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

时间:2019-05-14 08:2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

第一篇: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

天津财经大学

中文题目: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

院系名称: 经济系 专业班级: 经济1101班 学 号: 2011111709 姓 名: 慕经民

2014 年 5月 12日

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

摘要: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变化先从重工业、军事工业慢慢向轻工业转变 所谓重化工业就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中的重工业,或者说工业中除轻工业的部分,重工业是相对于轻工业而言的。重化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现代意义的重化工业是资金和知识含量都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包括能源、电力、电子、石化、冶炼、机械制造、汽车、修造船及建筑材料等,产品市场覆盖面广,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生产手段和装备,被誉为一个地区经济的“脊梁”,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关键词:工业,工业道路,工业阶段,工业有所发展

一。重工业化历程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发展完备的重化工业体系,制定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时至今日,回顾过去60年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1949-1960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三年自然灾害之后这一比值降至46.3%(1968年)1968-1978年该比值又有所回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该比值一度降至1981年的48.5%;紧接着的1982-1999年间,重工业产值比重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调整时期(平均51.8%,最大53.7% ,最小49.8%)从2000年开始,重工业又步入了一个新的结构扩张时代,从60.2%(2000年)增至70.5%(2007年),7年间增幅达到10.3%,同时也使中国重工业产值比重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

1.1 中国重化工业的技术之忧

重工业大多数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进步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十几年来,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展开。我国整体科技实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高新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我国在许多的科技领域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较长。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后,在2000年又下降3位,名列第28位[11]。此外,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还存在规模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能与世界跨国公司相抗衡并不断促进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等一系列问题。技术出创新的滞后使我国重工业的发展长期陷于低效率、高能耗、高浪费的粗放型增长状态。若不加强技术研发,一味拼规模、拼资源,必将加重我国的能源压力。

二.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产业结构升级加快,重化工业比重明显上升。2003年,我国GDP增长9.1%,其中第二产业占了6.5个百分点,工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2%,重化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增幅达18.6%,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4.3%;并且,我国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大关,达到1090美元。综合判断,我国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适应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逐步提高、可持续性比较强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工业结构的“重化”趋势十分明显,出现了石化、钢铁、汽车、船舶修造等一批高增长的重化工业行业。重化工业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十一五”时期各地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从一定意义上说,重化工业,将成为下一步沿海地区产业竞争的焦点。

2.1 发展循环经济,为重化工业的发展“解套”

自2004年我市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轻工业后,重化工业呈加速发展态势。这既是民间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寻求扩张的需要,也是台州产业升级的必然。但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的不断攀升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实际上,近几年来我市能源消费的增长一直快于经济发展,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如果延续原来粗放式的生产、发展模式,随着华能玉环电厂、台电五期等火电项目投产运行,以及规划筹建中的三门核电、大乙烯等项目上马,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大幅增长,将极大地考验我市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概念,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高物耗、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线形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行经济活动的生态化。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不但消除了“外部不经济”效应,而且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够解决区域性、结构性的环境污染,体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显然,对于重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循环经济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经济环境关系模式。

重化工业趋势下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坚持走新型重化工业道路

台州作为一个资源稀缺、环境容量压力大的地区,在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大发展时期,要摈弃传统的依赖投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走新型重化工业发展道路。坚持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为重化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和主体功能区划,明确重化工业的禁止发展空间,按照我市环境容量、水资源供给等因素调整产业布局,将重化工业集中布局于环境影响小、水资源有保障的适宜区块;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广和应用节能清洁生产工艺,在电力、汽车、船舶、石化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海水淡化和中水回用等技术;要积极应用各种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加强对原有污染和消耗较大项目的整治和改造力度;要严格对专项规划和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价,对新项目设立严格的环境保护等行业准入标准;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合理利用滩涂荒地和科学开展围垦造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及工艺设备落后的产业,“腾笼换鸟”,为重化工业发展腾出“空间”重化工业的发展集聚区要以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通过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运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来保护环境,尽可能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合理安排一些化工厂的排放物作为下游厂的原料,并通过对废水和废物的统一处理和回收利用,形成一体化的清洁生产环境,使重化产业集聚区达到生产和生态的平衡。

2、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技术是循环经济的载体,是解决工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每一个原则的贯彻都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也离不开这些先进的载体、设施、设备的开发和更新。可以说,技术是重化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建立“绿色科技”体系、环境无害化技术、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尽快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转化;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实现少投入、高利用、低污染的目标。同时,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采取各种优惠、激励政策,鼓励研究设计出适合重化工行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技术路线和方案,促进科研技术成果早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3着力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平台的制度体系

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的实施,要靠技术,也要靠制度,并且归根结底应建立以市场为平台的制度。正是依靠制度,才能搭建起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进而借助市场,制度可以产生资金推动技术创新;可以筛选技术,规范技术发展方向;可以为新技术的实施和推广创造条件,开辟道路。

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以强调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上,对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向倾斜,加快经济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和生产技术工艺的新的组合与集成,发展重化工业生态链,兴建工业生态园,构建重化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由于循环经济具有跨企业、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等诸种特性,在重化工业时代,循环经济在主流工业部门与基础工业部门的实施,将会导致“循环经济企业集群”的现象,如以电厂脱硫为中心的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因此,应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改造现行的重化工业系统,兴建工业生态园。如苏州高新区,在已形成生态工业雏形的基础上,实施绿色招商政策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苏州高新区对入园企业进行绿色招商评价,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引进绿色企业,使各个企业通过低物质化原则、再循环化原则、多级利用原则、生态链原则和清洁生产原则构成有机的生态工业系统整体。

(2)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这是把发展循环经济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利用以及重化工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充分发挥台州资源回收利用产业较为发达的优势,建立健全各类废弃物回收制度;在目前台州单位GDP综合能耗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绿色GDP经济核算制度,设计一套直接以社会基本需要为依据并有助于促进对自然环境有效利用与保护的经济指标体系。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

(3)建立促进循环生产与消费的保障与激励机制。根据重化工业企业一般资金实力较为雄厚,技术能力较强的特点,制定强制性政策要求其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同时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和罚款、保证金、废物处理费等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激励机制,使得外部性成本内部化,从而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自主努力,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4)加大循环经济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倡导和实施节省资源和能源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除了市场机制、法律保障、政策指引之外,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与社会生活方式相联系的。当循环经济成为全社会环境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人们一方面会自觉地以循环经济的产品作为自己的消费选择,另一方面会以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方式处置生活废弃物,使它们成为循环经济中的资源。因此,将社会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制度化,也是循环经济得以成功实施的必要与重要条件。

三.重化工业有所发展:

3.1重化工业“第三波”与转型路径

第三次加速的挑战相对于我国前两轮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时期来说,这一次 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第一轮是政策驱动,时间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的1978、1979年。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跨越式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试图跨越轻纺工业的发展时期,执行重投资、重积累、轻消费这样一个战略。成就是我们都看得到的,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快速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就是产业结构的畸形,重‘重’轻‘轻’,消费需求被遏止,经济发展的一些内生动力难以形成,也就是说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样一个内生的机制很难形成。第二轮的形成机制是消除短缺。改革开放初期,调整思路后的中国经济转向以消费为导向型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被释放出来了。但轻工业的加速发展到了1992、1993年时出现了一个瓶颈,由于原材料和能源工业供给短缺造成了结构性的失衡。于是便有了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等重化工业的第二轮加速发展。第三轮也就是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发展,按年度划分应从2001年开始。这一轮形成机制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由过去吃、穿、用的生存消费升级到住和行的消费,带动了汽车、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两个行业的产业链条是很长的,比如汽车对34个像钢铁、橡胶、石化甚至是电子制造信息产业等有重要带动作用。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要达到60%(城市人口的比重)左右,目前是40%多一点。这意味着一年要提高一个多百分点,每年要有1300万到1400万的农民变成城镇人口。于是,仅仅从能源需求来看,目前城镇的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的3.5倍,再加上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改造、扩张,也使重化工业的产品,尤其钢铁的需求增长加快。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全球的制造业大多在向中国转移,因此我国制造业的服务范围已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业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中大多处于低端位置,附加值比较低,而能源和资源等产品在其中占有的比例比较高。

近年来,重化工业发展迅猛,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经历了粗放式增长的过程,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极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资源和环境对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化工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是其理性的政策表达和现实选择。

第二篇:政策与变化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一班母远慧200902201

21新农村,新变化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此,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

而地处中部不发达地区,去年生产总值只有557亿,人口却高达810多万的商丘市,又该如何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加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对加快商丘市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体思路:农村要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全面小康,结合商丘实际,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立足点”,也就是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立足招商引资,自力更生,改革创新,发奋图强;立足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入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到“病有所医,工有所事,贫有所恤,童有所学,老有所养”。在全面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同时,兼顾“身心健康,安泰幸福”,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此该市提出“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的战略决策。通过招商引资把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

厂建在家门口,将他们由单一的农田劳作变成可以像城里人那样按月拿工资,变成新时代“两栖”农民。很多县立足该县产业优势及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转移的一些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加工项目,有力地促进了该县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给商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浪潮,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加快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更可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商丘市来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为目标的村镇地产应运而生。

商丘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民的教育工作,去年全市教育支出增长29.2%,其中很大一部分用在现代新农民的培养上。河南农业大学还在商丘成立了华豫学院,基础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也成效显著。商丘还认真落实“两减一补”政策,春季资助贫困学生546,364人,秋季资助贫困学生922,458人;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超额完成了任务;并在各县市区办好一所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另外,市里还拨付资金用来培训农民。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贫困县,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饭锅,天然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简陋的房屋,甚至很多人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60%的人只能靠步行,3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记得小时候每到下雨天,路上就都是泥和水,一路走过去鞋底就粘了很厚一层泥,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也只有几户人家有十几寸的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二层、三层的小洋楼不断在村里竖起,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电动车也成了家中必

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在我们村,村头街巷、茶余饭后议论的不再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芝麻琐事,取而代之的是哪一家的孩子成绩有多好、哪一家的孩子考上了哪个大学。每个父母都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有出息,很多父母从小学起就把自家孩子送到城里上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指导意见(2011年版)》规定,普通门诊费用补偿不设起付线,参合农民单次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不低于40%,乡、村两级定点医院实行统一补偿比例;县级及县外医院暂不作为门诊统筹定点医院,门诊费用不予补偿。门诊报销个人封顶线为60元,家庭成员之间可调剂使用;达到封顶线后门诊费用全额自付。参合农民因外出务工、就学以及其他原因在县外医院门诊就诊费用是否纳入补偿范围,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当然,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问题二:受农资价格增长过快等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问题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教育成本高。问题五: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如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完善,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为此,我想对新农村建设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中,新的农村土地政策的改革有效的促进了土地的高效利用,提高了农业收入;农业税的减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的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解决了农民求医难、治病难的困难,使农民的就医有了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免除增加了就学率,提高了农民子弟的文化素养。使广大农民受益匪浅。但新农村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应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关于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若干政策意见

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若干政策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根据中央、省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相关政策,立足我市实际,制定本政策意见。

一、建立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专项引导资金

1、市财政2011年筹集1亿元资金,作为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专项引导资金。以后视财力增长情况逐年递增,连续筹集三年。

2、专项引导资金主要采取贴息、补贴、奖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延伸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等。

二、集中抓好重大项目

3、在新材料、精细化工、新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机电装备等6答新兴产业领域,每年选择20个左右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吸纳就业多、综合效益好,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4、每年选择20个左右对结构调整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产业链,重点加以提升。对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企业、关键项目、关键研发和关键人才引进等,给予重点扶持。

5、每年选择5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导带动作用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三、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

6、全力支持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以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为主导、以新兴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0%。

7、经认定的新兴产业领域新办企业,自投产之日起5年内,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超过50万元的,超出部分前2年按财政级次给予全额奖励,后3年按50%奖励。

8、市、区县两级分别建立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储备库。对列入市级以上的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优先配置能耗、排放总量等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实行市级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先征后返、政府性基金先征后减半返还、企业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等优惠政策。

9、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兴产业领域,对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投向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其中,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进行引导性直接投资。

10、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对金融机构投向新兴产业领域的项目贷款,经认定后,以上年底贷款余额为基数,每增加10亿元,给予金融机构50万元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

11、以化工、建材、冶金及金属加工、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分行业制订改造提升方案,推进技术、装备、产品升级。

12、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向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领域转移的,享受本政策意见第8条的优惠政策,并优先安排申请国家、省相关专项扶持资金。

13、对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链延伸的重大项目,优先列入本政策意见第4条的重大产业链项目,并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金融信贷、财政补助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14、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技术及设备的支持力度。

(1)对国家、省确定的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项目,按期淘汰的,给予省奖励资金同等数额的奖励;提前一年淘汰的,市里按省奖励资金额的150%给予奖励;对未按期关停的企业,依法强制关停并给予处罚。

(2)结合我市实际和工业行业特点,对工业企业耗能、耗水、污染物排放等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促进企业加快转型。

(3)对依照国家、省、市落后产能淘汰目录,按计划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手续齐全,并实施产业转型的企业,污染物排放指标可在现有主要污染物许可排放量三分之二范围内优先予以解决。

15、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3年内在传统产业领域重点支持100个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典型示范项目,加快推进万家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工程,支持“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

五、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16、培育创新成长型企业。落实好《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淄政发„2009‟20号),促进创新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

17、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1)落实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财税„2006‟88号文件精神,对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税前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结转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对当年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对当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

18、鼓励产学研合作和引智创业。在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研发项目,以及联合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院所等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中,每年选择10个左右重点技术合作项目,给予30—50万元的资金扶持。

19、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资金支持,用3年时间对全市重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培训一遍。

20、设立市长质量奖和企业管理奖。在我市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设立市长质量奖,奖励新兴产业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和企业家。开展企业管理创新,设立企业管理奖,奖励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具有典型示范推广意义的企业。

21、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落实好《淄博市标准化资助奖励办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和参与先进标准的研究制订,积极承担国家、省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

六、推进产业聚集发展

22、按照“提升层次、放大特色、集群发展、壮大规模”的原则,支持企业落户园区,实施产业相对集中布局。园区外工业企业主动向各类产业基地、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搬迁的,享受《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宽经济发展空间的政策规定》(淄发„2008‟12号)的相关优惠政策。

23、实施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计划,重点推进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搬迁、张店南部工业区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逐步实现全市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

24、建立工业项目异地落户利益协调机制,鼓励引进的外来投资项目,按照产业属性或空间容纳情况,在全市范围内的工业园区进行布局。鼓励在有条件的区县开发区内,与高新区联合建立“园中园”。工业项目异地落户的利益分配,参照《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对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管理的通知》(淄政发„2000‟18号)精神执行。

七、附则

25、健全完善评价考核体系。按企业(项目)的规模效益、地方贡献、消耗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等方面指标评价考核企业。建立专家委员会制度,由专家委员会对涉及的企业、项目、研发等进行具体认定。

26、对本政策意见所涉及的重点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由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等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能,根据专家委员会认定意见,提出项目初步安排意见,由市工业经济协调工作小组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27、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和要素支持重点企业、项目、研发、人才引进等关键环节。对符合本政策意见条件的企业(项目),优先安排科技三项经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信息化专项资金等政府性资金;优先推荐上市或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优先安排土地、能耗及排放指标等要素资源;优先推荐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人选。

28、本政策意见对企业同一事项涉及多项补助扶持的,按最优惠一项执行。

29、本政策意见,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质监局等负责解释。

30、本政策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当前调整工业结构的认识与思考

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当前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两个根本转变,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推动工业结构转型。

(二)把握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坚持发挥优势、依靠科技、外向带动、突出重点原则,实现技术升级、规模升级、效益升级。

(三)把形成支柱产业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以重点企业和主导产品为龙头,以骨干项目为载体,着力培育、择优扶持优势产业。

(四)把发展规模经济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组建、完善企业集团,增强技术开发功能、市场开拓功能、资本营运功能和国际经营功能。

(五)把培育高新技术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发展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战略产品,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

(六)把减债增资、减员增效作为调整工业结构的关键,推进企业兼并、破产,优化资本结构,建立减人增效机制。

内容:从江苏南通的实际看,经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结构调整尤其是工业结构调整上,以结构调整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整体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不仅是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解决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当前是调整工业结构的最好时机

其一,从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当前,南通市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短缺、成本增加、工资增加以及负担加重的沉重压力;现行的产业结构是轻纺型,企业结构是中小型,产品结构是加工型,管理方式是粗放型。由此可见,一般性的结构调整已跟不上市场竞争的需要,一般性的转换经营机制已跟不上改革开放的需要,一般性的内部挖潜改造已跟不上发展规模经济的需要,必须实施战略性改组改造。

其二,从市场的发展层次来看,市场机制的形成,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按照经济规律,大凡在经济平稳增长时期,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得以充分暴露,企业出现两极分化。这说明,市场的力量已成为结构调整的客观动力。

其三,从世界工业发展国家发展进程来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美元之间是工业结构转型时期,即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阶段。年,该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美元,按照这一规律,南通工业正处于结构转型阶段。

把握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现阶段对工业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改造是深层次调整,必须着眼于整个地区和行业的全局。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存量资产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个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整体优势和竞争实力。为此,该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把握条原则,抓住个升级,实现个目标。

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发挥优势原则。依托区位、港口、航运、淡水等比较优势,发展电力、船舶、冶金、石化、材料工业,实现重大项目基础上的结构重型化。依靠科技原则。发展支柱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技术进步基础上的结构高级化。外向带动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多层次需要,大力引进国外和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工业产品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对应度,实现外向带动基础上的结构合理化。突出重点原则。发展支撑工业经济的大行业、大企业,形成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实现在企业集团基础上的结构支柱化。

着重围绕技术升级、规模升级、效益升级的要求,实现个基本目标。即,支柱产业的主导产品形成明显优势,主导产品的年增长率为非主导产品的倍,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左右;工业资产得到明显优化,优质资产扩张,劣质资产重组、转移、淘汰,工业资产增值率逐年递增个百分点,负债率逐年下降个百分点以上;工业技术贡献份额得到明显提高,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递增个百分点以上;市场化经营机制基本建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能生能死的竞争局面;企业减员增效机制基本形成,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再就业环境。

形成支柱产业是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支柱产业是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支柱产业应当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内容。“八五”以来,该市的机械及汽车配套业、小企业,区别不同情况,或者对其兼并、租赁、拍卖,或者引导他们投靠国际大公司、国内大集团或者挂钩大院、大所,或者为大企业配套,向“专、精、活”的方向发展。

抓好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对结构调整中的下岗职工实行培训、再就业,拓宽分流渠道,建立减员增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工业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当前调整工业结构的认识与思考

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当前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两个根本转变,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推动工业结构转型。

(二)把握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坚持发挥优势、依靠科技、外向带动、突出重点原则,实现技术升级、规模升级、效益升级。

(三)把形成支柱产业作为

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以重点企业和主导产品为龙头,以骨干项目为载体,着力培育、择优扶持优势产业。

(四)把发展规模经济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组建、完善企业集团,增强技术开发功能、市场开拓功能、资本营运功能和国际经营功能。

(五)把培育高新技术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发展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战略产品,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

(六)把减债增资、减员增效作为调整工业结构的关键,推进企业兼并、破产,优化资本结构,建立减人增效机制。

内容:从江苏南通的实际看,经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结构调整尤其是工业结构调整上,以结构调整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整体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不仅是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解决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当前是调整工业结构的最好时机

其一,从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当前,南通市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短缺、成本增加、工资增加以及负担加重的沉重压力;现行的产业结构是轻纺型,企业结构是中小型,产品结构是加工型,管理方式是粗放型。由此可见,一般性的结构调整已跟不上市场竞争的需要,一般性的转换经营机制已跟不上改革开放的需要,一般性的内部挖潜改造已跟不上发展规模经济的需要,必须实施战略性改组改造。

其二,从市场的发展层次来看,市场机制的形成,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按照经济规律,大凡在经济平稳增长时期,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得以充分暴露,企业出现两极分化。这说明,市场的力量已成为结构调整的客观动力。

其三,从世界工业发展国家发展进程来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美元之间是工业结构转型时期,即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阶段。年,该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美元,按照这一规律,南通工业正处于结构转型阶段。

把握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现阶段对工业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改造是深层次调整,必须着眼于整个地区和行业的全局。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存量资产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个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整体优势和竞争实力。为此,该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把握条原则,抓住个升级,实现个目标。

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发挥优势原则。依托区位、港口、航运、淡水等比较优势,发展电力、船舶、冶金、石化、材料工业,实现重大项目基础上的结构重型化。依靠科技原则。发展支柱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技术进步基础上的结构高级化。外向带动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多层次需要,大力引进国外和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工业产品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对应度,实现外向带动基础上的结构合理化。突出重点原则。发展支撑工业经济的大行业、大企业,形成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实现在企业集团基础上的结构支柱化。

着重围绕技术升级、规模升级、效益升级的要求,实现个基本目标。即,支柱产业的主导产品形成明显优势,主导产品的年增长率为非主导产品的倍,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左右;工业资产得到明显优化,优质资产扩张,劣质资产重组、转移、淘汰,工业资产增值率逐年递增个百分点,负债率逐年下降个百分点以上;工业技术贡献份额得到明显提高,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递增个百分点以上;市场化经营机制基本建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能生能死的竞争局面;企业减员增效机制基本形成,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再就业环境。

形成支柱产业是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支柱产业是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支柱产业应当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内容。“八五”以来,该市的机械及汽车配套业、电子信息及电子元器件、精细化工及制药、高档纺织及服装、新材料、船舶工业六个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经济规模、技术水平、综合实力的产业,并形成了一批竞争力强、市场覆盖面广的优

下载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治理的能力与要素结构5篇

    浅谈政府治理能力的要素与结构之政策执行 政府治理能力的强弱,不仅关乎政府合法性及调节经济社会的能力,而且也直接关乎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及享受社会福利的程度。从政府治理能......

    浅析我县工业强县政策的作用与效果

    一、工业强县政策的现状为了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强县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璧山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不少工业强县(工业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分类归纳起来主要......

    浅析我县工业强县政策的作用与效果

    一、工业强县政策的现状为了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强县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璧山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不少工业强县(工业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分类归纳起来主要......

    水泥工业发展态势、政策与若干思考修改稿

    水泥工业发展态势、政策与若干思考 湖南省建材行业管理办公室 丁美荣 一 、现状 1.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18.8亿吨,增长13.8%,新增2亿多吨,产能新增4亿多吨,60家生产能力在500万吨......

    2018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变化

    2018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变化 (蓝色为新大纲与旧大纲对比删除的内容、红色为新增内容) 一、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与内容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1. 法......

    转型期农村经济社会形态与结构的变化特征5篇

    转型期农村经济社会形态与结构的变化特征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其他国家相比,虽然存在着许多共性,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得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出许多独特之处......

    民用与工业供暖系统结构和锅炉房布置形式实习报告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建筑环境与社备工程专业0101070XX8潘博 指导教师:张永贵 为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学院和系里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我......

    民用与工业供暖系统结构和锅炉房布置形式实习报告

    民用与工业供暖系统结构和锅炉房布置形式实习报告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建筑环境与社备工程专业0101070xx8潘博 指导教师:张永贵 为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