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造型在舞蹈中的情感表现5篇

时间:2019-05-14 03:4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造型在舞蹈中的情感表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造型在舞蹈中的情感表现》。

第一篇:浅谈造型在舞蹈中的情感表现

浅谈造型在舞蹈中的情感表现

摘要:舞蹈是一门基于人的形体形象和动作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舞蹈的情感通过人体的柔软度和造型传达给观众,给观众以强大的视听冲击。舞蹈是一种形式美,表演者将灵魂深处的呼唤用唯美的舞蹈展现出来,承载着人类的审美意识,将人们心中的情感具象化出来。造型作为舞蹈的一大重要因素,对舞蹈特别是舞蹈的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造型的研究,研讨其在舞蹈中的情感表现。

关键词:舞蹈;造型;情感表现;重要性;特征

舞蹈是一种集美感与精神传递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我国古代“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形态。如今的舞蹈主要发展成为一种有音乐伴奏,以人的节奏律动为表现形式的表演艺术。舞蹈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反映着社会生活,通过个别具象化的形象而创造出来,供人们欣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本次选择造型在舞蹈中的情感体现作为论文题目,是由于专业的素养学习和之前的一段实习调研中所接触和真实感受到的。造型在舞蹈中的作用巨大,是舞蹈情感的最直观的载体,因此,对舞蹈中造型的研究与分析是研究舞蹈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从一个最核心的角度出发,才能实实在在研究出更有用的东西。本文通过对造型在舞蹈中情感体现的分析,并得出相关的建设性的建议,以期对今后的舞蹈造型和情感表现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1 舞蹈的特征 1.1 舞蹈的动作感知

动作是舞蹈予以完成的载体,将表演的外部动作内在的情感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动作是舞蹈的灵魂,每一个艺术作品都需要动作来完成,且舞蹈是一种审艺术,因而对舞蹈动作的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人们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和创作来源的社会生活都需要通过舞蹈的动作语言进行表述,因而舞蹈表演者的动作技巧与情感处理是舞蹈中最重要的。没有动作技巧,就没有完整的舞蹈艺术。1.2 舞蹈的语言感知

舞蹈不光具有动作感知这一特征,对于舞蹈的语言感知也是非常重要的。舞蹈表演者在每一场表演中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其表演也具有不同的表演背景,因此,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对一个舞蹈表演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舞蹈表演者可用通过学习调整呼吸,以及处理身体的每一个倾斜力度等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很多用文字和声音都无法准确表达的情感也只有舞蹈能够完成。舞蹈表演者要运用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将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情感以及其内在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与升华融入到自己的舞蹈动作表演当中,将情感表达发挥到最大极致,才是一场完整的舞蹈表演。这是舞蹈的又一特征。1.3当今舞蹈表演遇到的问题

1.3.1表演内容的单一

由于舞蹈的自身特点,所有的情感和内涵都需要运用动作表达,而人的身体是具有局限性的,这就会导致许多要素的重复,因而舞蹈内容的形式单一;而受创作来源的限制,也使得创作内容的单一;再者,随着舞蹈种类日渐繁多,舞蹈表演者数量也在增加,但质量却不一定是在提升,舞蹈表演者用自己的语言感知力与动作感知力相结合,要想完整演绎舞蹈的精髓,必须具有相当高的舞蹈动作处理技巧,而这些并非一朝一夕可得,需要舞蹈表演者的长期投入和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一旦缺少了这些因素,舞蹈表演就成了真正的“空壳艺术”表演,舞蹈作品的情感与精神得不到体现,只是老套的空淡乏味的夸张性表演,形式上也略显单一。

1.3.2情感表达空陈乏味

情感是舞蹈表演的灵魂,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在舞蹈的设计上尤其是造型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舞蹈作品的创作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的表达就需要表演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体会,而如今大部分的表演者仅仅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不能很好地将情感以最完整地呈现出来。情感的表达就显得乏味,因而不仅需要舞蹈者自身的修养,更需要在内涵、造型等技术上投入更大的精力。

2、造型的含义与分类

2.1 造型的含义

造型是指创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一般指物体的外在形象,也指物体的仪表等外在表现形式。舞蹈依靠的是肢体动作的完成,通过对肢体动作的训练和修饰

而来,舞蹈是一种审美艺术,舞蹈的造型就是舞蹈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舞蹈造型是指舞蹈表演中创作的舞蹈形象,也指外在审美感的造型特征。2.2舞蹈造型的分类 2.2.1人体动作姿态造型

所谓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即在舞蹈表演中的动作形态,舞蹈对于动作的形态要求完全取决于不同人不同的审美形态。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自己的爱好与经历不同,都会造成审美观念的不同。例如在我国古代,比较注重舞蹈中的“曲”、“圆”、和“收”等要素的动作形态;而在我国的民族舞蹈中则比较重视优美的曲线运动;现代流行舞动中则是比较注重节奏的律动与鼓点气氛的完美结合,达到一种“酷炫”的状态。舞蹈的动作形态是舞蹈中一个灵魂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作姿态的造型优美主要取决于对舞蹈动作的运用技巧和表演者对舞蹈内在精神和情感的深刻领悟与完整表达。2.2.2舞蹈构图造型

所谓舞蹈构图造型是指舞蹈扎队形编排、舞台设计等方面的造型,也包括舞蹈表演者表演时的空间使用设计和舞蹈运用路线。主要运用舞蹈的构图设计来对舞蹈表演的背景,美感,和场景设计等增强舞蹈表演的效果,是舞蹈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例如在民族舞蹈中,一般通过强大的舞蹈演员阵容和华丽统一的服饰来衬托舞蹈表演的效果,舞蹈队形的整齐和美观的设计将为舞蹈本身增添强大的视觉冲击效果;舞台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舞蹈表演中,舞台的设计将极大地衬托出舞蹈创作的表演背景以及舞蹈中必要的特效因素,给观众以完整的视听享受。

3.舞蹈的情感定位

舞蹈是一种最直接最完整的抒情表演艺术形式,其不仅需要舞蹈表演者有着扎实的舞蹈技巧和动作姿态的功底,还需要舞蹈表演者对舞蹈的情感有深刻的认知和领悟,将情感完整地表达出来。舞蹈本身就是一门通过情感支撑的表演艺术,观众的审美除了有动作的优美与舞蹈的造型设计,更重要的是从舞蹈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共鸣,无论舞蹈表演者采用何种表演方式,都需要通过表演过程中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和每一个动作来将内在情感具象化出来,使得观众与舞蹈表演产生强大共鸣,充分体会舞蹈中的情感因素和背后的内在含义,才能将感情通过

自己的情感感知能力将其表达出来。

舞蹈不仅是一门技巧艺术更是一门视觉艺术,其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将感情呈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最直观的体验。舞蹈表演者通过自己的动作与表情将感情展现出来,其中,情绪是最细腻也是最直观的表达,正如对演员的要求一样,“戏要写在脸上”,舞蹈表演也是如此,舞蹈演员将自己对情感的领悟通过表演中的一颦一笑或者一个眼神而细腻地展现出来,舞蹈演员要充分融入一个角色中,将角色的形象与情感最完整地呈现,将情绪贯穿于整个表演之中,更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抽象的思维表达方式,使表演融入于舞蹈的创作中,表现创作作品的真谛。舞蹈最本质的属性是它的抒情性,只有情感的冲击才能促使人的舞蹈动作的变化,人体的表演动作经历 漫长的变化和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模拟到更深层次的创作。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长期的变革,人们对于舞蹈艺术的创作大多来源于对生活的感知和领悟,创作的人物形象均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因此,舞蹈也是一种最直接的情感表达艺术,舞蹈表演者将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内心感受充分地表现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当中,有明显的喜怒哀乐的展示和细微的表情变化以及动作幅度的讲究。舞蹈的情感定位就是在这样的细节中得到充分展示的。造型在舞蹈中的情感体现

4.1造型对舞蹈主题意境的体现

舞蹈的造型至关重要,舞蹈的造型对于舞蹈的意境体现十分的重要。上面提到,舞蹈的造型包括创作的物体的形象和舞蹈构图。就物体的形象而言,舞蹈的创作造型大多来自生活之中的感悟而加以塑造的,具有强烈的现实社会感,人物的情感表达与内心设计都是符合欣赏者的审美观念的,容易与观众引起共鸣,易于对主题的深化和升华;再者,舞蹈的造型还包括舞蹈的构图。舞蹈的队形设计和舞台设计等因素对舞蹈的主题意境的体现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采用贴切的、适当的舞台背景设计和队形的编排设计能烘托出主题的意境,突出创作背后的意义。4.2造型对舞蹈内在情感的体现

无论是舞蹈的创作物体形象造型还是舞台的背景设计等,都是舞蹈内在情感的体现。舞蹈的创作物体形象来源于生活和社会现实,故事的情节与感情基调的设计都是舞蹈的情感寄托。舞蹈的内在情感只有通过舞蹈表演者对舞蹈的体

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将感情完整地运用动作、神情等表达出来。舞蹈表演者在每一个舞蹈表演中都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亦即不同的创作物体形象,这些造型的设计大多来源于生活,舞蹈的内在情感能否得到适当的表达,很大部分因素都依赖于这些造型的设计,一个适当的、容易引起共鸣的角色造型,才能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才能达到最好的表演效果。再者,舞蹈队形的设计和舞台的设计也对舞蹈的内在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舞蹈的内在感情与意境一样,都需要舞台的设计来衬托出舞蹈的内在情感,舞台是一个大的背景,涵盖了舞蹈的创作背景和情境,从侧面也体现了舞蹈最基础的内在感情。4.3造型对舞蹈创作灵感的体现

随着舞蹈的逐渐兴起,舞蹈对于创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太多的舞蹈千篇一律,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观众越来越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有新颖的创作理念和现实的创作意义。舞蹈的创作理念来源于生活,因此,具有创造性的物体形象设计是舞蹈创作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良好的物体形象造型设计才能将舞蹈的本质展现出来,物体的形象造型时一个舞蹈的根本,整个情节都需要围绕这个形象造型来展开,因而造型对舞蹈的创作灵感也有着巨大的作用。造型虽作为一项客观的固定在观众视线里的表现,但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及丰富的情感是极为复杂的额,着便需要符合情感体现的造型作为载体,将设计理念与艺术思维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便足以见证舞蹈中造型的重要性。舞蹈造型的建议

舞蹈的情感定位和舞蹈的意境、内在情感和创作灵感的体现都需要舞蹈的造型来塑造,因此舞蹈的造型设计对舞蹈的发展 至关重要。在舞蹈造型的设计上,要充分结合生活中的创意来源和社会所关注的情感以及审美观的要求,造型的设计是舞蹈的灵魂,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的感知能力,通过自身的刻苦训练,才能将一个舞蹈角色完整地表现出来,有了过硬的舞蹈功底,就需要适合的舞蹈造型,才能为舞蹈表演锦上添花。舞蹈的造型设计不仅要追求新颖,更要与时俱进,与现实感官相结合,在舞蹈造型上重充分运用其创作灵感,让生活走进舞蹈,让观众心里走进舞蹈。舞蹈的队形设计和舞蹈的舞台设计也非常重要,舞蹈队形设计不仅方便表演,更是为舞蹈表演增添美感,因此在舞蹈队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舞台因素和舞蹈本身的条件,多运用具有创意的舞蹈队形,设计时参照数学几何概念,将舞蹈的队形的实用与美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从队形设计上提高舞蹈的质量。舞台设计也要充分参照舞蹈的实际状况,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美观而忽视了舞蹈表演的效率问题,也不能只图舞蹈表演的方便而忽视舞台设计的美感问题,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充分结合两者的条件来设计,才能使舞蹈表演更加地圆满和成功。造型可谓是舞蹈的主心骨,在舞蹈的情感表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一个优秀的舞蹈创意中,舞蹈的造型设计就显得非常地重要,在今后得舞蹈设计中,对造型的设计要更加引起重视,在设计方面要认真参考舞蹈设计理念和情感的突出,有好的造型,才能更好的呈现完整的舞蹈情感。

6结束语

舞蹈是一种用肢体语言充分表达情感与主题的艺术形式,是现代人广为推崇的一种欣赏艺术,舞蹈的情感表达是舞蹈的核心,舞蹈的情感表达与情感定位最主要的就是倚靠舞蹈造型来体现,舞蹈表演的成功与否,需要舞蹈表演者专业的舞蹈技能、强烈的语言感知力和动作感知力,在这样的基础上,更需要的是舞蹈造型的设计,舞蹈的造型是舞蹈情感的寄托,因此,要想舞蹈表演获得成功,首先就需要一个深入人心的舞动造型设计,这不仅是舞蹈的审美要求,也是舞蹈的内在要求,在舞蹈造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新时代下的舞蹈因素,将时代与创作主题结合起来,把舞蹈表演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靖.高校学生舞蹈表演中影响其表现力的内在因素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Z5)[2] 李炎璐.服装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0)[3] 满征.谈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的运用[M].延边出版社 中国外资.2012(09)

[4] 余小丹.论想象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5] 任婷婷.舞蹈表演艺术生命三论[J].魅力中国.2009(36)[6] 董沁媛.舞蹈表演的情感想象[J].魅力中国.2010(10)[7] 江欣.舞蹈表演中学生情感表达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0(01)[8] 刘环.浅谈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N].东方企业文化.2011(06)[9] 姚岚,李菁.浅析民间舞技术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10] 汪敏.中国舞蹈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08)[11] 本刊编辑部.寻“舞龙”之意 探民俗文化[J].中华民居.2012(01)[12] 曾芳芳,朱朝枝.圆:一种解读休闲农业开发理念的文化视角[M].中国农学通报.2012(12)[13] 赵晓培.论羌族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J].宗教学研究.2012(01)[14] 袁园.一部华夏民族的史诗——评黎正光长篇历史小说《仓颉密码》[D].中华文化论坛.2012(02)[15] 梁东兴,杨玉荣.中华龙文化中的和谐意蕴[J].中华文化论坛.2012(02)[16] 甲光向日金鳞开——龙纹[J].紫禁城.2012(01)

[17] 徐义强.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与仪式治疗[J].宗教学研究.2012(01)[18] 孙琳芳.浅析舞蹈表演的内心外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9] 高玉娟.浅谈舞蹈的呼吸[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02)[20] 高阳萍.音乐——舞蹈的魂——浅谈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意义[M].音乐天地.2011(07)[21] 郭婉蓉.浅谈巴洛克时期中西音乐舞蹈文化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1(07)[22] 冯燕.对蒙古族舞蹈元素的一点浅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23] 廖红新.融戏于舞——谈民间舞蹈教学中融入戏曲表演艺术的教学思路[N].艺苑.2011(05)[24] 宋莺.浅谈“呼吸”在舞蹈中的重要性[M].北京出版社,知识经济.2010(15)[25] 汪德宁.《春江花月夜》的“圆美”艺术[M].语文建设.2007(06)

第二篇:造型表现课堂教学中的做法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课堂教学中的做法

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下面就我所带的一、二年级,从“造型、表现”这个领域浅谈一下我学习课标及教材后的心得体会:

低年级的美术课程主要是以造型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学会交流与合作。造型游戏指融合造型与游戏为一体的美术活动,活动中不事先设定主题或某个形象,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造型及表现。仔细看一下课本,有关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在课程中占了绝大部分,它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如何带领和引导孩子在游戏中更好的发现问题、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是教师需要主要解决的问题...在广义上的理解中,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虽然有多种多样的领域,但在本次的学习中,一般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美术新课程标准,规定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还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按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方式把课程内容划分成了四个学习领域。下面本人就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来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重欣赏体会还是重造型训练

新的课程标准,虽然把课程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但是、打开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欣赏、评述并不只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事,在另外的三个学习领域中,也有欣赏、评述的内容存在。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欣赏、评述的内容不仅有,甚至还占有很大的比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不少中小学美术教师认为新课程过于注重欣赏,不太重视造型训练,甚至担心因此会影响到国家对美术创作人才的培养。认为新课程注重欣赏体会,这没有错,但如果认为新课程不重视造型训练,那就是误解,是教师以旧观念去理解新教材所造成的误解。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显然比以往明列知识点和方法步骤的绘画课型、雕塑课型等多出了许多欣赏、评述的内容,但这是新课程强调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体现。与旧课程的专科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不同,新课程强调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美术科的造型训练,它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要通过思考,组织和整理所要表达的内容,二是要通过动手,练习和体验所要表现的形式。新教材“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欣赏、评述内容,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的欣赏、评述内容,在教学目标上是不完全相同的,它的存在,它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是为了学生进行造型训练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提供启发和借鉴的。

因此,新的课程标准还是重造型训练。

二、造型、表现课是否等同于绘画课

新课程标准虽然对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规定是弹性的,在实施教学时,不但知识和技能可以选择,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方法也可以选择,并且,教材上所提供的欣赏作品大多是绘画作品,其他作品极少,甚至没有,为此不少学校的师生常常把造型、表现课当成绘画课。于是,当上到造型、表现课时,就有学生常问老师:“今天画什么?”这样的话题。把造型、表现课当成绘画课,这是一种观念上的错误,这主要是师生们不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所造成的,这种观念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走回过去那种美术课只重视画种体系教学的老路,教训是深刻的。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造型、表现课师生们选择绘画这种造型形式不好,相对于其它造型形式而言,绘画这种造型形式有工具材料易找,知识和技能易于把握的优点,多数师生选择绘画这种造型形式是可以理解的,我想说的话是,我们在选择了绘画这种造型形式的同时(或之后),如果还有条件,是不可以(或应该)再尝试一下其它的造型形式,让学生能体验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这可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有规定的。

三、体会与反思

1、中国的造型艺术源远流长、意蕴丰富。造型艺术作为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主要创作原则与审美主流意识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中国人在造型艺术的创作中追求传神、写意、抒情,注重意象表现。中国画在表现物象、反映生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通过形象的“意似”和 “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观,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是迥异于西方美学的另一种美学体系。

2、牢记我们的使命。有则公益广告:弯弯的月亮象什么呀?能否有标准答案?

小学美术注重孩子的年龄特点表现在把学习和玩乐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又能学到知识和技能,能开发自己的智力和思维。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不仅孩子们喜欢,教师们感到欣慰,家长们也会给予很大的支持。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方法有多种。教师应多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长久兴趣.

第三篇:造型表现课评价

“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流程: “造型·表现”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如描绘、雕塑、拓印等,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领域。故而教学流程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基础和喜好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在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

1、欣赏激欲。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选择典型的作品让孩子们进行欣赏,激发孩子们的表现欲望。

2、理论指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作品,适当的讲解理论。

3、方法探究。针对描绘、雕塑、拓印等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究不同的技法,能否有技法创新。

4、再次欣赏。可以实物与作品相结合看如何表现、如何运用工具等

5、全面构思。根据上面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构思。

6、深入实践。动手创作。

7、适度指导。根据学生的创作给予适当的指导。

8、展示评价。造型表现领域的展示评价: 展示评价可以多元化,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评价,可以把教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以及学生自己的评价相结合,以鼓励为主,适当的提出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上是我对这方面粗浅的认识,望大家见谅,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以下目标: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1条主要侧重于美术语言的知识。美术语言包括“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两个部分。一方面,围绕基本的造型元素,提出“观察”“认识”“理解”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知识目标。“观察”是指引导学生观察在自然物与人工物品中显现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造型元素;“认识”指在观察的基础上,指认在自然物与人工物品上显现的造型元素的名称;“理解”指在指认的基础上,认识这些造型元素所起的具体作用。另一方面,形式原理主要包括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和统一,对学生提出“运用”这些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的目标。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美术语言一览表 造型元素

形式原理 线条 形状 色彩 空间 明暗 肌理 对称 均衡 重复 节奏 对比 变化 统一

第2条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所谓“美术媒材”,就是创作美术作品时所用的工具、材料以及数字媒介。在中小学常用的美术工具有铅笔、蜡笔、水彩笔、毛笔、砚台、剪刀、美工刀等;美术材料有铅画纸、卡纸、水彩画纸、宣纸、墨、黏土、铅丝、木、布、藤等;数字媒介,就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的内容以及存储、传输、接收数字媒体内容的设备,包括计算机、数码相机和数码录像机等。所谓“美术技巧”属于方法的范畴,主要指熟练和灵活地运用各种美术媒材进行创作的技巧。对中小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对描绘、立体制作等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对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3条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谓“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学生在进行“造型·表现”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并灵活运用美术语言和美术技巧将自己的构思表达出来,产生热爱美术学习的情感,从而逐步形成对美术学习抱有持久兴趣的态度。

是“术”还是“道” ——我谈造型表现课教学

古人对于“术”与“道”有着明确的区别和划分,如果对应到我们美术课教学中,“术”是“技巧”、“技法”;而“道”有“原理”、“观念”之意,但更贴近于 “美术素养”。我们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发现,每个学习领域在设定分目标中都有着不同的设定。“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在这一学习领域,课标对于学生在感知造型元素、造型形式原理、造型表现力、培养造型乐趣等方面都做了系统、严谨的界定和要求,但我觉得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强调学生自由表达主观的精神、情感和观念。因此我认为,造型表现领域绝不是单纯的“术”课,他是强化了的“术”与“道”的结合体。基于这一点认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淡化“专业”色彩,重视备课与造型之“道”

我始终认为,专业水平体现着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越高,自然对教学越有利。但我们不能把专业素养与水平等同于授课水平,而轻备课!许多老师就片面的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造型表现领域更倾向于表现,以自己的专业水平,给“小不点们”上好这样的课,绰绰有余了,甚至于放弃了认真备课的态度。我想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强调的恰恰是要教师有意识的削弱造型领域的专业性特征,使其更加趋向于教育功能和普遍性!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获得的更多的是一种感受性内容,加上课时设置又少,如果我们不用心研究课堂教育教学的规律,简单地用专业化角度面对造型表现的课堂,无疑是步入了歧途。

二、课堂教学中学会取舍,注重学生“体验过程”

教无定法,无论运用怎样的教学模式驾驭课堂,我们都不能忽视教育的本体——学生。要让学生们喜欢我们的课堂,能够自由的表达主观的精神、情感和观念,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造型表现”时间不够了或者没有了,究其原因,我们还是对“术”太不放心,讲不完是绝不会“放手”的。因此,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学会取舍,还学生于本体,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体验其创作和表现的全过程。

三、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他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便于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还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凸显造型表现领域的学科主体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不同,我们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领域。每册的教材都涵盖到这四大领域,而从具体的课程编排上看,造型·表现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些。这一特征在小学阶段更为明显。以湘美版第一册美术教材为例,全册共22课,造型·表现12课,欣赏·评述1课,综合·探索5课,设计·应用4课。可见,造型·表现在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广,分量最重的学习领域,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对培养人的造型能力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看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习的主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合理引导,而不能把教学变成盲目的“游戏课”、“玩耍课”,失去教学目标和方向。

在造型·表现领域中,课程的内容最为广泛,既有传统意义的绘画,雕塑,又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工制作,造型游戏等,从无意识的涂涂抹抹,到有意识的创作表达,无论写生的,临摹的,还是创作出新的图示、表现出形式和内容新颖的作品,或写意,或写实,或再现,或表象,这都是造型·表现。这虽然丰富了师生的活动形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学生对于教材的应用、知识的融会贯通造成难度。具体表现就是老师过于在意课堂的丰富性、愉悦

性和综合性,导致喧宾夺主或顾此失彼,迷失了美术课的本性。要在教学中凸显学科本体,就要规避以下四种较为典型的现象。

一、综合课喧宾夺主

综合课,即在本学科教学中可以有机地植入其他学科的元素。美术也可以这么做。在本次培训的示范案例中,容艳艳老师执教的《下雨了》一课,以歌曲《小雨沙沙》为切入点,这就在美术课中植入音乐元素,而且用的很得当。这种大课堂的做法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但前提是以本科为主,其他为辅。一次在网上观摩《古诗配画》一课教学视频。本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想象能力。而这位老师在不经意中代替了语文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诗歌赏析上面,目标出现了偏差,学生的美术技能学习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他们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就得不到锻炼,那就失去了美术课的意义。其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每首古诗的不同内容或场景,通过分类、总结指导构图;如何描绘诗中的主要场景;如何用色彩渲染诗歌的意境等,打下良好的创作基础,努力表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二、创新学习方式华而不实

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但自主的课堂绝不是放任自流的课堂。一位老师执教《陶泥的世界》,以黏土激起学生创作热情后,先简单的示范怎样使用泥塑工具,然后演示搓泥条、拍泥板,最后欣赏几张陶艺图片,就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随着学生操作活动的开展,整个教室热闹起来,人声鼎沸,毫无秩序,学

生完全忘记了要用泥条造型的任务。此时老师想控制大家的情绪为时已晚,到下课时学生的作业可想而知。

这位老师本意是好的,想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却没有考虑到必要的泥塑技能技巧的传授。这节课学生除了玩的尽兴也没有其他收获,更谈不上泥塑造型能力的提高,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自主学习的内涵的理解有了偏差。自主的课堂不是放任自流的课堂,教师的示范,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忽视,不能为了表面的东西而丢失了美术最本位的东西。

三、寓教于乐顾此失彼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为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都很投入,学生也看得津津有味,表面看上去是一堂成功的课,而实际并不见得。因为课上得成不成功取决于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有没有解决,而不是看学生学得高不高兴,课堂气氛是不是轻松活跃。一位老师执教《卡通大亮相》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了大量的卡通片和卡通图片,还设计了模仿表演,主题歌演唱环节。这节课师生情绪都很高昂,学生都踊跃参与,热情四溢,其实这热闹的背后教学重点难点都没有解决。课堂上大家关注的是卡通片的剧情以及片中角色的有趣对白,注意力都被卡通片的娱乐性所吸引,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顾此失彼,舍本求末,使美术课变成了电视课。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美术本位的元素进行教学,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又对学生的创造力有促进作用,这才有利于师生互

第四篇:造型与表现 教案

教材:第4课

课时:一课时

课型:造型与表现

教学目的:

一、利用有趣的造型游戏活动,复习巩固人像的表现方法。从表现自己,发展到尝试表现各种造型的人物。

二、学会制作有趣的指偶玩具。体现造型游戏的乐趣。

三、在与同学合作编排的小故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指偶造型的设计与表现。

教学难点:指偶的造型能够表现出相对应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范例作品;卡通人物造型图片;剪刀、卡纸、彩色笔

作业要求:用彩色笔画一个有趣的纸人,剪下来套在指上,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一个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表演指偶剧《阿凡提与富翁》。幽默有趣的指偶剧吸引了全体学生的兴趣。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指偶,以及了解到了指偶的作用。

2、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套在老师手指上用来表演的这种小纸人叫做什么吗?通过这句话,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偶。教师对指偶作简单的介绍。

3、板书课题《会走的小人――指偶设计》,点名教学内容,进入新课。

二、体验:

1、开拓思路:如果请同学们制作一个小指偶,你会设计一个怎样的人物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总是能激发起学生们的思维的。教师在听学生回答的同时,主要要引导学生确定设计对象的范围。一般学生都乐意选择一些出名的人物,以及一些故事中的主角,卡通人物进行设计,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原创的人物。

2、出示一个孙悟空的纸样。学生很容易就发展,如果是按照一般的画法,“孙悟空”是没有办法套到指头上的。这种时候老师一般可以装傻,要学生自己想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指偶的制作方法还是比较直观的,恐怕也难不到学生。

3、教师简单演示制作较为重要的制作步骤。毕竟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看一次实际的操作会理解得比较深刻。

4、多出示几个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可以直观地告诉学生一些可以使制作效果更好的装饰手法,例如用裙子挡住手指头的插入处,在指甲上贴上鞋子等等简单易行又有趣的小方法。学生毕竟是聪明的,这些伎俩一看就明白了。

三、设计:

1、这类课型的讲授环节一般不易过长,更多的东西,应该留给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剩下来的时间,学生开始进行设计制作。

2、这节课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表演活动。制作得比较快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们尝试和其他同学组合,表演一个小故事。

四、表演:

最后的时间,教师可以先展示部分制作完成的指偶,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简单的指偶剧。让学生们感受造型游戏活动的乐趣。之后,简单归纳一下知识点,就可以下课了。

第五篇:浅谈琵琶弹奏中的情感表现

浅谈琵琶弹奏中的情感表现

摘要:琵琶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它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流下了大量的、丰富的、欣赏价值极高的乐曲。这些乐曲使我们的演奏风格更加广泛、韵律更加悠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听众对琵琶乐曲的欣赏呈现出了多层次的需求。一些作曲家和演奏家紧跟时代步伐,写出了诸多充满时代气息的新作品。新作品层出不穷,其演奏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掌握和演奏这些作品,无疑是每一位琵琶学者所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一点浅显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情感、技巧、乐感

一、注重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

所谓的内心听觉,是指人们内心对听过的音乐的回忆或想象。人的内心音乐听觉是在聆听音乐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音乐基本素质和能力。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人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包含着对音乐形式要素与音乐精神作品精神内涵的把握,在感知中获得音乐体验与精神上的满足。只有内心积累了丰富的音乐音响,才能形成对音乐的直觉感受和体验,在音乐音响作用于感知中获得人的听觉过程中领略音乐的美。音乐与人的情感密不可分的特性又决定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应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因此包括学习乐器演奏在内的各种音乐能够实践活动,都应当把培养音乐审美情感放在首要位置。

学习演奏琵琶与其它音乐实践活动一样,要掌握琵琶演奏技法,不断提高琵琶演奏水平,完成各种乐器的演奏。在学习琵琶的初级阶段,单纯的技能训练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对自我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技能训练,培养自我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并将音乐审美情感培养融入琵琶演奏的艺术再创造中,是琵琶技能不断产生质的飞跃

二、演奏琵琶时要注意培养自我的乐感

学习乐器演奏,掌握技巧固重要但只有把技巧训练与培养音乐感密切结合才能使器乐演奏产生质的飞跃。琵琶属于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类,以“点”来构筑旋律线,歌唱性演奏是琵琶这一乐器的突出特征。要使琵琶这种弹拨乐器富有歌唱性的演奏,就要在演奏时养成内心歌唱的习惯。刚开始学习琵琶时,对节奏与接拍的感受缺乏敏锐性,如琵琶弹跳技法,大拇指的力度往往比食指大,食指一般在强拍或强位置上演奏而大拇指又常在弱拍或弱位置上演奏,这样就容易形成缺乏节奏感的不良习惯,打破了音乐进行中的乐句和音乐语气,影响完美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从琵琶技法的基础练习开始就因注意节拍的律动性,旋律进行中音与音之间的递进,乐句与乐句之间音的连接等。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要符合音乐预期的要求,贯穿一种音乐审美意识,形成旋律的起伏感,把技能练习:乐曲的演奏与乐句的话分结合起来,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使演奏的乐曲富有语气感,进而培养其自身的音乐感。学习乐器演奏,掌握技巧固然重要,但只有把技巧训练与培养音乐感密切结合,才能使器乐演奏产生质的飞跃。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是人的内在精神的体现,它是人的感情世界的外现。在学习琵琶的过程中,要在音乐进行时感受旋律的起伏跌宕,体验音乐的内在美,这就必须注重对自我音乐感的培养。

三:处理好技与艺的关系

“技”是指琵琶演奏的技术水平,即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牢固的掌握各种演奏技巧。演奏琵琶与演奏其它乐器一样技能性很强,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演奏要求。“艺”是指演奏者的艺术修养水准,它包含对作品的准确理解与表达,它是演奏的感性体验与理想的思考的有机结合,是演奏者运用娴熟的演奏技巧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对作曲家的精神内涵进行的诠释,技与艺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也是音乐审美情感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要将“技”融入“艺”,即在技巧练习中注重旋律感、节拍节奏感的培养。

学习任何乐器,都存在技与艺的关系问题。技与艺相互影响,具有不可分割性。琵琶学习始终贯穿技巧训练,这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琵琶演奏技巧,一方面是应用琵琶练习曲,尽管这是纯技术性练习,但在练习曲旋律进行、节拍的律动中,也可以培养自我对音乐的感受力,建立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另一方面,还应通过一些小型的乐曲或改编的歌曲进行训练。这些乐曲的旋律性和歌唱性,使枯燥的技巧练习具有了丰富的色彩。技巧练习融入音乐作品丰富的旋律中,淡化了单纯的技巧练习,使技巧训练能够为音乐表现服务,积累音乐的感性经验,进而培养自我的音乐审美感受,形成良好的乐感,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是技与艺的不可分割性。在琵琶学习中,掌握技巧与音乐表现是相互制约的。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乐曲的音乐表现就会受到影响;同样,演奏者如果只有呆板的机械性演奏,而缺乏内心的歌唱性,或者只是炫耀演奏技巧哗众取宠,不以音乐表现为目的,也很难准确的表达作品的精神内涵,从而失去了器乐演奏的真正意义。技与艺的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直接影响琵琶的学习和演奏水平的提高。在琵琶的学习中,把握好技与艺的关系,对提高琵琶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

当前,由于教育的正规化和系统化,掌握高超的琵琶演奏技巧的青少年大有人在,但真正成为琵琶演奏家的并不多,主要是因演奏者虽然掌握了高超的演奏技巧,但在情感表现方面还达不到应有的境界。而真正的琵琶演奏家是将演奏技巧完全融入到深刻的情感表现中,真正做到两者的统一。这样的表现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能表现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要想达到情感的有机表现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对生活的积累

人的各种行为,风格以及情感生活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都从整体上服从其独有心理

机能系统。两人的心理机能及其复杂心理结构的形成,也离不开人的社会生活。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才学越丰富,他在艺术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当你在演奏乐曲时你就会打开“情感的库存”取出于乐曲内涵要求一致的情感信息进行组合,从而完成演奏者的情感表现。

(二)想象力

艺术是离不开想象的。只有通过想象才可能从音乐中获得美感。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音乐留给人们的想象领域是最大的,它不同于视觉艺术直观,也不同于文学艺术具体。它留给人们一个上接千古,包括宇宙万物的思维空间,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音乐形象。虽然这种形象带有意向性,比较抽象模糊,并且要和人们丰富的想象相结合,但他同样是栩栩如生,深切感人的,同时又是具体的。

(三)情感表现的人性化

由于人的自身条件、艺术经验、修养和思想气质有差异,所以,人们对乐曲的理解与处理也有所不同。但要想具有较强的感人力量,还要有较高的独特创造力。

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在琵琶演奏中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没有演奏技巧根本谈不到情感表现,脱离了情感表现,演奏技巧也将失去它自身的存在价值。

五、注意把握好演奏与培养音乐审美情感的关系

一般的音乐学习都有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内容,琵琶也不例外。学生应在学习音乐中,不断增强其对音色以及音响特征的鉴别能力,积累对音乐音响的感性认识,并使之能够运用丰富的感性经验去演奏,进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情感、提高音乐审美情趣和品位的目的。

综上所述,演奏琵琶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娴熟的演奏技巧只是为琵琶的完美演奏提供技术保证,只是完成乐曲的音乐表现的技术性基础,而审美情感的培养才是琵琶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应在琵琶学习过程中始终把音乐审美情感放在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琵琶演奏中技与艺的关系,注重对自我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使自我在演奏中注入自己全部的情感,用心灵的歌唱去表现乐曲的每一个音符和每一种音乐语气,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才是琵琶学习的真正归宿。

参考文献

[1]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李桂真,赵寒阳.民族器乐论文集[M].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3]孙丽伟.琵琶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4]王泰雁,陈学娅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樊愉.中国琵琶名曲荟萃[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下载浅谈造型在舞蹈中的情感表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造型在舞蹈中的情感表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光线造型表现手段(精选5篇)

    在知觉范围内,光使世界成为可见,在艺术领域内,光是表现对象;亦是被描绘对象的造型表现手段, 能创造色阶层次和空间效泉; 是创造气氛和意境的语言。此外,还有人主张用光作画......

    造型与表现的教案

    课题: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适用学段:第四学段 授课人:王凤 课题类型:造型与表现一、《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

    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式探究

    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式探究 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式探究 内蒙古呼伦贝尔莫旗卧罗河中心校 邹艳玲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是......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摘 要]情感是学习兴趣等内驱动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只有老师和学生达到了感情上的共鸣,才能够使学生有学习舞蹈的兴趣。因此舞蹈教学中......

    浅析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浅析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摘要】在大学素质课程中,舞蹈课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其综合性很强,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音乐和情感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我国在进行大学教育......

    客家舞蹈中“三绝”的表现技巧

    客家舞蹈中“三绝”的表现技巧 【摘要】本文主要是探讨研究客家舞蹈艺术中“三绝”的表现技巧。研究切入点是客家采茶戏中的三绝: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的舞蹈动作。三绝是......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专题讲座感想

    浅谈学习讲座《造型表现》领域感想 黄炎洪 听了崔老师的讲座,我对不同领域在设定分目标中不同的设定,有一定的感想,“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在这一学习领域,课标对......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策略探析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策略探析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美术教学中涌现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文章以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成果为基础,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造型·表现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