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规划中的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研究论文
课题名称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胡星月 学 号 02408105 指导老师 刘云
论南京市规划中的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
【摘要】:
城市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城市的过快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我们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尤其像南京这样的都市化大城市。本文着重从城市现在存在的交通问题谈起,分析了造成南京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及解决其交通拥挤的一些对策。
[ Abstract ] City traffic development to our lives a lot of convenience, but the city 's rapid development will bring us so many troubles, city traffic problem has become our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proces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primary problem, especially the big city such as Nanjing urbanization.This paper from the city now existing traffic problems, analyze the cause of Nanjing city traffic congestion causes and solving the traffic congestion countermeasure.【关键词】:交通拥挤traffic congestion、问题problem、因素factors、对策 countermeasures 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数量猛增,并形成了以经济为纽带的若干城市群落。预计到2010年,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125个左右,其中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达到50个左右,形成一批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性城市。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们经过长期的努力的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方便,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拥挤、交通不便等都市病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城市交通已经上升到第一位的问题。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城市交通解决不好,城市很难健康发展①。
一、城市交通问题上的一些常见的表象
1.1公交线路过分集中于某条道路②
对于城市的塞车现象几乎在众多理由中人们都可以看到一条,就是在某些道路上公交车的停靠影响。我们知道,一般道路流量接近饱和之后,即使一辆车的阻隔已可以造成一条车道的塞车,因为流量饱和后的转移,必然会导致整条道路的交通拥挤与行车缓慢。道路上即使设置了港湾式公交站,一般按规范设计,最多也只能同时驳靠三、四辆标准公交车,而现有公交线路如此过份密集的布,根据现有的发车频率,这样在一个公交车站,一般几乎同时有10辆或更多地公交车同时到达,为了争取先入为主,车辆互相顶牛,常常造成现有划定的公交车道长时间塞车,同时也使得邻近车道的车流备受影响,由以上可以看出,公交线路过密已确实成为交通阻塞的一个主因之一。
1.2道路交叉口过分拥挤
交通过分拥挤阻塞的主要原因除道路容量不能满足机动车的需求外,主要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够。近年来,各大城市都投入巨资大力修建和改善道路,目前的道路容量基本上暂时满足了机动车的发展。
1.3交通事件的影响③
主要是由交通事故或其他特殊事件等随机因素产生的对正常交通流的干扰。驾驶员的行为在某些时候对交通流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当车辆间距很小的时候,车辆速度的突然改变会引起交通流特性的巨大变化,导致更多的车辆速度发生变化,使车辆速度降低,密度增大产生拥挤。
1.4交通需求变化的影响
产生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巨大的交通需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日益向大城市集中;城市机动化水平发展迅速;体育赛事以及演唱会的举办;大学开学;节假日旅游;国外领导人访问等等这些都会增加交通流量,造成交通的堵塞。
1.5其他一些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④
1.5.1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量增大; 1.5.2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之间的关系失调; 1.5.3城市交通设施基础薄弱; 1.5.4私家车数量激增,公共交通萎缩 1.5.5交通基础设施起点薄弱
基础设施包括运输设施、通讯设施以及交通教育、文化、科技等设施。建国初期,我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0000km,技术等级十分低下,而交通教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缺乏深入的交通基础研究,忽视交通管理的潜在价值,很多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难以得到实施和推广。
1.5.6现代交通意识缺乏
现代交通意识是指对于现代交通的本质、概念、目标、运营、规章、秩序的理解和日常运用。
1.5.7交通结构失衡
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交通方式比例严重失衡,非机动 车和小汽车(出租车)比重过高,公交方式不断萎缩。1.5.8道路结构失衡
许多城市对于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轻轨、地铁、高架等
表现出足够的兴趣,有的城市热衷于修建步行街、商业街等,还有的在新建主干道、高速路时不从交通系统的整体均衡出发,次干道和交通性支路严重不足。
1.5.9道路设施发展与交通需求增长失衡;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类交通工具比例失衡;城市功能整体协调的失衡。忽视交通供需平衡的社会经济政策对交通流量的逆向调节;滞后的交通管理与迅猛发展的交通现状不相适应都是造成我国交通拥挤的原因。
二、南京市交通发展的现实基础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2.1.南京市交通发展的现实基础
(1)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和管理力度加大,交通状况基本正常改革开放20年来,尤其在“三年面貌大变”中,政府突出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水平和供应能力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市政府加大了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力度,加强了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和体制改革,均起得了明显成效。在国民经济和交通需求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城市交通运行状况保持基本正常。
(2)机动化水平低、增速快,出行个体化趋势突现,供需平衡是暂时的、低水平的目前,我市机动化水平还较低,但是车辆增长率较快,车辆增速始终高于道路增长。我市目前的道路交通供求平衡是一种暂时的、低水平上的平衡。1997年与1986年两次居民出行调查相比表明,南京市居民出行个体化趋向十分明显。由此而造成道路使用效率降低,道路负荷加大。
(3)城市交通网络仍然是单一的地面道路网系统,结构性、功能性矛盾突出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我市的城市交通系统依然是单一的地面道路交通系统,这样的系统可靠性差、服务水平低,难于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出行服务质量要求。另外,主城道路网受自然地貌、人文地理的影响和阻隔,大路多,小路少。这不利于道路交通流的有效组织和疏解,不利于公交线网延伸和覆盖。
2.南京市交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经济发展带来的机动化加速、交通需求持续增长与相对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冲突今后15-20年,将是我市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关键时期,南京现有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高增长的交通需求;机动化加速、交通需求持续增长与相对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冲突将在未来15-20年内显得更为突出。
(2)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使城市交通发展面临两难选择。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题。也就必然对既有的用地布局、城市建筑、文物古迹、自然风貌构成不同程度影响。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建设决不能无视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特殊的背景,必须极其慎重地做出抉择。
(3)中心区交通紧张加剧与外围交通拥挤扩散的共生南京一个强大的市中心业已形成,并将继续强化,这使中心区的交通需求始终是全市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南京旧城区的人口和工业正逐步向周围城区疏散转移,上下班高峰期中心片区与外围几个片区间的潮汐式交通比较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南京未来城市化与机动化的联动发展,高峰期交通拥堵将由市中心区向外围及城市出入口地区蔓延。
(4)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须有新的思路和对策从城市交通供求关系来讲,市场将对城市的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将呈现如下倾向:开发商、业主出于对自身利益的最大追求,总是选择有利可图的区位,尽可能提高容积率,且在市场化初期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而将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次要位置,或者根本忽视。人们的就业和居住选择将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交通价格的定位将影响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设施使用效率。
三、南京市缓解交通拥挤的对策建议
(1)加强道路建设
加强城市的道路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容量,以达到降低交通负荷的目的,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
(2)交通需求管理
所谓交通需求管理,是指通过交通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人们的交通需求选择,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散交通需求,以减轻消除交通拥挤。交通需求管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城市正常运行,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它主要由城市交通实施的容量有限、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土地资源少、不能扩大道路面积率、净化环境的要求等因素决定的。尽管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非常复杂,但大都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 优先发展政策;控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
(3)收费制度。
对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收取交通拥挤费,可以在高峰时间向过路车辆收取,也可以对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比非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收取更高的牌照费。
(4)错开上下班时间。
做法主要有3种:a.错开上下班时间,b.减少每班上班人流量,c.对某些时间限制性不强的工种,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家庭工作制,进一步减少道路人流量。
(5)推行公共交通。
通常私家车人均时空占有率是公共汽车的7倍左右。因此充分利用好公共交通资源,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
(6)给出租车以优惠政策⑦出租车服务是城市交通的一大组成部分,近几年出租车的供需矛盾不仅突出,而且还成为交通拥挤的一大因素。
(7)运输需要的调整解决交通问题要从供需两方面入手,交通需求即城市活动的水平,交通供给却是交通发展水平,面临的问题是供需关系不平衡。提高交通供给能力的情况下,还要适当地抑制不合理的交通需求。
(8)提高现存交通的利用率⑧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例如卫星导航系统,车辆线路诱导系统对车辆进行引导,对区域交通进行控制。
(9)加强对行人的交通法规教育⑨
(10)为了实现缓解交通拥挤堵塞的目标,必须针对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或选用综合管理的方法解决问题⑩。提高通行能力;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加强车辆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结束语】
城市交通拥挤已经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重大问题,而解决的基础便是对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和产生过程有一个具体以及清晰的认识。随着交通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尤其是交通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①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提高交通容量,这是解决城市交通 拥挤问题的首选。
②交通需求管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城市正常 运行,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
③交通系统管理即通过一系列的交通规则、交通设施控制 交通量,提高网络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④提高人的安全交通意识,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现象的 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①李述:《关于城市交通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②景国胜:《城市交通问题与建设的规划、实施和管理——以现状典型的交通问题整治为例》
③黄欣 杨新苗 常玉林 程杰《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探析》 ④刘秋菊,景国勋,房耀洲《浅析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及解决方法》 ⑤张爱东《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与对策》 ⑥耿志民,季 令《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探讨》
⑦李小蔓,钟生军,李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些建议》 ⑧李兰冰《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⑨李 敏,杨 莉,王 波《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 ⑩李维生《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第二篇:城市规划中的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2-04-10 点击次数:147 智能交通网
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数量猛增,并形成了以经济为纽带的若干城市群落。预计到2010年,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125个左右,其中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达到50个左右,形成一批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性城市。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们经过长期的努力的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方便,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拥挤、交通不便等都市病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城市交通已经上升到第一位的问题。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城市交通解决不好,城市很难健康发展。
城市交通问题中的常见表象
一、公交线路过分集中于某条道路
对于城市的塞车现象几乎在众多理由中人们都可以看到一条,就是在某些道路上公交车的停靠影响。我们知道,一般道路流量接近饱和之后,即使一辆车的阻隔已可以造成一条车道的塞车,因为流量饱和后的转移,必然会导致整条道路的交通拥挤与行车缓慢。道路上即使设置了港湾式公交站,一般按规范设计,最多也只能同时驳靠三、四辆标准公交车,而现有公交线路如此过份密集的布,根据现有的发车频率,这样在一个公交车站,一般几乎同时有10辆或更多地公交车同时到达,为了争取先入为主,车辆互相顶牛,常常造成现有划定的公交车道长时间塞车,同时也使得邻近车道的车流备受影响,由以上可以看出,公交线路过密已确实成为交通阻塞的一个主因之一。
二、道路交叉口过分拥挤
交通过分拥挤阻塞的主要原因除道路容量不能满足机动车的需求外,主要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够。近年来,各大城市都投入巨资大力修建和改善道路,目前的道路容量基本上暂时满足了机动车的发展。
三、交通事件的影响
主要是由交通事故或其他特殊事件等随机因素产生的对正常交通流的干扰。驾驶员的行为在某些时候对交通流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当车辆间距很小的时候,车辆速度的突然改变会引起交通流特性的巨大变化,导致更多的车辆速度发生变化,使车辆速度降低,密度增大产生拥挤。
四、交通需求变化的影响
产生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巨大的交通需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日益向大城市集中;城市机动化水平发展迅速;体育赛事以及演唱会的举办;大学开学;节假日旅游;国外领导人访问等等这些都会增加交通流量,造成交通的堵塞。
五、其他一些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
1、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量增大。
2、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之间的关系失调。
3、城市交通设施基础薄弱。
4、私家车数量激增,公共交通萎缩。
5、交通基础设施起点薄弱。
基础设施包括运输设施、通讯设施以及交通教育、文化、科技等设施。建国初期,我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0000km,技术等级十分低下,而交通教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缺乏深入的交通基础研究,忽视交通管理的潜在价值,很多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难以得到实施和推广。
6、现代交通意识缺乏。
现代交通意识是指对于现代交通的本质、概念、目标、运营、规章、秩序的理解和日常运用。
7、交通结构失衡。
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交通方式比例严重失衡,非机动车和小汽车(出租车)比重过高,公交方式不断萎缩。
8、道路结构失衡。
许多城市对于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轻轨、地铁、高架等表现出足够的兴趣,有的城市热衷于修建步行街、商业街等,还有的在新建主干道、高速路时不从交通系统的整体均衡出发,次干道和交通性支路严重不足。
9、道路设施发展与交通需求增长失衡;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类交通工具比例失衡;城市功能整体协调的失衡。忽视交通供需平衡的社会经济政策对交通流量的逆向调节;滞后的交通管理与迅猛发展的交通现状不相适应都是造成我国交通拥挤的原因。
缓解交通拥挤的对策
(1)加强道路建设。
加强城市的道路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容量,以达到降低交通负荷的目的,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
(2)交通需求管理。
所谓交通需求管理,是指通过交通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人们的交通需求选择,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散交通需求,以减轻消除交通拥挤。交通需求管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城市正常运行,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它主要由城市交通实施的容量有限、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土地资源少、不能扩大道路面积率、净化环境的要求等因素决定的。尽管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非常复杂,但大都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 优先发展政策;控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
(3)收费制度。
对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收取交通拥挤费,可以在高峰时间向过路车辆收取,也可以对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比非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收取更高的牌照费。
(4)错开上下班时间。
做法主要有3种:a.错开上下班时间,b.减少每班上班人流量,c.对某些时间限制性不强的工种,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家庭工作制,进一步减少道路人流量。
(5)推行公共交通。
通常私家车人均时空占有率是公共汽车的7倍左右。因此充分利用好公共交通资源,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
(6)给出租车以优惠政策,出租车服务是城市交通的一大组成部分,近几年出租车的供需矛盾不仅突出,而且还成为交通拥挤的一大因素。
(7)运输需要的调整解决交通问题要从供需两方面入手,交通需求即城市活动的水平,交通供给却是交通发展水平,面临的问题是供需关系不平衡。提高交通供给能力的情况下,还要适当地抑制不合理的交通需求。
(8)提高现存交通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例如卫星导航系统,车辆线路诱导系统对车辆进行引导,对区域交通进行控制。
(9)加强对行人的交通法规教育。
(10)为了实现缓解交通拥挤堵塞的目标,必须针对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或选用综合管理的方法解决问题⑩。提高通行能力;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加强车辆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结束语
城市交通拥挤已经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重大问题,而解决的基础便是对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和产生过程有一个具体以及清晰的认识。随着交通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尤其是交通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①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提高交通容量,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首选。
②交通需求管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城市正常运行,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
③交通系统管理即通过一系列的交通规则、交通设施控制交通量,提高网络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④提高人的安全交通意识,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现象的有效途径。
共有0人喜欢 共0条评论 登录社区
留言与交流
第三篇:城市规划中的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
【摘要】:
城市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城市的过快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我们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着重从城市现在存在的交通问题谈起,分析了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及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交通拥挤
问题
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数量猛增,并形成了以经济为纽带的若干城市群落。预计到2010年,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125个左右,其中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达到50个左右,形成一批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性城市。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们经过长期的努力的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方便,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拥挤、交通不便等都市病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城市交通已经上升到第一位的问题。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城市交通解决不好,城市很难健康发展①。
以下几方面是都是现在城市交通问题上的一些常见的表象:
一、公交线路过分集中于某条道路②
对于城市的塞车现象几乎在众多理由中人们都可以看到一条,就是在某些道路上公交车的停靠影响。我们知道,一般道路流量接近饱和之后,即使一辆车的阻隔已可以造成一条车道的塞车,因为流量饱和后的转移,必然会导致整条道路的交通拥挤与行车缓慢。道路上即使设置了港湾式公交站,一般按规范设计,最多也只能同时驳靠三、四辆标准公交车,而现有公交线路如此过份密集的布,根据现有的发车频率,这样在一个公交车站,一般几乎同时有10辆或更多地公交车同时到达,为了争取先入为主,车辆互相顶牛,常常造成现有划定的公交车道长时间塞车,同时也使得邻近车道的车流备受影响,由以上可以看出,公交线路过密已确实成为交通阻塞的一个主因之一。
二、道路交叉口过分拥挤
交通过分拥挤阻塞的主要原因除道路容量不能满足机动车的需求外,主要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够。近年来,各大城市都投入巨资大力修建和改善道路,目前的道路容量基本上暂时满足了机动车的发展。
三.交通事件的影响③
主要是由交通事故或其他特殊事件等随机因素产生的对正常交通流的干扰。驾驶员的行为在某些时候对交通流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当车辆间距很小的时候,车辆速度的突然改变会引起交通流特性的巨大变化,导致更多的车辆速度发生变化,使车辆速度降低,密度增大产生拥挤。
四、交通需求变化的影响
产生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巨大的交通需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日益向大城市集中;城市机动化水平发展迅速;体育赛事以及演唱会的举办;大学开学;节假日旅游;国外领导人访问等等这些都会增加交通流量,造成交通的堵塞。
五、其他一些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④ 5.1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量增大; 5.2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之间的关系失调; 5.3城市交通设施基础薄弱; 5.4私家车数量激增,公共交通萎缩 5.5交通基础设施起点薄弱
基础设施包括运输设施、通讯设施以及交通教育、文化、科技等设施。建国初期,我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0000km,技术等级十分低下,而交通教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缺乏深入的交通基础研究,忽视交通管理的潜在价值,很多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难以得到实施和推广。
5.6现代交通意识缺乏 现代交通意识是指对于现代交通的本质、概念、目标、运营、规章、秩序的理解和日常运用。
5.7交通结构失衡
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交通方式比例严重失衡,非机动 车和小汽车(出租车)比重过高,公交方式不断萎缩。5.8道路结构失衡
许多城市对于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轻轨、地铁、高架等
表现出足够的兴趣,有的城市热衷于修建步行街、商业街等,还有的在新建主干道、高速路时不从交通系统的整体均衡出发,次干道和交通性支路严重不足。
5.9道路设施发展与交通需求增长失衡;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类交通工具比例失衡;城市功能整体协调的失衡。忽视交通供需平衡的社会经济政策对交通流量的逆向调节;滞后的交通管理与迅猛发展的交通现状不相适应都是造成我国交通拥挤的原因。
缓解交通拥挤的对策(1)加强道路建设
加强城市的道路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容量,以达到降低交通负荷的目的,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
(2)交通需求管理
所谓交通需求管理,是指通过交通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人们的交通需求选择,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散交通需求,以减轻消除交通拥挤。交通需求管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城市正常运行,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它主要由城市交通实施的容量有限、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土地资源少、不能扩大道路面积率、净化环境的要求等因素决定的。尽管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非常复杂,但大都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 优先发展政策;控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3)收费制度。
对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收取交通拥挤费,可以在高峰时间向过路车辆收取,也可以对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比非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收取更高的牌照费。
(4)错开上下班时间。
做法主要有3种:a.错开上下班时间,b.减少每班上班人流量,c.对某些时间限制性不强的工种,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家庭工作制,进一步减少道路人流量。
(5)推行公共交通。
通常私家车人均时空占有率是公共汽车的7倍左右。因此充分利用好公共交通资源,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
(6)给出租车以优惠政策⑦出租车服务是城市交通的一大组成部分,近几年出租车的供需矛盾不仅突出,而且还成为交通拥挤的一大因素。
(7)运输需要的调整解决交通问题要从供需两方面入手,交通需求即城市活动的水平,交通供给却是交通发展水平,面临的问题是供需关系不平衡。提高交通供给能力的情况下,还要适当地抑制不合理的交通需求。
(8)提高现存交通的利用率⑧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例如卫星导航系统,车辆线路诱导系统对车辆进行引导,对区域交通进行控制。
(9)加强对行人的交通法规教育⑨
(10)为了实现缓解交通拥挤堵塞的目标,必须针对城市 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或选用综合管理的方
法解决问题⑩。提高通行能力;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加强车辆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结束语】 城市交通拥挤已经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重大问题,而解决的基础便是对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和产生过程有一个具体以及清晰的认识。随着交通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尤其是交通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①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提高交通容量,这是解决城市交通 拥挤问题的首选。
②交通需求管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城市正常 运行,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
③交通系统管理即通过一系列的交通规则、交通设施控制 交通量,提高网络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④提高人的安全交通意识,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现象的 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①李述:《关于城市交通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②景国胜:《城市交通问题与建设的规划、实施和管理——以现状典型的交通问题整治为例》
③黄欣 杨新苗 常玉林 程杰《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探析》 ④刘秋菊,景国勋,房耀洲《浅析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及解决方法》 ⑤张爱东《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与对策》 ⑥耿志民,季 令《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探讨》
⑦李小蔓,钟生军,李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些建议》 ⑧李兰冰《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⑨李 敏,杨 莉,王 波《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 ⑩李维生《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第四篇:成都交通拥挤的原因及对策
成都交通拥挤的原因及对策
组员:2906301026黄金
2906301001武杰
2906301027王鲁飞
2906301032陈雁
2906301033仁香月
成都享有“中国第四城市”、“西部之心”美誉。现在是西部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技、商贸、教育、通信中心。这样一个大城市,人口众多,交通问题自然也是日益严峻。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对成都的发展至关重要。
经过总结,成都交通拥挤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汽车使用率增加
由于汽车的方便,导致市区内车流日益升高,每逢尖峰时交通堵塞间,上班的、旅游的、购物的车流从四面八方涌入市中心。但汽车的一大缺点,就是十分浪费空间,但数量又不断增加,导致现有道路无法负荷如此大的车流量,而造成堵塞的情形。
2.道路容量不足或设计不妥
道路容量不足亦为造成塞车的因素。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道路扩建的速度又跟不上车流量增加的数度,使得市中心的道路拥挤不堪。
此外,成都也因道路设计不妥而导致交通堵塞。成都的道路主要是规划成辐射状,此设计虽然方便交通堵塞便市郊间的往来,但也导致上下班时,周围郊区的车流全部往市中心移动,而导致市区的重要干道,都塞满了自郊区来通勤的车流。
3.道路交会处过多
成都的十字路口过多也经常导致交通堵塞,因为交通号志会暂时阻断车流行进,若车流量过大,就会产生回堵的现象。铁路平交道也会造成回堵,因此行经城市的铁路,其附近的道路经常堵塞。
4.商业街的不合理分布和泛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街的开发一度成为市场热点。临街建房,开门头,开商铺,成为居民或单位追求商业繁荣的基本形式。可以肯定,这种商街活动用最快捷的方式,满足了不同社会层次和居民的价值需求,并在一定时期内,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确立,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商业街的不合理分布及过度泛滥,为成都城市交通埋下巨大隐患。一方面,路边商业街对人流、车流、物流产生吸引,增加了交通密度。人流、车流、物流停靠,会降低通行速度。这必然导致停车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街式商业的普遍认同,商娱积习的惯性发展,以及经营者、购物者、通行者、管理者难以割舍的商街情结,使商街活动在与城市交通的矛盾发展过程中,始终占居强势地位。另外,城市开发和改造过程中,由于开发商短期资金回笼和最大地产利润的追求,均热衷于商业街的开发,加剧了拥堵升级。事实证明,商业街最繁荣的路段,必然是交通秩序混乱、拥堵严重的路段。普遍崇尚的商街繁荣形式与交通压力的矛盾,在步行交通向机动交通发展过程中,形成拥堵升级的瓶颈。
5.大型住宅片区造成局部拥堵
超大型社区的盲目开发是一种资源浪费。政府在大型居住片区开发时,拆掉原有建筑,收回土地,以高出补偿款的价格出让给开发商,开发商最大限度的开发土地,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业主,获取高额利润。在政府和开发商获取高额回报时,就已经埋下资源浪费和交通拥堵的隐患。可曾想到,开发商可以一走了之,而政府和业主们却要在长达几十年社区生命周期内,付出代价,饱尝拥堵的烦恼,政府为此付出的努力将远远大于当初获取的土地收益。
6.城市功能布局规划的缺失
通过成都市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城市的扩张不是组合放大,而是同类小城市的粘合,多呈小模块、堆聚式结构。这种布局,在区块功能分布和密度上,存在不规律、多而乱的态势。城市主功能、辅功能交错无序,单一功能分散,综合功能密集,形成一个无功能中心可言的聚合体。“星罗棋布,遍地机关”,功能区布局的缺失,造成了人车移动距离、占路时间、道路滞车量和总动车量增加,形成道路的高使用率和低效率。
无可否认,以上几点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这并非交通拥堵的原因。单就汽车单位道路面积密度而言,成都也并不算高的。车多、路窄、城市小也并非堵车主要原因。那些欧洲发达国家的城市,城市不大、路更窄、车流密度更大,堵车现象却并未如此严重。事实上,真正决定城市交通顺畅与否的本身就在于城市公路建设与城市交通规划设置上。
在对策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参考。
采用经济、行政的手段,减少某一路段或区域内的交通发生量,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限制车辆拥有,如征收车辆税、车辆定额配给、停车库许可制等;二是减少车辆使用,如实施道路拥挤收费、停车收费等。
比如日本东京采取发展公共交通,扩大服务能力的方法。提供完善的公共交通工具无疑是常规思路,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如果既能做到使用便利,覆盖面广,价格便宜,将自然使得私家车使用减少。日本东京是世界上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个世纪60年代,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东京也产生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为此东京市政府下决心大力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如今的东京已经被一张由城市轻轨和地铁所组成的大型轨道交通网所覆盖,总里程达2355公里。轨道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2000多万人次,承担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目前成都地铁1号线即将试运行,不久的将来,完善的地铁运行体系也将逐步铺设,这或许将对改善交通拥堵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成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做法可以参考:
1.兴辟拓宽道路
当汽车使用率增高时,就需要有更多的道路来容纳车流。不过此方法的流弊在于仅能“增加”道路面积,而无法“根治”交通堵塞,因为汽车数量并未随之减少。甚至有时,兴辟道路等于是在无形之中,鼓励更多的驾驶人开车上路。
2.减少道路交叉
此种方法包括了高架道路、地下行车道、铁路地下化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公共运输系统
相较于兴辟道路,公共运输系统可以借由改变驾驶人的通勤方式,来减少私
人汽车的数量,因此根治交通堵塞的效果,较兴辟道路还来的显著。
公共运输系统可分为公共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两种,都能解决塞车。但公共汽车的运作,仍受道路交通的影响。而后者则由于其是独立于其他交通体系(如道路和其他铁路)以外,运输乘客的效率更高。
3.收费
用收费以抵制驾驶人的开车意愿,而减少汽车量的方法,以高价拍卖,加上繁琐及昂贵的手续,以减少非高收入市民购车的意欲。而续牌费也是其中一个方法。
但有时,收费系统反而是造成塞车的原因,因为汽车行经收费站时,会放慢车速,如是在车流量大的路段,会造成回堵,在新年等节日时,高速公路上常有大量的返乡车流,政府为了避免因回堵造成的塞车,干脆宣布停止收费。
4.实施智能交通管理,疏导交通流量
很多时候,成都交通拥堵往往还与交通管理有关,除了混乱的自行车电瓶车运行体系外,车辆本身也经常运行混乱,而依靠交警人为管理,效率并不见高,作用也不明显。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是指将先进的信息、电子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以及网络等技术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建立起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5.大力发展城市快速交通
地铁、轻轨、高架路、BRT在城市交通中作用巨大,有条件的城市应及早列入规划。另外,还要针对当地地理、地质特点,积极进行嵌地式准地铁等快速交通项目的科学探索,为城市快速交通增添新内容。
6.培养和树立良好的交通意识,维护交通秩序
交通意识和交通秩序始终是我国城市交通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多年来,虽然时时讲,处处管,但是,违章行车、违章行路、乱停乱放、乱挖乱占的交通违法现象还普遍存在。所以要大力整顿交通秩序。对各类交通违法、违章、违纪和不道德行为,要坚决进行严肃处理和处罚。
7.合理布局城市功能
要重视城市主功能,理顺主功能与辅功能的关系。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交中心,指挥、管理、辐射、传播、科研、交流是城市主公能,其他与之相适应的居住、医疗、交通、商业服务、旅游、餐饮、娱乐、健身等皆为辅功能。主功能是城市的核心功能。辅功能为主功能服务,是实现主功能的保障。二者共生共存。
成都的道路每年都在拓宽,年年交通堵塞问题却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果说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还容易观察,那么如何结合实际城市自身条件,有效地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却并非那么容易回答,这需要专业的科学背景,经过详细科学调研,试验加以论证而非简单拍板决定。
第五篇: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中国社会结构、人文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大的体现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日益增加。一方面,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体现了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已经显著地增长,但另一方面,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导致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加之我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使得交通运输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城市交通拥挤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是我国大中城市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功案例,为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分析提供借鉴。
关键词:交通拥挤;国外实践经验;对策研究
一问题提出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合理制定相关拥挤策略和实施控制策略对于预防、缓解交通拥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于交通拥挤,各个领域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道路作为一种准公共性产品,产权并不明确,每个道路使用者根据个人的边际成本选择道路,而忽视了由于道路拥挤而增加的额外成本,对个人车主而言,当收益大于成本时,车流源源不断加入,从而使边际个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不符,产生了拥挤现象。根据交通工程的观点,道路路段和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都是确定的,当交通量超过实际通行能力时,便发生交通拥挤。即交通拥挤是某一时刻,某个地段的道路交通设施实际容纳的交通量大于其实际能够提供的量,从而造成从该地段经过的交通实体滞留的现象。
拥挤发生的原因:交通拥挤可能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情况是因为交通流量的突然增加,导致其通行承载能力超过了道路容量的正常值,但是这种拥挤的发生一般比较有规律可循;另一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突发特殊事件增加道路容量而导致道路堵塞,或者是某特殊事件吸引过多的交通流量聚集而引起的道路交通拥挤,这种拥挤现象没有相似性,同时影响的时间也不能确定。
二国外实践经验
1、日本:轨道交通模式
轨道交通系统是以轨道交通网络为主的一种公共交通模式。应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一般面临紧张的土地资源,高密度的人口数量,这些大型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有利于引导和支持城市多中心发展,减少城市中心区域的机动车发展,从而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现状。日本东京是轨道交通模式的典型代表。日本交通长期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建立了以轨道交通为主,以小汽车和非机动交通方式为辅的交通系统,有效缓解了日本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日本轨道交通系统十分发达,发车频率高,乘坐方便,准点率高,人性化服务市民,很多区域在5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一个地铁站点,使得轨道交通客运量在日本客运总量中比重超过一半。日本政府也通过完善公共交通票价体系,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鼓励市民在上下班期间乘坐公共电车或地铁,不断地完善本国的交通系统。
总之,日本基于轨道交通的交通系统建设,能够大大提高都市内部,都市与都市之间的运转效率,方便人们工作和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像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的轨道交通极其发达,交通运输系统非常快捷、高效,人们自觉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保证了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
2、荷兰:自行车交通模式
自行车交通因其特有的投资小、效率高、耗能低的优势,在一些短距离出行中可以采用自行车的出行方式。自行车交通能有效减少小汽车通行量,缓解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以及减轻道路投资压力,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鼓励发展自行车。
荷兰是自行车交通比较普及的国家。荷兰人口不多,但平均每人至少有一辆自行车。荷兰在每个城镇都建有自行车专道,荷兰鼓励自行车出行,把自行车交通作为本国的一项重要战略,政府官员也都骑自行车上下班,以身作则,形成了良好的自行车文化。此外,国家设有专门的自行车总体规划,明确规定5公里以下的出行鼓励自行车交通。政府通过报销自行车费用、减免税收等鼓励公众骑自行车。这些措施都使得荷兰自行车交通非常普及,荷兰大约30%以上的出行都是通过自行车完成的。
3、新加坡:交通拥挤收费模式
拥挤收费制度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新加坡是最早实施交通拥挤收费的国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由于新加坡人多地少,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并无法完全有效抑制小汽车的增长,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而拥挤收费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机动车的行驶,在短期内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1975年,新加坡通过拥挤收费制度,控制高峰期重点路段的机动车出行数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拥挤收费,新加坡高峰期在收费路段的机动车数量明显减少,交通速度得到了提高;许多机动车从高峰期转向非高峰期通行,有效地缓解了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
新加坡为了配合拥挤收费制度,限制小汽车拥有量,实行定额分配制度,市民通过公开招标,才能取得拥车证,一般有效期为10年。另外,新加坡严格限制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在城市大部分路口、干线设置了许多限速信号灯及电子眼等,所有的商务用车,都标注了限速,有利于司机及路人的随时监督。对违规形式的车辆和司机,给予严厉惩罚。只要电子眼记录下了违法车辆和司机,就会给予罚款和记分,达到一定分数后就会被吊销驾照,必须重新考试才能获得驾照。
三对策研究
综上所述,可以借鉴国外城市交通拥挤治理的好的模式,对此本文从城市交通供给管理和交通需求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拥挤治理的对策。
1、交通供给管理
交通拥挤治理的对策首先是增加交通供给。增加道路供给就是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中建设大量的交通道路和交通设施,为市民提供充足的交通供给量,方便市民出行,以减少交通拥挤,保证城市交通健康有序发展。
(1)加大城市交通资金投入
交通在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在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中,行都排在最后一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随着近几年我国交通问题的凸显,我国对城市交通道路的投资有了很大的重视,各个
城市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城市交通设施,但是对城市道路的投资远远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因此,要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首要就是加大交通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公共基础设施。
从增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入手,如拓宽城市街区的道路、延伸道路的长度、增加公共汽车的投放等措施来疏通道路拥挤点,提高通行效率。规划建设快速公交线路。积极建设轨道交通。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都可称之为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在使用中有很多的优势,如单位通行占地面积小、通行承载量大、行驶速度较快等。
(2)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
治理交通拥挤问题,不光要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还必须保证城市交通设施能够充分利用,提高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运用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在不增加建设费用的情况下,增加城市道路的交通容量。
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及时跟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那么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智能管理交通系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改进,交通管理方法和交通流量控制技术。同时将驾驶员心理、车辆指标和道路现状等因素综合考虑进去,多方面多角度系统地研究交通拥挤问题、提出解决交通拥挤政策。
2、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即通过调控交通需求量达到治理交通拥挤的作用。需求管理的核心即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控制小汽车数量,采用行政、经济、技术等相关手段鼓励人们发展多元出行方式,控制交通需求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压力。交通需求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将过量的交通需求量削减,达到供需平衡的目的,实行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一方面要做好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和鼓励,通过政策法规,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地位,为公共交通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战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其提供优惠政策,设置公交专用通道,合理布置公共交通换乘站点,实现市民出门就能坐上公交的目的;同时,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资金扶持,对一些公共交通的骨干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并进行适当的补贴,以保证这些企业不至于亏损严重,此外,也要鼓励公共交通企业寻求长效的运营机制,能够自给自足。另一方面,除了鼓励公共交通发展的同时,控制城市机动车的过量增长,也能通过控制交通需求来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本文将在下面详细讲述。
(2)控制机动车过快增长
当前我国交通拥挤的一个很大原因即我国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占用了我国大部分交通网络。限制交通需求的一大措施就是控制机动车数量。国内外许多城市都采取许多措施来控制机动车数量,来治理交通拥挤。
第一,控制城市机动车数量。通过行政、经济手段来限制机动车增长,比如,汽车限购、牌照限制、单双号限行、征收燃油税、限时段限路段出行等,都是增
加了汽车购买和出行成本,控制机动车出行的有效措施。第二,加强对交通出行的停车管理。城市车位不足,乱停乱放,是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个原因。因此,要适当增加城市中心区的停车位数量,合理规划城市停车点,保证拥挤路段停车位满足需求。
(3)交通拥挤收费制度
随着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日益严重,拥挤收费制度作为控制交通流量的措施也就随之产生。交通拥挤收费制度即在针对特定区域和时段的出入车辆进行收费,从而实现降低高峰期交通流量,改善交通出行方式,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水平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通过对相关道路的使用者收取一定费用,用来补偿由车辆造成的社会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环境成本等)的损失,并将这部分收入用到城市交通建设中,以保证城市交通的运行畅通。
(4)错时上下班制度
错时上下班制度,就是通过时间上分散交通需求,将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上下班时间错开,按照区域或工作性质错开上下班时间,以分散高峰期的交通流量,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作用。当前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在试行错时上下班制度,这能够有效提高交通道路资源利用率,对缓解交通拥挤有很好的作用。
第一,根据城市单位区域分布安排上下班时间,或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安排上下班时间,分流企事业单位、学校、政府机关等的交通流量,以减缓交通拥挤现象;第二,针对某些特殊的工作,对时间限制性不强,可考虑实行家庭工作制或弹性工作制,以缓解高峰期交通压力。第三,加强错时上下班制度的配套设施建设,要对错时上班的具体时间进行严密的研究论证,确保不会造成工作上的混乱和不便。第四,考虑轮休制,现在我们都是周末休息,周末时道路交通基本不拥挤,因此,我们可以实行轮休,选择非周末时间休息,这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交通拥挤。
(5)鼓励发展多元交通方式
在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控制机动车增长的同时,还要鼓励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的发展,积极发展高效、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如上述的荷兰的自行车交通模式。
四结论
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治理策略涉及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需要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专业理论及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科学体系的支持。城市交通的复杂动态特性,对交通拥挤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任何一项交通政策的出台必须依据实际的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并符合交通发展趋势。此为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参考文献:
[1]贾海亮.城市交通拥挤原因与疏导策略[J].价值工程.2012-10
[2]刘澜,马亚峰,高士麟.交通拥挤管理的智能体系与实施应用[J].上海城市管理.2012-09
[3]胥耀方,邵毅明.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城市交通[J].2012-09
[4]朱虹.大连市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5
[5] 訾超.城市交通拥挤治理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0
[6]陈进来.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及最优路径选择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6
[7]刘丙章.国外城市解决交通拥挤的对策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