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进一步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

时间:2019-05-14 21:0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进一步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进一步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

第一篇:北京:进一步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

今年2月25日至26日,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北京要坚持和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也是北京作为首都的一项核心功能。

一、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字面上的关键词有3个,即“全国”、“科技创新”和“中心”。同时隐含了1个关键词,即“具有全球影响”。

(一)内涵和特征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指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产生大量的创新成果、建立先进的制度机制、形成优良的创新环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全国科技创新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或区域。

从国内来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主导全国创新发展的方向,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进程。

从国际来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参加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有话语权、有主导权,体现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全球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原创性。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丰富的科学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网络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和科技人才等,在原始性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等领域不断取得重要突破,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在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2.主导性。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全国科技资源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聚集了大量的高端创新要素,产生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对于全国科技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全国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同时对全国其他区域的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3.示范性。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坚持把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正确处理首都和国家、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科技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完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框架和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创新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4.集成性。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不仅仅局限在狭义的科技创新领域,而是要积极顺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衔接配套,促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协同融合,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的整体效能。

5.世界性。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创新体系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参加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桥头堡”,是我国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的重要主体,是我国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发展先机的主要力量,在全球科技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四个功能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的功能与其内涵、特征紧密相关,是首都、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等三项功能的复合体,主要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1.服务和示范功能。

这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必须履行好“四个服务”的基本职责,这是首都最大的市情,是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最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要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按照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增强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的责任感,更加突出服务的功能,发挥服务的优势,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率先垂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形成首都创新体系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对全国创新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挥首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2.支撑和引领功能。

这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保障功能。支撑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为国家重大科技决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提供支撑,为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技术供给和创新成果;二是为北京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建设和管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提供科技支撑,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三是为周边区域和全国其他省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提供智力资源、技术供给和科技成果,进一步发挥首都科技在全国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引领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主要是在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原始性突破,产生原创性、前沿性技术成果,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成为我国重要的高端创新和原始创新基地。二是推动创新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开发和拓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应用、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新成果应用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业氛围和创新文化,成为我国创新文化的重要引领者;四是积极参加国际科技竞争合作,抢占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和发展先机,为提高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影响力作出贡献。

3.集聚和融合功能。

这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功能。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创新成果的高度聚集,进一步对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提出了要求,从而要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很强的融合功能,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中央和地方、国有和民营、外资和内资等不同所有制和隶属关系的科技资源实现融合发展,促进企业、高校、院所、金融、应用、科技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协同,促进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空间、政策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导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机制,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提高首都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4.辐射和带动功能。

这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衍生功能。辐射和带动功能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科研仪器设备、网络信息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基础设施为全国提供服务;二是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管理等创新要素向周边地区和其他省区市辐射溢出,创新成果在周边地区和其他省区市得到转移转化和产业化;三是周边地区和其他区域充分利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品牌和环境条件,建立总部机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结算中心,吸引人才、开拓市场;四是科技创新体系、咨询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区域之间研发、生产、服务、销售等方面的交流融合;五是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六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营造的“鼓励创新、勇于创造、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和创新文化,对全国具有很强的启发借鉴意义。

二、进一步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拥有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聚集了一大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创新基地,聚集了一大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和创新创业团队,全社会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很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参加国际科技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对首都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对全国创新发展的高端辐射作用日益突出,发挥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今后,北京要进一步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尚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促进首都科技资源融合发展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二是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首都科技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撑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相应地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功能,即:科技资源的融合功能、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功能、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

(一)加强科技资源的融合功能,促进首都科技协同创新。

完善首都科技资源统筹协调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在中央和地方联动、创新主体协同、战略研究咨询和日常工作机制等四个层面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构建“政府支持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突出企业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促进首都科技资源融合发展,真正构建“首都科技”的工作体系和发展格局。1.建立完善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促进中央和地方的协同创新。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四个服务”职责,积极与中央国家机关、高校院所、中央企业、驻京部队加强沟通协调,深化央地合作,促进科技资源融合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面对国家要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部署和顶层设计方案的新形势,需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统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部署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统筹推进重大创新项目和重点工程,统筹研究制定重大创新政策,统筹科技政策与产业、经济、财税、金融、土地、区域、国有资产管理等政策之间的衔接配套,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集成和高效配置。

2.发挥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

产业技术联盟作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组织平台,具有整合科技资源的天然优势,在联合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标准规范制定、技术方案选择、商业模式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有技术创新联盟150余家,已经成为产学研用合作的重要载体。今年2月,在北京市科委的引导和支持下,北京地区的技术创新联盟联合成立了首都创新大联盟,初步形成了跨界发展、产业融合的态势。完善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需要充分发挥产业技术联盟、科技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中央、地方、国有、民营、外资等创新资源的协同,促进产学研用等创新主体的协同,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的协同,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创新环节的协同,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军民融合创新、区域创新和科技服务等创新体系的协同。3.发挥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促进战略研究资源之间的协同互补。

充分发挥北京地区各个类型的研究咨询机构、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简称“专家咨询委”)以及北京市与中央单位联合共建的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简称“首科院”)的作用,支持引导战略研究机构建立“小核心、大网络”的研究咨询网络,支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尤其是科技思想库,汇集和凝聚首都丰富的专家智力资源,为北京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4.完善日常工作机制,促进首都创新体系的协调发展。

完善与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部市会商工作机制,深化与中科院的院市合作,全面落实与中央单位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并完善中央和地方科研及产业资源对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北京落地。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培育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基地和转移平台,支持军地企业联合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园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平台的作用,深化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和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完善产业布局和调控机制,将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二)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功能,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撑和引领功能,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支撑手段和先导引领;同时,“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也为强化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提供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

1.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北京市今年4月发布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04—2007年)》。组织实施两个类别的重大专项:一类是以技术创新支撑解决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培育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类是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的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激励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能诞生出引人入胜的商业模式。当前最关键的是要破解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瓶颈,通过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分红激励、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股权激励措施,完善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和激励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发挥政府采购的调控作用,开展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从市场端拉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供给侧政策和需求侧政策相互促进、协同互补,传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接力棒”,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3.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针对中小企业在初创、成长、发展等生命周期的不同需求,构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银行信贷、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全链条的科技金融政策,努力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多渠道资金支持体系。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创新资源集成机制,建设完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促进科研仪器、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资源的开放共享和转移转化,为全社会创新创业提供公共科技服务。

(三)加强首都科技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在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共建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深入推进科技交流合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新形势下,要发挥首都科技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支持三地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研发与成果转化。

联合开展战略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联合研发关键技术和创制技术标准,共同申请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联合建设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根据三地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要素条件,注重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北京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天津和河北建设科技孵化器、研发和制造基地、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对接合作,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

2.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和配置。

制定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技术市场、产业技术联盟、科技创新人才、信息服务等创新要素按照市场规律流动配置,为京津冀区域提供研发创新服务。北京科技孵化服务机构在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打造品牌的同时,积极探索服务输出和品牌输出,完善科技孵化服务网络,创新孵化服务模式,培育新型孵化服务业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3.推动京津冀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

支持京津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科技企业跨区域布局。围绕京津冀地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区域环境治理等迫切需求,以承接重大工程、共建技术联合攻关、组建区域产业联盟、建设生态园区、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等手段,在大气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利用、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支持北京地区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积极参加河北、天津的钢铁、电力、能源、化工、建材等产业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雾霾和环境质量。培育和发展平台型企业,形成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挖掘利用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带动周边地区产业配套发展。

第二篇:关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关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助力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有关单位: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省加强供给侧改革持续增强增长动力的重要举措。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好服务和助力特色小镇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结合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布局建设众创空间或星创天地。市县科技部门要加强与特色小镇建设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立足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主动谋划并建设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鼓励打造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小镇,通过提供工作和社交空间,搭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吸引科技人员入驻特色小镇创新创业,将特色小镇打造成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对布局特色小镇建设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符合条件的优先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并报国家众创空间备案,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管理。

(二)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根据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定位,支持有条件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专业科技

企业孵化器。已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并有条件整体搬迁入驻特色小镇的,设法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补偿支持整体迁入特色小镇。鼓励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结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和技术需求,在特色小镇设立分孵化器,充分发挥和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管理经验为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三)在特色小镇布局建设技术市场。市县科技部门要结合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定位,谋划建设专业网上技术市场或分市场,充分利用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实现网上信息发布、成果展示、对接洽谈、签约交易等功能,形成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服务链,打通特色小镇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加强有效科技成果供给。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体技术市场。

(四)围绕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根据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创新研发、创意设计等需求,支持地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牵头或若干家企业联合在特色小镇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或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符合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的,优先纳入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计划,并给予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相应政策的支持。

(五)谋划设计并启动实施一批特色小镇科技项目。市县科技部门要结合特色小镇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要求和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在产

业技术创新、科技与文化融合、智慧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和创意生态农业等方面主动谋划设计并启动实施一批科技项目,符合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要求的,优先给予立项支持。

(六)启动实施特色小镇专题研发计划。倾斜支持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科技攻关,结合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需求,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影响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特色小镇科技示范工程。

(七)支持特色小镇嫁接现代科学技术。市县科技部门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智慧制造、机器换人、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和产品,构建适合新业态发展的运行环境,探索和创新一批适应市场机制的新模式,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小镇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一批互联网特色小镇。

(八)对接特色小镇加强科技服务。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特色小镇的科技合作。公共财政支持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向特色小镇开放共享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为特色小镇提供技术咨询、检验检测、合作研发、创意设计、知识产权等服务,全力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发挥“创新券”作用,支持特色小镇的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创新载体的科技资源,降低企业和创业者的研发成本。

(九)建立特色小镇精准服务制度。市县科技部门要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当好科技“店小二”,做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加强与特色小镇建设单位的合作,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倾斜支持特色小镇建设。要做好入驻特色小镇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落实好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的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辅导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长,围绕地方特色小镇建设技术需求,主动做好对接和服务。要主动跟踪并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调研,征集技术难题、项目合作和人才引进等需求,解决特色小镇和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十)建立特色小镇重点联系制度。已规划启动建设特色小镇的市县科技部门要尽快建立科技部门重点联系制度,主要负责人为服务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联络人,牵头做好调研,协调并解决科技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力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十一)本意见至2016年 月 日实行。

各级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科技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整合创新资源,为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助推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6年4月13日

第三篇:北京多部门合力助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多部门合力助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6年,北京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479.8亿元,比2011年增长58.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左右,位居全国最高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8万家,占当年新增企业总数的比重为3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6.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589件,是2011年的3.5倍……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交出了亮眼的答卷。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

2016年,科技创新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艘巨轮已经扬帆起航、加油发力,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航程中澎湃前行。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

五年来,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深化,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百度公司、数码大方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双创平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也精彩纷呈。7月4日,北京市科委、昌平区政府举办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签约仪式。旨在推动央企研究院、在京氢能领域优势研发机构聚焦氢能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协同创新。至此,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城一区”在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主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五年来,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深化,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百度公司、数码大方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中科大北京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成立。航天科工云网等6个双创服务平台持续深入建设。怀柔科学城取得多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进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批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建议书获批;5个交叉研究平台全部开工。

未来科学城“打开院墙搞科研”的机制逐步深化,累计建成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激励等8个试点项目在央企研究院试行,2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按计划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全面启动智能车联、新型显示等20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组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等5家研究院,顺义中航发动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双创平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也精彩纷呈。2016年,北京市科委挂牌16家“科技创新创业专业开放平台”,面向创新创业团队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其中,大唐网络、航天云网等国有企业孵化器突破原有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为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中航工业集团、北方车辆等军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腾讯、小米等龙头骨干企业开放产业链资源和大数据资源,吸引小微企业和团队在平台上开发面向市场应用的产品和服务;硬创梦工场、洛可可设计集团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的开放创新平台;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东方中科集成等科研助手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原始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北京市制定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在这些行动的推动下,在京单位全面参与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超过300家,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市形成了远期有总体方案、中期有五年规划、近期有改革举措、每年有工作重点的“一揽子”行动计划和推进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央地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运转有序。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图”;在国务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北京市政府和10个国家有关部门合力搭建“组织架构图”;本市和国家有关部门联手绘就科技创新中心“施工任务图”,制定实施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提出2017年启动的215个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目前已全部启动、有序推进,有的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北京市制定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率先布局支持4G、5G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成功研制世界首个碳纳米管集成电路计算器。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新的千亿元级产业。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12.9万辆,规模居全国第一。与科技部共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使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7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落户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加快推进。

在这些行动的推动下,近年来,在京单位全面参与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重点承接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10个民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午工程、凤凰工程、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在京运营或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个。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超过300家,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北京市科委深入实施首都蓝天行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科技惠民专项,加快垃圾处理、生态功能提升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对燃气、热力、电力、给排水等“城市生命线”信息的实时监测。率先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制定136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筛选170项科技成果向5000家(次)医疗机构推广。

此外,顶尖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加快聚集。北京市科委制定实施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的实施意见。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等8位科学家受聘成为首批“中关村海外战略科学家”。截至今年5月底,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京设立研究院。截至2016年底,北京累计吸引“千人计划”人才1653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挥

北京服务全国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在天津、河北、内蒙古、宁夏、重庆、贵阳、黑龙江、云南、山西等省区市,搭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和技术市场窗口,拥有58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103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仅事关北京的发展,更是京津冀及全国的战略部署。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工作方案和中关村行动计划,促进区域科技功能分工协同、产业与创新高效衔接、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共享。聚焦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和一系列产业承接合作平台,构建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上下游高效衔接、互利共赢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型园区和区域创新中心,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联动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创新平台、汽车产业区域协同创新产业布局、汽车模具协同设计云服务平台等一批创新载体加快建立。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2016年达到154.7亿元,是2011年的2.3倍。

同时,北京服务全国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高。与其他省区市建立了区域科技合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搭建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辐射引领服务全国创新发展。五年来,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4.4%辐射到国内350余个城市。在天津、河北、内蒙古、宁夏、重庆、贵阳、黑龙江、云南、山西等省区市,搭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和技术市场窗口,共建“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和云南科技桥头堡,创新要素开放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1年以来,北京市科委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为和田地区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支持引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科技成果落地新疆和田,筛选引进农作物新品种40多个,集成组装10多项援疆农业科技成果,在小麦、玉米、设施蔬菜、设施果蔬等方面充分示范展示了增产增收效果,累计培训带动上千农户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拥有58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103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成功举办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意创新活动周等活动,与40余个国家的400余个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多元化科技投入创新资助方式

五年来,北京市财政局逐年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以市本级为例,5年间年均增长9.4%。在投入方式上,逐步根据科技活动的不同特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分类制定管理办法,采用多种投入方式支持科技项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研经费是科技创新的种子。财政投入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财力保障。北京市财政局逐年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技领域,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

五年来,北京市财政局逐年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以市本级为例,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从2012年的170.3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44.06亿元,5年间增长了73.76亿元,增幅43.3%,年均增长9.4%。

在投入方式上,逐步根据科技活动的不同特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分类制定管理办法,采用多种投入方式支持科技项目,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全力支持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具体说来,采用定额补助方式,对市属公益性科研院所给予稳定支持,用于支持院所基本运维、自主选题研究以及人才引进等;采用后补助方式,针对有明确绩效目标的项目或政策,待项目单位绩效目标实现并通过审核验收后,给予后补助方式支持;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项目采用基金方式,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发行政府债券,通过向建设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方式,支持怀柔科学城核心区土地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已投入资金30亿元;在北京科技领域首次探索采用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与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合作共建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直接带动社会投资5亿元。同时,北京市注重从构建长效的科技经费保障机制上创新突破,打造“松绑+激励”的财税政策体系。《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提出简化科研项目预算财政评审环节、提高人员激励支出、松绑科研类差旅、会议及出国经费限制、保障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重大项目配套资金、扩大市属公益性院所和高校科研定额经费支持规模、拓展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增强科研结余结转资金使用的灵活性以及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权等八项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创新举措。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卓有成效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专项办形成了支持产业创新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三大项任务的政策体系。国家首批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落地北京。与此同时,围绕八个产业领域重点布局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占据产业高端。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增强其辐射效应,是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应有之义。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专项办(以下简称“专项办”)首先完善了创新中心建设顶层设计。制定了《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2020年工作目标。研究支持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了支持产业创新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三大项任务的政策体系。

在架构理顺前提下,专项办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节点建设,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

国家首批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落地北京。发布了《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组建了先进动力电池系统创新中心、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和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等4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

与此同时,围绕八个产业领域重点布局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占据产业高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产业技术合作,打造高标准、高层次的企业技术中心升级版。已经发布的《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规范标准》是全国首个服务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团体标准。

以亦庄、顺义为主体,组织申报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并在开发区实施“4—10—20”工程,全面启动4个千亿级集群、10家百亿级企业、20个具有全球影响力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在顺义实施了中航发动机、中航复材、青云航电、502所等20个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区,推动中科院联动创新产业园、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建设,推进顺义从传统制造业大区向先进制造业强区转型发展。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光刻机零部件、新型显示、基因技术转化、创新医疗器械、车联网、增材制造和新材料6个技术创新中心,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关村示范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中关村引领全市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提升。2016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4.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实现增加值6254.1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9%。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约2万家,政策范围覆盖北京市十六个区。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全国科创中心建设要“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有力支撑和引领了全国科创中心建设。中关村引领北京市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提升。2016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4.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实现增加值6254.1亿元,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9%。中关村“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六大重点技术领域收入占比76%,现代服务业收入占比64.9%。万元增加值能耗约为北京市1/

5、全国1/10。在中关村试点的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股权激励、新三板等10余项先行先试政策,推广到全国或其他示范区。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作用增强,涌现了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中芯国际28纳米集成电路成套制造工艺、航材院石墨烯制备与应用、百济神州靶向+免疫生物技术等一批国际前沿创新成果。2016年,企业获发明专利授权1.48万件,同比增长15.3%。

2016年,中关村示范区技术合同成交额3067.5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3,近八成辐射到京外地区;中关村308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3/4在北京以外地区实现,对外辐射收入超过1.6万亿元。截至2016年底,中关村企业京外设立分支机构1.2万家。

中关村链接全球创新网络,聚集了英特尔、微软、IBM等3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领军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超过500家,在境外上市公司97家。2016年,中关村企业境外并购52起,涉及金额685亿元,同比增长15.7%。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中关村围绕全国科创中心建设,着力推进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释放创新创业活力。落实国务院批复同意的“1+6”“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推动出台“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市级政策。在中组部等15个部委支持下,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着力实施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20项政策,并启动中关村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工作。今年上半年,出台了“1+4”政策支持体系,从创业、创新能力建设、科技金融、“一区多园”统筹等方面加大资金精准支持力度。

二是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施“创业中国”引领工程,构建了由97家创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学科技园、26家特色产业孵化平台为代表的创业服务体系,2016年创办科技型企业2.5万家。实施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出台中关村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政策措施,支持中科大北京研究院、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

三是坚持创新治理理念,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领军企业和潜力企业,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建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目前中关村有2万天使投资人、670家知名创业投资机构,2016年天使投资案例819起,投资金额45.6亿元;创业投资案例1961起,创业投资金额1054亿元,均占全国1/3以上。活跃的产业技术联盟和协会组织超过500家。

四是聚焦“4+N”产业合作功能区,推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成立了“一司一金一空间”,即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中关村领创空间。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园区链,着力推进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五是推动开放式创新,打造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支持企业“走出去”,实施中关村企业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和300亿元中关村并购母基金。建立中关村驻硅谷、伦敦等10个海外联络处,支持设立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吸引全球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在中关村落地。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回望五年的发展历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艘巨轮已经扬帆起航,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航程中澎湃前行。

第四篇:倪光南: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倪光南: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了全面阐述、系统部署。其中,有关创新发展的论述高屋建瓴、层层深入:‚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核心—先发—引领,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形成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实践链条、逻辑体系,进一步丰富了‚第一动力论‛的科学内涵,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科技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两会前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双创联盟‛专家委员会主席倪光南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刻理解、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关键是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有哪些建议?

倪光南:当今世界,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创新已经成为产业革命的引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曾经指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是技术升级,美国经济增长大约80%源于技术创新,只有20%左右源于资本积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科学院的演说中指出:‚20世纪美国之所以领导了世界经济,是因为美国领导了世界科技创新。‛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稳中有升,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排名第19位。然而,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仍亟待提高。十余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长期徘徊在5%左右,在公布此项数据的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基础研究投入的不足导致我国原始创新的科技成果不多,直接后果是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正如总书记所说,我国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时下,全国上下无处不曰创新,自主创新创效活动蔚然成风。企业应该如何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使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倪光南:近年来,我曾对联想和华为两大企业近3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该研究主要从研发投入、研发团队、知识产权、品牌价值和创新软实力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当大力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企业如何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同时还要深化改革,政府要以企业为主体,采取企业友好型的创新政策,引导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社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对于高技术产业的评估一般是用R&D投入强度,即R&D投入占据销售额的比率作为产业技术含量的标志。据1991-1999年12个OECD国家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它们的R&D投入强度为9.3%。相比之下,我国企业有很大的差距,仅有华为等极少数企业能达到这样的强度。

为了缩短企业进入这个良性循环的时间,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是一个有效的举措。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国家长期以来对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投入,使它们具有较雄厚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储备,如果它们的研究力量、科技成果能与企业相结合,就可以迅速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它们更快地进入到市场的良性循环中。中关村的一些高技术企业的经验表明,‚产学研相结合‛在帮助高技术企业创业方面有重大成效。

企业还应当注重创新企业文化的培养。这一点国外许多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谷歌公司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最近,谷歌执行董事长施密特与前任高管罗森博格联合撰写了《How Google Works》一书,这本书也许可以称之为谷歌的‚创新宝典‛,可使人们对谷歌的创新企业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此外,企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目前,‚比较优势‛、‚国际分工‛、‚贸工技‛等思想,在一些企业中还有市场。应该坚决清除这种思想的影响,否则的话,即使客观环境改善了,企业仍不可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 ‚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参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您是如何理解‚互联网+‛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在‚双创‛工作中的作用?

倪光南:‚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应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牵引力。具体而言,要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推动‚双创‛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打造支撑平台。要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经济成长,助推‚中国制造2025‛,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支持众创空间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推动高校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一批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众创空间。

记者:2015年的两会,‚创客‛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引爆我国创新创业的热潮。目前,创业浪潮在全国范围内涌动,众多‚创客‛脱颖而出。如何看待‚创客‛这一现象?‚创客‛的出现有哪些内涵?如何更好地培养‚创客‛?

倪光南:‚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这个词译自英文单词‚Maker‛,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微观装配实验室的实验课题,此课题以创新为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个人设计、个人制造为核心内容,参与实验课题的学生即‚创客‛。在中国,‚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

在互联网时代,生产资料(如社会化平台、开发工具)的支配权是免费分享的。创客个人可直接‚接入‛社会化的大平台,自主把握开发各种应用的机会,而开发仅需‚轻资产‛——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可以通过众筹获得的运作资金。

‚创客‛的培养与‚互联网+‛的对接密不可分。‚互联网+‛指明了创新创业的方向,提供了创新的条件和创业的环境,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降低了创业边际成本,促使更多创业者的加入和集聚。

‚创客‛是‚互联网+‛的伙伴和推动者。‚创客‛的创新创业对于推进‚互联网+‛向各个传统行业、各个垂直领域、各个价值环节的渗透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正如科技部部长万刚所说,‚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创业者的奇思妙想可以和使用者、用户直接沟通,缩短了与用户的距离,从而加快了创新的步伐。‛

记者:您是首届‚中国双创联盟‛的专家委员会主席,请问联盟的成立的背景是什么?联盟成立的宗旨是什么?联盟成立以来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联盟未来有哪些重要规划?

倪光南:中国双创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由有关企业、组织、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及个人等共同发起,为创新创业者搭建的全国性新型综合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联盟本着‚促进发展、友好合作、安全对接、资源共享‛的原则,聚合与创投紧密关联的企业及个人,团结有志于创新、创业、创造的优秀人才,联合资源、资本和智慧,以学习、交流、交往、合作的方式,以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速发展。

联盟以整合、服务企业创新,民众创业,促进成果转化,提高办公效率为出发点,围绕政府相关部门、科研单位、专家、企业、民众等各个方面多层次多方式的需求,从划分角色用户,交流创新创业需求,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展示创新成果、服务广大民众等方面着手,以数字化的手段建立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创新、民众创业服务体系,全面促进服务企业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联盟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第一,组织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合作,推动民众创业、企业创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经常举办创新创业沙龙、技术推广现场会、科技成果交流会、技术合作会议,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

第二,积极开展青少年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青少年双创讲座,组织青少年科技人才进行创新创业考察参观,举办青少年创新创业报告会与创新成果展;

第三,组织开展专家咨询服务,落实科技合作项目,围绕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的各项课题,组织专家到企业做实地考察,帮助企业解决各项难题,推动企业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接;

第四,提供各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申报指导、咨询服务; 第五,组织开展各种互动交流,促进企业发展,推动自主创新;

第六,开展技术论证、咨询服务,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

在以后的发展中,联盟将不断完善平台优势,为会员单位提供更迅捷、完善的服务,为投资方联系更优秀的投资项目,助力我国创新创业事业发展。

第五篇: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

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

离退休干部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宝贵资源。发挥好离退休干部作用是我们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原则之一,围绕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山东水利事业发展,我们就厅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采取座谈讨论、发放征求意见表、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对新形势下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进行了有益探索。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厅机关现有离退休干部221人,离休干部73人,退休干部148人,分布在10个支部中。

二、基本做法

一是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成立技术咨询专家小组,返聘部分老同志参加,对重要技术问题进行技术论证与评估咨询、专业指导。

山东水利学会是水利厅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群众组织,是厅党组联系广大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桥梁纽带。主要宗旨是,团结广大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围绕山东水利事业发展需要,提供专业技术特长和优势,积极为水利建设项目提供技术咨询、课题调研、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的活动,为实现“现代水利示范省”再做贡献。近年来,水利学会为山东水利建设项目提供各种技术咨询达600多项。就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200多篇,被各部门采纳的50篇,为山东水利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水利厅退休的老厅长汪峡、总工程师戴同霞、王立民等老同志退休后经常应水利部的邀请参加水利部督察组,就各大水利建设项目进行督察。退休老厅长白永年同志是我国有名的水利技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退休20年来一直担任一公司的技术顾问,为山东水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组织离退休干部为水利发展与改革建言献策,鼓励他们为水利事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发挥余热,支持老同志写党史、回忆录、论文等。

自2003年以来,我厅把“我为水利发展与改革建言献策”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老同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老同志把“建言献策”活动作为其传承经验技术、智慧优势的有效方式,作为其继续奉献山东水利事业的有效途径。自活动开展以来,共受到各类稿件500余篇,被各级各部门采纳的有280余篇,给各级部门献计献策600余条,被采纳的有360余条,为领导科学决策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为加快山东水利事业发展贡献了应有的力量。2007年,为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让老同志吐露心声,抒发情怀,把毕生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贡献给社会,传承给后人。开展了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活动得到了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响应,征集各类作品210多篇。2009年以来,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抗战胜利65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活动,引导老同志抒写在参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血雨腥风的奋斗经历、战天斗地的激情岁月、以苦为乐的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抒写下对共和国美好明天的殷切期盼,在此基础上,编印了《水利情未了》一书,此书的出版受到了厅领导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高度评价,为山东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应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期盼,《水利情未了》第二集正在筹备中。

三是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积极开展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群众矛盾,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关心、培养下一代的成长,为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团结贡献力量。

近年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积了极作用。离退休干部党总支、支部班子都是有德高望重、能力强、有奉献精神,能热心为离退休人员办事的同志担任。生活中遇到矛盾问题、思想疙瘩,老同志最先想到就是向支部反映,支部及时了解情况,化解矛盾于萌芽状态,较好地维护了和谐稳定局面。前段时间,两名老同志由于一些生活琐碎事情发生矛盾,在离退休干部处不便于出面的情况下,我们利用老同志间容易沟通,说话方便的特点,邀请一名与双方都熟悉的老同志与他们沟通,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化解了矛盾。为有效探索组织和引导老同志发挥作用的手段和途径。我们成立了各种群团组织,通过积极收集社情民意、关爱留守儿童、为党组建言献策等活动,协助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始终关心和支持山东水利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经验优势,继续通过讲党课、做革命传统报告、撰写革命回忆录、参加“唱读讲传”活动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传帮带”作用,为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做出贡献。离休老厅长张同宗同志担任离退休干部总支书记近20年,经常就一些热点问题给各支部做辅导报告,传授自身工作经验,在维护稳定,促进社区和谐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支部书记郎咸明同志还担任所在小区自管负责人,小区在没有物业公司的情况下,郎咸明同志组织一帮人实行自我管理,小区绿树成荫,环境整洁,邻里和谐,且物业费为同等小区的一半,受到小区业主的高度赞扬。老厅长马麟、王玉柱在支部和老干部处组织的各项活动中率先垂范,在生活中高风亮节,为老同志做出了表率。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离退休干部党员主动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累计捐款捐物20多万元,其中仅特殊党费一项就达10万元。

四是调动离退休干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积极性,积极支持在职同志的工作。

厅老年人体育协会下设台球组、乒乓球组、门球组、书画组、摄影组、棋类组、游泳组、登山组、射击组、钓鱼组太极拳组、艺术组等文体活动小组,让每一个老同志都在组织之中,他们用先进的文化知识、科学的健身方法、有益的文体活动占领老同志的思想阵地,有力推动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开展。同时,以欢乐广场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老干部积极开展文化创建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先进文化,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为文明城市的建设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鼓励每位老同志加入老年大学,并为每位参加老年大学的老同志报销一部分学费,激发他们再学习的热情。书画组每月组织诗书画讲座和笔会交流活动,吸引大批周围群众的加入,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举办作品展览,用积极向上的作品内容和广受群众欢迎的举办形式,较好的弘扬了老干部的精神风貌。为维护老干部队伍的稳定,维护水利发展改革大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存在问题

一是随着国家取消福利分房政策,住房的市场化导致了离退休干部退休后居住地较为分散,使一部分老同志退休后实际上处于脱离组织状态,使其发挥作用很难实现。二是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处于空挂状态,由于机关党委工作重心不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上,离退休干部处工作的重点是落实老干部待遇和组织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党组织建设主要是配合机关党委,因此,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活动组织和活动经费很难落实。

四、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不能集中居住的离退休干部就地加入社区党组织,就地就近过组织生活和参加活动。

二是建议机关党委重视离退休干部党组建设,保障组织有人管,经费有出处。

下载北京:进一步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进一步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 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

    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离退休干部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宝贵资源。发挥好离退休干部作用是我们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原则之一,围绕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更好地发挥作......

    关于进一步发挥党代表大会作用的暂行办法

    中共江都市委文件江发〔2011〕34 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党代表大会作用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各镇党委,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党组(党委、总支、支部),市各直属单位党委(党......

    进一步发挥企业纪委委员作用

    如何发挥纪委委员的作用 纪委委员作为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是加强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力量,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工作,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

    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好人大代表工作

    努力学习提高认识 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好人大代表工作录入时间:2006-09-21 15:14:41 作者: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麻 端各位代表、同志们: 德宏州人大代表工作暨代表工作先进......

    浅谈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女工作用2

    (二)持续提升女工综合素质。要以弘扬企业精神、文化和塑造良好的形象为前提,对女职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启发女职工自找压力,自发“......

    浅谈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女工作用1

    浅谈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女工作用 作者:唐胜华 【摘要】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推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新常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

    创新举措,搭建平台,进一步发挥乡镇纪委委员作用

    创新举措,搭建平台,进一步发挥乡镇纪委委员作用 乡镇纪委是直接监督管理基层党员干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专门机关,能否充分发挥基层纪检机关职能作用,关系着反腐倡廉各项......

    创新工作机制 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星火司法所按照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新要求,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处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引发的各类矛盾的重要手段,使人民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