质是 A.开始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B.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C.开始形成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
D.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20.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冷战政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1.经过三年多的编撰,备受瞩目的《扬州历史文化大辞典》于2018年2月正式首发。该书全面总结、系统介绍、大力弘扬了扬州优秀地方文化。辞典中提到扬州最早的城名应为:
A.邗城 B.广陵城 C.唐子城 D.宋夹城
22.扬州,是一座与中国大运河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来,扬州城与大运河同/ 6 生共长、兴衰与共。今年扬州将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你觉得该馆可以介绍哪位皇帝的事迹为宜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23.“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被尊称为“九省疆臣”的阮元先生是清代著名学者,它属于
的代表人物
A.扬州八怪 B.扬州学派 C.乾嘉学派 D.东林学派
24.烟花三月下扬州,提起家乡美景有处园林首当其冲,她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又是我市首家5A级景点。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是:
A.个园
B.何园
C.瘦西湖
D.保障湖
25.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扬州籍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是:
A.郑板桥
B.汪曾祺 C.史可法
D.朱自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8分,27题9分,28题8分,共25分。)26.泱泱中华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是传统文化得以兴盛的重要条件。面对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文字篇】
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
【思想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科技篇】
蔡伦
罗盘针 / 6
请回答:
(1)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什么?(1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是什么时期?(1分)
(2)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我国哪一学派的创始人?(1分)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1分)材料二中的言论被他的弟子们整理成哪一著作?(1分)(3)蔡伦在科技发明上有何突出贡献?(1分)罗盘针是何时传入欧洲的?(1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达的原因?(1分)
27.自1845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今,中国人民为雪民族之耻辱,振中华之强盛进行了百折不挠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为了巩固清朝统治,李鸿章提出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即在不变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略事变革,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强内部统治,对付新的“变局”和“强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摘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后来在哪一运动中付诸实践?(1分)这一运动的推动者是?(1分)结果如何?(1分)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2分)(3)材料三中所说“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1分)写出标志新中国成立的重大事件。(1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复兴之路的认识(1分)
28.在人类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国纷纷崛起,各领风骚。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8分)
【英国】
材料一 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这个国家长治/ 6 久安……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改变了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美国】
材料二
分裂的国家
南联邦“总统”戴维斯和美国总统林肯 【日本】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17世纪中后期,英国确立了什么“现代的国家制度”?(1分)材料中“崭新的生产方式”指的是什么?(1分)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1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面临的重大国内问题和解决的途径。(2分)
(3)据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通过哪一历史事件日本“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1分)这一事件对日本的影响如何?(1分)
(4)综上所述,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分)/ 6
第五篇: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调研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调研考试
八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又一个学期过去了,每年的学期末最最期待的就是学生的成绩,毕竟一个学期过去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想知道自己这个学期的收获。知道成绩出来后,我们第二天就返校查看学生的成绩,总成绩还算比较理想,我统计了一下班里的成绩,我教的两个班参评人数共105人,优秀生一共43人,优秀率40.95﹪,平均分83.3,及格人数72 人,及格率68.57﹪。这份卷子难度适中,学生们考出了自己的水平,也主要是因为学了什么就考的什么,没有偏难怪题。考试的目的不在于比较成绩,而是检测教师教的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知道哪些知识没掌握好,所以我特意对考卷做了一份详细而周全的分析,下面是我对试卷的一个分析和感悟,只是自己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希望各位数学同仁多多指点。
一、整体分析
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类。题型多变,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程度,知识点覆盖特别全面,其中第1,2,12,17,20,21(共24分)都是考查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的内容,3,4(6分)是十七章勾股定理的内容,9,10,11,1,24,25(35分)都是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的知识,5,6,7,8,16,18,22,26(共39分)都是关于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的内容,剩下的(共14分)是考查的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所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全面,突出平行四边形和一次函数内容的重要性,个人认为勾股定理内容占得分值有些少。
二、试题作答情况分析
从总的得分率来看,得分率比较高,优秀率41%左右,及格率69%,发挥出了学生们的实力。
选择题是得分率最高的题,我统计了一下,选择题得满分的有二十九个,出错率高的是第3题和第5题,还有第7题,第三题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斜边的长是多少,因为他们做类似的题很多,想当然的以为两种情况,没有认真审题,犯了经验主义错误,第7题难度有些大,考查学生灵活变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这道题的得分率不理想。总的来说选择题的难度适宜,层次分明。
这次的填空题可以说是这几次考试得分率最高的了,四个填空题都是平时练了又练的题,所以学生们一看,心里已经知道思路了,这次填空题的全对的正确率达到48%。
解答题的第一道是计算题,这次计算题第一道很简单,得分率也很高,第二题有点不理想,根号里面带x,根号里有分数,从直观上有的学生已经怕了,所以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没有得到分。应用题包括22题和26题得分率有些偏低,好多学生属于会做得不了满分,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计算出错,还有一部分答题不严密,造成不能得满分的结果,其中22题第2问,在直角坐标系中画两个函数的图象,要求在图上标注关键点及坐标,这一题失分尤其明显,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必须得标出两个点的坐标,学生在选点的时候,丢分比较多。第3问,该学校选择哪家印刷厂印制导学案比较合理?这一题因为是常见题型,思路学生基本能把握住,只是写取值范围考虑的不全面,第26题第2问选择进货方案,问商场有哪几种进货方案可供选择?题型灵活,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会列出不等式的同学,解不等式的过程也出现问题,最后解得,没有结合题干,还必须要总进价不得超过12.9万。但计算出错的也很多,所以这两道题的得分率普遍偏低。
23题考查的是数据分析这一章的加权平均数,这道题属于简单题,这道题只有个别计算出错的,其他同学都是满分,得分率很高。24题和25题,得分率也不错,24题和25题属于平行四边形这一章中典型题,平时练习比较多,题型很典型,学生们得分率很高。
三、试题的特点
1、试题的亮点
试题侧重双基的考查,又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解答题22题,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应用型题目,既能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也能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第二问画图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很好的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既注重基础,又能看出学生的能力大小。
2、题型丰富
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大部分,共26小题,考查形式多样,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
3、难易适中
期末考试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这张卷子,作为数学老师的我就很高兴,因为这些题型就见过,都是我们平时练了又练的题,说明试题紧跟课本,以课本为基础,没有所谓的偏题怪题难题,而且试题难度适中,既有考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简单题如选择题1,2,6,8,14,15,18,20等,又有中等难度,层次分明考查能力的试题,如7,22,26题,试题既能考查出学生的水平,又能区分出能力,出的很成功。
4、注重能力的考查
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出了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以所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过程中的数学能力,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这也很符合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反思
通过以上的试卷分析,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受到实实在在的启发。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有的学生考得很好,有的很差,我注意到只要是喜欢数学的学生,成绩永远都不错,所以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把它切切实实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培养他们合作探究意识,让他们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上数学。(2)帮助学困生
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只看到优秀生,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帮忙,所以课上课下多关注学困生,耐心讲解,多多指导,帮助他们从学困生的队伍中走出来,重拾对学数学的自信。(3)紧抓课本
教数学六年了,不管大小考试,我总结出,基础最重要,所以一定要紧抓课本,以课本为基础,对于基本概念,基本题型,基本方法要高度重视,只有基础打好了,打扎实了。他们的各种数学能力才得以培养,得以发挥,用课本教,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做到精讲精练,以课本中的题为基础,变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4)多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我发现应用题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难点,也是丢分最多的地方,说明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不是很好,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这才是学数学的目的,所以要多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实际问题教师应该多帮助学生分析,多观察,多归纳,主要是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多选一些开放性试题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试题让学生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的能力。还要多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都不懂题而不会做,从而丢了分。(5)多做习题
数学教学中好多教师提倡“题海战术”不无道理,尤其是计算题,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们说计算步骤,计算方法,他们都知道,但是一让他们自己计算的时候总是出错,因为他们好多凭直觉做题,不想原因和结果。这一点从试卷中就能很清晰的看出来,所以要想提高计算能力,一定要多做多练,养成好的计算习惯尤为重要。整体来看,这次期末考试的数学试卷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考查知识全面,且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试题出的很成功,也让作为教师的我受益匪浅,学到很多知识,指导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的努力方向,我一定更加努力,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