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09.023
[摘要] 目的 了解ICU临床抢救急诊危重症患者时配合展开标准化急救护理专业技术的意义。方法 随机筛选95例因患急危重症于2014年12月―2016年11月进入该院ICU救治的患者,其中46例A组危重症病例行常规干预,同时49例B组患者则加以展开标准化急救护理专业技术,给予两组抢救质量以及满意度指标展开比对。结果 急救、干预工作完成后,46例A组中有38例(82.61%)抢救成功,49例B组中有48例(97.96%)(P0.05)。
1.2 方法
46例A组危重症病例行常规干预:在对其病情展开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性处理原发病,并加强用药指导。同时,49例B组患者则加以展开标准化急救护理专业技术:(1)做好专业急救准备工作。当获取到急诊救助信息后,护理人员就要立即进行抢救准备,待急救车进入至现场后,要加强吸氧干预,同时予以创建静脉通路,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外伤,除了要予以止血操作外,还需对其伤口展开无菌包扎,同时加强转运流程中的监护,将患者疾病状况、病情程度以及临床表现等信息及时反馈至ICU,通知ICU医护人员准备各种抢救设备,在为患者抢救工作创造更多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抢救工作实践流程[2]。
(2)做好病情专业评估工作。转运环节,需对患者病情状况展开专业评估,再客观判断机体病情程度,并结合评估结果展开院前急救工作,有助于提升抢救工作质量与效率[3]。
(3)展开护理分工模式。组建急救护理团队,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规定各岗位人员具体工作职责,通过各司其职,以实现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4]。①护理组长。护理组长承担着整个护理工作,不仅要协助医师对患者病情展开专项检查与判断,还要组织协调展开专业检查工作,并为监护护理人员、静脉组织管理护理人员提供帮助,以充分缩短其操作时长,避免危急情况发生[5]。②静脉管理者。静脉管理者要及时创建静脉通道,提升急救药品的用药质量,通过对患者病情状况展开监测,再结合测定结果对患者给药速度以及用药剂量合理调整,同时及时准备急救专用药品以及车辆,并采集机体血常规标本、生化标本以及凝血标本等,如果患者有肾衰竭现象、肺水肿现象或者是心衰现象发生,还需对其给药速率进行合理控制,以提升用药有效性[6]。③监护工作者。监护工作者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好急救设备的准备工作,成功连接心电监护设备后,还要对机体呼吸道进行开放,并对其口腔组织中的异物成分及时清除,予以面罩吸氧,并配合展开气管擦管工作,同时配合医师对机体创口部位进行包扎与固定,再对其生命体征展开监测,将测定结果上报至急救医师处,便于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7]。
1.3 疗效标准
当急救、干预工作均已结束后,对患者家属的满意状况展开调查、评估,而评估指标则涉及到“十分满意” “相对满意”以及“不满意”等方面[8-9]。
1.4 观察指标
对95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质量及其抢救时长等指标展开统计、比对。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展开该次统计工作,95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例数、家属的满意度指标等计数资料由[n(%)]表示,进行χ2检验,同时其抢救时长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
[4] 田红玉.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8):2355-2356.[5] 袁春丽.分析可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2):2269-2270.[6] 陈倩,王秀玲,李春霞,等.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761-762.[7] 常颖.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3):213.[8] 陈锦秀,曹慧,陈云凤.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40):297-298.[9] Ichimaru S,Fujiwara H,Amagai T,et al.Low energy intake during the first week in an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ritically ill,underweight patient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J].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2014,29(3):368-379.[10] ?O朝霞,孙贝贝,刘秀秀,等.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护理的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149-150.[11] 谭有莲,徐艺文,段丽?Z,等.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28(z):179.[12] 李蓉,官昕,王曼,等.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5):576-577.[13] 夏志春,梁云海,罗添云,等.护士标准化病人在自缢与噎食急救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781-785.[14] 王惠峰,郭红,刘宇,等.标准化病人在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9):2763-2765,2766.[15] 欧阳金秀.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在群体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4,38(6):731-732.[16] Grintescu,Ioana Marina,Vasiliu,et al.The influence of parenteral glutamine supplementation on glucose homeostasis in critically ill polytrauma patients-A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J].Clinical nutrition,2015,34(3):377-382.[17] 史冬雷,张红梅,高健,等.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5):639-642.(收稿日期:2016-12-25)
第二篇: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胃出血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平均止血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的对应值;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胃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诊胃出血抢救优质护理
急性胃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胃疼、呕吐、消化道功能紊乱等,暴饮暴食、长期使用刺激性食物、饮食过冷过热或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引发该病症[1]。对胃出血患者实施适宜的护理手段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有重要影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护理能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法,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是一整套科学的护理方案[2]。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急诊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胃出血患者120例,按照对其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31:29;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1.24±3.64)岁;其中,7例胃癌、19例消化性溃疡、34例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51.38±3.17)岁;其中,8例胃癌、20例消化性溃疡、32例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况等一般资料,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案
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其方法主要包括为患者止血、抑制患者胃酸分泌、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止血护理:为患者止血时,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体位,抬高下肢,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由大量呕血导致患者窒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迅速止血,采用粗大血管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处理,以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在止血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腹痛、恶心等情况,要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处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观察患者有无再次出血的现象。若患者出现精神状态萎靡、意识不清、嗜睡等症状时,说明患者的病情较危险,护理人员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对其进行治疗。
(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先向患者宣教胃病的相关常识以及疾病治疗的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其情绪。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用激励的语言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另外,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保持患者愉悦、乐观精神状态的方法,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并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分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巧、护理舒适度等。85分以下为不满意;85~95分为基本满意;95~100分为非常满意,0~100分范围内,分数越高则表明满意程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将所有统计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x2检验,采用率(%)表示,若检验结果为P<0.05,表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7.59±5.21)h,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26.47±6.32)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07,P<0.05)。详见表1。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习惯的转变,急性胃出血疾病的发生概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在治疗急性胃出血患者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模式成为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制造舒心的治疗氛围不仅能为实现早日康复的目标,还能促进护患之间和谐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7.59±5.21)h,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的(26.47±6.32)h;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陈雪英,吴晶晶.优质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与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6,1(29):1931-1932.[2]李旭梅.优质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08):246-247.[3]陈涵.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8(23):119.[4]杨楠.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0(15):247.[5]覃闽桂.优质护理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5(05):1-2.
第三篇:骨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
六月份护理业务学习
时间:2013年6月24日 地点:骨科办公室
内容:骨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 主讲人:崔芸 参加人员: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危重症患者是随时有发生生命危险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 危重病人大致可分为年老体弱型、神志不清型、高热谵妄型和休克型四类。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危重病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病情重、身体虚弱。(2)病情变化快。(3)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4)一般都是卧床病人(5)生命体征不稳定(6)多有食欲不振或不能进食。由于危重病人病情严重而复杂,因此我们应从细微入手,精心观察,细心护理,认真落实危重患者的各项护理措施,保障护理安全。
一、骨科急危重患者的急救措施
(一)生命体征观察 多数急危重症患者由于伤情重,护士接诊后应立即查看神志、瞳孔、病情等,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认真做好记录,为医生抢救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二)纠正休克 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必要时可加压输血、输液,若血管穿刺困难,立即行深静脉置管。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应避开受伤肢体和部位。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氧气吸入,并掌握好吸氧的浓度和时间。
(四)观察尿量 对于休克的患者,应给予留置导尿,密切观察尿量、颜色及尿比重,因为尿量是反映末梢循环的最敏感指标。因此准确及时的记录尿量,可供医生为患者补液提供重要依据,也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五)心理护理 护士接诊后迅速检查伤情,用和蔼的语气向患者做解释和安慰。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六)加强基础护理 急救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病人的基础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的清洁,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七)骨折的护理 协助医生尽快处理骨折肢体,以防刺伤周围血管和神经,认真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患肢肿胀及肢端血运情况,保持功能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二、骨折的急救处理
(一)止血 视其具体情况而定,如指压止血、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如在院外多没有止血带,可以用类似止血带止血的方法,即用绑带和一根木棍或者长条物,捆绑方式止血,在捆绑过程中,将木棍夹在中间,然后旋转木棍,随着木棍的旋转,绑带会不断收紧,从而实现止血的效果。
(二)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进一步污染,特别对于骨头外露,肠道、器官等内容物暴露的伤者,有技巧的包扎能防止进一步污染。急救现场有干净无菌的布条可以直接包扎,但多数现场没有这类物品,可以用碗或者其它碗状器皿倒扣住伤口,而后再行包扎。伤者骨头外露,千万不要试图进行复位,而应尽量保持原位。轻易复位可能影响医生对伤势的判断,而且容易加重损伤。随意的复位也容易将细菌带入体内,加重体内感染。
(三)固定
可以采取两种固定方法:一种是邻肢固定,如骨折大腿和健侧大腿绑在一起;手部骨折时,和上半身绑在一起固定。另一种固定是借助外部工具固定,如木棍等。
(四)搬运 伤者要进行搬运,最主要是防止在搬运过程中进一步损伤。其中,最危险的是脊柱损伤患者的搬运,搬运中如果加剧损伤,更容易产生严重后果。搬运伤者要尽量让伤者平躺搬运,如脊椎损伤的伤者,将伤者搬上担架时,应该托住伤者的脊椎,尽量平躺搬运,如果采用一人抬头、一人抬脚的搬运,脊柱弯曲度增高,更会加重损伤。在搬运颈椎损伤的患者时,应由4人搬运,要有专人托扶其头颈部,沿纵轴方向略加牵引,并使头颈部随躯干一同滚动。或由患者自己双手托住头部后再缓慢搬移。严禁随意强行搬动头部。患者平卧时应用沙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其颈部的两侧或戴颈托加以固定。骨盆骨折病人用三人搬运法。患者平躺,第一人的双手分别在患者的头颈部和腰部,第二人的双手分别在患者的臀部上方和下方,第三人的双手分别在患者的膝盖上方和踝关节处。相邻的双手要紧挨着。而且此时三个救护员必须是同侧腿跪地。然后由其中一人发号施令,三人同时用力将患者抬高到膝盖水平,接着再发号施令将患者抬高。患者的脊柱需在统一轴线上,不可以弯曲。然后同时踏步走或者放置在硬板上,放置在硬板上时要将患者的双膝屈膝,减少腹部张力,减轻患者的疼痛。
三、骨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加强对病人的保温。
2、根据病情给予合适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高热、年老体弱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压疮防治垫等,经家属知情同意后予以约束具保护。
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CVP、SPO2、尿量、末稍循环、疼痛、专科症状及体征情况,遵医嘱记录出入量,观察排泄物的性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详细记录。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有活动假牙都应取下,有舌头后坠时,可用舌钳将舌头固定,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经常为病人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5、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护静脉通道通畅,严格执行医嘱准确给药,保证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6、根据管道专科要求执行管道护理,标识管道。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留置尿管病人保持引流通畅。
7、做好危重病人的营养护理,给予饮食指导,视病情摄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必要时可用鼻饲,并记录每次饮食量,做好管饲护理。
8、安全护理,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和安全,评估使用中的仪器设备运行状态,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报警设置合理并处于打开状态,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
9、加强基础护理,做好“三短九洁”保持病人清洁卫生,做好病人口腔护理,清醒病人饭后协助其漱口,长期卧床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注意保暖,评估压疮、跌倒/坠床风险,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坠床的发生。
10、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11、严格执行医嘱,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2、随时动态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13、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优秀的护士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高度注意力、领悟力,还应具有机敏、沉着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抢救时,急危患者来到,要沉着冷静地面对,在医生未到达现场时,应果断做出判断,初步进行急救处理,为抢救赢得时间,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护士是患者及家属的贴心人,抢救工作中既是参与者,也是患者及家属的安慰者。护士应富有同情心,安抚好患者及家属,稳定其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治疗,从而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在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中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护士是他们的贴心人。
第四篇:提高临床科室对急诊患者转运交接满意度措施的效果评价
论著
提高临床科室对急诊患者转运交接满意度措施的效果评价
陈艺延,许晓萍
(厦门市第二医院,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盛光路566号,361021,***)
[摘要]目的 旨在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临床科室对急诊科病人转运交接的工作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方法 2011年12月及2012年3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由专人分2次分别对本院16个与急诊科相关的临床科室在岗护士发放问卷调查表,第一次发放问卷96分回收96份,进行原因分析后,医护间进行有效沟通,换位思考,和谐共事,相互监督;建立《危急重患者交接护理记录单》,建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加强急诊科护士的专科培训和管理;12周后第二次发放问卷103份,回收103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在三个月时间内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后,临床科室对急诊科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改措施明显有效。结论 有效沟通,换位思考,和谐共事,相互监督;建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加强急诊科护士的培训和管理等措施提高了临床科室对急诊科病人转运交接的工作满意度,并有效保证护理安全,与临床科室交接工作更加顺畅。
[关键词] 急诊患者;转运交接;满意度;效果评价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经过初期抢救复苏后,因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常进行院内转运到辅助科室进行检查或转入专科病房住院治疗,甚至手术室急诊手术,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1]。为了提高转运的安全性,自2009年实施转运路径以来,已取得较好效果,但是临床科室的对急诊科的转运交接的满意率并没有提高。急诊科通过调查临床科室对急诊科危重病人转运交接满意度,及时分析原因,并提出并实施整改措施,加强培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年12月及2012年3月期间由专人分2次分别对本院与急诊科相关的临床科室在岗护士人发放问卷调查表,第一次发放96份,第二次发放103份,共199份,其中护士55人,护师98人,主管护师46人;男4人,女195人;年龄22~45岁。1.2方法
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八个项目,采用四级评分法,分别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及“较满意”纳入满意项目,“一般”和“不满意”纳入不满意项目。该问卷总体信度Cronbach’sα值为0.89,2周间隔重测信度r为0.83[2]。问卷由专人发放,第一次发放问卷96分回收96份。根据第一次发放调查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于12周后第二次发放问卷103份,回收103份,有效回收率100%,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见表
1、表2。采用spss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3 结果
2.1 第一次满意度调查显示(表1),仅条目8护士服务态度达90%以上,条目三告知需要准备的急救设备最低仅69.79%,条目2告知患在者病情次之76.04%。第二次满意度结果显示(表2),所有条目均达到90%以上,条目3、6有不满意率。
2.2表3 显示经χ检验,第一次满意度调查和第二次满意度调查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第一次工作满意度调查评价 人(%)
内 容
满意
1、提前通知其他科室做好准备
2、告知患者病情
3、告知需要准备的急救设备
4、告知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5、管道固定妥当,保持通畅
6、告知患者主要病情及用药情况
7、协助你妥善安置好病人
8、护士服务态度
表2 第二次工作满意度调查评价 人(%)内 容
满意
1、提前通知其他科室做好准备
2、告知患者病情
3、告知需要准备的急救设备
4、告知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5、管道固定妥当,保持通畅
6、告知患者主要病情及用药情况
7、协助你妥善安置好病人
8、护士服务态度
表3 临床科室对急诊科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条目 1 2 3 4 5 6 7 8
3讨论
3.1结果及原因分析
3.1.1沟通上存在问题,沟通不畅,告知项目不完整
①病人入院前无提前通知科室。急诊科医护之间沟通不畅造成急诊科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班过程中产生矛盾;班外时间到急诊门诊就诊的患者,医生直接为患者开出住院单办理干预前满意度
81.25 76.04 69.79 86.46 87.5 86.46 85.42 92.7
干预后满意度
91.27 95.14 90.29 97.09 94.17 94.17 90.29 96.11
χ2 15.92 23.88 7.96 11.94 19.9 17.91 33.83 31.84
P <0.01 <0.01 <0.05 <0.01 <0.01 <0.01 <0.01 <0.01
第二次工作质量评价(n=103)
较满意
一般 9(8.74)5(4.85)8(7.77)3(2.91)6(5.83)5(4.85)4(3.88)
0 0 2(1.94)0 0 1(0.97)0 不满意
第一次工作质量评价(n=96)
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51(53.13)27(28.12)47(48.96)26(27.08)42(43.75)25(26.04)58(60.42)25(26.04)53(55.21)31(32.29)58(60.42)25(26.04)40(41.67)42(43.75)62(64.58)27(28.13)
17(17.71)1(1.04)20(20.83)3(3.13)23(23.96)6(6.25)12(12.5)
1(1.04)
11(11.46)1(1.04)13(13.54)0(0)13(13.54)1(1.04)7(7.29)
0(0)
80(77.67)14(13.59)83(80.58)15(13.59)77(74.76)16(15.53)95(92.23)5(4.85)89(86.41)8(7.77)87(84.47)10(9.71)81(78.64)12(11.65)96(93.20)3(2.91)
10(9.71)0
住院手续,并未通知急诊科抢救室护士或预检分诊护士护送,直接让患者自行入院,导致病房护士来不及备床,影响了病房护士的工作计划性,导致病房护士对急诊科工作满意度的评价。②危重病人转送前,急诊科护士电话通知病情时未注意语音语调,有时告知患者病情不完整,没有交代需准备的急救物品,导致病房护士在接诊时还需准备急救物品,影响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急诊科医生与临床科室的医生间沟通不足,造成护士间沟通存在矛盾。临床科室医生到急诊科会诊后,直接将患者收住入科室或送各种辅助检查后直接收住入科,未告知急诊科护士,且无通知病房当班护士做好接诊准备,影响了病房护士对急诊病人的接诊工作。3.1.2安全意识薄弱,预见性差
部分年轻护士经验不足,对风险评估不足,缺乏预见性。在电话通知病房护士准备接收病人后,未给予足够接诊及准备急救物品的时间,即将患者护送至病房,病房护士未及时做好接诊准备,导致病人在病房走廊上等待,增加安全隐患。
部分护士安全意识薄弱,未能全面评估转运过程中可出现的病情变化,备用护送过程中所携带的急救物品不足,转运途中危重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未能及时予以及时有效处理,转运途中的存在安全隐患。3.1.3交接班存在问题
在急诊科工作的特殊岗位中,往往是夜班时间,危重患者多而当班护士少。急诊科护士在护送患者住院后,抢救室经常还有许多病人需要护士协助抢救与护理。部分护士与接诊科室护士交接班不详细就急于回科室,忽略转运后安置患者,患者转至相关临床科室一过床就急急忙忙往急诊科赶,交接班不详细,容易导致病房护士对病情观察的不全面,存在护理安全隐患,从而影响病房护士对急诊科护士工作质量的评价。部分外伤患者,全身脏、血迹斑斑,班外时间,病房护士只有一人,要安置患者还要为患者进行清洁,工作强度大,急诊科护士未能在急诊科进行清洁或协助病房护士进行清洁及更衣,工作中存在不足。3.2整改措施
3.2.1有效沟通,和谐共事,相互监督
加强医护合作,增进有效沟通,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一起工作,共同解决病人的问题,共同决定和执行病人治疗和护理的过程[3]。急诊科管理者应适当营造有助于合作的急诊工作氛围,加强医护之间合作的教育,提倡发扬医护的团队精神,在医护之间发展一种成熟、相互尊重的专业关系。例如,急诊科在班外时间收治病人无论从抢救室转送或者从诊室直接收治住院,急诊科医生均应与护士进行交接,并由急诊科护士进行电话通知及安排患者的转运。急诊科医护应该加强与会诊科室医生的沟通,详细介绍病情,并协助会诊科室医生按急诊科收治流程收治患者住院。
安装录音电话,目的在于互相监督,提醒护士在患者转运前一定进行电话通知,同时注意电话礼仪及沟通时的语气语调。建立电话联系登记本,可以实时有效的进行查阅,便于科室的双向沟通。实行规范化电话通知收治病人的流程。急诊科护士在转运病人前,应当电话通知病房当班护士,按规范明确告诉病房护士需要准备的物品,患者的病情,目前所在用药,管道情况及大概转运患者到达科室的时间,让接诊科室护士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急诊科进行分组质量控制,并由抢救室质控小组组长定时下临床与临床科室护士进行面对面沟通,征求意见,增加交流。每个护士都应该具备自我和他人的良好觉察,尊重并欣赏自己和他人,认同自我,真诚、诚恳、诚实、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乐于改变自己,真诚地关心他人,增强相互理解与信任,在临床工作中相互沟通、相互提醒,为病人提供科学、整体、全方位的现代护理[4]。
3.2.2建立《危急重患者交接护理记录单》,保证全面床边交接班
建立《危急重患者交接护理记录单》,防止语言沟通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全面的交接。
《危急重患者交接护理记录单》条目包括:病人的身份确认、意识、生命征、过敏史、隔离状态、管道情况、皮肤完整性、备血情况、药物、物品(病例、影像资料、其他私人物品)、到科室时间、交接班结束时间、护士签名等。病人平稳或转入专科抢救治疗或者手术时,急诊护士在送之前应仔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治疗情况、病情等并详细记录于交接单上,由护送人员送到各科室后,病区护士或者手术室护士详细测量生命体征,检查各种治疗及护理情况后接入病房或手术室,详细填写《危急重患者交接护理记录单》,并由交接护士双方进行签名确认后,存放于病历中,以便检查监督。
3.2.3加强培训,完善交接管理
急诊科专科知识再培训,针对急诊专科进行全科护士的培训,利用晚上时间全员进行培训2周,根据《急诊科建设指南》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包括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抢救流程、常见并发症、预后等,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交接班制度强化及规范化,常用急救技术培训等,主要由急诊科及相关科室专家进行讲授,并且由急诊科主管护师及高年资护师进行常用急救技术的培训考核。
完善急诊科交接管理制度,强化急诊科危重病人转运路径与转运流程的培训,并强制执行,责任明确,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交接管理,急诊护士与病区护士增强了工作责任心,认识到抢救工作的整体性、全院工作的全盘性以及抢救治疗急诊病人的一致性,进一步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加强了急诊病人全程安全护理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防止护理安全隐患。
3.2.4改进转运流程、建立了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
①转运前:转运前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危重患者是否必须转运,须经主管医生认真评估与权衡,护士对病情做总体的分析与认识,对途中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患者承受能力、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需全面评估。转运前还需一系列的转运前准备,包括患者准备、家属准备、护送人员准备、转运设备准备、转运药品准备、书写好交接内容。转运前的进行联络与协调,转运前电话通知有关科室做好相应接受准备,及时通知其他随行人员,设计人性化的转运路线,转运前电话通知应做好详细记录。②转运中:转运中安置安全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应急处理,保持各管道安全有效。③转运后:协助将患者搬至病床,通过医—医、护—护交接,理顺并固定管道,交代病情。
3.2.5人文关怀、换位思考,团结协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病人需求的医疗、护理质量越来越高,为使病人在一个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治疗和护理,必须有一个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医护及护护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护、护护关系需要双方各自调整心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工作中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相互体谅、分清职责。换位思考是指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6]。无论是急诊科护士还是临床科室都应本着换位思考的态度去接纳新的患者,相互体谅,互相尊重,互相协作。急诊科护士护送患者至病房时,应与病房接诊护士详细交接病情,并且协助妥善安置患者,必要时协助进行监护、抢救、术前准备等工作;病房接诊护士也应考虑急诊科的工作繁忙,应尽量做好接诊前的物品准备,尽可能短时间内与急诊科护士交接病人病情,并妥善安置好病人,构建和谐的护护关系,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3.3效果评价
在三个月时间内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后,临床科室对急诊科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P<0.01,整改措施明显有效。但是还存在不足,条目三告知需要准备的急救设备方面还存在不满意评价,这就需要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监督管理力度,管理者需进行
[5]
找到个别未按流程通知的护士,个别教育和管理。告知需要准备的急救设备方面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病房护士的接诊的速度,而且关系到病人的护理安全,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无法预估,因此急救物品的准备非常重要。有效沟通,换位思考,和谐共事,相互监督;建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加强急诊科护士的培训和管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高 帆,马青梅.急诊科急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50-51.[2] 许晓萍,陈毅文,陈艺延.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2,27(7):11-14.[3] 杨晓莉,苏小茵,张俊娥.医护合作的研究进展[ J].护理研究,2005, 19(7): 1136-1138.[4] 范改萍,樊变兰,冯爱萍,等.影响护士间协作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07,21(12):3306-3307.[5] 许晓萍,陈毅文,陈艺延.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2,27(7):11-14.[6] 彭静,黄小萍,孙良坤.换位思考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 2627-2628.收稿日期:2012-09-21
第五篇: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优质护理在急诊中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房巡视、给药指导、服务态度、就诊环境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 在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优质护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因此,在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可以对本研究所提到的优质护理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急诊; 优质护理; 临床应用;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89-02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模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护理服务日渐提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必须对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改革[2]。优质护理作为以人为本的全新护理理念,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为了对此类护理模式进行全面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2例女性,6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8-87岁,其平均年龄为38.9岁。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优质护理方法
1.2.1提高认识,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医院管理人员在对急诊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时,必须让患者对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学习。同时还必须让护理人员意识到,急诊患者的病情一般都较为严重,且发病较急,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必须从整体着手,为患者提供主动帮助,对患者本身及其疾病进行全面护理。此外,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还必须做好相应的沟通交流工作,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抚。
1.2.2明确岗位职责: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跌倒、坠床、压疮等情况,对于转科以及手术患者必须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根据急诊科的具体情况,明确各个护理岗位的相关指责,对各班工作流程进行细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责任心,以此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2.3强化人员培训:定期对急诊科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在培训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方可参与到急诊护理工作中,同时,还必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体能训练,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急诊护理工作出力[3]。此外,还必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演练,提高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强化其团队协作能力,以此来确保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