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政治八年级巩固训练“代沟”析疑 沟通与和谐
最新政治八年级巩固训练“代沟”析疑 沟
通与和谐
┃训练 提升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孩子进入初中后特别不听话,叫他向东他偏向西,不让他干他非要干。孩子的这种心理属于()A.从众心理 B.逆反心理 C.攀比心理 D.自卑心理 2.据统计,90%的网瘾少年对父母有敌视情绪,几乎每个网瘾少年的家长都抱怨同一个问题:孩子不与自己沟通。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无法克服的 B.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C.父母与子女应加强沟通与交流 D.责任完全在父母,因为他们对子女关心不够 3.中学生小风到心理咨询室倾诉:“父母lsquo;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已经尽力了,所以我对父母的对抗心理特别严重。我该怎么办呢?”你认为小风应该()①理解父母的期望 ②继续与父母对抗 ③理解父母的关爱 ④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11年12月2日,广州12岁男孩李阳(化名)因与家人吵架而离家出走。目前,青少年离家出走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离家出走,大多是孩子与家长在沟通交流上出了问题。上述孩子要做到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关键要()A.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 B.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 C.学会真诚、得体地赞赏父母,增进亲情 D.尊重、理解父母 5.“上网”、“报班”、玩伴少、学习压力大,“90后”的孩子,呈现出与“70后”、“80后”不一样的新“成长的烦恼”。与此同时,不少家长则抱怨如今的孩子“不好管”、“不懂感恩”、“不理解父母”等。针对上述情形,孩子和家长之间应该()①相互理解,积极沟通 ②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③顺其自然,各行其是 ④换位思考,平等交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与父母之间发生误会和矛盾时,我们应该()A.不理不睬,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妥协 B.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沟通和交流 C.学会忍让,答应父母提出的所有要求 D.敢于抗争,直到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为止 7.(2011 衡阳中考)八年级的王伟最近总是闷闷不乐,平时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叮嘱几句,他觉得父母啰嗦,经常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假如你是他 的朋友,你应该劝他()①理解和尊敬父母 ②敞开心扉,增进彼此了解 ③换位思考,求同存异 ④认真聆听父母的意见,共同消除隔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完成作业后,小雨便高兴地玩起了游戏。不久爸爸下班回来了,他见小雨正在玩游戏,便十分生气地说: “就知道玩游戏,复习功课去。”这时,小雨应该()①等爸爸情绪平定后和他聊聊,了解他是否有什么事不开心 ②等爸爸看不见的时候偷着玩 ③据理力争并继续玩游戏 ④理解父亲的要求,并决定以后控制玩的时间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二、简答题 9.张华上初中后,就感觉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很多,父母对自己很关心,自己也想对他们说心里话,可话一出口就变味道,有时他还会采取故意作对的方式。他的父母为此很矛盾,也很苦恼。(1)张华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2)张华应当怎样克服这种行为?
三、材料分析题 10.(2012 济宁中考)郎朗是当今中国著名的“钢琴王子”。他小时候也有被父亲打的经历。有一次,郎朗因为学校有事回家晚了,耽误了练琴,父亲一怒之下抓住他就揍了起来,如今,已经成名的郎朗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对父母没有任何怨恨,反倒是父亲十分愧疚。郎朗说:“天下父母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打骂子女固然不对,但做孩子的不用怀疑父母对你的爱!”(1)“做孩子的不用怀疑父母对你的爱”这句话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2)当你遇到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时,你会怎么做?
2014最新推荐初二政治同步课后练习《神圣的宪法》 八年级2014初二政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练习题
第二篇:代沟与沟通
代沟与沟通
——读玛格丽特〃米德《代沟》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的发展,一个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频繁的出现着,这个词就是“代沟”。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代沟往往的因为年龄或时代的较大差异而形成的。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年龄不等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世代隔阂,这就是我们眼中的“代沟”。面对60年代弥漫全球的青年风潮,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撰写了《代沟》,她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解析了代沟。米德认为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三种阶段或模式,她将其分别命名为“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和“前象征文化”,并且在此基础上论述年轻人在走向人类社会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一、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前象征文化
从文化的传递方式来看,米德将文化划分为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和前象征文化三种类型。
1、后象征文化与熟悉的祖先
后象征文化是老年人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年轻人事事得向老年人学习,而未来总是重复着过去。后象征文化是一种变化迟缓、难以察觉的文化。在这种模式中,老年人无法想象变化,只能把这种持续不断的意识传给他们的子孙。因此,每一次变化都必须与已知的东西相似,都必须根据每一代老年人的记忆和已知模式进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改变的,永远如此的。这种情况下文化传承是代代相传,依靠老一代的期望,也依靠年轻人对老一代期望的复制,这种复制的能力是根深蒂固的。
作者例举了新几内亚的山地阿拉巴什人生的生活方式。阿拉巴什人相信,他们依赖已知事物过着的那种日子就是生活,唯一的过去式传说中的时代,是离他们无限遥远的时代。老年人、中年人和年轻人所接受和传递的都是同一套信息。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中也有所体现,尤其是古代。中国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尊重老年人言行的国家。我国古代相继出现很多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比如孔子、老子或者孟子,他们都是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者,他们凭借超凡的智慧、丰富的阅历,能够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老年人是人们的榜样,他需要将自己知道的一代代传授下去。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年轻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听取长辈的意见,我们觉得长辈的社会经历更加丰富,更具有权威性。这也是后象征文化的体现。
要想保存这种文化就要做到缺少疑问和缺少觉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一个人类文化演变中的新阶段。
2、互象征文化和熟悉的同代人
互象征文化是较于平等的文化,社会成员的主要模式是同代人的行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承续主要靠人们相互的学习与讨论。在这种文化中,老年人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他们树立典范,规定限制范围,年轻人的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互象征性不得超出这些范围。对于新实物是否被认可,老年人具有决定权。可以说这是对后象征文化的突破。
互象征文化不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而是要经过大**或者出现新技术使老年人缺乏或者不尊崇老年人的思想时才会发生。新鲜实物冲击了老年人具有的智慧和经验,这些生活阅历赶不上时代的变化时,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就会逐渐下降。这时年轻人只能互相学习,互为榜样。这也给年轻人带来一个契机,使他们在选择人生道的道路时更加自由,更具有多样性。
现在社会中就出现许多新鲜实物,比如互联网或者新科技等等。老年人并不具备这些知识。我们只能相互学习,搭建属于年轻人的平台,更好的交流、学习。
3、前象征文化与未知的儿童
前象征文化则可以称为青年人的文化,米德认为:“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年轻人对依然未知的将来具有前象征的理解,因而他们有了新的权威。”前象征文化的发展要靠一种不断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年轻人按照自己的首创精神自由行动,他们能在未知的方向中为长者引路。在科技发展中,老年人跟不上社会的步伐,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看法,无法对年轻人做出明确的指导并做出榜样。这个时候年轻人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掌握领先的技术与知识。老年人如果想要适应已改变的社会,就要向年轻人看齐,反过来学习年轻人具有的文化和技能。老不能代表崇高的地位,反而尚未出生的孩子是未来的代表。正如我们讲的:未来既是现在。
二十年前,电子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年轻人首先接受这一电子设备,并广泛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在生产生活年轻人逐渐完善计算机的功能,开发新的软件,研究新技术,充分开发使用。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伙伴,无时不刻都需要它的帮助。相反的,很多长者开始不认为计算机很重要,甚至认为计算机是多余的,不可能为我们做出贡献。老年人依旧坚持原有的知识,崇尚书本。可是事实证明,新的技术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所以老年人不得不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反过来向年轻人请教。
二、代沟的出现与反响 “我们把熟悉的世界留在了身后,居住在一个新的时代里。这个新时代的环境与我们所熟悉的完全不一样。我们的思想仍然使我们留恋过去,留恋我们童年青年时的世界。”这是作者对老年人面对高速向前的社会所萌生的无奈心情的描述。当前象征文化出现后,很多老年人都不懂年轻人所了解的东西,不理解年轻人的想法,不知道在孩子的眼中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在孩子眼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等等。这种差距就把老年人和年轻人划分卡,形成一道无形的“沟”,老年人站在“沟”的一边,持有着已有的经验文化;年轻人站在“沟”的另一边,开发着新实物。年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拥有领先的技术、文化和知识并引领了社会的潮流,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而老年人逐渐脱离社会的大舞台,被时代遗忘。
作者认为代沟在六十年代的出现既是一个在时间上不可逆的历史事件,也是一个生物学事件,因为它是在不可避免要老化的人类中发生的。前象征文化刚刚出现的时候,它对孤独的老年人来说是个悲剧,老年人不再享受崇高的社会地位,被人们渐渐遗忘;对于无榜样的年轻人来说是可怕的,没有了可以学习的对象,没有依靠的人。但这又是一个新的变化,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之后,某些老年人为了改变社会地位,跟上社会的脚步,也会以不同程度的热情和认同感欢迎这种新变化,他们衣着打扮和说话方式都模仿年轻人。人们即为过去担忧,又对未来充满希望。
代沟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了统一的准则,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老年人持有固有的思想和观念,所以他们面对年轻人眼中的“潮流”时会抵触,甚至反感。他们不喜欢男孩子留披肩发,不认同女孩子涂指甲油或者穿超短裙。面对日异月新的世界,他们会不知所措,没有依靠。而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摆脱了固有思想的舒服,他们自由奔放,追求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回头面对长辈的不理解充满不屑,也不愿意与之沟通。这样的循环之下,虽然有些老年人接受了新鲜实物,但是总体上看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思想差异会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多。
三、我们的目标是——更好的生活
米德认为代沟的普遍性是一个牢笼,年轻人和他们的长辈都想从中脱身。年轻人向往自由追求新鲜可找不到目标;老者希望孩子继续传承原有文化,依旧实行后象征文化。几代人之间缺少交流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所以作者提出:各代人之间的接触是必要的。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文化传承差异极大的民族之间都产生了隔阂,这都是缺乏接触产生的后果。
面对代沟产生的冲突,我们要试图阻止,要想出可以解解问题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是沟通。这两个字说的容易但是做起来难。首先,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使人们没有多余时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往往发现问题但没有时间静下心来交谈,即使交谈也是一带而过。其次,长辈对自己的想法十分坚持,在交流的过程中总是用长辈的态度对话,并不平等。长辈依旧希望于在对话中使年轻人改变态度,认识到自己的做法并不正确。最终的目的依旧是使年轻人倾向于他们的看法。还有,年轻人在追求新鲜实物的时候可能会过于盲目,听不进长辈的劝解…… 所以说沟通的过程是极其艰辛的,我们必须坚持一个愿望,保持谦虚,平和,互助的心态。即我们每一个人和人类的每一个部分,能够做到相互补充,而非相互竞争。我们要遵从社会的发展,不是坚持固有的思想(当然,固有的思想中有一部分是必须的,可以保留的),也不是盲目追求时尚,追求新鲜实,而是顺应社会的需求,从宏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个问题。而做这些的目的就是要人类能更好的生活下去。只要明确了这一点,就能更加清楚我们要做什么,要了解什么,以及可以牺牲什么。这种代沟也会在我们的努力中渐渐淡化,甚至消失。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我们能向着这个愿望不断前行,为我们美好的生活而不断改变自我。
第三篇:八年级政治与父母平等沟通
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体会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父母,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
2.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懂得与父母平等沟通,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知识与能力] 1.能以平等的态度与父母沟通,掌握一些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学会沟通的技巧和克服逆反心理。
2.认识逆反心理的危害,积极主动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努力做到有话好好说,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框题1:跨越代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体会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父母,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
2.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懂得与父母平等沟通,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知识与能力] 1.能以平等的态度与父母沟通,掌握一些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学会沟通的技巧和克服逆反心理。
2.认识逆反心理的危害,积极主动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努力做到有话好好说,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导入新课:
(故事请一学生课前准备好,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呈现,请一学生有表情地讲)1 故事:一只公鸡发现土里埋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它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就把珍珠刨了出来,费力地想把它咽下去。但当公鸡发现这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并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时,它马上就把珍珠吐了出来。这时珍珠对公鸡说:“我是一颗珍贵的珍珠,一个人想要找到一颗珍珠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啊!而你怎么这么轻易地就把我丢弃了呢?”公鸡说:“有什么了不起啊,如果谁给我一颗谷物,我马上就拿你去交换。” 1 故事讲完后,请学生讨论(多媒体呈现):
(1)公鸡发现了一颗珍贵的珍珠,为什么却把它轻易地丢弃了呢?(2)在公鸡眼中,为什么一颗珍珠和一颗谷物的价值是一样的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首先肯定学生的发言)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类似于珍珠与公鸡对待不同事物的看法经常发生在你与父母之间。你的价值观总是和你父母的价值观相左,父母视为“珍珠”的东西,你却不屑一顾,而你认为至关重要的“谷物”,你父母又不在意。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样,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不认为那些是最好的,这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你的成长,你的变化,就是“代沟”产生的首要原因。在此,教材上有一段很精彩的材料,或许更能体现你们的变化(多媒体呈现)。
讲解新课:(请一名学生扮演儿子,要求扮演的同学能按照不同年龄段的想法,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要求其他的同学也要身临其境地体会自己对爸爸的看法。)对话:(1)为什么儿子眼中的父亲,竟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2)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对父亲的看法有什么变化?(3)你的父亲在你现在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通过学生的扮演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对话,分析代沟形成的原因。)
一、代沟形成的原因
师:对爸爸的评价,无疑是自己成长的变化,是对他人认识的变化,是思维由幼稚到成熟的变化。其中经历了朦胧的敬畏到朦胧的批判,最后到客观的认识三个阶段。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7岁前,父母在我们心目中是权威,我们绝对服从父母的管教。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我们看到父母的不足,和父母的想法产生了偏差。到了青春期,这种偏差最大;26岁以后,开始客观地认识父母。(由此引出代沟的含义)
二、代沟的含义
通过讨论、探究代沟的表现,找出自己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方法。
对第一个问题的探究建议:先让学生就在生活方面与父母的差异展开讨论,然后请学生一一回答,并随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让学生填在书中的空格内。
三、代沟的表现
(填表的内容见教学资料上的图表,表中所填的内容不惟一,答案应该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学生的实际即可。在生活方面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如业余爱好、交友、个人隐私、音乐、学习方面等等,这些都可以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其目的是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尝试着在这些问题上与父母进行沟通,多想想父母观点的合理性,并在实际行动上努力去做。)师:总之,在生活方面与父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一代重实际,似乎不注意生活的享受;下一代则多幻想,比较重视享受。这仅是代沟表现的类型之一。还有的表现在:思想方面:上一代比较务实、保守、不主张批评;下一代主张自由、创新、开放的思想,希望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行为方面:上一代赞成维持传统的形式,处事谨慎、冷静,认为做事应有原则,稳扎稳打,不接受新的花样;下一代则喜欢冒险性的活动,敢作敢为,认为各人应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不必顾及别人的看法,不应有太多拘束。家庭责任方面:上一代对家庭愿做出牺牲,主张大家庭制,认为子女必须孝顺服从父母;下一代重视个人的享受和自由,喜欢小家庭制,认为子女的意见应被考虑。同学交往方面:上一代态度保守,认为男女交往是件严肃的事;下一代则主张广泛交友,与人交往是不可缺少的经验,与异性交往没必要大惊小怪。政治方面:上一代态度可能不怎么积极;下一代则认为应多参与,对不满的现象,希望能声机会表达意见,等等。
对第二个问题的探究建议:教材所列举的三种态度是学生平时经常采用的,事实上这些态度并没有解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反而导致了代沟的加深。这里的每种态度所产生的后果可以让学生说,因为他们有切实的感受。然后再请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哪些正确的态度(见教学资料《解决与父母冲突的正确态度》)可以解决你与父母之间的冲突?(让学生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态度,随时在课本上填写。)师:沟是填不平的,可我们可以跳,可以跨啊!代沟并不影响两代人的相互接纳。由于父母与子女不同的经历和文化差异,两代人之间就不可能没有“代沟”,这种差异有时如同写毛笔的一代、写钢笔的一代和电脑的一代的差异那样大。
四、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
师:跨越代沟就要及时进行沟通。沟通能疏通子女与父母间的关系,消除子女与父母间的误会,化解子女与父母间的冲突。沟通能增进子女与父母间的亲情,激发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沟通要及时,要注意场合,要主动,要讲究策略,要形式多样。有句广告词说得很好:沟通从“心’’开始。好的沟通应是追求心灵的友善碰撞、融合,让双方都感到对方的真诚,而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请学生阅读“知识链接”,要求结合他们自己的实际选择其中的沟通技巧,说说自己在某一个问题上与父母意见冲突最大的方面及打算如何与父母沟通。
提问: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与父母沟通?(让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1)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与父母心平气和地直接交流沟通;(2)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通过他们帮助自己与父母沟通;(3)可以通过电话或书信和父母沟通,等等。
师:回家再想想,看看跟父母有没有更好的沟通方式。因为通过沟通才能理解父母的心理,懂得父母的心思,知道父母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感叹:“孩子长大了,就不听我们的话了。”其实,这主要是子女与父母缺少沟通所致。沟通,是指通过谈话或其他方式进行相互了解。人与人之间,当然也包括子女与父母之间,都需要沟通,只有用心沟通,才能真情交融。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父母的爱是深沉而伟大的,为了子女,他们甘愿付出而不求回报,你们要相信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父母无私的爱会伴随着你们一生。(听《母爱》的歌曲)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他家,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会与父母和谐地相处,在爱的包容和亲情的支持下,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因为,父母是你们最早、最亲近的朋友,所以,你们与这两位特殊的朋友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父母都希望也需要受到子女的尊重,而作为子女,理应积极地与父母经常交流、沟通,常能进行换位思考,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只有这样,才能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共同营造一个温暖和睦的家。
第四篇:沟通与和谐
第3课时 沟通与和谐
学习目标:
1理解父母,积极调试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2培养同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克服“逆反”心理,进一步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3知道与父母平等沟通的重要性;了解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技巧,懂得处理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具体方法,孝敬父母与长辈。学习重点:
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课前尝试】
(一)课前准备 1.阅读课本P9的“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尝试以小琴妈妈的名义回答她的建议,填写在课本P10。
2.列举父母的优点,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3.了解父母各方面的状况,如所承担的压力、面对的困难、存在的烦恼、拥有的愿望和身体状况等,感受父母的处境、体验他们的心理。
(二)知识预习
1.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我们在少年时期具有“,”的特征。3.子女和父母都要站在 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加强,不仅有利于
,而且能促进双方的、与。
4.通读课文,归纳总结: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如何与父母沟通?)
【课堂探究】
1.针对课本P9的“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交流:
(1)你赞同哪一个观点?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又在想些什么呢?
(2)交流“课前准备1”,完成P10的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
2.讨论:有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你的看法如何?
3.“干涉”、“束缚”、“啰嗦”、“老一套”等,被很多同学用来形容自己的父母。分析父母这种表现的原因以及合理、不合理之处。我们是如何回应父母的?我们的做法是否合理呢?
『课后检测』
1.在家庭中,我们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需要 A.讲清自己的理由,明辨是非曲直 B.冷静下来,心来气和地与家长商量(沟通)C.坚持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目的 D.放弃自己的要求,躲开家长
2.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关键是 A.彼此了解 B.尊重理解 C.换位思考 D.耐心解释 ①充分理解父母的用心 ②学会必要的让步和道歉
③学会向父母表达 ④尽可能以自我为主,适当听从家长的意见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常言到“长辈过的桥比小辈走的路多,长辈吃的盐比小辈吃的饭多”。这句话主要是说 A.长辈倚老卖老 B.长辈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
C.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听从长辈的话 D.长辈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没什么价值 5.有人这样比喻亲子间的冲突:“孩子是火种,父母常常是火药,火药是怎么堆起来的?是用爱堆起来的,你对他越不断地付出,付出一分,这儿的火药多一点,有一天他让你不高兴了,他这一点,爆炸了。”这启示我们在以“逆反”言行回应父母时,要看到 A.父母对我们的爱 B.受伤害是父母 C.父母是负主要责任的 D.冲突是由子女引发的 3.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我们处理这种矛盾的方法主要有
第一课复习提纲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①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③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2.如何孝敬父母?①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②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③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 ④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3、代沟的含义: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称为“代沟”或“代际冲突”
4、代沟产生的原因:①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对成人的依赖越来越少,独立性越来越强②由于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③我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也可能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④在这个时期,我们往往会以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
5、如何与父母沟通?①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②客观的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④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⑤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6、与父母沟通的作用:
子女与父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加强沟通,不仅有利于消除矛盾和冲突,而且能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与和谐相处。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九)
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
(九)-、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2分)A.慰藉(jiâ)差(chāi)事踌躇(chóu chú)情不自禁(jīn)B.杀戳(lù)荒谬(miù)憧憬(chōng jǐng)恍惚(huǎng hū)C.猝(cù)死蜿(wǎn)蜒晨曦(xī)眼花缭(liáo)乱 D.创(chuàng)伤给(jǐ)予契(qì)约鞠(jū)躬尽瘁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C)(2分)A.读汪曾祺的作品,我们总能从他平实朴素的语言中品
(味、位)出宁静淡雅的意韵。“味”有“辨别、体会”的意思,“位”有“所在之地”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味”。
B.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它们聚(笼、拢)在一起,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便形成雨,洒向人间,滋润大地。“笼”有“遮盖”的意思,“拢”有“凑起”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拢”。C.被贬后的苏东坡依然有赏清风皓月、饮美酒佳茗的闲情逸(至、致),足见他心胸的开朗、豁达。“至”有“极、最”的意思,“致”有“情趣”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至”。
D.男排主教练坦言,在这次预选赛上,男排只有破(斧、釜)沉舟,才有可能冲出重围。“斧”指“斧子”,“釜”是“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横线处应填“釜”。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4.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A)(2分)
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A.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B.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C.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D.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5.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D)(2分)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6.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必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将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为了深入宣传该“办法”,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某校举办了“北京水资源”专题展览。在参观的过程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北京水资源的现状。(2分)
主要信息:①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甚至还低于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现状:②北京水资源极度匮乏。
8.京北地区大致覆盖昌平、延庆、怀柔和密云四个区县,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和生态屏障地,保障全市50%以上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请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以下两县治理河流流域、涵养京北水资源的两个相同的措施。(2分)【材料一】
延庆县治理白河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围绕白河主干河道,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营造水保林,发挥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以实现山区自然保水;规整河道,修建调蓄水量的橡胶坝、拦河闸等工程,以保护水资源。【材料二】
密云县治理石匣小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建设蓄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增加蓄水量;构建拦水、蓄水的三道防护体系,层层设防,节节拦蓄,以减少水土流失;推行清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以解决生态污染问题;营造适宜生长、具有保水保土功能的林草,以涵养水源。
相同的措施:①种植保土保水植物②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9.某同学在专题展览的“留言薄”上题写了寄语,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上句:水源告急,首都市民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下句:措施得力,京北区涵养水源功在千秋。(办法多样,郊区两县保护水源造福京城。)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âi):狗叫。1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①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②尝贻余核舟一(赠送)
③凿木人长寸许(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予不能悉记(全,都)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译: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1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不以木为之者(《活板》)B.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哀转久绝(《三峡》)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D.持就火炀之(《活板》)瞬息可就(《活板》)
13.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奇巧”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
14.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四、现代文阅读 雨中背影
陶诗秀
在女孩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爱过她。妈妈是个教师,她给予她的关怀少于她的学生。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生日,妈妈从来没有单独陪过她,永远在为她的学生们忙碌。
那天,女孩微微感冒了,躺在床上。妈妈给她吃了点药,就又带着她的学生去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去了。娇气的女孩想叫住她,但叫不出。她哀哀地想,即使自己叫了,妈妈也不会留下。
那一天,女孩哭了。她哭累了,睡过去,梦见了在远方工作的爸爸,梦见了疼她爱她的陈老师,还梦见了一个她妈妈的学生,那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
窗外,雨点敲打着窗户的声音惊醒了女孩。望着空荡荡的家,她猛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置身于小舢板上的弃儿。她决定离开家,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
走出门来,女孩却一片茫然。去哪里呢?突然,最爱她的陈老师那张慈爱的脸又浮现在她泪水迷蒙的眼前。鬼使神差的她撑起沉甸甸的脑袋,跌跌撞撞冲进雨中,往陈老师的家走去。巨大的雨点砸在脸上,女孩感到头重脚轻,一头栽倒在地上。蓦地,她恨极了妈妈。她想,她是妈妈唯一的女儿,却不是她唯一的牵挂。甚至比不上班上的一个孤儿更重要。她只求她能陪她一次,爱她一次,可妈妈连这点都难。妈妈啊,究竟什么是“血浓于水”?
摸摸索索来到陈老师家,已是傍晚。开门的陈老师被她狼狈的样子吓了一跳:全身滴着水,衣服丢了,脚上的一只鞋已不知去向。见到老师,女孩只满足地喊了一声:“老师——”便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已是深夜,雨淅淅沥沥,像首摇篮曲。女孩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陈老师就在她的身边。女孩打了一针,感觉头痛好多了。女孩已换了一身干爽的衣服,陈老师正为她敷热毛巾,擦脸,测温,像妈妈,不,比妈妈更周到。“老师,您一夜未睡?”望着老师满眼的血丝,女孩内疚地问。陈老师点了点头。
突然,陈老师的电话响了。电话里说:“老陈,兰兰的手术成功了。” 女孩听出,那是陈老师爱人李叔的声音。兰兰是陈老师的女儿。“老师,姐姐怎么了?”
屋内,突然异常地寂静。好久,陈老师才哽咽地说:“她,她今晚动手术。” “老师,我想回家。”女孩说。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想家,想妈妈。陈老师说:“孩子,我送你。” 深夜,寂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只有路灯发出淡淡的光,照亮着师生二人回家的路。远方,一个人影踉踉跄跄地向她们冲过来。是妈妈。妈妈从老师怀里一把搂过女孩,紧紧地抱住。此时,女孩已懂得妈妈——一个教师妈妈的心。陈老师的女儿正动着手术,而她却守在学生的病床前。女孩摸着妈妈冰冷的被刺破的脸,还有摔得满是泥泞的膝盖,深深的自责涌上心头。
“妈妈,我错了。”
陈老师的背影默默地在雨中远去了。女孩知道,那也是妈妈的背影。
1、本文叙事主要写了两个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辨识文章情节)
答:女孩无法忍受作为老师的母亲爱学生甚于爱自己,离家出走,女孩病倒在陈老师家,醒来得知陈老师女儿动手术,却守在自己的身边,终于理解了母亲的心而决定回家。
2、作为母亲和老师,文中女孩的妈妈和陈老师在性格特点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辨别人物形象)答:作为母亲,她们深爱自己的孩子,作为老师,她们将母亲般的爱无私奉献给自己的学生。
3、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指出并说明其作用。(分析描写手法)答:环境描写,渲染出师生间宁静、和谐、温馨的气氛。
4、文中塑造女孩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作分析说明(品析写作手法)
答:侧面烘托,一是通过由恨到爱的变化,来表现母爱的伟大;二是陈老师对孩子、对学生的爱,也侧面烘托出女孩母亲高尚的爱。
5、文章结尾为什么说“陈老师的背影也是妈妈的背影”?(分析中心思想)
答:表明女孩心中,老师就像妈妈一样,老师爱自己的学生,就像妈妈爱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