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育手段的运用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创新研究
新教育手段的运用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创新研究
——信息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信息化时代已经到了,新的教育手段普遍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这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克忽视的背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充分利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建立在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实例,深入探讨信息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媒体技术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伟大历程,这三十多年是社会主义中国深刻变革、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进步、开拓创新的新阶段。回顾这三十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这对于高校辅导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手机、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出现在改变社会发展之余,也深刻影响着高校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运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指出“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网络、多媒体等新的教育手段已经普遍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早早就进入了高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以及宿舍等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据调查显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11级新生中大部分同学拥有个人电脑,具备了便利的上网条件,掌握着丰富的网络知识。随着网络与人的亲密接触,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进行各方面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阅读习惯,增加了汲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借助
于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会。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体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型和现代性,就必须充分运用网络及多媒体这些全新的教育手段,作为站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就应该主动占领网络这块阵地,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融入网络,丰富教育手段,拓宽教育途径,充分利用网络的全时性、共享性、交互性以及创新性等特点,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提升教育效果和质量,在实践中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一、加强学校网站的理论文化建设,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为本科生辅导员,我们面对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一批大学生,他们出生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对于个性、自由、发展的追求更加渴望,所以,面对这些特殊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还是高校,最终落到辅导员自身,都应该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在方式上不断改进,在内容上不断更新,在宣传上不断创新。当今,互联网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愈加显著,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和利用好网络这个全新的教育平台,因为对于高校来说,重视网络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便于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随机学习,减少通过课堂教育方式造成的资源浪费,减少对专业课学习时间的占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自主性和针对性,这也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
首先,高校要重视校园网站的理论版块的建设,抓好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阵地。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我们应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的阵地,使网络上有党的声音,有正面的声音,能够向大学生传递我们新世纪的最强音。此外,共青团中央也高度重视加强对互联网上的主旋律的宣传和思想引导,各级团组织也对这一课题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和实践。所以,高校校园网站的建设不光是是学校的大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部门应当积极
参与的任务。这项工作应该在学校领导领导下,协调各部门,如思想政治教育部、网络中心、两课教师以及学生处,将其结合起来,共同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其次,校园网上的思想政治理论版块的栏目和内容设置要突出时代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做到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比如可以多增加一些实事热点穿插其中,引导更多的学生去关注和讨论;可以通过校园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身边教师和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最大化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每天的访问量达50万人次,这是任何一堂思想政治课所没法达到的受众面。同样,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校园网每天的访问量也很大,学校专门在校园网主页上专门开辟了党建工作栏目,用于发布中央的方针政策、精神指示,还有学校党委的各类文件和通知、办事指南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设置了学习专栏、党校培训、先锋模范、资料下载等版块。近期发布有《胡锦涛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警示提示》、《王昆来院长寄语全校学生立雄志做四有新人》等专题。
针对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在西方自由思潮的影响下,造成理想信念缺失,思想道德低下,盲目崇洋迷外,爱国意识淡薄等思想动态,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中文系网站也积极运用网络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网站首页设置了诗文阅读室、中文风采、推荐书目以及学术之窗等栏目,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建立各类型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
当今的这批大学生和以往的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也就说通常所说的“90后”,这是一个特殊群体。从其思想性格特点来看,他们更容易也乐于接受全新的社会思潮;他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更多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受新事物、新科技的影响深刻,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理不睬、不听不信,甚至产生不服气的逆反心理。另外,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中低年级大学生在完成专业主干课程学习的同时注重“第二课堂”的学习,也就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比如组织参与各项社团活动、在校外兼职等,这都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儿大部分毕业生又于忙
于实习和找工作。因此,组织同学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的困难也就加大。这种学习、生活、实践的分散性导致了很多同学常常以个人为中心,只注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集体观念、奉献精神不够,对自己的思想要求不高,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淡薄,导致思政教育工作无法进一步深入。
在这部分地点不确定、时间不统一的学生中怎样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呢?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的管理和教育模式,由于其具备及时性、灵活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就能够让这些学生在网络空间里进行集中,有效地开展工作。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中文系2011级为例,大部分同学具有个人电脑,加上这批大学生对网络认知度较高,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因此在课余时间网络体验已经成为他们普遍的生活方式。在制度合理的范围内,管理和教育方式是可以创新的,网络可以成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哪里人气最旺,思政教育就应该影响到哪里。大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较多,聊天群往往是最热火朝天的地方。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网络聊天群的建立就显得必要和实用,比如说在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中文系2011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一共建立了七个QQ聊天群,两个飞信聊天群,为同学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交流环境,这种灵活机动的网络模式,不但解决了学生分散性强的问题,更主要是大家都乐于接受这种交流方式。利用网络聊天群的互动性和虚拟性特点,可以更多地在网络上通过聊天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思想、学业和生活上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情况适时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网络聊天群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在群里师生间的隔膜被消除,也没有了面对面交流时可能造成的拘谨,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网络中的思想信息交流是建立在平等、自由、全面和及时的基础之上的,这就保证了反馈信息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利用网络聊天群还能发布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以及的学校的各项通知,把重要的精神指示和信息及时传递给同学们。比如说,院系里有哪位同学遇到了困难,辅导员会把相关信息发布在群上,号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带头和其他同学一起想办法,一起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还有可以把的集体和个人的优秀事迹公开,让更多的同学知道,起到宣传和感化的作用。当然,这些工作不光需要学生工作者,还需要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与配合,这样才能合力共同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积极奋进的的网络教育平台。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做好思想政治宣传教育。
多媒体设备已经普遍进入了高校,覆盖了图书馆、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种新信息教育手段的运用彻底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模式。多媒体不仅提供文字、图片资料、声音、图像信息,而且能将这些资料信息有机融合在一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新鲜内容和更具吸引力的手段和方法。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杨林校区为例,由于学校远离城市,大学生课余生活稍显枯燥,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消极的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工作者通过组织一些学生活动来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像演讲比赛、迎新晚会、辩论赛等系列活动都成功地举办,借助了多媒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大学生们在其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及大学精神的感染。另外一方面,大学生们在新校区所能接触到的第一手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少,对一些国内外大事、热点问题、这个时代的主题和精神以及当年青年大学生的使命等内容了解不多,学生工作者利用晚自习的时间以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给大家普及知识、传达信息,通过PPT视图讲解、播放电影或者举行其他文艺活动的形式,增强互动,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到知识,达到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文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素质教育论坛 2008(6)
2、余丽霞 做好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华教育学刊 2005(1)
3、马苏江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教育现代化2006(11)
第二篇: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科教兴国的要求。教育创新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教育思想上创新,教育制度上创新。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制度创新
Abstract: Comrade Jiang Zemin's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hundred year school anniversary congress speech is the Marxism education thought important literature.The education innovation is the time request, the rely 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rejuvenate the nation request.The education innovation must “face take three” as an indicator, according to ““The Three Represents”” the request, innovates in the education thought that 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nnovates.key word: Education thought;Educational system;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前言
2002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这篇讲话中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教育创新的思想,首次把教育创新提高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高度。并且强调教育是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的基础,从而把教育提高到从所未有的地位。这篇讲话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
一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江泽民同志是站在时代的巅峰,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教育创新的。他深刻地分析了时代的特点,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1]今天,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初具雏形、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知识的生产与创造正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生产部门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和做到知识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次讲话中,他把教育创新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他说,“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1]重视教育是我们党一贯的战略方针。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2]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提出不仅要重视教育,而且要重视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是永恒的课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教育也必然要随之改革。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有了很大发展,对人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都需要改进和完善。改革就是创新,就是要推陈出新。
教育创新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教育是历史上长期积累形成和流行的,具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传统教育不能简单地一概加以肯定或否定。传统教育中有好的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也有不好的或者过时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教育创新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改革一切不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传统。
二
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思想的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1]教育传统包括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方法。教育思想是最不易改变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它指导着每个教育者的行为,指导着新的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制定和执行。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而且有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但也无可讳言,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长期处于一种小生产的封闭社会,再加上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隘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一直影响着我国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思想。如果这些思想不转变,就不能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我认为当今亟待需要转变的有如下一些教育观念:
(1)改变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价值观 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统治人才,这是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以儒家伦理纲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教育紧紧依附于它并为其服务,从而形成了狭隘的教育价值观——为政治服务,或者是“学而优则仕”。把教育简单地视为一种工具。政治家视教育为阶级斗争乃至政治斗争的工具;经济家视教育为经济增长的工具;广大家长则把教育视作他们的子女谋取优裕职业的敲门砖。当然,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教育都是不能脱离政治的,社会主义教育也不能例外,教育要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但是这只是教育的一个社会职能,教育还应该有其他社会职能,例如教育要为发展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即还有经济的职能和文化的职能。教育更重要的本质特征还在于人的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因此,要重视教育的本体性,淡化教育的工具性。教育具有工具性,但这种工具性是通过育人、通过教育的本体性来实现的。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人在为社会服务中,也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身得以发展和提高。
(2)克服重学术轻技术的观念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制度与人才选拔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为了做官,要做官就要参加科举考试。学生寒窗苦读,不接触社会,不接触生产,鄙视一切技艺性的职业和劳动。这种观念至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不发达,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不能说与这种传统观念没有关系。历来的观念是“学而优则仕”,没有说学而优则工、学而优则农、学而优则商。因此学习好的学生总要追求上普通高中,上名牌大学,不愿意上职业技术学校。这种观念不改变,职业技术教育很难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职业技术教育很难得到发展,结果是劳动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必然会阻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科举考试制度的思想影响决不能低估。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相对于世袭制是一种进步。但是,学校教育围绕着考试转却成了我国教育的传统。从而导致培养人才模式的僵化,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严重阻力。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改革考试制度,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培养人才放到更广阔的视野里进行,跳出“学而优则仕”的狭隘的圈子。
(3)改变因循守旧的人才观,树立现代社会的人才观 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封闭式的经济活动,只要求受教育者恪守传统的知识和技艺,守住祖宗家业,而不重视启迪受教育者去开辟新的知识领域,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这种人才观与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是相联系的。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需要培养的是听话的奴仆,要求他对主人的绝对服从,不需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劳动人民在封建统治下和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也只知道教育自己的子女守家立业,把他们束缚在土地上,而不要求他们去开辟新的天地。
封建社会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这些传统观念的残余远没有消灭,而且时时影响着今天的教育。那种用一种模式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把书本上的死的知识奉为经典,把老师的讲解奉为权威,而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就是这种因循守旧的人才观的反映。这种人才观当然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只有不断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才能使国家繁荣,民族昌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战胜对手。
陈旧的人才观的另一种表现是认为出人头地的人才是人才。这也是受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但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需要多样化、职业发展多元化的时代,只要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努力,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和其他经济、技术工作人员;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各方面党政工作者。”这还是一种概括性的分类,如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SCO)的国际标准分类,则社会职业可分为8大类、83小类、284细类以及1506个职业项目,每个职业项目还有许多具体职业,多到上万种。缺了哪一具体职业,社会都难以运转。当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份好的、收入高的、所谓体面的职业。但是,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兴趣、爱好、特长有差异,成长中的机遇也不同,职业就会有差别。任何职业只要勤奋好学都能做出成绩,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当今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固定在一个职业上,也没有哪一个学校能够保证他的毕业生一辈子的职业。学校教育重要的是打好基础,使学生有较高的素质,学生走向社会再不断学习。一个青年只要肯于学习,改变职业的机会很多。
(4)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教学质量观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但是因循守旧的传统教育却把教学变成老师单方面的活动,“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讲就是学习过程。学习要靠大脑的积极活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如果不动脑筋思考,知识就不易理解,也不易记忆,更不能迁移。教学的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老师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注入式教学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把现存的知识教给学生;不重视教学的过程,不要求学生思索,更不喜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把学生放到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什么是高的教学质量?是不是知识越多越好,考试分数越高越好?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组织的能力等等。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就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过:“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的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3](p6)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学校教育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人类积累的所有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学质量的高低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来衡量。
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就是要贯彻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全面发展并不要求学生门门功课都优秀。这是不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要求学生门门优秀,就必然会抑制他的特殊的兴趣和才能。用这样的标准要求学生,就不能培养出卓越的人才。
三
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制度要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要求我们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充分满足学习化社会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要。
我们需要研究今天有哪些制度阻碍着教育发展,怎样排除这些障碍;如何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教育制度。对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实际工作者和专家的意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政策性的建议。这里就我个人的一孔之见提出几点可供思考的问题。
(1)要在教育投入体制方面有所创新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资源的不足与教育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教育资源的不足表现在量上就是高等教育的学额不足,不能满足广大青年求学的需求;表现在质上就是优质教育的严重不足,出现了从小学就开始为争夺优质教育的竞争,严重干扰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国家要继续加大教育的投入外,还要节流开源。节流是提高办学效益。目前一方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在同一地区,学校重复建设,资源不能共享;有的中小学建筑追求豪华,不求实用,如有的中学建有四个网球场,平时基本不用,成了参观的摆设,不仅造成巨大浪费,而且影响到地区的均衡发展。开源就是多种渠道集资。当前我国民办学校已有一定规模,但民办学校的地位不明确,政策不落实,行为不规范,使民办学校办学十分艰难。
要弄清我国民办教育的特点,制定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我国民办教育不像国外那样有教会或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主要由二部分人举办:一部分是离退休的干部或教师,出于对教育的热情,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或通过贷款建立起来;另一部分是投资商看准了教育市场,以为有利可图,于是有的收取储备金,有的向银行贷款发展起来。这两类学校除少数进入良性循环外,多数还没有摆脱困境。如果政府不加以扶植,很可能造成不好的结果。国家应该通过立法,鼓励民间投资。民办教育促进法不久就能出台,相信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同时政府要像管理公办学校那样对民办学校加强管理,对不顾质量,唯利是图的学校加以整治。
对国有民营的改制要持慎重态度。只能在薄弱学校进行,通过改制,吸纳资金,使薄弱校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不宜把重点学校改制,否则会扩大教育的不公平。
(2)建立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的民主管理是为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积极热情地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应该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教授会或者教授评议制度;校务委员会中应该有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参加。目前在我国的学校中,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多少发言权。许多学校都建有教代会制度,但教代会更多的是关心职工的福利,而对教学、科研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某种意义上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他们有权了解教育服务的情况和质量。很多国家的学校建有家长委员会,我国少数学校才有这种组织。家长是学校很好的社会资源,它可以帮助学校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沟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3)要进一步改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的职权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不够具体。因此在执行的时候,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往往管得过细,过具体,从而削弱了学校自主办学的能力。从法律上来讲,公立学校的举办者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是代表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学校的经办者是校长。校长是代表学校的法人。学校应该有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能力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和聘任教师的权力。但目前除特许的六所大学外,公立高等院校都没有设置专业的自主权。中国如此之大,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全国统一设置专业是不科学的。同时,只有学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才能办出特色。在办学自主权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可以讨论。
可以建立一些中介机构,利用社会资源帮助行政部门管理学校。例如建立教育评估机构、民办学校认证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腾出手来调查研究,为重要的决策作准备,在宏观上指导学校工作。
(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教育制度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特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革,使得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变革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就是为社会每个成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建立终身教育制度,就要做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沟通和衔接,打破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壁垒,允许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爱好转换专业,学校之间互相承认学分等。当然,转换专业或互相承认学分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按照规则办事。但要打破学历主义的壁垒,现代社会是重视能力的社会,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来给他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束缚在一类学校或一种专业中。这样才能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不至于在高考时挤向普通高校的独木桥。
终身教育制度也就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教育,需要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联合起来,建成社区教育体系。学校教育是整个社区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社区教育的核心。学校要向社会开放办学,学校的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要为社区服务,把学校的影响幅射到社区;同时吸纳社区的各种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四
进行教育创新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江泽民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教育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创新离不开实践,要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
教育创新离不开已有的经验,要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发扬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根据新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创造新的经验。
教育创新要吸纳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密切关注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教育创新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用教育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现代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
进行教育创新,就要开展教育研究。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把教育创新做为今后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把教育创新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争取在教育理论上有所突破。
江泽民同志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这既是对教师地位作用的崇高定位,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极高要求。我们要不辜负江泽民同志的希望和要求,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做爱国敬业的楷模;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的表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先行者。
第三篇:创新廉政教育手段
创新廉政教育手段
苏州局建造网上电子廉政文化展示馆
轻轻按按鼠标、按按键盘,干部职工就能进入廉政文化展示馆进行参观,学习党中央、地方政府和质检系统关于党风廉政的要求,观看警示教育视频,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和党风廉政教育。日前,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科技创新,自行研制搭建了网上电子廉政文化展示馆,创新教育手段,拓宽教育渠道,提升教育成效。
该电子廉政文化展示馆共设“风规致远 制度保廉”、“修生养性 教育倡廉”和 “以文载道 文化养廉”三个展馆共包括“领导重廉”、“制度保廉”、“预防筑廉”、“行风固廉”、“先进引廉”、“警言育廉”、“读书思廉”、“网络传廉”、“案例警廉”、“谈心讲廉”、“环境润廉”、“文化养廉”、“家庭助廉”和 “为民服务、爱心促廉”十四个板块,图文并茂,集教育、警示和引领之功能。展馆还设置了“意见箱”和多媒体播放器,架起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桥梁。网上电子廉政文化展示馆作为创新廉政教育的一种形式,不仅可节省建造实体场馆投入数十万元,而且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优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内容可随时更新,干部职工足不出户随时可“走进”展示馆进行参观。虚拟展馆的建成还大大提高了廉政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网络多媒体及互动功能克服了传统的廉政教育说教性、枯燥感,增强了趣味性、直观性和互动性,提高了教育效果,让干部职工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社会环境和廉政风险的复杂性和危害性,体会到加强政治学习和自我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第四篇: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创新研究
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创新研究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团场一切工作的强有力保障。新形势下,加强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找准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创新工作思路,可以增强团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新时期,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就必须加强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思路,从而为兵团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加强团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阶层、群体进一步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腐败和其他丑恶现象的存在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蔓延;现代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络影响日益深入广泛,对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将带来强烈的冲击;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图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侵扰和渗透。同时,不同的职业、产业、地区之间出现了人口大范围的流动;在一定的利益和需求基础上人们容易形成复杂多样的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人们的思想活动也呈现出独立自主、复杂多变的情况。这些新情况、新变化的出现,将会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因此,面对这些情况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挥我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不动摇,以迎接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挑战。
二、团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团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缺乏重要性认识
在团场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起着教育和引导的作用,但目前存在部分团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缺乏重要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始终以抓经济工作为重点,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不如发展经济更有实效,常常出现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作用,不重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团场职工的整体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
2、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单一化,部分团场领导缺乏政治敏锐力和洞察力 在当前,团场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加大了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力度,但收效不大,有走过场的现象。主要原因还在于理论学习的内容单一化,忽视了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内容的学习,容易出现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抵触情绪的现象。同时,部分团场领导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不扎实影响着他们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缺乏政治高度,缺乏政治敏锐力和洞察力,对团场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认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场的发展。
3、团场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实际、工作形式单一
团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职工群众,所以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应放在职工群众这个主体上,工作的出发点必须与职工群众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但是,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常常出现口号高于行动,宣传脱离实际,这就降低了职工群众对宣传工作的信任度,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形式过于单
一、没有灵活性,还存在以学文件代会、以会代课、以课代教的单向灌输方法,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达不到教育效果。
4、不良思想在团场呈现扩大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兵团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不良的信息和思想随着人员流动进入团场,导致团场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在团场蔓延开来,甚至有少数团场干部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思想品质出现下滑。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始终不放弃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图谋,他们勾结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在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聚集的团场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利用宗教来制造谣言,破坏民族团结,进行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渗透,致使一些团场职工群众的不良思想扩大。
5、网络信息化强烈冲击团场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团场职工群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团场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团场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出现不稳定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渐减少,团场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受众减少,这一趋势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传统的、常规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创新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思路
1、提高认识,走出误区,把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是团场其他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只有把团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其他工作中去,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兵团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团场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大局,提高认识,不断开展工作。兵团和谐社会的构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建设、兵团新型工业化的推进都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为大局服务的观念,就要为兵团事业的发展积极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点,但它同时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为它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团场干部要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在开展经济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作用。
2、丰富理论学习的内容,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力和洞察力
团场党委在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同时,还要把握时代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要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融合、落实到经济工作之中,对团场领导进行市场经济知识、职业道德、现代管理知识、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创造性,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团场干部领导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树立起改革创新、主人翁和全局意识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政治观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新的眼光审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同时还要站在一定高度看待问题,及时把握政策和信息,通过对政策和信息的分析保持政治敏锐力和洞察力,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团场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3、坚持群众路线,创新工作方式
团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职工群众,团场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需要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践证明:能从团场干部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使团场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团场干部要深入职工群众的生活,从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了解和把握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以及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好;对职工群众不理解的政策、方针,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宣传。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作用、深入人心,才会取得成效、保持更强的生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强大政治优势的关键所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职工群众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活动方式出现的新情况,团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创新工作形式,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因此,团场党委要改革传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内容融入会议内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美术、书法摄影展、农业技术知识讲座等活动,这样既可以使职工群众身心放松,又可以学到知识,同时也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参与意识、团体意识。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无意识教育,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高团场干部职工群众的政治素质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因此,在新形势下,团场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加大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搞好在职培训。同时要弘扬兵团精神,加强对团场干部职工群众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与屯垦戍边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结合起来,推动兵团和谐社会的构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建设。
团场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团场,更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境内外敌对分裂分子始终没有放弃在新疆的分裂活动,他们打着宗教的旗号,抢占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因此,在团场加强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维护好他们的根本利益;加强对职工群众进行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才能增强各族职工群众的凝聚力;才能更好的发挥兵团“三大作用”;才能为兵团、新疆乃至全国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5、利用网络平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勇于面对信息多元化带来的职工群众思想观念多样化,工作难度加大的现实情况,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创新工作方法。团场各机关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站,通过网站宣传优秀的、先进的思想理念,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改进方式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贴近职工生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 参 考 文 献 ] [1]凌伟.兵团贫困团场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伊犁论坛,2001年第2期
[2]殷美英.加强农牧团场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J].《兵团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3]崔健.论新形势下兵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兵团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4]吴重吞.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要推动力量[J].《兵团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
第五篇:环保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环境管理-2014-1-7
“每天早上一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内网系统,所有的环评申请都在网上提交办理,我得把好这第一关。”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钱杨告诉记者,“企业催着我们,系统也督促着我们呢,限期办理完成,一切流程电子化,马虎不得。”
搭建内网系统、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仅仅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足不出户,发个短信就能打开家中的电视;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商品就会送货上门。短短数年间,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出现及发展,使信息化应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中国梦”的架构中,信息化犹如中国梦之翼,是一对“隐形的翅膀”。信息技术无疑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多年来,我国环境信息化工作秉承信息强环保的理念,围绕环境保护管理需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公开发布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力地支撑和推进了节能减排、环境监管监测、生态保护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环保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正处于跨越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而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期待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仅靠行政手段控制总量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难度大且进展慢。如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和创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使信息化真正成为环保决策的支撑手段,成为摆在眼前一道待解的命题。
◎让数据发声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数字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数据的分析统计,又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谷歌公司是如何通过搜索词条的分析,来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
谷歌公司把5000万条美国人最频繁搜索的词条,和美国疾控中心在2003年至2008年间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诸如人们搜索“哪些是治疗咳嗽和发热的药物”,并以此建立检索词条模型,通过分析人们的搜索记录,来判断人们是否患上了流感。
最终不仅成功预测了流感在全美范围的传播,而且可以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
数据的价值,不仅变革了公共卫生,带来了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大数据时代无疑是未来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我国每天采集的环境数据非常庞大,通过这些大数据的感知、传输、处理和分析,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和支持。
过去20年间,我国在数字环保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环境保护部也较早地开展了在线监测,这其实就是物联网技术最早的应用。“只是有一点没有体现出来,就是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并没有进行整体的整合和分析,也没有提出对国民经济政策具有影响的分析。”业内专家如是说。
眼下更为紧迫的是促使未来的环境保护战略发生转变,环境保护要从过去的只针对保护,转变成对未来的预测、分析。
例如有省份提出,能不能针对某一个省份,来模拟、预测、预警这个省内雾霾出现的天数。未来大气治理要采取联防联控措施,只有把周边区域的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智慧环保体系建立起来,才能真正达到环境预测、预警的目标和效果。
再举个例子,一个区域出现了大气污染,人们看到的只是现象,但它潜在的对人类健康有多大影响,对我们的生产布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我们的GDP产生多大的影响,目前没有人提出一个确切的数据。但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数字模拟等,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也强调,当前,全国仅有20万人的环境监察队伍,要监管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难度可想而知。而随着环境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环境执法的效能将大大提高,并最终通过信息化辅助环保决策。
从国家层面来说,自2010年起实施的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搭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环保部门信息化基础网络和部门的应用系统平台。程春明介绍说:“项目的实施是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将对环境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各地也在环境信息化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搭建基础网络,完善数据平台,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行随思变,应需而动”,随着环境信息化发展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提升,也经历了从仅停留在概念上到真正开始付诸实施,从信息化“个别”、“局部”向“全面”、“整体”发展。这从另一方面而言,也体现出了环境保护思维意识的转变。
◎摆脱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唯一,信息共享”,是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何春银几年来在微博上说得最多的话。
依据这一理念,江苏建立了全省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控1831系统,堪称目前为止全国最先进、集纳环境信息最多的一个数字平台。平台将环境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与决策的智慧化。
而过去,仅江苏省环保厅就有36个信息系统。由于系统开发各自为政、业务数据自成体系,大都无法实现集成共享。
“标准不统一,决定数据没有价值。”何春银这样点评,“一数一源就是让唯一的数据在省、市、县的统一平台上共享,最大可能地让数据信息流动起来,在决策、管理、业务中发挥最大的效益,避免浪费。”
“环境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体制不顺、队伍不强、反应不灵、信息不畅、投入不足,服务社会和群众意识尚需加强,技术支撑、产业支撑能力需增强。”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在2013年生态文明与信息化建设培训班的讲话中这样提到。
对此,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更是深有体会。他介绍说,当前环保各业务部门各自独立建设信息化的意识很强,已经形成了多个自建系统,监测、监控、统计、科研都在筹划建立各自的信息资源库或信息中心,为信息共享、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环境信息化在顶层设计、综合协调、信息采集、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信息综合利用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由于缺乏顶层协调,各业务部门独自建设信息系统,数据“部门私有化”,信息“孤岛化”难以发挥协同效应。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超脱于现有部门的专门机构,才能打破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的掣肘局面,环保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破局。”程春明说。
与此同时,要打破部门信息垄断需要从信息采集的源头入手,建立信息共享体系。程春明表示,要逐步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联动与资源共享,提升各部门的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信息交换和数据综合利用能力,形成环境监管合力。
程春明告诉记者,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项目是环境保护部信息化整合的重大契机。项目最终将实现跨部门、跨部委、跨区域的环保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业内专家指出,信息技术依然是整个技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和密集,同时也是影响最为重大和广泛的一个领域。信息化的巨大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随着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收获的喜悦也将结伴而至。
◎从数字化到智慧化征途漫漫
事实上,环境信息化在各地的建设早已发力。
从细微处着手,点点手机就能查询空气质量,这是辽宁日前推出的手机AQI在线查询功能。这也意味着辽宁省环保厅将“数字环保”技术从PC端延伸到手机端,从政府管理延伸到公众服务,实现全民24小时移动监管迈出了重要一步。
云南省也在2013年的环保会议上提出,将把全省环境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建设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数字化的浪潮还未褪去,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化,又成为未来各个领域包括环保领域发展的新动向。环保部门是最早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政府部门,环保智慧化将是环保发展的大势所趋。
而从数字化走向智慧化,已经有先锋队开始了积极实践。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表示,将根据全省在环境管理上的需求与“智慧环保”相关方面的技术相结合,以需求引领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推进全省环境保护信息化发展。
启动“智慧环保”建设,河北也箭在弦上。据悉,河北省环保厅将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环境要素齐全、技术设备先进、基础数据完备、应用系统互联、信息共享利用的全省环境保护监管网络平台。
与此同时,2013年,智慧城市得到了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智慧城市遍地开”的架势。截至2013年8月,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多达103个。
环境信息化未来发展已经勾画出了美好蓝图:到2015年,建立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环境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合理顺畅的工作机制,环境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国,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完善,环境信息化与环保业务紧密融合,重点核心业务全面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广泛共享,环境信息服务覆盖环保业务全流程,实现环境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化和信息服务规范化,基本构建“数字环保”体系。
同许多领域一样,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业内专家强调,关键时期更应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加快构建环境信息化战略管理体系,从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高度制定环境信息化发展规划,做出环境信息化的总体布局,为环境信息化息发展保驾护航。
信息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真切,这无疑为环境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应期待更多色彩斑斓的改变,在未来的日子里次第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