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磁器口文化相关资料
磁器口古镇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与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区、成都金牛(金牛坝)文化区、北碚文化区并列为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
现磁器口古镇开发了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四古镇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是距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古镇景观,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
1950年,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确立了重庆市第三区(1955年定名沙坪坝区)为文化区。在沙磁文化区原有基础和精神指引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沙坪坝区已发展成为重庆市科技实力雄厚、文化教育发达的科教文化名区。截至2007年,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区”,连续十六年保持“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称号。驻区高校达到19所,各类中小学校112所,专任教师共计6373人。并在沙坪坝区西部土地上建起了包括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土主铁路物流园在内的西部新城。正规范有序地将沙坪坝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的教育、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高地。同时,通过对传统与现代的嫁接,当前该区正着力打造动漫产业基地、文化艺术培训基地、文化创意和创新产业孵化基地。在三峡广场内培育都市文化娱乐休闲圈,在千年磁器口培育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在重庆大学培育时尚文化消费圈。
沙磁文化区的创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精英文化和民族革命战争中大众文化的结合,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结合,是现代教育史上高举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旗帜的一座丰碑,也标志着沙坪坝作为文化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发扬光大。我希望沙磁文化能够带动重庆文化的发展,让重庆真正成为重庆文化区,甚至是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文化圈。
磁器口不仅以其典型的巴渝沿江山地建筑风格而广为人知,更因其悠久的历史沉淀和独特的民风、民俗而闻名遐尔。磁器口的民居、、民俗与民风都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和延续。是老重庆历史与文化的缩影。
最能体现磁器口巴渝文化传统的,首先要数“书场茶馆”。重庆人坐茶馆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生活习俗,更是一种乐在其中的精神文化追求。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历史悠久,昔日的戏园子和剧场,都是从书场茶馆演化而来的。它是人们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茶馆演唱的戏曲品种很多,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川曲清音、四川竹琴(道琴)、京剧越剧、打玩友,更具普遍性的是说评书。磁器口的书场茶馆在重庆很有名气,程梓贤、曾令弟等艺人常在磁器口茶馆中说书。听者,买一碗茶,舒舒服服地边喝茶边听、边欣赏。热闹之时,围观、站立者和不买茶(即不付钱)光听、光看者拥挤在过道、巷前,或大街之上。茶馆是磁器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有一些茶馆专为人打牌娱乐之用,不管你认识不认识,几个人坐在一起便可组成牌局,大家边打牌,边聊天,茶馆是磁器口的休闲娱乐中心与信息集散中心,是人们交往、休闲娱乐的场所。1磁器口的历史文化沉淀与演变
古镇磁器口位于重庆市区近郊,原名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至清初,移民大量迁入本地,白崖场镇西数十里内原有的瓷窑,依赖江流水运日渐发达,遂成川东各地瓷器供应之重镇,“磁器口”之名即由此而起。晚清重庆开阜以来,磁器口工商贸易大为兴起,开始向近代化转向。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古镇磁器口的码头水运、农工商贸、宗教活动、学校教育、近代工业均被迅速推向历史的颠峰,沙磁文化作为磁器口镇传统文化与现代新文化的结合体,在此时也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由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背景,1998年磁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历史传统街区”。磁器口因其紧邻都市,又存留了重庆历史、文化、民俗等诸多文化因子,被开发为旅游景观。如今,古镇以其传统明清式的建筑、古朴的民风和赫赫有名的沙磁文化之遗风吸引着八方来客。磁器口的多元文化结构
2.1建筑历史街区
磁器口历史街区的主要街道为磁器口正街、金沙街、金碧街。街道与建筑沿嘉陵江及两条溪流环绕马鞍山呈台梯形分布。其街区布局结构,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依山就势,形成立体空间结构形态,有机地附着于自然环境形态之中,与自然山水的空间结构浑然一体。街道均为长条青石铺就,房屋依次排列,清代修建的石拱人寿桥、新街大桥、金碧桥连接着三街。历史街区由街道、巷道、宅院构成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有空间的三级空间结构,形成清晰的街区社会组织的基本模式这一空间形态是时间的结晶,表现了古镇磁器口历史的和现在的社会。
古镇建筑往往采用“占天不占地”的手法,尽量缩小建筑的基底面积,上部建筑尽量向四周伸展,以争取更多的使用空间,用诸如悬挑、吊脚、横跨、附崖等形式完成空间的拓展。巴渝地区“地势侧陷,皆重屋累居”。汉晋以来,僚人“遂挟山傍谷”,“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重庆地区独特的吊脚楼就是这种重屋累居的干栏式建筑发展而来的,也是对巴渝环境适应的产物。
2.2社会文化系统
(1)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是历史记载磁镇出现的最早的文化之一。磁镇历史上曾经是寺庙林立的地方,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等都是当时兴盛的寺庙,以至当地人有“九宫十八庙”之说。传至如今,只有宝轮寺得以保存下来。
(2)巴渝文化:磁器口是巴渝文化的一个缩影。在磁器口镇,巴渝文化主要表现有四类:一是川剧艺术,不仅乡绅市民喜闻乐见,也是该镇乡农民最爱观看的戏剧艺术;二是茶馆社交,从清朝至民国时期,茶馆一直都是民间最重要的社交场合;三是民间工艺,如磁器口镇附近的瓷器,各种竹木器具和篾货编织工艺品,都在磁器口集中,不少远销外地;四是巴渝民俗与饮食文化,诸多民风、民俗以及饮食文化在古镇磁器口得到保存,成为新时期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沙磁文化:古镇是沙磁文化的发源之地,抗战时期,这里不仅是重庆文化的圣地,而且是全国文化精英集中最多、层次最高的地方。
(4)红岩文化:抗战胜利后,随着全国内战的爆发,文化区的活动也随之转向,发生反独裁反内战的**,国民党对中共地下党及爱国学生运动的残酷镇压。这一斗争的焦点红岩文化是以抗日救国为中心的沙磁文化的继续和发展,从抗战文化到红岩文化,磁器口文化由突出爱国主义转向突出革命传统教育。3对磁器口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解析
3.1 对建筑历史街区的文化人类学解析
建筑与历史街区是磁器口镇保留最完好的一部分文化遗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磁器口的建筑街区一方面是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巴渝传统文化社会意义表达的一个象征。
磁器口建筑与街区的设计和布局,深受重庆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适应本地区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其建筑构造造型呈诸多特征如天井、大出檐、斜撑弓、宽街沿、青瓦屋面等,增加了建筑通透空灵、潇洒飘逸的生动性。围护结构多为竹编夹泥墙套白,与深色木构架形成对比,墙壁通气性能好,有人称之为“可呼吸的墙”。为适应地形的变化,结构形式主要采用穿斗式和捆绑式两种,布局灵活,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建筑用材多采用竹、木、土、石等地方材料,既易于加工成材,迅速拼装,又节约了造价,增加了建筑的地域特色。磁器口的建筑与历史街区也是磁器口社会文化的体现,反映了当地居民的观念、思想和生活状况。如磁器口以宝轮寺为风水的控制点,以水口为门户,形成的建筑街区格局,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而且也揭示了磁器口昔日商业活动、世俗生活以及宗教活动的遗迹。而且宝轮寺位居磁镇的制高点,既可以鸟瞰全镇景物,又显示了佛家远离尘世的意境,与山下熙熙攘攘的码头形成两个万千不同的境界,宗教文化对街区布局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磁镇的“三多”之一———茶馆,由于其服务对象不同,经营形式不同,而导致其在建筑风格上也不尽相同。开设在正街的茶馆、茶社一般规格较大,多为一楼一底,轻瓦粉墙,雕花木窗,砖木夹壁穿斗式,具有明清时期川东民居风格;而开在背街小巷、河边码头的茶馆,规模可大可小,多为巴渝风格的竹木捆绑式吊脚楼;至于茶棚、茶摊,大多结构简单,随处可见。由此可见,不仅自然环境对建筑街区的形式构造影响重大,人类的习俗、文化模式和社会结构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建筑的式样、街区的模式更是影响深远。312 对社会文化的文化人类学解析
磁器口宗教文化发达,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以及释迦牟尼出生日、观音菩萨生日、春节、放生日等等,四乡八场的人都来磁器口赶庙会,烧香拜佛,求愿还愿。它不仅是人群集聚之地,也是个信息交流的中心,而且在这种场合,可以打破平时的各种行为规范,随心所欲的抒发平日被压抑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庙会已成为固定的贸易集散地,成为普通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巴渝民俗文化是以磁器口人的日常生活及各种节气和其相应的仪式活动构成的一种本土文化。清明风筝、端午龙舟、七月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以及踏迹、迎富、蚕市、拔河、端午赛龙舟等等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磁镇和附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意义上,还增强了社区民众的认同感和团结精神,加强了对本地居民的凝聚力,使社区趋于形成更加一致的文化结构,对社会结构的稳定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沙磁文化的主题是抗战救亡运动,包括学生救亡运动和高层名人荟萃的讲演和学术交流活动。沙磁文化作为一种抗战时期特有的文化凝聚了人心,突出了爱国主义的革命教育。红岩文化则激励了无数的有志青年,成为对祖国新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典范。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磁器口的保护和发展
当前传统文化不断受到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冲击,身处重庆城区的磁器口历史街区也不例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历史街区所依存的乡土生活环境、地区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方式、民风民俗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在旅游开发中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使古镇文化模式发生着结构性的改变,出现了“博物馆化”和“舞台化”的趋势。对建筑文化的保护需要保护建筑所遗存的乡土文化环境,这更需要我们从文化人类的角度来正确面对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4.1 对传统建筑技艺的保护
特殊的建筑技艺是文化特殊性的一种表现,在历史街区更新中,乡土建筑所依附的传统建筑技艺对保护这一文化遗产犹为重要。1999年ICOMOS大会通过的《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中就明确指出“与乡土性有关的传统建筑体系和工艺技术对乡土性的表现至为重要”。宪章中同时指出“为了与可接受的生活水平相协调而改造和再利用乡土建筑时,应该尊重建筑的结构、性格和形式的完整性”,这也为当前进行磁器口建筑维修与改建提供了指引,进而为磁器口文化的保护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412 提倡整体的文化保护
当前对古镇磁器口的保护与开发,主要围绕明清建筑观光和磁镇传统饮食业进行的,而对古镇整体意义上的文化却没有足够的把握,以至于古镇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沙磁文化”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片面的保护与开发,使磁器口的文化无法完整和谐的呈现在世人面前。磁器口作为巴渝文化的一个完整的存留,它不应仅仅是巴渝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遗址的保护,而更应该是对巴渝文化整体的再现。413 开发过程注意突出磁器口文化的独特性
在磁器口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突出磁镇文化的特色。磁器口不仅是巴渝文化的一个缩影,而且具有重庆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独特的文化。在目前的开发中,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出现对某个行业一哄而上的局面,使磁镇的文化景观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状况,传统的有特色的文化逐渐淹没在新的文化景观中。从磁器口的长远发展来看,只有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将自己的本土文化进行丰富的表现与阐释,磁镇的开发才能取得成效。
结 语
磁品口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从时间意义上说,越是久远的东西,就越是生活化的地方。磁器口作为巴渝文化的一个缩影,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对磁器口的研究,不仅对我们研究巴渝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而且对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对本土文化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也有重要影响,对我们的城市规划实践更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游磁器口有感
游磁器口有感
来重庆已经一个星期了。在这一个星期里,这个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城市带给我太多的惊喜,深深地吸引了我。这周六,学校安排我们去拥有“小重庆”之称的磁器口游玩,这一天的旅程虽然很累,却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重庆这座城市的文化。
走在磁器口的石板路上,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这里的安逸。我们是上午九点出发的,到达磁器口时路上的人还很少,处处都散发着一种慵懒舒服的感觉,让我们这些平时只顾忙俗事的人瞬间轻松不少,只想着能够静静地逛一逛,看一看,其他的烦恼都不是那么重要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镇上的游人也越来越多,再没有了那种安逸。在拥挤的人群里,我没有烦躁,却感受到了这座古镇的繁华,还有文化积淀。街道两旁热情的商贩,面对我们要拍照的要求,都尽可能满足我们,还有那极具当地特色的小吃、饰物,让我欲罢不能。当然,我们也没有忘记是带着任务来到磁器口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明朝古井、清代古宅、宝轮古刹,还有那飘荡丝竹之声的茶馆和街道尽头已流淌了千年的嘉陵江。这一路走来,虽只是大略的游览,但身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还是感到了与北方粗犷大气完全不一样的精致秀气,窄小的青石路,乳白的砖瓦墙,这是巴渝文化历经千年的传承。不过,当伫立桥头,远望嘉陵江,我还是感到了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博大。这样精致与豪迈的结合,可能也是磁器口文化最吸引我的地方。
在磁器口,有很多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店和茶馆儿,但它仍然有“市井”的一面,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磁器口也被更深层的开发,在这一天的游览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商业化的东西,各式各样的小店都打着“百年传承”的旗号招揽顾客,让顾客无法辨识真正传承的文化印记。当然,我们知道,这是磁器口文化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步,是让更多人认识磁器口文化的方式,但是在磁器口文化发展的路上需要我们这些来到这里的人,用一颗尊重、保护的心来欣赏磁器口,感受磁器口,才会使磁器口更健康、长远的发展。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磁器口的尽头,回看这一天的脚步,我们仿佛走过了巴渝文化千年的历程。很想要有一天,我可以在这里生活,在安静的午后,捧一杯热茶,坐在老房子的门口,看着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该是多么惬意?
第三篇:磁器口古镇建筑分析
磁器口古镇建筑分析
镇磁器口位于重庆市城西的长江支流——嘉陵江下游处,原名龙隐镇,因明清时盛产瓷器和运转瓷器而改为磁器口。而在抗战时期,更有“小重庆”之称。磁器口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千年古镇。“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是其繁荣写照。磁器口不仅以其典型的巴渝沿江山地建筑风格而广为人知,更因其悠久的历史沉淀和独特的民风、民俗而闻名遐尔。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等。历史上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相传朱元璋之孙允皇帝削发为僧来重庆、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办厂、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更有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就有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2磁器口古镇旅游中凸显的问题 2.1古城镇规划开发规模较小
古镇磁器口具有典型的巴渝沿江山地城镇建筑风格。它被两条缓河切为金蓉正街、金碧街和金沙街,并呈“川”字形排列。三条街道通过桥梁相连接,不通汽车。一条石板路从江边蜿蜒逶迤,向上坡方向延伸,顺着石板路进入场中心就是千年古寺宝轮寺。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街区形成若干曲径通幽和富于转折变化的小街巷。街道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街巷的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大多是明清建筑风格。旧山城特有的吊脚楼、石板街、梯坎路、临街旧式茶馆,而这些历史陈迹都完好地保存在磁器口大街上。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古镇的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对游人开放的就只有通向江边的一段短短的街道而已。还有很大一部分街区和巷道以及掩映在其中的古建筑没有开发出来,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不利于古城镇的保护。2.2古城镇环境状况较差
重庆市本就是一个工业城市,由于发展工业使得城市的环境受到很大破坏。曾经重庆就以中国的“雾都”而闻名。近几年来,由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就发展旅游业所要求的环境来说还远远不够。磁器口这个曾经一度繁荣的地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磁器口古镇在黄金周期间游客猛增,这势必超过古镇的承载量,不文明游客的乱写乱画必然污损文物,乱扔废物又导致垃圾如山,另外,当地居民和经营者缺少环保意思,大量“三废品”倾入嘉陵江,严重影响了磁器口古镇的环境。磁器口古镇在黄金周期间出现是垃圾遍地“污水自流”的情形,黄金周之后清理的垃圾更是堆积如山。
2.3古城镇的店铺布局较乱
目前磁器口的商业店铺主要经营有传统小作坊、民族服装服饰、特色餐饮、旅游休闲类以及各种旅游纪念品等产品。在磁器口商业街上,以上各类商业交替出现,目前的布局较为混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在鱼龙混杂的店铺中,重庆特色的店铺缺乏独特的吸引力。如餐饮属于消费时间较长的商业类型,其过度大量的密集导致某段时间内大量人流的聚集,引起交通阻塞,已成为磁器口街道上交通拥挤的主要因素;而餐饮的散乱布局还导致了环保问题、社会问题等。2.4古城镇的某些建筑较次
重庆很多古镇历史久远,古建筑随处可见。旧山城特有的吊脚楼、石板街、梯坎路、临街旧式茶馆,而这些历史陈迹都完好地保存在磁器口大街上。然而毕竟有很多建筑年代久远、失修已久。虽然对一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破损严重的建筑古迹进行修旧,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建筑虽能贯承部分历史文脉,体现历史风貌,但是现代的文明——砖墙、水泥柱和瓷砖已然渗透其中。这种新、旧杂陈的建筑模式对古建筑的档次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异常明显的不古不今的建筑会使人对古镇的印象大为降低。3磁器口古镇旅游再次开发的建议 3.1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古镇的旅游形象
曾几何时,一首民谣描绘出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指的是每天都成百上千只船上的梢公船夫划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形容码头上商旅云集,晚间油壶、电石灯和汽灯灿若繁星的景致。而现在,呈现在游人面前的只是偌大古镇小小的一部分。如此小的开发,这对于当年有着重要地位的古镇来说,是不正确的。因此,应当在重点突出磁器口码头的基础上加大对磁器口古镇的整体开发力度。在大力发展重点街区的情形下,其他特色齐头并举,形成在头马的带领下“万马奔腾”之象。
在突出旅游形象这方面,应该高举文化的旗帜。毕竟,文化带来的差异才是诸多游人趋之若骛的根本所在。而在磁器口历史上,从“龙隐寺”到抗战时期徐悲鸿、傅抱石等诸多名人留下的印记,足以形成可持续的吸引力。因此,踏着那条特色的“石板路”,去追忆“千年磁器口”的沧桑历史,是现如今磁器口古镇开发的主题所在。“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正是这一主题的宣传口号。3.2环境治理和保护作为基本
环境对于旅游来说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游人的吸引力比次一级的环境的吸引力要强不仅一点两点。因而,环境的好坏对于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和整体大环境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同样也存在密切的关系。重庆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虽然现在加大了治理力度,但是由于历史欠债太多,现在的整体环境也就比前些年好些,与众多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远远不够。
对于古镇的开发,环境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人们怎不能从满是油污的石板路上去追溯历史、从雾气迷蒙中感受沧桑吧?因而,在目前开发古镇时,首先,假日游人过多的情形,测评出磁器口合适的环境容量,把每天的游客控制在合适的容量之内。因为人数适量是保证游客有舒适、享受感的前提,也是古镇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制定古镇环境保护条例,对综合开发的小镇要将吃、住、娱,停车场等设施放置在古镇的核心保护区之外,并配好排污系统。再次,增设符合古镇格调的垃圾箱,避免游人乱丢垃圾。最后,以环境整治为任务,禁止在嘉陵江磁器口段(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发展餐饮、娱乐业,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现有的餐饮、娱乐业应坚决予以取缔,并防止死灰复燃,切实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加大力度继续清理清水溪、小街溪两条河道,并对河道两旁的山林进行整治,形成灌木、乔木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3.3店铺布局与经营方式的强化管理
针对目前店铺布局混乱的现象,应该经由政府相关部门加以干涉。通过行政手段切实根除这种混乱现象,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也应该采取措施加以缓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整治“五低”即低价格竞争、低质量服务、低素质从业、低水平管理、低效益运营的问题。要完善和加强古镇旅游投诉中心建设,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事宜,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同时,针对居民商业化的情形也要合理应对。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古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从而激发起他们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保护文化资源、营造传统氛围的自觉性;而且通过居民的参与,还会增添磁器口特有的民俗文化内涵,更能增加其文化的吸引力。
3.4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古镇的建筑是古老的见证,是古镇旅游的重要看点之一。然而目前古镇的建筑已经新、旧杂陈,遭受了伤残。面对这种情形,采取措施,如涂抹防腐剂、防蛀剂,添置消防设施,防蛀、防火,减少自然风化,禁止人为破坏。同时古镇的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旅游专业知识和文物保护专业知识,防止“好心做坏事”。面对年久失修的古建筑,修复时,也要修旧如旧,动作尽量慢,改一些,修一些,补一些,古建筑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要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要注意自然、历史、人文的和谐,还古镇以“古气”。对于特色民居,则应在维持原有的建筑风貌将室内更新使之更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外部根据原有建筑利用同样质地、样式、形状的新构件,来替换已损坏的建筑构件,并让替换物保持本色,在色彩上与老构件形成适度反差。不仅加强了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延长了建筑寿命,而且还保留了民居的历史真实性。
第四篇:重庆磁器口导游词
重庆磁器口导游词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由我带领大家进行重庆的磁器口古镇一日游。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xxx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预祝您们拥有一个舒心愉快的古镇之旅!我很荣幸的担任此次一日游的解说导游,我姓胡,大家可以叫我小胡,千万不要叫我胡导,那实在是太见外了,让我愧不敢担!大家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到这一个小小的车厢,这就是一种莫大的缘分!因为缘分我们聚到了一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了朋友,因为缘分我们踏上了这次古色生香的古镇之旅,希望大家能够融洽相处,相互扶持。当然,对于旅途中的小瑕疵也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对于我做的不恰当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给我提出意见,我一定会及时的改正,保证此次旅程的顺利进行!
在即将下车之际,我在这里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大家请清点好自己的随身携带物品特别是贵重物品,以防有物品遗漏给您造成困扰影响您的旅程。同时,在游览过程中由于游客比较多,大家也务必要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以防遗失。第二,因为可能有的游客还没有吃早餐,因为我们的旅程计划历时一天,是很需要能量的哦。所以大家可以现在吃一点随身携带的食物。第三,希望大家将自己的瓜果纸屑收集起来,在下车后放入垃圾桶。就向徐志摩所说“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我们就“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片垃圾”。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有一种生活叫常出去转转。如果说生活是本书,旅行一定是其中绚丽多姿的插图,我们可以自己绘制精彩,体验生活,给生命的书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好了,重庆磁器口古镇到了,请大家带上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亲爱的朋友们,请跟随我的小彩旗,开启此次古镇之行吧。大家脚下踏上的土地就是重庆的有名古镇——磁器口。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镇上有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遥望,两谷深切。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宽岸阔,水波不兴,实为天然良巷。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传说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发为僧来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汶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渐渐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龙隐镇”。现已发现古窑遗址20余处。史载兴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至明代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极盛,古人诗赞其繁华,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那经历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的磁器口,被美誉为“小重庆”。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的磁器口,已有1800年,孕育了古镇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瓷器口原名龙隐镇,传说明朝有“小重庆”之美喻。
古镇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抗战时聚集了郭沫若、徐悲鸿、丰子恺、傅抱石、巴金、冰心等文化名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先生曾在镇上就读。《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据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逗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后从古镇码头险脱魔爪………。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古镇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民众生活安宁舒适,保留了中国地方民族生活风貌。镇上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房屋结构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沿街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为商贾大户居所。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精美,做工精巧。199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历史街区,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已规划把磁器口建成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旅游新区,古镇已敞开门户,喜迎中外客人。
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其美食三绝中,首数的便是古镇麻花。因其选料上乘,手工精制,具有香甜酥脆、入口化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其与众不同的品质,早已备受好评。其中以古镇陈麻花最有名,早在清朝末年,古镇陈麻花凭借其独特的口味从此在巴渝大地流传开来;因其选料上乘,采用全手工制作,具有香、酥、脆、爽,久放不绵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磁器口文化底蕴丰厚,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宗教文化、各具神采。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浓郁的民俗风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共沙坪坝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磁器口古镇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按照“云南有丽江、江苏有周庄、重庆有磁器口”的定位,努力将磁器口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瓷器口荣誉 1998年瓷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
时间过的真快,短短的一日游之旅已经圆满结束了,离别虽然有许多不舍,但还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感谢大家今天来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在这次旅游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同时也希望你们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您的意见将会使我们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我们虽然做不到最好,但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是大家却是我遇见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两天过是我的幸运,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再次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如果你有亲戚朋友要出外旅游,请支持我们,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合作!最后祝愿所有的朋友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第五篇:磁器口之游感想
瓷器口游历记
“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被赞誉为“小重庆”磁器口,是诗人重温重庆风情与人文的最佳去处。对于初次到达重庆的我们来说,是能让我们最快的了解融入重庆的首选之地,所以,磁器口成为我们文化考察的第一站。
步入磁器口古镇,闯入眼帘的是浓郁古朴气息错落有致的建筑,青色的砖瓦,乳白的墙面,整齐的青石道路,无一不彰显独具南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对于见惯了北方粗犷宏大的建筑的我,南方的温婉安静使我深深的爱上了这份宁静。在巴渝民居馆,我更深入的体会了这份宁静,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没有城市热闹喧嚣,进入民居馆的我们像一群外来入侵者,我们的欢笑和惊奇声都会打破这里独特的静谧的气氛。如果可以,我宁愿长居于此,与这份宁静为伴。
到磁器口游玩,品尝美食是必不可少的。麻辣鲜香、味浓鲜香的毛血旺,豆香萦舌、滋味绵长的烩千张皮,滋味独特的椒盐花生,到磁器口没有吃过这美食三宝的,就不算真正到过磁器口。香酥脆爽,入口化渣的陈氏麻花;口感香甜,现场打制的糍粑;形式各异的铰绞糖;麻辣入心的伤心凉粉。。各式各样的重庆美食,仿佛讲述了重庆和磁器口的百般故事,文化悠远而独具特色。
磁器口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迹随处可见,宝轮寺,翰林院,文昌宫来自各地的游客展示了巴渝的悠远文化。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总会吸引人们的眼球,文化丰富的磁器口更会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相信磁器口和重庆会发展的愈来愈好。
来到重庆,无论是市区还是磁器口,给我印象最深,感受最大的就是重庆人很善于利用空间,高楼、瓦房的没处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污染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初见是难免会觉得拥挤,但从中可以看出当地人的头脑精明,生活细腻精致,一个小小的店面也可以装扮的精致而有特色。在磁器口到处都可以看到小巧精致的店面,”麻雀不大五脏俱全”,小小的店,或是当地美食,或是咖啡小吧,或是休闲书吧,都很有当地特色。
“白日里千人拱手”,看到这句话时,我真的很想说一句“古人诚不欺我”。磁器口古镇以它不大的身躯每日迎送成千上万的游客,真真的应证了摩肩接踵的含义。狭窄的道路上是人挤人,人挨人,但是,在磁器口我看到的是人虽多虽挤,但并不混乱,也没有因此而引起争端的,每个以他们的细小行为向我们展示了重庆人的高端素质。
虽然磁器口只是我游览的第一站,但管中窥豹,我相信,随着游历的扩展与深入,重庆的魅力会越来越吸引我,我会越来越喜欢与热爱这个城市的。
二班一组
孟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