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海量阅读读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
以海量阅读读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
专题研究方案
吉首市第三小学
龙自梅
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我校自2005年启动“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以来,把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载体,本着继承并激活传统,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人文修养的目的,有序、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又认真分析了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地处城区,生源一部分来自本村,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在我们的抽样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在家读书时间和读书量都很少,甚至有少部分家庭,家长从不读书。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把“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倡导师生共同发展”作为学校一个新的教育突破口,力求让师生通过读书活动来增加底蕴,让学生在书香伴随下成长。
1、各年级组组织教师重新梳理本年级学生的必读、选读、必背书目
2、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并上墙公布学生阅读的状况。
3、完善学校图书馆;我们还要求各班对班级图书角进行充实,4、在学生中推行“捐10本好书,看100本好书”活动;学校、班级、家庭三级图书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各班的图书均达300册以上
5、我们从学生必读的书目中,选出部分经典要求学生人人会背诵,并在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能力竞赛中检测背诵的效果。
6、保证时间,每日早读不少于10分钟;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学期一天读书日;保证内容:教师推荐书目与学生推荐书目相结合,让学生有书可读,并根据苏教版和人教版语文教材特点,在单元文化主题背景下,精选篇目进行细读;保证人员:指定专职阅读教师,借阅图书,搞好阅读管理,班主任、副班主任搞好对学生的读书指导。
7、为保证学生晨读质量,学校对各班提出具体的要求:由班干部负责组织学生晨间诵读古诗词、语文课文、优秀散文、英语等,等到教室中有10人以上就建议齐读。
8、为确保学生朗读有效,要求各班语文、英语老师每天把第二天晨读的内容、要求、任务写在黑板上或告知班干部,并对晨读内容及时进行检查反馈,使晨读既有明确的操作方法,又得以保障顺利实施。
9、学校规定每天中午抽出20分钟作为学生午读时间,让学生自由借阅班级图书馆里的喜爱读物,静静地开展阅读,并做好好词佳句的笔记摘录
10、为了及时了解各班课外读书活动开展情况,分析活动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科学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学校要求各班主任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活动情况汇报,分析问题,改进措施。
11在注重阅读的基础上,制定读书笔记制,促进学生阅读与感悟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一个未见过的好词好句,一段优美的话,一个典型的事例,也可以是读后的感想、鉴赏评价。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2、一是在校园板报上刊登学生日记、教师随笔等。
13、是利用每周一节活动课时间,开展师生共读、共赏、共评日记,评选出好的日记随笔也将成册或发表,为师生提供展示机会
14、通过组织现场作文比赛、故事赛、读书擂台赛,评选优秀读书小博士,“文学小灵通”、“故事大王”等奖项,各班推选在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读书好少年”。通过这种鼓励方式,营造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形成一种主动参与读书的氛围。
15、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年必须认真阅读10本由学校推荐的书目,其中4篇精读。认真写好读书笔记10篇,其中每年两篇精品,完成学校读书笔记精选并装订成册。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1、经典诵读:21世纪国际母语课程改革的共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际和新兴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化的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一个共识——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因而许多国家都将阅读经典列入本国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并作出明确的规定。
2、经典诵读:寻回民族智慧,重植文化根本。
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1995年初春,赵朴初、冰心、曹禺、夏衍等9位文化界名人,也在全国政协会上紧急呼吁:“赶快建一个幼年古典教育学校。”1998年中国青基会开始组织实施“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1999年春节,江泽民同志出席“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号召大家多学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王财贵教授也在认定各民族文化的相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全盘化西论”。
3、经典诵读: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国文化经典源远流长。针对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状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程目标”中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首,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论语》中有很多句子早已被简缩为成语,演化成格言警句。《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4、经典诵读: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的一生心灵最清澈的时代。这个时期记住的东西,不会忘记,即使当时似懂非懂,长大后会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和人生经验的日趋丰富,自然而然地进行批判、分析、贯通融汇,自觉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陈越光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座谈会上说:“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年代都背些什么东西呢?有人说‘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这话有点极端。但有的老师让孩子背课文连标点符号都一块儿背则是事实。至于各种广告语、影视剧台词、流行歌曲,甚至一些文化垃圾充塞孩子们的大脑,更是严峻的现实。记忆力的黄金年代,在生命中将一去不复返,也需要‘抢救’。‘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也是孩子记忆力的抢救工程。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二)研究现状述评
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在我国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既有1998年启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遍及29个省市的100万孩子,受其影响的成年人超过500万人,也有台湾地区的“读经”和东南亚地区、北美华人地区的“读经”活动。同时,关于经典诵读的实践与课题研究风起云涌:在诵读内容的研究上,有玉林市的“校本课程开发:诵读国中文化经典研究”、石家庄市的“把经典名篇引入课堂研究”等;在经典诵读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上,有山东省的“小学语文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南昌市的“‘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研究”、重庆市的“诵读传统经典,促进小学生品德养成研究“等;涉及学生智力因素的有华东师大的“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研究”、浙江省的“诵读教学与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研究”、丹东市的“经典诵读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等;在经典诵读与学生综合发展上,有广东省的“开设经典古籍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研究”、莱西市“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乳山市的“开展经典诵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另一方面,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加强了研究,既涉及到“注提实验”、培养生活情趣、开发生活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活动化等策略与语文素养的关系,还涉及到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研究,崔峦、巢宗祺等学者对语文素养的涵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这些研究涉及的层面较为广泛。A、在开展经典诵读的效果上,一致认为能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培养气质,滋养人生;能促进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能立体地开发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专注力、记忆力、自制力提高);亲子共读能促进了亲子相长等;王财贵教授用“九个认定”来评价经典诵读的效果。B、在诵读内容上涉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大学》《论语》《中庸》,唐诗宋词,名篇美文等;种观点认为应由易到难逐篇全部诵读;另一种观点是摘取其中精华编制校本教材进行诵读。C、在诵读形式上,一种观点认为应“自吟、自解、自背、自用”采用“不求甚解”和“直面经典”的方式重在反复诵读,博学强记,儿童不必懂,也不用考虑兴趣,背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诵读要坚持赏识为主、受益优先原则,在一系列有趣、持久、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李视建还总结出“两个落实、三条原则、五项措施”和“一听二看三读四抄五赛”的有效方法以及“三线结合”开展诵读活动。
上述研究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还不太令人满意:一是“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结合程度不够;二是“经典诵读”对小学生不同年段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关注不够;三是“经典诵读”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究竟有哪些影响尚较为朦胧。因此,我们提出了“中华传统经典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探索诵读传统经典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及其影响,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推进校园文化的形成。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2—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因为鉴赏的审美功能同道德教范、右脑的开发,形象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在他们心中会产生四大效应:第一,了解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第二,心中会产生一种宽容善良的人性美。第三,培养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教学的内容是“传统经典”,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根据“传统经典”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应表述为: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组织和实施学生课内外阅读、写作教学,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是否达到课程标准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验证阅读、写作这两个最基本的语文技能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中规定的阅读写作内容、阅读写作水准、以及阅读写作评价的基本尺度等是否适当。
三、研究的对象
课题研究的对象: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全体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兴趣的研究。
2、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传统经典诵读的研究。
3、研究如何把传统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4、研究“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及教材的开发和完善。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诵读的兴趣,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传统经典文章或诗词,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2、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寻求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3、研究如何把学习传统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4、将教师们的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编辑成语文活动教材,继续完善《诵经典知荣辱 做中华好儿女》的中华经典文化校本教材。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经典性
小学生诵读内容的确定必须遵循经典性原则。经典性作品有几个特征,首先就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历经岁月淘洗,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能够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喜爱,这样的诗词文章才称得上经典之作;第二个特征就是说经典性作品要能够传递跨越时代的人文思想,能够传递永恒的真善美的精神,让读者能够从中接受健全人格的熏陶,接受品德教育;第三,经典性作品必须拥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人审美的享受和愉悦;第四,经典性作品必须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是母语表达的代表之作。
2、开放性
经典虽然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但经典不是僵化和凝固不变的,经典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文化河流,这条河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注入新鲜的“活水”,因此一直保持与时代息息相通的特性。我们应当用开放和发展的眼光来面对经典。比如,《诗经》是经典,诸子百家的散文是经典,唐诗宋词是经典,元曲明清小说是经典,现代文化长河中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冰心等著名作家的作品是经典,而当代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同样是经典。以这样的原则来理解经典的内涵,我们就能让孩子的诵读不但既能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能与时代同步。
3、适宜性
经典诗文浩如烟海,但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适合孩子阅读:有些经典诗文或者过于陈腐,包含了过多的封建糟粕,或者过于艰涩、艰深,这些都不适宜当代的孩子阅读。因此,应当从经典诗文中做出精心选择。第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诵读水平,让孩子们在特定的年龄段阅读特定的适宜的经典诗文。第二,必须本着“纯”和“美”的原则选择经典。所谓“纯”,即纯粹,有过多色情、暴力、阴谋等内容的作品,即便是经典,也应当让它们远离孩子的书桌;所谓“美”,即优美,也就是说必须是语言优美之作,才能够推荐给孩子。
4、朦胧性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必须与正常的课堂教学有所区别:绝对不能像讲解课文那样,试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把诵读的内容全部搞清楚、理解透彻,这样做既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诵读基本特性的。诵读讲究的是“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究的是书声朗朗、快乐感悟、缓慢渗透、润物无声,讲究的是“慢火煨老汤”。诵读最重要的功能是积淀,先把经典积淀在孩子的心灵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孩子们会慢慢的感悟和吸收。因此,孩子们对所诵读的诗文一知半解、朦朦胧胧,是传统经典诵读过程中允许存在的现象。
另外,还要防止急功近利的思想:今天搞研究,明天就结出硕果;今天诵读经典诗文,明天就希望孩子的读写能力有一个大的飞跃,这既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从而影响诵读的积极性。
5、持久性
经典诗文诵读必须保证较长久的时间,一年两年虽然可以见到效果,但是难以影响孩子的终身。要在整个小学阶段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反复强化,加深记忆,使之所诵读的内容80%能够终身牢记,这样就为孩子储备了一个巍峨的文化冰山,年龄在增长,心智在成熟,文化的冰山在融化,从而不断滋养孩子精神生命的河流。
6、趣味性 一切的学习都应当以兴趣为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等同于精神折磨,经典诗文诵读同样如此。因此,诵读内容应当丰富多彩,诵读形式应当多种多样,评价应当突出鼓励赏识,提倡愉快诵读,提倡在各种活动中诵读,要在不加重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开展诵读。总之,要让孩子们把诵读经典当作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多种方法,主要有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收集学生及教师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经典诵读和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行动研究法。强调对我校语文教学以及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语文素养退化,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教学措施,拟定行动计划,强化“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引导一线教师参与教研工作,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人,使教师将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5、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为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和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深化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六、研究的措施途径:
1、开设“经典诵读课堂”。先请专家教授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再由教师去教学生,开设专门的讲座,讲解名人名言,经典诵读,以及这些东西所涉及的相关典故。让小学生“诵千古美文,扬中华传统”。
(1)每天进行半小时的经典晨读,根据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各年级使用校本教材,低年级熟读成诵,中年级加以理解,高年级尝试运用。学生不仅要去读经典,还要去画经典、说经典、谈经典、理解经典。
(2)采取激励机制,坚持“多奖励,不强求”、“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用“看谁读得准,背得熟,记得牢”为标准,分组竞赛,以给学生加“笑脸”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师生共同书写或默写经典名句,让漂亮的硬笔字、毛笔字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中、教师的作品里。
2、开展“经典诵读专题”:以经典诵读为线索,开展“扬经典诵读之风,蕴洋河古朴之美"的系列活动,从各个角度训练学生,培养他们的汉语素养。
(1)如:指导小学生每人在“校园名人网站”指定地方写下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佳句,在网站上评选“最佳名人名言”。
(2)结合名人典故指导小学生在网上查、找经典诵读的由来,并根据少先队大队部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名人名言实践体验活动。
(3)让学校教师和学生一道学习、领悟、应用、传承中华传统经典,开展一系列的诵读擂台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
(4)根据学校和家庭生活实际,及时建立“经典诵读大家谈”,聘请校外辅导员谈,请学生自己谈,请学生与自己的家长一起谈,促进学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和谐协调。
七、研究的有利条件:
第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方案实施和推进,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中小学生的文化学习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学校、各级领导、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第二,我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已经开设名人名言的教育栏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实施该课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验条件。学校在全校教师中坚持开展了文学鉴赏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
第三、在课题准备阶段,我校已开发了“诵经典知荣辱 做中华好儿女”校本教材,并录制成了光碟,为学生提供了经典诵读的教材,课题立项后还将在实施阶段对本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首先,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特别是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汉语素养得以提高,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汉语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经典诵读学习的兴趣,通过背诵经典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阅读、写作的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第三,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把枯燥单调的教育变得简洁、美观、生动、方便。
预期的成果形式大致有:与名人对话的网站网页,网页制作并且发布的大量信息;教师论文集、师生作品集、活动方案集、活动录像光盘等。
。“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让书香洋溢生命的魅力”,必将成为我们全体师生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
第二篇:促进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素养的研究
《课外阅读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报告
微山县赵庙镇曹庄小学常开明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切实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引导。
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摄知习惯,体验丰富的生活情感、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
3.课外阅读是学生一个实践、提高的过程,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
4.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上对学生的阅读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万。
我校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以前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缺少对学生的指导和调控,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客观、全面了解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有效探索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途径以及立体化课外阅读的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
3.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1.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构建立体化课外阅读模式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2)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语文知识运用结合(3)文本与超文本的阅读相结合2.探索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1)晓之以理,让学生深刻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3)创设氛围,让学生自主轻松愉快进行课外阅读
①建立“班级图书架”。
②倡导“家庭书架”。
③成立读书小队。
④亲子阅读。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构建立体化课外阅读模式
2.通过研究,努力探索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七、课题的研究对象:
本校的小学生
八、课题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科学客观地记载,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行动研究法: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5.测评法:
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测评。
研究过程:
一、努力构建立体化课外阅读模式。
(一)首先,加强科研教师的理论学习。
(二)植根课堂,把课外阅读由课内扩展开去。
(1)根据文体,选读同类型文章。当我们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读物,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习了《滥竽充数》、《掩耳盗铃》后荐读《中国古代寓言》。
(2)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我们在课内教学了某一作者的文章后,可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习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作品。
(3)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①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如教学《孔子拜师》,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孔子的资料,课后读孔子的故事及孔子语录。②课文是节选一些名著的,到课外查找并阅读原著。如阅读了《三借芭蕉扇》后,课外就读完了原著《西游记》。③根据课文内容寻找相同选材的文章阅读,如教学《卜算子.咏梅》,从网上了解梅文化的特点,并对比阅读陆游的《梅花绝句》、王安石的《梅花》,以及学生佳作《梅花赞》。④以同一主题为结合点: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特点,选择相同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向学生推荐阅读。
二、探索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创设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
(二)“三位一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一是将课外阅读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二是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相结合。三是将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四是将课外阅读与培养学生能力结合。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增强对社会、家庭中一些消极影响的抵抗能力。生自己组织,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协作交往能力;我们还让高年级学生自己跑书店,找资料、搞剪贴、编提纲,作讲演,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自主自理的能力。
五是将课外阅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为了能让学生在家庭中继续进行阅读活动,取得家长的合作与配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荐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三)展示读书成果
我们以“亲近母语”读书大赛为契机,举行了我校3—6年级读写竞赛活动,对于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我们在学校公示,还给他们颁发了证书。
九、课题的研究成果:
(一)建立了立体化课外阅读的模式。
第一,教学过程成为“学路演练”的过程。课堂教学摒弃繁琐分析,突出主体化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习作中领悟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第二,以阅读课为源泉,扩充阅读。改革阅读教学,是加强课外阅读的前提。(1)根据文体,选读同类型文章。当我们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读物,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2)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我们在课内教学了某一作者的文章后,可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3)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①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如教学《孔子拜师》,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孔子的资料,课后读孔子的故事及孔子语录。②课文是节选一些名著的,到课外查找并阅读原著。如阅读了《三借芭蕉扇》后,课外就读完了原著《西游记》。③根据课文内容寻找相同选材的文章阅读,如教学《卜算子.咏梅》,从网上了解梅文化的特点,并对比阅读陆游的《梅花绝句》、王安石的《梅花》,以及学生佳作《梅花赞》。④以同一主题为结合点: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特点,选择相同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向学生推荐阅读。如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后粗粗略读有关长征的书籍,感受了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真正体会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⑤以同一写法为结合点:针对一些浅显的、写作特点明显的课文,我们教师在课内结合课文实例向学生介绍写作特点,然后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与此有相同写法的文章。如第五册教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是按总分总和地点的转换顺序来写的,我们把拓展阅读教材中与之有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推荐给学生精读,让学生在感悟优美语言的同时,获得了写景作文的方法。⑥以同一体裁为结合点:小学语文教材有童话、寓言、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在指导阅读时,我们教师从拓展阅读的教材中,找出与课文体裁相同的文章向学生推荐。如学完了现代诗《听听,秋的声音》,引导学生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走,一同春游去》等儿童诗;学习了《盘古开天地》,让学生大致浏览《月亮姑娘》《牛郞织女》等民间传说……
总之,一篇课文,带出多篇课外阅读材料,打造出了突出学生主体的阅读套餐。
我们致力于全方位地开拓学生的阅读空间,立体化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流连于课外阅读的大花园中。
(二)探索出了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1.积极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多方位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创新立体化课外阅读指导方式
十、存在问题及设想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内容、类型、时机这方面研究起来困难比较大,建构“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与课内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课型及操作策略,也需加大实践的力度。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促进小学语文素养的提高。
第三篇:浅议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
浅议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 江西省铜鼓一小 刘小玉
内容摘要:
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小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本文就培养信息素养的必要性、信息素养的内涵、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小学生、信息素养必要性、信息素养内涵、培养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小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这是大势所趋:“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成为共识;各国纷纷从小学生就开始培养信息素养,以使之有能力参与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作准备,比如美国新泽西州要求所有儿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工具;英国为全面提高儿童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日本计划1999年实现小学两人一台,初中、普通科高中一人一台教育计算机;2003年所有小学联上互联网等等。
二、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就是电脑操作吗?这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信息素养是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他绝不是简单的电脑操作。具体说来,小学生语文信息素养的标准为:
1、能够高效地处理语文信息。包括获取、评价、创造性使用语文信息。
获取语文信息,是一个网络检索的技能的体现。例如,要获得《将相和》的背景资料,搜索栏输入“将相和”,发现如下内容:
中国京剧戏考-将相和...若使将相不和,秦必乘隙而来,赵亡无日矣。蔺相如以国家为重,未尝稍萌私见。廉颇探知其故,恍然大悟。...只要是君臣合衷,将相和睦,天时地利,不如人和。阃以内,责任我。廉颇(唱)阃以外,有我廉颇。...小学教育网 >> 文章栏目 >> 语文学科 >> 优秀教案...《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大智大勇,连连立功,职位比老将廉颇都高了,这样就引起了“将”和“相”之间的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说是“矛盾”,也可能说是“不和”,于是教师随机板书“不和”。那么,...等等,这时我们发现背景资料还是书本上的介绍,如何深入搜索呢?可输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点击“在结果中找”,这样你就可以找出更深入的内容。也可再输入“廉颇”,“在结果中找”,搜索和他有关的信息。从而更真切地理解在错综复杂的春秋战国时期,团结合作是对于一个国家有多么的作用。
评价和创造性使用语文信息的能力,则体现出对搜索信息的灵活运用。例如,要了解“人字形京张铁路”,你输入“詹天佑”,得到:
詹天佑...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杰出主要体现在“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方面。为解决这一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读懂“开凿隧道”基础上,自己动手“开凿”,通过亲手实践了解詹天佑遇到的困难。
所得信息中没有“京张铁路的”详细图形,这时你就应该想到:这个信息告诉我《詹天佑》是一篇课文,那么,在这篇课文的课件中肯定有FLASH内容。
2、能够独立学习。包括探求与个人兴趣相关的信息、欣赏文学作品和其它对信息创造性的表达,努力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到优秀等。
除课本知识外,学生还有自己的爱好。而对于这些由课本知识引起的爱好,则有利于学生探求与个兴趣相关的内容,把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例如:有同学在读了李白的《静夜思》之后,便在电脑中查找与“月亮”相关的古诗,查着查着,忽然发现自己收集了很多与月相关的古诗,于是就萌发了在古诗归纳整理“月相”知识的想法。随后自己收集了一个小册子。这就是一种对信息创造性表达,并在信息查询中做到了优秀。
3、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网络教学,既给学生打开了一个丰富的多彩的世界,同时也让学生面临着一些负面的影响。“窗户打开,既有新鲜的空气,也会有苍蝇蚊子”,因此我们在运用网络教学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及早防范,及早采取有力的措施。就如窗户上装上纱窗,电脑中装上防火墙。具体说来,网络教学的负面影响在于:(1)利用网络阅读对象从单纯的、抽象化的文字媒介扩展为多样化的,声形并茂等多种媒体,网上浩瀚的信息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阅读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然而,在这些大量有价值的东西的另一面也存在着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的垃圾信息。有些学生缺乏辨别能力,特别是小学生单纯幼稚,就难免出现良莠不分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学生上网时,应该有老师或家长监督、指导。拒绝不良网站,过滤垃圾信息,让学生在健康的网络上一展身手。
(2)由于网络的神奇,学生有时会把兴趣集中到电脑游戏或聊天上,注意和分散,忽视了课程内容的学习,使老师很难控制整体课堂。另外,在传输过程中,有进也会出现电脑死机,信息丢失等情况,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
1、提高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
这就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观念。在网络教学中,学生与教师都面对同一巨大的网络资源,教师的角色应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平等状态。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搜索到相关知识,由于理解能力差些,老师要教给学生辨析信息的方法。象以往那样念教材是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因为你有的教材,学生可以很容易地从网络中得到,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教参已经象以前那样的教师独占了。
确定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身份,既有利于自己弄清教学的重点,也有利营造教学的民主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方式的转变。
通过网络服务器可以找到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学习的内容,确定学习的重点,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人机对话,自主进行学习、复习、自我测试,实现教学过程新的变革。记得有一位教师利用网络进行《田忌赛马》教学时,让学生打开计算机,根据课前制作好的课件自行选入模块学习,马匹的迅速已经设定,让学生自己排列组合,如何使田忌获胜,使本来索然无味的学习变得兴趣盎然,既诱发了学生的新意识,又满足了他们创新学习的欲望。
3、掌握获得信息的技术,懂得网络道德。
对技术的要掌握。比如“搜索栏”的使用;论坛的登录发贴,回贴等等。掌握这些技术的意义不仅仅是从得到资料,也要学会发出资料帮助别人。在网络中真正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自己有问题,在网络发布;别人有问题,也要尽己给予回答。
下载了别人的资料回贴,这是网络的道德。在网络中用语要文明等等这些网络道德也要懂。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轻松、广阔的学生平台,也要让学生提高网络道德素养。这样网络教学才能和谐健康的发展。
第四篇: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利用“阅读点心”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报告
四年级语文组
一、课题的提出
读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清楚地提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读书”,我们四年级语文组将“读书”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二、以课题支点,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切实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活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真正提高教师个人素质的唯一途
径。我组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去,在课题的研究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和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实践卓有成效,在实践中明确: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深入开展科研活动,能够在拥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密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
三、以科研促教研,以课题牵动学校的发展
围绕课题,我们开展了许多实实在在而又卓有成效的活动,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研究,以课题牵动学校的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开展语文阅读指导课活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我们展示了指导学生阅读的步骤及方式方法,我们感受到学生在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活动后我组教师积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在研讨中明确自己的不足,并撰写教后反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开展了“讲故事比赛”“小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优秀手抄报展示”等等一系列促进学生喜欢读书,善于读书的活动,使我们的校园处处有花香弥漫,到处是书香气息。我们的孩子已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阅读方法,关注阅读效率,展示阅读成果。
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新课程的阅读课教学理念、课程标准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步养成了“勤学习、勤反思、勤实践、勤总结”的科研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较好的维护,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有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内外阅读课教学的操作样式。一阶段的学习和尝试,大家形成了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应该突出“四个注重”的共识。即,注重激励、注重实践、注重反思、注重实效。初步构建了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操作样式,及:激发兴趣,推荐书目、教给方法,引导阅读,注重积累,展示成果,积极反思。对提高有效课外阅读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开展课内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实践平台构建。我们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情况,建立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规范性、传统性、针对性、系列性和学科性实践活动平台,以“亲身体验”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了。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又采用了多种手段加以引导,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而学生又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
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周学校图书室借书时,人人争着借书,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
(五)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开展读好书活动后,学生读的书多了,知识面大大开阔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学生说我从某本上读到了什么知识。为同学们解答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好多学生在课外阅读题考查中独立解题能力提高了。
第五篇:小学生 各种 句子 海量 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直述句改转述句
直述句改转述句,是句型训练的一个难点。
直述句改转述句,从它的形式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标点符号的变化,还有一个是代词的变化。标点符号的变化:就是去掉引号,冒号变成逗号。而代词的变化就是一个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相应变化,这是比较复杂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直述句改转述句有哪些类型?
(一)从转述的那个人或者向谁转述上来分析有大致2种情况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就把这东西送给你。”改为: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那东西送给夜莺。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A、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4、没有代词的情况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改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5、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
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改为: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一、改变人称;
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
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标准答案:
1、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叫我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我自己找的,他怎么帮得了我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小宁到哪里去了?妈妈找了他一整天。
5、妈妈说,她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叫我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7、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她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她答应把我的借给许小燕。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她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老师有事,叫他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他帮老班长一起找,他找得见。
句子综合改写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________________。
雨从早到晚哗哗哗哗地下个不停。______________。
4、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那些来南京的客人都很热情。________________。
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__________________。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姆握着珊迪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林告诉我:“要是星期日下雨,我们就不去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写句子。
1、例: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夜空的繁星,仿佛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例: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些信件和报纸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希望、欢乐和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
1、欣欣向荣
①用来形容花草树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来比喻事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骄傲
①用来表示褒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来表示贬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空中的小星星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好像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成不是比喻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块地里的菜秧是我种下的。①(改成反问句)③(改成否定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齐这船舷的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可一个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不小心把陈明的飞机模型摔坏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操被周瑜的军队大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队员们遵守团中央的号召,积极开展“学习赖宁”的活动。
(在原句上修改)
16.这些北京来的客人水平非常高。(改变词序,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家在市图书管附近住。(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浇多了,花能不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里亚说: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鲁讯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奇怪的问: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赵王告诉蔺相如:你带着宝玉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要加班,你自己烧晚饭吃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我们不会把你老人家忘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相信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朝鲜人民是不会忘记志愿军战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小学生要听老师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件事我一定要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抗洪救灾中解放军叔叔的英雄事迹使我们感动得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不讲一点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不是不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应当不参加集体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不能不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件事是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把下面各句改成用句号表示的句子。
(1)书籍不正是我们的好老师吗?
(2)哪里没有用过大兴安岭的木材呢?
(3)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我怎么会上学迟到呢?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吗? 八.把下面各句改成用问号表示的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2)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3)我的一篇作文在全国作文比赛中得了奖,我非常高兴。
(4)中国有了自己的铁路工程师。
(5)这真叫人感到亲切、舒服。
六.把下面各句改写成不用引号轰示,而直接叙述的句子。
(1)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2)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3)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4)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5)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七.把下面各句改写成用感叹号表达的句子。
(1)我请你来。
(2)这幅画很美。
(3)那个法国女孩的心愿既美好又纯真。
(4)西蒙死得很惨。
(5)一颗种子的力量有这么大。
九.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狡猾的狐狸欺骗了老虎。
改写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改写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写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成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可爱的小女孩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怎能不马上向四周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主人叫凡卡。凡卡摇摇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句
••(2)、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他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十 按要求写句子
1.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l)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面的宇词组成两句意思不同的话。
话 他说的 对 不 完全
(l)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写句子。
①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场电影我一定去看。(改为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置之不理”造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蜡烛”造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用感叹号表达的句子
1、我请你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画很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法国女孩的心愿既美好又纯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蒙死得很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颗种子的力量有这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按要求改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列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请马老师。马老师讲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夫叫桑娜。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板娘叫我。我收拾一条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选举他。他当少先队员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买补品。补品送给奶奶。
十四、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喂,妈,今天开学了,快给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快给我五元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喂,老头,把锄头借我用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把窗关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把下列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陈述句、反问句互改。
1、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2、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特别喜欢。
3、叶先生要见我这样一个中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4、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十、把下列陈述句改为把、被字句
1、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
——————————————————
——————————————————
2、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
——————————————————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
综合测试卷
一、照样子或按要求改句子。
例:您帮我买张报纸。△请您帮我买张报纸。△你帮我买张报纸,好吗?
1、你不要随地扔果皮。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让个座位给老人坐。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香山的景色很美。
△ 香山的景色真美啊!
△ 香山的景色怎能不让我深深陶醉呢?
△ 香山的景色就像是秋姑娘一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盘,让香山从山脚到山顶,一片红火。
1、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景观很美。
例:我每次看到梅花,就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每次看到梅花,我就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这是您最宝贵的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我以后会在别的地方钓到鱼。我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虽然我以后会在别的地方钓到鱼,但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1、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一个人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面临道德抉择。我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深深地打动了我。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事情一定要认认真真,马马虎虎是不行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 我认认真真地眷写了一偏诗。(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种才能回来。”(变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变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被这个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放军叔叔参加抗洪抢险的事迹感人。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到就不悲痛吗?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连起来
1、岸英是我的儿子。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儿子死了,我很悲痛。战争总是要死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⑴ 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型A、陈述句
B、反问句
C、感叹句
D、疑问句 ⑴ “谁愿意帮助我?”()
⑵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⑶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⑷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难道不感人吗?()
1、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