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戴安道就范宣学”对比阅读答案

时间:2019-05-14 21:2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伤仲永》“ 戴安道就范宣学”对比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伤仲永》“ 戴安道就范宣学”对比阅读答案》。

第一篇:《伤仲永》“ 戴安道就范宣学”对比阅读答案

[甲]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②咨嗟:赞叹。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贤于材人远矣 贤:

②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9.[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 的过程。(4分)

参考答案:

7.①胜过,超过 ②劳神,费心思(4分)

8.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② 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4分)

9.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虚心学习,相互切磋(4分)

第二篇:伤仲永对比阅读[范文]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甲)金溪、、、、、、、、、、、、、、、、、、、、、、、、、、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结友而别。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世隶耕(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蒙辞以军中多务(4)、及鲁肃...过寻阳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1、仲永从一个天才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 ;而吕蒙由“吴下阿蒙”让鲁肃“刮目相待”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2、仲永毁于 之手,而吕蒙成于 之劝。这两个关于学习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一谈。(6分)答案:

19、(1)属于(2)通“攀”,牵,引(3)推托(4)到。(各0.5分)20、(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2)你现在当权掌管重要事务了,不可以不学习!

21、不使学、蒙乃始就学。

22、父亲(其父)、孙权。(各1 分)。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且言之有理得2分,语句流畅、简明、得体得2分。

三、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7.课内语段阅读

金溪民、、、、、、、、、、、、、、、、、、、、、、、、、、、、、、、、、、、不使学。⑴.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⑵.解释词语。①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指物作诗立就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或以钱币乞之 . ⑶.翻译下列句子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⑷.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⑸.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⑹.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⑺.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⑻.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⑼.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7.⑴.“扳”通“攀”,pān,牵,引 ⑵.①观看,观赏。②完成。③文采和道理④有人 ⑶.略。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⑹.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⑺.如①忽啼求之 ②即书诗四句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⑼.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课外语段阅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诞挞。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 此,曷不听其所为?”咒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听已,辄默记。辄:_(2)父怒挞之。挞:_(3)琅琅达..旦。旦。_ .(4)冕因去。去_(5)窃入学舍。窃:_ ..2.翻译句子。

(1)已而复如初。(2)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3.文中最能表现出王冕读书专心入迷的一句是 4.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1.(1)就(2)鞭打(3)天亮(4)离家(5)偷偷地 2.(1)不久,又像原先那样。(2)王冕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堂,听学堂里的学生读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它。3.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4.(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17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

20.回答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 出心才会停止!22.援笔辄就如素构。

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答案】:

二、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

(二)【甲】——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

()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10.①感到惊异

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11.答案: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12.答案: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13.答案: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 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2)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分)_________________ ____ 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______(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______(用自己的话作答)。作者运用的 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3分)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5分)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21.(4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2)消失(3)曾经(4)等到……的时候 2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3.让他作诗,没有传闻的那么有才华了(才能衰退)、完全和普通人一样了(才能消失)、对比。(3分)

24.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1分);司马光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2分)。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2分)。

【甲】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

②咨嗟:赞叹。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贤于材人远矣

贤:

②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9.[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

;[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的过程。(4分)

参考答案:

7.①胜过,超过 ②劳神,费心思(4分)8.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② 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4分)9.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虚心学习,相互切磋(4分)《伤仲永》“ 戴安道就范宣学”对比阅读答案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伤仲永》)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

(2)卿今当涂掌事 __(3)稍稍宾客其父 _____

(4)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2)余闻之也久。

3.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原因:

做法:

4.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原因(必要性):

目的:

5.文中

一句话表现了吕蒙因“学”而使他的才略大有了令人难以臵信的长进。

6.甲文中有两个成语(2分)、7.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受到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1)推托(2)当权(3)以宾客之礼对待(4)相当

2.(1)士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你怎么认清事情这么晚啊!(2)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3.原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做法: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原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6.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7.有天才的人,不学习,也会变成平庸的人;普通的人努力学习,也会有长进;所以我们要把握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2分)

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⑴即书诗四句 .⑵稍稍宾客其父 ..⑶无从致书以观 .⑷同舍生皆被绮绣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或以钱币乞之 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 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 手自笔录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1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3分)答:

11.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每句1分,满分2分)12.⑴书写 ⑵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⑶得到 ⑷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每个词1分,满分4分)13.B(2分)

14.⑴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每句1分,有明显错误不给分。满分2分)15.提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每点1分,满分3分)

第三篇:《伤仲永》《木兰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比较阅读

比较一:【甲】 伤仲永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2)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4)及.

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分)

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用自己的话作答)。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3分)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5分)

比较二: [甲]《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9.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10.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比较三:[乙]孙权劝学1.解词

(1)父异.焉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卿今当涂..掌事

(4)及.鲁肃过寻阳,2.翻译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甲乙两文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4.简述读了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比较四:[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②咨嗟:赞叹。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贤于材人远矣。贤:

②不宜老思于此老。思: 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的过程。

比较五:【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4.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

比较六: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

(2)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4)及.

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分)

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作答)。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3分)

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5分)

比较七:【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1.“猜想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未尝.识书具()

②稍稍宾客..其父()③俱委而窃听()

④尔颇有所识不()

2.“联系比较”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请你用此方法完成(1)—(3)小题。(6分)(1)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曹刿)乃入见C.家祭无忘告乃翁

D.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分)(3)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解释,翻译“言无遗失”。(2分)【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意思为:一点都没有遗漏。【言无遗失】 3.“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5分)

(1)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2)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3分)

比较八:祖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①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俟父母寝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②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注释:①耽:沉迷,这里引申为非常喜欢。②属:写作。(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俟父母寝后

②以衣被蔽塞窗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②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3)选文中祖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分)

比较九:饶州①自元丰②末,朱天锡以神童③得官,俚俗④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⑤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⑥,以竹篮坐之木杪⑦,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⑧,然儿非其质,苦之至死者盖⑨多也。《神童》

【注释】①饶州:古代州名,今江西波阳一带。

②元丰:宋刘神年号(1078-1085)。

③神童:指应神童试。宋代科举考试有神童科,赴考者称应神童试。

④俚俗:世俗之人。

⑤粗:大致。

⑥《五经》:儒家五部经典著作,指《诗》《书》《礼》《易》《春秋》。⑦木杪(miǎo):树梢。

⑧神童:这里指聪明绝顶的儿童。

⑨盖:大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朱天锡以神童得官

得:

(2)“然儿非其质”中“质”的注解应选择的义项是:

A、抵押,人质

B、本质,实体

C、询问,对质

D、质地,资质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

3、纵观全文,文中有两句话直接指明了造成小儿“苦之至死者盖多也”的原因:(1)

(2)

(4分)

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比较十: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孪生兄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梁书·江革传》)

1.解释句中加粗字的意思。(1)柔之深()加赏器(2)服阕与观俱()诣太学(3)还过()江革(4)见革弊()絮单席(5)耽()学不倦(6)乃脱所著()襦 2.幼年的江革与幼年的方仲永个人天赋是否相同?请简述理由。

3.长大后的江革和方仲永情况是不相同的,请具体说说不同点体现在哪几方面?

4.从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来看,你最受启发 的是什么?

《木兰诗》对比阅读

比较一: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奴隶得翻身,奴隶得翻身。

(1)上面的文字是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歌词。比较《木兰诗》,两者都写的是女子,但侧重的角度却有所不同。你能找出它们二者各自的侧重点吗?

(2)“战士的责任重”一句,请你结合《木兰诗》,说说这句话在《木兰诗》中是否有体现?而在这首歌中,它的含义具体体现在哪里?(3)歌词中为什么要提到古代的木兰?

(4)从歌词来看,今天的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她的目标是什么?请根据歌词内容,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目标阐述出来。

比较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少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加点词语

市鞍马 市()长而益精 益()

2、请找出这段文章的主旨句,并写出《木兰诗》之中与之相似的句子。

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与本文“朔黄河,度黑山"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三:

新木兰辞

胡小壶

咣当复咣当,木兰在书房。不闻读书声,唯闻东西响。拾起碎茶杯,问女何所想。女儿无所想,心中堵得慌。硕士毕业后,工作无处寻。应聘三十家,个个不让进。细细问原因,嫌是女儿身。决意女扮男,只身闯深圳。

东市剪长发,西市买西装,南市练举止,北市学粗腔。旦辞爹娘去,暮色下车忙,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车站人流闹嚷嚷。旦辞车站去,暮坐办公室,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白领手机叮当响。

白天步履匆,夜晚加班忙。全国各地跑,业务节节上。同事喜合作,领导频表扬。

总部见总裁,总裁走上前。肩膀拍三拍,奖赏十万元。总裁问所欲,木兰不贪钱与权,愿还女儿身,业绩超以前。

上司闻她回,满脸是迷茫。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开我公司

门,坐我电脑旁。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东风习习来,满室飘清香。出门看客户,客户皆惊忙。

交往一两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这首《新木兰辞》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2.作为一个硕士生,在家乡无用武之地,只能离别家乡,闯荡异乡,这其中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当今社会在用工制度上存有怎样的弊端?

3.倒数第二段“女士闻她回,偷偷理红妆。男士闻她回,手沾唾沫捋发忙。”两句中,你能揣测一下“女士”和“男士”的心态分别是什么吗?

4.表现木兰工作勤奋、辛苦,成绩突出的诗句有哪些?

5.木兰的成功经历证明了什么?(请用戏曲《花木兰》中那句著名的唱词来回答)在当今就业艰难的情况下,木兰不仅成功就业,而且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给你以什么启示?(请用成语或警句、俗语来回答)

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21.(4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2)消失(3)曾经(4)等到„„的时候

2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3.让他作诗,没有传闻的那么有才华了(才能衰退)、完全和普通人一样了(才能消失)、对比。(3分)

24.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1分);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2分)。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2分)。

参考答案:

7.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

8.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9.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10.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木兰诗》参考答案:

(1)《木兰诗》选择写木兰从军这一故事,侧重于木兰爱亲人、爱国家的责任感,而在表现上则侧重于描写她美好的思想情怀。《红色娘子军》连歌侧重于女战士解放奴隶、解放自身的责任感,侧重于论述女战士扛枪求解放的意义。(2)木兰正是出于对亲人、对国家的责任感而“替爷征”的。这首歌,这一句具体体现在“妇女的冤仇深”“扛枪为人民”“奴隶得翻身”几句话上。

(3)意在表明:女子本不应该生来就受压迫,女子也有能力,能做大事业。提到古代的木兰,可使这一观点得到更

广泛的例证。

(4)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受压迫的奴隶和人民,包括妇女自身,一起奔向幸福的明天。

答案.1、买 更加

2、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暮宿黄河边 暮至黑山头(是这个吧)

参考答案:

1.木兰女扮男装,只身闯深圳,大获成功。

2.因为木兰是女儿身,各个单位都不接收她;在用工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重男轻女。

3.女士: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不想被木兰比下去;男士:暗自给自己鼓劲、加油,力争赢得木兰的好感、青睐。

4.“白天步履匆,夜晚加班忙。全国各地跑,业务节节上。”

5.“谁说女子不如男”。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篇:《伤仲永》阅读习题及答案

一、一词多义(8分)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传闻、名声)

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填空(共66分,每空2分)

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用真实生动的典型事例反映具有普遍性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

2、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略写。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 使文章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3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态度,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语言精当,言简意丰。例如写幼年方仲永的表现时,用神童形象跃然纸上。写其父行为时,用一“利”字揭示出他 贪财短视 的特点;用“环谒”一词形象地刻画出他 贪图钱财,目光短浅的愚昧无知 之态。

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6、方仲永五岁作诗能“”,而且“”;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二十岁就“ 泯然众人矣”。

7、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

8、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是: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9、在议论部分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10、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作者认为在这两个因素中,后天教育 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

11、“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

12、“余闻之也久”在文中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

13、“得为众人而已耶?”从句式上看属于句,意思是

14、本文第三段就事说理,从引向,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了的重要性。因而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 议论。

三、简答题。(共20分)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4分)

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因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由于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而沦为平庸,所以感到哀伤、惋惜。

2、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3、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4分)

因为仲永幼时天资过人,与后来“泯然众人”形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伤”的主题。同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有力地说明了“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让读者领会到一个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4、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4分)

答:“受之天”是指一个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5、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分)答:结局是“泯然众人矣”。

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即使天资再好,如果不授受后天教育,也会成为无能之辈。

6、“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论为平庸的哀伤、惋惜之情。

四、语言品析(共6分,每小题3分)

1、文中“忽啼求之”的“啼”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不能删去。因为“啼”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仲永索要书具时的儿童情态。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环”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不能删去。因为“日”“环”分别从时间、范围两个方面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图钱财,“不使学”的情形,而这正是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

第五篇:伤仲永的阅读答案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伤仲永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隶耕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_________________

(3)日扳_________________

(4)环谒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对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邑人奇之。

D.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伤仲永》一文从侧面表现童年方仲永天赋高的句子是()

A.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这篇文章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属于(2)此(3)通“攀”,牵、引(4)拜访

2.A

3.(1)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全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那么,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就不能够吧?

4.D

5.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意对即可)

《伤仲永》读后感

《伤仲永》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能否成长,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息息相关。这就说明了,我们必须要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或许这句耳熟能详的哲理名句,早已让我们的耳朵听出茧来了,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上,我们永远只能吸收而不能满足,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工作,他经常利用别人的喝咖啡时间学习,这难道还不够吗?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为类从奴隶时代发明文字到现在流传了几千年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的“一辈子”的时间能学完的呢?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没错,人无不是在学习中成长,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已经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在生活中,有些人因为取得一些成就便满足于现状,沉醉于一时的成功……这些人到了最后始终是落伍者。而一些人不满足现状,发奋学习,最终是社会的强者。可见学习是无止境,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习。

我曾听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国外某大学一群即将毕业的工程系大学生全部被一场他们全都自认为简单的考试所考倒。这同时说明了我们将来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东西要学,现在的一点知识是绝对不够的。

或许当我们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一些人将继续学习基本知识,另一些人则要去攻读“社会大学”,虽然道路不同,但我们都还要不断汲取各类知识,因为学习是无止境的。

《伤仲永》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伤仲永的阅读答案

下载《伤仲永》“ 戴安道就范宣学”对比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伤仲永》“ 戴安道就范宣学”对比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伤仲永阅读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15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伤仲永原文阅读答案

    伤仲永原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伤仲永原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

    伤仲永习题精选及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⑴ 未尝识书具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___......

    伤仲永的阅读题答案范文大全

    读书是一架梯子,他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读书是一叶小舟,带你遨游汉字王国;读书是在品尝营养面包,它能让人充满了精神粮食。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伤仲永的阅读题答案,希望......

    《伤仲永》总复习(有答案)

    《伤仲永》总复习1、文学常识:《伤仲永》选自《》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是朝的,,。字,号。2、《伤仲永》的“伤”的意思是。本文采用和两种表达方式,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

    《伤仲永》《诫子书》比较阅读答案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伤仲永》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一)阅读《伤仲永》(王安石),完成6—10题。(17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

    《伤仲永》拓展阅读《神童》附答案

    神童 饶州①自元丰②末,朱天锡以神童③得官,俚俗④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⑤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⑥,以竹篮坐之木杪⑦,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