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速培养青年人才为目标的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4 07:1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快速培养青年人才为目标的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快速培养青年人才为目标的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以快速培养青年人才为目标的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快速培养青年人才为目标的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研

究与实践

摘 要 ?S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对青年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以缓解员工队伍年龄老化、人才断代的突出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在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所得,对所在企业(国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以快速青年人才为目标的企业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进行系统阐述,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企业 新员工 培训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1.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12-000-02

一、“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一)从先进企业的实践经验看,体系化的新员工培训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世界著名的企业“松下电器”内部有一句培训谨句:“培训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没有培训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远大于要培训所付出的代价。”许多优秀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十分重视新员工培训。麦当劳、迪斯尼、苹果、三星、微软等世界著名的先进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不仅着眼于其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更着眼于传承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二)从国网的企业文化层面看,体系化的新员工培训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举措

近十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表层文化、制度文化到行为文化,由表及里、内外兼修,逐步形成了由人本文化、务实文化、创新文化、执行文化构成的核心文化。其中,人本文化是引领、是方向。其实质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就是必须坚持文化引领、教培为基、强化激励、人本发展。因此,实施体系化的新员工培训成为雅电集团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快速培养青年人才目标的的直接举措。

(三)从公司员工队伍现状来看,体系化的新员工培训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公司在纳入国家电网控股管理前为地方型电力企业,因长期以来在进人渠道、用人导向等方面的不尽规范,导致员工队伍老龄化、人才断代问题日益突出,急需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新员工队伍,促进人才队伍结构改善。同时,新员工培训组织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培训内容相对简单、新员工分配到岗位后没有后续的培养计划支撑等问题的长期存在,使新员工职业发展陷于迷茫,部分优秀新员工看不到个人和企业发展前景,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离职,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必须实施体系化、规范化的新员工培训才能促进其快速成长成才,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为促进“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的落地,结合新员工进入企业后职业成长的周期和企业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新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工作从听取管理层要求、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调研新员工需求这三个方面展开,公司深入开展新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研究工作,为新员工培训方案的编制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二)科学制定培训实施方案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培训管理部门制订培训内容、时间、师资选调等方面的初步计划后,再协调各方同意后,拟定《新进员工培训考核实施方案》,报公司审批后正式实施。方案分素质教育培训-准备阶段、专业岗位认知培训-助跑阶段、上级公司集中培训-提升阶段、基层单位跟班见习培训-实训阶段等4个阶段,将培训的目标、内容等具体化、明确化。

(三)精心组织实施入职教育培训

为了让新员工了解国网公司企业文化,及时全面了解入职培训整体安排,更好地参与培训,在新员工入职培训前,培训管理部门制作了规范、详尽的新员工培训指南。然后,采取军事化拓展训练的方式拉开培训的序幕,旨在促进新员工了解国网企业文化,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后续培训,以此强化员工的“个人服从集体”的执行意识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纪律意识,使新员工们深刻领悟到“团队精神、信任、责任”的精髓。

培训过程中,采取组织务实热烈的开班仪式和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授课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专业课程培训。开班仪式上,公司培训分管领导从认识自我、加强学习、尊重前辈、理性定位、忠诚企业等5个方面寄语新员工,让新员工充分感受到公司的重视和关爱,提升个人参加培训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分别从“岗位成长成才”和“廉洁从业”,引导新员工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帮助新员工牢固树立纪律、法律的红线意识,勇敢面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充分发挥个人专长,服务电力事业和公司改革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四)创新实施新员工专业认知培训

鉴于新员工专业岗位认知培训培训涉及专业多、持续时间长,除理论培训外还有大量的实操训练,考核内容多,安全要求高等实际,公司在新员工专业岗位认知培训的专业内训师选调、培训内容、安全保障、后勤保障、培训管理等方面实施了多项创新举措。

主要采取了创新推行“专业教学负责制”、创新选配专业授课资质、创新专业培训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创新措施,极大地提升了优秀骨干内训师的系统思考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各专业培训教学组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使培训更加贴近一线,贴近实战,贴近青年员工特点,同时,确保了培训全过程的安全。

(五)抓实岗位见习阶段培训

岗位见习阶段培训既是前期培训的延续,又是让员工后期独立工作的战前演练,直接关系到新员工岗位适应能力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成效。因此,公司与基层单位密切协作,制定新员工岗位见习计划,确定师带徒方案,使新员工更好地将前期培训成果融入到生产实际工作中,实现新员工从学生向职场的最后一跃。

(六)严格各阶段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评估,是检验培训效果、改进培训工作、实现组织培训目标的重要环节。在新员工培训的各个阶段环节,公司均会提前精心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标准,采用笔试、实操、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对新员工各阶段、各专业培训进行严格考核评分。

同时,还从服从组织管理、执行作息时间、参加军训情况、请销假情况、课堂(参观)表现、学习与创新等6个方面,对新员工培训期间的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考核。

(七)培训后勤保障服务到位

公司在全力做好体系化的新员工培训工作的同时,始终不忘做好新员工在培训期间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让每一位新员工感受到国网大家庭的温暖。在培训基地,餐厅菜品种类不断调整创新,羽毛球、篮球、沙滩排球、篮球等各类体育活动一应俱全,图书阅览室开放,每周播放电影等,这一切的一切,在新员工培训的背后,是整个公司的力量在默默推动着新员工们成长、前进。

三、“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研究实践的典型特色

“以快速培养青年人才为目标的新员工体系建设”主要是改变以往例行公事、简单培训、将新员工放到工作岗位上“自学成才”的粗放做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通过分阶段、成体系、整体时间跨度较长的培训,促进新员工在做到“两个学会”(即学会选择、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做到“第三个学会”(即学会做事),实现其学生向企业员工的快速转型,成为企业人力资源,为其升级为企业人力资本打下坚实基础。具有体系化、内容实、方式多、支撑强4个典型特色。

(一)体系化

公司突破以往惯例,策划制定了为期近1年的体系化培训方案,为新员工由学生转化为合格员工提供了完整的平滑过渡期。方案按新员工对企业概况、文化氛围、工作全貌、具体工作的不断深入了解的过程,设计了准备、助跑、提升、实训等4个阶段、逐步递进的培训内容,使培训过程与员工心理适应过程、技能提升过程相契合,一步步支撑新员工角色转换。

(二)内容实

在新员工培训内容设计上,一是紧密结合新员工的需求,将企业概况、企业战略、员工职业发展、薪酬福利政策等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纳入培训内容之中;二是在结合企业对员工的应知要求,设计了10余个专题、20余项应知类课程,如:纪律与执行、信任与责任、角色转换、安全生产、职业素养、心理健康、办公业务技能等;三是结合企业对员工的应会要求,设计了多专业、多环节的岗位认识、跟班实习的实践类课程,使新员工经过完整的培训考核后,能迅速达到就职岗位的基本要求;四是不仅注重教授新员工专业知识技能,而且更注重提升新员工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

(三)方式多

在培训的方法和途径上,摒弃单一课堂讲授方式,充分运用了体验式培训、课堂讲授、座谈交流、角色扮演、现场观摩、实战操作、师带徒??践操作等相结合种的方式,紧紧抓住新员工的注意力和内心趋动力,寓教于乐,让员工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

(四)支撑强

公司上下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培训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各专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文化氛围,培训支撑力量与体系十分强大。一是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新员工培训工作,主导培训课程的反复优化,相关领导分别走上讲台,亲自对新员工言传身教。二是教育培训分管领导多次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培训准备、培训过程管理、培训管理责任等具体事项,提出明确要求。三是培训全过程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培训班成立班级委员会,全程配合班主任进行班务管理工作。培训管理部门提前向新员工发放《培训纪律告知书》,时刻提醒新员工注重个人言行,严守组织纪律,确保了培训安全有序进行。

四、结语

“以快速培养青年人才为目标的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使“以人为本,教培为基”的理念深入新员工内心,新员工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新员工成长速度明显加快,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明显增强,企业文化更加深入新员工内心。通过新员工培养体系建设,不同年度的新员工都会坦露一种心声:“在各个培训环节都能体会到公司给予的悉心照顾和寄予的厚望,同时也体会到了电力人的艰辛,表示将尽快转变角色,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电力事业中,成为合格的“国家电网人”。这是最为可贵的文化传承。

第二篇:以建设青年突击队为抓手,培养青年人才

以建设青年突击队为抓手,培养青年人才

长宁区市管署团支部

一、概述

市管署团支部以青年突击队为抓手,积极为团员青年搭建平台,服务青年岗位成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青年技术人才为主体的管理型工作队伍。青年突击队在承担单位重大任务立足岗位,定期集中发现的问题,立项分析,规划解决,做到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用业余时间完成一个又一个独立项目,提高管理质量。青年突击队已成为署团支部建设的立足点。

二、建设背景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团支部按照长宁“拓展虹桥、提升功能、数字长宁、国际城区”的发展方针,围绕市管署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工作,服务青年成长,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为“科技兴署”理念的实践做出有益尝试。市政管理仅仅依靠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以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推陈出新是必然趋势,团支部以青年突击队为原点,整合才智,凝聚青年,一方面为团员青年发挥才能提供空间,另一方面为提升市政管理质量注入活力,力图形成品牌。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在六国峰会的整治工作中,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发扬团队精神、日夜奋战、精益求精做好上级交办每一项工作,通过整治提升了城区风貌,也得到区、行业的一致好评。淮阴路、娄山关路积水点改造工程的顺利完工,解决历年来防汛积水严重的问题。仙霞路、长宁路、武夷路等路段的道路架空线整治工作,及完成的2001至2005年架空线入地及整治情况排摸调查,为架空线的整治工程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十路十景、小市政整治、防台防汛、桥梁检测等工程项目中也随处可见我们青年的身影。“珍珠”、“艾云尼”台风影响上海时,已经在家休息的闵繁俊看到电视上的黄色预警后,立即从浦东的家中感到署参与防汛工作,及时解决险情,圆满完成了防汛任务。正是在工作中成长,在工作中磨练,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

今年,青年突击队开展了《长宁区桥梁索引》和《署竣工档案资料整理》两项工作。《长宁区桥梁索引》项目的开展,旨在为长宁区的桥梁管理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库,构建便捷、实用的查询平台,从而达到科学管理目的,以结合“科技兴署”管理理念。突击队对该项目的实施进行了任务分配,陈捷队长带领闵繁俊等青年通过实地拍照、检测、测量、分析,历时三月对桥梁的状况进行等级分类,并形成了相关的资料。接着王俊等负责在电子地图上标识出桥梁的位臵及引领到达桥梁的路线,并制作图标链接,通过直接点击可以获取桥梁的相关信息。现《索引》已挂靠在市管署内网系统上,便于署内、外人员查询,青年突击队将做好数据库及系统的维护,确保查询平台提供数据的准确完整。领导们对突击队的工作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下半署青年突击队着手开展的《署竣工档案资料整理》的工作是一个跨的项目,旨在对长宁区市政设施(包括道路、下水道、桥梁、涵洞)竣工资料进行整理,对已有的条

1、团员配标。混编式团支部的操作方式是将全校所有的团员不分年级和班级,按一定规则,随机分配编入某个团支部,使学校各个支部的团员组成结构基本相似。按照学校团员的人数以及学校今后发展规模的情况,我们在团总支下设立四个混编式学生团支部,并以红(烈焰团支部)、黄(阳光团支部)、蓝(岚峰团支部)、绿(青鸟团支部)颜色加以标识。全校团员随机被分配到这四个支部中,当然在分配过程中,也考虑了男女比例,以及新老团员的比例,使这四个支部的组成结构基本相似。团员每人都在胸前的团徽下方佩带自己支部的颜色标识是混编式支部最大的特点。

2、加星考核。在激励团员的机制上,我们实行团员的加星制度。即通过颜色标识上的“五星”的多少来表示自己的团龄。新团员,没有“五星”,半年后,只要考核合格,并完成规定量的志愿服务和支部安排的工作,就可以按时晋级一颗星,否则就将延期。混编式支部采用团员佩带颜色标识和实行加星制度,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引发团员的自豪感,不但能使团员进行自我约束,自觉提高团员意识,而且能激励团员努力工作和学习,争取按时晋级加星。

3、推优、纳优。在混编式团支部的组织制度下,我们对初中团员的发展机制也做了一定的改变。将团校毕业并已经递交入团申请书的队员,即入团积极分子随机分配到一个支部中,并让其佩带白色为底色加将来所属支部颜色的标识,这样每个老师和学生一看都知道他(她)已经是入团积极分子,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本人对自己提高了要求。同时,这样做也能让老师和同学感到入团积极分子与普通队员的不同之处,有利于对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明确推优和纳优的分工,团员发展的推优工作由中队辅导员负责,而纳优工作由支部负责,包括征询意见、全面考察等工作都由支部辅导员统一负责,这样就避免了原先班级支部的弊端。通过将团员发展的推优及纳优分开进行,更好地体现公平和公正,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初中团员的素质和质量。

4、专业指导。混编式支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配备了专职的支部辅导员,他们的职责主要是为本支部的活动提供指导,负责团员的考核和发展工作等。通过选拔政治素质好、年轻有为、有团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辅导员,发挥他们的经验指导支部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青春和活力,设计更多符合初中团员的团的活动。在团员发展工作中,通过他们密切联系入团积极分子并对其进行考核,使团员的发展更为客观和公正。

四、成效与体会

混编式团支部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颜色标识来区分团员所属的支部。通过佩带颜色标识的方法,能起到约束团员与入团积极分子言行的作用,同时方便同学、老师对他们的监督管理。自实行以来,团员与入团积极分子的素质明显提高,参与集体活动更加积极。

混编式团支部由于有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团员,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优势,起到“大带小,强带弱”的效果,使团员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我校许多团组织活动中,经验的交流和获取成为团员们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更为今后换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今年上半年“烈焰”团支部被评为长宁区优秀团支部,虽然大部分的骨干已经毕业,但优良的作风仍在支部中传承,支部的新骨干带领着新团员,将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受其影响,其他几个支部也是个个

定,既有普适性,又有弹性,可实现性也很强。

3、规划编制,学校提供青年教师现状分析与编制规划的工具

规划编制是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导航”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学校从分析工具、规划格式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支持,引导青年教师采用SWOT现状分析和画社区图等方法,分析职业发展现状,制定分阶段目标,并最终形成符合自己发展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

4、过程指导,学校安排青年教师文化、专业双带教与业务咨询

学校给每位初任教师安排一位专业带教、一位文化带教老师。前者帮助教师在教学和日常工作方面尽快上手,后者则负责帮助教师尽快融入学校文化。另外,在初任教师上岗的第一个学期,学校还不定期组织一系列业务咨询活动,以此集中解决初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专业问题。

5、评价相随,学校提供青年教师自我评价的工具与展示平台

指向不断自我超越的“教师成长记录册”最能体现教师成长关键点,其特征有三:首先,要选择反映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10件左右的基础材料,体现了精品化特征;其次,每学期要对基础材料进行补充与淘汰,要写入精选理由,这是一个自我评价的动态化过程,反映青年教师的成长;第三,要通过反思写好每件材料对自己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内涵化特征。

6、PPT展示,激发积极心理的展示性评价

在每学期末,教工团支部安排青年老师结合职业规划的一年目标与达成标志进行自我评价,用PPT循环播放、配以音乐的形式,向大家进行3分钟展示,以激发教师积极心理,不断自我肯定与突破。

四、成效与体会

三年来,“职业生涯导航”使学校保持了良好的文化生态,整体呈现了良性竞争、通力合作的景象。通过“职业生涯导航”,学校青年教师发展比较迅速,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水平大幅提升,超越成功、勇于冒尖。他们中有8人成为学校教研组长,有1人立项了市级课题,论文获奖、发表不计其数。其中,2人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的市级活动中大会交流,1人3次在市级心协、家协、特奥等大会上发言。我校青年教师在历届区“希望杯”中,5人7次获得优胜奖。此外,1名三年半教龄的青年已成为长宁区优秀青年人才、青年岗位能手。

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进一步提升为98.90%,家长满意度也保持在97-98%的水平,政府督导连续获三类指标全部“优上”的好成绩,并在2007年5月评为全国文明号。

成绩是属于过去的,今后,我们依然还要坚持从青年团队的实际出发,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参与度和创建活动的实效性,为建设“不断自我超越的智慧型阳光教师团队”而不懈努力,为促进社会和谐而不懈努力。

培育学习型社团,加强工商系统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工商长宁分局团委

一、概述

2)开展计算机学习兴趣小组。根据团员青年的需求,组织团员青年参加网络制作软件的学习,在OA办公系统上开设网上课堂,提供计算机软件使用的教程和小窍门等,并通过制作“网上团刊”使团员青年获得实践经验。

4、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实践,体现理论研究的实效

学以致用,理论只有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分局团委积极为团员青年开展实践创造条件。

一是结合“红盾维权进社区”和“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组织团员青年为“小小维权员” 介绍消费维权的法律法规、维权小常识;用英语向外籍人士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结合红盾维权进校园活动,在学校现场就有关消费维权方面的新知识对学生予以辅导;在开学前,分局团委又组织团员青年对学校周边的无照经营摊点和网吧进行整顿,进一步加强对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为我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消费环境作出工商的一份贡献。

二是组织团员青年“上街头、进楼宇”宣传法律法规。利用机关团支部团员青年所在业务指导科室的优势,上街头宣传“市场主体的准入与退出”,接受群众的咨询,为规范长宁区的市场主体出一份力;针对楼宇企业异地经营现象比较突出的状况,组织团员青年进楼宇向企业宣传法律法规,引导企业规范登记,守法经营,为长宁区域经济添砖加瓦。

四、成效与体会

通过“一团一品”工作的深入开展,分局团委班子变得更有活力,制度更为健全,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动,为团员青年创造了发挥各自特长和作用的平台。同时,在学习和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受到了各级组织的表彰,有效的推动了工商系统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

实践成长的加油站 长宁公安分局团委

一、概述

培养人才、典型引路是分局对青年民警开展思想教育的手段之一,也是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凝聚广大青年的重要途径。因此,分局团委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围绕“服务青年,人才强警”的工作目标,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以“典型引路,实践育人”为特色品牌,初步构建了发现、培养、举荐、使用典型的工作机制,通过典型引路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以此作为分局共青团工作的着力点,使团组织成为青年民警实践与成长的加油站。

二、建设背景

1、将青年民警的个人成长与长宁发展相结合。在区委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列”目标的大背景下,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民警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为维护长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奉

为特奥会长宁分会场的火炬手,在全局青年民警中营造了“学技能、钻业务、展风采”的良好氛围。

2、引导更多的青年参与竞争。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有利于在全局青年民警中形成向典型学习、互相竞争的工作氛围,分局团委努力营造一种学典型、赶先进、鼓励成才、鼓励拔尖的成长环境,让青年民警在良好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3、输送储备更多青年人才。团组织及时了解和掌握身边的人力资源,把青年人才更紧密地团结、凝聚在一起,形成人才的聚合效应,成为一个蓄水池和加油站,为公安中心工作提供源动力。因此,培养举荐优秀青年既为各警种的青年骨干快速成才指明了方向,又为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使青年民警自身进步和公安事业发展获得了“双赢”。

下一步,团委将进一步发挥优势,拓展选树典型的深度,确保举荐人才的精确度,提升典型青年的知名度。

深化虹桥青年创新论坛 打造青年国际文化品牌

长宁区虹桥街道团工委

一、概述

虹桥青年创新论坛自2006年创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从首届“青春,让社区更美好”到第二届“国际社区与青年人才”,每届都吸引了来自虹桥社区各方面青年人才的广泛参与,并逐渐发展成为倾听青年心声、彼此相互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展现自我魅力的实践舞台。第三届青年论坛既是虹桥社区(街道)团工委主动对接区委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列”工作目标以及街道党工委提出的“两个率先”工作目标,让更多青年了解虹桥、投身虹桥建设,着力打造青年国际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

二、建设背景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启动年,虹桥街道党工委主动对接区委“拓展虹桥、提升功能、数字长宁、国际城区”的发展方针,提出了“率先建成上海一流的国际社区之

一、率先建成长宁典型的和谐社区之一”的工作目标,这对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近年来培养、教育、凝聚青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从青年的特点出发,推出了青年创新论坛的新机制。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完善机制,注重团队意识培养

好的项目的开发和发展离不开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团队作为坚强后盾与支持。为了使论坛越办越好,越办越新,在总结前两届论坛策划组织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三届论坛的策划筹备过程中,建立了“四组三会”的工作模式。“四组”即筹备工作组、联络调研组、论坛会务组和新闻信息组。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论坛策划、联络和协调机制; “三会”即筹备会、准备会、彩排会。在充分调动了青年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培养了青年们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全局意识。

一、概述

华阳社区团工委通过设立兼职委员、与社区内各级共青团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和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形成“资源共享、问题共商、项目共做”的“区域联动”工作模式,志在将社区团组织中所有的活力集中起来,产生叠加效应,从而不断丰富青年的各类需求。努力探索和实践社区大团建工作新路子,把工作渗透到社区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形成社区各级共青团组织共同发展的理想信念,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二、建设背景

社区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它是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集点、人与社会的交融点和社会生活的支撑点。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和谐社区。而形成“区域联动”工作机制是建设和谐社区关键之一,要想实现“区域联动”就必须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的限制,打破原有老死不相往来工作局面,形成社区单位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协作、共同奋斗的工作局面。

三、建设内容和举措

(一)形成“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必须立足双赢、多赢的要求,确立目标、原则和途径 目标——青年的参与率、满意度和幸福感。我们要建立“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有效的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在社区广大青年和驻区单位团组织中树立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以提升青年的参与率、满意度和幸福感为目标,促进团的凝聚力建设。

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双赢”。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把以人为本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原则,联系青年、贴近青年,注重把握青年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其次要讲合作,合作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发展的空间。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有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整的我”。这实际就是WTO中所推崇的“双赢”,“双赢”才能赢得青年、赢得帮助,才能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稳人心。

途径——形成社区大团建的格局。在机制建立上,突破“体制性障碍”,改变系统内条块分割的局限,实现条块有机联动、以块为主和优势互补,使团的互动方向从垂直型向网络型转化,建立横向互动机制,推动各团组织实现工作横向联动、信息横向流动、资源横向共享。在组织设臵上,打破隶属关系,以党团联系、行业联系、社团联系、区域联系等多种形式创新组织设臵,力求最大限度网聚团员青年。在工作网络上,运用共青团组织优势,充分整合区域内各类社会资源,建立层次多样、成员广泛、功能优化、活动丰富的工作格局。在职能拓展上,以青年为本,延伸工作手臂,以社区青少年工作为重点,积极承担政府委托的青少年事务。

二、新形势下形成“区域联动”工作机制,推进社区共青团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1、成立社区(街道)团工委,调整机构设臵。

改制原有的街道团工委,成立社区(街道)团工委,吸收社区中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团组织的负责人、居民区的团组织负责人以及社区青年中心、各类青年组织和社团代表为团工委委员。华阳社区团工委下设三个工作部,驻区单位工作部、居民区工作部和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部,除驻区单位工作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四名,其他均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二名。

1主、开放的讨论、交流,加强团组织、团干部、青年群体间的多向沟通,加强学习讨论、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争取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接受度,进一步深化机关青年凝聚力工程,积极为各级机关团组织、机关青年提供服务。

二、建设背景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共青团组织进一步掌握青年思想动态、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关心青年、了解青年、服务青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方法。在“数字长宁”的建设目标下,长宁机关团组织紧紧依靠网络手段带领全体的机关团员青年率先实现教育载体、工作载体、交流载体的网络化、数字化,主动应对机关团工作的形势变化,通过在内容结构设计上不断贴近和迎合青年群体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贴近青年工作方式创新的需要、贴近畅通青年思想动态双向传递的需要以及青年人才培养挖掘展示的需要,更好地运用网络手段为长宁机关青年群体服务。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1、基础建设:确定网站功能定位,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青年网站的建立建设,首先确立的是网站的功能定位,青年网站要建立成为机关组织建设的平台、思想教育的平台、人才队伍挖掘培养的平台、青年群体宣传展示的平台,通过开通机关团组织工作讨论区,加强团干部间工作探讨及交流,推进工作研讨和思考;通过发起网上团组织生活、电子期刊、开通书记信箱等,进一步畅通机关团员青年思想反映渠道;通过宣传发布机关各级团组织、青年活动的信息,为各级团组织间互相了解工作动态创造条件。

学习前人经验:到黄浦区机关团工委进行实地学习,详细了解黄浦区机关内网的硬软件设置、人员分工、经费及日常运营情况;详细制定方案:根据调研情况,结合长宁实际情况,形成书面初步建设意向,征求上级领导、指导部门包括机关党工委、区府办、区信息中心、区信息委等多方面意见,积极争取区委分管领导的支持,拟定机关青年网站建设实施方案。分解网站硬、软件建设具体任务及责任:根据网站建设要求,与区内信息主管部门协调制订服务器及相关硬软件采购意向报上级部门审批,设计网站框架及内容,与专业网络公司,签订网络维护协议。

2、队伍建设:确定固定工作班底,发挥青年骨干力量

调动青年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网站建设核心团队:经过物色、联系,网站核心建设管理团队“八爪鱼”工作室随即成立,成员包括各具特长的八位青年干部志愿者,他们均来自机关各个部门,是部门骨干、优秀青年,在网站工作中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奉献精神。

成员分工协作,团队力量不断增强,网站管理有声有色:工作室参与网站建设全过程,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内部加强分工合作,对外积极寻找资源和支持,不断规范网站志愿者集体内部管理。成员不仅积极为网站建设、规范管理出谋划策;成员间的亲密互助、团结协作,也在整个青年网站、论坛建设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舆论导向和榜样示范作用,为青年网站、论坛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网上发动与网下组织相结合,成员成为青年活动的组织核心:机关青年网站成为了机关

3目前,我区共有社会执业律师约750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律师队伍约占30%(即200余名),位居全市前列。从行业特性上看,作为“两新”组织部分的青年律师队伍相对比较分散,各个单位青年律师队伍很不平衡;从职业特性上看,队伍的流动也比较频繁。如何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既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又发挥青年律师的智慧和作用,为青年律师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是区司法局团总支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区司法局团总支围绕区委提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根据青年律师队伍的特点和需求,依托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对区域内青年律师队伍的服务和凝聚,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以青年成长需求为导向加强青年人才培养,通过教育培训服务和凝聚青年律师队伍

1、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放首位。坚持党团联动,提高学习自觉性。通过“双学”小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训班、“马读会”、“网上学习园地”等有效载体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律师队伍政治理论素养。

2、突出抓好业务知识与学历教育培训。一是协助组织我区青年律师参加由律协等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门业务培训和区司法局组织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培训,共计达400余人次;二是协助组织青年律师队伍参加更新知识教育培训达200余人次,进一步优化青年律师队伍知识结构。

3、坚持以特色项目为抓手锻炼队伍素质。一是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组织团干部和青年代表到东方绿舟进行团队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团队协作意识;二是由青年干事策划、承办律师工作年会“青年律师发展”的分组研讨会,积极参与行业大型活动;三是指导各单位、各支部根据自身实际,组建活动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四是积极组织和参与上级团组织各类活动,满足青年律师自我锻炼、自我拓展、自我完善的需求,如“红五月”歌咏比赛、“青春促和谐”长宁青年辩论大赛等。

(二)以人才高地建设为导向加强青年人才培养,通过职业导航服务和凝聚青年律师队伍

1、进行青年律师职业发展专题调研。下半年,历时近两个月开展了“青年律师生存状态和职业规划”专题调研,以长宁40岁以下青年律师及助理为调查对象,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有效样本214份,对青年律师队伍的个人、职业基本情况和生存状态、职业规划情况、职业发展需求、参与社会管理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多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区青年律师队伍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青年律师队伍发展的建议,对党政工作决策和行业指导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2、建立律师代表团青年干事制度。在律师代表团中设立干事职位,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使一批有才干且热心于服务和公益的青年律师能参与到全区的律师代表团工作,为青年律师之间的横向交流、青年律师和资深律师之间的带教提供新的途径,为青年骨干律师的成长提供职业发展的空间。

3、加强对留学归国青年律师的服务。留学归国人员是青年律师队伍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53、贴近青年需求。青年成长需求是我们服务的指南针,也是活动有所成效、得到青年认可的重要基础。

4、创新促进活跃。青年律师队伍应当也必须具有青年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活力,团工作应当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促进活跃。

今后,我们团总支将进一步夯实服务基础、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成效,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实践“青年为本,以德为先,服务为重,发展为主题”的工作理念,想在长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推进工作品牌,使青年律师队伍努力成为追随党的事业的积极力量、推动长宁发展的建设力量、建设和谐城区的示范力量。

团组织参与青年医务人员职业素质提高工作的探索

长宁区同仁医院团总支

一、概述

2006年是同仁医院与三级医院合作,全面提升能级的一年。医院团总支以“建功育人”为目标,以“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青年”为宗旨。在党总支的领导下,整合医院多方面的资源,以“同仁医院青年论坛”为基础,为青年医务人员提供一些系统的培训和一个展示自身良好职业素质的平台。

二、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我院为了推进长宁区卫生事业改革,全面贯彻“一级医院抓改革,二级医院抓提升”的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利用与仁济医院合作的医疗技术优势,在我院职工中开展各类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二级医院的服务能级。医院团总支积极配合医院党政中心的工作,以在青年团员中开展“同仁医院青年论坛”的形式,培养青年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技能与道德素养。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1、“同仁青年论坛”为平台,提升医务青年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

我院团总支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今年以来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全体团员青年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

4月由团总支牵头的“同仁医院青年论坛”正式启动。并在同仁医院院刊上设立“知荣辱、讲文明、树形象、大家谈”专栏。鼓励各位青年医务工作者向团总支、医教科、护理部投稿,文章题目不限。

在团总支通过对下属内科、外科、医技、行政、门急诊五个团支部团员的宣传动员后,今年团总支共收到青年团员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心得以及专业论文70余篇。

最后经过团总支的筛选,30余篇文章分别刊登在每一期院刊的“知荣辱、讲文明、树形象、大家谈”专栏上。其中,我院的团总支书记陈雯、团总支副书记陈丕栋的论文,被推

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团委

一、概述

以我校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利用我校在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网络普及等方面的优势,推进我校共青团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形成我校共青团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利用校园BBS平台资源,开展网上团组织生活,并通过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两种组织生活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校园网、校园网络电视、校园文化传播系统,展现学生自主教育实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扩大活动影响,提高活动效果。利用电子信箱、MSN、QQ、市民信箱等网络资源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有效的家校沟通,建立起学校、家长、学生沟通畅通的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资源展示学生党建的成果,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民主评议。

二、建设背景

生活在现时代的青少年一代,将成为新的“网络一代”。网络一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未来的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必须在占领网络阵地方面作出努力。我校作为长宁区信息技术实验基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数字化校园的开发与实践上都在进行不懈的探索,并已取得了一些收获。充分利用这一信息技术资源优势,挖掘信息环境下共青团工作的新途径,努力探索加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通过网上团组织生活,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利用学校网站班级BBS资源,互联网资源组织团组织生活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总结出了以下两种方式:

1.主题讨论式

结合时情设定讨论主题,在校园BBS上进行发布,由团员利用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克服假期内难以集中开展团组织生活的缺点。如05年暑假期间我校以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开展以“薪火相传——网上长征行”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团员们把历史上的长征移植到虚拟世界,以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字等综合手段再现历史的真实。

2.资源整合展示型

将团组织生活结合民族精神教育等内容开展活动,团员通过网上资源的搜索,自己设计制作网站。由我校学生制作的网站作品《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追忆70年代》等在长宁区电脑作品展中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网站的制作不仅让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二)、利用团队窗口展示学生自主教育实效

将学生活动情况,用文字、图片、现场直播的形式在网络上发布,从而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扩大活动影响,提高活动效果。例如,05年底举行的“爱我中华 抒我情怀”学生文艺汇演,我们通过网络电视进行了现场直播,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了文艺汇演,扩大了活动影响。

9利用网络沟通交流的方法是心理辅导的有效辅助手段,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要按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使用,要注意使用的频率并加强对沟通内容的判断,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同时有利于培养师生感情,是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手段。

(三)、共青团工作的信息化要善于突出网络优势

要利用网络覆盖面大,传播范围广、影响力深远的特点,通过网络,展示和推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利用网络使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平台,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注意倾听学生心声,并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

推进企业青年员工培训,提高青年人力资源素质

新长宁集团团委

一、概述

提高青年人力资源队伍素质,特别是努力促进青年实现岗位成才,是企业团组织新形势下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新长宁集团团委长期以来进行实践和探索的团建课题。新长宁集团团委建立多层次青年情况数据库,每年加以更新、整理,掌握了包括新增青年群体在内的青年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结合其所在单位的岗位业务要求,制定满足青年需求、符合企业实际的各类培训,着力提高企业青年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促进青年队伍和谐发展。

二、建设背景

2004年,新长宁集团党委批转了《新长宁集团青年队伍建设三年工作实施计划》,以全面促进集团团建和青年工作为基础,在努力强化青年服务企业的忠诚度,充分调动青年奋发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提高青年促进发展的贡献率上下工夫,使不同类别的青年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实现“成才”,为集团发展提供坚实的青年队伍保障。集团团委围绕三年计划,从掌握青年实际需求着手,探索培训工作的模式和内容,通过培训创新理念、开阔思路、提高技能、增强素质,着力建设青年后备干部、青年经营管理骨干、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为促进集团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1、制度保障加强领导

(1)2004年,新长宁集团团委制订了《新长宁集团青年队伍建设三年工作实施计划》,以量化描述的形式为集团广大团员青年构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平台,量化的目标主要是从党政后备干部、经营管理骨干、专业技术骨干、各单位重要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中青年比例等方面对集团的青年工作提出要求。

(2)2006年,集团党委颁布了《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其中明确规定各单位到“十一五”末期,班子中必须配备一名30岁左右的成员,另外,在后备干部储备方面,党委要求建立青年干部人才库,对集团所有35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后备干部、优秀大学生进行动态管理。

1青年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在每一位青年个人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的,对每一位青年的成长,集团团委都努力整合资源,创造机会,搭建舞台,为青年提供展示自我,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

“大手牵小手”,青年教师关爱“流动花朵”

上海市新光中学教工团支部

一、概述

“‘大手牵小手’,青年教师关爱‘流动花朵’”是新光中学教工团的特色品牌项目,在学校党支部的指导下,于07年4月正式策划并实施。项目以青年教师及党团员教师为主体,由党、团支部统一安排,与校内一些品学尚好而家庭经济相当困难的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结对。通过青年教师的关心、爱护和资助,改善受助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提高其自信心。并以此为榜样,促进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合力,共同参与构建和谐新光校园。

二、建设背景

2004年暑假,长宁区政府关闭了区内11所民工子弟学校,与此相关的2000多名来沪务工子女经区教育局统筹安排,进入区内公办学校就读。新光中学也被指定为接收单位之一。为让这些学生尽快适应公办学校的教学模式,学校经调查发现,这批新生中有部分学生品学俱佳且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不利其巩固已有成绩,继续前进。因此,新光中学自2004年开始开展了一帮一师生结对帮困助学活动,连续几年均收到良好效果,也为如今开展的“大手牵小手”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1、组织保证

学校党团支部选了拔一批优秀青年教师承担起教学任务,并以“大手牵小手”师生结对主题活动为契机,落实助学对象。

2、制度保证

青年教师同相关来沪务工子女结对,郑重签订助学承诺书,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专门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新光求学期得到全方位的关爱。

学校党团支部还专门制作了“大手牵小手”师生结对记录手册,细化、落实承诺条款,跟踪、反馈活动情况,以强化制度保证:

(1)、关注受助学生思想动态。每2周至少与受助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指导、帮助其解决具体思想困惑。

(2)、关心受助学生学习情况。不定期检查受助学生学业情况,以满腔热情和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信心,提高其学习成绩。

(3)、关心受助学生生活状况。每年给每位受助学生至少不低于人民币400元资助;还额外为困境中的学生买衣衫、买自行车、买台灯及其他学习用品等,甚至代付学生学费。(4)、关心受助学生家庭情况。每学期至少1次访问受助学生家庭,深入受助学生所居群

3首次采取团支部直选的方式成立了联合团支部,这是“两新”团建工作模式的一种新尝试。但楼宇联合团支部相对于传统体制内的团支部和独立建团的“两新”团支部,也存在人员分散、人员流动快以及楼宇内各公司在时间、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等特点。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1、带组织,确保共青团工作有效覆盖

借助党建资源,保障楼宇团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坚持每月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商讨两新党建、团建事宜。设立居民区青年干事为楼宇团建工作的联络员,借助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定期联系服务楼宇团支部团员。借鉴党建模式,扩大共青团组织有效覆盖。基于“两新”团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在流动党总支的指导和帮助下,成立了两个社区流动团支部,一个是以“两新”青年为主的流动团支部,另一个是以“闲散”青年为主的流动团支部,并与流动党支部结对共建。

2、带思想,增强团员的组织荣誉感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团员意识。组织楼宇团员青年观看电影《生死牛玉儒》、参加党课和形式报告会;组织团员青年开展 “红色之旅”、“团徽佩戴仪式”,以参观、访问、座谈、交流等互动形式,加强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团员“永远跟党走”。宣传身边优秀青年典型,立足岗位成才。利用每年开展的“新华十佳青年之星”推优工作品牌所积累下来的优秀青年事迹,通过社区报、街道门户网站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在青年中心网站论坛上开辟“青年成才”讨论专题,激励“两新”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奋发有为,积极向上。

3、带制度,推进楼宇团建规范长效运作

联系调研机制。主动上门指导,定期与团员青年沟通,建立网上联系机制,开设凯旋公寓QQ群,共同讨论各类新闻趣事,共享资源、以及相约周末一起出游或者打羽毛球等活动。考评激励机制。开展“五好团支部”、“立功竞赛先进集体”、“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团员、团干部”等评比活动。培育入党积极分子,每年向党组织推荐一批“两新”入党积极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带教培育机制。团工委与楼宇团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帮助团支部逐步完善学习制度、活动制度、工作制度,探索楼宇团建长效机制;楼宇企业党员与团员带教制度,培育团支部工作骨干,提高团干部队伍素质;离退休干部、关工委老同志与团员结对互助,帮助团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培训机制。邀请相关专家开设营销技巧相关讲座,组织楼宇内青年员工开展交流,提高青年员工业务能力。

一、概述

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位于长宁西部,镇域面积11.89平方公里。新泾镇拥有长宁区最多的居民区,下辖29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最大的都市经济园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还有最早的社区商区——百联西郊购物中心。

近年来,新泾镇在城市化推进中逐渐形成了集“高质量的居住社区、高集约的现代商区、高效益的经济园区”为一体的“三区”共融共通格局。对此,镇团委发挥新泾镇的社区资源优势、临空园区“两新”青年的人力优势、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的阵地优势,逐步探索“资源上联享、阵地上联手、主题上联建”的“三联”团建模式,整体推进社区团建。

二、建设背景

三、建设内容与举措:

1、资源上联享,文明社区成为新泾团建的调配中心

立足于文明社区的创建,新泾镇团委坚持团代表年会、居民区团建骨干工作例会等制度,整合团建资源;积极协调体育一条街、文化中心、青年中心等阵地,努力争取镇属资源,满足社区青少年、两新青年、机关青年、外来务工青年等不同层面团员青年的文化娱乐需求;依托刘博士阳光心理工作室、社区青少年社工等社会专业资源,服务特殊青少年群体;以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为契机,盘活阳光之家、奉献书屋等志愿服务资源。丰富的社区资源使得镇团委在区域性大团建工作中能够协调有方、服务有力、覆盖有效。

2、阵地上联手,百联商区成为新泾团建的集散中心

新泾镇团委联手百联,积极拓展青少年活动阵地,利用其场地和管理优势,开设“百联快乐休假屋”服务未成年人;依托其商业和服务资源,与百联商区内的世纪仙霞影城、星巴克、特力屋、万元方网吧等商家建立社区团建共建关系,百联逐渐成为新泾镇团委服务和凝聚青少年的集散中心。

3、主题上联建,临空园区成为新泾团建的人力中心

临空园区是长宁区的三大园区之一,总部型企业林立,两新青年集聚。镇团委根据临空园区党建和团建实际情况,以成立“临空园区青年志愿服务队”为抓手,探索了“策划联手、企业搭台、青年唱戏”的志愿者工作模式,成功举办了“为爱毅行”两新青年环保徒步行、“六一”临时家庭、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集中血检、我为特奥来开道等志愿活动。园区青年踊跃参与,成为这些公益活动的生力军。两新团建也有了新的起色,截止目前,共建立两新团组织、青年联谊会36家,覆盖青年3113人,发展青年中心团体会员22个,覆盖青年3650人。

四、成效与体会:

新泾镇团委在社区、园区、商区逐步探索“阵地上联手、资源上联享、主题上联建”的“三联”团建模式,是社区团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围绕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的工作目标的具体实践。

首先,“三联”团建着眼大局,符合党委政府的现实要求。镇团委按照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要求,在团建工作中坚持党委政府的正确导向,始终以新泾镇文明社区的创建为大

7感受了革命圣地所蕴涵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也树立一批理论学习示范群体。

2、进一步加强团学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高团队工作的战斗力

通过每年的团学联换届改选工作,选拔思想素质好、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富有创造力的优秀团员到团学干部队伍中来,努力把好选人关;定期组织团学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素质拓展、团学联工作述职,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团学联重视活动的教育功能,不断提高活动质量,指导团学干部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并积极参与学校常规管理,把握重大活动的方案和进程,并给予指导和建议,实际操作中,各部门积极做到分工明确、相互协调、资源共享。

3、打造品牌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以“民族精神”为主旋律,弘扬爱国主义,积极组织和支持青年开展喜闻乐见、参与面广的文体活动。例如:今年“金秋文艺汇演”的主题是:卓越五彩环,成就延安梦。团学联作为主要承办部门,从主题的确定、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的形成、相关的宣传、主持人的选拔,到舞台的设计、节目的审核与彩排都凝聚了整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通过筹备过程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主题活动的大局观念明显得到提升,随着外联工作的逐步开展,加强了学生融入社会,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团学联在以“节能降耗”为总体目标的全国绿色学校活动创建中,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并以支部为单位筹划开展了“环保小卫士”、绿色标语和金点子征集活动,并在校研究性课题小组的指导和协助下,涌现了如早餐零袋计划、垃圾回收等具有较强可行性的课题;团学联现有19个社团,团学联针对高一新生,在开学初发放社团宣传册,又以为期一周的社团节为契机进行社员招募,通过新颖的“定向越野”形式进行集中的大型社团展示活动将整个社团节推向了高潮,从而也进一步扩大社团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提供更丰富的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校园文化空间。

四、成效与体会

1、团委引领,指导学生团工作思路体现主流方向

学生是校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团学干部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组织作用。学生在组织活动的定位和思考中,往往以时尚、参与面广作为主要目标,容易忽略体现活动教育性的一面,团学联能够较好的把握学校总体教育目标,有机的渗透到活动中,使学生从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有所收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而且完善了学生的品格。几年来我校连续获得了区五四红旗团组织光荣称号,今年高二打入党报告的同学已经有30多名,有11位同学参加了区“马读会”并收到来校调研的关工委老领导的一致好评,我校张雪梅同学荣获了市“理论学习先进个人”,周叶俪同学获区中学生“迎世博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我们的环保社、戏剧社和羽毛球社荣获了长宁区优秀社团的称号。同时,环保社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在上海科技馆举办的上海市社团节,与各校社团分享交流经验。就在11月又传喜讯,戏剧社获市“鲁迅杯”课本剧三等奖,模联更是在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中满载而归,分别荣获了最佳记者团奖、最佳立场文件奖、最佳默契奖、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2、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拓宽团委工作思路,团工作更具创新精神和活力

三年多来,团学联基本在常规工作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930-

第三篇:以“培训”为基础 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

以“培训”为基础

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

双鸭山电业局调控中心 王喜香

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加快公司‚两个转变‛,双鸭山电业局成为黑龙江省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在人、财、物集约化基础上,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公司运营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培训工作发挥先导作用,建立起为变革前做好思想准备的‚三集五大‛知识宣贯培训、变革中的新业务流程与技能培训、变革后转岗员工的岗位适应和思想稳定的‚大培训‛工作体系,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网公司的战略部署上来,使广大员工尽快适应和积极投入这场变革,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改革前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多采用调度运行和设备运行集控分设的模式,未实现两者有效融合,造成运行环节多、工作界面复杂,影响了电网运行实时控制效率。随着电网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按照“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成为必然选择。将电网调度和变

电设备运行集控功能实施集约融合,一体化运作,将极大地提高电网运行、应急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效率。

双鸭山电业局‚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自2012年1月份启动以来,成立了双鸭山电业局‚大运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在省公司的指导下,以‚三个有利于‛工作标准为统领,及时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和省公司关于‚大运行‛相关文件和工作要求。经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拼搏,历经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初步实现‚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于今年4月份完成了机构设臵工作,调度通信所正式更名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按照‚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5月份首批招聘的监控人员到岗到位,为了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技术业务水平,适应‚调控一体化‛工作的需求,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把培训工作作为‚大运行‛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组织宣贯和专业化培训为主线,以增强职工对‚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认知,为‚大运行‛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一、做好宣贯培训,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做好理论和思想准备

要实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就必须提高员工对企业改革的认识,加深对“三集五大”体系的理解,所以要建

立全覆盖、分层次的“三集五大”宣贯培训体系,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全覆盖、全过程”为前提,以“新流程、新要求、新能力”为主线,全面宣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通过对‚三集五大‛建设方案的集中讲课、中心主任亲自解读局下发的‚三集五大‛宣传手册、学习局长在职代会上的发言材料等渠道开展“三集五大”宣贯培训,使广大员工了解了企业所面临的变革形势和变革的趋势,明白了改革是电网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利益相一致,消除了员工认识上的误区,把员工关注岗位变化的焦点转移到更多地关注如何快速适应新体系的工作要求上来,解决了员工对变革带来的恐慌思想,统一了员工对“五大体系”建设的改革发展认识,识大局、谋大体,进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二、做好“大运行”体系专业化培训,为变革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准备

根据‚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将监控业务由变电运行单位划拨至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实现‚调控一体化‛,对调控员及自动化人员岗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机构和人员配臵、流程优化以及新旧机制转换的顺畅对接,电力调度控制根据所管辖的专业体系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对调度员及监控员分层次进行动态培训,使广大员工尽快掌握“大运行”体系

新知识、新技能和工作流程,培养了一批人员素质全面、专业技能扎实、应急能力突出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双鸭山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专项培训方案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针对电网调度运行和电网监控两方面的业务特点,根据双鸭山电网的实际网架结构,分别制定了调度员、监控员和自动化人员专项培训方案,由专业分管主任编写符合双鸭山电网调控运行的需求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撰写培训讲义,亲自授课,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使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二)自编培训材料 凸显地区电网特点

‚传统培训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涉及面较广,内容较杂,都非基于我局电网实际情况,不具有针对性。‛调控中心主任说。在‚调控一体化‛的形势下,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共同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结合我局电网实际的调控员培训材料。经过4个多月的尝试,该局调控员通过自编材料能够尽快掌握我局电网运行方式以及薄弱点,针对电网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增强应急处臵能力,使培训效率普遍提升。自编的材料主要分为应用知识和专业题库两部分,内容主要来源于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培训教材中通用的知识要点。

(三)互帮互助互促成长

随着‚大运行‛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对调度员、监控员及自动化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进一步提高调控员及自动化人员培训效率,弥补现有培训方式缺乏监督和评估的缺陷,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监控员和自动化人员签订了第一份互帮互助协议,调度员对监控员及自动化人员培训双鸭山电网运行知识,监控员对调度员及自动化人员培训各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运行知识,自动化人员对调控员培训监控主站系统监控信息、画面等功能,三方结为互帮互助小组,共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通过一体化培训模式,使得调度、监控与自动化人员在专业上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培养兼具调度、监控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适应“大运行”体系的要求。

(四)‚一人一课‛促学习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开展了‚一人一课‛讲堂,采用‚轮流当老师、轮换做学生‛的双向互动培训方式,形成了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授课内容不限,授课人可讲授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学习经验等等,只要是个人擅长的领域,或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问题,都可作为授课内容鼓励员工上台讲课。目前,‚一人一课‛讲堂已在调控中心开展了6次,受到了调控中心所有员工的广泛好评。齐志坚主任说:‚‘一人一课’讲堂让每一位员工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也让每一位员工有了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机会。

(五)相互交流 促进学习

7月27日,组织监控专业人员到兄弟局集控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与业务交流,就监控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主界面的组成、分界面的应用、监控信号分类、动作执行过程等方面

进行了业务交流。学习组成员对集中监控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调控业务的有机融合,促进“大运行”建设的有序进行,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还派出调度与自动化专业人员赴沈阳科东分公司对升级改造后的地调能量管理系统(EMS)进行培训学习,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了调度和自动化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有效推进了“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进程,为全面构建集中统一、权责明晰、工作协同、规范高效的双鸭山电网“大运行”体系,提高驾驭大电网的调控能力和大范围优化配臵资源的能力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每周五开展一次‚安全日‛活动,通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安全简报》、学习典型事故案例等形式,对所有员工进行了一次安全警示教育,组织学习《安规》,针对印度大停电事故,组织调控人员做好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七)现场培训 提高综合业务水平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组织人员到红兴隆一次变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现场,深入学习保护装臵的动作原理、一次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信号所表述的实际意义,结合保护装臵的调试,请专业人员分析讲解各种保护动作时的处理过程,以判断事故的范围和性质,为更好地进行电网调控工作打下

坚实的基础。

(八)组织开展联合反事故演习提升事故处理能力

(九)阶段性考试 凸显培训成效

根据各专业专项培训计划,在完成不同培训阶段内容后均进行了阶段性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分析参考人员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再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通过5次阶段性的考试,检验了调度员、监控员及自动化人员各项业务的掌握情况。所有调控人员均参加了省公司组织的调控人员培训和并通过了持证上岗考试,各专业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为实现‚调控一体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通过特有的培训方式方法,使调控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能够适应‚调控一体化‛变革的需求,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决策更加准确、时效性更强、信息传递更快速、执行力更强,提高了电网的管控能力,提升了事故处理的反应速度,使电网可靠性大幅度增强

第四篇:以“大培训”为抓手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范文

摘要:在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电网公司面临着管理方式的系统变革,为服务和保障“五大”体系建设,培训要先行,以切实领会国网公司总体战略意图,把握“五大”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让广大干部员工深刻认识到“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理解“五大”体系建设的操作流程。培训为员工观念转变、业务能力适应、人员调整发挥重要作用,为“五大”体系建设做好全面的理论和思想准备,推动公司广大干部员工主动适应“五大”体系建设。

关键词:三集五大;改革;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023-02

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加快公司“两个转变”,国家电网公司在江苏、重庆公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正全力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在人、财、物集约化基础上,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公司运营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1]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培训将发挥先导作用,建立起为变革前做好思想准备的“三集五大”知识宣贯培训、变革中的新业务流程与技能培训、变革后转岗员工的岗位适应和思想稳定的“大培训”体系,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网公司的战略部署上来,使广大员工尽快适应和积极投入这场变革,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一、做好宣贯培训,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做好理论和思想准备

要实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就必须提高员工对企业改革的认识,加深对“三集五大”体系的理解,所以要建立全覆盖、分层次的“三集五大”宣贯培训体系,以“全覆盖、全过程”为前提,以“新流程、新要求、新能力”为主线,全面宣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三集五大”宣贯培训,加大改革宣传力度,消除对改革的畏惧思想,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改革和参与改革。

1.组织“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形势任务宣讲团,进行改革前的形势任务宣讲培训

辽宁省电力公司由公司领导带队,组成五个形势任务宣讲团,分片到各市供电公司进行形势任务宣讲,对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宣贯,主讲的领导把电网的发展形势和“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和必要性说得很透,着重强化了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科学认识,对当前变革形势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改革做了充分的舆论和思想准备。

2.组织领导班子“三集五大”培训班,分三期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三集五大”集中培训

公司各专业部门对各直属单位和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业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内容进行讲解,并提出了方案编制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参与公司“五大”体系设计的专家和领导把“五大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讲解得清晰透彻,各单位班子成员对“五大”体系如何实施有了深入的理解,基本做到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培训中采用行动学习的方式,对各单位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头脑风暴式的研讨,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明晰了各单位领导的思路,达成了改革的共识。

3.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全员“三集五大”集中培训

主要采用脱产集中培训为主,网络培训和班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把握了三个主题:第一,变革是大势所趋;第二,“五大体系”是公司向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是提高公司运营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举措;第三,强调变革不影响职工待遇,给员工一个定心丸。使广大员工明确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主要构架和运作模式、总体实施进程和工作要求。

近两个月通过三个层次的“三集五大”宣贯培训,做好了变革的舆论准备和思想引领。使广大员工了解了企业所面临的变革形势和变革的趋势,明白了改革是电网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利益相一致,消除了员工认识上的误区,把员工关注岗位变化的焦点转移到更多地关注如何快速适应新体系的工作要求上来,解决了员工对变革带来的恐慌思想,统一了员工对“五大体系”建设的改革发展认识,识大局、谋大体,进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二、做好“五大体系”专业化培训,为变革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准备

“五大体系”建设是全新的业务流程,为了使机构和人员配置、流程优化以及新旧机制转换的顺畅对接,必须按专业体系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分层次对干部员工进行动态培训,使广大员工尽快掌握“五大”体系新知识、新技能和工作流程,以迅速适应变革。[2]

(1)专业化培训是在第一阶段总体宣贯培训的基础上,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第二阶段,组织“五大”体系所覆盖岗位相关人员开展的专业化培训,是保证“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和正常运作的基础性工作。培训主要是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五大体系,分专业制定涵盖管理、技术和标准制度等内容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手册,学习各项新标准、新要求和新流程,内容包括专业管理模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基本要求等,重在提升员工的岗位适应能力,帮助新上岗人员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2)细分培训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对象的培训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制定和落实培训计划,以岗位实际需求为培训导向,开展新标准、新要求、新流程培训;修订和完善管理、技术、工作标准,进行集中专业对口培训。[3]按照各大体系对省公司层面、地市公司层面、县公司层面管理和专业人员,开展分层培训。对中层干部和各专业人员既有专业的纵向培训,还有交叉专业的横向培训,以提升干部和员工的管理与技能水平。强化班组人员新岗位、新设备、新业务培训,加大普考、调考、竞赛力度,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员工转岗位及体制变化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日常工作做好人才储备。

(3)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专业化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以“五大”体系的岗位需求为培训导向,创新培训模式,广泛采取集中培训、交流研讨、班组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在培训模式上提高针对性,比如进行专题式培训,即针对“五大”体系中某一个方面的热点或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进行讨论式培训,拟出若干变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式的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进行案例分析式培训,即举出变革中出现的实际例子,找出各单位的共性,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经验。进行实地考察式培训,即根据需要,选择公司各单位建设中的亮点和成功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参观、考察、借鉴经验,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式培训,即按照“五大”体系,成立五个课题组,自始至终跟踪各单位的开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发现“五大”体系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共性和特性,分享经验,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第五篇: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张燕,董昕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 成都,6100

31摘要:本文分析了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需求现状,结合实际情况,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素质拓展等多方面,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通信专业、应用型本科、改革和创新

独立学院是采用新模式新机制办学的本科院校,区别于传统公办高校,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体现。在就业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区别于学术型本科院校及技能型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独立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我院通信专业自开办以来,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并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不断优化,取得了明显成绩。

1.人才培养定位

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可大致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应用型又可以细分为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研究型人才,要求富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重任;应用型人才,要求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诸如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定位多偏于研究型人才。

成都学院创办之初,通信专业作为其母体高校电子科技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其教学规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均依附母体高校,培养体系基本沿袭电子科技大学。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在不断分析自身特点,有效针对实际情况调整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首先,从生源来看,独立院校招收的三本学生,不可否认与母体院校生源有相当差距,在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认知深度、学习主动性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其次,从行业需求来看,通信是一门和工程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更多地需要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进入公司主要承担着通信产品和通信网络的开发设计和工程应用的任务。经过分析实践,基本确定了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以此为基础,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

作为本科层次应用型通信人才,其专业核心能力应包括以下几点。

(1)掌握通信领域的核心技能和主流知识。核心技能包括软硬件技术的应用,主流知识包括通信原理、信息处理、编码理论、通信电路、通信网络和通信系统等。

(2)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产业资源、网络链接、业务服务均在逐步整合,其国际化趋势明显,这就要求通信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

(3)较强的新知识学习能力。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从业人员需要接触许多未曾学习过的新知识。

(4)卓越的工程应用能力。即具有算法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工程素质。

2.人才培养思路

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 “以学生为本,以学院发展为重”的办学宗旨,坚持在办学过程中实施“面向行业,面向就业,面向市场”,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全力培养有系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科技人才和技术领军型应用人才。要把通信课程教学和项目制、课程设计、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学生社团培养、竞赛活动、大学生创新设计、认证教学、职业培训等新型教学实践和工程能力结合起来,建立多渠道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多途径的学习,可反复锻炼知识运用能力,增强教学效果。为确保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可以由两条途径获得:1)吸收企业部分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成为高校教师;2)高校教师参加企业举办的高级培训班,或者直接参与企业的开发、研究和生产任务,并完成相关调研工作。

(2)推进教材改革与建设。编选教材时尤其要注意:1)增强其应用性、适用性,比如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与优化内容在一般的规划教材中很少涉及,但这部分知识是本科层次应用型通信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用得较多的知识;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持其先进性。例如在本的培养方案修订中,就增加或增强了通信组网技术、3G通信网络、电信业务开发等目前主流通信业务的相关课程内容。

(3)改革教学方法。可以引入利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兴趣牵引法、职业模拟实训法等适合本科层次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4)搞好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开展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一方面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己经建立了多层次的实习基地,实习内容涵盖电子产品的焊接、加工,通信产品的生产、调试以及通信工程类设备的运营、维护等。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实训中心开展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构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就业有优势、深造有基础、发展有空间”。

3.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通信专业领域应用能力为主线,根据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 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力求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3.1 理论课程设置

理论教学体系以本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要求为主线,由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所构成,主要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公共基础课既要突出理工特色,又要立足于本校学生特点。在 “必需、够用、管用”的原则下,适当调整部分课程门数和学时数。一方面,对与专业体系无关的内容适当删减,减轻学生负担;另一方面又要适当加强专业相关内容,比如通过专业英语课程加强学生通信

方向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

专业必修课程执行精品教学的理念,按照专业内核, 精炼教学内容。对《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电路》等通信专业基础课,审视教学内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搭建课程平台,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选修课则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确定未来就业方向的重要过程。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实践证明,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当学生对某个具体的方向感兴趣并深入下去后,往往能获得极高的回报。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采用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培养体系。首先通过一些基础的、简单的、综合性的课程引导对某个专业方向进行初步了解,这个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然后在此方向设置后续的专业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少数比较有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避免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过多的方向上,最终归于平庸,缺乏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远大于纯粹的理论学习,所以大幅加强实践环节就成为必由之路。

总的说来,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加强理论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更新,明确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内涵,努力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基础性与应用性为出发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软硬件设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实践实训环节设置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践环节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设计,由单一的实验内容到综合实验的基本思想,实践内容尽量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除毕业设计外,相应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主要可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专项综合实践、课外学生创新等几个部分。

对《数字电路》、《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等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性实验,主要利用实验箱开展。基础性实验相对较容易,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加强对理论学习的巩固和理解,同时使学生熟悉、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如示波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误码仪的原理及使用。

综合性实验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一种方式是系统仿真,通过MATLAB、Systemview等常用仿真软件,构造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例如2.4G无线收发器、WCDMA扩频通信系统等。这种实验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通信系统的整体性概念,对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融合效果非常明显。另一种方式是分析模仿型实验。针对通信系统中的某个功能模块进行,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单元电路、模仿设计功能模块的能力。该实验系统多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这样将EDA技术和通信原理相结合,锻炼学生综合设计、开发能力,分析掌握实验用通信集成电路的使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项综合实践是实践环节中最重要,也最贴近实际工程的环节。此环节的具体实现方式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在院内通过专周实训的方式完成一个小的通信产品设计及制作,比如收音机、红外线收发器等第。这个实训一般在一些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完成之后开设,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完成一个小的成品设计。实践表明,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融会贯通大有益处。第二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换机、光传输设备、3G基站等真实设备,模拟真实的网络运营过程,积累工程实践能力。为此,学院投资建设了具有全国一流不平的现代通信实训中心,配置了华为最新的实际商用通信设备,模仿真实的通信运营商网络环境。实践证明,这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效果非常明显,在实际工作中能很快上手,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种,通过在企业实习的方式,让学生能接触真实的通信企业工作环境,提高职业素养。一方面,学校联合一些通信企业,形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参观和顶岗实习,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职业素质的训练,增强工程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在假期自己寻找一些实习机会,累积实际的工作经验。这种实习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效果非常明显。总的说来,专项综合实践就是贴近企业的真实工作方式,尽量让学生多累积实际的工程经验,提高职业素养。

除了以上三种实践环节为每位同学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外,我系还成立了实验中心,全天开放,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到相应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通过经费支持、联系老师定期举行讲座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生科技活动竞赛,这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经;通过项目制或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由老师指定或学生自主指定课题,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其中课题的设计性灵活度很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展现新思维、新设计的舞台,提高学生主动思维、实际动手能力。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的具体框架。总的说来,通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主要是:教学计划增加“柔性”, 减少“刚性”,减少理论性必修课的比例,适当减少总学分和课内总学时,大力加强实践、实训环节的比例。在新修订的通信专业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训部分的学时占到总学时的1/3以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效果是非常明显。

4.总结

虽然通信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 但目前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对通信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怎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信息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高我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乃当务之急。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及素质拓展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培养体系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此文能够对独立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1]许学梅等,《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2004.10:32-37

[2]王志明,《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2004.10:6~14

[3]朱高峰,《面向21世纪的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学位与教育研究,2002.4:1-4

[4]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中国高教研究, 2007.8:54-55

[5]周宇,王国红,徐铁峰,《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9.1:92~93

[6]王文鼐等,《独立学院通信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研究》,成功(教育),2010.12:217

[7]王隽,林晓勇,张玲华等,《通信高校核心竞争力模型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vol30.No3:27~29

下载“以快速培养青年人才为目标的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快速培养青年人才为目标的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