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关庙对联看人们的道德理想
从关庙对联看人们的道德理想
李金元(荆州洪湖市教委原主任 洪湖 433200)
《三国演义》描写了数以百计的英雄人物,但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并建庙宇崇祀的英雄寥寥无几。关羽的故事妇孺皆知,崇祀他的庙宇遍布全国。《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写关羽被吕蒙杀害后,他英魂不散,在玉泉山经僧人普净点化,稽首皈依佛门。小说中写关羽多次在玉泉山显圣护民。特别写他的英魂追吕蒙之魂,痛骂吕蒙,使吕蒙倒地七孔流血而死,悲壮感人。第八十五回又写关羽在“犭虎”亭显圣,助子关兴斩了仇人吴将潘璋,大快人心。这些故事的流传,人们自发地把关羽当神看。画了关羽的像,挂在中堂,顶礼膜拜。中国佛教界也把关羽列为护法的伽蓝神之一。隋炀帝时,关羽被敕封为“伽蓝菩萨”。明清两代,人们对关羽的崇祀达到了顶峰。明洪武敕建庙宇,把关羽定为武庙的主神。清光绪皇帝对关羽的敕封加到26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各地的民众节衣缩食,自发捐款,竞相修建关庙,或称关帝庙、关羽祠、关圣殿、武庙、关岳庙(关羽、岳飞同祀)。河南洛阳在相传埋葬关羽首级的城南七公里处建了关林,帝王宫殿式格局,规模宏大。湖北在相传关羽尸骸埋葬地当阳建了关陵,也是一个建筑群。世上无神鬼,尽是人在闹。关羽由一个普通的山西汉子在战乱中成为英雄,经过民众崇祀和帝王敕封,再由人向神向圣转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惊人的关羽崇拜现象呢?这是关羽忠义、神勇、廉洁、威严的英雄本质在影响人们,也反映了在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道德理想。
关庙的对联,最能体现人们的道德理想。仅《中华名胜对联大典》、《中国古今对联大全》这两部书记载的,剔除其相同的,全国各地崇祀关羽的庙祠178处,庙祠的对联317副。根据庙、祠的大小,少的一副,多的十几副。这些对联,有的崇尚关羽的忠义品格,有的赞颂关羽的神勇特质,有的以关羽为楷模,劝人警世。
一、崇尚忠义
在中国,为人处世最讲“忠诚”二字。人们崇尚关羽,就是崇尚“忠义”。
1.把关羽抬到与孔子一样高的地位。
在关羽的出身地山西省永济市(古称蒲州)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关帝庙,庙内有一副对联:
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此联推崇关羽已是登峰造极。“武穆”是岳飞的谥号。“文宣”是孔子的谥号。
上联尊关羽和岳飞同为武神,下联尊关羽和孔子同为圣人。同时交代了两位武神逝世的朝代,两位圣人的出身地。文字浅显,含意深刻,说明了关羽在由人向神向圣升华。还有一些地方的关庙对联和这一副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只是词句作了调整。如天津市关帝庙对联:“夫子孰能当,孺妇知名,继文宣于千秋后;精忠庸有几,馨香终古,唯武穆可一龛而居。”白崇禧为台湾省新竹县关帝庙题写一联为:“山别东西,前夫子、后夫子;圣分文武,著春秋、读春秋。
怎么能把关羽抬到同孔子一样高的地位呢?有的关庙对联好像在回答这个问题。黑龙江省虎林县乌苏里江左岸的关帝庙里一副对联:
乃所愿学孔子也,知我者唯春秋乎
这是一副集孟子句的对联。孟子生于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孟子尊崇孔子,研读孔子的学说,传承孔子的思想。他说:“乃所愿学孔子也。”下联是孟子与滕文公论政时说的话,而这句话又是孔子说过的话。孟子对滕文公说,孔子著《春秋》这部书,有所赞扬和指责,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孔子听到反对他的意见后,感慨地说:“知我者,其唯《春秋》乎!”大意是:“了解我的恐怕就在于《春秋》这部书吧!”此联集孟子的两句话,赞扬关羽自幼爱读经史,一生按《春秋》行事。《三国演义》写关羽行军打仗也不忘读书。他千里走单骑,在已过三关斩四将后,来到荥阳,荥阳太守王植知关羽武艺高强,自觉不是对手,设下圈套,将于当夜三更火烧关羽所住的馆驿。关羽不知有此危急情势,安置甘、糜二夫人休息后,自己一人在正厅灯下读书。王植的从事胡班因羡慕关羽英名,在纵火之前想一睹关羽其人。他见关羽“左手绰髯,聚精会神读书”不自禁地慨叹一声:“真天人也!”被关羽知觉,方得脱险。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关羽的祖藉)关帝庙后院建有“春秋楼”,楼内有关羽读《春秋》的塑像。
2.把关羽奉为做人的楷模
在关庙对联中,奉关羽为做人楷模的比较多。贵州省镇宁县关帝庙有这样的对联:
声威何其震,功勋何其赫,忠义何其重,真武圣人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诚大丈夫哉。
细读上联,关羽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时的英雄形象就浮现眼前。品读下联,就会联想到关羽挂印封金、秉烛避嫌、痛骂碧眼小儿、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入此庙,读此联,必然对关羽这位“武圣人”、“大丈夫”肃然起敬。
台湾省屏东县关帝庙有近世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独往独来,为英雄本色;大仁大勇,真圣哲楷模。”关羽大仁大勇的英雄本色,不仅影响海峡两岸人民,而且在东南亚、在欧美的华人中也有较大影响。在海外,有的华人团体、华人家庭供奉关羽的塑像。
北京地安门西,有一座关帝庙建于清雍正年间,乾隆皇帝御笔为此庙题写一联:“浩气丹心,万古忠诚昭日月;佑民福国,千秋俎豆永山河。”赞美关羽品格与日月同辉,神威与山河同寿。
3.把关羽同朱熹、诸葛亮比
台湾省台北市武圣庙有这样的对联:
一道辞曹书,媲美武侯笺二表;
三分尊蜀鼎,定评朱子笔千秋。
上联写关羽“人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刘备在河北的消息后,几次去拜辞曹操,曹操闭门不见。他写了一封辞曹书,立即扶甘、糜二夫人上车,起程去寻刘备。这份辞曹书,表达了关羽同皇叔誓同生死的决心。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请求北伐中原,去完成先帝未竟的统一大业。关羽的一份辞曹书与武侯的两次出师表,同是表达对汉室的忠心,二者可以比美。下联是把关羽和朱子相比。朱子即宋朝的大理学家朱熹。朱子推崇孔孟儒学,宣扬一整套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天理”。关羽忠于蜀汉,帮助刘备伐魏抗吴,如评点这两位历史人物,他们的正统观念是一脉相承的,永垂史册。
河南省辉县关帝庙一副对联有扬朱子、抑诸葛之意。“春秋大一王,拒北和东,诸葛尚非知己;纲目存正统,尊刘抑魏,紫阳方是同心。”上联说关羽和诸葛亮不是知己,主要是在对待东吴的观点不同,诸葛亮主和,关羽主战。直到关羽被吕蒙杀害,英魂在刘备面前哭诉,请求刘备伐吴雪恨,诸葛亮还是建议刘备先伐魏,报仇伐吴徐图之。下联又是说关羽与朱熹维护正统的思想同出一辙,虽然朝代不同,但观点一致。紫阳,地名,在今安徽省,朱熹著书立说的地方。本联中“紫阳”代指朱熹。
4.把关羽的弱点加以包装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不是完人。他的致命弱点是骄傲。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吕蒙杀害后,诸葛亮评论说:“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人们出于对关羽的崇拜,一些对联把关羽的弱点加以包装、粉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金沙港关帝庙有这样的对联:
史官评我曰矜,谬矣!视吴魏诸人,原同孺子;
后世尊我为帝,敢乎?论春秋之义,终是汉臣。
此联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上联说史官评点我骄傲,这是不对的,你看,吴魏的文臣武将,不像一群无知无能的小孩吗?下联说后世封我为“关圣大帝”,我哪里敢接受,按照《春秋》的规矩,还是心安理得地做一个汉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关羽的弱点也是瑕不掩玉,并不影响他的英雄本色。
关羽的“义”也是有局限的。华容道义释曹操,就是典型的例子。曹操兵败赤壁,逃到华容道,关羽在此把守。关羽放了曹操,以报答曹操当初对他的厚遇。这里,他认敌为友,把个人恩怨放在政治集团利益之上,无疑是一个错误。但有的对联却这样写:
秉烛非避嫌,昼夜思汉室,释曹岂报德,始终藐奸雄。
这副对联很受人们喜欢,甘肃省兰州市关帝庙、山东省安丘市关帝庙、河南省禹州市关帝庙、湖北省利川市关帝庙都用了这副对联。刘、关、张在徐州兵败分散,关羽在张辽的劝说下,与曹操约三事后而降。曹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甘、糜二位夫人同处一室。关公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关羽避男女之嫌,也是一种个人美德。此联却将此意拔高,说关羽当时没有避嫌的意识,而是一心想着汉室大业。下联采取了转换角度的说法,关羽在华容放走曹操,不是为了报当初之恩,而是对曹操的藐视,以展现关羽傲视一切的英雄气质。
二、赞颂神勇
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驰骋疆场上。
1.对英武的高歌
湖南省湘潭市关帝庙和贵州省安顺市关帝庙有同样的对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这副对联写关羽平生最得意的两件事。建安五年,袁绍派遣大将颜良率军围攻白马。曹操带领十五万兵迎战。曹操初战失败,被颜良连续斩了两员大将。曹营无人能敌,关羽奋然上马,他倒提青龙刀,策马冲进敌阵。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一手斩于马下。关羽割了颜良的头,拴在马项之下,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将士惊魂失魄,不战自乱。曹军乘势进攻,获得大胜。关羽镇守荆州,鲁肃邀他赴会。鲁肃企图在宴会上讨还荆州,如果关羽不同意,伏下刀斧手杀之。关羽明知是计,仍从容渡江赴会。他只带了一把大刀,几个随从。酒喝到高兴的时候,鲁肃提起归还荆州事。关羽假装喝醉了,很客气地说,请你来日到荆州赴会,再商量这件事吧!关羽离席,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向江边走去。鲁肃手下的吕蒙、甘宁等人,本想按计划行动,但看到关羽一手提刀,一手挽住鲁肃,恐怕鲁肃被伤,不能动手。关羽直到江边上自己的船时,才放了鲁肃,鲁肃已吓得魂不附体。这副对联,引用这两个故事,赞颂关羽的机智与勇敢。山东省潍坊市关帝庙的一副对联,也是赞颂关羽的英勇。“匹马嘶回千里月,单刀笑指一江风。”这副对联只是上联换成了关羽一匹马、一柄刀,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2.对关羽人生经历的概述
湖北省当阳市关陵有一副对联,简述关羽的人生经历,表明关羽爱憎立场。这副对联是:
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
兄玄德,友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智德无双。
不少地方的关庙也采用了这副对联,只是略有增删。
河南省许昌市和湖北省玉泉山两地的关帝庙同有这副对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蔽处不愧青天。”上联写关羽的外貌与坐骑的特征,连用四个“赤”字,赞扬关羽忠于汉室,表里如一,义无反顾。下联写关羽爱读经史,惯使大刀,连用四个“青”字,赞扬关羽文韬武略,心怀坦荡。
3.对关羽被害的惋惜
辽宁省义县,福建省东山市、甘肃省兰州市这三个地方的关帝庙都有下面这副对联:
数定三分扶炎汉,伐魏讨吴,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
志在一统佐熙朝,伏魔荡寇,神威远震,只完当日精忠。
这副对联对关羽跟随刘备战斗一生,奔波一世,却没有实现匡复汉室的大业,十分惋惜。赞扬关羽成佛封神之后,仍然佑国护民,伏魔除奸,为的是完善自己忠义的品格。
湖北省江陵县关帝庙对联是缅怀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件事的。“荆州形胜即中原,得之则进取易,失之则退守难,天意苍茫,莫怪公犹立马;壮武大名垂宇宙,生不作曹氏臣,死不作孙家妾,人心维系,遂令我欲登龙。”荆州自古战略要地,其重要性谁不知晓。失掉荆州,不是谋划不力,不是作战不勇,是天意难测。忠于蜀汉,对曹操是挂印封金,对孙权是骂使绝婚,宁可玉碎,不可瓦全,这是人心之所系,才使我敬佩有加,欲追随其后。这副对联表达了对关羽的认同和仰慕之情。
四川省巫山县关帝庙有一副状物抒怀的对联:“山势西来犹护蜀,江水东下欲吞吴。”通过写“山势西来”、“江水东下”,表达了关羽忠于蜀汉,仇恨东吴的强烈感情。
浙江省富阳市和江苏省南京市,这两个地方的关帝庙有一副相同的对联:
此吴地也,不为孙郎立庙;
今帝号矣,何须曹氏封侯。
富阳与南京,分别是孙权出身和建都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不为孙权建庙,却为关羽建庙,通过反衬,说明关羽形象的影响深远,受到各地民众的崇祀。历代统治者不断为关羽加封,已经有了“关圣大帝”最高名誉,还要曹操封的“汉寿亭侯”做什么呢?通过反问,强调关羽的崇高威望经久不衰。
三、劝人警世
各地关庙有不少劝人警世的对联。这类对联,通俗浅显,不用典、不隐喻,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
1.鞭挞狡诈
浙江省如皋市和湖南省大庸市的关帝庙有同样的对联:
有半点生死交情,方许入庙谒帝;
无一毫光明心迹,何须稽首焚香。
此联警示人们应重友情,光明磊落。如果你不能做到这样,你入庙拜神,不是对关圣大帝的亵读吗?如果你心怀不轨,头磕得再响,香烧得再多,能掩盖自己的丑恶灵魂吗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六盘山顶有一座关帝庙,浙江省江山县的仙霞岭上也有一座关帝庙。这两座关帝庙用了同样的对联:“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此联教育人们,做人要忠诚,拜佛要虔诚。
福建省泉州市关帝庙的对联,直接痛斥狡诈之徒:“诡诈奸刁,到庙倾城何益;公平正直,入山不拜何妨。”上联警告那些狡诈的人,即使到庙里摆阔气,大上香火钱,还是得不到神灵的的保佑。下联说,正直善良的人,心里有关圣大帝的形象,入庙不下跪,神灵照样会降福于你。
2.祈福禳灾
湖北省房县关帝庙有这样的对联:
恳关公显灵,驱那毒残鬼魅;
望东岳祈福,佑吾愚弱黎民。
这副对联反映了老百姓的愿望。在封建社会,基层政权薄弱,地方恶势力横行。即使朝庭有明君,也是天高皇帝远。老百姓希望关帝显灵,铲除邪恶,保佑黎民百姓。
3.劝人学圣中国的圣人,都是后世加封的。按封建伦理确定的圣人,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做的,但要鼓励和提倡人人去学。如湖北省阳新市就有这样的对联:
作圣有何奇,认真“忠义”两个字;
慕公无别法,熟读《春秋》一部书。
这副对联把学习圣人说得太容易了。仿佛只要记住“忠义”二字,熟读《春秋》一书,就成为圣人了。但仔细想来,从“认真”、“熟读”两个词来分析,学圣就不是容易的事了。谁能理解“忠义”的真谛,谁能吃透《春秋》的宗旨,光说不行,还要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也就是看你是不是讲信义,重承诺,是不是去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湖南省宁乡县关帝庙对联这样告诫人们:“古来不乏英雄,能称圣贤者罕矣;世上许多朋友,有如兄弟者谁乎。”劝导人们学习圣人,要从学习圣人的思想境界学起,有了圣人的思想境界,才有圣人的行为规范。这样的人才可跻身圣人的殿堂。交朋友,要从心上去交,只要心心相印,才能是挚友、是诤友。云南省石屏县关帝庙的对联:“异姓胜同胞,笑他人同胞异姓:三分归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此联告诉人们,兄弟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治国齐家的永恒主题。
关庙对联中也有一些消极的内容,这是受了时代的局限。有的宣扬一种狭隘的“义”气,如“桃园三结义”的形式,往往容易被江湖帮会用作欺骗的手段。有的突出宣传因果报应,容易消磨人们的斗争意志。总之,我们从遍布全国的崇祀关羽的庙祠,又从这些庙祠的众多对联中,认识到了一种关公文化。这种关公文化,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道德理想,即体现在关公形象中的正直、忠诚、疾恶如仇、见义勇为。
附: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1.珍本中国古典小说十大名著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三国演义》,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第2版。
2.中华国粹丛典编委会编《中华名胜对联大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3年8月第1版。
3.钱剑夫主编《中国古今对联大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1993年8月第1版。
4.吴树平、赖长扬主编全译本《白话四书五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2年3月第1版。
5.武冈子主编《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湖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第1版。
第二篇: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作 者:蔡晓蔓 指导老师:曹建玲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边城》可以看到沈从文的内心世界,而本文正是从沈从文的内心世界、精神历程出发,探寻沈从文创作的特点,以《边城》为依据,总结沈从文创作的文学理想,对沈从文所提出的表现和歌颂“乡下人”的自然生命形式和自然人性给予肯定的评价。《边城》是沈从文所描绘的“湘西世界”的典范之作,对《边城》的解读,会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以及他的文学理想。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文学理想
沈从文曾在书上写过: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1】。从中可以看出,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重在表达对乡土世界的热爱之情,他用自己独特的文字把心中的理想世界塑造了出来,表达了他对乡土世界中这种人性的“善”和“美”的歌颂,而通过沈从文的文学理想,让人们更加了解沈从文对生命的探究和信仰以及他对人生和生命形式的独特思考,进而通过对比,讽刺了都市文明精神的缺失,他想要以湘西原始古朴的人性和人生形式实现民族精神的重建。《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城》中作者对所描绘的一切事物都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同时这些事物也反映了作者的文学理想,体现了作者所追求的“自然美”和“人性美”。本文从《边城》出发,具体的去描述沈从文的文学理想。
一、对边地湘西的表现与歌颂
第1页(共11页)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他要建构的湘西世界的支柱,《边城》不是一部具有很戏剧性的近代小说结构的故事,而是一首关于生命境界的真实很理想化的诗。《边城》的故事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展开的,清澈见底的河水,绿色逼人的青葱的山,河边的吊脚楼,掩映在桃花李树的人家,这是一个桃花源式的地方,美丽的自然、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与淳朴的人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啼声婉啭的虫声、繁密的蒿草、美丽的黄昏、如银子般的月色、肥大的虎耳草等等一系列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在感叹作者的文笔的同时,对于这些美好的事物也是感慨万分的。其中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要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2】。这一段写出了边城远离尘嚣的平静、美丽以及独特的气息。“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黄莺‘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2]。”在这里,沈从文写出了边城的宁静、清幽和秀丽,把一个原始的、古朴的边城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于这些环境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再现了湘西世界特有的清新美丽的自然环境,而且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加上了一份特有的感情,一种淡淡的忧伤充斥其中。沈从文如此着力于对边城自然景物的描写,让我们看到边城的自然美,就是想通过对
第2页(共11页)边城自然美的刻画来赞颂边城世界里人们的心灵美,这是他文学理想的表现。
在《边城》中,作者除了对环境的描写外,还有对人情风俗的描写。作者的笔下,《边城》所刻画的湘西世界,政局靖平,秩序井然,当局保境安民,处置得法,买卖公平,和气生财。民情醇厚,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古风犹存。在《边城》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人,做生意时得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短期的包定,长期的嫁娶,一时间的关门,这些关于一个女人身体上的交易,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2】。”由此可知,在沈从文笔下所描绘的边城人民,由于受到自然民风的影响,一切显得还是那么淳朴,在这种氛围里生活的人们质朴而又善良,任何剑拔弩张在这里都显得格格不入。总之这里的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生乐,人与山水相依和谐共处,这里描绘的湘西世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淳朴、憨厚,一切都是那么本真,生活在这里是如此的恬静自然。湘西世界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是一个淳朴的、健康的、优美的世外桃源。
二、对湘西边民美好人性和人生形式的肯定与歌颂
在《边城》这幅山水画卷中,翠翠是它的灵魂,翠翠是《边城》中作者要表达人性美的典型性人物,她温柔、可爱、淳朴、天真,从外表到内心都是一个“美”的化身。沈从文在《边城》中写道:“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人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心机之
第3页(共11页)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2]”。这段对翠翠的描写,把翠翠单纯善良的本性描写的淋漓尽致。翠翠这种天真的美,就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形象的寄托。
翠翠渐渐地长大,端阳节的时候与傩送邂逅相遇,她慢慢的爱上了傩送,她的这种爱情干净而透明,不带任何功利性。
但是天保也爱上了翠翠,这场纠结三角恋的开始,注定了悲剧的结局。天保为了让三个人都不再为难,决定从这段三角恋中退出,成全弟弟和翠翠,后来天保在外闯滩时遇意外而死。傩送心有愧疚,远走他乡。爷爷为了翠翠的婚事操碎了心,在风雨交加之夜阖然长逝。留下孤独的翠翠继续摆弄着渡船,等待着摊送的回来。
翠翠天真善良,恬静自守,情窦初开之后,她像其他少女一样有着恋爱的情怀,她对爱情有渴望,她也想和俊美的摊送相好,但也仅仅是希望,在希望中等待,在等待中希望着,不管他回不回来,什么时候回来,她就静静的等待着,谁也不清楚这个人到底回来是回来,还是不回来,只能让读者自己去猜测这个结局。每个人对《边城》的理解不同,感触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期待的结果。翠翠与傩送的感情是真诚、纯洁、执着的。翠翠对待这种悲剧看似顺其自然,任他自然的来自然的去,实质在沉静的面庞下有一颗坚韧的心。翠翠与爷爷的情感也是感人的,它们爷孙两人相依为命,快乐的生活着。翠翠乖巧、活泼、温柔,给这个丧失唯一女儿的孤独的老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总之,翠翠由外到内展现生命本色,是善的化身、美的化身。灵秀、乖觉、明慧、清纯,超凡脱俗,集天地、人性之灵性为一身——神性。这些所有的美好感情作者在翠翠的身上刻画的几近完美。我想,每一个读者读到最后的时候,都希望痴心等待的翠翠能盼到傩送回家的一天,都盼望美丽天真的翠翠穿着漂亮的衣服,戴着红盖头嫁给傩送的那一刻,我想这是所有人的期待。
第4页(共11页)在《边城》中,作者刻画的其他人物也是道德典范,是沈从文神往的淳朴民风和正直朴素的人格的主要载体。《边城》中所描写的老船夫,他重义轻利、朴实无华,安贫乐道,为了心爱的孙女,他献出了一切。老船夫又是淳朴善良,勤劳坚强的人,他经受住了女儿女婿双双自杀的悲剧,仍旧怀着强烈的责任性在河上摆渡。五十年如一日的在船上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即使是令人神往的端午龙舟,他都寂寞的守着渡船,他从不为自己多想,他说,“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这种欲望是如此的淡然,在对待自己的孙女,老船夫也是疼爱有加,翠翠的母亲在爱的阻力下殉情了,其实老船夫是害怕的,当翠翠进入豆蔻年华开始对人事懵懂时,老船夫就对翠翠开始操心了,饱经风霜的老船夫不能看着孙女走上母亲的老路,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他尽了自己的努力,而这些努力去相反造成了翠翠的悲剧,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老船夫经受不住打击与世长辞了,留下了孤独的翠翠。这样的结局不免有点讽刺。但是在老船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所散发出来的“爱”与“善”。人在环境面前顺其自然,听从命运的人生态度正是沈从文对待悲剧的独特处理之处。
作者笔下的另一个人物傩送是俊美、勇敢、自重,和气亲人、正直,为爱情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傩送喜欢翠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感情的漩涡中,在得知哥哥也喜欢翠翠时,还提出了和哥哥公平竞争,替哥哥唱歌。为了和翠翠在一起,他是宁要渡船不要碾坊,后来兄长死后,他悲伤不已,只好撇下儿女私情,也驾舟出走,离开伤心地。傩送孤独的追求着爱情,夜半唱情歌,却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孤独的出走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顺顺和天保是《边城》中的另一种人物,他们虽受现代商业文明的熏陶,仍不失乡村好品性:重情守诺,仗义疏财,公平讲理。顺顺为人和气,大方,能够救人之急,老船夫去世后还帮着翠翠办理丧事。天保为人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船夫的小孙女,当他知道弟弟也爱着这个女孩后,他自知求爱无望,变很大度的想要成全弟弟,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不幸遇难死
第5页(共11页)去,这充分显示了他的手足之情,外出闯滩既是对弟弟的成全,也是对自己压抑难受痛苦的内心的一种排解,最后的遇难也说明了天保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的。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标新立异,实现了他文学创作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在他笔下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人性的真、善、美。他用最朴实的言语,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世外桃源[3]。
三、于小人物身上体现内心的悲悯情怀
《边城》成书于1931年。此时的沈从文已经离开故乡湘西已将近十年,当年他只身来到大都市北平闯荡,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大都市的滚滚红尘自然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然而沈从文能依赖的只有手中的笔,当他将牧歌一般的湘西人物画卷描摹出来后,他也从此叩开了一条安身立命的人生之路。
自小在凤凰小城生活惯了他,性情恬淡、洒脱、质朴。他写《边城》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展示他故乡湘西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他笔下的人物寄托他内心对他们的深深悲悯之情。沈从文在创作《边城》的题记中写道:“我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他们真知道当前农村是什么,想知道过去农村是什么,他们必也愿意从这本书上同时还知道点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我所写到的世界,即或在他们全然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然而他们的宽容,他们向一本书去求取安慰与知识的热忱,却一定使他们能够把这本书很从容读下去的。我并不即此而止,还预备给他们一种对照的机会,将在另外一个作品里,来提到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
第6页(共11页)这一段文字可谓解读《边城》的一把钥匙。沈从文认为大都市那些躲在书斋里的文人不了解“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沈从文通过《边城》中的翠翠、老祖父、天保、傩送、顺顺、杨马兵等小人物的命运来告诉世人,远离城市的凤凰小城里的人们也需要人性的关怀。《边城》表面上是写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其实更多的是寄予沈从文内心对小人物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巨大悲悯。故事在一开始就笼罩了一种淡淡的悲凉气氛。小说开头这样写道:“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文中的这“一户单独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我们很自然会想到这样一个家庭里的女孩子后来的命运会如何呢?翠翠“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如此美丽的小女孩子“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偏偏没有爹娘,一次端午城里的偶遇让她爱上了年轻英武的二老傩送,傩送也爱这个被水滋养的小女孩子。文中这样写道:“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当傩送这样一个有别于祖父的男人出现在了翠翠的生活中,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从此翠翠关于青春的美好梦幻就开始了。
翠翠的祖父自然看出了孙女的心事。她老祖父一生豪爽仗义,一个人守着溪旁的渡口,摆渡路人。他的遭遇如何呢?他在翠翠父母去世后辛辛苦苦拉扯她长大。他老了。他希望给翠翠找一个可靠了人家。于是他好心去了顺顺家。船总顺顺也是有着古道侠肠苗族汉子。老祖父很喜欢顺顺的大儿子天保,于是他们希望天保将来能
第7页(共11页)翠翠成婚。这原本是一个美好的祝福。他们没想到顺顺家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美丽的翠翠。
老祖父按照苗族的习俗,让两人用赛歌的方式请翠翠取舍。天保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苗族汉子,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成全弟弟的爱情。于是他选择了离开。不料,天保在行船时,不小心被竹篙弹入激流淹死了。顺顺家人以为这事与老船夫有关。傩送也以为他做事“弯弯曲曲”,不爽快,面子上对他冷淡了许多。老船夫因此陷入了不为人理解的孤独之中。顺顺父子的冷淡,翠翠的无依无靠,当年女儿悲惨的死,全都纠葛在一起,这仿佛给了老船夫当胸一拳,他终于无力再抵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伴随白塔的坍塌而死去了。
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杨马兵想起自己年青作马夫时,牵了马匹到碧溪岨来对翠翠母亲唱歌,翠翠母亲不理会,到如今这自己却成为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不由得不苦笑。
因为两人每个黄昏必谈祖父以及这一家有关系的事情,后来便说到了老船夫死前的一切,翠翠因此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到的许多事。二老的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二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又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还在渡船,因此赌气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与翠翠有关„„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可全明白了。翠翠把事弄明白后,哭了一个夜晚。”
杨马兵原本喜欢翠翠的母亲,翠翠的母亲却喜欢一个军人。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命运也没有给他幸运的眷顾。他在翠翠祖父去世后,照顾翠翠,成了她“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而翠翠失去了祖父。等她明白了所有的事情原委后,“哭了一个夜晚。”她即是哭自己祖父的悲楚,又是哭自己命运的多舛。
沈从文的悲悯情怀在小说的结尾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充满感情的写道:
第8页(共11页)“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是一个哀而不伤的结局。翠翠有明天,因为她内心有期待。傩送最终会归来,但是未来会怎样,沈从文没有告诉我们。
当我们读到此处,内心为翠翠的未来担心不已。沈从文没有把人物的悲剧命运写到毁灭的极致,是因为他内心对这些小人物有悲悯情怀。虽然现实是冷酷的,但他愿意给人们希望。翠翠有未来,傩送也有。当时间磨平了一切误解和创伤之后,幸福自然会到来。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和他同时代的文学大师都不相同。他是一位有悲悯情怀的文学大师。他深知自己故乡的人,他在《边城》题记中这样写道:“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
当不可知的命运挟裹着其中的人前进时,他故乡湘西小城的小人物在变动中如何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自然成了沈从文关注的焦点。他朴素的叙述让历史永远记住了《边城》中的翠翠。
《边城》中透露出的悲悯让我们为之感动。这本书也当之无愧成了“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朱光潜曾评价道:“它表现受过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心坎那一股沉郁隐痛”,“唱出了少数民族的心声”。
“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黑暗的否认,以及对未来光明的向往。”沈从文的创作之所以能站到
第9页(共11页)如此高的高度,就是因为他通过对乡下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对比,能够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这种“人性美”,在原始的古朴的人性美和现代文明的对照中更要显示出人性的至善至美,去拯救为现实所扭曲的民族精神。正如沈从文在《边城》的题记中写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2】
参 考 文 献
[1] 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 沈从文.沈从文小说全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3] 李辉.沈从文图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8.[4] 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4.[5] 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6] 金介甫.沈从文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8.[7] 吴立昌.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9.Shen Congwen's ideal of literature from the “border town”
CAI Xiaoman Abstract:“Board town” is a representative novel of Shen Cong wen, we can see his inner world, this article just starts from his inner world, explore his writing character.Based on “board town”, summarize his cultural wishes, express a positive approval for “villager”.Board town is a classical article which describe “xiangxi world”, Interpretation of “border town”, will let us know more about the Shen Congwen's “Xiangxi world” and his ideal of literature.第10页(共11页)Keywords: Border town;Shen Congwen;literary ideal
第11页(共11页)
第三篇:从《祝福》看鲁镇的女人们
自从历史踏入了男权社会,女性常常是温柔、善良、贤慧、胆小、软弱的代名词,鲁镇的女人们就大多具备这样的特点。
在平常的日子里,鲁镇的女人大多不停地忙碌着;而在准备福礼之时,她们杀鸡、宰鹅、买猪肉……更是忙作一团。她们非常容易满足,只要能感谢神灵与祖宗的庇佑,只要能祈得来年的平安与幸福,她们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虽然她们只有忙碌的份儿,而没有参拜的资格!
历来的三从四德是女人们必须遵从的,这在她们身上全都化作了温柔贤慧等诸多的“美德”。《祝福》中的四婶大约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她非常善解人意,丈夫鲁四老爷的每一次皱眉,都会成为她“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他的告诫──祭祀时不可让祥林嫂沾手──也便成了她的行事准则。对外人,四婶还颇有些同情心,比如面对第二次守寡再度来求职的祥林嫂,虽然“起初还踌蹰”,可“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竟“有些红了”,并最终收下了她。当然,四婶的同情心并非没有限度,它是以祥林嫂的勤快能干作为前提条件的,一旦前提条件不成立,祥林嫂自然还是要被扫地出门的。
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镇的其他女人们。当丧子的祥林嫂声泪俱下地讲述着撕心裂肺的“阿毛的故事”时,男人“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而“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另有一些老女人,因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这些“慈悲”的女人们充分利用她们的片刻闲暇,“特意”寻来,不断地撕揭着祥林嫂痛苦的疮疤,在“猎奇”之后,不断地享受着发自内心的“满足”。这群女人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她们极会营造快乐,她们甚至能将祥林嫂的悲哀“咀嚼赏鉴”成为她们空虚生活中的无穷的乐趣!
如果硬要给这个无聊冷漠的人群找一个典型的话,那么柳妈应该“当仁不让”。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丝毫不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富有同情心。对祥林嫂的再嫁,柳妈很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不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在她眼里,生命和贞节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相提并论。她还把祥林嫂的谈话传扬开去,供他人谈笑赏玩。最后,还是这个柳妈,以她的“阴司”故事,把祥林嫂推向了恐怖的深渊,在谈笑之间,这个“善女人”掐灭了祥林嫂最后一线生存的希望,斩断了她最后一丝生机。
在这个群体当中还有一个可以满天飞的特殊人物──卫婆子。这是一个乖巧伶俐、能言善辩的老女人,无论什么样的场合与情况,她都能从容应对。靠了这种“本领”,她在豪门与穷人之间八面玲珑地穿梭着,一切可以赚钱的机会从来不会在她手里走脱。小说中的卫老婆子分明就是一个见风使舵、惟利是图的人精。对祥林嫂,她时而利用,时而出卖,吃人不吐骨头,丝毫不顾及乡里乡情。
祥林嫂本不是鲁镇人,但鲁镇却与她的命运密切相联。鲁镇,并非她厄运的开始之处,那是她躲避厄运的理想之地!不料却成了她悲剧人生终结的地方。她曾经希望鲁镇能有她一处容身之地,可是纵然她捐了门槛,等待她的依然是无家可归;她曾经试图改变命运,却始终徘徊在生命的悬崖峭壁,到最后,衰老、胆怯的她麻木地等待着周遭的众人一同将自己推入深渊。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司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可以说,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理想化妇女形象,但是最终却被彻底毁灭。若论这一悲剧的制造者,鲁四老爷之流的封建卫道士自然是脱不了干系的。那么,鲁镇的那群女人们扮演的又是怎样的角色呢?四婶的呵斥,柳妈的说鬼,卫老婆子的出卖,老女人们的猎奇与满足,构成了祥林嫂精神生活的支架,也填满了她精神世界的所有空间。她们,并没有合谋要害死祥林嫂,她们是不约而同地合力从人间赶走了祥林嫂。祥林嫂死了,死得无声无息,并且很快就被祝福声淹没。鲁镇人不会去思考责任在谁,因为她天生就是一个“谬种”。鲁镇的女人们不会记起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功勋”,因为从来都没有人意识到她们曾经起过的“作用”。她们一如既往地遵循着三从四德,因为她们比祥林嫂幸运得多,她们还有家,还有父亲或者丈夫或者儿子可以遵从,她们只记得祖传的法则: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她们还知道:生为节妇,斯亦人伦之美事。她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们自己也会成为“祥林嫂”。
鲁镇的女人们并非鲁镇所独有,她们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代表,封建思想吞噬“祥林嫂”的时候,她们是帮凶,殊不知,她们也在被吞噬!她们自己全都是“祥林嫂”!全都是受害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她们是一群恶人,那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与其说她们是冷酷无情的,倒不如说她们全都是因为愚昧无知,因为她们同样是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人!
第四篇:从人们生活变化看祖国六十年发展
从人们生活变化看祖国六十年发展
新中国从刚刚成立时的百废待兴到今天的国泰民安经济雄厚,期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们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生活水平是越来越改善,我们家的房子从公共宿舍到单元楼,现在又搬进了“小高层”。家具从原来的“四大件”添加了现在电视、电脑、电话、洗衣机、冰箱……一系列的新型电器。我们家庭的变化,简直是芝麻开花——节映出共和国六十年的巨大发展。
在我爷爷生活的时代,实行分”来领粮食。那时耕作,完全粮食紧缺。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错了,别的什么蔬菜、水果、肉粮食根本不够吃,人们只能吃树山上的观音土。那时的物质非常贫瘠,人们的生活也非常贫困。
后来又出现了一个票证的时代,虽然有了很多的东西,但要想买必须有票。小到米、面、油条、冰棒,大到羽绒服、自行车、电视机,什么东西都有票。这项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解决了中国物质短缺的问题,但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进步,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人民需求,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久违的春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大改善。菜市场随时出售各种新鲜的时令蔬菜,在北国的风雪中也能品尝到南疆的鲜美水果。科技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便利,各种电器进入家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成为了现实。各种服饰也多样起来。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也出现在了大街小巷。
而我出生这个时代,是一个极其发达的时代。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里,用电脑观察全世界,轻轻一点全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都出现在眼前。磁悬浮火车、高档生活用品、飞机、旅游、网上购物等等各种各样以前不敢想象的名词和事物都出现了。出国不再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已经变成一件平常事了;随着交通的发达,人们生活的富裕,各个地方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以前一个人只能在当地生活,现在一个城市里天南海北的人到处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六十年的历程更加说明了这个真理,只有不断发展,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明天更加富强,只有不断发展,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节高。从家庭生活的变化能够反 的是平均分配制。人们通过“工是靠天吃饭,时不时的就会出现每个人每月能领到10斤粮就不都是做梦才能吃到的。10斤的皮、草根,这些吃完了,只能吃 我以普通老百姓的视角看祖国60年的发展成果
时间如水,岁月如梭,时光来到了2009年,我即将跨入中年的门槛,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经历了祖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记忆中也有国家相对贫穷的印象,但我们新中国成立的短短6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是国人认可,世人瞩目的。
去年,在我国首都成功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鸟巢、水立方等先进的体育场馆给奥运健儿带来了好的成绩,现在又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开放的中国,1 这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承诺得到运动员、体育官员、国际友人和中外媒体一致认可,北京奥运会获得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称赞,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自封,更是全世界人的共同观点。
我们国家从建国后的1955年初开始创建自己的核工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队伍建设和研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1961年中共中央作出的以研制“两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推进了“两弹”研制进程。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1964年l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验基地爆炸成功。经过10年的奋斗,我国就自行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在当时也是震惊了世界,反映的不仅是中国的科学水平,更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自此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国家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下,第二颗原子弹、第一颗卫星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也飞上了太空。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的航天事业更是取得了飞速发展,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更确定了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位置。去年奥运会后,紧接着我们的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实现了航天员的太空行走计划,宇航员走出太空挥舞中国五星红旗的电视画面,相信会使每一个中国人乃至华人、华侨动容,五千年的中国终于能够在太空漫步,这是中国的骄傲,标志着中国在高科技航天领域已跨入世界前列。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仅在科技领域取得卓越成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尤其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使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愈来愈多。吃饱饭的问题早已经解决,而且现在已走向科学饮食。住房方面:就拿我们这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城镇住房面积从解放初期的一家住房10几平米,到二十一世纪初已达到人均二十多平米,低矮平房已多被高层楼房所代替,对于住房条件差的低收入群体,国家还出台政策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帮助这一群体提高住房条件。穿的方面:也从解放初期的过春节时才可能买一件新衣服,发展到现在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随时就可以买下,家家衣柜里都装满了时尚的衣服,早些时候还不时的将不时尚的衣服处理给农村老家的人,现在可不妙了,农村老家人经济条件也好了,穿衣上也讲究时尚了,我们的过时服装也不希罕了。行的方面,我小时候跟妈妈一起上班去她们单位幼儿园,要走出老远去赶公交车,也许是家里住的离市区较远的缘故,而且公交车次较少,每天我睡得朦朦胧胧的就被带走了。现在公交班次已多到三位数(9**路车),我家原来住的地方也已是相当繁华的市区了,公交、地铁车次云集,通往市区、郊区的交通线路任你选择。我们这里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已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农村人生病政府也给承担部分费用,到了国家规定的养老年龄,农村老人也可以享受领取养老金安心度过晚年。全国范围的少年儿童都可以享受免费的9年义务教育,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还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读大学也可获得减免学杂费…… 新中国成立的这6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攀升,科技进步,国力不断增强,各民族团结友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稳定,新中国成立6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赶超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祝愿我们的国家今后更加富强,民族更加兴旺发达。发展事件
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宣布新中国的成立那一天起,十月一日就成为我们十三亿中国人举国欢庆的日子。在相继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旗帜的四代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历经了五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的中国吐气扬眉。
在城里,人们忙着移民搬迁,赶在十月一日前住进了新居。在这喜气洋洋的气氛中人们为祖国的三峡工程“舍小家,顾大家”;在乡下,农民伯伯忙着收谷,望着金灿灿的谷子,他们笑开了颜,共赞党的好政 策;还有的把结婚的日子定在了十月一日,他们想与祖国一起欢度,要让他们的子孙永远记住:不要忘记了自己的长辈,更不要忘记了他们的国家。
想起十月一日,我就想起了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那些致力于祖国的建设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勇士们,是他们才有今天繁荣富强的中国!
看吧,祖国在发展!那誓为祖国甩掉“贫油国”帽子的铁人王进喜;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农业家袁隆平;被授予“两弹元勋”的科学家邓稼先……铸就了如今强民富国新局面!
看吧,祖国在发展!冲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阻挠,重返联合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生力军;在奥运会上从金牌“零”的突破到跻身世界前三,一洗“东亚病夫”的成见……在国际舞台上一展中华民族的雄姿!
而最近几年堪称祖国发展当之无愧的“中国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举办“APEC”会议;“神舟六号”飞船上天,实现千年飞天梦想……一件件喜事接踵而至。
当然,祖**亲还有很多期待儿女们去完成。南海诸岛有人在肆无忌惮的开采属于我们的宝藏,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最后完成,广大中西部贫困地区还有待开发……祖国是发展的,而且还将向前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2020道德最新对联
我们应向“古圣先贤”学习,你有所不知:“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净土难信”.生在中国是很幸运的,有大福报的和有慧根人才能相信佛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道德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对联1
【上联】行修而名立 【下联】理得则心安
【上联】名利淡如水 【下联】事业重於山
【上联】至人无异趣 【下联】称者得长生
【上联】识密鉴亦洞 【下联】意惬理无违
【上联】竹因虚受益 【下联】松以静延年
【上联】会心今古远 【下联】放眼天地宽
【上联】守分身无辱 【下联】知机心自安
【上联】改过如芟草 【下联】怡情好养花
【上联】把酒知今是 【下联】观书悟昨非
【上联】志士惜日短 【下联】愁人知夜长
道德对联2
【上联】:白日放歌须纵酒 【下联】:青春作伴好还乡
【上联】:不因果报方行善 【下联】:岂为功名始读书
【上联】:才高自觉风云阔 【下联】:情重反疑华岳轻
【上联】:才拙自知能事少 【下联】:礼疏常觉慢人多
【上联】:诚意待人终有得 【下联】:平心应世自无争
道德对联3
【上联】:传家有道惟忠厚 【下联】:处世无奇但率真
【上联】:创业唯艰守节俭 【下联】:守成不易戒奢华
【上联】:春风大雅能容物 【下联】:秋水文章不染尘
【上联】:渡海当知鱼力健 【下联】:凌云可信鸟情豪
【上联】:反观自己难全是 【下联】:细论人家未尽非
道德对联4
【上联】事业由凡始 【下联】道德在躬行
【上联】终身争一息 【下联】每事必三思
【上联】诗无入俗句 【下联】胸有济世心
【上联】恪勤在朝夕 【下联】言行寡悔尤
【上联】修身如执玉 【下联】积德胜遗金
【上联】威不屈其志 【下联】富难淫其心
【上联】养天地正气 【下联】法古今完人
【上联】养浩然正气 【下联】极风云壮观
【上联】高怀同霁月 【下联】雅量洽春风
【上联】高怀见物理 【下联】和气得天真
道德对联5
【上联】检身若不及 【下联】知命复奚疑
【上联】格超梅以上 【下联】品在竹之间
【上联】职业无高下 【下联】品流有尊卑
【上联】虚心效竹节 【下联】人品如兰馨
【上联】惟止乃能动 【下联】因昧而为明
【上联】谢事养生道 【下联】清心却病方
【上联】栽培心上地 【下联】涵养性中天
【上联】德成言乃立 【下联】义在利斯长
【上联】德从宽处积 【下联】福向俭中求
【上联】端居善良友 【下联】独立占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