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中国篮球协会

时间:2019-05-14 18:0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中国篮球协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中国篮球协会》。

第一篇: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中国篮球协会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中国篮球协会

刘长青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篮球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CBA篮球联赛日益完善,我国的一系列篮球制度也逐渐向世界一流水平进步。其中,中国篮球协会作为我国篮球事业的主管机关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政府主导型的行业协会和政府行政机构,我国篮球协会维护竞争和限制竞争的双重属性。在我国反垄断法视野中,我们应努力明确中国篮协地位和职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篮协的正面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反垄断法能够更好实施。

关键词:反垄断法 行业协会 行政性垄断

随着体育商业化发展,我国的篮球行业已由娱乐休闲运动逐渐形成庞大的产业,新兴的篮球行业市场由此而产生。篮球行业也开始受到市场经济的“经济宪法”——反垄断法的关注。我国篮球行业协会即中国篮协在体育产业化、商业化的进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行为也必然要接受反垄断法的审查。中国篮协与反垄断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为了维护行业的利益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依法竞争,这与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不谋而合;另一方面,中国篮协又是竞争者进行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天然而隐蔽的场所,其行为是反垄断法应规制的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为我国体育行业的竞争活动提供了新的行为规范。但是由于中国篮球协会是特殊行业协会,其在反垄断法中处于何种地位,反垄断法能否规制中国篮协的行为,都是值得探讨的。

1、《反垄断法》概述

从结构上看,《反垄断法》分为总则、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法律责任和附则等8章,共计57条。《反垄断法》第3条对该法所规定的垄断行为做了概括,即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三种。

1.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反垄断法》将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分为两类,即横向协议和纵向协议。根据《反垄断法》第13条的规定,横向协议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

间达成的协议。根据《反垄断法》第14条的规定,纵向协议是指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达成的协议。尽管有以上规定,经营者间达成的协议如能满足《反垄断法》第15条规定的条件,仍可取得豁免。

1.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反垄断法》第17条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如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等。《反垄断法》第18条和第19条还对如何认定市场经营者的支配地位做出了规定。

1.3 经营者集中

根据《反垄断法》第20条的规定,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第一,经营者合并;第二,经营者通过取得股份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第三,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1.4行政垄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鉴于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行政垄断现象,《反垄断法》首先在其“总则”部分的第8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继而在第5章“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门对行政垄断的具体方式做了概括,其中第36条和第37条明文禁止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强制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或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1.5行业协会的规制

行业协会是由统一行业的经营者为增进同业的利益所组成的非营利性的自律性组织,它与反垄断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为了维护行业的利益和促进其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依法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另一方面它同样可能为了本行业利益的最大化而限制竞争。因此在我国的反垄断法中第十一条和第十六条对行业协会进行规定。反垄断法第十一条规定: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的经营者依法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而在第十六条从抑制行业的负面效应进行规定: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

事禁止的垄断行为。这样两条相互照应,有利于我国行业协会与反垄断法的实施。

2、中国篮协在反垄断法中的地位

在我国目前的篮球的各种指责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篮协,中国篮协在我国职业篮球的发展中是一个矛盾体。我国篮球联赛中的各类涉嫌反垄断行为都是以中国篮协的名义实施的。

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的行政体制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中国篮协职能上的多重特点,导致中国篮协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在我国《反垄断法》中的地位也就具有多重性。

2.1作为行业协会的中国篮协

一般来说,行业协会是指由同行业的企业按照自愿或强迫的原则,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的通称。而在我国体制内,我国的行业协会产生途径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根据我国行业协会产生的途径,我国现阶段的行业协会可以分为三类:

(一)自上而下型或体制内途径生成的行业协会,即通过分解和剥离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自上而下培育的行业协会。

(二)自下而上型或体制外途径生成的行业协会。这类行业协会是由行业内的企业自愿组建并根据《社会团体等级管理条例》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民办协会,是“市场内生型行业协会”。

(三)体制内外结合型或中间型行业协会。这类一般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由企业自主组建,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

而对于中国篮协来说,其形成源于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即其属于自上而下型或体制内途径生成的行业协会,即通过分解和剥离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自上而下培育的行业协会。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所有运动项目都是由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这一时期的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大都徒有其名,协会并没有实质的体制和机制内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体育行业协会的实体化改革,中国篮协在这种情况下正式成立。从中国篮协的产生途径看,其完全是政府选择的产物,是政府自上而下在体制内所组建的行业协会,其兼具多种属性。其是管理者,具有反垄断法中的规制者和受制者的双重身份。它可能会在行业内部进行协同行为或者达成垄断协议,这可能对我国反垄断法产生影响。

2.2作为经营者的中国篮协

根据中国篮球协会相关章程规定,中国篮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篮球

运动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唯一的全国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因此从民法的角度来看,中国篮协自身就是一个社团法人。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因此尽管中国篮协是非营利性社团法人,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在实践中从事各种经营性活动。在我国现实中,中国篮协在市场中扮演这经营者的角色,出售电视转播权收益、篮球联赛广告赞助收益、联赛门票销售分成以及体育技术开发和体育业务相关收益等我国篮球经营和服务活动。中国篮协是我国《反垄断法》下的经营者,其经营活动应该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尤其鉴于中国篮协是中国境内篮球运动唯一的全国性组织者与管理者,会参与我国篮球行业的大部分经营活动,而且在我国篮球运动领域内具有能够控制联赛主体数量或者能够影响其他球队进入篮球联赛能力的市场地位,其是我国《反垄断法》中所说的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因此其在经营中有可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损害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因此其应受到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

2.3作为行政主体的中国篮协

中国篮球协会是我国行政体制下的特殊产物,其具有中国特色。它是中国篮球行业协会,可以进行各种经营性活动;同时它是我国主管篮球行业的行政机构。从中国篮协的产生途径上看,它是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改革的产物,是政府选择的结果;从中国篮协与我国政府的关系来看,中国篮协完全受控于政府,权力依然掌握在行政主管部门手中。目前中国篮协兼具行政性和事业性的特点,其事实上类似于行政机构;从管理职能来看,中国篮协在单项体育运动中拥有较为完整的公共管理权力,与行政机关拥有的权力并无二致。其包括:第一,准入权。中国篮协对于篮球联赛行使市场准入权,只有达到准入标准才能进入;第二,制定行业内部规则的权力。中国篮协会制定我国篮球运动相关行业标准、市场规范措施等;第三,实施处罚的权力。中国篮协对于在篮球运动违反相关竞赛规则的行为可以实施处罚。由此可见,中国篮协更是我国管理篮球运动的重要的行政机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篮协是典型的体制内或自上而下型、享有公共管理权力的社会团体。它一方面是篮球行业协会,能够作为经营者参与各种市场经营性活动,同时它也是我国主管篮球事业的行政机构。在我国反垄断法视野下,主要调整三类限制竞争行为。而作为行业协会的中国篮协,将可能违反我

国《反垄断法》第十六条规定,组织本行业成员实施协同行为或者垄断协议等禁止的垄断行为;作为经营者的中国篮协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可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排除竞争;作为具有公共管理权力的行政机构,其可能实施“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政性垄断行为。这是对中国篮协在反垄断法视野下也注意的问题。

3、我国篮协限制竞争行为现状分析

我国并没有反垄断法律制度的传统,《反垄断法》实施还不到一年,因此在目前为止,在篮球领域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反垄断纠纷案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篮球领域不存在垄断行为和现象,中国篮协在管理篮球这项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实施的一些行为已经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应当受到《反垄断法》的审查。

3.1 滥用行政权力,限制非协会会员准入

行政性垄断是指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利用政府赋予的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或者设置准入壁垒。而在我国篮球运动中,篮协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形成的具有公共管理职权的社会团体,其是我国篮球运动领域的主管机构,具有行政机构的性质,其通过制定篮球联赛市场准入制度,对一些非协会会员正当竞争进行限制,造成市场壁垒,这一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行政性垄断”的相关规定,应受到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

3.2 利用行业协会达成垄断协议

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垄断协议一般包括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如价格、数量垄断协议、分割市场垄断协议等。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将会严重阻碍市场正常竞争,不利于市场发展,是我国《反垄断法》首要规制的行为。同时,我国《反垄断法》还规定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人员实施禁止的垄断行为。而对我国篮协来说,其作为我国篮球运动的行业协会,其必然将扩大成员的利益为主要目的,为此在行业协会的掩护下,它们可能结成利益联盟,达成垄断协议,分割篮球运动市场,提高广告赞助、门票销售、电视转播等相关费用,限制、排除市场竞争。这一行为应该受到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

4、完善中国篮协与反垄断法的协调措施

随着我国《反垄断法》的进一步实施,中国篮协将会逐渐成为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重点对象。然而由于我国国家体制以及立法的粗放型,导致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和协调的办法。在今后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反垄断法》与中国篮协的协调发展。

4.1加强中国篮协的自治权,提高自我约束

中国篮协作为我国篮球运动的行业协会,在《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我约束,一方面是约束行业协会本身,确保其自身不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实行垄断行为;另一方面要约束行业协会自己的成员,尽量减少其成员企业实施的垄断行为。对于行业协会本身自我约束,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篮协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强化协会内部的民主决策,进一步明确中国篮协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加强自我约束;对于协会成员的约束,中国篮协可以制定细致的自律规范,将《反垄断法》要求转化为自律规范为协会成员遵守,进一步加强对成员涉嫌垄断行为的监督,制定更为完善的内部协调机制来解决成员之间的垄断行为。

通过加强中国篮协自治权,提高自我约束,可以使中国篮协及其内部成员能够遵守《反垄断法》相关要求,更好协调中国篮协和《反垄断法》的关系,促进我国《反垄断法》的更好实施。

4.2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篇:中国篮球协会章程

第一条

第二条

中国篮球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中国篮球协会简称为“中国篮协”(以下简称“本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英文缩写为“CBA”。本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级篮球协会及其他行业篮球协会(组织)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本会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会员,是代表中国加入国际篮球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篮联”)的唯一合法组织。

本会宗旨是:团结全国篮球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篮球爱好者以及关心、支持篮球项目的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为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积累必要的资产,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倡导公平竞赛,弘扬体育精神,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促进篮球事业健康发展。

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国际篮联章程,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

本会会员及所属机构和工作人员,以及在本会和本会单位会员注册的俱乐部、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章程及本会规定、准则和决定。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本会的住所设在北京市。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负责篮球项目的管理,研究和制定篮球发展目标、政策以及行业规范与规划;

(二)主办全国性篮球赛事(业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负责对参赛的俱乐部及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注册管理;拟定有关等级标准和培训计划,制订竞赛计划、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与国际篮联以及各会员合作,举办各类国际、国内篮球赛事及职业联赛;

(三)组建、管理、运营国家篮球队,代表国家参加各类国际比赛;开展国际间篮球运动交流和技术合作;解释和实施国际篮联的篮球竞赛及裁判规则;制定本会对外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推动社会篮球、三人篮球、小篮球等普及、推广和提高;做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引导各年龄段群众参与篮球运动;

(五)参与篮球场地器材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制定,加强有关知识产权和商业权利的开发保护;推动篮球产业发展;

(六)促进篮球文化建设,做好宣传、公益、慈善活动;

(七)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范,为会员提供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内部纠纷解决机制;

(八)在本会职权范围内制定、解释和执行与篮球运动有关的规定、纪律规则、道德准则;

(九)针对有违国际篮联及本会的章程、规定,以及其他有损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的弄虚作假、腐败、涉赌、涉毒、使用兴奋剂等行为,依照相关法律和有关规定进行监管和处罚;

(十)从事并完成法律法规授权、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十一)在体育改革特殊过渡阶段与业务主管部门和其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妥善完成职能分步过渡、平稳衔接。

第三章 会员

第九条 本会的会员为单位会员。

依照中国法律成立的各省级(含自治区、直辖市)篮球协会及其他全国性行业篮球协会或组织,可以申请成为本会的单位会员。

第十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向本会提交下列材料:

(一)承诺遵守本会章程及其他规定、决定和自愿履行会员义务的《入会申请书》;

(二)依照国家社团管理有关规定成立和存续的资格证明(如业务主管部门批复函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证明);

(三)章程和各项规定;

(四)主要负责人名单;

(五)承诺接受本会仲裁委员会的裁决;

(六)组织机构及其管辖范围内的设施和篮球组织的详细信息。

第十一条 符合本章程规定条件的篮球协会或组织可以向本会秘书处提出入会申请,经会员大会表决同意成为本会会员。

第十二条 在不违反本章程及本会有关规定前提下,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出席全国代表大会,并提出议案;

(二)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三)参加本会组织的有关比赛和活动的权利;

(四)参加本会援助和发展计划的权利;

(五)获得本会技术指导、咨询、培训等服务;

(六)参加或接受本会委托承办国内外篮球赛事;

(七)对本会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建议和质询;

(八)查阅本会章程、规定、会议记录、大会/理事会决议、主席签发文件、财务会计报告;

(九)自愿入会和自主决定退出本会的权利;

(十)对于本会管理人员或会员违反本会章程、纪律或其他规定的,有权向本会提起调查申请;

(十一)行使本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三条 会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

(二)遵守并要求其管辖范围内的篮球组织和篮球从业人员遵守并执行国际篮联和本会章程、规定、决议和决定,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开展篮球运动的普及、推广和提高工作;

(四)支持和参加本会组织的各项竞赛和活动,完成本会交办的各项任务;

(五)遵守国际篮联章程和篮球竞赛规则,遵守公平竞赛原则和体育道德;

(六)作为本会会员期间,保持自身的合法存续性,及时上报会员自身的任何重大变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章程/注册信息修改、组织形式变更、主要负责人、联系人变动等信息);

(七)加强会员间的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积极配合其他会员做好各项工作;

(八)服从本会的生效裁决或决定;

(九)按时缴纳会费;

(十)对本会授权举办的赛事,按双方约定缴纳授权费;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及本章程规定应当承担的其他义务。

第十四条 会员制定的章程、管理规定应参照本会章程和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理事会表决,暂停其会员资格:

(一)违反本章程或本会其他规定;

(二)不再符合本章程有关会员资格的要求;

(三)无法履行或拒绝履行本章程所确定的会员义务;

(四)连续2年拖欠会费;

(五)连续2年无正常理由拒不参加本会举办的赛事。

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主席办公会针对会员的上述任何情形有权决定立即暂停其会员资格,直至下一次理事会或会员大会召开并做出是否维持或取消暂停会员资格决定的决议。会员在被暂停会员资格期间,不得行使基于本章程所享有的权利,同时被暂停资格的会员仍须履行其向本会及其他会员应当承担的义务。

第十六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会员大会表决,取消其会员资格:

(一)严重违反本章程或本会有关规定,并给本会造成重大名誉或经济损失;

(二)在被暂停会员资格2年内仍未彻底改正其违规行为;

(三)自行解散或进入强制清算程序,或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资不抵债、破产等情形。

第十七条 会员退出

会员自愿退会应书面告知本会,并在此之前,妥善解决与本会及其他会员之间的财务问题。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八条 本会的组织机构和负责人:

(一)本会组织机构包括会员大会(全国代表大会)、理事会、主席办公会、秘书处、各分支机构(专项委员会);

(二)本会设名誉主席、名誉顾问和其他名誉职务;

(三)本会设主席、副主席、理事、秘书长、司库、各专项委员会主任、副秘书长、会员代表和其他职务;每届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但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司库任期最长不得超过2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大会2/3以上会员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四)本会按有关要求,成立党委。

第一节 会员大会(全国代表大会)

第十九条 会员大会(全国代表大会)为本会最高权力机构。由各单位会员选派代表参加。第二十条 大会组成与出席方式:

(一)每个会员选派会员代表(原则上2名)出席会员大会。若会员需要选派超过2名代表参会,应当提前征得秘书处书面同意。每个会员只能行使1票表决权。会员应当以书面形式明确指定由其选派的1名代表行使本单位的投票表决权;

(二)到会代表须出示所代表的会员法定代表人签发并加盖公章的身份证明及授权文件。授权文件应明确到会代表的姓名、是否具有表决权、签发日期、有效期限等内容;

(三)投票表决权必须由会员选派的有表决权的代表本人行使。有表决权的代表委托他人代为表决的,应认定为无效表决。

第二十一条 会员大会提案

会员代表、理事、专项委员会主任有权向会员大会提出提案。提案应在会员大会召开15日之前以书面形式提交秘书处,秘书处应及时研究是否提交大会,对不提交大会的,应将不提交的理由及时告知提案人,提案人认为不妥的,可以向理事会进行申诉。若大会召开通知延迟发出的,则提案截止之日相应顺延。

第二十二条 会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秘书处、司库、各专项委员会等工作报告;

(四)审议会员、理事、专项委员会主任提出的提案;

(五)决定会员入会,以及是否取消和恢复会员资格;

(六)审批财务计划和财务决算、预算;

(七)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八)决定名誉职务和人选;

(九)决定终止事宜;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二十三条 其他

(一)会员大会由秘书处召集筹备,每4年举行1次。会议通知(含会议举行地、日程、议程和提案)应由秘书处在距会议召开日15天以前发出;

(二)会员大会须有超过2/3的会员参加方可召开;

(三)会员大会将对经秘书处汇总审定的提案进行逐项表决;

(四)会员大会的决议经全体与会会员超过半数表决通过后立即生效,但有关本会章程修订、本会合并、终止或解散的决议,须经不低于到会会员2/3表决通过后方为有效;

(五)会员大会由主席或由主席指定的副主席、秘书长按程序主持;

(六)秘书处可以视具体情况邀请本会注册职业篮球俱乐部或其他单位选派1名代表列席会员大会。列席代表可参加有关议题的讨论,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但是不拥有表决权;

(七)会员大会决议应当及时向全体会员发出公告,并向社会公示。

第二节 理事会

第二十四条 理事会是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工作,对会员大会负责。

理事会应体现广泛代表性和专业性,由主席、若干副主席、秘书长、司库、副秘书长、各专项委员会代表、地方协会代表、社会人士和专家代表组成。理事人选经会员过半数同意后当选。

理事会依据本章程和理事会工作规则(另行拟定)开展工作。理事会每届4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者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业务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职责:

(一)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

(二)根据会员大会的授权,增补或罢免部分理事,但最高不超过原理事总数的1/5,增补、更换后的理事任期应不长于该届其他理事的任期;

(三)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四)筹备召开会员大会;

(五)决定篮球专项基金以及各专项委员会等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

(六)批准本会各分支机构内部规定;

(七)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八)根据本会的实际需求,聘请专家、顾问;

(九)制定重要的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六条 理事会根据需要每年至少举行1次会议。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七条 理事会由秘书处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议通知(含会议日程和议程)应于距会议召开日10天以前发出。

第二十八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的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九条 理事会各项决定应当形成书面文件。除非另有规定,理事会的决议应立即生效。列席理事会人员由主席办公会决定。

第三节 主席和主席办公会

第三十条 本会主席为本会法定代表人。因特殊情况,经主席推荐、理事会同意,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可以由副主席或秘书长担任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社团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一条 主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主持全国代表大会,在赞成和反对票数相同情况下可行使决定性投票权;

(二)主持理事会工作;

(三)在日常业务决策时,在赞成和反对票数相同情况下可行使决定性投票权;

(四)提名副主席、秘书长、司库等人选;

(五)指导、监督秘书长、司库及秘书处工作;

(六)监督、检查全国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决议落实情况;

(七)维护本会正面积极形象以确保本会的使命价值、战略目标和政策规划得以实现;

(八)发展本会与国际篮联及其会员、有关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社会

(九)第三十二条 组织的合作关系;

行使本章程和理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本会实行主席办公会议制度。

主席办公会由主席、党委书记、秘书长、司库等人员组成,根据需要,可邀请部分副主席和副秘书长参加。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以下职责:

(一)督促、落实会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

(二)提名本会理事以及专项委员会主任人选,报会员大会或理事会审议;

(三)听取秘书长、司库及专项委员会主任和分支机构负责人的工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六条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八)

(九)(十)

(十一)(十二)

(十三)作汇报并提出决策建议;

主席办公会列席人员由主席决定。

本会主席因特殊情况临时无法履行职责期间,可由主席指定1名负责人代表行使职责。若主席不指定或因特殊情况超过60天无法履行职责,由排序在前的副主席或秘书长召开临时理事会,指定1名负责人代表行使职责,直至会员大会选出新主席。

第四节 秘书处

秘书处是本会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本会各项日常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若干人。

秘书长由主席提名,经会员大会(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副秘书长由秘书长提名,经主席办公会决定。

若因特殊原因,秘书长无法履行本章程规定的职责时,秘书长可以书面委托副秘书长代理部分或全部职责。

秘书长履行下列职责: 主持秘书处日常工作; 组织实施会员大会、理事会、主席办公会的各项决议; 负责向会员大会、理事会、主席办公会汇报秘书处的工作; 负责会员大会、理事会、主席办公会和专项委员会的会议准备,以及提案、决议文件和其他材料的整理存档工作;

负责国际篮联、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本会会员与本会各组织机构之间的文件代收转发工作;

拟定秘书处机构设置方案和聘请工作人员; 制定、实施秘书处各项规章制度; 依据国际篮联、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和国家有关反兴奋剂规定,制定本会反兴奋剂规则并组织实施;

根据会员大会通过的决议,向登记机关办理本会的相关变更、注销登记;

完成会员大会、理事会、主席办公会和主席交办的工作; 协调、督促本会各专项委员会工作; 协调、督促本会会员协会开展工作; 协调本会、会员协会与政府行政部门的关系。秘书长因履行上述职责而制作的文件应通过秘书处发出,并加盖本会专用章或签名。

(四)决定副秘书长、分支机构负责人等专职工作人员的聘请;

(五)负责本会日常各项工作的决策。

第五节 分支机构(专项委员会)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九条

第四十条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五条

(一)(二)

(三)本会设立纪律、仲裁、教练员、裁判员、青少年、医疗等专项委员会,负责本会的各专项事务工作。各专项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秘书和委员组成。负责人由主席办公会商定。

各专项委员会负责拟定本委员会工作规划及规定(不得超过本会的业务范围),报经主席办公会议批准后,予以公布执行。

专项委员会负责本专项领域内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经费预决算等工作,制定其工作细则并实施。

纪律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应独立、公正、不受干扰,依规做出裁决和决定。其主任应由独立、公正的社会专业人士担任,不能同时担任本会其他机构职务。

纪律委员会(监督及处罚委员会)

纪律委员会是本会负责处理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专业人员,以及俱乐部和有关篮球组织就比赛纪律、道德、行业规范和标准等相关事项的专门委员会。有权依照经已公布实施的相关规则(如处罚规定),独立公正、不受干扰行使处罚权。仲裁委员会(纠纷调解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是本会的仲裁机构,有权依照已公布实施的仲裁规则,负责处理本会管辖范围内篮球运动有关的行业内部纠纷,独立公正、不受干扰行使仲裁权。

本会会员同意,考虑到篮球行业的体育特殊性,对属于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争议纠纷,将通过本会仲裁委员会解决。

符合本会仲裁委员会规定的其他争议纠纷,可以提交国际篮联的篮球仲裁庭(BAT)及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裁决。

第五章 党委

本会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建立党的组织,承担保证政治方向、团结凝聚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建设先进文化、服务人才成长、加强自身建设等职责。本会党委书记由业务主管部门指派,接受国家体育总局党组领导。

本会专职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其组织关系转入本会党委,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对本会党建工作的领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的具体任务。

本会党委书记参加主席办公会,履行有关党建工作和监督职责。

第六章 财务及资产管理

本会经费来源包括: 国际篮联专项拨款; 会费; 捐赠;

(四)(五)

(六)(七)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七条 政府资助;

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服务的收入; 利息;

其他合法收入。

本会经费开支应按全国代表大会、理事会或主席办公会批准的方案进行。

本会根据发展需要,设立篮球发展基金,具体规则及相关事宜由本会主席办公会决定。

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九条

第五十条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四条

(一)(二)

(三)(四)

(五)(六)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七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本会资产管理应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本会换届和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财务审计。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本会司库由主席提名,经主席办公会决定。司库履行下列职责: 负责本会财务管理工作;

负责本会资产管理及监管经费收入和支出;

向会员大会、理事会、主席办公会提交有关报告、财务预算和决算;

负责实施会员大会、理事会、主席办公会批准的相关方案; 负责本会主办的赛事如CBA、WCBA、NBL等联赛的财务监管; 配合审计机构对本会进行财务审计。

本会会费标准由主席办公会提出建议,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后执行。

第七章 赛事管理及权利

本会主办的各项赛事及活动所产生的所有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赛事权利、知识产权、市场开发和商务推广权利,属本会所有,并可根据需要自行行使或以适当方式授权他方行使上述权利。

本会主办的各项赛事、各级别国家队参加的比赛以及国际篮联授权或委托本会承办的比赛,由本会直接管理。

第五十八条

第五十九条 本会会员负责管理辖区内或本会授权的有关竞赛的赛事管理。未经其他相关会员的许可以及本会批准,任何会员不得擅自举办涉及其他会员管辖权的跨地区、跨行业或全国性篮球赛事及活动。

俱乐部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必第六十条

第六十一条

(一)(二)

(三)(四)

(五)(六)

第六十二条 第六十三条 第六十四条

第六十五条

第六十六条

第六十七条 须依照相关规定进行注册和管理。

来华及涉外的其他国际篮球比赛具体管理,执行业务主管部门和本会相关赛事监管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八章 其他事项

主席、副主席、理事、秘书长、司库、副秘书长、各专项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等,任职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具有良好道德品德和专业素质,热爱篮球事业,在篮球或其他领域有较大影响;

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名誉职务除外);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遵纪守法,未受过刑事处罚;

符合国家有关社团任职的其他条件; 秘书长、司库、副秘书长等须是本会的专职工作人员。为保证本会的社会性、代表性、广泛性和公平性,本会领导人员如主席、副主席、理事、秘书长、司库、专项委员会主任等,来自同一会员单位(含地区或行业)的人员不能超过2名(知名篮球运动员和专家代表不在此限制范围),且在涉及到所属会员单位的处罚、赛事招标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时应回避。

本会按有关要求,根据发展情况和需要,成立纪委或设纪委专员,由国家体育总局纪委领导或指派。履行监督责任,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职责。

本会会徽为盾牌形,内有五颗五角星和篮球图案及“中国篮协”中文字样;会旗为2×3米白底,正中有中国篮协的会徽,下方为中国篮协的中、英文文字。本会的名称、会旗、会徽等在国家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本会主办赛事标识等在商标登记管理部门注册。

第九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大会审议。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经同意,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十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本会的终止或解散由理事会提出报告,报经会员大会(全国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方为有效。

第六十八条

第六十九条

第七十条

第七十一条

第七十二条

第七十三条

本会终止前,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本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或者捐赠给宗旨相近的社会组织。

第十一章 附 则

本章程于2017年2月23日经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的理事会。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第三篇:中国篮球协会经纪人管理办法

附件一

中国篮球协会经纪人管理办法

(中国篮球协会于2009年11月18日发布)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反垄断法》视野下的汽车流通

《反垄断法》视野下的汽车流通

2009-04-14

摘要:历经13年起草、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对汽车行业尤其是汽车流通领域的影响,汽车业界人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反垄断法》对汽车流通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大,有的认为将对现行以4S专卖为主的汽车流通模式带来一场革命;有少数汽车企业改变了其商务政策,更多的汽车企业对《反垄断法》仍采取观望态度。由于业界对《反垄断法》的看法各不相同,使得汽车企业莫衷一是,众多消费者也不知是否能利用《反垄断法》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为此,亟待以《反垄断法》为准绳,重新审视汽车流通领域的价格控制、区域限售、转售、搭售等诸多问题。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垄断行为,汽车流通 《反垄断法》与汽车行业

我国《反垄断法》主要是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目的是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培育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也需要预防和制止行业内的垄断行为,因此,《反垄断法》应适用汽车行业。

从《反垄断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可见,不仅我国境内的垄断行为,而且境外的垄断行为对我国境内的市场竞争产生影响的,也属于《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汽车行业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无疑是属于《反垄断法》的适用对象。而且,如果跨国汽车企业在境外的垄断行为对我国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也属于《反垄断法》的适用对象。

《反垄断法》第七条列出了对特定行业经营者的规范,有人根据该条“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认为汽车行业现在是专卖方式,汽车企业应该是《反垄断法》所指的特定行业经营者,并据此认为《反垄断法》不适用于汽车行业。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首先,汽车行业并不是《反垄断法》认可的专营专卖行业。专营有两种,一种是政府授予的专营,另一种是企业专营。政府授予的专营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生产、销售,限定由国家设置的专门机构独占经营和管理的一种制度。政府授予的专营主要是具有垄断性质的服务或某些特殊权利,如邮政等公用事业、烟草专卖、食盐等特许经营权。企业专营是公司间的专营权——公司授予另一公司使用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如饮食业的麦当劳、旅馆业的假日饭店。《反垄断法》所指的专营应该是指政府授予的专营。汽车行业虽然以4S专卖为主要模式,但并不是国家政府授予的专营专卖行业,而是企业专营,即汽车生产厂家授予经销商使用商标、专有技术等。其次,即使是专营专卖,这些行业的经营者也不能滥用其控制地位,排除或限制竞争。在这些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行业中,同样要引导、促进不同经营者进行公平竞争。

有的人士认为汽车行业并没有形成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即汽车行业没有具有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所以,《反垄断法》不适用汽车行业。这种看法有待商榷。《反垄断法》第二条已明确规定其针对的对象是垄断行为,而根据第三条的规定可知垄断行为有三类: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所以,无论汽车行业是否存在垄断企业,都不能因此而避免成为《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一方面,汽车产品是大宗商品,消费者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单凭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改变消费者的弱势地位,需要《反垄断法》等来制约企业的垄断行为,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我国汽车行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是竞争不足,加入WT0以前因较高的进入壁垒和高关税保护等措施,少数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近年来厂家不断增多导致竞争日趋激烈,但由于汽车行业存在的一些“潜规则”,一些垄断行为在业界普遍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影响了汽车行业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的建立,从而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此,应以《反垄断法》的实施为契机,梳理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并引导汽车企业制止其有损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汽车流通领域涉嫌垄断行为辨析

目前,我国汽车流通领域存在一些行业内的“潜规则”,饱受争议的是厂家对经销商的价格控制,严禁跨区域销售,禁止转售、搭售等问题。为此,需要根据《反垄断法》对这些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剖析这些行为是否违反了《反垄断法》。

2.1 价格控制

目前,汽车厂家对经销商实施最低限价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稳定市场价格,防止经销商之间互相杀价,汽车生产企业往往会对各地区的经销价格实施最低限价,超过最低限价的经销商将面临厂家罚款等严重的处罚措施。虽然在实际销售过程中,经销商为了留住客户,往往会进行一定的让利行为,但由于厂家的价格限制,经销商的优惠价一般不会低于厂家的最低限价。在经销商迫于竞争压力不得不以低于厂家限价的价格销售时,也只能偷偷摸摸进行,生怕厂家或者同品牌经销商知晓。

《反垄断法》第十四条是针对纵向垄断的规定,明确禁止在生产或者销售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的经营者之间(如生产商与批发商之间、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达成控制价格的纵向协议(界定为经营者与交易相对入之间达成的协议):“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一)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虽然纵向协议的经营者之间不具有竞争关系,但因为这些限制不仅严重损害销售商的定价权,而且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所以《反垄断法》对此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把厂商对经销商的价格控制纳入《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使得经销商在终端价格上具有了决定权,经销商不必依靠厂商限价而是根据供求关系定价自由定价,有利于汽车行业的自由竞争。

结论:汽车生产厂家直接规定经销商的产品终端价格或者是限定经销商的最低售价,直接损害了经销商的定价权,也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是违反《反垄断法》的垄断行为,需纳入《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

2.2 区域限售

品牌专卖模式下,厂家一般根据市场保有量设定品牌专卖店并划分各店的销售区域,不同省份、城市的经销商都划分了责任区域。厂家严禁跨地区销售,以避免不同省份、不同城市间同一品牌经销商的竞争。为禁止经销商跨区域销售,厂家制定了严格的区域销售政策,运用罚款、使用资源调配权(不提供或少提供紧俏车型货源给经销商)等手段禁止经销商的跨地区销售。不同汽车企业的具体政策稍微有些不同,如有的汽车企业不仅限制经销商的跨区域主动营销,也不允许跨区域被动销售——有异地消费者主动到本地购车,经销商也是劝其到户口所在地经销商处购买。《反垄断法》实施后,不少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汽车厂家的区域限售涉嫌违法,众多消费者也希望厂家取消区域限售政策,以便使自己能到车价便宜的地区自由购车。目前,只有奇瑞取消了原来的区域售车限制政策。《反垄断法》对分割销售市场、限定销售区域的规定主要是针对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横向垄断协议。《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第三款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市场的垄断协议;第五款禁止达成联合抵制交易的垄断协议。对汽车流通来说,主要是限制具有竞争关系的经销商之间或者具有竞争关系的汽车生产商之间形成分割销售市场的垄断协议:经销商之间都是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它们之间如果形成了禁止跨区域销售的协议、决定、行为,应该纳入《反垄断法》规制的内容;汽车生产商之间也是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如果A汽车集团和B汽车集团协议约定,A集团生产的汽车只在长江以北销售,B集团生产的汽车只在长江以南销售,此类行为也是法律禁止的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分割销售市场的垄断协议。此外,如果汽车企业参与协会组织的垄断协议中有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市场条款,也属于《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由于第十三条针对的是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而一般认为整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并不具有竞争关系,所以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分割销售市场不属于此条范围。

《反垄断法》第十四条即对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中,并没有规定在生产或者销售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的经营者之间(如生产商与批发商之间、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达成的协议违反《反垄断法》。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除了固定转售价格、限定最低转售价格这两类明显妨碍竞争的垄断行为,其他类型的纵向协议,如独家销售、独家购买、限制地域等在很多情况下有合理性,应当适用合理原则。所以,根据第十四条规定,汽车生产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划分销售区域并禁止跨区域销售的协议可以暂不纳入《反垄断法》规制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将来不会被认定为垄断行为,因为该条有兜底条款:“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如果厂家划分销售区域有较大的不合理性并严重危害公平竞争,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将其认定为垄断协议后,也可能被纳入规制内容。

《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中,和区域限售相关的规定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或者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因此,如果汽车生产商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其没有正当理由禁止经销商跨区域被动销售,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结论:汽车生产商为减少各省区间可能发生的竞争,平衡各省区经销商的利益,分别与各经销商达成协议,约定各经销商仅能在各自省区(市)向本省(或市)购车人销售汽车,是纵向协议,不属《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行为。但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汽车生产企业的区域限售可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2.3 转售

在汽车厂家的大力支持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推动下,目前国内汽车销售渠道主要是以厂家授权的品牌专卖为主。一方面,各个汽车厂家从塑造品牌和掌控销售网络的需要出发,大力推广品牌专卖模式,厂家主要利用其授权的品牌经销商进行整车销售和提供服务,限制品牌经销商的转售行为,厂家不认可二级经销商,也不支持消费者从大卖场的二级经销商处购车。同时,一些整车企业只把零配件供应给授权经销商,甚至有的企业限制其零部件供应商向最终用户或独立服务商供货。另一方面,2005年出台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汽车经销商必须取得厂家的授权才能卖车,未被厂家授权的二级经销商也不符合管理办法的规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对未经汽车品牌销售授权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企业,(汽车供应商)不得提供汽车资源。该条规定禁止汽车企业供货给未经汽车品牌销售授权的经销商。第二十七条规定:除非经授权汽车供应商许可,汽车品牌经销商只能将授权品牌汽车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此条规定要求汽车品牌经销商经汽车供应商授权许可才能转售,实际上限制了汽车品牌经销商的转售行为。

《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或者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拒绝交易”是指,在相关市场上占有支配地位的经营者,由于控制了相关产品的生产,或控制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导致其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如果不与其进行交易,就事实上不能开展经营活动。这时,如果垄断者没有正当的商业理由拒绝与其交易,则将受到本条款的规制。没有正当理由,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厂家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的行为涉嫌控制价格、妨碍竞争。限定交易对象是强制交易,强制又称独家交易、排他性交易,独家交易主要是在供货方面所作的限制,包括经销商只由制造商独买,也包括制造商也只向经销商独卖。在实际生活中,第一种形式较多,大多表现为企业“专营”、“专卖”、“独家经销”等。

独家交易在实际上存在一些有利于竞争和效率的因素,如能使制造商和经销商长期稳定供销渠道,可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经销商从事单一的或固定的商品的经销,能集中力量促销;可以提前开展促销活动,增强一定的竞争效果。但是从整体而言,独家交易限制竞争的行为仍然是明显的:它会阻止其他制造同类产品的制造商进入市场,也会限制经销商的营业自由而损害效率;对于消费者来说,因为供货渠道狭窄,选择的余地相应减少,同时由于同一层次上销售同一商品的经营者之间缺乏竞争,销售者产生垄断地位,对消费者的利益会产生损害的可能。因此,没有正当理由,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厂家也不能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汽车生产企业限定消费者(如大客户)只能与其进行交易,也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定消费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禁止消费者跨区域购买汽车),也涉嫌违法。

结论:依据《反垄断法》,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禁止经销商的转售行为(卖车给未授权的二级店),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限定消费者只能与指定经销商(或者厂家)进行交易,涉嫌违法。

2.4 搭售

一般来说,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多种车型中会有些品牌的车型比较好销,有些品牌车型销售状况不太好。厂家为了促进各品牌汽车的销售,就会在营销方面采取了一些办法和措施,譬如,当某些车型出现市场滞销的情况时,厂家就会采取滞销产品与畅销产品搭配着向经销商供货的商务政策。譬如,在进口车销售中,起亚要求经销商在提比较畅销的SUV车型的同时,搭售目前市场几乎无人问津的欧菲莱斯和威客车型,若有经销商不按要求提库存车或搭售车,起亚(中国)就在该区域发展设立第二家4S店,让原有和新建的4S店的利益都难以保障。厂家的强行“搭售”滞销车辆,可以保证厂家多种车型的销量,但是也增加了经销商负担,甚至导致经销商严重亏损。

经销商在汽车销售中,也会有搭售行为,譬如经销商卖车搭售保险等服务。这种搭售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是,有时这种搭售就成为了捆绑销售——若购车者拒绝购买车险,销售人员则人为延长其提车时间,如果碰上是紧俏车型,销售人员干脆拒绝卖车。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车价一降再降,销售收益随之直线下降,卖一辆车的收入甚至比不上卖车险的佣金,于是经销商“堤内损失堤外补”,通过同车险等捆绑在一起进行销售从而获得利润。

《反垄断法》除了第十七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禁止情形中对搭售有规定以外,其他条款并没有相关规定。第十七条中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可见,只有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的搭售才是《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因此,汽车生产企业的搭售,还需要首先看汽车厂家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如果厂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其搭售行为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如果其没有市场支配地位,则其搭售行为并不违反《反垄断法》。同样,经销商的搭售行为是否违法,也应该根据经销商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来判断。

结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汽车厂家或经销商)的搭售行为,是垄断行为。若厂家或经销商并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其搭售行为并不是垄断行为。《反垄断法》对汽车流通的影响

目前的《反垄断法》还只是一些抽象的原则与宗旨,有待实施细则出台。但是,在现有的《反垄断法》的影响下,汽车流通领域也必将有所变革。

3.1 厂商对经销商家的价格控制将逐步放松,经销商将拥有更多的终端定价权

根据《反垄断法》,厂家对经销商的限价行为将被视为垄断行为。根据上述分析,目前只有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价格协议是肯定违反《反垄断法》的,因此,《反垄断法》无疑会把价格控制作为其重要规制对象。在《反垄断法》的影响下,汽车企业将不得不放开对经销商的价格控制。

事实上,一些汽车企业已经认识到厂家对经销商的价格控制违反了《反垄断法》,在《反垄断法》实施前后就对其相应的商务政策进行了修改。广州丰田为了响应《反垄断法》的实施,开始放开对经销商的价格管制,经销商今后可自主定价。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为遵守《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起,经销商政策中凡涉及固定经销商向包括终端客户在内的任何第三方转售整车、零部件和维修服务的价格或者限定经销商向包括终端客户在内的任何第三方转售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最低价格的任何规定,予以废除并就此失效。当然,有些厂家仍然会竭力去维护对终端价格的控制力,但无疑其控制的难度和法律风险将加大。

此外,厂家对经销商的限价行为虽然是垄断行为,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取消厂家指导价。厂家制定指导价格也可以使市场价格有一个参考标准和基本走向,只要厂家指导价不是最低限价或者固定价格,就不是垄断行为。

3.2 汽车企业仍可能限制经销商转售,但在市场压力下会默许经销商的转售

由于《反垄断法》实施以后,和《反垄断法》有一定冲突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并没有作相应的更改,所以,授权专卖仍是汽车行业的主要销售模式。《反垄断法》也仅仅是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限制转售才是违法,而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还需要《反垄断法》相关的实施细则来认定。综合以上两个因素,汽车企业限制经销商转售的行为还将继续存在。但是,由于目前汽车市场有所下滑,汽车企业都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厂家可能会放宽对转售的限制,允许未经其授权的经销商销售其产品,以扩大厂家的汽车销量。

3.3 厂家对经销商的区域限售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只有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厂家对经销商的区域限售才涉嫌违法,而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还需要《反垄断法》相关的实施细则来认定。所以,在实施细则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厂家的区域限售是否违法还难以判定。由于目前汽车市场竞争较激烈,许多人士认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厂家并不多,这也可能使得厂家会坚持其区域限售政策。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厂家对经销商的区域限售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反垄断法》的纵向协议中有兜底条款,所以,厂家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一些区域限售行为也应有所变革。譬如,严禁经销商被动销售政策应早日取消,以免由于消费者的投诉而最终被国务院认定为垄断行为。

3.4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厂家和经销商应取消其搭售政策

依据《反垄断法》,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厂家的搭售涉嫌违法,所以,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厂家应取消其搭售政策。尤其是进口汽车供应商,由于其搭售行为会危害进口汽车市场秩序,国家可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范进口市场秩序。鉴于近期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暂停向现代汽车(中国)和起亚汽车(中国)两家公司的汽车产品发放自动进口许可证的先例,其他进口汽车生产企业应引为鉴戒,尽早取消其搭售政策。此外,在我国汽车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国内的汽车厂家也不能把销售压力肆意转至经销商,应逐步取消其搭售行为,以免导致经销商生存危机,最终损害厂家的销售网络。

经销商也应取消其搭售行为。虽然说经销商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还有待《反垄断法》相关细则的完善,但是,因为大多数城市和地区的经销商只有少数几家,经销商可能会被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譬如,北京现代在天津市有两家经销商,根据厂家的区域限售政策,天津的消费者不能到天津市以外地区购买,就只能在天津的这两家经销商购买北京现代生产的汽车,那么,这两家经销商在天津市场就可能被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所以经销商应逐步取消其搭售政策。

总之,依据《反垄断法》限定,厂家对经销商的价格控制是垄断行为,厂家应早日取消;而其他的禁止转售、区域限售、搭售等行为只有厂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才是垄断行为。虽然如此,汽车厂家也应在转售、区域销售、搭售等方面逐步改善其商务政策,尽力保证厂家、经销商、消费者三方的正当利益。只有这样,汽车厂家也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注释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齐虹丽.例外与豁免:中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之观察[J].法学杂志,2008(1)

3.史宝华.搭售压库遭起诉现代起亚暂停进口

作者: 刘斌 来源: 《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第1期

第五篇:中国篮球协会注册运动员商业权利

中国篮球协会注册运动员商业权利

管理办法

(中国篮球协会于2006年9月8 日发布)

第一条

为保护和开发中国篮球协会(简称中国篮协)及其会员、各级篮球联赛、国家队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整体商业资源,规范和促进中国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文件,结合中国篮球具体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联赛指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职业联赛)、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WCBA联赛)、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联赛)及其他中国篮协主办的各级篮球联赛。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俱乐部指在中国篮协注册并参加联赛的俱乐部。也包括个别在中国篮协注册的但尚未成立俱乐部的篮球队。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运动员指俱乐部在中国篮协注册的球员及参加各级国家队的球员。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队运动员指正在各级中国国家篮球队集训的球员。如在非集训期间,则指在最近的上一个集训期内入选国家队和(或)国家集训队的球员。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俱乐部运动员指俱乐部在中国篮协注册的球员。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运动员个性特征指运动员个人的未以任.1 何方式直接或间接显示其与中国篮协和(或)国家队、联赛、俱乐部关系的姓名、昵称、签名、声音、名义、形象、事件及其他可辨认的个性特征。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运动员球员特征是指运动员个人的以任何形式涉及或展示与中国篮协和(或)国家队、联赛、俱乐部之间关系或联系的姓名、昵称、签名、声音、名义、形象、事件及其他可辨认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运动员参加中国篮协和(或)国家队、联赛、俱乐部的任何活动及中国篮协组织的其他活动的个人形象或特征,运动员穿着中国篮协或国家队、联赛、俱乐部指定装备的个人形象,以及运动员以中国篮协、国家队、联赛、俱乐部运动员名义和(或)以其它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书报、影像产品和各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涉及与中国篮协和(或)国家队、联赛、俱乐部关系的其他个人形象或特征。

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运动员集体特征指同时显现或使用三名(含)以上运动员的球员特征,包括由运动员单个形象组合而成的群体球员形象,但该组合不得特别突出其中一人特征。

第十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赞助协议指运动员个人与他方签署的授权他方使用运动员个性特征或经中国篮协批准授权的球员特征,并收取使用费和(或)赞助物品的合同或协议。

第十一条 中国篮协在全球范围内对以任何形式出现的运动员球员特征享有管理权和使用权,并可授权他人使用且无须向运动员支付任何费用。未经中国篮协书面许可,运动员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或许可第三方使用运动员球员特征。

中国篮协在全球范围内对运动员球员特征享有的使用权仅限于中国篮协、国家队或联赛各类公共关系及市场开拓活动。在向运动员支付合理费用(合同标的额经扣除合理成本后,一般按运动员及经纪人70%、所在俱乐部20%、中国篮协10%的比例进行分配)的情况下,中国篮协方可授权将运动员球员特征用于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直接代言或特定产品的包装、销售。

第十二条 中国篮协在全球范围内对运动员集体特征享有独家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并可授权他人使用。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公关、宣传、推广、市场开拓、包装、销售等。

第十三条

中国篮协授权俱乐部享有其所属运动员集体特征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以及除国家队运动员以外的俱乐部注册运动员的运动员球员特征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使用范围仅限于俱乐部的各类公共关系和市场开拓活动,在公共关系和市场开拓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赛事、活动)中不得出现与联赛赞助商相竞争的品牌的名称、标志、广告或其他表现形式。俱乐部选择篮球队冠名赞助商以及授权任何第三方使用该俱乐部运动员集体特征之前,均须将相关正式合同文本报经中国篮协核准。中国篮协将于收到俱乐部的书面申请后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同意或批准。

第十四条 中国篮协在开发销售三名(含)以上国家队或联赛运动员的特许球服及装备时,可开发销售或授权第三方开发销.售某个运动员所穿着的含运动员姓名、号码等标识的国家队或联赛俱乐部球服等装备的原版复制品。

第十五条 中国篮协可在全球范围内自行开发销售或授权第三方开发销售含带运动员球员特征的杯子、徽章、海报、球星卡、邮票、电话卡、三角旗、玩偶、贴纸等国家队、联赛和俱乐部标志产品,并在相关产品上显示赞助商标识。中国篮协赞助商或授权单位不得在鞋类产品中使用运动员球员特征。

如同时符合以下各项条件,中国篮协应在将运动员球员特征用于标志产品上的同时,将中国篮协或国家队、联赛的赞助商的标识从标志产品上移除(球星卡生产商的标识除外):

(一)运动员在本办法发布前已经签有许可某特定产品使用运动员个性特征的赞助协议(仅限于原初协议,不包括任何后续或延期协议);

(二)该协议截至本办法发布之日仍然合法有效;(三)运动员个人赞助产品与中国篮协或国家队、联赛的赞助产品相冲突;

(四)运动员已经按照本办法按时并完整地向中国篮协提交真实、准确的个人赞助协议。

第十六条 中国篮协可为中国篮协和(或)国家队、联赛设立的奖项签署赞助协议。运动员必须接受中国篮协和(或)国家队、联赛所颁发的奖项,并出席相关颁奖活动,无论运动员个人赞助协议是否直接或间接禁止其参与相关颁奖活动。中国篮协和.(或)国家队、联赛奖项赞助商可以适当方式(如祝贺广告等)宣传运动员获得该奖项或被提名的事实,并可在其宣传推广中合理使用运动员作为获奖运动员或被提名运动员的比赛和受奖形象,但该使用不可成为对该赞助商或其产品服务的代言推荐。

第十七条 中国篮协可在国家队、联赛比赛或其他相关活动中,或其指定的合理时间和地点,拍摄、录制或制作运动员球员特征或运动员集体特征,运动员须予以配合。由此而产生的照片、图片、录像、录音及印刷品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为中国篮协独家所有。

第十八条 俱乐部和俱乐部运动员须参加中国篮协安排的联赛相关商业性赛事(每年不超过6场)和由三名(含)以上俱乐部运动员出席的赞助商推广活动(每年不超过6次),并无偿参加中国篮协和联赛的官方活动、公益性活动及宣传推广活动。如俱乐部运动员同时为中国国家队运动员,还须另行履行国家队的相关商业比赛和推广活动义务,即参加中国篮协主办或参加的国家队赛事(根据国家队计划确定)和由三名(含)以上国家队运动员出席的国家队赞助商推广活动(每年不超过6次,不少于3次)。

第十九条 俱乐部运动员还须参加俱乐部合理安排的商业性赛事或活动,并无偿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及宣传推广活动。

第二十条 运动员个性特征归运动员个人所有, 运动员本人可自愿授权他人使用。运动员利用或授权第三方使用其个性特征进.行任何商业赞助推广活动时,不得侵犯中国篮协及国家队、联赛、俱乐部商业权利和知识产权,包括未经中国篮协、国家队和所在俱乐部书面许可,不得使用或许可第三方使用运动员球员特征以及中国篮协、国家队、联赛、俱乐部名称、标志、颜色、比赛场馆、比赛训练设施、比赛球服等。

第二十一条 运动员不得从事有损中国篮协和(或)国家队、联赛、俱乐部形象,或与运动员身份、行业特征不相称的广告宣传活动,尤其不得从事与烟草、烈酒产品有关的广告宣传。

第二十二条 在个人赞助协议中,除非相关赞助商同时是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或中国奥委会的赞助商,不得出现任何与奥林匹克、奥运会、奥运代表队或奥运年有关的字样或图案。

第二十三条 运动员参加比赛、训练和出席新闻发布会,应按规定穿着中国篮协或国家队、联赛提供的全套装备(包括但不限于比赛服、训练服、热身服、运动外套、运动鞋、护腕、包等配件),并不得擅自改变、损毁或覆盖服装或装备上的任何名称、标志、图样的任何部分。运动员按个人赞助协议要求穿着指定品牌运动鞋时,须符合中国篮协、国家队和联赛的统一规定和要求。

第二十四条 国家队运动员签署授权第三方使用其球员特征的个人赞助协议须事先报经其所在俱乐部同意,并报中国篮协书面批准后方可签署。所得赞助费应按运动员及经纪人70%、所在俱乐部20%、中国篮协10%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他运动员签署授权第三方使用其球员特征的个人赞助协议须事先报经其所在俱乐部同.意,并报中国篮协备案,所得赞助费应按运动员及经纪人70%、所在俱乐部30%的比例进行分配。运动员签署授权第三方使用其国家队球员特征的个人赞助协议须事先报经中国篮协批准。是否涉及和使用球员特征由中国篮协认定。

中国篮协和俱乐部在收到运动员个人赞助协议和书面申请后各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同意或批准。

第二十五条 国家队运动员授权第三方使用其球员特征的个人赞助协议原则上应由中国篮协统一管理和洽谈经办;国家队运动员签有在中国篮协注册经纪人的,经运动员本人申请,可由该经纪人在遵守《国家队篮球运动员商业资源开发合同》的基础上代为洽谈经办。

如非国家队运动员签有经纪人的,其授权第三方使用球员特征的个人赞助协议须由该经纪人经办,并按相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如运动员没有签有经纪人,则可委托所在俱乐部经办。

第二十六条

运动员必须在本办法发布之日起一月内向所在俱乐部申报其已签署的全部个人赞助协议的完整文本。国家队运动员应由其所在俱乐部向中国篮协申报和备案。国家队运动员在本办法公布后必须经中国篮协批准后方能签署个人赞助协议(包括新签署的和续签的协议)。未在中国篮协注册的国家队队员也须在本办法发布后一月内按以上要求向中国篮协申报和备案。国家队运动员如有签约的经纪人,须同时注明经纪人姓名、身份证号、电话、手机、传真、地址、邮编、电子邮箱。

.第二十七条 中国篮协和各俱乐部应对运动员提交的个人赞助协议严格保密,在任何时候均不得向任何人泄露运动员个人赞助协议的内容,但为维护中国篮协和运动员合法权益而聘请专业机构和人员参与开发和管理事宜以及依法进行的必要披露除外。

第二十八条

运动员应服从并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篮协及国家队、联赛关于运动员的各项有关规定和办法,如运动员同时为国家队运动员,则该运动员除遵守本办法外,还须另行遵守国家队有关规定和办法。

中国篮协在使用或授权他人使用运动员球员特征和集体特征时应维护运动员的人格尊严、名誉和荣誉,并尊重运动员与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篮协及国家队有关规定和办法不相冲突的合理的商业承诺。

第二十九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的运动员,中国篮协除警告并要求其纠正违规行为外,还将视具体情节,给予5000-20000元/次的罚款,依次累计。对后果特别严重、影响恶劣或拒不改正的,中国篮协将暂停或取消其注册运动员资格。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篮协相关规定、办法的运动员个人赞助协议,中国篮协和(或)所在俱乐部有权不承认其效力,并可要求运动员修改或取消协议。对于未及时申报个人赞助协议或弄虚作假的运动员,中国篮协和(或)所在俱乐部除不承认其个人赞助协议的效力外,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由于以上原因使运动员无法履行个人赞助协议而造成的损失.或法律纠纷,将由运动员个人和相关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运动员、俱乐部和国家队其他成员,包括但不限于领队、教练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等。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与法律、法规及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相矛盾或冲突之处或本办法未提及事宜,按法律、法规及国家体育总局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中国篮协。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9

下载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中国篮球协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中国篮球协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视野协会光棍节活动

    大视野协会光棍节活动 刘: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学校的传统佳节光棍节,我们协会特地在这里举行光棍节活动。 陈:光棍节是一种流传于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傲。......

    中国篮球协会运动员涉外转会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篮球协会运动员涉外 转会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促进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规范篮球运动员涉外转会工作,依据《中国篮球协会章程》和《全国篮球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实施......

    反垄断法实施中的问题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http://www.xiexiebang.com 反垄断法实施中的问题 王学政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法规司司长 一、当前社会上对《反垄断法》实施存在的若干模糊认......

    浅谈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界定

    浅谈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界定 工商闸北分局 赵卫龙 一、相关市场界定概述 在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也称特定市场,是指在具体案件中有关竞争关系或者限制竞争行为所处市场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经营者集中的评析[范文]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经营者集中的评析 王晓晔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员 关键词:......

    伦理学视野中的终身教育

    伦理学视野中的终身教育 摘 要 终身教育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思潮,是和社会经济与人的自身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的一次性传统教育的挑战。然而,目前终身教育的思想及重大意义,仅......

    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与学[本站推荐]

    • 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与学 杨明全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010-62205374(宅) 58807973(办) *** yangmqsh@yahoo.com.cn 内容提要 什么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民生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民生问题 来源:绿色新闻网 作者:王宇 发布时间:2008-6-16 21:24:00 浏览次数:1145次此信息由 杨燕 志 愿者发布 [提要] 摘要: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