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2:4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思考》。

第一篇:对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思考

对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思考

社会治安管理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举足轻重,地位特殊。中央提出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动力,更好地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公安机关作为治安管理和维护稳定的主力军,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更是责无旁贷。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治安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既有效提升了治安管理的水平,又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治安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部分管理问题更加凸显:

一是管理方式相对滞后。目前沿用的许多治安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仍十分落后,已难以适应信息化动态社会发展变化需要。如《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系1978年制定,已无法适应小旅馆、家庭式旅馆的日常管理。部分民警应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水平低下,基础信息采集、更新不及时,信息整理、研判水平不高,信息利用转化率不高,社会管理“高成本、低效益”的现象较为突出。二是管理主体定位模糊。公安机关受传统控制型管理理念的影响,既越权、越位包揽了许多社会管理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又“重管理轻服务”,尤其以罚代法、依法创收、执法侵权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警民关系,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三是管理机制运行不畅。从外部看,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管理中承担了绝大部分管理职能,往往导致公安机关一家东奔西走、孤军奋战、管不胜管。从内部看,公安机关自身的组织结构、警力配置、管理方式尚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导致了公安机关办事效率和质量不高、公信力下降、警民关系较为紧张等被动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平昌公安工作实际,认为平昌全县公安机关只有坚持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努力实现公安信息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统一,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社会化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希望,新期待。

一、搭建三大系统,提升治安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是搭建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以电子地图为基础,以公安宽带网络为依托,以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目标,实现公安基础信息基于空间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提高在指挥决策、快速反映、反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治安管理、警力部署、巡逻布控、安全警卫等公安业务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平昌县公安局按照省公安厅、市公安局整体部署,加快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实现人口管理一网控。电子地图将住房、常住人口和从业情况进行关联,通过实施常住人口定位工程、流动人口融入工程、特殊人群回归工程,建立“一般人口常规管、外来人口跟踪防、高危人群重点控”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对实有人口实现网上监控、动态管理,真正实现“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二是实现警务信息一网统。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快速定位报警地点、报警电话、报警人和案发周边地理、警员情况,为正确决策、快速处警、及时堵截提供实时资料。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培育破案新的增长点。去年以来,平昌县公安局通过“一辆摩托”侦破了市公安局督办的张公信用社特大盗窃案;今年2月8日,通过“一枚烟蒂”成功打掉韩伟等4人特大系列盗窃破坏通信设施案,破案9起,涉案金额达110余万元;3月26日,通过“一段视频”成功打掉何金林流窜作案电信诈骗团伙,抓获4人,破案7起;4月2日,通过“一份小册子”成功破获市、县督办的龙岗乡邪教组织散发宣传品案件,收缴“法轮功”宣传品175份;4月9日,通过“一串号码”成功打掉以刘玉平为首的特大盗窃汽车团伙,破案11起,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这些都充分说明,增强打击犯罪能力必须加强信息化手段利用,利用科技手段激活现有警力,缓解警力不足。三是实现绩效考核一网考。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依托公安网络、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民警绩效考核系统对民警的工作、执法质量进行量化考核,从而促进管理手段从“以人管人”向“以制度管人”的转变,提高民警的积极性、增强队伍的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挖潜”增效。

二是搭建情报信息研判系统。新形势下,平昌公安机关要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就必须牢固确定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坚持以“大情报”系统建设带动信息化建设,用情报信息支撑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推动整体公安工作全面提档升级。一在信息采集整合上创新。善于借助党政力量,打破“条块”壁垒,将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上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将源头信息采集的触角延伸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瞄准突出治安问题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人口管理、重点部位控制、社区治安防范、群防群治组织建设,从中获取基础业务信息。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委会的优势作用,建立以刑侦、治安、国保等职能部门为龙头,以一线民警为骨架,以社会力量为支撑的情报信息大采集格局,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二在民警情报信息应用培训上创新。以全面提高民警信息化能力为着力点,以培训数字化警察为突破口,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信息警务大练兵,加强对全体民警情报信息工作水平和网上作战战法、战术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民警获取、处理、运用情报信息和使用相关信息装备、工具、手段的能力。三在警务运行体制机制上创新。要对各警种的工作职责重新进行界定,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将旅店、洗浴、网吧等复杂场所和七类重点人员信息采集录入、管控以及情报指令的签收、反馈工作分配到具体民警,实现警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扁平化的指挥体系。

三是搭建智能防控系统。把科学技术注入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提升治安防控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以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为突破口,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努力打造具有平昌特色的立体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强化情报信息机制建设。依托预警分析系统,准确把握社会治安走向及刑事犯罪规律特点,加强在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的力量布防,针对性地采取阵地控制、伏击守候等措施,及时打击和防范。充分运用好警综平台,实现情报信息工作由量多质低向面广、量大、质高的转变,实现高度共享、有效应用,从而建立起全警采集、运行畅通、集约高效的公安情报信息体系。二是强化城区技防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成覆盖城区主干道路、市场、公共交通集散点、广场、学校周边等人流集聚场所和居住小区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要将新建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技防设施建设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提高城区技防含量。三是强化智能小区建设。会同综治、建设、房管等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新建住宅技防设施的建设标准和验收办法,确保新建住宅视频监控、区域联网报警、周界报警、门禁系统、巡更系统等技防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到位;旧住宅小区结合房屋综合整修和改造,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增设技防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加强技防宣传,提高市民对技防工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结合社区“创安”工作,实施“技防进家庭”计划,积极推广投资少、易操作、效果好的家庭技防设施,提高居民家庭的安全防范能力。

二、构建三大平台,营造新型和谐警民关系

一是构建网上服务平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便捷,如何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尽可能为群众节约办事时间和办事成本,已成为检验公安机关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平昌县公安局自主研发了常用公文系统、警车派车系统、户籍审批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办公自动化平台,实现行政审批项目网上批,通过互联网,积极搭建QQ办证大厅,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居民二代证”。仅此两项便民措施,惠及群众数万人,节约各种费用近百万元。在互联网公安主页上设置由网上110报警、在线申报、办事指南、表格下载、业务咨询、局长信箱、治安预报和防范常识等模块组成的网上服务平台。通过网上110报警、局长信箱、博客群直接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提供线索、举报投诉;通过办事指南、表格下载、业务咨询,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掌握公安服务的内容及程序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安行政服务“一网通”,让“网上服务平台”成为公安机关服务民生的“新名片”。

二是构建警民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互联网公安网站,设置法制宣传、以案释法、便民绿色通道、你问我答、警务公开、常用信息、民警提示等栏目,落实专人在固定时间内与群众进行在线交流,通过便民绿色通道解答群众办理户口、消防等公安业务问题,提供预约服务;通过你问我答解决群众疑问;通过局长信箱,接受群众举报、投诉,接受当事人质询,取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同时,在网上开通民警评价系统,将窗口单位和窗口民警在网上予以公开,群众可直接在网上对单位、民警进行评价,加强警民互动,拓展与人民群众交流的平台,帮助公安机关及时发现和整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开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局面。

三是构建虚拟社会管理平台。坚持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建立网情研判处置工作机构和网评队伍,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健全网情研判处置机制、舆情信息沟通机制和应急协调机制,积极构建网上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网上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能力。探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正面舆情引导,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公安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导权,最大限度扩大正面舆论影响力,最大限度遏制负面舆论的传播扩散,努力营造公安工作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创新三大机制,解决社会管理瓶颈问题

一是创新工作职能,突出服务性。公安机关是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但绝非包打天下的“唯一力量”。社会管理涉及众多方面、诸多部门,只有创新部门配合机制,才能避免“九龙治水”,实现有效管理。推动建立党政主导,公安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参与,齐抓共管、联合整治、联合行动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大格局。同时,要尽快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服务型、有限型、公正型、效能型、规范型转变。通过落实“五个转变”,推动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把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派出所等基层所队特别是窗口单位做大做强,进一步推行警务公开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突出服务职能,展现服务型公安的崭新形象。

二是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当前的公安管理和服务工作,普遍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问题,即各级公安机关重视工作目标和口号的提出,重视对表面成绩的检查验收,轻视对工作中间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不注重在工作中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所以往往容易造成虽然工作做了不少,而人民群众并不完全认同的反差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改革警务管理模式,引进质量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实现公安管理工作精细化。平昌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创新交管模式,根据不同时段道路交通流量,科学对民警实行定点、分区、划责;通过每周一工作例会,公布勤务周报,让每名民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明白自己的责任;通过采取“领导带班、跟班督查、错时异向、绩效挂钩”管理工作法,避免交通管理工作出现空挡、断档,从而实现了有限警力流动增效。

三是创新工作落实,体现执行力。公安机关改进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归根结底是一个狠抓工作落实的问题,为此,平昌县公安局从工作机制上保证各项既定工作措施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切实提高执行意识,局领导带头抓落实,解决上有令下不行的问题;切实强化执行措施,对出台的各项便民利民举措组织专班经常性地开展检查,督促抓好落实;要切实消除执行障碍,弘扬正气,抨击歪风。特别是对侵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执法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惩戒到位。

城市治安信息综合采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活动不断提高,对于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公安警务工作的具体要求,为实现采集社会基层基础源头信息,提高数据鲜活性、有效性、确保信息流、工作流,业务流统一管理,针对城市治安管理的现实需要,特开发了这套《城市治安社会信息综合采集系统》,本系统包括了城市治安管理的近三十个方面,下面简介其中几个子系统:

1、特种行业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按照公安部印刷业.机修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业、二手车交易业、洗浴娱乐场所的管理标准,为了方便用户使用,以及管理的统一性和便利性,该套系统采用了与”宾馆旅店住宿信息管理终端”同样的硬件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将各类硬件功能集于警务通一体,使用户摆脱了单独采购电脑、二代身份证阅读器、扫描仪及标准信息采集软件、正版操作系统等多套软硬件设备带来的价格高、兼容冲突的烦恼,产品集成度高,操作简便,功能强大,具有一代身份证识别,二代身份证阅读功能,通过采集身份证信息,可将从业人员相关信息自动录入警务通,并可实现劣迹即时比对,系统并有强大的综合查询统计功能,有效地从源头扼制的不法交易的发生,从而实现了对印刷业.机修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业、洗浴娱乐行来等特种行业的管理。

信息采集专用智能终端采用先进的计算技术、智能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智能图像压缩技术、数码影像等,自动识别身份证栏目,并依靠程序自动实现身份证信息登记、存档、数据查询。并且完美集成了一代、二代身份证阅读功能,既可以类似PC机独立使用,也可以作为终端与行业系统联机使用。工作速度快,二代身份证阅读仅需1秒钟,识别准确有效,伪证辨别率高。此产品已通过国家公安部检测。

产品特点:

★ 能阅读二代居民身份证,通过数码相机采集人员车辆图片。

★ 嵌入式单板机,高速CPU,频率可达到466MHZ。

★ 符合公安部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规范,达到专用PC功能,能独立工作,内含高容量存储器。

★ 能直接连接现有符合公安部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规范要求的后台。

★ USB直接取数据,既可作为专用计算机独立使用也可与PC连接作为终端设备使用。

★ 支持手写识别、T9输入等多种输入法。

★信息快速采集、实时识别、实时通信和网络传输(包括无线传输)。

★信息查询、统计,自动核查与报警等系统功能和管理功能。

2、《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一、概述

随着汽车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机动车的社会拥有量成倍增长,这就使得机动车修理企业和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日渐增多,这虽然解决了机动车修理难的问题,可也给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企业将走私、盗窃来的非法车辆和已报废的车辆进行非法拆解重新拼装换面后出售,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主要:一是机动车修理企业和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受利益诱惑没有严格审核所修(报废)车辆及送修人的相关证件;二是治安信息反馈严重滞后,治安部门没有一种有效的手段使机修(报废)企业工作人员即时当天将所修(报废)车辆、送修人资料送达公安部门。

《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对机动车修理企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进行实时、有效、快速的管理,提高了执法的科技含量并 防止了走私、非法拆解和拼装车辆等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可疑车辆和违法犯罪人员进行布控,及时发现走私、盗抢及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有效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二、系统功能介绍:

前台系统

信息管理: 拥有完善的前端信息采集录入功能,可对车辆维修 配件 美容 停放信息车辆基本信息、送修人、取车人身份资料、及报废证明发证机构名称、报废证明编号、解体批次号及车辆照片等多项内容进行录入。

查询、统计 :可根据录入的各项车辆、送车人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查询也可根据所录入时的年、月等进行统计查询。

数据打包上传功能: 按系统设定时间将所录入数据进行特定格式打包,并进行上传动作;系统为分定时上传、即时上传。

可疑车辆信息管理:针对可疑的车辆录入其 可疑情况类别、疑点详细描述、报告人、报告时间等信息,采用系统即时上报功能即时上报公安机关。

事故车辆信息管理:针对承接事故车辆的修理,详细登记事故证明编号、出具单位名称、损毁部位、及报告人等信息 , 对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加大了查控力度

后台系统

信息管理:可对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企业设备(修理设备或报废设备)信息等情况进行录入管理。

安全隔离:自主研发的安全隔离系统,可以将企业前台在上传数据时与公安专网进行安全的隔离。

数据解包-比对-报警:将上传数据进行特定格式解包,解包后在存储同时将从业人员信息与全国 CCIC 人员在逃库、本地人员布控库进行比对、承修车辆基本信息与盗抢机动车数据库、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数据库进行比对、报废车辆拆解信息与报废机动车数据库进行比对,如 有相符的比对结果则自动产生报警信息。

短信报警功能:可将人员比对报警信息、承修车辆报警信息、非法车辆拆解报警信息根据不同的报警级别以短信息的方式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中。

综合信息查询 :可对企业基本信息、前端用户上传的数据信息、报警类别等进行查询统计。

报表功能:要将查询、统计出的结果按数据库主档内所存储的内容以标准的报表方式输出。

3《印刷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现今社会,各类纸制宣传广告条、宣传画册等印刷类产品日渐增多,各类大小印刷厂、印刷企业成倍增长,其中夹杂着许多为劣制、无照印刷企业,这给治安部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得一些盗版图书、黄色、反动类印刷品流入社会,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向。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印刷企业受利益诱惑没有严格审核印刷品的内容及送印人的相关证件;二是存在无照、劣制的印刷企业,三是治安信息反馈严重滞后,治安部门没有一种有效的手段核查印刷企业当天将所产生的业务信息、印刷内容及送印人员资料等。

《印刷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高效率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对印刷企业、印刷厂进行实时、有效、快速的管理,提高了执法的科技含量,从源头上制止了盗版、黄色等书刊的流通。系统将印刷企业前端所采集的印刷品、从业人员、可疑印刷品、印刷设备等信息经过加密打包后通过 PSTN 传送至市局管理中心,在经过安全隔离后将解密数据与相应的比对库进行比对,如有相符则产生报警信息。

系统功能介绍:

前台系统

信息管理: 拥有完善的前端信息采集录入功能,可对印刷品名称、类别、印刷品内容、出版物号、受托方与委托方信息、送印证件信息、印刷品图像等多项内容进行录入管理。

查询、统计 :可根据录入的各项印刷品基本信息、受托方与委托方等信息进行统计、查询,也可根据印刷的年、月、日等进行统计查询。

数据打包上传功能: 按系统设定时间将所采集的印刷信息数据进行特定格式打包,并进行上传动作;系统为分定时上传、即时上传。

可疑印刷品管理:对所承接的印刷品信息可设置为可疑,录入可疑情况类别、疑点详细描述、报告人等信息,为治安管理人员提供了排查线索。

后台系统

信息管理: 可对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企业设备(印刷设备)信息等情况进行录入管理。

安全隔离: 自主研发的安全隔离系统,可以将企业前台在上传数据时与公安专网进行安全的隔离。

数据解包-比对-报警: 将上传数据进行特定格式解包,解包后从业人员信息与CCIC 全国人员在逃库、本地人员布控库等进行比对,印刷品、印刷设备信息与可疑印刷品、设备库进行比对如有相符的比对结果则自动产生报警信息。

短信报警功能: 可将人员比对报警信息、承接印刷品报警信息、根据不同的报警级别以短信息的方式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中。

综合信息查询 :可对企业基本信息、前端用户上传的数据信息、报警类别等进行查询统计。

报表功能: 要将查询、统计出的结果按数据库主档内所存储的内容以标准的报表方式输出。

案事件管理: 对印刷企业所发生的案事件进行处理,登记案件性质、类别及详细描述等信息。

4.《非机动车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

针对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丢失被盗问题,本系统通过在警务通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二代身份证的比对与信息采集,进而完成采集购车者,非机动车辆,销售基础信息及与车辆相符的最新信息采集,通过对非机车主发放IC卡,对车辆进行管理,做到了一车一卡,一人一卡,便于查询相关车辆信息,有效地预防了非机车被盗,对旧车的流通市场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确保了二手市场的正常交易。

1、旧车入网流程:在指定或流动入网点对旧车进行入网登记。旧车入网时必须提供发票或其他能够证明车辆的合法来源的有效证件和申请人的身份证信息通过系统来实现车人信息的绑定功能;信息登记完成后把预设车证发放给车主,同时系统读取车证信息实现人、车、证的统一存储。发放完成后,发放点通过传输设备把车辆的完整信息上传的后台数据库。购车人信息在上传过程当中经过后台告警系统处理,对可疑信息进行报警处理。

2、新车入网流程:在已联网的车辆登记点,对出售车辆由相关负责人员负责把新车信息和购车人信息登记入网同时发放车证。对入网的人员数据同样进行数据比对和数据核验功能。

3、车辆过户、更改流程:对车辆主要部分的更换和车辆的过户必须到指定地点进行。信息登记完成后设备提供对已有车证信息的更改功能。如果是车辆更改对车辆更改部分的信息进行登记,更改前后的情况;如果是车辆新过户,对过户前后车辆使用人的情况进行登记上传,使车辆信息完整,便于通过车辆号码即可获知车辆当前的正确状态信息。在所有信息的上传过程当中同样经过数据的过滤处理,及时发现可疑信息。

以上流程当中,因为专业设备已完全集成了软硬件包括网络接口的所有功能,并且经过实际证明其性价比较高,因此是比较理想的人员信息与其他信息绑定登记的专业设备,并且对二代证有完全识别真伪的功能。不仅如此,针对部分已经具有电脑主机的网络登记点我们提供了专用的登记软件使用户的联网投资最小化。

以上几个子系统集成度高,实用性强,维护简单,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便于携带,对于加强安全防范,综合分析各类信息数据,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篇:环保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环境管理-2014-1-7

“每天早上一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内网系统,所有的环评申请都在网上提交办理,我得把好这第一关。”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钱杨告诉记者,“企业催着我们,系统也督促着我们呢,限期办理完成,一切流程电子化,马虎不得。”

搭建内网系统、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仅仅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足不出户,发个短信就能打开家中的电视;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商品就会送货上门。短短数年间,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出现及发展,使信息化应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中国梦”的架构中,信息化犹如中国梦之翼,是一对“隐形的翅膀”。信息技术无疑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多年来,我国环境信息化工作秉承信息强环保的理念,围绕环境保护管理需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公开发布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力地支撑和推进了节能减排、环境监管监测、生态保护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环保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正处于跨越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而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期待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仅靠行政手段控制总量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难度大且进展慢。如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和创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使信息化真正成为环保决策的支撑手段,成为摆在眼前一道待解的命题。

◎让数据发声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数字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数据的分析统计,又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谷歌公司是如何通过搜索词条的分析,来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

谷歌公司把5000万条美国人最频繁搜索的词条,和美国疾控中心在2003年至2008年间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诸如人们搜索“哪些是治疗咳嗽和发热的药物”,并以此建立检索词条模型,通过分析人们的搜索记录,来判断人们是否患上了流感。

最终不仅成功预测了流感在全美范围的传播,而且可以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

数据的价值,不仅变革了公共卫生,带来了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大数据时代无疑是未来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我国每天采集的环境数据非常庞大,通过这些大数据的感知、传输、处理和分析,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和支持。

过去20年间,我国在数字环保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环境保护部也较早地开展了在线监测,这其实就是物联网技术最早的应用。“只是有一点没有体现出来,就是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并没有进行整体的整合和分析,也没有提出对国民经济政策具有影响的分析。”业内专家如是说。

眼下更为紧迫的是促使未来的环境保护战略发生转变,环境保护要从过去的只针对保护,转变成对未来的预测、分析。

例如有省份提出,能不能针对某一个省份,来模拟、预测、预警这个省内雾霾出现的天数。未来大气治理要采取联防联控措施,只有把周边区域的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智慧环保体系建立起来,才能真正达到环境预测、预警的目标和效果。

再举个例子,一个区域出现了大气污染,人们看到的只是现象,但它潜在的对人类健康有多大影响,对我们的生产布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我们的GDP产生多大的影响,目前没有人提出一个确切的数据。但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数字模拟等,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也强调,当前,全国仅有20万人的环境监察队伍,要监管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难度可想而知。而随着环境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环境执法的效能将大大提高,并最终通过信息化辅助环保决策。

从国家层面来说,自2010年起实施的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搭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环保部门信息化基础网络和部门的应用系统平台。程春明介绍说:“项目的实施是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将对环境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各地也在环境信息化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搭建基础网络,完善数据平台,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行随思变,应需而动”,随着环境信息化发展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提升,也经历了从仅停留在概念上到真正开始付诸实施,从信息化“个别”、“局部”向“全面”、“整体”发展。这从另一方面而言,也体现出了环境保护思维意识的转变。

◎摆脱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唯一,信息共享”,是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何春银几年来在微博上说得最多的话。

依据这一理念,江苏建立了全省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控1831系统,堪称目前为止全国最先进、集纳环境信息最多的一个数字平台。平台将环境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与决策的智慧化。

而过去,仅江苏省环保厅就有36个信息系统。由于系统开发各自为政、业务数据自成体系,大都无法实现集成共享。

“标准不统一,决定数据没有价值。”何春银这样点评,“一数一源就是让唯一的数据在省、市、县的统一平台上共享,最大可能地让数据信息流动起来,在决策、管理、业务中发挥最大的效益,避免浪费。”

“环境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体制不顺、队伍不强、反应不灵、信息不畅、投入不足,服务社会和群众意识尚需加强,技术支撑、产业支撑能力需增强。”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在2013年生态文明与信息化建设培训班的讲话中这样提到。

对此,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更是深有体会。他介绍说,当前环保各业务部门各自独立建设信息化的意识很强,已经形成了多个自建系统,监测、监控、统计、科研都在筹划建立各自的信息资源库或信息中心,为信息共享、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环境信息化在顶层设计、综合协调、信息采集、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信息综合利用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由于缺乏顶层协调,各业务部门独自建设信息系统,数据“部门私有化”,信息“孤岛化”难以发挥协同效应。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构建超脱于现有部门的专门机构,才能打破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的掣肘局面,环保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破局。”程春明说。

与此同时,要打破部门信息垄断需要从信息采集的源头入手,建立信息共享体系。程春明表示,要逐步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联动与资源共享,提升各部门的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信息交换和数据综合利用能力,形成环境监管合力。

程春明告诉记者,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项目是环境保护部信息化整合的重大契机。项目最终将实现跨部门、跨部委、跨区域的环保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业内专家指出,信息技术依然是整个技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和密集,同时也是影响最为重大和广泛的一个领域。信息化的巨大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随着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收获的喜悦也将结伴而至。

◎从数字化到智慧化征途漫漫

事实上,环境信息化在各地的建设早已发力。

从细微处着手,点点手机就能查询空气质量,这是辽宁日前推出的手机AQI在线查询功能。这也意味着辽宁省环保厅将“数字环保”技术从PC端延伸到手机端,从政府管理延伸到公众服务,实现全民24小时移动监管迈出了重要一步。

云南省也在2013年的环保会议上提出,将把全省环境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建设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数字化的浪潮还未褪去,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化,又成为未来各个领域包括环保领域发展的新动向。环保部门是最早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政府部门,环保智慧化将是环保发展的大势所趋。

而从数字化走向智慧化,已经有先锋队开始了积极实践。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表示,将根据全省在环境管理上的需求与“智慧环保”相关方面的技术相结合,以需求引领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推进全省环境保护信息化发展。

启动“智慧环保”建设,河北也箭在弦上。据悉,河北省环保厅将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环境要素齐全、技术设备先进、基础数据完备、应用系统互联、信息共享利用的全省环境保护监管网络平台。

与此同时,2013年,智慧城市得到了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智慧城市遍地开”的架势。截至2013年8月,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多达103个。

环境信息化未来发展已经勾画出了美好蓝图:到2015年,建立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环境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合理顺畅的工作机制,环境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国,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完善,环境信息化与环保业务紧密融合,重点核心业务全面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广泛共享,环境信息服务覆盖环保业务全流程,实现环境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化和信息服务规范化,基本构建“数字环保”体系。

同许多领域一样,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业内专家强调,关键时期更应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加快构建环境信息化战略管理体系,从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高度制定环境信息化发展规划,做出环境信息化的总体布局,为环境信息化息发展保驾护航。

信息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真切,这无疑为环境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应期待更多色彩斑斓的改变,在未来的日子里次第呈现。

第三篇: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几点思考(定稿)

社工111王琪210110215

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立法的几点思考

王琪

(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摘 要:为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与实现法制统一的需要,对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调整、规范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并通过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比较,剖析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新意。论述了新法在增加处罚种类,调整处罚幅度,加大处罚力度,纠正与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冲突的基础上,更加规范警察的执法行为,充分保障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彰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理念,进一步推动我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

关键词:治安管理处罚;保障人权;执法监督;和谐社会

1986年9月5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1994年5月1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该《条例》进行了修订,并重新公布施行。《条例》是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处理一般社会治安案件的基本依据,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管理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秩序时运用最广泛、最直接的一部法律武器,同基层公安工作的开展关系十分密切。27年来,《条例》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犯罪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社会治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之现行法律间的碰撞,《条例》已不能适应现阶段和今后治安管理工作的需要,亟待国家通过立法予以调整、规范和完善。

一、现行《条例》修改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社会治安发展形势的需要

快速发展的经济,日新月异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社会治安涌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多变,治安管理客体的不断发展变化,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挑战。而现行《条例》明显滞后,存在许多法律盲点和漏洞,导致公安机关在执法实践中处理起来于法无据,形成执法真空。

1.调整范围过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应当受到处罚的治安违法行为太少。《条例》规定了12大类共73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这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基本能够适应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惩处各种违法行为的需要。然而18年来,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丰富而深刻的变化,许多新的违法行为出现并大量增加。由于《条例》未作修改,导致大量不构成犯罪、但明显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得不到惩处,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同时,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纠纷,若由于处罚无据得不到及时处理,就有可能演变成刑事案件,给个人、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2)单位违法是《条例》的空白点。现行《条例》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仅针对个人,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些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实际情况,显得无能为力。

2.处罚种类、幅度和程序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处罚种类太少。《条例》只规定了警告、罚款和拘留三种处罚种类和没收、训诫、具结悔过等相关措施。面对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这三种处罚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及今后治安管理的需要。

(2)处罚幅度偏轻。同《条例》制定时的1986年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相对于提高了的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和刑罚中的罚金数额以及5道路交通安全法6等处罚力度的提高,《条例》所规定的1元至200元的罚款数额明显偏低,对相当一部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起不到教育惩戒作用,无法体现法律的权威和威严。

(3)处罚程序过于简单。现行《条例》仅规定了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仅对传唤、讯问、取证、裁决等程序性内容作了原则规定,对事前和事后告知、复议、听证、行政诉讼等必要的程序没有规定。

3.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现行《条例》对案件管辖、证据种类、违法物品的扣押等办理治安案件的基本内容均未涉及。没有授权公安机关采取相关的强制措施,致使其在现场处置时

束手无策。此外,《条例》授权公安机关在治安处罚时可以裁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赔偿并可强制执行,从行政机关职能角度考虑,明显越权。因为如何赔偿及赔偿多少,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应由当事人通过民事审判程序解决;同时,也不利于公安机关集中主要精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二)是实现法制统一的需要

《条例》的诸多规定,与我国近年相继颁布或修订的一系列与治安管理处罚有关的法律不相协调,给公安机关的执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新《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的制定,使得该条例中的一些规定与之相抵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使得执法者遭遇了尴尬。修改《条例》,协调其与这些法律之间的冲突,可以从立法层面把法律规范本身存在的不一致、不协调、不衔接消除掉,从立法源头保持法制统一。

因此,为了严厉打击和惩治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行为,在总结实施《条例》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很有必要,使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制度更加完备,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修改后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比原《条例》凸现六大立法新意,充分体现了执法为民、保障人权的原则,对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意义

(一)条例更名为法律,增加处罚种类,加大处罚力度

由《条例》转换为法律层面。它的适用范围,类似英美法等国家的“轻罪”范畴。为何变规为法?第一,《条例》规定的罚款标准为1-200元,行人闯红灯仅罚款5元,过低的罚款数额,对违法行为的纠正无异于隔靴搔痒,法律的威慑力大打折扣。第二,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新型违法案件,令执法机关时时陷入无法可依的尴尬。在社会治安秩序亟需重新规范的今天,变规为法并加以修正完善,无疑使法律更加严肃,也使法律体系更加完备。第三,社会对人权保护的呼声与加强执法监督的要求愈来愈高。

原《条例》仅有5章45条,规定了73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这基本能满足当时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需要,但现在已经远远不够。《治安管理处罚法》共6章119条,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分为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行为以及妨害社会管理行为,由原来的73种违法行为

增加到238种,新增违法行为主要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违法举办大型活动的行为;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猥亵他人的行为;强迫交易的行为;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行为;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行为;违反房屋出租管理规定的行为;违法承接典当物品的行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的物品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行为;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等等。同时,将单项罚款上限升至5000元,比《条例》上涨了25倍。对行政拘留的适用规定的更细,更具操作性。

(二)、衔接相关法律,保证立法一致性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实施以来,国家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法制建设进程更快,许多法律相继颁布或者修订,这些法律在内容、形式、实体、程序上存在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不一致的地方,造成立法不统一,行为表述不一致,处罚设定不一致,给公安机关执法带来很大困难。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充分考虑到与《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有关法律的联系和衔接,使之不相抵触。

1.与《刑法》的衔接

原《条例》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只有8类73种,而新《刑法》规定了400余条罪名,导致大量不构成犯罪,但确需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无据可罚,形成了执法真空。例如强买强卖、手机短信骚扰等虽未触犯刑法,但给公民生活、工作造成影响,公安机关却没有惩治的法律依据;公共场所存在安全隐患未造成严重的后果,公安机关无法处罚;强迫他人劳动未造成伤害,时间短又不构成非法拘禁,也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等。对这些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避免了无法可依,填补了法律空白。再如,规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最长不超过20天,因为刑法当中规定拘役可在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量刑,可拘留30天的就可判处拘役1个月。

2.与行政法规的衔接

《治安管理处罚法》注意到与行政法律的衔接。如关于扣押程序的规定;关

于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依法享有的权利;关于处罚决定应当载明的事项;关于罚款收缴分离的规定等,与行政处罚法基本一致。《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援引了行政法规中的听证制度,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和两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三)、尊重公民权利与人格,张扬宪法人权精神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规定了公开、公正的原则,此外,还明确规定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其它具体规定也明确贯彻了上述原则。例如,规定执法机关在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过程中,公民享有知情权、隐私权,有申请回避、陈述理由、进行申辩、申请举行听证、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权利。为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自由,法律对询问当事人的时间做了限定,即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实施处罚前已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的,其羁押时间可折抵行政拘留时间。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最长不得超过20天。

为了保护特殊人群的利益,法律规定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盲人、聋哑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特别规定当事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七十周岁以上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

为了更方便当事人行使权利,规定公安机关在做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处罚的理由和依据,以便当事人陈述和申辩;要求公安机关做出处罚决定时,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在其中明确告知当事人申述的途径和期限,以便当事人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这些让人感到温暖的人性化设计,充分体现了宪法保护人权的精神。

(六)、处罚单位违法,填补法律空白

《条例》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相对人只是个人,“单位违法”是空白点。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无法律依据无法对其处罚。因此,《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新增了追究单位违法责任的内容。规定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对单位处以罚款的同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要依照本法的规定处罚。这一规定把单位作为违法主体对待,防止单位违反

治安管理无从处罚,最大限度地避免单位违法现象发生,保护其他单位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新意的比较分析,我们深刻领悟到新法涵盖了当今社会的各种主要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堵塞了法律漏洞,细化了处罚限度,加强了执法监督;真实感受到新法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我们有理由说《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实施切实推动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廉旭,杨书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民常用法律法规手册[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3] 姚伟章.公安执法中的公民权利保护[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61-65.[4] 陆晶.依法行政与警察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5):61-63.

第四篇: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研究[范文]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

反腐倡廉建设研究

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竞争的制高点,并逐步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强大动力。

因此,运用信息化手段防治腐败,既是反腐倡廉建设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又是提高反腐败科技含量的必然要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腐败,不仅是反腐倡廉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还是纪检监察机关实现监督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代表着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方向。

科技反腐是党中央反腐倡廉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加大科技投入、推行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能够更加有效地理清抓源治本工作脉络,固化和强化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预防腐败工作水平;能够更加有效地查找工作漏洞,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科技反腐是落实“三个更加注重”要求的实际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讲到电子政务时非常明确地讲:搞信息化,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目的是要提高行政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廉政勤政。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制度防范和技术监控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权利运行过程的监督,使监察方式更好地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统一,实现了超前防范、全程监督和硬性约束,有效切断了权利寻租的渠道,压缩权利运行中的弹性空间,确保权利的廉洁运行。

过去,纪检监察机关实施监督检查,手段比较单一,往往靠听汇报、查资料,及时性差。信息化手段具有快捷性、可靠性以及在管理上所能达到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先进性,是传统管理手段无法比拟的,把信息化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反腐倡廉的科技含量,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一、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宣传平台,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内容,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1、营造反腐败的大环境,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网络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廉政信息、廉政文化知识以及成果,具有强大的宣传气势和舆论监督影响力,是反腐倡廉的重要阵地和有效持久的警示教育基地。可在公司网站上开辟反腐倡廉专栏,以网站为反腐倡廉的前沿阵地,传达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各个阶段的反腐败工作任务,宣传当前面临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和所取得的 成效,报道各种腐败现象和案件,营造反腐败的大环境。

2、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空间,提高教育的受众面 反腐倡廉教育一直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工作之一,传统教育培训往往通过党课、培训、参观等形式来进行,常受到工作时间、参观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受教育人数也会打折扣。而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可以将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查阅,没有时间、距离的约束。同时普通员工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从而扩大受教育人员的范围和规模。

3、发挥科技优势,丰富反腐倡廉教育内容

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宣教工作的科技含量,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拓展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内容。例如可以建立网络文化教育课堂,通过多媒体视频、漫画、诗歌、短文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可建立网络考试体系,解决难于集中考试等问题;可以发挥网络信息传递快速高效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将员工最想看到的教育内容、最需要学习的政策法规尽快发送到位。

二、依托信息化手段,对权利的运行实施有效监督。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权利的运行规则,监管权利的执行过程,跟踪并评估权利的行使结果,是防治腐败的关键。

1、使权利运行程序化 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逐步规范权利的运行,但是在实施中,制度有被人为主观操纵和逾越的可能,导致制度对权利的约束失效,产生腐败行为。如果把制度纳入到信息系统中,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规则和程序来控制和约束权利运行,运用严格按程序办事的电脑来制约有较大自由裁量权的人脑,可以有效地避免制度对权利的规范受主观人为因素干扰破坏。同时,制度的程序化,也是工作流程优化的过程,使管理扁平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2、运用信息技术对权利运行过程实施监督

强化权利监督的刚性约束,是权利监督的有效途径。围绕有关权利运行中的关键点,设置计算机“预警监督”功能,及时捕捉和发现权利运行“非常态”信息。对于试图逾越制度进行不合规审批的行为,系统会自动产生预警,通知监察部门,及时遏制违规权利的执行。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审批公示、行为监控和责任追究,防止权利运行过程中的随意和滥用。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权利实施外部监督。通过网络技术将管理过程和管理内容公开上网,使权利在运行过程中公开、透明,有效发挥员工的广泛监督作用。

3、综合分析、评价权利行使的结果

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完整记录权利运行的劝过程,保留权利运行的痕迹,具有可追溯性、不可抵赖性,因此可以作 为客观真实证据,有利于事后的查处和责任追踪。另外,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采集、汇聚相关数据,借助多样的分析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和数据挖掘,提高对腐败问题查处的深度。

三、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便捷化交流平台,加强信息沟通,拓宽监督渠道,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纪检监察部门与员工之间快捷交流的网络平台,让纪检监察部门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可以更好地开展预防腐败工作。

1、建立快速有效的沟通渠道

信访举报是员工参与反腐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纪检监察部门获得腐败事件线索的主要途径。但传统的信访是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传真等方式,在途时间长、时效性差、成本较高,且安全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网上举报则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其时效性、便捷性、低耗性、安全性和准确性更强。因此,可建立反腐败举报平台,将信访举报法律法规、程序以及办事原则,包括信访举报者的权利、义务等进行告知,将受理范围、举报电话、举报电子邮箱等内容进行公布。要及时交换信息,要求举报人留下电子邮箱或联系方式,无论举报人是否署有实名,信访工作人员都能主动与其直接沟通,进行下一步的调查取证工作或就举报情况进行答复,消除举报人害怕暴露、遭受打击报复的种种顾虑,较好地满足举报人的自我保护要求。另外,还应加强信息平台的开发利用,使信访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处理网上举报件,进行录入、整理、存储归档或自动进入数据库管理,使信息可以被多次利用、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举报信息的综合效应。

最后,针对举报情况作出的调查结果应尽快发布在平台上,防止网络举报的无序发展。

2、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

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正面效应,实现反腐倡廉与网络的良性互动。

一要建立网络信访举报的排查机制。定期排查和研究分析受理的信访中的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超前防患,妥善处理。

二要引导舆论导向。要定期有选择的将监察重点发布在网站上,让员工及时了解,为员工的舆论监督提供依据,从而及时掌握各类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三要加强信息发布管理。私下传播的流言蜚语、小道消息会对员工产生不小的影响。纪检监察部门可在网站上发布公司有影响、有代表性、有警示作用的案例,让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同时将员工反映强烈的各类问题的调查结果及时公布,即可让员工感受反腐成果,也可消除小道消息的不良影响。

总之,利用信息化手段防治腐败,反映了科技时代的新 特征,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应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创新为灵魂,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保障,在反腐倡廉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探索,从而取得实质性的应用。

国投煤炭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六月七日

第五篇: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员教育现代化(精选)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员教育现代化

主要内容:

◆利用信息化推进党员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大势所趋。

◆党员教育现代化要具备“人本、多样、个性、专业、科学”五要素。

◆建立党建电视频道,抢占红色宣传教育阵地,要准确定位,突出重点,创新方式。

◆开设党建电视栏目,要充分利用黄金时段,把政策讲清,把事说透,把观众留住。

◆创建党建网站要满足不同党员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党建手机信息系统要快、要动、要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给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和重大机遇。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员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大势所趋,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内涵、突出要素,促进党员教育发展。实现党员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实现党员教育现代化,既要坚持党员教育的政治内涵,还应具备五个要素:一是人本化的理念。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需求为着力点,寓教于乐,以学促用,学用结合。二是多样的手段。广泛运用网络、电视、广播、手机、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手段,形成全覆盖、立体式的教育网络。三是个性化的内容。针对党员地域、行业、岗位以及年龄、文化等不同类型、不同需求设置课程、提供教材,分类施教。四是专业化的队伍。建设一支“党性强、业务精、服务好”的工作队伍,为党员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五是科学化的机制。在日常管理、安全运行、考核评估等方面形成一套系统规范、配套协调、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保证党员教育工作的永续、科学发展。

服务大局、体现特色,办好党建电视频道。电视是当前普及率高、影响力大的强势媒体,可直达城乡基层。要通过建立党建电视频道,抢占这个“红色”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是准确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党性要求,以特色栏目、精品节目,传播党的声音、推进基层党建、服务党员群众、通达社情民意,努力成为开展党员教育的重要平台、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渠道。二是突出重点。要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省委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实施“蓝黄”战略的重大决策,宣传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工作创新经验和做法,宣传基层党组织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作为重点。三是创新方式。要坚持政治性、实用性、知识性、技术性相结合,立足频道容量大、伸缩性强的特点,设置丰富多样的板块和栏目。要适应有线电视发展趋势,探索电视频道直播、网络频道点播互补的方式,增强双向互动,实现自主选学,最大限度地拓宽频道的教育服务功能。要尊重电视媒体宣传的一般规律,加强对外宣传报道,深入开展观众需求和满意度调查,以品牌化、个性化、大众化增强频道核心竞争力。开办党建电视频道,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基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决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上。

聚焦热点、打造亮点,开设党建电视栏目。电视栏目不同于频道,它占据黄金时段、播出时间短,社会关注度高。在这个时段开设党建电视栏目,要把政策讲清楚、把事情说透彻、把观众留住。组织部门特别是各级远程教育机构,要开动脑筋、开阔思路,把好方向掌好舵,精心组织选题,对重点节目靠上抓、亲自办。要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节点、重大活动、重要创新,通过典型宣传、系列访谈、深度解读等形式,及时搞好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浓厚氛围。比如,对换届中的有关政策、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可通过栏目予以宣传和正面回应;对公开选拔干部、考选大学生村官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工作,要及时跟踪报道,善于引导社会舆论,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着眼基层、强化服务,抓好党建网站建设。要坚持“以通为先”、“以用为本”,通过抓网络畅通、功能强化、课件开发、领域拓展,让党员教育网站真正有用、好用、管用。在建设模式上,按照“以市场换服务”的思路,积极与广电、电信等运行商合作建设,走出一条服务外包、节省资金、多方共赢的路子。在栏目设置上,要着眼基层、服务基层,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党员群众意见,根据基层党员群众的需求,对网站栏目进行科学设置。在课件开发上,进一步完善自主开发、项目协作、市场购买、协议播出相结合的课件资源整合开发机制,建好、管好上下联通、资源共享的学习资源库,让党员群众想学什么有什么,满足不同党员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在功能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受众对象多是青年这一特点,深入研究运用网络加强青年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探索开发党建博客、微博、QQ群等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教育手段,吸引广大青年参与其中。在建好用好党建网站的同时,应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做到党性上网、文明上网,坚决维护党的形象,带头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反应敏捷、即时高效,用好党建手机信息系统。手机媒体具有便携性、即时性、互动性、直达性等特点。运用手机加强党员教育,是现代科技与基层党建工作一个新的结合点,是破解党员分散难集中、教育滞后不及时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一要做到快。发布手机信息,其特色在于快,生命力也在于快。要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对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重要工作能够及时跟进,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传达到基层党员群众;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反应,通过手机短信对党员干部进行正确引导。二要做到动。完善基层回复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制度、信息分析报告制度,随时了解基层情况和党员群众诉求,使之成为反映基层动态的“睛雨表”、通达民意的“连心桥”,实现党员教育与服务的双向互动。三要做到新。目前,各级手机信息系统应用形式还比较单一,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扩大信息发布的方式和内容。要学习借鉴专业手机媒体的成功做法,不断创新运用手机信息系统教育党员、服务基层的有效形式。(傅文君摘编)

下载对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论文

    一、造价管理是房地产开发行业的重要内容就工程造价的含义来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上,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发生的......

    对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的思考

    对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的思考 吴官正同志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对违纪的党员干部,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给予批评教育,同时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

    对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

    对税务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税务机关既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又是国家重要的社会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优化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

    对检察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检察机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的重要领域,也是检察机关必须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检察机关做好......

    对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一些思考

    对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一些思考 张巳初民生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一个五年周期的核心问题,也是老百姓最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这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

    关于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

    关于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 作者:安康市委政法委 随着我市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加快,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

    对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思考

    对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思考通过参加"**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北京大学研修班",个人感到受益颇丰,开阔思路,启发思考,就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谈点想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旅游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旅游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中职旅游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为例,就如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