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命题的指导思想与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0:1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命题的指导思想与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命题的指导思想与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篇:政治命题的指导思想与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政治命题的指导思想与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试题命制的基本指导思想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国家为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而设臵的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等本科生能达到及格和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个高等院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为此,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统一制订《考试大纲》作为考研命题的基本依据。

首先,命题专家必须严格按照《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对各个学科知识点的考查范围进行命题,试题的内容比例、题型比例应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强调试题的考查内容应“依据大纲且不能拘泥于大纲”。考查评价目标应注意多层次性,对比较、分析、评价等高层次能力有所侧重。

其次,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应注重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反映国内外历史、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并引导学生关注、分析、理解、评价这引起问题。

第三,试题应科学规范。所谓科学规范主要是指:试题及答案无政治性失误、科学来谨,准确无误,符合教育测量学要求,并尽可能避免有学术上的争议。

第四,试卷有一定的覆盖面和难度控制。所考查的知识点应尽量广泛,分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保持年度间试卷难度稳定。第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求的最有效的实现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考生将已有理论知识与试卷实际设计的情景相结合回答问题,真正考查考生较高层次的能力。

第六,有确定的考核知识点,并能体现一定的能力考查目标。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之间知识点内在的联系,适当加强对综合的、跨学科的能力的考查。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能力考查的目标具体规定了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第二,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

第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

第四,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分析所提供的具体材料,引证有关事实,科学地评价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五,准确、恰当地使用政治理论各个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理有据、合乎逻辑地回答问题。这些评价目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对考生知识性、理论素质、辨别与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理解、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能力的要求。

二、政治理论试题题型特点及对考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下面结合试题的题型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1.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是为实现第一项评价目标而进行命题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有关历史、经济和政治方面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或基本事实的掌握和认识情况。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该题型的正确率比较高,但得满分的比例不足10%。由于单项选择题的指向是明确的,不存在干扰选项,因此在各题型中是难度最低、得分率最高的。首先,单项选择题注重对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之间关系的考查。2003年政治试题:单选题第6题考查的是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这一概念,单选题第7题考查的是及差地租Ⅱ这一概念,单选题第5题考查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及其外在宏观形式的理解和把握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比较、区别。其次,由于单项选择题强调答案的惟一性,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发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任何概念、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各种“限制”条件进行区分。如谈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标志性的术语:前提、关键、根本点、本质、基本特点、显著特点等。另外一些在试题中出现的关键性的术语,如:集中到一点;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根本上说;最大的任务;根本原则;集中体现等。这些词语规定了答案选项的惟一性、确定性。如2003年政治试题:单选第4题中“最基本、最重要”,第8题中“根本目标”,第9题中“双重性质的事件”,第11题中“重要标志”,第12题中“最根本的是”,第13题中根本出发点”,第14题中“本质在”第15题中“决定性因素是”等。

2.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基本上是为实现第一、二项评价目标而进行命题的。从内容上来说,多项选择题主要用于考查考生是否准确掌握有关的理论范畴、规律和论断或是否对相关内容有较深层次的理解辨别能力。由于多项选择题在正确选择的数量上是不明确的,干扰项具有相当大的干扰性,因而与单项选择题相比,其难度大大提高了。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有关的范畴、规律和论断,就不能准确地把正确项与干扰项区别开来。在各种题型中,该题型的得分率是较低的。该题型的答题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总分值。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多选了选项是错误的主要表现。因此,考生在该题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少选了正确选项,而在于多选了错误选项,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干扰项难以作出准确的辨别,正确选项选了,错误选项也选了。从直接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是考生排除干扰项的能力不强,但从深层次上看,是对基本范围、规律和论断等没有真正理解和吃透。政治理论课的命题总思路是突出重点、覆盖大纲考查的知识点,而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是分别由两类题型来承担的,大题如分析题的主要任务、功能是“突出重点”,而小题如选择题、辨析题的主要任务、功能是覆盖考试大纲。多项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大多集中在一些对著名人物的主要观点、理论的评价和语义的正确理解。对一些相关概念,诸如: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同一性和斗争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资本和商业

资本、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等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多项选择题命题的首选。

3.辨析题辨析题基本上是为实现第三项目标而进行命题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与错误的能力。由于辨析题往往是一些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观点的命题,有时很难简单地说是对或错,因此,在解答辨析题时,不必在开头匆忙作出判断,其判断必须有,但可体现在整个答案之中。其次,辨析题除了判断以外,还要对所给命题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辨别是非,重点是要考生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该题型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较普遍地存在以下两大问题:一是对题目所给命题不能作出准确的辨别,把正确的命题看成是错误的,把错误的命题看成是正确的,或者不能辨别出命题是否全面,辨别的前提错了,后面整个分析也就无法按正确的思路进行;二是对题目所给的命题以作出正确的辨别,但却不能运用有关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说明对与错的理由,这种情况同样导致不能得分。因此,在解答辨析题时应注意避免单向思维,要尽力避免把解题简单确定在一个方面,在确定思路时,要进行多维的思考;要善于用正确原理、概念去指出命题的错误。辨析题的命题形式主要有:(1)命题观点正确。这类题表面上看似乎不难,既然命题正确,那就把观点正确的理由写上去就行了,但实际上,解好这类题还是不容易的。主要有两种情况决定了它有一定难度。第一种情况是命题观点尽管正确,但需要作重要补充。如:1998年文科第23题;“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考生在答题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认识到唯心主义也是一朵花,只是简单地认为唯心主义是不对的,不能成为花,也不能结果。按这样的判断思路来说明,就会把唯心主义哲学说成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不能结果实,从而完全否认了它产生的必然性,就不能全面地回答问题;二是认为唯心主义哲学也结果,但唯心主义哲学又是不对的。按这样的来回答问题,就导致了把答题的重点移到了“结怎样的果”的问题上。有相当部分的考生就认为唯心主义也结果实,只不过结的是“苦果”、“恶果”、“毒果”、“对人类有害的果”。这样的回答显然不符合答题要求。在答题中反映出的上述问题,实质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没有牢固地掌握。第二种情况是试题提出两个表面上矛盾的观点,但实际上都是正确的。如:1997年文理科通用的一个辨析题: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一题表面上看是我国宪法的规定和列宁的话前后矛盾,实则一致。前者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宪法规定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而后者是指文盲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因此不能充分享用宪法所规定的各项民主政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二者结合起业恰恰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所享有的民主权利的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2)观点错误这一类辨析题的特点是进行错误的归纳和概括,“以偏概全”。例如1997年理科第23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该题涉及的命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个正确的观点。因为,个体在认识活动中,由于生理、心理、经验、知识、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看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因而会出现认识上的个体特征和差异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蕴涵的哲理正是反映了人认识上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而不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该题的概括,实际上是一种张冠李戴的错误概括,即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张冠李戴地套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身上。(3)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观点。这类辨析题往往是寓非于是,是辨析最常见的形式。

在解答此种形式的辨析题时要注意下列特点:

第一,要全面指出命题的合理因素和片面观点。1998年文科卷第25题: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这是一个不全面的命题,要求考生指出其不全面的地方,并全面地回答问题。考生在答题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不能全面地认识没收官僚资本的性质,在辨别上只是简单地作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因此,讲了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就不讲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或者是相反。其中绝大多数考生在答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时所作的分析,都只是把没收官僚资本与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任务联系起来,并分析到此为止,不再继续分析下去,这样就不能把整个分析引向全面。

第二,指出命题的倾向。一般来说,在这类题中,虽然既有合理因素也有片面观点,但要求考生指出命题的主要倾向。例如:1988年文科政治试卷辨析题;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本题要分成两方面进行回答。第一,肯定其合理因素,指出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多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既有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物质要素,也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和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第二,阐述其错误,指出最终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力量,只能是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他因素的作用都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那种把决定作用和影响作用混合起来的多元论观点是错误的。因此该命题的基本倾向要论证“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它是与唯物史观相对立的,其基本倾向是错误的。第三,命题是由二个以上的句子组成,通过错误的推理,得出片面的结论。一种是前提正确,用不正确的方法推导出错误的结论。如2002年文科第32题: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这道题就具有代表性。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另一种情况是试题前提虽然有合理的因素,但不完整。再如2000年理科第31题: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应指出这一试题推理根据不对。毛泽东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1928年时主要的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中国革命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第二,该题对前提的概括也不够完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还包括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另外,这时候主要的革命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不再属于资产阶级,而是属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因此这个革命又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4.分析题分析题基本上是为实现大纲第五项目标而进行命题的。主要是考

查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能否根据所掌握的有关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给予综合、归纳,并进行科学的评价。该题型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要阅读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并从所给材料中获取信息、对材料进行鉴别、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二是回答分析题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不要离开材料,要运用有关的知识,对材料本身或材料提供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分析;三是由于分析题所含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其选用的材料又反映不同的态度或立场,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差别,这增加了这种题型的难度。考生要能根据材料和题目的要求,引申出自己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或观点。从近年来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相当多的考生对材料本身不能很好地阅读理解,归纳不出材料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因而对一些就材料本身提的问题也不能圆满地回答;二是对有关的国内、国际的背景材料缺乏全面的了解,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有关的背景,这样对材料本身反映的一些问题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另外,有些考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没有掌握,对一些观点的评价和分析就显得有些无的放矢,当然,对要求引申的问题也就不能很好地回答。因此,考生首先要善于从提问和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题虽然很灵活,但是,其提问和材料却提供了解题的线索,这就要求的解题时,不能径直按照考生本人的想法、认识去答题,而是应从材料本身中提取信息。其次,要善于归纳、引申。从提问、材料中获取信息只是为解题提供了思路、素材,但是,分析题还要求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考生要运用所学原理和材料“对号入座”,加以归纳和概括。总之,政治理论科考试,是对考生的一次全面考核。根据近年来试卷评阅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以下两个方面应引起重视。一是必须着重掌握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从考试的角度来讲,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始终是考试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标;从命题的指导思想看,突出的是对基本理论的考核;从题型看,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日趋减少,需要做理论分析的内容日益增加;从题目形式看,出题的方式越来越活,角度越来越多;从答题的要求看,基本理论的比重越来越大。所有这些都说明,考试的基本导向是要考生着重掌握好基本理论,而不是靠临时的死记硬背。考生在答卷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是: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不扎实,没有真正理解,对整个问题的分析缺乏理论基础。因此,考生必须在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上多下一些工夫,只有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考试中才具有发挥能力的基础。如果在平时学习期间不能掌握好基本理论,到临考前去钻研数十万字的考研复习资料,这往往造成所花的时间与所得到的收获不成比例。二是必须着力提高逻辑分析水平。政治理论科目考试具有的一大特点是主观题目的比重比较大,强调逻辑分析和文字表达,因而如果逻辑分析和文章组织能力不行,就会直接影响到对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发挥。一些考生在回答分析题时,逻辑分析混乱,前后重复,颠来倒去,就是说不清问题,答不上要点。结果文字写了一大篇,分数却很低。有的对问题的分析前后矛盾,一看就知道没有理解问题。因此,对考生来说,应该把提高逻辑分析水平看作是使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个基本要素。三是必须着力提高文字组织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较差是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又一个突出问题。一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语句不通,文字不顺,心里想的意思不能表达出来,甚至把要说的意思表达错了,这在答卷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考生必须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加强对逻辑分析水平和文字组织能力的训练,否则靠考前的临时冲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考研政治评价目标:解析和对策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了评价目标:“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字面上看,评价目标是考试大纲中通过硬性规定要求考试参与者学习该门课程必须达到的目标;而更深层次的探讨可以发现,这些目标往往也是考试中命题的指导性原则和方针。这样看来,有必要对考试大纲的评价目标进行一个应试导向的剖析,并根据解析得出的具体结合形成在考试冲刺阶段的复习应试对策。考纲层次递增地将评价目标具体化为六个能力,对应了考试形式中选择、辨析、分析三类题型设计的要求。下面分别就这六种能力结合大纲给出的样题作详细解析。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记忆是巩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反对死记硬背并

不意味着不要求记忆,相反,大纲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非常准确地识记所学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并在应试解答时准确地再认(识别)和再现(表述)出来。分析历年考研政治试题可以发现,要求再认或再现所学的知识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一年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2)本科阶段所学政治理论课各科目有关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基本知识;(3)本科阶段所学政治理论课各科目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对这一能力要求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两方面的命题,难度相对较低。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论述题与材料题中往往也包含着对这一能力目标的测评。例1 1982年中曾根内阁对日本外交战略作了重要调整,明确提出 A.谋求政治大国战略 B.有限推回战略 C.世界秩序战略 D.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答案]A [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容易犯“张冠李戴”错误,即混淆各种对应关系。避免这一错误的唯一途径是切实掌握各个选项的内容,并注重相似知识点的辨析。80年代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日本在外交政策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就是要由世界经济大国过渡到世界政治大国。1982年7月,中曾根首相在他的故乡群马县发表演说时谈到:“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是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故A项是正确的。B、C项是美国政府的对外战略,D项是日本太平正芳首相提出的对外战略。例2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有 A.中国 B.巴基斯坦 C.印度 D.缅甸 E.印度尼西亚[答案]A、C、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创国的一般常识,编重于对原则提出史实的记忆。1953年12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设想。1954年4月,中印两国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明确记载了这些原则。同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重申了这些原则。随后,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两国表示以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准则。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考研政治的命题日益体现出这样的趋势:考查方式更加灵活,角度更加多样化,素材更多地来源于现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实例。尽管试题因此而日趋偏僻复杂,但是其考查点一定是大纲所涵盖的要点,其所贯穿的原理、规律一定是考生被要求掌握的理论内容,这个结论很容易由历年试题的分析得出。解答的关键在于实现题目要求与所学原理的正确衔接。如是观之,理解和掌握哲学、经济等方面的规律、原理、论断不失为夺取政治理论课高分的一把钥匙。这要求考生不仅能记忆重现原理,还要求把握原理的实质,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正确理解和把握其中的著名论断;(2)对于政治各科目基本概念的发散思考,并且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拓展原理,检验原理。对于这一能力的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均偏重于通过直接“移植”教材或文献中的语句来命题。例3 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答案]A、B、C、D、E [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意识的主观方面的特性,多数考生少选了D项和E项,这些说明了考生对这个原理掌握得不够全面。意识始终依赖于被意识的对象和物质的实践活动,但它毕竟有着自己独特的本质规定。主观性、观念性是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时主要表现:自由性、意向性、预见性、创造性、超越性和反思性等等是意识活动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错误意识表现出来的虚幻性,则是从另一侧面表现的意识活动的相对独立性。这一切说明,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例4 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的飞跃有 A.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 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农业发展 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E.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答案]B、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论断的理解,题目直接取源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55页“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辨明理论是非就是对有关理论观点作出是与非的辨别,并同时进行适当的分析给出判断的理由。判断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采用的形式或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解释和论证某种命题,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锐利的思想武器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显然,考查这一能力的最佳题型是辨析题,论述题,材料题中也有某一部分或某一问要求考生来辨别,论证所给命题或观点。题目内容涉及的往往是各学科中容易混淆的概念而且有较强的理论针对性。要注意这样的一个趋势:命题选材上越来越多地采用非专业教材中很少介绍,但历史上、现实中或理论界原本就有的观点,对于非专业的考生而言,该类试题的灵活性和难度就相应加大了。例5 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答案要点]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是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分析]这道辨析题命题的意图是检验考生是否能掌握马克思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理论,以及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考查的目标是要考生正确分析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分析入手,正确揭示两者的关系,并指出命题的错误。从个别资本家来看,出于对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他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当所有的资本家都仿效这一做法,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时,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也就不存在了。但是,这时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了,但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即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结果,而不是前提。该命题颠倒了两者的因果关系。

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计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这一能力要求考生对相近、相似、相关的情景材料或知识点的特殊本质和个别特性进行定性分析,即进行异同点的对比,所比较的内容跨度不定,可能是同一学科同一章节的,也可能是同一学科不同章节的,甚而可能是不同学科的内容。因此这一能力要求的层次比较高,对应的考查题型常常以多项选择题与材料题居多。出比较题的目的就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制度,不同方针政策的优劣、好坏,来认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同时,通过比较,还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一些有益的经验,汲取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教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答此类题时,考生应明确这一命题竭力意图,最终将答题点落实到这上面来。例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在于 A.经济基础不同 B.阶级实质不同 C.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D.宗旨不同 E.主体不同[答案]A、B、D、E [分析]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部分的试题。命题意图在于通过对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比较分析,考查考生的理解鉴别能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首先在于两种民主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社会主义民主则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它不仅保障全体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而且保障全体人民享有管理经济、管理科学文化、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A项初看起来似乎与民主本身无关,但恰恰是根本的区别。此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宗旨不同、主体不同、阶级实质不同。因此,本题正确项应为A、B、D、E。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制度相同的国家可以采

取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完全可能采取相同的国家结构。例7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A.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B.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D.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 E.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相同[答案]A、B、C、D [分析]关于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和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是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考试的一个重点。本题考查的是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要求考生明白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备选项A、B、C,分别表述在“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的发展,D项则是带有总结性的,或者说根本意义上的比较;而E项,是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自然就不在本题应选之列了。

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考研政治试题体现国家意志,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近年来,试题以现实问题为载体,侧重考查能力的特点逐年增强。这一能力要求正是这一考试趋势的突出反映。它常以综合性论述题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围绕当年的某一热点问题选材、设问,以现实问题和考查能力立意,考核点又要明确限定在考试大纲之内。往往是用某一哲学原理阐译当前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用某一政治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例8 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答案要点]①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②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③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分析]该题为理论结合现实,理论指导实践的典型试题,该题要求运用的原理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原理,指出的实际问题,实际上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两大部类的按比例协调发展问题,遵循马克思这方面的分析,必须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必须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才能推进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科逻辑地表述。表述能力是指用文字把对问题的认识或理解表达出来的思维能力。很明显,大纲单列出一个评价目标强化了答题规范的问题。历年阅卷调查总结表明答题不规范既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又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不规范答题四种代表性的情况如下所示:(1)用老观点说明新问题,这种情形主要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概论、政治经济学试题的解答中,因为不少知识点具体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政策的调整都有了新的发展,客观上考生本科阶段选用的政治教材有滞后性,所以考生必须根据理论的新发展及时加以补充和修正,保持答案和试题在时代性上的一致。(2)以多取胜,但缺乏要点。考生在复习时多以背书为主,在练习中又采纳题海战术,在考试中遇到熟悉题目,唯恐言之不及,认为多多益善。但实际上答案要求是文字通顺,层次清楚,合乎逻辑,写得太多,往往把注意力放在量上,而忽视了内容在质上的规定性,同时答案繁琐冗长,往往会带来思路的混乱,使大量与题无关的内容掩盖了涉及题意的某些内容。(3)死背教材,拼凑理论,缺乏分析。很多考生总是担心背熟的理论考不着,用不上。因此,他们在答题时颠倒主次,不从题目要求出发,而从个人知识水平出发,总是想方设法将自己背熟的理论加入论述之中,实际下摆上去的一大堆“经典”理论与题意要求相去甚远,甚至毫无干系。阅卷人看到的是一段段教材文句的罗列,而不是对问题的分析阐释。(4)不用政治术语,爱说个人感受体会。这是考生在答题时走的另一极端。近几年来,主观试题中要求考生评价、解决问题的题目份量加重。很多考生片面地认为答政治主观题就是写政治作文,一看到新闻中常谈的国家热点问题,一看到那较通俗的设问语句,马上千言百语涌上心头,如唠家常般地大谈特谈个人的感受、认识、体会,还举一些自己感悟很深的实例,增添很多形容词,追求答案词章的华丽,渲染自己的感情,这就属于严重的使用术语不规范。比如论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十五大报告中有明确、科学地阐释,无需再去“画蛇添足”,举惩办成克杰、胡长清这些例子,并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第二篇:地理答题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地理答题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灌南县初级中学韩婷婷

一·初中地理答题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虽然现在中考科目中加上了地理,但是通过我与学生的交谈,发觉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通过多次分析学生们的试卷和批改作业情况,发现学生在答题时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观点理解不到位,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理顺。

2.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足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3.思维不活跃,对知识的宏观把握不够,知识重组、应用能力差。

4.答题语言不规范,文字表述能力差,字迹马虎、潦草。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教学建议

1.初中地理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建构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和探索地理问题的应对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彻底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

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我国的工业分布时,可以用“厂长去哪儿”的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2.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强化地理图像系统的教学。

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地理图像、图表的利用,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加强对图表信息的收集、整理及训练,让学生心中有图,能够对着图、表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进而提高综合能力。

3.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上学期我校在七年级教室里张贴了世界地图,八年级教室里张贴了中国地理。

4.加强校本教研研究,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开展一些教研教改活动,促使地理教师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磋商,进一步更新观点、改进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

5.加强地理教学力度管理,避免形成地理恶性循环教学现象。

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有的抱放弃态度,甚至连课本也丢弃…

三.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要“诱”学生思维,“导”学生探究,变课堂为学生探索、发现、创造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中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合江县实录镇中学 何银成

定量研究化学单元测试结束了,从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实验探究题学生出错较多:①学生不懂设计者意图,②各装置的作用,③怎样改进实验,④思考问题时不够全面,⑤常常顾此失彼,⑥答题用语不准确等等,从而导致化学考试得不了高分。从中也反映出平时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简要总结分析如下。

一、历次考试中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问题:

本次测试的实验探究题难度适中,学生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对有多种气体同时存在时,对选择检验气体试剂的方法和原则及气体检验的顺序不会综合分析、灵活解决。

2、对所学的知识与题中所给的信息不能很好地整合,所以猜想没有正确的思路。

3、学生表述实验现象时,只描述部分反应现象。或者将实验结论当成了实验现象。

4、学生没能很好地将两个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差异所在,也不能将质量守恒定律灵活地运用于本题问题的解决中。

二、实验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要想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以消除不利因素,创造积极因素,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更新教学方法,扩大实验范围。

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验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要做好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还要尽可能增加一些课外兴趣实验,适时布置一些学生

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对实验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有练习和实践的机会,都能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增强兴趣,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为目的。

3、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研究、运用探究性练习。下面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的案例介绍:

(1)发现问题。教师预先装配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注:导管口已放入集气瓶中),然后开始加热,并收集气体,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满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后,发现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制得的两瓶氧气在蜡烛燃烧的对比实验中,现象基本一样,从而证明前面实验中1号瓶中氧气不纯是因为错误操作导致试管中空气混入造成的。

4、多做此类练习,让学生用语准确,避免丢掉了不该丢掉的分。

5、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作用是导,学生才是主体。

三、几点思考:

1、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紧(一学年),任务重(参加毕业考和中考),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势必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2、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才能使探究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学生通过探究性练习训练后,其效果应该通过什么形式加以评价?如何评价?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第四篇:存在问题分析与整改

存在问题分析与整改

Xxxxx 做为一名党员教师,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紧紧跟随校领导“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步伐,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深刻领悟系列讲话的基本精神和实践要求,努力推动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我在不断接受教育的同时,对自身做了很多反思和改进,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尽职尽责,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对党章党规及讲话精神学习和认识的不够深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与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行、工作态度还不能真正起到表率带头作用,考虑事情过于简单。在学习上不深入、不系统,不能深刻掌握、理解一些理论的内涵、实质,没能很好地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

(二)工作方式缺创新,有畏难情绪 一是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存在实用主义思想,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把握形势、了解大局不够全面;二是工作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靠老经验办新事情,工作创新力度不够。三是在一些工作中存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不愿去抓落实。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对于涉及到多个部门共同负责的任务,虽然也能主动承担、主动沟通,但也有适可而止的想法,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

(三)廉洁自律方面待提高 在廉洁自律方面,自己在重大问题上把握比较好,能够自觉执行党的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把握好“度”的问题。但严格按照标准对照检查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细节方面,也存在要求不严、标准不高的问题。比如,在办公耗材、节约水电等细节方面重视不够、要求不严;有时文件材料只用单面打印,没有充分利用废纸打印文档草稿;离开办公室时有忘记关灯或关电脑的现象;偶尔也有参加聚会的现象。

(四)平时与干部群众沟通不够 一是在工作中与办公室干部职工交流沟通的少。较少在干部职工遇到问题时交流谈心,帮助解决问题,在工作任务分工布置上还不能很好的掌控全局,发动干部群众,团结带领大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一切积极作用,抓要务、谋发展。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多数时间在办公室想事做事,不能深入挂点村了解群众诉求,对一些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深层次问题发现不够,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关心不够,不能准确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存在以上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造成:(一)理论学习在思想认识上把握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三是联系实际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发扬不够好,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从工作本身找原因,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觉悟的高度思考剖析比较少。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学习在思想认识上把握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深度不够:有时对政治理论学习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几句讲话”,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三是联系实际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发扬不够好,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从工作本身找原因,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觉悟的高度思考剖析比较少。(二)联系群众意识有所淡化

(三)党性修养有所弱化。受市场经济、社会不良思想等影响,也感到一些困惑和疑虑认为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在一些事情上没必要太较真,工作过得去就行,从内心放松了党性修养的要求。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是以“两学一做”学习为契机,提高党政理论素养。作为党员教师要更加注重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跟着党走,做合格党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改造,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高党性修养、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树立大局意识,争做合格党员。

二是以“两学一做”学习为契机,坚持实践与创新。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党员教师的思想意识、工作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全面落实各项重点工作,认真做好教学教育工作。在工作中要与时俱进、不畏困难,敢于创新。三是以“两学一做”学习为契机,树立牢固的廉政意识。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接受监督。今后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日常中,我都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增强自我强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在提升认识水平、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上使狠劲、下真功。

2018.3.12

第五篇:高中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高中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一中:戴玉莲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外壳,是语言的表层机构。许国璋老先生曾说过:“把语音学好了,就会尝到甜头。”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四项能力听,说,读,写中,听排在了第一位,是其他三项技能的基础。有关资料统计表明,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听占据了45%,说占据了30%,读占据了16%,写占据了9%。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听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学英语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了英语的社会实际运用功能。在高考中,英语听力的比重从过去的零增加到了现在的20%,这对加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力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后,了解到它是新理念与具体教学实践的结合,分别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其中7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8级和9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在7级听力目标的描述中提到学生能就熟悉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计划,组织和实施语言实践活动。在8级听力目标的描述中提到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商讨和制定计划,报告实验和调查结果。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和大意。这让我们了解到,学生应该适应正常生活状态下的语速。本人在位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一所中学任教,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边远地区,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大部分都不好。为适应并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一线教学工作岗位上的老师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去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区教育现状的路子。随着对听力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听力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面临着压力和种种难关。因此,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和对老师提出一些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学生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象.听力材料中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看似简单,听的时候却非常模糊,听不懂是什么词,不能及时反映出它的意义。

2.在听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习惯性的回顾刚才听过的内容,结果造成后面的听力材料没听到。这肯定会影响到后面考试的情绪。

3.在遇到比较陌生的词汇,短语或语法结构时会心急,造成大脑一片空白,这样不但影响了听力考试,还影响到其他题目的作答。

4.受到当地基础教育落后的限制(其中包括教师本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学生大多是在学哑巴英语,因此在英语发音上存在较大的问题。这造成听力方面的巨大障碍。

二,对老师提出了几项要求

1.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全英文教学,英语口语的表达可以增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老师要注重语音,语调,语速,连读,重读等多方面的准确表达,课堂用语不要过于单一化,要力求丰富多样性。例如:老师经常会问——上一次我们讲到那里了?那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说法: Where did we stop last time? How far did we go last time? Where did we leave off last time? What were we talking about last time?

Where were we just now?教师应使用的基本课堂用语包括:问候、指示、解释练习的步骤、纠正错误、表扬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用简单的英语来解释一些语法结构、词汇和一些背景知识,有必要的话还要借助于身势语来表情达意。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才会基本适应,而且在用英语组织教学时,学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

2.要求老师在进行听力课堂教学前,对听力材料的内容和难度做具体分析,看看是否能适用于我们当地的学生。对难度较大的听力材料和不符合当地学生认知水平的,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第二单元The United Kingdom 中有一篇听力材料是Can a Royal Palace Also Be a Prison?这篇材料的话题内容涉及了英国的风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等。而这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知识上的一个空白点。那么在这一单元的听力课上,我们可以删除它,或者通过充足的课前准备和活动设计来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明确要关注的问题,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篇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听力材料,不要因为内容本身的难度问题而对听力失去信心。老师要因势利导,及时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让他们树立战胜听力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听力测试分为单项和整体听力测试。前者考查学生对语音、数字、字母、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简单句句意等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后者考查学生对对话、段落、短文和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有层次性,要由易到难。

3.要求老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力求达到新课标中所要求的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

4.由于学生受当地学习条件和环境的限制,英语听力水平普遍较低。当听篇幅较长的课文或对话时,学生难免会有畏惧、焦躁甚至厌烦的心理,结果往往连最简单的词、句都听不懂。这时要求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和蔼的态度来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应该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树立起信心。

三,采取的听力教学策略和手段

1.让学生听录音进行规范性模仿,接触标准规范性的语音语调,力求有一个较好的语音基础。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从“听”入手进行实质性教学,无疑是听力教学最为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文录音带,在听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大意的初步理解。根据课文中的重点句式、难点和理解测试的需要,可再次播放录音,借助板书和其他手段指导学生逐渐深入。

2.课文在较熟悉的情况下,反复跟读是提高听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从听到读,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意识去捕捉语言信息。运用跟读方法,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就有一个吸收、存储和反馈的过程。

3.让学生精听和泛听结合,关注学生的感受,减少测试性练习,减少单一的放音—做题—对答案的做法。在听力训练中,要渗透英语文化知识,注重技能和策略培养,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欣赏语言的成功快乐,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4.语言首先是有声音的,只有在有声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培养和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听是获取语言信息和交流的主要途径。录音机,语音室是较为普遍的录音媒体,其操作简单,方便教师控制教学信息。录音带能提供纯正,地道的语音材料,便于学生模仿和矫正口音,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单独的听音也许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借助录像、电视电影和电脑创造更加丰富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例如播放英语原声影片,原声影片交际环境真实自然,语言密集度高,从形式到内容都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语言音乐文化生活等艺术交融的氛围中接触语言,大大超过了单听录音的效果。

5.对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能简单地批评,要提出解决方法,及时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克服所面临的障碍。

6.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校园英语播音活动,听唱英语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英语节目等,让学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促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进行知识经验的积累。

7.词汇量的扩大也是提高听力的关键。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作基础,就无法把所听到的声音与其所代表的意义联系起来,也就失去了听的意义。扩大词汇量的渠道有许多,例如:按结构记单词、分类记单词、按读音规则记单词等等,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扫除词汇方面的障碍。

8.应坚持天天听写,而且形式要多种多样。听写单词、词组、句子、短文等。还有就是书面表达参考答案的听写。每次批改书面表达时,发现学生单词听写错误严重,句子表达不够准确,有些简直是错句连篇。鉴于此,就要给学生听写范文,这样既练了听又练了写。

9.如何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呢?首先告诉学生试卷发下来后要先浏览听力题目。通过浏览了解听力考察的信息。例如:ABCD四个选项都为时间,听的时候就应特别注意包含时间的词语。在听的过程中重点记下诸如who,what when where why等重点词所表示的意思。对一些数字、人名、地名等作些简单的符号标记,对长句作简化记录,这会对学生听的内容有所帮助。最后还要告诉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情绪,集中精力听录音,整体把握所听内容。

10.建立积极的听力评价体系,确立新的教学业绩观,不能只关注考试得分。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老师指导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建设性的既有利于发展英语听力能力,又有助于树立信心、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性评价,促成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和谐统一,真实有效的记录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

总之,听力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要求,只要教师坚持学习,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传统做法,不断摸索听力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在时间、方法和训练上得到保证,就能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进步,基本达到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对高中生听力教学的要求。

下载政治命题的指导思想与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命题的指导思想与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村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四川南充市小龙镇村民政治参与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林艺、任中平内容摘要:通过对四川省南充市小龙镇部分村民的政治参与现状进行......

    高考阅卷老师分析考生答卷存在问题及其建议(合集五篇)

    高考阅卷老师分析考生答卷存在问题及其建议 一、考生答卷存在问题 1.审题能力差。很多同学审题不仔细,题意不清,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盲目下笔,导致答案偏离要点。说明:第一;平时学......

    通过考生试卷分析MBA考试英语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考生试卷分析MBA考试英语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华章吕老师 /mba通过对MBA考生试卷所作的抽样分析,总结出考生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不会审题,偏离主题。很多考生在着手做写......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2008-12-26 10:47:00 来源:本站 摘要: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对校园......

    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存在问题分析与思考

    一、当前我市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企业治乱减负工作......

    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存在问题与对策

    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存在问题与对策一、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的概述(一)现代财务分析指标的概念财务指标是指企业总结、评价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1]。在我国《企业财务通则......

    网点转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网点转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网点转型已成为我们建行, 特别是一线网点人员工作乃至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通过优化置,明确工作职责, 改善业务流程, 进行情景演练, 塑造网点精神等......

    担保公司的发展前景分析与存在问题

    担保公司的发展前景分析随着金融体系越来越完善,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机构中,担保公司成为了一个特例,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坎坷,也有阳光大道......