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办[2010]122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7:5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许政办[2010]122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许政办[2010]122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许政办[2010]122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的通知

许政办[2010]122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市城乡规划局制定的《许昌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九月二日

许昌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建设部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22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各类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容积率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容积率是指在一定的地块内计入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与计算容积率的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指标及对应的地块总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统一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执行。鼓励在地下置停车场、储藏室,地下及半地下建筑(人防、停车场、储藏室等)不计入容积率;建筑底层设置的地上车库、储藏室高度2.2米≤H<2.5米的,计入建筑面积但不计入容积率。

第四条建设用地在土地出让时,容积率由城乡规划部门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没有城乡规划部门出具规划条件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

第五条城乡规划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时,应当依据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容积率。控制性详细规划未覆盖的地块,应先行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六条城乡规划部门对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实施规划许可,应保持容积率指标管理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对于同一地块分期开发的项目,各期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面积的总和不得突破规划设计条件中容积率的上限。规划条件中容积率指标需突破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时,应先行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

项目建设单位在符合规划设计条件外,以部分空间或部分建筑无条件提供为永久性公共开放空间或设施时,经城乡规划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论证,报市政府或市规划建设委员会批准后,该额外部分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

第七条国有土地使用权一经出让,不得擅自改变规划设计条件确定的容积率。容积率指标确需调整的,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业规划调整或修编导致地块规划用地性质、建筑退让、建筑高度等规划要求及出让面积发生变化的;

(二)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设施建设需要,导致出让地块面积或出让地块开发强度等发生变化的;

(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四)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且符合相关技术规定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在不影响城市规划、国家利益、四邻权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城乡规划部门可以按规定程序重新核定用地的容积率指标。

第八条建设单位或个人调整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的,应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项目单位或个人向市城乡规划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调整理由,并附调整的规划设计方案(根据有关规定和约定,涉及调整容积率,收回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二)市城乡规划部门依据容积率调整条件进行初审,提交市规划技术委员会对调整的必要性和规划调整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三)通过论证同意调整的,应将规划调整方案进行公示,如规划调整可能对利害关系人产生影响,应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必要时可组织听证;

(四)经规划技术委员会论证、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后,规划部门整理相关资料,提出容积率调整建议,报市政府或市规划建设委员会批准;

(五)经市人民政府或规划建设委员会批准后,城乡规划部门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容积率指标函告建设单位或个人,并同时抄送市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

(六)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依据变更后的规划条件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重新签订(或变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需补交土地出让金的应按规定补交,补交土地出让金标准及程序由国土资源部门另行制定。城乡规划部门依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变更后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办理后续的规划审批手续。

涉及容积率调整的相关批准文件、调整理由、调整依据、规划方案以及专家论证意见、公示(听证)材料等均应按照国家有关城建规划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向城建规划档案管理机构(馆)移交备查。

第九条因城乡规划或政策性调整需主动对已出让地块的容积率调整的,城乡规划部门应及时函告国土资源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应与土地受让方协商后签订变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十条经批准调整提高容积率的建设项目,不得提高建筑密度,不得降低绿地率。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竣工后,城乡规划部门按规定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的内容予以核实。竣工建筑面积在合理误差以内,即以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地块总建筑面积为单位,5000平方米以内(含5000平方米)合理误差为1%;超500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合理误差为0.5%,视为项目竣工规划核实合格。对因建筑面积合理误差造成容积率超土地出让时要求的,不再补缴土地出让金,对合理误差之外超容积率的,须补缴土地出让金。补缴超面积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后按实际测量面积换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

第十二条对建筑面积合理误差之外未涉及相邻权纠纷及信访稳定等严重违法情形,不适用于拆除或没收违法收入处罚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由城乡规划部门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处建设工程造价5%—10%的罚款,对增加面积责令按原标准的两倍补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并责令建设单位按实际测量面积依程序重新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乡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管理部门共同建立调整容积率、补交土地出让金、变更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沟通机制。对建设单位擅自提高容积率行为未处理到位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部门不予核发竣工规划核实报告,国土资源部门不予进行分割及登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第十三条城乡规划部门要切实加强辖区内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项目执行情况的管理。城乡规划部门和行政监察机关把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纳入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内容,加强监督检查。凡未履行调整程序,擅自调整用地容积率的,应当追究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长葛市、禹州市、襄城县、鄢陵县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许政办[2010]67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

许政办[2010]67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工作的通知

(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555号,以下简称《条例》)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9〕157号,以下简称《通知》)的有关规定和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口流动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流动人口规模大,尤其是已婚育龄人员占较大比例,意外妊娠、生育现象较为突出,部分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已成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直接关系改革发展大局,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

二、突出重点,强化管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要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以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工作机制为核心,以构建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稳步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创新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积极促进流动人口与社会相融合,科学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努力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服务均等,大力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依法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政策,切实关怀和帮扶、救助留守家庭成员,逐步使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子女入托入学、法律援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享有与现居住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推动药具管理体制改革,使流动人口能够便捷地获得免费避孕药具和技术服务。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要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免费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督促其在现居住地定期参加生殖健康检查;流动人口现居住地要为流动人口提供同等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服务,在流动人口中开展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免费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妇科病普查服务,建立生殖健康档案。进一步建立完善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机制,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二)构建数字化平台,尽快实现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完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利用,注重强化科技手段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的作用,尽早实现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核实、通报、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制度,健全适时采集、动态监测、综合分析、科学决策的流动人口统计监测体系,掌握人口流动变动状况和趋势。加强人口计生部门与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沟通联系,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数据更新和信息交换制度,促进部门之间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互联共享,不断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动态化、常态化。

(三)推动区域协作,积极推进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市内、省内和省外协作力度,完善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的区域协作制度,创新协作方式,深化协作内容。探索建立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案件协查与协调配合机制,定期通报案件、协办事项进展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市与省内、外重点区域的流动人口协作机制,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一体化进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异地倒查制度,进一步落实现居住地属地管理责任和户籍所在地协调配合管理责任。

三、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形成合力。

计生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落实本级人民政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组织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检查和考核;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汇总、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受理并及时处理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关的举报,保护流动人口相关权益。具体任务是:督促指导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为流出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达到98%以上;督促指导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负责对流入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验证率达到98%以上;督促指导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有关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知识的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参加康检率达到98%以上,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98%以上;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预防减少非意愿妊娠和出生人口缺陷,满足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免费率达到100%;督促基层采取措施,落实《条例》规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参与拟订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的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公安部门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相关管理制度;督促县级及以下公安部门及时向所在地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通报在办理有关登记和证照等工作中了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情况等计划生育信息。具体任务是:督促指导各级户籍(治安)管理部门在办理流动人口暂住登记时,查验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经现居住地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将查验证明(公安部门存)一联存档备查,验证率达到98%以上;对无证人员,应劝其补办,并及时通告其现居住地的乡(镇、办)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建立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制度,督促指导公安派出所每月向辖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提供出生、死亡、迁(移)入、迁(移)出人员的信息情况,提供及时率、符合率达到95%以上;协助有关部门共同排查流动人口,互通信息,做到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督促租(借)房户的房东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助管理责任。

民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基层民政部门认真把好流动人口的结婚登记关,杜绝早婚登记;建立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制度,督促指导县(市、区)民政部门每月向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提供新婚夫妇婚姻登记信息资料,提供及时率、符合率达到95%以上;督促基层民政部门,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发放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

财政部门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相关管理制度;督促指导各级财政部门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按照常住人口同等水平,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卫生部门要依法加强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积极配合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使流动人口与常住户籍人口一样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免费率达到100%;督促指导各级卫生部门在为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办理《医疗执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证件时,查验经现居住地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验证率达到96%以上;对无证人员,应劝其补办,并及时通告其现居住地的乡(镇、办)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孕期保健、分娩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时,应当要求流动人口中的怀孕妇女出示《生育证》;无《生育证》的应及时通报所在乡(镇、办)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并协助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通知及时率要达到100%;建立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市、县、乡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每月向所在地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通报一次孕产妇及婴儿出生信息资料,提供及时率、符合率达到95%以上。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相关管理制度;督促指导各级建设部门加强与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在审批外来建筑施工单位进入我市施工时,督促建筑施工单位与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在为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办理《施工许可证》时,核查其经现居住地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验证率达到98%以上;并每月向现居住地的乡(镇、办)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通报一次施工单位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验证情况。对无证人员,应劝其补办。

工商管理部门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相关管理制度;指导各级工商部门和个体私营经济协会,配合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每月向所在地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通报一次在办理证照工作中了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情况等计划生育信息,通报率达到98%以上;对无证人员,应劝其补办。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相关管理制度;督促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每月向所在地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通报一次在办理有关登记和证照等工作中了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情况等计划生育信息;建立有利于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组织劳务输出时,配合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督促劳务输出人员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在流出前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其他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四、完善措施,加强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综合治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和服务管理措施,形成统筹管理、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人员队伍和服务管理网络建设,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和服务管理制度,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和自我服务管理模式。要按照《条例》要求建立稳定增长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投入机制,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为确保完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市政府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主要听取各部门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分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形势,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二)建立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密切协作。信息通报坚持每月一次。公安、卫生、民政、工商、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教育、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要在每月的3日(遇休息日顺延)前将上月的流动人口情况进行通报。没有发生新情况的,实行“零”通报。

(三)强化监督考评,兑现奖惩。各级政府要按照《条例》要求,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政府人口计划生育专项督查范围,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考核、监督。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考核内容、标准和指标体系,综合评定各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并根据考评结果予以表彰奖励,实行责任追究。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许政[2005]68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的通知

许政[2005]68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河南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省政府81号令)(以下简称《防雷办法》),依法加强防雷减灾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防雷安全事故发生,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我市防雷减灾安全工作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市防雷减灾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统一认识,履行职责,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方针,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防雷减灾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气象主管机构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防雷减灾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增强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意识。

二、强化领导,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安全工作

防雷减灾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防雷减灾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组织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制定建立雷电灾害监测等标准,提高防雷减灾能力。许昌市气象局是负责全市防雷减灾工作的主管机构,应依法加强对全市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做好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许昌县和魏都区的防雷减灾工作由许昌市气象局负责,其他县(市)气象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减灾工作。建设、安监、发改、公安、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防雷减灾管理工作,形成防雷减灾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好局面,把我市防雷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规范防雷减灾管理,落实防雷减灾各项措施

(一)凡在我市境内专门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单位,必须获得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资质证书。工程建设单位筹建防雷工程时,应当选择具有相应防雷工程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实施。禁止没有资质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业务以及超出资质等级范围承接防雷工程。

(二)安装的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按照国家和本省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施工。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接受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禁止销售和使用不合格的防雷产品。新建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改委或者其他部门受理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施工图设计文件,其中防雷工程设计文件应当交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审核,气象主管机构应在规定的日期内出具审核意见书。未经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批准,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不得交付施工单位。工程建设单位在领取防雷工程审核批准手续前,应当办理施工质量分阶段检测手续。其他场所或设施,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防雷工程设计文件和有关资料直接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

(四)防雷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批准的防雷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必须主动向防雷管理机构申请防雷工程质量监督。防雷工程开始施工后,由气象主管部门授权的防雷检测机构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进行施工质量分阶段检测,检测后应将检测结果书面通知工程建设和施工单位,作为防雷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在施工中对防雷工程设计方案作较大变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报批设计方案。

(五)防雷工程竣工后,应当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发放合格证书;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建设单位按照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直至合格。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验收合格证应当作为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备案材料。

(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应当在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中,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定期检测工作。

五、加强防雷减灾执法,规范防雷减灾安全管理

气象主管机构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建立健全防雷减灾执法队伍,加大防雷减灾执法、检查力度。各单位要把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要把防雷安全列为检查内容,切实消除雷击安全隐患。对违反防雷减灾法律、法规造成安全事故的有关单位,要依法进行安全责任追究。

六、进一步完善防雷减灾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气象主管部门授权的防雷检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检测工作。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一般每年一次,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对需要进行防静电接地保护装置检测的场所进行防雷装置检测的同时应当进行防静电检测。各单位负责做好本单位的雷电灾害防护工作,建立健全防雷减灾应急预案,并将防雷减灾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单位预算。要积极配合市防雷检测机构做好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工作,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居民住宅区防雷装置的检测,由房屋主管单位或物业管理部门配合防雷检测机构进行。防雷检测机构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技术标准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真实、有效的检测报告。防雷装置定期检测不合格、存在雷击事故隐患的,防雷检测机构责令被检单位按照防雷检测整改意见书限期进行整改,排除雷击隐患。

七、严格执行雷灾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

市、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调查、统计与鉴定工作。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积极协助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工作。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情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严禁各单位发生雷击事故隐瞒不报,情节严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二○○五年七月十五日

第四篇: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岳阳市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的通知

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岳阳市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的通知.txt老子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老子叫欺骗,互相忽悠叫代沟。▲ 男人 这花花世界,我要用什么颜色来吸引你。

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岳阳市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的通知

岳政发[2009]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岳阳经济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屈原管理区,市直各单位,中央、省属驻岳各单位:

《岳阳市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5月25日经市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六月十四日

岳阳市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前后容积率的跟踪管理,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保障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22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2008〕227号)和《关于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通知》(建规〔2009〕53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行政区域城乡规划区内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乡规划区内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建设、房地产、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举报和控告违反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的行为,对查证属实的,依法给予奖励。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将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指标纳入城乡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按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容积率进行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规划方案审查、规划行政许可,并依法公示审批结果。

第六条 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容积率向国土资源部门抄告拟出让地块的容积率、使用性质等规划条件。

第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确定的容积率等规划条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载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未载入的,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第八条 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一经出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改变规划设计条件确定的容积率。

第九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依法批准的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依法核实己竣工建设工程建筑面积,确定竣工项目的实际容积率。

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停车场、人防设施及储物区,地下建筑面积不纳入容积率计算范围。

利用地形高差而建设的围合空间,两面开敞的,其建筑面积的25%计入容积率;三面开敞的,其建筑面积的50%计入容积率。

第十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调整容积率:

(一)同一项目用地已完成部分建设,并已公告预售,剩余土地申请调整容积率的;

(二)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未达到两年的;(三)违法建设项目;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调整容积率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凡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建设项目可以调整容积率:

(一)建设用地所在区域因城乡规划调整,可以提高开发强度,并符合已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二)建设用地所在区域满足环境容量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调整容积率的。

第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以前,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没有明确容积率的,按以下原则确定初始容积率:

(一)出让时已有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容积率为初始容积率;

(二)出让时无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但已有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容积率为初始容积率;

(三)受让时既无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又无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以宗地所在地域级别基准地价设定的容积率为初始容积率;

(四)以现状挂牌的土地,按现状挂牌时核定的容积率为初始容积率。

第十三条 调整容积率,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陈述调整理由,并附规划设计方案;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资料齐备的申请项目,组织有关部门和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专家,对规划调整的必要性和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三)在本地的媒体和现场进行公示,并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必要时应召开听证会;

(四)经专家论证、公示、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后,对符合调整条件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提出容积率调整建议并附论证、公示(听证)等相关材料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下达《调整容积率告知书》,并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抄告国土资源部门和利害关系人;

(五)建设单位持《调整容积率告知书》到国土资源部门补缴土地价款;国土资源部门在建设单位交清应当补缴的土地价款后与建设单位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六)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土地价款补缴凭证,办理后续的规划审批;

(七)将容积率调整的相关档案资料归档备查。

容积率调整幅度在10%以内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有关办理程序。

第十四条 调整容积率的建设项目,不得提高建筑密度,不得降低绿地率。

第十五条 调整容积率应补缴的土地价款标准,按以下方法计算确定:

(一)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受让土地使用权,用地性质单一的,应补缴的土地价款为:楼面地价(原土地成交总价款÷调整前的总建筑面积)×调整容积率后增加的建筑面积;用地性质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应补缴的土地价款为:调整后的容积率条件下评估的楼面地价×增加的建筑面积。

(二)以其他方式受让土地使用权的,应补缴的土地价款为新调整后的容积率条件下的土地市场价减去原容积率条件下的土地市场价。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严格监督规划的实施,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对在建过程中改变规划审批内容的,必须及时依法予以制止并限期改正。

第十七条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相关资料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审定的施工图施工。对施工单位擅自改变施工图施工的,建设主管部门应责令施工单位停工,督促建设单位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接受处罚并补办相关手续,否则,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第十八条 房地产主管部门必须凭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相关资料办理房屋预售许可证。

工程竣工验收后,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和《规划竣工验收合格通知书》办理房屋产权证书。

第十九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分证时,应当对超容积率部分土地价款的补缴情况进行复核,如未缴清,不得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分证。

第二十条 监察机关应加强对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地产等主管部门在容积率管理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一条 未经合法批准擅自超过原容积率建设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并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地产等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经营性用地容积率管理工作中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岳阳市城市规划区经营性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规定》(岳政发〔2007〕1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许昌市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方案(许政办[2006]68号)

【发布单位】许昌市

【发布文号】许政办[2006]68号 【发布日期】2006-06-21 【生效日期】2006-06-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许昌市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方案

(许政办[2006]6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许昌市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六月二十一日

许昌市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方案

为深入开展打击传销专项执法行动,彻底铲除传销滋生的土壤,巩固整治成果,防止传销反弹,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武器,从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许昌的高度出发,深入开展打击传销执法行动,加强重点区域监管,在社区(村)建立打击传销的长效工作机制,包括在社区(村)建立对传销严密监控和及时预警的互动机制,建立快速打击传销话动和严肃惩处头目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职责明确和责任追究到位的责任机制,建立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预防机制,严惩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教育广大群众提高认识,进行群防群治,在我市创建一批“无传销社区(村)”,彻底铲除传销赖以生存的土壤。

二、工作方法

在前一时期打击传销专项执法行动的基础上,各县(市、区)通过在社区(村)推行“五个一”,即派发“一张联系卡”、建立“一个信息台”、发放“一封公开信”、签订“一份责任书”、构建“一个监管网”,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最终实现社区(村)无传销组织、无传销网络、无传销人员。

(一)建立打击传销互动机制。以派发“一张联系卡”为内容,建立打击传销的群众、社区、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机制。要将派出所、工商所、街道办(乡、镇)、社区(村民)委员会的打击传销举报电话和联系方式公布给每个居民,以便随时保持联系,实行群防群治群管制度。使群众能及时快速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传销活动,让基层组织迅速掌握辖区内打击传销工作动态,使各基层执法单位能迅速及时出动,把传销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打击传销信息机制。各社区(村)要建立集线索收集和指挥协调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台”。把社区(村)内出租屋、宾馆、饭店、公众聚集场所、常住人员、外来人员的基本信息登记造册,使社区(村)内的基本情况直观地反映出来。社区(村)要实现对外来暂住人口的“四知”,即知道是什么人、在干什么活、有什么资金来源、主要有什么活动。让基层执法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有效线索,迅速进行排查,捣毁传销窝点,清理传销人员,抓捕传销头目及骨干分子。

(三)建立打击传销宣传教育机制。各社区(村)要印发给群众的“一封公开信”,加强对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出租屋主的宣传教育工作。公开信要着重宣传国家打击传销的坚定决心和法律、法规、政策。要通过发放传单、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到打击传销工作宣传进社区(村)。要利用典型案例向群众介绍传销组织、传销人员的诈骗手法、操作方式及受骗群众心理,彻底揭露传销坑人害人的诈骗本质,使辖区内群众能深入了解传销的危害,自觉远离传销,主动举报传销。

(四)建立责任明确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责任机制。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打击传销属地管理责任制度,县(市、区)与街道办(乡、镇)之间、街道办(乡、镇)和社区(村民)委员会之间、公安局和派出所之间、工商局和工商所之间要签订“创建无传销社区(村)”责任状,责任状要以创建“无传销社区(村)”为目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把打击传销工作与基层的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并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对达不到责任目标的,实施责任追究,确保“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建立打击传销的监管及打击机制。各街道办(乡、镇)和社区(村民)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宣传机制作用,通过宣传教育手段,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认真落实定期排查制度,加强对传销的监控预警。各有关部门要措施到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政令上下贯通,形成协同打击的综合治理格局,在社区(村)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立体监控与全面打击的联动工作网络。

三、实施步骤

根据《许昌市打击传销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和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6月下旬至7月底)。由各县(市、区)在辖区内选择1―2个社区(村民)委员会作为试点,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县(市、区)打传办和街道办(乡、镇)要加强对试点社区的监督指导。

第二阶段为全面推广阶段(8月至11月份)。8月15日前由各县(市、区)向市打传办书面报送试点工作情况,并注意总结工作经验,择优推荐成效显著的试点单位。9月份召开现场会议,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的试点单位介绍经验,并在全市各社区(村)全面铺开。

第三阶段为检查验收阶段(12月份)。结合打击传销治理巩固工作要求,由市打传办、市整规办抽调成员单位成立检查组,对各县(市、区)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长期作战思想。打击传销是一项长期且十分艰巨的工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下一步打击传销“四落实四坚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克服麻痹松懈和厌战情绪,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开展好“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决不让传销活动在我市死灰复燃。

(二)精心组织,积极推进。按照“边试点、边完善、边深化”的工作思路,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精心做好准备工作,分工负责,定岗定人,把“五个一”工作落实到实处。各县(市、区)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创建无传销社区(村)”试点社区(村)的督促指导,并签订责任状,积极推进“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是一项社会工程,各级打传办要担负起组织协调职能,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具体分工要求积极参与、大力配合,建立上下指挥通畅、左右配合密切的指挥协作机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加强信息反馈,交流经验。各县(市、区)要及时向市打传办报告各社区(村)“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市打传办要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做法,促进“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迅速开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许政办[2010]122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许政办[2010]122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许昌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