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定稿)
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02年9月28日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下载地址:http:///yc/ycdt45.htm)
【打印】【点击次数:5967】
〔摘 要〕21世纪网络教育正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市场的生力军,但存在专业设置过于集中、比例不均衡、教育费用过高、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因而亟待构建相适应的教学服务支持体系、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课程资源体系,完善相关的网络教育法规与制度环境。
〔关键词〕网络教育;问题;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始终不高,尽管近年来各大学纷纷采取了扩招的举措,但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仍是杯水车薪。要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网络教育势将成为让更多的人接受优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网络大学使著名学者的讲课不再受所在高校、地区或国家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就教育市场而言,应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供不应求。网络教育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市场的生力军。
国外学术界把网络教育称为第三代远程教育。自90年代后期起,中国远程教育进入了战略革新和起飞期,教育部决定在原来指定的试点院校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在45所重点普通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依托重点普通高校的人才、技术、专业和资源优势,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我国各个经济部门和产业界也纷纷投资现代远程教育。
一、现状在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模式上,绝大多数高校将网络教育学院作为独立设置的机构;在网络教育学院的经营运作上,超过半数的高校采用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办学。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主要是面向社会提供高等学历教育。据调查,学历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四个类型:研究生课程进修、专科起点攻读本科、高中起点攻读本科和普通专科。试点高校自1999年以来已开设覆盖8个学科门类的50多个网络教育专业。其中开设最多的前三名热门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管理,法学。在学制与学费方面,研究生课程进修平均需要两年,每学分的费用最高;普通专科和专升本的学制平均是三年,每学分平均费用是100元左右;高升本平均学制是四年,每学分平均费用是135元左右。只有部分高校允许弹性学制。各试点高校都积极建设校外教学站点,但教学站点却相对集中设立在教育发达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而西部地区教学站点的建设相对薄弱。在实践中,网络的交互功能发挥得不尽如人意,在不少试点中,交互技术传输的还是单向的教师讲课,就象“教室搬家”。即使对于非实时的交互,如对学生发来的E-mail和作业,也显然估计不足,在实践中未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另外,网络课件和其它教育资源还比较匮乏,相当一部分网络课件制作水平还有待提高,没有发挥出交互性、信息量巨大、多媒体的优势。讲课教师对网络教育不适应,辅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无论是试点学校还是其下属的教学点,大都尚未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机制。
二、问题专业设置过于集中,比例不均衡。截止到2001年春季,试点高校已经开设了51个专业,在校生达到24万人。众多高校都集中开设计算机类、经济类和法学类专业,而忽视对基础学科和其它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如此状态造成的后果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会在几年之后出现一些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局面。网络教育的费用并不低廉。据调查,现在通过网络教育攻读学位,学费至少需要1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书本费、选课注册费、管理费等多项收费,另外,学生上网的花费大部分还要由学生个人承担。对于西部地区学生来说,要想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接受名校的教育之梦,较高的学费成了拦路虎。学生缺乏网上学习技能。目前,接受网络教育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是通过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网上学习却需要学生具有熟练运用多媒体与网络的能力,网上学习能力的缺乏必然影响学生的网上学习质量。缺乏网络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对网络教学质量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生源质量、教学资源、师生交互和评估考试。我国网络教育刚刚起步,而与之相对应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机制尚在建设之中,这就导致网络教育发展出现种种问题,造成社会认同度不高。适应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不但要从事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发设计,还需要主持各地学生的在线讨论,对大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与指导,批改大量的作业。这些工作决不是单靠一位教师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课程教师小组来完成。据调查,我国从事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教师网络教学经验不足、网络教学技术欠缺,都严重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发展。
此外,影响网络教育发展的因素还包括,我国INTERNET的提速与带宽拓展、网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国家对网络教育的宏观政策的配套实施、各级教育部门的协作支持等等因素。
三、对策决定远程教育发展的三大条件
社会对远程教育的需求、网络信息接收技术的社会普及率和远程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网络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网上大学的实践者要创建大众化网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网络教育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在基础技能、职业技能、自学能力、刻苦勤奋精神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建设强大的网络教学服务支持体系。网络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这些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
层、各个年龄层次,知识背景、学习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建立强大的教学服务支持体系,完善教学服务的各个环节,网络教育的信誉才能有所保障。首先,培养学生采用新技术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多媒体与网络的能力,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的自我监控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等。其次,不断提高网络教育技术。网络技术主要指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两方面。在硬件技术上,网络带宽与网速的提高是网络教育的基础。在软件技术上,采取竞争、开放、合作的机制培育教育软件产业。完善网络教育的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首先,建立网络教育示范项目。免除有关现行法规与制度对网络教育学生的限制,如学习年限、接受面授时间和高校资助网络教育学生的比例等,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接受网络教育机会和推进高校开展高质量的网络教育。其次,建立网络教育合作项目。鼓励和资助有关高校与其他机构合作,如社区组织、中小学学区、技术与企业部门等。建立网络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主要目的是建立优秀网络教育模式、开发教育教学软件和改革网络教育评价体系。第三,建立网络教育委员会。组织成立专家委员会,对当前市场上使用的所有教育教学软件进行研究与评估,并负责择优推荐。合理规划专业结构。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开设专业应包括人文科学类、商务与管理类、健康保健类、物理和生命科学类、数学类、教育类、计算机科学类、工程类、农业和自然资源类、高校图书与情报学类、职业技术教育类。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课程资源。首先,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必须注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及方法,讲究教学系统开发和教学设计。其次,充分发挥名校、名师、名课的优势,实行校际之间的课程互选。5 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只有教师了解并熟悉了信息知识,掌握了信息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更主动、更有效地发挥作用。首先,教育部门建立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对教师进行轮训。其次,积极开展校内培训。培训课程可开设多媒体技术发展概论、视音频素材采集方法、幻灯片简报制作软件
Powerpoint和多媒体制作软件Authorware等,并针对网络教学课件开展立项研究。6 加强网络教育法规与制度建设。高校网络教育的出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使大学在网络经济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必须承认,高校网络教育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国家是否承认学历?开办网络教育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如何审核各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这些都急需国家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高校网络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各种急需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校网络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N〕 中国教育报,2001,9,6,(3)
〔2〕 吴沛林,张超 加快发展我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J〕 教育发展研究,2000,〔3〕 张倩伟 韩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教育发展研究,2001,(7)〔4〕 网上大学质量不高吗?〔N〕 中国教育报,2001,9,8,(4)
第二篇:我国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恢复高考制度的带动作用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繁荣,到现在,更是得到了规模化得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发展有目共睹。其中包含了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类院校。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招生规模也日渐扩大,在校生人数增多,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毛入学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至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2、高等学校质量受到重视
在中共中央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号召下,我国各大高校深入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改变以前教育落后的旧模式,与时俱进,把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人才作为目标。滨海学院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两年,学校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并且成立相关研究小组,要求教师上课时以创新为机制,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得
以提升。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日益得到重视。
3、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经费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财、税、费、产、社、基”的六字方针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进展非常顺利,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与建立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助学保障体系同步进行,使改革平稳推进。就我个人而言,在国家政策的惠利下,申办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使得我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也能顺利解决学费问题,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在学校综合成绩优异的同学,更是能受到政府下发的奖学金奖励。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在高等学校经费投入的体制改革。
4、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随着办学体制改革的推进,现已形成了公办、民办高等学校共同发的格局。新中国建立后不久,由于当时认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取消了私立高等学校,形成了仅由政府举办高等学校的单一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1982年中华社会大学等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20多年来,民办高等教育突破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方面,滨海学院20年来的发展壮大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师资数量逐年有所增加,但是赶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而许多大学教师还担任成人高等教育和许多非学历教育工作,实际负担更重。新教师的学历多为“博士„‘硕士”,但缺乏培养人的理念和教学的经验。同时,每年平均要有6%的老教师“退休”。而教师的学术精神倒退、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导致教师队伍学历职称上升、而学术和教学水平下降也是一大隐患。
2、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而不断被人们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言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
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质量监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冲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4、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影响到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亟待解决。
三、相关解决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加大师范类高等院校的经费投入,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教育事业,壮大教师队伍;增加对博硕类教师培养人的理念和教学的经验;完善教育者的文化和道德修养监督机制,强化法律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2、公平效率方面
追求相对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原则。首先应完善助学保障制度,建立相对合理的奖、贷、助、减制度,尽可能保证亲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建立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利益”制度,包括对地区弱势、经济弱势、身心弱势的群体的利益补偿,及高等教育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最后,针对不同高校的发展起点的不同所衍生的二次不公平问题,可以建立对弱势高等教育机构的资助制度,鼓励如是高等教育的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渠道。
3、大众化与质量监控方面
要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适应性和质量的延续性,就必须建立高等教也质量的监控机制。具体地说,一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样化,即学术上的质量观、满足社会需求的质量观和整体性质量关;二是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把质量与法制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治教,依法保质;三是建立内控质量监控机制和外控质量监控机制,即内部建立校、院、系、班四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外部应建立政府、社会和相对独立的评价机构三方互动有互不干涉的质量监控机制。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从而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的教育标准。
4、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
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不要一味眼高手低;其次,高校可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向就业者转变的一系列问题;再次,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也可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目前,有两种意义上的网络保险。一种主要是指保险公司针对网络安全等问题推出的网络保险业务项目;另一种主要是指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以因特网为工具来实现其内部和外部的网络化管理,通过网络向客户提供买卖保险产品的服务以及使保险公司内部、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客户之间、管理机构之间能进行交互式的信息交流。本文的网络保险就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网络保险,它包含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指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的内部管理,即利用网络对公司员工和代理人进行培训,利用网络与公司股东、代理人、保险监督机构等相关人员和机构进行信息交流或开展业务等;二是指保险公司通过因特网与客户交流信息或提供有关保险的信息,乃至实现网络“签单”。
为了更好地把握网络保险的发展趋势,本文拟对它的特性及主要业务内容、发展现状及前景、问题及对策予以分析。
一、网络保险的特性及主要业务内容分析
(一)网络保险的特性分析
与传统保险方式相比,网络保险主要有以下特性:(1)可以降低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的运营成本。据美国布兹艾伦与哈米尔顿计算显示,通过因特网向客户出售保单或提供服务要比传统营销方式节省58—71%的费用;(2)可以拓展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3)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4)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交互式交流工具;(5)提供了较高水平的信息服务;(6)为客户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工具;(7)使客户能够享受个性化服务;(8)降低了保险公司的风险;(9)能更有效地保护客户隐私;(10)虚拟化的交易方式。
(二)网络保险的主要业务内容分析
1.宣传和推介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和业务员。通过网络保险站点,不仅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实现在因特网上进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的形象宣传、产品推介等功能,还能展现业务员的个人形象,布置个性化的保险橱窗,展示业务员的个人特长。
2.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通过网络保险站点,不仅能向客户提供本公司的历史介绍、财务状况、保险产品种类及费率等信息,而且还能及时地给他们提供国内外全面、丰富的保险新闻、政策法规、监管机构要求等信息;也能给他们提供丰富的保险入门知识、国内外保险课题的深入探讨以及丰富的保险相关院校、机构的培训资料。
3.提供分析、选购保险产品的服务。在网络保险站点上,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应开发专业的保险需求评估工具。通过点击它,客户便可以轻松地获得从初步到精确、从综合到分险种的需求分析。在充分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客户既可自行比较、选购各种保险产品或套餐,也可简单描述个人情况,让保险需求评估工具为其分析,度身定制投保方案,从而使客户全面享受个性化的服务。
4.提供在线投保服务。在客户选定需要购买的保险产品之后,网络保险站点还应提供在线投保服务,即提供客户通过网络完成在线购买申请、在线核保、在线支付保险费用和在线获取保单等。
5.提供在线理赔服务。通过在线理赔服务,不仅应提供理赔作业流程、注意事项、争议解决办法以及查询理赔所需单证和出险联系电话地址等服务,而且应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报案服务系统,及时反馈客户投诉,并提供划拨赔款到客户指定账户的服务。
6.提供在线交流服务。通过在线交流服务,客户不仅可就任何有关保险的问题,向保险专家请教并得到及时解答,而且可以在bbs论坛上畅所欲言,发表对保险的各种看法和投保的心得体会,结交朋友,寻求帮助;保险业务员也可以及时与同行交流专业经验,结识新的朋友。通过在线交流服务,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还可以通过它征求客户就某种保险产品的意见,以及在某些市场上推出新的保险产品时进行市场调查。
7.提供在线导航服务。作为一个好的网络保险站点,还应提供到保险有关站点的链接。这不仅有助于客户获取丰富的保险信息,也便于客户“货比三家”,从而坚定客户购买保险产品的决心。
二、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国外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网络保险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国民第一证券银行首创通过因特网销售保险单,仅营业一个月就销售了上千亿美元的保单。1997年初,81%的美国保险公司至少有一个网址,其他末设网址的保险公司也计划尽快设立。但绝大多数网址只提供有关保险市场和购买的信息,并帮助客户决定他们购买保险的内容。为了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险公司需要把它们的网址与其经营业务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不过,只有10%的保险公司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保险公司正为具有非常广阔前景的网络直接销售保险做积极的准备工作。199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网络保险服务公司insweb用户数是 66万,1999年增加到了300万。forrester调查显示,1997年,美国家庭购买的汽车、住宅、人寿保险金额是3.91亿美元;1999年大约有70万户美国家庭在网上购买了价值5亿美元的汽车保险;2003年,美国家庭购买的汽车、住宅、定期人寿保险金额将达到41亿美元;2004年,美国家庭购买的汽车保险金额将达到118亿美元,还有 300户的美国家庭购买价值12亿美元的家庭保险。
1997年,意大利kas保险公司用微软技术建立了一套造价为110万美元的网络保险服务系统,并在网络上提供最新报价。该公司月售保单从当初的170套上升到了19四年初的1700套。英国于1999年建立的“屏幕交易”网站提供了7家本国保险商的汽车和旅游保险产品,用户数量每个月以70%的速度递增。
1999年6月,日本的american family保险公司开始提供可以在网上申请及结算的汽车保险。同年9月底开始推出电话及因特网销售汽车保险业务的日本索尼损害保险公司,到2000年6月19日通过因特网签订的合同数累计已突破1万件。日本朝日生命保险公司于2000年 4月7日宣布,该保险公司决定与第一劝业银行、伊藤忠商事等共同出资设立网络公司,专门从事保险销售活动,并于2001年1月开始正式营业。
ibm对全球160位保险公司资深董事,特别是对40多家保险与金融服务公司及客户群体的调查显示,到 1999年末只有不到3%的保险公司允许投保人通过因特网进行咨询或更改保单,但到2004年此数字将上升到 49%。
(二)国内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从1979年12月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至今,我国大陆保险公司已经由1家发展到26家,险种由30多个增加到1000多个。虽然我国保险业务的全面开展和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美国等一些国家或地区,但是我国的网络保险几乎和国外同时起步。1997年11月28日,国内第一个面向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保险行业的中文专业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诞生,2000年7月1日更名为中国保险网。
目前已有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营业部、泰康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在中国保险网上,通过在线投保、实时核保或延时核保的方式销售保险。据统计,共收入保费近200万元用信用卡支付的占实时核保的30%以上。
2000年末,我国已有近80家保险网站,经营险种涵盖了人寿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旅游交通保险等近100个险种。2000年8月16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宣布其全国性电子商务网站全线开通。它是我国保险业界第一个贯通全国、联接全球的保险网络系统。据介绍,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计划在3年内将电子商务业务量提高到整体业务量的10%至15%。2000年9月22日,由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独家投资建设的大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泰康在线正式全面开通,它是我国第一家由寿险公司投资建设的、真正实现在线投保的网站;也是国内首家通过保险类ca认证的网站。2001年9月,泰康人寿完成了国内第一例网上保险理赔案。据计算机世界市场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02),目前国内已有60%的保险公司开通了自己的网站;24%的保险公司计划在近期内开通。在这些已经开通了网站的保险公司中,有20.8%的保险公司已经实现了某些险种的网上销售;8.3%的保险公司正在建设中;41.7%的公司计划实施;只有29.2%的保险公司近期没有实施网上保险的计划。
而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最近对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和哈尔滨等城市作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于网络车辆保险的态度是:47%的被调查者希望尝试网络保险;而被调查者希望通过上网保险的险种主要集中在机动车辆保险(40%)、人寿保险(31%)和儿童保险(19%)。另外,有人预测,到2005年国内的网络保险业务量将达到总业务量的5%。而占据重要份额的车辆保险在因特网的运用和发展前景将是最为看好的,保守估计,网络车险的总成交额将可能达到50亿人民币。
三、网络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关于加快推进保险业信息化进程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广泛应用,即网络保险的出现包括美国在内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第四篇: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影响越来越大,为我们开辟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领域。如何抓住网络带来的新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引导、有效管理,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实现反腐倡廉建设与网络运用的良性互动,是摆在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新问题、新任务、新
实践,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一、网络对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影响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有着独特魅力的全球文化,对反腐倡廉工作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网络以其强大的传播优势,成为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重要载体。与传统的宣教形式相比,网络集聚了报刊、广播、电视、户外宣传等传媒的优势,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范围广、无时空限制、交互性强、实时灵活、形式多样、感官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近年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主动迎接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和广大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反腐倡廉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利用网络积极开展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讨论和引导,正确引导舆论、解疑释惑。组织网评员积极展开斗争,回应西方敌对势力在网上对我方的恶意攻击。特别是积极运用网络载体进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抢占网络文化的制高点。大量的反腐倡廉文学作品、歌曲、廉政公益广告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增添了宣教工作新的活力,为反腐倡廉宣教工作拓展了新的视野、开辟了新的天地。
(二)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形式。纪检监察工作内容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有法律法规查询,政府网上采购,网上行政审批、网上纠风、网上举报、公文管理,网上信息收集发布等等。把这些内容都集中到了网络上,开辟了反腐倡廉工作新途径,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行政经费,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各地电子政务在提供了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和技术功能的同时,其反腐的效果也日益显现,实现了反腐败从管人到管事、从思想到业务、从纪律到流程、从事后查处到实时监控、从内在自我控制到外部技术控制的转变,从而降低了监督和追惩的成本。
(三)网络以其信息交互的对等性,成为反腐倡廉工作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与传统文化单向性传播不同,网络上的文化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具有交互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具有使用者属性,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内容丰富、信息繁杂,是不同意识形态、文化观念、道德理念和生活方式激烈斗争的阵地,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红色”信息,也有虚假、颓废的“灰色”信息,还有低下、粗俗的“黄色”信息,更有蛊惑、有害的“黑色”信息,这些都容易对干部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一定冲击,对廉政行为规范的形成产生巨大压力,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不利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用先进的廉洁文化去教育引导,树立“占领”意识。网络同任何思想阵地一样,如果不用先进文化去占领,低级颓废的精神垃圾就会乘虚而入。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反腐倡廉网站(网页),开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栏,把宣传教育的触角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干部群众所能触及的网络空间。同时加强网上信息传播的管理,网络知识的普及,提高干部群众运用网络的能力,使他们能分辨、剔除不良消息,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随意传播。
二、当前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力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目前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基层区县总体状况来看,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互联网主动利用不够。个别干部不会用电脑的现象仍然存在,网络普及率还较低。到目前为止,部分区县尚未建立开通专门的反腐倡廉网站,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仅依靠上级机关以及本地部门开设的综合网站发表和上传一些反腐倡廉文章及相关信息。
二是反腐倡廉网站内容更新慢,容量小,形式单一。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供给不够充足,网络文化创新的能力不够强,反腐倡廉文化信息服务不到位,个性化、特色化服务还不够多,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地区相比,网站影响力亟待进一步增强。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队伍建设滞后。在软硬件方面,虽然都投入不少,但多是分散投入,办公条件落后,没有很好地整合已有资源。相应的网络人员队伍尚未配备,多是由兼职人员担任,同时缺乏必要的网络计算机知识的后续培训提高,时间、精力、操作能力上处于疲于应对的被动状态,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是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滞后。虽然有些相关制度和考核奖励,但不规范,不系统,奖惩未到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导致网络建设和管理运行成问题,栏目信息发布、活动开展、网络监看值守等效果较差,影响了预期目标。同时还缺乏联动机制,导致只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唱独角戏,难撑反腐倡廉文化建设重任。
二、对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
网络文化的建设、网站的运行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
力,纪委作为纪检工作的重要部门,人手比较紧张,这和网站建设的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网络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必须根据纪委的工作实际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好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
(一)高度统一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是党风廉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搞好网上正面宣传、有效防止和引导好负面宣传,既是网络管理和宣教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因此,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它关系着社会稳定、民心向背,是纪检宣教工作的新阵地、新载体,也是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努力占领互联网这个重要的舆论阵地,打好网上宣传的主动仗,引导、疏导好网上的反腐倡廉舆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意义重大。
(二)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工作作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建立健全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抓好任务分解和督促落实,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沟通交流,通报网络文化建设情况,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网上宣传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物质保障机制。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管理队伍。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主动出击、相对稳定”的要求,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廉政知识、熟悉党政理论的网络应用、管理、维护工作队伍,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工作。并把相关责任部门都纳入到建设者、维护者、管理者行列中来,切实加强网站管理中的技术借鉴和资源共享,以制度为保障,坚持“在建设中加强管理,以管理促进健康发展”的原则,使网站成为反腐倡廉工作服务机关的“百宝箱”、监督工作的“千里眼”、解难帮困的“连心桥”、教育培训的“活基地”。
(四)加大软硬件设备投入,确保网站健康正常运行。对一般网站的正常运作而言,技术维护、采编发布和页面设计必不可少。应配备数码相机、扫描仪、摄像机等相关设备,增大图片、视频的传送量,使网页更具有可看性、生动性、趣味性;还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信息报送队伍,使发布的信息更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确保信息及时和丰富,这是网站生存与否的重要前提。还应建立反腐倡廉网站之间以及其他类型网站的资源共享格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拓宽信息资源,形成反腐倡廉网上宣传有机整体,形成网上宣传合力。及时了解反腐倡廉舆情信息,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内容新鲜感,能够吸引广大网名的主意力,提高网站点击率。
(五)进一步丰富反腐倡廉网络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让优秀的廉政文化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在网上根据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主动出击,理直气壮地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及时组织和发布信息,积极应对各种不良信息。内容和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网络文化的感染力,做到雅俗共赏、传统与现代辉映,吸引更多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提高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办好纪检网站,必须增强和党员群众的互动性。对于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件,要及时归纳警示意义,引以为鉴;对于群众中的各种议论,要能够利用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解疑释惑,匡正视听;对于群众通过网络投递的各种举报,要高度重视,确保诚信,予以保护。纪检宣传工作只有深入群众,引起共鸣,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关乎纪检监察工作长远发展的文化工程、是一项关乎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关乎和谐稳定的社会工程、是一项关乎执政能力的重点工程。同时,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又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只要加大领导力度,强化政治责任,落实保证措施,增强工作合力,就一定能形成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格局,不断推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上新水平。
第五篇:投资银行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这必然会加速催生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银行的诞生。投资银行在中国已经初见雏形,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市场化和加入WTO面临的竞争压力,都要求中国及早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投资银行业。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国际投资银行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投资银行 问题 现状 对策 1.引言
20实际80年代以来,美国对银行业的发展实施放松管制,各大投资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和资金资源都相继进行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尤其进入2000年以来,各大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达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美国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达到上万余种。各种金融产品将市场主体紧紧捆绑到了一块,结果这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引发了一场席卷全世界的“蝴蝶效应”。此次金融危机使世界五大投资银行遭受重创,世界投资银行直接资产损失超过万亿美元。这引发了世界各国对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再次探讨,原来为大家所推崇的美国发展模式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投资银行是和风险所共存的,如何以最小的风险为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收益,这是每个投资银行所追求的目标。由于受到国家的管制,中国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较低,业务经营范围有限,所以未收到较大的冲击。但是必须看到,中国的投资银行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中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和挑战。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是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具备了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2.中国发展投资银行业的必要性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逐渐与国际接轨,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投资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的同行业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国外的竞争和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发展投资银行业是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积极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
现代投资银行逐渐突破传统业务的束缚,其业务逐渐扩展到风险投资、项目融资、企业并购、投资咨询、公司理财、资产证券化、资产及基金管理、金融创新等,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投资银行是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助推剂,他不仅拓宽了投融资渠道,而且大大缩短了融资时间,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优化了资源的配置。投资银行作为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的中介,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沟通的作用,以最小的成本将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越来越离不开投资银行的健康发展。
(1)完善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金融市场也在逐渐发展完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金融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弊端。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现代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而投资银行是现在金融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国的融资渠道一直以中介融资为主,证券融资为辅,银行在整个融资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国的银行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中国浙江、江苏的地下钱庄盛行,这从侧面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对金融中介的迫切需求。而这种私募资金的形式是被国家所禁止的。目前中国的这种融资体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此种局面,完善金融体系,使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形成有机统一体,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再次强调了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紧迫性,并公布了金融体系改革的若干步骤。(2)中资商业银行改善盈利模式的需要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国内银行主要以利息收入作为盈利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在各大银行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以美国为例,在2012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所占的比重不到15%,并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中间业务的收入在各大银行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均较小。在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占比不到20%,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大量的是其它非利息收入。这与美国的金融市场发达,商业银行投资工具众多以及混业经营有着很大关系。与美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明显偏低,而且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手续费收入。这充分反映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特点,银行基本上没有来自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只能依靠网点优势赚取结算、代理等收入。
3、投资银行的现状
投资银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是从80 年代后期,为了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应需而生。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但是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都涉猎投资银行的业务。而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建设银行,摩根·斯坦丁共同入股成立的。我国的证券行业和证券市场规模虽然扩张很快,但现阶段我国的投资银行业还处于一个萌芽式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投资银行业是随着1988年证券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而开始进入起步期的,其业务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1年以前是以经纪业务为主;从1992年到1995年,经纪业务、发行承销和自营业务三足鼎立;1996年以后,新兴的投资银行业务进入蓬勃发展期。
4、我国投资银行存在问题
分析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1、生存的市场环境有碍于投资银行的规范运作
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相比,我国的投资银行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自然演进过程进行的,而是在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之中,现有的经济体系中还保有许多传统体制的烙印,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这就决定了我国投资银行在其发展中有许多先天不足。如原有的投资银行属于国有,大多数企业的领导人由金融机构委派,没有完整的法人治理制度。在历经产权转换和体制变迁的过程中,证券公司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法人治理制度没有健全,委托一代理关系不清,造成资产管理、经营管理混乱和界限不清,其中滋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一切与我国投资经营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对投资银行业的高速发展显然不利,尤其不利于吸收新的投资主体。
2、基础薄弱,发育不足,竞争力弱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时间短,资金基础相当薄弱。我国近百家证券公司中,注册资金大多数在一亿元以下,平均资金只有3000万元。一些信托投资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总资产虽已达数百亿元,但其业务分散,调配资金的能力有限。目前,各从业机构的资本规模已成为其拓展业务的重要制约因素,资金捉襟见肘的窘境时常出现。而且我国对信贷资金有严格的限制,这大大制约了投资银行从业机构的融资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投资银行必将进入我国的资本市场,各从业机构现有的规模和融资能力显然无法抵抗来自外国同行的竞争。
3、投资银行涉足的业务范围偏窄,金融创新能力偏弱
投资银行号称金融百货公司,其业务范围相当宽广。并且,投资银行业的特色之一是不断地寻找客户,开拓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创造市场,创造需求。而我国现在的投资银行业,业务多局限于证券承销、经纪和交易等传统业务,大部分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主要充当证券二级市场的经纪商和一级市场承销商,业务品种单一,各机构只好在承销和经纪业务领域恶性竞争,而对企业并购、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业务则涉及较少,导致了竞争无序,开拓业务过于依赖“公共关系”的情况。
4、从业机构违规操作严重
我国现有的投资银行从业机构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难免鱼龙混杂。一些机构违规经营,在股票发行承销过程中,帮助企业进行过度的上市包装,甚至弄虚作假,进行上市伪装;在二级市场上与上市公司合伙操纵,欺骗公众投资者,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企业购并中肆意侵蚀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由于运行机制与管理不规范,内部风险控制不严,违规自营、挪用客户保证金、透支和内部交易等现象大量存在,加之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职业道德低下、缺乏社会贵任感,为谋取一己私利,刻意钻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空子,甚至违法违规、铤而走险,严重危害着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
5、法律基础薄弱,金融监管力度不够
投资银行是高负债企业,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投资者,主要运用于高风险的资本市场,属于风险密集的金融行业,个别投资银行的破产将通过“ 多米诺”的效应而危及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甚至引发地区性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此,为维护竞争保护公共利益、解决因市场失灵而带来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投资银行的监管,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6、投资银行业人才短缺
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其越来越成为高智力的金融咨询产业。投资银行向社会提供的是全面的金融咨询服务,出售的是智慧谋略,是高智力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如金融工程师、投资银行家等。我国目前从事证券承销方面的专业人员太少,尤其是缺乏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队伍。传统的承销业务尚有困难,对于创新业务只能勉为其难,引申业务无从谈起。即使我国已拥有了一支由证券咨询人员以及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等组成的数千人的专业队伍,但是从投资银行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外国投资银行的进入,将会使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大量流失。由于投资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投资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四、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思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我国投资银行业也必将按照国际投资银行发展的趋势,步入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轨道。为此,在吸取美国投资银行重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设与发展的思路,相信将有助于我国投资银行业更好地发展。
1、完善立法建设,为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立法建设,规范投资银行的业务操作。针对我国法规不健全的现状,我国立法机关应借鉴西方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一些规范资本市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法规,如《投资银行法》、《投资银行管理条例》、《投资顾问法》、《企业兼并收购法》、《风险投资法》、《投资者保护法》等。
2、完善金融衍生品定价机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管理
投资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不明朗,购买者不能明确知道资产的真正价值。这也是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投资银行只有深入分析资产价值,准确定价,才能使金融衍生产品很好地在市场上交易。只有建立完善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注重加强金融风险控制
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较多,风险分担结构复杂,相比较其他传统的代理类和咨询类业务,经营风险较高。同时,我国银行业整体风险防范水平较低,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也给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要确保投资银行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就必须坚持“内控先行”的原则,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制度。
4、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设计合理的人才薪酬体系
投资银行是智力密集型的业务,优秀的人才和有效的机制至关重要,尤其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支撑,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完善和优化组织结构,加快投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同时,薪酬制度设计合理,能有效地规避过度冒险行为的发生,不会导致金融机构内外部的不和谐。
5、完善监管体系,健全监管制度
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真正按市场经济运转的法制环境和调节方法并未形成,政府部门还习惯于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活动;另一方面,投资银行的专业管理水准和严格的内控机制尚未形成。在这种条件下,理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只能按照渐进原则进行。政府要尽快转换角色,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转变为市场的创造者和支持者,促进金融体系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作用,促进信息的传播,增加市场上可供信息的公开化,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和体系。
6、重塑公司文化,重视公司声誉
次贷危机之后,投资银行需重塑公司文化,重视信誉机制,维护公司声誉。随着业务收益越来越依赖于客户的信任,投资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以客户为导向的商业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履行社会责任,给广大投资者及其交易对手树立诚实守信的公众形象。此外,管理层也应主动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密切与投资者的关系,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在实际行动中维护公司的声誉。
7、实行逆周期损失准备制度,未雨绸缪
为增加抵御危机的能力,建议我国投资银行应实行逆周期损失准备制度。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由于资本市场繁荣,资本收益率相对较高,资产价格上升,这时银行应上调资产损失准备金率,既可以为防范危机准备充足的缓冲储备,又可以抑制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过度投机。相反,在经济陷入衰退、萧条,复苏阶段时,应降低资产损失准备金率,增强其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