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19-05-14 17:0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篇: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对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分析,并实证检验影响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主要受理事会关注领域、基金会范围和组织规模的影响,影响因素的差异也因慈善组织的性质类型以及注册地区差异而存在不同。最后针对如何改善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慈善组织 财务信息 披露质量

近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遭遇公信力危机的事件频发,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备受质疑。因此,加快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机制建设、提高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建立统一的慈善监管机制刻不容缓。这对于提高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完善我国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机制、完善慈善组织发展以及提高捐助者信心与积极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以慈善公益基金会的数据为实证样本提供相关的经验证据。

一、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可比性。表面上看,近年来我国的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状况大有改观,大多数基金会通过官方或非官方渠道披露了年度财务指标。事实上,其中很多基金会只是披露了审计报告的摘要,有的甚至只在工作报告中披露了几个对组织自身有利的财务信息,对费用支出以及员工薪酬等公众感兴趣的指标“避而不谈”。这说明我国慈善组织财务信息的披露还不够充分,所披露的财务信息较少并且具有局限性。这是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统一规范。目前,我国的官办慈善组织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而民间的慈善组织则遵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这就造成了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没有统一的格式内容,从而使得组织之间的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

(二)信息披露监管乏力。我国的监管部门一直被公众所诟病的是其“有投诉我才管,没投诉我不管”的运行机制,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基金会监管中。由于我国的慈善组织使用两种不同的会计制度,监管主体的角色定位不清,权责模糊,这给监管又增加了很大的障碍。尽管我国陆续出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以及《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等都要求慈善组织应当接受政府和公众的监督,但是这些都是原则性的要求,没有严格的具体规定,更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导致监管没有依据。另外,受成本的影响,一些规模较小的基金会无法提供审计报告,我国的统一的独立第三方监管机制亟待建立。

(三)信息化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匮乏。除了上述问题外,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也成为我国的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短板。目前,我国早已走出了年度报告张贴公示的年代,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在其官网公开相关信息。但是,仍有不少基金会还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其相关的信息只能靠其他专业性的网站对外公布,信息化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些基金会缺乏专业的IT人才和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信息化程度较低和缺乏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制约慈善组织完善自身财务信息披露和自我监督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

二、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金会管理层的特征对财务信息披露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Parsons and Trussel(2008)研究表明,慈善组织的理事会关注的慈善领域分布对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影响。一般认为,慈善组织中理事会关注教育、科研以及安全救灾方面内容,更愿意向社会公众披露相关的财务信息。据此提出:

假设1:理事会更多关注教育科研以及安全救灾领域内容,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更高。

慈善组织治理状况越好,就越希望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的披露来吸引更多的捐赠收入和政府补助。Weisbrod and Dominguez(1986)定义了价格指标来预测捐赠者或者投资者投资1美元项目会产生的费用,以此来衡量慈善组织的财务治理状况。价格越低说明组织的执行效率越高,组织治理状况越好。本文借鉴Tuckman and Chang(1991)定义的组织“管理效率”,即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比率来衡量慈善组织的财务治理状况,发现“管理效率”越高(即占总费用的比率越低),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据此提出:

假设2:慈善组织的管理效率越高,其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通常认为,慈善组织越复杂,其就会有越大的信息披露压力。Greenlee and Trussel(2000)证实收入集中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慈善组织复杂程度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指标。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的慈善组织一般倾向于与特定的捐赠者或者投资者进行单独的沟通;而收入来源分散的慈善组织,为了满足更多的捐赠者和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会更加注重相关财务信息的披露,以此来向社会公众传递一种良好的积极的信号。因此,收入集中度越分散的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据此提出:

假设3:慈善组织的复杂程度与其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慈善组织根据其业务范围分为全国性慈善组织和地方性慈善组织。全国性的基金会社会影响力较大,往往有较广的收入来源,而地方性的基金会由于知名度和地域的局限,其收入较为集中。同时,全国性慈善组织由于受公众关注的程度较高,受法规政策的影响程度较大,以及受到的监督压力较大,往往倾向于更好更完整地披露自己的财务信息。据此提出:

假设4:全国性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更高。

另外,慈善组织的规模从另一层面上投射出该组织拥有的各项资源。Luoma and Goodstein(1999)的研究表明,组织规模越大其社会知名度就越高,同时,慈善组织的项目运作和财务状况将会得到社会公众以及媒体等利益相关者更多的关注。因此,规模较大的慈善基金会有更强烈的意愿去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据此提出:

假设5:组织规模与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本文使用基金会中心网发布的基金会信息,在剔除了2013年及以后成立的基金会后,选取了按照净资产排名的前200家基金会样本,共得到公募112家、非公募88家,共计200家基金会的2013年度相关信息观察值。由于我国目前暂无完整的慈善组织相关信息披露的数据库,因而为了获取慈善组织的相关信息,本文主要通过浏览基金会中心网以及基金会的官方网站来手工收集相关的指标数据。

(三)变量设置和模型选择。

1.变量设置。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即“DQ”,取值为0―24。该变量的数值通过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评价体系计算得出,具体数据来源于中基透明度指数FTI指标。

(2)解释变量。设置五个主要解释变量,分别是“理事会关注领域”“管理效率(管理费用/费用总额)”“收入集中度[(捐赠收入/收入总额)2+(投资收益/收入总额)2+(其他收入/收入总额)2]”“基金会范围”“组织规模”,分别用BF、ME、IC、Scope、LnNA表示。其中,理事会关注领域为教育、科研、救灾取1,其他为0;基金会范围为全国的取1,其他取0;组织规模使用的是基金会的净资产取对数后得到的数值。

(3)控制变量。借鉴Behn et al.(2007)、Parsons(2007)和刘亚莉、王新、魏倩(2013)的研究,我们将控制慈善组织组织年限(Age)、盈利能力(PC)的影响。同时,还控制了是否公募(TYPE,公募取

1、非公募取0)、是否在发达地区注册(AREA,发达地区取1,其他取0)、筹资效率(FE,筹资费用/费用总额)、理事会规模(BS,理事会成员数量)等变量。

2.模型选择。根据上述假设及变量设置,设置如下检验模型:

DQ=β0+β1BF+β2ME+β3IC+β4SCOPE +β5LnNA+β6AREA+β7TYPE+β8BS+β9Age+β10FE+β11PC+ε

(四)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下页表1是200个全样本以及112个公募和88个非公募子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差异较大,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得分最高的是满分24分,最低的只有9分,平均分为16.99分,整体情况较好。非公募基金会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均值17.17)略好于公募基金会(均值16.84)。在理事会关注领域方面,非公募基金会(均值0.73)在教育科研及安全救灾领域比公募基金会(0.56)更具有针对性。而在收入集中度方面,我国的公募和非公募基金会的均值是一致的,为0.77,与2012年的研究结果(均值0.88)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与美国慈善组织收入集中度(均值0.53)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这反映了我国慈善组织目前的收入来源依然较为单一,捐赠收入以及政府补助收入占主导地位。从管理效率来看,我国慈善组织管理效率平均为4.4%,其中非公募基金会(均值3.39%)的管理效率要优于公募基金会(均值5.2%)。

2.相关分析。在做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对变量进行了相关性检验(表略),发现理事会关注领域(BF)、基金会范围(SCOPE)以及组织规模(LnNA)均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DQ)显著相关,并且符号和我们之前预期的相同。我们假设的收入集中度(IC)和管理效率(ME)与披露质量的相关性虽然符号符合预期,但是并不显著。我们还发现,理事会关注领域与组织规模之间显著正相关,说明慈善组织规模越大,其理事会会更多地关注教育科研以及安全救灾领域。

3.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页表2所示)显示全样本模型的调整R2达到29.5%,其中公募子样本调整R2为42.9%,非公募子样本则为12.6%,这说明该模型拟合度较好,公募子样本的模型拟合度要明显优于非公募子样本。理事会关注领域(BF)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DQ)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理事会更多关注教育科研以及安全救灾领域的,其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更高,与假设1相符。管理效率(ME)与DQ呈负相关,但并不显著,这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Tuckman and Chang,1991),说明对于我国的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管理效率并不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因素,因此假设2不成立。同样,收入集中度(IC)与DQ也不显著,不符合Parsons and Trussel(2008)的研究结论,因而假设3也不成立。基金会范围(SCOPE)以及组织规模(LnNA)均与DQ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全国性慈善组织以及组织规模较大的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较高,所以符合假设4和假设5。在公募子样本中,理事会关注领域(BF)、组织规模(LnNA)、成立地区(AREA)以及理事会规模(BS)对DQ均有显著影响。而对于非公募基金会,只有组织规模显著地影响其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理事会关注领域(BF)和成立地区(AREA)仅在10%的水平上显著。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显示模型中变量的VIF值均小于2.5,这表明该模型中自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自相关以及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我国的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主要受理事会关注领域、基金会范围和组织规模的影响。然而影响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组织规模以及理事会规模较大,注册地区发达,理事会更多关注教、科、救灾领域的公募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更高,收入集中度较低(即收入来源分散)和组织规模较大的非公募基金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更高。同时,全国性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要高于地方性慈善组织,教育科研及救灾类慈善组织、规模较大的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更高。

从上述对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实证结果分析出发,笔者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慈善组织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与规范。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良莠不齐,影响因素各异,但有一个基本性的制度问题值得我们探讨,那就是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我国的慈善组织按所有制成分分别施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这导致了我国的慈善组织之间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又不太规范和详尽,仅有一些框架性的基本准则,存在缺乏对具体的项目业务处理以及信息披露的规范这一显著缺陷,这导致了我国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难以做到充分完整。因此,为了规范我国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相关法规亟需完善和规范。

第二,加强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审计监督。慈善组织信息的披露或呈报的质量参差不齐,与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审计缺失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1)强制审计主体的缺失。现阶段的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审计没有强制明确规定审计的主体,到底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审计还是民间独立审计机构审计(如会计师事务所),抑或仅仅由慈善组织内部审计单位审计。(2)审计缺乏强制性。现有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审计仅限于对一些大规模的公募基金会有一定的定期披露审计报告要求,而对于大部分的非公募及规模较小的慈善组织没有强制审计规定要求。仅有自愿披露审计报告的要求不足以改善现阶段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或其他信息质量低下的现状,因此加强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强制审计监管也是相关职能部门亟需解决的“慈善之殇”。

参考文献:

1.Trussel J M,L M Parsons.Financial reporting Factors Affecting Donations to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J].Advances in Accounting,2008,(23):263-285.2.Weisbrod B A,N D Dominwez.Demand for Collective Goods in Private Nonprofit Markets:Can Fundraising Expenditures Help Overcome Free-Rider Behavior?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6,(30):83-96.3.Tuckman H,Chang C.A Methodology for Measuring the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of Charitabl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J].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1991,(11):152-178.4.Greenlee J,Trussel J.Predicting the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J].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2000,(12):102-115.5.Luoma P,Goodstein J.Stakeholders and Corporate Boards:Institutional influences on Board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05):42-57.6.Parsons L M.The Impact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s on Contribution to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J].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2007,(19):179-196.7.刘亚莉,王新,魏倩.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后果研究[J].会计研究,2013,(1):76-83.

第二篇:财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从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和原因,提出一些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关键词:内部控制;披露;财务报告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制定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在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从此,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由自愿披露过渡到了强制披露阶段。

一、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必要性

(一)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供附加信息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系列财务丑闻的披露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以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信心。单纯的财务报告已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二)对于上市公司自身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意识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管理当局可以在导致重大后果以前发现内控中存在的缺陷,及时改进企业管理、减少舞弊。同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是管理当局解除受托责任的一种方式,委托者可以通过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来判断受托者是否尽心尽职履行受托义务。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和原因分析2006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随年报一同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的情况;内控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和处理情况;对本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完善内控制度的有关措施以及下一内部控制有关工作计划。而且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进行审计时,应参照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况出具评价意见。查阅上交所上市公司2006年报告可以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仅在报告第十部分重大事项中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一项或详或略地披露了公司内控的相关信息,多是流于形式,有的公司甚至仅以“公司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各个业务环节,保证了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等空洞的语言一笔带过,即使是披露较为详细的公司,也未能完全包含《指引》中所要求披露的内容,并且几乎所有公司都没有披露聘请注册会计师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况出具评价意见的信息。由此可见,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内控信息均未达到《指引》的相关要求,上市公司普遍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详细披露的动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内部控制信息供求角度分析作为信息的需求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股市投机性强,投资者的专业性较差,对数据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较弱,对高质量会计信息需求不足。而作为信息的供给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问题是造成这一现象根本原因。只有信息产生的效益大于信息的成本,信息的生产才具备经济上的合理性。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单位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进行问卷调查(周勤业,2003)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负担日益加重,集中于在指定报纸刊登信息披露文件的费用和定期报告的审计费用,上市公司认为信息披露对产品销售、品牌宣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是太大,对改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意义也尚未体现出来。

(二)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角度分析首先,《指引》对披露内容的规定不完善,没有说明上市公司评价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标准,使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信息含量下降,可操作性差。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统一、权威的标准体系。除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以外的上市公司一般是参照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该规范是目前我国内部控制领域比较权威的标准,也是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所依据的标准,但其将内部控制定位于内部会计控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立足点还是从内部会计控制的角度进行规范,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在这种缺乏内部控制评估标准情况下,不同企业对内部控制发表的自我评估结论很难具有可比性,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应采取哪些程序、遵循哪些标准没有规范可依,其执业风险大小不好衡量。其次,披露要求中缺乏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的相关表述。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报告中表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可以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通过管理层改善控制环境,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内部控制信息实际上也是董事会解脱受托责任的一种方式。另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没有对违反该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关处罚的条款,《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指出对公司及其有关人员违反该指引规定的行为参照《上市规则》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总的来说,处罚力度太轻,这也从客观上导致了《指引》在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未能被严格执行。

三、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使管理当局认识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作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是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措施,对公司来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它能够使股东和其它投资者更加了解公司的管理现状和财务状况,从而引起更多投资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达到战略目标。

(二)尽快出台内部控制的标准和评价规范只有制定出类似于美国COSO报告(2003年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的框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的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八大要素,《指引》采用了此观点。)比较统一、权威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以后,内控信息的披露才具有操作性和可比性,注册会计师也才有了判断企业内控完整、合理、有效的标准。200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牵头发起,证监会、国资委共同参与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并于2007年3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借鉴了美国COSO报告的已有成果,这表明我国已开始积极规划出台既吸收了国外先进内部控制理念,又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内控建设和评价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使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评价有统一权威的标准可以参照。

(三)进一步规范披露内容和形式证监会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内容和格式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除现有规定外,内部控制报告应增加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内部控制报告应表明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建立、实施和维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法律和法规的遵循性。

2、内部控制报告还应说明所依据的内部控制的标准或规则框架。内部控制标准是用来指导公司设计和执行相关内部控制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

3、内部控制报告应声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或除已表述的重大缺陷以外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存在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

4、有必要在报告中说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缺陷,有效的内部控制也只能对经营、财务、法规遵循三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且,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其有效性可能会发生改变。

(四)制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核实评价意见的标准目前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在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及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求拟发行证券的公司和上市公司披露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做出自我评估意见,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指出“三性”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进行的。该指导意见规定了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程序、方法和报告等一般性要求,却没有涉及评价内部控制的操作性工具,因此不能明确注册会计师应该对上市公司的哪些控制内容和要点进行测试,以及测试标准和对应的评价意见类型。建议可以借鉴美国COSO报告所提出的评价工具,设计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具,将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作为内部控制评价工具的框架,从而服务于经营、财务报告以及法规遵循这三大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五)明确界定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引入问责机制,细化对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告以及内部控制报告行为的处罚条款,对违法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追究当事人个人及其所在企业的民事及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遏制管理层舞弊的动机。

第三篇: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摘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提升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要保障。随着公益组织及其项目运作和管理的负面事件的曝光,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不可避免。文章运用博弈论理论说明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博弈的产生及结果,并对改善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提出若干措施。

【关键词】慈善组织 博弈 捐赠

一、慈善组织、捐赠者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基本假设及动因

从博弈论角度来看,信息披露的博弈主体主要包括慈善组织、捐赠方及监管部门。各博弈主体对信息披露内容的关注侧重点不同。本文对博弈的基本假设为:(1)捐赠者具有捐赠偏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2)博弈各方中至少有一方不清楚对方的行为。(3)在博弈中,公益慈善组织占有主动权,首先采取行动。产生博弈的动因基于捐赠者、监管部门和公益慈善组织三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为:公益慈善组织在信息的掌握上处于明显的优势,而捐赠者无法获取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及业务信息,无法正确评估善款及物资的使用是否落实到实处。两者信息不对称说明了监管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同样,随着捐赠者和慈善组织间信息不对称出现冲突,使得监管方法必须逐步完善。

(二)博弈过程分析

1.公益慈善组织与捐赠者的博弈。公益慈善组织和捐赠者之间的博弈有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捐赠者与慈善组织之间通过订立详细的合同以约束慈善组织使用善款及物资的途径,这种是合作博弈,是有效率的。慈善组织不规范使用善款及物资,虽然暂时可以得到一定的个人利益,但是是以破坏合作博弈为代价的,可能会受到捐赠者在下一轮博弈中的报复,最终损害自己的利益。双方陷入不合作博弈,显而易见,这种博弈是无效率的。

捐赠是一种非商业行为,是捐赠行为与经济行为的统一。一般来讲,捐赠者不可能从捐赠行为中获取直接的货币收入回报,但他一定是基于对预期收益的追逐才产生捐赠行为的。捐赠者的预期收益体现为明显的非物质形态、非货币形态,主要体现为心理上的满足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假定慈善组织进行详细的信息披露可以树立社会形象,从而带来获得收益为S;提供详细披露信息的成本为C,提供缺失的信息披露成本为A,并有C?A?0;因不对外披露而获取的违规收益为P(通常指组织内部人员的败德行为给自身带来的效用)并有P?C?0,但由此可能遭受的捐款减少量为R。捐款者得到详细的信息可以获取心理与精神上的预期收益r(r?0),捐赠成本为c;捐款者得到缺失的信息可以获取心理与精神上的预期收益-r;如果选择不捐赠,则获取的收益与发生的支出的成本均为0。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博弈分为两个阶段,博弈的第一个阶段,确定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类型。用“详细信息披露”和“ 缺失信息披露”分别表示慈善组织的行为。博弈的第二阶段,捐赠者选择是否将善款捐赠到慈善组织,用“捐赠”和“不捐赠”表示捐赠者的两种选择。若慈善组织选择详细信息披露,捐赠者选择捐赠时,则两者都可以各自获取收益,支付为(S-C,r-c),前面一个数值代表慈善组织支付,后面一个数值代表捐赠者支付。若慈善组织选择详细信息披露,捐赠者不捐赠时,扣除详细信息披露成本C,慈善组织仍可以获取收益S-C,捐赠者不捐赠行为获取的收益及发生的支出均为0,支付为(S-C,0)。若慈善组织选择缺失信息披露,捐赠者选择捐赠时,扣除缺失信息披露成本A,慈善组织仍可以获取违规收益P-C,而捐赠者捐款却获得不了预期心理和精神上的收益,由此损失-r-c,所以支付为(P-A,-r-c)。若慈善组织选择缺失信息披露,捐赠者选择不捐赠,扣除缺失信息披露成本A和捐款减少量R,慈善组织可以获取违规收益P-C-R,所以支付为(P-A-R,0)。

作为理性经济人,捐赠者进行捐赠必然希望得到详细的信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取最大的效用。在捐赠者选择捐赠的情况下,要使慈善组织选择披露详细的信息,必须使得S-C?P-A,又因为C?A?0,即当S?P时,慈善组织愿意披露详细的信息。

2.慈善组织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假定慈善组织进行信息披露树立社会形象,带来S的效用;披露成本为C;A为慈善组织未进行披露所受到警告、批评的处罚导致公信力下降所减少的效用;因不对外披露所获取的违规收益P(通常指组织管理者的败德行为给自身带来的效用P?C?0);政府部门对慈善组织进行监管的成本为a,L为公众对政府部门的谴责,遭受的损失。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同样将博弈分为两个阶段,博弈的第一个阶段,确定慈善组织信息披露行为。用“披露”和“ 不披露”分别表示慈善组织的行为。博弈的第二阶段,监管部门选择是否对慈善组织进行监管,用“监管”和“不监管”表示监管部门的两种战略选择。

若慈善组织选择披露信息,监管部门选择监管,扣除信息披露成本C,慈善组织可以获取收益S-C,监管部门由此产生监管成本a,支付为(S-C,-a),前面一个数值代表慈善组织支付,后面一个数值代表监管部门支付。若慈善组织选择披露信息,监管部门选择不监管,监管部门不会发生监管费用,也不会受到公众的谴责,监管部门不监管行为获取的收益及发生的支出均为0,支付为(S-C,0)。若慈善组织不披露信息,监管部门选择监管,监管部门发生监管费用a,慈善组织因此导致公信力下降,损失A,支付为(-A,-a),若慈善组织选择不披露信息,监管部门选择不监管,慈善组织可以获取违规收益P,那么监管部门就会受到公众的谴责,由此损失L,支付为(P,-L),在监管部门监管的情况下,要使慈善组织选择披露信息,则S-C?-A。在慈善组织未对信息进行披露的基础上,监管部门会衡量监管成本与公众对监管部门的谴责所造成的损失,只有在L?a的情况下,监管部门才会选择监管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情况。

(三)博弈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博弈分析可知,我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与监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政府部门作为监管慈善组织的部门,对慈善组织的活动也进行干预,意味着博弈主体既制定规则,也实行监管职责,这不符合博弈规则。公众应加强对监管部门的谴责。只有在公众谴责对监管部门造成损失大于监管成本,政府部门才会加强监督力度。同时应加重对不披露信息的惩罚力度,促使慈善组织按时按质按量披露信息,以降低损失成本。

二、对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及监管的建议

(一)建立信息披露的公开机制

公开慈善组织的财务及业务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众和慈善组织间的问题。慈善组织应披露真实、充分、准确的信息,并且信息获取方式容易,信息内容规范,信息披露及时。慈善组织是有义务满足社会公众提出的查询财务信息、项目信息等要求,如果发生拒绝社会公众的监督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二)建立信息披露的惩罚机制

对于未按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未按照规定公开慈善信息的慈善组织,监管机构应对其进行警告,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仍未在规定时间内改正的,监管机构可对其实行处罚。慈善组织通过虚假披露信息以获取不正当利益,并不及时改正的,可加重处罚力度,如取消其免税资格,并缴纳所获收益两倍的罚款。

(三)政府对信息披露费用进行补贴

慈善组织披露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治理信息、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四个项目。披露信息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国际上,慈善组织的行政成本占总支出的15%~20%。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与之相比,我国行政成本占比算低的。为了保障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同时保障慈善组织可以正常披露信息,政府部门应给予资金补助,专款专用,资助其信息披露。

(四)建立第三方业绩评估机制

民政部门作为完善法规的一方,不能监管慈善。应设立第三方独立机构依法实行正常的监管,包括监督善款及物资的使用情况,检查信息披露状况,审查报告等。在此基础上,每年对慈善组织进行等级评估,针对慈善组织不按时按质的披露组织内部信息,不规范使用善款、物资等行为,以降级处分,切实提高慈善组织的运作效率及透明度。

参考文献

[1] 纪纲,程昔武.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社会捐赠:一个博弈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1(5).[2] 姜丹,孟庆彬.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政府监管的博弈分析[J].财会月刊,2007(4).[3] 刘跃飞,黄巍巍,王鹏.腾讯360事件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1(6).

第四篇:印刷质量影响因素

影响印刷工艺正常进行的因素很多,如印刷设备、油墨、纸张等。其中纸张本身及使用方面的诸多因素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很大,以下我们就此问题做一分析。

纸张本身的原因

1.纸张的纤维及组分

纸张主要是由植物纤维(木材类、茎秆类、韧皮类、籽皮类等)、填料(滑石粉、高岭土、硫酸钡等)、胶料(松香胶、硫酸铝、骨胶、淀粉、干酪素)等组成的,由于所用原料不同,制成的纸张性能也不同。如普通纸大都采用茎秆类纤维,其表面凸凹不平、多孔,即使用滑石粉加填,也不能进行高质量的印刷;而较高级的纸张韧皮类和籽皮类纤维含量少,且常用高岭土等进行表面涂布,纸面的平整度、光滑度、光泽度及强度都好于普通纸。

2.纸张的亲水性

纸张中的纤维、填料都是亲水性很强的物质,加上纤维、填料之间所形成的毛细孔对水有吸附作用,更增加了纸张的亲水性。纸张的含水量与空气湿度成正比,阴雨天时,空气的湿度相对增大,这时纸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膨胀,强度随之下降,印刷时就易出现剥离现象,墨迹的干燥速度也明显下降。当空气干燥或气温较高时,纸张内部水分又会散发到空气中,使纸张失水而收缩,造成纸张抗拉力下降、发脆、易碎,并产生静电,印刷时会因纸张吸水过量而变形。

纸张的亲水性对印刷工艺的影响相当大,特别是采用单色机套印时,印完第一色后,必须经过晾晒,使墨迹彻底干燥后再印第二色。如果车间温湿度发生变化或润版液用量过多时,第二色印刷就会因纸张的变形而套印不准。为了适应纸张的这一亲水性,应把车间的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将纸张提前送到车间,与车间的温湿度平衡。

3.纸张的平滑度

纸张的平滑度是指纸张表面的平整、均匀及光滑程度,主要由制造工艺及原材料的性质决定,对印刷质量有直接影响。表面平滑的纸张印出的印品印迹清晰、整齐、层次分明;而表面凸凹不平的纸张,印刷时因墨层转移不均匀,可导致印迹不清晰,严重时会出现毛刺现象。另外,纸张还具有两面性,即便是用同样墨量、同一台胶印机印刷,其正面的图文清晰度等都比反面高。因此,印刷时应选择平滑度好的纸张,以提高印刷质量。

4.纸张的施胶度

纸张施胶度越高,其抗水性越强,润版液的用量就少,如胶版纸等;纸张施胶度越低,其抗水性越小,润版液的用量就大,如毛边纸等。因此印刷时应根据纸张施胶度的多少相应增加或减少润版液用量,使纸张强度等适应印刷要求,减少纸张伸缩、掉毛、掉粉及变形等纸病。

纸张使用方面的原因

1.纸张的裁切

印刷用纸首先要求尺寸准确,裁切时应留出标线、叼口的位置,且各边相互垂直,以便套印;纸张的经纬方向应一致,以便于胶印机叼纸牙的叼纸。裁切时,刀口要光滑、整齐,不能有毛边,否则印刷时胶印机的叼纸牙不能准确叼住纸边,易引起碎纸、双张、套印不准确等故障。

2.纸张的存放

首先要求存放地的温湿度接近印刷车间,并较稳定,且存放时纸张应堆放平整,否则也就失去了存放的意义。其次要存放适当的时间,使纸张充分与环境温湿度适应,并基本定型,即便临时更换到其他地方,短时间内也不会发生尺寸变形。这样的纸张经过裁切后上机印刷,对印刷质量影响很小。但如果存放期过短,则与刚生产出的纸张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含水量不稳定,纸张发脆、易碎、易产生静电,上机印刷时,不利于输纸,且易起褶而影响印刷质量。此外,纸张不宜大批量裁切后存放,因为如果用不完,剩余的纸张也会变形。

3.印刷机对纸张的影响

印刷时,一些操作人员遇到纸张起褶、变形、套印不准等问题,就认为是纸张的质量不合格,其实印刷机调整不当也是引起印刷故障的原因之一,如过紧的叼纸牙容易将纸张的边缘叼破或叼成不平

状,影响印刷套印准确性;而叼纸牙过松,在橡皮滚筒合压时,会因油墨的黏性等因素使纸张滑动,影响纸张的套准精度和网点的光洁度;规矩调节不当也会引起纸张起褶;机器供水量过大时,也会导致纸张过分吸水而变形

(1).拷贝纸:17g正度规格:用于增值税票,礼品内包装,一般是纯白色。

(2).打字纸:28g正度规格:用于联单.表格,有七种色分:白.红.黄.兰.绿.淡绿.紫色。

(3).有光纸:35-40g正度规格:一面有光,用于联单.表格.便笺,为低档印刷纸张。

(4).书写纸:50-100g大度.正度均有,用于低档印刷品,以国产纸最多。

(5).双胶纸:60-180g大度.正度均有,用于中档印刷品以国产.合资及进口常见。

(6).新闻纸:55-60g滚筒纸.正度纸.报纸选用。

(7).无碳纸:

40-150g大度.正度均有,有直接复写功能,分上.中.下纸,上中下纸不能调换或翻用,纸价不同,有七种颜色,常用于联单.表格。

(8).铜版纸:

A.双铜80-400g正度.大度均有,用于高档印刷品。

B.单铜:用于纸盒.纸箱.手挽袋.药盒等中.高档印刷。

(9).亚粉纸:105-400g用于雅观.高档彩印。

(10).灰底白版纸:200g以上,上白底灰,用于包装类。

(11).白卡纸:200g,双面白,用于中档包装类。

(12).牛皮纸:60-200g,用于包装.纸箱.文件袋.档案袋.信封。

(13).特种纸:一般以进口纸常见,主要用于封面.装饰品.工艺品.精品等印刷。

纸张的规格

纸张的规格包括纸张的类型、尺寸和重量。

1.纸张的类型

在印刷用纸中,纸张一般分为单张纸和卷筒纸两种类型。卷筒纸用在轮转印刷机上,一般印刷大都采用单张纸。

2.纸张的尺寸

印刷纸张的尺寸规格分为单张纸和卷筒纸两种。

单张纸的幅面尺寸有:800mmXl230mm,900mmX 1280mm,1000mmX 1400mm,690mmX960mm。纸张幅面允许的偏差为土3mm,符合上述尺寸规格的纸张均为全张纸或全开纸。其中880mmXl230mm是A系列的国际标准尺寸。

卷筒纸的长度一般6000m为一卷,宽度尺寸有787mm、850mm、880mm、1092mm、1575mm、1562mm等。卷筒纸宽度允许的偏差为土3mm。

3.纸张的重量

纸张的重量用定量和令重来表示。

定量是单位面积纸张的重量,单位为g/m2,即每平方米的克重。常用的纸张定量有50g/m9,60g/m2,70g/m9,80g/m2,lO5g/m2,128g/m2,157g/m2,200s/m2等。定量越大,纸张越厚。定量在250g/m2以下的为纸张,达到或者超过250g/m2则为纸板。

令重是每令纸张的总重量,单位是kg。1令纸为500张,每张的大小为标准规定的尺寸,即全张纸或全开纸。

根据纸张的定量和幅面尺寸,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令重。

令重(kg):纸张的幅面(mz)X500X定量(g/m2)

常用纸张的分类

纸张的种类很多,约有上千种,但我们经常接触的只有百余种,涉及到印刷、装订的也只有十几种。纸张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造纸方法不同分类;另一种是根据纸张品

种不同分类。

1.按造纸方法分类

①施胶纸与非施胶纸 根据使用需要,纸张可以施胶也可以不施胶。施胶的称胶版纸,单面施胶的为单面胶版纸,双面施胶的为双面胶版纸,不施胶的为一般纸。

②涂料纸与非涂料纸 涂料纸,也称铜版纸。它是在原纸上进行涂布、增白、压光等制成的一种纸。③色纸与白纸 色纸,即染色纸,用有机或无机染料可加工出各色纸张。白纸又分有增白剂和无增白剂纸,无增白的纸也称本色纸。

④卷筒纸与单张纸 卷筒纸即纸张按一定宽度连续复卷成筒状的一种包装形式;单张纸,是将连续的纸张,按一定规格裁成所需幅面的一种包装形式。卷筒纸供轮转印刷机连续印刷使用,单张纸可在一般印刷机上使用。

2.常用纸张分类及用途

常用纸张有三种,即印刷用纸、书写制图用纸、包装用纸。

(1)印刷用纸 印刷常用纸张有凸版、新闻、胶版、铜版纸等多种。

凸版纸:一般书籍、杂志、课本和部分手册、资料等

新闻纸:报纸、期刊、部分书籍和手册等

胶版纸:高档书籍、手册、杂志、文献、一般彩图、画册、封面、商标、年历等

薄凸版纸(字典纸):普通字典、科技资料等

铜版纸(涂料纸):细网线印晶、画册、封面、高级本册封面、夹卡、台历、各种装饰书盒、高级 包装盒 等

凹版纸:有价证券、重要文件、美术图片、画册等

白卡纸:名片、请柬、证书、奖状、贺年片、包装盒、精平装书背和硬衬纸等

(2)书写制图用纸

书写纸:一般用于手册、账册、试卷等 ;无碳、有碳纸:复写、打字、发票等

打字纸:单据、信笺、表格、讲义等 ;图画纸:铅笔画、水彩画

复印纸:专为复印机用纸 ;描图纸:设计底图

有光纸:稿纸、信笺、发票等 ;宣纸:木版水印、绘画、书法、裱粘等

拷贝纸:复写、打字、商品内包装、集邮册等;

连史纸(毛边纸):书法、绘画、制作线装书

(3)包装用纸

牛皮纸:包装、卷宗、信封、纸袋、精装书背用纸等

瓦楞纸 :包装箱、垫箱板、易碎损物品包装盒或箱

黄色包装纸:包装书册、食品、临时各种包装用纸等

花纹纸:高级化妆品等各种高级小商品包装盒

一、纸张的主要性能(property)

物理性能:包括定量、厚度、紧度、透气度、施胶度和吸收性等

光学性能:包括白度、不透明度等

机械性能(机械强度):包括抗张强度、耐破度、耐折度和撕裂度等

化学性能:包括化学成分的含量、水分、PH值、灰分、铜价和粘度等

(一)纸张的物理性能

1.定量与厚度(quantity and thickness)

定量是指纸张单位面积的重量,一般以每平方米纸张有多少克表示,即g/m2。

厚度是指在一定的面积和一定的压力下,测得纸样两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紧度(tightness)

紧度是指每立方厘米纸张的重量,其结果以g/cm3表示。

3.施胶度

施胶度表示纸张抗水性能的大小。施胶度是以标准墨水划线时,不扩散也不渗透的线条最大宽度(mm)表示。

4.吸收性(absorptivity)

纸张对液体、气体具有吸收能力。吸收的原理:1)纸张纤维之间具有无数毛细孔隙,2)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大量亲水基团—OH。

纸张的含水量(正常含水量一般为7%)

吸收有害气体,不利于纸张的耐久性

(二)纸张的光学性能

白度(whiteness)是指纸张受到光照后全面反射的能力,以百分数表示。某一纸张白度下降表示纸张老化耐久性下降的指标。

(三)纸张的机械性能

纸张的机械性能又称机械强度,是指纸张在一定机械外力条件下,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也是衡量纸张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机械强度(mechanical shrength)取决于纸张纤维的原始强度,和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

1.抗张强度(tensiling strength):纸张能承受的最大张力。通常以一定宽度的试样的抗张力,以N/15mm、KN/m表示。

2.耐破度(wearproof strength):纸张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均匀增大的最大压力,以Pa、Mpa、Kpa表示。

3.耐折度(foldproof strength):纸张在一定张力下,试样来回做一定角度折叠,直至其断裂时的折叠次数,以双次表示。

4.撕裂度(tearproof strength):纸张被切出一定长度的裂口,再从裂口开始撕破所需要的力,以mN表示。

(四)纸张的化学性能

1.水分

结合水(bound water):纤维素非结晶区上有许多游离氢氧基,能于水分子氢键结合,这部分水是结合水。结合水分子排列有一定方向,赋予纤维柔韧性和好的机械强度。

游离水(free water):纤维结构中的各个单元,如微纤维之间、原细纤维之间或大分子之间存在大量毛细管,由毛细管作用所吸附的水称之为游离水。促使纸张纤维素发生各种有害化学反应,并为微生物和档案害虫提供水分。

2.纸张的PH值

酸是纤维素水解反应的催化剂,氢离子浓度越大,刺激氧桥断裂,影响纸张耐久性。

3.纸的铜价(cupric value)

铜价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100g绝干纤维素(纸浆)使氧化铜(CuO,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Cu2O,一价铜)的克数。

铜价主要用于鉴别纤维素C1还原基的多少以及链的长短。纤维素分子水解、氧化后聚合度下降,暴露出更多的还原基团,铜价增大,耐久性下降。

二、纸张老化(aging)

(一)张老化的概念:在外界各种不利环境作用下,纸张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从而使纸张性能下降的过程。

微观表现: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宏观表现:纸张泛黄,白度下降;机械强度下降;铜价上升;酸度上升PH值减小。

(二)纸张老化原因

1.老化的内因

(1)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氧化、氧化降解、光解、光氧化作用

木质素氧化和光解反应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表示分子稳定性,不宜老化程度)

(2)纸张内部的有害物质

生产过程中残留的酸、氧化剂、施胶明矾、金属离子等

2.老化的外因

高温、高湿、光线、酸、氧化剂、微生物等加速发生水解、氧化和光解反应。

(三)人工老化试验(accelerated aging test)

人为给纸张不利的外因条件,加速纸张老化速度,测出纸张白度、机械强度、酸度等理化指标,判断纸张耐久性的试验。

干热老化试验表明:纸张在温度105℃±2℃老化72小时,相当于自然室温下保存25年。以此判断纸张耐久性的好坏,并可推算出纸张的预期寿命。

一 印刷纸张尺寸

平板印刷纸张的大小和形状是由长、宽尺寸决定的。其长宽尺寸是依据印刷品的开法(最常用的为几何级数开切为32开)和印版的要求由国家主管部门规定的。卷筒印刷纸只规定了其宽度(或长度),印张的长度(或宽度)则在印刷机上切出,所以卷筒纸尺寸与平板纸尺寸的实质是一致的,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印刷纸的长宽尺寸虽然是由国家主管部门规定的,但并非简单的人为规定,而是有其科学依据的:第一要保持常规开法印制出的各种印刷品形状美观,不使印出的书籍呈正方形或窄长条,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第二要保持采用几何级数开法时,不同开数(如16开和32开)的书籍形状相似。

从争取印刷品形状美观的角度来看,纸张及成书的长宽比使人感觉最合适的比例是所谓的“黄金比”。“黄金比”即长:宽=1.618:1。

要保持不同开数的书籍形状相似,就要研究纸张的开切(或折叠)方法。纸张一般是按对半裁切的方法裁截。裁切(或折叠)后的长就是裁切前的宽,要想保持裁切后和裁切前形状相似,就必须保持裁切前的长与宽之比。即要求:a:b=b:(a/2),这就是说,要使32开书籍的形状与16开、64开书籍的形状保持相似,就必须使纸张尺寸的长与宽之比接近于1.414:1。

国外不少国家都采用这个长宽比。如日本平板纸841*1189(MM),我国采用的国际通用尺寸880*1230(MM)。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47-89的规定,卷筒纸的宽度尺寸(单位:MM)是:157

51562 1400 109

21280 1000

1230

900

880

787

平板纸幅面尺寸(单位:MM)是:

1000M*1400

1000*1400M

900*1280M

900M*1280

880*1230M

880M*1230

787*1092M

1092M*787

(数字后的M表示纸的纵向;卷筒纸宽度的允许误差为上下3MM,平板纸幅面尺寸允许误差为上下3MM;在本标准中尽管没有850*1168这一规格,但在目前实际运用中这一规格应用得还比较多。)

二 定量和厚度

定量是单位面积纸张的重量,以每平方米的克数来表示,它是进行纸张计量的基本依据。印刷纸张的定量,最低为25克/平方米,最高为250克/平方米。

定量分为绝干定量和风干定量。前者是指完全干燥,水分等于零的状态下的定量,后者是指在一定湿度下达到水分平衡时的定量。通常所说的定量是指后者。定量的测定要在标准的温湿度条件下(温度23上下1度;相对湿度50上下2%)进行。

在技术方面,定量是进行各种性能鉴定(如强度、不透明度)的基本条件。在实用方面,定量是决定单位重量所具有的使用面积的根本因素。纸张的定量尽管允许有一定的误差,但必须严格控制误差的限度。

厚度是在规定一定面积、一定压力的条件下所测得纸的两个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纸的厚度与纸的基本规格没有直接关系,但对印刷品的使用者和出版者来说,厚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质量指标。

厚度与定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厚度大的印刷纸张一般定量也比较高。但二者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既有的厚度小的纸反而比厚度大的纸定量高,这是由于紧度(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三 令重

500张完全相同的纸页叫做一令,一令纸的重量叫做该种纸的令重。国际上也有以480张或1000张为一令的,在涉外纸张业务和使用进口纸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通常所说的平板纸的令重,并不是该令纸的实际重量,而是按该品种印刷纸张的标准定量推算出来的重量。

由定量计算令重的方法是用每令纸的面积乘以该种纸的标准定量。即,令重(千克)=纸张的长(M)*宽(M)*500*[标准定量(克/平方米)/1000]

用公式表示为:Q(令重)=0.5A(长)B(宽)M(标准定量)

第五篇: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中小学财务管理信息披露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各级各类教育投资权益,进一步加大我县对教育投入的监督力度,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中小学财务制度》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结合我县中小学校实际情况及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办中小学校,县内其他学校参照执行。

第三条 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一是适量性原则,杜绝“披露过量”,即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该项财务信息通用性小,对学校发展决策的作用不大的,不必大量披露;杜绝“披露不足”,即避免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以点带面,形同虚设,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二是规范性原则,披露信息在形式、内容、重大事项等方面不得违规、随意;三是重点性原则,即学校信息披露避免避重就轻,对重要、关键的事项要详细描述披露;四是严肃性原则,财务信息的披露避免不分时间、场合、地点随意披露,特别是涉密信息;五是及时性原则,学校财务信息披露必须在它还没有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之前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对因故延迟公布财务信息要进行解释;六是主动性原则,学校财务信息要本着公开透明原则,主动予以披露,杜绝暗箱操作。

第四条 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的总体要求:财务信息披露必须 要符合全面性、系统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规范性要求,避免出现因披露虚假财务信息而导致财务信息披露的信任危机,确保人们对披露信息的关注度、参与度,加大监督力度,保障教育健康发展,避免国家教育投入蒙受不应有的损失和风险。

第二章 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对象及时限

第五条 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专项项目经费、社会捐赠、其他财务行为及其背后的各种会计信息。

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预算建议数、预算草案、预算草案批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产生的效益等。

中小学专项项目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项目的前期规划方案、项目实施、项目变更以及项目完成后产生的效益等。

中小学接收社会捐集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收到捐赠钱物明细、捐赠钱物使用方案、捐赠钱物使用情况、捐赠钱物使用后的效益等。

其他按规定需要信息披露的财务行为内容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第六条 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面向对象及时限:中小学公用经费要面向全校及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公开;专项项目要向全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公开;接受捐赠要向全校、捐赠方及上级主管部门公开;其他财务行为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公开。

各项公开时限均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第三章 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流程及途径 第七条 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是在主管财务校长领导下,由财务部门按照披露制度的要求,把学校财务信息定期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汇集起来,再通过账务、表格及文字等形式进行加工处理,揭示出反映本校本披露期内学校财务活动真实情况,并通过适当途径予以披露。财务信息披露必须经由校长、主管校长、财务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签字后才可披露,并对披露的财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任何个人不得自行披露。

第八条 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的三个基本途径:一是学校公开栏及网站公示;二是书面送达形式;三是新闻媒体。

第四章 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保障措施

第九条 中小学应成立财务信息披露领导及工作机构,负责本校财务信息披露的全面工作。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凡不能按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对符合披露的财务信息给予披露的,上级主管部门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直至行政处分。

第十条 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纳入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凡是不能按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对符合披露要求的财务信息给予披露的,在全县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中不能评定为良好以上档次;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达下一公用经费额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一条 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纳入教育内审范畴。加强对中小学财务内部审计工作,避免诸如为了某种政治、经济目的而用学校的钱送礼,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学校的财产或挥 霍、隐匿账外资金,进而通过操纵财务信息导致使教育投入效益受损的事件发生。

第十二条 中小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纳入群众监督范畴。中小学校有关部门或个人对于财务信息披露事项有疑问时,有权向学校提出问询或直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反映问题。中小学要对群众反映的已披露的财务信息中的错误、遗漏或误导信息,及时进行更正、补充或澄清。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中小学校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上级机关另有规定的,以其规定为准。

第十四条 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本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细则,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4.12.19 4

下载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

    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 【案例分析】 资料1:我国非营利组织法规情况 1988年,《基金会管理办法》(国务院); 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 1998年,《民办非企业单位......

    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摘要: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是各国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欧美国家都对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作出了比较完备的规定。在我国,......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范文模版]

    内容都需要大修改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 本科会计——肖俊燃 2015年3月5日 【摘要】:在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也随之频繁出现,且日益严重。本......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1、电磁波辐射泄漏 一类传导发射,通过电源线和信号线辐射。另一类是由于设备中的计算机处理机、显示器有较强的电磁辐射。 计算是靠高频脉冲电路工......

    非营利性组织信息透明性影响因素分析(共5则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非营利性组织信息透明性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孔玉生 王秀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2期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非营利性组织的快速发展,其公共性缺失的问......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 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61号《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已经2018年7月27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部长 黄树贤 20......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Factors influencing on road traffic safety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机动车辆的数量与日俱增,然而交通事故也随之而来,这么多的交通事故不仅......

    影响公众慈善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公众慈善行为的因素分析 作者信息: 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09公管5班 吴晶晶 0919160124 【摘要】 文章从慈善机构的制度,个人慈善意识和观念,社会因素以及网络媒体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