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协议 -(通用)(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14:3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合作协议 -(通用)(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合作协议 -(通用)(范文模版)》。

第一篇:区域合作协议 -(通用)(范文模版)

合作协议

甲方:山东北星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 为了开拓甲方景区讲解器和管理系统的市场推广,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1、甲、乙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甲方利用产品和资金的优势,乙方利用当地人脉和营销优势,展开全面和充分的合作。甲方负责产品研发生产和投放景区的相关费用、工作,乙方负责洽谈景区,承担市场开发、应用推广的费用。甲方从产品生产到和景区的合作合同签订、售后服务,全力配合支持乙方,乙方根据甲方的产品(不限于景区讲解器)开拓市场,甲方有该区域其它景区资源关系需要联合开发时,需和乙方协商并经乙方确认,避免造成关系和利益冲突。

2、甲方授权乙方区域: 区域。乙方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启动景区讲解器的该区域市场营销,并在 天内完成甲方和 个以上区域内景区的租赁协议签订,协助甲方处理售后并及时向景区落实回款事宜。否则,甲方有权进行警告、处罚,协商不成者有权终止与乙方的合作,授权给第三合作方。甲方如果不能按景区协议进行合作,乙方有权终止与甲方合作。授权区域内其它合作方或业务代表的授权文件由乙方提请同意,并报备给甲方,由甲方签字盖章方为有效。

3、甲方负责:提供的产品符合景区使用要求,并按景区要求负责售后服务,承担售后维修或更换的费用。甲方承担讲解词的录音费用,甲方承担运费发货到景区或者乙方代景区收货。景区租赁费直接汇至甲方公司账户。甲方负责对乙方业务培训。

4、乙方负责:协助甲方与各景区直接签订租赁合作合同,景区采点和讲解词的校对有关工作,跟进设备的使用情况、提供使用数据报表,最大限度提高讲解器的使用率,协助甲方及时处理售后服务工作,承担业务发展需要的相关费用。

5、甲方给予乙方的分成按以下两种方式:

(1)景区游客租赁模式:乙方根据所有景区与甲方的协议,每台讲解器每使用结算一次,甲方拨付给乙方区域的业务合作费用是按景区租赁协议租赁费的 %,这部分包含甲方和景区的协议分成比例部分。

(2)广告分成:按双方的实际净收益采取 50 % : 50% 的分成模式,即扣除和景区分成等费用之后的净利润五五分成。

6、甲乙双方对协议内容严格保密,未经双方许可,任何一方不得将本协议内容透露给第三方。

7、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但补充协议的内容不得与本协议相冲突,补充协议内容与本协议相抵触的无效。之前和本合同冲突的无效。

8、双方在履行本协议时产生争议的,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甲方所在地提起仲裁。

9、本协议一式3份,甲、乙双方和甲方总部各执一份。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有效期为 年,协议期满,双方如无分歧则继续合作,则本协议自动延长。

甲方:山东北星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第二篇:区域合作实施方案2

太和一职高关于加快推进区域合作办学与交流

实施方案

根据皖教职成(2011)10号、阜教职成(2011)41号等文件要求,推进我校区域合作办学工作的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省教育厅《安徽省皖江经济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及中职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为指导,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与与外地中职学校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帮扶、合作与交流,快速提升我校教育办学水平,为太和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

二、合作、交流帮扶计划

为响应省市加快产业发展和建设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政策,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按照“有利于超前社会服务、有利于学生择业竞争、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本着“举办一个专业、培养一批人才、兴起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原则,以“教会做人、培养特长、适应发展、完善自我”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面向社会研究市场,围绕人才市场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拓宽联合办学渠道,借它山之石,积极外校开展合作,开办电子技术、农机维修、服装设计等时兴专业。并大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保障双方合法权益。通过校企之间的订单培养,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共建实训基地等措施,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三、帮扶、合作、交流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1、构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机制。

我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以科研为先导、以常规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以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主渠道、以课程体系及教材改革为突破口,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健全我校教师队伍基本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和企业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校组建了一支强大的专业教师队伍,目前专职教师136人,专业课教师89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05人,具有高级职称58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9名,并拥有49名教师现已成为 “双师型”教师和一大批省市县级教坛新星和学科带头人。

2、加强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与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学校面向社会研究市场,尝试订单招生,围绕人才市场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发挥自身优势办好农学牧医等传统骨干专业之外,拓宽联合办学渠道,借它山之石,积极与江苏仪征工业学校等开展合作,开办电子技术、农机维修、服装设计等时兴专业。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与本地红光技校、科瀚电脑、中科学校等品牌培训机构联合,大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我校已逐步建立起办学规格上多层次,实行了高、中、低相衔接;办学形式上多元化,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与职后相结合,长、短班并举;办学体制上多形式,使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目前我校现有5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6个校外实训基地。完备的专业实验设备和实习实训设施,给本项目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加强毕业生就业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来,我校加强与其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就业资源优势,提高了毕业生就业水平与就业质量。不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合格新生,本专科达线率连年在全市乃至全省均位居前列,同时更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近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四、工作要求

我校在上级单位的统筹领导下,立足自身,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认真学习

上级文件精神,加强与外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并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与上级单位及时反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期工作务求实效,使我校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苏州工业园跨区域合作

1.苏州工业园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7.2万,常住人口69.9万。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顺利推进园区开发建设,中新双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由两国副总理分别担任理事会中新双方主席,我国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等部门和新加坡内阁有关部门及江苏省、苏州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协调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园区管委会和新加坡有关部门、机构负责人组成,协商园区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并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作。园区管委会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范围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组成,负责日常联络工作。此外,中新双方财团合资组建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简称CSSD)负责开发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开发、招商引资、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开发等业务;2009年6月公司更名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苏州工业园区与深圳携手合作 2008-09-25 18:5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中新网深圳9月25日电(记者郑小红陈文)苏州(苏州工业园区)——深圳科技与人才互动推介会25日在深圳举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深圳经济特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也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一起携手“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在推介会的致辞中表示,此次苏州带来了一批科技项目和技术岗位,希望在深圳寻求合作的机会和伙伴,与当地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企业增进交流和协作。

推介会上,苏州工业园区与深圳签订了科研力量、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等方面的合作协议,以达到双方的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园区与深圳“强强联合”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启动开发以来,在中新合作双方共同努力下,园区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1027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注册内资130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

去年7月,第九次中新协调理事会为苏州工业园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四个示范区”成为了园区发展的新目标。即使是面对今年以来的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园区“四个示范区”建设也没有停下脚步。1-8月,全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05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2亿元,分别增长22%和28.2%,全年GDP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有望分别达到千亿元和百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42.2亿美元,其中出口216.1亿美元,分别增长23.9%和19.8%,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超600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5.28亿美元,预计全年超19亿美元。

此次推介会,苏州工业园区与深圳有多个项目共同合作。来自苏州工业园去中科园纳米与仿生研究所、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长三角基金等12家重点研究室和企业分别与深圳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鼎识科技等12家重点研究室和企业签署了合作和投资协议,其中苏州中科IC与深圳IC产业化基地举行合作签约,共同推进IC产业在两地的发展;苏州纳微科技、苏大维格分别将与北大、清华深圳研究院进行合作签约。

转型孕育的大商机

经过了十四年开发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正处在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重要时期。尤其是自2007年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召开以来,园区围绕“四个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坚持“转型、优化、提升、创新”的发展方针,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创新以及把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区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园区十几年的开发经验证明,科技创新是引领园区新一轮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园区近年来先后启动实施了“科技跨越计划”,制定出台了“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和“风险投资跟进补贴办法”等一系列促进政策和扶持措施,不断加快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型。

9月6日,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正式进驻独墅湖高教区。目前,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聚集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大等10所全国知名大学的研究院,每年光是培养本科以上人才就达20000名。在商务部对2007年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经商务部认定的园区培训机构就达31家,数量已跃居全国各开发区首位。2007年,园区引进的硕士以上人才在原有高平台基础上增长了57%,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名列全国所有开发区首位。

园区已经确立将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作为凸显自主创新亮点的主阵地,将目光瞄准了世界前沿领域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跨区联姻 开启合作双赢新模式

3.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跨区联姻 开启合作双赢新模式 来源:苏州日报 2012年01月17日

苏州北部,漕湖之畔,一个新兴产业集群正在迅速崛起。2012年1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挂牌,吹响了苏州市“一核四城”城市建设的新号角,也拉开了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序幕。相城,苏州最年轻的新城区,苏州“一核四城”的重要板块,从此将激情开启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新时代。

联动开发挥写全新蓝图

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区域概念图

这几年,苏州的“三区三城”建设不断深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更是开拓性地提出了“一核四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大苏州”格局优势凸现,前景明亮。2011年11月1日,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决策,由苏州工业园区和相城区合作共建经济开发区。

园区相城合作经济开发区以漕湖产业园为轴心,东至苏虞张公路、南至太东路、西至西塘河、北至冶长泾,总面积为47.8平方公里,将着力打造一个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以居住和商业设施相配套,人流、物流、商流活跃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经济开发区,成为苏州“一核四城”重要板块和北部新兴产业集群。

这是创新两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新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互利合作的新模式。经过10多年的建设,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全国同类开发区前列,被海内外公认为亚洲顶级开发区之一,被中新两国领导人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在规划、招商、人才、体制、政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园区经验”,打造了为世人瞩目的“园区品牌”。

相城区作为苏州市建区时间最短的城区,通过十年艰苦创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载体优势更加明显,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如今,合作区范围内已完成3000多亩土地平整,投产4只项目,去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6亿元;在建项目10只,累计总投资18.6亿元,总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全面开业投产。

园区相城“跨区合作、联动开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苏州中心城市两大板块互动发展、均衡发展,重彩浓墨挥写着全新发展蓝图。

把握机遇快速后发崛起

园区相城合作经济开发区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的主基调,科学合理布局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居住、商业,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资源要素配置的最优化。

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放大品牌溢出效应,加快推进园区“走出去”战略,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助推转型升级。工业园区加大了对合作区的项目推介,信息资源第一时间发布共享,优先推荐,先后引荐20余客商、30余家企业前来合作区参观考察。

相城区为合作区提供了基本完善的载体功能。“九通一平”基本到位,累计建成道路65公里,铺设雨水管75.93公里、污水管网15.98公里、自来水管线55.8公里、天然气管线13.88公里、通讯管线588公里、广电网络管线96.7公里,11万伏倪汇变投入运行。10.5万平方米的朝阳工业坊标准厂房、3.6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园一期、5万平方米的漕湖大厦等载体建成投用,7.5万平方米的漕湖青年公寓A区、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漕湖1号会所、度假酒店、集贸中心、公交换乘中心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

合作区内拔地而起的漕湖大厦

相城区为合作区全面拉开了发展空间。按现行规划,合作区47.8平方公里区域,符合两个规划的可利用土地14674亩。合作共建后,科学合理布局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居住、商业各功能区,预计能增加可利用土地9330亩,其中工业用地5430亩,经营性用地3900亩,实现资源要素配置的最优化。

相城区紧紧抓住合作开发机遇,着力提高发展水平,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能级,增创后发优势,实现快速崛起。相城经济开发区成立了欧美招商、日韩招商、东南亚招商、服务外包及科技招商4个对接组,重新编制投资指南,基本摸清园区、相城区、开发区在产业发展政策方面的差异,并主动与园区招商局、CSSD招商部对接。

项目落地推进产业集群

2012年1月11日,在园区和相城区的共同努力下,16只项目落户合作区。

这16只项目包括美国PolyOne、美国E-vans、韩国东和光电、台湾多尼光电、苏州创投、物流中心、重建置业、园区邻里中心、台湾奇昇净化、太得隆机械、梁华齿轮、科捷环保、豪致达精密机械等,累计总投资77亿元,其中外资项目8只,总投资5.2亿美元,内资项目8只,总投资44亿元。项目涉及精密机械、电子设备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投资方的技术和市场占有率都是所在行业的领先企业。

就在这一天,合作区7只先进制造业项目、1只五星级酒店项目同时开工,总投资24.5亿元,主要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其中,力源液压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基础件特定振兴企业———世界500强中航工业集团下属子公司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园区一批国资项目也为合作区发展增添亮色。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50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园,加快高层次人才向合作区集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合作区转型升级。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打造城市商业综合体,完善合作区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合作区城市建设、环境面貌的品质和品位,加速合作区的城市化进程。

这批项目的落户落地,为合作区注入了超过100亿元的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合作区的产业发展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在苏州中心城市北部快速形成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

引入“园区经验”,借势“园区品牌”,园区相城合作经济开发区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布局,正在强势推进苏州北部的产业集群。

4.苏州宿迁挂钩合作暨苏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苏州召开

发布时间:2008-01-25

2008年1月23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惠民,副市长、苏宿工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沈小鹰,市政府办、市发改委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赴苏州,参加了苏州宿迁挂钩合作暨苏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座谈会。苏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苏州市政协主席、苏州工业园党工委书记王金华同志及苏州工业园、苏州市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马明龙同志主持,宿迁市副市长、苏州宿迁工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沈小鹰同志介绍了苏宿工业园一年来的工作情况,阎立市长和缪瑞林市长分别讲话,交流了一年来两市挂钩合作工作开展情况,并就今年进一步推进合作的几方面重点工作进行了磋商。双方充分肯定一年来两市挂钩合作以及推进苏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2007年,两市挂钩合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产业转移显著加快,全年苏州转移到宿迁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增加了2倍,投资总额增加了8倍,到位资金增加了4倍,恒力、波司登服饰、梦兰纺织、林通化工科技、震纶纺织等一批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开工建设。苏州宿迁工业园及三县两区与苏州对口市区共建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成效初显。对口援助方面,苏州市教育局、卫生局、劳动局、发改委等部门对宿迁的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村企挂钩等方面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收到了良好效果。进一步推动深化干部交流,苏州市委为宿迁三县两区配备了专职挂职副书记,主抓共建工业园区建设、南北挂钩合作和策应扶持等工作,对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双方明确,下一步要积极借鉴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的合作理念和经验加快推进苏州宿迁工业园建设。经过一年的开发建设,苏宿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快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将积极参照中新合作的理念,把一些好的经验利用到苏宿工业园区建设上来,坚持土地集约利用、产业层次优先、节能环保优先、形象形态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强力推进开发建设,全力加大招商引资,高度重视资金财政运作,同步推进园区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推动苏州相关市区与宿迁三县两区共建工业园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深入推进两市挂钩合作的各项重点工作,加强引导和鼓励苏州相关产业向宿迁转移,继续深化干部交流及干部培训工作。

据统计,截至目前,苏州已向宿迁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310个,总投资182亿元,实际到账63亿元,带动当地就业人数17万。特别是在去年,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苏州全年向宿迁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达80个,总投资112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经过一年的努力,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顺利推进,招商工作也同步进行,引进的12个企业中,外资企业4个,总投资2.5亿美元和1.5亿港币。

5.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共同发展”、“加快苏北工业化”、“实现宿迁更大突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是苏州宿迁两市紧密合作共建的新型工业园区,是两市政府间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园区规划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东到为民河,西到九支渠,北到皂河灌溉总渠,南到华罗庚路和徐淮公路一线。其中,以通湖大道为界,以东为现代新城示范区,以西为工业区,规划人口9万人。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苏州、宿迁两地优势,推进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实施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城市功能的综合开发,把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外向带动的先导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新城的示范区,积极创新开发机制,拓展南北合作领域,努力为南北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一、背景及重要意义 江苏南北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苏北振兴。1994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区域共同发展”战略,2001年又提出“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新方针,采取了挂钩合作、干部交流、对口帮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积极进展。进入新世纪,苏北地区资源优势、发展潜力日益凸显,苏南地区制约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突出,南北合作和产业升级到了十分关键的时期。2006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省达小康,关键在苏北,重点在宿迁”。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指出,苏州和宿迁代表江苏的两个极,要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时任省长梁保华要求,宿迁要扩大与苏州南北合作共建开发区的对接,加大推进对接的力度,为更有力地推进南北挂钩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苏州宿迁两市决定紧密合作,共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这一构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2006年11月1日,两市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11月21日签订商务总协议,12月11日苏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二、规划概念

借鉴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的成功经验,结合宿迁当地实际,加以创新,突出了规划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融集约、紧凑、效益和环境为一体。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功能区域分明,生产生活互不干扰; 充分考虑工业物流和城市交通通畅的要求,合理布局区内道路网络;

生产区域集中布置员工集宿区,方便员工生活;

生活区域分等级设置商业布局,建设一个商业中心和四个邻里中心。商业中心为区域和全市服务,邻里中心为社区服务;

居住小区采取组团式布局,以邻里中心为圆心展开,小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组合,既注重公共环境的设计,又尽量做到节约用地,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开发管理模式

根据两市协议,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运作以苏州方为主,主要依托苏州工业园组织实施开发、建设、管理。组建相对独立、具有开发区功能与权益的管理机构和具备市场运作主体功能、能进行独立投融资的开发主体,实施滚动开发。

(一)组织机构

联合协调理事会:由苏州和宿迁两市主要领导共同主持,是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最高决策协调机构,负责协调解决开发建设有关方向、目标和政策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宿迁市政府分管领导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两市与开发建设有关的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负责协调处理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双边工作委员会对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党工委和管理委员会:是宿迁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宿迁市委、市政府行使工业园区内党的领导、经济管理及其他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实行充分授权、封闭运作的管理模式。

(二)开发机构

开发主体是“江苏省苏宿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亿元人民币),由省、苏州市、宿迁市、苏州工业园区按1:0.5:0.5:4共同出资组建。公司按《公司法》等有关法律组建,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开发公司受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苏州、宿迁两市支持开发公司的开发建设,并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其实现收支平衡、良性发展。

(三)职能权限

宿迁市委、市政府授权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在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经济管理、环境保护、招商、财政、外事、组织人事等方面,代表宿迁市委、市政府行使省辖市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党工委、管委会内设机构享有与宿迁市对应职能部门同等管理权限。

四、当前进展

开发建设启动以来,苏宿工业园区始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两市市委市政府始终不变的倾力支持,得到了苏州工业园区不遗余力的真诚帮助。五年多来,园区紧紧围绕“建设苏北一流工业园区”的总目标,以借鉴、吸收、运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为工作主线,坚持“先做环境,后做制造业”,埋头苦干、只争朝夕,从一片原生态的苏北农村中,拉开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基本完善的现代工业园区框架,在全省共建工业园区考核中始终位居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前茅。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各类开发性资金近19.65亿元,完成近10平方公里“八通一平”的投资环境,区内已建和在建各类项目的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厂房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设施、功能比较完善配套的发展形态和空间。

1、各项规划完成。先后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商住区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污水、供电、市政综合管网、环境卫生、公共交通、防洪排涝等8个专业规划,基本形成了“集约精致、以人为本、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规划理念和比较先进完备的规划体系,并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做到 “无规划不开发、违规划必追究”,体现规划的严肃性。

2、形态初具规模。按“八通一平”的标准建成贯通工商业地块的9纵3横22千米路网,各类管线均一次性埋设到位。区内首座110千伏变电站建成并实现2万伏中压供电,污水处理厂、标准厂房、工人集宿区、明日星城示范小区、明日邻里中心、加油站等配套设施均已建成投用。

3、环境保护严格。建区之初,开工建设最终处理能力8万吨、尾水排放达到一级A类最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区内实行雨污分流、污水全部截流,并对周边厂矿企业的污染排放进行实时核查和监控。继在宿迁率先通过区域性ISO14001审核后,在全省共建园区中率先启动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从源头上把好项目进入关,五年多来否决近10个效益好但污染大的项目,确保了区内生态环境优良化。

4、产业层次较高。与周边开发区错位竞争,坚持“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土地消耗低、污染排放低”的招商标准,以电子电器、精密机械、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注册项目总投资超过120亿人民币,外资投资比例高达49%,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达301万元/亩,在宿迁乃至苏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成功引进来自台湾、马来西亚、日本和我省的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台湾可成集团的3C机构件镁铝合金项目总投资6亿美元,是宿迁目前外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日本尼吉康株式会社的电容器项目总投资2亿美元,是宿迁首个规模以上电子类日资项目;省内长电科技的半导体封装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126亩,是亩均投资强度苏北最高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引进,对促进宿迁IT电子产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中新开发公司、中新市政、创投集团、邻里中心、创元期货、苏州园区工程研究院、苏州市政设计院等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一批商业和生产性服务项目在园区相继生根开花,对推升全市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传承亲商理念。目前,苏宿园区管委会内设5个局办,7个直属单位,工作人员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因人员精简,普遍实行AB角、定期轮岗、相互兼职等工作形式,全面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办事效率。经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方面协调,苏宿园区的干部享受中新合作培训的各项待遇,培训覆盖面100%。五年多来,园区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为南北合作、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苏宿园区的实践把原先单向的“输血、送干部、给项目”的挂钩方式变成了“派团队送理念、出资金建园区、做项目带招商”的共建新模式,在苏北打造了一块苏南标准的“经济飞地”,为苏州和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提供了产业转移的新基地,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50多个外省部门、市县和开发区组团考察。我们深知,园区倍受上级呵护、倍受各界关注,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为跨区域合作共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6.苏通科技园

苏通科技产业园是新加坡与江苏省重要合作项目,是江苏省实施国家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点园区,是苏州、南通两市跨江联动、共同开发的新型园区,是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推广辐射的示范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将全面引进新加坡的先进理念,充分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计划通过10年左右时间,建设一座“江海生态城、国际创新园”。在省、市领导及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2009年4月25日,苏州、南通两市跨江联动合作开发战略协议签署;2009年5月26日,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揭牌,项目正式启动;9月28日,一期9.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开工。2010年10月22日,园区首批十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苏通科技产业园由苏州、南通两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南通开发区、江苏省农垦集团,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合作开发。从建设合作的主体看,投资建设的主体实力十分强大,三个投资主体都是年收益上百亿的政府或国有控股,都有若干大财团作为后盾,园区的建设投入力度十分大,建设速度十分快。从在全国全省园区的地位看,苏通科技产业园是中国又一个跨国合作的产物,得到中国政府、省政府、市政府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项目审批上享有地市级项目审批权,在优惠政策上享有其他园区无法比拟的优势。从开发管理和收益的模式看,园区开发建设的管理主体是南通市政府派出机构——园区综管办,CSSD为主体组建由三方合作的开发公司实施开发。开发收益模式为“532”,“5”即CSSD获得核心区以外园区土地拍卖价的5%作为其规划和核心区带动的补偿,“3”即园区综管办委托CSSD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管理,并收取所做项目建设费用的3%作为项目管理的服务收入,“2”即CSSD帮助园区招商,并获得所招项目到帐外资的2%作为佣金。

第四篇: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一、合作发展宗旨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以“同饮一江水、共建幸福家园”为理念,以推进次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开发和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合作为突破口,坚持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机制,按照WTO和次区域合作总体框架及各项协议的要求,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沟通次区域陆上大通道,实现次区域与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的对接;营造一个适合国际贸易与投资发展的环境;通过对话确定共同实施的项目,建设经济走廊、产业带,使次区域合作得到扩大和发展,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尽快形成;把次区域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示范区和陆域经贸区;创造条件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改善次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顺应世界经济大潮,增强次区域国际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共建次区域一体化经济,建立稳定而长久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计划时间和年限

计划编制基准年为2002年,计划年限为2004—2008年,2008年后作远期展望。

三、次区域预期发展目标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阶段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

近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东南亚国家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预计2004年—2005年,次区域国家GDP和对外贸易额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相互投资稳步增加,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基本实现已有或新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信息通讯的畅通,为货物进出口和人员往来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地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与自由贸易区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取“泛亚铁路”东线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将大通道建设上升为联合国促进次区域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大投入,促进大通道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中期:次区域国家的GDP、外贸进出口额和外资利用率继续稳定增长,境外投资力度明显加大,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三产业的比重有较大增长,各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大提高;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重要口岸和城镇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提高城镇化水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次区域各国一些重要沿边结合部,即泰国北部清莱府与缅甸交界地区、中国西双版纳磨憨与老挝么丁交界地区、中国河口与越南老街交界地区、中国德宏瑞丽与缅甸木姐交界地区等,建成重要的经济园区和生产基地;争取泛亚铁路中、西线开工建设。

远期:次区域国家的GDP增长率应不低于前期水平,外贸进出口额和外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有较大提升;次区域国际大通道建设顺利完成;次区域合作机制业已完善,区域大市场业已形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特别是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合作及开发,全面推进次区域各国经济的发展。

四、次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

建设大通道、营造大环境、开拓国际市场、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是今后五年次区域发展的主要任务。

1、先行建设次区域自由贸易区。次区域国家要共同努力,使次区域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实验示范区,所有即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在次区域先行执行,使次区域国家先行受益;应争取将次区域作为UNDP在全球推行的“平等合作、消除贫困、共同富裕”的实验样板。

2、加快建设联系中国、东南亚、南亚的次区域大通道,逐步完善水路、陆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昆明—曼谷—仰光、昆明—河内—新加坡、昆明—密支那—印度雷多等三个方向的铁路和公路建设步伐,改造滇越铁路和公路,提高运力;升级改造一批低等级的公路;整治澜沧江—湄公河、红河的一些重要航段,提高航道等级并建设一些重要港口和码头,推进伊洛瓦底江中、缅水陆联运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水运优势;相互开通次区域主要机场之间的航线。

3、建设三条经济走廊,形成贸易、旅游、能源、矿产和农业开发五大支柱产业。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并能够相互对接的贸易运行机制,扩大区域贸易量,促进次区域贸易长足发展,使次区域贸易总量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人流带动物流,建设昆明—仰光、昆明—海防、昆明—曼谷三条经济走廊;形成统一的次区域旅游圈;形成一批自然资源开发基地和“桥头堡”式的现代工业园区,形成一批强势产业,变综合资源优势为产业群体优势。

4、构建次区域共同市场和贸易与投资体系。在重要城市和商品集散地及人口密集地区,建立一批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形成能对次区域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共同市场;确立次区域不同国家之间开展双边或多边贸易共同遵守的较为合理的贸易与投资准入体系,为大市场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5、建立促进次区域发展的合作框架和内在机制。次区域合作既是在“10+3”、“10+1”框架下的合作,又要构建和突出自身“5+1”的合作框架,使合作方式多样化、层次化和制度化。

6、建立环境监测与资源保护网络。在澜沧江—湄公河、红河、伊洛瓦底江以及萨尔温江等主要流域建立防护林体系,使水土流失的态势得到基本控制;建立健全动植物病虫害检疫防治体系、建立自然保护网络,保护珍稀物种;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建成一批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和示范区。

7、建立教科文卫和社会保障事业网络。建立较完备的初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立现代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艾滋病、非典等重大疾病联防共控体系,使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建立国家与社会保障保险体系,促进就业与失业保险事业发展。

8、建立次区域反贫困机制,构筑基本生活保障网络。通过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实现次区域共同富裕和繁荣发展。

9、遏制婴粟种植、加工、贩运等危害社会行为。在传统的婴粟种植区改种经济效高的农作物,遏制毒品的生产和蔓延。建立有效打击和控制婴粟种植、加工和贩运的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第二节 中国云南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宗旨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贸易合作为主线,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强化意识、增强信心、开拓进取;培育和壮大农业(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烟草、旅游、能源、矿产和建筑六大支柱产业;实施层次推进、地带经济、贸易投资、大都市、相互开放和可持续发展六大合作战略;背靠中国内陆,联合大西南和东南沿海省(区),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运作,产业先行、区域先试,旅游开路、贸易通关,推进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进程,实现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对接,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都市。云南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对次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明显增强。实现次区域各国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促进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发展目标

近期:云南省GDP年均增长保持在7—8%的水平,人均GDP年均增长6.5%左右,按可比价计算的GDP达到350亿美元,云南占次区域GDP的比重达到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地方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9:43:38。培育群体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26%左右;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左右,境外投资明显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左右。稳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进入小康。

中期:云南省GDP争取在2000年的基础上在翻一翻,年增长率保持在7—9%以上,云南占次区域GDP的比重达到20%;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群体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9%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40%,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重大突破,“大通道”建设有重大进展,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远期:云南省GDP保持稳定增长,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合理,群体支柱产业竞争力增强,高新技术、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大大提高,外贸进出口和外资利用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大通道”建设顺利推进并建成,人民生活水平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本世纪中叶云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推进六大合作战略

1、层次推进战略。确定优选发展的地域和领域,按照层次发展、梯度推进的原则,由近而远、先易后难、重点突出、逐次展开、全面推进次区域合作。从地缘上考虑,云南可优先与越南、老挝和缅甸合作;从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上考虑可优先与泰国、越南合作;从产业和企业转移难易程度上考虑可与老挝、柬埔寨合作。以项目建设和重点领域的开发带动合作,循序渐进、全面推进。

2、地带经济发展战略。依托次区域国际大通道建设,分地域、分通道走向,推进开发合作,逐步辐射整个次区域。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交通干线为纽带,构建经济走廊和产业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云南重点抓好“一区三走廊”建设,即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昆明国际大都市,建设昆明—曼谷、昆明—海防、昆明—仰光经济走廊。

3、贸易和投资促进战略。扩大贸易和投资,促进跨国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今后次区域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商品、技术、服务、跨国公司运营和其它资源的国际间流动和交流,使次区域与全球经济紧密联系,从而达到以外贸和投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4、大都市带动发展战略。以中国昆明、泰国曼谷、越南胡志明市等大城市为基础,构筑面向整个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国际大都市,以此带动全流域的开发与发展,并培育壮大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国思茅和景洪、泰国会晒和清莱、老挝琅勃拉邦和万象、柬埔寨金边和暹粒、越南河内等大中城市,促进中、泰、缅“金三角”、中、老、缅“绿三角”和中、老、越“小三角”结合部及其它地区小城镇发展。

5、相互开放战略。次区域各国都按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开放的要求,以政府引导、企业自主为前提,充分调动各国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推进各国间的相互开放,以开放促合作、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繁荣。

6、可持续发展战略。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坚持依法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原则,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各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促进次区域可持续发展。

重点推进“通道建设、旅游圈建设、贸易便利化、产业梯度转移、边贸升级转型、水电能源和矿产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及生物资源创新、区域信息化、生态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十大工程

第五篇:深化区域合作 助推招商引资

深化区域合作

助推招商引资

——关于**县利用区域合作开展招商引资的调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0月7日

在产业转移大背景下,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合作正在各地招商战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按照市委、市政府“南融北接”战略布局,**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持跳出县域谋发展,打破区域求合作,置身于更为广阔的区域空间考虑自身发展,按照“承接辐射,当好配角,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思路,确定了对接京津冀的战略定位,走出了一条深化区域合作助推招商引资的路子。

一、区域合作的机遇分析

京津冀在资源共享、要素互动、产业集聚、特色错位、生态同保、规划协调方面形成了较成熟的机制,区域格局分工合理、布局得当、结构优化、优势突出,加速了该地区的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进程,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为我县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主要体现在:

(一)国家鼓励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国布局区域经济的步伐明显加快,由地方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化快速发展,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的区域经济政

222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创业服务中心、环区生态水系、红云生态湿地公园建设进展迅速,区内入驻企业已达到23家。

(二)引进了一批项目。按照“推进大创新、引进大项目、狠抓大投入、培育大企业、构筑大产业、实现大跨越”的工作思路和“顶层设计、高标定位”的招商理念,坚持在合作中推动招商,在招商中密切合作,成功引进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投资50亿元的航天碳材料产业园项目、中船重工集团投资25亿元的齐耀新能源生物质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中广核集团投资25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嘉祥国际有限公司(英属)投资28亿元的传热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等一批央企、名企。其中,传热新材料产业园已与中国北车集团北京北车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成功合作。**县在引进央企、名企上的集中突破,也引领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发挥临近河北盐山、孟村等钢管产业基地优势,集中引进了一批钢管制造、机床附件加工项目;在对接天津上,引进了同创自动化产业园、美汁农果蔬科技、富士樱花、万恒电子、庆顺科技等一大批项目,投资**的外商企业中,京津冀地区的占到近2/3。

(三)建立了交流平台。在与天津的对接中,**县与天津市北辰区结为友好县市区,同时,县内的常家镇等九个乡镇分别与塘镇等结成友好乡镇。近几年,双方高层互动频繁,联合举办了天津(红桥)-山东德州(**)合作交流推进会暨津鲁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说明会及山东**-天津台湾同胞合作交流促进会等较大规模的招商促进活动。今年5月份,**与天津临港经济区进行了对接,9月份,与天津西青区大寺镇友好对接,加强了双方在招商信息、企业合作、人才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在政府推动区域合作的同时,**县还积极发挥以商会为代表的民间力量来补充政府间合作,与天津韩国商会签订合作协议,委托其全权代理**招商业务事宜;与天津台湾商会对接,建立长期友好协作关系,促进对接工作的落实。在与北京的对接中,2012年6月,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投资合作暨重点项目推介会,国家农业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分别派出年轻干部来**挂职交流。

三、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县在利用区域合作开展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限制产业转移的问题:

(一)交通建设薄弱。从全省看,**地处偏远、面积狭小、经济落后,交通建设一直跟不上,铁路、高速公路长期空白。目前仅有德滨高速经过**,在建的济乐高速和德大铁路也仅是从**临县-乐陵通过,规划中“黄三角”沿海区域特别是通往港口的铁路、公路网连接不密切,缺少快捷的通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间资源流动和产业协同能力,特别是在引进高科技含量、高技术人才依赖型产业方面限制作用十分明显。

(二)配套基础不足。承接产业转移,只有成本优势,缺乏

6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提升**产业的综合实力。

下载区域合作协议 -(通用)(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合作协议 -(通用)(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深化环渤海区域合作

    全面深化环渤海区域合作 ——在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第十五次市长会议上的致辞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 范恒山 (2011年5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环......

    关于区域合作和经济全球化问题

    关于区域合作和经济全球化问题 一、背景材料 1.第34届世界经济论坛2004年1月21日在瑞士东北部山城达沃斯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建立繁荣与安全的伙伴关系”。 2.世界经济论......

    2011年应急管理区域合作交流材料

    2011年应急管理区域合作交流材料 (2011年 12月5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区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全区......

    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大气污染区域合作治理模式研究 作者:于溯阳 蓝志勇 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06期 摘要:雾、霾导致的严重大气污染日......

    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工作推进情况报告

    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以来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工作推进情况 一、工作任务推进情况 2017年以来,云南机场集团航线全面推动“四级五网”建设,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昆......

    坛致辞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致辞

    3,.s,,,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致辞在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在第四届中俄......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区域合作协议书(5篇模版)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合作协议书甲方(流出地): 乙方(流入地):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

    律师事务所的联合与区域合作的经验交流

    文章标题:律师事务所的联合与区域合作的经验交流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谈不上演讲,最近对于律师事务所的联合与合作有一些思考和初步的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情况,供大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