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游记与传统文化
西游记与传统文化
——>,其实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就暗示西游,就是写“心”。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修行人的心路历程。禅宗认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自性本净,无染无杂,能见此性,自成佛果”。佛就是觉者、智者。什么叫佛?就是觉悟了的人。什么是人,就是还在痴迷的佛。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岸就是彼岸,叫观自在菩萨。佛家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的心在哪里,就让我们从西游记开始,去寻找我们已经失去的真心。首先我用西游记里面的一首禅诗来开场;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头心。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老子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分别心,就有了 二,有了 二,就会有 三,产生了世间万物,道以一贯之。
所以说:一切万物都是从 “心” 生,《道德经》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生。一就是灵山,就是道,就是中庸。
就是龙(突额表示智慧;鹿角表示长寿;牛耳寓意魁首;虎眼威严;鹰爪勇猛;剑眉英武;狮鼻象征富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容平和),佛,非男非女,是笑非笑,祥和平静。
神秀大师修行,心存善念,作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能知道“身体是心灵的镜子”。能认识这一点的人很少,另外第二点他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首先,能看到自己尘埃的人就寥寥无几,何况“时时勤拂拭”呢?能拂拭的人就更少了!
慧能已经一心不起,没有善、恶分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西游记取的真经——《心经》。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有些人整天担心、着急、牵挂、盼望……各种心情很多,这样的人就符合一个“患者”的“患”字,“有心为患,无心为串”,心老往上窜,今天跟这个人着急,明天跟那个人生气,担心,害怕,您准备做患者吧!心平静才能长寿,“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
心变了世界一切都在变。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运决定气叫运气,气决定色叫气色,色决定相叫相貌。原来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和性,而这个性字又是竖心旁的心字边加一个生命的生——心生的。
但是现在人糊涂了,不知道心能生一切,心能灭一切,从哪儿生就应该从哪儿灭。
将过去的心灵反向清扫。反观自照,修改人生观。不清扫心灵垃圾不可能转变命运。
没有心情就是无心,无心就是空,没有心了!不要把自己当人就是佛。
整个《西游记》用生活场景来演义佛法修行,用平白的语言来注释深奥的禅理。读懂《西游记》,你就会读懂人生找回真心。
1、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里,就暗示西游,就是写孙悟空,其实就是写“心”。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修行人的心路历程。其次,《西游记》是一部弘扬真道、破除邪道的书。取经路上,孙悟空成了佛教徒,妖魔鬼怪孙悟空一一识破。到了西天,见到如来,取得“无字真经”这正是佛法。《西游记》弘扬了禅,让唐僧这个金禅子成了佛,也让孙悟空这个“本心”成了佛,这就是佛教“即心即佛”的理念。
2、这个世界本来没有修行人和强盗、也没有妖怪和菩萨,甚至也没有佛,都是我们的心动了,观念制造出来的,所以才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我们停留在 一 上,就是万物一体,就是在道里.3、《西游记》是心法修炼的活教材,“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悟道”之理。根本在“心性”。
儒家要“存心养性”,道家要“修心炼性”,佛家则是“明心见性”。
三教圣人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脱生死。
儒家顺性命还造化
禅宗幻性命超大觉;
道家修性命得长生
《西游记》借助《心经》来“养性”、“炼性”、“见性”做到“存心”、“修心”、“明心”这一点,所以悟空求法到祖师洞见: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第十三回在唐僧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处,《西游记》的“宗旨”在“心”字。魔以心生,亦以心摄。“心无可摄”便是“明心见性,自度成佛”的境界。佛学讲的是“明心见性”,心学讲的实际上也是“明心见性”;佛学是“明心见性”而成佛,心学是“明心见性”而成圣,因此,对“明心见性”的宣扬就是《西游记》心学的主题,也是它的儒释道的主题 孙悟空说:“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二、从传统文化看西游记的修行观
不是有知识的人就能当官,有才干就能当老板。现在很多人不服气:“这个人什麽也不是怎麽当老板?”你看看人家多平静,人家对钱很平静。有的人当官的时候很平静,当个局长像上趟厕所一样轻松,你行吗?当个班组长就激动够呛,你的容量就那麽大!记住,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天喜欢平静祥和,“天道无私,常予善人”,天亦喜欢仁德无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有知识的人叫小聪明,那什麽叫有智慧呢?大伙把智慧的慧字写出来——你看智慧的慧字是下面一个心灵的心,上面加个笤帚反向清扫。但是谁能清扫自己的心灵?人这一生总是在找别人的毛病,有几个人在找自己的毛病?能反观自照者太少了!所以智慧难得,智慧有一点点都叫大智慧,聪明再多也仅仅是小聪明。怎样才能得大智慧。
1、消除你急切的贪心(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轻则失本,燥则失君)(1)第十三回,唐僧急于赶路,四更天上路误中陷井,被寅将军拿住,吃了他两个随从。其实赶路就是修行,急则生躁,修行人急则容易着魔。老虎在东方寅位,叫寅将军。寅属木,指肝。肝藏魂,心藏灵,灵魂本是一体,去掉牵挂之心急切心,要用心才行。人最难征服的,是牵挂急切,明知既成现实也没有几个人能正确面对。
牵挂急切之心去除了,西方大道也就显现了。
(2)唐僧的不贪只是对财富、地位的不贪;对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是有贪的一面。《西游记》里有这样一章: 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讲的是三藏和四个树神月下开派对,作诗、谈道、饮茶、赏月,沉溺其中,最终明白一切都是前进的障碍并奋力摆脱的故事。
这段场景,代表了唐僧修行所途经的一个境界,代表当时他所达到的修行高度。彻底打翻了老树,绝了老树的根基,意味着唐僧打破了当前的成就的束缚,开始下一个更高成就的修行历程。人生如同旅程,眼前的风景当来就来,当走就走。不留恋,不驻足,不为逝去的惋惜和沮丧;不为当前的所沉溺和迷失,做豁达和精进的人。
(3)第四十七回,鲤鱼精六月飞雪封河道,唐僧急切过河陷入魔镜。
(4)“五人归一人”,消除贪(猪八戒)嗔(孙悟空)痴(沙悟净)慢(白龙马)四毒,才能达到中庸和谐的最高心灵境界。
唐僧是众生平等的慈悲,四大皆空;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孙悟空争名夺利、完全是由于嗔心使然,这样的心态,绝不能修成正道。
猪八戒贪心不改调戏嫦娥,爱财爱色、被打下人间变成猪像。
沙悟净痴心使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只因打坏琉璃盏被打下天界百剑穿心在流沙河为妖。
白龙马凝慢不问世事只朝西行师傅被妖精略带走也不过问,散漫自由,与九头虫争夺龙女烧坏给玉帝敬献的夜明珠,被发配鹰愁涧受难。
佛教认为自性即佛,心本体的自性或本性就是佛性所以:
悟净,本性,所谓性本净,觉悟本来清净;
悟能,本能,自己作为都出自本能;
白龙马,本意,马是意,顾本之意是本意;
悟空,本心,明白自心本空,知道自心是幻,就是悟空。
3、除六贼,绝七情
《西游记》取经就是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是修行人不惜冒险、牺牲七情六欲、追求心灵自由和拯救众生的理想的事业。
佛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言,心外无义”。修行者的内在动力是把六贼(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体忧;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把它们统统消灭,才能真正修行成道。
佛教认为:成佛成魔,均在一心之念,“即心即佛”。
险阻与妖魔,象征修心过程中的障碍。七个蜘蛛精就是代表人的七情(怒、喜、思、悲、恐、惊、忧。七情过激,“百病皆由气生”,“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盘丝,代表着情网。盘丝女妖放出丝网缠住取经的和尚,表示欲望的情网会绑住修行人,阻碍修行的进步,是妖从内心生出来的,打破情网,要解脱情色的束缚只有靠自身的智慧。
唐僧在修行过程中,被情欲诱惑迷住了本性,不能自拔后来靠自身的智慧和用悟空这个形象来代表斩断了情网,战胜了欲望,重新回到了修行的道路上。
4、破除我执、法执
八十一难人的“心路历程”。人用意志战胜内心欲望,抵制引诱侵袭。佛是师徒四人历尽劫难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正如《金刚经》所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得到正果的人一定要破除我执(观音禅院)法执(小雷音寺),脱离迷心才能真正成佛,才能真正地看到真经。
5、找回你我的心
· 孙猴儿代表的是一颗心,一颗人人都有的心,心若一动,千变万化。孙猴子学艺的地方叫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 孙悟空有五大专利: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当然,还有那个令他深恶痛绝的紧箍咒,每一项专利都与“心”密不可分,· “七十二般变化”是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变化意味着人的心思、念头的变化。所以人们看到了不同的孙悟空,时而神仙,时而妖精,时而飞鸟,时而鱼虫,性格:勇敢、急躁、自大、单纯、幼稚……
· “筋斗云”,代表了人的意念、念头。无论多么遥远,念头一动,心就到了。“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而到达“灵山”的距离也恰恰是十万八千里。“灵山”再遥远,念头到了也就到了。所以去“灵山”取经,正是修心的历程。
· “如意金箍棒”,随心所欲,想大就大,想小就小,它代表人的心气儿,“天河定底的神珍铁”就是定心(海底轮是心肾交汇处,为水火济既卦,海底轮是人身体之宝精气神由他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火眼金睛”是在八卦炉里炼出来的,而这八卦本身就是变化无穷的,只有历炼过的“心”才能明亮,才能看透世间无穷变化。
· “紧箍咒”叫做“定心真言”,“紧箍咒”就是为了平息那颗不时躁动的“心”。带上这个圈,他叫孙行者,不带是个妖怪。悟空修炼成佛烦恼的箍儿自然就不见了。
· 可见,“心猿”是大自然造化孕育的你我众生的心灵。《西游记》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诗:“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识深”。
· 孙悟空代表的“心”深意就是他的三种本性:魔性、人性和佛性(本我、自我、超我),也可以叫做兽性、人性和神性。这三种本性深藏于每个人内心的东西,是人一切心思的根本,正是他们的此消彼长,构成人间万象。”
· 佛魔一念间,悟空在比丘国都兜揽出来给大家看了:“什么悭贪心、嫉妒心、杀害心、狠毒心、邪妄心等等不善之心”。人邪火上来连自己都控制不住,这就是魔性在作怪。
· 战胜了这些邪念,我们也就消灭了妖魔,修成了正果。取经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让心魔彻底消灭;让心里的佛性多一些,这就是修行。
6、除假寻真
· 《西游记》,每一回里都涉及真假的问题?:菩萨有假的;佛祖有假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也有假的!神仙菩萨有假的,妖魔鬼怪有假的,· 小雷音寺唐僧虔诚把黄眉老怪当做真佛祖。
· 小说第58回真假美猴王中说“二心搅乱大乾坤”。佛教说的二心,一个是真心,真静妙乐之心,不生妄念;
· 一个是妄心,由于念头不对,于是产生种种现象,陷入困惑。一旦有二心,如同走火入魔。
· 借“二心”,既说明了佛教学说的观点,又演出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中国儒家反对二心,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谈到,一心为忠,二心为患。在这一点上,儒家和佛教是一致的。六耳猕猴代表的正是孙悟空的另一面:一颗虚伪的心。想辨别真实的心,虚伪心,很难,有时就连自己也搞不清楚。
· 假悟空与真悟空同音、同相,行为举止也几乎一样:与真悟空一样的神通。
· 假心真心混为一体,就比较麻烦了,他会使你的心变得混沌,最终迷失了真实的自己。
· 人如果生出第二个心来,就是心魔,要分辨消灭虚伪心,只有如来佛祖能够识别。如来佛代表着你的本意,真实的灵魂,“佛在心里”。金箍棒代表勇气的一棒子把他打死。
·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就再没有谁能欺骗得了你,所以,相信谁也不如相信自己。同样,欺骗谁也别欺骗自己.7、炫耀也是魔,第十六回,观音禅院僧谋宝贝,悟空炫耀袈裟金痴长老谋袈裟。八十九回,玉华王府展示本领收三王子为徒,黄狮精盗宝设钉耙会。
8、不信守承诺也是魔障,通天河最后一难所想到的,希望你信守承诺。
三、修到什么境界
1、无为是大道,无字是真经
“经”者,“径”也。经就是道,道就是路。磨难经历本身才是取的真经。“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的过程也就是求取无字真经的过程。有字经写在纸上,无字的经是写在心里。没有文字的经,才是真经。
那什么是悟空?在这点破了,只有空手而来,空手而去,驱除一切束缚,才能取到这无字真经,了悟人生的真谛。
要“空”到什么地步呢?“空”到连自己吃饭的紫金钵盂都舍弃了。没了金饭碗,也就了无牵挂,该看透的就全看透了,想明白的就全明白了。欲与取之,必先予之。只有舍弃,才能取得,彻底地舍弃,才能取得真经。
2、百练归真 人人皆可成佛
·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心是佛。
· 每个人不一定能修炼成为至高的佛,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佛。佛的法身是见不到的。普通人心中有佛,其实无佛;佛心中无佛,其实有佛。这就是“色”与“空”的道理。道德经讲,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复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只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只常容,容乃公,公乃王,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怠,老子讲的虚极静笃,儒家讲的慎独,佛讲的禅定。
· 佛在你的心中,在你身旁,每个人善于接受善的,教化你的对象就是佛,也可能是你的父亲,也可能是你的同事,甚至也可能是你的小孩,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像,道不远人,万物皆有道。佛就在你的心中,佛就在你的跟前。
· 最后,我们要明确“怎样才能成佛”。成“佛”,不是要你当和尚,或不同信仰的改行当佛教徒。
· 成佛,是一个修炼成真的过程,使人的心灵得到超脱、完善的过程。每个人不一定成佛,但必须有心中之佛。佛教叫观自在;儒家自省、慎独、观过;道家叫自知自明,叫观复;党叫自觉。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其自然,由晒经文所想到的人生真理。(嗮经文不两全,象征天地不全,月有阴晴圆缺,天有雷电风雨)。
四、悟空成败人生启示录
·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1、孙悟空是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的,没有谁传授给他怎么在这世上混的经验。(出世没有经验)
2、想求生存,只有靠自己打拼。美猴王遍访四大部洲,学穿衣,学说话,梦想着成为神仙,干出一番大事业。(入学学习基础知识)
3、猴头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见到了菩提祖师。有了名字——孙悟空。经过努力学到了先进技术——长生不老之法、七十二变、筋斗云。(大学学习过程)
4、猴头的心也飘呀飘,心里的草已经长成了松树。显能张狂,不知道江湖险恶!”菩提祖觉察猴头需要修炼的不是技术,而是心理素质和做人修养。“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菩提祖师说出的这句话是《西游记》里最富于哲理的名言。
5、这并不是把悟空逐出师门,而是给他指出了一条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只有在那里,悟空才能修炼成功。(大学毕业)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1、实实在在的功夫不是教出来、学出来的,而是靠自己历练出来的。孙悟空跳出了斜月三星洞,修心的历程才刚刚开始。
2、初出茅庐的孙悟空开始显能、惹祸了——闹龙宫,闹地府,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实力引起社会高层的关注。
3、玉皇大帝给他弄了“弼马温”。可对贫民百姓出身,俺懂技术,懂业务,爱岗敬业,没白天没黑夜的为你老儿瞎忙活,你却不把俺往眼里夹!爷不伺候你了!一气之下,猴儿头炒了玉皇大帝的鱿鱼。(初入社会)
4、玉皇大帝,封他做了个“齐天大圣”。第二次上天的孙悟空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开始了以齐天大圣身份的第一项行动开始对神仙世界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三清、四帝、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二十八宿、上上下下走了个遍。
5、要想在天宫里混好,必须把会做人放在首要位置,然后才是做事。”就是处理和各路神仙的关系,猴头吃惊的是天宫里神仙根本不是说他的神通和武功有多强,而是指他做人能力强。曾经向往的天宫让孙悟空备感失望,齐天大圣当然拿不到参加蟠桃会的入场券,既不够级别又没有人缘,人家不带你玩了。(了解社会)
6、猴头失落、郁闷、不服认为玉帝仗着资历深,才坐到那把椅子上,认为换成俺他,肯定干得比别人强,猴头竟然把蟠桃大会搅了个稀巴烂!
7、孙猴儿大闹天宫后感到天兵天将都奈何不得自己,竟然提出要玉皇大帝把位子让出来给自己坐。猴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大凡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时候危险也就悄悄降临了。(反抗社会)
8、五百年的风风雨雨,悟空懂得了认命。懂得了认命,一切重新开始了。
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1、取经,取经,“经”就是“道”,“道”就是“路”,而“路”是走出来的;修行,修行,重要的在于行。昨天狂妄的大圣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孙行者。孙行者已经不再做那个伟大的梦了,而是尝试着以实际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2、五行大山下大定猴头成熟起来,他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孙悟空从失败中站起来。护送唐僧取经也是修行的过程,悟空开始了修行。
3、修行,修行,首先要修正自己的观念。(消除贪嗔痴慢四毒,除六贼,绝七情),大闹天宫让悟空明白作为一个有品位的神仙只可以跟别人比魅力,切忌不要跟别人比能力。
4、孙悟空懂了取经过程只是打打杀杀,就太幼稚了。猴头要利用取经这个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才是重要的。
5、孙行者接受前两次上天的教训,不再搞个人英雄主义,不再孤立自己,而是要把自己融入到神仙世界的网络体系中,修心养性,让更多的神仙理解和接受自己,获得最广泛的支持。
6、向各级神仙汇报思想和沟通感情,借此机会充分和各级神仙们特别是那些能决定自己将来前途的高级神仙们多汇报思想,多表示自己在思想方面与神仙们保持高度的一致。
7、接受思想改造,正在努力修行,重新做人。虚心向各路神仙学习。对于那些原来看不上眼的神仙,孙悟空也渐渐地学会了采取包容的态度,懂了能够包容别人,不再轻视别人,自己就比较好过了。
8、孙行者不仅努力改变着各路神仙对自己的认识,而且还变得学会赞美领导。孙行者学会了耐心等待。
9、取经的过程让孙行者深深懂得,领导也是需要理解、关爱的,也是需要别人表扬的。要多发现领导的长处,多赞美领导的好处,多体会领导的苦处,多解决领导的难处。
10、孙悟空变了,变得谦卑,远离了虚荣与炫耀。懂了要想做好神仙就要因势利导,联合异己,而不是盲目敌对。
11、悟空改变了自己。猴头的功夫不是变浅了,而是变得更深了;改变自己是需要勇气的,这本身是一种大智慧。
12、悟空,悟空,就是“我心空”,就是心里没有负担,提得起放得下,失败成功都可以承担。悟了这一点,经历千锤百炼,胜了自己,人人都会会成佛!
第二篇:《周易》与传统文化
《周易》与传统文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4-11 10:07:00 ] 作者:张岱年 编辑:studa9ngns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文王所作,但无确据。今天多数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据,但是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的;第二,《大传》在历史上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发生影响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易》已为各国卿大夫所传诵。《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晋师救郑”,知庄子评论云:“此师殆哉!”引用《周易·师卦》:“师出以律,否臧凶”。又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引《周易·蛊卦》:“女惑男,风落山”云云。此外以《周易》进行占卜的事例尚多,足证《周易》在春秋时已流传于周、鲁、秦、晋诸国了。《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这当是根据当时儒家学者的传说。《大传》对“上下经”作了较详的诠释,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哲学观点,从而使《周易》成为一部哲学典籍。《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其所谓《易》显然包括上下经与《大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易经》十二篇”,颜师古注:“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上下经”及“十翼”统称为《易经》了。
《周易大传》的一个特点是提出了一个博大深微的天道论。《论语》和《孟子》中关于天道的言论很少,在先秦儒家典籍中,惟有《周易大传》含有较详的天道论。对于天地的本原,对于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都提出了精湛的观点。这些学说补充了《论》、《孟》的不足,为后儒建立本体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周易》经传在汉代居于五经之首。《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首列《易经》。《汉书·扬雄传》赞述扬雄云:“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以为经莫大于《易》,这是汉儒的共识。三国时代,玄学兴起,老庄之说流行起来,儒家经典之中唯有《周易》仍受尊崇,与《老》、《庄》并称“三玄”,列为玄学的经典之一。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佛教逐渐流行,到隋唐时代,佛教高度繁荣,出现了中国化的佛学。当时“儒门淡泊,收拾不住人才”,许多人都被佛教吸引去了。韩愈力图复兴儒学而未获成功。直到北宋中期,理学兴起,才恢复了儒学作为统治思想的权威。理学何以能回应佛教的挑战而赢得统治的地位呢?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张载以及程颢、程颐,大都“出入老释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几十年是说几乎十年,不是说数十年)。即在儒学经典中找到了理论根据,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完整遂密的学说体系、超越了佛老的思想水平。从理学家创始人的学说来看,他们主要是得力于《周易》经传,他们都是凭藉《周易》经传而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虽然接受了道家的影响,但其中“太极”、“阴阳”都是来自《易传》的,篇末赞《易》云:“故曰'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又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表明了自己的思想渊源。所著《通书》首章亦云:“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本名《易通》,亦与《易传》有密切的关系。
张载早年著《易说》(即《横渠易说》),着重阐发了《周易大传》中的辩证观念与唯物主义思想,晚年又将《易说》中的精粹文句收入所著《正蒙》之中,这表明张载的主要思想是在钻研《周易》时提出的。《正蒙·太和篇》云:“太和所谓道,„„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又云:“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者也。”这即表明,他的基本哲学观点是深研《易经》而引发出来的。
二程论学,经常引用《周易》、《论语》、《孟子》、《大学》及《中庸》。他们的伦理学说宗述《论》、《孟》,在认识论方面兼采《中庸》“学、问、思、辨”与《大学》“格物致知”之说,在本体论方面,则归本于《易传》。二程的基本范畴,如“道、器”、“形上、形下”、“生”、“易”等等,都来自《易传》。《周易大传》是二程学说的重要根源。
隋唐佛学,如天台、华严,虽各自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论其传承,则远绍天竺,尊仰释迦。禅宗最具特色,论其传承,亦远尊释迦,近亲达摩,都推崇印度佛教的“法统”。宋代理学,虽吸取容纳了佛学的一些思想资料,但论其传承,则莫不绍述孔颜思孟。韩愈以来的“道统”之说,虽有其狭隘的束缚人们思想的一面,也有其维护民族传统、保卫民族尊严的一面,这都是值得注意的。佞佛之士诽谤宋儒为“阳儒阴释”,那是不合事实的。理学兼取释老的一些思想观点,突破了汉唐儒生之拘陋,这正是宋儒的长处。值得惋惜的是,宋儒对于墨家之学无所了解,不能容纳墨学的优长。
《周易大传》内容丰湛,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具有令人赞叹的感染力,因而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我认为,《象传》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说集中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两条是以孔子的名义发生影响的,在长期历史中,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服膺尊崇,激励着广大民众奋发前进、在困难面前决不屈服,同时保持着泛阔的胸怀。直至今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于我们仍然起着鼓舞激励的作用。
但是,也要看到,历代易学亦多虚妄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讥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至于今日,异论叠出,《易》说较往昔更繁了。我们今天研究《周易》经传,应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力求避免任何穿凿附会之谈。
应该承认,《周易》经传在历史上对于文化学术的发展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在今后仍能发人神智,仍然具有充沛的生命力。
第三篇: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爱国主义思
想。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呈现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支柱。
一、民族自豪感与忧国报国意识的统一
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凝聚而成的。壮丽锦锈的大好河山, 孕育了华夏文明多民族国家, 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万里长城举世瞩目, 四大发明有口皆啤, 这都使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为之自豪。历史证明, 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是历史锻造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也经常经受入侵的危难和种
种**的磨难。无论在太平盛世, 还是危。亡关头, 中华民族形成了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从《周易· 系辞下》的“ 作《易》者, 其忧患乎” , 提出“ 忧患”一词, 屈原“ 哀生民之多艰” , 曹操的“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 曹植的“ 捐躯赴国难, 视死归” , “ 闲居非吾志, 甘心赴国忧” , 杜甫的“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到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都代表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厉史责任感, 成为爱国主义的基本精神, 成为保卫、振兴祖国的强大力量。特别到了近代, 我国由于封建制度腐朽, 经济技术落后, 世界列强入侵, 割地赔 款, 丧权辱国, 国家、民族处于危亡关头, 爱国志士心忧如焚。与忧患意识相一致, 中华民族也十分重视和强调报国意识。并把它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和人格是否高尚的重要试金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 也是对个人道德品质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这种“ 报国意识”已经凝聚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 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生长点。在中国历史上, 这种报国意识, 不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而且成为保卫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尊严、促进国家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它鼓舞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前赴后继。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中, 民族自豪感和忧国报国意识有机统一, 成为推动民族奋进、祖国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爱国与爱民的统一
“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时期, 孟子就提出“ 民为贵, 君为轻, 社税次之”。他说“ 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尚书· 五子之歌》。讲“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封建社会的开明统治者把社樱与民众比作舟与水的关系, 认为水可载舟, 亦可覆舟。得民心者, 得天下失民心者, 失天下。得民者昌, 失民者亡。
1·
三、修身做人与治国安邦的统一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
就十分注重个人修身与做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大都注重修身养性。孔子认为“ 自天子至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他把修身做人提到能否持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来认识。他的学生曾子就因为能够“ 日三省吾身”而备受他的推崇。孟子主张推己及人,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他认为“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居天下之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夭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他认为, “ 大丈夫”应该有所为, 有所不为,“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也”。在儒家看来, 身为家之本, 家为国之本, 故身修而后家齐, 家持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将个人的一己之身, 同整个家庭、整个国家乃至整个天下有机地统一起来。正象唐太宗说的, “ 若安天下, 必须先正其身”。也象王安石讲的, “ 学所以修身也, 身修则无不治矣。”
在人的修身中, 儒家特别提倡人伦价值, 强调每个人在人
际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尚书》最早提出“ 五教”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教, 孟子注重人的自身修养, 认为“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应当“ 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之后, 可以看出, 儒家思想有其进步性与合理性。儒家重伦理的价值取向, 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典型人格特征克己、持重、大度、富有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随着时代的前进,爱国主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都会有所变化,这取决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但无论如何,它总是与热爱祖国的河山和人民、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和平时期,以关切国计民生、民族和睦、国家统一、发展文化教育等事业为主。在受到外敌入侵时,以保家卫国、反对民族压迫、维护国家民族的独立为主。当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时候,爱国主义者必然投身于反压迫、反残暴、反迫害的行列中去。总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传统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篇二:论爱国主义传统意义
论爱国传统意义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主题。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用爱国主义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关键词: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当代意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弥新的课题。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主题。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用爱国主义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传统包含了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辱。所以要求我们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大红河山。
2、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当代的爱国主义内容
当代爱国主义是对中华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为:
第一,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首先表现为对于祖国这块国土的热爱;表现为人们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第二,建设祖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的实践目标,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做贡献上来,为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异常艰巨的,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创业精神,都不涣散奋斗意志,积极创造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后人的业绩。
第三,保卫祖国。抗击侵略、保卫国土,是爱国主义的突出表现。要把保卫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爱国主义实践的基本内容。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决反对一切分裂活动,不断提高国防和军事实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进行。
三、爱国传统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也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融情感、理性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重要原因就是爱国主义传统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成为我们的精神血脉。因此,爱国传统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需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爱国主义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需要借鉴爱国主义的传统价值观。比如,传统爱国主义中重视民族至上性,强调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首要性。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集中地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邓小平曾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由此可见,传统爱国主义有利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需要。
第二,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所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是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的根本
利益之所在。它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和民族所确立的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必然会遇到国内外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必然会遭受形形色色的困惑和考验。我们所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我们就需要借鉴传统爱国主义中的优秀价值,赋予其时代价值,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全民族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三,它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动力之源。
借鉴传统爱国主义,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统爱国主义,非常重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的实现为基础。当然,任何传统都需要批判性地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中国古代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同样需要批判性地继承和弘扬。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爱国主义中的不足之处。比如,传统爱国主义价值取向中所重视的忠君爱国,是与我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结 构密切相关。这种忠君思想曾经形成发展成为愚忠。在现代社会中,原有的社会结构已经消失,我们就应该对此赋予其现代价值,做出新的符合时 代精神的诠释。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传统爱国主义中存在一些不合时代精神的内容,所以,我们要理性地正确认识传统爱国主义,防止把传统爱国主义理解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清醒地认识传统爱国主义十分重要,既要看到其精华,也不可忽 视其中的糟粕。
总之,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基础。我们在分析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中,要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客观地理解,正确地认识其在当代重要的意义,才能既增加我们对国家和民族深厚的感情,又能以一种客观而理性的心态面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增泉《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J〕.北京党史, 2009,(4): 34.〔2〕张岱年《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3〕杨豹《传统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J〕 天府新论,2010年第4期
〔4〕杨兴国《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5〕啸马《论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1991年 01期 篇三:爱国主义的传统文化渊源
爱国主义的传统文化渊源
摘 要:从屈原、范仲淹、孙中山到周恩来;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驱除鞑虏,平均地权,创立民国,恢复中华”,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血缘故土、“忠君”“统一”的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的爱国主义,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关键词: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渊源
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又是行为准则,既是一种伦理概念又是一文化范畴。“爱国主义”一词目前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核心是对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繁荣兴旺等根本利益的关心与维护[1]。爱国主义形成于社会历史过程中,因此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就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古代爱国主义是源于对“血缘故土”留念和“忠君”的爱国观念,近代爱国主义则以救亡图存,国富民强、民族的独立为主要内容,而在当代,爱国主义则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发展历史
“爱国”字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历史文献中了,《战国策·西周策》中有提到“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中也提到“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说:“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班固所作的《汉书》里也说:“爱国如饥渴”可见,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悠久,在西周时候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周厉王时候,历王无道
《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
第四篇: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
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政府开始大力度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对于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收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与关注。在学校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如何做到平衡,并有效融合,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哪些不足,本文进行了浅要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传统文化,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沉淀,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总和。这种传统文化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外在文化包括字正腔圓的中国话、书法、国画、各种民俗等;内在文化主要是指思想方面的,众所周知当今流传最广的当属孔孟的儒家文化,甚至有人说孔子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一个民族的发展与振兴,是离不开思想的强大。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思想道德建设。
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融合,才能相互促进,在培育人才方面达到事半功倍。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以培养一种认同感为主:即认识传统文化并热爱传统文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知识的增多,见闻的扩大,高年级的学生就不能局限于范范的传统文化了,而是具体的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识文断字”(中华民族的渊源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到传统的礼仪,再到明善恶、辨是非。
二、为什么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 1.教书育人,不如育人教书
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首先应当学会做人,然后才是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其中一条言论的中心思想说的就是如果一个人的才学达到一定的境界,但却没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进行维护,那么总有一天这些才学也会离这个人而去。可见,高尚的道德品质多么重要,否则也不会“我一日三省吾身”了。现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非常主张进行道德相关方面的自我检测:掌握了多少,进步了多少。无论是几千年前的孔老先生还是近代的陶行知先生,关于德育教育的想法确实不谋而合。德育教育乃人格品质的根基,先成人才能成才,最终成大事。所以教育育人,不如先进行德育教育,知识传授次之。
三、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1.性相近,习相远
社会经济形态的进步,势必带来一定的其他方面的流失。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开始追求市场经济导致的“利益最大化”,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变得不足。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人们不但吃“快餐”还要学“快餐文化”。“快餐文化”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不是长久之计。传统文化的深奥之处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参透的。
2.苟不教,性乃迁
近几年社会各界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并进行大力度宣传,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分布的比较广阔,致使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并不能深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这样的后果就是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概念。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的普及,大部分的青少年们更加推崇“洋文化”。外国的文化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和身心,甚至出现“忘本”现象。
3.子不学,父之过
虽然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在教育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却不足,从而在引导孩子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有效的传统文化输入。甚至不少家长相信中国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知识文化发展,都远不及欧美国家,他们却忽视了一项最重要的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
4.教不严,师之惰
虽然社会各界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不足与重视程度不够,但是学校在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上也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大部分学校只是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升学率等一目了然的成果。学校是书本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大本营,教师是各种文化教育的撒种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每位学生,教师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自然就不会把传统文化当回事。
四、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效融合 1.体验式教学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也就是说在传承时会有多种方法。除了最原始的讲授,还应当有“体验”在里面。传统文化如果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只是干巴巴的讲势必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不如来点不一样的。
每所学校应当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有效地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比如现在很多小学都会开展“弟子规”、“三字经”的趣味大赛;在特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的民俗节日进行相应的活动,如包饺子、包汤圆、猜灯谜、包粽子、吃月饼等等。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布置有关于“孝”的家庭作业:给父母洗脚、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拥抱父母说“爸爸/妈妈,我爱您”等等。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体验,都会寓教于乐,学生们乐中学,学中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耳濡目染的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学校、家庭有效合作
上面提到过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单纯靠学校一方努力,更应该得到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众所周知父母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上一点提到的“拥抱父母说我爱您”,很多家长会不配合,甚至出现打击的言行,这就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如果父母有效配合,并把家庭当做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根据地”,再与学校合作肯定会在传统文化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缺一不可,二者有效融合方能更好互相促进。传统教育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传统文化与高考作文
【阅读此文需支付 2 元】
传统文化与高考作文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化意蕴越来越深厚,对考生写作的文化要求也高了起来。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国大百科辞典》)龙应台认为,所谓文化,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文化美的内容层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各个历史时代所表现出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是每一个审美的个体所表达出的主观想象和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社会思潮、审美思潮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尽管这种状况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其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实质和表现都是大同小异,或者异曲同工的。
文化,是洋溢着鲜明地方特色的物质财富,因为它,我们的生活才丰满富足;文化,是浓缩着特有的人生智慧的精神财富,因为它,我们的生活才精彩纷呈。不要以为文化是内涵抽象的概念,因而莫测高深,其实我们天天都在与文化打交道。当你品尝一口家乡特有的水果时,那甜在心头的滋味就是文化;当你聆听一段祖母叙述家乡地名的最初故事时,那可能神秘而充满幻想的传说就是文化。你在校园中,享受的是校园文化;你在街市中,感受的是街市文化。当你读好书时,经典文化的韵味就在字里行间流淌;当你游览山水时,名人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是文化。你穿的衣服中有服饰文化,你吃的饭中有饮食文化,你接受的教育中有传统文化,你每天都行走在文化中,文化与你息息相关。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经过岁月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却一直传承到了现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像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戏曲文化,诗词文化等等,它们是我们民族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不少精华今天仍值得借鉴。
家乡文化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从小处说就是融化在每个人血液中的乡情,从大处说则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往往有着各不相同的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服饰餐饮等,都是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永恒的文化烙印。
文化艺术,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它像一块蘸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人们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它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文化艺术让人们发现,他们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历,他们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它让人们深深地感动并且陶醉,让人们懂得生活与审美的意义。文化艺术是一种“精神底色”,它追根究底是对人内心世界的关怀,人性的完善、和谐和全面是它的目标,自由、平等、公平、和谐是它的最高理想,文、史、哲、艺等皆为其载体和组成部分,并以其奇妙的组合,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文化艺术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具有永恒的价值。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主流文化已经有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的精髓已经根植在中国人的思想里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他在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和艺术等方面提出的主张,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从现代的角度看,儒家学说中平政爱民和举用贤才的政治思想,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以人为贵”的管理理念,不仅超越了时代,而且还超越了国界。一些西方国家的企业家和政治人物在制定本身的现代管理概念时,也都从儒家的经典中寻找智慧并取得了成功,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1 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作出巨大贡献:儒家以“求道即求真-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终极价值目标,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儒家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儒家追求“求善与求美-讲道德重教化的精神”。无论如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学而优则仕,克己复礼等等,都有它与时俱进的意义。因此,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同时,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当然,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古老的节日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无论你走到哪里,过自己民族的节日都会让你找到自己的“根”。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十分发达,影响较大的有春节、立春、元宵、上巳(三月三日)、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
八、祭灶、除夕等。中国是个农耕的国家,节日起源都与时令节气、宗教祭祀有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过节的习俗和主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孕育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在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日益受到尊重的国际视野中,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它在海外华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重要传统节日来临的一刻,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民族情感。应当站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并重建中国的节日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彰显多元文化的民族性尤其显得重要。
茶文化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真正爱茶的人品着茶的“味”外之音——一种民族的审美趣尚,浸润着一派清雅的文化氛围,涵盖着一个清净的精神境界,充溢着一缕优美的诗的烟霞,提升着一种道德的精神素质。
民族文化
京剧、秦腔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发挥着巨大的教化作用,云南歌会展示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安塞腰鼓”传递着黄土地的文化信息,琴棋书画被文人雅士视为必修课的“四艺”,2 各民族舞龙、舞狮更是聚合人们情感、表现民族精神的载体。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牛郎织女等,都内蕴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淀,表达着多种的情感意向。
高考题例
[05年上海高考题]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思路解析] 这个作文题目用意主要是基于中学生对于流行文化的了解,这个题目对于中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好写的,因为这个作文材料把目前存在的几乎各种流行文化都包括进去了。(1)没看过武侠小说的可以写写广告。(2)没看过韩剧的也可以写写时装表演,思考范围十分宽广,中学生基本上都有话可讲。(3)抓住“对于流行文化的看法”这个点,文章的文体应该写成议论文比较好。(4)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镜头中,镜头一、二,说的是如何看待流行文化,为何流行文化会流行;而镜头三因为说的是广告对经典文化的消解,它与镜头一、二谈的不是一个问题,所以下笔时应该注意。[06年北京高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解析] “北京的符号”,它是城市“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你可以写“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还可以写“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 3 符号”等。“符号很多,考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 但是,考生如果能纵观古今,将北京的古老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不仅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从整个文章感觉上来看,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思维角度可以有以下一些:(1)写某一种或一类符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写为什么(或怎么样)保留以往的符号。(3)写为什么(或怎么样)创造新的符号。(4)写北京符号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5)写某一种或一类符号的文化特征和传承价值。(6)批判某一种或一类符号。(7)介绍、说明某一种或一类符号。(8)讲述某一种或一类符号的故事。当然,提笔时要写自己所熟悉了解的事物,防止因一知半解而造成失误。[05年浙江高考题]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思路解析] “一枝一叶一世界”内涵丰富,可以多元理解,包含小与大、有限与无限、瞬间和永恒等多重关系,这些关系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1)可以理解为一枝一叶组成一个世界。大是由小组成的,无数个瞬间和有限构成永恒和无限。这是一种“万物皆数”的观点,世界是由数构成的,在自然界,事物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虽然这种看世界的方法产生得很早,追求人文者努力想超越它,但是其真理的光芒依然闪耀。(2)也可以理解为从一枝一叶看世界。由小见大,见微知著。由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从小事物看到大世界。(3)还可以理解为一枝一叶就是一个世界。小就是大,一就是多,有限就是无限,瞬间就是永恒。话题大及无穷,深至无底。对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审美情感不同的考生来说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和题材内容,人人有话说,自由发挥的空间大。文学历史、生活琐事,社会现象,可以尽收笔底;伟大渺小、神圣卑微,亚历山大大帝铁蹄,古希腊文化、大汉盛唐,一阵秋风、一枝残荷、一本书,尘埃和宇宙,天地万物、世间万事、千秋万代,任何人、事与物都可以切题,都可以写。[05年湖北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要求:自订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思路解析] 这个命题选用了一组俗语,很美,很有意蕴,充满了审美情趣。提示语“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给考生以思考得起点与思考的方向,也给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间。(1)首先要认真地阅读材料和准确地理解提示语:材料首先选用了五句关于“三”的俗语,它们内容虽然不同,形式虽然多样,但都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选自韩愈的《师说》,意在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则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其实,材料中每一个含有“三”的诗句,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需要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比如,“三长两短”、“三朋四友”、“三生有幸”、“三寸不烂之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角度。(2)文章要好,还要做到丰富有文采。比如,我们提炼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角度,还是有很多的话可以说的,也有很多的材料可以利用,古今中外,诸如此类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比如古代臣子典范廉颇和蔺相如,当代航空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他们因为彼此帮助,互相合作,获得自己的成功和人生的精彩,赢得世人的敬重和仰慕。(3)至于“有创新”,可以独辟蹊径,避开常规主题,选择话题的一个侧面,辩证分析,比如“三个臭皮匠,未必顶个诸葛亮”,“‘三思而后行’当真可行么”,这样的文章既有创新,又在“思想深刻”这一点上可圈可点,自然也会得到欣赏。(4)当然,作文题目下笔容易,但是若要得到高分,必须注意不能泛泛而谈,应抓住某一点进行突破,体现思想的深度和广度。[07年湖北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人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思路解析] “母语”是个很感性的词语,将母语作为谈论的对象,不仅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思想表达空间,也营造了一个情感抒发的空间。写作角度:(1)写我爱母语,为什么,即母语有哪些优越性,从特点上说,汉语最古老又新鲜,最丰富简练;(2)从功能上说,母语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是思想感情交流的工具。(3)可针对世界“汉语热”,国人漠视、糟蹋母语的现象,写应该如何重视母语。(4)今天我们谈论母语,毕竟有一个当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问题,即“多元文化竞争和交汇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母语的现状如何,人们对母语的态度怎样,就格外具有思考和阐发的必要。以咱们的汉语为例,如何看待汉语受到的来自强势外语的冲击,如何看待网络文化对纯正母语的入侵,如何看待母语教育中民族精神和 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等等,都是有强烈时代色彩和丰厚内涵的命题。如能敏锐地洞察到材料的现实指向,在行文中表达对汉语以及民族的情感,对汉语处境的忧思或乐观,一定能具有更强的思想与情感冲击力。
[05年广东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 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 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800字以上。
[05年江苏高考题]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05年湖北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06年浙江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6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06年安徽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06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06年福建高考题]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门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①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②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③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07年北京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个用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 7 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读者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全文不少于800字。[07年北京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语文,我们每天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
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求: ⑴不得另拟题目 ⑵不得透露个人的有关信息 ⑶立意自定 ⑷文体自定 ⑸不得少于800字 ⑹不得抄袭或套作 [08年湖南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 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 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09年江西高考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注意:(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09年北京高考题]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09年上海高考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09年浙江高考题]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母题点击
[母题设计一]传统文化艺术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在全国的许多中小学校,“四书五经”又重新走进课堂,报纸上不时报道各地小学生“读经”的消息。同时,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重有所增加,在初中、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中分别约占35%和45%。
2.2005年春节晚会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品赏这些对联,我们不但对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矿物宝藏等有一个了解,更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止是品对联,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许多艺术形式中看到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你就会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3.不久前,天津狗不理已将百年老店的英文名字,从汉语拼音的gobuli改为“go believe”,意为“去诚信的地方”.狗不理的“洋名”一经公布就在社会上引起争议,有人认为很有创意,有利于提高狗不理的知名度,融入到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体现了我们民族与其他民族平等对待和相互交流的态度;也有人认为,此举丧失了原本的文化含义,是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方案]
构思一:写一篇纯粹的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如何代代传承、永不消逝;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谈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等等。
构思二:写一篇优美的散文,重在创设优美的意境:如写民俗节日,要写出它的欢快喜庆,亦雅亦俗,在热闹、欢乐、锣鼓喧天、举国同庆的美好氛围中,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构思三:写一篇生动的记叙文,通过记叙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如剪窗花,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变戏法,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等,反映传统文化、习俗已经深入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
构思四:写一篇现场见闻或通讯报道,介绍老外学艺的经过,通过一个外国人历尽“千辛万苦”,闹了无数笑话,也要学习那对他来说魂牵梦绕的东方文化的故事,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对外影响。
构思五:写一篇故事新编,赋予古老的神话、传说鲜明的现代意义,去表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出老百姓传统的朴素的人生追求。
构思六:写一篇小小说,通过一个生动而曲折的故事的叙述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深远影响。
[示范写作] [佳作示范一]
飘荡千年的精灵(散文)
王凌豪
思路图示:文化的精灵幽然出现——你从远古走来——经历各个不同的朝代,演绎不同的传世诗篇——让中国成为诗的国度——传统文化流芳百世。
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发光。
从历史的深远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地靠近了我,不得不说是精灵。也许是在远古,或许是在更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但我真正地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的时候。305首诗歌的确是一种文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
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你便悄悄地带上了《离骚》上路。这对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因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直到今日,她还在闪闪发光,像黄金一样。不得不佩服你,因为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东西。而你独具慧眼,早在千年前,就收容了《离骚》),带着屈原的怨愤与不平。
屈原沉入汨罗江,但我知道,就在他沉入水中的那一刻,分明有一个升腾的灵魂随你飘走。
这些可谓民族文化大仓库中的先期珍品。你独具慧眼,与《诗经》、《离骚》携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难,理解了屈原的怨愤。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时至今日,它们还在闪闪发光,如黄金一样。跳荡在“坎坎伐檀”声里的“苦难”犹在耳边,“怨愤”随汨罗江水流转千万年。
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可在数千年的沉淀中,你——传统诗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罗最为全面。不仅表达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向往,还将文人那种柔弱的文人蕴于其中。实在不能不说是你是精灵,古怪、亲近却又让人摸不透。
但你这个精灵,不知怎的,却总爱与文人做搭档,他写了,你便检查,值得欣赏的,你便悄悄捎上,没有一丝的犹豫,尽管你的囊中已是沉甸甸的了。
还记得你在途径宋代的时候吗?你一路风尘仆仆,到达宋朝时,包裹早已是满满的。但你仍旧不满足,腾云驾雾,来俯视苍生。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朝代,但最显眼的地方便是赤壁。于是,不辞劳苦,你来到这里。
“一道天光射向赤壁,便产生了前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也许正是这道天光,使你惊喜万分,像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一般。
你在宋代稍做停留,又收集了大包的诗歌,而后又匆匆地踏上了征程。实在不得不说你是精灵,行得匆匆,却从未遗漏过哪一朝、哪一代。
恍若隔世,现在你悄悄地靠近了我们。等到你又起程之后,我们及现在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但你依旧前行!
因为有了你,我国成了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的成就,灿烂辉煌;诗人词者,星光灿烂;诗的风格,艳若群芳!
我心中的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水流里的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地久天长![佳作示范二]
触摸传统文化(议论文)
吴佳
思路图示:传统文化好比一间黄金屋——传统文化哺育我成长——传统文化在经历着各种变化——传统文化需要添加新的元素——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中永生。
传统文化好比一间黄金屋。是民族的魂,是先祖遗留下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周敦颐洁身自好的品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韩愈对学习的领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乐观的一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爱国的情感„„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哺育下不断成长,心中燃起对知识的渴望之火,于是踏上了远行之途。
凭靠双脚,我们像捡芝麻一样,一路积累,不断地使传统文化微妙地变化着。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大陆的尽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于大海之中不断摸索,我们明白了要改变,要创新。美术中有“审美疲劳”,也同样适用于文化中。几千年传统文化到最后总是千篇一律,无法进步。改革是一种手段。于是,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了。语言更简单明了,服装更适于行动了,音乐形式更丰富了„„
走累了,回到黄金屋时,想到该把屋子砌得更高。我们将旅途上所收获的道具用以修建黄金大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看到了洁白的云朵,蔚蓝广阔的天空。我们在天空中任意遨游,轻快舞蹈,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文化,一种属于我们年轻人的文化。大胆不羁的hip-hop,独特另类的嘻哈饶舌,感人至深的言情武侠小说,轻松诙谐的综艺活动以及创意新颖的广告,这些都释放着现代文化中喷发的激情。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支柱,那么现代文化无非就是起着将传统文化融入于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去的一个引导作用。人在不断远行,文化跟着人走,人更进步了,文化也得进步,它们相互扶持。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远行之后,开始想家。必须要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因为我们不能闹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千古笑话。寻回精神力量,马不停蹄,再次远行。为了寻找新的文化,也为了给将来的后人留下更高的黄金屋。
[佳作示范三]
元宵赏灯(记叙文)
王昕瑜
思路图示:总叙闹元宵——远看公园赏灯情景——具体描写“金猪迎春”、“观音洒水”和“四龙抢宝”三组花灯——猜灯谜场景——拍照留念——总结
正月里闹元宵。今年的元宵格外热闹,因为新春花灯展在黄石公园隆重举办。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吃过晚饭,便和爸爸、妈妈一起欣然前往。
一路上熙熙攘攘,都是赏灯的人们。远远地就看见黄石公园的大门口,彩灯闪烁,金碧辉煌。通过华丽的“迎宾门”,进入园内,只见两条气宇轩昂的金色巨龙分列两边,仿佛迎 接着我们的到来。公园里面到处是灯,有挂在树枝头的精致的谜语灯,有给你强烈视觉冲击的广告灯,有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民俗灯„„其中20组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巨型花灯尤其引人注目。那活泼可爱的“金猪迎春”,幽默风趣的“八戒醉酒”,庄严优雅的“观音洒水”,婀娜多姿的“荷花仙子”,惊心动魄的“四龙抢宝”,富有诗情画意的“嫦娥奔月”,都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金猪迎春”、“观音洒水”和“四龙抢宝”三组花灯,它们构思巧妙,制作精美,惹人喜爱。
“金猪迎春”有三头猪,分别是猪爸、猪妈、猪儿子,造型憨厚,活泼可爱。也许今年是猪年,这三头猪不停地向游人作揖,好像在说:“猪年快乐!金猪送福喽!”小猪儿子还在高兴地鼓掌呢!
听了金猪们温馨的祝福,再沐上观音的甘露,你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瞧,这便是“观音洒水”。那普渡众生的观音娘娘慈祥地站在莲花上,用笑容欢迎着每一位游人的到来。观音的左右分别站着两个小童,他们手拿荷花,坐着麒麟,守护着观音。花灯的前面是一个投币箱,你只要投进一枚硬币,观音的手就会向你洒来甘露。我好奇在投了一枚,随着“吱”的一声,一道水柱便向我射来,将我淋了个透。虽然我感到有点狼狈,但又很开心,因为我得到了观音奇特的祝福。
“四龙抢宝”一组花灯,浮在公园的池塘里。站地岸边看去,只见红、黄、绿、蓝的四条巨龙,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向游来,它们的前面是一颗硕大的宝珠,金光闪闪,宝气诱人。为抢夺这颗宝珠,它们口吐水柱,互相攻击,腾挪跌宕,翻江倒海,你可以想见厮杀的激烈。而它们旁边的那位风姿绰约的“荷花仙子”,却含情脉脉地观赏着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徜徉在花灯的世界里,猜猜灯谜,更有一种无穷的乐趣。谜语贴在一盏一盏的小灯上,有上千则。我和爸妈兴致勃勃地猜了起来。“拆信——打一河南地名”,那不是“开封”吗?“风平浪静——打一浙江城市”,那不是“宁波”吗?“汽车缺水——打一字”,“汽”字有三点水,三点水去掉不就成了“气”?这些还比较简单,不过,也有一些较难的。比如“无心恋爱上山游——打一字”,应该是“峦”字;“床前明月光——打一字”,这道题我和爸爸猜了好久,终于得出是“旷”字。我们猜了80多个谜语,虽然奖到的只是钥匙圈之类的小玩艺儿,但我们还是很开心。
我拿着手中的相机不停地拍摄着,这一片花灯的海洋,这一片欢乐的海洋,这一片幸福的海洋。我愿这美丽的夜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留在我的生活里。
[母题设计二]文化艺术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人们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冈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2)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食品“快餐”频频亮相。与之相伴相生的各种“文化 13 快餐”也应运而生:一幕幕《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电视连续剧取代了原汁原味的经典原著;大部分的中外名著,被“缩写”得面目全非;为了附庸风雅,彰显才气,人们不诵读名篇,却又不得不撷取古诗词名句;二十四史,有各种版本的现成译文;帝王将相,在影视剧中被随意演绎、戏说……很难看到真实的过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构思方案]
构思一:写一篇议论文,针对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人追求的不是经典文化,不是对历史、对某种精神的追求和崇拜,而是与之截然不同的东西,或世俗文化,或发生偏差的价值取向这些现象发表议论,谈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构思二:写一篇散文,用散文的笔法,写出对经典文化失落,世俗文化盛行的感慨,写出自己沉迷于世俗文化而营养不良的有关情形,表达自己“我要回来”的强烈愿望,发出对经典文化回归的呐喊。
构思三: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一个“文化快餐”的品食者的遭遇和经历,对当今一些影视节目只追求卖点(诸如电视剧《水浒》中潘金莲的洗澡戏,还有电视剧《大明宫词》等)而任意篡改阉割历史的所谓“文化快餐”现象进行形象的嘲讽,表明了自己的愤怒和忧虑,给人以深沉的思索。
构思四:写一封书信,给某一位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引出对他遭受残忍肢解的深切同情,表达自己强烈的义愤。
构思五:编一个故事,叙述一个文化人或文化形象的独特生活经历,揭露对文化或文化名人任意宰割的不良现象,从而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佳作示范一]
走远了,我想回来(散文)
张舒
思路图示:叙写自己已经走远——走远了,我想回来——寻找文化故土——亲近曾经为之感动的经典——走远了,我想回来(照应开头)
嬉戏于潮流的浪尖上,我看不见海底的丰富,似乎有些遗忘;孤立在时尚的峰顶上,我听不见山间的鸟鸣,似乎有些淡然,我是否真的都忘却了。
直到有一天,只留有皮囊的自己,为着虚空呻吟时,才发现自己早已不能像杰克•伦敦那样“呐喊”,却只能在走出鲁迅之后才体会到命运的“徘徊”。现在我才知道:我已走远。
记得海明威给予我对海的渴望,有种冲动,发自文化的搏击,未曾想,我却爬错了浪头,刷空了自己;记得村上春树给予我对人性森林中鸟鸣的追求,有种力量,源于文化的博大,未曾想,我却错过了鸟的天堂;记得沈从文给予我对河畔花香的幻想,有位伊人,走在文化的胸膛,未曾想,我迷失了方向。
走远了,我想回来。
我不要沉醉于那有些靡烂的情爱歌词,不要依恋于乱耳丝竹,我多么渴望重新踏在文化的故土,去寻觅一方自己的天空。
我真的想回来了。我像孩子渴望母亲一般,去祈盼回到文化怀抱。不想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动物,我需要文化对我的抚养。麦克风的叫喊永远无法激起内心的澎湃,那些乱耳丝竹给我的,只有忧郁。
我终于知道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叹在谁的心坎,终于知道冰心的“繁星”该点缀谁的世界;也终于明白海子的“那片海”在春暖花开时,润色了谁的眼。对,应该是我的——这样一个走远了的人的心坎与眼啊。
我要回来了,我再度神往我那迷人的“蒹葭”,再次看到了那一对可爱的“关雎”,我感受到了鲲鹏“逍遥游”的魅力仙境,我聆听到了“大江东去”的滚滚涛声,„„
走远了,我一定回来,重拾岁月搁下的甲骨,轻读经典的文字。我将走进我原先梦想的蓝色国度,在那儿,杜甫告诉我那文化的笔是需要勤耕不辍的。是的,我现在沐浴着文化的圣水,让我的察察之身远离了世俗的浅薄。
走远了,我想回来,我知道那是谁在唱着“大风歌”流泪;我知道那是谁为游子所挂念,我知道那是谁“为了忘却的纪念”而激愤„„
在虚空中跌倒后,在没有经典文化的国度沉伦后,我想我要回家。走远了,我想回来。
[佳作示范二]
舌 头(记叙文)
孙进
思路图示:走进迎宾大门——品赏“活剥油炸醋溜拿破仑”——目睹戕害文化名人一幕——听到求救声——转身夺门而逃……
随着近年来“精神快餐”店一家家如雨后春笋般地隆重开业,一向“安居乐业”的舌头终于禁不住诱惑,在“快活林”店“开张大吉”这墨迹未干的横幅下探头探脑一番后,惴惴推开了那扇装潢新潮而又神秘感十足的迎宾大门。
“唷!我咋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这里头啥都有呢——”只见那古今中外文化大菜、小炒无所不有,琳琅满目,“秀色可餐”,直看得舌头“涎涛”几欲一泻千里。“咦?这不是我过去常品味的《拿破仑传》吗?怎么这店还是挂新幌卖陈菜呢?”舌头再定神细瞧菜单,不由得又惊又喜,暗暗称妙:看来这回口福不浅!原来上书:此乃本店拿手看店之绝菜——活剥油炸醋溜拿破仑,其“添油加醋”之绝活堪称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品尝此快餐后包你爽呼:“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舌头迫不及待地点上此菜,又顺着陈列窗慢慢挪移着,审视着,心动着。突然,又一横幅跃入眼帘:凌迟清蒸梁祝——本店另一镇店宝菜,食之余味可绕舌三月不绝„„真有这么绝?不由舌头不信,陈列窗内彩灯闪烁,“样菜”是那样的真切诱人!直看得舌头如醉如痴,垂涎汩汩。舌头强咽半晌,终于按捺不住,决定亲自到厨房催他点的几盘经典快餐。
不见则已,一见惊舌!推开虚掩的房门,气氛竟与餐厅截然不同:四周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阴风飕飕,冷气袭人。只听得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哀号惨叫。舌头不禁头皮发麻,壮着胆儿颤声问:“有人吗?我点的菜呢?”“慌什么!没见老子正忙着么?”一个粗重沙哑的声音吼得舌头找不着北。舌头循声望去,不觉腿脚麻软,身子撑不住似要栽倒。只见蓝幽的灯光下,一排戴着“文化快餐大师”字样的帽子的满脸横肉的人,正将好端端四肢俱全的历史人物剥皮、截肢、挖心、剖肚,其残忍程度直酷似当年南京大屠杀。“唉!大师猛于虎也。为了多捞几张钞票,迎合少数味觉尽丧者的要求,由着他们把历史搞得“油头粉面”,文化名人不是断胳膊少腿,就是被重度毁容,面目全非。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舌头愤愤然地还未想得停当,忽听“扑通”一声,一人跪倒脚边,凄厉地呼天抢地,声泪俱下:“先生,您舌下留人,放我一马吧!Help me!My God(上帝啊!救救我吧!)”还没等舌头回过神来,只见两个围着满是血迹、油污的围裙的“大师”冲了上来,揪住那人就往“脱胎换骨炉”边拖。一声痛不欲生的惨叫后,用火钳拉出来的竟是遍体鳞伤但已能飞檐走壁会诸般变化的拿破仑。在一旁欣赏自己的杰作的“大师”突然狡黠一笑,竟将卿卿我我的梁祝投到了那“淆乱乾坤锅”里加以“润色”清蒸,而后又将二人与拿破仑同置一“宇宙锅”内,让他们进行超时空、跨国界大决斗。三人上蹿下跳,一个用“大海无量”,一个用“吸星大法”,腥风飕飕,油雨阵阵,只听得“轰”地一声巨响,原来三人各使看家本领,奋起神威,震翻了“宇宙锅”,滚开的油水淌了一地,三位正厮杀得难解难分„„
舌头再也不忍听那些的“文化快餐大师”们令人直起鸡皮疙瘩的狞笑,也不忍再看那在烟熏火燎中饱尝凌剐的帝王名人的惨象,他不停地划着“十”字,退到门口,转身夺门而逃„„
[佳作示范三]
快被遗忘的文化(议论文)
陈演池
思路图示:摆出目前的文化现状——针对残酷现状谈自己的感受——分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及后果————呼唤改变这种现状
物欲横流流尽了高雅,歌舞升平平息了斗志,阿谀奉迎迎合了庸俗。大江东去已成为千古绝唱,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已被商品大潮冲刷得一干二净,井冈山的星火早已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所淹没„„
有人说,周迅离我们越来越近,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听周杰伦的人越来越多,听贝多芬的人越来越少;看《财富》的人越来越多,看《红岩》的越来越少„„
庸俗,铺天盖地地袭来;高雅,悄无声息地消失。塞满书包的是卡通,堆满床头的是言情、武侠;高高挂在书架的是《诗经》,尘封虫蛀是《巴黎圣母院》。
一种苍凉的感受袭上心头:文化正离我们而去。不,是我们离文化而去。熟读唐诗三百首已不再值得骄傲,不识贝克汉姆被嘲笑为落伍。谈到流行歌星便滔滔不绝,说起那段沧桑的历史却茫然不知。文化,正在被一点一滴地遗忘,一步一步地走出我们的生活。鉴赏诗文,游览古迹成为那些学者、专家的工作;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被看成是战争年代的纪念品。
可是,这又能怪谁?你看看那电视报纸每天播放的是什么?街头张贴的什么?报纸杂志每天报道的是什么?
为了建商业步行街,把烈士陵园拆了;为了整顿市容市貌把百年古屋拆了,把唐朝的城墙拆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豪华别墅。而我们当中的有些人还在为这些“杰作”感到万分自豪呢!
赵薇在国人谴责的时候说:“我不太清楚那段历史。”一队青年恋人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前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旁边却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者在轻轻的哭泣。
在竞争白热化的年代,人们似乎无暇,也没有闲情逸致去揣摩那句“僧推月下门”究竟用“推”好,还是用“敲”更合适?也没有兴趣去探讨陶渊明的淡泊、老庄的无为„„而更多的人是不屑。
是追名逐利让我们遗忘了那些曾经的艰苦沧桑,是利令智昏让我们抛弃了那些高雅的文化,是歌舞升平让我们失去了高雅的追求„„
被遗忘的文化在悄悄的哭泣,那声音里有的是悲哀、是怒火,是无奈,是沉积在心中的伤痛。
回来吧,高雅的文化!回来吧,远离的文化!
[母题设计三]明星偶像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新浪网与国内17家媒体共同举办大型公众调查,“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根据新浪网友和多家报纸读者的热心投票,综合统计出十大文化偶像,他们依次是鲁迅、金庸、钱钟书、巴金、老舍、钱学森、张国荣、雷锋、梅兰芳、王菲(以得票多少为序)。评选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2)“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产品代言人邓婕因一句“三鹿奶粉我依赖”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外,倪萍等人也因代言过三鹿产品而遭非议。
(3)2009年5月18日的夜晚,著名青年歌手满文军因涉嫌聚众吸食摇头丸等毒品,被警方带走。满文军一直致力于公益,担任中国脑瘫儿童爱心慈善形象大使。就在事发一天以前举办的助残慈善晚会上,他还义务演出。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方案]
构思一:对当今的“追星”现象进行鞭辟入理的分析,理性分析“追星”现象的利与弊,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一方面肯定“追星”是一种榜样认同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盲目“追星”的后果,同时阐明怎样去正确“追星”。
构思二:针对现在很流行追星,在青少年身上这点表现得尤为突出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偶像的本质:“他们的成名也有些运气,并非真的货真价实。”最后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标准。
构思三:可从偶像崇拜如何产生谈到当前追星热的根源,从自己的崇拜情结谈到普遍化的追星现象,立意倡导偶像崇拜,让偶像成为自己人生奋斗的动力。
构思四:从材料本身切入,论证今天社会所提供的“文化偶像”,代表着一种经过组装、供人“消费”的生活方式。当下的社会,视文化为商品,并从其交换中获得一种势利的价值观泛滥,文化偶像不过是这种势利价值观的表现。而回首文化遗产留下的那些文化偶像,他们中哪一个人跟商业炒作有半点瓜葛?
构思五:写一篇故事新编,写一个偶像成长的过程,说明任何一个偶像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普通平凡的人成为杰出成功的人。
[佳作示范一]
审视我们的榜样教育(议论文)沈建华
思路图示: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追星”是一种榜样认同——注意盲目“追星”的后果————怎样去正确“追星”
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20世纪70年代,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20世纪80年代初,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技巨匠。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则主要是体育“明星”和演艺界“明星”,如贝克汉姆、谢霆锋等。这种变化是价值观念和行为功利化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道德认同的盲目。
“追星”实际上是一种榜样认同和学习。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参照系以及心灵寄托。提供什么榜样或展示什么样的榜样对青少年成长十分重要。从道义上说,我们为青少年提供的榜样应该是富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创造有价值文化的楷模,而不仅是外表靓丽、风度潇洒、收入丰厚、生活条件优越的明星。这就需要规范大众文化的发展,弘扬主流文化,通过主流传媒来遏制商业传媒的媚俗;通过宣传主流价值观念来消解商业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通过勾画富有感染力的英雄形象来创造另一种明星效应;通过对正义行为的褒奖和对明星某些不良行为的鞭挞来激发道德意识,以形成良性的流行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针对青少年的“追星”现象,应该更多地采用对话和交流的方式引导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青少年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教师可以由对“追星”现象的分析开始进行“偶像教育”,对青少年自发产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为进行干预和合适的介入,通过对一些具有成就的人物进行分析、比较,让孩子从中有一定选择。通过青少年主动、亲身参与的活动和思考,来实现自我选择与自我反思的结合、内心释放与理性增长的结合。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追星”显示了对成功的向往。如果我们注意培育一种多元化的学校文化,让学生们在单一的学习之余有更多的人际交往和良性互动,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发展他们的特长及搭建成功舞台,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那么“追星”可以转化为对成功的自我激励,借以促进青少 年个人的心理成熟和健康发展。
[佳作示范二]
品味“偶像”(议论性散文)张星
思路图示:当前社会崇拜对象的变化——应当实事求是看待明星——谁应该是真正的偶像——不要迷失自己的方向
如果去问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你的偶像是谁?”他一定会回答某位“星”的名字,歌星、影星或体育明星。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商业社会中,还有多少人崇拜那些大文豪、科学家呢?
比起那些科学家、教育家及其他行业的杰出人士,从事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的这些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们占有着更为有利的“成名”条件,更受大家的青睐与关注。不可否认,他们的成功背后有自己艰苦的努力与打拼,特别是体育明星,但某种程度,他们的成名也有些运气,并非真的货真价实。
可现实中,青少年往往容易被笼罩在明星身上的那种眩目的光环所迷惑,而忽视了他们星光背后的真实因素。实际上,“星”们身上的光环很大程度上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人为包装的。而当你了解到他们的真实面目后,也许就失去以他们为偶像的兴趣。比如,一些“星”们的文化水平可能连小学生都不如,还比如一些“星”们有些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这样的明星还值得我们崇拜,为之疯狂吗?
我个人更欣赏扎扎实实的成功。那些有着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人物才是我们应当崇拜的对象。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跋涉了千山万水,亲尝了各种草药,历尽万难,呕心沥血,花了整整二十七年,才有巨著《本草纲木》的问世。科学家居里夫人,历经十几年的苦心研究,不怕挫折与失败,才从十几吨矿石中提炼出几克镭。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那个只能用黑暗来形容的时代,不屈不挠,努力创作,最终成为中国文坛的巨匠……这些人是真正 19 值得我们作为偶像来崇拜的人。他们也是全社会的偶像。
可是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人们更注重表面,对偶像的认识也颇为偏激。那些可能华而不实的明星占据了青少年的心灵,使之沾上了些许世俗的俗气。人们越来越忽略深层的精神追求,人们更多地把过去的有着优良传统的伟人的思想与精神作为文化遗产而束之高阁。这种对于偶像的态度,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愤怒与悲哀。
并不是说,崇拜明星不正确,也不是说,一定要把伟人当作偶像,只是希望我们能够认清这些偶像的深层含义,不只是盲目的崇拜,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并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应走的路,永远不要迷失自己的方向。
[佳作示范三]
我的偶像我作主(散文)
吴鸿波
思路图示:由评选文化偶像切入——文化偶像应当多样化——每一个人都有喜欢的自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鲁迅与张国荣齐飞,巴金共周星驰一色”。一边是文坛大师,一边是歌坛影视巨星,“20世纪十大文化偶像”的评选出现如此局面,也算让人“眼前一亮”吧,不禁感叹:文化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然而将鲁迅、巴金与唱歌的、演戏的摆在一起,“文化人”哪能愿意?这不是玷污文学?自然会舞文弄墨、激昂慷慨、据理力争、理直气壮地抗议一番,将“纸上谈兵”精神彻底表现出来,然后又会冷静分析、权衡利弊、一针见血般指出“炒作”、“金钱利益”、“造势”,就差“阴谋”、“野心”了,最后便是报纸杂志上文人们大喊“悲哀”、“呼吁”,真有一派“文化兴亡,我的责任”之大家风范。
呜呼!这是何必?评选文化偶像是面向大众的,选票是个人投的,“鲁张齐飞,巴周共色”的结果是客观的。如果非认为这是“炒作”,那也是客观造成的,比之于那么多“文化人”成就 不大却各处讲学、大谈文化,顺便做个名誉教授、名誉校长,接受特殊待遇却喊“生活艰辛”,总感觉服气得多!耳顺得多!我的文化偶像,就应我做主!
不敢妄谈文化,但还是认为文化应有包容性,多元性,没有下里巴人,又何谈阳春白雪?同样,文化偶像则具典型性、影响性。文学大师鲁迅能够在国民麻木时呐喊,能够“横眉冷对千夫指”,至今令国人振奋,张国荣则以《霸王别姬》一出千古绝唱,征服一代人,这都应归属文化,被选为文化偶像理所当然。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己所不欲,何必旋于他人?
我的偶像,我做主!
喜欢鲁迅,铁骨铮铮,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让我们时刻不忘国民性弱点。
喜欢张国荣,人如其戏,戏如其人,以近乎壮美的一幕,将自己定格在一代人永久的记忆之中。
喜欢巴金,历经百年风雨,文风朴实无华,鞭挞封建统治,同情下层人民,用文字向我们讲述了世纪老人的辛酸苦辣。
喜欢周星驰,幽默搞笑,放荡不羁,将悲剧演成喜剧,将人生演绎到极。喜欢沈从文,喜欢郑智化,喜欢张爱玲,喜欢梅艳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因丰富而多彩,人物因影响而成为偶像。
文化偶像,选择类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偶像对我们自身发展能够起到鼓舞激励的作用,能够成为我们不断奋斗,不断进取的动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的偶像,我做主!
□子题延伸
[母题]传统文化艺术 [子题延伸] 题目1:我看传统文化 题目2:传统文化与我们 题目3:一路上有你 题目4:源泉
题目5:谈传统文化之美 题目6:文化与交流 题目7:创新文化 题目8:你在我心中 题目9: 选择
题目10:心灵深处的共鸣
题目11:我深深的爱上了越剧(京剧)题目12:我们的生活需要你 题目13:土壤与种子
题目14:飞瀑之下,必有深流 题目15:在同一片蓝天下 [母题]文化艺术反思 [子题延伸]
题目1:文化可以打造吗? 题目2:小议文化的娱乐性 题目3:铭记与忘记
题目4:由“文化恶搞”想到的 题目5:今夜星光灿烂 题目6:拭去眼前的浮尘 题目7:这也是课堂 题目8:美,距离的忧伤 题目9:行走在消逝中 题目10:瞬间与永恒 [母题]明星偶像 [子题延伸] 题目1:我的偶像 题目2:谈谈明星效应 题目3:由明星代言想到的 题目4:明星,离你有多远 题目5:明星与崇拜 题目6:棒杀与捧杀 题目7:呵护
题目8:有一种经历叫成名 题目9:艺与德
题目10:懂你,在每一天 [母题]山寨文化 [子题延伸] 22 题目1:“山寨”也须多思考 题目2:“山寨”一把又何妨 题目3:“山寨”就是一种娱乐 题目4:“山寨”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题目5:话说“山寨”
题目6:从“山寨春晚”所想到的 题目7:真与假
题目8:挑战无处不在 题目9: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目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延伸提示] 母题提示的是写作内容与范围,它为子题指明了写作方向。子题的落脚点在母题的内容范围,它要体现母题的主题方向。母题与子题的关联之处就在于母题涵盖着子题的主旨,所以,在子题写作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将思路转换到母题上去,即通过联想、想像等途径,建立与母题的联系,从而在母题的层面上观照子题,使得子题的选材更广、立意更深。□适用素材 [课本素材] 1.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拿来主义》
2.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了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的文化。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3.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益于东方的全部东西——道德热忱,黄金规则,我们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这是巨大的恩惠。没有什么理由说它在将来不该无限增加。我们不应该太自信,我们的科学是伟大的,但是我们的无知之处更多。总之,让我们发展我们的方法,改进我们的智力训练,继续我们的科学工作,慢慢地、坚定地、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4.中国是一个艺术和工艺的国度,不仅是由于我们的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先秦的诗经、战国的楚辞、汉代的辞赋、六朝的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时代的小说这些纯艺术的上乘佳作,也不仅是由于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仰韶的彩陶、良渚的玉器、殷商的青铜、汉代的石像、唐代的三彩、宋代的泥塑、元代的青花、明代的园林、清代的宫殿这些泛艺术的工艺精品,而且是由于我们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本身就浸泡在艺术之中。就在西方的经院哲学家们通过逻辑或数学的手段来揭示宇宙乃至上帝的奥秘时,自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却要将写诗和作文看成是每一个国家官吏所应具备的必要的素养。因此,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不必躲在幽暗阴森的教堂里去研究天文历算,但却必须以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儒家以忠孝安邦、以礼乐治国的传统,自然会把文章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道家“乘物以游心”的处世哲学更容易让人们以艺术的态度来对待全部生活。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5.语文教科书,文化内涵何其丰富——看雨,会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清明纷雨,巴山夜雨;想到楼台烟雨,天街酥雨;杜甫的春夜喜雨,易安的黄昏细雨。于是可以演绎: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夜阑卧听风吹雨,僧志南杖藜桥东观杏花雨;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6.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经典素材]
1.中国文化中的体验
孔子的“天人合一”观念本身有其深刻蕴意。孔子既然把道德本体化,那么,他的“天人合一”观念,就是人和道德的“自我同一”,他的“天”就是道德,是人的内心外化出去的“天”,因此是人和道德的自我同一。可见,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不同于道家的“天人合一”学说,但它也是对人类生存实践的一种很有深度的感悟。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提醒我们,人和外部的世界──包括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之间要处理好关系。他把整个世界完全看成是一个道德的世界,道德化的世界,也是一种美好的世界。所以,人和这个世界应该是同一的,这个同一是道德的同一。因此,孔子的学说最后归结到:人与人之间都应当是和谐的、和平的、友爱的,未来的世界前景是“大同”的。这都是非常美好的道德体验。所以,今天要是用“科学的观念”来研究儒家的道德学说,则会发现,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是过于理想化的,是一种道德的“乌托邦”。(《道德体验论》刘惊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运用方向] ⑴自我同一⑵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⑶和谐、和平、友爱⑷道德的“乌托邦”⑸理想与现实⑹认识和实践⑺道德和人生⑻道德境界⑼生存与价值
2.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都增加了一些新的因素。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加快了各国间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一方面是对外国文化的“引进”,一方面是把中国文化向外传播。
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广大学人,历来十分关注中外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的接触及其命运,并有许多思考和见解,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瞿林东《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
[运用方向] ⑴交流与合作⑵拿来主义⑶文化与经济⑷封闭与开放⑸文化与政治⑹引进⑺外来文化⑻文化交融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这是我们党对“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论述的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也是我们党执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我们宣传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新的更高的要求。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凝聚的结晶,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运用方向]
⑴先进文化⑵凝聚力⑶前进方向⑷创新与发展⑸科学与文化⑹特色⑺积极探索⑻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⑼服务人民
4.佛学与中国文化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造象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赵朴初《关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运用方向] ⑴佛学与文化⑵佛学与建筑⑶佛学与唐诗⑷空灵美⑸留白艺术⑹文化遗产⑺宗教与文化⑻风格⑼举世闻名⑽造像艺术⑾艺术是相通的
5.博大精深的京剧
北京不仅有美丽的名胜古迹、特有的民俗文化,悠久的历史,更有精美绝伦、令人赞叹的京剧艺术。约在二百年前,徽调与汉调在北京吸收昆曲、梆子诸腔之长,形成京剧。作为国粹艺术,京剧博大精深、美伦美奂。京剧的行当介绍、京剧表演的唱念做打、锣鼓经的演奏,多方面、多层次地呈现京剧艺术的丰富多彩。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尽显百态人生;京剧表演——唱、念、做、打,展示绝美京剧。今天我们了解的只是京剧的“冰山一角”,京剧以它特有的魅力征服了许多人的心,很多外国人开始不远万里来中国学唱京剧。多姿多彩的脸谱、色彩缤纷的服饰、变化无穷的道具、精彩分呈的唱腔流派,京剧不愧为戏曲艺术中的一支奇葩。
它呈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道德、审美观念。随着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很多外国人开始对中国的传统戏曲感兴趣。京剧艺术有最绚丽的色彩、最丰富的手段,更有最恢宏的气势。
[运用方向] ⑴国粹⑵艺术魅力⑶文化交流⑷虚拟与写意⑸民族的与世界的⑹节奏⑺艺术与人生⑻经典与流行
6.《兰亭序》与书法文化
世界上文字的种类很多,书写也都有工拙美丑之别,但真正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不断有人开宗立派,各呈异彩而蔚然成为书法艺术的,却只有汉字。中国书法从文字书写的实用中演化成艺术,在“实用”之外开拓了以笔墨抒情的广阔天地,表现出十分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王羲之,被冠以书家的最高称谓:“书圣”。他的书法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兰亭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的书法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运用方向] ⑴书法文化⑵汉字⑶书法与人品⑷世界之最⑸艺术价值⑹书法与数字化⑺学会赏析⑻开宗立派⑼笔墨与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