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金融发展与社会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
SHANGHAI UNIVERSITY
《金融与财富自由》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金融发展与社会贫富之间的关系
姓名: 学号:
年级:
院系:
最终成绩:
浅谈金融发展与社会贫富之间的关系
摘要:金融的发展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无法掩盖的,可以说,如果没有金融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将是要迟滞很多年的。对于贫富差距,金融的发展既是促进剂,也是缓和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金融,贫富差距,促进剂,缓和剂
引言:金融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金融的发展,在意资本的积累,财经类的报道越来越受到欢迎,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致富的梦想,在这样的梦想的催动下,一部分人富了起来,贫富的差距越来越大。
1.金融发展与财富分配 1.1 金融发展
金融就是指价值的流通,而金融的发展也可以理解为价值流通的发展。早在人类刚刚意识到价值的概念的时候,金融便已经产生了,最初的时候,人们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实现了价值的流通,渐渐地,人们意识到仅仅这样交换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其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公平,因而,一般等价物的概念出现了。
不同的东西作为一般等价物先后被使用,羊,布,海贝,铜器,玉璧等都曾经作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的这种时间上的不稳定性和地域上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商品交换广泛发展的需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终于逐渐固定在某些特定的商品上。这种稳定的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贵金属金、银,由于它有不易变质、易于分割和熔合、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携带等自然属性,终于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货币商品。金银成为稳定的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便最终完成了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1.随后,由于金银货币携带的不方便,以及金属铸币材料的欠缺,纸币渐渐的出现了,交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一种类似银行的机构出现,叫做钱庄,这种机构对货币的流通,金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银行出现,且渐渐地遍布整个世界,这个庞大的金融体系一步一步的完善。
到了现在,无数的金融机构无时无刻都在运作,影响着市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等,金融体系越来越完善。1.2 财富分配
可以这么说,自从人类意识道价值的概念的时候,财富的分配就不再是公平的,完全的公平只存在理想的世界中,现实不存在绝对公平。
在最初,财富是按照劳动力来分配的,中国的古代社会一直是重农抑商,商人总是被人看不起。之后,有了统治阶级,财富渐渐朝着统治阶级聚拢,普通的民众所分配到的财富很少。
但是,随着西方文明的渗透,封建社会的结束,商业繁荣了起来,财富的分配准则改变,商人的财富聚敛能力大大提高,以交易手段迅速积累财富,使得社会财富分配方式改变。
现今,出现了财富在富人手中流转,富人更富的情况。1.3金融发展和财富分配之间的关系
金融的发展影响了财富的分配。
货币的诞生,铸币权收归中央,官员的财富远胜于其余职业,在生产力不足的时代,社会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低下。
随着金融的发展,财富的分配趋于均衡,每个人都有着获得财富的机会,政界,学界,金融界......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都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眼光,胆识,知识,能力等等获取财富,财富的分配更加的公平。
所以,金融的发展影响了财富的分配,使得财富分配趋于均衡。2.金融发展与贫富差距 2.1我国的贫富差距现状
在奢华的大都市中,红灯绿酒,奢侈消费,豪车别墅等等已经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物,然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贫困山区,一辆普通的轿车就会引来围观与惊叹,这是地域性的贫富差距。
在钢筋混凝土的大都市中,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很富裕,有的人很是富裕,从来不会为了钱烦恼,有的人则是每天都在担心明天的费用,两极分化很是严重,这是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富人的光鲜生活与穷人的惨淡形成了鲜明对比,日本的媒体也对中国的贫富差距现状报道过,并作出了一定的分析,贫富差距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2.2 金融发展对贫富差距的影响
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财富的不断再分配,富有的群体不断在变化,财富在不断地转移,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价值的流动,而这样的价值的流动也正是金融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贫富差距必然会体现出来,也会经历一定的调整,即,金融发展对于贫富差距的确是有影响的。3.金融发展对贫富差距加大的缓解
金融发展对于贫富差距毫无疑问是起到了缓解的作用,这一点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中外的很多学者科学家也都有所研究。3.1金融发展缓解贫富差距的体现
从宏观上我们可以发现,在古时候,我国的贫富差距是极其巨大的,富有的人穿金戴银,吃的是大鱼大肉,在高档场所玩乐,很多的人都在为其服务。而穷人呢?他们每天都在为了吃一顿饱饭而拼命干活,挣到的钱只是可以维持生计,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别说穿金戴银,各种华丽的服饰了,贫富的差距极为明显,而且两者之间的地位也是不同的。
而在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富人的确依然是挥金如土,穿金戴银,开着名车,带着美女,不过再看穷人,现在的穷人的生活已经好多了,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不会再只是为了吃饱饭而拼搏,所有的人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且大家的地位更加趋于平等,贫富差距已经渐渐地缩小了。
随着金融的发展,贫富差距的缩小,尽管我们并不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但是从长远来看便可以发现这种改变。3.2金融发展缓解贫富差距的研究
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学者,科学家对金融发展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了很多的计算方法和模型的构建,最终得出了金融发展缓解了贫富之间的差距的事实。
尽管一些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信贷配给,放慢了经济增长,使得收入分配不均衡,但是McKinnon提出的导管效应,根据假定,金融机构即使不提供信用给限定自我金融的穷人投资,只要为他们的储蓄提供一些金融机会对他们都是有利的。2 我们也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寻找一些例子,首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投资,现在的资本市场中充满了利益和诱惑,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入这个市场交易,凭借着自己的眼光和知识进行投资交易从而获益,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地缓解贫富差距,让穷人也有机会发家致富。
而我们再来看这些投资机会是如何产生的,股票,期货,现货,基金等等,这些其实都是金融发展的产物,随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市场才会如此活跃,才会从中造就很多成功的人,也就是富人。
专家学者们得到的结论是金融发展的规模与金融发展的效率存在协整关系,而金融发展的规模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比较显著。3
结语
我们知道,金融的发展与社会贫富差距之间其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金融的发展对于社会贫富差距有着缓解的作用,一项又一项致富的机会因为金融的发展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穷人会因为社会提供的机会而得到了发家致富的机会,使得人均收入普遍提高。为了更快的更好的缩小贫富差距,金融的发展必定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动。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金融的发展
【2】KevirM 1M urphy、Andrei Shleifer、RoberlV ishny :Income D istribution,Market size and industrialization,The Quaterly Joumal of Economics,Vol 104,No 13(Aug,1989)pp.537--564 【3】聂强《中国金融发展对贫富差距的实证研究》《学术界》 2010年4月刊
第二篇:论述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
(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第三篇: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
一、前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同样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龙头,它具有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功能;具有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的功能;具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直接提供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功能。若从宏观上分析高等教育则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几个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
二、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功能上。高等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两个基本功能,即主体功能与社会功能。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高等教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各个方面所发挥的效应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革命的深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已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高等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可能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第一线,不但需要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工人和初级技术人员,而且越来越需要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而科技人员的培养需要高等教育,所以今天的高等教育决定着明天的科学文化和经济发展,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高等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高等教育使得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当今时代,高等学校正担任着这种重要的任务,因为高 1 等教育中教师队伍自身的知识优势和人才优势容易发挥高科技研究的主力军作用。目前高等教育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更新的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并且培养出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生产力系统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劳动者。
再次,高等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的任务,这在高校表现得尤为明显。
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依靠教育、科技振兴经济的政策、措施,积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使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模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这一功能是我国目前构建和谐社会所必备的。这是因为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它是对诸多模式和谐社会的一种抉择。这种抉择要求无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工作要求及其政治导向上都必须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都必须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适应,都必须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服务。首先,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根据国家所制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此外,高等教育还可以通过培养大批的领导者管理人才,直接服务于政治。其次,高等教育为社会政治制造舆论。通过教育宣传一定阶级或者政党的政治纲领、方针、路线和政策,也是高等教育对于社会政治的基本功能。再次,高等教育还有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功能。高等学校是民主气氛最浓的一块土地,在这块热土上,大学生应该成为捍卫民主的斗士,传播民主的精英,践行民主的典范。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由该国的政体所决定,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也不无关系。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以及履行民主的权利。
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从高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来看,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和传 2 递文化的载体与社会文化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往往以观念的形态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高等教育对于文化具有保存、传递功能。高等教育传递着文化,使新一代能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同时,高等教育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转化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具有保存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对于文化具有传播、交流功能。社会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有多种途径和手段,如教育、贸易、战争、移民、旅游等,其中教育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高等教育对文化具有选择、提升功能。高等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过滤”后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对于文化还有创造、更新功能。现代教育通过创造新的思想和观念,发展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等途径,对社会文化进行创造和更新。
4、高等教育的人口功能
众所周之,人口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有生命的人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和延续的自然基础。高等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促进人类文明化的活动在人口发展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它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精神风貌、文化水平、智力发展和健康状况。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就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我国人口的特点是基数大,增长快,素质低。提高人口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因此,我们除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优生优育外,就是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二)、高等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愈提高,科学技术愈进步,社会愈发展,高等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也必然随之相应地发展和提高,同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对教育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要求。办教育需要必要的物质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各方面,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更应该加大高等教育的各项投入,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程度和阶段,也对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从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尤其是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规格。
其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学校的结构。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办多少学校,能吸收多少人受教育,学习多长时间,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同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水平,进而决定教育事业的需求水平。
再次,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制约着高等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生产力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最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以及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获得提高。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发展影响和制约
一定性质的教育被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我们要弄清楚某一社会教育的性质,就要首先弄清楚这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是研究教育问题应该明确的一个基本原理。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谁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以及谁有接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的权利,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再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教育者要具备什么样思想品德和政治方向,以及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什么样的政治、哲学、道德的教育内容,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政治经济制度对高等院校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以及放弃自身的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3、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广义上说,教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受到文化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文化背景会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代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某个社会国家人民文化水平越高,对受教育的需求程度就越高,在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这种需求逐渐从少数人的特权变成人们的义务。其次,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差异是一国的教育区别于另一国的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教育内容而言,文化对于教育的制约、支配作用尤为明显。教育离开了文化,也就没有了传授的内容,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价值取向对人的思想、态度、行为倾向等具有统领作用和整合作用。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4、人口状况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问题是与教育有直接关系的一个问题,人口状况直接影响高等教育发展,人口状况主要是指人口的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增长的快慢、聚居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等。这些因素间接或直接的影响这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首先,人口的年龄构成标志需要受各级教育的实际人数,现有的学龄儿童又决定今后人口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未来受教育的数量,主要影响高等教育的分布和规模等方面。其次,劳动年龄人口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就业的比例,制约就业的内部结构。再次,人口地域分布制约高等学校的布局和教育的经济效率。
三、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整体性与侧重点
如前所述,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很多方面的需求,高等教育也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我们怎样看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整体性和侧重点呢?看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高等教育给予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整体的,并非分别对社会各个领域去发挥作用。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人类社会正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口等多因素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正是这种整体性决定了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整体性,同时也决定了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整体性。我们应该建立整体服务观,不能孤立的强调教育为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服务,而忽视对社会其他方面的服务,这样不利于高等教育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甚至会 5 导致教育的偏差和失误。
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发展应树立整体服务观念。这是不是说社会发展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一样的呢?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没有侧重点?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如果从需求的时限上来看,可以划分为: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从社会需求的内容上来看,可以划分为:整体的需求和个别需求等等。可见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那么在这些需求当中是否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如果有层次性高等教育为之服务是否有所侧重点? 我们认为,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是存在一定层次性的,例如:内容上的需求来看这种需求的层次性是由社会结构的层次性所决定的:因为在社会发展的诸多要素之间,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地位,要求高等教育在满足社会整体需求的同时,重点应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服务,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处理整体需求与个别需求的关系时,高等教育应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求为前提,满足社会经济建设为侧重点。这也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经济为基础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四、总结
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为之服务,这是教育的一条规律。什么是社会发展的真正需求,高等教育如何去适应这种需求,必须运用我们的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去观察、分析,才可能得出真正的结论。否则就将产生背道而驰的负效应。总而言之,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弄清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周新梅﹒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功能[D].成都理工大学,2005
2、张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6)
3、邱珂,贾长胜.高等教育的功能与和谐社会构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哈经雄.论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J].中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
5、高佳.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等教育价值观[J].石油教育 , 2008,(01)
6、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8、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四篇:浅议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制约中发展 在发展中助推
--浅议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生产来支撑,安全生产又推动经济发展,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科学发展首先强调的是安全发展,经济发展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应该是有安全保障能力的发展,绝不是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损害劳动者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换来的短暂的局部的发展。因此,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一、*县概况
*县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县,工业生产门类较全,高危行业相对集中,煤矿企业、非煤矿山企业、易燃易爆品生产企业,以及道路水上交通安全,都存有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隐患,而且县城内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公共场所集中,存有很大消防安全的隐患。全县现有工矿商贸企业331家,其中,县办煤矿2家,基建矿井3家、乡镇煤矿7家(均已“双停”),危险化学品企业49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单位1家、常年经销点32家,非煤矿山2家,建筑单位7家,民爆企业企业2家,劳保企业14家,建材企业28家,冶金企业22家,其他企业162家。另外还有学校218所,医院和卫生院27家,全县机动车保有量达18095辆。
二、存在问题
(一)安全监管末梢缺位,责任与权利不相协调。一是我县中小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乡镇,乡镇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和队伍,全县乡镇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缺乏执法权,难以对众多的分布在乡镇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日常监管。二是安监装备配套不足、工作经费紧张,监管手段落后,还是凭经验看、听、摸、闻,缺乏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三是安监系统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是高危行业,安监工作责任大、权力小、风险大,安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地全力投入安全监管工作中,工作十分辛苦而危险,但安全监管人员相应的福利、待遇中没有得到体现。特别是按照“三定”方案,安监局现只有办公室、一股、二股,其他科室均不在编,与上级安监部门脱节,编制不能适应当前安全监管工作需要。
(二)行政执法力量薄弱,发展与安全突显矛盾。一是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制约了执法工作的开展,安监机构监管范围越来越大,而力量非常薄弱,执法装备落后,人员数量不能满足面广量大的执法工作需要,在进行执法、处理案件时必然会遇到困难,基层行政执法工作难免出现疏漏,行政执法难以到位。二是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刀阔斧上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但是担心安全检查多了、要求严了,影响软环境,怕留不住客商,影响投资热情,所以人为限制各种安全执法检查。
(三)社会安全意识淡薄,宣传和教育亟待加强。一是一线作业的工人大多是农民工,相当一部分是半文盲,一线职工因无知而无互保自保能力,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严重;二是基层工矿商贸企业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及时、缺乏针对性,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违章操作、冒险作业的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因缺乏技术人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先进的安全监测监控设备不能及时推广使用。三是部分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强,存在开展安全工作不主动、宣传教育不到位,监督管理不落实现象。特别是近几年全县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导致部分领导存在松懈麻痹思想,以为基础打好了,安全事故就不会再发生了。
(四)企业本质安全较低,一是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尤其是部分负担较重的老企业和中小企业工艺设施落后,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缺乏,本质安全程度低,致使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二是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私业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足够的基本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对于安全生产,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在具体工作上存在侥幸心理,忽视安全生产,认为不会发生安全事故,不愿过多对安全进行投入;还有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借贷能力不强,流动资金不足,从而无力保证安全生产培训投入,导致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严重偏低。三是企业业主片面的认为安全检查就是找麻烦,不能正确认识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对安监部门的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往往当面答应进行整改,过后就束之高阁。
(五)安全系数普遍不高,违法违规时有发生。一是我县安全工作涉及面广,不但涉及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而且县域内国道、省道交错,且县城内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公共场所集中,存有很大消防安全的隐患,安全生产涉及点多面广,各部门、各单位之间衔接不够,往往只是本部门查找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隐患,缺乏综合监管和治理;二是由于安全隐患存在形式多样化,自身的隐蔽性,再生性、次生性等原因,且随着企业迅速发展及生产工艺不断更新,安全隐患有的处于静态形式,有的处于动态形式,有的隐患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必须投入技术和资金才能发现和解决,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往往诸多深层次安全隐患不易被排查出来,从而造成严重后果;三是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打非工作力度,特别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更是把打击非法盗采矿山资源作为我县打非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和自身安全法律意识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和领域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2008年,我县共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案件 起,打非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责任与待遇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基层安监队伍建设工作。一是结合县编办,积极推动县安全监管机构规范设臵和配备行政编制,尽快解决安全监管人员(尤其是执法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借鉴其他部门办法,通过向财政申请专项经费、集中采购等方式,解决县级安全监管机构装备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参照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做法,就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经费及人身意外保险、岗位津贴、下井补助等问题联合发文,出台统一的政策,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福利待遇。三是加快组建乡镇安监站,实行垂直管理,重点解决乡镇执法人员定岗、定编、定员问题,最好。制止乡镇安监机构空摆设,人员胡乱拉借、岗位不固定、流动性大、无编制、待遇不落实现象,充分调动基层安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安全监管工作的协调和衔接。
(二)强化安全与发展齐头并进,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一是在安监局设立行政执法机构(即组建安全生产执法大队),由政府或安全监管部门统一授权履行安全监管执法职责,相对独立地开展执法工作,侧重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督检查,受理生产安全事故和违法行为举报投诉,发现、纠正和制止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等。二是强化安全发展意识,安全生产执法的目的是预防事故发生,增加企业和社会效益,使社会安全发展,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的正向效应是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由“趋于好转”向“稳定好转”和“根本性好转”的必然选择。因此,县优化办等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向安监人员发放执法监察绿色通行证,保证日常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震慑作用和威严作用。
(三)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浓厚全社会关注安全氛围。一是将教育培训战线进一步延长,在党政机关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增强一把手安全意识,强化主抓安全人员业务水平,由县安监部门组织,分期分批对部门、乡镇领导干部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结合县党校“干部学习超市”,把《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纳入部门、乡镇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党校培训的内容,纳入全民普法教育、机关干部法律知识考试的内容。二是继续加强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到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努力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同时做好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保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连续性。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在岗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确立全员培训目标,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三是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继续发挥《安全视窗》、《安全为天》、磁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等栏目品牌优势,进一步在全县畅通安全信息渠道,构筑安全生产宣教、监控、举报、事故通报与分析等全方位、多位一体的安全信息平台。同时,以“安全生产月”为载体,通过板报、展板、短信等各种形式,将安全生产有关规定、文件、条例、考核标准、安全宣传教育等内容及时向全社会进行宣讲,引导群众逐渐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安全观,使安全生产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
(四)强化企业本质安全提升,进一步加大企业安全监管服务水平,一是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对设备维护更新、隐患排查治理、职工教育培训等足额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保障能力。二是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三项制度”建设等本质性安全活动,全面推进各个行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层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提升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安全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三是大力推行“保姆式”监管服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先告知后帮助整改,实行首查不罚、及时整改不罚、复查整改不罚、轻微无严重后果不罚。不仅督促企业开展隐患自查工作,而且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方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救援、“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等方面资料和台帐,当好企业“辅导员”,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四是开展“重点项目安全生产跟踪服务活动”,把向国庆60周年献礼的20个重点项目分解,实行干部定点挂钩联系制度,对口跟踪服务,采取提前书面告知、上门服务等方式,对重点项目建设主动靠前服务,实行零距离、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五)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构建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一是安全生产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协调职能,切实履行综合、执法、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责,全面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有效监控之中。各乡镇、各部门既要各守一方,各负其责,又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要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安全生产事故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安全生产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专家库建设,网络多行业专家,细化专家行业分类,拓宽专家服务领域,创新专家咨询服务制度,除在项目建设中“三同时”审查、重大危险源辨识、事故原因分析、研究安全对策措施等方面发挥作用外,向中小企业特别是缺乏技术人才的小化工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协助他们抓好隐患排查,提供整改治理对策等。三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行常态性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度。隐患时时产生、形式多样、复杂多变,排查治理工作长期而艰巨,必须形成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制度化、责任化制度,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依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运行机制,规范各项工作制度,采取自查、聘用专家检查和仪器检验检测等多种形式,不断发现隐患、深挖隐患、消灭隐患、长治久安。四是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领域“三非”打击力度,对发现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理到位,该停产的停产,该关闭的关闭、该取缔的取缔。同时,实行重奖举报制度,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到安全生产打非工作中,构建构建社会联动“大安全”长效机制。
第五篇:西藏生态环境的特点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西藏生态环境的特点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
系
摘要 西藏自治区近些年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格局并不是很好,本文立足西藏本地生态特点,对旅游业、畜牧业、矿产业、绿色能源、以及藏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 西藏经济 生态 关系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东经78°25′至99°06′,北纬26°44′至36°32′之间。它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其全境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第二大省(区)。境内地形多样,从南到北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由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组成,即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整个地区大多属于高寒缺氧的气候类型,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未识别民族有夏尔巴人和僜人,其人数较少,只有2000余人,几乎全民信奉藏传佛教,另有少数人信奉本教。
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由于地理及历史的原因使西藏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内地省市,1999年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各省份的帮扶下其经济得到的快速发展,但是与全国及沿海地区相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仍较为滞后,并且这些年在内地省份的支援下使西藏的经济走上了依赖型的发展道路。这并不利于西藏今后的经济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西藏的经济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西藏坐落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世界屋脊”之上,其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将是其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基于此,本文立足西藏当地的环境生态特点,对西藏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提出几点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1.大力发展西藏的旅游经济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拥有独一无二的高原生态条件,再加上西藏独特的宗教及人文,使西藏在世人眼中具有无限的吸引力,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是现阶段人类最好的绿色经济,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放弃发展旅游经济,但是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记得不能盲目发展,一定要做好规划。大力培养西藏旅游专业的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开发精品特色旅游路线,为西藏旅游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同时要注意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环境保持良性发展。只有如此西藏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2.优化西藏的畜牧业发展道路
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产业,在西藏的国民经济和农牧区经济中均占有较大比重,西藏共有14个纯牧业县,24个半农半牧县加上农区的牧业人口,1996年牧业人口共计68万人,在全区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发展好畜牧业将是惠及西藏广大群众的一件大事。西藏现有草场资源面积0.8亿多公顷。占西藏土地总面积的近约68.11%。是全国草场总面积的21%。草场资源十分丰富。另外由于西藏各地的地理气候因素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草场类型,且分布不均匀。因此也使其家畜种类繁多,并且由各类各具特色的家畜种类构成。但是由于西藏高寒干旱的环境是西藏的草地并不是很茂盛,草场的承载力不是很强。近些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个人利益的促使,是西藏的牲畜量不断增加,草场出现了超载的现象,并且已有大量的草场开始退化,并出现了沙漠化的现象,因此西藏的畜牧业改革一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一,我们必须限制草场上牲畜量的增长,注意保护草场,并使一破坏的草场得到恢复;二,发展优秀的牲畜品种;三,发展特色畜产品,提高肉质,形成品牌效应;四,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五,发挥高原环境优势,生产特色肉质,同内地乃至世界的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提高产品单位价格,增加草场单位产出收益。
3.有节制的发展西藏的矿产业
在青藏高原特殊的造地运动过程中由于受诸多条件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孕育了西藏地区地下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西藏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26中矿产中有11中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五位。铬铁矿质量好品味高达50﹪左右,已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全国之冠,铜矿的远景储量仅次于江西省,藏东玉龙大型岩铜矿储量高达600多万吨,世界罕见,锂的远景储量居世界前列,非金属矿中石膏居全国第二位,硼砂、菱镁矿、重晶石居全国第三位,砷、白云母、泥炭居全国第四位;陶瓷土居全国第五位。西藏的采矿业现在已经在西藏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并且在未来几年中其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作为这样一个产业在西藏这样特殊的生态条件下就一定要高度重视其发展方向,一定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注意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若不然其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在发展过程中具体应注意,一,协调好矿产开采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切不可因一时的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利益,西藏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此一定要格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二,协调好采矿企业和当地群众的关系,由于西藏的宗教文化决定了西藏人民特殊的意识形态,也正因为这一决定性的原因,使西藏民众和当地矿业的冲出时有发生,因此政府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协调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当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当地群众的利益。
4.大力发展西藏的绿色能源经济
4.1.太阳能资源
由于西藏海拔高,纬度低,致使该区域的整体情况是空气稀薄,大气中所含杂质和水汽较少,透明度高,太阳光直射辐射量可以找到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的50,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就全年的日照时间而言,全自治区平均日照时数都在1600-3400小时之间,单位面积全年日照量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高出一倍多。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4.2风能资源
由于特殊的的环境是西藏成为我国大风最多的地区之一,阿里地区7-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每年均在150天以上,为全国罕见,其他地区的大风也均在100天左右,有的地方甚至可达200天以上,大风的持续,为我们发展风能事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再加上西藏地广人稀,有足够的空间供我们发展风能资源,如利用风能发电,引进新技术,使风能发电产业化,这将是西藏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动力。5.发展藏药事业
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量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的、较有影响力的民族药之一。西藏独特的地理及生态环境使西藏拥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这就为西藏发展其藏药事业奠定了物质条件基础。大力发展藏药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本地的优秀的藏医药文化,并不断创新,大力培养藏药界的优秀人才,使藏药事业不断发展,加大西藏的藏药企业的管理力度,保护藏药生长的特殊的生态环境,提高藏药的产品质量,做到精益求精,使藏药文化形成品牌效应,提高藏药在世界的影响力。为藏药的长久发展铺就道路。
总结:西藏的特殊的地理及生态环境是西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同时也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正确的将经济发展同当地的生态环境相结合。走出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将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潘久艳,周红芳.“全国援藏”改革路径与政策回应.公共问题研究.[A].2010,2:62-64 [2]何海.对西藏农牧民增收长久之计的思考.西藏科技.[J]2010年7期(总第208期):9-10 [3]都阳,陆旸.实现减排与增长的双赢:区域间“碳预算”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2010年7月第四期(总178期):34-48 [4]河北省科技厅.特色产业惠民生.中国农村科技.[J]2009年7月: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