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工委实施老少互助工程促教育发展事迹
县**乡小教关工委,以退教工作管理为切入口,积极开展尊老爱老活动,激发老同志工作热情,以“老少互助工程”活动为载体,让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推进 “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上级关工委的充分肯定,被授予“模范关工委”光荣称号。
一、开展尊老助老活动,使老同志老有所
乐
1、建立组织,健全制度,把退休教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健全有关组织机构,乡成立退管会、退教协,片成立退教小组,具体负责的退教关工各项工作。二是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退教工作管理条例》、《退教协活动日制度》、《退教协学习会议制度》、《退休教师福利待遇制度》等,对退教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三是抓好 “四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做好退管工作的重要性;领导参与到位,乡退管会、退教协各种活动,书记、校长都能全程参与;经费使用到位,上级划拨的退教经费能做到专款专用,退协活动、会议等所需经费安排确保到位;福利待遇到位,退休老同志和在职教师福利待遇一视同仁。
2、加强学习,定期活动,增强退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是坚持每月组织一次 “老同志返校日”活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最新的时事政治,学习上级政府文件,使退下来的老同志始终能保证思想不落伍。二是退协小组负责人定期参观学习,每年乡内县内各组织一次参观学习活动,乡内主要参观考察有关村小,听校长的工作报告,看学校的发展变化。县内主要是组织一日游活动,感受新农村变化。三是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不定期组织扑克、象棋、书画、乒乓球等娱乐活动,愉悦老同志的身心,丰富老同志的生活,不断增添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乐趣。
3、关爱健康,大办实事,落实老同志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一是关注老同志身心健康,定期组织体检。同时,还邀请医院、老年康复中心的医务人员为老同志做卫生保键方面的知识讲座,乡退教协先后向全乡同志发放各类保健传单、资料500余份。二是解决老教师家庭困难,送去组织的温暖。老教师生病住院,到医院探望慰问,家庭有特殊困难,帮助解决,力争做到在退休老同志最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三是传统节日走访慰问。每年春节前后,对重病、特困老教师都进行走访慰问,每年教师节,都邀请老同志到学校参加联欢会、座谈会,并且让他们和在职教师享受同等非生产性收入待遇。四是落实“民心工程”。老同志逢十寿辰,组织相关人员登门祝寿。退休老教师过世,退管会、工会同志前往吊唁,帮助解决善后事宜。五是让老同志享受应有的政治福利待遇。学校每逢重大活动,都邀请老同志参加,学校有关决策、规划、方案能征求老同志意见,学校召开教代会时,退休老同志作为列席代表参加。县局关工委编印的《**老园丁》一份不少地按时发放到各位老教师手中,各退协小组正副组长年终一次性补贴差旅费、电话联系费100元。
二、实施“老少互助工程”,让老同志老有所为
1、老少互助,结队帮扶,积极展开帮教助学活动,老同志积极主动地与在校学生结对子,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把结队对象带回家进行辅导。原东方红小学退休教师孟亚每天晚上都把附近的结对学生顾亚带到家里,检查她一天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辅导,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干河小学校区的退休教师高正兵同志利用节假日辅导四位邻居小孩书写毛笔字,免费提供练习写字纸张千余张。
2、精心呵护,营造氛围,关爱留守儿童成长
一是建好详细台帐。各片关工小组积极协助学校做好施教区内留守儿童普查登记,摸清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年龄、班级、监护人情况、家长外出详细地点及联系电话等,建立清楚准确的留守学生台帐。二是建立帮扶队伍。各学校施教区内退休老教师成立了留守儿童家教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队,平时与他们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情况,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生活上提供必要的照顾,建立“家长代管制度”,实施“爱心妈妈”工程,“社会妈妈”李芳、汪发素、嵇克兰等退休老同志,对自己结对的留守儿童都能热情关怀和帮助,能使他们得到了母爱,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三是开展多种活动。以宣传亲情为基点,进行家庭亲情教育。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了“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通话”活动,以此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创业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平时能定期组织老同志到校给留守儿童做专题报告,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做好弱势群体关爱工作,让孤儿生享有一片蓝天。
一是及时清查了解。每学年开学时,都对在级学生中的孤儿生重新普查登记,对施教区内孤儿摸准摸实,决不遗漏一个孤儿。二是为他们办好低保手续。孤儿生一旦情况摸
县**乡小教关工委,以退教工作管理为切入口,积极开展尊老爱老活动,激发老同志工作热情,以“老少互助工程”活动为载体,让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推进 “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上级关工委的充分肯定,被授予“模范关工委”光荣称号。
一、开展尊老助老活动,使老同志老有所乐
1、建立组织,健全制度,把退休教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健全有关组织机构,乡成立退管会、退教协,片成立退教小组,具体负责的退教关工各项工作。二是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退教工作管理条例》、《退教协活动日制度》、《退教协学习会议制度》、《退休教师福利待遇制度》等,对退教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三是抓好 “四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做好退管工作的重要性;领导参与到位,乡退管会、退教协各种活动,书记、校长都能全程参与;经费使用到位,上级划拨的退教经费能做到专款专用,退协活动、会议等所需经费安排确保到位;福利待遇到位,退休老同志和在职教师福利待遇一视同仁。
2、加强学习,定期活动,增强退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是坚持每月组织一次 “老同志返校日”活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最新的时事政治,学习上级政府文件,使退下来的老同志始终能保证思想不落伍。二是退协小组负责人定期参观学习,每年乡内县内各组织一次参观学习活动,乡内主要参观考察有关村小,听校长的工作报告,看学校的发展变化。县内主要是组织一日游活动,感受新农村变化。三是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不定期组织扑克、象棋、书画、乒乓球等娱乐活动,愉悦老同志的身心,丰富老同志的生活,不断增添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乐趣。
3、关爱健康,大办实事,落实老同志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一是关注老同志身心健康,定期组织体检。同时,还邀请医院、老年康复中心的医务人员为老同志做卫生保键方面的知识讲座,乡退教协先后向全乡同志发放各类保健传单、资料500余份。二是解决老教师家庭困难,送去组织的温暖。老教师生病住院,到医院探望慰问,家庭有特殊困难,帮助解决,力争做到在退休老同志最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三是传统节日走访慰问。每年春节前后,对重病、特困老教师都进行走访慰问,每年教师节,都邀请老同志到学校参加联欢会、座谈会,并且让他们和在职教师享受同等非生产性收入待遇。四是落实“民心工程”。老同志逢十寿辰,组织相关人员登门祝寿。退休老教师过世,退管会、工会同志前往吊唁,帮助解决善后事宜。五是让老同志享受应有的政治福利待遇。学校每逢重大活动,都邀请老同志参加,学校有关决策、规划、方案能征求老同志意见,学校召开教代会时,退休老同志作为列席代表参加。县局关工委编印的《**老园丁》一份不少地按时发放到各位老教师手中,各退协小组正副组长年终一次性补贴差旅费、电话联系费100元。
二、实施“老少互助工程”,让老同志老有所为
1、老少互助,结队帮扶,积极展开帮教助学活动,老同志积极主动地与在校学生结对子,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把结队对象带回家进行辅导。原东方红小学退休教师孟亚每天晚上都把附近的结对学生顾亚带到家里,检查她一天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辅导,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干河小学校区的退休教师高正兵同志利用节假日辅导四位邻居小孩书写毛笔字,免费提供练习写字纸张千余张。
2、精心呵护,营造氛围,关爱留守儿童成长
一是建好详细台帐。各片关工小组积极协助学校做好施教区内留守儿童普查登记,摸清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年龄、班级、监护人情况、家长外出详细地点及联系电话等,建立清楚准确的留守学生台帐。二是建立帮扶队伍。各学校施教区内退休老教师成立了留守儿童家教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队,平时与他们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情况,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生活上提供必要的照顾,建立“家长代管制度”,实施“爱心妈妈”工程,“社会妈妈”李芳、汪发素、嵇克兰等退休老同志,对自己结对的留守儿童都能热情关怀和帮助,能使他们得到了母爱,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三是开展多种活动。以宣传亲情为基点,进行家庭亲情教育。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了“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通话”活动,以此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创业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平时能定期组织老同志到校给留守儿童做专题报告,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做好弱势群体关爱工作,让孤儿生享有一片蓝天。
一是及时清查了解。每学年开学时,都对在级学生中的孤儿生重新普查登记,对施教区内孤儿摸准摸实,决不遗漏一个孤儿。二是为他们办好低保手续。孤儿生一旦情况摸[page_break]实,还没有办理低保手续的由关工委指派专人为他们办理有关手续。三是孤儿生集中供养、集中就读。将所有小学孤儿学生集中安排到中心小学就读,免除其在校期间的一切费用,每人每月还给予一定的零花钱。同时落实好三位“爱心妈妈”,做好日常及节假日的监护管理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与所有学生共享一片蓝天,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第二篇:关工委实施老少互助工程促教育发展事迹
县**乡小教关工委,以退教工作管理为切入口,积极开展尊老爱老活动,激发老同志工作热情,以“老少互助工程”活动为载体,让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上级关工委的充分肯定,被授予“模范关工委”光荣称号。
一、开展尊老助老活动,使老同志老有所乐
1、建立组织,健全制度,把退休教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健全有关组织机构,乡成立退管会、退教协,片成立退教小组,具体负责的退教关工各项工作。二是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退教工作管理条例》、《退教协活动日制度》、《退教协学习会议制度》、《退休教师福利待遇制度》等,对退教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三是抓好“四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做好退管工作的重要性;领导参与到位,乡退管会、退教协各种活动,书记、校长都能全程参与;经费使用到位,上级划拨的退教经费能做到专款专用,退协活动、会议等所需经费安排确保到位;福利待遇到位,退休老同志和在职教师福利待遇一视同仁。
2、加强学习,定期活动,增强退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是坚持每月组织一次“老同志返校日”活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最新的时事政治,学习上级政府文件,使退下来的老同志始终能保证思想不落伍。二是退协小组负责人定期参观学习,每年乡内县内各组织一次参观学习活动,乡内主要参观考察有关村小,听校长的工作报告,看学校的发展变化。县内主要是组织一日游活动,感受新农村变化。三是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不定期组织扑克、象棋、书画、乒乓球等娱乐活动,愉悦老同志的身心,丰富老同志的生活,不断增添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乐趣。
3、关爱健康,大办实事,落实老同志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一是关注老同志身心健康,定期组织体检。同时,还邀请医院、老年康复中心的医务人员为老同志做卫生保键方面的知识讲座,乡退教协先后向全乡同志发放各类保健传单、资料500余份。二是解决老教师家庭困难,送去组织的温暖。老教师生病住院,到医院探望慰问,家庭有特殊困难,帮助解决,力争做到在退休老同志最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三是传统节日走访慰问。每年春节前后,对重病、特困老教师都进行走访慰问,每年教师节,都邀请老同志到学校参加联欢会、座谈会,并且让他们和在职教师享受同等非生产性收入待遇。四是落实“民心工程”。老同志逢十寿辰,组织相关人员登门祝寿。退休老教师过世,退管会、工会同志前往吊唁,帮助解决善后事宜。五是让老同志享受应有的政治福利待遇。学校每逢重大活动,都邀请老同志参加,学校有关决策、规划、方案能征求老同志意见,学校召开教代会时,退休老同志作为列席代表参加。县局关工委编印的《**老园丁》一份不少地按时发放到各位老教师手中,各退协小组正副组长年终一次性补贴差旅费、电话联系费100元。
二、实施“老少互助工程”,让老同志老有所为
1、老少互助,结队帮扶,积极展开帮教助学活动,老同志积极主动地与在校学生结对子,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把结队对象带回家进行辅导。原东方红小学退休教师孟亚每天晚上都把附近的结对学生顾亚带到家里,检查她一天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辅导,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干河小学校区的退休教师高正兵同志利用节假日辅导四位邻居小孩书写毛笔字,免费提供练习写字纸张千余张。
2、精心呵护,营造氛围,关爱留守儿童成长
一是建好详细台帐。各片关工小组积极协助学校做好施教区内留守儿童普查登记,摸清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年龄、班级、监护人情况、家长外出详细地点及联系电话等,建立清楚准确的留守学生台帐。二是建立帮扶队伍。各学校施教区内退休老教师成立了留守儿童家教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队,平时与他们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情况,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生活上提供必要的照顾,建立“家长代管制度”,实施“爱心妈妈”工程,“社会妈妈”李芳、汪发素、嵇克兰等退休老同志,对自己结对的留守儿童都能热情关怀和帮助,能使他们得到了母爱,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三是开展多种活动。以宣传亲情为基点,进行家庭亲情教育。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了“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通话”活动,以此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创业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平时能定期组织老同志到校给留守儿童做专题报告,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做好弱势群体关爱工作,让孤儿生享有一片蓝天。
一是及时清查了解。每学年开学时,都对在级学生中的孤儿生重新普查登记,对施教区内孤儿摸准摸实,决不遗漏一个孤儿。二是为他们办好低保手续。孤儿生一旦情况摸实,还没有办理低保手续的由关工委指派专人为他们办理有关手续。三是孤儿生集中供养、集中就读。将所有小学孤儿学生集中安排到中心小学就读,免除其在校期间的一切费用,每人每月还给予一定的零花钱。同时落实好三位“爱心妈妈”,做好日常及节假日的监护管理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与所有学生共享一片蓝天,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实施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工作汇报
实施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工作汇报
双山街道办事处杨胡小学 各位领导:
自去年以来,根据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的意见》,我们双山街道办事处杨胡小学与福泰小学进行联盟,成为福泰小学杨胡分校,一年来,我们两所学校戮力同心、积极作为,按照联盟办学方案,本着求同存异、联盟互助、共同进步的思想,以带动我们杨胡分校的发展为目的,进行了联盟和共享,做了许多工作。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学习福泰小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杨胡分校的管理水平。我们杨胡分校经常到福泰小学实地观摩和感受,与福泰小学领导座谈、沟通,就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校发展前景及规划、高效课堂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及工作中的有效协调和沟通的方法多次深入交换意见,大大改进了我们杨胡分校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思路,使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这是福泰小学“授人以渔”的帮助。
2、充分发挥了福泰挂职领导省级骨干教师示范指导作用,加快了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步伐,通过挂职领导指导带动,为我校培养一批教学骨干教师。
3、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为了共同提高办学效益,我们杨胡分校和福泰小学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互相制定计划,了解工作的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 证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为载体,新学期近三周我们杨胡分校教师到福泰小学学习,福泰小学选派教师到杨胡分校指导,提高我们杨胡分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学生互访。两校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在大练基本功、文明行路、养成教育等主题活动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之“魂”,由于我们杨胡分校教师年轻教师少,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结构不合理,最小的是32岁,全校19个班,45岁以下的23人,他们大多都是兼职,如果让年轻教师参加学习培训,会影响班级学生的学习安全,所以对他们的专业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我们杨胡分校对福泰小学的学习还仅仅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层面上,对福泰小学的资源挖掘还停留在浅层,还有许多优点我们没有学到甚至还没有发现,也有许多问题我们至今找不到答案,还需要福泰小学的无私帮助。另外,由于两校学生特点的不同,福泰小学学生来自城区,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在交流学生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经验上我们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挖掘。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福泰小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有许多值得我校借鉴之处,今后的工作一是建立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探讨学校管理、发展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问题,及时掌握各校教育教学活动情况,加强信息交流,了解学校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二是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专题活动方案、各类评估试卷等材料能及时学习交流。并且全方位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以利于相互学习和借鉴。三是继续采取上示范课、作讲座、听课评课等手段,在教育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互相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四是加强在文艺、体育、科技教育活动等方面的交流。双方学校通过在校园科技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中互派教师、学生参与等形式,开阔师生视野,提高素质。
虽然对于联盟办学工作我们做的还有许多差距,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但是,我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发展方向、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品牌学校创建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我校将进一步与福泰小学加大交流力度,在量和质上寻求新的突破,为我校教育赢得新的机遇。
第四篇:关于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实施情况报告
威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实施情况的汇报
县领导:
互助资金是指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缴纳互助金为依托,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贫困村建立的民建、民管、民用,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互助资金转变了财政扶贫资金由过去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我县互助协会运行5个月以来,为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在监测中发现一些问题,近期县扶贫办会同县财政局对东联、靖和等4个镇的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将运行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如下汇报:
一、我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运行情况
根据川财农[2008]28号文件精神,我县采取竞争入围的方法,确定了东联镇佛尔岩村、靖和镇高坡村、新店镇凤翔村和连界镇国防村为我县2008年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试点村。通过广泛宣传、民主选举、建章立制、业务培训等阶段的工作,4个村组建互助小组 103个,加入互助协会农户 678户,占农户总数2388户的28.39%,占常年在家且有劳动力农户1310户的51.76%,其中:贫困户有212户,占贫困户总数278户的 76.26%。互助协会均在县民政局进行登记注册,完善了相关法律手续。协会于2008 年12月正式对会员开展了借款工作。截此4月底,四个村共有互助资金总额51.295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36万元,(按项目管理要求首次拔付总额的60%),会员自愿交纳互助资金15.295万元。每村会员交纳的互助资金均在 3万元以上,按《四川省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操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借还款方式为整借零还;各互助协会年占用费率最高的是为8.4%,年占用费率最低的为7.8%。到目前为此累计发放借款111户32.58万元,占入社总户数679户的16%;回收借款5.27万元,收取占用费1813元,基本满足了会员生产急需。凤翔村6组刘光鑫年初借款3000元,购仔猪6只,三月后出售,每头猪纯收入110元,共增收660元;连界镇国防村1组梁德华,08年12月借款3000元,总投资6000元,养生猪15头,3月后出栏,共纯收入2000元;国防村15组刘来东,08年12月借款2000元,总投资5000元,种植蔬菜6亩,现已增收6000元。东联镇佛尔岩发放借款7.3万元,发展种藕10亩、养鱼40余亩、养能繁母猪9头、养泥鳅2亩等。
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虽然涉及项目的镇村都加强了此项工作的领导,总体上都能按省下发的项目《指南》和协会章程运作,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宣传发动不充分,认识不够。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是扶贫开发的一种创新机制,省上将其纳入近几年的工作重点,县财政、县扶贫办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举办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 助资金项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项目管理和监测知识培训班,并每月到村帮助指导项目运行。但镇、村没有充分认识到该资金的用途和目的,项目实施中各镇对项目村的帮助指导不够,村宣传动员不到位,农户对项目知晓度低,对项目理解不清楚,互助资金的管理方式、运作程序,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互助资金试点,导致农户和贫困户的入社率偏低。在4个互助协会中,入社率最高的占全村农户数的31%,入社率最低的只占全村农户数的27%。都达不到项目农户入社率最低50%要求。借款率低,辐盖面低,尤其是贫困户借款难,借款仅3户,还款也难。互助资金发放借款111户只占入社总户数679户的16%。
2、对项目《指南》理解不够,违规操作。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要求强,其操作指南严格规定了协会的组建、运行和管理,是项目运行的纲领性文件,执行中必须严格遵守,但在我们日常监测和这次检查中发现各村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第一,发放借款额度超过规定额度。借款额度为村民缴纳互助金的10倍,第一次单笔借款的最高限额为3000元,比如新店镇凤翔村某村民缴纳互助金为200元,但第一次借款就达3000元,违反了指南要求。第二,互助联保小组组建不规范。按照社员自愿的原则,由5-7名成员组成一个负有连带责任的互助小组。但各村联保小组组建未按自愿原则组建,而是由互助社理事会或村两委指定,一旦出现还款困难,联保连带责任机制无法启动。有的联保小组户数达不到或超过5-7名成员的规定,有的联保小组成员外出打工,无法确保其余小组人员借款签字,从而使互助活动难以开展,意 见难以统一,联保流于形式。第三,借款审批不规范,理事会成员审批签字程序不全,有些借款联保小组成员签字不齐、不全。第四,项目以整借零还方式,借款会员逾期的较多,借款第三月后等额还款,未还款的为逾期,现已有逾期金额26910元,占借款总额的8.3%。
3、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村上会计和财务基础素质比较低,经过培训,在项目运行后,没有认真研读操作手册,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没按规定处理。第一,会计科目运用不当,不能正确反映发生业务的全貌。第二,财务管理违规,库存现金超过500元规定标准。第三,档案管理欠规范,相关票据没有按要求规范整理和保管,诸如农户交纳的互助金记录,借款约据、申报表册等未按规定装订成册。
4、资料报送不及时、不准确。有的镇上报项目进度及借款质量表逻辑关系不清,对一些最基本的数据如“贫困户数”、“借款使用金额”、“贫困农户借款金额”等都没有填报;有时报表不及时、不全,导致我们不能及时掌握运行情况,给我县互助资金项目管理和汇总及时上报省、市带来困难。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2008 年我县4个村的互助资金项目总体进度较慢,这既有受地震灾害省、市影响和操作程序严格规范的限制等客观因素,也有各级管理部门自身的主观原因。
1、认识模糊。个别镇政府对互助资金项目宗旨、目标、意义认识不清,认为项目试点村财政投入是贫困村应该得到的扶持和 帮助,是各互助协会自己的事,因此工作协调不力,削弱指导、监督。
2、有畏难情绪。项目设计操作程序严格,但一些管理人员认为与农村信用社小额借款比较,互助资金借款存在程序复杂、环节多、工作细、要求高、难度大,难以达到项目的要求,因此,嫌麻烦,工作不积极主动,应付了事。
3、宣传发动不足。一些村只在部分村民或村民代表中进行宣传和发动,很多村民只是间接地了解或听说互助资金项目,对项目的内涵、实质、操作方式等了解不够,甚至完全不知。
4、监督不力。部分互助协会监督小组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理事长对互助社成员借款也缺乏进一步的调查了解,有的连借款户是否真正将借款用于申请的项目上都不清、不明。镇政府指导、监管力度不足。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工作,保证其健康、有序的运行,特提出以下建议和工作打算。
1、将互助资金试点纳入全县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对试点村的互助资金实行动态管理,效益为先,资金跟着项目走,效益跟着项目生,发现不按规范运作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暂停协会运行,确保互助资金安全有序运行。
2、进一步搞好宣传动员工作,将项目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印成小册子,作到项目村农户人手一册,增强他们对该项目的认识,提高入会率。
3、再次对镇、村管理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拟在6月,集中2-3天时间对项目镇村业务人员进行包括电脑软件操作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县互助资金项目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各项目镇要确定一名懂财会、项目业务的同志,负责对互助协会的财务监管和各类资料的报送工作,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保证工作有序地开展。
4、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上成立互助资金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各镇的工作,由县财政、县扶贫办具体负责,纪委、监察协助监督。各项目镇要确定一名镇领导负责,确定一名懂财务会计、会计算机操作的人员具体负责互助协会工作,帮助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指导互助协会项目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与核算,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负责项目日常监测,定期向县财政、县扶贫部门提交项目进度和监测报告,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保证工作有序地开展。
5、探索试点互助资金运行管理。在今后互助资金项目运行中,探索协会联保小组成员外出打工后,其它小组成员无法签字借款问题;探索贫困户(指有一定劳动力的,还款上困难的)借款、用途、还款,由村社干部帮带、指导发展种植、养殖业,监督资金促其增收;探索借款额度在2000元以下的,借款时间在半年以内,可实行整借整还;借款额度在2000元以上可分两次还款。
6、项目风险防范。为保障村级互助资金的正常运行,按川财农关于《四川省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通知[2009]68号文件要求,设立村级互助资金借款风险财政补助金,以县为主,省、市补助,用于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防范互助资金借款补助风险。财政和扶贫部门根据上村级互助资金的实际借款风险、实际发生额及相应的标准,计算确定对互助协会的借款风险财政补助资金数额。
财政风险资金补助标准:
1、对借款时间在1个月以上---3个月(含3个月)的村级互助资金借款,按借款发生额的0.5%予以风险资金补助。
2、对借款时间在3个月以上---6个月(含6个月)的村级互助资金借款,按借款发生额的1%予以风险资金补助。
3、对借款时间在6个月以上--12个月(含12个月)的村级互助资金借款,按借款发生额的1.5%予以风险资金补助。
4、每个项目村的风险资金财政补助额最高不超过2万元。按照3:2:5的比例由省、市、县财政分级负担(扩权县,省、县按照5:5的比例负担)。
威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日
报送:县委倪书记、县政府韩县长
第五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促优势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榆次区自2002年提出并倡导以来,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今年以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下面就我区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困难及发展意见等,报告如下:
一、我区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成效
从2002年开始,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按照“平川蔬菜上设施、丘陵红枣加果仁、畜牧特色抓奶牛、水果科技增效益”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效。据统计,从2002年实施“一村一品”以来,全区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余家,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近100个(其中蔬菜专业村21个,水果专业村10个),带动近3万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农民从中获得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60%以上。农业产业化进程进程加快,蔬菜、红枣、养殖、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步入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区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开始,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打破了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在5%左右低水平徘徊的落后局面,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先后被授予省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区)、省级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区)称号。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以来,我区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从2001年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4万亩左右。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1万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1.63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24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由2001年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全部进入盛果期,红枣总产量可达6.64万吨,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可增收460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总产值3.5亿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764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3年以来,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一村一品”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的建设“两区三带”特色产业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形成了“三线四片”优势区域,即,108国道沿线18万亩、榆长公路沿线10万亩、太旧高速公路沿线6万亩,茄果类蔬菜优势区15万亩、结球叶菜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设施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优势区面积达到25万亩,有11万亩进入挂果期。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靠拢,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白象方便面12万吨项目,年消耗面粉就达8万吨。紫晨醋爽苹果汁、葡萄汁、红枣汁加工项目,可带动红枣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去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
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0万亩节水工程全面铺开,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去年新发展达标节水面积6.5万亩,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发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2000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水土保持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1500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3000亩土地复垦工程。去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的成长过程中,我区十分重视本地资源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嫁接,高度重视科技推广和应用。市政府提出的以108国道为轴线,打造“绿色科技园区”的规划,我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重点建设好1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就是榆次区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目前前期规划已经制定。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根据晋中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园区建设安排,今年我区新增4个科技示范园区(东赵乡石羊坂温室蔬菜示范园区、东阳镇彭村无公害农业示范园区、张庆优质玉米示范区、什贴优质谷子示范区),总数累计达到了16个。在东阳镇东阳、彭村建立了5000亩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示范区,辐射带动区10000亩。在6月份山西省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示范现场会上,全省11个市20多个重点县农业植保部门近百名专家参观了该示范区,一致认为我区无公害蔬菜病虫无害化建设全省领先,值得全省各市推广和借鉴。石羊坂温室园区去年种出了百余年来第一荐蔬菜,实现棚均收入1万元以上,纯收入比种粮翻番50倍以上,尝到甜头的石羊坂人更坚定了发展致富产业的信心,今年在原有31套温室的基础上,又上马了29套温室。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200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比2003年增加10.6万亩,增长31%,被市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第一名的荣誉称号。2005年粮食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总播种面积48.12万亩,比去年增加3.52万亩,增7.8%。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如2003年的“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2004年的全区乡镇技术骨干综合培训、今年组织的“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服务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仅近三年来就培训农民达58万余人次。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去年5月,我区组织6个乡镇和重点村参观了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以前我区农民对种植核桃有误解,认为“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要等十五年”,通过参观速生核桃(三年生),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展扁桃、核桃3万亩。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安全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成为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2005年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6个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截至目前,全区新认定产地23万亩,累计达到35万亩,使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到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71.8%;新认证番茄、黄瓜、苹果、梨、枣、小米等产品21个,累计达到38个。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榆次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已编写完成,将向全区广大农户免费发放1万册,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跳出农业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跳出农村抓发展,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二、我区发展“一村一品”的几点体会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关键在于抓好“四个重点”。
1、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决心。
“一村一品”工作能否有效地推进,首先取决于领导认识的高度和工作推进的力度。我区一开始学习推广“一村一品”经验,区委、区政府领导就高度重视,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来抓。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一村一品”工作专项列入了我区“十一五”规划。实践证明,没有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决心,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发展“一村一品”就难以取得明显成效。
2、关键在于培育、引进、壮大一批能够把“一村一品”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并努力付诸实践的带头人(企业)。
我们围绕培育壮大“一村一品”带头人队伍,着重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通过培训村支部书记,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今年2月,在由榆次区委组织部、区农委联合举办农村“两委”主干培训班,对全区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进行集中培训,使刚刚换届的新一届“两委”主干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当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省委党校教授范俊彦、山西农大教授王文昌等领导学者进行了专业授课,使全区500余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耳目一新,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石羊坂村支书边旭东,舍小家顾大家,卖掉自家70多只羊,克服重重困难,带头发展温室蔬菜;石羊坂集体收入匮乏,两委干部把仅有的转移支付工资1.5万元全部拿出来支援温室建设,成为群众打心底里信任的领头人、贴心人。
二是支持本区农产品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晋中顺康养牛合作社是榆次区修文镇农民在原来修文镇奶牛养殖协会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合作社为推进奶牛产业快速发展,与我区博瑞乳业公司合作,争取政府支持建设了奶牛养殖示范园,这项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奶牛已全部入园生产。整个园区工程投资240万元,建成饲养房22套,无菌挤奶台一栋,兽医站及合作社办公室一栋,沼气池40个,建有消毒室两个,消毒池一个。目前,园区奶牛已达400多头。
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农工商企业,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2005年,我区为弥补某些地区不宜种植红枣的空白,发挥当年新引进的威特食品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栽植美国大杏仁及核桃5000余亩,22000株,新栽植规模排全省第一。今年我区又把美国大杏仁和核桃种植加工作为一项特色产业来抓,新增树生果仁面积1万亩,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全区大杏仁和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3、关键在于着力解决市场、技术、信贷等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服务体系。
发展“一村一品”,必须要有市场、信息、技术、人才、信贷等服务体系作支撑。我们为此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有效开展互帮互助。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可以有效提高信贷担保能力,协调规范产品市场价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增强开拓市场能力,从而促进“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灵活务实有效,对破解发展中的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难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农民欢迎。榆次区张庆乡怀仁村具有悠久的酿醋历史,在全体醋农的推动下,山西四眼井酿造实业有限公司、榆次怀仁春润酿造厂等5家企业牵头于2002年成立了山西榆次怀仁醋业协会,发展会员单位11个,会员120名。2004年开始筹备成立醋业合作社,2005年11月份正式注册成立了“山西榆次怀仁醋业合作社”。目前,醋业合作社已有社员单位5个,社员50个,有230个加工户参与合作。2006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进股权科学、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产业化链条,目前合作组织总数已达到94个,其中规范化发展5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目前在市工商局正式登记的已达13个,正在筹备成立准备登记的10个。
二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市场准入水平。乌金山镇在温室规模发展的同时,按照“旧棚调结构,新棚上档次,旧点扩规模,新点求突破”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科技含量投入。2005年,总投资50万元,规划建成北胡、南胡、峪头三村250亩水肥一体化示范区。该项目是农业部推广的新技术,为全市第一家,采用新技术后,每棚均可节本增效1000元。张胡温室园区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引进高效抗老化EVA新型塑料膜150亩、示范防虫网50亩、生物肥料、生物农药150亩,自动卷帘机42套,新品种对比试验20亩,营养模块育苗20亩等。在新品种试验推广应用方面,大面积推广了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佳、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卡依洛、抗基因003、法国利玛、红皇后2号、韩国大红、金宝皇、东胜3号、红师等。推广应用了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杀菌器、高效育苗模块等新技术。园区农户石瑞玲采用西红柿落蔓换头延秋新技术,一次定植,二次收获,亩产量达到2.5万公斤,亩收入达到3.6万元。此外,园区还积极调整棚内种植结构,现已建起山东无核早红葡萄温室9套、台湾洋香瓜温室8套。温室西红柿百米单棚平均纯收入达2.9万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75%。园区典型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辐射全区10个乡镇、4万亩蔬菜基地建设。
三是开展部门定点挂钩服务,帮扶“一村一品”发展。区直农业部门和单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引资引智、税收优惠、品牌质
人才列入省、市、区(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建议省、市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技能培训和基地建设,每年为每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下拨一定经费着重用于干部培训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进一步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开辟人才培养、引进和配置的“绿色通道”。
3、完善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全市乃至全省的“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形成省、市、县和示范点完整的规划体系,从而进一步明确 “一村一品”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4、抓好招商引资。按照“市场需要、项目可谈、近期可建”的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一村一品”示范点精心准备一批招商项目,进行推介洽谈。利用省、市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客商进行推介,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实业型企业来榆发展“一村一品”。
5、集中抓好典型宣传。建议省、市、区(县)宣传部门将“一村一品”先进典型列入全年宣传工作重要内容,组织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在发展“一村一品”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使“一村一品”更加深入人心,使推广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定期召开“一村一品”现场交流会,通过总结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