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党员在党建中的作用
浅谈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建中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深刻揭示了党员作为党的主人在党的事业和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思路,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这一精神,作为乡镇党校的一名教师-我也想谈几点浮浅认识。
一、找出问题,加强教育,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党的建设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随着党内民主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党对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的认识逐步清晰、明确,各级党组织在抓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党员的管理、关心、支持、尊重等份额也明显提高,尤其是党员在党的各项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认识从理论上有了新的突破,党员的社会地位有了大的提高,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面临着观念、环境、机制以及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党员主体意识体现方面,一些党员对自身主体意识缺乏足够认识;在党内主体权利落实方面,党员的“四权”落实不到位,党员自身看不到自身在党内存在的地位,在党章中“权利”、“义务”条款中虽有明确规定,在实际党员生活中,很多党员的意识中除了坚定信仰、服从、奉献等这些概念之外,很少能想到自己在党内还应该做什么,还有什么价值。具体分析起来,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党员主体作用发挥方面,党内发挥作用的平台与途径不够完善;二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制度方面,没有完备的细化制度作保障依据,各级党组织还处在模糊的概念中,操作起来无章可循;三是在党内民主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还受到封建官僚主义的影响,凡事领导说了算,一般党员很少有说话的机会,偶尔有什么事召开会让大家讨论讨论,讨论的结果还是按领导的意思拍板,长此以往,很多党员对党内的事就形成一种高高挂起、漠不关心的思想。鉴于以上原因,要在党内真正形成一种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的氛围,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这些工作中首要的要做到两点:一要加强
党员自身意识教育;二要加强党内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因为领导干部是一切工作者的决策者、组织者、实施者,无疑,领导干部也是保证党员主体地位的护航者。因此,提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思想认识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思想基础。
党员的主体意识是指党员以党的事业为己任的自觉意识、自主意识。党员的意识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和党内实践中逐步生成,经过党内不断教育,反复强化和训练而确立养成的。党员的主体地位是指广大党员是党的一切活动的主体,在党内生活和党的社会实践中居于积极的主动的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广大党员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障,党员能够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及党的管理活动,党内事务能够充分的体现保障,党员能够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及党的管理活动,党内事务能够充分体现广大党员的意志,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各项活动始终以党员为主体来展开,应该说,承认和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意识,领导干部既要注重教育党员树立服务意识,又要把党员的工作、生活联系起来,与党员的切实利益联系起来,切实维护和实现好广大党员的根本利益,让党员自觉地处理好公与私、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此鼓励广大党员以蓬勃向上的朝气,敢想、敢说、敢为的锐气,开拓进取的勇气来做好工作,真正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
二、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是确立党员主体地位的根本所在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基础。发展党内民主,要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摆在突出位置。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的建设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要真正体现党员的主体地位,扭转只强调组织的权威而不注重党员应有的主体地位的偏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很难找到和认同自己的主体地位。所以,提高党内民主质量必须在强调党员应尽义务的同时,强调党员应有的权利,牢固树立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要强化
党员权利保障的观念,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引导广大党员把握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激发广大党员投身党内民主建设的热情,切实增强发展党内民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认识自己的民主权利,增强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保证广大党员民主权利的正确行使,使之不断增强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
党内民主从本质上讲,就是全体党员在党内的政治权利及其相关制度,离开党员权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党内民主就是空中楼阁。
三、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能更加激活党的活力
(一)确立党员主体地位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动力之源
党的先进性是党员主体的实践活动,必须依靠广大党员去推动。党员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主体,是党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执行者,党员如果少了朝气和活力,党的根基就会动摇,党的这棵大树就是一棵没有树冠的躯干。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伍这个主体,充分依靠全党同志共同努力”,“实践证明,抓住了党员主体这个根本„„,只要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有了强大而不竭的动力源泉”。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让党员能找到自己在党内存在的价值,使之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并能创造性地工作,党的根基就更加牢固,党的肌体就更加充满活力。
(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能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应该说,我们党始终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党,这也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党的创造活力,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党的创造活力来自哪里?从根本上讲,来自于党自身所焕发出的青春活力,来自于党的肌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创造力,来自于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所产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党的任务要通过党员去完成,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去体现,党的战斗力要通过党员去发挥。党员这种力量的
内在动力就来自于对其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如果不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或者不承认其主体地位,仅仅片面地将他们看成“驯服工具”和被教育的对象,那就很难持久而有效地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是体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主体的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党内重大决定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党内对话制度和党员提案制度,真正落实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和党的社会活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二是要建立健全党员的主体的权利保障机制,要完善党内纪律和党内的举报伤害、奖惩、补偿和保护等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员主体的激励关爱机制。要建立党组织与党员交心谈心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关心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党员,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及有困难的党员的生活。定期走访、慰问,定期认真召开支部生活会,并且要定期检查在党员中开展的一些诸如设岗定责、积分制之类的活动,定期与党员谈心,及时解决党员在思想、生产、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平时有人访,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的运行机制,让党员能感受到在党内的温暖,更能感受到做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逐步使每一位党员真正成为一名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战士。
第二篇:党员干部在基层党建中如何做
党员干部在基层党建中如何做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而基层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建的进步,基层党建的进步更离不开党员干部的不断努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在基层党建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脚踏实地,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策落实的好不好就看这根针扎的牢不牢。这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真正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进去。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多听群众的声音,用钉钉子精神做好做好基层工作,为群众多做实事、做好事。把群众当成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主动作为,找准问题更要迎难而上。基层党建工作复杂且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党员干部更加沉下心来抓好落实。面对困难,党员干部不能瞻前顾后、绕道而行,当“甩手掌柜”,而是要迎难而上,主动为群众担当。
持之以恒,援之以手更要援之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层党建工作也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党员干部耐得住寂寞,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下去。解决困难过程中更需要多分析、多观察、多研究,并不是一个办法哪个问题都适用,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第三篇:企业文化在品牌创建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品牌创建中的作用
摘 要:品牌之争是现企业竞争的重点,而品牌的核心因素就是其所代表和蕴含文化,具体而言是凝聚在企业之中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凝聚,是企业品牌塑造的灵魂,而品牌则是其外化表现。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消费者的消费取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取胜需要有先进而强大的企业文化作为基础和支撑。
关键词:文化;品牌;企业文化
一个经营成功的品牌,其价值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万宝公司的总裁说:“企业的品牌如同只进不出账户,当你不断用产品累计其价值时,便可尽享利息收入。”品牌的创建就如同一棵树的成长,一旦长成之后,便会福荫无穷,如果某个品牌达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那么它代表的就是一种放心,一种品质,例如宝洁公司的洗涤用品在消费者眼中就是质量和品质的保证,人们购买和使用都会感到安心、舒心、放心。更有品牌成为生活品质和品位的代表,我们常听到:我只用这个牌子的香水,只抽这个牌子的香烟,只喝这个牌子的啤酒和咖啡,固然这些产品之间可能有着质量和价格的差异,但是如果忽略掉它们的生产厂家,再去掉它们的包装,那么它们在这些非“它”不取的消费者眼中可能就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品牌缘何有如此独特的魅力呢?在商经济发达的今天,品牌的魅力主要来源于品牌中所蕴含的文化,以及这一品牌所代表的生产商在同行业之中的水平和地位。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和最终作用就是通过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来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一个品牌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其成长过程就是产品与文化的共同作用结果。企业文化与品牌的概念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细化和具体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被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企业理念﹑制度﹑形象等,表现为企业的行为规范和独特的风格模式,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的生产﹑总体范围﹑以及对待顾客的态度和理念.企业文化一方面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意义,找到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企业文化——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伦理(企业生存和生命的本质)。
(2)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也即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在人社会历史中,最初的商品制造中并没有品牌或品牌价值之说,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同业组织经过努力,要求工业者在自己的产品上加上商标,以免受劣质商品的损害,这才有了原始的品牌概念。在后来的发展中,品牌就逐渐成了某种商品的代言名称或识别标识。诸如我们在谈电脑时会说“苹果”、“联想”、“海尔”等。
在长期的经营和生产活动中,人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认同了某一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以至于商品本身被弱化,而生产商品的企业的名称或者商品的品牌名称就成了这种商品的代称,(例如,我们谈到花露水时会说“六神”或者“强生”反而不提花露水本身,但是人们可以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品牌意味着某种商品的品质的优秀和可靠,包括质量的可靠、服务的周到、理念的积极和健康等,品牌是在市场、企业、消费者共同的互动作用中形成的。企业文化与品牌塑造
(1)企业文化是品牌打造的内在核心。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强项品牌,企业文化是产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优秀的文化作为支撑,品牌就失去了生命力,只有经由正确的文化的支撑和引导,企业才能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物质层
二、制度层
三、精神层,属于深层文化,包括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深刻使命感,企业家和员工的追求,也是企业要达到的终极价值目标。物是表载,制度是规范,精神是这两者形成的思想基础,核心和灵魂。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知名品牌的塑造更离不开一批优秀的员工。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鲜明的风格,从精神上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品牌建设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更兼具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在进入市场之后也可以让消费者对这种文化有某种感知,继而得到认可和赞同。可以看到,从产品的生产到销售到服务都有着企业文化的溶入,而这些也正是品牌塑造的必经步骤。
(2)在品牌的定位中,企业文化是主导。
在品牌的定位中,企业文化是主导,一个品牌的定位和成形与企业的价值理念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产品都不是万能的,但是任何产品都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那么某一行业在结合本行业的特点与市场特点进行分析所规范出来的自己的准则和目标就是定位的形成,而产品的或服务的定位又更加促进企业文化的完善与深化。“七匹狼”服装以“狼”作为品牌形象标识,代表的是一种进取、坚忍、野性。“李宁”服装则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而红豆衬衫所表达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拮,此物最相思”则是一种柔和的相思之情。不同的企业文化铸就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品牌折射着独特的企业文化,形成自己的风格,品牌的塑造离不开这种文化所带来的鲜明的个性。总体而言,企业的风格和产品定位与最初创业者的理念和观点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定位是品牌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步,正确的定位将是产品成功营销的关键,品牌定位不明,品牌个性则显得模糊不清,产品就无法敲开消费者的心扉。在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逐日严重的情况下,只有人性化的差异表现才能从内心深处深深的感染人们,定位不明,缺乏个性和文化内涵的产品,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占据有利位置。
(3)优良的企业文化使品牌获得消费者的好感。
准确的定位可以将产品转化为品牌,但是一个品牌能否获得成功很重要的就是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好感。在今天,许多产品在技术、价格、质量等方面几乎都没有差别,左右消费者态度的便是这个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内容,就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冲击力。要使消费者认同,就要以高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要表现出优良的品质,良好的道德,甚至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就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和修炼。如果一企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不论其产品的质量有多么的优良,都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同,就更谈不上美誉度和好感了。
白沙集团钟情于鹤文化,鹤本是仙灵飘逸之物,代表着智慧、典雅、尊贵,可见其定位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士。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百米跨栏短跑冠军刘翔合作所做的公益广告“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可以说把这种文化演绎到了至善至美。如果一位本身就喜爱鹤或这种类型文化的人士在缭绕的烟雾中感受着“我心飞翔”的意境,那是一种何等的惬意和美妙的感觉。
(4)企业文化作用于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关系。
品牌的经营需要与消费者有互动,需要消费者的反馈。在销售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营销的利益,更应关注消费者作为人的特点和需求。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既不把消费者当成追随者也不奉为上帝,而是将消费者当作朋友去对待,尊重人性。
与消费者关系的沟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情况下与消费者维持良好的关系,在现今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无论多好的产品,如果不能适时地出现人们的视野中,就很容易被忘记。另一种是危机出现时,与消费者的沟通和协调。通常,企业会通过围绕核心品牌产品开发出一系列的新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在这种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是核心,保持着新旧产品的间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同时在推行产品时更要注意到消费者的微妙心理。若分析不准消费者微妙的心理,就很可能导致营销的失败,反之则会获得成功。在出现危机时企业的应对表现和策略也十分重要,但是一个能以诚恳、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消费者的企业通常都是可以顺利渡过危难期,进而化解危机的。企业文化与品牌相互交融,共促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品牌塑造的核心和主导,渗透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影响着企业的价值理念,行为作风和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与品牌的塑造紧密相连,影响着品牌的风格和形成,使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品牌之中必然蕴含着优秀的文化理念,具有文化传播和沟通的效能,消费者因此能在众多的产品中很快的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使企业文化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与此同时也使企业本身的形象更加清晰和完善。品牌的不断拓展和创新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延伸,使企业文化更加丰富和深远。品牌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已经融入民族、各阶层和各种职业之中,许多消费者愿意花很多钱购买世界名牌服装、化妆品、手表,就是因为这些品牌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身份的象征,文化有着融合和沟通的作用,是情感精神的诠释。一个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时,通常都是以文化作为开路先锋,同时也尊重他国的文化特征和习俗。
文化可以转化成生产力,而品牌又是文化的表现和浓缩。现今的消费者不仅消费产品本身,他们也更加注重产品中的文化因素,品牌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伴随着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传递给消费者,对消费者有着某种引导和交流作用,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文明的程度。例如人们可以感觉到海尔人的敬业、玫琳凯员工的热情、IBM公司的严谨。久而久之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就占据有特殊的地位,这些商品也成为人们购买时的首选,所以品牌就成为了更胜于技术、设备的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层次和综合实力。
品牌的本质也就是与消费者建立一种关系。如同人在社会交往中会展示其素质、涵养、个性一般,企业在市场中也一样会展现出自己的综合实力、特色、作风。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品牌经验,企业文化通过赋予品牌以美好的内涵和情感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美好的记忆,就像劳力士手表代表精确和高品质,麦当劳代表欢乐的气氛,优秀适宜的企业文化无疑是增强企业独特个性和魅力的重要因素,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余明阳,朱纪达.品牌传播学[M].上海:上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曾朝晖.品牌十五步法则[M].北京:中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4]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5]陈放.品牌学.时事出版社[M].北京:2002.[6]刘永炬,品牌苦旅:让你必须知道的N个事实[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7]周朝琦,侯龙文,邢红平.品牌文化:商品文化意蕴哲学理念与表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第四篇:青年干部在基层党建中的重要作用
青年干部在基层党建中的重要作用
各级干部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将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返乡能人、本地乡贤等培育成为农村基层班子成员,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从各机关单位选派更多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着力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推动工作重心由巩国脱贫成果向推进乡村振兴转变。
部门要配合,搭好手。要健全责任体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主动投入到乡村报兴战略中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出力,事事为乡村振兴让路的良好局面。
能人要作为,示好范。要广聚乡村人才,在有、引、用上下功夫,适当放宽条件招录大学毕业生充实县、乡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加快培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通过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引乡贤议乡事,切实发挥好乡贤能人的作用。要鼓励乡土能人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鼓励农户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资金、技术等入股方式创建或加入合作社,使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金。四是农民要主动,出好力。要坚持以农民、本土人才为主体,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消除农民“等靠要”的思想,突出党员带头,通过以奖代补、宣传培训等措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和自我造血功能。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引导退休干部、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参政议事,形成“大事一起干、优劣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适度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五篇:对大学生党员在加强高校党建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大学生党员在加强高校党建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思考
作者:刘超
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5期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大课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党建工作中也出现了诸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思考。本文作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对大学生党员在加强高校党建中如何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校党建;主体作用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极为突出。因此高校的党建工作中如何发挥学生党员主体作用,那就要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方法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是赋予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是一项需要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党员数量比例逐渐增多,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其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党员主体作用就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大学生党员就成了学生中的榜样,由于他们都具有共同的语言,容易产生共鸣,于是他们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就可以按照《党章》的要求带动广大学生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结合实践经验,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主体作用
学生党员教育需要以学校为载体来进行,彻底改变传统的的教方式,通过举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大学生党员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加大党组织对学生教育工作力度与感染力。要以高效率的组织生活来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如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外出参观考察,融入到社会体验生活的真谛,让学生党员亲身感受到政府的优越性;也可以通过座谈交流等形式把对党员教育的方式由单向变双向的进行交流。特别是随着社会文化的急速前进,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的优势。不断摸索学生党员教育的新课题。努力建设改变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与环境,着力于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突出主体性,也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党员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党员长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学习形式,久而久之令他们认为自己永远是被动的去学习,在一部分大学生党员身上失去了主体性。
因此,对大学生党员在加强高校党建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就要转变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增强受教育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
在党员教育活动中,应主动认识和充分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体现其参与性,激发其创造性。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都注重发展大批大学生入党工作。这些大学生党员是我们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中他们若能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和模范作用,我党的事业就会不断发扬光大,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加入到我们党组织中来。并且经过在学校期间为党工作的锻炼,他们就会党性不断增强,信念不断坚定,走上工作岗位上时才能成为无私奉献,一心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工作的真正栋梁。由此可见,创新党员教育形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大学生党员在加强高校党建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是多么的十分重要。
二、目前高校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上、工作上、思想上相比较来说都比较优异,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在同学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号召力。
因此,他们可以直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影响周围学生做些有益的尝试,如学生党员可以组织理论学习小组,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指导新生如何写入党申清书,如何写思想汇报。经常找入党积极分子谈心等等.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组织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从总体上来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热情高涨,申请入党的青年学生、参加业余党校学习的积极分子不断增加,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制度更加完善,工作程序更加规范,特别是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在校园内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学风建设中发挥着显著作用。但我们也注意到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理想的因素。因此就学生党员在工作中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谈谈几点看法:
1.学生党员在党组织学习中对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在学校中,大学生党员的身份具有两面性,既是学生,又是党组织中的成员。但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扮演学生的角色意识较重,而忽略了党员在党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于是在工作中表现的比较被动,“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主动性,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仅满足于完成组织或老师交给的任务。面上看觉得很服从组织的安排,很听党组织的话,实际上是没有把自己当作党组织中的主人,对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2.学生党员对自身的政治素质提高和理论学习不够
大学生党员没有经历过实际工作场景,普遍对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认识不到位,所以造成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淡化,政治敏锐性退化。特别是面对我国现代化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认识,由此导致自己立场不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学生党员不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实践与理
论相结合的学习,有的即使学,也是肤浅,没有真正地吃透,更不会把学的东西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去。
3.学生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效果在学生中的影响不够
近些年,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展迅速,在发展大批学生党员的同时,也出现了质量问题。尤其是部分学生党员在各项活动中没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没有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比如有的学生党员是党员意识淡薄,对同学中的不良现象、违纪现象不劝阻,不教育,甚至自己还有参与违纪的;对集体活动态度消极;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不如其他同学;对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形象。在校园活动中不够活跃,让很多学生产生距离感,从而降低了学生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当极力加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调查和研究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和新变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在加强高校党建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新方法,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对大学生党员在加强高校党建中如何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两点思考
一是利用学生党员自身条件,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大学生党员一般都具备政治理论水平,在学生群体中也应拥有较高的威信。因此用他们的行动可以感染一大批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影响学生做些有益的工作。
二是利用校园为载体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党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氛围。学校要培养学生党员的觉悟性,努力塑造典型的学生党员形象,培养优秀的学生党员榜样群体,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学习优秀学生党员楷模,以此来鼓励和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实践证明,对学生党员高要求,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党员的激励,让学生党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追赶的良好气氛,使学生党员在个人发展方面表现得更优秀。这样,他们在广大学生中就会产生威信,当广大学生对学生党员的品质、知识、能力等从在心理信服和尊重时,学生党员就成了学生中的一面旗帜,他们有共同的志向,容易产生共鸣。同时可以带动身边所有学生在工作学习思想上有个良性的发展氛围。
高校培养的学生党员将来大部分都会走向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岗位,同时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现在能够主动为党工作,以后就能义无返顾地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在我们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好党建工作。参考文献
[1]曹问.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张尙宇.在探索与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3]蔡兴臣.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现存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