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考研或就业的理性思考.doc

时间:2019-05-15 00:2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大学生考研或就业的理性思考.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大学生考研或就业的理性思考.doc》。

第一篇:对大学生考研或就业的理性思考.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大学生考研或就业的理性思考

作者:路瑞峰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4期

[摘要]“就业还是考研”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学生并非理智地加入了考研大军,形成了高校的“考研热”,“考研热”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应正确看待考研和就业,通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智选择未来的道路。

[关键词]就业 考研 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路瑞峰(1970-),男,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河南 南阳 473004)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0-02

直接就业还是考研,一直是大学生尤其高年级学生经常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并非理智地加入了考研大军,形成了高校的“考研热”。还有很多同学徘徊在所谓“就业考研都不误”的两手准备中,考研未必成功,就业也受到影响。那么,如何对待考研或是就业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考研热”的成因分析

1.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人才出现相对过剩的局面。以往的“天之骄子”越来越为就业发愁,“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同时,由于近几年许多高校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使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考上研究生也并非那么遥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形成了“考研热”。2007年全国共有128.2万人参加考试,其中应届本科生约占51.28万。为确保考研成功,一些同学甚至从大二开始就加入了“职业考研人”的行列。由于提前进入考研复习,许多学生从大

二、大三开始就不再专注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对与考研关系不密切的课程如公选课、实验课等更是不屑一顾,或以应付的心态去对待,以60分过关为目标。对于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集体活动等也不热心,一切似乎都要为考研让路。这种现象不但背离了高校的培养目标,而且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一旦考研不成功,就业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高校和学生家长的推波助澜。目前,政府和教育部门对高校就业率有硬性要求,而学生考取研究生将被统计到就业率内;况且在一些评比和检查中,高校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所以,各高校对考研都表现出比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更大的兴趣,为考研的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便利条件,鼓励和帮助学生考研。而家长的鼓励也是促成“考研热”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他们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知道社会上的人是有

“等级”之分的,而这个“等级”往往又取决于受教育的程度。所以当本科毕业出现困难,研究生就业形势要好些,而在考研也不再高不可攀时,家长就会鼓励子女早做考研准备,毕业时一鼓作气直接考研。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不充分,他们并不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后的路该怎样走,价值观几乎是父母灌输的,所以他们也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

3.大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大学生接受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最终以职业的形式服务于社会。考研是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它是否有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也要视各人情况来决定。根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不同类型的人格适合不同类型的职业。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说,考研并非有利于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具有研究型人格特征的人更适宜在研究领域发展,以后取得成功的几率会更大。但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将考上研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对于自己真正的理想是什么,读完研是否就能从事自己感兴趣和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因此,考研并不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它可能只是一种盲目从众或被动选择。

二、正确看待考研和就业

1.以平常心态看读研。社会的飞速发展带动人才地位、价值的变迁,研究生的内在价值明显提升。在我国,目前研究生在就业时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可以说,读研意味着人生上了一个台阶,甚至成为一个人改变生活、实现人生理想和愿望的重要方法。“知识改变命运”被许多在校生奉若圭臬。但是读研是否能改变命运,是否意味着就容易找到理想职业,这不仅与文凭有关,更与个人的真才实学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的能力不能以其曾经获得的学历来判断,用人单位需要员工给其创造价值,所以他们更重视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重的是真才实学,学历只是其中的一个标准。2003年,青岛一家企业为招聘高级塑料模具技工,竟然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高价,即为明例。

研究生招生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报考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录取比例并不太高,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从这几年情况看,录取率约为5∶1,某些热门的专业达到了100∶1的惊人比例。读研可能意味着眼前良好的就业机会,还要花费多年心血,较大的经济投入,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在此情况下,一些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分析形势,最终放弃考研,虽然可惜却不失明智。读研究生也不是学习的唯一手段,在许多领域如管理工作、美术绘画等,在实践中的学习是更重要的,而且工作以后,可以根据自己将要终生为之奉献的那个特定的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毕竟许多人可能要在市场中遨游几年,换好几个工作岗位之后,才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及兴趣所在。除了在工作中学习、自学之外,以后系统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脱岗学习、在职读研、在职进修都是系统学习的好方法。

2.以理性眼光看就业。据报道,深圳有企业曾到全国各地去招聘高级钳工,开出了6600元的月薪,结果一无所获。“好钳工比研究生还难找”成为近两年人才市场爆出的新闻。应用型人才的紧缺现象告诉我们:直接走向社会寻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不是没有市场,而是适合不适合市场的问题。只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生照样能够拿高工资。一位企业负责人

无奈地说:“动辄几百万的设备,谁敢放心交给那些只有理论而没有一点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操作呢?”许多学生不重视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练习和实习实践活动,只是“黑板上开机床,嘴巴里做试验”,缺乏起码的操作经验,职业素养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这是大学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青睐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我们前面所说人才相对过剩的原因,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使是研究生在就业道路上也不会平坦。

在我国,从学生到家长,普遍存在着想当干部、搞管理、搞科研,不愿当工人的思想,有人称之为“白领情结”。与“白领情结”相应出现的是“蓝领恐惧症”。许多需要就业的年轻人包括他们的家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受教育的途径时,瞄准的目标是越高越好,而对于接受就业型教育,缺乏认识,没有激情。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限度和局限,是成熟的开始。

总之,就我国目前人才市场的现实来看,高学历、高文凭的硕博士与应用型人才都是大有用武之地的,都是有其存在价值的,也都是能够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学生自身不能“有文凭没文化”。在决定读研还是工作之前,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家庭情况,认真、仔细地分析,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避免头脑发热,匆忙决定。事实上,英美发达社会的常态是准备成为律师、医生、大学教授、高级咨询专家等职业的人,才会去读研究生。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智选择未来的道路

1.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生经过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储备后最终将走向职场,其大半生也将在职场中打拼,在为推进社会进步发展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自我的幸福人生。从人职匹配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人可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但却未必能在任何一种职业中取得成功或得到快乐。只有从事自己既喜爱又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职业才能够在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快乐的感受。人职和谐是创造美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据北森测评网调查,有40%的大学生不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相一致的工作。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职业生涯规划正是着眼于未来发展,明确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今天的我该怎么做,将自己的今天与明天结合起来,通过培养自我职业意识,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并积极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努力。

2.职业生涯规划是当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目前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使其习惯于在教师、家长的安排下学习。另外,中学阶段他们没有接受相关的职业教育,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行业与职业分类,不了解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没有对自己的需要、能力、特长、价值、就业机会等做比较充分的考虑,导致在报考专业时有很大的被动性、盲目性。进入大学后,有的同学专业思想不稳定,有的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大学里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也不知道大学毕业以后干什么,更谈不上如何去达到目标。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还是没有职业规划,还有一部分学生虽有规划却不够科学,要么自我评价和职业期望过高,要么职业路径设计想当然等。如大学生中出现的跟风考研现象,就是没有职业生涯规

划,没有真正结合自身需要的不理智选择。有的学生一旦考研不成功,因缺乏职业方向性,在毕业之际仓促应战,乱投简历,求职成本很高,成功率却不高。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是目前大学生的迫切需要,是确定如何安排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关键。

3.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明确未来的道路。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渴望通过提升自身条件,提高就业竞争力。就业难可以说是形成校园“考研热”的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真正的原因应当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当然,对就业或是考研的困惑,也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后果。那么大学生应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首先,高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注意教育的连续性,帮助学生在对就业环境、就业形势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知识、技能、道德水准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大学生的四年生活中,每一年的职业生涯规划重点都不一样,高校应分阶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比如,一年级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和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结合自我个性特点制定职业目标;

二、三年级应帮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自己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并督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四年级就应该帮助大学生检查职业目标是否需要修订。其次,大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和专业学习需要,早日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好自己的阶段性目标、长远目标和实现途径,按照规划安排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修订和完善,做到有方向、有目标,在一步步的实际行动中实现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使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至于是考研还是就业,由于有前期根据自身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有了脚踏实地的准备过程,因此,在如何选择方面也许就不再困惑,也避免了盲目被动和从众跟风。

[参考文献]

[1]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胡敏,赵姝.关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07(6).[3]王征,陈国祥.职业生涯教育: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J].现代企业教育,2007

(9).[4]赵建彬,等.加强就业指导全程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6).

第二篇: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

考研与就业问题,无论是对社会、高校还是大学生个体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分析来考研导向与就业导向的利弊后,以考研为动力,以就业为压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大学生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以来,“考研”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焦点,特别是“十五”以来,考研人数逐年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140万人,创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新高。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应届毕业生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有关人士提醒,大学生考研之前应该明确目标,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选择,而不应该盲目跟风。迫于就业压力选择考研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上升,大学生的就业显得愈加艰难,其中不少人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决定考研之后,至少我现在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只要专心致志复习准备考研就行了。”广州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林告诉记者,从9月份开学后,她便为考研的事举棋不定,最后她为了避开就业难的问题,还是选择了考研。广东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小敏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班有20来个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除了应届毕业生,不少往届毕业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小陈是去年毕业的,当时也参加考研,不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也没有打算找工作,而是在家专心复习。他说:“因为家庭经济允许,经过和父母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先不找工作,再搏一搏。”原本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小严半年前也辞职投入到考研复习中,他说:“因为原来的公司发展空间有限,本来想跳槽的,但是如果找大企业的话又多数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好工作实在难找。” 被采访的准备考研的大学生中,多数都是就业压力所致。据有关学校的调查显示,中文、法学等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恰恰是考研率较高的专业,很多考生都希望用3年研究生时间来缓冲就业压力。

考研并不意味好找工作不少大学生都认为,如果考上研究生以后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实,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比本科生容易,他们的月薪也不一定比本科生高,因为现在大部分企迫于就业压力选择考研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上升,大学生的就业显得愈加艰难,其中不少人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决定考研之后,至少我现在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只要专心致志复习准备考研就行了。”广州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林告诉记者,从9月份开学后,她便为考研的事举棋不定,最后她为了避开就业难的问题,还是选择了考研。广东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小敏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班有20来个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论文相关问题请咨询期刊之家论文援助杨老师q1760405151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业都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对学历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专家表示,目前不少大学生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选择考研,这是很不理智的,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而不能盲目跟风。

研究生毕业的蒋小姐告诉记者,不少人都认为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考研并不适合每个人,若是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考研并不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保障。

多方面权衡是否考研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报考2010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由于明年招生规模与2009年基本持平,约为46.5万名,这意味着,2010年考研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所以考研成功的几率并不比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大。而且,考研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甚至会浪费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有关专家表示,如果不是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在所学的领域有所建树,只是为了逃避目前的就业压力、抱着不确定的心态考研,那么不妨先算清三笔账,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然后理性分析各种机会与成本,从多方面权衡自己是否适合考研。大学生可以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三方面进行权衡。从经济成本上看,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字,如果一次考不上,还要考第二次、第三次,成本更加惊人,家庭经济条件是不可不考虑的一部分;其次是时间成本。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他们更重视的是实际能力、实践经验和可塑性,因此一个新踏上社会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着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而且研究生对薪资的要求一般都比本科生高,所以很多企业宁可招能力相当的本科生;所以,大学生不应该为了回避就业难的现实而考研,而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权衡。

总之,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一点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身体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是不同的,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考研是否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特点的结果。

第三篇: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论文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

摘要:考研与就业问题,无论是对社会、高校还是大学生个体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分析来考研导向与就业导向的利弊后,以考研为动力,以就业为压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大学生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考研

就业 人才培养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以来,“考研”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焦点,特别是“十五”以来,考研人数逐年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140万人,创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新高。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应届毕业生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有关人士提醒,大学生考研之前应该明确目标,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选择,而不应该盲目跟风。

迫于就业压力选择考研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上升,大学生的就业显得愈加艰难,其中不少人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决定考研之后,至少我现在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只要专心致志复习准备考研就行了。”广州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林告诉记者,从9月份开学后,她便为考研的事举棋不定,最后她为了避开就业难的问题,还是选择了考研。广东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小敏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班有20来个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

除了应届毕业生,不少往届毕业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小陈是去年毕业的,当时也参加考研,不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也没有打算找工作,而是在家专心复习。他说:“因为家庭

经济允许,经过和父母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先不找工作,再搏一搏。”原本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小严半年前也辞职投入到考研复习中,他说:“因为原来的公司发展空间有限,本来想跳槽的,但是如果找大企业的话又多数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好工作实在难找。”

被采访的准备考研的大学生中,多数都是就业压力所致。据有关学校的调查显示,中文、法学等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恰恰是考研率较高的专业,很多考生都希望用3年研究生时间来缓冲就业压力。

考研并不意味好找工作

不少大学生都认为,如果考上研究生以后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实,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比本科生容易,他们的月薪也不一定比本科生高,因为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对学历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专家表示,目前不少大学生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选择考研,这是很不理智的,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而不能盲目跟风。

研究生毕业的蒋小姐告诉记者,不少人都认为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考研并不适合每个人,若是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考研并不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保障。若只是为了想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考研,很可能会事与愿违,只会推迟找工作的时间,以后同样也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所以,大学生应该理性对待考研,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衡量是否考研,而不能盲目跟风。

多方面权衡是否考研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报考2010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由于明年招生规模与2009年基本持平,约为46.5万名,这意味着,2010年考研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所以考研成功的几率并不比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大。而且,考研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甚至会浪费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有关专家表示,如果不是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在

所学的领域有所建树,只是为了逃避目前的就业压力、抱着不确定的心态考研,那么不妨先算清三笔账,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然后理性分析各种机会与成本,从多方面权衡自己是否适合考研。

大学生可以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三方面进行权衡。从经济成本上看,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字,如果一次考不上,还要考第二次、第三次,成本更加惊人,家庭经济条件是不可不考虑的一部分;其次是时间成本。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他们更重视的是实际能力、实践经验和可塑性,因此一个新踏上社会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着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而且研究生对薪资的要求一般都比本科生高,所以很多企业宁可招能力相当的本科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机会成本了。例如你今年打算参加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那么你就势必要放弃目前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如果考不上,那么找工作的难度就大大增加,而如果考上研究生,三年后你也不一定就能找到一份工资比工作3年的本科生高的工作。所以,大学生不应该为了回避就业难的现实而考研,而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权衡。

总之,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一点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身体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是不同的,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考研是否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特点的结果。

参考文献:【1】郑军,当代大学生考验动因的社会分析

【j】.湖北社会科学,2005.2

【2】周其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操作方法 【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

第四篇: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思考

——从法社会角度

摘要: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歧视现象,当代的大学生也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在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就业歧视也是五花八门,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行为也日渐凸显,作者对大学生就业当中主要面临的困难和现象进行了归类,并主要从采取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司法、加强法制教育等对策将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歧视;法社会学;平等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的语境中,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条件已经成为高校、政府与社会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然而,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当多的政策与法规来保证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权益,仍然有大量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性地遭遇到就业歧视。而且,随着《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这种就业歧视并没有消失,反而相继披上了隐形的外衣,使得反就业歧视的任务更加艰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与就业市场的低迷伴随的是就业歧视的大量存在,就业歧视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就业歧视不仅剥夺大学生的工作权利,而且侵犯大学生的平等权,容易引发社会矛盾,阻碍和谐社会建设,大学生平等就业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类型以及表现形式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没有合法依据,对未来潜在的就业人员自行作出各种限制性条款,从而排除了本该符合相关职位人员的平等就业权的一种现象。”1从定义可以看出,就业歧视的实施主体是用人单位,所针对的客体是未来潜在的就业人员,实施的前提是用人单位存在相关的职位空缺,实施的手段是用人单位在无法律依据情况下自行规定各种限制性条款,其结果是排除了其他本该符合相关职位人员的平等就业权。

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目前遭受的就业歧视主要有: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相貌歧视、年龄歧视、经验歧视、社会关系歧视、健康歧视等。以外,还出现了很多新的表现形式,如血型歧视、姓别歧视,形形色色,层出不穷,令人啼笑皆非。其中,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是各种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中最突出的几种。

(一)性别歧视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女性就业者而言,有的单位明确要求不要女性;有的单位虽不明确规定,但不要女性是其潜规则,更为滑稽的是,有的单位还要求女性应聘者无男朋友。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在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在于用人单位雇佣女生往往要比雇佣男生付出更多的成本。首先是生育及相关成本。女大学生工作一段1 王媛媛.浅析当前我国女性隐性就业歧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9(12).时间会遇到生育和哺乳问题,在其生育和哺乳期间,用人单位要继续支付女员 工的工资和福利,还要安排替代人员;较长的生育和哺乳时间又可能使女员工工作技能生疏,知识陈旧。其次是提前退休的成本,女性员工往往要比男性员工退休早,但是预期寿命却要长,这样用人单位要付出更多的福利成本。另外还有一个因素,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女性投入工作的时间精力往往较男性少些,虽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因素被弱化,但仍然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追求其效益的最大化,因为男生人力资本的优势,用人单位自然倾向于招聘男生,而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剧了歧视。

(二)户籍歧视

地域与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显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地域歧视却大量存在。很多用人单位只招聘本地户口大学生,很多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只允许本地大学生报考。“源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和大学生就业中的地区准

2入制度是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成因。”目前的经济形势又加剧了地方歧视,地

方政府现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工作压力,其解决就业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排斥外来人口的竞争。以公务员招考为例,很多地方人事部制定的本地《公务员录用办法》一般对户籍做了严格限制,明确规定具有本地户籍是报考的必要条件,如北京市朝阳区2006年招录的123名公务员中,57个岗位都注明要求北京市常住户 口,其比例高达46%;近几年的江苏省公务员招考也仅对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以上研究生及个别特殊条件人员放开报考的户籍限制,往届本科毕业大学生仍无缘江苏省公务员招考。

(三)学历歧视

学历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超出工作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不顾实际需求而片面追求高学历。学历要求一般情况下不构成就业歧视。“以知识、能力、经验等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达到的自获条件为标准的区别对待,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竞争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因而是正当的”。3但若 学历要求远远超出用人单位工作职位的需要,工作职位与学历要求违反人职匹配的原则,在较低学历的大学生完全可以胜任职位的情况下,而一味追求高学历,即违背了用人的比例原则,将剥夺低学历者的很多就业机会,造成低学历毕业生就业困难。这种不理性的人才高消费,无疑构成就业歧视。

二、我国关于就业歧视的立法现状

首先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有关反就业歧视的规定分散而不统一,分散在《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中,而且都不够完善,通常只是原则性的。其次在立法上“就业歧视”的具体涵义和外延上有严重缺陷。《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对于就业歧视的内涵,判断原则、标准及其例外情形都没有作出规定,就外延来说也只采用封闭式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四种就业歧视的情况,显得过于狭窄,没有兜底条款,难以涵盖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大量存在的歧视现象。再次,现有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现有法律中关于平等就业权和反就业歧视的规定比较原则,都是权利性的宣告,未专门具体规定用人单位实施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受侵害者根本无法依据这些规定主张权利和获得救济。

对平等就业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在机构设置上,我国目前没有在劳动2 黄海涛.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的成因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邓佑文,李长江.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学分析——以平等权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24.保障部门中设立专门监督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的监督机构和仲裁机构,缺乏保护劳动者就业平等权、处理就业歧视争议的体系,同时也缺乏对就业歧视受害者的法律引导。也未明确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市场歧视现状与解决对策行为的监管职责,直接导致对用人单位的监督不力。即使《就业促进法》出台,国务院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但是仍未明确该机制在处理就业歧视中的职责,也未明确在该机制中中,建立处理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更未规定监督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使《就业促进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劳动法》是我国劳动劳动权益保障的基本法,它调整的是已经形成劳动关系的雇佣双方之间所发生的争议,这就需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已经订立了劳动合同或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对处于求职、实习、试用等期间期或勤工助学的大学生而言,现有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本不能适用。受歧视者只能以被侵害了宪法规定的平等权等权利提起诉讼,而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却未建立,平等就业权也因此得不到保障。

三、大学生面对就业歧视的对策

(一)完善立法

完善立法,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新法出台之前需要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立法解释把就业歧视产生的争议纳入劳动争议范畴来处理。接下来加紧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明确就业歧视的内涵以及外延范围、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及违反《反就业其实法》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政府职能部门对就业市场歧视现状与解决对策行为的监管职责;就业歧视的救济方式与程序、扩大法院的受案范围、受歧视者的上诉权及上诉程序等;还可就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设立大学生平等就业专章,通过制度从内在外在两方面解决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调整户籍管理等不合理的制度,消除体制性障碍,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

(二)加强执法和司法

1.加强执法。一是加强劳动行政部门的职权,将就业歧视也纳入劳动争议的范围,并赋予劳动行政部门对就业市场监督、检查和处理的权力;二是劳动行政部门要提高对就业歧视问题的重视,加大工作力度。三是政府要树立平等观念,杜绝地方保护主义。

2.加强司法介入。司法保护是公民就业权利的最后保障,我们要完善有关制度来发挥司法的保护职能。考虑到大学生的财力、时间、经验、精力等都有限,维权意识也不强,可以考虑允许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同时减免诉讼费用。

(三)培养大学生权利意识

权利意识包括三个要素,权利认知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低层次的要素,它指权利主体对自身应有或实有的利益、自由的了解认识,只有认知权利才能主张权利。但在现有的评价体制下,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不够,因此学校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和其他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要把教育广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学法用法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掌握好法律武器,依法享有自己应有的权利。

第五篇: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思考

我对创业的理解基于三方面认识第一,树立大创业观,即大学生开办企业,自己当老板,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是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到艰苦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是创业。我们既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也提倡大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岗位创业,更提倡大学生到艰苦地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创业,去建功立业。所以,我们倡导不要片面的理解大学生创业,要树立并宣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创新、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也是创业的大创业观。

第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实质是在他们身上埋下创业的种子,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时机成熟,大学生就会成为创业的开拓者、实践者。

第三,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创业激情,更需要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也暴露出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毕业生缺乏社会实践,就业能力差,缺少创业教育和训练;为此我们建议,加强创业教育应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发展创业教育不是一个学科的发展问题,也不是一个课程体系问题,而是一个学生的意识和基本功教育问题。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认为,大学发展创业教育主要应该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把培育创业精神提高到大学办学宗旨的高度。努力培养学生向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目标迈进,使学生毕业后体现出一种发奋图强、敢于创造、不畏艰难、把握机会、善于组织的意识和技能。当前的大学教育中缺乏以此为目的的教育和激励导向。第二,把大学期间的学生创业活动作为一种鼓励成功的机制。尽管不一定去激励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创业,但是,对于有创业愿望和行动的学生,成功了给予肯定,失败了给予宽容,而不是处罚和冷落,让学生把选择创业作为一种个人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在大学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这样的教育体系需要渗透到全校。因为创业活动,特别是技术创业,往往是多学科的融合和互动的产物,有创业意识但没有组织能力的人往往很难成功创业。国际上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教育实践已经说明,拥有技能和组织经验的创业者更容易成功。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教育会使学生了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认识创业是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创业可以为国民经济注人新鲜活力。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重视营造创业氛围.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人民生活水平正在稳步提高,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活力往往会成为这个阶段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动力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因此,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可谓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是缓解就业压力有效的途径之一.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措施,是提升我国高校竞争力的需要,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创业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高等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实践、应用与发展,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但必须相互支持与促进。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尝试,会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方法与理论的指引,并有可能进一步挖掘出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支持点。

关于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建议:

首先,很高兴我们学校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学校能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也让学生能受到全面,系统的创业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虽然每学期的课时并不长,但上课老师讲的都是精华,老师的每一句教诲都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让我们走上一条创业的道路。其次我校每年举办的大学生创业比赛都会给学生们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举办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创业比赛,但普遍集中在宣传和项目指导上,尚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学生期待更多的实践机会。

我校学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普遍表示认同,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持肯定态度,认为创业是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同时,很多同学也想过在大学期间进行一些创业活动,对国内外大学期间创业成功人士持向往,羡慕,敬佩的态度。

我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现代企业管理》等公共必修就业创业类课程,但很多同学对上课内容兴趣不足,听课效果不明显,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课堂积累,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说明学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着不平衡,在强化创业教育和实践覆盖面,拓展创业教育途径和载体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们学校的创新教育体制也应随之改革。首先,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方式,培养学生参与、竞争意识,以科学的选择职业。如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分阶段完成作业,允许有创造力的学生在其创业的关键阶段,申请休学进入社会办公司,也可以吸收有创业前途的大学生以勤工俭学的形式进入校办产业,为他们的劳务输出和智力输出搭设桥梁;学校在宏观上应该对重点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并对大学生的创业设计,理论,论证,审核等给以指导和帮助。

以上就是我对于学校的建议,希望能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有所帮助。

综上,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社会,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在学校的机会,为自己的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下载对大学生考研或就业的理性思考.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大学生考研或就业的理性思考.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http://2009-02-28 15:23:20 胡余波 摘要: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明晰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概念内涵,揭示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是全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也带来了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率的下降。大学生就业率的下降是一个世界普遍存在......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思考

    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使我国的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对教育的影响有多大,特别是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场世界性的严峻挑战等问题。 在教育部召开......

    对计算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

    对计算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 作者:系招生就业领导小组 日期:2009-05-11 浏览次数:65 对计算机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思考 1.不要心存梦想 由于该专业毕业生多年来社会需求量较大,此......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哲学思考 易传英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基础部, 四川成都611730)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从大学生就业的诚信......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本文从大学生、高校......

    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性思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老原则。“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中国当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先驱法理理念,尽管这一原则已经成......

    对理性爱国的几点思考

    对理性爱国的几点思考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