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
居民的社会系数、贫富差距及其政治经济学
摘 要:学者们在分析贫富差距的时候,把它和收入差距混为一谈。不但造成分析上的困难,而且还带来许多有害的后果。主要是夸大社会的贫富差距、强化社会上的仇富心理、得出杀富济贫是缩小贫富差距的结论及共同富裕永远都不会实现等。其实,收入和支出的比值表示了居民的社会系数。居民的社会系数是居民生活系数的社会化发展的结果,它是居民社会贡献的指数和居民社会区位的指数。贫富差距是居民社会系数的比值。经数学变化后,贫富差距=收入差距*支出差距。由于支出差距<1,所以贫富差距总是小于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体现的是效率公平,贫富差距体现的是社会公平。贫富差距的社会性质表现了它的政治经济学性质。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选择包括:大力建设廉租房;对低收入家庭逐步实施免费教育;实施阶梯式的医疗报销;对于低收入者的交通费用、用水用电、通讯费用、日常生活费用等方面支出都可以探索社会部替代分支出或全部替代支出的政策措施;征收高收入税、财产税、遗产税等。
关键词:居民;社会系数;社会贡献指数;社会区位指数;贫富差距;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03-04
引言
学者们在分析贫富差距的时候,认为它就是收入差距。而在分析收入差距的时候,又认为它就是贫富差距。这种思维混乱的前提,必然带来分析逻辑的混乱,并在分析中不断遇到困难。这种困难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自然无法解决,因此只能是轻浮地闪烁其词,并机械地罗列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投入等等人人都知道的政策措施草草了事。是很浮躁的。
虽然收入差距构成了贫富差距的基础,但是收入差距并不直接就是贫富差距。我们知道,社会现象的性质是由社会价值中心所决定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一切问题都是政治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虽然所有问题本质上都越来越具有经济的性质,但是社会价值的衡量尺度却并不唯一。收入差距直接的是经济问题,间接的才是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直接的是社会问题,间接的才是经济问题。这种直接和间接的性质差别,构成了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本质区别。学者们在分析的时候,不加区分地把收入差距等同于贫富差距,所有的混乱都是从这种视障和粗心开始的。
一、居民的社会系数
仅从狭义的经济观点看,居民的生活虽然首先取决于其某一时段的收入,但是更进一步地取决于其在此期间内的必须支出,即最低生活成本。收入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支出才是生活质量的指数。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构成了居民的社会系数:在社会平均的经济条件下,居民在相互可比较的时段内可支配收入与必须支出的比值。用字母ζ表示,即ζ=收入/支出。如果以I表示收入,以P表示支出,那么ζ=I/P。对居民的社会系数,这里分析:
1.居民生活系数向社会化的发展。以收入和支出的比例所代表的居民生活系数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烙上了清晰的社会历史印记,因此笔者把它定义为居民的社会系数。收入主要体现了人的差别,而支出则主要体现了社会的差别。收入直接决定于人,支出则直接决定于社会。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居民的支出基本上是被社会所决定的。比如说,原始社会的支出完全取决于个体的收入,奴隶社会的支出取决于奴隶主的赐予,封建社会的支出取决于家庭的耕种和手工业。在现代社会中,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甚至于养老都要依赖于外部社会。居民的生活系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从个体化到家庭化,进而向社会化逐渐发展的趋势。居民生活系数社会性的表达是:收入虽然是个人的事情,但支出却是社会的事情;收入是劳动力资本的函数,支出是社会发展的函数;收入由自己决定,支出由社会决定。人的自我性模糊了,人的社会性凸显了。在现代社会,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的人,都是环境的人。
2.居民的社会系数是居民社会贡献的指数。笔者在另一文中说过,收入是经济要素所有权对外付出的补偿,因此居民的收入在此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意义就是社会贡献的结果。一个人,或者我们此处所说的居民,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所拥有的经济要素所有权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居民的社会系数首先表示的是居民社会贡献的指数。社会贡献大则收入大,收入大则社会系数就大。还重要的是,居民的生活成本(支出)一般来说会有一个明显的界限,下限是最低支出,① 由基本生活费用决定,上限是最高支出,由社会发展水平决定。② 因此,单位财富的效用具有随着财富绝对值的增大而递减的规律。正是因为这样,才会造成一种假象,即居民的生活系数就等同于收入。收入大,居民系数就大。学者们才会不假思索地就把贫富差距与收入差距等同起来的根源可能就在这里。
3.居民的社会系数是居民社会区位的指数。生活地区和职场岗位构成了居民社会区位的基本内涵。从支出的角度来说,居民的社会系数就是居民生活地区和职场岗位的指数,即是社会区位的指数。生活地区的不同决定了居民生活成本的不同,这是不言而喻的。同样是一个大学生,在北京月收入4500元的生活可能还不如在我老家依安县月收入2 000元好,就是因为两地相比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了。职场岗位的不同决定了享受社会替代支出的不同。因为收入是支出的基础,那么没有收入的支出本质上也就是收入。处于不同的岗位,比如省长、市长、局长和处长;董事长、总经理、经理、员工这些不同的岗位,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是人所共知的。职场岗位的福利待遇是没有形成收入的支出,根据我们的观点,这种社会替代支出就是收入,因为支出总是以收入为基础的。与普通老百姓相比较,公务员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是福利待遇却相对好,社会替代支出较多,因此在相同收入情况下,公务员的社会系数要大于普通百姓的社会系数。这就是为什么公务员是社会竞争最激烈的岗位的原因。③
二、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表示的是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可表示为:贫富差距=B的社会系数/A的社会系数,或者:贫富差距=
ζ2 / ζ1。
由于,ζ=I/P,所以如果对上面式子做一个数学变换,就成为:贫富差距=(I2/I1)*(P1/ P2)。I2/I1表示的是高收入者对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而P1/ P2则表示的是低收入者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对高收入者的支出差距。我们知道,收入是有成本的。经济学的规律表明,收入增大是成本增大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原因。收入高的人一般来说支出也多,比如那些演艺明星们虽然收入很高,但是他们花费在服装、化妆等各方面的支出也要远远大于普通人。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加总会建立在营业成本增加的基础之上,虽然二者并不总是按照同一比例增加。所以,一般来说总有:P1/P2<1。因此,贫富差距<收入差距。如果把收入差距混同于贫富差距,就放大了贫富差距,有害后果是很明显的。
刚才我们已经说过,单位财富的效用具有逐渐递减的规律。对于高收入者来说,当单位财富的效用=0的时候,其支出将不会再增大。这是一个点,一个转折点。它具有什么社会学和经济学上的意义呢?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再定义两个指数。一是收入差距,用I0表示,则I0=I2 / I1。I2是高收入者的收入,I1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因此一般的会有:I0>1。二是支出差距,用P0表示,则P0=P1 / P2。P1是低收入者的支出,P2是高收入者的支出,由上面已经分析我们知道,一般的会有P0<1。
用图像表示如下:
图1
图2
我们假设的前提是两个人的起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在某一时间点(0)的时候,收入和支出是相同的。因此收入差距曲线和支出差距曲线都是从1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收入差距和支出差距开始拉开了。
收入差距曲线图:因为高收入者随着收入的增加,他的支出也快速增加,因此收入差距曲线的上升斜率是缓慢的(部分收入被消费了)。在一个时间点T0,高收入者的单位财富效用趋于零,随后他的支出并不随着他的收入的增大而增大,曲线上升斜率开始增大(他的收入都是资本了)。
支出差距曲线图:因为高收入者的收入随着其收入增加而快速增加,所以支出差距曲线是快速弯曲向下的(开始时候他有许多消费需求)。在一个时间点T0,由于高收入者的支出并不再快速增加(他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啥必须消费的),而低收入者的支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支出仍在增加(消费支出一般会随着经济社会化的程度而变化),所以曲线开始向上延伸,但是永远也不会=1。
从上页图可以看到,T0是这样一个点:在这个点以后,高收入者的收入快速增加,支出开始减少或保持不变;而低收入者收入并没有快速增加,而支出仍在增加。这一时点所表示的是社会开始分化。或者说,T0表示的是社会两极分化的转折点。
三、把贫富差距混同于收入差距的有害后果
1.夸大社会贫富差距。学者们虽然知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收入的分配体制已经发生变化。资本、技术及其他非劳动因素不断参与分配,并逐渐取得支配地位。在与劳动报酬相竞争的过程中,虽然平衡经常被打破,但是天平砝码具有向非劳动一方倾斜的趋势。这是市场规律的作用,更是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的结果。所以收入差距增大的趋势是历史地发展的。把收入差距混同于贫富差距,就放大了贫富差距,给那些喜欢炒作社会不公平的负能量提供了经济学的根据。
2.强化社会上的仇富心理。把收入差距等同于贫富差距,直接推导出来的结论就是:收入多就富,收入少就穷;他比我收入多,他就比我富;我比他收入少,我就比他穷;他富,是因为我穷;我穷,是因为他富;他的富是建立在我的穷基础之上;我穷,是他富的结果。我要想富,他就得穷;他要是富,我就不可能富。①这种把两个术语等同起来的后果就是强化了社会上的仇富心理。其实,收入差距是在人类进入经济社会就有了的,并不是今天的特有现象,这种差距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继续增大。把贫富差距混同于收入差距后,从理论上异化了人生的幸福标准,让每个人把幸福标准建立在与对别人对比之上。这是社会上仇富心理的理论根源。
3.杀富济贫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最好办法。因为收入多=富,收入少=穷,所以缩小贫富差距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杀富济贫,把国民收入平均分配,谁也不多,谁也不少。这是均贫式的所谓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我们知道,学者们并不是这个意思。他们是想发挥政策效力,有效调节高收入者,尽可能地惠及低收入者,达到缩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小收入差距,即缩小贫富差距的目的。其实,这只是一种想法,根本做不到。比如,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在《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分析》(载《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要征收遗产税,他说:“不论一个人在世拥有多少财产,经过缴纳累进税和财产税,几代人之后,最终这些财产的大部分是归社会所有。”暂不说吴教授这种杀富济贫的思想之荒诞,单是吴教授认为征收累进税和财产税就能使“财产”清零的思维就是非常天真的。
我们知道,经济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市场机制给所有经济要素赋予有机生命的性质。作为上辈积累的“遗产”更是具有这种有机的性质和本能。且不说遗产经常是以地产、房产、有价证券、股权等等方式存在(这种遗产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增值),单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遗产也是增值在先,缴税在后。按照吴教授所给出的美国300万的界限,遗产税55%为例。假如有一个富人,在70岁的时候把他的遗产300万元留给他的儿子,儿子当时40岁。缴税额是165万元。儿子接受135万元以后,不会放在家里。还比如他不会经营,只会放在银行里收取利息。我们说他存期5年,5年后本息再存,也是到70岁的时候留给其子,看看情况如何。我们按照5年期年息5%计算,第一个5年后收取利息是33.75万元,第二个5年他有本金168.75万元。他还存期5年,收取利息42.19万元,这时候有本金210.94万元。依此类推,到他70岁的时候,他的本金达到515万元,比原来的300万增加了71%。
4.共同富裕永远不会实现。由于收入和支出的对比表示居民的社会系数,社会系数的对比构成贫富差距的内容,因此,收入不同的人也有可能社会系数相同。比如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劳动者每年收入15万元,支出5万元,与一位个体经营者每年收入150万元,必须支出50万元的社会系数都是3,他们的贫富差距应该=1,而收入差距则是10。收入差距是社会成员经济差距的收入指数,根据上面分析,收入差距以前存在,今后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通过调节社会成员的支出,却可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的目的。如果学者们分析的收入差距就是贫富差距的话,那么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永远不会实现,因为收入差距会永远存在。
5.混淆了经济问题和社会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题。如果收入差距就是贫富差距的话,那么如果把世界上的国家当作一个个体看待的话,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富裕的国家,因为我们的GDP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了。这种弱智的结论恐怕谁都不会相信,因为谁都知道,英国、日本、荷兰、瑞士都比我们国家富裕。但是从学者们认为收入差距就是贫富差距的前提出发就一定能够逻辑地得出这样荒唐的结论。
四、缩小贫富差距的政治经济学
收入差距是生产效率的指数,体现的是市场的公平;贫富差距是社会进步的指数,体现的是社会的公平。初次分配倾向于扩大收入差距,再分配体现缩小贫富差距。①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是有本质区别的经济范畴。贫富差距的社会性使缩小贫富差距具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贫富差距的表达式已经清楚地给出了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选择。其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是:政策选择的重点不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而是减少低收入者的支出。低收入者的支出减少了,也就是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低收入者的社会系数增大了,贫富差距就缩小了。减少低收入者的支出,已经被中国政府的民生政策全部覆盖了。但是为了理解的需要,我们还是简单罗列一下:
1.大力建设廉租房。住房是居民的第一生活需求。如果房价太高,低收入者的支出将基本被房价吞噬了,不论怎么努力,贫富差距也不会缩小的。通过廉租房的建设,减少低收入者在住房上面的支出,实为缩小贫富差距的第一政策选择。
2.对低收入家庭逐步实施免费教育。教育支出现在是中国家庭的主要支出之一,因此有选择地逐步对低收入者实施免费教育将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的政策选择。现在,中国已经对义务教育实行了免费教育。从缩小贫富差距的视域出发,可以有选择地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实行从小学、初中、高中以致到大学的全部免费教育。
3.实施阶梯式的医疗报销。在扩大全民医保覆盖面的基础上,可以探讨根据居民的收入实施阶梯性的报销制度。收入高的家庭自己承担较多的医疗费用,节省下来医保基金用于低收入者的医疗补助,对生活困难的家庭可以探索免费医疗的社会救助机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4.对于低收入者的交通费用、用水用电、通讯费用、日常生活费用等方面支出都可以探索社会替代部分支出或全部支出的政策措施。
5.征收高收入税、财产税、遗产税等。一方面可以调节初次收入,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承担低收入者的支出创造财政来源。
结语
公平不是平均,平均是不公平。收入差距以别人为标准,贫富差距以自己为标准。得到的多,收入多;支出的少,生活的好。初次分配靠效率,再次分配靠调节;初次分配倾向于拉大收入差距,再次分配倾向于缩小贫富差距。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可以小;贫富差距大,收入差距一定大。收入差距大是经济发展的倾向,贫富差距小是社会进步的倾向。政府管理初次分配,效果很小;政府管理再次分配,效果很大。政府要缩小收入差距,难;政府要缩小贫富差距,易。发展的目的不是均贫,发展的目的是共富。收入差距消失了,都穷了;贫富差距消失了,都富了。美国富裕,收入差距也大;朝鲜贫穷,收入差距也小。美国贫富差距小,美国很富裕;中国贫富差距大,中国还不富。
参考文献:
[1] 申恩威.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工会博览,2012,(1).[2] 汪慧平.职务消费异化问题研究[J].中国监察,2009,(24).[3] 陈宪.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态势与缓解[J].当代经济,2010,(8).[4] 谷亚光.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原因及治理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4).[5]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Z].国发[2013]6号.[6] 杨福贵.中国贫富差距现状、成因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 王璐.浅谈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J].学理论,2013,(4).[8] 吴忠民.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1,(4).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9] 尉建文.“U”型还是倒“U”型?――贫富差距演变及成因的社会学分析[J].理论学刊,2005,(6).[10] 魏歆,范燕宁.关于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现象不同学术见解的综述[J].理论学刊,2003,(1).[11] 石琳娜.正确看待中国贫富差距问题[G]//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2]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中国成吸引外国求职者“磁石”[N].人民日报,2014-02-15.[责任编辑 吴高君]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中国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报告
中国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
报告
中国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
社会存在贫富差距是一种常态,这个话题似乎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成为社会各阶层群众迫切关注,议论纷纷的热点问题。贫富差距的程度影响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进程,贫富差距一方面是保证社会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贫富差距过大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所以,社会不可以也不可能没有贫富差距,但这种差距必须要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目前中国已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因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当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调查背景
在新时代的今天,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很严重,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中国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城市人口最富裕的10% 现今拥有城市45%的财富,而最贫穷的10%人口只拥有1.4%的财富。中共中央党校的报纸报导说,贫富差距已经达到“黄色”警告线,在5年之内可能达到“红色”危险点。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响应的措施有效解决或缓解这一现状。调查方式
互联网信息;报刊新闻;各类中国经济报告;社会调查问卷; 关键词
贫富拉大现状;出现的原因;解决措施。
一、贫富差距的含义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基尼指数: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中国当今贫富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一方面,人均GDP排名世界140多位的中国内地,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上海曾出现过的一套房子卖到了1。15亿元的天价。40多万元一桌的黄金宴也在西安和深圳、广州纷纷登场。标价1188万的宾利轿车,在中国的销量世界第一。从
1993年始,中国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进口法国高档葡萄酒的头号市场,年消费16000瓶。瑞士产的世界最贵的一款手表---宝帕表,标价600多万元,被北京人买走。世界任何品牌的名烟、名表、名酒、名牌服装、名车、名牌化妆品和高档珠宝钻石在中国的销路都极好。中国大城市娱乐场所的豪华程度和消费水平绝不次于东京、巴黎、伦敦和纽约。美国高盛公司发表报告认为,2003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速世界第一,预计10年后规模居全球第二,拥有世界最大的客户群。另一方面在贵州、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的贫困地区,笔者亲眼看到十几岁的女孩子没有衣服穿;看到寒冷的冬天全家人盖一床破烂不堪的被子;看到无钱治病而凄惨死在家中的老人;;看到乞丐被城里的狗咬伤后回家等死的无奈和悲凉„„一方面当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人们把打高尔夫、买别墅、购轿车、去国外度假作为主要谈话内容时,另一方面,中国的相当的一部分人,他们主要生活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时常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为了活命,有些人甚至以无节制地卖血来换取一点微薄的收入,成为“ 职业卖血者”。他们渴望脱贫,渴望改变现状,渴望获得丰衣足食的生活。
三、对当前贫富差距现象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我国经济,片面地强调效率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优惠政策,同时也存在一些疏漏,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水平。
(一)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三)税收制度的不合理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缴纳高很多的税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频繁出现在福布斯(或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们,并没有出现在缴税排行榜的前列。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导致了我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四)不平等竞争的存在
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而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却不能,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五)法律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很多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剥削”,大量侵吞公有财产,在短时间内暴富,使中国在短短的20年内产生了很大的贫富差距。因为频繁的对外交易和国际资金流动极大地便利了违法致富的资金出逃,而且这种频繁的对外经济交易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致富机会。最典型的例子是为了推行所谓的走出去战略而让私人以私营公司名义用国家资金在国外注册企业,这极大地方便了许多见利忘义之徒侵吞国有财产——在国外注册私营企业的老板可以翻脸不认帐,不承认国家在自己注册企业中所拥有的财产,而中国政府甚至连向外国政府控告这种人的法律依据都没有。
(六)教育和医疗支出拉大贫富差距
在调查中,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
同时,医疗费用成为贫困居民的第二大负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销在7000多元钱,而全国农民的纯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可以说一场大病就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
(七)腐败也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因此,要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除了健全税收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打破经济领域的垄断经营之外,还必须切实采取措施,真正遏制官员腐败现象!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贫富差距的严重性。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四、贫富悬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一)贫富差距拉大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其消极作用十分明显。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可供分配的社会财富相当有限的国家,一部分人的暴富,很可能导致其他人的收入低下和贫困。同时,巨大的财富差距会使人们的心理天平难以平衡,相当一部分人处于失衡、不安、疑惑之中,造成不满情绪的滋生和蔓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解决,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引发社会震荡和冲突,危及社会稳定与安全。这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摇了诚实劳动的思想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人民目睹了太多的非法致富、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当权者很难从现实中用诚实劳动的高尚思想教育人民并要求他们效仿。当一个国家的民众开始在思想上与行动上藐视和不相信诚实劳动,引发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2、民众不满情绪的日益积累
贫富悬殊的两极社会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冲突和对抗的发生,特别是底层社会对于上层社会的敌视和反抗。改革以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不高,低收入的底层社会与上层社会的分化并不明显。改革开放后,由于利益的分化,个人财富占有差距的拉大,在社会出现新暴富阶层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比较庞大的贫困层,底层社会由两种情况构成,一种
是长期以来的贫困层,如中国西南、西北集中联片贫困地区的贫困层,另一种是近年社会变革中产生的新贫困层,如下岗职工、困难企业的职工以及由流动人口组成的城市底层社会等。如前所述,由城市失业下岗工人组成的贫困层是从中层、中上层跌落到底层来的,因此,他们有很大的失落感。流动人口中的底层社会,也往往是违法犯罪的大本营。近年来的社会紧张程度可以从犯罪率的不断上升、重大刑事案件的经常发生之中略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人对分配不公的抱怨主要是对致富方式的不满,而不是对贫富分层的不满,所以独具中国特色的民间“仇富”情绪很强烈。
3、社会结构的分化
改革十余年来,社会各阶层获利的程度不一样,由此就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阶层。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利益结构和分层结构之下,已经开始形成“社会分化的动力系统”,在这个动力系统的推动之下,在未来的若干年中,社会阶层将会呈进一步分化的趋势,并由此构成中国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
(1)暴富阶层。他们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这个集团包括私营企业主、精英集团、企业承包人、*腐败暴富起来的干部、涉外企业经营管理层以及各类的明星、经纪人等。目前,在暴富阶层中,资产在一个亿以上的已不在少数。(2)普通受益阶层。这个阶层人数众多,构成复杂。主要由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等构成。普通受益阶层是中国改革最主要的社会基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群体本身的分化也是明显的,从而使得改革的社会基础发生明显的变化。(3)被剥夺阶层。改革十余年来,从绝对生活水平上看绝大多数人都有上升。但如果从相对的角度看,则有相当多的人生活上遇到困难。目前最突出的是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以及一些山区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苦农民,还包括众多的少数民族居民,还有农民和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改革以前,国有企业的职位,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工作,而今却一落千丈。近年的的调查证明,有很大一批不景气国有企业职工,认为自己收入与地位下降,产生了严重的被剥夺感与失落感。这个阶层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由上述可见,中国的阶层利益分化,主要表现在暴富阶层与被剥夺阶层之间的分化。目前,更令我们关注的是城市中的暴富阶层与城市失业下岗职工之间的分化。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群众的保守情绪开始在利益受损的阶层中蔓延。
(二)相对来说,在收入比较稳定、收入差距不会持续扩大的情况下,社会就比较稳定,没有特别严重的社会冲突,可以继续保持增长。反之,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会不断扩大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况。贫富差别并非都是坏事,保持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对我们的社会是必须的,是有益的和健康的。它既是一种激励机制,又体现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由于人的个体天生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势必然会反映在收入的分配上。我们甚至不能想像,完全没有了贫富差别的社会,会是个什么样子。可问题是,怎样确定和保持“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即适度的贫富差别? 如果不控制好这个“度”,以致使贫富差别过大,(过大过小对我们的社会都是一场灾难)那也会导致对社会公平的破坏。从而引发一种强烈的仇富心理,以及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冲动,会引发**和暴力,那将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
五、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现在我国所面临的现状就是社会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地被拉大,因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尽快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已成为当前中国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首先,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
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其次,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一是理顺收入分配体制,缩小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二是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改造,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社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工作。
再者,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一是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个人收入。主要是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居民财产征税,在原有房产税、车辆使用税、契税的基础上,增加不动产税、土地税;征收商品税,纳税人可将税赋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直至最终消费者,尤其是个人高消费者;征收遗产税。二是改革工资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三是制订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支持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持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界限,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条件。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就此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深入思考,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参考资料 :
高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D].江苏.江苏大学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07.6
刘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扩大 17年间增加12倍[N].北京商报.2008.10.16 郭爱娣,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比3.33:1[N]京华时报.2008.8.29 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2
第三篇: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中文摘要
本文概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城乡贫富差距的基本状况,简要论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化结构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贫富差距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贫富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城乡贫富差距;“二元”结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一、概述
自我国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居民之间贫富差距就日益增加。据统计,我国城乡财富差距基本维持在10倍以上,远远高于收入差距的2-3倍。这无疑会滋生出许多社会问题。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不是孤立存在的,收入的增加会加速财富的积累,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增加收入,因此,收入差距会导致财富差距,而财富差距会加大收入差距。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的相互作用使中国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我国地区间和个人间的财富差距也随时中国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而逐渐增大。
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素质差异带来的收入和财富的不均,也有市场失灵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更有非法收入引起的分配不公。诚然,初次分配领域造成的问题主要靠制度的建设来解决,但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市场在分配领域是盲目的,有些分配不公不是制度建设可能解决的。因而,政府必须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整。
撇开政治和社会的观点不谈,仅从经济的观点出发,较大的贫富差别对国民产出和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是不利的。因为存在收入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富人的消费倾向较低,所以较大的贫富差别极易导致总需求不足,从而使国民产出曲线向内移动;在国民收入既定时,较大的贫富差别,则意味着社会经济福利的减少。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使不容置疑的,出现要素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市场在分配领域是盲目的,所以初次分配的结果不一定有效,不一定能够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而适度的再分配,更有可能使全社会的经济福利达到或接近最大。因而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政府应加强收入再分配职能,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及存在问题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行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其产生原因是建国以来,优先发展工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的采用,使我国经济成“二元”状,而户籍制度的严格执行,导致人口流动性很差,人口结构也成“二元”状,人们对生存的考虑优先于社会保障,致使城市居民拥有较高水平的保障,而农民的保障几乎为空白。计划经济“高就业”政策的实施,城市居民生活得到了全方位、高水平的保障,而此时的农民完全依靠家庭保障。可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以说,改革开放之前城乡间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与“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人口结构完全一致,而且三者间的作用进一步加深了城乡间的鸿沟,城乡壁垒森严。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就业结构也随之改变,流动人口逐渐增多,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没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二元”向“一元”转型的经济结构以及城乡和流动人口的“三元”人口结构极不协调,已严重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越来越完善,广覆盖的方针使大部分城乡居民都能享有基本的相关保障,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漏洞。首先,我国财政尚未真正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社会保障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社保基金暂时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实现专款专用,这致使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相当混乱。其次,从供给上看,我国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水平极低且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供给严重不足。而转移支付需求不断上升,与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199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统帐”制后,产生大量转制成本,政府面临如何消化转制成本的问题。对于以退休“老人”和已有工龄的“中人”的责任是政府的债务,应该由政府来承担。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引起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在强调企业和个人责任的同时,忽视了政府应有的责任,政府部员承担转制成本,从而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不免有许多老人和下岗职工的产生,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多属于贫困群体,需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与关心,更需要分享经济增长的结果。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目前的城市贫困人口应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让人担忧的是,致使这些人致贫的主要因素不是个人和自然原因,而是社会原因和制度原因。我们的转移支付制度如不能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他们可能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离不开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需要向弱势群体倾斜。合理的转移支付政策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反之,过度的转移支付供给可能导致财政负担沉重并影响经济发展;转移支付供给不足则可能出现社会不稳定、有效需求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然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供求缺口太大,远远偏离了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的最终目标。当前政府应该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合理安排支付结构,加大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努力缩小财富差距。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贫富差距的影响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贫困居民和农村贫困居民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目前,老人、下岗职工和重病人家庭是我国城镇贫困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使城镇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许多下岗职工表面处于失业状态,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实际上,已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实现了就业,在享受救济的同时仍有工资收入。所以,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带来的较多的是正面效应,负面效应较少。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镇居民的贫困程度,缓解了城镇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但是在农村,由于正式社会保障制度的缺或,农村居民的贫困问题缺少缓解的渠道,抛开地域性,实质上,城乡贫富差距表现为居民个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性,不但没有缓解城乡贫富差距,反而加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由此可见,我国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上还是需要予以完善的。
四、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迫切需要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进而缓解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城乡贫富差距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生活贫困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突出、抗风险能力脆弱的问题。中国的农民生活现状正进入一个低收入与贫困相互积累形成循环的困境:自然风险、疾病风险→致贫、返贫→人均收入很低→生活水平、营养、医疗卫生状况、健康和教育的下降→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生产效率低下→产出停滞增长或下降→低产出→此收入→强化经济贫困→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下降。“贫困的原因是贫困”,大量农民生活处于贫困恶性循环之中。
从目前情况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可以有:农产品价格的回声、产量的提高、外出打工、减轻农民负担。但是,我国国内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明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内农产品价格便失去了上涨的空间;金融危机致使经济遭受打击,城镇下岗人员增多,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二元”经济结构住高了农村居民进城的壁垒,使农村居民进城打工挣钱变得更加不易,加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难度。因此,解决农村居民收入问题的首要办法是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城镇化。
目前,我国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提出公共物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从而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链条,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城镇化发展进程的“瓶颈”问题。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将过度到现代一元化结构,而非农化是二元结构转换的必由之路。非农化是指社会劳动力不断地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的社会经济过程,城镇化实质农村人口不断地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中国经济结构正由二元结构转向一元结构,而社会保障制度却保持不变的二元结构。在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农村人口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流动人口更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只有真正为流动人口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这部分人稳定在城市,同时对留守农村的农民有一个带动作用,城镇化才会对农村非农化人口产生吸引力,才能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到城镇,加速中国城镇化进程。所以,只有通过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缓解日益严重的城乡贫富差距问题。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参考文献
[1] 吴玲、施国庆.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4,(9)[2] 孙光德 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 赵航.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现状及发展浅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5,(2).[5] 孙迪亮.社会转型期城市弱势群体的特征、成因及扶助[J].理论研究,2003(1)[6] 洪大用.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问题[J].社会保障制度,2004,(2).
第四篇: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摘要: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发展、人们和谐相处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缩小社会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关键字:贫富差距 社会公平和谐社会
引言:社会差距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一个客观现实,合理的地区差距既是现代政治发展的结果,反之也促进着现代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但是社会差距是把双刃剑,它的过度扩展也会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如果无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社会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仅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还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下将通过对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和原因的分析,为我国现阶段的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2]
[1]1.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从2O世纪8O年代初开始,我国实施了向“东部倾斜,梯次推进”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跻身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贫富差距悬殊问题也日趋突出:
1.1 地区经济尤其是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突出
我国1995年人均生产总值,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2.41倍,其中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O倍多;同年,东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西部地区的4.1倍,1998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地区广东省与较低地区甘肃省相差2.2倍多,超过了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地区间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更为悬殊,1995年,东部乡镇企业总产值是西部的6.23倍,其中最高的山东省是最低的甘肃省的560.2倍;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最高地区上海与较低地区云南相差近4倍。值得注意的是,在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同时,东部地区的南北差距也在明显扩大。1.2 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率先推行,从1979年起到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72:1。此后,二者差距又不断扩大。1995年达到2.47:1,1998年增加到2.65:1,这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极为突出的。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而农民不能享受的住房、医疗、物价等补贴和各种社会保险计算进去,城市居民实标收入比农民的收入至少要高出4倍以上。1.3 行业差距比较悬殊
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职工工资差距扩大。以全国16个行业平均工资为基数1计算,工资最低行业与最高行业之比,1978年为O.76:1.43,1995年扩大到0.64:1.43。1994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分别比1993年增长35.8%,而外资和私企的工资上升了 1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l4%。1990—1996年,国有、集体和其它单位(主要是股份制和三资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由1.36:1:1.78扩大为1.46:1:1.92。1999年在15个行业中,收入最高的是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较低行业为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差距都在两倍以上。1.4 贫困群体与富裕群体阶层呈现分化趋势
一方面,我国农村还存在着不少的贫困地区,1999年,还有2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一些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十分贫困。虽然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在逐年减少,但随着下岗工人的增加,城市的贫困人口却在增加。另一方面,十年前我国百万富翁已超过400万户,千万富翁近千户,亿万富翁近百户,其中,最富有者财产已达40亿元以上。银行界人士分析,占总人口15—20%的高收入层掌握着中国内地60%以上的有价证券。占全国人口不到10% 的高收入阶层,其银行存款约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的77%,而占全国人口90% 的低收入居民仅占存款总额的23%,两者相差约3O倍。根据国际上多年测量的数据,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是0.6,20世纪80年代末为0.28,1996年为0.42,1998年达0.46。显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贫富差距已超出了正常范围。因此,解决好我国社会差距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2.贫富差异加大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我国经济,片面地强调效率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优惠政策,同时也存在一些疏漏,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我国的社会差距的水平。2.1 法律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很多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剥削”,大量侵吞公有财产,在短时间内暴富,使中国在短短的20年内产生了很大的贫富差距。因为频繁的对外交易和国际资金流动极大地便利了违法致富的资金出逃,而且这种频繁的对外经济交易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致富机会。但是,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不够健全,政府控告这种人的法律依据都没有。2.2 出口退税政策
为刺激出口所实行的不惜代价的出口退税政策是造成两极分化的又一大源泉。出口退税给予的暴富机会是如此之大,以致假造出口单据以骗取出口退税本身成了某些“模范外向型地区”的一大赚钱机会。2.3 对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
这样一种政策鼓励了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切断与其国内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者的联系,它虽然有利于广东等少数沿海地区发展加工出口经济,却使广东的出口产业发展不再能带动内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由此而加剧了直接生产出口产品的行业和地区与其它行业与地区之间的贫富分化,使广东的富裕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失去了关联。2.4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市场经济是从无到有,是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建立的各个具体阶段,不同社会群体的获益程度很不相同。换言之,在市场化不同的具体阶段会形成不同的、与之对应的相对富裕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不可避免地同依旧在计划经济体制内的社会群体在收入上拉大差距。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谁与市场化过程能保持着同步的关系,谁就有可能率先富裕起来。2.5 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引进外资,发展我国经济,实行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这种制造贫富两极分化的政策偏向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上。对中国企业,超过一定数额的员工工资不能计入成本,而应当视为利润的一部分,从而不仅员工应当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企业还要为此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但是这种作法却没有适用于外资企业给其员工的工资,外资企业的员工工资就都可以不视为企业利润,从而不必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在这种不平等的税收待遇下,中国企业由于税负过重而难以提高职工工资,外资企业却由于税负较轻而乐于给其员工高薪。实际上,外资企业给其员工的高薪在很大程度上是拿着中国政府的企业所得税送人情。外资企业薪金普遍高于中国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的
3.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对策建议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必要环节,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出现的问题,涉及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方面面,既涉及到分配过程,又涉及到分配结果;既包括初次分配问题,又包括再分配问题;既牵扯到收入分配政策调整问题,又牵扯到税收体制改革问题[3]。因此,必须全方位地分析,比较,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即正确理顺分配关系,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分配领域的诸多矛盾,防止两极分化,把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社会可承受的范围。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防止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而影响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
3.1 发展教育和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的分配取决于财产所有权和财富积累的分布状况,而收入的分配取决于知识技能,职业培训和这些技能的市场价格。当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是发展教育和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搞平均主义。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解决。只有经济发展了,生产率提高了,才能减轻和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吸收的就业人员就越多。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不可避免地与经济波动相联系。当经济运行转向不景气时,不可避免地有大量的企业陷入困境,程度不同的减员是他们可能采取的措施之一。这就会造成失业人数大量增加。相反,当经济开始回升时,景气预期将促使企业纷纷扩大经营规模,纷纷雇佣劳动力,新企业也不断涌现,这些都急剧地扩大了社会就业量[4]。就业越充分不仅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提供经济基础,而且也解决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3.2 坚持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在收入分配调节中,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在初次分配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效率、机会均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在再次分配中注重公平,统筹安排,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提高社会再分配能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大额财产税、特别消费税;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通过多方面的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3.3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居民的贫困问题
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应主要从工资性收入入手,尤其是外出就业的现金收入。农民外出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当前和今后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除此之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拓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等,都是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3.4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严厉打击以各种方式获取非法收入和不正当收入的竞争行为,对垄断企业建立资格审查及事后监督机制;加强对垄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力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收入分配行为。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为市场竞争主体提供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积极营造一种使人们通过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来致富的社会环境。
3.5 强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深化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建立以岗位工资制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定薪,适当拉开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对于企业要提高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收入水平,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要在继续增加公务员和教师工资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大职务,职称之间的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 2—20.
[2] 刘建国.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学术平台,2009-02-2.[3] 侯勇.在新形势下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利益分配的重要意义[J].民营科技,2009年第3期.[4] 冷溶.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03.
第五篇:盲人居民感恩社会
启秀社区盲人居民感恩社会
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盲人节”。为了呼吁全社会对盲人朋友的关爱,市区启秀社区居委会发起了一场“体验盲人生活”行动,组织辖区居民蒙上眼睛,体验盲人生活的诸多不便,并走访慰问辖区的盲人居民。
近年来,启秀社区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定期组织包括盲人居民在内的失业残疾人参加的创就业培训班,举行残疾人运动会、文化联谊活动,组织他们游览濠河。每逢重大节日,社区干部还上门慰问,使辖区的一批视力残疾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怀着一颗颗感恩之心,盲人居民不但自力更生,积极创就业,同时也尽己所能反哺社会,涌现出不少感人事迹。
家住白家园小区的曹桂兵视力二级残疾,从单位下岗后,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社区劳动保障站的帮助下,开办了一家烟酒店。由于毗邻通大附院,曹桂兵常常看到很多遭遇车祸受伤的人,碰上头部受伤,有时还需要进行头颅方面的手术。此时,曹桂兵想起了自己有一门理发手艺,便主动与通大附院联系,承担起为头部受伤病人理发的任务。“干这个活不容易,要胆大心细才行。”为了不耽误病人手术,曹桂兵的手机一直24小时开机,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医院随叫随到。
或许因为在医院看到过很多生老病死的故事,曹桂兵一直十分同情弱势群体。有一次在医院烧伤科看到一位受伤的孤儿时,他的心都碎了。2000年,曹桂兵专门前往南通福利院收养了一个16个月大的女弃婴。如今,11年过去了,曹桂兵始终待小姑娘如同亲生女儿,还有意培养她学习跳水,俨然就是一对亲生父女。老曹眼睛不好,本应让儿子在身边照顾自己。然而,几年前,老曹又响应国家的征兵号召,果断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到部队锻炼。他说,“社会上方方面面对我都很关心,我也该让儿子为国家出点力。”
像曹桂兵这样情系公益、感恩社会的视力残疾人,在启秀社区比比皆是。在开发区经营一家盲人诊所的盲人孟强,在社区劳动保障站的帮助下,成功创业,社区还为其爱人办理养老、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统筹,他一直感激在心。只要有需要,他总忘不了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按摩服务。家住健康公寓姚淑美视残四级,但她自食其力,不向命运低头,通过修车、踩三轮车,带大孩子。每逢社区残疾人活动,她总是积极主动地接送残疾人„„“或许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但心灵看得见!眼下,社区正筹划建立盲人心灵按摩俱乐部,定期组织盲人朋友欢聚一堂,开展一些适合这一特殊人群的文化活动,让盲人的生活不感到孤单。”社区书记自豪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