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康信念行为改变模式对吸烟行为解释
对吸烟行为的解释
姓名: 班级: 学号:
运用健康信念行为改变模式对吸烟行为解释可以根据其基本内容和其在促进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可得出以下步骤:
一、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产生“恐惧”。
要对吸烟者本人并且其亲属、朋友等人群宣传吸烟的危害,用专业的知识,通俗的语言有侧重的告诉不同类型的吸烟人群,以达到让烟民甚至全体人民意识到吸烟行为的坏处与不得不戒烟的迫切性。1.吸烟致癌: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等等。2.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3.吸烟者发生中风等脑血管病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4.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吸烟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吸烟者常患有慢性咽炎和声带炎,影响生活质量。
5.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等。
6.吸烟妇女可引起月经紊乱、受孕困难、宫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质疏松以及更年期提前。女性90%肺癌、75%COPD和25%冠心病都与吸烟有关。吸烟妇女死于乳腺癌比不吸烟妇女高25%。
7.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使其子代癌症发病率增高,而且孕妇吸烟易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妊娠期吸烟可增加胎儿出生前后的死亡率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8.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使精子数量减少,形
态异常和活力下降,受孕机会减少。吸烟还可造成睾丸功能的损伤、男子性功能减退和性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症。
9.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为低,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烟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据国际性的抽样调查证实,吸烟致癌患者中的50%是被动吸烟者。调查表明,丈夫吸烟的妻子的肺癌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的1.6~3.4倍。孕妇被动吸烟可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吸烟家庭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不吸烟家庭为多。
二、必须让人坚信一旦他们改变吸烟的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由此让全体烟民及其家属认识到戒烟的益处,戒烟所能带来的好处,调动他们的所有积极性来戒烟。
益处如:1.大大降低烟民及家人得上述各种疾病的机会,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可以改善你的味觉,增强你的睡眠质量等。
2.你的家人,同事及朋友不用吸入二手烟散发的毒气,保证了他们,你爱的人的健康。
3.你的手指、牙齿不再发黄,口味开始清新等等。5.你可以节省很多很多的钱。
6.因为身体健康,你会有一个安详的晚年!7.保护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三、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吸烟这个不良行为。
告诉他(她)们一些戒烟的技巧及方法,并督促他们执行,一些年轻人,主要是靠吸烟来缓解心情,靠吸烟来减低心理压力,突然戒烟有可能会觉得心情烦躁,不能接受,一定要耐心加以疏导他们的情绪。
(一)对于一些吸烟时日尚短的人,通过宣传其危害,告诉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来戒烟,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好愉快的心情。
1.戒烟从现在开始,完全戒烟或逐渐减少吸烟次数的方法,通常3~4个月就可以成功。
2.丢掉所有的香烟、打火机、火柴和烟灰缸。3.避免参与往常习惯吸烟的场所或活动。
4.餐后喝水、吃水果或散步,摆脱饭后一支烟的想法。
5.烟瘾来时,要立即做深呼吸活动,或咀嚼无糖分的口香糖,尽量避免用零食代替香烟,否则会引起血糖升高,身体过胖。
6.坚决拒绝香烟的引诱,经常提醒自己,再吸一支烟足以令戒烟的计划前功尽弃。
使他们牢记一些小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l)在戒烟的5日当中要注意休息,生活作息规律。(2)忍不住烟瘾时可立即淋裕
(3)两餐之间喝6-8杯水,促使尼古丁排出体外。(4)饭后到户外散步,做深呼吸15—30分钟。(5)尽量少喝刺激性饮料。
(6)可吃多种维生素B群,能安定神经除掉尼古丁
使其通过医师的指导,过了最初五天后,继续保持:(1)饭后刷牙或漱口,穿干净没烟味的衣服。(2)用钢笔或铅笔取代手持香烟的习惯动作。
(3)避免到酒吧和参加宴会,避免与烟瘾很重的人在一起。(4)准备在2—3周戒除想抽烟的习惯。
(二)但对于烟瘾比较大的,或是岁数上了年纪的烟民,因为长时间对于尼古丁的摄入,尼古丁已经成为一种烟民人群中身体的一种必须要存在的物质,尤其老年人的并发疾病比较多,而戒除烟瘾的本质别是戒除人体对于尼古丁的依赖,既然是疾病,仅凭患者的毅力和医生的说服进行当然是不够的。对于吸烟多年的成瘾患者来说,突然停止吸烟会导致“戒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体重猛跌或是暴增,全身无力,脾气异常暴躁,精神萎靡、、坐立不安、情绪焦虑,食欲差、大汗淋漓、视物模糊等,导致戒烟失败。这些不舒服的反应还有可能导致血压、心率的波动,使基础疾病恶化。这些个别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尼古丁帖片和尼古丁口香糖等的尼古丁替代疗法,以及药物治疗等都是有效的戒烟治疗方法,把这些方法联合使用,效果会更为明显。
四、需要听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促进戒烟的实施。
1.国家和单位等职能部门应该发挥其职能,如:(1)限制烟草的发行,使人们得到它的数量减少;(2)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或者是规范、规定,如:公共场所不允许抽烟,违者给与罚款等惩罚,上班是不允许抽烟等等;(3)可以举办一些大的公益活动,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吸烟的危害,对其进行深刻的教育等等。
2.应该树立社会良好的风气,让烟民感到自己的行为是严重影响社会风气的,是违背公共道德的,通过法律和道德两方面来制约烟民。3.吸烟者的家人应该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尤其是生活在其身边的朋友、亲人等,向起强调、重复吸烟的危害,时时监督吸烟者的行为,以达到让其戒烟、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4.吸烟者本人更应该充分了解吸烟的危害,加强自制力,时刻头脑保持清醒,增强意志力,达到戒烟的目的。
5.儿女应该帮助父母戒烟,保证他们的晚年生活的幸福。身为父母也要注意儿女是否吸烟,如今青少年吸烟者增多,更容易从小对孩子们的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五、应该谨记,当戒烟行为进行一段时间后,这个时间可长可短,戒烟者容易在精神上懈怠,或者是受到周围烟民的影响等,从而造成复吸,研究表明:复吸会造成比吸烟更大的危害,所以防止复吸是戒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处理容易使吸烟者复吸的危险情况(当周围人吸烟、感到压力大、人关系紧张、心情烦躁、饮酒后),控制持续的吸烟欲望。
2.创造一个有助于戒烟的环境,通知周围的人,自己已经戒烟了,请他们监督自己,并请周围的吸烟者尽量克制在自己面前吸烟。3.时常回顾以往失败的戒烟经历,并从中找出哪些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哪些是导致复吸的原因,以便在这次的戒烟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4.选择适合自己的戒烟方法:“逐渐减量法”或“突然停止法”。
5.取得成果后,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
6.谨记妥善处理戒断症状,要明白这些症状只在戒烟的早期出现,戒烟成功后,不仅这些症状会消失,而且还会感到比戒烟前更轻松,更充满活力。
第二篇:201108吸烟行为健康教育讲稿
吸烟行为与健康教育
烟草原产于拉丁美洲,被印第安人所吸食,15世纪末,在欧洲传播。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吸烟总人数11亿,其中8亿来自发展中国家。我国有吸烟者3.2亿,占世界吸烟总人数的1/4,卷烟销售量相当于全球市场的31%,是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烟民中愿意戒烟的比例很低,70%的烟民从未打算过戒烟,戒烟成功率仅3.5%,53%的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
一、吸烟的危害
在我国,1990年吸烟约造成60万人死亡,在2000年增加到80万,到2050年每年将有300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成年男性中约有2/3是吸烟者。如果不戒烟,他们中的一半将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从1990年起,我国人群肺癌的死亡率,每年以4.5%的速度上升,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肺癌的死亡率居各种癌症死亡之首,估计在未来还会上升得更快。
(一)、烟中的有害物质
尼古丁:又称烟碱,具有刺激的烟臭味,是一种神经毒素和剧毒物质。
烟焦油:是一种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促癌物质和致癌引发剂。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260倍。
放射性物质:在吸烟过程中分解出多种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并沉 积于肺部,放出射线,是重要的致癌因素。
其他有害物质还包括刺激性化合物、有害金属、丙酮、氨、萘等。
(二)、与吸烟相关的疾病
1、心血管疾病:
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4倍,突然死亡的危险性也高2~4倍。
2、呼吸系统疾病
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
3、其他肿瘤
主要有口腔、喉、食道、膀胱、肾、胰腺、胃及宫颈等部位的癌症或肿瘤。
(三)、对青少年的危害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易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
(四)、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孕妇吸烟影响胎儿的发育,发生低体重儿、流产、早产和死胎及胎儿先天怕畸形。
(五)、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
现已知道许多由于吸烟所引起的不良健康效应在被动吸烟时也可引起。环境性烟雾由侧流烟雾(SS)和主流烟雾(MS)组成。事实上已知的A级的致癌物。
二、戒烟 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吸烟男性和女性来说,戒烟后都会产生较大的健康益处。
(一)、戒烟后身体的变化
1、停止吸烟:20分钟内血压降至正常,脉率降至正常,手脚的温度降至正常。2、8小时后:血中一氧化碳降至正常,血中氧水平达到正常。3、24小时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降低。4、48小时后:神经末梢的尼古丁消失,嗅觉及味觉的敏感性增加。5、72小时后:支气管松弛使咀呼吸通畅、肺功能增强。6、2周~3个月后:循环改善,行走变得容易,肺功能增强30%。7、3~9个月后:咳嗽、鼻窦充血、疲乏、气短都减轻,肺内纤毛重新生长,痰液易排出,肺部清洁,感染的危险减少,身体活力增强。8、1年后:心脏病的死亡率仍高于不吸烟者的50%。9、5年后:心脏病的死亡率与不吸烟者的相同,肺癌的死亡率降低至不吸烟者的50%。10、10年后:肺癌的死亡率降至几乎与不吸烟者相同,癌前期细胞恢复正常,其他癌肿的发生率,包括口腔、喉头、食道、膀胱、肾脏及胰腺癌减低。
(二)、戒烟措施
尼古丁替代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戒烟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除药物戒烟外,其他的戒烟方法还有行为治疗、针灸等。“五日戒烟法” 就是一套综合的行为校正方案,该法以生理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托。“五日戒烟法”最大的益处在于帮助吸烟者建立一整套的健康生活方式,获得对生活和自身的控制能力,最终摆脱烟草的束缚。
(三)、戒烟失败的诱惑情境
导致戒烟失败的诱惑情境依次为社交、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独处和饭后。
三、控烟健康教育和宏观干预策略
(一)、增加烟草制品的税率,从而提高烟草的价格,降低烟草的消费量
(二)、禁止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烟草广告、赞助和促销活动
(三)、管理烟草行业
(四)、在所有封闭的公共场所采取综合性强制性措施,减少被动吸烟
(五)、控烟健康教育
研究结果表明,由政府和健康促进机构散发或者通过大众媒体进行的控烟宣传对人群减少吸烟有一定作用;大众媒体反吸烟宣传持续将同期的香烟消费量减少11%。
(六)、干预
社区综合性的控烟活动在控烟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社区综合活动包括在学校中开展的各项控烟活动,开展无烟家庭的活动,预防被动吸烟,健康教育活动以及一些综合性的活动,例如戒烟竞赛等。
第三篇:吸烟行为与健康的相关分析
吸烟行为与健康的相关分析 程柒华
(江西省南昌县三江镇中心卫生院)
摘要:本文着重调查分析社区人群的自我保健认知水平,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烟有害健康的表现在吸烟者的评分低于不吸烟者,烟龄越长,日吸烟支数越多对健康越有害;而吸烟者及戒烟者的患病率都高于不吸烟者。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了吸烟的危害性,而且认状况和保健知识的传授的状况均影响到人们的吸烟行为。据此,我认为,加强自我保健知识的传授,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及采取社会综合措施将有助于降低人群的吸烟率。关键词:吸烟 健康 患病 认识 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医学模式的转变, 新健康观的提出。人们追求健康的自我保健活动正遍及全球, 同时还应看到种种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比如吸烟等仍然普遍存在。为了探讨吸烟与健康、自我保健认知及与患病之间的联系,找出影响吸烟行为的有关因素,以便寻求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特进行如下研究。材料来源和方法
本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及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昌县三江镇15周岁以上成年人的健康状况、自我保健认知水平和吸烟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所有数据资料采用了交叉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X2检验、K—W检验等统计方法。结果与分析
一、吸烟与健康的相关分析
(一)健康评分
1、去除年龄和性别因素影响以后的不同年龄组不同吸烟状况下的健康评分(见表1)。从表1,可见,除了15-18岁年龄组以外,其它各年龄组的不同吸烟状况下的健康评分之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而且,吸烟者以及曾经吸烟者的健康评分低于不吸烟者,引起至于颧烟者的健康评分又低于吸烟者,那可能是由于戒烟者而引起疾病(健康状况下降)从而采取了戒烟措施,因此也就导致了其健康评分的最低。15岁年龄组的吸烟者因其烟龄较短,吸烟行为还不足以对其健康产生损害,故其健康评分与戒烟者及不吸烟者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意义。另一方面,表1还显示了不同吸烟状况下的人群,其健康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既符合了人类生老病老的自然规律,同时从吸烟者的角度而言,可能是年龄、烟龄的双重增加,加速了其健康状况下降了。表1: 不同年龄组不同吸烟状况下男性的健康评分
2、吸烟组健康评分与吸烟量相关分析。健康评分与吸烟支数之间相关系数r=-0.029F检验P<0.05,可以认为健康评分与吸烟支数之间有一定的负向直线相关关系。
3、吸烟组健康评分与烟龄相关分析。健康评分与吸烟年数相关系数r=-0.189F检验P<0.001,可以认为健康评分与烟龄之间呈明显负向直线相关关系。
4、戒烟组的健康评分与烟龄相关分析。健康评分与烟龄相关系数
第2/6页
r=-0.159F检验P<0.01,可以认为戒烟组的健康评分与烟龄之间呈较为明显的负向直线相关关系。
(二)患病情况分析
1、不同吸烟状况者所患前五位疾病
经M-H卡方分析,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由表2可见,在吸烟组中,慢支/肺气肿居第二位;戒烟组中,居第一;而不吸烟组中慢支/肺气肿居第五位。经M-H卡方分析,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吸烟使慢支/肺气肿患病率上升,而有很大一部分吸烟者,又可能因为患了慢支/肺气肿而戒烟,这正是戒烟组和吸烟组慢支/肺气肿明显高于不吸烟组的原因。
2、慢支/肺气肿患病率情况分析
经卡方分析后发现,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各组之间,P值均小于0.001,可见三组的慢支/肺气肿患病率明显不同。“戒烟组”最高,“吸烟组”次之,“不吸烟组”最低。
二、对吸烟的认知及宣传与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表
第3/6页
用卡方分析不同吸烟状况人群对吸烟的认知构成发现,不论在总体上,还是在两两之间,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从中我们可看出,不同吸烟状况下或总人群中认识到吸烟不利的人还是占到了大多数,这其中以不吸烟者比例最高(90.10%),戒烟者其次(84.06%),吸烟者中认识到吸烟不利的人比例最小(70.59%)。而吸烟者中却有20.22%的人认为吸烟有益或无影响。戒烟者和不吸烟者中有此观点的人则分别只有10.15%和4.03%。
(二)吸烟状况与接受保健知识的关系
用卡方分析不同吸烟状况人群所在社区传授保健知识的情况发现,不论在总体上还是在两两之间,其构成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不吸烟者认为所在社区经常接受保健知识的人最多(14.09%),戒烟者最低(7.79%),吸烟者认识很少传授的最多达60.29%,其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三、吸烟状况与性别、年龄差异分析
(一)性别
男、女在吸烟状况构成上分别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子的吸烟者占到了被调查男性的54.41%,而不吸烟者仅占37.79%。女子则正好相反,其不吸烟者所占比例高达94.74%。
(二)年龄
经分析发现,中、青年组的吸烟率(分别为32.08%和29.80%)均高于青
第4/6页
少年组(2.21%)和老年组(26.36%)。讨论建议
一、吸烟有害健康
从健康评分中可以看出,不吸烟者的健康状况要优于吸烟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尽管不吸烟者、戒烟者与吸烟者的健康状况都在下降,但以吸烟者为最大(4.27),戒烟者次之(3.40),不吸烟者最小(2.48)。由此足见吸烟行为对人健康之影响。经相关分析,吸烟量和烟龄对健康状况造成了负影响,即吸烟支数越多,年数越长,人群的健康状况越差。另外,吸烟组(包括曾经吸烟的戒烟组)的总患病率也高于不吸烟组。所以,吸烟是有损健康的行为。至于戒烟者的健康评分之所以低于吸烟者以及戒烟组的患病率之所以明显又高于吸烟组,可能因为正是由于戒烟者意识到了吸烟的危害或是因疾病本身而迫使其不得不停止了吸烟行为。对慢支/肺气肿的研究也表明,吸烟是使慢支/肺气肿患病率上升的一种重要成因。因此,对吸烟者尤其是对因吸烟而引发疾病患者及时加强宣传教育将有助于减少吸烟的危害并防止病情的恶化,可充分利用戒烟者的典型事例进行现身说法。
二、认知影响行为 大部分人群认为吸烟不利于健康(84.45%),且持正确观点的人群其吸烟的确最低,同时又发现,在认为“不利”的一组中仍有23.04%的人保持吸烟这一行为,可见吸烟是一种很顽固的陋习。
另外,本文还发现,传授保健知识的状况也影响了人们的吸烟状况。国外的研究曾表明,结合电视宣传的自我克制,加上来自社区、家庭、工作单位的宣教、干预对戒烟来说是很重要的。传授自我保健知识,尤其是经常性的传播,将有助于吸烟率的降低。
三、运用社会综合措施,降低和消除烟害
年龄、性别差异也与吸烟状况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男性中吸烟的比率大大高于女性,青年组又高于老年组。虽然,青少年组的吸烟率仅2.21%,且青少年组的健康评分在不同吸烟状况下的差别亦无显著意义,但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思想观念又最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自我保健意识的宣传对控制吸烟行为,降低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程度,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课程中增加相关科目的课时,或者在电视的黄金时间播出有关短片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女性吸烟者,这部分人在吸烟者中占9.12%,比例虽小,但随着对外开放的继续,西方生活方式与思潮的引入,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其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女性吸烟会有损下一代的健康,尤其是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已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女性从事的职业多数与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联系密切。如教师,吸烟行为不仅会破坏她们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也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起错误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在加强对青少年人群及吸烟者、患病人群
第5/6页
自我保健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宣传教育。最后,我们还应认识到,随吸烟率的上升,被动吸烟的人数也会增加。而其中青少年、儿童及妇女又占有绝大多数,故被动吸烟的危害同样不可忽视。在中国当前吸烟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为使吸烟的危害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可采取一定措施,如在公共场所划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在医院、机场、火车站等人口密度大,被动吸烟人群多的地方甚至可以禁止吸烟。另外,宣传教育固然重要,但相应的法规、政策也是必需的。因为在许多情况下,表面的说教和少量的罚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要运用行政、法规、经济等综合措施来治理烟害。
第四篇: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知信行模式
行为学的研究表明,知识与行为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但不完全是因果关系。一个人的行为与知识有关,也与其价值观和信念有关,更与长期的生活环境有关。故:知信行理论认为:信息→知→信→行→增进健康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的过程,是目标。知识是基础,但知识转变成行为尚需要外界条件,而健康教育就是这种促进把知识转变成行为的重要外界条件。举例:健康方面的信念如“我确信吸烟是有害的”、“只要下决心戒烟肯定是可以实现的”,这种信念会影响他们采纳戒烟的行为。如坚持错误的信念就不会改变其错误的行为。态度通常以好与坏、积极与消极加以评价。
如关于戒烟,为了达到戒烟的目标,对吸烟者而言,吸烟行为是社会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要改变它、否定它,也得学习教育者或社会给予的知识。健康教育者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将有关烟草的有害性、有害成分、戒烟的益处以及如何戒烟的知识传授给吸烟者。具备了知识,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对自己的职责有强烈的责任感,就可以逐步形成信念,知识上升为信念,就可以支配人的行动。当吸烟者采取积极的戒烟态度,相信吸烟有害健康,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戒烟时,戒烟就可成功。
但是,要使人们从接受转化到改变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信息传播→觉察信息→引起兴趣→感到需要→认真思考→相信信息→产生动机→尝试行为态度坚决→动力定型→行为确立。其中关键的主要有两个步骤:信念的确立和态度的改变。知、信、行三者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必须有必然性。在信念确立以后,如果没有坚决转变态度的前提,实现行为转变的目标照样会招致失败。所以,在实践中要使40%的人发生行为转变,就要有60%的人持积极的态度参与改变行为实践,这样就要有80%的人相信这种实践对其健康是有益的,要到达这个目标就要使90%以上的人具有改变这种行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第五篇: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
一、选择题
1.从知识表征角度解释行为产生的心理结构,是深入理解人的行为及其心理结构的效途径之一。2.从心理学的个性知识观、行为知识观的角度,去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相对容易的。
3.在定的临床技术配合下,运用知识、表征的原理解释、解决学生的学习行为障,是非常有效的。4.学习行为障碍其中大多数表现为潜意识行为。
5.正常的学生有时也会表现出受潜意识制约的与意志相悖的不良学习行为。
6.学生的行为障碍可分为学生领域的行为障碍和非学生领域的行为障碍。处理学生领域的行为障碍的临床辅导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中居核心地位。
7.非学习领域的行为障碍往往具有相对孤立性。
8.某些与人生观念、学习信念相关的非学习领域的行为障碍有时也会妨碍学生活动的效率和成败,这些也必须列入学习行为的表现。9.学习行为障碍不是由脑损伤和遗传等原因造成的学习障碍与低能现象。
10.学生他们生活中的一切意义——理想、信念、自信、若乐、未来„„最终都要受学习成绩的好差和考试成败制约。
11.学生的学习、适应、成长与发展问题。学习问题在这三大问题中居杠杆解作用地位。
12.学能的知识结构观和学习行为的知一情结构观,是有效进行临床诊断的理论基础。
13.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学习理论、暗示学习理论和情绪学习理论。
14.知识表现只是人类心理内容表征的一种形式,人类内心世界还可以进行其他心理内容的构建或表征。
15.心理经验或心理经验的表征,无疑常常是以知识和知识结构的表征为主要成分的。
16.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人们的思维过程主要是对知识经验进行加工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个截长补短中,情绪情感等也是被加工的心理内容。
17.人们的观念在内心世界的表征除了知识表征之外,还应该包括知识与情绪、情感之间的结构组合。18.从表征功能作用的方式上进行分类,可以把心理经验结构表征分为代表性表征,优势兴奋性表征和结构性表征三种。
19.代表性表征的核心问题是表征得是否正确、真实、易于表达和交流。
20.改变一个人大脑中知识经验、情绪体验等心理内容的兴奋度的办法,是迅速改变人的行为的有效临床技术之一。
21.在心理结构和表征的种类中,以心理目标结构的行为效应最为明显和典型,故以比为例。
22.知识在大脑中的优势兴奋性表征,是指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处于容易被优先激活和运用的状态。23.一个人的行为倾向受其大脑中有什么样的知识的制约,也受其大脑中哪一种知识处于优势兴奋状态的制约。
24.暗示学习技术的任务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学生进入高效学习状态,以使其心理经验变得高度可塑。
25.在暗示学习过程中,人们如果获得有益的知识和情绪情感体验,就会促进身心健康和有积极意义行为的形成;如果学到了有害的知识和情绪情感体验,就容易产生消极行为。
26.弗洛伊德是世界上第一位用心理学治疗的心理障碍的人。
27.弗洛伊德使用并发展了两种方法:精神喧泄法和使无意识转向有意识的领悟法。
28.弗洛伊德对人心理痢疾原因解释为:由于各种心理力量的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障碍表现。
29.弗洛伊德提出的暗示、潜意识等概念和在临床上运用的催眠技术,仍然是心理诊断和治疗领域为数不多的关键临床技术手段之一。30.现代心理治疗的全部技术都是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而心理咨询员在治疗心理障碍时使用的临床暗示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暗示学习原理。
31.心理暗示分为两类:自然暗示和现象和催眠暗示。
32.在心理学领域使用的暗示技术,实质特征之一便是使人不加思考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件事。33.暗示的最关键特征之一,在于避开了个体原有经验的定势作用。34.受暗示的人所产生的是潜意识的反应行为。
35.人在临床催眠、放松条件下,大脑中获得的信息,具有超强的牢固性、兴奋性。
36.移情与反移情概念都是精神动力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来的。37.南非心理学家沃尔普提出的交互抑制理论与技术,他所做的就是把精神分析学派的催眠与行为主义的S-R反射学习原理进行了结合。
38.条件反射实质上是建立在大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
39.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应说,本质上都是用外部刺激和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心理机制。
40.华生把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用于对人的行为实验研究。
41.适应性行为的获得使人们增强了适应社会和生存的能力,是积极的学习;还适应行为的获得使人们变得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存,因厕所被称作心理障碍能力。42.暗示学习技术则不涉及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它只是解决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所以暗示学习技术虽然重要,却是相对处于辅助地位的学习理论和技术。
43.交互抑制的实质是建立优势兴奋的S-R联系结。
44.交互抑制原理,即个体不可能同时对一个刺激产生两种对立的情绪反应。交互抑的实质,是兴奋性水平高的暂时神经联系抑制了兴奋的水平低的暂时神经联系。45.从交互抑制的理论角度说,让大脑中的一部分知识经验经常性地兴奋起来后,个体面对日常生活中大量S刺激时,积极的行为反应就会优先产生,消极的行为反应就会被抑制。
46.一个人若是没有程序性知识就不会表现出能力;程序性知识越多越表现出优越性的能力。
47.程序性知识往往以潜意识的状态,储存于我们的大脑中。
48.人类的许多智慧行为,其实就是程序性知识对当时的问题情境所做出的系统、连续回应。
49.人类的行为可以分为有意识支配的自觉意志行为和无意识条件下实现的潜意识行为。现代的心理治疗理论必须建立在人类意识心理活动的水平上,研究和控制人类的潜意识世界。
50.行为是一种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效应。
51.认知疗法一般是解决由于潜意识的认知活动引发消极情绪,进而产生行为障碍的问题;而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则是通过条件性情绪反射,学习的原理进行行为治疗。
52、错误和歪曲的认知导致其消极的情绪进而影响到信念,会造成动机和行为的异常。
53、认知问题不解决,行为矫正一般是难以完成的。
54、学习过程中情绪的产生有两种形式:一是认知性情绪,二是条件性情绪。
55、潜意识条件性情反射现象和原理,是研究学生学习行为障碍和学校心理保健的最基本的理论起点。
56、在没有意识觉察、调节、控制和指导下实现的行为和思维,想象过程,便被称为无意,下意识或潜意识行为。
57、条件性情的某一方面表现或效能。
58、人们的大部分情绪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基本上都是由于在大脑中建立起潜意识条件性的情绪反射所致。其中最典型的,是本人既不知道产生原因也不能够控制的情绪反射,即不适应性情绪反应。
59、潜意识条件性厌学待业的特点:①非意志性②与意识相矛盾和对抗。③过敏性。
60、厌学行为作为一种对学科学习的情绪瓜现象,在对共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个人的气质类型差别。
61、弗洛伊德认为有过某种童年情绪挫折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形成与童年情绪相关的心理障碍。62、有时即使是较弱的消极情绪刺激,如果长期与某种学习行为伴随的话,也会导致某种程度的厌学行为反应。
63、考前过敏性焦虑反应主要有:①慢性生理反应②隐性心理反应。64、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忆,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五环节。
65、我们对考试前失眠现象的研究主要抓住三种主要的心理成分要素——情绪心理成分、知识心理成分、意识与潜意识心理成分。66、我们对考前失眠治疗几乎从不失败,因为我们有最可靠的一条措施,就是利用师生关系优势,把他们培养成一名高心理素质的人。
二、名词解释
1、学习行为障碍:狭义的学习行为障碍主要是指学生在后天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妨碍其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的一切不适应行为。广义的学习行为障碍应该还包括妨碍学生潜力得到更充分开发的一切不适应行为。
2、杠杆解:以对事物结构的深层整体分析为依据,所采用的以简驭繁的解决问题方法。
3、表面解:是指在缺乏对事物的整体结构深层分析条件下,依据表面现象采用的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也称其为直接解。
4、知识表征:在认知心理学界,一般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表征。
5、心理经验表征:
我们把一切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知识,情绪情感体验、观念、信念等及其相互关系的表征,统称为心理经验表征。
6、代表性表征:即指人们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形式等,用什么载体来代表、表现、表达的方式。
7、暗示学习:
具有改革情绪性质、方式和强化某种观念等功能的特殊学习过程。
8、临床暗示技术:初步地界定为:通过一定的心理引导作用,消除个体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促成易受暗示状态的临床心理技术。
9、自然暗示:自然暗示一般是通过语言、手势、情境示意等辅助的信息传递,使接受信念来不及或想不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便接受了某种影响的现象。
10、行为疗法:即以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的临床心理治疗方法。
11、CER:CER强调的是这种情绪反应是人工建立的,其定义为:指一种情绪反应是人为地按照条件作用原理引起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研究情绪的一种技术。
12、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操作程序知识。它一般能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自动实现并且表现为能力。
三、简答题:
1、知识优势兴奋性原理:
①激素或药物作用使暂时神经联系优势兴奋的现象。这种由于激素作用导致活动积极性的原理,一旦离开了人类的知识经验、行为观念,情绪情感等整体心理结构的背景,便没有任何意义。
②情感性神经奋与认知过度联系的现象。
激动的情绪和多次的重复,也可以塑造优势兴奋知识点,并且影响人的观念行为。行为疗法中有一种自信训练疗法,其原理就是靠多次语言重复及其伴随的情绪作用,来塑造一个正确的高强度水平的优势兴奋知识体系,以改变或影响个体行为。
③知识经验的自动条件在作用
这种稳固的、能够自动化实现为条件反射系统,在心理学上称作动力定型。在人们大脑中建立起来的种种动力定型,是实现优势兴奋知识引发某种行为的重要原因。与大脑中知识信息优势兴奋的关系。在这些因素中,知识的条件化作用是最重要的。
2、促成心理经验内容高度兴奋的临床途径:
主要依据大脑学习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原理;二是学习活动过程中情绪的性质与兴奋水平影响学习效果的规律。
①早期经验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兴奋性效应。
②暗示学习获得的心理内容具有超强优势兴奋性。
在临床暗示学习条件下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超强的优势兴奋性特征。当一个人的大脑高级皮层普通处于抑制状态具有极强的优势兴轩性特点。
③学习过程中的高度愉悦情绪促进所学知识的兴奋性。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兴奋状态,不但能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内容本身的记忆,促进对该知识在思维过程中的被运用频率,而且能促进学习者获得的这一知识在大脑中的优势兴奋程度。④社会模仿学习获得的心理内容也具有优势兴奋性。
揭示了儿童早期对榜样人物行为的观察,是其个性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如青少年的追星行为中,不但在模仿和想象中产生心理内容的优势兴奋性,而且还有内模仿和想象中产生心理内容的优势兴奋性,而且还有内模仿美感效应在其中。这些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力非常大,难以用简单说理与之相对抗。
⑤长期练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有优势兴奋性。
3、制约心理经验内容兴奋性水平的基本变量:
①在相对关系中控制心理经验内容兴奋性的优势性
大脑中某项智力活动系统的优势兴奋性是在相对的。
②塑造优势兴奋心理经验内容不能有观念上的矛盾。
③优势兴奋的心理内容长期得不到这种积极强化时,他大脑中这些积极观念就会自然消退,或出现“冷却”现象并会产生观念、行为或人格方面的明显变化。
4、催眠与放松的区别:
第一,放松与催眠的区别之一,是受术者的催眠深度深于放松训练,受暗示程度也会有所区别。
第二,临床技术手段上的区别。催眠似乎更注重意识状态的引导。放松训练似乎更注重当事人情绪状态的调适。
第三,催眠和放松训练技术引起的生理指标完全一致,因此有人说两者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放松本身也是一种类型的催眠技术。
第四,放松较容易用于临床治疗或其他训练,催眠技术适用范围相对较小,受睹示性差的人不容易或不能进行催眠训练。
5、临床暗示技术主要特点与作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暗示学习状态下大脑具有超强学习能力。②暗示学习过程中人的心理经验高度可塑。
③心理暗示技术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6、临床暗示学风险性的理论根据:
①暗示学习期间批判能力降低。
②暗示学习期间受暗示性增强。
③暗示学习获得的观念具有超常优势兴奋性。
7、经常进行放松、催眠练习对心理的影响:
①有助于身心健康 ②有助于人格修养
③有助于强化主导观念系统 ④有助于维护健康的心智状态
8、为了催眠是安全的,我们要求心理咨询员:①在进行临床心理训练或治疗前要反复练习操作程序使技术操作变得熟悉,以腾出精力设计、检查、修改临床输入内容。②在临床操作前,一定要有成功的面谈过程,确保患者对即将在临床过程中接受的确良训练已经情通、理通,没有矛盾或对抗。③临床输入内容一定要经过精心设计,推敲,最低标准也应该是没有消极内容或可能导致消极影响;高一些的标准是可促使患者思想观念的境界,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有所提高。④对患者的第一次临床心理训练一定要“一对一”地进行,即一名心理咨询员一次只为一名特定的患者进行心理训练,不允许同时为多人同时进行临床训练,以避免出现接受训练者当中有人“走神”,还特别要防止有人在接受训练内容是时产生特殊不良反应:⑤在放松或催眠之前,对于在临床训练期间要进行的重新组合的心理内容,一定要征求患者本人的意见,在确定其没有特殊不良反应后才能进行。
9、学校心理咨询员与被治疗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咨询员要注意以下有事项:①即使我们的中学心理咨询员面对的是中学生,也应该注意在与年龄接近的异性患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②要牢牢坚守咨询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尽量不与患者或患者的家长进行非职业性来往,不与之建立治疗关系以外的社会性往来关系。③在谢绝患者分外回报,感谢时,语气要平静、坚守,并以友好、理解和绝不退让的口气请求其理解心理咨询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④在反移情的同时还要注意与被治疗的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
10、考前暗示性学习低能的案例研究:考试前暗示性学习低能,主要是指考生在面临升学考试前一个时期内表现出来的,由于某种消极暗示而导致为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的现象。具体心理辅导工作过程如下:
①在首次面谈时,详细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和听取家长介绍的每个细节
②设计了正确的有足够说服力的科学知识去抵消其错误认识。③通过输入控制消极情绪的积极认知策略提高其心理素质。
11、潜意识条件性厌学行为的分类:①学科性厌学是指学习者只对很高,即所谓情绪心理素质指标较某特定学科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低的敏感爱激动的学生。
反应的现象。②过敏性厌学与非过
18、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失眠时的敏性厌学过敏性厌学者只是对某应付措施:
个学科表现出轻度的不适应,多以①坦然置之,有所作为 心火百为主要体验,但体验不到极②有意无意,无所作为 端的痛苦。③热爱与排并存的偏科③自设处境,肌肉放松 行为。
12、案例:学校恐惧症经历
①我们认为他的学习恐惧行为主要来自他童年的恐惧反应的迁移。②袁某的临床治疗是分三步进行的:首先是对早期的经验进行脱敏治疗;然后是对当前的黑暗恐惧进行治疗;最后用情感组织者技术帮助他对学校课堂学习恐惧进行了临床辅导治疗。
12、潜意识条件性厌学行为的临床干预:改变学生的潜意识条件性厌学行为,最根本的途径是重新塑造学生的潜意识行为。措施有:①建构新行为模式②新行为模式的加固③辅助性措施:一是为首次接受临床训练的患者进行说服性讲解。二是情绪的定势作用有助于加深下次放松。
13、案例:通过塑造痴迷心态改变师生感情的临床尝试:我们对该生进行了如下的临床辅导:①最大限度地解决认和问题②调查或设计憧憬的心理目标③借助憧憬目标升华高境界的情感④借助高境界情感重组新的心理经验。
14、学生的考试心理保健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
一是考前过度焦虑,影响身体健康和复习效率,二是考场过敏性紧张,影响应试期间的临床发挥,三是考场应试期间的强迫性分心,干扰知识点回忆,解题思维和注意等。
15、对于过敏性考试焦虑反应的临床系统脱敏治疗,主要有以下操作要点:①找出引起过敏性反应的刺激情境②排列对刺激情境的过敏性反应程度③临床系统脱敏的暗示学习过程④建立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射联系。
16、案例:上课自动“分心”及其临床训练矫正,解放办法:
①在证明其大脑注意功能正常以后,要设法使本人对此深信不疑②设计一个抗拒思维停顿的程序性知识
③通过五分钟左右的坐在椅上的简易放松练习,然后想象以往学习过程中思维停顿发生时的情境,再将抗拒“分心”现象的程序性知识放在该情境中反复练习三次。
17、考场强迫性“分心”现象的一般处理过程:
①从反思认知内容入手,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使其心服口服地知道自己的这些想法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②针对其在模拟考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考场几处较敏感的情境,一一建立起正确的认知策略反应。③通过临床心理训练或其他暗示学习方式,使这些正确的策略性知识在大脑中达到相当巩固的程度,达到相当的优势兴奋程度,以保证其在面对问题情境时能够自动地潜意识地实现。
④凡是有这种临场过敏波动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