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机遇开拓进取 努力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把握机遇 开拓进取 努力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王素卿同志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服务论坛会上的讲话
(二○○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建设市场各方越来越关注工程项目管理这一工程建设管理组织形式。今天来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代表是工程监理企业的,也有项目业主、工程咨询设计企业、招标代理单位、大专院校和行业协会的代表,同时我们也邀请了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志。大家为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十分关心工程项目管理的政策环境,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今天我就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工作情况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我要讲三个题目,一是为什么要推行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二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健康发展的措施和意见。同时,考虑到今天参加会的有不少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志和许多监理企业的代表,借此机会,我把明年工程监理工作计划安排一些想法向同志们讲一讲。
一、为什么要推行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
大家都知道,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有投资结构单
一、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单
一、参与建设的单位功能单
一、政府部门干预过多、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不发达等特点。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本不存在能够把投资咨询、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和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专业组织,也没有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以及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工程建设引入了工程咨询、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等新模式,整个行业正在逐步向与国际接轨方向发展。1988年,我国建立工程监理制度的最初构想就是要推行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十多年来,工程监理企业作为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受建设单位委托,以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建设单位提供了有效的咨询管理服务。工程监理制度的推行,加快了我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转变的进程。近年来,建设部领导对发展工程项目管理高度重视,要求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专题交流和研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认识,从建设领域发展战略的角度和高度认识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工作的重要性。今天,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和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联合召开的“2005年中国工程项目管理服务论坛”,就是一次总结、交流、学习、研讨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技术和政策的好机会,也是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各企业、全社会提高认识的好机会。我认为推行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我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建设项目的投资结构日趋多元化,一方面是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逐渐改变由政府业主直接投资建设改为“代建制”;另一方面,国家投资比例在逐渐减小,企业投资、社会投资的比重加大,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自主意识逐步形成,为实现科学决策、规避风险,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工程建设上,企业会主动放弃原有的自主管理模式。这些变化,都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建设项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复杂,建设单位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必须培育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才能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企业体制和结构的变革。工程项目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在人才结构、经营理念、管理跨度、组织协调、工作深度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不仅适应了国际工程建设通行做法,而且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减少资源浪费也将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对我国传统的企业体制、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带来冲击,促进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结构和市场定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是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方面对私人投资或民间投资管理进一步放宽,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实行项目核准备案制,切实落实企业投资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对政府投资项目加强监管,改进建设实施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确保政府投资效益和树立政府廉洁、高效的形象。建设部2004年发布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对如何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因此,大力推行工程项目管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发挥专业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作用,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从而更加有利于建设市场的规范管理。
三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我国从2001年11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到明年年底,建筑行业对外承诺的过渡期即将结束,这意味着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于包括工程监理在内的工程咨询服务行业来说,既要面对外国企业涌入中国工程服务市场的压力,又必须敢于挑战,积极投身于国际竞争中去。国际上工程咨询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我们不积极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我国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将无法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就很难参与国际建设市场竞争,难以求得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等工程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工程咨询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工程咨询从业人员的执业责任、权利和义务,是提高我国建筑业整体素质,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
四是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目前,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咨询服务企业数量很少,而且企业的业务领域也普遍较窄、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较小。据不完全调查,去年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总营业收入近200亿元人民币,尚不足25亿美元,而加拿大一家以咨询设计和项目管理为主的著名工程公司去年的营业额为43亿美元,反映出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十分薄弱。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单一功能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企业还比较多,具有工程咨询、勘察设计、工程承包、项目管理、项目融资等综合能力的工程公司和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比较少。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上习惯于传统的设计、施工分别招标、建设单位自行管理的模式,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还不够发育,从而造成难以培育有竞争力的工程咨询服务企业。我们大力提倡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就是要创造条件,促使一批综合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企业能够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和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在工程技术、组织结构、人才结构、项目管理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国内工程建设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走占领高端市场求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项目管理市场正在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业务主要由大型工程设计企业和部分实力较强的工程监理企业承担。据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不完全调查,2004年开展项目管理业务的工程监理企业达到300余家,实现项目管理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项目管理营业收入最高的企业达到6000多万元。据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调查,2003年实现项目管理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勘察设计企业有40家,企业项目管理营业收入最高达2.7亿元。
(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不同于一般的施工管理、设计管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工程技术,而且要熟悉工程项目的组织体系,熟悉项目策划、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招标策划、施工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大家的努力,我国已经产生一批能够胜任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如在南海石化项目中,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在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中不仅学到了先进管理技术,同时也在实践中锻炼出了一批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
(三)调整政策法规,积极引导,促其发展。为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发展,2003年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2004年又出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市[2004]200号),这两个文件的颁布,为我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市场准入条件,促进并规范了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发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面对“入世”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法规和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只是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有具体法律规定,而对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法律法规中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已出台的30号和200号文件仅为规范性文件,法律层次比较低,亟需在法律法规中有所定位。另外,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招投标、合同文件、收费标准等方面的政策也需要逐步完善。
(二)社会认可程度低,市场发育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外资项目业主认同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但是一些政府投资或国有投资为主的项目业主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显著效益。少数业主认为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以后,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削弱,不愿采用工程项目管理服务方式。
(三)企业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还不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我国大多数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还没有建立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服务功能、组织结构等方面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和工作手册等方面都不够健全,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不高、成效不显著,还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运作要求。
(四)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人才缺乏一直是影响我国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与国际工程公司、咨询公司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因素。企业普遍缺少高素质的、具有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经验,能够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标准进行管理,熟悉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三、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健康发展的措施和意见
根据我国当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法规和配套政策。第一,在《建筑法》修改时,明确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地位;第二,抓紧研究、制定工程项目管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积极培育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市场;第三,组织编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和有关实施导则;第四,参照国际工程合同范本,组织制定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项目管理合同条件范本。
(二)加快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今年以来,我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贯彻《行政许可法》,对现行的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进行修改,主要是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许可行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这方面,目前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范受理、审查、审批行为,便民高效服务;二是修改现行束缚企业发展的一些规定和标准。比如怎样才能支持企业提高竞争力,综合实力强的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在市场准入方面,到底是高门槛还是低门槛有利于企业发展?我们研究了一个思路,叫“低端准入、高端放开”,就是说,具备一定实力、人才、技术,且综合实力强、水平高的企业,可进入综合序列。什么叫综合实力强,我们对应标准进行了调整,突出技术、能力、信誉和管理水平,淡化资金、设备等要求。对于进入综合序列的企业,全行业放开,只要企业能干的就允许企业去做。中、小企业专业较单
一、够条件就允许进入,给其发展机会。按照这个思路,凡综合实力强的不管是设计、施工,还是监理企业都可以向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公司发展。
按照全国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会议上确定的监理企业的发展方向,即少数有条件的大型监理企业要发展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大多数中小型监理企业要将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作为其主要服务内容,重点做好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理工作,在非强制监理的项目上开展监理事务所的试点。因此,本着“局部调整、平稳过渡”的原则,局部调整现行监理企业资质序列,拟重新设定监理企业资质序列,增加综合类和监理事务所序列。将监理企业资质分为综合类资质、专业类资质和事务所三个序列。综合类资质不分等级,企业可承担所能承担专业工程类别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监理及相应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监理企业资质在对人员考核方面,由只考核监理工程师的人员数量要求改为以考核监理工程师为主,同时也要考虑其他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人员一并作为技术骨干要求,并且综合和甲级资质还要求有一定数量的注册造价咨询工程师。这主要是考虑通过要求考核各类人员,引导监理企业注重吸收各类人才,来促进监理企业的发展。
结合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在修订《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102号令)时,对有关内容也要进一步明确。比如在其资质证书上拟增加“项目管理和相应技术咨询等工程服务”的内容,以方便企业开展项目管理业务。
(三)企业向项目管理拓宽,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点,适应市场需求。
由于各类工程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项目管理的专业领域是有区别的。对一些工业工程,由于有工艺技术的要求,一般宜由具有设计功能的工程公司和设计单位进行项目管理;对房建和土木工程,由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开展项目管理服务为好。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两者的管理服务方式、管理服务方法、工作程序及委托形式等。因此,工程监理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也不能一哄而起都搞工程项目管理,因为一是我国实行强制监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程监理是监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监理企业不能放弃自己的主业;二是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还不够成熟,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而工程监理市场相对比较成熟,规范化程度比较高;三是现有工程监理企业一般需要在人才结构上作重大调整后,才能真正适应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要求。所以我们鼓励的是那些综合管理能力强、人才结构合理的工程监理企业在做好工程监理业务的基础上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多数工程监理企业还应以工程监理业务为主,不要偏离自己的市场位置。
(四)努力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竞争力要加强两方面的建设,一是人才培养,这是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专业队伍的培训力度,培养一大批企业所需要的项目管理人才,以适应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二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动态、量化、科学的系统管理和控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实现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的重要手段和标志。而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有条件的大型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应自主开发、引进和使用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小型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使用专业化机构开发的管理软件,通过科学化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国内大型监理企业和有关专业机构引进、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管理软件,并大力推广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提高项目管理软件的集成化水平,使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加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推行难度还比较大,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管理部门、业主和社会上对工程项目管理认识不足。我们一些建设类企业,对项目管理公司应具有的功能、条件和人才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推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宣传力度,一是要求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满腔热情的支持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发展;二是向社会宣传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优势、典型案例和取得的成效,使工程项目管理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三是与有关部门一起,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组织力量对业主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业主了解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对节省投资、保证质量和工期的作用;四是加强对拟开展项目管理业务的建设类企业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辅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具体操作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要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深入调查了解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组织会员单位总结、交流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及时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多种途径扎扎实实抓好人才培养工作,为推行工程项目管理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共同推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事业健康发展。
四、明年工程监理工作的计划安排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通报一下明年我司关于工程监理工作的计划安排。
明年工程监理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会议确定的今后一段时间监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监理法规;加强工程监理市场动态管理,严格监理市场的准入和清出,严厉查处监理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规范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研究制定工程监理信用体系实施方案和信用标准,建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工程咨询服务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要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做好《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外商投资工程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三个部令的协调出台和出台后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做好《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协调出台和出台后的贯彻落实工作。目前,我们正在与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一起对各地和各部门关于监理收费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进行汇总研究,还要召开两个论证会,争取早日完善出台。
(三)修订完善《建设工程监理市场管理规定》。同时要研究启动《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条例》的论证和起草工作。
(四)会同人事部等有关部门,研究修订监理工程师考试办法,合理设定监理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和标准,解决目前监理工程师考试中存在的会考不会干,会干又考不过去的问题。
(五)组织修订《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现行法规政策相一致,尽量使合同条款的内容,如监理的范围、监理服务的内容、监理服务的期限、监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监理报酬等进一步细化,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六)按照《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38号文精神,加快工程监理企业、注册监理工程师的信用体系建设。
(七)积极开展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试点和监理事务所试点工作。
(八)组织好建设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制度的实施,建设工程监理统计报表制度已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已正式启动,这个月上旬,我司已经做了部署。
(九)进一步研究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措施和办法。
同志们,“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工程建设和建筑业需求旺盛。我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的改革,将有力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和提高投资效益。我们要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为开创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事业的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把握机遇、开拓市场、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把握机遇、开拓市场、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云南公路建设监理公司保山分公司
云南公路建设监理公司保山分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九年。五年来,在市交通局和总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县交通局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公司得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保山市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战线上一支初具规模的监理队伍,为全市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六年来,是保山市公路建设又一个历史高峰期,无论投资规模还是技术等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监理公司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我公司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到市公路建设中,不断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不断充实人员,提高服务水平。不论项目大小不管等级高低,始终坚持“使业主满意、对人民负责”的宗旨,认真贯彻“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监理工作十六字方针,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管理上的作用。我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了承担了重点经济干线云保公路昌宁大水平至右官屯三改
二、大水平至昌宁二级公路、通县油路习谦至昌宁、大官市至七0
七、县际油路六东线、沙丙线、卡湾线、六东线、腾密线、腾板线等十多个项目的施工监理,已完工程项目八个,经竣(交)工验收均达到优良标准。我们的工作成绩得到建设单位的肯定、得到了社 1
会的认可。
伴随着我市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公司在制度建设、队伍人员素质、行为准则、服务质量、适应能力等方面已形成一定基础,基本完成了自身建设的初级阶段,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诚实守信是企业立足之本
监理公司作为一个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其必须在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的运行机制下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市场的运行规则是优胜劣汰的竟争,但竟争是有原则的,不是无序竟争,更不能不择手段。诚实守信是企业行为的最高准则。我公司成立之初,得到了市各级交通部门的辅持,这是一种出于培养煅练地方企业成长的良好愿望。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永远靠辅持来生存,独立走入自由的市场竟争才是必然。因此我公司十分珍惜和重视每一个机会,小到一万元的项目,我们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监理职责。在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履行合同,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和施工承包合同;在现场管理中体现“严格监理、热情服务”;在质量控制上做到“宁当恶人,不当罪人”;在计量支付中坚持“秉公办事、一丝不苟”;在人员管理上强调“格守职业道德、维护公司形象”。对业主不隐瞒不欺骗,对施工单位不“吃、拿、卡、要”。坚决打击违规行为、严肃处理违规人员,尽力做到“工程优良、监理优秀”。依托项目煅练人员、发展企业,用实际行动宣传公司的诚信。通过几年来的坚持不懈、始终如一,造就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公司形象,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二、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在公路建设管理中,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是三对矛盾的统一体,是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合作关系。作为监理单位,要履行好职责,搞好监理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业主和与施工单位的关系。要处理好两者关系,监理必须明白并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和所处的位置。监理是受业主委托,依据合同文件对工程进行管理,监理与业主之间是合同关系,业主与施工方也是合同关系,监理与施工方没有合同关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因此监理是施工合同之外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职责是以监理合同中业主所授予的权限对施工方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我们在处理与业主关系上有三个原则:一是严格执行合同,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职责;二是不越权,合同权限以外的事及时向业主报告,尊重业主,并做好参谋;三是诚实、公正、不弄虚作假、不与施工方发生利益关系。在处理与施工方的关系上也有三个原则:一是在“严格监理”的同时体现“热情服务”,要求监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积极帮助施工单位出主意、想办法,解
决施工难题,达到要求的工序、工程及时验收、签证,不准因监理原因造成不必要的窝工;二是实事求是,对达到质量要求的工程准确计量,秉公办事,不偏不依;三是不与施工单位发生利益关系,严禁监理人员利用权力为自己或者有利益关系的人谋私利,不准向施工单位“吃、拿、卡、要”,对施工单位反映的不合格监理人员,公司及时核实处理。由于公司在两方面的关系上处理得当,得到了各方面的信任,营造了良好的监理环境。
三、队伍素质提高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监理企业在工程管理中属高智能服务业,其内在的特殊要求之一必然是拥有一批高智能的骨干人才,因此,队伍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交通发展对监理企业的更高要求。然而,人才的造就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俗话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了人才培养的困难。公司成立之初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才缺乏的问题。“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这是几年来我公司的一个发展理念。为了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公司千方百计,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加强培训,对长期合同的人员以单位培训为主,在项目组成安排时也充分考虑,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逐步成熟,鼓励职工参加学历及监理证自考,对考取监理证并愿意在公司服务五年者给予报销费用;二是项目合同制聘用,对外聘用一些具有较高学历和资历的人员,完成项目后解除合同;三是建立一种能进、能出、相对松散的人才网,与省内监理公司,以及曾服务于公司的人员建立联系,以便在需要时能够用得上。采用这些方法,使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既保证在项目较多时不缺人才,又能做到项目少时减少公司经济压力。目前公司承担的六个项目中,监理人员59人,助理工程师以上人员40人,技术员10人,这些人员就是通过以上各种途径组织起来的。
五年来,我公司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交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如人员素质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管理科学化及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都需要进一步努力改善。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我们要把握机遇,不断改革和完善公司体制,不断提高公司人员素质,建立和发展企业文化,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以更高的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到保山市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为全市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和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作出新的贡献。
二00五年十月十五日
第三篇:把握时代机遇 推动物业转型升级
把握时代机遇 推动物业转型升级
上海市浦东新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浦东新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受原上海市房地局授权委托经营和管理直管公房特种资产的区属国有企业集团。浦房集团是一家以老旧住宅小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有企业,其下属物业子公司7家,都是由原房管所专制而来,其中一级资质1家,二级资质6家。在管小区202个,管理面积近1385万平方米,其中授权直管公房、售后房,动迁配套商品房占全部管理面积的95%,服务于近24万户家庭,服务区域散布新区20个街镇。
一、工作背景
当下物业企业的生存状况,可以用两百多年前英国狄更斯中的一句来反映“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互联网+”时代的出现,使得传统行业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垂直服务商把商场引入到了小区,而传统物业企业却站在“金矿上”提供简单的保绿、保洁、保安、保修的“四保”服务,加上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企业最大的经营负担,创新转型迫在眉睫。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浦房集团创建了物业服务新品牌社区帮帮邻,整合业主服务需求,在坚持原有的物业“四保”服务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为社区居民提供物业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搭建“一个平台”,完善评价体系。浦房集团全面贯彻“给您一个温馨的家”服务理念,把“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去年9月,在新区建交委和市局的支持下,建立了浦房962121应急维修中心,把浦房集团所属7家物业企业,覆盖24万户业主的保修接修、回访、投诉、咨询纳入的统一平台,全年共受理居民保修投诉合计31万件,精简服务成本的同时有效把控服务质量,并从业主体验出发构筑全覆盖的评价体系。
(二)坚持规范服务,实现经营改善。
一是电子收费实现覆盖。2014年开始试点,2015年全面实施了POS机收费,目前当年通过POS机收缴费用达到2亿元,占全市POS机收费总量的60%,重新构筑了租金、物业管理费从记录、登账、查询、收缴新流程,在提高收缴资金安全性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内部管理成本。
二是电子档案扫描到户。去年底完成全部453万份房屋租赁资料的电子扫描挂接到户工作,目前正进行高桥物业进行办理公房手续前置扫描流程改造试点,计划到2017 实现无纸审批,做到集团范围内办理业务、付费、查询无差别无障碍。
三是绩效奖励形成合力。今年在“桃林小区”、“潍坊八村”、“罗山八村”等六个小区开展了小区管理团队绩效奖励试点,目的是逐步把集团所有服务的小区纳入统一的评价和核算平台,激发小区管理团队的经营能力,让小区管理团队同物业企业共享管理成果、共担经营风险。
(三)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靠人盯人、人管人的传统管理模式,导致企业既臃肿又低效,服务的不规范、不透明造成与业主间信任缺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物业服务变得更加简单、规范。2013年至2016年,集团对服务的202个小区中的174个售后老旧小区中的468个自行车棚进行了专项整治;2015年至2016年,集团对管理的54个电梯机房实施保养记录远程控制科技化改造;截止2016年完成了54个售后住宅小区的科技化改造,共安装保洁巡更点4170个,小区巡更点465个,添置人员卡290张、巡更棒290根,门卫安装摄像监控65个。今年对德州七村等3个小区实施了摄像比对道闸停车收费系统试点改造,计划逐步推广,为区域集中调配停车资源奠定基础。
(四)聚焦业主需求,探索延伸服务
“把群众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来考量,能否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直接关系到一切工作的成败,关系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去年末,浦房集团改组“三味”公司,创建了“帮帮邻”物业延伸服务品牌。
2016年3月,为助力社区帮帮邻项目的推广,浦房集团第一个线下服务点“罗山八村”管理处改造完成正式启用,原本陈旧的物业用房按照日式风格进行内部装修,过去分属于不同办公室的人员被安排在一个办公室内,腾出了两间房间用于社区居民活动和社区图书馆。今年完成包括德州四村在内的5个线下服务站的装修改建,把“管理处”的办公场景逐步过渡到开放式体验服务场景的“帮帮邻”线下服务站转变,已经引入的延伸服务有居家按摩、闲置物品交换、快递代收等,帮帮邻公众微信已经运行,“邻里圈”已经上线运行,“线上支付”“特约维修”模块正抓紧开发,力争在满足物业基础服务功能(支付、保修、投诉)基础上的,依托集团大数据集成挖掘出符合社区需要的服务项目。
2016年4月20日,浦房集团与新长宁集团,西部集团联手推出了“慧邻365”服务联盟。平台通过构架重组,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不仅使物业服务成功转型升级,更拓展了原有的生活延伸服务内容,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了后台支付功能。
三、主要成效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集团调整了固有工作模式和方法,改善了小区环境,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居住满意度和获得感。同时为盘活存量国有授权房屋资产,浦房集团将房屋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分离,通过市场化运作使授权资产得以保值增值,维护和保障本区域居民对房屋商品,小区管理的基本需求。也正是凭着浦房集团对业主的温馨服务,下属的7家物业企业的物业费收缴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的水平。
浦房集团的历史、功能定位和现有的产品线决定浦房物业管理只能也必须把最广泛群体的老旧小区的物业服务搞好。这个群体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服务需求,这个领域同样需要高水平的企业提供服务,从业员工同样也应该获得与其付出相适应的薪酬,为此浦房集团在继续不懈进行自我改造,我们深感我们的转型的速度还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在更多的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去努力改善。在社区共治中发挥浦房集团国有企业的特长,达到资源区域共享,效益最大化,使企业、社区、业主在推进社区综合治理中共同发展。
第四篇:把握机遇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抓住时机做最好的自己
——远程研修体会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我们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远程研修。研修的到来为炎炎夏日送来了一缕清风。研修中专家们的讲座深刻而实用;老师们的点评简洁到位;教学案例详细,研究的问题不仅有深度而且多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问题。在研修中有着诸多的收获与思考。
第一,在学习中不断的历练成长。曾几何时我看着课题能确立的只有知识点,在学习中我不断地明确: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获得知识。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了孩子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精彩展示的舞台,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育观念。从此我一改过去多年的以讲为主的教学风格,开始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在课堂上提供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逐步完成相应任务,在此基础上展示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当老师的乐趣。
第二,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在研修中我真正的体会到了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欠缺。俗话说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就应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很适用于我。在研修中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理论需要学习,很多的问题需要探索,很多的争论需要解决。面对课改新形势,我对专业知识理论还是那么浅薄,或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那么我的工作怎么能扬帆启航?我认识到只有用知识丰富我的思
想头脑,用理论指导我的工作实践我必须去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去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使自己真正拥有“一桶水”,拥有“源头活水” 才能提高自己驾驭这项工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辛勤的汗水与甜蜜的果实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恐怕没有一把尺子可以丈量。但抱着最大的希望,作出最大的努力是不可少的。远程研修让我更加觉得“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期待着下一个研修的到来。
第五篇:抓住四个“准确把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抓住四个“准确把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慎海雄 《瞭望》新闻周刊28期 7月14日
总书记近日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时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在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总体上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只有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综合国力增强、社会大局稳定,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发展、要不要速度,而在于要什么样的发展,要什么样的速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的是有效益、有质量的发展,要的是“既长骨头又长肉”的可持续发展,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是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针对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总书记作出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论断,提出的四个“准确把握”,进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纷繁复杂中抓关键。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对发展大势的深刻认识、对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对发展前景的科学谋划,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为我们避免“盲人摸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指南。
当前,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尽管今年以来经济出现了一些隐忧,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幅仍处于合理区间,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增长速度仍然首屈一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新老问题叠加,加上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困难。对此,我们一定要坚定沉着冷静,从战略
上藐视困难、从战术上重视困难。只要切实贯彻习总书记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下决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就一定能走出阵痛,凤凰涅槃,实现更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发展问题上,我们须臾不可违背辩证法。习总书记指出:“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如果片面、简单化地把增加生产总值当发展,甚至“以GDP论英雄”,只要“块头”和“体重”,不注重质量和效益,不顾及环境资源代价,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不仅是“虚胖”,而且会加剧已有矛盾,积患成祸,带来诸多风险。“过后方知前事错”,不遵循经济规律的发展,不单是欲速则不达,更如同“盲人骑瞎马”,越是纵马疾驰越有不测之危;不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就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虽得一时却遗害长远。如何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习总书记的四个“准确把握”,如同开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之门的四把钥匙。两个“平衡点”、一个“着力点”、一个“结合点”,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环环相扣,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的深邃思考。我们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践行。
“平衡点”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世人皆知的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动!”抓住了平衡点,等于找到了杆秤的准星、抓住了撬动事物的重心。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寻找推进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要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如同我国经济社会大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满盘皆活;如果一着不慎,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甚至全盘皆输。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折射的是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改革勇气和改革智慧。
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就是要远近结合,既谋划好顶层设计又注重眼前的实战。习总书记在出席两院院士大会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从当前做起,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4个方面的“革命”。这是指导我们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的重要方法论。今年以来,中央要求各地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抓实抓细,抓出更大成效,并组织了专项督查。从眼前看,这些措施对于当前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都有促进作用;而从长远和深层次看,这些措施更非权宜之计。以惠民生的举措为例,如果全国建立起保基本、全覆盖的养老保障网络,那就不仅仅是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问题,而且会有力扭转中国百姓存钱养老的传统,极大地激发消费市场。据统计,中国老龄人口在2014年将增至2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加。如果2亿老年人每人每年增加消费1000元,就是2000亿的巨大消费市场。这又是多么可观的一座“富矿”!可以说,今年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举措,正在取得一举多得、一箭“多”雕的效果,在现实和长远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
韩愈的《进学解》以“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来比喻事物的着力点、关键处。着力点是一切工作的突破口、关键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头脑宜清醒,思虑宜周密,决断宜迅速。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现在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将来付出的代价必然更大。”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着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必须着力迈过转方式、调结构这道坎,落实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创新突破发展瓶颈、解决阻碍创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实现习总书记所希望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必须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提供坚实保障。总之,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就是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改革开放30多年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尤其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的时候,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是改革成功推进的关键。中央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措施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惠民生。当前,各地要以具体举措落实好习总书记关于“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等方方面面,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织密民生安全网。而民生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汇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强大的内生动力。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中国的改革发展大业,需要深谋远虑、统筹推进。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工作,千头万绪,最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自乱方寸。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准确把握”,不仅是辩证思维的深刻体现,也是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深刻体现。贯彻四个“准确把握”,要求我们真正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方法论,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习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央看一个地方工作做得怎么样,不会仅仅看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能否做到四个“准确把握”,是对各地区各部门“全面工作”的最好检验,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成效”的最好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